(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题:板块五第3讲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练习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五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 第13讲 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练习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五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第13讲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练习一、选择题1.(xx北京西城期末)曾国藩评价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
”王阳明“开出新风气”的思想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理”是万物的本原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D.“天下为主,君为客”2.(xx北京西城二模)明人顾大韶以为:无论是过去贤人之“成迹”,还是圣帝之“良法”,假若无当于我心,就不必一定要趋同。
与之认识相似的是( )A.“天子之所是未必是”B.“民一于君,事断于法”C.“心之本体无所不该”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3.(xx北京东城3月)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
对以上论述理解正确的是( )A.触及君主专制制度的要害B.提出了民主政治的基本构想C.将民本思想发展到新的高度D.对清代制度产生深刻的影响4.(xx北京西城五校联盟)一位学者说过:“中国知识线与外国知识线相接触,晋、唐间的佛学是第一次,明末是第二次,即西学东渐。
”下列科技成就体现了这位学者所说的第二次接触的是( )A.玄奘《大唐西域记》B.王祯《农书》C.李时珍《本草纲目》D.徐光启《农政全书》5.(xx北京六十六中期中)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下图表示公元600—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
约每200年间出现一个高峰。
处于该图第五个高峰期的著名画作是( )A.顾恺之《女史箴图》B.吴道子《送子天王图》C.徐渭《牡丹蕉石图》D.佚名《人物龙凤图》6.(xx北京西城二模)明代中叶,昆曲兴起并逐渐成为戏曲主流,在江南,不仅城乡公开演出,士大夫的厅堂也成为表演场地。
昆曲的代表作品《牡丹亭》描述了青年男女大胆追求自由爱情的内容。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昆曲把中国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②江南经济繁荣有利于昆曲的发展③戏曲作品向理学的传统规范挑战④今天的京剧就是由昆曲发展而来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二、非选择题7.(xx北京丰台期末)民主启蒙思想是人类思想文化中的宝贵财富。
(通史版)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五第3讲明清时期的思想科技文化高效作业人民版
第3讲明清时期的思想科技文化(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明代《崔氏族谱》规定:“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勿作非为,此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
”族谱的规定体现了( ) A.僵硬的程朱理学束缚人心B.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需要C.要求百姓要存天理灭人欲D.儒家的伦理化为生活秩序解析:选D。
据材料“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勿作非为,此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可知,族谱的规定体现了儒家的伦理化为生活秩序,故D项正确。
2.(2020·广东百校联考)下面分别是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和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
由此可知,黄宗羲认为( )A.应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B.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君臣关系C.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D.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解析:选C。
由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可知政府由君、臣构成,故A项错误;黄宗羲主张建立平等和谐的社会关系,而非君臣关系,故B项错误;黄宗羲认为君臣应是平等的,学校是监察和咨询机构,有权对君主、大臣进行批评,学校既培养人才,又参与国家政治,这与传统社会治理结构中臣子、子民绝对服从君主大为不同,说明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存在严重弊端,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君主专制的弊端而非对百姓的教化,故D项错误。
3.(2020·唐山摸底)明末清初出现了著名的三大思想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他们提出了一些重要思想命题,譬如“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知古必先通今”“史书之作,鉴往所以训今”。
这反映了三大思想家( )A.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B.呼吁清政府进行政治改革C.仍然属于儒家学派的代表D.力图深刻反思明亡的原因解析:选D。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早于西方启蒙思想,且二者没有思想上的交流,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都参加过反清复明的斗争,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三大思想家思想主张的现实内涵,而非他们仍是儒家思想的代表,故C项错误;由材料“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知古必先通今”“史书之作,鉴往所以训今”可知,三大思想家希望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力图深刻反思明亡的原因,故D项正确。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博 学 明之 辨 , 之审 ,问 笃之 行 , 之慎 。思 之 ,
陆王心学
陆九渊与王阳明的主要思想 博
1、陆九渊的思想: ★“心即理也” ★“反省内心” 2、王阳明的思想: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致良知”
★“知行合一”
学 明之 辨 , 之审 ,问 笃之 行 , 之慎 。思 之 ,
陆九渊(1139-1192), 南宋江西人,号象山 先生,字子静。南宋 著名哲学家、教育家。 是中国“心学”的创基本历程: 弘治十二年(1499年),参加礼部会试, 赐二甲进士第七人,分工部。 正德元年(1506年),宦官刘瑾擅政,王 守仁上疏触怒刘瑾,被杖四十,谪贬至贵 州龙场为驿栈驿丞。(龙场悟道) 正德十一年(1516年)八月,被擢为都察 院左佥都御史,巡抚江西。 正德十二年(1517年)在江西荡平为患数 十年的盗贼,惊为天人。 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朱宸濠发动 叛乱。王守仁历时35天平叛,封新建伯。 嘉靖六年(1527年)任左都御史、两广巡 抚平叛。两年后在回朝途中病逝。
基本历程: 乾道八年(1172年)三十四岁中进士, 正式踏上仕途。 乾道十一年(1175年)与朱熹在鹅池辩 论,标志理学与心学正式决裂。 淳熙十三年(1186年),陆九渊在朝中 提出:任贤、使能、赏功、罚罪是医国 “四君子汤”,得到孝宗赞许。同年,他 归江西故里讲学。 绍熙二年(1191年),出知荆门军(辖 今湖北荆门、当阳两县),政绩显著,社 会风气大变。 绍熙三年十二月安然去世,享年五十四 岁。嘉定十年(1217年),赐谥“文安”。
世界观:心即理也,理就是内在的心, 心是万物本源 认识论:发明本心,“反省内心”得 到天理
陆王心学
王阳明的言论
材料一 “心者身下主宰,目虽视而所以视者,心也; 耳虽听而所以听者,心也;口与四肢虽言动 而所以言动者,心也”,“凡知觉处便是心” (《传习录》下)。 材料二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 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 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文成公全书》 卷三) 世界观:心即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心是第一位,物是第二位)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 含答案
单元综合提升专题一近代以来中国政治思想发展的历程1.19世纪40~90年代:主要学习西方物质文明。
(1)“师夷长技”深受工业革命的影响。
(2)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是地主阶级内部的分歧,不触及封建制度。
2.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新阶段。
(1)由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相继兴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2)从学习日本走改良道路转变为学习欧美走革命道路。
3.新文化运动前期:学习西方民主精神与科学思想。
矛头直指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思想,从而使新文化运动在批判封建主义问题上比维新派和革命派更为彻底。
4.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日益传播。
(1)由学习西方转向“以俄为师”,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
(2)运用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
5.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由照搬苏联模式到“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逐渐摆脱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错误指导,走井冈山道路,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逐渐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
深化理解近代社会思潮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原因思潮态度原因洋务思潮中国传统文化是主体,不可动摇闭关锁国导致盲目自大;维护封建统治维新思潮把中国传统文化与近代西方文化相结合顽固势力强大,借孔子的名义论证变法的合理性三民主义吸收传统文化精髓,建设新文化资产阶级救亡图存新文化运动批判传统文化孔子成为封建思想的代表;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需要专题二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旗帜深化理解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比较标志会议核心或精髓解决的问题意义三民主义同盟会成立大会民权主义民族独立,民主共和指导辛亥革命,使中国人民醒过来毛泽东中共七大实事求是、民主革命道路、社会指导革命和建设,使中思想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主义改造和建设国人民站起来邓小平理论中共十五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共十六大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指导现代化建设,引领中国迈向小康社会考向1时空逻辑:鸦片战争前后新思想的萌发(2018·湖南长郡中学高考模拟二,29)鸦片战争后,“西学中源”说一度盛行,一些有影响的学者宣称,西学源于中学,是中学在西方的流传和发展。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题:阶段提升练(五)
阶段提升练(五)(时间:40分钟总分值:85分)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明代加强皇权消除官员结党1明清时期的政治明代加强对六部监察的措施2清代加强司法审判公正的措施3明清手工业的开展4明代货币政策调整5明清时期的经济经济开展对知识需求的影响6明清时期金融业从7商业中别离的趋势心学的影响8明清进步思想出现的根源9明清时期的思想对理学思想的批判10与科技文化清代科技开展缺乏市场动力11戏剧的表演特性12综合13、1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明朝的?大明律?曾经公布多项禁令,如:禁止朝官与近侍官交结,禁止地方官员与朝官交结,禁止京官与京城家资富厚之人交结,否那么即构成奸党罪。
这些规定旨在()A.防治宦官专权和权臣乱政消除官员结党对皇权的威胁C.用法律形式加强中央集权D.澄清吏治以杜绝制度的腐败解析:B 此题易错选A项,原因在于没有从全局考虑,单纯依据禁令中的一条“禁止朝官与近侍官交结〞而得出片面的结论。
结合题意可知此题侧重考查禁令公布的目的。
朝中所有官员都效劳于皇权,因此限制官员的交往和行为,实际上就是加强专制皇权,B项正确。
材料内容涉及对官员行为的约束和限制,而不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C 项错误,排除;规定中并未涉及腐败问题,排除D项。
2.(2021·湖北华中名校金卷)明太祖废丞相后,曾下令:“内臣(宦官)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
但不久后又制定半印勘合制度:六部所行一切都须经过内府勘合,方可施用。
这样做的目的是( )A.牵制日益权重的内阁B.减轻皇帝的行政负担C.协调政府各部门关系D.加强对六部的监察解析:D明太祖时内阁并未形成,故A项错误;限制内府和六部集权于皇帝只会增加皇帝的行政负担,故B项错误。
内府和六部本无矛盾,明太祖的制度设计让其相互牵制,才滋生了矛盾,并不是“协调〞,故C项错误;从限制内府,到利用内府牵制六部可知,明太祖意在加强对六部的监察,故D项正确。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题:板块四第3讲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练习
第3讲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1.(2018·河南洛阳联考)宋明理学家“批判佛教的形式,却把其精髓纳入到儒学内部”,“捍卫的是正统儒学的尊严,却利用了佛教的哲学思辨的智慧”。
这表明,在宋明理学的理论建构过程中( )A.佛教曾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儒佛思想在互补中出现融合C.佛教能主动适应社会现实D.儒学正统地位一度出现动摇解析:B 据材料,在宋明理学的理论建构过程中,理学家们在批判中接受了佛教的价值观念,儒佛互补,B 项正确。
佛教在中国历史上始终没有成为社会主流思想,A项错误;C项材料不能体现;儒学正统地位在这一时期并未发生动摇,D项错误。
2.有研究表明,汉唐主流意识形态带有明显的“荀子思想色彩”。
但在北宋熙宁七年,宋神宗却封孟轲为邹国公,令国子监及天下学庙皆塑其像;荀况仅被封为兰陵伯。
自此,孔孟之道成为主流意识的核心内容和代名词。
这反映了( )A.荀子思想逐渐退出历史舞台B.伦理道德开始为统治者重视C.封建主流思想发生重大变化D.孟子在儒家的地位日渐提高解析:D 材料“荀况仅被封为兰陵伯”反映出荀子思想并未退出历史舞台,A项错误;封建伦理道德是统治者维护其统治的工具,一直受到重视,而不是从宋朝开始,B项错误;宋朝时主流思想仍然是儒家思想,C 项错误;材料中“宋神宗却封孟轲为邹国公,令国子监及天下学庙皆塑其像”“孔孟之道成为主流意识的核心内容和代名词”反映出孟子与孔子地位相当,D项正确。
3.(2017·山西重点中学联考)陆九渊说:“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
”他认为做学问假如想求得根本,就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的追根究底。
这说明陆九渊( )A.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B.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C.主张自由阐释儒家经典D.否定了“六经”的权威地位解析:A 材料“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的追根究底”,意思是主张利用六经为自己服务,不要执迷于六经的言论,结合陆九渊心学可知,这反映了他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故A项正确。
通史版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复习第5单元明清1368-1840年前单元过关检测含解析
通史版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复习:单元过关检测(五)一、选择题1.(2019·石家庄模拟)“明太祖由平民得帝位,乃不料君权的膨大,反比从前加厉,这为什么呢?其实只是君主专制的自然趋势,明朝适逢其会,便得更上一层罢了。
”这表明( )A.中央对地方的权力制约大大加强B.朱元璋具有极为强烈的小农意识C.皇权强化是古代中国的政治传统D.相权为核心的官僚政治体制终结答案 C解析材料反映出明朝君主专制的变化趋势,与中央集权无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君权的膨大是“君主专制的自然趋势”,是古代中国的政治传统,与朱元璋的小农意识无关,故C项正确,B项错误。
材料只反映出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没有涉及宰相制度的废除,故D项错误。
2.(2019·日照校际考试)清朝时,政府的行政文书以汉文、满文为主,但也涵括蒙文、托忒文、帕尔西文、藏文等诸多民族语言。
此举旨在( )A.传递政治大一统理念B.表达民族平等的思想C.弘扬各民族传统文化D.顺应民族融合的潮流答案 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政府的行政文书包括诸多民族文字,这样可以有效传达国家政令方针,维护国家统一,故A项正确。
B、C、D三项皆不符合材料主旨,且与史实不符,排除。
3.(2019·宁夏银川一中高二期末)科举后备队伍的积累使不少生员对科举感到绝望,以至明中期以后发生了科举以来首次颇具规模的“反科举”运动。
大批的生员、监生纷纷“弃举业”“裂秀才冠”,往往自称“山人”,以自身学识与才华充当各衙门官员幕僚从而参与政治。
这反映了当时( )A.知识分子对八股文的痛恨B.科举制已失去选拔公正性C.在野派幕后操纵国家政权D.明代政治体制已相当僵化答案 D解析不少生员对科举感到绝望,甚至爆发“反科举”运动,表明科举制发展到明朝已经阻碍了政治发展进程,因此材料反映了明代政治体制已相当僵化,故选D项。
材料反映的是反科举,不是针对八股文,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科举制的公平性问题,排除B项;生员、监生充当各衙门官员幕僚从而参与政治,并非操纵国家政权,排除C项。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
第三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检测试题(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河北石家庄一模)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
孟子称:“孔子成《春秋》,乱臣贼子惧。
”朱熹则说:“圣人作《春秋》,不过直书其事,善恶自见。
”这反映出( ) A.仁政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B.历史评判会影响政治行为C.儒家干政成为治国秘诀D.重史传统促成了社会凝聚解析:B 材料信息的意思是:孔子在编写《春秋》时,虽不直接对历史事件进行评论,但却从儒家道德伦理出发,以是否合乎礼法为标准,对历史事件含蓄地进行道德评判,以达到劝戒的目的,故孟子、朱熹的话都是在强调孔子在《春秋》中的“暗含褒贬”对后世产生了影响,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材料中都没有体现,故排除。
2.(2017·山西大同月考)“皇帝向皇太后下跪,曰以孝治国;皇后向皇帝下跪,曰夫为妻纲”的现象反映了( )A.井田制的瓦解B.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C.百家争鸣的出现D.中央集权受到冲击解析:B 汉武帝时董仲舒改造儒学,提出“三纲五常”等观点。
题干中“以孝治国”“夫为妻纲”反映出儒家思想为统治者所推崇成为主流思想,故B项正确。
春秋战国时期,经济上井田制瓦解,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百家争鸣,两者与题干信息没有关系,故A、C两项错误;地方势力的发展会冲击中央集权,D项与题意无关,故错误。
3.(2017·山西重点中学联考)汉代的儒学是经学,孔子依附于六经;宋以后则是先“四书”后“六经”,使孔子真正取得了独尊地位。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罢黜百家的结果B.科举制度的繁荣C.宋明理学的影响D.民间书院的兴盛解析:C 汉代儒学是经学,孔子依附于六经,地位不高;宋代理学家朱熹将《论语》(记载孔子的言行)、《孟子》、《大学》、《中庸》集为“四书”,并加以注解,使之成为理学经典,孔子取得了独尊的地位,C项正确。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板块五第3讲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练习
第3讲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一、选择题1.(2017·福建泉州适应性考试)《四库全书总目》载:“贽书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惟此书抨击孔子,另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尤以罪不容诛者,其书可毁。
”材料中“其书可毁”意在( )A.维护理学的正统地位B.强调理在生活中的作用C.突出对孔子思想顺从D.深曝其罪恶以警示后人解析:A 材料表明李贽“抨击孔子,另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冲击了理学的地位,故统治者为维护理学正统地位,要毁掉李贽的著作,故答案为A项。
2.(2017·山西临汾三模)在价值层面上,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
这说明( ) A.经济发展导致思想变化 B.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C.理学认为人性违背天理D.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解析:A 材料反映了明末儒家学者否定了宋明理学贵族化、反世俗化的主张,认为追求财富符合人的自然本性,这实际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的结果,即经济发展导致思想的变化,故选A项。
明清时期宋明理学仍居于统治地位,是主流思想,故B项错误;C项不符合“变化”的题干要求,D项在材料中无体现,故排除。
3.(2018·湖北武昌调研)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有言:“两淮岁课百余万,安所取之?取之商也……若束缚之,急使之,一无乎所顾,今天下安得岁增民间百余万粟,输九边以为兵食者乎?”这反映出顾炎武( )A.萌发民本思想B.主张经世致用C.提倡轻徭薄赋D.倡导工商皆本解析:D 材料不涉及民本思想,故A项排除;经世致用主张做学问应有益于国家的学术思潮,但在材料中无反映,故B项排除;材料表明顾炎武调查发现收取的税收中,商税占大部分,没有涉及轻徭薄赋,故C项排除;材料表明顾炎武强调商税在国家财政和国防中的重要性,提出应重新审视商业的重要地位,故答案为D项。
通史版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5单元第3讲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课时作业含解析
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9·安徽皖江联考)有学者认为明朝后期的人文主义思潮以王艮、李贽等人为代表,他们反对封建礼教,要求行为自由;鼓吹人欲、私欲,要求物质利益;肯定心性无别,要求贵贱平等。
这一思潮( )A.属于西学东渐的产物B.强调了人的自我价值C.是对理学思想的创新D.表达了民主政治诉求答案 B解析王艮、李贽的思想是传统思想活跃的表现,而非来自于西学,不属于西学东渐的产物,故排除A项;根据材料“要求物质利益;肯定心性无别,要求贵贱平等”可知,明朝后期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了人的自我价值,故选B项;王艮、李贽的思想是对理学思想的反叛,而非创新,故排除C项;他们的思想主要表达了对人的重视和肯定,没有表达民主政治诉求,故排除D项。
2.(2019·广东百校联考)下面分别是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和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
由此可知,黄宗羲认为( )A.应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B.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君臣关系C.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D.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答案 C解析根据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中,万民和臣子要绝对服从君主统治,万民和臣子是君主的奴仆;在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中,君臣关系应该平等,设立学校作为监察和咨询机构,有权对君主、大臣进行监督和批评,学校是培养人才且参与国家政治的机构。
这反映出黄宗羲认识到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C项正确。
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而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排除A项;黄宗羲强调的是自下而上的社会参与,而非平等和谐的君臣关系,排除B项;在黄宗羲的设想中,学校是沟通君臣与万民的渠道,而非“教化”的工具,排除D项。
3.(2019·山东临沂模拟)明朝官员海瑞曾说,执法之时“凡讼之可疑者,与其屈兄,宁屈其弟;与其屈叔伯,宁屈其侄;与其屈贫民,宁屈其富民;与其屈愚,宁屈其刁顽。
事在争产上,与其屈小民,宁屈乡宦,以救弊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五单元第3讲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学案含解析人民版
第3讲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主干梳理巧点妙拨一明清时期的思想1.阳明心学(1)形成背景①明中期后,阶级矛盾尖锐,□01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02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
②王阳明认为只有通过□(2)思想主张①认为“灵明就是天理,就是本心,就是良知”。
②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③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致良知”。
④强调“知行合一”。
(3)影响: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产生深远的影响。
2.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二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1.科技(1)《本草纲目》:明朝中医药学家李时珍编写。
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药物分类法。
①特点:运用先进的药物分类法,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体系。
[问题探究1] 李贽“离经叛道”中的“经”“道”是指什么?提示:李贽“离经叛道”中的“经”指儒家经典,即四书五经。
“道”指道学家,即理学家。
李贽“离经叛道”指他试图摆脱“四书五经”的束缚,冲破理学的枷锁。
[图解历史]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史论概念] 经世致用“经世致用”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
经世致用往往把学术研究和当时现实紧密结合,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现实,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
[易错点拨] 李贽、黄宗羲等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仍属于地主阶级,并非代表资产阶级。
[问题探究2] 明清之际启蒙思想不完善的原因?提示: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使进步思想家很难从根本上突破传统伦理学说的罗网,建立起新的伦理学说体系。
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高度强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给早期启蒙思想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明清统治者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明清时期的民主启蒙思想不可能受到西方启蒙运动的影响。
(2)《农政全书》:系统地总结了历代经验,达到传统农业科技的顶峰,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板块一 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练习
第3讲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一、选择题1.(2017·河南天一大联考)春秋以前,“天”被尊为最高神,是人类的监视者、执法者。
春秋时期,祭神祀鬼虽仍是“国之大事”,而“天之爱民甚矣”。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祭祀活动巩固了宗法制度B.政治演变发展了天人关系C.天道权威萌发了民本思想D.神权观念强化了贵族政治解析:B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宗法分封制渐趋瓦解,贵族政治遭受冲击,故A、D 两项错误;民本思想的萌发并非源于天道权威,而是民众力量显现的产物,故C项错误。
材料表明,春秋时期,“天”由人类的监视者、执法者转变为人类的关爱者,这是当时王室衰微,传统政治秩序趋向瓦解的现实逼迫人们修正传统的天人关系的反映,故B项正确。
2.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并提出了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主张。
与当时儒家的思想相比,墨家更注重( )A.区别等级名分B.维护血缘关系C.讲求实际功利D.强调重义轻利解析:C 墨子主张的兼爱是没有等级差别的爱,不论“王公大人”还是普通“万民”,都不分轻重厚薄;孔子所说的仁爱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是有等级差别的爱,A、B两项错误。
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一系列主张,都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与儒家强调重义轻利是针锋相对的,C项正确,D项错误。
【新知生成】孟子对墨子的批判孟子对于墨子的兼爱思想是完全否定的,在孟子看来墨子的兼爱思想是对于宗法血亲社会的否定,缺乏社会基础和人性基础。
但另一方面,墨子的兼爱思想的思考点是恰恰作为儒家代表的孟子所不能理解的。
因此孟子曾批判墨子“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3.(2017·河北张家口期末)《春秋》是鲁国史官对时事流水账似的记录的总称。
从历史的眼光看,是一部后人所谓的“断烂朝报”,但经孔子修订整理后,成为儒家典籍,被后世统治者所推崇。
原因在于其( )A.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B.具有了伦理教育的功能C.起到了维护贵族社会的作用D.确立了纪传体史学体裁解析:B 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故A项错误;经孔子整理后的《春秋》能被后世“封建”统治者所推崇,不可能起维护贵族社会的作用,故排除C项;由材料“对时事流水账似的记录”可知《春秋》是编年体史书;题干中《春秋》经孔子修订、整理后,成为儒家典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它具有伦理教育的功能,有利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所以被后世统治者推崇。
2019届高考历史课标通史版一轮复习夯基提能作业本:第13讲 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2019届高考历史课标通史版一轮复习夯基提能作业本:第13讲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3.黄宗羲说:“天下为主君为客”,王夫之认为“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顾炎武说:“国家是一家一姓的王朝,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保国家是朝廷的私事,保天下则匹夫有责”。
他们都主张()A.实行民主共和B.实行君主立宪C.重建君民关系D.恢复宰相制度4.(2019辽宁本溪、大连联考)《四库全书总目》一共评价了37部明末淸初在华传教士及其协作者的著作,其中对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的《乾坤体义》有这样的评价:“是书上卷皆言天象,以人居寒暖为五带,与《周髀》七衡说略同。
以七政恒星天为九重,与《楚辞·天问》同……”这表明()A.传统科技与西方科技根出同源B.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心理优势C.意大利成为世界科技创新中心D.明清政府文化开明的心态5.(2019山东潍坊模拟)明代刻书中心在福建建阳,与传统志怪小说表现鬼神、追求怪异的叙事趣味不同,建阳刊刻神魔小说通过神仙佛道的修行故事,达到教人向善的目的,与讲史小说实为异途同归,为儒教之补。
而刊刻的公案小说还与法律文书上下栏刊刻。
这说明当时()A.商品经济带动了小说的繁荣B.神魔小说巩固了儒学的地位C.建阳刊刻小说符合理学精神D.司法知识因公案小说而普及6.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繁盛时期。
四大名著中,被誉为“一部为后人‘说不尽’的奇书”的是()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红楼梦》二、非选择题7.(2019广东东莞期末)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儒家思想是中国思想史之中最重要的一条脉络,从先秦孔孟的创立形成到宋明朱王的继承发展再到现当代中国新儒学的兴起,儒家思想一直都是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起源于古希腊的人文思想是西方思想发展的一条主线,从古希腊文明到文艺复兴再到现当代西方各个思想流派,人文思想都是贯彻始终。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板块五 第3讲 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②极大地扭曲、摧残了文化,大批书籍被禁毁,大量知识分子遭到戕害,学
者不敢涉及时政,治学目的由“经世”转向“避世”;不顾社会现实。
③中西之间文化差距越拉越大。
K12课件
12
要点史料探究
研习史料·探究重点
主题一儒学的批判与发展——明清之际进步思想 材料一 根据《明神宗实录》记载,当时的苏州呈现出这样的境况:“机户出资,机工出力①,相依 为命久矣”。
高考教材连线
K12课件
2
考情备考分析
考题角度·备考分析
考题角度
备考分析
ith Aspose.SlidEevsalfuoarti.oNnETon3l.y5. Client Profile 思想
(1)2016·海南卷,9:清代出现了对传统伦 理思想的反思
(2)2012·全国卷,27:王阳明心学 (3)2011·课标卷,26:黄宗羲的反君主专 制思想(天下为公)
(4)民C族o交p往y与ri对g外h交t流2频0繁0,4促-进2科0技11进步A。spose Pty Ltd.
(5)继承前代科技文明成果。 (6)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
K12课件
11
3.明清时期,统治阶级对文化的态度及其影响
(1)态度:日益走向专制和封闭,即内部对文化发展的专制逐渐强化,外部则
灭人欲”的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3)影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K12课件
5
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思想主张
代表
主要思想
作用
共性
ith
(1)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
Evaluation only. 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对中国近代反专制斗争起了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古代中国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三古代中国的思想与科技文化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本次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4.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清洁完整。
第Ⅰ卷一、选择题(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中华文化史》一书写道:“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
”这一时期() A.百家争鸣局面出现B.儒学正统地位确立C.儒家伦理得到强化D.儒家思想趋向新启蒙2.(2016·潍坊二模)礼是指较固定的行为准则,敬鬼神节仪尤成为原初的礼的核心部分;但春秋时,礼经人为理性化而被灌入政治人文主义内容。
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A.人的自觉意识觉醒B.社会等级秩序的恢复C.礼制社会功能加强D.孔子地位的社会认可3.老子认为,使用战争这种手段一定要慎之又慎:首先,不能轻易运用武力;其次,即使在迫不得已用兵时,也一定要以一种“悲哀”的心情来对待;就是打了胜仗,也绝不可以炫耀,而应该“以丧礼处之”。
这体现出他的人生观是()A.恬淡为上,胜而不美B.隐忍退让,以和为贵C.知足寡欲,隐于山野D.上善若水,刚柔并济4.“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
二柄者,刑德也。
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
”材料对“刑德”的释读说明()A.儒家重视德治B.法家主张刑德并用C.道家主张无为而治 D.墨家反对君主专制5.(2016·成都二模)某学者指出,理想主义和功利主义在他的思想中是并存的,并得到了统一;他在各学派中是最讲功利的,但他倡导的功利并非一己之私利,而是天下之公利。
这里的“他”应是()A.孟子B.庄子C.韩非子D.墨子6.(2016·临沂二模)下列各项为古代中国“学在官府”现象的演变,次序正确的是()A.B.C.D.7.《资治通鉴》指出:“汉历中衰,当更受命……今陛下久疾,变异屡数,天所以谴告人也。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板块五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前)第3讲 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
第3讲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明清之际进步思潮产生的背景 1 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的实质 2 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突出人性 3 明清时期小说地位 4 明代社会价值体系多元化 5 西学东渐与传统科技观念 6 综合7一、选择题1.(2018·某某某某二调)明末清初,西方近代技术及天文学、数学、地图学知识不断传入中国,并为部分士大夫所接受,实用之学勃兴。
这一时期士大夫接受西学的主要原因是( ) A.对理学空疏之风的不满 B.进步思想成为主流思潮C.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加强D.反清复明势力不断壮大解析:A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清之际实学兴起,一方面是对明亡的反思,一方面是西方实用科技传入的影响,其指向为理学的空疏和不切实际的学风,A项正确。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并未成为主流,主流仍是理学,故B项错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加强并不是士大夫接受西学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
2.(2018·某某某某二模)黄宗羲素有“中国伏尔泰”之称。
他痛斥君主专制是天下最大的祸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本思想,进而主X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同时他又指出,“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这反映黄宗羲( )A.主X实行君主立宪制B.接受西方主权在民思想C.主X恢复宰相制度D.未跳出明君贤吏的窠巢解析:D 君主立宪以宪法限制王权,是资本主义的政治体制,故A项错误;黄宗羲的思想仍属于儒家思想,并未接受西方的启蒙思想,故B项错误;黄宗羲主X对君权进行限制,但并未提出恢复宰相制度,故C项错误;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但并不反对君主制度,只是要求开明君主统治,并有贤吏辅助,故D项正确。
3.(2018·某某某某一模)从王阳明的“致良知”到李贽的“童心说”,再到王夫之提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贯穿其中的思想主线是( )A.突出人性B.冲击理学C.服务市民D.维护专制解析:A 根据所学可知,王阳明的“致良知”主X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以自己的内心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李贽“童心说”强调表达个体的真实感受与真实愿望;王夫之认为“私欲”也是“天理”,即人的正常欲求是合理的。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讲义:阶段五 课时3 明清
课时3 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1.思想:(1)王阳明的心学。
(2)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2.科技文化:(1)传统科技的发展。
(2)李时珍*。
(3)明清文学艺术的发展(小说、文人画、京剧)。
注:带*部分为选修的内容或选修、必修皆有的内容。
[主干梳理]考点一 明清时期的思想1.阳明心学(1)背景⎩⎨⎧①明朝中期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②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
(2)主张⎩⎨⎧①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②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3)影响: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产生了深远影响。
2.李贽的离经叛道(1)背景⎩⎨⎧①政治: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②阶级:江南一带的市民工商业者已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
③思想:道学家为抬高自己,把孔子奉为神圣。
④个人:目睹官场的黑暗和道学家的伪善。
(2)主张⎩⎨⎧①破除对儒家经典的迷信,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②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3)影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考点二 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1.科技(1)《本草纲目》: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2)《农政全书》:系统地总结了历代经验,达到传统农业科技的顶峰,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2.文学:明清小说(1)演变过程⎩⎨⎧①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②唐代出现短篇小说传奇。
③宋代出现话本。
④明清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2)繁荣原因⎩⎨⎧①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
②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
(3)代表作品:四大名著、《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
3.绘画和书法 (1)绘画⎩⎨⎧①强调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的文人画成就突出。
②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如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和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讲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1.(2017·福建泉州适应性考试)《四库全书总目》载:“贽书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惟此书抨击孔子,另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尤以罪不容诛者,其书可毁。
”材料中“其书可毁”意在( ) A.维护理学的正统地位 B.强调理在生活中的作用
C.突出对孔子思想顺从
D.深曝其罪恶以警示后人
解析:A 材料表明李贽“抨击孔子,另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冲击了理学的地位,故统治者为维护理学正统地位,要毁掉李贽的著作,故答案为A项。
2.(2017·山西临汾三模)在价值层面上,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
这说明( )
A.经济发展导致思想变化
B.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
C.理学认为人性违背天理
D.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
解析:A 材料反映了明末儒家学者否定了宋明理学贵族化、反世俗化的主张,认为追求财富符合人的自然本性,这实际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的结果,即经济发展导致思想的变化,故选A项。
明清时期宋明理学仍居于统治地位,是主流思想,故B项错误;C项不符合“变化”的题干要求,D项在材料中无体现,故排除。
3.(2018·湖北武昌调研)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有言:“两淮岁课百余万,安所取之?取之商也……若束缚之,急使之,一无乎所顾,今天下安得岁增民间百余万粟,输九边以为兵食者乎?”这反映出顾炎武( )
A.萌发民本思想
B.主张经世致用
C.提倡轻徭薄赋
D.倡导工商皆本
解析:D 材料不涉及民本思想,故A项排除;经世致用主张做学问应有益于国家的学术思潮,但在材料中无反映,故B项排除;材料表明顾炎武调查发现收取的税收中,商税占大部分,没有涉及轻徭薄赋,故C项排除;材料表明顾炎武强调商税在国家财政和国防中的重要性,提出应重新审视商业的重要地位,故答案为D项。
4.(2018·黑龙江哈尔滨调研)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或谓后之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
曰:不然。
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
……吾以谓有宰相之实,今之宫奴也。
”黄宗羲这段话的主旨是( )
A.指明内阁成员无宰相之名实
B.批评太监干政
C.指明内阁成员只是批答奏章
D.批评皇权过重
解析:D 材料以省略号分为两层意思。
第一层是批评内阁大臣只能批答奏章,决策权仍由皇帝掌握;第二层意思批评宦官干政。
这两种现象的原因都是明代君主专制加强。
由此可知作者批评的是皇权过重。
5.(2017·湖南衡阳模拟)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因“魏诏守令劝课农事”而发议论说:“历来传为美谈、德政的所谓‘劝农’,实质上等于伤农。
”有人把这称之为“王夫之定律”。
据此分析“王夫之定律”()
A.摆脱了小农意识的束缚
B.否定政府重农抑商政策
C.代表了农民阶级的利益
D.具有近代经济思想色彩
解析:D 根据材料可知王夫之对魏诏守令劝课农事这一事件是持抨击态度的,他认为脱离农业劳动的统治者不比长期从事农业劳动的农民更熟悉农业生产,所以他们的“劝农”,实际是对农民正常自主生产活动的一种干扰,实际上扰民,这说明他具有近代经济思想色彩,故D项正确。
王夫之时代依然是小农经济时期,他
摆脱不了小农意识的束缚,故A项错误;王夫之虽然对统治者“劝农”持否定态度,但这并不能说明他否定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故B项错误;王夫之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没有代表农民阶级的利益,故C项错误。
6.(2018·山西三地五校联考)顾炎武说:“释道犹劝人以善,小说专导人从恶,奸邪淫盗之事,儒释道书所不忍斥言者,彼必尽相穷形,津津乐道。
以杀人为好汉,以渔色为风流,丧心病狂,无所忌惮……”这反映了当时( )
A.小说改变了儒释道的伦理观念
B.小说对社会价值观有诱导作用
C.官方文化与大众文化对立冲突
D.佛教批评儒学败坏了社会风气
解析:B 材料关键信息是“释道犹劝人以善,小说专导人从恶,奸邪淫盗之事……以杀人为好汉,以渔色为风流,丧心病狂,无所忌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顾炎武认为小说导致了不良的社会价值观,说明当时小说对社会价值观有诱导作用,故B项正确。
材料主旨不在于小说改变了儒释道的伦理观念,且此表述也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
顾炎武思想不能代表官方文化,故不能说官方文化与大众文化对立冲突,故C项错误。
材料也无法体现佛教批评儒学败坏了社会风气,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7.(2017·湖北枣阳三模)自觉传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和积极吸收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是一个民族必须具备的一种博大胸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般通史的写法偏重于政治史,但文明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因为文明所包括的范围很广,文明的各种要素的发展不平衡,在综合考察的同时还必须有重点,重点就是不同时期不同的标志性文明成果。
——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材料二秦汉士人面对政治权势时,往往流露出程度不同的怯懦与奴性。
这实在是政治大格局使然。
即便如此,我们也没有理由就此而贬低秦汉思想的境界与价值。
思想家在时代所提供的有限舞台上,依然演出了精彩纷呈的节目,体现了社会良知和时代精英的价值所在。
——孙家洲《中国古代思想史·秦汉卷》材料三对于外来文明,中华文明具有强大的接纳力与融合力。
汉唐时代众多的外来文明落脚中华大地,融入中华文明……从明中叶至清末,中西文明有两次大规模的接触与交流,特别是后一次的接触,引发和加速了中华文明由传统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转型。
——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1)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该时期的标志性文明成果。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并以董仲舒为例论证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佛教融入中华文明的历程。
与之相比,清末中西文明的“接触与交流”具有怎样的鲜明特点。
解析:第(1)问,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严格按照材料一中给出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角度进行归纳。
第(2)问,是开放性的题目,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
做这样的题目首先要审题,确定好主题,注意观点要明确;其次,要围绕主题,认真组织材料,论证要求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言之有理,论证要充分,史论结合要注意思维的逻辑性。
针对本题首先根据材料二可以得出秦汉士人面对政治权势时,虽有怯懦与奴性,但其思想依然体现了社会良知和时代精英的价值所在这一论点,然后结合董仲舒的主张及其影响进行论证。
第(3)问第一小问,可以从佛教的传入对儒学的冲击及三教合一局面的形成促进宋明理学的出现进行分析。
第二小问,考查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特点,可以从主题、目的、内容、程度、对西学态度等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1)物质文明:铁犁牛耕的出现,土地私有制确立;政治文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萌芽;精神文明:百家争鸣、私学出现、楚辞、诗经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
(必须从物质、政治、精神文明三个角度作答) (2)主要观点:秦汉士人面对政治权势时,虽有怯懦与奴性,但其思想依然体现了社会良知和时代精英的价值所在。
论证:汉武帝时,高度集权的专制政体已经定型。
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思想,并主张以文化的统一巩固政治的统一。
这些思想与主张虽加强了专制,但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君权、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巩固了统一。
(3)历程: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逐渐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一部分;魏晋时期广泛流传,冲击儒家思想;唐代,三教合一潮流盛行;宋代,儒学吸收佛教与道教思想,形成理学。
特点:伴随西方的入侵而引发;以救亡图存为宗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深入,由学器物到学制度再到学思想文化,推动中国由传统向近代转型;被动性等等。
(答出三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