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面临的问题

合集下载

RFID发展的五大研究方向

RFID发展的五大研究方向

RFID发展的五大研究方向目前,RFID所涉及的主要技术方向虽然都在快速发展,但仍然存在方方面面的瓶颈,从目前来看主要存在五个问题。

RFID技术的标准化RFID的标准化工作最早始于1995年,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组织联合技术委员会开展此项工作。

ISO/IEC出台的一系列RFID 技术标准主要可以分为技术标准、数据结构标准、设备性能标准和应用标准四大类,另外还包含一些规范。

从ISO/IEC制订的RFID技术标准内容来说,是在RFID编码、空中接口协议、读写器协议等基础技术标准和数据结构标准之上,定义了使用条件、标签尺寸、标签粘贴位置、数据内容格式、使用频段等具体性能要求,根据应用领域在包括数据完整性、人工识别等其他功能方面制定了应用标准。

ISO/IEC所制订的RFID技术标准最大意义在于通用性,它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在保证互通与互操作性的原则之上兼顾不同应用领域的特点,满足各应用领域的具体要求。

EPC Global是美国统一代码协会(UCC)和国际物品编码协会(EAN)组建的全球第二大RFID标准化组织,该中心与众多企业成员共同制订了EPC Global技术标准,该标准的关注点在于“物联网”自动识别基础架构和标识的数据载体及其内容,在开放技术和计算机互联的基础体系上,实现商品信息的交换与共享,面向物流供应链解决透明性和追踪性。

EPC Global致力于建立面向全球电子标签用户的标准化服务网络,在业界成为事实上的最大标准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EPC Global也将自身的部分技术标准提交给ISO以期成为国际标准,从而使自身技术标准体系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世界第三大RFID技术标准是由日本经济产业省牵头成立的泛在中心负责起草的,其技术联盟成员主要是日本厂商。

泛在中心组织及其成员拒绝EPC Global 技术标准,该组织制定的RFID相关标准也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标准体系,拥有自己的ucode编码系统,保持自主独立又不失兼容性。

RFID读写器的射频干扰分析与抑制

RFID读写器的射频干扰分析与抑制

RFID读写器的射频干扰分析与抑制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是一种通过无线电信号实现自动辨识物体的技术,它主要由RFID标签、RFID读写器和背后的数据处理系统组成。

在实际应用中,RFID读写器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射频干扰问题,干扰信号对于RFID系统的正常工作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本文将针对RFID读写器的射频干扰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抑制方案。

一、RFID读写器射频干扰分析RFID读写器射频干扰是指在RFID系统工作过程中,由于外部电磁波干扰导致读写器与标签之间的通信受阻或干扰现象。

引起射频干扰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 无线电设备干扰:当RFID读写器附近存在其他无线电设备(如无线电台、无线电发射塔等)时,这些设备发出的电磁波可能会干扰RFID读写器的射频通信,导致通信质量下降。

2. 高频电磁辐射干扰:当RFID读写器附近存在较强的高频电磁场辐射源(如高频电源、电感耦合设备)时,这些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会干扰RFID标签的正常工作,导致读写器无法正确读取标签信息。

3. 电磁屏蔽不良:RFID读写器和标签之间的通信主要依靠电磁波的传输。

如果读写器和标签之间的电磁屏蔽效果不佳,外部电磁干扰信号会穿透屏蔽物进入RFID系统,造成通信干扰。

二、RFID读写器射频干扰抑制方案针对RFID读写器的射频干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抑制方案,以确保RFID系统的正常工作:1. 合理布局读写器和标签:在实际应用中,合理布局RFID读写器和标签的位置是降低射频干扰的有效方法。

通过优化标签的放置位置和读写器的设备安装位置,可以避免外部电磁波和RFID系统的相互干扰。

2. 引入射频屏蔽技术:对于RFID读写器和标签之间的通信信道进行射频屏蔽设计,可以有效减少外部干扰信号的进入。

通过使用合适的屏蔽材料和屏蔽结构,减少电磁波的穿透,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3. 使用频率选择技术:在RFID系统中,不同的频段具有不同的干扰特性。

RFID标准化中的问题与建议

RFID标准化中的问题与建议
即时R I 连接到 物品上 。 FD 不同的应 用特点要 求不同的RFI D服务 , 当区分 应 应 用 的模式对 要求进 行分级 , 各级要 求 中 , 出层次 来满 在 分 足各种 需求 。 建议可 以分 三级 : ①一级 为公 共应 用级 , 主要 用 于包 装 . 售 、 流 与 零 物
在R I F D标准 化过程 中 . 有几个 重要 的问题 关系R I FD 应 用 的成败 与 可持 续 发展 . 致 有 如下4 问题 : 大 个 如何适 应技 术发展 的 问题 . 实行适 当的分级 、 层应 用体 制 的问 分
技术的发展可能很快 降低RF D的使用成本 . I 使某种类 型的R I FD成为最主流的产品 . 此时标 准可能需要简化 . 这种 情况可 通过软 件兼 容 、 作 系统升级 . 件模 块更替 来解 操 硬
维普资讯
国际前沿
Rl F 标准化中的重要问题 l RI标准化中的法律与道德问题 D F D
文/ 韩金 容 张国 虎
物 件追 踪 . 身份识 别、 遥测遥 控等应 用的RFI . 以有其 D 可 特殊 的要求 . 成本 与应 用 目的相 适应 即可 。
下扩展 的余 地 。 在协议结 构中 . 经常使用 电子通信技 术手段 , F D 为R I
存在且持 久不 变 . 内容 可 以不同但 能够维持 结构 稳定 . 其
成为双 向兼容的桥梁 。
难 我们还 是可 以为新技术 的应 用留下适 当 的位 置 。 但 我
们 无 法知道 将 出现什 么样 的技术 . 但我 们可 使用 分类 规 范的 办法 . 已成熟 的技 术或 可 以较 为 明确 地 界定 其特 对 征的R I 种 类 , FD 抽取 这些特征 作为基础 , 制定详 细的软硬

RFID安全十大问题与威胁

RFID安全十大问题与威胁

RFID安全十大问题与威胁和其它安全设备一样,RFID设备的安全性并不完美。

尽管RFID设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其带来的安全威胁需要我们在设备部署前解决。

本文将主要介绍几个RFID相关的安全问题。

1.RFID伪造根据计算能力,RFID可以分为三类:1.普通标签(tag)2.使用对称密钥的标签3.使用非对称密钥的标签其中,普通标签不做任何加密操作,很容易进行伪造。

但普通标签却广泛应用在物流管理和旅游业中,攻击者可以轻易将信息写入一张空白的RFID标签中或者修改一张现有的标签,以获取使用RFID标签进行认证系统对应的访问权限。

对于普通标签攻击者可以进行如下三件事:根据计算能力,RFID可以分为三类:1.修改现有标签中的数据,使一张无效标签变为有效的,或者相反,将有效的标签变为无效。

例如,可以通过修改商品的标签内容,然后以一个较低的价格购买一件昂贵的商品。

2.同样还是修改标签,不过是将一个标签内容修改为另一个标签的内容,就是狸猫换太子。

3.根据获取到的别人标签内容来制造一张自己的标签。

所以,当想在一些处理如身份证这种包含敏感信息的系统中使用RFID标签时,一定要使用加密技术。

但如果不得不使用普通标签的话,一定要确保配有相应的安全规范、监控和审计程序,以检测RFID系统中任何的异常行为。

2.RFID嗅探RFID嗅探是RFID系统中一个主要的问题。

RFID阅读器总是向标签发送请求认证的信息,当阅读器收到标签发送的认证信息时,它会利用后端数据库验证标签认证信息的合法性。

但不幸的是,大部分的RFID标签并不认证RFID阅读器的合法性。

那么攻击者可以使用自己的阅读器去套取标签的内容。

3.跟踪通过读取标签上的内容,攻击者可以跟踪一个对象或人的运动轨迹。

当一个标签进入到了阅读器可读取的范围内时,阅读器可以识别标签并记录下标签当前的位置。

无论是否对标签和阅读器之间的通信进行了加密,都无法逃避标签被追踪的事实。

攻击者可以使用移动机器人来跟踪标签的位置。

如何解决射频识别设备的电磁干扰问题

如何解决射频识别设备的电磁干扰问题

如何解决射频识别设备的电磁干扰问题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一种用于自动识别和追踪物体的技术,它在现代物联网和供应链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射频识别设备常常会产生电磁干扰问题,这给其正常运行和应用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本文将探讨如何解决射频识别设备的电磁干扰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射频识别设备的电磁干扰问题的原因。

射频识别设备工作时会发射一定频率的电磁信号,用于与被识别物体上的RFID标签进行通信。

然而,这些电磁信号可能会与其他设备或环境中的电磁波相互干扰,导致射频识别设备的性能下降或无法正常工作。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可以采取的措施是优化射频识别设备的天线设计。

天线是射频识别设备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设备的性能。

通过优化天线设计,可以提高射频识别设备的信号传输效率,减少电磁干扰的可能性。

例如,可以采用多天线设计,以增强信号的传输范围和稳定性,从而减少电磁干扰的影响。

其次,射频识别设备的工作频率选择也是解决电磁干扰问题的关键。

射频识别设备通常工作在不同的频段,如低频、高频和超高频等。

在选择工作频率时,需要综合考虑设备的应用场景和周围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其他电磁波源。

合理选择工作频率,可以减少与其他设备或环境中电磁波的干扰,提高射频识别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射频识别设备的电磁屏蔽也是解决电磁干扰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

电磁屏蔽是指通过使用屏蔽材料或屏蔽结构,将射频识别设备与外部电磁波隔离开来,防止干扰信号的进入。

例如,可以在射频识别设备的外壳或天线周围添加屏蔽层,以减少外部电磁波对设备的影响。

通过电磁屏蔽的手段,可以有效降低电磁干扰对射频识别设备的影响,提高其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合理布置射频识别设备也可以降低电磁干扰的可能性。

射频识别设备通常需要与其他设备和物体进行配合使用,因此在布置设备时需要注意避免与其他设备或物体的电磁信号发生干扰。

例如,可以将射频识别设备与其他设备进行一定的间隔或隔离,以减少相互之间的电磁干扰。

无线射频RFID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及避免措施

无线射频RFID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及避免措施

号不 能进 入 法 拉第 网罩 。所 以把 标 签放 进 法 拉第 网罩 ,可 以 阻 止 标 签被 扫描 , 即被动 标签 接收 不 到信 号 , 不 能获得 能 量 。 因此 , 利用法 拉 第 网罩可 以阻 止隐 私侵 犯者 扫描 标签 获取 信 息 。 主 动 干扰 方 法 :主 动 干扰 无 线 电信 号 。标 签 用户 可 以通 过
伪 随机 函数 来实 现认 证 。 分 布 式 RF I D 询 问应 答认 证 协 议 :适 用 于分 布 式 数 据库 环
2 . 1存 储 空 间局 限性 。
由于 成 本 的 限 制 ,R F I D 标 签 的 存储 空 间 非 常 有 限 ,有 的 甚至 仅 容纳 唯一 的标 识 。 同时标 签 自身不 具备 足够 的安 全能 力 , 所 以会 造 成 一些 非 法 的与 标 签进 行 通 信 ,甚至 篡 改 、删 除 标签 内信 息 。 所 以标 签 的 安全 性 、完 整 性 、可 用性 、真 实 性 、 有效 性 在 足够 可 信任 的安 全机 制 的保护 下 才能够 得 到保 障 。 2 . 2 通 信 网络脆 弱性 。 标签 层 和读 写器 层 采用 无线 射频 信号 通过 电磁 波进 行通 信 , 通 信 过 程 中 没有 任何 物 理 及可 见 接触 ,物 联 网感 知层 节 点和 设 备 一 般 存 在于 开 放环 境 中 ,导 致 其节 点和 设备 能量 、处理 能 力 和通 讯 范 围 受限 ,不 能 进 行高 强 度的 加 密 运算 ,使 得 在 给应 用 系统 数 据采 集 提 供 灵 活性 和方 便 性 的 同时 ,也 使传 递 的 信息 缺 乏复 杂的 安全 保护 能 力 。 2 . 5造 成安 全隐 患的主要 攻 击方 式。 利 用 软 硬 件 对 读 写 器 和 电 子 标 签 进 行 获 取 数 据 信 息 是 RF I D 物 联 网 系 统 安 全 的 主要 威 胁 。 就一 般应 用 R F I D技 术 所 设计 的 系 统而 言 ,通 常 的 攻击 方 式 有 :信 息篡 改 、信 息 伪 造 、 信 息 重 放 、信 息 中 断 ,以 及非 法 跟踪 标 签 ,干 扰读 写 器 和标 签 的正 常工 作 ,截取 标 签数 据传 递信 息等 。

RFID常见问题及解答

RFID常见问题及解答

RFID常见问题及解答下⾯是我从各类⽹站上收集的有关RFID的常见问题以及解答,和⼤家分享,感谢提出这些问题以及进⾏解答的⼈!Q:普通的Mifare读卡器能不能识别CPU卡读写器?如果需要普通的Mifare读卡器能识别CPU卡,是否只需要软件的升级?还是软硬件升级都需要?A:⼀搬来说,升级软件就可以⽀持CPU卡了。

这⾥链路层通讯协议涉及到ISO14443标准的第3和第4部分(ISO14443-3, ISO14443-4)。

根据对载波的调制⽅式⼜分为TYPE A 和TYPE B 两种⽅式。

Mifare卡属于⽤TYPE A⽅式,通讯协议遵循ISO14443-3。

CPU卡(⽐较普遍的)有TYPE A 和TYPE B 两种⽅式的卡,链路层通通讯协议遵循ISO14443-4,上层通讯协议为T=CL协议。

所以,LZ要注意下,当前的硬件是否能够⽀持TYPE B的载波调制⽅式。

其他的都是软件能够解决的。

如果MCU的剩余资源和速度(因为CPU卡要⽤到加密算法DES或RSA)⾜够的话,可以不⽤更改任何硬件,只需进⾏程序升级。

EPC能不能被⽤户擦写?1.UID序列号是出⼚产⽣的,好像是64位的,不能改写(没有直接的命令⽀持,当然花很⼤代价的办法就不知道了),uid就象以太⽹芯⽚的mac地址,每个芯⽚出⼚时的mac地址都是全球唯⼀的,⽽epc就象是ip地址,你是可以设置的. (但是我听说过有⼈能修改芯⽚的mac地址,为的是可以⽤正版软件,很多软件和⽹卡关联进⾏授权);2.epc和user区都是可以改写的,不过可以lock,学要密码防⽌随意改写;3. 2.EPC能不能改,与芯⽚设计及采⽤的⼯艺有关。

4.通常EPC⼀般是OTP的,也就是⼀次编程,在初始化的时候写⼊数据。

⼯艺选择:有的是EPROM⼯艺,有的是EEPROM⼯艺(多次写⼊的功能屏蔽)。

因此,理论上应该不是没有可能。

5. 3.gen2 好象⽬前还没有otp⼯艺做的标签芯⽚把 ,(⽬前就impinj nxp alien quanray).基本上是eeprom或者flash⼯艺的;433M天线的种类及优缺点Q:433M,也许是由于频段的特殊性,所以天线的形状和规格多种多样,见过⼏种433M的天线,鞭状的,柱状螺旋的,还有PCB的....现在的问题是:1、在实际应⽤中,还有哪种天线?2、上述各种天线的各⾃的优缺点及适合环境。

第九章--RFID系统的安全案例

第九章--RFID系统的安全案例
Hash锁缺点:由于每次询问时标签回答的数据时特定的,所以 它不能防止位置跟踪攻击;读写器和标签间传输的数据未经加密,
窃听者可以轻易地获取标签K和ID的值。
9.2 RFID系统安全解决方案
2.随机Hash锁
作为Hash锁的扩展,随机Hash锁解决了标签位置隐私问题。采 用随机Hash锁方案,读写器每次访问标签的输出信息不同。 随机Hash锁原理是标签包含Hash函数和随机数发生器,后台服 务器数据库存储所有标签ID。读写器请求访问标签,标签接收到
锁定标签:向未锁定标签发送锁定指令,即可锁定该标签。
解锁标签:读写器向标签ID发出询问,标签产生一个随机数R, 计算Hash(ID||R),并将(R,Hash(ID||R))数据传输给读写器;
读写器收到数据后,从后台数据库取得所有的标签ID值,分别计算
各个Hash(ID||R)值,并与收到的Hash(ID||R)比较,若Hash (IDk||R)= Hash(ID||R),则向标签发送IDk;若标签收到 IDk=ID,此时标签解锁,如下图所示。
由标
签将metaID存储下来,进入锁定状态;最后读写器将(metaID,K,
ID)存储到后台数据库中,并以metaID为索引。
2)解锁标签
读写器询问标签时,标签回答metaID;然后读写器查询后台数
据库,找到对应的(metaID,K,ID)记录,再将K值发送给标签; 标签收到K值后,计算Hash(K)值,并与自身存储的metaID值比较, 若Hash(K)=metaID,则标签解锁并将其ID发送给阅读器。
9.1 RFID系统面临的安全攻击
常见安全攻击类型
1.电子标签数据的获取攻击
由于标签本身的成本所限制,标签本身很难具备保证安全的能 力,因此会面临着许多问题。

RFID的安全问题

RFID的安全问题

RFID读写器面临的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案RFID系统面临的安全问题1.RFID系统安全问题分类目前,RFID主要存在的安全问题可以分为如下几类:1.物理破坏。

主要是指针对 RFID设备的破坏和攻击。

攻击者一般会毁坏附在物品上的标签,或使用一些屏蔽措施如“法拉第笼”使 RFID的标签失效。

对于这些破坏性的攻击,主要考虑使用监控设备进行监视、将标签隐藏在产品中等传统方法。

另外,“KILL”命令和“RFID Zapper”的恶意使用或者误用也会使RFID的标签永久失效。

为了降低恶意使用或者误用“KILL”命令带来的风险,在Class-1 Gen-2 EPC标准中,“KILL”命令的使用必须要有一个 32位的密码认证。

2.“中间人”攻击。

攻击者将一个设备秘密地放置在合法的 RFID标签和读写器之间。

该设备可以拦截甚至修改合法标签与读写器之间发射的无线电信号。

目前在技术上一般利用往返时延以及信号强度等指标来检测标签和读写器之间的距离,以此来检测是否存在“中间人”攻击。

比较著名的有 Hancke & Kuhn提出基于超宽带( Ultra wide band)脉冲通信的距离限(distance bound)协议。

之后,Reid等人研究了基于超宽带脉冲通信的距离限协议的缺陷,然后提出了另一种基于 XOR操作的距离限协议。

3.隐私保护相关问题。

隐私问题主要是指跟踪( Tracking)定位问题,即攻击者通过标签的响应信息来追踪定位标签。

要想达到反追踪的目的,首先应该做到 ID匿名。

其次,我们还应考虑前向安全性。

前向安全性是指如果一个攻击者获取了该标签当前发出的信息,那么攻击者用该信息仍然不能够确定该标签以前的历史信息。

这样,就能有效的防止攻击者对标签进行追踪定位。

4.数据通信中的安全问题。

主要有假冒攻击、重传攻击等。

通常解决假冒攻击问题的主要途径是执行认证协议和数据加密,而通过不断更新数据的方法可以解决重传攻击。

RFID标签推广最大问题:成本障碍

RFID标签推广最大问题:成本障碍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RFID标签推广最大问题:成本障碍RFID的成本障碍在RFID标签的推广中,最大问题就是成本,每枚RFID标签的价格在0.3~0.6美元。

对那些高档产品而言,增加0.5美元能够被厂商和消费者接受,因为对他们而言,RFID标签是一种出色的识别跟踪装置,它所带来的方便与效益更划算。

然而,对于中、低档的日常消费品,RFID标签就不易接受了,毕竟谁也无法接受一支因为使用RFID 标签而涨了0.5美元的普通牙膏。

因此RFID标签的成本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要想大规模推广RFID,必须降低制作成本。

RFID标签由(硅)芯片、内置天线和底材3部分构成。

目前芯片和底材的性能、价格基本上比较稳定,因而各种制作方法的优势就只能体现在优化标签内置天线的制作工序及降低天线制作成本上。

目前天线制作的方法主要有3种,即蚀刻法、线圈绕制法和导电油墨印刷法。

因为RFID电子标签是一种微结构的印刷技术,而通常的胶印机并不适合这种微结构的印刷,但是为了能够让导电油墨均匀而极薄地涂布在很薄的基材上。

在此必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导电油墨的研发:二是印刷设备提供商能够提供出印刷RFID电子标签的理想解决方案,譬如:采用混合印刷技术。

使用传统印刷方式制作导电天线过去RFID标签中的天线通常是用铜腐蚀法来制作,由于腐蚀铜制作天线不仅不利于环境保护,同时制作成本也比较昂贵。

所以,许多大公司都在积极寻找降低RFID标签成本的办法。

人们设想使用印刷的方式来制作导电天线去代替腐蚀法制作天线。

这一技术被认为是降低RFID标签制作成本的一大创新,同时,RFID标签给印刷业带来勃勃商机。

德国开姆尼茨工业大学印刷和媒体技术研究所目前正在进行聚合物电子印刷的项目研究,目的是研制一种适合于工业化生产的聚合物电子产品的新型印刷方法,这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RFID面临的问题

RFID面临的问题

RFID面临的问题RFID在推广应用中遇到了不少挑战,主要表现在成本、标准、精确度与应用模式等方面。

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缺乏成熟的应用模式和行业标准,以及相关产品标准不统一。

1.标准化是个大问题标准化是推动产品广泛获得市场接受的必要措施,但射频识别读取机与标签的技术仍未见其统一,因此无法一体化使用。

而不同制造商所开发的标签通讯协定,使用不同频率,且封包格式不一。

而 RFID技术又不像条码,虽有常用的共同频率范围,但制造厂商可以自行改变,此外,标签上的芯片性能,存储器存储协议与天线设计约定等,也都没有统一标准。

尽管RFID的有关标准正在逐步开发制定、不断完善,但是不同国家又有自己的规则。

有的业内人士担心,比制定条码标准各国更为困难的是,如果一个国家把某个频率权卖给某个商业企业后,在出现对其它系统的干扰时,这个国家就很难对这个频率段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2.价格问题是制约RFID标签推广应用市场发展的巨大瓶颈之一RFID系统不论是标签、读取器和天线,其价格都比较昂贵。

在新的制造工艺没有普及推广之前,高成本的 RFID标签只能用于一些本身价值较高的产品。

美国目前一个RFID标签的价格约为 0.30~0.60 美元,对一些价位较低商品,采用高档 RFID标签显然不划算。

另外,对使用 RFID系统客户而言,其设备投资也不菲,据有关报告指出,为每个商店安装一台 RFID和 EPC(电子产品编码)识读装置的成本至少是 10 万美元,对一个组织而言,这方面的投资可能会达到 3000~4000 美元。

3.技术的突破 RFID技术上尚未完全成熟,特别是应用于某些特殊的产品,如液体或金属罐等时,大量RFID标签无法正常起作用。

标签的可靠性也是个大问题。

就目前看来,现在普遍使用的134KHz和 13.56KHz因传输距离太短,限制了阅读器和RFID标签间的传输距离,使若干标签不能有效地被读取,标签失效率很高。

此外,RFID标签与读取机有方向性,射频识别讯号易被物体阻断,也是 RFID技术发展一大挑战。

rfid遇到问题(仿真器,串口调试助手,IAR,RF2530AD)

rfid遇到问题(仿真器,串口调试助手,IAR,RF2530AD)

rfid遇到问题(仿真器,串⼝调试助⼿,IAR,RF2530AD)关于《zigbee套件》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法1.仿真器的安装使⽤:仿真器驱动不兼容提⽰:分析:该驱动具有不兼容性,但并不妨碍实验结果。

2.串⼝调试⼯具:插上仿真器和q2530sb后,打开其提⽰错误:分析:对仪器不熟悉,应该直接将q2530sb开发板直接⽤usb线连接到电脑上,放可正确运⾏软件。

3.使⽤串⼝调试⼯具:双击打开后出现的提⽰:以cc2530开发板的流⽔灯实验为例,演⽰以下效果。

分析:⽬前的测试并没有出现被占⽤的问题。

该软件已经成功使⽤,具体情况如下:⾸先,安装其驱动软件(PL2303_Prolific_DriverInstaller_v10518.exe);然后,插上开发板,打开开发版电源(你可以打开电脑的设备管理器,⾥⾯可以看见右键看其属性:如下图,);然后将串⼝调试⼯具打开;匹配⾥⾯的各个数值,点击发送就⾏了发送之后,就可以观察开发板上的⼆极管现象了。

若出现串⼝号为空⽩,可将开发版或者串⼝调试助⼿重启⼀下,再不⾏就打开刚才那个属性⾥的⾼级选项(下图见),换⼀下串⼝端⼝号.4.对于IAR软件的使⽤:IAR软件编译出错,先找到原因,程序间的连接出现问题,重新拷贝新的EWW及附属⽂件进⾏编译,即可通过连接和编译。

5.串⼝调试⼯具端⼝被占满,不能通过仿真器将程序下载到开发板上,提⽰could not open the HEX file。

分析:经询问相关认识得知,原因在于IAR软件设置不对,说明如下:问题:Could not open specified HEX file?如何编译可单独下载的HEX⽂件?(1)正确配置输出⽂件格式:菜单选择Project-Options-Linker-Output-Format,选择Other。

右边的Output下拉框选intel-extended,Format variant下拉框选None,Module-local下拉框选Include all。

RFID产品几个技术问题的说明及常见故障答疑

RFID产品几个技术问题的说明及常见故障答疑

RFID产品几个技术问题的说明及常见故障答疑针对RFID系统的一些关于电磁兼容性、搞干扰性、对环境及人体的影响、频段的目前应用情况等关键问题做了清晰的解释。

并给出一些RFID的产品技术问答。

1、产品的电磁兼容性目前在900MHz频段工作的无线设备包括GSM无线电话移动通信设备、RFID设备、以及用于工业、科研、医疗用途的一些设备(国际称为ISM频段),在此频段中的890MHz-915MHz用于GSM系统的上行传输,即手提电话在此频段自基站发送信息,基站在此频段接收;935 MHz-960 MHz用于基站向手机发送信息,手提电话进行接收。

在这两个频段之间留有20 MHz的间隙,即在915 MHz-935 MHz这20 MHz是可分配给RFID使用,因此不会造成彼此之间的干扰。

2、其他900MHz设备对产品干扰情况说明读写器采取先进的“跳频”(即读写器的工作频率能在整个工作频段内“随机”变化)抗干扰方式,每几十ms改变一次工作频率,而且在个频段中按“随机函数”来改变其频率,避免受偶然的突发影响(在“电子战”中这种技术通常被用来对抗外部干扰)。

在与GSM手机的多次电磁兼容性实验中,从未发生读写器受干扰的现象。

3、产品对人体的影响及其它900MHz设备干扰情况说明读写器的输出功率为1W(测试值),考虑天线的增益后约为6W,仅比手机的输出功率3.2W 大一倍左右,然而手提电话通话时与人脑的距离只有数公分,已经证明尚且对人体的健康不造成威胁,与之相比,读写器的天线与车主的距离要远的多。

此外,Raifu读写器是按DSRC(短程无线电通信)的技术规范制造的,有效作用距离在十米(比无绳电话的有效作用范围还要小);再加上本系统是定向小区域发射(在十几立方米范围),与移动手机的全方向发射有本质区别,发射能量的方向是朝向地面,不会向空中散布。

同时采用跳频技术使能量频谱扩散到整个工作频段,进一步大幅度弱化对其他系统的影响。

《超高频RFID系统中防碰撞算法的改进与测试》范文

《超高频RFID系统中防碰撞算法的改进与测试》范文

《超高频RFID系统中防碰撞算法的改进与测试》篇一一、引言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超高频RFID(射频识别)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物流、零售、医疗、工业自动化等多个领域。

然而,在多标签识别过程中,标签间的信号碰撞问题成为制约RFID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

为解决这一问题,防碰撞算法的优化与改进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超高频RFID系统中防碰撞算法的改进方法及其实验测试。

二、RFID系统中的碰撞问题在超高频RFID系统中,当多个标签同时向阅读器发送信号时,由于信号的叠加和干扰,导致阅读器无法正确识别各个标签的信息,即发生碰撞。

碰撞问题严重影响了RFID系统的识别效率和准确性。

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防碰撞算法。

三、防碰撞算法的改进针对传统的防碰撞算法在超高频RFID系统中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防碰撞算法。

该算法结合了ALOHA算法和二进制树搜索算法的优点,具有更快的识别速度和更高的准确性。

具体改进如下:1. 优化ALOHA算法:通过对ALOHA算法进行参数调整和优化,提高了标签响应的时序性,降低了标签间的碰撞概率。

2. 二进制树搜索优化:引入二进制树搜索算法,将标签分成多个层次进行搜索,减少了每层搜索的标签数量,提高了识别效率。

3. 动态调整策略:根据系统实时状态,动态调整算法参数,以适应不同场景下的识别需求。

四、实验测试为验证改进后防碰撞算法的性能,我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测试:1. 实验环境:搭建超高频RFID系统实验平台,包括阅读器、标签及上位机软件。

2. 测试方法:分别使用改进前后的防碰撞算法进行多标签识别测试,记录识别速度、准确性及碰撞率等指标。

3. 结果分析:通过对比实验数据,发现改进后的防碰撞算法在识别速度、准确性和碰撞率等方面均有所提升。

具体表现为:识别速度提高了约30%,准确性提高了约20%,碰撞率降低了约50%。

五、结论本文针对超高频RFID系统中防碰撞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防碰撞算法。

RFID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RFID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RFID技术简介1.RFID。

RFID是射频识别技术的英文(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的缩写,它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RFID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

2.RFID的发展。

从信息传递的基本原理来看,RFID技术在低频段基于变压器耦合模型(初级与次级之间的能量传递及信号传递),在高频段基于雷达探测目标的空间耦合模型(雷达发射电磁波信号碰到目标后携带目标信息返回雷达接收机)。

1948年哈里斯托克曼发表的“利用反射功率的通信”奠定了RFID技术的理论基础,此后,RFID技术的理论得到丰富和完善。

单芯片RFID 电子标签、多RFID电子标签识读、无线可读可写、无源RFID电子标签的远距离识别、适应高速移动物体的RFID技术与产品已经产生并走向应用。

3.RFID工作原理。

标签进入磁场后,当接收到阅读器发出的特殊射频信号时,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即Passive Tag,无源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即Active Tag,有源或主动标签),阅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4.RFID系统的组成。

RFID系统至少应包括读写器和RFID电子标签(或称射频卡、应答器等,统称为RFID电子标签),还应包括天线、主机等。

RFID 系统的构成随具体的应用过程、目的和环境的不同而不同,但从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来看,RFID系统一般都由信号发射机、信号接收机、发射接收天线组成。

5.RFID的特性。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作为条形码的无线版本,RFID技术具有条形码所不具备的防水、防磁、耐高温、使用寿命长、读取距离大、标签上数据可以加密、存储数据容量更大、存储信息更改自如等优点。

RFID 系统的安全隐患问题综述

RFID 系统的安全隐患问题综述

RFID 系统的安全隐患问题综述摘要:rfid技术及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由于成本较高,还存在一些安全隐患的原因,使rfid的应用受到了一些限制。

文章分析了rfid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实现rfid安全机制常采用的方法,提出前人解决方案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解决rfid系统中的安全隐患的方法。

关键词:rfid;安全隐患;安全机制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5-3485-02近几年,rfid技术及应用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增长,由此而组成的“物联网”的概念被认为是本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重要产业和应用技术之一,rfid巨大的应用规模及市场前景是所有信息技术大国所关注的,许多国家将其作为重要产业战略和国家战略来发展。

目前,rfid技术已在在物流仓储、生产制造、图书管理、药品生产、病人看护、环境感知和支票防伪等领域广泛应用。

但是由于成本较高、存在一些安全隐患等原因,难以应用到关键任务中,阻碍了rfid系统的应用推广,因此,有必要研究rfid系统的安全处理策略,通过有效安全认证和访问机制,提高rfid系统的整体安全性。

1 在rfid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攻击在rfid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攻击如下:非法读取:攻击者用非授权读写器向标签通信,造成标签内信息被泄露、修改和删除;窃听:将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通信接收下来,造成信息泄漏;非前向安全性:攻击者根据某次通信中截取到的标签的输出,推算出之前标签发送出的信息;位置跟踪:通过分析rfid标签发出来的固定消息,确定标签的位置,进行跟踪;伪装哄骗:将截取到的真实的标签信息放到假冒的标签中,伪装成合法的标签,以通过阅读器的认证;重放:当阅读器发出认证信息时,攻击者将标签发出的响应信息截获。

在阅读器进行下一次认证请求时,将所截获的标签信息发给阅读器,从而达到继续下面操作的目的;克隆:当rfid相关标准制定后,攻击者根据标准中的信息制作出标签电路,使读写器不能判断真伪;拒绝服务(dos)攻击:人为的信号干扰,使得合法设备不能正常操作标签数据;伪造:攻击者伪造信息在网络上传送;数据库的非法修改和访问,后端数据库中数据被未授权地改变、删除、替换和访问。

什么是RFID技术?RFID技术的应用及常见问题有哪些?

什么是RFID技术?RFID技术的应用及常见问题有哪些?

什么是RFID技术?RFID技术的应用及常见问题有哪些?什么是RFIDRFID是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是一种具有无线自动识别功能的无线通信技术,可用于自动识别物品、人员或动物等目标。

它通过电磁波与标签内部的芯片进行通信,从而获取标签的唯一标识码及存储在标签中的相关数据。

RFID系统由读取器(读写器)和标签(也称为电子标签)两部分组成。

通过RFID技术,可以实现物流追踪、库存管理、车辆管理、行李跟踪、动物管理等多种应用场景。

RFID系统由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组成:RFID标签、RFID读写器和RFID中间件。

RFID标签包含一个小型射频天线和一个存储器,用于存储和传输数据。

RFID读写器通过无线电波与RFID 标签通信,并从标签中读取或写入数据。

RFID中间件是位于标签和应用程序之间的软件系统,用于管理RFID数据和提供对其的访问。

RFID技术具有以下特点:非接触式:RFID标签与读写器之间通过无线电波通信,无需物理接触。

高速度:RFID技术可以实现对多个标签的同时读取,具有较高的数据传输速度和处理能力。

大容量:RFID标签内置存储器可以存储大量数据。

长寿命:RFID标签通常使用无源或半有源技术,寿命较长。

自动识别:RFID标签可以自动被识别,无需人工干预。

RFID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物流、零售、制造业、医疗、安全等领域,可以提高物流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增强产品溯源能力、提高安全性等。

RFID技术的应用及常见问题RFID无线通信技术,用于识别和跟踪物品。

RFID技术应用广泛,例如物流追踪、库存管理、门禁系统、智能支付等领域。

但是,RFID技术也存在一些常见问题,下面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介绍。

RFID如何防止数据被盗用?RFID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进行通信,因此存在被窃听的风险。

为了防止数据被盗用,RFID系统通常采用加密算法来保护数据的安全。

目前,市场上有许多RFID芯片提供安全加密功能,例如AES加密算法、DES加密算法等。

如何解决射频识别系统的干扰问题

如何解决射频识别系统的干扰问题

如何解决射频识别系统的干扰问题射频识别系统(RFID)作为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物流管理、库存管理、智能交通等领域。

然而,随着RFID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范围的扩大,射频识别系统的干扰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探讨如何解决射频识别系统的干扰问题。

一、干扰问题的现状射频识别系统的干扰问题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来自其他无线设备的干扰,如无线电、蓝牙设备等;二是射频识别系统之间的互相干扰。

这些干扰会导致射频识别系统的性能下降,甚至无法正常工作。

二、干扰问题的原因分析造成射频识别系统干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频率冲突:不同射频识别系统使用的频率相同或相近,导致互相干扰。

2. 信号强度不均衡:射频识别系统之间的信号强度不均衡,造成干扰。

3. 外部干扰源:其他无线设备的信号干扰,如无线电、蓝牙设备等。

4. 系统设计不合理:射频识别系统的天线布置、功率控制等设计不合理,导致干扰问题。

三、解决射频识别系统干扰问题的方法针对射频识别系统的干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解决:1. 频率规划:合理规划射频识别系统的频率使用,避免频率冲突。

可以通过频谱分析仪等设备来监测和分析频率使用情况,选择合适的频率进行设置。

2. 功率控制:合理控制射频识别系统的发射功率,避免信号强度不均衡。

可以通过调整天线的增益、改变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等方式来实现。

3. 天线布置:合理布置射频识别系统的天线,避免互相干扰。

可以通过调整天线的方向、高度、间距等来减少互相干扰的可能性。

4. 技术改进:不断改进射频识别系统的技术,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可以采用更先进的调制解调技术、信号处理算法等来提高系统的性能。

5. 信号过滤:对射频识别系统的接收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去除干扰信号。

可以通过数字滤波器、模拟滤波器等方式来实现。

6. 频谱监测:定期进行频谱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干扰问题。

可以利用频谱分析仪等设备对射频环境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干扰源并采取相应措施。

RFID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探究

RFID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探究

RFID 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探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RFID 技术已经逐渐应用于各个领域,其中图书馆是RFID 技术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之一。

RFID 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可以大大节省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劳动力,及时准确地管理图书馆内的图书资料。

本文将从RFID 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

一、RFID 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RFID 技术指的是通过使用无线电波来识别特定的标签以及读取和存储与之相关联的信息。

RFID 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RFID 标签来实现。

RFID 标签是一种小型化的电子标签,可以在图书的内部或外部嵌入或粘贴。

当RFID 读写器将电磁场接近标签时,标签被激活并向读写器发送信息。

在图书馆中,RFID 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图书流通管理图书馆可以在借还书处设置RFID 读写器,读取RFID 标签上的信息。

借书时,读者只需将持有RFID 标签的书放在读写器上,系统就会自动识别该书籍的信息,然后进行借阅处理,避免了传统的条形码扫描和人工输入的繁琐流程。

2.自助终端图书馆可以在自助终端上安装RFID 读写器,使得读者可以自行处理借还书的流程,节省了读者和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时间成本。

此外,自助终端还可以提供图书查询、预约等功能。

3.图书防盗管理图书馆可以将RFID 标签安装在图书的内部或外部,当有人未经过批准带着藏有RFID 标签的图书走出图书馆,图书防盗系统就会自动报警,提示工作人员注意。

4.图书馆存储管理图书馆可以将RFID 标签安装在图书馆内的书架上,用于实时监控书架内图书的情况。

当图书馆工作人员需要整理书籍时,可以利用RFID 技术来追踪每一本书籍,以便更快地找到需要整理的书籍。

二、RFID 技术在图书馆中存在的问题尽管RFID 技术的应用有很多优点,但它在图书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安全问题、隐私问题、软件漏洞等。

1.安全问题在图书馆中,RFID 标签存储了很多敏感信息,如图书条码、读者信息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FID面临的问题
RFID在推广应用中遇到了不少挑战,主要表现在成本、标准、精确度与应用模式等方面。

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缺乏成熟的应用模式和行业标准,以及相关产品标准不统一。

1.标准化是个大问题标准化是推动产品广泛获得市场接受的必要措施,但射频识别读取机与标签的技术仍未见其统一,因此无法一体化使用。

而不同制造商所开发的标签通讯协定,使用不同频率,且封包格式不一。

而RFID技术又不像条码,虽有常用的共同频率范围,但制造厂商可以自行改变,此外,标签上的芯片性能,存储器存储协议与天线设计约定等,也都没有统一标准。

尽管RFID的有关标准正在逐步开发制定、不断完善,但是不同国家又有自己的规则。

有的业内人士担心,比制定条码标准各国更为困难的是,如果一个国家把某个频率权卖给某个商业企业后,在出现对其它系统的干扰时,这个国家就很难对这个频率段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2.价格问题是制约RFID标签推广应用市场发展的巨大瓶颈之一RFID系统不论是标签、读取器和天线,其价格都比较昂贵。

在新的制造工艺没有普及推广之前,高成本的RFID标签只能用于一些本身价值较高的产品。

美国目前一个RFID标签的价格约为0.30~0.60美元,对一些价位较低商品,采用高档RFID标签显然不划算。

另外,对使用RFID系统客户而言,其设备投资也不菲,据有关报告指出,为每个商店安装一台RFID和EPC(电子产品编码)识读装置的成本至少是10万美元,对一个组织而言,这方面的投资可能会达到3000~4000美元。

3.技术的突破RFID技术上尚未完全成熟,特别是应用于某些特殊的产品,如液体或金属罐等时,大量RFID标签无法正常起作用。

标签的可靠性也是个大问题。

就目前看来,现在普遍使用的134KHz和13.56KHz因传输距离太短,限制了阅读器和RFID标签间的传输距离,使若干标签不能有效地被读取,标签失效率很高。

此外,RFID标签与读取机有方向性,射频识别讯号易被物体阻断,也是RFID技术发展一大挑战。

即使贴上双重标签,仍有3%的标签无法识别。

4.涉及人员失业、隐私保护以及安全问题企业采用射频识别系统后,原来由手工完成的工作将有很多被该系统取代,其衍生而来的问题就是将有许多劳工面临失去工作的危机。

同时RFID的大规模应用还会涉及到隐私保护以及安全问题,当前的无源RFID系统没有读写能力,所以无法使用密钥验证方法来进行身份验证,如果标签是有源的,并且会收到不断变化的验证密钥,那将会大大提高其安全性,不过这又会增加其成本。

正因为如此,目前的RFID技术要想在对信息有保密要求的领域展开应用还存在着障碍。

: e5 T4 x* ^9 q。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