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备工艺对碳纤维增强碳化硅基复合材料结构和

合集下载

自加热化学气相法制备连续碳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

自加热化学气相法制备连续碳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
维普资讯
自 加 热 化 学 气 相 法 制 备 连 续 碳 纤 维 增 强 碳 化 硅 复 合 材 料
29
自加 热 化 学 气 相 法 制 备 连 续 碳 纤 维 增 强 碳 化 硅 复 合 材 料
Fa ia i n ofContnuou r brc to i s Ca bon Fi r R e nf r e C r i be i o c d Si Ce am c Co po ie l— a i m s t s by Se f he tng Che ia a r I it a i m c lV po nflr ton
cros t ct 1 tr 1 re I
连 续 纤 维 增 强 陶 瓷 基 复 合 材 料 ( o t u u C ni o s n
Fi e i f r e r mi Co o i 简 称 CF b rRen o c d Ce a c mp st e CC) 是

结 构 材 料 ] 。本 研 究 通 过 化 学 气 相 制 备 热 解 碳 涂 层 ,采 用 一 种 新 的 快 速 自 加 热 化 学 气 相 渗积 法 ( efh a ig C e c lVa o n h a S l e tn h mi p rI f r— — a i t n, 称 S VI ,以 甲 基 三 氯 硅 烷 ( T i o 简 HC ) M S)作 为 先 驱 体 ,氢 气 作 为 稀 释 气 体 ,氩 气 作 为 载 流 气 制 备 了 碳 纤 维 增 强 的 碳 化 硅 陶 瓷 基 复 合 材 料 。对 所 制 备 的 复 合 材料 进 行 了性 能 的测 试 和 显 微 结 构 的 观 察 。
w ihi t n 0.3 5~ 0 5  ̄ . .5 tm

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第28卷第6期 硅 酸 盐 通 报 Vol .28 No .6 2009年12月 BULLETI N OF THE CH I N ESE CERAM I C S OC I ETY Dece mber,2009 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何柏林,孙 佳(华东交通大学载运工具与装备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昌 330013)摘要: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密度低、高强度、高韧性和耐高温等综合性能,已得到世界各国高度重视。

本文综述了碳纤维的研究进展,C f /Si C 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并分析了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

概述了C f /Si C 复合材料作为高温热结构材料和制动材料的应用状况。

最后,指出了有待解决的问题和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关键词:C f /Si C 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应用中图分类号:T B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1625(2009)0621197206Progress and Appli ca ti on of Carbon F i bers Re i n forcedS ili con Carb i de Ceram i c M a tr i x Com positesHE B o 2lin,SUN J ia(Key Laborat ory of Conveyance and Equi pment,M inistry of Educati on,East China J iaot ong University,Nanchang 330013,China )Abstract:Carbon fibers reinforced silicon carbide cera m ic matrix composites have received intensive interest due t o their excellent p r operties such as l o w density,high strength and t oughness,oxidati on resistances .The devel opment of carbon fibers was revie wed .The several p reparati on methods of C f /Si C composites were intr oduced .The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d of every method were analyzed .The app licati on of C f /Si C composites were described as the outstanding high te mperature structure materials and braking materials .Finally,p r oble m s f or further research and key study as pects in the future were pointed out .Key words:C f /Si C composites;p reparati on methods;app licati on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赣教技字[2007]426号)作者简介:何柏林(19622),男,博士,教授.主要从事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E 2mail:hebolin@1 引 言碳化硅陶瓷因具有高强度、高硬度、抗腐蚀、耐高温和低密度而被广泛用于高温和某些苛刻的环境中,尤其在航空航天飞行器需要承受极高温度的特殊部位具有很大的潜力。

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

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

碳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摘要: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密度低、高强度、高韧性和耐高温等综合性能已得到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本文将对有关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的有关信息简单介绍。

关键词:陶瓷基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

1.引言碳化硅陶瓷因具有高强度、高硬度、抗腐蚀、耐高温和低密度而被广泛用于高温和某些苛刻的环境中,尤其在航空航天飞行器需要承受极高温度的特殊部位具有很大的潜力。

但是,陶瓷不具备像金属那样的塑性变形能力,在断裂过程中除了产生新的断裂表面吸收表面能以外,几乎没有其它吸收能量的机制,这就严重限制了其作为结构材料的应用。

碳纤维具有比强度高、比模量大、高温力学性能和热性能良好等优点,在惰性气氛中2000℃时仍能保持强度基本不下降。

用碳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材料在断裂的过程中通过纤维拔出、纤维桥联、裂纹偏转等增韧机制来消耗能量,使材料表现为非脆性断裂。

Cf/SiC复合材料综合了碳纤维优异的高温性能和碳化硅基体高抗氧化性能,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并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光学系统、交通工具等领域。

2. 碳纤维材料简介2.1碳纤维简介碳纤维是有机纤维或沥青基材料经谈话和石墨处理后形成的含碳量在85%以上的碳素纤维,是20世纪50年代为满足航空航天等尖端领域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特种纤维。

目前,碳纤维的生产原料分为三大体系:聚丙烯腈基碳纤维、沥青基碳纤维、黏胶基碳纤维。

其中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由于原料资源丰富,含碳量高及碳化率高,成本低,正在被重视。

碳纤维是一种力学性能优异的新材料,它的比重不到钢的1/4,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抗拉强度一般都在3500Mpa以上,是钢的7~9倍,抗拉弹性模量为23000~43000Mpa亦高于钢。

因此CFRP的比强度即材料的强度与其密度之比可达到2000Mpa/(g/cm3)以上,而A3钢的比强度仅为59Mpa/(g/cm3)左右,其比模量也比钢高。

材料的比强度愈高,则构件自重愈小,比模量愈高,则构件的刚度愈大,从这个意义上已预示了碳纤维在工程的广阔应用前景,综观多种新兴的复合材料(如高分子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的优异性能,不少人预料,人类在材料应用上正从钢铁时代进入到一个复合材料广泛应用的时代。

短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短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短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一、内容描述短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Short Carbon Fiber Reforced 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 SCFRA)作为一种先进的复合材料,凭借其轻质、高强、高刚度、良好的耐腐蚀性等优异性能,成为了现代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围绕SCFRA的制备及其性能展开深入探讨。

在制备方面,本文首先介绍了短碳纤维(Short Carbon Fiber, SCF)的基本特性和常用的制备方法。

SCF具有高强度、低密度、良好的热导性和电导性等特性,因此在众多工业领域如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建筑工程等得到了广泛应用。

文章详细阐述了铝基复合材料(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 AMC)的组成、分类及制备工艺。

铝基复合材料以铝合金为基体,通过填充其他材料如陶瓷颗粒、碳纤维、塑料等,可以显著提高其力学性能、耐磨性、耐高温性等。

结合SCF和AMC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短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旨在充分发挥两者优势,实现高性能化。

通过优化SCF 与AMC的配比、制备工艺和微观结构调控,有望获得具有更高比强度、更高比刚度、良好耐磨性和耐腐蚀性的复合材料。

在性能研究方面,本文首先分析了SCFRA的基本力学性能,如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压缩强度等。

实验结果表明,SCFRA的力学性能明显优于相同成分的铝合金,显示出短碳纤维对铝基体的增强作用。

本文还探讨了SCFRA的热稳定性、耐磨损性、耐蚀性等性能,并与铝合金和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进行了对比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SCFRA在高温下仍能保持较高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同时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针对SCFRA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界面结合强度低、复合材料易氧化等,本文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优化表面处理工艺、控制SCF与AMC的界面相容性等手段,可以提高SCFRA的整体性能。

碳碳复合材料导热系数

碳碳复合材料导热系数

碳碳复合材料导热系数一、引言碳碳复合材料是一种高性能、高温、高强度的新型材料,具有优异的耐热、抗氧化和耐腐蚀等性能,因此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核工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其中,导热系数是影响碳碳复合材料热传导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什么是导热系数导热系数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热量流动量与温度梯度之比,通常用W/(m·K)表示。

在物理学中,导热系数也被称为热传递系数或热导率。

三、碳碳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1. 碳纤维增强碳基复合材料(C/C)的导热系数C/C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其导热系数通常在100~400 W/(m·K)范围内。

其中,高模量C/C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约为200 W/(m·K),而高强度C/C复合材料则可达到400 W/(m·K)以上。

2. 碳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C/SiC)的导热系数C/SiC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通常在20~100 W/(m·K)范围内,其导热性能相对较弱。

其中,高温下的C/SiC复合材料导热性能较好,其导热系数可达到100 W/(m·K)以上。

3. 碳纤维增强碳化硅基复合材料(C/C-SiC)的导热系数C/C-SiC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其导热系数通常在100~400 W/(m·K)范围内。

其中,高温下的C/C-SiC复合材料导热性能最好,其导热系数可达到400 W/(m·K)以上。

四、影响碳碳复合材料导热系数的因素1. 材料成分:不同成分的碳碳复合材料具有不同的导热性能。

一般来说,纯碳基材料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而陶瓷基和金属基复合材料则相对较差。

2. 纤维取向:纤维取向是影响碳碳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纤维取向越接近于横向,导热系数越小;纤维取向越接近于纵向,导热系数越大。

3. 纤维体积分数:碳碳复合材料中纤维的体积分数也会影响导热性能。

一般来说,纤维体积分数越高,导热系数也就越高。

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

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
优点:①在聚合物中浸渍,能得到组成均匀的陶瓷基体,具有较高的陶瓷转化率;②预制件中没有基 体粉末,因而碳纤维不会受到机械损伤。裂解温度较低,无压烧成,因而可减轻纤维的损伤和纤维与 基体间的化学反应。
缺点:①致密周期较长,制品的孔隙率较高,对材料蠕变性能有一定影响;②基体密度在裂解前后相 差很大,致使基体的体积收缩很大(可达50~70%),因此需要多次循环才能达到致密化。
优点:基体软化温度较低,可使热压温度接近或 低于陶瓷软化温度。适用于制备单层或叠层构件, 致密度较高且缺陷少。
缺点:SiC陶瓷基体的烧结温度一般在1800℃以 上(添加加烧结助剂,常见的有TiB2、TiC、B、 BN等)。
4、液相硅浸渍法(LSI)
液相硅浸渍法是通过Si+C反应烧结生成,也称反应熔体浸渗法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纯固体硅于1700℃左右熔融成液态硅,通过C/C复合材料中大量分布的气孔,利用 毛细作用原理渗透到预制体内部并与C发生反应生成SiC陶瓷基体。 优点:工艺时间短,成本低。同时还可以制备大尺寸、复杂的薄壁结构组件。 缺点:制备Cf/SiC复合材料时,由于熔融Si与基体C发生反应的过程中,不可避免 地会与碳纤维发生反应,纤维被浸蚀导致复合材料性能下降。(只能制得一维或二维 的Cf/SiC复合材料,应用前景不大)
改善:均热法、热梯度法、等温强制流动等工艺
2、先驱体转化法(PIP)
先驱体转化法(PIP)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制备Cf/SiC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由于成型工艺简单、 制备温度较低等特点而受到关注。该方法是利用有机先驱体在高温下裂解进而转化为无机陶瓷基体。 基本流程为:将含Si的有机聚合物先驱体(如聚碳硅烷、聚甲基硅烷等)溶液或熔融体浸渍到碳纤维预 制体中,干燥固化后在惰性气体保护下高温裂解,得到SiC陶瓷基体,并通过多次浸渍裂解处理后可获 得致密度较高的Cf/SiC复合材料。

cofs材料

cofs材料

cofs材料COFS材料。

COFS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复合材料,其全称为Carbon Fiber Reinforced Silicon Carbide Composite,即碳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

它是一种高性能、高温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高温性能,因此在航空航天、汽车、航海、能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COFS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

碳纤维是一种高强度、高模量的材料,而碳化硅具有优异的耐热性和耐腐蚀性,两者复合后形成的COFS材料不仅具有碳纤维的高强度和高模量,还具有碳化硅的耐高温和耐腐蚼性能,因此其力学性能非常突出。

在航空航天领域,COFS材料可以用于制造航天器的结构件、发动机部件等,可以大幅提高航天器的性能和可靠性。

其次,COFS材料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能。

在高温环境下,一般材料容易发生软化、变形甚至熔化,而COFS材料由于碳化硅的耐高温性能,可以在高温环境下保持稳定的力学性能,因此在航空航天、汽车、航海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航空发动机中,COFS材料可以用于制造高温部件,如涡轮叶片、燃烧室壁等,可以大幅提高发动机的工作温度和效率。

此外,COFS材料还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能。

在一些恶劣的工作环境中,材料容易受到腐蚀而导致性能下降甚至失效,而COFS材料由于碳化硅的耐腐蚀性能,可以在腐蚀性环境中保持稳定的性能,因此在化工、能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化工设备中,COFS材料可以用于制造耐腐蚀的容器、管道等,可以大幅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总的来说,COFS材料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耐高温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在航空航天、汽车、航海、能源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COFS材料的制备工艺和性能将不断得到提升,相信它将会在更多领域展现出其优越性能,为人类的科技发展和生活改善做出更大的贡献。

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1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复合材料(CCR)性能优越的发现,越来越受到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关注。

并且CCR的陶瓷相结构具有极高的抗热、抗冲击、抗腐蚀和耐磨性能。

然而,由于其微观和宏观机械性能调控能力较弱,该复合材料在应用中仍受到一定的限制。

近期,CCR材料的性能优势受到了很多研究者的重视,各种新型结构,复杂的组合加工工艺及增强技术被提出。

例如,抗腐蚀性能可以通过制备复合表面层来改善;抗热、抗受力能力可以通过控制碳纤维的尺寸和排列方式来改善;耐磨性能可以通过引入碳材料的碳-氧化物多层复合来增强。

最近,一些拥有改良机械性能的新制备工艺也被研究并实施,包括激光熔覆、前景碳化熔覆、快速增材成型、焊接熔覆和高速冲击等。

2应用对于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复合材料,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航行及军事等方面,其优越的机械性能使其成为一种非常理想的重要应用材料。

如果说航空飞机,这种复合材料可以替代大部分传统金属。

由于复合材料的轻重比和热稳定性更佳,可以帮助飞机减轻重量。

此外,其优越的抗受力和抗腐蚀性能还可以防止复合材料受到高温或低温环境的影响。

此外,由于复合材料可以克服传统金属在热响应速度受到拘束的缺点,在军事上其应用也都非常广泛。

最新研究表明,该材料很容易改变其形状,使用CCR,军事装备及其它武器物品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3结论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复合材料的研究及应用正在逐渐受到重视,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高抗受力和抗腐蚀性等优势在航空航天、船舶航行及军事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此外,新的制备工艺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可以有效地改善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

因此,未来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复合材料将有望发展出更强大的功能更适应更多应用场景。

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精选】

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精选】

裂解工艺:针对常压裂解的不足,开展了对热压裂解和气压裂解 的研究。热压可以显著降低气孔率,提高基体致密度 ,用热压法已制 备出性能较高的单向Cf / SiC 。
添加填料:理论分析表明,不可能直接通过先驱体裂解制备无收 缩陶瓷材料,添加填料则可以。填料分为惰性和活性两种。常见的惰 性填料有SiC、Si3N4 等。而且添加活性填料是降低气孔率和收缩 率的有效办法。
目前, 碳纤维表面改性处理主要有表面氧化处理、表面涂层处 理、表面生长晶须等方法。在研究的诸多碳纤维表面处理方法中,
空气氧化法简单, 耗时少, 但操作弹性小, 氧化反应不易控制; 液相氧 化法主要是采用硝酸、酸性重铬酸钾、次氯酸钠等强氧化性液体, 对碳纤维表面进行处理, 处理比较温和, 不过耗时较长; 电化学氧化 法简单易操作, 处理条件温和并易于控制, 处理效果明显。表面涂层
处理是对碳纤维表面沉积一层无定形碳来提高其界面粘结性能, 多
采用气相沉积技术, 操作较复杂, 周期长。
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性能取决于各组分的性能、比例以 及纤维结构。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合材料的 制备工艺。目前, Cf /S iC复合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有: 热压烧结法、 先驱体转化法、化学气相渗透法、反应熔体浸渗法和一些改进的综 合工艺。
碳纤维与基体间存在一系列界面问题: 如界面润湿性差, 化学、 物理相容性差等, 极大地影响着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且碳纤维未经 表面处理前, 其活性比表面积小(一般小于1 m2 /g ), 表面能低, 表面 呈现出憎液性, 限制了碳纤维高性能的发挥。为了提高碳纤维的表 面化学活性, 增强碳纤维表面与基体的结合能力, 进而提高复合材料 的性能, 对碳纤维进行表面处理是很有必要的。
热压烧结法:让纤维通过一个含有超细基体陶瓷粉末的料浆容 器使之浸渍, 然后将浸挂料浆的纤维缠绕在卷筒上, 烘干、切断, 得 到纤维无纬布, 将无纬布按所需规格剪裁, 层叠在一起, 最后热模压 成型和热压烧结后制得复合材料。

C_C_SiC复合材料两种制备工艺及材料性能_朱耘玑

C_C_SiC复合材料两种制备工艺及材料性能_朱耘玑

性能分析PROPERTY ANALYSIS航空制造技术·2009年增刊118[摘要] 以碳纤维整体毡为预制体,采用化学气相渗透法(CVI )制备出低密度碳/碳复合材料,再分别采用液相硅渗透工艺(LSI )制备出密度为2.1g/cm 3的碳/碳-碳化硅复合材料(C/C -SiC ),及先驱体转化工艺(PIP )制备出密度为1.9g/cm 3的C/C -SiC 。

对2种工艺制备的C/C -SiC 力学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PIP 工艺制备的C/C -SiC 弯曲强度为287MPa ,明显高于LSI 工艺制备的弯曲强度155MPa 。

关键词: C/C-SiC 液相硅渗透工艺 先驱体转化工艺 化学气相渗透工艺[ABSTRACT] The C/C composites of low density are fabricated by chemical vapor in fi ltration (CVI) with in-tegral carbon felts with carbon fi ber as prefab. On the basis of the low density C/C composites, the C/C-SiC compos-ites with the density of 2.1g/cm 3 are prepared by liquid sili-con in fi ltration (LSI), and the C/C-SiC composites with the of density 1.9g/cm 3 are prepared by precursor infiltration and pyrolysis (PIP). The result shows that bend strength of the C/C-SiC composites prepared by PIP is 287MPa, which is better than that of 155MPa of the composites prepared by LSI.Keywords: C/C-SiC LSI PIP CVI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C/SiC )因具有高强度、高硬度、抗氧化、抗蠕变以及高温下抗磨损性好、耐化学腐蚀性优良、热膨胀系数和相对密度较小等特点,在航空航天等高温热结构材料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1-2]。

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

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

图3 293 K 和673 K 时准静态压缩后断口 SEM 照片
03
Cf/SiC复合材料的界面
定义:Cf/SiC复合材料界面位于碳纤维与SiC陶瓷 基体结合处,作为纤维与基体间传递载荷的过渡区, 是Cf/SiC复合材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组织结 构、力学性能和失效规律都直接影响着复合材料整 体的力学性能, 所以界面特性的研究对Cf/SiC复合 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界面结合强度一方面应强到足以传递轴向载荷并具有高的横向强度;另一方面要弱到 足以沿界面发生横向裂纹及裂纹偏转直到纤维的拔出, 才能达到复合材料作为热结 构材料使用的要求。
界面结合强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化学结合 即互扩散结合, 在Cf/SiC复合材料的制备过 程中, 其界面反应主要是Si原子向纤维内部 的扩散, 这种扩散使得SiC基体与纤维结合 很强, 并且对纤维本体造成很大的损伤。若 要改善Cf/Si C复合材料的界面, 可通过在碳 纤维表面制备氧化涂层来实现。例如, 纤维 表面涂覆氮化硼 (BN) 、富碳SiC、SiC、硼 (B) 等涂层, 均有较好的效果, 纤维表面涂层 能够阻止或尽可能减少碳纤维与SiC基体间 的化学反应, 减轻对纤维本身的损伤, 因此 能大大提高Cf/Si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碳纤维增强碳化硅基复合材料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01 02 03 04 05
01
碳纤维增强体 SiC陶瓷基体
制备工艺
增强体碳纤维
基体SiC
SiC的分解温度为2600°C, 密度为3.17g/cm3。SiC陶瓷不仅 常温力学性能 (包括抗弯强度、硬度、耐腐蚀性、抗磨损性) 高, 而且高温力学性能 (强度、抗氧化性、抗蠕变性等) 是已 知陶瓷材料中最优的。热压烧结、无压烧结的Si C陶瓷, 其 高温强度在1600℃高温下仍保持不变。SiC陶瓷热膨胀系数 和摩擦系数低, 导电和导热性能优良, 缺点是脆性大。用碳 纤维来增强SiC陶瓷基体, 使材料在断裂过程中通过裂纹偏 转、纤维拔出和纤维断裂等机理吸收能量, 既增强了材料的 强度和韧性, 又保持了SiC陶瓷良好的高温性能, 是获得高性 能高温结构复合材料的极好方法。

碳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界面的研究现状

碳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界面的研究现状

1前言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以其耐高温、耐腐蚀、轻质、高强等优异的综合性能,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交通运输、机械化工、人体工程、体育卫生等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和重视,成为衡量国家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1,2]。

众所周知,陶瓷材料具有优异的高温性能,但其脆性大,故常用纤维材料改善其韧性。

在众多纤维材料中,具有高强高模、良好导电性和热稳定性的碳纤维成为首选增强材料[3]。

但由于碳纤维表面呈化学惰性特性,且表面较平滑,吸附性差,使其与基体的界面结合差而不能有效地发挥其本体的增强/增韧作用。

在碳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中,碳纤维作为增强体主要起到承担载荷的作用,陶瓷基体主要是将增强纤维连接起来,而界面相则是起到在碳纤维与陶瓷基体间均匀地传递载荷并阻碍材料中裂纹进一步扩展的作用。

因此,界面是复合材料重要的微结构,其作为连接基体和增强体(增强纤维)的纽带,对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界面是决定复合材料能否实现其优异性能的关键因素,界面的优化设计已成为当前复合材料研究领域的焦点。

2界面的作用和结合方式复合材料的界面是指基体与增强相之间化学成分有显著变化的、构成彼此结合的、能起载荷传递作用的曹晶晶,赵文武,姬晓利,薛应芳,常永泉(河北工程大学机械与装备工程学院,邯郸056038)其性质决定着复合材料的整体性能。

本文介绍了复合材料界面的作用和结合方式,综述了碳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界面的研究现状。

归纳总结了在碳纤维表面改性中常用的涂层技术和晶须生长技术,并分析了其技术的优缺点。

最后指出了未来碳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界面的研究方向。

复合材料;界面河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基金资助项目(QN2017037)微小区域[4]。

界面的性质决定着复合材料的性能。

对于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来说,界面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断裂形式。

如当界面结合较强时,纤维不能起到承担载荷的作用而使陶瓷基复合材料呈脆性断裂;当界面结合较弱时,断裂时纤维不能充分发挥其脱粘和拔出的能耗机制,而使纤维的增韧效果不明显。

航空发动机用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航空发动机用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随着航空发动机性能的不断提高,对于先进材料的需求也日趋迫切。

近年来,各大发动机厂商均加大投入力度,瞄准新一代耐高温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CMC)。

陶瓷基复合材料(CMC)由于具备低密度、耐高温、抗氧化等特性,成为航空发动机用高温材料的热点。

发动机的高温部件主要包括燃烧室、高/低压涡轮及喷管等,其中高/低压涡轮部件主要包含导向器叶片、转子叶片及涡轮外环。

在应用陶瓷基复合材料之前,这些部件主要采用高温合金,其耐温能力发展变化如图1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高温合金的耐温能力逐渐提升,尤其是在20世纪40—50年代,锻造高温合金的耐温能力提升明显,之后处于缓慢提升期,基本上每10年增加约35℃。

目前,高温合金的耐温极限维持在1100℃附近,而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应用将发动机部件的耐温能力提升至1200~1350℃,并且陶瓷基复合材料构件质量通常为镍基高温合金构件质量的1/4~1/3,不仅可以通过提高构件的工作温度提高燃油经济性,还可以通过减轻质量实现燃油经济性的提高。

图1 在拉伸载荷137MPa,持久寿命1000h条件下,材料所能承受的温度极限航空发动机用陶瓷基复合材料目前主要包含两大类:一类是碳化硅纤维增强的碳化硅基复合材料(SiC/SiC复合材料),包括衍生出的SiBCN、SiCN基复合材料等;另一类是氧化物纤维增强的氧化物基复合材料(OX/OX复合材料),主要是氧化铝纤维增强的氧化铝基复合材料。

这两类复合材料的特点有所不同,SiC/SiC复合材料主要特点是密度低(密度为2.1~2.8 g/cm3)、耐高温(1200~1350℃可长时使用),主要应用于发动机高温热端部件,如燃烧室、高/低压涡轮等;OX/OX复合材料长时耐温能力约为1150℃,略低于前者,其密度通常在2.5~2.8 g/cm3,其与SiC/SiC复合材料相比的优势之一是成本相对较低,主要应用于发动机的喷管及小型发动机的高温部位。

碳化硅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电磁波吸收性能研究

碳化硅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电磁波吸收性能研究

碳化硅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电磁波吸收性能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研究和探讨碳化硅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以及它们在电磁波吸收性能方面的应用。

碳化硅作为一种高性能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高硬度、高熔点、高热稳定性以及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等,在众多领域,特别是电磁波吸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然而,单一碳化硅材料的电磁波吸收性能有限,因此,通过制备碳化硅复合材料来进一步提升其电磁波吸收性能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首先介绍碳化硅及其复合材料的基本性质,包括其结构、性能特点以及制备方法。

接着,我们将重点讨论碳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包括原料选择、制备过程以及复合机制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通过实验验证和理论分析,深入研究碳化硅及其复合材料在电磁波吸收方面的性能表现,包括吸波频率范围、吸波强度以及吸波机理等。

我们将对碳化硅及其复合材料在电磁波吸收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未来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碳化硅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碳化硅及其复合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电磁波吸收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为了充分发挥这些材料的电磁波吸收性能,需要对其制备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碳化硅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化学气相沉积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碳化硅及其复合材料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高温下使含碳和硅的气态前驱体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在基材表面沉积形成碳化硅薄膜。

CVD法制备的碳化硅具有纯度高、结晶性好、与基材结合力强等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电磁波吸收材料的制备。

溶胶-凝胶法是一种通过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制备碳化硅复合材料的方法。

将硅源和碳源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形成均匀的溶胶。

然后,通过控制温度和pH值等条件,使溶胶中的硅和碳发生水解和缩聚反应,形成三维网络结构的凝胶。

经过干燥和热处理,得到碳化硅复合材料。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反应温度低、易于控制材料组成和形貌等优点。

碳化硅纤维增强碳化硅抗氧化陶瓷材料研究及应用进展

碳化硅纤维增强碳化硅抗氧化陶瓷材料研究及应用进展

碳化硅纤维增强碳化硅抗氧化陶瓷材料研究及应用进展周天祥;张丰泽;熊成荣;李国财;苏小丽;曾涛;施玮;陈云霞;董罡【期刊名称】《中国陶瓷》【年(卷),期】2024(60)2【摘要】碳化硅纤维/碳化硅(SiC_(f)/SiC)陶瓷基复合材料兼具SiC_(f)较高的韧性以及SiC陶瓷高熔点、高硬度和高强度的特性,在航空航天、核能和耐磨器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SiC_(f)/SiC复合材料的开发与其界面相的研究进展密切相关。

其中复合材料的界面相指SiC_(f)/SiC中界面处的微观组织结构,一方面,界面相能够实现基体-纤维间的裂纹偏转以及载荷传递,还能够减少基体-纤维内部的残余应力,保证材料的非脆性断裂;另一方面,合适的界面相材料还能够提高SiC_(f)/SiC 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能,从而进一步提升材料整体的耐高温性能。

根据不同的设计理念,从界面相的三种不同形式展开,简述了不同界面相材料种类对SiC_(f)/SiC复合材料的影响、并对未来碳化硅纤维增强碳化硅抗氧化陶瓷材料的发展趋势和应用进行了展望。

【总页数】8页(P1-8)【作者】周天祥;张丰泽;熊成荣;李国财;苏小丽;曾涛;施玮;陈云霞;董罡【作者单位】景德镇陶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景德镇市环境陶瓷材料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174.758.12【相关文献】1.碳纤维增强碳化硅三维网状多孔陶瓷复合材料的制备碳纤维增强碳化硅三维网状多孔陶瓷复合材料的制备2.连续碳化硅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3.单向碳化硅短纤维增强玻璃陶瓷材料弯曲断裂行为的研究4.碳化硅纤维热处理对单向碳化硅纤维增强磷酸铝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英文)5.核用碳化硅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研究进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组成和结构

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组成和结构

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组成和结构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组成。

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是由碳化硅陶瓷基体和一种或多种复合材料构成的复合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因 此 影 响 了 纤 维 脱 应导致界 面 结 合 过 强 所 致
线。从中可以 看 出,经 过 碳 涂 层 预 处 理 的 试 样 (, 其初始密 度 比 其 他 两 组 试 样 低。这 主 要 是 因 为 碳 涂层经过 高 温 处 理,沉 积 碳 在 纤 维 编 织 体 内 部 的 分布状态 发 生 了 变 化,原 来 由 于 沉 积 碳 在 纤 维 之 间的粘连 导 致 的 闭 孔,在 高 温 处 理 过 程 中 形 成 开 孔,从而引起了试样 ( 密度的降低。也正因为试样 ( 中开孔率较大,使得随后聚碳硅烷浸渍更 容 易 进 行,经 过 一 个 周 期 浸 渍 2 裂 解,试 样 ( 的 密 度 就 超 过了其他两组试样,并最终获得了高的 致 密 度。试 样 ) 由于第 一 周 期 的 高 温 裂 解,使 得 聚 碳 硅 烷 裂 解更完全,在同等浸渍效率条件下,经过 一 个 周 期 浸渍 2 裂解,其密度低于试样 ’,但由于聚碳硅烷裂 解充分,不会在后续的裂解中形成闭孔,并 且 在 编 织体内部 形 成 较 大 的 连 孔,有 利 于 后 续 聚 碳 硅 烷 的浸渍,密度的提高,因此试样 ) 经过 3 个周期 的 浸渍 2 裂解,其密度就超过了试样 ’。从分析知,对 先驱体浸渍裂解工艺,前几个周期的浸 渍 效 率,对 复合材料致密度的高低是非常重要的。 ! "3 不同制备工艺对复合材料断裂模式的影响 图 ! 是不同工艺制备的复合材料断口形貌。从
[5 : -]
。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来 说,材 料界 面
[$ : "#]
对纤维的 脱 粘 拔 出,很 好 的 发 挥 纤 维 的 增 韧 作 用 是至关重要的。以往的研究表明 ,对 ( * +,( 复 合材料而言,对碳纤维进行表面涂层,以 及 工艺 方 面的改进,对于获 得 界 面 结 合 适 宜、 高性能的复合 材料是必不可少 的。本 文 研 究 了 碳 涂 层 "-## . 高 温处理,以及聚碳 硅 烷 第 一 周 期 "-## . 裂 解 对 复 合材料性 能 及 微 观 结 构 的 影 响,并 对 其 影 响 机 制 进行了剖析。
(EOPH+H ;IQRP8J IB R8RH 0H68J+ I?S = 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
不同工艺制备的复合材料断口形貌
( ")试样 #; ( $)试样 %; ( &)试样 ’ ()* + ! ,-. /)&01*0"23 14 5"/2675 4"$0)&"879 1: 9)44707:8 2072"0"8)1:
图;
不同制备工艺条件制备的纤维断口微观形貌 ( ")试样 #; ( $)试样 %; ( &)试样 ’
!
! "#
结果与讨论
不同制备工艺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以具有相 同 碳 涂 层 厚 度 的 碳 纤 维 三 维 编 织 体
为预制件,研究了 碳 涂 层 #$%% & 预 处 理 和 聚 碳 硅 烷第一周期 #$%% & 裂 解 对 复 合 材 料 性 能 的 影 响, 实验结果如表 # 所示。从表中可以 看 出,相 比 于 空 白试样 ’,试样 ( 和试样 ) 的性能都有不同程度的 提高,且以试样 ( 性 能 最 高。经 过 碳 涂 层 #$%% & 预处理工艺制备的试样 (,复合材料的弯曲 强 度 达 到 *+# ,-., 剪 切 强 度 *# ,-., 断 裂 韧 性 #/ ・0 ,-. ! "!
#1!
图# 9:4 " #
不同工艺制备的复合材料密度增长曲线 (;<= >?@A:BC >?D?@>:@4 E@ >:FF?G?@B DG?D.G.B:E@

不同制备工艺对复合材料致密化速率的影响 图 # 是不 同 工 艺 制 备 的 复 合 材 料 密 度 增 长 曲 中可以看出,经过涂层 #$%% & 预处理的试样 (,复 合材料断 口 有 很 多 很 长 的 纤 维 拔 出,纤 维 起 到 了 很好的增 韧 作 用,且 材 料 内 部 未 观 察 到 明 显 的 孔 洞,材 料 比 较 致 密;采 用 常 规 工 艺 制 备 的 试 样 ’, 复合材料断口平滑,没有明显的纤维拔出,且材料 内部存在较 多 的 孔 洞,这 也 是 试 样 ’ 密 度 低 的 原 因;试样 ) 和试样 ’ 的断口形貌差不多,材料内部 形成了较 多 的 孔 洞,导 致 复 合 材 料 密 度 偏 低,其 次,材料断口基本无单丝纤维的拔出,不利于复合 材料断裂韧性 的 提 高。试 样 ’ 和 试 样 ( 断 口 形 貌 产生如此大 差 别 的 原 因,归 根 结 底 在 于 涂 层 #$%% & 预处理优化了沉积碳在碳纤维表面 的 分 布 状 态, 从而使得 沉 积 碳 均 匀 的 粘 附 在 碳 纤 维 表 面,不 至 于产生闭孔现象,有利于后续浸渍的进行,并提高 复合材料致密度;涂 层 #$%% & 预 处 理 弱 化 了 纤 维 和基体之 间 的 界 面 结 合,使 得 复 合 材 料 在 断 裂 载 荷作用下,纤 维 和 基 体 之 间 可 以 很 好 的 产 生 脱 粘 和拔出,充分发挥纤维的增强增韧作用。试样 ) 中 纤维和基 体 结 合 紧 密,断 口 纤 维 拔 出 都 以 成 束 拔 出为主,这 主 要 是 因 为 纤 维 和 基 体 之 间 的 化 学 反
["]
科技大学 (B( 重 点 实 验 室 合 成,软 化 点 为 5"$ : 55$ . 。以二 甲苯为 溶剂溶 解聚 碳硅烷,二者 配 比 聚碳硅烷 C 二甲苯 D /# C /# (A) 。采用化学气 相沉积 工艺制备 复 合 材 料 碳 涂 层,再 经 先 驱 体 聚 碳 硅 烷 浸渍 & 裂解工艺制备 () * +,( 复 合 材 料。化 学 气 相 沉 积碳涂层 在 中 南 大 学 粉 末 冶 金 研 究 院 进 行,以 丙 烯 ( (% E- ) 为碳源气体,沉积温度 F5# . ,涂 层厚度 " =5 ! 4。试样 8 经碳涂层后,以先驱体聚碳硅烷浸 渍& 裂解 "# 个 周 期 得 复 合 材 料;试 样 7 经 碳 涂 层 后,先 经 过 "-## . 高 温 预 处 理,然 后 经 先 驱 体 聚 碳硅烷浸渍 & 裂解 "# 个周期得复合材料;试 样 ( 经 碳涂层后,先 驱 体 聚 碳 硅 烷 浸 渍 & 裂 解 第 一 个 周 期 采用 "-## . 高 温 裂 解,其 余 F 个 周 期 同 上,采 用 "5## . 裂解。采 用 阿 基 米 德 排 水 法 测 定 复 合 材 料 密度。(++&""#" 电子万能实验机测试试样的室温力 学性能:弯曲强 度、 剪 切 强 度 和 断 裂 韧 性。测 试 标 准: 弯 曲 强 度: 跨 高 比 "# , 加 载 速 率 # = / ・4,G 9 " ;剪 切 强 度:跨 高 比 为 / ,加 载 速 率 # = / 44 ・4,G 9 " ;断裂韧 性:跨 高 比 为 ! ,加 载 速 率 # = " 44 ・4,G 9 " ,切 口 深 度 试 样 高 的 一 半;复 合 材 料 力 44 学性能取 / 根试样条性能的平均值。将复合材料试 样断口喷 金 后,用 ;+0&/-## ( ;HIJ ) 型扫描电镜观 察试样断口形貌及纤维拔出情况。
! 收稿日期:5##/ 9 #$ 9 %" ;修订日期:5##/ 9 #3 9 55
基金项目:国家 3-% 计划资助项目( 5##588%#/"#5) 作者简介:周长城( "F3# 9 ) ,男,甘肃武威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陶瓷基复合材料 " 通讯联系人( H&42,M:GTUSV?? W "-% = ?L4)
表! 不同工艺制备的复合材料性能 ’&()*(+#,-& *) &#-. /#+0%&
密度 1 (4 ・50 6 3 ) # " $7 # " ++ # " +8 弯曲强度 1 ,-. ##! *+# 3#7 剪切强度 1 ,-. ## *# !7 断裂韧性 1 ( ,-. ・0# 1 ! ) 8 #/ #3
()* + ;
.)&01*0"23 14 4)$70 2"085 14 9)44707:8 5"/2675
"


本研究所用碳纤维是吉林碳 素 厂生 产 的 ;(&"< 碳纤维,密度 " = $- > ・?4 9 % ,强度 %### : %%## 012, 模量 5"# @12。由南京 玻 璃 纤 维 研 究 院 采 用 两 步 法 编织成三维碳纤维编织体,纤维织构三维 五 向,纤 维体积分数 /% = - A 。先驱体 聚碳硅 烷 ( 1(+) 由国防
关键词:碳涂层;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高温处理;先驱体浸渍裂解 中图分类号:67%5% 文献标识码:8 文章编号: (5##/) #5/3 9 $#$#/ 9 #--- 9 #!
碳纤维增强碳化硅基 复合材 料 以 其 低 密 度、 高 强度、 高温稳定性 及 优 异 的 抗 氧 化 性 能,被 广 泛 地 应用于航空航天等各个领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