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导学案
43.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导学案
寨河中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导学案印前签字:班级:姓名:课题: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课时安排:一课时年级:九年级科目:化学设计者:马学军内容学习注解学习目标:知识: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了解溶解度的概念。
技能:引导学生学会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知道气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及其影响因素;认识溶解度、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用溶解度知识对一些问题的解释。
重点:饱和溶液及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曲线绘制的探究;气体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溶解量、溶解性与溶解度三者的关系。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新课预习: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溶解度是对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在理解固体物质和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定义时,你认为应分别抓住哪些关键要素?2.通过学习,你认为溶解度曲线可以表示哪些意义?有哪些应用?(提示:可从溶解度曲线的点、线表示的意义以及物质结晶方法的选择上等方面进行归纳)3.要将一杯接近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为饱和溶液,你可采用哪些方法?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溶液的形成》,现在我们先来回答下面几个问题(板书):①什么叫做溶液;②溶液是由什么组成的;③什么叫做溶质、溶剂。
④蔗糖溶液中,它的溶质、溶剂分别是什么?⑤氯化钠溶液中,它的溶质、溶剂又分别是什么?我们知道氯化钠能溶于水中,但是否能无限制的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课题2《溶解度》,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33页,快速阅读活动与探究的第一个实验。
三、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阅读教材33—34页,完成下列表格)操作现象结论加入5g氯化钠,搅拌再加5g氯化钠,搅拌再加15mL水,搅拌内容学习注解操作现象结论加入5g硝酸钾,搅拌再加5g硝酸钾,搅拌加热再加5g硝酸钾,搅拌冷却结论: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大部分固体物质)增加溶质或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三)浓溶液与稀溶液在同量的溶液中:含溶质较多的溶液——;含溶质较少的溶液——。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精品导学案-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推理-第3课时 练习二十一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第九单元导学指导案课题:练习二十一课型:练习课课时:第3课时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自学课本第111、112页练习二十一,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巩固简单的逻辑推理知识。
进一步获得一些简单的逻辑推理的经验。
教学重、难点:简单的逻辑推理知识,体验逻辑推理的思想与方法。
教法:组织指导练习,反馈式练习。
学法:独立思考,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课件。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一、导学目标(一)、独立尝试(预习)自学课本第111、112页练习二十一。
(二)、复习并检查(温固),多媒体或小黑板出示。
1、有三位小朋友(小雨、小东、小亮)每人拿着一个水果,分别是香蕉、苹果和桔子。
小雨拿的不是苹果,小亮拿的是桔子。
他们拿的各是什么水果?考查目的: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能梳理条件之间的关系,根据条件进行推理得出结论。
答案:小雨拿的是香蕉。
小东拿的是苹果。
小亮拿的是桔子。
解析:由“小雨拿的不是苹果”,她可能拿的是香蕉或桔子。
再由“小亮拿的是桔子”可以肯定小雨拿的是香蕉,那么小东拿的就是苹果。
2.在右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
A、B应该是几?其他方格里的数呢?考查目的:学生利用推理,抓住突破点,以点带面,逐步解决问题,培养有序思考的能力。
答案:解析:先从A入手填,A所在的行和列已经出现了4、1、3,确定A是2,进而确定A所在的行的空格应填3。
由A所在的列的第二和第四格应填1、4,确定第一行的第三和第四格分别填1、4。
B所在的行和列已有1、4、3,再确定B是2,第二行的第一和第四格分别填3、2,最后确定第四行的第一和第四格分别填1、3。
(三)1、引入课题:这些知识都是我们学习过的简单推理。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简单推理的相关练习。
第九单元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第1课时)导学案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第1课时)导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掌握溶液质量、体积、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和溶液稀释的有关计算。
(3)、掌握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4)理解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初步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化学计算在生产和生活及科学实验中的重要性。
(2)激发学生认识和探究化学事物的兴趣,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巨大作用,了角溶液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难点: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准备:练习教学方法:类比—迁移—归纳。
【教学过程】:一、知识网络二、知识回顾:1、溶液的质量==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指与之比3、溶液在稀释前后,其中质量保持不变4、溶液的配制步骤:⑴⑵称量和量取⑶⑷装瓶巾标签三、例题讲解1、某化工厂为了测定氯化钠样品的纯度,取30克氯化钠样品(杂质为氯化钙)溶于水制成252克溶液,再加入53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求:⑴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⑵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四、错题再现1、实验室有瓶未开封的浓盐酸,部分标签如图所示,这瓶浓盐酸中溶液的质量为克。
若用这瓶浓盐酸来配制2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需量取浓盐酸的体积是 Ml,水的体积是 ml四、学生练习(一)、选择题1、在50克20%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50克水,所得溶液()A、溶液质量不变B、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一半C、溶质质量为20克D、溶剂质量增加一倍2、在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下列操作: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计数②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③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取氯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信置就调节天平平衡,后将游码移动得到读数④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⑤氯化钠晶体不纯。
第九单元 第2课时 密铺(导学案)-2022-2023学年五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冀教版)
第九单元第2课时密铺(Word导学案)一、课前预习1. 自主学习课本内容(1)仔细阅读课本 P61 页课文,理解密铺的定义和性质。
(2)完成课本 P62 页练习1。
2. 观看视频观看视频《密铺》。
二、课堂互动1. 师生交流(1)老师带领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地砖,给学生解析密铺的定义和性质。
(2)老师让学生选择几种地砖进行组合,了解密铺的方法和特点。
2. 小组合作(1)学生自由组成小组,进行密铺游戏。
(2)游戏规则:1. 每组有10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纸片,不允许改变大小;2. 纸片上有黑色、白色、红色三种颜色的相等分布;3. 小组内成员以固定顺序依次选择三张纸片,将三张纸片组合在平面上,覆盖面积不能重叠;4. 每组将三张纸片组合的图案拍照并保存,互相分享。
3. 师生共同探讨(1)游戏后,老师请学生讲述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并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 密铺的本质是什么?2. 密铺的方法有哪些,有何特点?3. 密铺在生活中有什么实际应用?(2)老师讲解密铺的方法和技巧,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更高层次的问题,如如何寻找最优解、证明最优解等。
三、课后巩固1. 完成课本练习(1)课本 P63 页练习2。
(2)课本 P64 - P66 页综合应用。
2. 自主拓展(1)了解密铺在生活中的应用,比如在装饰设计、图形识别等方面的应用。
(2)自行设计密铺游戏,增加趣味性,培养思维能力。
四、思考题1. 理解密铺的几何本质,如何运用密铺解决实际问题?2. 设计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密铺游戏,要求包括三个以上颜色的正方形纸片。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九单元第一课时数学广角——集合人教新课标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九单元第一课时数学广角——集合人教新课标版今天,我要给大家教授的是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九单元第一课时,数学广角——集合,人教新课标版。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关于集合的。
我们将通过学习,了解集合的定义,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如列举法和描述法,以及理解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如子集、真子集、并集、交集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1. 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2. 能够运用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 理解并掌握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集合的表示方法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难点是理解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集合的概念,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生活实例,以及一些集合的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通过一些生活实例,如教室里的同学,水果店的水果等,引入集合的概念,让同学们初步理解集合。
2. 新课导入:我会讲解集合的定义,讲解集合的表示方法,并举例说明。
3. 实例分析:我会通过一些实例,让同学们理解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4. 课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同学们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写出集合的定义,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以便同学们随时查阅。
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复述集合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 请同学们举例说明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同学们是否掌握了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以及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同时,我也会寻找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让同学们在学习之余,能够开阔视野,提高思维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集合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同学们需要重点关注集合的定义。
集合是由一些确定的、互不相同的对象组成的整体。
这个定义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包含了非常重要的信息。
同学们需要理解“确定的”和“互不相同的”这两个关键词的含义。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九单元导学案(人教版)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九单元导学案(人教版)1我多想去看看第一时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第一册102页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
会写"广、升、足、走"4个字。
2、认识2个偏旁"心、方"。
3、使学生在学习生字时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
4、正确、流利地朗读文。
教学准备:教学、田字格。
教学重难点:读准字音,读通文;认识偏旁"心"、"方";会区别形近字并能把生字书写正确、端正。
教学理念:在学习的堂里,常常会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这些通常是学生自己充满个性、充满智慧的天真想法。
所以,在堂上,应充分让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快乐地学习。
《语文程标准》也指出,语文堂应该是学生自己的天地,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自己充满个性化的活动;要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设置游戏、旅游等环节让学生自主学习,使他们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小朋友,你们最想去什么地方呢?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看。
出示北京风光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看到这么美丽的风景,有什么想要告诉小朋友或老师的吗?能用上这的题来说一说吗?(带上感情说)突出"多想"。
()板书题。
小朋友说得真棒啊!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题好吗?齐读。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想"?(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办法识记,同时学习"心"字底。
用上"心"字底是因为想一事情要用心去想。
)()二、初读文:1、有一个小朋友学习非常认真,他想跟你们比一比。
他说:想和我比一比吗?我做任何事情都特别专心,听老师读文的时候不但能听清字音,还可以知道文讲的是什么呢!你们能做到吗?老师范读文,学生认真听。
2、那个小朋友学习特别聪明,他说:这有什么了不起,我还会自己读准文呢!你们行吗?请小朋友们自己认真读一读,划出生字词语。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精品导学案 第9单元 第3课时 练习二十一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第九单元导学指导案课题:练习二十一课型:练习课课时:第3课时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自学课本第111、112页练习二十一,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巩固简单的逻辑推理知识。
进一步获得一些简单的逻辑推理的经验。
教学重、难点:简单的逻辑推理知识,体验逻辑推理的思想与方法。
教法:组织指导练习,反馈式练习。
学法:独立思考,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课件。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一、导学目标(一)、独立尝试(预习)自学课本第111、112页练习二十一。
(二)、复习并检查(温固),多媒体或小黑板出示。
1、有三位小朋友(小雨、小东、小亮)每人拿着一个水果,分别是香蕉、苹果和桔子。
小雨拿的不是苹果,小亮拿的是桔子。
他们拿的各是什么水果?考查目的: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能梳理条件之间的关系,根据条件进行推理得出结论。
答案:小雨拿的是香蕉。
小东拿的是苹果。
小亮拿的是桔子。
解析:由“小雨拿的不是苹果”,她可能拿的是香蕉或桔子。
再由“小亮拿的是桔子”可以肯定小雨拿的是香蕉,那么小东拿的就是苹果。
2.在右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
A、B应该是几?其他方格里的数呢?考查目的:学生利用推理,抓住突破点,以点带面,逐步解决问题,培养有序思考的能力。
答案:解析:先从A入手填,A所在的行和列已经出现了4、1、3,确定A 是2,进而确定A所在的行的空格应填3。
由A所在的列的第二和第四格应填1、4,确定第一行的第三和第四格分别填1、4。
B所在的行和列已有1、4、3,再确定B是2,第二行的第一和第四格分别填3、2,最后确定第四行的第一和第四格分别填1、3。
(三)1、引入课题:这些知识都是我们学习过的简单推理。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简单推理的相关练习。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9章数学广角-推理导学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了解简单的逻辑推理问题。
会用排除法来解答简单的逻辑推理问题。
教学重、难点:认真分析,学会推理的方法。
仔细分析,寻找突破口,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推理过程。
教法:讲解,引导。
学法:思考,交流。
教学准备:课件。
一、导学目标(一)、独立尝试(预习)自学课本第110页例2和“做一做”。
(二)、复习并检查(温固),多媒体或小黑板出示。
(课件出示)宾馆枪声。
一家公司的总经理死在宾馆里,名侦探柯南被请去调查,他看到房间的地上铺着一层厚厚的羊毛地毯。
报案人是总经理的秘书。
她说“出事时我正和他通话,突然听到话筒里传来枪声和凶手逃跑时的脚步声。
”柯南听完,冷笑着说:“你的谎话编得太圆满了,老实交代你是怎么杀死总经理的吧!”你知道柯南是从哪里看出破绽的吗?推理:因为地上有厚厚的地毯,秘书不可能听到逃跑时的脚步声。
(三)1、引入课题:像这样,借助有力的信息或依据,一步一步做出判断,推出正确的结论,这种方法在数学上称之为“推理”,这类判断推理问题叫作“逻辑推理”问题,有根有据的推理过程就是逻辑推理的过程。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稍微复杂一点的逻辑推理问题。
(板书课题:方格中的简单推理)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齐读目标)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1、(出示课件)教学例2。
在下图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只出现一次。
B应该是几?给学生读题思考的时间,然后说说知道了什么信息?(1)学生读题,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你是怎样理解的?学生回答。
(2)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能出现一次,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
(3)分组讨论:想一想,先填哪个空格里的数?交流:先看哪一个空格所在的行和列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数,这样就能确定这个空格应该填的数。
A是几?怎么想的?B是几?怎么想的?接着该怎么填?(4)能直接知道B是多少吗?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才能确定B?提示:根据题意,如果知道B所在的行和列的三个不同数,就能确定B。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导学案
1.课题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
2.学习任务:
(1)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初步认识溶解现象。
(2)知道溶液、溶剂和溶质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判断。
(3)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以及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溶液在生活、生产等方面的广泛用途。
3.学习准备:
准备好玻璃杯、水、鸡蛋、食盐、味精、蔗糖(或白糖)、酒精、食用油、沙子。
边观看视频,边做实验,边做记录。
4.学习方式和环节:
观看视频课学习,适时控制播放,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上练习,学习环节主要有:实验或联系生活实际→概念或规律→运用概念或规律解决问题→进行课堂小结。
附注:。
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九单元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九单元西师大版 第九单元 总温习 9.1 总温习〔一〕温习内容:西师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九单元分数乘、除法,完成总温习第1、2、3题和练习二十四第1、5、6、8题。
课 型:整理与温习课温习目的:1.让先生熟练掌握分数乘除法、分数混合运算的方法;2.正确运用分数乘法、除法处置复杂的效果;3.经过教员引导,先生自主温习的方式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
温习重点:掌握分数乘、除法整理方法,完善分数乘、除法的知识系统。
温习难点:熟练的运用分数乘、除法处置效果。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
✂自主整理自主温习课本第一、三单元的内容,整理分数乘、除法的知识,完成以下知识结构图。
〔也可以由先生按他们自己喜欢的方式总结〕✂自主检测1.23的倒数与最小的合数的倒数的积是〔 〕。
2.食堂有3吨煤,平均每天烧37吨,可以烧〔 〕天。
3.〔229+223〕×29×23=〔 〕。
4.甲、乙均是不为零的自然数,假设甲数的45恰恰是乙数的13,甲、乙两数的和是34,那么甲、乙两数的差是〔 〕。
5.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45 -17〕× 35 13 ÷ 49 + 13 + 146.解方程。
13x+35x= 42 x-34x= 34 12x= 2+13x ✂协作交流1.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有什么异同点?2.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计算中应该留意些什么?3.分数乘除法知识处置生活中的效果要留意些什么?✂展现点拨结合第一版块的自主温习导学、第二版块的协作交流内容,经过生生及师生协作交流探求总结:1.结合〝协作交流〞1、2题落第一版块自主温习导学相应的试题,组织先生用繁复、准确的言语总结要回答的效果。
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数量 分数乘除法分数除法:计算方法 分数乘法:计算方法 分数乘除法效果处置 对应数量÷对应分率=单位〝1〞的量2.结合〝协作交流〞3题,借助第一版块自主温习导学相应的试题,总结处置这类效果时,要留意剖析标题中的关键句〔分率句〕,弄清单位〝1〞的量是还是未知。
人教新目标版八年级英语下册导学案第九单元(含答案)
人教新目标版八年级英语下册导学案第九单元(含答案)人教新目标版八年级英语下册导学案Unit 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 museum?1.掌握并灵活运用本课的重点词汇:amusement ,somewhere ,camera ,invention ,the National Science Museum2.重点短语:learn about ,put up a tent ,somewhere interesting ,be interested in ,a few times ,on our last school trip3.重点难点:学会谈论过去的经历及听、说能力。
1.To learn the target language Have you ever been to ...?学习运用目标语言。
e the target language to talk about past experiences 运用现在完成时谈论过去的经历。
3.重点难点:学会谈论过去的经历及听、说能力。
✂【自主预习】Ⅰ.英汉短语互译。
1.去年2.我也没有3.对……感兴趣4. 离……远5.打算做……6.在过去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学习内容 Section A 1a _—2d式等其他定语则必须后置。
[活学活用]()When I retired, I would like to go _____________.A. relaxing somewhereB. somewhere relaxingC. nowhere relaxingD. anywhere relaxin g【合作探究】Ⅰ.听力训练Section A 1b Listen again and choose the best answers.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 )1.When did Sarah go to the National Science Museum ?A. last monthB. last yearC. last week( )2.Has Sarah ever been to a history museum?A. Yes, she has.B. No, she hasn’t.C. We don’t know.3.What does Claudia say about histor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Section A 2b Listen again. Fill in the blanks.Linda________ to the space museum last year. They are going to ________________ to the museum. Linda ________________ the amusement park. She is going to the amusement park again ___________.Frank________________ the water park. He is ________________ with his friends.Ⅱ.阅读表达Section A 2d Read the conversation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1.Has Jill ever been to the film museum?(no more than 3 words)2.What did Jill do on the weekend? (no more than 5 words)3.When did Jill go to the film museum back? (no more than 2 word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4.Did Jill learn about the inventions that led tocolor movies?(no more than 3 words)5.Who put up a tent and cooked outside?(no more than 4 words)Ⅲ.语言点1.区分have/has been to/have/has gone to/have been inhave /has been to 强调的是曾经去了某个地方并回来了;have/has gone to强调的是去了某个地方还没有回来。
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第1课时)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2 溶解度(第1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 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
2.初步培养活动与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方案(画出实验简图)→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课前预习】:1. 叫饱和溶液。
4.饱和溶液如何转化为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如何转化为饱和溶液?5.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吗?【课堂探究】一.【问题1】、 NaCl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活动与探究】:1、阅读P33《活动与探究》确定实验方案(方案交流互补共享)2、动手实验,观察记录。
结论: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
3、交流讨论:(1)、“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水中”这句话是否正确?(2)、直观区分“溶”与“不溶”的依据是什么?二、【问题2】、硝酸钾作为实验室里的化学药品,它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活动与探究】:1、阅读P34《活动与探究》确定实验方案(方案交流互补共享)2、动手实验,观察记录。
三.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根据上述实验探究,归纳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讨论】:1.饱和溶液二要素:“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
2.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吗?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吗?3、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溶解其他溶质吗?四.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怎样相互转化?(讨论写出)五、结晶:。
观察杯中KNO3晶体和课本上图9-11,阅读课本p34-p35,观察教材上从海水中提取食盐过程图。
【联想】:炒菜时,菜汤在锅里蒸发,锅底上有白色斑迹;运动出汗衣服上会出现白色斑迹……【课堂反思】:(本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请写下来)【课堂练习】二.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B.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C.稀溶液比浓溶液含溶质少D.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2.20℃时,在一只试管里盛10g水,放入0.1g熟石灰,搅拌,有白色固体沉降到试管底部,对于试管内上层澄清的液体,说法错误的是( )A.无色的溶液B.属于稀溶液C.是饱和溶液D.属于浓溶液3.下列关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C.在一定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D.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4.在相同条件下,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是( )A.一定相同B.一定不同C.可能相同D.无法判断5.下列方法一定能使20℃时,200克很稀的不饱和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是( )A.降低温度接近0℃B.恒温蒸发足量水分C.加入足量硝酸钾固体D.加热使溶液温度升高,但不蒸发水分【反馈检测】1.下面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含有溶质很多的溶液B.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C.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D.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2.从1L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取出100mL液体,则原溶液发生的变化是( )A.溶液由饱和变成了不饱和B.溶液中会析出晶体C.溶液中只有溶剂减少了D.溶液中溶剂和溶质都减少了3.饱和溶液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是( )A.溶质的质量B.溶剂的质量C.溶液的质量D.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极稀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B.饱和溶液是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C.不饱和溶液降温后可能变成饱和溶液D.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一定变成不饱和溶液5.能证实20℃时原KNO3的溶液是饱和溶液的事实是( )A.降温到10℃时有KNO3晶体析出B.蒸发掉10克水,有KNO3晶体析出C.加热到30℃后,再加入KNO3晶体仍能继续溶解D.在20℃时,向上述KNO3溶液中加入少量KNO3晶体,溶液的质量不变.6、在一定温度下,使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A.加入溶质或蒸发溶剂B.加入溶剂C.都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D.都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7.20℃时,往50g硝酸钾溶液中加入5g硝酸钾晶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晶体未溶解.稍加热后,晶体全部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饱和溶液B.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加热后一定是饱和溶液D.加热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RJ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 上册第一学期秋季(导学案)第9单元 总复习 (全单元)
第九单元总复习第1课时 20以内的数【教学内容】教材第105页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20以内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使学生加深对数的理解2、培养学生数数、读、写和比较数的大小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2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基数与序数的含义的区别。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二、练习应用(一)复习读数、写数、数数、数序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学生读20以内的数。
2.九(学生写19)等。
3.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从7数到15。
4.两个两个地数,从2数到20。
5.练习二十三的第1题。
学生在书上填口答查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的情况。
(二)复习20以内数的组成1.问: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2.11让学生读出这个数1表示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 指2名学生回答。
3.问:谁会在计数器上表示“13'这个数?指一名学生演示13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4.学生做教材第118页的第2题。
5.师生对口令 (11一20各数的组成)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几?十二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等。
(三)复习序数的含义1.出示教材第116页的第3题先让学生口答,再在书上填写。
(1)从左边起,红珠子是第几个?(2)把第14个珠子涂上颜色。
2.数学游戏,猜猜我是几。
(1)我是10前面的一个数,我是几?(2)我比9少1,我是几?(3)我是12和14中间的一个数,我是几?(四)复习加减法的含义1.让学生根据这幅图列出两个加法算式。
○○○○○○○2.指名学生说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二、练习应用总复习的第1、2题。
练习二十三的第1、2题。
三、反思总结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类整理,渗透分类思想,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习能力。
板书设计:20以内的数课后反思:第九单元总复习第2课时 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教学内容】教材第106、107、108页内容。
第九单元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第2课时)导学案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第2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2. 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课前预习】:1.溶液的质量等于 .2.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比如等.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与之比.可用下式计算: 溶质的质量分数= .4.溶液稀释前后不变.【课堂探究】:一、溶质的质量分数1.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2.定义式:溶质的质量分数=×100%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2.已知溶液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求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例1.在农业生产中,常需要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现要配制150千克这种溶液,需要氯化钠和水的质量是多少?【解题过程】:3.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关键:稀释前溶质的质量=稀释后溶质的质量例题2.化学实验室现有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中常需要用较稀的硫酸溶液。
要把50 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需要多少克水?[设问]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怎样列出计算的方程式?[学生讨论](1).试分析稀释前后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2).分析各量的变化情况。
(3).溶液稀释问题解题的关键是什么?[提示]若设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x,请同学们列出方程式。
[提示]若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x,请同学列出方程式。
[课堂练习]1.把200g 20%的食盐水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多少克?2.把30 g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到100 g。
此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例3.某工厂化验室配制5000g 20%的盐酸,需38%的盐酸(密度为1.19 g·cm-3)多少毫升?[学生讨论]:1.此题与上述练习有何异同?能否用体积直接带入公式进行计算?2. 已知溶液体积、溶液密度、溶质质量分数,你能否写出求溶质质量的计算公式。
第九单元长颈鹿与小鸟(导学案)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九单元长颈鹿与小鸟(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小鸟和长颈鹿的身高特点;
2.掌握比较小鸟和长颈鹿身高的方法;
3.学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二、学习重难点
1.掌握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方法;
2.能够熟练地比较小鸟和长颈鹿的身高。
三、课前预习
(一)小鸟和长颈鹿的身高
1.请观察下图,你可以从图中看到什么?
小鸟
| |
______| |_________
长颈鹿
2.请回答:小鸟和长颈鹿谁的身高更高?为什么?
(二)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可以用什么方式?
四、课堂学习
(一)新知预测
1.如果有一只长颈鹿身高是2米,另一只长颈鹿身高是3米,你会用什么方式来比较它们的身高?
2.如果有一只小鸟身高是30厘米,另一只小鸟身高是20厘米,你会用什么方式来比较它们的身高?
(二)新知学习
1.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可以通过大小运算符来表示,其中。
第九单元《鸡兔同笼》导学案
《鸡兔同笼》导学案奋勇学校张文秀【教材分析】“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它在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同时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解决这类问题时,教材展示了学生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
列表法可以解决数量较少的“鸡兔同笼”问题,易于理解与掌握;“假设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学情分析】(1)“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数学趣题,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列表法可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数量关系直观易懂,但适用于解决数量较少的“鸡兔同笼”问题,。
(3)“假设法”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教学中要抓住其特点,讲解算理,让学生逐步掌握,根据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拓宽学生思维。
【学习目标】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学习重点】理解并掌握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学习难点】理解用假设法的算理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一、【课前预习及检测】1、出示练习题:一只公鸡()条腿,两只公鸡()条腿,五只公鸡()条腿。
一只兔子()条腿,两只兔子()条腿,五只兔子()条腿。
鸡兔共五只,腿有()条。
2、总结得出关系式:鸡的数量×2+兔的数量×4=腿的数量。
质疑:如果知道了腿的总数能知道鸡兔各几只吗?3、引出课题:早在1500多年前,我国古代的数学家就在《孙子算经》中提出了这样有意思的题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板书:鸡兔同笼)二、【自主尝试、合作探究、归纳总结】1、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把题目里的数字改小一点。
“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条腿。
鸡和兔各有几只?”2、我们一起来看看被关在同一个笼子里的鸡和兔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数学信息?①鸡和兔共8只。
②鸡和兔共有26条腿。
③鸡有2条腿。
④兔有4条腿。
3、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汇报:①笼子中可能会有几只鸡几只兔呢?学生猜测,在猜测时要抓住哪个条件呢?(鸡和兔一共是8只)那是不是抓住了这个条件就一定能猜对呢?②怎样才能确定你们猜测的结果对不对?(把鸡的腿和兔的腿加起来看等不等于26。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第一课时
●3、挑选任意两个刚学的词语在组内说话然后写在下面,并在组内交流讨论不理解的字词。
●4、小组内朗读课文,小组长负责,轮流读一个小节,注意纠错。
●5、小组内互相说说读懂了什么。
【质疑问难】
课堂达标:
●我能选自组词。
(逗豆)点山(脉泳)(嵌欠)在
●我能读拼音写词语:
(2)大雁在编队南飞,不就像“省略号”一串?
拓展练习(课下做):
仔细观察,我能寻找大自然还有什么语言。
我收获我进步
这节课我明白了:(
)。
自我评价☆☆☆☆☆☆☆
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观察与发现》导学案
三年级
小组:
姓名:
编号:
课题:大自然的语言
总课时:二
分课时:第一课时
课型:自学展示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逗、嵌、脉”3个生字,会写“搬、省、略、轮、圈”5个生字,会写“搬家、省略号、年轮、圆圈、汪洋、妙不可言、思考、发现”等8个词,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重点)
2、我能用学过的多种方法,理解“年轮、圆圈、汪洋、妙不可言、思考、发现”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难点)
3、读文的过程中明白大自然也有自己的语言,并知道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样的。
知识链接
1、三叶虫化石:简单地说,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三叶虫生于海底,估计距离今天约5亿年左右。
bān jiāshěnɡlǜe hào nián lún sīkǎo miào bùkěyán yuán quān
( ) ( ) ( ) ( ) ( ) ( )
●我能用下列词语说出漂亮的句子。
29.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导学案
寨河中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导学案印前签字: 班级: 姓名:课 题: 第九单元 课题1溶液的形成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年 级:九年级科 目:化学设 计 者:马学军 内 容学习注解学习目标:知识: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知道溶液、乳浊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知道乳化与溶解的不同。
技能: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学生善于动手,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的过程。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新课预习: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 的、 的 ,叫做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征:溶液具有 性、 性、是混合物。
3.溶液的组成:溶液由 和 组成。
叫做溶质(可以是固体、 、 )。
叫做溶剂(一般指 )。
4.溶液的质量= + 的质量5.请举例说明溶液的用途: ; ; 等。
6.乳浊液: 叫做乳浊液。
例如生活中用的 是乳浊液,起乳化作用。
7.通常情况下生石灰、氢氧化钠和 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显著升高; 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显著升降低。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们在以往的化学实验中,曾用到许多溶液,如H 2O 2溶液能分解产生氧气,紫色石蕊溶液遇酸会变红色。
在化学实验室里你还曾用过或见过哪些溶液?这节课我们来说说溶液。
三、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一)溶液的形成仪器、药品:试管、药匙、蒸馏水、食盐、蔗糖、硫酸铜晶体、总结出溶液、溶质﹑溶剂概念及溶液的特征。
溶液 。
溶质 。
溶剂 。
溶液的特征: 。
药 品 (少量) 现 象食盐 + 水 蔗糖 + 水 硫酸铜 + 水 内 容学习注解(二)溶质和溶剂的关系仪器、药品:蒸馏水、汽油、酒精、高锰酸钾、碘、油布条、试管、镊子注:固体少量 由此总结 :1.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 ;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单元复习课
学习目标:
1、复习《我想》《七色花》两课的生字,并复习语文天地九中的知识点。
2、能正确流利背诵《我想》,朗读《七色花》。
3、培养学生大胆的幻想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
生活的追求。
学习重点:
复习《我想》《七色花》两课的生字,并复习语文天地九中的知识点。
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大胆的幻想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
活的追求。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看拼音写词语,你一定写得最正确!
Shān gǔliǔzhīshīruǎn qiáo jiàn kâtáng yīng yǔshāng liàng tǔduī()()()()()()()()Suífēng piāo shãn qíchāhuāhuāpíng zhěng qíxiàhuài le wáwa zhân yǔ()()()()()()()()
【达标训练】
一、《我想》
(一)背诵《我想》。
(二)根据课文填空。
1. ,潭面无风镜未磨。
,白银盘里一青螺。
2.我想把我自己,,绿的生辉,变小花,。
成为柳絮和蒲公英,。
我会飞呀,飞——。
(三)这首诗歌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前三节分别写“我”想变
成,想变成,想变成。
(四)自读课文四五小节,完成下列习题:(1)我想变、,
成为和是“我”最大的愿望。
(2)遥远的地方会是哪里?飞到那里干什么?(口答)
二、《七色花》
(一)自读课文第三部分,完成下列习题: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仔细---()随便----()
(2)“可不能”、“随便”说明了什么?
(3)珍妮的第七个愿望是什么?
(4)维佳的腿好了,他会对珍妮说什么呢?(口答)珍妮又会怎么说呢?(口答) (二)照样子,补充句子,使句子更加具体生动。
例:下了一天的雨,马路上水淋淋的。
下了一天的雨,马路上水淋淋的,像一条闪闪发光的小河。
1、他站在那儿一动不动。
2、雪花从天上飘落下来。
3.小河里的水很平静。
三、成语积累。
1.写出四个含“想”的成语。
2.写出四个含“梦”的成语。
【展示交流】
个小组之间交流答案,评选优秀的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