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 乳癖 (乳腺增生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乳癖(乳腺增生)病针方一则
乳癖(乳腺增生)病针方一则疫情久而久之,经济难免萧条,生活再也没有疫情前的那份安宁,人心难免躁动不安。
在这炎炎夏日,人们就更加情志燥乱不宁,悲悯之情常常萦绕在心头,我们常常安慰和鼓励身边的人们一定要坚持,疫情总有结束的日子,虽然疫情一再反复,但是在全民积极地配合下,疫情一直都被很好地防控着,在此我还是要再一次提醒大家:疫情还没有结束,防疫之心不可懈怠!特别是近期变异性新冠病毒的出现,疫情传播更迅速,危害更大,只有做好科学严谨的防护措施,才能规避风险!眼下正值夏季,炎热的天气佩戴口罩难免会让人感到更加闷热,但是在目前本土病例反弹的情况下,为了健康还是要严格的要求佩戴口罩,注重个人卫生,尽量少去人群拥挤的地方,尽量减少长途旅游,简化生活轨迹,非必要的情况下宜尽可能地居家静养。
快节奏的工作使人疲惫,激烈的竞争使人一直都绷着心弦,人生难得有一时的清闲,趁着闲暇,可以充实一下自己的认知,毕竟人生有限,而知识浩瀚如海,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使人睿智,才能开阔自己的眼界,才能使自己进一步成长。
乳癖病是女科常见病,无论针灸治疗还是药物治疗,亦或是手术治疗,都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案,我个人常使用针灸配合中药调治,临床常用的确有疗效针方之一——乳癖针方(张学礼):阿是穴(围刺)、乳根、屋翳(双侧,第二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四寸)、肩井(双侧,位于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膻中、内关、合谷、足三里、太冲、行间。
方义:①阿是穴、乳根:位近乳房,刺之可以调和局部气血;②屋翳:足阳明胃经循行环乳房,可解乳络之壅滞,针刺之对于乳腺增生有显著疗效(不仅对小叶增生有疗效,也能促进囊性增生恢复);③肩井:属足少阳胆经,胆经循行经过乳房旁边,为通经活络之要穴,亦为治疗乳腺炎和乳腺增生之特效穴,能活血理气、通络止痛、畅通全身气血;④膻中、内关:膻中为气会,配内关可宽中理气;⑤合谷、太冲:二者合用称“四关”,能疏肝理气、行气活血、软坚止痛,太冲为肝经原穴,刺之可疏肝解郁;合谷亦为大肠经原穴,手足阳明同气,乳房原为足阳明胃经所属,刺合谷可调足阳明经气,功同理乳间之气机;⑥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能生发胃气、燥化脾湿、健脾和胃、扶正培元、通经活络、升降气机,通过扶助正气以行血化瘀止痛,又可以防治气血虚引发的晕针;⑦行间:为足厥阴的荥穴,泻之可疏肝解郁,兼清泻肝火。
中医外科乳房疾病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乳房疾病乳房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
包括感染性、增生性、导管性、肿瘤性以及其他一些疾病。
由于女性生理上的特点,其发病率大大高于男性。
乳房与经络的关系甚为密切。
足阳明胃经行贯乳中;足太阴脾经,络胃上膈,布于胸中;足厥阴肝经上膈,布胸胁绕乳头而行;足少阴肾经,上贯肝膈而与乳联。
冲任两脉起于胞中,任脉循腹里,上关元至胸中;冲脉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
故中医学认为“男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肾;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
所以乳房疾病与肝、胃、肾经和冲、任两脉有密切关系。
又因乳汁为脾胃水谷之精微所化生。
冲任为气血之海,上行为乳,下行为经。
乳汁的分泌与调控与肝木之气也有关。
因此,女子乳汁的分泌、质量的调摄等与脾胃、肝、冲任二脉有关。
乳房疾病的发生,主要由于肝气郁结,或胃热壅滞,或肝肾不足,或痰瘀凝结,或乳汁蓄积,或外邪侵袭,或七情内郁等因素,影响肝、肾、脾、胃的生理功能,抑或冲任失调而产生病变。
乳房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四诊得出判断。
必要时可借助其他检查方法,如铜靶X 线摄片、CT检查、B超、红外热图像、针吸细胞学检查、活组织检查等。
还要求对病史(包括过去史、家族史)、乳房的肿块等都要有详细的询问与检查。
如乳房有疼痛,应问清疼痛的部位和性质、痛点是否移动、疼痛与月经有无关系等。
如有肿块,则应问肿块的发生时间、大小、活动度、与月经的关系(如有的肿块经前较硬,经后则变软)。
月经史包括询问初潮年龄和绝经的年龄、周期是否正常、有无紫血块、量的多少、有无痛经等,孕史中应问有无流产,分娩史中有无自己哺乳等,既往史中有无纤维瘤手术史,家族史中有无母系乳腺癌史等。
在望诊中应注意双侧乳房有无大小不均、乳头指向如何、有无乳头凹陷、乳晕部有无湿疹、乳房皮肤有无橘皮样改变和有无凹陷等。
扪诊时的体位,应根据需要,坐位与卧位相结合。
检查的时间最好选择在经后7~10天。
因为,此阶段为乳房生理最平稳时期,容易发现病变。
先检查健侧乳房,再检查患侧乳房。
名老中医治乳腺增生(乳房肿块乳癖中医没乳癌)效验方
名老中医治乳腺增生(乳房肿块乳癖中医没乳癌)效验方名老中医王幸福治(乳房肿块乳癖)乳腺增生效验方主方:柴胡疏肝散:陈皮12g 香附15g 川芎15g 枳壳12g 赤芍12g 柴胡15g 甘草10g 生麦芽30g 皂刺60g 浙贝母15g 元参12g 生牡蛎30g。
加平消片(郁金、仙鹤草、五灵脂、白矾、硝石、干漆(制)、枳壳(麸炒)、马钱子粉)主治:乳腺增生(中医称乳癖)。
此种病治疗西医无特别疗效,中医却治疗起来疗效较好。
我早年治疗此病坚守疏肝理气,活血散结,以逍遥散为主加减,疗效不高,治疗很长时间,乳癖变化不大,心中甚为郁闷。
看来光有法,无良方妙药,亦是无奈小包块。
后经勤求古训,留心效方,终于找到一个好方。
即柴胡疏肝散合平消片,运用临床颇收大效,现举一例示之:杨某,女,38岁,平时来月经前时,双侧乳房胀痛,经妇科红外线检查,发现两乳上外限各有一核桃大小包块,系囊性增生。
西医予以枸橼酸他莫昔芬片和乳癣消片治疗,三个月无效。
又听人说秦岭终南山有一老中医擅治此病,去了几次吃药不少,亦无多大效果。
经人介绍转至我处。
刻诊:身高1.7米多,人胖,面白,脉弦滑有力,舌淡红苔薄白,性急躁,来月经时乳房胀痛厉害,过后即不痛。
饮食二便正常。
辩证肝气郁结,痰浊积滞,处上方加瓜萎半夏青皮。
十四剂乳块消去一半,效不更方,又续十四剂消无踪影,痊愈。
按:此案治疗乳腺增生以上述基本方为主,略事加减即可,需要提示的是皂刺一药不可太少,我临床一般用60-120g,量太少无济于事。
平消片更是主药不可减去,更不要因是治疗癌症之药而忌讳,中医历来有异病同治一说,就和逍遥丸男性一样用的道理一样,一种药治多种病常见。
勿怪之。
治乳房肿块(乳癖)中医验方柴贝汤:乳癖是以乳房有形状大小不一的肿块,经前肿痛加重,经后减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乳腺组织的良性乳房增生疾病。
多由情志内伤,冲任失调,痰瘀凝结而成。
本病约占全部乳腺疾病的75%,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乳房疾病,相当于西医的乳腺囊性增生症,有一定的癌变危险。
乳癖(乳腺增生症)中医临床路径不要删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1乳癖(乳腺增生症)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乳腺增生症患者。
一、乳癖(乳腺增生症)中医临床路径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乳癖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乳腺增生症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 准》(ZY/T001.2-94) 、《现代中医乳房病学》(林毅、唐汉钧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黄家驷外科学》(第72.疾病分期 肝郁气滞型 痰凝互结型 冲任失调型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乳癖(乳腺增生症)诊疗方案”。
乳癖(乳腺增生症)临床常见证候: 肝郁气滞型。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乳癖(乳腺增生症)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乳癖(乳腺增生症)。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9.5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乳癖(乳腺增生症)的患者。
2.疾病分期为肝郁气滞型。
3.不伴有需要特殊处理的其他疾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3)性腺六项,必要时行乳腺癌相关检测(4)乳腺彩色超声+乳腺钼钯(5)必要时行核磁或CT检查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病理学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腹部超声等。
(八)治疗方法1.外治法:(1)三才治疗:中药离子导入;(2)穴位贴服治疗;(3)针灸、推拿治疗;2. 乳腺导管灌注治疗;3.细针穿刺、活检;4.手术治疗。
2.内治法:辨证选择中药汤剂。
肝郁气滞型:疏肝理气、散结止痛治疗。
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外科常见病、优势病种诊疗规范及目录(13个病种)
吴家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外科常见病、优势病种诊疗规范及目录一、疖病(多发性疖肿)中医诊疗方案二、丹毒中医诊疗方案三、乳痈(急性乳腺炎)诊疗方案四、乳癖(乳腺增生病)中医诊疗方案五、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方案六、湿疮(湿疹)诊疗方案七、瘾疹(荨麻疹)中医诊疗方案八、肺风粉刺中医诊疗方案九、白疕中医诊疗方案十、黄褐斑中医诊疗方案十一、男性不育症(少、弱精子症)中医诊疗方案十二、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疗方案十三、脱疽病(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诊疗方案疖病(多发性疖肿)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临床表现:(1)局部皮肤红肿热痛。
(2)可发于全身各处,以头面部、发际、臀部等处为多。
(3)可有发热,口干,便秘等症状。
(4)此愈彼起,经久不愈,应检查有无消渴病或其他慢性疾病。
(二).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年)。
临床表现:1.好发于夏季。
2.好发于头面,颈项,背及臀部等。
3.皮损为发生在毛囊或毛囊周围的炎性丘疹或结节,鲜红色,圆锥状,中心有脓疮。
4.局部常伴疼痛或压痛,临近淋巴结可肿大疼痛。
5.如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常伴有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6.数目多,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者,常伴有糖尿病或其他慢性疾病二、辨证论治(一).内治1.暑湿蕴结证证候:疖肿多发于夏秋季节,数目多,全身伴有发热、口渴、胸闷、便秘、溲赤等症状。
苔薄腻,脉滑数。
治法:清暑化湿,解毒散结。
方药:清暑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方中用金银花、连翘、淡竹叶清暑热;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清热解毒;车前、滑石、泽泻清暑利湿,使暑热从下而解;花粉、赤芍清热消肿散结。
诸药合用,则成清暑利湿、解毒消肿之功。
若热毒炽盛者,可加黄连、黄芩、生栀子等;大便秘结者,可加大黄以通腑泄热。
2.湿热内蕴,外感风热(多发性疖病)证候:疖肿多发于人体上部,数目较多,且此愈彼起、反复发作、缠绵不愈,全身伴有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等症状。
外科乳癖乳腺增生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外科乳癖乳腺增生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乳癖(乳腺增生病)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外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2012年)。
临床表现:乳房有不同程度的胀痛、刺痛或隐痛,可放射至腋下、肩背部,可与月经、情绪变化有相关性;一侧或双侧乳房发生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形态多样的肿块,肿块可分散于整个乳房,与四周组织界限不清,与皮肤或深部组织不粘连,推之可动,有触痛,可随情绪及月经周期的变化而消长,部分患者可有溢液或瘙痒。
影像学检查:乳腺钼靶X线检查:显示病变呈现棉花团或毛玻璃状、边缘模糊不清的密度增高影,或见条索样结缔组织穿越其间。
超声检查:双侧或单侧乳腺体积增大,但边界光滑完整;内部质地及结构紊乱,回声分布不均,呈粗大光点或光斑。
病理学可明确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临床诊疗指南》乳腺增生病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2006年)。
临床表现:(1)乳房胀痛:特点是疼痛与月经周期有关。
往往在月经前(一般月经来潮前7天左右)疼痛加重,月经来潮后减轻或消失,但病程较长者以上规律可消失。
(2)乳房肿物:一侧或二侧乳腺有弥漫性增厚,呈颗粒状、结节状或片状,增厚区与周围乳腺组织分界不明显,质地韧,有弹性,可活动,以外上象限为多,可伴有触痛。
少数病人可有乳头溢液,为无色或黄色。
腋窝无肿大淋巴结。
辅助检查:乳腺彩超、钼靶摄片、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切除或切取活检均有助于诊断。
(二)证候诊断1.肝郁气滞证:多见于青年妇女,乳房疼痛为主要表现,多为胀痛,偶有刺痛,肿块、疼痛与月经周期、情志变化密切相关,经前或情绪不佳时加重,经后减轻。
常伴胸胁胀痛,烦躁易怒。
舌质淡红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2.痰瘀互结证:一侧或双侧乳房出现边界不清的坚实肿块,质韧或韧硬,肿块可有刺痛、胀痛或无自觉痛,肿块和疼痛与月经变化不甚相关。
中医治“乳癖”乳腺增生症
中医治“乳癖”乳腺增生症
乳腺增生症属于祖国医学“乳癖”范畴。
为妇女常见病和多发病,30岁以上妇女患病率为49.3%。
乳腺增生病症状是:患者一侧或两侧乳腺内可触及多个大小不一的结节(肿块),黄豆大乃至鸽蛋大不等,多散在或融合成不规则的团块,质韧、稍硬、有压痛,与皮肤及深部组织之间无粘连,可被推动。
患侧乳腺常感坠胀不适、疼痛,多与月经周期、情绪刺激有关。
一般患者情绪烦燥,易激动,甚至饮食、睡眠不佳,月经紊乱。
在医疗实践中,我们应用自拟“荔枝橘核汤”治疗乳腺增生症1200余例,效果良好。
简介如下,不妨一试。
处方:荔枝核15克,橘核30克,山楂核15克,青皮10克,柴胡10克,香附12克,赤芍12克,川芎10克,丝瓜络20克。
用法:于月经来潮前5-7天开始服药,每日一剂,水煎服。
服至月经净后为一疗程,一般每疗程需服药10剂左右。
下次经前继续第二疗程。
大多数患者3-4个疗程即可治愈。
方解:方中荔枝核、橘核、山楂核可软坚散结;柴胡、青皮、香附疏肝解郁;赤芍、川芎活血祛瘀;丝瓜络宣通经络。
药证相符,颇有效验。
乳腺增生症中医诊疗指南
乳腺增生症中医诊疗指南1.乳腺增生怎么治?有什么效果好的药?2.乳腺增生怎么治疗?3.什么是乳腺增生?有什么症状?怎么治疗好?4.乳腺增生针灸治疗乳腺增生怎么治?有什么效果好的药?乳腺增生症是由于身体内分泌功能紊乱造成的,乳房疼痛轻者,可调节心理,缓冲压力,疼痛重者推荐中医中药治疗,定期复查。
1.心理治疗乳腺增生症的发生往往与劳累、生活不规律、精神紧张、压力过重有关。
治疗乳腺增生症首先就是要舒缓生活和工作压力,消除烦恼,心情舒畅,心态平和,症状就可以缓解。
2.中医中药治疗中医认为乳腺增生症始于肝郁,而后血瘀痰凝成块,治宜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柴胡、白芍、香附、橘叶、丹参、地龙为中医处方中的常用药。
有些患者还可服用中成药,如:散结灵、乳块消、乳宁、乳康片、逍遥散或丹栀逍遥散(加味逍遥散)等。
在除外乳腺恶性肿瘤的前提下还可试用中医外治疗法,如:中药乳罩、针灸、按摩等。
3.西药治疗可采用激素类药物、碘制剂及三苯氧胺,可以缓解疼痛,因有一定的副作用,不做首选。
维生素A、B6、E也有调节性激素的作用,可作为乳腺增生症的辅助用药。
4.手术治疗乳腺增生症因内分泌代谢失衡所致,本身没有手术适应证,临床上遇到个别与乳腺癌不易鉴别的乳腺结节,亦可采用手术切除,经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
乳腺增生怎么治疗?乳腺增生一般是由于某些原因引起内分泌激素代谢失衡,雌激素水平增高引起。
其主要症状为乳腺胀痛,可同时累及双侧,但多以一侧偏重。
月经前乳腺胀痛明显,月经过后即见减轻并逐渐停止,下次月经来前疼痛再度出现,整个乳房有弥漫性结节感,并伴有触痛。
乳房疼痛的严重程度与结节的有无及范围无相关性,疼痛可向腋下、肩背部放散。
少数患者可伴发乳头溢液。
由于病因来自身体内分泌功能紊乱,故除乳房方面的症状外同时还可出现月经不规律,脾气不好,爱着急爱生气、爱出汗等症状。
乳腺增生患者一般会选择以下四种治疗方法:1.心理治疗乳腺增生症的发生往往与劳累、生活不规律、精神紧张、压力过重有关。
【纪实连载】整理一则关于“乳癖”的医案
【纪实连载】整理一则关于“乳癖”的医案乳癖是乳腺组织的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良性增生性疫病,相当于西医的乳腺增生病,其特点是单侧或双侧乳房疼痛并出现肿块。
今天就来整理一则关于乳癖的医案王某某,女,30岁。
1975年4月前来就诊。
初诊:两侧乳房胀痛有块状物已半载,疼痛严重,时有灼热感,右侧乳头教左侧为大,有黄色液体外泄能挤出,因为人流后没有满月,以消解先进。
方剂:蒲公英,露蜂房,连翘,皂角刺,金银花,郁金,鹿角霜,地骨皮,生甘草等十几味中药,每日一剂,水煎服。
二诊(5月1日):服药后,乳房疼痛缓解,灼热亦除,人流满月。
以调经疏解为主。
方剂:当归,蒲公英,连翘。
川穹,赤芍药,白芍药,郁金,橘核,延胡索等十几味中药,每日一剂,水煎服。
三诊(5月11日),近来感觉乳房疼痛,左侧为甚,并偶有灼热,晚上睡觉不太好。
方剂:蒲公英,皂角刺,连翘,鹿角霜,生甘草,金银花,逍遥散,白芍药等十几味中药,每日一剂,水煎服。
四诊(5月20日):乳房疼痛消除,晚上睡觉不好,疲乏感时有时无。
方剂:蒲公英,连翘,北沙参,焦早仁,生甘草,穞豆衣,当归,白芍药,逍遥散等十几味中药,每日一剂,水煎服。
桂林吴氏老中医按语乳部有肿块,有“乳疠”,“乳癖”等名,大都由于肝胃不和,气滞痰瘀而成,一般没有灼热感。
本病例硬块疼痛,甚至有灼热感,病势有化热倾向。
药用连翘饮子加减,重用蒲公英以清热解毒。
一二方,疗效已经见效。
第三方加入逍遥散疏肝解郁。
第四方加参,芪,归,芍补益气血,枣仁,茯神养心安神,是乳癖解除后的调理方。
连续服用了方剂后,患者彻底治愈。
乳癖(乳腺增生症)中医临床路径--不要删
乳癖(乳腺增生症)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乳腺增生症患者。
一、乳癖(乳腺增生症)中医临床路径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乳癖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乳腺增生症(二)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 )《、现代中医乳房病学》(林毅、唐汉钧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2)2. 疾病分期西肝郁气滞型医痰凝互结型诊冲任失调型断3.证候诊断标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乳癖(乳腺增生症)诊疗方案”。
乳准癖(乳腺增生症)临床常见证候::肝郁气滞型。
参(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乳癖照(乳腺增生症)诊疗方《案”。
黄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乳癖(乳腺增生症)。
家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驷(四)标准住院日为≤9.5 天。
外科学》2 (五)进入路径标准2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乳癖(乳腺增生症) 的患者。
2. 疾病分期为肝郁气滞型。
3. 不伴有需要特殊处理的其他疾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3)性腺六项,必要时行乳腺癌相关检测(4)乳腺彩色超声+乳腺钼钯(5)必要时行核磁或CT检查2.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病理学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腹部超声等。
(八)治疗方法1. 外治法:(1)三才治疗:中药离子导入;(2)穴位贴服治疗;(3)针灸、推拿治疗;2. 乳腺导管灌注治疗;3. 细针穿刺、活检;4. 手术治疗。
2. 内治法:辨证选择中药汤剂。
肝郁气滞型:疏肝理气、散结止痛治疗。
3. 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1. 乳房肿块缩小,疼痛减轻或消失。
新版中医单病种—乳腺增生病
乳腺增生病【定义】乳腺增生病又称乳腺结构不良,是乳腺主质和间质不同程度地增生与复旧不全所致的乳腺结构在数量和形态上的异常。
本病属于中医“乳癖”的范畴。
【诊断标准】一、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2年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一)症状与体征1.乳房有不同程度的胀痛、刺痛或隐痛,可放射至腋下、肩背部,多与月经、情绪变化等因素相关,连续或间断疼痛不缓解。
2.一侧或两侧乳房发生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形态多样的肿块样改变,可分散于整个乳房,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与皮肤或深部组织不粘连,推之可动,可有触痛,可随情绪及月经周期的变化而消长。
(二)辅助检查钼靶X线摄片、B超、穿刺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
应注意辅助检查目的在于排除诊断。
(三)排除标准排除初潮前小儿乳房发育症、男性乳房发育症以及乳房良、恶性肿瘤。
凡具以上“症状+体征”中1项+“排除标准”者,并结合辅助检查即可做出诊断。
二、西医诊断标准目前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此处参照《实用外科学》。
症状与体征如下:1.一侧或两侧乳房胀痛,轻者如针剌样,可累及到肩部、上肢和胸背部。
月经来潮前明显,月经来潮后疼痛减轻或消失。
2.乳房内有散在的圆形结节,大小不等,质韧,有时有触痛。
结节与周围乳腺组织的界限不清,不与皮肤或胸肌粘连,有时表现为边界不清的增厚区。
.3.少数可伴有乳头溢液,常为棕色、浆液性或为血性液体。
【辨证分型】乳腺增生病以冲任失调、肝气郁结为发病之本痰凝血瘀为发病之标。
病位在肝、脾、肾,临床上乳腺增生病大体上分为肝郁气滞证、痰瘀互结证、冲任失调证3个类型。
一、肝郁气滞证乳房胀痛、窜痛;乳房疼痛和(或)肿块与月经、情绪变化相关;烦躁易怒;两胁胀满。
肿块呈单一片状,质软,触痛明显;青年女性,月经失调,或痛经;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二、痰瘀互结证乳房刺痛;肿块呈多样性,边界不清,质较韧;舌暗红或青紫或舌边尖有瘀斑,或舌下脉络粗胀、青紫。
乳房刺痛和(或)肿块与月经、情绪不甚相关;月经延期,行经不畅或伴有瘀块;舌苔腻,脉涩、弦或滑。
中医治疗乳癖的诊疗方案
中医治疗乳癖的诊疗方案乳癖是一种乳腺组织的良性增生性疾病。
相当于西医的乳腺增生病。
其特点是:周期性乳房疼痛,且多与情绪及月经周期有明显关系,伴一侧或两侧乳房单个或多个肿块。
【病因病机】多因肝肾不足,冲任失调,痰瘀凝结而成。
郁怒伤肝,肝失疏泄,不能调畅气血,冲任不调,痰瘀互结而致。
【诊断】1.好发于20~45岁女性。
2.乳房疼痛常为胀痛或刺痛,单色或双色,或疼痛以乳房肿块为主,呈放射,或乳头疼痛或痒。
3.乳房疼痛与情绪、月经周期关系明显。
亦可无明显规律性。
4.辅助检查乳房钼靶X线摄片、超声及红外线乳腺透照,必要时进行肿块活组织病理检查。
【辩证论治】(一)内治法1.肝郁气滞证多见于青壮年妇女,乳房胀痛随喜怒消长,伴有胸闷胁胀,善郁易怒,失眠多梦,心烦口苦,舌苔薄黄。
治法疏肝解郁,行气止痛方药乳腺病Ⅰ号方加减。
胸闷胁胀甚者,可加青皮、丝瓜络等。
2.痰凝血瘀证乳房胀痛或刺痛,肿块经前加重,经后缓解,月经先后失调,或经闭,舌暗红有瘀斑,脉沉。
治法宽胸理气,活血化瘀方药乳腺病Ⅱ号方加减。
肿块明显,加昆布,海藻,穿山甲等。
(二)手术疗法1.年龄35岁以上,具有乳岩家族史,药物治疗无明显疗效者。
2.肿块质硬,边界不清,短时间内迅速增大者。
3.病理学检查有异型性改变者。
【预防调摄】1.调整生活节奏,改善心理状态,饮食规律,起居有常,防止外伤。
2.自我检查,定期体检。
3.按正规疗程治疗。
【小结】临床采用ⅠⅡ号方进行乳癖治疗,好转率约98%,而治愈率约有70%,所以在以后的临床实践中,对具有软坚散结作用的中药的应用、中药类激素作用的研究及针灸治疗乳房疾病等方面应进一步加强。
中医治疗乳痈的诊疗方案乳痈是由于热毒侵入乳房而发生的疮疡。
相当于西医的急性乳房炎。
其特点是:乳房局部结块,红肿热痛,伴有发热。
【病因病机】多因产妇乳头内陷,影响充分哺乳;或哺乳方法不当,或乳汁多而少饮,或断乳不当,乳汁郁结;或肝气郁结,郁而化热;或体虚外感,使乳络淤滞不通,化热成痈。
乳癃(乳腺增生) 中医诊疗方案
乳癃(乳腺增生) 中医诊疗方案病因概述乳癃,又称乳腺增生,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疾病,多发生在育龄女性中。
病因复杂,主要与女性内分泌紊乱、情绪不稳定、脾胃功能失调等因素有关。
中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医理论,乳癃的诊断主要根据以下症状:1. 乳房胀痛或不适。
2. 乳房肿块或乳房疼痛的部位有压痛。
3. 乳房触之有结节,质地较硬。
中医治疗原则针对乳癃,中医的治疗原则主要是调理气血、调整内分泌、理气止痛。
具体治疗方案如下:1. 中药调理1.1. 调理气血:选用具有活血化瘀、调节气血的中药,如当归、川芎、益母草等。
1.2. 调整内分泌:选用具有调节内分泌功能的中药,如白芍、熟地、枸杞子等。
1.3. 理气止痛:选用具有舒肝理气、止痛效果的中药,如柴胡、香附、郁金等。
2. 饮食调理2.1. 避免食用寒凉食物,如冰镇饮料、生冷水果等,以免寒凉伤脾胃。
2.2. 增加营养物质摄入,适量摄取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瘦肉、海产品、水果蔬菜等。
2.3. 注意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饥饿。
3. 心理疏导3.1. 研究放松技巧,如深呼吸、瑜伽、冥想等,舒缓紧张情绪。
3.2.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保持心情开朗,不要过分焦虑或沉溺悲伤。
注意事项1. 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个体差异,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2. 注意观察治疗效果,如果症状加重或出现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
3. 维持良好的生活惯,适量运动,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有助于恢复身体健康。
以上是乳癃(乳腺增生)的中医诊疗方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需要进一步了解或有其他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
中医外科学乳癖
4
概念
是一种乳腺组织的良性增生性疾病。 相当于西医的“乳腺增生病”。 特点:乳房肿块和疼痛,与月经及情志相关。 是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占育龄妇女的40%左右,而 占全部乳房病的75%。
精选ppt课件最新
5
为什么发病率高?
以下因素造成内分泌紊乱:
长期使用含雌激素的化妆品,经皮肤吸收,使体 内雌激素水平增高;或服用激素类药物。
临床上,可采取异病同治的方药,二者都可用温补肾阳、 调摄冲任的方法。一般治疗后,乳腺增生病的症候得到好 转,月经不调的症候也得到纠正,有的甚至已婚多年不孕 伴有乳腺增生病的妇女,还受孕得子。
中医认为,乳房是肝经输布的地方,同时肝主藏血,冲为 血海,任主胞胎,故子宫发育不良和乳房癖块,临床上常 用鹿角、肉苁蓉、熟地、仙茅、仙灵脾等补肾阳和养冲任 的药物,既可治子宫发育不良的不孕,又可治疗乳癖。
精选ppt课件最新
31
手术治疗
导管上皮发生非典型增生 乳腺癌易感人群且年龄在40岁以上,增生严重,症状长期不 能缓解者 局限性腺体增厚,服药观察半年无变化或有增大趣势,局部 体征与癌不能鉴别时 药物治疗观察期间,在弥漫性结节状乳腺或片膜状乳腺腺体 增厚区的某一局部,出现与周围结节质地不一致的肿块 乳头溢液或溢血,检查不能排除癌变 乳腺X线检查见大片致密阴影或伴有可疑的点状钙化
精选ppt课件最新
7
发病原因
乳房为性激素作用的靶器官,在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及 其它内分泌激素的综合作用下,发生从胚胎逐步发育,增 殖与复旧交替,最终退化的一系列复杂的变化。
乳腺增生病的发病主要是内分泌激素失调。与卵巢内分泌 状态密切相关,乳腺组织与子宫内膜一样,受卵巢内分泌 周期性调节,并产生相应的周期性变化,因此乳房也存在 相应的增殖和复旧的周期性改变。
乳癖中药方
组成:青皮l0-l2克、枳壳10-12克、郁金l0-l2克、当归12-15克、川牛膝10-12克、川贝母10-12克、僵虫10一15克、炒麦芽30-40克功能:理气调冲,活血散结主治:乳癖(乳腺增生)用法:药先用水浸泡20钟后(水比例以水没过药为准),先用武火(大火),水开后改用文火(小火),煎煮30分钟,放凉温服,每日一剂,早、晚各服一次。
方解:乳癖,是指成年妇女,乳房一侧或两侧自觉胀痛,或触及有肿块,肿块边缘清楚,皮表光滑,推之可移动为特征的乳房疾患。
乳癖是乳腺病中最常见的多发疾病,本病以冲任(气血)失调,肝气郁滞为其发病的主要原因。
患者多表现情志不畅,乳房结块,乳房胀痛常伴随情志及月经周期的变化而消长或加重。
前人素有“女子以肝为先天”之说,“盖肝藏血,肝与冲任两脉有内在的联系。
主经络上肝循行于乳房,“乳头属肝“乳房属胃”。
冲脉隶属阳阴胃经,若肝气郁结,冲任气血运行不畅,则均会形成气血壅滞,久则气滞血瘀,瘀久成积,而发为乳癖。
故肝郁与冲任失调是其病机的关键所在,所以治疗乳癖采用理气调冲、活血散结之法。
方中青皮、枳壳、郁金具有疏肝理气、解郁行滞之功;当归、川牛膝调和冲任、引血下行,具有活血行滞、引下治上之效;僵虫、川贝母化瘀散结,具有软坚消痰核之功;再加麦芽,治上引下和软坚散结之品相配,共奏调和冲任,理气散结,消除乳房胀痛、结节之目的。
临床应用:本方主要适用于肝郁气滞、冲任失调(气血失调)所致的乳癖(乳腺增生)。
症见乳房内有小结节,肿块,乳管增粗,自觉乳房胀痛,或周期性乳房胀痛者。
舌质黯或有瘀点,脉象弦数或沉弦。
方药可根据患者的体质情况及症状表现酌情加减,乳房结节略大或较硬者加穿山甲,白芥子化瘀软坚之品。
月经期提前者可加黄芩、丹皮清热凉血化瘀之品。
月经错后者可加川芎、土元活血化瘀之品。
月经期用药可在上方的基础上加红花、桃仁活血通经之品。
本方主要适用于肝郁气滞、冲任失调(气血失调)所致的乳癖(乳腺增生)。
中医外科学,乳房疾病辨证与常用方剂
中医外科学,乳房疾病辨证与常用方剂
乳痈
1、初期:气滞热壅:疏肝清胃,通乳消肿——瓜蒌牛蒡汤
2、成脓:热毒炽盛:清热解毒,托里透脓——透脓散加味
3、溃后:正虚毒恋:益气和营托毒——托里消毒散
三、粉刺样乳痈(浆细胞性乳腺)
四、乳癖(乳腺增生病)
1、肝郁痰凝: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蒌贝散
2、冲任失调:调摄冲任——二仙汤合四物汤
五、乳核(乳腺纤维腺瘤)
1、肝气郁结: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散
2、血瘀痰凝:疏肝活血,化痰散结——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山慈菇、海藻
六、乳岩(乳腺癌)
1、肝郁痰凝:疏肝解郁,化痰散结——神效瓜蒌散合开郁散
2、冲任失调:调摄冲任,理气散结——二仙汤合开郁散
3、正虚毒盛:调补气血,清热解毒——八珍汤
4、气血两亏:补益气血,宁心安神——人参养荣汤
5、脾虚胃弱:健脾和胃——参苓白术散或理中汤
瘿
一、气瘿(甲状腺弥漫性肿大)
1、肝郁气滞:疏肝解郁,化痰软坚——四海舒郁丸
二、肉瘿(甲状腺腺瘤或囊肿)
1、气滞痰凝:理气解郁,化痰软坚——逍遥散合海藻玉壶汤
2、气阴两虚:益气养阴,软坚散结——生脉散合海藻玉壶汤
三、瘿痈(急性、亚急性甲状腺炎)
1、风热痰凝:疏风清热化痰——牛蒡解肌汤
2、气滞痰凝: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柴胡疏肝散
四、石瘿(甲状腺癌)
1、痰瘀内结:解郁化痰,活血消坚——海藻玉壶汤合桃红四物汤
2、瘀热伤阴:和营养阴——通窍活血汤合养阴清肺汤
爱好中医养生,方药,针灸推拿正骨的朋友,在这里将得到技术提升,治病求医的都少走弯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癖(乳腺增生病)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外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2012年)。
临床表现:乳房有不同程度的胀痛、刺痛或隐痛,可放射至腋下、肩背部,可与月经、情绪变化有相关性;一侧或双侧乳房发生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形态多样的肿块,肿块可分散于整个乳房,与四周组织界限不清,与皮肤或深部组织不粘连,推之可动,有触痛,可随情绪及月经周期的变化而消长,部分患者可有溢液或瘙痒。
影像学检查:
乳腺钼靶X线检查:显示病变呈现棉花团或毛玻璃状、边缘模糊不清的密度增高影,或见条索样结缔组织穿越其间。
超声检查:双侧或单侧乳腺体积增大,但边界光滑完整;内部质地及结构紊乱,回声分布不均,呈粗大光点或光斑。
病理学可明确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临床诊疗指南》乳腺增生病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2006年)。
临床表现:
(1)乳房胀痛:特点是疼痛与月经周期有关。
往往在月经前(一般月经来潮前7天左右)疼痛加重,月经来潮后减轻或消失,但病程较长者以上规律可消失。
(2)乳房肿物:一侧或二侧乳腺有弥漫性增厚,呈颗粒状、结节状或片状,增厚区与周围乳腺组织分界不明显,质地韧,有弹性,可活动,以外上象限为多,可伴有触痛。
少数病人可有乳头溢液,为无色或黄色。
腋窝无肿大淋巴结。
辅助检查:乳腺彩超、钼靶摄片、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切除或切取活检均有助于诊断。
(二)证候诊断
1.肝郁气滞证:多见于青年妇女,乳房疼痛为主要表现,多为胀痛,偶有刺痛,肿块、疼痛与月经周期、情志变化密切相关,经前或情绪不佳时加重,经后减轻。
常伴胸胁胀痛,烦躁易怒。
舌质淡红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2.痰瘀互结证:一侧或双侧乳房出现边界不清的坚实肿块,质韧或韧硬,肿块可有刺痛、胀痛或无自觉痛,肿块和疼痛与月经变化不甚相关。
月经可正常,部分月经愆期,或经潮不畅、色暗有块,或伴痛经。
舌淡暗或暗红有瘀斑,舌下脉络青紫粗张,苔白或腻,脉涩、弦或滑。
3.冲任失调证:多见于中老年妇女,肿块和疼痛程度与月经周期或情志变化关系不明显。
常伴月经失调,如月经周期紊乱,月经量少色淡,或闭经,行经天数短暂或淋漓不绝。
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夜寐多梦,面色晦黯或黄褐斑。
舌淡苔白,脉濡细或沉细;或舌红少苔,脉细数。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肝郁气滞证
治法:疏肝理气,散结止痛。
推荐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芍药、枳壳、川芎、香附、陈皮、炙甘草等。
中成药:逍遥丸、消乳散结胶囊等。
2.痰瘀互结证
治法:活血祛瘀,化痰散结。
推荐方药:血府逐瘀汤合逍遥蒌贝散加减。
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柴胡、桔梗、川芎、牛膝、芍药、茯苓、白术、瓜蒌、贝母、半夏、南星、生牡蛎、山慈菇、甘草等。
中成药:血府逐瘀胶囊、乳癖散结胶囊等。
3.冲任失调证
治法:调摄冲任,散结止痛。
推荐方药:二仙汤加味或六味地黄汤合二至丸加味。
仙茅、淫羊藿、当归、巴戟天、黄柏、知母;熟地、山萸肉、淮山药、牡丹皮、泽泻、茯苓、女贞子、旱莲草等。
中成药:岩鹿乳康片、乳增宁片等。
(二)外治法
1.贴敷疗法
(1)散结止痛膏
操作方法:一侧乳房一贴,贴于乳房最痛处。
揭去隔黏照纸,贴于患处。
(2)药物乳罩:由川乌、商陆、大黄、王不留行、樟脑等组成。
选择与患者胸围合适的特殊乳罩,将药袋插入与病变部位相应的夹层内,务使佩戴乳罩时药袋能紧贴乳房患处。
每次月经前15天开始用药,7~10天换药袋1次,经期
停用,1~3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
(3)穴位贴敷:采用磁贴,取穴:膻中、乳根、期门及乳房局部阿是穴,以上穴位各敷一贴,1次/d,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3个疗程。
(4)耳穴贴敷法:王不留行子或磁珠。
功用:通络止痛,安神助眠。
方法:清洁耳部皮肤预贴部位,探寻耳部较强反应点,用胶布将王不留行子或磁珠贴于反应点。
留穴按摩,每日3~4次,每次按摩1~2分钟。
每3~4天更换一次,治疗14天为一个疗程。
取穴区:内分泌、胸椎(乳房)、肝、皮质下、子宫(卵巢)等。
2.理疗
(1)微波理疗:由五灵脂、三棱、莪术、三七等组成酊剂外用。
功用:活血通络、消癖散结。
用于治疗乳腺增生合并囊肿者。
方法:用酊剂浸湿棉垫敷于乳房,借助微波照射,将中药离子透入增生部位,每日1次,每次15分钟,10次为1疗程。
(2)神灯理疗:适用于痰瘀互结、冲任失调证,通过特定电磁波的谐振作用,改善微循环,促进囊肿吸收、结块消散。
每次30分钟,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
(3)三才配穴理疗:运用乳腺治疗仪,根据中医辨证,选用穴位组合,对乳腺进行局部治疗,10天1疗程,治疗3~5个疗程。
3.其他疗法
(1)塞鼻疗法:用公丁香为主的中药研末塞鼻,药物可随呼吸进入所属经脉,起到疏肝、健脾、温肾、调和冲任之功。
(2)推拿疗法:常用的穴位有内关、公孙、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膻中、乳根、手三里、背俞穴、太溪、阿是穴等穴位,用揉法、点法、按法、提拿法、按揉法、振腹法等手法治疗。
(三)针灸疗法
1.体针:常用的穴位有乳根、肝俞、丰隆、行间、足三里、肾俞、关元、三阴交、血海、阿是穴等以及乳房肿块周围围刺。
2.耳针:常用的穴位有内分泌、交感、皮质下、乳腺、垂体、卵巢、肝,用王不留行籽贴压,隔日1次,两耳交替,每日自行按压2~3次。
3.皮内针:常用的穴位有屋翳穴,皮内针由内向外平刺入皮下,以患者活动两臂无胸部疼痛为宜,用胶布固定,留针2~3天。
留针期间每日按压2~3次。
4.穴位注射: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斜刺肝俞、膈俞,可少许提插捻转,回抽无回血后,即可将丹参注射液2ml推入,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
5.穴位埋线:随证取穴(足三里、三阴交、肾俞、肝俞,胃俞、太冲、丰隆、
乳根)。
埋线时间:卵泡期(经期第5~8天),每月1次,3个月为1个疗程。
(四)健康指导
1.生活起居
(1)生活规律,起居有常,劳逸结合,适当参加体育运动。
(2)适龄婚育,提倡母乳喂养。
(3)家庭和睦,夫妻生活和谐。
(4)慎用含雌激素的保健品及美容护肤品。
(5)重视乳房疾病普查与自我检查。
2.饮食调理
提倡低脂肪膳食,可选番茄、胡萝卜、菜花、芦笋、黄瓜、丝瓜及绿叶蔬菜等;常食新鲜水果、食用菌类。
限制动物性脂肪的摄入量,控制糖类的摄入量。
少用油炸食物、烟酒、咖啡及木瓜等。
3.情志调理
解除心理压力,保持心情舒畅。
及时缓解紧张、忧郁、恼怒、悲伤等情绪,有助于减少乳癖的发生。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参照200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乳腺增生病疗效评价标准。
疗效评价:改善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
治愈:改善率≥90%;
显效:改善率70%~90%;
有效:改善率30%~69%;
无效:改善率<30%。
(二)评价方法
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进行评价。
1.疼痛分级与评分
0级(6分):无触痛,无自发痛;
1级(12分):触压痛,无自发痛;
2级(18分):自发痛,以经前为主,呈阵发性;
3级(24分):自发痛,呈持续性,不影响生活;
4级(30分):自发痛,呈持续性,放射至腋下、肩背部,影响生活。
2.肿块分级与评分
①肿块硬度分级
1级(3分):质软如正常腺体;
2级(6分):质韧如鼻尖;
3级(9分):质硬如额。
②肿块范围分级评分(1个象限按1.5分计算)
1级(3分):肿块分布范围局限于1~2个乳房象限;2级(6分):肿块分布范围局限于3~4个乳房象限;3级(9分):肿块分布范围局限于5~6个乳房象限;4级(12分):肿块分布范围局限于7~8个乳房象限。
③肿块大小(最大直径)分级与评分
1级(3分):肿块最大直径≤2.0cm;
2级(6分):肿块最大直径2.1~5.0cm;
3级(9分):肿块最大直径>5.0cm。
3.全身伴随症状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