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培养理论看电视民生新闻中的舆论引导工作 ——以重庆《天天630
浅析民生新闻栏目的品牌塑造--重庆电视台《天天630》开播十周年记
电视的反应看作是 因果效 应 , 而是积极 与电视进 行互动
参与 者。“ 6 3 0 ”通过 短信 评选好 新 闻 、 新 闻报 料 奖励 、 D V大赛 、 妙评 新 闻等 方式 与 观众进 行 了充 分 的互 动 ,
并不 是 一种 成熟 且 具有独 立 新 闻品质 的新 闻样式 , 它 在某种 程度 上可 以说 是体制 话语 向商业话 语和大 众话 语妥协 与共谋 的产 物。有些 学者把 电视 民生新 闻的兴 起, 称为 “ 中国 电视新 闻 的第 三次 革命 ” 。重庆 电视 台
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看作是对哈贝马斯所提出的公共领域被重新封建化观点的颠覆因为630在公共权威和市民社会的私人领域之间搭建了一个公共领域的平台尽管不一定是理性的争辩和讨论但至少能形成一种公共见解促使公共原则的形成630关注公共生活空间报道公众信息在私人生活与公共空间的结合点上做文章通过报道有用的细节化的信息使新闻与人们的生活更近所达到的目的不是对问题的一般性曝光而是积极促成问题的解决
生活气 息 , 更 容易被普通百姓接受 。而对一档真正成功
的民生新 闻节 目来 说 , 能 为观众 记住 的 , 真正对他 们产 生影 响的不 是具体的新 闻内容 , 而是 节 目传达 的并为他 们认 同的价值 . 而 《 天天6 3 0 》的成 功正是 由于它 的地 域认 同价 值 , 它 满足 了一 个群体 的需要 , 这个群 体存在 于城市 中 , 他们 有外 来 移 民和 重庆本 土 人构 成 。在 收 入、 社会 地位和 权力上有 所欠缺 , 但又有 融人 这个城 市 主流文化 的心理 满足需 求和城 市生存 之道 的新 闻信 息 的实质 需 求 。寻找 城市 的身 份认 同 , 逃避 日常生 活 的 烦恼, 寻求代理 参加 的幻觉 , 对新 闻人 物产 生认 同和一 体化 , 把 新 闻当作 日常生活 的教科 书 , 从 中吸取生 活的
浅谈电视民生新闻——评重庆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天天630》
6 3 0 》 节 目的定位 语和 宣传 词 。 这 句话 不
仅为重 庆市 民所 熟悉 ,而且也是 他们 对
的傀儡 ,而是 能 主动地参 与到传 播活 动
中。
二、 《 天天 6 3 0 ) ) 的“ 民本 ” 思 想
《 天天 6 3 0 》 的客观评价 和 由衷赞 叹。 2 0 0 多万重庆市 民已逐渐把在傍 晚收看 《 天
【 关键词 】 电视 民 生新 闻 《 天天 6 3 O ) ) 三 贴近 以 民 为本
一
、
电视 民生新闻产生的背景
般蓬勃 发展起来 , 像安徽 电视 台的 《 第 一 时间》 、 湖南经视 的 《 都市一 时间 》、 成 都 电视 台的 《 成都全接触 》 还有重庆 电视 台 的《 天天 6 3 0 》 等等 , 一股 热烈 的 “ 民生”
类新 闻直播栏 目, 《 南京 零距离 》 一经推
出即受 到了广大电视观众 的热烈欢迎 , 并 在 全 国产 生 了广 泛 的影 响 。此 后 四五年 间, 各地方 电视 台的民生新闻如雨后春笋
接 到各种线索 、 投诉 近 1 0 0 0个 。 在报道 中 , 《 天天 6 3 0 》 尽力做到 “ 让
1 、 与民互动, 以 小 见 大
却忽略 了另一 传播 要素——受众 。 随着传
播学理论研究 的由浅入深 , 我 国的传 播模
式也逐渐 呈现出 “ 受众本位 ” 的发展趋 势 ,民生新 闻正是 这种趋势的有力体现 , 它的 出现把受众的位置摆在 了更高处。
“ 天天 6 3 0 , 贴 近 老 百姓 ”是 《 天 天
天6 3 0 》 作 为 了 轫于 报刊 。 最早
提出 “ 民生新 闻 ”口号 的是 创办 于 2 0 0 1
试论电视民生新闻的舆论导向
试论电视民生新闻的舆论导向作者:龙洪岩来源:《活力》2014年第07期[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舆论导向;方法众所周知,民生新闻对观众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以致于全国上下各台都把民生新闻当做电视新闻的救命稻草,纷纷使出各种招法,来使自己台的民生新闻具有更加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正因为民生新闻的性质,更应当注意把握、甚至要强化民生新闻舆论导向正确性,达到应有宣传效果。
据相关部门统计,最近几年出现的虚假报道、失实新闻,或带来负面影响的新闻,绝大多数是民生新闻。
笔者认为,要正确把握民生新闻舆论导向,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用平民视角把握报道角度民生新闻成为媒体主流化趋势,影响力不言自明。
早在十年前,大庆电视台就开始创办一档以“关注民生、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为宗旨,以服务百姓,反映民生疾苦,关注弱势群体为目标的大型直播类新闻栏目《今晚三十分》,强大的采编播团队,随时关注民生服务百姓的态度,近百人的采编人员在第一时间把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大事小情、新闻现场原汁原味地传达给观众朋友,让您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
随着政府的认可,百姓的喜爱,栏目又延长了半小时,也就是现在的《今晚六十分》。
2008年,为造就新一轮收视高点,根据集团领导要求,又从《今晚六十分》栏目里掰出分支《大城小事》,虽说《大城小事》也是民生新闻,但是内容更具体,更加关注家长里短,栏目样式也一改过去的帅男靓女,大胆启用已近七十的资深新闻老前辈当主持人,《大城小事》从开播到今,不但没有与《今晚六十分》发生雷同播出同质化现象,而且比肩齐飞成为当地收视荧屏的姊妹花。
两档民生新闻互为补充,形成了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对一些复杂、疑难的宏观及微观的监督性报道进行持续追踪,关注事件最新进展,更好地帮百姓维权。
民生新闻获得认可的关键,笔者认为,是与栏目平民视角的定位有巨大关系。
平民视角最首要的是关注报道好群众关心的事情。
每年进入冬季,供暖是直接影响市民民生的关键问题,而在大庆每年都有不同地方出现低温楼的现象。
后现代视角下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以《天天630》为例
影视
摘 要:本文通过结合后现代主义及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现状和特点,以重庆本土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天天 630》为例进行解读, 谋求此档节目以及民生新闻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民生新闻;《天天 630》
1 后现代主义的定义及特征 后现代主义产生于 20 世纪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的文化思潮,与崇尚科学和理性 的现代主义有本质区别,学者沈语冰认为后 现代主义本质是一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 道德上的犬儒主义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1] 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认为后现代 主义具有:以随意播散的零乱性来对抗中 心和本源 ; 拒绝挖掘任何事物的深度意义, 消除“权威”和“中心”;强调实用主义 和现代商品化;拼贴组合的碎片化,否认 事物整体性、同一性等几个基本特征。 2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概念界定和特点 电视民生新闻始于 2002 年江苏南京电 视台的《南京零距离》,两年之内波及全 国的电视新闻改革。其特点有: (1)平民视角。要求从普通百姓的生 活、生存角度发现和提炼选题。 (2)民生内容。真正做到“以受众为 中心”。 (3)民本取向。需要关注更多的是新 闻本身。 (4)日常话语拉近受众距离。把受众 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纳入新闻传播中, 更注重传播中所使用语言、文字等符号的 口语化。 (5)立足地域突出栏目特色。对区域 性地理文化资源的充分挖掘与利用。 3 后现代视角下的《天天 630》 《天天 630》 开播于 2004 年 4 月 20 日, 每晚 18 点 30 在重庆电视台新闻频道准时 播出,节目时长为 90 分钟。栏目以“天天 630,贴近老百姓”为定位语和宣传词,努 力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三贴近”原则。 本文着眼于电视民生新闻特点以及后
3.3 无深度的平面性,缺少深度报道 简单地还原事实,忽略事件背后的深 层原因,是许多民生新闻栏目普遍存在的 问题,同时深度报道所占的比例失调,虽 然看起来非常热闹,可是内容比较琐碎和 层次也比较浅薄,缺乏了对事件背后深层 次的根源的透视和分析,起不到新闻的社 会瞭望哨功能, 也不能帮助解决根本问题。 3.4 对新闻碎片化的解读 《天天 630》类的民生新闻的报道题 材囿于家长里短、社会边角,报道语言和 思维方式都迎合大部分中老年人以及文化 层次相对较低的市民,对新闻的解读碎片 化。比如说对二胎政策的解读,记者对街 头市民以及相关领域的部门负责人进行采 访, 听取他们对此政策不同的看法和建议, 仅仅是碎片化地将它们分别呈现是不够 的,更应该完整地解读新闻引导受众。 4 结语 《天天 630》作为重庆本土最为优秀 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是民生新闻一次很 不错的尝试。但同时由于受后现代主义思 潮的影响,难免在视角还有深度上暴露出 一些缺陷和不足,这需要媒体避免新闻报 道题材的狭窄单一,平衡好社会效益和经 济效益的关系,这样才能办出有益于百姓 的,百姓爱看的民生新闻。 参考文献: [1] 沈语冰 . 现代艺术研究中的范畴性 区分:现代主义、前卫艺术、后现代主义 [J]. 艺术百家 ,2006(4):17-20,35. 作者简介: 尹钰 傑(1992—),女, 汉族,重庆人,硕士研究生,重庆大学新 闻与传播专业。
电视民生新闻更要把好舆论导向
电视民生新闻更要把好舆论导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媒体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特别是电视媒体,作为信息传递和舆论导向的重要工具,承担着传播社会新闻、引导舆论导向、服务民生需求的重要职责。
近年来,电视民生新闻在舆论导向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一些恶性事件、丑闻和偏向性报道频频见诸媒体。
电视民生新闻更要把好舆论导向,做好舆论引导,不断提升公共舆论的良好导向。
电视民生新闻应该提升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作为权威媒体,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做到真实、客观和公正的报道。
在报道民生新闻时,应当以人民利益为重,以社会进步为中心,而不是仅仅迎合市场需求和商业利益。
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为民众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
电视民生新闻要坚持优质内容,提升传播能力。
在当前信息爆炸的时代,传统电视媒体受到了新媒体的冲击。
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电视民生新闻必须不断提升内容质量和传播能力。
只有通过提供有深度、有内涵、有价值的内容,才能获得观众的青睐,获得更多的传播空间。
电视民生新闻还要不断创新报道形式和宣传手段,提高吸引力和影响力。
电视民生新闻要加强舆论引导,增强社会正能量。
舆论是社会的意识形态,是社会思潮和民意的表达。
作为传播工具的电视民生新闻,应该承担起引导公共舆论的责任。
在报道时,要加强正面报道,多关注一些社会正能量的人物和事件,传播积极向上的声音,提升社会的正能量。
电视民生新闻还应该注重调查报道和深度解读,做到全面客观。
有时候,报道一些热点事件和问题,需要有能力的记者和编辑做出深度的解读,而不是仅仅报道表面的现象。
通过深度解读,才能更好地挖掘事件背后的深层次问题,让观众更加全面地了解事件的本质,形成自己的判断和看法。
电视民生新闻要加强自律,杜绝造假和不良报道。
作为传播媒体,电视民生新闻要加强自律,坚持真实、准确、客观的原则,不得捏造事实、歪曲事件、散布谣言,做到言行一致,推动媒体自律的建设。
试析人文关怀在《天天630》的运用与创新艺术论文
试析人文关怀在《天天630》的运用与创新艺术论文试析人文关怀在《天天630》的运用与创新艺术论文摘要作为电视民生新闻的成功范例——《天天630》,立足于人文关怀,从内容到形式,进行了创新尝试,其成功的经险和面临的问题,都有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天天630》人文关怀民生新闻电视作为强势的新闻媒体,正深刻地影响着民众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李普曼曾预言:“电视机很有可能成为新的特洛伊木马,电视将成为麻醉剂……但如果电视始终发挥自己的长处,它也能成为人的伟大导师。
”电视要担当起人的“伟大导师”,就应该着眼于个人与人类整体的和谐,以人为本,关注个体生命的尊严、价值和命运。
近年来,各电视台风起云涌的民生新闻,正是体现了人文精神对大众传媒的影响:以受众为中心,报道的主体是人,关注的焦点是人的命运。
当人文关怀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的时候,电视媒体理应顺应民心,为每一个公民服务,以满足他们的期望与需求。
同时,民生新闻又以其丰富的人情味、亲和力和趣味性而为众多老百姓所青睐。
在传播人文关怀上体现出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传播效果。
一、“人文关怀”是民生新闻的生命民生新闻以普通老百姓为核心、以他们生活中的平凡事件为叙述主体,关心他们的柴米油盐、冷暖人生。
因此。
电视传媒中,对普通人给予人文关怀的民生新闻,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热切关注和特别喜爱。
1995年,北京电视台的《点点工作室》(现改名为《第七日》),在电视荧屏上已具备民生新闻的雏形;2002年1月1日,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位于“民生的内容、民生的习尚、平民的视角”。
掀开了大时段城市民生新闻电视新闻节目的序幕,全国各地方电视台由此兴起了一股民生新闻的热潮。
诸如,安徽台的《第一时间》、湖南经视的《都市时间》、福建台的《现场》、杭州台的《阿六头说新闻》、江苏教育台的《服务到家》、南京电视台的《直播南京》和重庆台的《天天630》等等,甚至地级、县级电视台也群起而效仿。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舆论引导力的提升
中图分类号 :G2 2
文献标识 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3 ~ 9 0 8 2( 2 0 1 3 )0 7 — 0 1 0 9 — 0 1
电视 民生新 闻在 当前新 闻传 播 中令人 瞩 目,在一 定程 度上 起 到 了重塑 国家媒 体亲 民有信 的公众 形象 的作用 。做好 民生新 闻 ,办 好 民生新 闻栏 目 ,也 已成 为 电视媒体 贴近 受众 、赢 得市 场的一 个重量 级武 器 。如 何正确 认识 和报道好 民生新 闻 ,如 何 在 把握好 民生 新 闻民本理 念 的同时 ,警 惕新 闻 的 “ 庸俗 化 ”倾 向 ,还 有很多 值得研 究 和探讨 的问价值来 支撑 ,它就 失去 了方 向 和 目标。对 于电视新 闻而言 ,亦是如此 。在 内容上 ,民生 新 闻 也要 有 主流化 报道 ,要 善于设 置公 共议 题 ,与 主流意识 对 接 。 向时政新 闻等 硬新 闻的拓展就是 一个不 错 的选 择 ,民生新 闻不 仅要 反 映 “ 柴米 油盐 酱 醋茶 ”等 “ 民生 ” ,还 要 主动解 读 与群 众利益 密切相关 的 国家大 政方 针。 民生新 闻完全 可 以从平 民百姓 的视 角去触 碰时政 新 闻打破 两者 间 的人 为 界 限 ,从 严 肃 新 闻 中找 寻高 质量 、有 内 涵 的 内
二 、 电视 民生 新 闻舆 论 引导 力提 升 的 思 路
I . 坚 持公共 服务价 值取 向 电视媒 体应 树立 “ 百姓无 小事 ” 的理念 ,对 于 日常新 闻的 报道 ,要 注重 对新 闻价值 与新 闻内涵 的挖掘及 提 升 ,探究 事件 背 后 的 原 因及 社 会 意义 。同 时要 注 重媒 体 公 信力 与 品质 的塑 造 ,带着 社会 责任感 去推 动问题 的有效解 决 。媒体 应成 为政府 与 民众之 间积极 有效 的沟通 纽带 ,引导公 众积 极参 与和监 督公 共事 务 ,形成舆 论声势 ,引起 政府 相关部 门 的重视 ,在社 会 问 题 的处理 和 良好 社会环 境 的形 成 中起到助 推作 用 。 2 . 视角 的平衡 与结 合 视 角决定 视野 。首先 ,以新 闻视 角建 构报 道 。对 于新 闻的 选题 、制作 ,要 以新 闻价值 为判 断标 准 ,以客观 公 正为 尺度 , 对 新 闻 内容 不刻 意 添 加 主观 色 彩 ,真 正将 民生 新 闻做 成 有 品 质 、有 价值 的新 闻。 其次 ,坚 持本地视 角 与全 国视 角 的平衡 。民生新 闻在保 持 本 土 化 特 色 的 同时 ,也 要 面 向 全 国 ,减少 本 地 区 对新 闻源 的 “ 集 中开 发 ”和 同质化 竞 争 ,突破 地 域 限制 ,整合 新 闻资 源 , 从 全 国甚 至 国际范 围 内选 题取材 ,关 注更多社 会话 题 、公共 话 题 。江苏 城市 电视 台节 目 《 零距离》 、东方 卫视 节 目 《 看东方》 等 都跳 出了本埠 新 闻的框框 ,关 注到其 他地 区的新 闻热点 。
民生新闻主持特色分析——以重庆电视台《天天630》为例
Vol .38No.32019年5月第38卷第3期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 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May 2019DOI:10.19493/ki.issn1673-8004.2019.03.014民生新闻主持特色分析———以重庆电视台《天天630》为例余清,肖啸然(永川区广播电视台,重庆永川402160)【摘要】随着现代社会对民生、民情和民意的高度关注,各大电视台往往都会设置一档以关注老百姓生存状态和生活空间为基调的民生新闻。
而就新闻节目本身来看,民生新闻关注的是老百姓身边事、麻烦事、稀奇事和关心事,所以很容易引起当地市民的共鸣。
而对于主持人来说,如何更好地将节目的作用发挥出来以成为地域的舆论风向标,这是现阶段民生新闻主持人应该做到的。
主持人的能力应该是全方位的,除了新闻播报的能力之外,还需要有文稿、编辑和策划等多方面的能力,一个优秀且全面的主持人应该成为一档民生新闻的灵魂。
【关键词】民生新闻;主持人;主持特色;地方特色;发展趋势;主持能力中图分类号:G22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004(2019)03-0118-08收稿日期:2018-12-15作者简介:余清(1966—),女,重庆江津人,主任记者,主要从事节目播音主持、新闻采编等研究;肖啸然(1992—),男,重庆永川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商务传播学研究。
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提出了电视民生新闻的概念,随即全国各大电视台出现倾力打造民生新闻的热潮,2004年重庆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天天630》应运而生,“民生新闻采用的是平民视角、百姓立场去播报人们喜闻乐见的新鲜事情,评说老百姓关心的新闻,并在某种程度上为百姓排忧解难,从而体现出媒体对普通百姓的社会关怀”[1],它是一种以普通大众为收视对象的新闻样式,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说,民生新闻就是指“关注老百姓身边事”的新闻。
舆论监督报道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天天630》栏目为例
如某 区县一 市 民反 复 打进 热线 ,说 这 就需 要记 者 在采 访前 ,做好 充足 的准 至身 体受 到伤 害 的情况 也 时有 发生 。导 当地一 工 地施 工过 程 中 ,挖 出 了一条 大 备 ,对过程有效规划 ,让采访有 的放矢 、 致如 此结 果 的原 因有 二 :一 是作 为被 监 蟒蛇 。初听时 ,会觉 得这条线索还不错 , 提高效 率 。第一 ,对采 访 过程 中可 能会 督方 ,单位 利 益 、个 人 利益很 可 能 因此
一
谁 投诉 谁有 理 ” 的主观 来越 丰富。但实 际操作 中,一些不容忽视 能坚 持先 前 的说 法 、及 时对 细节 予 以纠 首 先 ,要 杜 绝 “ 的问题 也逐 渐暴 露出来 ,如记 者缺乏基本 正 ,那 存疑 的部分 多半 可 以排 除。最 后 思 想 。其 次 ,在采 访 过程 中,被 监 督对 判 断、监督 点把 握不 准、容 易情绪化 、偏 多方 询 问 ,相 互 印证 。除 了与报 料人 沟 象 的反 应 ,记者 也 要认 真甄 别 。最后 , 记 者还 可以想办法与其他报料者 、 必 须核 实第 三方 消 息源 ,在没 有得 到进 颇 性报道 尚未彻底根除等。那 么如何避免 通外 , 步核 实 之前 ,对 任何 信 息都 要持 怀疑 这些问题 、让舆 论监督 在健康 发展 的轨道 或者 事件 相关 的其他 人员 、机构 联 系接 的态度 。 这种 质疑精神 , 应当贯穿在采访 、 上走得更好?本文结 合笔者在重庆电视 台 触 ,印证 内容 的真实性 。 报 道 的各 个环 节。 只有 这样 ,才能 避免 以上 方式 , 目的是 在 正式 采访 前 , 《 天天 6 3 0 ) ) 栏 目工作 1 0 年 的采编实践 ,
舆论监督报道 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电视民生新闻更要把好舆论导向
电视民生新闻更要把好舆论导向
电视民生新闻需要把好舆论导向,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这是因为舆论导向对于
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影响。
如何确保舆论导向的正确性和积极性,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传播新闻时,电视媒体应该准确客观地报道各类新闻事件,不夸大事实,不渲染负面情绪。
电视媒体要注重报道正能量的事物和人物,激励人们积极向上的情感和行为,促进社
会的和谐与进步。
电视民生新闻需要把好舆论导向,促进社会文明素质的提高。
社会的发展需要一个良
好的文明素质作为支撑。
电视媒体在进行民生新闻报道时,要注重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的文
明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报道好人好事,树立优秀的榜样,促进社会文明素质的提高,推动
社会的良性发展。
电视民生新闻需要把好舆论导向,促进公民自觉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
社会是由每个
公民组成的,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需要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电视媒体在进行民生新闻报
道时,应该引导公民自觉地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积极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促进社会的
和谐发展。
电视民生新闻更要把好舆论导向,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电
视媒体需要准确客观地报道新闻事件,积极传播正能量,关注公平正义,提高文明素质,
引导公民自觉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
希望电视媒体能够充分认识到
自身在舆论导向上的责任,切实履行好这一责任,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舆论引导力的提升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舆论引导力的提升近几年,民生新闻的热度不断升高,成为席卷全国的电视新闻界的一股浪潮。
随着栏目品牌的不断增加,竞争也日益激烈,如何在竞争中生存,建立高品质的栏目品牌,在如雨后春笋般淋漓的节目中脱颖而出,是值得广大新闻人考虑的又一课题。
唯有切实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将富有文化内涵和价值理念的新闻”营养餐”做与受众,牢牢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电视民生新闻的意义与地位才能得以提升。
标签:电视民生新闻民生舆论引导力电视民生新闻在当前新闻传播中令人瞩目,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重塑国家媒体亲民有信的公众形象的作用。
做好民生新闻,办好民生新闻栏目,也已成为电视媒体贴近受众、赢得市场的一个重量级武器。
如何正确认识和报道好民生新闻,如何在把握好民生新闻民本理念的同时,警惕新闻的“庸俗化”倾向,还有很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民生新闻的概念及产生的时代背景1.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人是主宰世界的万物之灵,没有人的进步,就谈不上社会的发展。
新闻由“官本位”向“人本位”转移,正是适应时代要求的能动反映,是人性化政治在新闻改革中的体现。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多次强调执政的核心理论。
在上述执政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的民主政治生活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像结婚无需单位证明,婚核自愿,公民可以查阅政府公文,新的道路交通法以人为本,机动车让行人。
中国的新闻自然而然地接受了社会大潮的洗礼,向“民主”回归,成为这一时期新闻价值取向的必然选择。
2.满足受众需求,向受众回归,是新闻改革的方向我国新闻改革近十年的轨迹,就是受众由客体向主体转变的过程,在保障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的总体框架下,受众意识的渗透已经成为新闻改革的风向标,受众的喜好和需求正在成为开办新栏目的重要杠杆。
二、电视民生新闻舆论引导力提升的思路1.坚持公共服务价值取向电视媒体应树立“百姓无小事”的理念,对于日常新闻的报道,要注重对新闻价值与新闻内涵的挖掘及提升,探究事件背后的原因及社会意义。
情感视域下的舆论引导机制探究——以重庆新闻频道《天天630》节目为例
96广电视角情感视域下的舆论引导机制探究——以重庆新闻频道《天天630》节目为例陈 越(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重庆 401147)摘 要:随着媒介技术的革新和表达机制的拓宽,大众参与公共讨论的机会和平台越来越多,精英的话语权逐渐下降,理性主义受到情感化表达的鞭笞。
在理论反思和现实关照之下,舆论引导应该关注情感视域,正视情感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以重庆本土的大时段民生新闻栏目《天天630》为例,探究情感视域下的舆论引导机制。
关键词:舆论;情感;直播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9)09-0096-02近年来,伴随着媒介技术的革新和表达机制的拓宽,大众参与公共讨论的机会和平台越来越多,公众在媒介所构建的情景里,与当前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进行互动,达成个人的价值观变迭、强化或重塑,进而实现身份认同。
美国新闻评论家李普曼眼里的“精英”的话语权逐渐下降。
另外,社交媒体“后真相”的特点也越来越明显,拼凑与想象成为事实的传播元素,情感渲染比陈述事实更容易影响民意,理性主义受到前所未有的鞭笞。
事实上,无论是面对当代媒介社会多元主义的舆论环境,还是立足世界的历史传统情境,“情感”在人类社会中都扮演着异常重要的角色。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情”是关照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最基本的道德观念。
儒家讲究“礼乐之治”,《礼记》中谈到“君子礼以饰情”,《乐记》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礼乐源于人的情感,也对人的情感尤其是道德情感起到激发和规范的作用。
这种道德情感根植于中国社会的各种关系中,是社会互动和传播的重要媒介。
因此,从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理论层面探究情感视域下的舆论引导机制,有助于破除理性与情感简单二元对立的思维,关注当代公共领域的特点,从舆论的本体和规律出发思考舆论引导机制。
一、舆论的基调:理性主义范式西方早期的舆论观普遍认为,“真理”是人类自由选择和理性思考的结果。
从框架理论看电视民生新闻讲好中国故事的途径——以重庆《天天630》为例
当前,我国的舆论表达格局尤为复 杂、多元。既有弘扬主旋律的主流媒体 舆论场,追求猎奇新闻的市场化媒体舆 论场;又有社会化媒体作用下“人人都 有麦克风”的民间舆论场,操纵国际传 播话语权的境外舆论场。国际政治学之 父汉斯·摩根索在《国家间政治——权 力斗争与和平》中曾说过,“正是我们 在他人‘心境’中的形象,而不是我们 本来的样子,决定了我们在社会中的身 份和地位。”上述这种复杂的舆论表达 格局下的“复杂声音”也致使我国在他 人心境中形成了一种 “复杂中国” 的形象。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中 提出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 音”。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以巩固壮大 主流思想舆论,成为当下我国主流媒体 的重要责任。 1 框架理论对电视民生新闻讲好中国故 事的启示 1955 年,加拿大心理学家贝特森率 先提出“框架”这一概念,认为框架是 人们用以解释外在真实世界的心理基模, 是一种人们指认、了解以及认定行事经 验的基础。 1974 年, 美国社会学家欧文 · 戈 夫曼将框架概念引入社会学,认为框架 的使用有助于分类,人们可以通过框架 把社会真实和社会存在转化为主观层面 的认知,由此可以快速理解、确认事件, 从而做出反应和行动。20 世纪 80 年代, 托德·吉特林和盖伊·塔奇曼等社会学 家又将框架理论引入新闻研究领域。吉 108
THE FILM
影视
从框架理论看电视民生新闻讲好中国故事的途径
——以重庆《天天 630》为例
许康宁
(作者单位: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新闻频)
摘 要:如今我国的舆论环境日趋复杂,既有“内忧”也有“外患”。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中提出要“讲好 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以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电视民生新闻以“三贴近”的原则特点,深受群众喜爱,直接影响群 众对社会的看法与认识。因而,本文基于框架理论思考电视民生新闻应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进而凝聚国民的国家认同感。 关键词:框架理论;电视民生新闻;讲好中国故事
电视民生新闻更要把好舆论导向
电视民生新闻更要把好舆论导向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闻媒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
特别是电视民生新闻,更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民生热点的重要途径。
随着信息传播的快速变迁和互联网的兴起,民生新闻的舆论导向也日益受到关注。
如何更好地把握舆论导向,成为了电视民生新闻不可忽视的问题。
电视民生新闻更要以事实为依据,客观报道。
事实是新闻的根基,只有以客观的态度报道事件,才能获得观众的信任和尊重。
在报道过程中,记者应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不夸大事实、不篡改事实,避免以个人立场进行报道。
客观客观真实的报道,可以帮助观众更加全面地了解事件的始末,从而形成较为客观的判断,真正起到了引导舆论的作用。
电视民生新闻更要体现人文关怀,引导社会正能量。
民生新闻的特点是贴近人民生活、关注民生热点,因此在报道中应体现人文关怀,让观众感受到媒体的温度。
通过正能量的传递,可以引导观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更有效地激发社会正能量。
报道一些感人的故事、社会公益活动等,都可以传递出正能量,激励更多人积极向上。
电视民生新闻更要关注社会热点话题,引导舆论发展。
作为社会的一面镜子,新闻应该及时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反映社会民生问题,引导公众关注社会热点话题。
在这个过程中,媒体还应当及时对事件作出分析解读,引导舆论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避免出现不良的舆论传播。
而且通过对社会热点话题的关注,也有助于更好地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推动社会的发展。
电视民生新闻更要注重引导观众理性发言、理性表达。
在当今社会,舆论往往受到情绪的左右,一些新闻事件一经报道就引发了社会的不稳定情绪。
在报道民生新闻的新闻媒体还应该引导观众理性看待事件、理性表达观点,避免盲目造成社会恶劣的影响。
这需要新闻媒体在引导舆论的过程中,注重对观众的情绪教育,引导他们理性表达看法,推动社会舆论朝着更加理性、正面的方向发展。
在实现电视民生新闻更好把握舆论导向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强新闻媒体的自律意识,加强对新闻记者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新闻素养和新闻专业水平。
民生新闻现场直播的选题方向——以《天天630》为例
栏 目 自2 0 0 4年 4月开播 以来 ,坚 持 以百 为题 ,进行 了 4 G直播 连线。通过直播 画 六年 建设 ,双碑 大 桥终 于实 现通 车 ,对
姓身边事为主要 内容 ,吸引了庞大的收 面 , 观众不仅看 到了此刻 的火光 和浓 烟 、
工作 仍在 持续 ,在 这种 情况 下 ,直播 的 就是新闻现场 。 2 0 l 5年 2月 1 3日, 《 天天 6 3 0 》的
头条 新 闻关 注 的是双碑 大桥 通 车。经过 于缓解该 区域交通压 力将 起到积极 作用 。
《 天天 6 3 0 》是重庆本土 民生新 闻栏 优势 就体 现 出来 了。在 直播 中,前方记
作 为民生新 闻栏 目的重要 内容支撑 , 的报 道 ,画面 和声 音 相互 配合 ,为观 众 本 土 突发事 件 长久 以来都 以其贴 近性 吸
民生新闻现场直播的选题方向
以 《 天天 6 3 0 》为例
郭金铭
( 作者单位 :重庆广播 电视集 团 ( 总台 ))
摘
要 :电视 民生新 闻栏 目如何在保持 自我定位不 变的前提 下 ,通过直播 手段 巩 固收视 ,是从 业者面 临的一项现 实课题 。本
文以重庆电视台新闻频道 《 天天 6 3 0 ) ) 栏 目为例 ,总结出民生新闻现场直播选题的四个方向。
0 1 5年 2月 1 2日下 午 发 媒体 提供 的信息 大多 是零散 的、稍早前 说 ,势 必需 要做 出调 整 ,在发 挥 电视 传 最 为 普 遍。 以 2 播 优势 的方 向上开 疆拓 土 ,在 传播 手 段 生在 重庆 近郊 白市驿 的一场 火灾 为 例 : 上 充 分利 用新 技 术 ,打好 “ 直播 ”牌 。 的金牌栏 目 《 天天 6 3 0 》做 出了示 范。
电视民生新闻更要把好舆论导向
32第2卷第10期数字传播一、引言新闻是新闻理论的核心理念,新闻就是对最近新发生的社会事实的报道。
而民生新闻则是对人民大众近期新生的事情进行报道,只是在表现方法上与其他新闻有所不同。
民生新闻在报刊、广播、电视都有报道,电视民生新闻更深入更集中,让大众更容易详细了解。
民生新闻突破了传播者遥不可及的形象,转变为亲民、普遍的形式。
二、转型期对电视民生新闻的特殊影响(一)电视民生新闻的渊源2002年1月1日,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推出一档新闻直播节目——《南京零距离》,深得广大观众的喜爱,收视率不断攀升[1]。
《南京零距离》这种类型的新闻节目,在用“时政新闻”或者“社会新闻”对它进行新闻分类都不合适的时候,它的主创人员提出一新的新闻概念——民生新闻,用它来概括这类新闻似乎更加贴切,很快“民生新闻”这种新概念新闻便得到了新闻业界和学界的广泛认同。
从2002年到今天电视民生新闻已经有17年的发展历程,虽然在新闻方面它存在的时间并不长,但是依据电视民生新闻播出的核心概念与传播方式来看,其前身早在其他的新闻里出现过。
例如,早期的《东方时空》的延伸栏目《生活空间》[2]。
按照其内容,电视民生新闻是有理可依的,其根据此前的消费类新闻报道的经验重新改革修缮成型,特别是大众生活类的消费报道。
民生新闻的直播风格在其历经发展的17年时间里,不断完善、修改,最后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风格、形式。
民生新闻的内容由于更贴近大众生活,所以其播出风格故事化、情节化、细节化,充满幽默,一改此前不同类新闻的严肃、刻板、庄重的直播形式。
另外,在其发展历程里,还曾出现过“地方方言”版的民生新闻,很是有趣。
也正是通过地方方言与大众增强亲近感,减小隔阂性,借此电视民生新闻招拢了一大批此前不喜欢电视民生新闻的观众。
(二)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以人为本是民生新闻报道的出发点。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大众的生活质量有所提升,电视民生新闻的声势逐渐壮大起来[3]。
论民生新闻主持人的舆论引导作用
论民生新闻主持人的舆论引导作用摘要近年来,民生新闻在我国电视新闻节目中大行其道,众多个性鲜明的民生新闻主持人凭借着亲切的形象,口语的表达,贴近人心的点评获得观众的喜爱。
由于民生新闻关注民生,报道现实,因此主持人在主持和点评过程中,往往会对一些社会现象和民生情况进行点评,而这些语言和观点通过大众媒体传递给更多的普通大众,民生新闻主持人渐渐成为成为社会舆论的引导者。
但是,由于主持人素质良莠不齐,很多主持人在发表观点和点评时缺乏充分的思考,对于社会舆论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反作用。
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民生新闻主持人的自身定位,分析其舆论引导作用的及错误的舆论引导行为,最后提出加强民生新闻主持人的舆论引导作用的建议,以期更好的发挥其舆论引导作用。
关键词:民生新闻;主持人;舆论引导,On people's livelihood news anchor role in guiding public opinionAuthor:Tutor: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people's livelihood news in our popular television news programs, the livelihood of many distinctive by virtue of the intimate news anchor's image, oral expression, close to the heart of the review to obtain the audience. Due to people's livelihood livelihood news, reports the reality, so the Moderator hosting and review process, often affect some people's livelihood and social phenomena and review the situation, and these languages and perspectives passed to more general public through the mass media, civic news presided people gradually become become a social media guide. However, due to host quality varies greatly, many presenters at the lack of adequate thinking to express their views and comments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public opinion played a counterproductive. Therefo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ivelihood news anchor positioning itself to analyze its role in guiding public opinion and the wrong opinion to guide behavior, and finally make recommendations to strengthen the people's livelihood news anchor role in guiding public opinion, so as to better play its role in guiding public opinion.Key words: livelihood news; moderator; public opinion guidance,目录绪论 (1)一、民生新闻主持人概述 (1)(一)民生新闻主持人舆论引导的前提(二)民生新闻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二、民生新闻主持人的舆论引导作用 (2)(一)坚持实事求是,为受众消除疑虑(二)宣传正确的价值观念(三)解决实际困难,赢得受众的信赖三、部分民生新闻主持人舆论引导作用缺失的表现 (4)(一)脱离群众,不谙民生(二)不追求事实,随意表达观点(三)缺乏政治意识,过分追求“真性情”四、加强民生新闻主持人的舆论引导作用的建议 (5)(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二)提高自身素质,恪守职业道德(三)尊重事实,体现人文关怀(四)深度思考,言之有意结论 (6)参考文献 (6)致谢绪论近些年民生新闻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发生起来,例如江苏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辽宁电视台的《说天下》、山东齐鲁频道《拉呱》等民生新闻以民生的视野、民生的态度、民生的情怀获得观众的认可和支持。
民生新闻中主持人的舆论引导作用探析
民生新闻中主持人的舆论引导作用探析[摘要]本文从民生新闻平民化视角、贴近生活和本土化的语言特点入手,说明对民生新闻主持人在引导舆论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又从传播学的角度对如何实现主持人舆论引导作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民生新闻主持人舆论引导[中图分类号]g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1-0055-01一、民生新闻的特点近年来,民生新闻发展势头迅猛,越来越吸引观众的眼球,原因就在于民生新闻贴近生活,以及明显的地域性和生动的本土化语言。
凭借这些优势,民生新闻才得以在收视率上处于不败之地。
(一)平民化视角民生新闻的最大特点就是让普通百姓成为主角。
以平民化的视角去关注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去挖掘普通百姓背后的故事。
民生新闻就是以普通百姓为中心,围绕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进行报道,让普通百姓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
普通百姓拍摄的新闻图片以及短片在民生新闻栏目中的使用充分体现了民生新闻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真正的民生新闻应该是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真实缩影,生活化和平民化并不是庸俗和低俗的代名词,更不能以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作为谈资。
平民化视角是从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平常小事入手,经过层层剖析,挖掘出隐藏在事件背后不为人知的冰点信息。
民生新闻旨在改善普通百姓的生存现状,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给普通百姓以话语权。
这也正是民生新闻受到观众信任与支持的原因。
(二)贴近生活民生新闻非常注意选材的典型性和普遍性。
典型是说具有浓郁的地域性特点,同时事件要具有典型的意义。
普遍是说特有的接近性,可以引起观众极大关注,并感觉事件中“有你也有我”,从而满足观众了解身边发生的事情的心理需求。
生活中并不缺少故事,只是缺少发现它的眼睛。
民生新闻关注百姓生活,关心百姓的所思所想,因此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民生新闻报道百姓的故事,百姓为民生新闻栏目提供“你我”故事的素材,真正做到了与百姓之间的“零距离”。
电视民生新闻更要把好舆论导向
电视民生新闻更要把好舆论导向
在当今社会中,电视民生新闻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是人们获取最新资讯的重要
途径之一,也是影响着公众舆论的重要力量。
因此,电视民生新闻更要把好舆论导向,确
保公众得到科学、客观、真实的信息。
首先,电视民生新闻需要注重真实性,避免虚假报道。
虚假报道不仅会误导公众,而
且会动摇公众对媒体的信任。
因此,电视民生新闻需要对报道内容进行认真的核查,从各
个角度全面了解事件真实情况,避免误导公众。
再次,电视民生新闻需要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在报道中,电视民生新闻需要注重价值
引导,传递正确的价值观,推动社会正义和民主进步。
同时,电视民生新闻需要避免过度
渲染事件的负面情绪,鼓励人们从积极的角度看待问题,把握正面的发展动力,营造积极
向上的氛围。
最后,电视民生新闻需要尊重新闻职业道德规范。
作为新闻从业人员,电视民生新闻
需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避免制造假新闻、诋毁他人、泄露商业秘密等不道德行为。
同时,需要坚守中立态度,避免政治利益干扰。
只有这样,电视民生新闻才能保持人民群众对媒
体广泛的信任度。
综上所述,电视民生新闻作为舆论引导的重要力量,需要注重传递真实、全面的信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尊重职业道德规范。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舆论导
向正确,推动社会健康发展,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好的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种积极向上、 努力奋斗的 “主流共识” , 再加上重庆人这一心理贴近性,当电视 世界的经验与个人经验趋于相同时,培 养效果如同空谷回音明显增大,更好地 激励了人们勤劳勇敢、不断奋进,达到 了引导社会舆论的目的。 同时,电视民生新闻中一些辟谣、 监督曝光、警醒世人的内容,也可以引 导主流舆论,形成正确社会共识,产生 积极效果。《天天 630》在 2017 年 4 月 28 日就对网络传言“万州一爷爷毒死四 个孩子”进行了辟谣,及时驱散了流言, 消除了恐慌, 稳定了民众情绪。 此外, 《天 天 630》还经常曝光黑心、无良的商家, 揭露种种丑恶现象。例如,《天天 630》 在 2017 年 5 月 1 日报道了渝北翠云的赵 女士买到长脓包猪肉的新闻,引起市场 相关部门重视并将对该无良商家进行相 关处罚。此外,在 2017 年 5 月 6 日《天 天 630》报道了潼南区田家镇一工地的扬 尘问题,经记者采访后,镇政府表示会 及时处理。这些客观、及时的报道在一 定程度上有效地疏导了市民的不良情绪, 表明社会各方面对此类无良行为是严惩 不贷的,抑制了不良活动的扩散与蔓延。 但另一方面,一些地方电视台在竞 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为吸引眼球,提 高收视率,出现了过于低俗、黑暗的电 视民生新闻内容,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 提供了学习犯罪的机会和条件。例如, 在一些电视民生新闻中,特别是车祸、 医疗事故等新闻中有些电视媒体人故意 大量展示人痛哭流涕、撕心裂肺的画面 与同期声,把某些血淋淋的事实或是画 面无遮拦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以此来吸 引观众的眼球,从而达到提高收视率的 目的。此外,现在很多地方的民生新闻 栏目或跟踪拍摄、或模拟现场,大量详 细地展示公安人员侦破案件的技侦手段、 方法,无意中为一些有违法犯罪动机的 人提供了反侦查的经验。正如培养理论 说所认为的,这些低俗、黑暗的电视内 容对社会,特别是对社会中容易遭受暴 力伤害的弱势群体来说会造成精神恐吓, 使人们觉得自己周围的环境极不安全。
过去,以电视台为主的传统媒体一 直在提供新闻信息、引导社会舆论中起 主导作用。而近年来,随着微博等新兴 媒体的出现,新兴媒体以其丰富的内容、 广泛即时的传播特性、交互性强等特点 逐渐成为影响社会舆论的重要力量。如 何加强并巩固传统媒体的舆论影响力成 为传统媒体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电视 凭借着其权威的声画传播等特点在社会 舆论引导方面作用突出,特别是电视民 生新闻由于其地方性、贴近性、服务性 等特点更为百姓所喜爱,对百姓的影响 也更为明显。因而,做好电视民生新闻 中的舆论引导工作,有利于保证正确的 舆论导向,让主流舆论引导群众思想, 在全社会形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良好氛围。 1 培养理论为电视民生新闻中的舆论引 导工作指明方向 20 世纪 60 年代末,格伯纳等学者针 对美国电视暴力内容泛滥的现象实证提 出了培养理论,认为大众媒介是有倾向 性的,在选择、加工新闻和信息时,会 形成一个“象征性现实”,即李普曼所 说的拟态环境,接触媒介时间越久的人 头脑中所形成的现实观会越明显地受到 媒介所提供的象征性现实影响,而这种 影响是一种渐进式的、潜移默化式的培 养过程,就像空气一般在不知不觉中就 以“报道事实”“提供娱乐”[1] 的形式传 递给了受众。 88
[1]
说都近在咫尺,在收看节目时,可以听 到熟悉的重庆话和地名,可以看到周围 的人或物出现在荧屏上,所以对该节目 更为关心和关注。因而,按照培养理论 观点,老百姓接触电视民生新闻时间越 多、越久,这些老百姓头脑中所形成的 现实观会越来越与电视民生新闻所提供 的象征性现实趋于一致,加之电视民生 新闻的内容与百姓的生活圈一致,更加 强了老百姓对于电视民生新闻塑造的“象 征性现实”的认同。由此说明,《天天 630》等电视民生新闻对老百姓具有巨大 的舆论引导力。 2 从培养理论看当前电视民生新闻中内 容的得与失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电视民生新 闻报道也会因内容处理的不同出现正面 和负面两种效果。一方面,电视民生新 闻中有感动人心、激励人奋进的内容, 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天 天 630》 “逐梦他乡重庆人”系列报道中, 报道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为理想而不 断奋斗的重庆人,塑造出了重庆人特有 的善良淳朴、不畏艰险、敢于攀登、积 极向上的性格特征与精神品质。培养理 论认为, “电视提供的那些高度程式化的、 刻板老套的、不断重复的讯息和它所描 绘的那些形象,已成为公众的社会化过 程和日常信息的潜在来源。”[2] 而《天天 630》这种对重庆人的程式化刻画,在一 定程度上潜移默化地在百姓之间形成了
THE FILM
影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从培养理论看电视民生新闻中的舆论引导工作
——以重庆《天天 630》栏目为例
姜 越
(作者单位: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
摘 要:培养理论认为,人们的价值观会因大量接触电视而变得与电视所引导的主流舆论相似。电视民生新闻《天天 630》 等以其贴近民生、以人为本的特点深受老百姓欢迎,在老百姓中具有一定的舆论影响力,但其内容既可以产生积极的社会效果也 有可能导致不良后果。因此,有必要用培养理论思考电视民生新闻舆论引导的具体策略。此外,受微博等新兴媒体的影响,媒介 舆论格局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发挥好电视民生新闻的舆论引导作用更是传统媒体急需实现的目标。 关键词:培养理论;电视民生新闻;舆论引导
▲
此后,格伯纳等人对培养理论又进 行了补充与修正。 提出了 “主流说” 和 “共 鸣说” 。“主流说”认为因大量接触电 视等媒体可以让理应多样化的价值观变 得与电视等媒体所呈现的主导文化相一 致,从而引导社会主流舆论,使公众意 见趋于一致。“共鸣说”则强调当观众 所生活的现实与媒体描述的恰好相同时, 可以加深观众对 “象征性现实” 的认同感。 培养理论一方面肯定了电视媒体在缓和 社会各异质部分的矛盾与冲突,引导主 流舆论,形成社会“共识”过程中的巨 大作用;另一方面也指出了由于电视媒 体某些倾向性,如对暴力内容、对社会 弱者的描述等,所带来的社会后果。 电视民生新闻《天天 630》以其贴近 民生、以人为本的特点深受老百姓欢迎, 在老百姓中具有一定的舆论影响力。其 节目为重庆人再现了这座城市各个角落 发生的各种新闻事件,报道的内容多涉 及市民关心的一些当地的、日常生活中 的问题,如基础设施维护、交通安全、 健康问题、教育问题等,还包括一些重 庆当地的人物故事等。例如,2017 年 5 月 6 日新闻“第 1 眼故事——老男孩的 执着”讲述了 1997 重庆直辖到今年整整 20 年,坚持足球运动的一群人重庆人的 故事。而 2017 年 5 月 14 日的新闻“630 故事——朗读者”则讲述了重庆云阳一 位老师组建的一个针对成年人的朗读群 的故事。这些新闻的内容对于老百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