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设三级重点学科全面提升学科实力
浅析建设三级重点学科,全面提升学科实力.doc
浅析建设三级重点学科,全面提升学科实力-“ 关键词:学科建设管理制度学科体系摘要:随着国家级、省级、校级重点学科的全面启动,如何抓住机遇,加强管理,全面提升学科实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
本文结合南京农业大学近5年来学科建设的实践和所取得的成效,认为建立规范化的学科管理制度是做好学科建设的前提。
南京农业大学现有学士学位授权学科45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50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3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博士后流动站9个、国家重点学科8个、江苏省重点学科(其中1个为“重中之重”学科)7个、农业部重点学科9个、校级重点学科1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大豆改良中心1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6个和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1个。
结合近5年来学科建设的实践,分4个方面谈谈我校学科建设所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一、自我评估。
以评促建。
形成优势重点学科体系各学科针对近5年来本学科在学科梯队建设、科学研究、教学水平、学科条件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估,提出本学科的学科建设经验、不足及对学科建设的设想与建议;各专家在仔细审阅各学科自评材料的基础上,结合现场考察,对各学科的优势和不足提出定量定性评价并反馈给各学科点,各学科点点长、学院负责人在总结经验的同时,提出在本学科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及整改措施。
这一工作历时4个多月,达到了“以评促建,评建结合,以建为主”的目的。
在2001年国家级重点学科评选中,我校组织申报了9个学科点,8个学科点通过了通讯评议,其中作物遗传育种、预防兽医学、农业经济管理等3个学科获得了100分(全国农林院校中共有8个学科获得了100分,我校占3/8),共有6个学科点免答辩(专家组会议评审),8个学科点最终进入国家级重点学科名单行列,重点学科总数在江苏省名列第三,在全国同类农业院校中名列第二。
在江苏省重点学科评选中,我校的作物学(重中之重)、植物学、农药学、植物营养学、水产养殖、基础兽医学、土地资源管理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重点学科建设意见
重点学科建设意见随着国家经济、科技水平的发展,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前途,教育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
高质量的教育,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保障。
教育中的重点学科建设,也是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质量提升”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促进教育领域的发展,国家在建设重点学科方面多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本文就重点学科建设意见进行了探讨。
一、重点学科建设意见的背景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迅速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
而这些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等教育的支持。
在这个过程中,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发展重点学科,成为推动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式。
2002年,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并对全国高校开展重点学科建设,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品牌项目。
现在,全国高等学校是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来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重点学科建设意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指导思想重点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创新、高质量、高效益。
故此,在教育资源方面,重点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在学科发展方面,重点是提高学科的科研、创新能力,提高学科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学科国际化和创世竞争力;在管理方面,重点是创新管理机制和服务,促进学科的内部合作和外交合作。
2.基本原则(1)独立自主,从全体师生和学校本身出发,重点学科建设目标要同学校总体发展战略同步。
(2)突出特色,在学科建设中,突出学科的发展特点和区别性,提高学科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
(3)革故鼎新,通过教育教学方式创新、管理模式改革,促进重点学科迅速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4)整体协调,跨学科整合资源,促进重点学科发展,提高学科研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5)高效益,根据产业需求对重点学科建设投入和绩效进行精准管理,实现前期投入与后期效益相衔接。
(6)国际化,推动重点学科“国际化”战略,提高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医院重点学科建设方案
医院重点学科建设方案医院重点学科建设是医院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提升学科实力和医疗水平的重要举措。
在当前医疗体系不断完善和医疗需求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医院重点学科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从学科建设的必要性、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和建设保障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学科建设的必要性。
医院重点学科建设是医院提升学科实力和医疗水平的重要途径。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医疗需求的不断增加,医院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学科实力,才能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通过重点学科建设,可以整合医院资源,提高学科建设水平,提升医疗服务品质,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
二、建设目标。
医院重点学科建设的目标是建设一支具有国际水准的学科团队,提高学科的科研创新能力和临床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同时,还要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人才,为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此外,还要提升学科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影响力,使学科在国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建设内容。
医院重点学科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科队伍建设、学科诊疗中心建设、学科科研平台建设和学科学术交流合作等方面。
学科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要通过引进和培养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人才,构建一支高水平的学科团队。
学科诊疗中心建设是为了提高学科的临床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学科科研平台建设是为了提高学科的科研创新能力,促进学科的快速发展。
学科学术交流合作是为了提升学科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影响力,使学科在国内外有更大的影响力。
四、建设保障。
医院重点学科建设的保障主要包括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和人才支持等方面。
政策支持是指医院要制定相关的学科建设政策,为学科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资金支持是指医院要为学科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确保学科建设的顺利进行。
人才支持是指医院要为学科建设引进和培养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人才,为学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综上所述,医院重点学科建设是医院提升学科实力和医疗水平的重要举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综合性医院重点学科的建设分析
综合性医院重点学科的建设分析作者:杨莉徐晋珩来源:《中国卫生产业》2017年第34期[摘要] 于综合性医院而言,重点学科建设是其在新时代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因为重点学科建设成功与否,直接反映了该综合性医院整个的学术地位、医疗水平和在医疗领域中的影响力及竞争力。
基于此,该文分析了综合性医院重点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同时阐述了综合性医院重点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与实际,提出了一些有效的重点学科建设策略。
旨在推动综合性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综合性医院;重点学科建设;重要意义;问题与策略[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7)12(a)-0197-02国内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原有的医疗体系已不符合当前发展新形势,为了更好地契合社会发展需求,人们不断深化医疗体系改革进程,除了各大中小型医院实施分级管理外,还应当加强重点学科建设。
显然,在新时代背景下,无论是何种性质的医院均需要进行重点学科建设,特别是对于综合性医院来讲,其本身是由多种不同类型的科室所构成,为了同其他医院区别开来,更需要开展重点学科建设。
结合已有经验,综合性医院建设的重点学科数量越多,专科特色越明显,那么其在整个医疗领域,甚至整个社会中的知名度就越高。
然而从实际了解到的情况看,依然有一些综合性医院未对重点学科建设工作引起足够重视,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还未意识到重点学科对整个医院可持续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1 重要意义1.1 有助于培养高层次人才无论是何种类型医院,要想顺利实施重点学科建设,必然需要依靠一支学术造诣深、思想素质好且业务技术精的高层次人才团队,简而言之便是需要组建一支德才兼备的领导小组。
重点学科建设的意义,便在于人才的发现与培养,因为只有具备一支优秀的业务精英才能够事事以身作则。
此外,重点学科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督促医院内部人在高压之下茁壮成长,以学科建设、医院发展为己任,尽量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国内医药卫生事业作出更多贡献[1]。
地市级三级医院重点学科建设评估体系构建的探讨
经验交流Exchange of experience地市级三级医院重点学科建设评估体系构建的探讨文/铜陵市人民医院 陈迎春 汪海仪【摘要】本文围绕地市级三级医院的实际情况,阐述了重点学科建设的要求和构建评估体系的重要性,详细分析了传统体系的问题、评估体系构建的原则、体系构建的步骤以及优化重点学科建设与评估体系构建的路径。
【关键词】地市级三级医院;重点学科建设;评估体系;构建;核心竞争力重点学科建设是地市级三级医院改革的永恒主题,是衡量医院实力的标志,探索重点学科建设评估体系,对于推动学科发展和提高医疗服务效能具有重要价值。
因此,医院要善于运用多种手段,全面开展重点学科建设工作,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为医院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一、地市级三级医院重点学科建设的要求为了发挥地市级三级医院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当地医疗水准与医院综合实力的提高,重点学科的建设模式应当以内涵式发展为根基,辅以规模建设工作的开展,最终达成重点学科发展的目标。
医院应根据自身情况,对拥有的资源进行科学整合与优化配置,提高各项资源的利用率,优先形成更具优势、创新性更强的学科发展与科研机制,促进优势学科水平的提升。
其中,重点提升科研创新能力、疑难与危重疾病救治能力等,保证在当地乃至全省范围内都可在学科的科研、诊疗方面保持领先优势,不断提高医院重点学科的竞争实力。
与此同时,应以重点学科为根基开展学科群建设工作,降低学科专业间存在的局限性,使不同学科知识得到更多融合的机会,让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迸发出火花,保证重点学科的长效发展。
二、地市级三级医院重点学科建设评估体系构建的重要性构建更具系统性、全面性、公正性、客观性的重点学科评估体系,是引领和指导重点学科建设工作的关键举措。
建立更具针对性的评估体系,便于对各重点学科以及地市级三级医院掌握重点学科的建设与发展现状,判断和明晰所有重点学科的优点和劣势,发现在重点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制订出高效的学科发展计划。
三级医院重点学科建设的思路
三级医院重点学科建设的思路学科建设是医院建设的重要任务,学科建设的水平直接反映出医院的整体办院水平和学术地位,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高质量、有特色的优势学科,是促进医院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上水平,上档次,促进医院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
一、重点学科建设的意义、目标及确定依据(一)重点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我国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相继推出设立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制度,这是一项十分重要打战略举措,其重要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1.有利于推动整个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协调发展重点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首先是由于它们在发展形成过程中,为了适应形势发展和政府行为的需要,可以补弱补缺、变弱为强,能够为解决新的重要任务而表现出来。
解决好重点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其意义不仅在于重点学科本身,而是力争使我国医药卫生在一些重大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全局,协调整个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增强卫生科技系统的整体素质和力量,使科学技术能对经济和社会发挥更好的作用。
2.有利于形成优势和特色,带动全院科技工作的开展医学科学技术是个大系统概念,它是由许多门类的学科构成的一个庞大的体系。
特别在综合性医院,由于学科门类繁多,因此,各医院不可能在所有学科门类上齐头并进处在同一水平,即使有各自的优势和特色,也难免有劣势和弱项。
另方面,在一特定时间、空间、条件下,社会对不同门类的学科的需求度也在不断变化,有着主次、轻重、缓急之分。
通过开展重点学科建设,有利于医院集中建设一批高质量、有特色的优势学科,这些优势学科将成为医院科学研究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
并以此为“龙头”和依托,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和技术辐射作用,带动全院其他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逐步形成一个门类、结构、比例较合理的科研体系,增强医院科研实力和后劲,为医院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3.有利于促进医院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重点学科建设有赖于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技术精、学术造诣深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学术带头人队伍。
通过重点学科建设,有利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有利于增强学科带头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他们在一定的压力和较优越的条件下不断成长,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作用,使之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多出成果、多出人才、多作贡献。
高等教育中的一流学科建设与重点学科培养
高等教育中的一流学科建设与重点学科培养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维系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
在现代化进程中,一流学科建设与重点学科培养是高等教育中重要的一环。
本文就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并介绍一些实践经验和成果。
一、一流学科建设一流学科建设是高等教育事业的中心任务之一。
在国际上,一流学科建设通常是相对于学科评估体系完成的,之后以调整学科布局,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进一步提高学科拼装率、引导科学研究方向、调优人才造就目标和高质量教育资源储备。
在中国,经过多年的努力,一些学科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如信息技术、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
这些学科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正在逐步提高,其中一些已经进入了顶尖学科的行列。
这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成就。
然而,要想进一步提高学科实力,还需要全面深化一流学科建设。
要明确学科发展目标,启动学科初级阶段,确定学科特色和发展方向,加强学科之间的协调。
要重视人才建设,注重选拔优秀人才,建立敬重学生的学习环境,探索有效的科研管理模式。
要加强学科建设的社会参与,并极力营造有利于学科建设的文化氛围。
二、重点学科培养重点学科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断提升,一些学科正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
积极推进重点学科培养,成为高等教育事业坚持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重点学科培养要注重高质量,关注学科发展的深度和广度。
重点学科应具备学科领先性,熟化学科专业知识体系,集成学科前沿知识,拥有稳定、高标准的师资力量和先进教学设备。
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引导学生在学科发展国际趋势的基础上,加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担当。
重点学科培养面临的困难和压力不容忽视。
当前,大学人才竞争日趋激烈。
为争夺人才,大学加大学术招聘和聘任力度,吸纳一批高端人才,以提升学科实力和整体竞争力。
除此之外,高校应该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引导学生发展健康人格,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文化、艺术和创新能力。
重点学科情况汇报
重点学科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校在重点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不断提升学科实力,推动学校整体发展。
以下是我校重点学科情况的汇报:
首先,我们重点关注了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基础学科的建设。
学校加大了对这些学科的投入,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素质,引进了一批国内外优秀的学术带头人,加强了学科交叉融合,促进了学科间的合作与交流。
这些举措有效地提升了学科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
其次,我们注重了工程技术类学科的发展。
学校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加大了对工程技术类学科的支持力度,加强了校企合作,推动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同时,学校还加强了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此外,我们还重视了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社科类学科的建设。
学校加强了对这些学科的人才培养和科研支持,推动了学科的国际化发展,提高了学科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
同时,学校还注重了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促进了人文社科类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了学科的综合发展。
总的来说,我校在重点学科的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学科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努力。
我们将继续加大对重点学科的支持力度,加强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促进学科的综合发展,努力提升学科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为学校的整体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医院重点学科建设实施中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政策
对策建议与展望
加强国际化合作
医院应积极加强国际化合作,与国际先进 水平接轨,提高学科的国际影响力。
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
政府应加强对医院重点学科建设的政策引 导和支持,包括资金、人才、科研等方面 的支持。
推动学科交叉融合
医院应积极推动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打 破学科壁垒,形成多学科协同发展的格局 。
推动智能化发展
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
通过参加学术会议、邀请专家学者讲 学等方式,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提 高学科的学术影响力。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优化 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强化科研创新
鼓励教师开展科研创新,提高科研成 果的质量和数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
PART 07
总结与展望
REPORTING
01
02
03
专业技术领先
医院在介入诊疗、微创手 术、重症监护等专业技术 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科研实力雄厚
医院拥有多个国家级和省 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 ,具备开展高水平医学研 究的能力。
人才队伍优秀
医院汇聚了一批国内外知 名的医学专家和学者,形 成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 的人才队伍。
存在问题与挑战
学科发展不平衡
01
部分学科发展相对滞后,与医院整体发展水平和患者需求存在
差距。
科研创新能力不足
02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医院的科研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高水
平科研成果产出不足。
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
03
医院高层次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相对缺乏,人才梯队建设有待
加强。
PART 03
发展政策制定与实施
REPORTING
科研成果
三级医院重点学科建设的思路
三级医院重点学科建设的思路重点学科建设的确定依据应该是医院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
医院应该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色,结合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科建设规划。
同时,还要考虑到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以及学科建设的经费和人才保障等方面的因素。
在确定重点学科时,还应该充分考虑医院的整体发展战略和目标,避免单一学科建设过度,导致整体发展不平衡。
重点学科的建设应该是医院整体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医院的其他学科形成协同效应,共同提升医院的整体学术水平和竞争力。
医学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新兴、前沿和边缘交叉学科的出现不断挑战着传统学科的地位和发展。
为了紧跟时代的步伐,医院学科建设必须以开拓创新为原则,积极扶持新兴、前沿和边缘交叉学科的发展。
这些学科虽然在发展初期可能面临着困难和阻力,但是它们的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是不可忽视的。
医院应该积极引进、培养和扶持这些学科,为医院的学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同时也为医院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发展机会。
4.以合作共赢原则为依据,加强学科交流与合作学科建设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过程。
为了更好地推动学科建设,医院应该加强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
学科之间可以通过学术交流、人才共享、科研合作等方式进行合作。
通过学科交流和合作,可以促进学科之间的互相借鉴和研究,提高学科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同时,学科之间的合作也可以为医院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进步。
医院应该积极倡导和推动学科之间的合作,为学科建设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动力。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医学前沿科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在于深入了解生物功能,找出克服各种危害人类健康生存的因素,为医学的发展开辟更广阔的前景。
因此,确定医院重点学科建设必须面向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
要把握好学科发展的方向,及时调整更新那些长线学科专业和不适应现代医学模式和疾病谱的学科专业。
注重发展和扶持新兴学科、前沿学科和边缘交叉学科。
学校重点学科建设与发展计划
学校重点学科建设与发展计划一、背景介绍随着教育的发展,学校重点学科建设逐渐受到重视。
对学校而言,重点学科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探讨学校重点学科建设与发展计划的意义、目标以及具体实施措施。
二、重点学科建设的意义1. 提高教育质量重点学科建设可提供学生更好的学习资源,加强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提升教学水平,从而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
2. 培养社会需求人才通过重点学科建设,学校可针对社会需求培养专业人才,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重点学科建设的目标1. 建设学科品牌学校应通过重点学科建设,打造自己的学科品牌,提升学科影响力和竞争力。
2. 推动学校整体发展通过重点学科建设,学校能够促进学校整体发展,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
四、重点学科建设的核心内容1. 教学改革与教育创新改革教学方法,引进新的教育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课程建设与资源共享组织编写高质量教材,建立资源共享平台,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
五、学校重点学科建设计划的制定1. 分析学校资源学校需要对教师、教材、设施等资源进行全面分析,为重点学科建设提供支持。
2. 制定发展目标学校需要确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包括学科建设的时间表和里程碑。
六、学校重点学科建设计划的实施1. 加强教师培训学校应组织教师参加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2. 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学校需要提供优秀的实验设备、图书馆资源等,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七、学校重点学科建设成果的评估1. 制定评估标准学校需要根据学科建设目标制定评估标准,评估学科建设成果。
2. 进行评估工作学校应定期进行学科建设成果的评估,发掘问题并进行改进。
八、学校重点学科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 专业发展不平衡学校应加强各学科之间的协作,提供跨学科的发展机会。
2. 资源利用不充分学校可通过资源整合和优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九、重点学科建设的成功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其他学校的成功案例,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建设重点学科的有效方法和经验。
重点学科建设及对高校发展的影响
期间虽然在评选面向、评选规模、评选标准和评选方 式等方面同中有异,并且经历了在高等教育体制改 革推进下的新一轮高等学校结构布局的调整、“211 工程”和“985工程”建设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 高校学科建设的进一步调整,这样一种学科建设制 度化的过程,对高校学科建设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 1.重点学科建设成为高校分层的焦点
种程度上来说,它是我国重点学科建设制度的进一
步延伸。
自国家实施“211工程”建设以来,历经院校合
并、划转等调整,截至2005年9月8日起,全国“21l工 程”高校总数达到107所。【7】其中,中央部委所属高校 78所,占“2ll工程”学校总数的72.90%,重点学科数 766个,占全部重点学科数的89.27%,其中教育直属 的72所高校中,除中央戏剧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北 京语言文化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等4所高校外,其余 68所全部进人“211工程”建设行列。同时,“2ll工程” 高校中地方高校只有26所,仅占“21l工程”学校总数 的24.30%,其重点学科数为64个,仅占全部重点学 科数的7.46%,表1显示了中央部委所属高校与地方 高校在“2ll工程”中的地位。
“要相对集中国家有限财力,调动多方面积极性,从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中提出“根据同行评议、择优扶持的原则,在高等学 校有计划地建设一批重点学科”。1987年原国家教委 组织了第一次重点学科评选。除军事院校外,全国共 有167所高校申报了1184个重点学科,审核批准,确 定了416个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点,其中文科78个,理 科86个,工科163个,农科36个,医科53个,涉及107所 高等学校和36个主管部门。Ⅲ 可以看出,第一次重点学科评选,理科和工科显 示了发展的优势和实力。同时,我们还看到,评选出 的重点学科主要集中在中央部委所属高校,地方高
医院重点学科建设
评估学科在临床诊疗、 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等
方面的水平。
评估学科在为社会做出 的贡献,包括科研成果 转化、社会服务等方面。
学科建设成效评价方法
定量评价
01
通过数据统计、指标量化等方式,对学科建设成效进行评价。
定性评价
02
通过专家评审、同行评议等方式,对学科建设成效进行评价。
综合评价
03
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科建设成
人才队伍建设
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加强 团队建设,提高整体水平。
科学研究与创新
加强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学科 核心竞争力。
临床诊疗与服务
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优化服务 流程,提升患者满意度。
未来学科发展趋势与展望
医学科技革命
关注新兴技术发展,如人工智能、基因编辑 等,探索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跨学科融合发展
医院重点学科建设
目 录
• 引言 • 重点学科建设现状 • 重点学科建设策略 • 重点学科建设实践 • 重点学科建设成效评估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介绍
01
02
03
医疗技术发展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 医院需要跟上技术发展的 步伐,提高诊疗水平和医 疗服务质量。
患者需求变化
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日 益增长,要求医院提供更 加专业、高水平的诊疗服 务。
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
重点学科建设有助于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增强医院的综合实力 和影响力。
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
重点学科建设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有助于提高医院的综 合效益和社会效益。
03
重点学科建设策略
学科定位与特色发展
重点学科建设方案
重点学科建设方案一、背景和意义重点学科建设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校整体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科学研究实力、服务社会水平的重要途径。
重点学科建设旨在通过加强学科队伍、提高科研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学术影响等措施,推动学科持续健康发展,培养高水平人才,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目标与任务本次重点学科建设的主要目标包括:提升学科整体水平,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学科团队,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和影响力,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具体任务包括:1. 优化学科结构,加强优势学科领域,培育新兴学科方向;2. 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引进高水平人才,培养中青年骨干;3. 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科研成果质量;4. 加大资源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学科建设投入效益;5.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学科的国际影响力。
三、实施方案1. 制定学科发展规划:根据学校整体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制定学科发展规划,明确学科发展目标、任务和措施。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高水平人才,优化师资结构,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
3. 优化科研平台: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提高科研设施水平,为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
4. 加大资源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学科建设需要。
同时,加强预算管理和财务监管,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5.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国际知名专家来校讲学,提升学科的国际影响力。
6. 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强与企业和地方政府合作,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提高学科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7. 评估与反馈:定期对学科建设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
同时,加强信息反馈,将评估结果应用于下一阶段学科建设中。
四、保障措施1. 建立学科建设领导机构:成立由学校领导牵头,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学科建设领导机构,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学科建设工作。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全面提升我校办学水平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全面提升我校办学水平——立信学科建设工作会议主报告唐海燕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第一次学科建设工作会议。
这次会议同时也是我校2006年学科建设年的总结大会,会议将分析我国财经类高校在国家“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机遇,特别是上海财经类高校在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和努力实现“四个率先”以及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当中的发展机遇。
总结近几年来我校学科建设的工作,特别是要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重新梳理我校的学科发展定位,学科建设布局和学科发展思路,研讨今后一段时期我校加强学科建设的新举措,全面带动和提升我校办学水平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更好的为上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下面,我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谈四个方面的意见,供大家讨论。
一、学科建设在我校建设和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一)正确认识几个概念1、什么是学科学科是指以特定的知识体系为基础而形成的集知识的传授与创造功能于一体的相对独立的、学术组织系统。
2、学科和大学的关系大学的使命是秉承传播、再阐述和教程已有的知识,提供探索真理的氛围,发现和产生新的知识,也就是说,大学应该是培养探究精神和独立思考本领,使学生获得终生学习能力的场所。
因此,学科是大学构成的基本元素,学科性是大学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基本特征。
大学如果淡化了甚至丧失了学科性,大学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社会价值。
3、学科建设及其在大学发展中的地位学科建设是指在科学理念指导下的围绕特定领域的知识体系和学术组织系统的建立、发展和完善而展开的全部行为和过程的总和。
学科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平台和载体。
学科建设既影响和体现高校的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学术地位和核心竞争力。
高校学科水平是高校质量和水平的主要标志。
因此,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龙头和统领。
在高校的整体建设中,要坚持以学科建设为主线,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
抓住了这个龙头,抓住了这条主线,抓好了这个核心,就抓好了大学建设和发展的纲,纲举目张,带动学校其他各个方面工作的全面展开。
学科建设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学科建设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学科建设是指在一个学科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多种手段和措施来提高学科的整体水平和实力。
为了评估和衡量学科的发展情况,通常会制定一系列的指标体系来监测和评估学科建设情况。
在学科建设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是对学科建设目标进行总体划分和归纳,是最为宏观的指标。
二级指标是在一级指标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和拓展出来的指标,更具体地反映出学科建设的不同方面。
三级指标则是在二级指标的基础上进一步详细划分的指标,具有更加具体和细致的特点。
下面将以教育学科为例,介绍学科建设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
一级指标:教育学科的一级指标可以包括教育学科整体实力、学科影响力、学术水平等。
这些指标反映了教育学科的总体发展水平和国内外的学术影响力。
二级指标:教育学科的二级指标可以包括学科团队建设、学术成果产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
学科团队建设包括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学术团队的组建等,是一个学科建设的基础。
学术成果产出是评估学科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包括高水平论文发表、科研项目立项、科研成果转化等。
国际交流与合作反映了学科与国际学术界的联系程度和国际化水平,包括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国际学术交流会议等。
三级指标:教育学科的三级指标可以包括学术论文发表数量、科研经费使用效益、国际学术会议举办和参与情况等。
学术论文发表数量是评价学科研究产出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通过统计发表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上的论文数量和质量来进行评估。
科研经费使用效益则是评价学科的研究实力和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可以通过统计科研项目的经费使用情况和科研成果的产出来进行评估。
国际学术会议的举办和参与情况则反映了学科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和合作程度,可以通过统计学科教师的参与和组织国际学术会议的情况来进行评价。
综上所述,学科建设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用于评估和监测学科的发展情况和实力。
每个学科的指标体系可能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学科的特点和发展需求来确定相应的指标。
三级综合医院医学工程部学科建设
关键词〕三级综合医院;医学工程部;重点学科;建设我院医学工程部以往的学科建设状况与很多三级综合医院同行类似,工程师除了负责维修、采购、管理等传统优势业务外,没有更广阔的业务发展空间[1],学科建设力量薄弱,具体表现为:整体业务科技含量低和学术地位不被其他科室认可,加之因在晋升级别、职称评定中缺乏硬件优势和看不到学科发展的前景和个人前途,工程师普遍缺乏能干事、有担当、有目标的工作理念,未真正将个人技术水平发展与学科整体水平提高结合在一起[2]。
近3年,我们结合医学工程部建设重点学科的具体实践经验,采取多种针对性措施,并在改变三级综合医院医学工程部学科建设力量薄弱现状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现报道如下。
1三级综合医院医学工程部重点学科建设的必要性实践经验证明,医学工程部重点学科建设不仅对调动部门工作积极性、保持和发展基层医学工程学科人才优势、提升基层医院医学工程部学科的整体技术水平[3]、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且在医学工程部学科业务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工作中对每位工程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提升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4]。
2三级综合医院医学工程部重点学科建设的实践与探索我院医学工程部提出并落实以保障为基础、以科研为主导、坚持理工医相结合的重点学科建设思路,在为临床和医院全面建设服务的实践中逐步提高综合学科水平。
2.1提高维修技术水平,夯实维修服务根基学科建设要求医学工程部工程师不能只停留在完成维修、采购、管理等任务方面,而应当培养学科建设意识,进而提高学科建设水平。
针对故障设备,工程师应从故障分析入手,查找故障原因,通过改进措施或规范操作人员行为减少甚至杜绝同类故障再次发生[5],长此以往,不仅可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养成善于思考、勤于总结的学科意识,进一步提升科研设计及发现并组织课题的能力[6]。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有意识地在购机合同及保修合同中约定配套的专用维修工具,同时要求厂家提供参加针对技术培训和现场学术会议的机会。
2024年重点学科建设计划任务书模板(3篇)
2024年重点学科建设计划任务书模板任务名称:2024年重点学科建设计划任务背景:学科建设是提升学校学术水平的核心工作之一,也是有效推动学校整体发展的关键环节。
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2024年的重点学科建设计划必须有新的发展目标和策略。
任务目标:本次任务的主要目标是制定2024年重点学科建设计划,以提升学科的学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并为学校整体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任务内容:1. 分析学科建设现状:对学校各个学科的建设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学科的学术水平、师资队伍、教学科研条件等方面的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2. 明确学科建设目标:根据学校整体发展需求和学科优势特点,确定2024年学科建设的目标和重点方向。
目标应具体、可行,并考虑到国内外的学术发展趋势。
3. 确定学科建设策略:制定具体的策略和措施,推动学科建设的实施。
包括但不限于:增加研究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教学条件、加强学科交流与合作等方面。
4. 制定具体计划:根据学科建设目标和策略,制定具体的计划。
包括但不限于:人员配备计划、研究项目计划、教学改革计划、学术交流计划等方面。
5. 资金保障计划:为了实现学科建设目标,制定资金保障计划,明确资金来源和使用方式。
6. 监测与评估体系:建立学科建设监测与评估体系,对学科建设计划的实施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任务执行计划:1. 第一季度:进行学科建设现状分析,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2. 第二季度:召开学科建设工作会议,明确学科建设目标和策略。
3. 第三季度:制定具体计划和资金保障计划。
4. 第四季度:建立学科建设监测与评估体系。
任务实施人及责任:本次任务的实施人为学校学科建设委员会,负责全面组织和推动2024年重点学科建设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任务进度及考核:根据任务执行计划,学科建设委员会将按时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召开会议,制定计划,并建立监测与评估体系。
任务的执行情况将每季度进行评估和考核,并及时调整和完善计划。
年度重点学科建设总结范文
一、前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科建设已成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校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推进重点学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现将我校2023年度重点学科建设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回顾1.学科布局优化根据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结合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我校对学科布局进行了优化调整。
经过充分论证,确定了5个重点建设学科,分别为: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电子信息、化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
2.学科平台建设为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我校加大了对学科平台的投入。
2023年,共新增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学科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3.人才队伍建设我校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引进、培养、选拔等多种方式,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学科队伍。
2023年,共引进高层次人才5名,培养博士研究生15名,选拔学科带头人3名。
4.科研水平提升在重点学科建设过程中,我校积极开展科研项目申报,提升科研水平。
2023年,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级科研项目10项,市厅级科研项目15项。
5.成果转化与应用我校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推动学科成果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2023年,共签订横向合作协议10项,转化成果5项,新增专利5项。
二、存在问题1.学科建设经费投入不足虽然我校在重点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一流学科建设的要求相比,经费投入仍有较大差距。
2.学科交叉融合不够在学科建设中,部分学科交叉融合不够,导致学科优势难以充分发挥。
3.学科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学科队伍建设仍存在一些不足,如高层次人才引进难度较大、青年人才成长空间有限等。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1.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学科建设需求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政府支持,加大经费投入,确保重点学科建设顺利实施。
2.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提升学科综合实力鼓励学科间开展合作研究,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提升学科综合实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建设三级重点学科,全面提升学科实力论文关键词:学科建设管理制度学科体系论文摘要:随着国家级、省级、校级重点学科的全面启动,如何抓住机遇,加强管理,全面提升学科实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
本文结合南京农业大学近5年来学科建设的实践和所取得的成效,认为建立规范化的学科管理制度是做好学科建设的前提。
南京农业大学现有学士学位授权学科45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50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3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博士后流动站9个、国家重点学科8个、江苏省重点学科(其中1个为“重中之重”学科)7个、农业部重点学科9个、校级重点学科1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大豆改良中心1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6个和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1个。
结合近5年来学科建设的实践,分4个方面谈谈我校学科建设所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一、自我评估。
以评促建。
形成优势重点学科体系各学科针对近5年来本学科在学科梯队建设、科学研究、教学水平、学科条件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估,提出本学科的学科建设经验、不足及对学科建设的设想与建议;各专家在仔细审阅各学科自评材料的基础上,结合现场考察,对各学科的优势和不足提出定量定性评价并反馈给各学科点,各学科点点长、学院负责人在总结经验的同时,提出在本学科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及整改措施。
这一工作历时4个多月,达到了“以评促建,评建结合,以建为主”的目的。
在2001年国家级重点学科评选中,我校组织申报了9个学科点,8个学科点通过了通讯评议,其中作物遗传育种、预防兽医学、农业经济管理等3个学科获得了100分(全国农林院校中共有8个学科获得了100分,我校占3/8),共有6个学科点免答辩(专家组会议评审),8个学科点最终进入国家级重点学科名单行列,重点学科总数在江苏省名列第三,在全国同类农业院校中名列第二。
在江苏省重点学科评选中,我校的作物学(重中之重)、植物学、农药学、植物营养学、水产养殖、基础兽医学、土地资源管理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更重要的是,与“九五”期间我校的国家级、省级学科相比,无论是重点学科所在的一级学科,还是学科门类都有了更新和拓展,优化了重点学科结构体系。
二、优化学科结构。
评建校级重点学科南京农业大学学科建设的“十五”建设目标是:争取到“十五”末期,把我校建设成为以农业和生命科学为特色,农、理、经、管、工、文、法等学科相对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校级重点学科的评选主要是突出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的导向。
重点支持对行业或区域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特色鲜明,优势较明显的重点学科;或目前虽相对较弱,但对实现我校长远建设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形成合理的学科布局具有重要作用及急需发展的学科,以及符合21世纪发展方向,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兴、边缘和交叉学科。
我校共评选出17个校级重点学科,其中非农学科占70%,促进了我校优化调整学科结构,形成了结构布局更加合理、优势特色更加明显的南京农业大学三级重点学科体系(国家级一省级一校级),积极发挥重点学科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我校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推广典型经验,建立科学有效的学科建设和管理运行机制(一)推广典型经验在学科建设的管理和实践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科学的规范化管理在学科建设中的重要性。
对学科带头人的遴选、学科梯队的培养、学科经费的筹措与使用都需要有合理的制度来保证。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学科点和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是我校“九五”期间发展最快、建设成效最显著的两个单位之一,是建立有效的学科建设和管理运行机制的典型。
在学科建设专项经费使用上,该学科建立了民主协商制度及民主、公正、透明的财务制度,集中、配套使用省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用少钱办大事,集中建设使本学科科研水平上台阶的中心开放实验室。
对于不同三级学科方向专用的仪器设备,学科点采用1:1经费配套措施,甚至以学科方向为主,学科点建设经费作适当补充,这不仅大大鼓励了学科方向进行设备购置的积极性,也使学科建设经费产生了明显的放大效应,同时避免了平分经费、设备低水平重复添置的弊端。
1995年率先实行发表论文奖励制度,增强了学科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二)建立科学有效的学科建设和管理运行机制学校成立学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学科建设的政策与制度,组织、指导全校各学科建设工作。
职能部门为研究生院,协管部门为人事处、科技处和教务处。
校长任免学科带头人(学科点点长),从学科建设经费、科研与人才培养、梯队建设、用房、基地建设及后勤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对学科建设进行评估和监督。
学院院长为该院所属各学科的学科建设主要责任人,根据本院学科建设与管理需要,在学校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制定相应的学科管理规章制度,指导并参与学科建设规划的制定、学科建设经费使用和梯队建设、提名学科带头人(学科点正、副点长)的人选或建议学科带头人(学科点正、副点长)的更换,调配所属学科间学科用房,确定学科管理组人员的组成。
系主任协助院长做好学科建设与管理工作。
学科带头人在院长的领导下牵头制定本学科发展规划,全面负责本学科科研、人才培养、梯队建设和学科管理,提名学科管理组成员人选,聘任学科秘书,召集学科管理组会议,协调各研究方向工作。
学科点副点长协助点长开展工作。
由学科各方向的学术带头人、系主任及有关教授(或学术骨干)组成,共同商议学科建设经费使用计划、人才引进、内部用房调配及其他与学科建设和管理有关的重要事宜。
“暂行办法”还对学科带头人的遴选与任免、学科管理组的构成、学科建设成效的检查与评估等方面的工作做出明确的规定,营造了良好的学科建设与管理的政策环境。
四、分类建设,加强学科建设的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
确保学科建设的连续性和长期性“十五”期间,南京农大将通过8个“高等学校重点学科”、9个农业部重点学科、7个江苏省重点学科及17个校级重点学科和一批学士学位点的建设,把我校建设成为以农业与生命科学为特色,农、理、经、管、工、文、法等学科相对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我校对各级重点学科将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及现状,对重点学科在资金、人才引进,实验条件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使优势更优,特色更特。
将重点学科建设与重点实验室建设相统一,教学、科研与推广相结合,组成若干个跨学科研究中心,支持多学科综合研究项目,以项目为纽带,组织联合攻关,创建学科特色与优势。
作物遗传育种等8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其中作物学也是江苏省“重中之重”学科)学科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并在国际上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其成为南京农业大学的标志性名牌学科。
以建设一流人才培养基地和研究中心为目标,构建一流学术队伍,结合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招聘工作,聘请国内外杰出人才或国际知名学者来校讲座。
试行“学科特区”管理模式,即国家级重点学科在学科发展方向的确定、学科内部资源配置、经费使用、人才引进、绩效考核等方面均享有较大的自主权。
植物学等6个江苏省重点学科要培养一批在国内同类学科具有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根据《南京农业大学关于引进优秀人才的暂行规定》积极开展引智工作,形成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成为江苏省实施科教兴省战略的高层次培养人才基地和源头创新基地;瞄准国内一流学科,积极开拓新的学术领域,在江苏省内高校学科建设中起示范带头作用。
校级重点学科主要是一些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加大对理、文、法等学科的扶持力度,开拓新的学科发展空间。
争取在一些学科实现博士点零的突破。
在学科建设中,将重视各个层次学科(国家一省一校)的相互影响、带动和交叉,扩大较强领域的优势范围,带动一般学科的实力增强,推动新兴、交叉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从而有效地促进合理的学科布局,实现学科群体的整体发展。
为确保各学科的“十五”规划及建设目标的实现,我校拟在以下4个方面加强对学科建设的指导作用。
(一)建立学科建设专项基金,加大学科建设投入学校通过争取政府投资、吸纳社会资金和获取科技开发收入等途径,多方筹措经费,建立校学科建设基金。
鼓励学科通过扩大产学研合作,积极承担重大科研任务,加速成果转化等渠道积极筹措学科建设经费,各学科自筹的学科建设配套经费也纳入校学科建设经费中统一管理。
对学科建设专项经费,学校要求各学科要“集中力量,突出重点,精打细算,充分发挥资金效益”的原则。
在具体使用上,《暂行办法》规定:上级下拨和学校投入的学科建设经费中的10%作为学科建设日常管理经费,由学科带头人(学科点点长)负责管理使用,其余经费由研究生院统管。
学科管理组经民主商议提出经费使用计划,报学院和研究生院审核同意。
学科经费使用必须按学科建设规划经费使用计划执行,建设期满若有余额由学校统筹安排使用。
对重大仪器设备的采购必须进行详细论证并作为学校的公共设备,对学科内的大型仪器设备必须在学科内充分讨论,提倡建立学科内公共实验室,避免重复建设和铺张浪费,实现校内学科建设资源的共享。
(二)建立重点学科建设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对学科建设项目实行动态管理,每2年组织一次学科自我评估,对各学科建设工作进度,经费使用情况,建设效益、成果等进行评估,审计处对项目进行财务审计,校学科建设领导小组提出项目评估报告。
学校根据评估报告对学科建设项目提出奖励办法和改进措施。
(三)建立奖励机制实行岗位津贴制度,突出向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岗位的政策倾斜;实行“学术休假奖励制度,选派连续3年完成工作量的优秀学术骨干出国进修或到国内著名大学或实验室做访问学者(半年左右);建立科技后补助基金、教育与教学研究奖励基金、教材建设奖励基金、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等,为青年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和成长环境。
(四)建设好“江苏省农业产学研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联合共建重点学科“江苏省农业产学研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已全面启动,此项工作引起江苏省人民政府及国务院学位办的广泛关注,在“十五”期间,我们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谋发展、长期稳定”的原则,继续扩大和深化产学研合作。
结合江苏省重点学科建设,我校将同江苏省农林厅、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组成横向课题组,定期进行学术交流,研讨和提出江苏农业领域科技发展规划和课题建议书,共同申报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