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教育部关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与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课程教学标准

合集下载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史记1——给排水经历的前世今生!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史记1——给排水经历的前世今生!

给排⽔科学与⼯程专业发展史记1——给排⽔经历的前世今⽣!⾦鸡辞岁,⽟⽝迎春,回⾸2017,我们的⽔业⼤家庭已逾⼗万⼈,在您的陪伴下我们⼜度过了美好⽽充实的⼀年。

值此新春佳节之际,让我们放缓拼搏的脚步,好好陪伴家⼈。

本次春节假期,⼩编特地编辑了“专业史记”栏⽬,供⼴⼤同⾏闲暇时阅读,不忘初⼼,筑梦前⾏!⼩编导语给排⽔科学与⼯程专业是我国给⽔排⽔⾏业中⼀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该专业在我国⾃1952年在我国3所⾼校正式开设时算起,已经⾛过了60多年的历程,如果从已考证到的1911年北洋⼤学开设“卫⽣⼯程学”课程初具专业雏形算起,则已逾百年,为给排⽔⾏业培养了⼤批专业技术⼈才,为⾏业技术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让我们⼀起来回顾⼀下给排⽔专业的前世今⽣吧~本⽂综述了我国给排⽔科学与⼯程专业的基本概况,包括:专业设置、发展历程、办学规模和近年来的专业教育建设成果。

通过对专业指导委员会⼯作的总结、专业名称的变⾰过程、⼈才培养⽅案和教学基本要求的制定、专业评估认证⼯作、实施“卓越⼯程师培养计划”、专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和专业规范的制定等,反映了我国给排⽔科学与⼯程的专业发展与专业建设的整体情况。

1专业设置专业名称:“给排⽔科学与⼯程”,简称“给排⽔”,属于⼯学门类⼟⽊⼯程类。

该专业原名称为“给⽔排⽔⼯程”,于1952年设⽴,2006年部分院校将该专业名称更名为“给排⽔科学与⼯程”。

2012年教育部修订颁布的《普通⾼等学校本科专业⽬录》将“给⽔排⽔⼯程”和“给排⽔科学与⼯程”专业名称统⼀确定为“给排⽔科学与⼯程”(专业代码081003)。

该专业培养从事给⽔排⽔⼯程规划、设计、施⼯、运⾏、管理、科研和教学等⼯作的⾼级⼯程技术⼈才,服务于⽔资源利⽤与保护、城镇给排⽔、建筑给排⽔、⼯业给排⽔和城市⽔系统等领域。

2专业早期发展历程我国给排⽔学科的⾼等教育始于20世纪初。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城市化的进程,根据饮⽤⽔⽔质的净化与消毒、市政供⽔的管道输送、居民⽣活污⽔的收集、输送与排放等⽅⾯的技术进步,在⾼等教育的⼟⽊⼯程技术⼤类中,发展形成了作为给排⽔⼯程学科前⾝的卫⽣⼯程的学科⽅向。

国家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科专业名单(第一二三批)

国家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科专业名单(第一二三批)
080306W
车辆工程
2010
黑龙江工程学院
0806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011
黑龙江工程学院
08060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011
黑龙江工程学院
080901
测绘工程
2010
同济大学
080205Y
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1
同济大学
080301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2011
同济大学
080303
工业设计
2011
2010
同济大学
080703
土木工程
2010
同济大学
080705
给水排水工程
2010
同济大学
081001
环境工程
2010
同济大学
081201
交通运输
2010
同济大学
081202
交通工程
2010
同济大学
081207W
物流工程
2010
同济大学
081503
飞行器制造工程
2011
上海交通大学
080205Y
材料科学与工程
生物工程
2010
北京邮电大学
071205W
信息安全
2010
北京邮电大学
080305Y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2010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080204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2011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试点班(含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环境工程等六个专业)
080602
自动化
2010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课程体系改革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课程体系改革

指导思想及思路
基本思路
针对西电的特点,社会对我校优势专业的认可度远高 于对学校的认可度(因为西电不幸错过了进入985的机会 ),每年的本科新生中的第一专业志愿集中在几个优势 专业。
拿出社会认可度最高的专业;入学后再选拔,不设门 槛;试点人数不能太多,待社会认可度提高后再扩大试 点规模。
几个关键点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卓越计划” 列入在2010-2012年组织实施的重大项目;
● 2010年11-12月,教育部分三次召开了各类试点高校的 “卓越计划”工作进展交流会;
计划进程
卓越计划
● 2011年4月11-14日,教育部召开了“卓越计划”工作会 议;
● 2011年6月2日,教育部在天津召开全国省级“卓越计划” 研讨会; ● 2011年6月22-24日,专家工作组召开了第三次工作会议, 评审第二批“卓越计划”学校和专业,以及国家级工程实践 教育中心; ● 2011年7月,教育部分6个区召开了“卓越计划”暑期研 讨会。 ● 2011年8月25日教高函【2011】12号批准建立105个工程实
课程体系改革
课程整合
整合后(卓越班)的课程
课程名称
学时
信号、系统与信号处理实验
32
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设计
60
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设计实验
60
微处理器与系统设计
54
微处理器与DSP实验
4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随机信号分析
30
学分
1
4 2 3.5 1.5 2
整合前(普通班)对应课程
课程名称
学时
信号与系统实验
15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与课程体系改革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一: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前言□“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指高等学校培养具有工程师基本能力、并有获得工程师执业资质或者工程师职称的潜力的后备工程师。

□借鉴世界先进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创建具有中国特色工程教育模式,通过教育和行业、高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多种类型优秀工程师。

□通过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主动服务社会需求,培养一大批优秀的后备工程师。

一、基本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追求,以世界两大工程教育体系为参照,以工学交替为手段,以CDIO为模式,以回归工程实践为重点,以培育“高工级教授”师资为难点,以学生学业成果作品化为抓手,着力构建有利于大学生成人、成才、成长的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探索培养“有创意、能创新、善创业”的未来优秀工程师的有效路径。

二、培养目标和要求1.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与良好的综合素质,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在现代制造业第一线从事机械产品及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机械类“现场工程师”。

2.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学习电子技术、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有进行机电产品设计和制造、生产组织管理等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良好的文字和语言表达以及技术沟通能力;(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工程材料、机械设计与制造、电子电工技术、液压传动与气动、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基础知识;(3)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现代模具设计制造、汽车零部件设计与制造、计算机辅助工程等)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4)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等基本技能及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及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组织管理能力,以及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5)掌握一门外语,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读、写、听、说能力;(6)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较强的团队协作意识、创新精神、责任感、意志品质与身体素质等非智力因素。

2011年教育部关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与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课程教学标准

2011年教育部关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与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课程教学标准

2011年教育部关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与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课程教学标准主编:编委会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规格:全三卷16开精装定价:896元优惠价:480元目录上卷一:教育部中国工程院关于成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家委员会的通知二:教育部关于批准第一批“卓远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的通知三:教育部办公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成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组和专家组的通知四:建设领域土建类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家组名单第一篇教育部关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贯彻实施解读与实践探索第二篇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实施与创新探索第三篇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定位第四篇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实施师资队伍建议第五篇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教学实践第六篇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专业、培养课程计划实施中卷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1号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和实施领域二:加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组织管理三: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组织实施四:企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组织实施五: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教育部支持政策第一篇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专业、培养课程计划实施第二篇大学卓越工程师与创新人才战略计划实施第三篇教育部关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实践经验探索第四篇玩过跨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案例解析下卷1.教育部关于批准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的通知2.教育部办公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成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组织和专家组的通知第一篇教育部关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贯彻实施解读与实第二篇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实施与创新探索第三篇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定位第四篇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实施师资队伍建议第五篇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教学实施第六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专业、培养课程计划实施最新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探索与国家创新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案指导全书主编: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出版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规格:16开精装三册定价:896元优惠价:450元郑重诚诺:本店所有图书均由出版社直接配送,保证正版全新,不必担心,请大家放心购买联系订购:010-,,在线服务QQ:(全国大部分地区货到付款)目录介绍:第一篇: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与工程教育发展第一章,工程师职业发展第一节,“工程师”词源解析第二节,工程师行业成长史回顾第三节,工程师职业及工程知识问题第四节,当今工程师的社会声明和社会地位问题第二章,30年来我国工程教育综述第一节,30年来工程教育研究的阶段特征第二节,30年来工程教育研究的主要成就第三节,以往研究的不足和努力方向第三章,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技术人才培养的问题第一节,西方工程教育中“通识”的含义第二节,“通识”与中国高等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第三节,“深度通识教育”理念及其在工程教育中的应用第四章,独辟蹊径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之道第一节,欧林工学院的由来第二节,“卓越工程师”的教育理念及实践第三节,对欧林试验的评价第五章,清华大学某工科系创新人才培养案例研究第一节,案例简介及案例研究过程回顾第二节,工业工程人才培养中的“深度通识教育”理念第三节,案例总结和讨论附录:德国工程教育工作者认证及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第二篇,教育部关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贯彻实施解读与实践探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解读教育部启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左铁镛院士:“卓越计划”不仅是工程教育的事为新型工业化培养卓越工程师——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伯云。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的高等教育重大计划。

卓越计划对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为实施好卓越计划,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和实施领域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

全面落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优化教育结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等战略举措。

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树立全面发展和多样化的人才观念,树立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要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观念。

改革和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主要目标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

以实施卓越计划为突破口,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1号)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1号)

教高[2011]1号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的高等教育重大计划。

卓越计划对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为实施好卓越计划,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和实施领域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

全面落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优化教育结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等战略举措。

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树立全面发展和多样化的人才观念,树立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要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观念。

改革和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主要目标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

以实施卓越计划为突破口,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诠释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诠释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 诠释
01 引言
目录
02 第一部分:核心标准
03 第二部分:通用标准
04 第三部分:特别标准
05 结论
06 参考内容
引言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EEEP)是我国为了提升工程教育质量而推行的重大 改革项目。该计划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的 卓越工程师,以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全球竞争的需要。本次演示将详细阐述 EEEP中的通用标准,以期为推进工程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4、加强英语教学:该计划将加强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为学生提 供更多的国际交流机会。
5、开展科研训练:学生将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 力和科研素养。
6、举办科技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学校将积极组织各种科技竞赛和创新创业 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第二部分:通用标准
1、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工程实践中的重要环节。EEEP要求学生在实践中能够进行全面的需 求分析,了解项目的技术要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以便为后续的设 计和实施提供依据。高校应加强需求分析方面的教学,引导学生掌握需求调查、 分析和评估的方法。
2、设计流程
工程设计是工程师的核心技能之一。EEEP强调学生应掌握规范的设计流程,包 括方案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等阶段,并能够结合需求分析的结果进行 优化设计。高校应开设相关课程,引导学生掌握设计流程和设计方法,提高学 生的设计能力和水平。
实践能力是工程师的基本素质之一,也是 EEEP的重要培养目标。工程师必须 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工程任务。EEEP要求高校加 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参与企业实习和实践,增强对工程 实际的了解和把握。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2013年1月28日2011年9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列入第二批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试点高校,2012年2月我校通信工程、信息安全2个本科专业被批准为“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学校正式启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的建设工作。

一年来,学校根据教育部“卓越计划”的相关要求,稳步推进“卓越计划”的实施,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

一、总体概况(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及人才强国战略,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深化工程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在企业的深度参与下,整合优质教学资源,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出一批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需求的高素质卓越工程师,并创建具有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特色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二)总体思路与目标定位我校着力实施“卓越计划”,大力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探索具有我校特色的工程教育培养体系和工程教育模式,创建在省属高校中具有示范意义的卓越工程师培养基地。

2011年起,每年组织工科专业申报“卓越计划”,从点到面,面上逐渐推开,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有条件的所有工科专业都申报“卓越计划”,到“十二五”末参与“卓越计划”的全日制工科本科生人数达到30%。

”(三)参与专业、培养层次、学生情况目前我校参与“卓越计划”项目的是本科生层次的通信工程和信息安全两个专业学生,通信工程专业80人,信息安全专业40人,总共有120人参与。

2012年1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软件工程作为校级“卓越计划”项目实施。

2012年8月,我校组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和自动化4个专业,申报国家“卓越计划”试点专业,正在教育部的审批过程中。

二、组织管理为了更好地实施“卓越计划”,建立了校院两级组织管理体系。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

教育部中国工程院关于印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的通知教高函〔2013〕1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教育部直属各高等学校:经卓越计划专家委员会审定,现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印发给你们。

请卓越计划参与高校参照本通用标准,结合各校特色和人才培养定位,优化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升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水平。

教育部中国工程院2013年11月28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本通用标准规定卓越计划各类工程型人才培养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是制订行业标准和学校标准的宏观指导性标准。

本通用标准分为本科、硕士和博士三个层次。

一、本科工程型人才培养通用标准1. 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追求卓越的态度、爱国敬业和艰苦奋斗精神、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较好的人文素养;2. 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3. 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效益、环境、职业健康和服务意识;4. 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生产工艺、设备与制造系统,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5. 具有分析、提出方案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参与生产及运作系统的设计,并具有运行和维护能力;6. 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7. 具有信息获取和职业发展学习能力;8. 了解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9. 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10. 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11. 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二、工程硕士人才培养通用标准1. 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追求卓越的态度、爱国敬业和艰苦奋斗精神、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较好的人文素养;2. 具有良好的市场、质量、职业健康和安全意识,注重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3. 具有从事工程开发和设计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经济管理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4. 掌握扎实的工程原理、工程技术和本专业的理论知识,了解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先进生产方式以及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5. 具有创新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的能力;地解决较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7. 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的能力,以及工程项目集成的基本能力;8. 具有工程技术创新和开发的基本能力和处理工程与社会和自然和谐的基本能力;9. 具有信息获取、知识更新和终身学习的能力;10. 熟悉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11. 具有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12. 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基本能力和一定的领导意识;13. 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基本能力。

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中几个问题的认识

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中几个问题的认识

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中几个问题的认识摘要:結合目前各高校实施卓越计划的基本情况,以及作者在参与高校方案论证和阶段检查过程中所了解的一些共性问题,重点对各高校参与计划的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培养模式、标准实现矩阵和企业环境对人才培养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工程教育;培养模式;标准实现矩阵;企业环境教育部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自:2010年6月启动以来,目前已有近200所高校参与该计划。

2011年年初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1号文),进一步明确了“卓越计划”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和实施领域。

“卓越计划”实施一年多来,各参与高校在思想认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联合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

2011年暑假,教育部组织第一批和第二批参与计划的高校进行了分区交流与研讨,旨在推进“卓越计划”实施,研究解决2011年学校专业培养方案论证和阶段检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加深高等学校对“卓越计划”的理解。

本人有幸参加了“卓越计划”的有关工作,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中的几个问题有些体会,与大家讨论。

一、“卓越计划”是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而不是评优首先,各高校对参与“卓越计划”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大家都明白实施“卓越计划”的主要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

实施“卓越计划”将为我国从工业制造大国到工业制造强国提供充分的人才资源。

这几句话很有针对性。

在对高校工作方案及专业培养方案进行论证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学校对目标和定位不是很清楚。

需要明确的是“卓越计划”不是评审和评优项目而是一个教改项目,是工程教育改革的项目。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一、概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我国为应对全球科技与经济格局的快速变化,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而设立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

自计划启动以来,其在推动工程教育改革、优化工程教育结构、提高工程教育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化和技术创新的日新月异,卓越计划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旨在通过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的再研究,深入分析当前工程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探讨如何进一步优化培养方案,提升工程师的培养质量和工程教育的整体实力,以适应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1. 背景介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为了应对全球科技竞争和产业升级,提升国家工程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而推出的一项重要的人才培养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优化工程教育体系,强化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打造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卓越工程能力的优秀工程师。

本文旨在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再研究,深入探讨其背景、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期为我国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工程技术在推动社会进步、改善人民生活、增强国家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工程教育领域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工程实践能力不足、创新能力不强、与产业发展脱节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培养更多优秀工程师,我国推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该计划自实施以来,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通过加强工程实践、推动产学研合作、优化课程设置等措施,有效提升了工程教育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的快速发展,该计划仍需要不断完善和调整,以适应新形势下的需求。

本文将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再研究,以期为我国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相关材料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相关材料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相关材料一、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介1、“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的背景我国经济建设需要大批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企业需要工程师,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目前,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1003所,占本科高校总数的90%;高等工程教育的本科在校生达到371万人,研究生47万人。

但近年来社会对高校培养的工程技术人才不满意,不适应社会的需求,高校工程教育存在较多的问题,因此这就要求我国高校必须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这样的背景下教育部决定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希望通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实施“卓越计划”,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主动服务社会需求,培养一大批优秀的后备工程师。

同时,作为工程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探索工程教育改革的新途径,引导工程教育改革的方向。

借鉴世界先进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创建具有中国特色工程教育模式,通过教育和行业、高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多种类型优秀工程师。

2、“卓越计划”推出的过程为推进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教育部就实施“卓越计划”分别于9月17日和10月15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分别在清华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召开的“卓越计划”相关院校的研讨会。

10月30日,教育部理工处下发《关于各有关学校提交卓越计划初步方案的通知》,让部分学校制定提交“卓越计划”工作方案,教育部组织行业制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12月10日全天,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了“卓越计划部分高校第二次研讨会”。

卓越计划学位学历

卓越计划学位学历

学位学历1.本科毕业时和硕士毕业时工程师会发生么证?答:a)本科毕业时颁发工学学士学位证书和本科毕业证书。

b)硕士毕业时颁发工程硕士学位证书和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2.4+2.5后,授予工学硕士还是工程硕士?答:卓越工程师毕业之后授予工程硕士学位。

3.如果我现在不进入,研究生阶段再进入,那么这与现在就进入一直到4+2.5的学生客观上在学位证等的结果一样吗?答:在学位证结果上是一样的。

本科毕业为工学学士,进入卓越硕士研究生培养后获得的学位为工程硕士。

4.请问工程硕士和工学硕士有何优劣?答:a)工学硕士属于学术型硕士,工程硕士属于专业型硕士。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后获得的工程硕士学位同样有研究生学历毕业证。

b)全日制学术型硕士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授予学位的类型主要是学术型学位;全日制专业型硕士是国家为了克服学术型硕士的不足新增的一种新硕士,培养的是现在市场紧缺的进行工程设计、开发应用的工程技术人才。

5.我听说工程硕士学位再社会上的口碑不如工学硕士,您对这种现象有什么看法?答:a)社会上对工程硕士学位的认可是由于以往单证工程硕士(仅有工程硕士学位证书没有毕业证书,大多为不脱产学习)的印象造成的。

b)全日制工程硕士是2009年国家为了克服学术型硕士的不足新增的一种新硕士,培养的是现在市场紧缺的应用型人才由教育部新增的硕士研究生,2010年第一次招生,是弥补学术型硕士的缺陷(学术硕士的尴尬现状在于如果不继续读博而直接参加工作,最终的结果是科研不行,工程实践能力在两年内也没有得到大的提升),实现硕士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和弥补应用型硕士的紧缺。

实习就业6.全国61所高校同时开展卓越计划,是否会对就业市场产生冲击?企业对卓越的认可度是否能达到预期?如何保证这种预期?毕业后工作问题,进入5个教育部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就业会容易吗?答:⑴各个高校卓越计划培养的卓越工程师方向不同,定位也不同。

首先方向不同:北京科技大学是我国唯一一所以培养钢铁行业高素质创新型工程师和行业领袖的高校。

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科专业

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科专业

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科专业1.引言1.1 概述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中国政府为培养高级工程人才而实施的重要项目。

该计划旨在引导高校加强对工程类学科专业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以适应国家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求。

这一计划的推行对于我国的工程教育和产业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和影响。

在过去的几年中,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在高校学科专业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深入的开展。

通过培养一批批优秀的工程师人才,该计划不仅提高了我国工程领域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也为工程科技的创新和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该计划还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和产学研结合,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实际工作中,培养了一大批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端工程师。

在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高校学科专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各个学科专业作为该计划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培养出的工程人才的素质和能力。

高校学科专业应当根据国家的需求和行业的发展趋势,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具备解决实际问题和推动技术进步的能力。

总之,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推行给高校学科专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高校学科专业应积极拥抱这一计划,加强改革创新,在培养工程人才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创新,才能够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和工程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写为: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来探讨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高校学科专业的角色和影响。

以下是各部分的简要介绍:第二部分将介绍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背景和意义。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概述该计划的起源和发展,并解释为什么该计划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将探讨该计划的目标和任务,以及它对高校学科专业的要求。

第三部分将重点讨论高校学科专业在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的作用。

我们将介绍该计划对高校学科专业的要求和期望,并探讨高校学科专业在提供优质工程师教育中的作用和责任。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二О一О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根据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工作精神,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在前期工程教育改革和部分专业“3+1”实验班的基础上,从2010级新生开始全面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按照“重点突破、分层分类推进”的实施原则开展试点工作,在组织管理、培养模式、师资队伍、经费保障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现简要汇报如下:一、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体系经学校党委常委会议讨论决定,学校成立了“工程教育改革领导小组”和“工程教育改革研究小组”,大力推进工程教育改革。

1. 工程教育改革领导小组“工程教育改革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主管本科教学、研究生教学和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任副组长,教务处、研究生处、人事处、学生处、招生就业处、发展规划处等相关职能部门处长和工科学院院长为成员。

领导小组负责科学设计和部署各阶段的建设任务,提供政策、人力、财力保障,督促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与互相协作,指导解决推进工作中出现的复杂问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负责推动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

2. 工程教育改革研究小组“工程教育改革研究小组”由教务处处长任组长,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任副组长,精选具有国外留学和企业工作经历的骨干教师为成员,围绕工程教育改革的规划、方针、政策、措施等全局性、前瞻性、指导性问题进行研究,不定期撰写专题研究报告,并定期刊出《高教研究通讯》,为领导小组科学有效地组织实施工作提供解决方案和政策参考。

3.工程教育改革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在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工程教育改革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会由学校资深教授、行业部门领导、企事业一线专家、家长代表组成,负责按照通用标准和行业专业标准,建立本校的培养标准体系,并制定本校工程型人才培养学位授予标准,以及试点专业和实验班的教学指导与教学改革事宜决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教育部关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与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课程教学标准
出版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一版
规格:16开精装三册
定价:898元优惠价:450元
下册
目录
第一篇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训方案与课程设计标准
第一章,专业调研及分析
第二章,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及能力培养目标
第三章,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与构建
第四章,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进程和学时分配
第五章,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六章,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要求
第七章,“工学结合”职业技术核心课程标准
第二篇,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核心课程标准
第一章,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思想和原则
第二章,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第三章,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第三篇,大学卓越工程师与创新人才战略计划实施
第一章,人才战略与创新人才制度设计
第二章,大学创新教育培养
第三章,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开发
第四章,创新人才的开发
第五章,创新人才资源的共享
第六章,“弱势群体”的开发
第七章,自主创新与连续性
第四篇,教育部关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实践经验探索第一章,教育部关于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实施经验
第二章,卓越工程师培养教学方法研究
第三章,卓越工程师培养教学探索与改革
第四章,卓越工程师培养教学管理的思考
第五章,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教学探索
第六章,卓越工程师培养课程建设
中册
目录
第一篇,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核心标准
第一章,智能家电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第二章,“电子产品制造工艺”课程标准
第三章,“智能家电控制技术与实施”课程标准
第四章,“家电通用项目测试”课程标准
第五章,“家电控制器的开发与制作”课程标准
第六章,“家电认证测试仪及项目训练”课程标准
第二篇,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核心课程标准
第一章,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第二章,“电气安装的规划与实施”课程标准
第三章,“电子电路的分析与应用”课程标准
第四章,“电子线路制图与制板”课程标准
第五章,“单片机小系统的设计与制作”课程标准
第六章,“电子产品整机检测与检修”课程标准
第三篇,农村能源与环境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第一章,说明
第二章,专业调研分析
第三章,职业行动领域向专业学习领域的转化
第四章,人才培养目标
第五章,培养对象与学制
第六章,“项目导向,教学建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系统化设计第七章,人才培养的教学条件保障
第八章,人才培养教工作实施与管理
第九章,专业教学质量按理
第十章,专业主干课程标准
上册
目录
第一篇,教育部关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贯彻实施解读与实践探索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解读
教育部启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工作者培养计划”
左铁镛辽士:“卓越计划”不仅是工程教育的事
为新型工业化培养卓越工程师——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伯云
浙江大校长张立彬解说高校培养教育“卓越工程师”
改革创新推动高等教育发展
徐匡迪:培养更多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服务国家——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和工程研究院所研究工作生教育学术委员会联度会议提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赵琦:“卓越计划”要多方支持
中国首个工程教育学系在华东理工大学成立——用“全面工程教育”培养未来工程师
“真刀真枪”培养教育,让未来的工程师卓越起来
同济大学工程类专业今年首试“4+2”培养教育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者:希望更多这样的人才走出来
天津大学开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教育“试验田”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要点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工科生须实践一年
第二篇,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实施与创新探索
第一章,我国工程教育现状与问题
第二章,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创新:归纳式教学
第三章,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创新:PBL问题式学习
第四章,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创新:CDIO工程教育改革第五章,综合工程教育:一种改革者创新试验
第三篇,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定位
第一章,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与不同定位
第二章,创新人才人文素质的需求与构建
第三章,创新型实用人才的智能结构探析
第四章,创新型实用人才的职业道德目标
第五章,必须加大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
第六章,高等教育创新以人才培养为中心
第七章,高职教育发展目标吕的几个问题
第八章,高职教育发展目标,方向及对策
第四篇,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教育实施师资队伍建设
第一章高校老师素质内涵及其提高途径
第二章创新人才培养与创造性师资建设
第三章创新型实用人才培养的师资要求
第四章应用型人才超前意识的双师素质建设
第五章高职院校师资建设的的目标与对策
第六章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第七章远程教育创新的型师资队伍的培养
第八章离职院校师资金培养教育的国内外比较
第五篇,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教学实践
第一章,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理念创新的研究
第二章,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性思路
第三章,高职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的改革
第四章,高等宋教学计划的创新纪录性研究
第五章,高校教学的质量标准与监控体系
第六章,高职教育的专业特色架构与建设
第七章,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
第八章,高校实践教学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第九章,双证课程的体系改革与品牌建设
第六篇,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培养专业,培养课程计划实施
第一章,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第二章,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者实施
第三章,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主体构建
第四章,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专业
第五章,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专业的设置
第六章,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的专业评估
第七章,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课程
第八章,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课程设计
第九章,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课程结构
第十章,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课程表评估与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