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辑
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指导性培养计划专业代码:080602执笔:胡志华审核:批准:一、培养理念树立“工程化为中心,应用型为导向,校企实践互动”的工程教育理念,借鉴世界先进国家尤其是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培养应用型工程师的成功经验,结合我校“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创建具有一定特色的自动化工程教育模式。
通过我院与企业的密切合作,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本专业卓越工程师。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号检测技术、自动化仪表、信息处理、电气传动、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工程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在运动控制、过程控制、自动化仪表、计算机控制技术、信息处理、经营管理等领域从事系统运行、设备维护、研制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三、基本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路理论、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电气传动、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
受到较好的工程实践基本训练,具有系统运行、设备维护、开发与研究的基本能力。
四、修业年限实行弹性学制,一般为四年,弹性幅度最短不低于三年,最长不多于六年。
五、毕业与学位授予本专业学生必须按指导性培养计划的要求修读完成各类课程规定的最低学分,并完成相应的课外安排内容,总学分达到192+14学分,方可毕业;毕业生达到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六、主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七、工程主干课程1.电路本课程讲授正弦电路、线性电路、直流电路、变压器、RLC电路过渡过程、电机、电气控制电路、安全用电等。
2.模拟电子技术本课程讲授二极管、三极管、放大电路、功放、振荡电路、模拟集成电路、功能模块电路原理及应用技术。
3.数字电子技术本课程讲授数制、组合逻辑、触发器、A/D、D/A、中大规模集成电路、各种数字逻辑电路的设计举例。
上海电机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规划
培养目标:使学生 具备跨文化交流能 力,能够进行有效 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培养方式:开设跨文 化交流课程,提供国 际交流机会,鼓励学 生参与国际项目
培养特色:注重语言沟 通能力的培养,加强文 化差异意识,提高学生 的跨文化适应能力
培养成果:培养出具有 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 能力的工程师,为国际 合作与交流做出贡献
实践能力:注重实践教学,加强校企合作, 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 力和创新精神。
工程师素质:培养学生具备工程师的基本 素质,如团队协作、沟通交流、项目管理 等方面的能力。
工程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现 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其工程创新能力, 为未来成为卓越工程师打下基础。
培养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工程师
绩
毕业生在学术 研究方面取得 重要突破和创
新
毕业生在解决 实际问题方面 展现出较强的
创新能力
毕业生在创业 方面取得显著 成果和成功经
验
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具备国际竞争力
毕业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快速适应企业需求。 毕业生在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等方面表现出色,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毕业生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表现出色,能够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毕业生在创新创业方面表现突出,能够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价值。
理论课程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课程: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工程素养 实践环节:结合企业需求,提升工程实践能力 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培养方案,提供实践机会 毕业设计:强化理论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校企合作,强化工程实践
学校与企业合 作,共同制定 培养方案和教
学计划
引入企业资源, 提供实践教学
和实习机会
跨文化交流,提升综合素质
培养方案中强调跨文化交流能力, 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活动,拓展 国际视野。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课件
3、参与高校多样化的培养模式
九、“卓越计划”的教师队伍建设
1、工科教师队伍的现状分析 2、卓越计划”对教师队伍的要求 3、参与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专职教师 3、参与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兼职教师
十、“卓越计划”的企业联合培养
1、创立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机制 2、企业学习目的: 3、参与企业的责任与义务 4、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主要职责
三、工程教育的现状与未来需要
2、工程教育的未来需要
•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到2020年:
高层次创新科技人才总量达到4万人; 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500多万人; 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要占从业人员的5%左右。
三、工程教育的现状与未来需要
2、工程教育的未来需要
• 工程院《走向创新——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 研究综合报告》
参考文献:
5、“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研究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 (5)
6、 注重卓越工程教育本质,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高等教育, 2011(6)
7、“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1(2)
谢谢大家! 谢谢大家!
பைடு நூலகம்
•
人生只有必然,没有偶然。。22.3.222 2.3.22T uesday , March 22, 2022
标准的包容性
七、“卓越计划”的培养标准体系
2、“卓越计划”的标准体系构成 微观:学校标准
中观:行业标准
宏观:通用标准 三个标准之间的关系
七、“卓越计划”的培养标准体系
3、“卓越计划”通用标准的制定原则和基本思路
• 服务国家战略 • 追求质量卓越 • 满足国际要求 • 发挥宏观指导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课件(PPT44张)
提 升 国 家 核 心 竞 争 力
经济又好又快 社会和谐发展
国力迅速提升
三、工程教育的现状与未来需要
1、工程教育的现状
• 我国工程教育在过去的60年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60年工程教育:培养本专科生1500多万人,
培养研究生58万人。
改革开放30年:培养大批工程技术人才,支撑
了连续2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在一大批举世瞩 目的重大工程中发挥了核心作用。
2、工程师培养方面的问题—学校外部
3、工科毕业生的主要问题
五、“卓越计划”——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突破 口
1、指导思想
• 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国家三大战略。
• 全面落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 构优化升级和优化教育结构,提高高等教育质 量等战略举措。
五、“卓越计划”——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突破 口
• 目前有 400 多所工程技术学院,每年有高 达 250 万的信息技术、工程等领域的毕业 生,其中有65万研究生
一、工程教育的国际挑战
5、国际共同趋势
• 是强调工程师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 加强工程师的综合素质培养
• 实施领导力培训计划
• 培养工程师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工程教育的国家责任
3、总体思路 • 在总结我国工程教育历史成就和借鉴先进国家成 功经验的基础上,构建 具有中国特色工程教育模 式。 • 以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为契机,以工程实 际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 通过高校和行业 企业的密切合作,着力提升学生的工程素质,着 力培养学生的 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 程创新能力。
进行产品创意设计、开发新产品的人才
进行工程管理与经营的人才。
三、工程教育的现状与未来需要
卓越项目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概况及我校实施计划的阶段进展背景资料:工程教育学系基本架构华东理工大学工程教育学系成立于2009年10月23日,是学校负责工程教育学研究、工程教育管理与实践、工程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等工作的专门机构。
将以"全过程、全包容、全民性”的全面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突出过程工程特色,紧密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中心工作,开展前瞻性高等工程教育学研究,服务学校和国家高等工程教育事业发展大局。
工程教育学系、理工优秀生部和高等教育研究所三位一体,主要负责:高等工程教育学研究、工程文化普及;优秀生(包括卓越工程师)培养;《化工高等教育》等杂志编辑、出版以及工程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在职培训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等工作。
其组织架构如下图(图1):(图1)第一部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背景(一)我国工程教育的现状我国工程教育支撑了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高等工程教育的在校生达到773.3万,占高校在校生总规模的36%,规模位居世界第一。
我国工程学科本专科毕业生总量及其占全部本专科毕业生的比例均位居世界各国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工程教育大国。
与此同时也形成了比较合理的高等工程教育结构和体系。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强国等一系列战略部署。
实现这些战略目标要依靠工程技术,其关键在于培养和造就大批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
然而面对日益激烈的经济全球化挑战,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还存在三个"滞后”和三个"不适应”,即教育思想观念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教学资源建设滞后于办学规模扩,教学设备水平滞后于行业技术发展;与此同时,传统教学模式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不适应,封闭培养环境与应用型人才成长不适应,教师队伍专业实践能力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不适应。
这些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工程教育发展的瓶颈。
2011年教育部关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与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课程教学标准
2011年教育部关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与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课程教学标准主编:编委会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规格:全三卷16开精装定价:896元优惠价:480元目录上卷一:教育部中国工程院关于成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家委员会的通知二:教育部关于批准第一批“卓远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的通知三:教育部办公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成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组和专家组的通知四:建设领域土建类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家组名单第一篇教育部关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贯彻实施解读与实践探索第二篇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实施与创新探索第三篇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定位第四篇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实施师资队伍建议第五篇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教学实践第六篇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专业、培养课程计划实施中卷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1号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和实施领域二:加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组织管理三: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组织实施四:企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组织实施五: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教育部支持政策第一篇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专业、培养课程计划实施第二篇大学卓越工程师与创新人才战略计划实施第三篇教育部关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实践经验探索第四篇玩过跨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案例解析下卷1.教育部关于批准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的通知2.教育部办公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成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组织和专家组的通知第一篇教育部关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贯彻实施解读与实第二篇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实施与创新探索第三篇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定位第四篇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实施师资队伍建议第五篇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教学实施第六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专业、培养课程计划实施最新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探索与国家创新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案指导全书主编: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出版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规格:16开精装三册定价:896元优惠价:450元郑重诚诺:本店所有图书均由出版社直接配送,保证正版全新,不必担心,请大家放心购买联系订购:010-,,在线服务QQ:(全国大部分地区货到付款)目录介绍:第一篇: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与工程教育发展第一章,工程师职业发展第一节,“工程师”词源解析第二节,工程师行业成长史回顾第三节,工程师职业及工程知识问题第四节,当今工程师的社会声明和社会地位问题第二章,30年来我国工程教育综述第一节,30年来工程教育研究的阶段特征第二节,30年来工程教育研究的主要成就第三节,以往研究的不足和努力方向第三章,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技术人才培养的问题第一节,西方工程教育中“通识”的含义第二节,“通识”与中国高等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第三节,“深度通识教育”理念及其在工程教育中的应用第四章,独辟蹊径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之道第一节,欧林工学院的由来第二节,“卓越工程师”的教育理念及实践第三节,对欧林试验的评价第五章,清华大学某工科系创新人才培养案例研究第一节,案例简介及案例研究过程回顾第二节,工业工程人才培养中的“深度通识教育”理念第三节,案例总结和讨论附录:德国工程教育工作者认证及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第二篇,教育部关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贯彻实施解读与实践探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解读教育部启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左铁镛院士:“卓越计划”不仅是工程教育的事为新型工业化培养卓越工程师——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伯云。
outstanding engineers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outstanding engineers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Outstanding engineers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rogram is designed to nurture and develop exceptional engineering talents who possess not only technical skills but also leadership qualities. This program aims to equip engineers with the necessary knowledge and capabilities to tackle complex engineering challenges in various industries.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theoretical coursework, practical hands-on experiences, and mentorship programs, this initiative strives to cultivate well-rounded engineers with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ir field.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和发展具备技术能力和领导才能的优秀工程师。
这个计划旨在为工程师提供必要的知识和能力,以解决各行各业中的复杂工程挑战。
通过理论课程、实践经验和导师计划的结合,该计划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工程师,他们对自己领域有深入的了解。
The outstanding engineers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rogram emphasizes the development of critical thinking andproblem-solving skills. Engineers are encouraged to think innovatively and creatively when faced with technicalissues or obstacles. By promoting a mindset that embraces challenges, this program instills resilience and resourcefulness in aspiring engineers. Through project-based learning, engineers learn how to collaborateeffectively within multidisciplinary teams, fostering communication and teamwork skills essential for success in the modern engineering industry.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强调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汕头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汇报材料一、正进行的工作1. 制定了详细的实施计划和预算方案(见附件一)。
2. 汕头大学已根据实施方案批复了支撑经费。
3. 明确培养目标:要依据社会需求、学校定位、专业特色,制定出适合本学校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4. 初步制定了专业教学大纲和培养标准:根据工程师培养共同体各方的深入调研,制定出一系列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学习效果目标,并形成一个集合。
5.制定了专业课程计划及企业培养方案:依据专业学习效果目标集合,制定合理的课程与实践环节结构,制定每门课程或环节的课程大纲,并明确各课程与实践环节对专业学习效果目标的贡献,形成整体的矩阵或其它表现形式。
课程计划保证3年完成全部的校内学习环节。
6. 与东莞伟易达公司、汕头创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汕头新华包装机械有限公司合作,已选派了14位2007级的同学在企业进行为期1年(到2011年5月30日)的企业培养和毕业设计,并逐步形成了管理制度和相应的管理文档,为今后2010级的全面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意见和建议1. 尽快出台与企业联合建设“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实施方案和申请指南;2. 给出企业长期联合培养的具体激励机制;3. 尽快汇总出各高校在与企业联合培养方面的经验和做法的材料,便于相互学习和提高;4. 如何建议各区域实施高校的联动机制?5. 中小民营企业如何与高校进行有效的产学合作?附件一:汕头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0-2014年实施计划和经费预算一、原则与任务1.1 实施原则多环节统一培养原则:依据EIP-CDIO工程教育改革的要求,在本科生阶段设立学业导师制,一级项目设立指导教师,毕业设计设立指导教师。
这些环节目的都是培养学生的四大能力,有条件和可能将这些环节统一起来培养。
通过这样的原则,即达到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又满足EIP-CDIO工程教育改革的需要,同时要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也比现在的单独环节的培养更有成效。
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引言: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对工程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卓越工程师,我们特别设计了一套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一、计划目标:1.培养具备深厚专业知识的工程师;2.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跨学科交叉能力的工程师;3.培养具备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的工程师;4.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工程师。
二、课程设置:1.专业知识课程:在工程学科的基础上,设置一系列的专业知识课程,涵盖学科前沿和热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功底。
2.创新思维和跨学科交叉课程:引入一系列的创新思维和跨学科交叉课程,如创新方法论、设计思维、跨学科合作等,培养学生跳出学科的局限性,培养创新意识和跨学科思维。
3.团队合作和领导力课程:引入团队项目课程,鼓励学生组成团队,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并设置一系列相关课程,如团队管理、决策与沟通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4.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课程:引入国际交流项目,鼓励学生到海外交流学习,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并设置一系列相关课程,如国际事务、跨文化交流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三、实践环节:1.实习项目:安排学生到企业、科研机构、工程项目等实习,让学生接触实际工程问题,锻炼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毕业设计:设计一个开放、跨学科的毕业设计项目,鼓励学生跨领域合作,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3.实验室:建立一流的实验室设施和研究团队,为学生提供尖端科研平台,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评价和认证:1.模块化评价:将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分为不同的模块,根据每个模块的学习成绩和评价指标进行评价,注重全方位、多角度地评估学生的能力。
2.导师评价:每个学生都由一个导师负责指导,导师会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项目表现等进行评价,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同济大学二0一一年五月目录零总体思路 (1)一培养目标 (3)二培养标准 (4)1 知识体系标准 (4)1.1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4)1.2 自然科学知识 (4)1.3 工具性知识 (4)1.4 专业知识 (4)1.5 社会发展和相关领域科学知识 (5)2 能力体系标准 (5)2.1 获取知识和继续学习能力 (5)2.2 应用知识能力 (5)2.3 工程实践能力 (5)2.4 开拓创新能力 (5)2.5 交流、合作与竞争能力 (5)2.6 组织协调能力 (6)2.7 国际视野 (6)3 人格体系标准 (6)3.1 人文素质 (6)3.2 科学素质 (6)3.3 工程素质 (6)三标准实现 (7)1 知识体系重构 (7)2 专业实践体系重构 (8)2.1 实验 (9)2.2 实习 (9)2.3 设计 (10)3 标准实现方式 (11)4 标准实现矩阵 (12)四基本教学条件 (13)1 师资队伍 (15)2 教材 (15)3 图书资料 (15)4 实验室 (15)5 企业学习基地 (16)6 学校政策支持 (16)7 学校经费支持 (16)五培养方案 (18)1 学制 (18)2 本专业培养规格 (18)2.1 知识 (18)2.2 能力 (18)2.3 素质 (19)3 主干学科 (19)4 主要课程 (19)5 主要实践环节 (19)6 毕业与授予学位 (19)7 教学安排 (19)8 学时、学分汇总 (19)9 选课有关说明 (20)9.1 课程性质代号 (20)9.2 各类课程要求 (20)9.3 毕业设计(论文)要求 (20)9.4 创新实践要求 (21)9.5 其它选课规定 (21)10 课程设置 (21)六企业培养方案 (22)1 培养目标 (22)2 培养标准 (22)3 培养计划 (23)3.1 培养内容 (23)3.2 培养方式 (23)3.3 企业培养时间 (23)4 企业培养实施过程 (25)4.1 认识实习 (25)4.2 社会实习 (25)4.3 课程设计 (25)4.4 生产实习 (26)4.5 毕业实习 (26)4.6 毕业设计 (26)5 企业条件 (26)6 师资队伍 (27)6.1 校内导师 (27)6.2 企业导师 (27)7 考核内容和方式 (27)8 纪律、考勤与安全 (28)七质量保证体系 (29)附录1面向未来的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改革探索 (33)附录2土木工程专业本科阶段课程设置 (45)附录3-A毕业实习方案 (54)附录3-B联合毕业设计方案 (57)附录3-B-A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与美国AUBURN UNIVERSITY2010年本科生联合毕业设计方案 (61)附录3-B-B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与美国AUBURN UNIVERSITY2010年本科生联合毕业设计申请表 (63)“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层次)零总体思路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科自1914年创立以来,始终十分重视并身体力行“严谨、求实、团结、创新”的精英人才培养;近100年来,为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培养方案吉林大学二 一三年十二月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能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具有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工程技术人才,具备测量、控制和仪器领域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测量控制与仪器领域的科学研究、设计制造、技术开发、质量控制和生产管理等工作。
学生毕业后经过五年的实际工作,能达到下列要求:1.能够运用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和控制等技术,能够从事测量控制领域或地学仪器技术集成和仪器综合设计工作,并在工作中展示出良好的创新素养。
2.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在相关学科领域继续深造或跟踪测量控制领域新技术发展,解决实践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3.具备团队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及交流能力,能从事本专业相关的技术与管理工作。
4.在设计具体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能够考虑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二、毕业要求本专业主要学习测量理论、仪器设计与测控系统集成技术基础,学习测量、控制和仪器相关的光学、机械工程、电子与计算机科学、自动控制等专业知识,通过多种教学环节和工程实践,接受现代测控技术和仪器设计等基本训练,具备测控系统和科学仪器设计、技术开发及集成应用等方面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工程知识: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及专业知识解决测控类复杂工程问题,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
2.问题分析: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能够准确识别和表达测控类复杂工程问题,分析其中的关键环节和要素,并通过文献研究获得解决问题的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根据用户需求,在安全、环境、法律等现实约束条件下,设计出复杂测控仪器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并针对特定问题需求进行创新性设计,开发仪器系统和单元部件。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高校专业名单(第1至3批本科专业汇总))
2011
天津大学
080606
电子科学与技术
2011
天津大学
080611W
软件工程
2010
天津大学
080615W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2011
天津大学
080703
土木工程
2010
天津大学
080801
水利水电工程
2010
天津大学
080803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2010
天津大学
081001
环境工程
080603
电子信息工程
2011
哈尔滨工程大学
080604
通信工程
2011
哈尔滨工程大学
081001
环境工程
2011
哈尔滨工程大学
081301
船舶与海洋工程
2011
黑龙江工程学院
080205Y
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1
黑龙江工程学院
080301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2010
黑龙江工程学院
080306W
车辆工程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2010
北京化工大学
080304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2010
北京化工大学
080602
自动化
2010
北京化工大学
081001
环境工程
2011
北京化工大学
081101
化学工程与工艺
2010
北京化工大学
081102
制药工程
2010
北京化工大学
081801
生物工程
2010
北京邮电大学
071205W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建立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帮助他们 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 。
校际合作
加强与其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培养具有国 际视野的工程师,提高我国工程师的培养质量和 竞争力。
质量保障体系
课程评估
定期对开设的课程进行评估,确保课程设置合理、教学质量高。
教学质量监控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确保 教学质量稳定。
学生满意度调查
定期开展学生满意度调查,了解学生对培养计划的满意度和反馈意 见,及时调整和改进培养计划。
毕业生就业情况与反馈
就业情况统计
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统计和分 析,了解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 方向,为进一步优化培养计划提 供参考。
毕业生反馈
积极收集毕业生的反馈意见和建 议,对培养计划进行持续改进, 提高工程师的培养质量和竞争力 。
专业课程
根据不同专业方向,设置相应的专业课程,如机 械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等。
实践课程
包括实验、课程设计、企业实习等实践环节,注 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环节
企业实习
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了解实际工程项目的 运作和管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 养。
实验与课程设计
设置多种实验和课程设计项目,引导学生参与工程 实践和创新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
学生分组进行学习和讨论,促进团队合作和 知识共享。
学生参与与互动
学生提问和回答
鼓励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促进课堂 互动和知识交流。
学习小组
学生分组进行学习和讨论,促进团队 合作和知识共享。
学习反馈
定期进行学习反馈和评估,帮助学生 了解学习进展和改进方向。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主要目标
实施领域
主要目标
卓越计划之清华大学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 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 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以实施卓越计划为突破口,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 质量,努力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 工程教育强国。
培养特点
培养特点
教育部“卓越计划”启动会陈希副部长讲话“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 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 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 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部门职责
部门职责
卓越计划之南京大学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的教育培养工作,需要多个部门的政策支持,要加强政府相关部门 之间、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之间、高校和企业之间、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共同采取措施,破 解难题,教育界要加强与工业企业界的合作,高等学校要精心组织计划的实施。地方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 本地区企业参与“卓越计划”,并对本地区参与计划的高校予以重点支持。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国家教育部的重大改革项目
01 发展历史
03 实施细则 05 部门职责
目录
02 院校名单 04 培养特点 06 实施措施
基本信息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教育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
院校名单
第一批、第二 批高校名单
第三批学科专 业名单
第一批、第二批高校名单
国家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高校本科专业名单(第一二三批)
自动化
2010
80603
电子信息工程
2010
80604
通信工程
2010
80606
电子科学与技术
2010
080611W
软件工程
2010
080616W
光电信息工程
2010
80701
建筑学
2010
80703
土木工程
2010
080711W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2010
81001
环境工程
2011
81101
化学工程与工艺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燕山大学 燕山大学
批次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通信工程
2010
8060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011
80606
电子科学与技术
2011
080611W
软件工程
2010
080615W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教信息HIGHER EDUCATION INFORMATION(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辑)2011年专辑(总第36期)主办:广西工学院高等教育研究室2011年1月18日目录●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介 (1)●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点解读 (5)●浙江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方案(试行) (9)主编:秦福利责任编辑:张玉凤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简要概况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截止2010年,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1003所,占本科高校总数的90%;高等工程教育的本科在校生达到371万人,研究生47万人。
该计划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启动会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在天津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共同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
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陈希出席会议并讲话。
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林蕙青主持会议。
工信部、人社部、财政部等22个部门和单位的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卓越计划”专家委员会的部分院士、20多家企业的代表和60多所高校的院校长参加了会议。
培养特点“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施期限“卓越计划”实施期限为2010―2020年,参与计划的全日制工科本科生要达到10%的比例,全日制工科研究生要达到50%的比例。
启动背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一是培养了上千万的工程科技人才,有力地支撑了我国工业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支撑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是高等工程教育规模位居世界第一。
三是形成了比较合理的高等工程教育结构和体系。
工程教育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具备良好基础,基本满足了社会对多种层次、多种类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
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强国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这对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能够适应和支撑产业发展的工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我国工程科技队伍的创新能力,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创新型工程人才;增强综合国力,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人才。
高等工程教育要强化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意识,确立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观念,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改革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类型多样、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加快我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迈进。
为此,高等工程教育要在总结我国工程教育历史成就和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明确我国工程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一是要更加重视工程教育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二是要更加重视与工业界的密切合作;三是要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四是要更加重视工程人才培养国际化。
计划宗旨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要坚持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面向工业界,就是要主动适应工业界的需求,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发展服务,为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
面向世界,就是要服务“走出去”战略,为工业界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面向未来,就是要有战略眼光和前瞻意识,培养能够满足未来发展需要、能够适应和引领未来工程技术发展方向的工程师。
部门职责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的教育培养工作,需要多个部门的政策支持,要加强政府相关部门之间、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之间、高校和企业之间、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共同采取措施,破解难题,教育界要加强与工业企业界的合作,高等学校要精心组织计划的实施。
地方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本地区企业参与“卓越计划”,并对本地区参与计划的高校予以重点支持。
教育部将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安排,主动配合国务院有关部门,研究制订支持工程教育改革的政策措施,特别是有关教师的职务聘任与考核政策、实习安全与保险政策、联合培养企业的财税政策等,为实施“卓越计划”,推进工程教育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教育部教育部在五个方面采取措施推进该计划的实施:一是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企业由单纯的用人单位变为联合培养单位,高校和企业共同设计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过程。
二是以强化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为重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在企业设立一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学生在企业学习一年,“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
三是改革完善工程教师职务聘任、考核制度。
高校对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师的职务聘任与考核要以评价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为主,优先聘任有在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教师晋升时要有一定年限的企业工作经历。
四是扩大工程教育的对外开放。
国家留学基金优先支持师生开展国际交流和海外企业实习。
五是教育界与工业界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标准。
教育部与中国工程院联合制订通用标准,与行业部门联合制订行业专业标准,高校按标准培养人才。
参照国际通行标准,评价“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质量。
工程院启动“卓越计划”,加紧培养一批创新性强、能够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各类工程科技人才,着力解决高等工程教育中的实践性和创新性问题,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对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未来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工程院周济院长委托左铁镛院士到会讲话)。
中国工程院高度重视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积极支持和配合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开展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改革,并围绕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组织开展了相关的咨询研究。
实施“卓越计划”,需要科技界、教育界和企业界携手合作。
为支持计划的实施,工程院推荐了十多位院士,与教育部联合组建“卓越计划”专家委员会,负责指导“卓越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目的就是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将各方面专家的智慧凝聚到“卓越计划”的具体实施之中,确保科学推进“卓越计划”。
住建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事司副巡视员赵琦介绍了近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支持高校土建类专业开展校企合作,培养优秀工程技术人才的经验。
赵琦表示,住建部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卓越计划”给予支持:一是与教育部门、行业学协会、企业、高校共同构建土建类专业“卓越计划”组织管理体系。
二是研究制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标准,为“卓越计划”培养提供依据。
三是选择部分通过土建类专业教育评估的院校参加“卓越计划”的试点。
四是鼓励建筑企业、勘察设计机构及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卓越计划”。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点解读教育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目的是什么呢?采取什么样的培养模式?具体怎么实施?针对这些疑问,我们特整理了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点,以便各位老师了解“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有关知识。
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层次和目标“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的层次包括工科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三个层次。
通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主动服务社会需求,培养一大批优秀的现场工程师、设计开发工程师和研究型工程师等多种类型的后备工程师。
同时,作为工程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探索工程教育改革的新途径,引导工程教育改革的方向。
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工作思路借鉴世界先进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创建具有中国特色工程教育模式,通过教育和行业、高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多种类型优秀工程师。
三、相关概念1.卓越一般情况下卓越是非常杰出的意思,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卓越是相对概念,意思是各种类型的工程师都可以追求卓越,都可以很优秀。
2.工程师严格意义的工程师是指那些具有工程师执业资质的或者工程师职称的人才,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工程师是指文凭工程师,泛指高等学校培养的具有工程师基本能力、并有获得工程师执业资质或者工程师职称的潜力的后备工程师。
3.应用如果严格定义应用的范畴,那么自然科学之外的学科都算应用范畴,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的应用是相对概念,是相对于在研究院和大学从事研究、在设计院和实验室从事设计开发而言,在工程现场从事相关工程技术的现场应用工作。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将列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重大计划之中,由国务院多个部门、教育部多个司局联合实施。
行业部门直接参与各领域的组织和规划,指导高校实施过程。
工程院成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院士指导组给予指导。
高校要主动联合有合作基础的企业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开展校企联合培养工作。
教育部和多个部门,将认可一批企业作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联合培养单位。
参与本计划的高校需建立本校的组织管理体系。
五、“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领域“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培养领域包括传统产业和新兴战略产业的相关专业。
参加高校可以在传统产业相关专业中选择本校的优势专业培养工程师,要特别重视关系国计民生的传统产业工程师培养。
新兴战略产业相关专业可以从以下领域中选择目录专业或申请新专业:(1)新能源产业。
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清洁煤技术、核能技术,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新能源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