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与对话——哲学解释学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哲学解释学对话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启示
中图 分 类 号 :4 G- I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 3 8 7 (0 2 0 — 15 0 10 — 4 7 2 1 )3 0 9 - 4
作者简介 : 蒋平(9 l ) 女 , 18一 , 百色学院政治与法律 系讲师 , 士。 博 பைடு நூலகம்金项 目:0 1 广西哲学社会科 学规划课题项 目, 目编号 : 1 K 0 9 2 1 21年 项 1 C S 0 ;0 0年广西教育科 学“ 十一 五” 规划课题 ( 项
目编号 :0 0 6 ) 0 0年广 州大学—— 百 色学院合作科 学研 究项 目( 目编号 : B 2 10 3 的阶段 性成 果。 2 1B 6 - 1  ̄2 项 G S 00 0 )
待等原则 、 作风 、 思想 , 都是对话精神的具体贯彻 和体 现。思 想政治教育学科建立后 , 不少 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践家在理
论研究 和实践 中倡导对话 , 图渗透对话 理念 ; 多教师在 试 很 教学过程 中注重对话 , 主张用对话 的方式来 取代“ 自式” 独 、
“ 注人式” “ 、满堂灌” 的教学模式。它已不仅仅作为一种具体
・
15・ 9
互叫答 中探 询未 曾料想到的可能性意义 。 在对话 中,每个参 与对话 的主体都处于平等的地位 . 理 解的正确 与否 , 既不是 南解 释者来决定 , 也不是 由文本来决 定, 而是 由对话的双方共 同来决定 。只有对话 双方彼此从 自
介绍思政课教学方法
介绍思政课教学方法
思政课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1. 讲授法:通过教师对知识的讲解,将课程内容灌输给学生。
这种方法可以系统地传授知识,让学生全面了解思政课程的理论体系。
2. 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主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思考和探索。
3. 案例法:教师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从中学习相关的思政知识。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4. 情景模拟法:教师模拟某一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体验和感受思政知识。
这种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5. 实践教学法:通过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思政知识。
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思政课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哲学解释学视野下的师生关系
哲学解释学视野下的师生关系摘要理解与对话是哲学解释学的中心话语。
在哲学解释学视野下,师生双方在理解与对话的视界融合中,由主客对立走向主体间性,进而实现师生关系的超越与重构。
中图分类号:G45文献标识码:A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育目标,以其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保证,也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
以哲学解释学统筹师生关系的建构,则要求师生之间由传统的“主―客”关系转变为现代的主体间性师生关系。
1 哲学解释学――主体间性师生关系的哲学基础“解释学”一词的由来可以追朔到古希腊,起源于希腊文的词根“hemes”。
解释学主要有两种历史形态:一般解释学和哲学解释学。
一般解释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为施莱尔马赫、狄尔泰、“哪里有误解,哪里就有解释学”胡塞尔。
主要观点有:第一,解释学是一门“避免误解的艺术”。
①使解释学成为一种适用于一切文本解释的普遍方法论。
第二,解释学应该搁置前见,把握事物本质。
“回到事情本身”,这种严格科学的态度和方式,要求摆脱传统和权威的束缚,搁置已有的知识和信念,直接审视我们所看到的问题本身。
第三,解释学不能局限于文字上的理解,“理解从来不是直接的,它是理解者通过对作者心理过程的‘体验’还应对理解本身进行研究。
来重建这一过程,以达到对文本的理解”,②使解释学摆脱一切独断论的和偶然的因素,作为一种普遍的理解和解释的理论。
综上可知,一般解释学在“解释何以可能”这一问题上,从方法论领域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探讨理解问题。
哲学解释学在批判一般解释学的基础上,突破了西方传统哲学的知识论取向,从根本上讨论理解问题,实现西方哲学中传统本体论的根本变革和解释学的本体论转向。
哲学解释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为海德格尔、伽达默尔。
主要观点有:第一,哲学解释学是一种关于此在――处于时间之中的人的实际的在此的理解,使理解具有了本体论的意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方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方法在最近召开的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有关领导全面分析了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强调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明确了面向新世纪思想政治工作肩负的历史任务,要紧密联系实际,在工作内容、方法、手段和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
由于其内容的丰富性、特殊性以及教育对象的复杂性,尤其需要讲究教育方法。
思想教育方法是指在人们进行思想教育中,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指导下,在塑造人们灵魂、丰富人们精神生活和调动起人们积极性,完成培养目标的过程中所应用的各种手段、办法和程序的总和。
它是架设于教育内容和教育目的之间的桥梁,是实现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双向交流的渠道,是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毛泽东同志曾形象地把工作方法比喻为过河的船或桥,强调没有桥或船就不可能顺畅到达彼岸。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而教育方法的选择又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同一种内容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教育方法往往又可以适用于多种不同的教育内容。
对于某一特定的教育内容来源,其教育方法的选择应该考虑到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教育对象的情况,以及变化的形势和环境,即因时因地为转移,因条件因人而异。
同一类教育对象的不同层次,以及同一层次的不同群众和个体在不同时空的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也是确定教育方法的重要因素。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和特定的群体中进行的,不同学校的培养目标、专业方向是有较大差异的。
同样,同一专业中不同年级又各有不同的特点,同一年级的不同对象的思想品德状况又有上、中、下之分。
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方法的选择上都要充分考虑到这些特殊的情况。
当然,从一般意义上来说,不管教育方法如何千变万化,思想教育的目标无非都是通过群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直接教育和间接教育的形式去实现的。
因此,最后采取什么方法都应该从实际出发,强调效果,有针对性地进行取舍。
哲学解释学视角下德育主体间的平等对话
哲学解释学视角下德育主体间的平等对话在哲学解释学的视角下,德育中的平等对话是指教育中主体之间进行平等、开放和尊重的对话交流。
这种对话不仅仅是简单的言语沟通,更体现了思想交流和共同理解的重要性。
在德育中,平等对话的目的是通过相互交流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引导他们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个人价值观。
平等对话的首要条件是平等和开放。
不论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还是学生之间的对话,都应该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避免权威主义和支配性的教育方式。
教育者应该与学生保持平等和开放的态度,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个体差异,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教育者也应该展示出自己的学习态度,愿意倾听和接纳他人的不同观点,以共同的目标为基础进行对话。
德育中的平等对话还需要注重尊重和理解。
平等对话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传递知识,更是为了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个性和能力。
教育者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思考和观点,不评判、不否定学生的观点,而是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需要耐心倾听学生的观点,理解学生的思考方式和背景,以便更好地引导他们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平等对话在德育中的重要性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通过与他人的对话交流,学生可以学习到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观点,拓宽自己的思维边界,增强自己的创造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在平等对话中,学生可以通过提问、解答问题和互相讨论,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也可以通过对他人观点的接纳和尊重,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理解他人的能力。
德育中的平等对话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个人价值观。
通过与他人的对话交流,学生可以在不同的观点中体验和思考,形成自己的立场和价值观。
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而不受到他人的压力和限制。
这样的对话环境可以让学生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1. 引言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它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政治意识。
沟通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良好的沟通能够促进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解和接受,同时也能够帮助教育者更好地传递教育目标和理念。
本文将就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重要性、原则以及提升沟通效果的方法进行探讨。
2.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重要性2.1 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解和接受通过沟通,教育者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传递给他们。
良好的沟通能够促进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他们对教育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2.2 培养良好的思想政治观念和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政治意识。
通过沟通,教育者能够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引导他们理解和接受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和价值观,从而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
2.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自主意识沟通是一种双向的交流方式,它能够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通过沟通,教育者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思辨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自主意识,提升他们对思想政治问题的思考深度和广度。
3.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原则3.1 理解和尊重学生的思想差异学生的思想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育者在进行沟通时应该积极理解和尊重学生的思想差异。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教育者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学生的不同意见和观点,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
3.2 保持平等和公正的沟通关系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过程中,教育者应该与学生保持平等和公正的关系,避免给学生带来任何形式的歧视或偏见。
沟通的过程应该是开放和包容的,教育者要倾听学生的意见,并尽可能将学生的意见纳入到教育内容中。
3.3 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自主意识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自主意识。
因此,在沟通过程中,教育者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而不是直接灌输观点。
哲学解释学视野下的对话教学_哲学解释学
哲学解释学视野下的对话教学_哲学解释学对话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本方式,是人与人沟通所需要的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在教育领域,对话方式的教学早已存在,如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和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是对话教学的典范。
对话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的“独白式”的教学而言的,是以沟通性“对话”为其本质的教学。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对话式教学以它深刻的意蕴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克林伯格指出:“在所有的教学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
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本质性的表现。
”目前,对话已经超越了原初语言学的范围,成为一种渗透于人类一切行为意识和理念。
更加重视对话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双方理解沟通,新课改以来,对话式教学一直在追求这一理念。
无独有偶,理解与对话是当代西方哲学解释学的基本问题,解释学所主张的理解观、视界融合、主体间性等思想为探讨对话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一、理解与对话:解释学的基本问题解释学,又称释义学或诠释学,起源于古希腊。
施莱尔马赫、狄尔泰形成了一般解释学;海德格尔则把一般解释学提升到现代哲学解释学阶段。
在解释学看来,人与物、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可概括为理解和对话的关系,理解与对话问题成为现代解释学的基本问题。
“理解的现象遍及人和世界的一切关系。
因此,理解的过程发生在人类生活的一切方面,理解活动是人存在的基本模式。
”同时,“理解从来不是一种对于某个被给定的“对象”的主观行为,而是属于被理解的东西的效果历史,这就是说,理解属于被理解东西的存在。
”可见,哲学解释学的理解观认为,理解是一种意义创造和不断生成的过程,理解不是一方一定要抛弃自己的观点而去符合对方的观点与意见。
在理解过程中,理解者视界不断与被理解者的视界交流,不断生成发展丰富,以达到不同视界的融合,伽达默尔称之为视界融合”。
视界融合强调各自敞开精神世界,在对话中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
在这一过程中,两个视界不断交融、沟通,新的意义得以产生和获得。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知识点整理
名词解释: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所谓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就是在唯物辩证法指导下,为了认识和解决人们的思想问题、观点和立场问题,采用的由诸种方法所构成的科学体系,简单地说就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体系。
2、理论教育法:理论教育法也叫理论灌输法或理论学习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受教育者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或由受教育者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的教育方法。
简单第说就是通过基本原理、思想观念的传授、学习、宣传进行教育的方法。
理论教育法是思想政治教育、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
3、疏导教育法:疏,即疏通,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疏通是指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让大家敞开思想,把各自的观点和意见都充分表达出来。
导,即引导,开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循循善诱,说服教育,把各种不同的思想和言论引向正确、健康的轨道。
疏导教育法就是指人民内部的思想认识问题既不堵塞言路,又要善于引导,帮助人民群众提高思想认识的方法。
4、矛盾分析法:思想信息的矛盾分析法,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对立统一规律或矛盾的学说去观察和分析思想现象的科学分析方法。
矛盾分析法就是要从“模糊杂乱的大堆事物的现象”中揭示出固有的矛盾,认识矛盾的两个侧面及其相互联系,把握矛盾的性质,提出解决矛盾的措施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分析事物的根本方法,也是分析思想信息的最基本方法。
5、典型教育法:典型教育也叫示范教育。
它是通过典型的人或事进行示范,教育人们提高思想认识的一种方法。
典型教育法事将抽象的说理百年炒年糕通过活生生的典型人物或事件来进行教育,从而激起人们思想情感的共鸣,引导人们学习、对照和仿效。
它是我们党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之一。
6、思想转化法:它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使受教育者的思想有错误转化为正确,由消极转化为积极,由后进转化为先进的方法。
因而思想转化法事用于解决个别或少数人错误观念的方法。
7、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是指人们认识和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客观规律,并遵循规律有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大学思政时空对话教案及反思
课时:2课时教学对象:大学一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思政时空对话的意义和目的。
2.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1. 思政时空对话的意义和目的。
2. 思政时空对话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思政时空对话的深度和广度。
2. 思政时空对话的实践操作。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思政时空对话?2. 介绍思政时空对话的意义和目的。
二、讲解思政时空对话的基本方法和技巧1. 介绍思政时空对话的定义和特点。
2. 讲解思政时空对话的基本方法,如文献研究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等。
3. 讲解思政时空对话的技巧,如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分析问题、如何解决问题等。
三、案例分析1. 选取一个与思政时空对话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思政时空对话。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案例中的思政时空对话的特点和效果。
四、课堂讨论1. 提出与思政时空对话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2.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1. 回顾思政时空对话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回顾案例分析。
二、思政时空对话的实践操作1. 分组讨论:如何将思政时空对话应用于实际生活?2.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案例,互相交流心得。
三、总结与反思1. 总结思政时空对话的意义和目的。
2. 学生反思自己在思政时空对话中的收获和不足。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思政时空对话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提出自己的观点,体现了思政时空对话的实践价值。
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丰富思政时空对话的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上海理工大学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哲学理论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学科理论基础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的理论基础。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方 法。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所提出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 决定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方法必须为目标和内容服务。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上海理工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上海理工大学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概论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功能与特点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体系结构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上海理工大学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研究对象
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研究对象:
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以及人们掌握
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争取最佳教育效果的规律。 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形成、变化和发展的规律。 二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联系规律。 三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具体规律。 四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趋势。
客体思想的调查法、观察法预测法 思政教育认识方法 客体信息的分析研究方法 思政教育的决策方法
横向 体系 结构
按思政 工作运行 过程建构
思政教育实施方法
任何时候任何条件都适用基本方法 一般情况下运用的一般方法 特殊情况下运用的特殊方法 复杂情况下适用的综合方法
思政教育管理方法
反馈、调节方法 检查、验收方法 总结、评估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知识点整理
名词解释: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所谓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就是在唯物辩证法指导下,为了认识和解决人们的思想问题、观点和立场问题,采用的由诸种方法所构成的科学体系,简单地说就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体系。
2、理论教育法:理论教育法也叫理论灌输法或理论学习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受教育者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或由受教育者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的教育方法。
简单第说就是通过基本原理、思想观念的传授、学习、宣传进行教育的方法。
理论教育法是思想政治教育、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
3、疏导教育法:疏,即疏通,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疏通是指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让大家敞开思想,把各自的观点和意见都充分表达出来。
导,即引导,开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循循善诱,说服教育,把各种不同的思想和言论引向正确、健康的轨道。
疏导教育法就是指人民内部的思想认识问题既不堵塞言路,又要善于引导,帮助人民群众提高思想认识的方法。
4、矛盾分析法:思想信息的矛盾分析法,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对立统一规律或矛盾的学说去观察和分析思想现象的科学分析方法。
矛盾分析法就是要从“模糊杂乱的大堆事物的现象”中揭示出固有的矛盾,认识矛盾的两个侧面及其相互联系,把握矛盾的性质,提出解决矛盾的措施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分析事物的根本方法,也是分析思想信息的最基本方法。
5、典型教育法:典型教育也叫示范教育。
它是通过典型的人或事进行示范,教育人们提高思想认识的一种方法。
典型教育法事将抽象的说理百年炒年糕通过活生生的典型人物或事件来进行教育,从而激起人们思想情感的共鸣,引导人们学习、对照和仿效。
它是我们党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之一。
6、思想转化法:它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使受教育者的思想有错误转化为正确,由消极转化为积极,由后进转化为先进的方法。
因而思想转化法事用于解决个别或少数人错误观念的方法。
7、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是指人们认识和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客观规律,并遵循规律有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反思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基于哲学解释学的视角
“ 反思就是 人类精神 反过来 以 自己为对 象而 思之 。 [(o它是哲 学 的思 维 方 式 , 随着 哲 学 的 ”】t) ] o 伴
发展 而 产生 , 而 又推 动哲 学 不 断地 发 展 。加达 默 进 尔 的哲 学解 释学 认 为 , 思 是 理 解 的 内在 结构 , 反 是 人类 自我理 解 、 自我 发 展 、 自我 超 越 的辩 证 运 动 过
— —
基 于 哲学 解 释 学 的视解释 学认 为 , 思是 人 类 自我 理 解 、 反 自我 发 展 、 自我 超 越 的 辩 证 运 动过 程 。哲 学 解释
学 的反 思理论 对 于 高校 思 想政 治理 论课 教 学具有 重要 的启 示 。 高校 思 想政 治 理论课 教 学应 合理 借鉴 哲 学 解释 学反 思理 论 , 积极 建 构反 思性教 学模 式 , 以提 高其 实效 性 。
释者 的 自 我意识活动 。解释者在对历史文本反思 的经验 中达到理 解。“ 我一你关 系不 是一种 直接 关系 , 而是一种反思关 系。 【(6 加达默尔指 出: ”2 P6 4) J
哲 学解 释学 的反 思 包 含 两 个 相 互关 联 的结 构
模式 。第一个模式体现在解释者“ 与“ 之外 我” 我”
治教 育方 法研 究” G S 0 0 0 ) ( B 2 10 3
1 8 3
界进行反思的时候——这种反思伴 随在主体 间性
对话 的 过 程 中 , 既 是 在 理 解 世 界 , 是 在 理 解 它 又 自身 。在反 思 中 , 理 解 了 自我 , 在 自我 的理 解 人 并
中解 释 了世 界 。每 一个 人 都 在 历 史性 的反 思 中理 解 自己的生活 境 遇 、 解 自己 与世 界 的关 系 、 解 理 理
哲学解释学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观”反思
思想政治 教育效 果取 决于教 育对象 的接受 ,
思 想政 治教 育接 受本 质上 是一种 对具 有 意识 形 态属性 的思想 文化 客体 的深 刻理解 和领 悟活 动 , 这
、
哲 学解 释 学关 于接受 活动 的基本 思想
哲学解 释学 是 2 0世纪 6 0代 西 方兴起 的一 门
显学 , 是关 于思想 文化客体接受活 动的哲学 理论。 它从本体论 的维度上对读 者的理解活动做 了分析 , 蕴涵着丰富的接受理论。哲学解释学的创始人海德 格尔 , 通过“ 理解是人的存 在方式 ” 和“ 理解 的 目的
第一 , 接 受 主体 在 接受 思 想 文化 信 息 的过 程 中 具有主观能动性。接受主体 已有视野制约着接受活
治教育接受中存在 的一些问题 , 如教育对象拒绝接 受、 不愿接受、 被动接受、 “ 部分接受” 或“ 虚假接受 ”
等 现象无 法得 到彻底 的解 释 。 所谓 思想 政治教 育 “ 接受 观 ” , 是指 思 想政 治 教
・
40 ・
李 颖 : 哲学解释学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接受观” 反思
与 哲学 解释 学有 着 内在 的契合 。哲 学解 释 学的许 多 冯 契 先生 在 其 “ 智慧 说” 中 曾提 出 “ 化 理 论 为 德性 , 化理论为方法” 的“ 转识成智 ” [ 2 1 4 1 8 思 想 。笔
思想政 治教 育研 究 ・
哲学解释学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接受观’ ’ 反思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1、方法,就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为达到预期目的所采用的手段或方式。
2、方法论,简言之,就是关于方法的学说或理论。
它以方法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方法的形成、变化和发展的规律,方法的性质和作用,特点和功能以及各种方法的联系等问题。
3、所谓思想政治方法,就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或者说,是教育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对受教育者采用的手段和方法。
4、所谓思想教育方法论,就是在唯物辩证法指导下,为了认识和解决人们的思想、观点和立场问题,采用的有诸种方法所构成的科学体系,简单地说就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体系。
5、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层次结构第一层次是哲学方法,第二层次是一般科学方法,第三层次是具体的科学方法。
这些科学方法也是有层次结构的,按照方法适用的范围,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方法。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法。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操作方式。
第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运用艺术和技巧。
6、当代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点:⑴宗教方法的传承性⑵学科方法的多样性⑶教育方式的渗透性⑷选择方法的自由性7、当代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⑴道德认知发展方法论。
第一,道德讨论法。
第二,公正团体法。
⑵价值澄清方法论。
它强调了四个关键因素,一是要以生活为中心,主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二是要求接受现实,三是要求进一步思考、反省,并作出多种选择;四是培养个人深思熟虑地进行自我指导的能力。
⑶社会学习方法论8、获取思想信息的途径第一,从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客观条件入手。
第二,从人们所从事的本职工作入手。
第三,从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入手。
第四,从分析社会环境入手。
9、思想信息分析的作用首先,思想信息分析是由收集到处理的必经阶段。
其次,思想信息分析是把握思想活动的本质和规律的关键环节。
再次,思想信息分析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重要保证。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过程中所采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或者说,是教育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对受教育者采用的手段和方式。
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就是在唯物辩证法指导下,为了认识和解决人们的思想、观点和立场问题,采用的由诸种方法所构成的科学体系,简单地说就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体系。
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所研究的主要问题: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形成、变化和发展规律;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联系规律;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具体规律;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趋势。
4.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特点: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实用性与规范性的统一;渗透性和交叉性的统一5.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教化方法;修身方法。
6.当代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道德认知发展方法论;价值澄清方法论;社会学习方法论。
7.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初步形成的标志是毛泽东同志的重要著作《古田会议》(1929年12月)和《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5月)的发表。
8.1942年的延安整风运动期间。
毛泽东同志发表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等著作,标志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成熟。
9.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民主的方法和理论联系实际、批评与自我批评。
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点:实践性,辩证性和系统性,多样性和综合性。
10.邓小平改革创新教育方法有哪些主要的贡献?(1)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结合现代社会的实际,吸收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新成果,形成了自己颇具特色的方法论。
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有实践性、辩证性和系统性、多样性和综合性等特征。
(2)邓小平改革创新教育方法的贡献第一,把善于学习、解放思想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结合起来。
邓小平认为,教育的有效方法就是引导大家认真读点书,组织大家认真学习,谁能与学习;同时,学习就是要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克服保守主义和本本主义,打破思想僵化和旧的习惯势力影响,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
哲学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哲学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塑造他们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品行的关键。
从哲学的视角来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启发思辨精神,培养批判思维能力,弘扬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哲学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注重启发思辨精神。
大学生正处于个人思想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经历思考、质疑、思辨的过程,从而形成独立而全面的思想,这是培养他们成为有思想、有追求、有见识的人的基础。
思考是哲学的核心,大学生应该学会思考自己的人生意义、社会问题、道德伦理等重要问题,不断追求真理、追求智慧。
思辨精神的培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通过哲学思维的训练,大学生可以开展独立的思考和完善的逻辑推理,增强自己的思维能力。
哲学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应该培养批判思维能力。
批判思维是哲学的基本精神,也是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关键。
大学生应该学会辩证思考,善于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虚心地接受不同的观点和意见,避免盲从和极端思维。
批判思维的培养可以帮助大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分辨真伪,辨别是非,增强自己的辨别力和判断力。
只有通过批判思维的锻炼,大学生才能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和思想观念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明智的选择和决策。
哲学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弘扬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人文关怀是哲学视角下对人类的理性关怀,它强调个体的尊严、幸福和成长。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引导他们关注社会问题、关心弱势群体,并且培养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哲学思维可以帮助大学生从更广阔的角度审视社会问题,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并且主动承担起这种责任。
通过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大学生将能够真正理解人类的尊严和幸福所在,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社会成就。
哲学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注重启发思辨精神,培养批判思维能力,并弘扬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这样的教育模式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还能够让他们积极投身社会,为现实问题和人类幸福作出更多的贡献。
哲学解释学视野下的道德教育
的 道 德 行 为 。 这 些 都 离 不 开作 为 理 解 者 的 教 师 和 学 生 在 道 德 教 育 巾对 这 一 概 念 合 理 、有 效 的 理 解 。 在 道 德 教 育 叶教 师 和 学 生 互 为 理 解 | 者 存 在 着 。在 道 德 教 育 活 动 中 ,教 师
活 动
理 解是 道 德 教 育 得 以 有 效 进 行 的前
景 。道 德 教 育 是 人 义 的 、丰 富 的 、现 实 的和 实践 的。道 德 教 育扎 根 生 活世
界 是 为 了 让 学 生 敢 于 立 足 生 活 , 勇 于
道德教 育庵 建立 于人 对人 的理解 的
基 础 上 。道 德 教 育 中教 师 和 学 生 作 为 道
解 释 者 ,同 时 也 是 一 个 解 释 者 。
往 中辨 别 是非 、美 丑 、善恶等道 德观
念 , 德 责 任 感 与使 命 感 也 由此 而产 生 , 道 并 且 通 过 在 生 活 实 践 中践 行 道 德 行 为 来 体 验 道 德 生 活 的美 妙 与 高 尚 。
- 、 理 解 对 于 道 德 教 育 的 让 作 为 理解 主 体 的 学生 真 实地 面 对 自 意 义
要组成部分 ,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大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的一部分 。对 这一微观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工
作 关 系 到 他们 是 否 可 以 真 正 地 成 为 未 来
车广 吉 在 20 0 3年第 2期 的 《白城 师 范 学院学报 》中分析 了高校思想政治 教育
专业 学生的择业观念 ;吉林通化师范学 院政 法 系 的 吕 良在 《 化 师范 学 院学 通
《 赣l l l 。 《
大学思想政治教学的交互主体性研究
大学思想政治教学的交互主体性研究时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教学需要的不是教师单向的强制灌输和关乎知识的因果性解释,而是具有交互主体性的理解、体验和对话。
理解、体验和对话分别属于教师、文本与学生之间交互主体性的“前置”态、“内生”态和“外成”态,三者缺一不可,不可分割。
只有达成师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相互理解,进行恰当的情感体验和相互真诚的对话,使教师、文本与学生一起沉入一种亲密的“相遇”之中,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教学才能真正产生应有的实际效用。
[标签]理解体验对话思想政治交互主体性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教学中,教师、文本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交互主体性关系。
只有达成师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相互理解,把对象纳入到各自的生命世界之中,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叩问,通过对话的方式引发思想观念上的碰撞和交锋,并把学生导向预定的结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教学才能真正产生应有的实际效用。
一、理解:交互主体性的“前置”态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教学不能抛开知识的传授,但是,与自然科学不同的是,它需要的不是教师单向的灌输和关乎知识的因果性解释,而是从人的内在经验出发,以对生命的感悟、表达为基础的理解。
如狄尔泰所指出的,“自然需要说明,人则需要理解”。
理解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的“前置”态方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任何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对象化活动,必须看对象。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的对象是有生命的“现实的个人”,而不是“物”。
因此在理解人时,必须把现实的、具体的、活生生的人作为出发点。
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教学中,理解是如何“让精神充盈人生,如何与‘你’相遇”。
而不是运用理性对经验进行抽象分析或逻辑推理的结果。
否则,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就会造成事实上的人学“空场”。
就知识论层面来看,理解的过程就是认知内化的过程。
而按照哲学解释学的观点,理解却是非认知的体验过程。
狄尔泰强调人的心理活动的方法论作用,他指出,“我们把我们由感性上所给予的符号而认识一种心理状态——符号就是心理状态的表现的过程称之为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1 1年 第 9期
( 理研 究) 管 ●
理 解 与 对 话 : { :
哲 学解释 学视 野下 的大 学 生 思想政 治教 育方 法
张 志 巧
[ 摘 要]理 解和 对话 的 问题 作为 哲 学解释 学的 中心话 语 ,克服 了传 统二 元 对立 思维模 式 的束缚 ,它从 理 解入 手 阐明 了人 与语 言 、历 史、传统 、文化 的 关 系,以及人 生意 义等 问题 ,强调理 解 的历 史性 、主体 性 、 开放 性和 实践性 ,注重理 解的 多元性 和差异 性 ,体现 了丰 富的人 文精神 ,对我 们理 解历 史对 个人的教 育 、理 解教 育 与个 体 关 系都有 重要 的启 发 意 义 ,也 给我 们 重新 审视 大 学生 思 想政 治教 育 方 法提供 了一 个 新 的视 角 。 [ 键词 ]哲 学 解释 学 ;理 解 ;对话 ;大 学生 思想 政 治教 育 关
二 、 哲 学 解 释 学 视 野 下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方 法 的 缺 失
解 释学 ( em nuis H r e et ),又称 释 义学 或 诠 释 学 ,起 c 源 于 古 希 腊 。逐 渐 成 为 一 门 以 “ 解 ” 为 核 心 的方 法 理
论 学科 。
哲学 解 释 学 认 为 , “ 解 ”无 处 不 在 ,没 有 理 解 , 理 人 类 的 生 活 是 不 可 想 象 的 。理 解 渗 透 在 人 的 生 活 各 个 层 面 ,因 为 理 解 是 人 生 的根 本 方 式 。关 于 理 解 ,哲 学 解 释学认 为理解是一种 意义创造 和不断生成 的过程 , “ 要 人 在 理 解 便 会 不 同 。 … 理 解 不 是 一 方 一 定 要 只 ” 抛 弃 自己 的观 点 而 去 符 合 对 方 的观 点 与 意 见 。在 理 解 过 程 中 ,理 解 者 视 界 不 断 与 被 理 解 者 的 视 界 交 流 ,不 断 生 成 、发 展 、丰 富 , 以达 到 不 同 视 界 的 融 合 ,伽 达 默 尔 称之 为 “ 界 融 合 ” 视 。关 于 “ 界 融合 ” 视 ,伽 达 默
度 冷淡 ,对 意识 形 态 不关 心 ,对 政治 理 论 学 习不 重 视 ,
越 原 来 的 视 界 ,达 到 一 个 全新 的 视 界 。 “ 何 视 界 都 任 是 流 动生 成 的 ,任何 理 解 都 是 敞 开 的 过程 ,是 一个 历
史 参 与 和对 我 们视 界 的超越 ” l 。 2 l
本 的 对 象 不 断 向 理 解 者 提 出 一 个 又 一 个 问 题 , 而 为 了 理 解 文 本 所 提 出 的 问 题 ,理 解 者 又 必 须 提 出 文 本 业 已
存 在 着 马 列 主 义 信 仰 危 机 ,人 生 观 和 价 值 观 也 偏 功 利
化 和 自私 化 ,部 分 大 学 生 的思 想 道 德 表 现 令 人 堪 忧 。
■
我 国大学 生 思 想 政治 教 育 经 过 了改 革 开放 3 0多 年 的丰 富 与发 展 ,从 总 体上 说 是 取 得 了 比较 大 的成 绩 的 ,
尔 认 为 ,在 理解 过 程 中 ,将 原 始 的视 界 ( 本 所 含 有 文
的 作 者 原 初 的 视 界 ) 和 现 今 视 界 ( 文 本 进 行 理 解 的 对 人 在 现 今 的具 体 时代 氛 围 中形 成 的视 界 )交 融 在 一起 , 就达 到 了 “ 界融 合 ” 视 ,这 便 使 理解 者 和 理解 对 象 都 超
当代 大 学 生 的思 想 道 德 素 质 和 追 求 都 是 比较 积 极 向上
的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理 论 和 方 法 也 是 硕 果 累 累 。
但 同时 我 们 也 看 到相 对 于 高 校 和 高 校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工 作 者 的付 出来 说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取 得 的成 效 还
一
、
理 解 与 对 话 :哲 学 解 释 学 的 中 心 话 语
哲 学 解 释 学 在 对 传 统 解 释 学 的批 评 中深 刻 地 揭 示 了 理 解 的 主 体性 、历史 性 与 相 对性 ,但 同 时 也 由否 定 了 理解 的 客 观性 而走 向 相对 主 义 ,这 点 与我 国 大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方 法 的 主 导 思 想—— 马 克 思 主 义思 想 相 违 背 的 。所 以本 文所 借 鉴 的是 哲 学 解 释 学 有 益 于 改 进 我 国 大学 生思 想 政 治 教 育方 法 的合 理 成 分 , 而 不是 全 部 。换 言 之 ,我 国 的 大 学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方 法 必须 是 坚 持 马克 思 主义 的指 导 思 想 下 借 鉴 西 方 的哲 学 解 释 学 方 法 ,才能 确 实提 高 大学 生 思想 政 治 教育 实 效性 。
同 时 ,哲 学解 释 学 认 为 : “ 解 就 是 一 个 对话 事 理 件 ,对话 使 问 题得 以揭 示 敞开 ,使 新 的理 解 成 为 可 能 。 文本 是 一个 ‘ 主体 ’ 准 ,只 有 破 除那 种 生 硬 的 主客 体 关 系 ,代 之 以我 与 你 ( 主体 与 主体 ) 之 间 的平 等 对 话 和 问答 关 系 ,我 们 才 能倾 听他 者 向我 们 说 的话 。这 样 文
不 是 最 理 想 的 ,部 分 大 学 生 把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当成 了 空 洞 的说 教 和 为 意 识 形 态 服 务 ,根 本 不 去 理 会 。尤 其 是 随着 全球 化 的 到来 和 我 国市 场 经 济 的不 断 深 化 和发 展 , 受 社 会 负 面 因素 的影 响 ,~ 部 分 大 学 生 对 社 会 政 治 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