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大风分析

合集下载

2020年6月底吉林省一次灾害性天气过程分析

2020年6月底吉林省一次灾害性天气过程分析

·113·113综述引言雷暴、大风、冰雹、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是我国各个地区时常发生的灾害性天气,因其来势迅猛、发生发展较快快、破坏性较强,时常给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夏季气候复杂多变,雷暴、大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出现概率较大。

加强这些灾害性天气预报的总结,有利于深入认识强对流天气系统的活动规律和提升天气预报准确率,降低强对流天气所带来的各项损失。

吉林省地处我国东北地区中部,地跨东经121°38′~131°19′、北纬40°50′~46°19′之间。

境内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

以中部大黑山为界,可分为东部山地和中西部平原两大地貌。

吉林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

春季干燥风大,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漫长。

鉴于其地理位置与气候特征的影响,吉林省夏季经常会出现雷雨、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经常会发生,并时常给当地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对2020年6月28日出现在吉林省的一次冰雹、雷雨等灾害性天气过程展开分析,以期不断提高雷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预报预测水平,为防灾减灾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依据。

1.天气实况2020年6月28日,吉林省榆树市和舒兰市出现冰雹、雷暴、短时强降水、大风灾害性天气过程,给农业生产、城市交通均造成不利影响。

其中,榆树市正阳街道、红星乡、先锋乡、黑林镇、环城乡、闵家镇、太安乡、大岭镇等14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162个行政村均受到洪涝灾害。

此次灾害性天气天气给吉榆树市、舒兰市水稻、玉米、大豆、蔬菜、瓜果的呢过各类农作物均带来十分严重的损失。

2.天气形势分析通常情况下,我国东北、东北地区雷暴、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有高空槽、切变线、锋面、东北冷涡、以及副高边缘。

其中吉林省冷涡雷雨出现较为频繁。

冷涡能够成高频次雷雨的主要原因是,冷涡在夏季的活动周期较长,可以持续3~10d。

吉林省大风气象灾害风险区划评价研究

吉林省大风气象灾害风险区划评价研究

气象灾害风险程度进行评价,探讨吉林省大风气
象 灾 害风 险的 空间分 布规 律 ,并 提 出相应 的防御
根据吉林省 自然、社会经济特征和各评价指
标 对 大 风气 象 灾 害风 险作 用 的大 小 , 用 专 家经 采
图 1 吉 林 省 大风 气 象 灾 害致 灾 因子危 险性 区划 图

损 性 指数按 5个等 级分 区划分 : 易损 区 、 高 次高 易
33数据 标准 化 _ 由于 指标体 系 中的各个 评价 指标 单位 差 异很
大 , 具有 可 比性 , 不 因此 对这 些指 标数 据要 进 行标
准 化处 理 。 4 评 价结 果与 分析
损区、 中等易损 区 、 次低 易损 区 、 易损 区 , 低 得到 吉 林 省 承灾 体 的 易损 性指 数 区划 图( 2 。松原 部 图 ) 分地 区 、 长春 地 区 、 四平 地 区和辽 源部分 地 区大 风 气 象灾 害 承灾体 易损 性 最高 ,主要 原 因是 这些地 区人 口较 多 , 地 比重大 , 耕 经济 发达 。反 之 东部 山 区人 口稀少 , 地 比重 小 , 济欠 发 达 , 耕 经 大风 气 象 灾 害 承灾体 易 损性全 省 最低 。 43 防灾 减灾 能力 评价 .
示 吉林省 大风 气 象灾害风 险空 间分布 规律 。研 究
气 象数 据 资料 采 用 吉林 省 5 气 象 站 的逐 O个 日 0 、8 1 、0时 的风速 数据 ;社 会经 济数 据 资 2 0 、4 2 料来 源于 20 0 9年 出版 的《 吉林 省统计 年 鉴 》选用 , 以县 ( ) 区 为单元 的行 政 区土地 面积 、 年末 总 人 口、
关 键词 : 大风 灾害 ; 险评价指 标 ; 险 区划 风 风

影响长白山夏季旅游的气象条件分析与对策研究

影响长白山夏季旅游的气象条件分析与对策研究

影响长白山夏季旅游的气象条件分析与对策研究发布时间:2021-06-10T14:51:17.647Z 来源:《探索科学》2021年4月作者:王淇1 李楠1 金席宇1 杨亚清1 郑紫嫣1 薄万福2 [导读] 长白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区,旅游业是该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而气候因子是影响旅游业稳定发展的的主要因子之一。

本文主要根据长白山气象观测资料,探究了对长白山夏季旅游造成影响的雷暴、大风、降水等气象条件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关服务对策,以供同行参考。

1、吉林省长白山气象局王淇1 李楠1 金席宇1 杨亚清1 郑紫嫣1 1336132、吉林省长白山池北区气象局薄万福2 133613摘要: 长白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区,旅游业是该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而气候因子是影响旅游业稳定发展的的主要因子之一。

本文主要根据长白山气象观测资料,探究了对长白山夏季旅游造成影响的雷暴、大风、降水等气象条件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关服务对策,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长白山;夏季旅游;气象条件;对策引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旅游领域发展也越来越火爆。

而旅游业与气候条件之间联系密切,气象条件是影响旅游安全以及游客旅游体验的重要因子,适宜的气象条件有利于旅游活动的开展,而灾害性天气则会常常会引发一些旅游安全问题[1]。

长白山景区属于东亚大陆边缘,濒临太平洋的强烈褶皱带,地处吉林省的东南部延边州安图县二道白河镇池北区,地理坐标处于东经127°42’55”E~128°16’48”,北纬41°41’49”~42°51’18”之间。

?长白山景区属于受季风影响的温带大陆性山地气候,不仅具备普通山地气候的特点,而且具备垂直气候变化特征。

总的气候特点: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暂温凉,春季风大干燥以及秋季多雾凉爽。

年降水量处于700~1400mm 之间,6~9月份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年均温度处于-7.0℃~3.0℃范围内;长白山主峰气候的特点为:气压低、云雾多、风力。

吉林省主要气象灾害特征及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吉林省主要气象灾害特征及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张丽明 1,赵丹丹 1,杜莹莹 1,董一鸣 2,王 茜 3 (1. 通榆县气象局,吉林 137200;2. 洮南市气象局,吉林 137100; 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空间天气学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00)
摘 要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粮食基地之一,分析研究区域主要气象灾害特征,对农业生产效益提升具 有重要意义。为给吉林省农业气象服务优化提供一些参考,简单介绍了吉林省主要气象灾害的特征, 分析了干旱、暴雨洪涝、低温寒潮、大风、高温等气象灾害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气象服 务建议。 关键词 气象灾害;农业;玉米;吉林省 中图分类号:S165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ki.1673-890x.2024.02.033
综上,吉林省暴雨洪涝灾害具有局地性、时空性特 点,时空分布不均,突发性强,集中在东南部,6—8 月 高发,致灾强度大。 1.3 低温寒潮气象灾害特征
冰雹寒潮是常见的低温冷害类型,因吉林省属于 我国高纬度地区,热量资源不足,冷害常年发生,严 重冷害并不鲜见。2023 年 4 月 20 日,吉林省发布寒 潮蓝色预警,预计大部分最低气温下降 7 ~ 9 ℃,部 分地区下降 10 ℃;2023 年 5 月 26 日 18:14,吉林省 发布冰雹黄色预警,预计长春市大部分地区出现冰雹 天气,将致使区域气温下降 10 ℃左右;2023 年 6 月, 吉林省平均气温 19.5 ~ 20.5 ℃,与常年接近,存在阶 段性低温危害,其中东南部平均气温为 18 ~ 19 ℃, 较常年略低。
综上,吉林省低温寒潮灾害具有阶段性、偶发性
103
第18卷第2期 Vol.18 No.2
南方农业 South China Agriculture
2024年1月 Jan. 2024

吉林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标准及防御指南

吉林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标准及防御指南

吉林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标准及防御指南一、暴雨预警信号暴雨预警信号分为四级,分别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一)暴雨蓝色预警信号标准:12小时内降雨量达到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持续。

(包括地区电台)防御指南: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准备工作;2.处于危险地带的学校、幼儿园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学生和幼儿安全;3.驾驶人员应当注意道路积水和交通阻塞,确保安全;4.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做好排涝准备。

(二)暴雨黄色预警信号标准:6小时内降雨量达到50毫米以上,1小时内降雨量达到20毫米以上;或者已经达到上述标准且降雨持续。

(包括地区电台)防御指南: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工作;2.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路况在强降雨路段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在积水路段实行交通引导;3.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在空旷地方的户外作业,转移危险地带人员和危房居民到安全场所避雨;4.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采取必要的排涝措施;5.做好水库大坝的安全检查和加固工作。

(三)暴雨橙色预警信号标准: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且其中1小时内降雨量达到30毫米以上;或已达上述标准且降雨持续。

(含区域站)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工作;2.切断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户外作业;3.采取专门措施保护学生、幼儿和其他上班人员的安全;4.做好城市、农田的排涝,注意防范可能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5.做好水库、堤坝的安全巡查和加固,加强城市低洼地段的巡查。

(四)暴雨红色预警信号标准: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且其中1小时内降雨量达到50毫米以上,或已达上述标准且降雨持续。

(含区域站)防御指南: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和抢险工作;2.停止群众性集会,学校停课,工厂停业(除特殊行业外);3.做好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防御和抢险工作;4.做好城市排涝、低洼地段安全巡查和有关人员转移。

吉林省风能资源调查简述

吉林省风能资源调查简述

东北地区风电及相关产业发展异军突起到2008年底,全国风电总装机1220万千瓦,其中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风电装机总规模达到近680多万千瓦,约占全国风电装机总规模的56%;在建风电规模还有260多万千瓦。

东北地区风电发展呈现以下突出特点:一是风电产业快速发展,二是产业发展集中度高及相关产业支撑力强,三是未来风电及相关产业发展仍大有潜力。

根据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统计全国风电装机并结合地方统计在建规模数据,截至2008年底,全国地方风电装机规模第一名是内蒙古自治区,达到382万千瓦,可谓三分天下有其一;在建规模约50万千瓦。

其中,蒙东地区风电装机200万千瓦,在建规模30万千瓦。

第二名是辽宁省,风电装机达到119万千瓦,在建规模近60万千瓦。

第三名是吉林省,风电装机达到118万千瓦,在建规模约40万千瓦。

黑龙江省风电装机达到63万千瓦,在建规模115万千瓦。

(文档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东北振兴司2009-2-16)吉林省风电能资源概况吉林省年均风速西部平原为3~5米/秒,通榆大于4.8米/秒,扶余、长春、梨树约为4.3米/秒,东部山地风速小,一般为3米/秒以下,通化南部临江为最小风区,年平均为2米/秒以下,天池一带为特大风区,年平均风速为11.7米/秒。

吉林省风能资源东部山区偏小,西部偏大。

风能的多少决定于有效风能密度和有效风速时数。

吉林省有效风能密度年平均值为60~180瓦/米2,平原大于山区,近海区大于内陆。

中西部平原多在120瓦/米2以上,延边近海区为160~170瓦/米2,东部山地一般为80~100瓦/米2左右。

长白山天池一带,有效风能密度最大,为1100瓦/米2。

全省有效风速时数与有效风能密度分布不同,中西部地区达4000小时以上,有效风速的累积频率达50%~60%,通榆多达6197小时,有效风速累积频率为71%,全年有半年多时间的风力资源可供利用。

东部山区少于3000小时,其中集安仅为1200小时,可供利用的风力甚少。

吉林某风场风机倒塌事故分析报告1

吉林某风场风机倒塌事故分析报告1

吉林某风场风机倒塌事故分析报告1吉林某风场风机倒塌事故分析报告1报告目的:本报告旨在对吉林风场风机倒塌事故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事故原因和改善措施,以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一、事故概述:风场位于吉林省的一个山区,该风场拥有多台风机用于发电。

事故发生在2024年9月15日上午,当时正在发电的风机突然发生倒塌。

事故导致一名工作人员死亡,另有两名工作人员受伤。

二、事故原因分析:1.风机结构强度不足:经初步调查分析发现,该风机的主体结构存在一定的设计缺陷,强度不足,无法承受持续的大风载荷。

同时,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质量问题,使得风机结构更加脆弱。

2.风机维护保养不到位:风机是长期暴露在恶劣气候条件下工作的设备,定期的维护保养是确保其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然而,该风场在维护保养方面存在不到位的问题,风机的部分关键零部件未能及时检查和更换。

3.风场管理责任不明确:风场管理者未能明确风机的运行和维护责任,导致对风机的管理和维修存在一定混乱。

在事故中,无人能够及时采取措施阻止风机倒塌,加剧了事故的严重性。

三、改善措施建议:1.风机结构设计优化:对于已建成的风机,应加强结构强度评估,针对弱点进行优化加固,确保风机能够承受更大的风载荷。

对于新建风机,设计过程中应加入更加科学和严格的强度计算和验证,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2.加强风场维护保养:风场管理者应建立完善的维护保养制度,并定期对风机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关键部件的运行正常。

对于出现故障的部件,应及时更换和修复,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3.确定风机管理责任:明确风机的管理和维护责任,将其纳入正规的管理体系,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同时,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意识教育,使其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风机问题,避免人员伤亡的发生。

四、结论:本次吉林风场风机倒塌事故是由于风机结构强度不足、维护保养不到位以及管理责任不明确等原因共同导致的。

为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应加强风机结构设计优化,加强风场维护保养以及明确风机管理责任,以确保风机的安全运行。

吉林省气候特征与气候变化规律

吉林省气候特征与气候变化规律

吉林省气候特征与气候变化规律世纪之初,党中央做出了“振兴东北”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不仅关系到我国建设小康战略目标的实现,也关系到东北亚安全、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等重大问题。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对于东北区气候变化特征与气候变化规律的研究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利用吉林省建站以来的气象资料,分析了吉林省气候特征与气候变化规律,为东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1 1971~2000年30年平均地面气候要素的季节和空间特征1.1 气温全省年平均气温为4.9℃,其中春季(3~5月)平均为6.5℃,夏季(6~8月)平均为21.2℃,秋季(9~11月)平均为6.2℃,冬季(12~2月)平均为-13.5℃。

最热的月份一般在7月;最冷的月份一般在1月。

年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在延边州的西部到白山东部的山区半山区为一低温地带,年平均气温一般不足3.0℃,我省中西部地区大部及通化地区西南部,年平均气温一般在 5.0℃以上,集安最高为7.2℃,其它地区在3.0~5.0℃之间。

1.2 降水全省年平均降水量为621.7mm,其中春季(3~5月)平均为100.6mm,夏季(6~8月)平均为395.0mm,秋季(9~11月)平均为106.4mm,冬季(12~2月)平均为19.5mm。

最多的月份一般在7月;最少的月份一般在1月。

年平均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在长白山脉附近为明显的多雨区,年降水量为700mm以上,最多出现在集安为887.7毫米,我省西部的白城在400毫米以下,通榆最少,为391.4mm,其它地区在400~600mm之间。

1.3 蒸发全省年平均蒸发量为1378.9mm,其中春季(3~5月)平均为495.7mm,夏季(6~8月)平均为542.0mm,秋季(9~11月)平均为272.1mm,冬季(12~2月)平均为68.5mm。

最多的月份一般在5月;最少的月份一般在1月。

年平均蒸发量的空间分布,我省的白城及松原西部在1800mm以上,为明显的强蒸发区,白城(本站)最大,达1894.7mm,长白山脉附近为弱蒸发区,年蒸发量为1200mm以下,最少出现在临江为1102.0mm,其它地区在1200~1800mm之间。

吉林省风能资源调查简述

吉林省风能资源调查简述

东北地区风电及相关产业发展异军突起到2008年底,全国风电总装机1220万千瓦,其中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风电装机总规模达到近680多万千瓦,约占全国风电装机总规模的56%;在建风电规模还有260多万千瓦。

东北地区风电发展呈现以下突出特点:一是风电产业快速发展,二是产业发展集中度高及相关产业支撑力强,三是未来风电及相关产业发展仍大有潜力。

根据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统计全国风电装机并结合地方统计在建规模数据,截至2008年底,全国地方风电装机规模第一名是内蒙古自治区,达到382万千瓦,可谓三分天下有其一;在建规模约50万千瓦。

其中,蒙东地区风电装机200万千瓦,在建规模30万千瓦。

第二名是辽宁省,风电装机达到119万千瓦,在建规模近60万千瓦。

第三名是吉林省,风电装机达到118万千瓦,在建规模约40万千瓦。

黑龙江省风电装机达到63万千瓦,在建规模115万千瓦。

(文档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东北振兴司2009-2-16)吉林省风电能资源概况吉林省年均风速西部平原为3~5米/秒,通榆大于4.8米/秒,扶余、长春、梨树约为4.3米/秒,东部山地风速小,一般为3米/秒以下,通化南部临江为最小风区,年平均为2米/秒以下,天池一带为特大风区,年平均风速为11.7米/秒。

吉林省风能资源东部山区偏小,西部偏大。

风能的多少决定于有效风能密度和有效风速时数。

吉林省有效风能密度年平均值为60~180瓦/米2,平原大于山区,近海区大于内陆。

中西部平原多在120瓦/米2以上,延边近海区为160~170瓦/米2,东部山地一般为80~100瓦/米2左右。

长白山天池一带,有效风能密度最大,为1100瓦/米2。

全省有效风速时数与有效风能密度分布不同,中西部地区达4000小时以上,有效风速的累积频率达50%~60%,通榆多达6197小时,有效风速累积频率为71%,全年有半年多时间的风力资源可供利用。

东部山区少于3000小时,其中集安仅为1200小时,可供利用的风力甚少。

2015年吉林省春季气候条件及影响评价

2015年吉林省春季气候条件及影响评价
2 0 1 5年吉林 省春季气候条件及 影 响评价
胡轶 鑫 曲思邈 王冬妮 梁洪海 。
( 吉林 省 气候 中心 , 长春
摘 要
1 3 0 0 6 2 ; 吉林 省 气象科 学研 究所 ) 为 明显 高温 段 , 全省平均气温为 4 . 1 o C, 比 常年 同 期高 4 . 0 ℃, 居 建 国 以来 同期 高温 的第 2位 , 仅 低 于2 0 1 4年 同期 的 5 . 3 ℃。 由于 春季 回暖早 、 土壤 化 冻快 , 3月 底 全 省 大部 农 田土 壤化 冻 3 0 c m 以上 , 化冻 深度 达到 整地 适宜 指标 。 4月 气 温偏 高 , 呈 前低 后 高趋 势 。4月 2— 1 2 日全省 平 均气 温 为 2 . 8 ℃ ,比常年 同期低 2 . 8 , 4 月 l 3 — 3 0 日全 省平 均气 温 为 1 3 . 1 o C,比常年 同期 高 3 . 7 , 居 建 国 以来 同期 高 温 的第 2位 。其 中 4 月 2 6 日全 省 有 4 0个 县 ( 市 )极 端 最 高 气 温 达 3 0 ℃以上 ,西 部 有 8个 县 ( 市 )极端 最 高气 温在
年高 2 . 5 ; 5月 6 — 2 0日为低 温 段 , 全 省平 均 气 温
1 . 1 温 度条 件
2 0 1 5年 春季 ( 3 — 5月) 气温 偏高 。 3 — 5月全省 平 均气 温 为 7 . 8 ℃, 较 常年 同期 偏 高 1 . 0 q C , 居 建 国 以
来同期高温的第 6 位。全省各地气温均高于常年
( 市) 极 端 最高 气 温达 3 0  ̄ C 及 以上 , 西 部有 7个 县 ( 市) 极 端 最高 气 温 为 3 5 . 1 ~ 3 7 . 2 ℃, 长岭 、 榆树 、 双

吉林省极大风速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变暖的关系

吉林省极大风速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变暖的关系

第38卷 第3期2020年6月干 旱 气 象JournalofAridMeteorologyVol.38 No.3June,2020纪玲玲,袭祝香,刘玉汐,等.吉林省极大风速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变暖的关系[J].干旱气象,2020,38(3):388-395,[JILingling,XIZhuxiang,LIUYuxi,etal.Spatio-temporalVariationCharacteristicsofExtremeWindSpeedinJilinProvinceandItsRelationshipwithClimateWar ming[J].JournalofAridMeteorology,2020,38(3):388-395],DOI:10.11755/j.issn.1006-7639(2020)-03-0388吉林省极大风速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变暖的关系纪玲玲1,袭祝香1,刘玉汐1,杜冠男2,刘子琪1(1.吉林省气象台,吉林 长春 130062;2.吉林省吉林市气象局,吉林 吉林 132010)摘 要:利用吉林省1971—2018年最大风速及2005—2018年极大风速数据,采用阵风系数方法对1971—2004年极大风速进行估算,形成1971—2018年极大风速序列。

在此基础上采用累积距平、极值Ⅰ型分布、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对极大风速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变暖的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1)8级及以上大风随着风力级别的升高,出现站次迅速减少;(2)年内极大风速呈双峰双谷型特征,春、秋季为两峰,冬、夏季为两谷;(3)1970年代以来,吉林省年平均极大风速每10a下降0.9m·s-1,超过8级的大风站次呈减少趋势;(4)吉林省平均极大风速、10~50a一遇的极大风速都呈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分布,长春站10~50a一遇的极大风速最大,达33.9~40.7m·s-1;(5)年平均极大风速和气温呈明显的反相关和反位相关系,且在1988年前后发生突变,和东北地区气温突变同步;(6)尽管由于气候变暖,吉林省极大风速呈明显减小趋势,但仍有极端大风天气出现,2011—2018年10级以上大风出现95站次,还出现1站次13级以上大风,因此仍需加强大风灾害防御。

东北地区自然环境历史演化与人类活动影响研究

东北地区自然环境历史演化与人类活动影响研究

东北地区自然环境历史演化与人类活动影响研究一、吉林省省情吉林省位于祖国东北部,面积约为十八万平方公里。

地势东高西低,地形复杂。

东部为长白山地,海拔多在500米以上,最高的白云峰高达2691米,相对高差较大,山脉与盆地交错分布;西部为松辽大平原的一部分,地势低平,海拔为200米左右。

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条件和大气环流决定了我省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主要特点是:春季升温迅速、干燥、多大风;夏季温热、降水集中;秋季降温快、霜来早、多晴好天气;冬季漫长、干燥而寒冷。

全省年平均气温为2.3-7.2摄氏度。

其分布特点是随海拔高度、纬度的增加而递减。

年极端最高气温多在35摄氏度以上;年极端最低气温多在零下30摄氏度以下。

全年1月最冷,平均气温在零下11.2-18.2摄氏度;7月最热,为18.6-24.0摄氏度。

无霜期较短,一般为120-150天。

≥10摄氏度的积温在1900-3200摄氏度之间。

我省年降水量一般在400-900毫米,其分布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其中春季约占全年降水的15%,夏季约占65%,秋季约占17%,冬季约占3%。

我省由于各地的地理条件不同,气候有显著的差异。

由东向西大致可分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三种气候类型,东部山区为湿润气候,水分充足,热量稍欠;中部为半湿润气候,水热组合较好,土壤肥沃,成为我省主要农业区;西部为半干旱气候,热量丰富,水分不足。

吉林省是气象灾害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气象灾害种类多,频率高,影响范围大。

其中发生最为频繁的是干旱,在西部平原地区发生频率约为80%以上,干旱灾害6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及近几年较为频发,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为少发期。

对农业生产危害较重的是全省性的低温冷害,发生频率约为20%。

我省在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正处于低温阶段,低温冷害较为多发,70年代后期至今较少发生。

大范围的洪涝灾害发生频率约为30%,50年代至60年代前期及80年代中期发生率较高,6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及近几年洪涝灾害较少。

吉林省一次典型右移超级单体风暴特征分析

吉林省一次典型右移超级单体风暴特征分析

Vol.28 No.1March.2021第28卷第1期2021年3月气象灾害防御METEOR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吉林省一次典型右移超级单体风暴特征分析张同1隋妍2王婷婷1毕潇潇1(1.吉林省气象台,吉林长春 130062; 2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气象局,吉林延吉133001)摘要:利用延吉多普勒雷达和高低空实况资料,对2020年6月3日午后发生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北部一次经典超级单体风暴产生的天气背景、风暴结构、演变特征及伴随天气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结论表明:此次过程发生在东北冷涡东移的背景下,低层较暖湿且热力条件较好为超级单体风暴提供了有利 的环境条件;本次超级单体生命周期持续170 min ,符合经典超级单体雷达特征,从移动路径来看属于典型的右移超级单体风暴;回波伸展高度较高,成熟期强核高度在当日0七层高度之上,具有C-VIL 迅速下降和HET 升高特征,气旋伸展高度较高,生命期无中气旋高度明显下降特征。

关键词:超级单体;钩状回波;中气旋;右移风暴1引言雷电、雷暴大风%短时强降水%冰雹是我国夏 季常见的对流性天气,上述天气多为对流风暴造成$超级单体是一种组织结构完整、持续时间长的 对流单体,多伴随强烈的灾害性天气,为众多气象 学者所关注$超级单体的概念是Browning M1N 于1962年 , 超级单体波、界弱回波区特征$在此基础上,Lemon 和Doswell 倒提出了修正的超级单体概 念 ,$ Moller 冈 对流降水强和空间 特征对超级单体风$超级单体降水,的特征,为降水超级单体风; 一种 ; 在 气 流 大的降水, 为强降水超级单体风 ; 于上述 者 间 为 超级单体$近年来,国学者对超级单体研究多$ 媛等旳2002年区经典超级单体雷特征$冋对22次超级单体,超级单体雷特征。

问、 [7] 强降水超级单体雷特征$冏超级单体,超级单体的$ [9] 一 超级单体 ,风新$2天气实况及环流背景2020年6月3间,吉林省延边地区出现不均的降水天气,同时边州8个县(市)均现了不同的冰雹$受风雹影响为严重的汪清县,共 3个乡镇12个村受灾,其中天桥岭镇鹿圈子村、大兴沟镇红日村现了直径50mm 左右的冰雹,最厚处冰雹堆积超过10cm 。

不同触发条件下吉林省一次极端暴雪大风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不同触发条件下吉林省一次极端暴雪大风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不同触发条件下吉林省一次极端暴雪大风天气过程诊断分析王宁;秦玉琳;姚帅;王婷婷;牛立强【摘要】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气象站降水观测资料和NCEP(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的1°×1°逐6 h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2月21-22日吉林省一次极端暴雪大风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冷涡配合地面蒙古气旋东移发展为形成暴雪的重要因素,850 hPa温压场反位相叠加符合吉林省典型大风天气的形势.此次降雪过程可以分为暖区和冷区降雪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降雪由低空南风急流触发,来源于渤海和黄海的水汽异常丰沛,动力条件相对较弱;第二个阶段降雪水汽条件弱于第一个阶段,水汽主要来源于低涡北部的偏东风急流和偏北风急流,汇集日本海的水汽集中向西输送,但动力条件强于第一个阶段降雪,强降雪期间伴随明显的干侵入及锋生过程,冷空气作用显著.强降雪发生时,回波强度一般为15-25 dBz,且回波高度≤4 km,同时冷区降雪强度还与切变线的加强和冷空气的入侵密切相关.%An extreme blizzard and gale weather process over Jilin province on February 21 to 22 in 2015 was diagnosed and analyzed using the conventional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data,regional automatic station precipitation data and the NCEP (National Centers for E nvironmental Prediction) 1°×1° 6-hourly reanalysis data.The results show that a high-level cold eddy combining with eastern expansion of the ground Mongolia cyclone is a main factor influencing this blizzard weather event.Overlaying of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fields at 850 hPa in reverse phase is consistent with the typical gale weather situation over Jilin province.Corresponding snowfall proces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phases,namely,snowfall at warm and then coldareas.The first phase of snowfall is triggered by the low-level southerly jet with an abnormally abundant water vapor coming from Bohai and Yellow Sea.The dynamic conditions in this phase are relatively weak.In the second phase,the water vapor condition is weaker than in the first phase.It is mainly due to the westerly transport of water vapor converging at the Sea of Japan,which is controlled by the easterly and northerly jets in the north part of the low vortex.While its dynamic conditions are stronger than those of the first phase.During the heavy snowfall period,the dry intrusion and frontogenesis process are obvious,and the role of cold air is significant.When the heavy snowfall occurs,the echo intensity is general within 15-25 dBz,and the echo height is equal or less than 4km.Meanwhile,the snowfall intensity in the cold area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trengthening of shear line and the invasion of cold air.【期刊名称】《气象与环境学报》【年(卷),期】2017(033)003【总页数】9页(P1-9)【关键词】水汽输送;干侵入;动力垂直结构;锋生过程;雷达回波【作者】王宁;秦玉琳;姚帅;王婷婷;牛立强【作者单位】吉林省气象台,吉林长春 130062;吉林省气象台,吉林长春 130062;吉林省气象台,吉林长春 130062;吉林省气象台,吉林长春 130062;吉林省气象台,吉林长春 13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58.1+21引言地处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吉林省,年平均气温较低,暴雪为吉林地区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

长春市雷雨大风的影响系统及环境场特征分析

长春市雷雨大风的影响系统及环境场特征分析

次 1 2 1 0 8
6 4 潮
赫 叠 露 I 瓣 l l l : l l l l l
ll 一 li { l ll* I l l《i l
2 豳 鎏 I

重 l i l} 目 ll 蟹
风次数最多 , 1 次 , 1 年一次也没有 出现 。 为 1 有 0 从年代际上看,0 5 年代偏少 ,0 6 年代最多 , 占雷雨 大风出现次数的 3.%,0 6 7 7 年代后雷雨大风分布
比较均 匀 。
《 吉林 气 象)0 7年 第 1 )0 2 期
时在黑龙江 省到我省北部 有蒙古气旋或东北 低
维普资讯
长春 市雷雨大风 的影响 系统及环境 场特征分析
杨 雪艳 张 瑛 崔显成
( 吉林 省 气 象科 技服 务 中心 , 长春 106 ) 302
1 引 言
从月 分 布上看 ,长春市 夏 季雷 雨 大风 6月 最 多, 占总数 的 4 .%, 69 7月次 之 , 占总 数 的 3 .%, 66
而 8月最 少 。
雷雨大风是雷暴和大风两种天气现象相伴 出
现的灾 害性天 气 , 由于破坏 性很 强 , 常常 给人们 的
生命 财 产安 全带 来严 重威 胁 。2 0 0 6年 7 1 月 3日
从 雷雨 大风 的逐 时分 布上 看 ( 图 1 , 雨 大 如 )雷
风 常 出现 在 午 后 到前 半 夜 ,2时 到 2 l 2时发 生 的
夜间 ,吉林省出现了大范围的雷雨大风天气 , 从
1 3日 2 0时到 1 4日 0 8时 , 1 有 7个县 ( ) 市 出现 了
雷雨 大风 占 7 . ,5时 到 2 时 为雷雨 大 风 出现 27 1 % 1

吉林省年最大风速的变化特征分析

吉林省年最大风速的变化特征分析
We u1 布 , 布 函数 为: i l分 b 分
f 上 1
^∞ l

11




3 .% ,其 次 是 5月 份 ,为 44次 , 占总 数 的 73 6 2 .%; 9 3 出现 年 最大 风 速 次数 最少 的为 9月 份 , 仅 有 8 。 明吉林 省 年最 大大风 主要 出现在春 季 , 次 说
《 吉林 气象 5o 0年 第 3期 5 l 2

, )

指 出突变 区域 。 222 广 义 极 值 分 布 ( eea E tmeV le .. G nrl x e a , r u
G V) E
风速 春季最 大 , 末秋初 的最 大风 速偏小 。 夏 由表 1 年最 大风 速各 月份 出现次数 的统 计 结 果可 知 ,所 选吉 林 省 的 4 测站在 近 3 a , O个 6 里 年 最 大风速 主要 出现 在 4 份和 5月份 。其 中以 出 月 现在 4月份 的次数 最所使用的吉林省逐月最大风速资料来 自 吉林省气候 中心信息室 ,所用资料包括 17— 93
20 年 吉林 省 内均 匀分 布 的 4 气 象 台站 的逐 08 0个
月最大 风速 。 22 分析方 法 .
要统 计特 征 , 而极端大 风作为一 种气 候灾 害 , 东 是 北 主要 的灾 害性 天气 之一 ,具 有 很大 的破坏 力 。 18 92年 4月 8日永 吉县 遭 受风 灾 ; 5月 1 、6两 5l 日, 省 出现 大风 ;96年 4月 8日, 边 、 全 18 延 敦化 、 安 图也遭 受风 灾 ,这些 大风灾 害给农 业生 产造 成
l l
本 文研 究最大 风速 的概率 分布 特征 时使 用 的

吉林省大范围雷暴天气形势分析及物理量特征

吉林省大范围雷暴天气形势分析及物理量特征
5 天气 形势特 征
阻挡, 西来的槽移速减慢 , 贝加尔湖高压脊呈发展
趋势, 一般 冷槽落 后 于低压槽 , 冷 空气在 西北 因此
气 流引导 下进入槽 中 ,使槽 发展加 深 成为一 个南 北 向 槽 线 ,其 高 低 空 温 差 即 T 5C的 占 T ≥2 c
统 , 预报 雷暴 天 气 积 累经验 , 时 , 防雷 部 门 为 同 为 采取 趋利 避害 的防护措 施 ,做好 防雷减 灾工 作 打
下 基础 。
夏季最 多 , 春秋 季次 之 。 暴一 般 出现在 5月上 旬 雷
到 1 0月上旬 , 活跃 期 为 6月上旬 到 8月下 旬 , 最 6
例 , 3 %。 占 . 9
流最为活跃 , 所以是雷暴天气的高峰期 , 9月份为
过渡 季节 ,0月份 以后至 2月份雷 暴较少 出现 。 1
4 雷暴 的空 间分布和 日变化 吉林 省过去研 究统 计结果 表 明 ,松原 地 区东
北部、 长春 地 区北 部 、 吉林 、 辽源 、 化地 区北 部 、 通
半 山 区 , 夜 温差 较 大 , 昼 加上 地形 的抬升 作用 , 极 易 形成局 地对 流 , 发雷 电的产生 。 大气层 结 日 促 受 变 化影 响 , 雷暴 往往 有 明显 的 日变化 。 常是 大陆 通
地 区午后 到傍 晚最 多 , 前半 夜次之 , 清晨最 少[ 2 1 。
出现在 19 9 7年 3月 2 t 8 E ,最 晚 出现 在 2 0 0 4年 1 月 91 5年 问雷暴 期最 长是 2 0 1 3。1 0 4年 , 2 9 为 0
天 , 暴期 最短 在 19 雷 9 9年 , 17天 , 为 0 平均 雷暴 期
为 10天 。 7 3 雷 暴的 月 、 分布 季 从 图 2可 以看 出 , 暴有 明 显 的月 、 变 化 , 雷 季

吉林省人民政府令第241号——吉林省气候可行性论证若干规定

吉林省人民政府令第241号——吉林省气候可行性论证若干规定

吉林省人民政府令第241号——吉林省气候可行性论证若干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9.10•【字号】吉林省人民政府令第241号•【施行日期】2013.11.01•【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气象综合规定正文吉林省人民政府令第241号吉林省气候可行性论证若干规定(2013年9月10日省政府第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气候可行性论证的管理,规范气候可行性论证活动,避免或减轻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受气象灾害、气候不利因素以及可能对局地气候产生的不利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气候可行性论证,是指对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的规划和建设项目进行气候适宜性、气象灾害风险性以及项目实施后可能对局地气候产生影响的分析、评估活动。

第三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活动,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四条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气候可行性论证的组织、管理工作。

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配合气象主管机构做好气候可行性论证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的城市规划、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大型太阳能、风能等气候资源开发利用项目,核、化工等项目应当由气象主管机构组织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

气候可行性论证项目范围,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会同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以及其他有关部门依法确定。

第六条气候可行性论证的具体实施,应当由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条件、具备相应论证能力的机构(以下简称论证机构)承担。

论证机构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时应当编制气候可行性论证报告,并保证报告的真实性、科学性和前瞻性,对论证结论负责。

第七条论证机构应当根据地方政府规划项目需要以及项目建设单位的委托,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

吉林省大气环境资源分布特征分析

吉林省大气环境资源分布特征分析

nong ye qi xiang摘要:利用2017年~2018年逐时城市空气质量数据、逐3小时大气自然净化能力指数,对吉林省大气环境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四平、吉林、延边地区大气环境资源丰富,但四平、吉林排放较多,消耗相对严重,延边地区大气环境资源余量较为丰富;通化地区排放较少,但大气环境资源匮乏;其他地区大气环境资源适中,其中,长春、松原地区排放严重,大气污染压力较大。

春、夏季大气的自然净化能力最强,冬季最小,秋季适中;一天之内,14时大气的自然净化能力最强,20时次之,08时最弱。

对吉林省大气环境资源分布特征的认识和了解,对大气污染的防治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气环境资源;大气自然净化能力指数;AQI 指数中图分类号:X51文献标识码:ADOI 编号:10.14025/ki.jlny.2019.16.075杜倩,秦玉琳(吉林省气象台,吉林长春130062)吉林省大气环境资源分布特征分析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显著提高,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其中,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产生的污染物质进入大气中,当输出速率小于输入速率,污染物质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大气环境就被污染了。

大气环境的资源性就体现在其对污染物的自净能力上,受自然地理条件和气象气候特征影响,不同季节、不同地区、不同气象条件的大气自然净化能力有很大差异[1]。

徐大海等[2]得出了大气承载力的概念,并将其与允许排放总量作了概念上的异同分析。

许启慧等[3]得出了河北省大部分地区大气环境资源逐年匮乏的趋势。

近年来,污染天气明显增多,吉林省地形复杂,产业分布不均,各地区气象条件差异较大,大气环境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理应参与优化配置。

1资料与方法选取2018年吉林省9个主要城市的小时均值污染物浓度数据,以及逐3小时的大气自然净化能力指数作为观测数据。

除秸秆焚烧及供暖期等特殊时期外,近似认为外界污染物每日排放量相差不大,则空气污染的程度和空气质量的变化特征主要取决于地理条件和气象因素,即大气的自然净化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大风分析
作者:王晓腾徐驰段家月
来源:《农业与技术》2019年第19期
摘要:利用MICAPS资料、吉林省地面气象站对2018年11月26日吉林省中部发生的一次大风天气过程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大风是吉林省常见灾害性天气之一,每年给吉林省造成很大灾害,对工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同时也受地形因素的作用,吉林省中部处于东北平原,大兴安岭和长白山脉均为西南-东北走向,狭管效应造成了此区域多大风天气;冷涡、高空槽和低压等是此次大风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槽前西南风和等压线斜交,使得气压梯度加大,低压前部暖空气密度加大,高空风动量下传的地面风速有所增加,进而导致出现大风天气过程。

低压前部存在的暖平流导致低压近地面层存在有较为明显的负变压中心,变压风导致地面的风速有所增加,低压前部气压梯度力较大的地方极易出现大风;低压与地形密切配合是大风产生的主要原因,低压前部以西南风为主与地形高度契合,有利于产生大风天气。

关键词:温度平流;变压;低压;高空槽
中图分类号:S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1015060
引言
大风是吉林省常见灾害性天气之一,气旋大风、冷锋后偏北大风、高压后部偏南大风、温带气旋、气压大风与雷雨冰雹大风等每年给吉林省造成很大灾害,对工农业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

同时受地形因素的作用,吉林省中部处于东北平原,大兴安岭和长白山脉均为西南-东北走向,狭管效应造成了此区域多大风天气。

在实际的气象观测工作当中,往往将瞬时风速不小于17m/s的风定义为大风。

朱乾根对我国大风天气进行分析,得出我国大风天气表现出夏少春多,南少北多,内陆少沿海多等特点。

大风预报通常使用统计学预报、天气气候学预报、模式直接输出等多种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吉林省位于我国东北部地区,地处E121°38'~131°19'及N40°50'~46°19'之间,其东部连接俄罗斯,南部临近辽宁省,东南部与朝鲜隔江相望,西部靠近内蒙古自治区,北部与黑龙江省相互接壤。

吉林省土地总面积为18.74万km2,境内包括平原、山地、丘陵、盆地等多种地貌类型,并整体呈现出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倾斜的趋势。

该省位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表现出四季分明、春季干燥且风沙较多,夏季温度较高且雨水较多,秋季凉爽,冬季温度较低且持续时间长等特点。

据多年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得出,吉林省夏季平均温度高于23℃,冬季平均温度低于-11℃,温度日较差位于35~42℃之间。

年平均降水量位于400~600mm之间,其中夏季降水最为充沛,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0%左右,日照时数位于2259~3016h之间,日照较为充沛。

受到当地地形、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吉林省大风、干旱、冰雹等气象灾害频发,对当地民众日常生产生活构成了严重威胁。

大风灾害作为吉林省常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造成的影响与损失不容忽视。

1.2 资料与方法
本文利用地面气象观测资料、MICAPS常规资料,并结合天气学原理,对大风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海平面气压、地形因素等进行分析。

2 天气实况
2018年11月26日8∶00—20∶00,吉林省中部出现分散性阵雪天气,中部观测站都出现了大范围的西南和偏南大风,平均风力最大为7级,而瞬时风力最大为10级。

此次大风天气过程造成道路护栏刮坏,众多树木刮倒,室外广告牌刮落砸坏车辆以及设施农业损坏等较大的灾害。

3 形势分析
由图1能够看出,大风天气过程前期欧亚大陆中高纬度环境较为平直,高压脊出现在巴湖地区并逐渐发展至新疆地区,与此同时其强度有所增加,脊前西北气流加强,上下游效应造成贝加尔湖东部的冷涡逐渐加强,北涡南槽的形式更加明显,贝加尔湖北部的强冷空气沿着槽后
呈现出下滑趋势,而且有明显的冷平流出现在槽中,且斜压性逐渐增强,与此同时高空槽位于地面锋线之后,此次过程属于较为典型的第一型冷锋天气。

自东北北部至山东半岛存在有较为明显的切变线。

高空槽抵达吉林省西部,吉林省中部处于槽前和低压气旋前部,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很强有利于产生西南偏南大风。

综上可知,此次大风天气由冷涡、高空槽和低压共同产生。

4 大风预报方法分析
此次大风属于低压和气旋大风,适合利用天气模型与物理量诊断相结合的方法。

由于槽后脊前西北风携带着大量的强冷空气产生堆积,进而导致出现强气压梯度风。

地面气压迅速升高导致变压风的强度较强,此时冷空气逐渐下沉而动量也逐渐下传。

大风发生区域的低压前部梯度最大,而且低压强度越强,大风持续时间越长、风速越大。

统计大风区域内的气压差、位势高度差、垂直速度、涡度平流、温度平流等气象要素得出,在500hPa位置处,由东北北部至华北中部存在着低压带且强度比较强;在700hPa及850hPa位置处也存在有相对应的切变线,且具有深厚的高空槽;自500hPa至地面吉林省西部一直存在有冷平流,且强度较强。

与地面冷锋相配合的高空槽越深,其槽后存在的冷平流的强度越强,同时对于加深高空槽越有利。

槽前西南风和等压线斜交,使得气压梯度加大,低压前部暖空气密度加大,高空风动量下传的地面风速有所增加,进而导致出现大风天气过程。

低压前部存在的暖平流导致低压近地面层存在有较为明显的负变压中心,变压风导致地面的风速有所增加,低压前部气压梯度力较大的地方极易出现大风。

因此,需要对地面锋区、垂直速度、急流、正负变压大值区等进行分析。

冷暖空气活动在暖锋前后24h变压分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24h变压数值是预报低压大风的良好指标。

11月26日20∶00低压前后正负变压之间的差值为10hPa,而低压前部西南风在变压梯度较大的正变压中心附近为10级,大风出现在负变压中心附近变压梯度最大的地方。

5 地形对大风的影响
大风产生在吉林省中部,大兴安岭和长白山之间的东北平原上,摩擦力小;大风的走向与大兴安岭和长白山的走向基本一致,且呈NE—SW向,而且主要位于长白山脉的西侧,狭管效应促进了大风的产生。

低压与地形密切配合是大风产生的主要原因,低压前部以西南风为主与地形高度契合,有利于产生大风天气。

6 结论
大风是吉林省常见灾害性天气之一,每年给吉林省造成很大灾害,对工农业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同时受地形因素的作用,吉林省中部处于东北平原,大兴安岭和长白山脉均为西南-东北走向,狭管效应造成了此区域多大风天气;冷涡、高空槽和低压等是此次大风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槽前西南风和等压线斜交,使得气压梯度加大,低压前部暖空气密度加大,高空风动量下传的地面风速有所增加,进而导致出现大风天气过程,低压前部存在的暖平流导致低
压近地面层存在有较为明显的负变压中心,变压风导致地面的风速有所增加,低压前部气压梯度力较大的地方极易出现大风;低压与地形密切配合是大风产生的主要原因,低压前部以西南风为主与地形高度契合,有利于产生大风天气。

参考文献
[1]朱乾根,林锦瑞,寿绍文,等.天气学原理和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267-275.
[2]李超,魏建苏,严文莲,等.江苏沿海大风特征及其变化分析[J].气象科学,2013(5):584-589.
[3]高瑞华,王式功,张孝峰,等.渤海海峡长岛风特性研究[J].太阳学报,2001,41(2):729-731.
[4]陈淑琴,黄辉.舟山群岛一次低压大风过程的诊断分析[J].气象,2006(1):68-73.
[5]杨雪艳.中国东北地区风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大风的成因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8.
[6]王凤娇,赵坤,葛翔,等.“4.15”鲁北沿海东北大风分析[J].安徽农业科技,2013,26(4):729-731.
[7]吴恒,冯旭,郭维.2010年4月7—9日吉林省大风沙尘天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30):17139-17142.
作者简介:
王晓腾(1984-),本科,工程师。

研究方向:天气预报;段家月(1991-),女,本科,助理工程师。

研究方向:大气物理;徐驰(1990-),本科,助理工程师。

研究方向:大氣科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