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的形成学案

合集下载

山地的形成导学案(精华版)

山地的形成导学案(精华版)

高一()班学号:小组:姓名:评价: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一、学习目标1、能默写出板块构造学说。

2、掌握地质构造的概念,能正确区分背斜和向斜、地垒和地堑。

3、学会分析各种地质构造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意义。

4、能分清楚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

5、举例说明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二、学习指导1. 课前预习,三步读书法,课本73-76,完成相关内容;2. 多看图,多想象;请参考地图册20面、52面和54面。

3. 预设文科班3课时,理科班2课时。

三、温故知新地质作用是指,其中,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一、板块构造学说★自主学习1请参考地图册20面,在下图中相应位置填写各板块的名称。

1.板块划分概况地球的岩石圈可以划分为_____大板块,其中除__ ___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

板块位于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板块内部地壳运动相对稳定,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注意:板块的名称只是以它的主体部分来命名,实际的范围与名称多有出入。

如:印度位于__________,澳大利亚位于_______ ___。

2、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形成的地貌。

参考地图册54面。

(1)板块相互________:(即生长边界)张裂处可形成裂谷、海洋、海岭。

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和红海(位于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张裂处)、大西洋海岭如:冰岛,首都_____ ___,地热能非常丰富,被称为无类之城,是因为位于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张裂处。

(2)板块相互________(即消亡边界)①陆壳与陆壳碰撞处:常形成高大绵延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位于__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__板块碰撞处阿尔卑斯山:位于__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__板块碰撞处地中海的面积在__________②陆壳与洋壳碰撞处:常形成岛屿与海沟,海岸山脉与海沟。

山地的形成教案

山地的形成教案

山地的形成教案导语:山地是地球地表的地理特征之一,它们以陡峭的山脉和峰峦起伏的地形而闻名。

山地的形成过程涉及多种地质和地形因素,了解山地的形成机制对于地理学的学习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通过教授山地的形成过程和相关地质因素,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山地的起源和形态特征。

教学目标:1. 理解山地的定义和特征;2. 掌握山地的形成过程;3. 了解山地的类型和分布。

教学内容:一、山地的定义和特征(10分钟)A. 引入山地的定义和特征山地是指地球表面上相对较高的地形地貌,通常包括陡峭的山脉、高原、台地和山谷等地形特征。

B. 山地的特征1. 高度:山地通常比周围的平坦地区高出很多,高度可达数千米。

2. 陡峭:山地的山脉和山峰通常非常陡峭,坡度大。

3. 多样的地貌:山地包括多种地形特征,如山谷、高原和峡谷等。

二、山地的形成过程(30分钟)A. 断层活动1. 引入断层活动的概念:断层是指地壳中岩石断裂的带状结构,其活动导致地质变形和地震的发生。

2. 介绍断层活动对山地形成的作用:当地壳中断层活动强烈时,岩石被挤压、折叠和隆起,从而形成山地。

B. 构造抬升1. 解释构造抬升的概念:构造抬升是指地壳中岩石板块上升的过程,通常是由于地壳板块之间的碰撞、挤压和隆起引起的。

2. 介绍构造抬升对山地形成的重要性:当地壳中的岩石板块被抬升时,地表会随之上升,形成山地。

C. 侵蚀和风化1. 简要介绍侵蚀和风化的概念:侵蚀是指水、风或冰等自然力量对岩石和土壤的破坏和移动,而风化是指岩石和土壤在气候和环境作用下的破坏和改变。

2. 说明侵蚀和风化对山地形成的影响:侵蚀和风化会逐渐削弱山地的地形特征,形成山谷、峡谷和河流等地貌。

三、山地的类型和分布(20分钟)A. 山脉1. 定义和特征:山脉是指一系列相互连接并在地表上形成连续山脉的集合体,山脉通常由岩石构成。

2. 示例: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等。

B. 高原和台地1. 定义和特征:高原是指相对平坦且比周围地区高出的地形地貌,台地是指相对较大的高原,通常由平坦的岩石构成。

4.2山地的形成学案

4.2山地的形成学案

4.2 山地的形成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褶皱、断层的概念和基本形态,了解火山的组成。

(2)掌握背斜和向斜的基本形态,辨别背斜、向斜的能力,掌握褶皱、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培养学生判读图像、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各种山地地貌的成因,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自主学习】(一)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1、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的两种基本形态是和。

2、从形态上看,背斜一般是,向斜一般是;从岩层新老关系来看,背斜中心部分岩层,两翼,向斜中心部分岩层,两翼部分。

3、背斜成谷的原因是,向斜成山的原因是。

4、,统称为褶皱山。

5、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之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

6、如果断层的位移以垂直运动为主,则其中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如我国的、等;相对上升的岩块形成,如我国的、、等。

7、由,统称为断块山地。

8、火山由和两部分组成。

没有破坏的火山口的形态是,有时会积水成;破坏了的火山口呈状态。

火山锥是由和在流动过程中堆积而成的,上部,下部。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1、在山地地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高,大。

因此人们通常优先建设_______较低、较小的,其次才是。

2、山地地区的交通运输线路,主要分布在和。

3、在山地地区交通线路迂回前进。

线路弯曲程度和总长度一般要相应的和丘陵地区。

【课堂练习】读下面的地质剖面图,回答1~3题。

1.图中①处河谷的成因是( )A.向斜构造向下弯曲形成B.背斜构造顶部遭侵蚀形成C.陡坡地带流水侵蚀力较强形成D.断层地带岩层破碎易遭侵蚀形成2.图中③处的岩石最有可能是( )A.花岗岩B.大理岩C.砂岩D.砾岩3.图示地段发生过的地质作用不能确定的是( )A.水平拉伸作用B.岩浆活动C.变质作用D.沉积作用下图为某地沉积岩层剖面图,读图回答4~5题。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导学案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导学案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导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背斜、向斜、断层等地质构造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会判断背斜、向斜、断层等地质构造。

2、说明“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及断层形成谷地和断块山的过程。

4、理解背斜、向斜、断层对工程选址的影响。

5、会判读地质图和地质剖面图。

1、褶皱的形成:在产生的强大作用下,发生,产生的。

2、褶皱、褶曲、背斜、向斜的关系褶皱的一个弯曲叫,褶曲的类型可分为和两种。

3、断层的形成:当产生的强大和,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两侧的岩体沿发生明显的,就会形成断层。

5、背斜、向斜、断层形成的地貌背斜:一般发育成,但也会因而被成。

向斜:一般发育成,但因,不易被,反而形成。

断层两侧的岩体沿水平方向位移:断层两侧的岩体沿垂直方向位移: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如我国的 ______ 和;相对上升的岩体形成,如我国的、、。

探究:1、根据地质图判断地质构造类型,并说明判断依据。

X k B 1 . c o m2、断层的结构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读下图,完成相关填充,理解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由左图可推测:断层一侧上升岩体往往形成,下降岩体往往形成,断层面会形成。

由右图可看出:断层两侧的岩体水平位移,往往会使褶皱山。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推测:断层带如果有流水经过会受到流水的作用,不断发育形成。

4、地质构造对工程选址的影响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图,①岩层为含煤层,②岩层为含水层,③岩层为含气层。

据此分析判断下列问题:(1)该地区为了开采煤炭资源,其开采地应选择在(甲或乙),并简述选址的理由。

(2)在甲、乙两地打井,能开采到丰富的地下水的是,请简述理由。

(3)在甲、乙两地能钻探到丰富的油气资源的是,请简述理由。

(4)假设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甲地还是乙地?为什么?一、单项选择题右图为“某种地形地质构造的示意图”。

读后完成1~3题。

1.判断右图中甲地的构造应为( )A .褶皱B .背斜C .向斜D .断层2.判断右图中乙、丙、丁三种岩层的新老关系,由老到新依次为( ) A 、乙、丙、丁 B 、乙、丁、丙C、丙、乙、丁D、丁、乙、丙3、根据地形的高低起伏来判断,右图中乙、丙、丁三种岩层的软硬程度,由硬到软排列应为()A.乙、丙、丁B.乙、丁、丙C.丙、乙、丁D.丙、丁、乙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但在煤炭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安全事故隐患。

山地的形成学案

山地的形成学案

第四章第二讲山地的形成学案【目标定位】1、了解地壳运动形成的地质构造(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

掌握地质构造的判读及地理意义。

2、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基础回顾】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1、褶皱山(1)褶皱①概念:岩层在强大的___ __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______ ___。

②基本形态:有__ __和__ __两种。

常形成山岭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区分背斜和向斜构造时,不应单纯的从形态上来判断,而应从岩层的新老关系方面进行研究。

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为背斜;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为向斜。

例如:下图中A为背斜,而B为向斜。

【例题】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两处地质构造与地形的关系,正确的是()A.①处是断层成谷B.②处是背斜成山C.①处是向斜成谷D.②处是向斜成山2.图中①处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侵蚀作用B.堆积作用C.固结成岩作用D.搬运作用(2)板块构造学说:①地球的岩石圈可以划分为大板块;②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③如果板块发生背离运动,就会张裂成或发育为;如果板块发生相对运动,就会形成高达的山系。

2、断块山(1)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______ _____,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发生破裂,并沿______ _发生明显的位移。

(2)断层的位移类型①水平方向: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

②垂直方向: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___________或,如我国的平原、谷地;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__________或,如我国的(山)、(山)、(山)等。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

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

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二是看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动、位移。

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

考点二:地质构造应用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实践意义,具体如下图所示:【例题】3.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山地的形成导学案

山地的形成导学案

4.2 《山地的形成》 学案 【学习目标】 1.能记住山地形成的原因及山地的类型。

2.能对比褶皱的背斜与向斜的异同。

3.能说出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的成因、地貌类型、实际例子。

【学习重点】 地质构造的判读及地质构造的意义。

【温故知新】内力作用 使地表 山岳的形成 地质作用 按( ) 变质作用 风化、侵蚀外力作用 搬运、堆积 使地表 河流地貌 固结成岩【学习指导】阅读教材内容,并完成如下问题 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褶皱山断块山 火山(一) 褶皱山(1)形成原理——褶皱 ①褶皱的概念②基本特特:褶皱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它的基本形态是_______和_______,对比如下: 分类 背斜向斜岩层形态 岩层___________拱起 岩层___________弯曲 岩层新老关系 中间______,两翼________ 中间______,两翼________ 未侵蚀地貌背斜成_________向斜成_________侵蚀后地貌示意图侵蚀后,背斜成____ 向斜成____成因(2)褶皱山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论基础——板块构造学说_______作用是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陆地的______①全球共分为六大板块,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板块张裂形成______或发育为______,此处边界为____________;板块碰撞形成____________,此处边界为____________③参考地图册35页图,指出以下山脉分别是由哪两大板块碰撞形成的:喜马拉雅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阿尔卑斯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落基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第斯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断块山(1)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__________,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并沿________发生明显的位移。

山地的形成学案

山地的形成学案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课标要求】1.了解褶皱的概念和褶皱的基本形态;2.了解褶皱山的形成和褶皱山的基本形态特征;3.能够在不同的示意图中识别和判读背斜与向斜;4.知道和理解断层的概念和断块山的形成,了解断块山的基本形态特征;5.知道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6.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 教学过程】一、褶皱山1、褶皱: 。

请尝试画出下列岩层受力后的状态:2、褶曲——褶皱的基本单位,即一个弯曲,包括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形态。

观察上图并总结:(1)褶皱形成初期,背斜和向斜的岩层形态和形成的地貌一般是什么?(2)依据课本并结合你画出的岩层状态,理解背斜和向斜中岩层的新老关系。

(3)请解释“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

(4)请总结背斜和向斜的判断依据。

【对点练习1】下图为一典型褶皱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褶曲中,岩层的新老关系为()A .自西向东由老到新B .自东向西由老到新C .自中心向两侧由老到新D .自中心向两侧由新到老(2)图示山岭是 ( ) 岩层① 岩层②挤压力A .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B .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C .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D .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对点练习2】右图为某地地层示意。

从P 点向下钻井,当钻头位于①、②、③“层”时,可能分别探测到( )A 、天然气、水、石油B 、水、石油、天然气C 、石油、天然气、水D 、天然气、石油、水总结:背斜和向斜在资源储藏和工程建设中的实践应用。

3、地球岩石圈板块构造生长边界——海岭、断层等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岛弧等二、断块山1、断层: 。

请尝试画出下列岩层受力后的状态:2、若断层位移以水平方向为主,则会错断原有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各种地貌; 若断层位移以垂直方向为主,则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 ,如 ;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 , 如 。

【对点练习3】.右图所示构造是由 ( )A .岩浆活动引起的B .地壳运动引起的C .变质作用引起的D .流水作用引起的【对点练习4】.读右图,回答下面两题。

4.2山地的形成(学案含答案)

4.2山地的形成(学案含答案)

4.2《山地的形成》导学案【课标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学习目标】1、能说出山地的三种类型与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2、能简述背斜、向斜、断层、板块运动形成的地貌并分析其成因。

3、会运用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指导生产和生活。

【重点难点】重点:背斜山、向斜山、断层山、火山的成因;地质构造图的判读;难点:板块构造学说;【自主预习】阅读教材P73-76,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褶皱?褶皱有哪两种基本形态?2、填表比较背斜与向斜背斜向斜判读方法从形态上岩层一般岩层一般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中心,两翼中心,两翼图示构造地貌未侵蚀地貌侵蚀后地貌成因背斜,岩层破碎,常被向斜,岩性坚硬,不易,常形成图示①~④岩层由老到新;P处向斜成山;M处背斜成谷3、读教材P73第4段文字材料,完成下列内容。

(1)“板块构造学说”基本观点A.地球的岩石圈可以划分六个大的板块,而且这六大板块之间还有若干小板块。

这六大板块是B.板块边界是一些构造带,分为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C.这些板块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不断的之中。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

(2)板块运动与地貌4、断层的成因是什么?如何判断断层?5、断层形成了什么样的地貌?6、火山的结构是怎样的?【自主探究】【探究1】板块构造学说一般通过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全球海陆、高大山系、大裂谷的分布和变化。

读教材P73最后一段和图4.10地球岩石圈板块示意,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测量,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扩张,而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地中海却在不断缩小。

为什么?2、请预测一下,千万年后红海和地中海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3、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成。

【探究2】褶皱山2018年1月12日,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背斜首口页岩气预探井开始压裂施工。

背斜是褶皱的基本形态之一,多埋藏有石油、天然气。

1、判断甲、乙两地何处是背斜?何处是向斜?2、解释甲地成为山岭,乙地成为谷地的原因。

山地的形成导学案

山地的形成导学案

第五单元 地表形态的塑造【基础感知】一、山地的形成 (一)褶皱山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 ,产生一系列的波状 ,叫做 。

基本单位: ,即褶皱的一个弯曲。

两种基本形态: 褶皱山:(二)断块山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 。

如果两侧的岩体沿 发生明显的 ,就形成了 。

背斜、向斜和断层的应用:分类 背斜向斜岩层形态 岩层___________拱起 岩层___________弯曲 岩层新老关系 中间______,两翼________中间______,两翼________未侵蚀地貌示意图背斜成 , 向斜成 。

侵蚀后地貌示意图侵蚀后,背斜成____, 向斜成____。

成因断层位移方向 对地貌的影响及实例 图示 水平方向为主垂直方向为主地堑地垒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 组号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1、理解褶皱、断层的概念及基本形态;了解火山的组成。

2、学会判断背斜、向斜及其形成的地貌。

3、背斜、向斜及断层的应用。

4、山地对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三)火山1、如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流出,往往形成宽广的,如:;如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或喷出,往往会形成,如:我国的。

2、火山的组成:火山口:火山锥:3、火山的影响:。

【深入探究】1、地形特征的描述及成因分析。

2、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巩固练习】下图为某地形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完成1—2题。

1、图中甲、乙两地的地质地貌叙述,正确的是()A、甲-背斜岩层,由水平挤压成山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C、乙-背斜顶部受压力被侵蚀成谷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2、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是()A、石灰岩大理岩B、花岗岩流纹岩C、大理岩石灰岩D、安山岩玄武岩3、如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

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山地的形成学案

山地的形成学案

山地的形成学案山地是地球表面的一种自然地理特征,具有复杂的形态和多样的形成原因。

在地球历史上,山地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时期和各种自然作用力的影响。

本文将从山地的定义、形成原因、形态特征和分布情况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山地的定义山地是指地壳隆起的部分,相对高度大于500米,比高和面积都较大的高地。

山地的顶峰称为山峰,其高度和形态各异,有的高达数千米,有的则低矮而绵延。

二、山地的形成原因山地的形成原因有多种,主要包括地球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地球内力作用包括地壳运动、火山活动和岩浆侵入等,这些作用力会导致地壳隆起和变形,形成山脉。

外力作用则包括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等,这些作用力会影响山地的形态和分布。

1、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是山地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地球内部的地质构造运动,地壳会发生板块漂移、碰撞、挤压和抬升等现象,从而导致地表的起伏和山脉的形成。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就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而形成的。

2、火山活动火山活动也是山地形成的一种原因。

火山爆发时,熔岩、火山灰和气体等物质会喷发到地表以上,形成火山山丘和火山锥。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火山地貌会被风化和侵蚀,逐渐演变成各种形态的山地。

3、岩浆侵入岩浆侵入也会形成山地。

当岩浆在地表下冷却凝固时,会形成侵入岩体,这些岩体会向上拱起地表,形成各种形态的山地。

例如,花岗岩山脉就是由于岩浆侵入而形成的。

三、山地的形态特征山地的形态特征因地区和形成原因而异,但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高耸入云:山地的高度通常较高,高耸入云,成为地表的显著特征。

2、崎岖不平:山地的表面通常崎岖不平,有许多陡峭的坡面和悬崖峭壁。

3、植被繁茂:山地的植被通常比较繁茂,有多种植物和动物栖息其中。

4、水源丰富:山地的水源通常比较丰富,有河流、湖泊、瀑布等水文景观。

四、山地的分布情况山地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南美洲和北美洲等地区。

中国的山地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如喜马拉雅山脉、秦岭、喀喇昆仑山脉和大兴安岭等。

山地的形成导学案

山地的形成导学案

高一年级 地理导学案 岳池中学 编写人:董阳
1
学习目标
1.掌握褶皱山的概念、成因和形态。

2.掌握背斜与向斜的判断方法。

重点与难点
1.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分析。

2.背斜和向斜的实践应用
(1)褶皱: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_______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______ 。

褶皱的基本单位是 ,它的两种基本形态是 和 。

(2)
基本 背斜:一般岩层
拱起,地貌一般发育为 ,但常被侵蚀成
形态 向斜:一般岩层 弯曲,地貌一般发育为 ,但因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 背斜中心岩层较 ,两翼岩层较 ,向斜中心岩层较 ,两翼岩层较 。

(3)褶皱山举例:纵贯南北美洲西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山系、横贯亚欧大陆中南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山系。

地球的岩石圈由 组成 (4)板块构
造说 板块处于不断 板块背离运动:地壳张裂形成 或发育为 的之中 板块相对运动:相互 、褶皱隆起形成高大的
1.从岩层形态和岩层新老关系两方面,如何判断背斜与向斜?
2.背斜一定形成山岭,向斜一定形成谷地吗?
3.背斜和向斜,哪个有利于储石油、天然气,哪个有利于储水?哪个适合修建隧道?
4.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成。

课内巩固:教材P74活动
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哪一处属于背斜?为什么?
(2)图中c 地层为含水层,a 、b 、d 各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何处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说出其判断依据。

(3)________处,试说明理由。

山地的形成学案

山地的形成学案

《山地的形成》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褶皱的概念和基本形态,掌握野外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2.掌握地质构造规律在生产、工程建筑上的应用。

3.了解板块构造学说,。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自学能力;2.通过阅读图片和思考等活动,提高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互动,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培养科学的学习态度;2.学会用地理的眼光欣赏和认识自然界的美。

【知识建构】一、褶皱山、断块山、火山山地有多种类型,如褶皱山、和等,他们的形成和发展都与作用有关。

1.褶皱山⑴褶皱:岩层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下发生的塑性变形而产生的一系列。

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皱山的规模有大有小,大规模的褶皱山系可以绵延数千米,如和。

背斜:岩层一般,从岩层的新老关系看,中心部分较;在地貌上一般发育为,少数因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为;⑵基本形态向斜:岩层一般,从岩层的新老关系看,中心部分较;在地貌上一般发育为,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⑶板块构造学说地球的可以划分出六大板块。

背离运动(生长边界):地壳而形成或六大板块处在发育成不断之中相向运动(消亡边界):相互、褶皱隆起而形成高大的【学习自评】1.下列有关褶皱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高处为背斜,地势低处为向斜B.岩层向上拱起的褶曲为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褶曲为向斜C.背斜是岩层受张力影响而形成的,向斜是岩层受挤压力影响形成的 D.地貌上,背斜一定是山,向斜一定是谷2.造成“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侵蚀作用B.搬运作用C.变质作用D.地壳运动3.澳大利亚大陆位于A.太平洋板块B.印度洋板块C.亚欧板块D.非洲板块4.读图“大板块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⑴地球的岩石圈并非整体一块,而是分成大板块。

它们是:A 板块,B 板块,C 板块,D 板块,E 板块,F 板块。

⑵六大板块是不断着的。

山地的形成导学案

山地的形成导学案

4.2山地的形成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山地的成因类型和褶皱、断层的概念。

2.掌握背斜、向斜、断层的判断方法及其实践意义【重点难点】1.正确判断背斜、向斜、断层的方法。

2.火山的形成过程【学法指导】讨论法、探究法【知识链接】褶皱山、断块山、火山一•褶皱山1、褶皱:岩层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① _____________ 发生塑性变形而产生的一系歹U②___________ 。

2、基本形态:背斜:岩层一般③ _____________ ,地貌发育为④_____________向斜:岩层一般⑤ ____________ ,地貌发育为⑥ ____________地形倒置:背斜容易被侵蚀,形成⑦ ______________向斜不易被侵蚀,形成⑧_____________岩层形态新老形态形成地貌地形倒置(久经侵蚀)背斜向斜探究:1.试判断甲和乙,何处为背斜,何处为向斜?并说明理由2.试用实线(表示存在的地层)和虚线(表示缺失的地层)将地层连接起来。

乙甲老新*3.如果右图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 应该选择甲地还是乙地?4.背斜、向斜与石油矿藏的关系汕层1=1水层水向咧5流?3、板块构造学说a•⑨ ___________ 可划分为六大板块b.六大板块处于不断⑩___________ 之中:背离运动:地壳(11) ______________ 形成(12) ____________ 或发育为_______ (13) ________________ 相对运动:相互(14) ____________、褶皱隆起形成高大的(15) _________________1、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__________ 和? _______ ,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时, 岩体发生?_______ ,两侧岩体沿? ________ 生? __________ 形成断层。

2、形成地貌a.水平位移:C21 _________ 有地貌,或派生出若干地貌。

学案10:4.2 山地的形成

学案10:4.2 山地的形成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一、高考预测主要考查地质作用、地貌成因及地质构造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地质、地形对交通线路区位选择的影响;地形、河流对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

结合区域等高线图、重要城市、乡村规划图、地质构造示意图考查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二、自主学习(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1.褶皱山(1)褶皱①概念:岩层在强大的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

②基本单位——褶曲。

(2)规模:褶皱山大的可绵延数千千米,小的只有几十米。

2.断块山(1)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发生破裂,并沿发生明显的位移。

(2)断层的位移类型①水平方向: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

②垂直方向: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

3.火山(1)成因:岩浆在巨大的作用下,沿着地壳的或管道喷出。

(2)组成:包括和火山锥两部分。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注意提示】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社会因素成为对交通运输线进行区位选择的决定性因素,但自然条件,尤其是地形仍起着重要作用,应尽可能利用有利的地形条件,既能减少工程量,降低造价,又便于维修护养。

三、考点讲解考点一:板块移动与地球面貌1.板块构造理论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处于生长边界。

①大陆与大洋板块相撞,形成海沟、岛弧或海岸山脉,如亚洲东部岛弧、北美洲西部的海岸山脉、马里亚纳海沟处于消亡边界;2.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2.安第斯山脉是由哪两大板块相碰撞挤压而形成?在划分六大板块时,是将东太平洋海岭作为太平洋板块的东南边界的,东太平洋海岭以东的东南太平洋板块应属于南极洲板块,所以安第斯山脉是由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而形成,而不是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相撞挤压形成。

考点二:内力作用与构造地貌1.地质构造是指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变形和变位,最基本的形式是褶皱和断层,它们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和“证据”。

山地形成导学案

山地形成导学案

4.2 山地的形成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褶皱的概念和基本形态,掌握准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

2.理解断层的概念,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

3.理解火山的形成过程,掌握火山的组成。

5.结合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其形成的地貌类型。

学习重点1.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

2.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

学习难点1.准确判断背斜和向斜。

2.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其地貌表现。

学习方法启发式教学法,互助讨论式教学法知识梳理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1 褶皱山(1)褶皱的概念:因为产生挤压作用,使发生塑性变形产生的系列弯曲。

(2)基本形态:背斜:一般岩层拱起,中心部分岩层,两翼岩层,地貌育为,但常被侵蚀成。

向斜:一般岩层弯曲,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地貌一般发育为,但因耐侵蚀反而成。

2 断块山(1)断层的形成:掩体破裂后,两侧的岩体沿而发生明显的。

(2)位移:水平方向:原有各种地貌,或在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

垂直方向:主要方向,相对下降部分形成或低地,相对上升部分成为或高地。

3 火山(1)形成:岩浆沿地壳的或管道喷出而成。

(2)组成:火山口:地下岩浆上涌喷出的出口。

火山锥:由物质和喷涌出来的岩浆在过程中堆积而成的。

典型的火山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探究:地质构造与地形的关系是怎样的?常见地质构造有褶皱和断层两种形式。

褶皱包括背斜和香榭两种基本形式,其判断的依据是岩层的新老关系,侵蚀前后对地形的影响不同。

山地形成教案

山地形成教案

山地形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山地的定义和特征;2.掌握山地的形成原因;3.了解不同类型山地的形成差异;4.了解山地对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2.1 山地的定义和特征•什么是山地?•山地的特征有哪些?2.2 山地的形成原因•构造运动理论•气候与水流理论•侵蚀与沉积理论•地质学理论2.3 不同类型山地的形成差异•折叠山地•火山山地•断块山地•残余山地2.4 山地对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山地对水资源的影响•山地对植被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山地对气候和气象的影响•山地对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影响三、教学步骤3.1 导入与引导(10分钟)•引导学生回忆平原、丘陵等地貌的特征,并引出山地的概念;•与学生共同讨论山地的特征,引发学生的思考。

3.2 介绍山地的定义和特征(10分钟)•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介绍山地的定义和特征;•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3 探究山地的形成原因(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山地形成原因进行深入研究;•每个小组通过互动讨论和查找资料,了解该种原因的具体机制和作用。

3.4 分组报告和讨论(20分钟)•每个小组轮流向全班展示其研究成果;•其他组员提问和评论,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3.5 探索不同类型山地的形成差异(15分钟)•使用地图和剖面图等教具,比较不同类型山地的地貌特征;•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山地形成原因的差异和联系。

3.6 分享山地对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15分钟)•通过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等方式,展示山地对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山地资源。

四、教学评估1.设计小组研究报告评价表,评估小组对山地形成原因的研究成果;2.观察学生参与讨论的程度和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3.设计小组或个人写作任务,让学生总结和阐述山地对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五、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参观山地地貌及相关景观;2.开展山地地质考察活动;3.鼓励学生进行与山地相关的科学研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
编者:杨梅珍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褶皱、断层的概念,认识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形成和基本形态。

(2)了解火山的形成、结构。

(3)举例说明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的概念。

2、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

难点:1、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

2、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三、课前预习:
完成《学案与测评》的“自主学习”。

四、课中研学
1、合作探究一:
你能解释一下向斜成山、背斜成谷的原因吗?
2、你能帮助他们吗?
两个工程队队长在争论:在哪能找水呢?在哪能找油气?在哪能修建隧道呢?同学们,你们能帮助他们吗?并说说你们的理由。

3、合作探究二
你能说出火山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吗?
五、课堂巩固
1、今天你的收获是什么?
2、你能用简笔画将今天你领悟到的山体的表面形态画下来吗?
褶皱山断块山火山
六、课后整学
完成《学案与测评》的“当堂达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