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12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十二章--习题答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3)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
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2。
西方经济学第12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课件培训
一个经济周期曲线图
从 AE 即为一个周期。AC,即衰退与萧条,是收缩阶段;CE,即复苏与繁荣,是 扩张阶段。收缩阶段总的经济趋势是下降,扩张阶段总的经济趋势是上升,各阶段有 各自的特点。
繁荣阶段:
按照西方经济学的说法,假定开始时,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这是国民 收入与经济活动高于正常水平的一个阶段。
其特征为社会有效需求持续增长,产品销售旺盛,批发厂商和零售商 的存货减少,纷纷向生产厂家订货。
生产者利润丰厚,投资活动得到刺激。随着投资源的增长,信用扩张, 就业率不断提高,失业率减少,劳动力和其他社会资得到充分利用。与此 同时, 由于有效需求的增长以及对劳动和其他生产要素的需求增加, 一般 商品的物价水平及工资和利率逐渐上涨。
一、经济周期的含义
所谓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循环),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 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
这就是说,经济发展必然出现一种开始向上,继而向 下,再重新向上的反复的周期性运动
经济学家在解释这一定义时强调三点:
(1) 经济周期是经济中不可避免的波动。 (2) 虽然,每次经济周期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却有共 同点,即每个周期都是繁荣与萧条 的交替。 (3) 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民收入的波动,这种波动与失 业率、物价水平、利率、对外贸易等活动的波动相互影 响。因此,研究经济周期的关键是研究国民收入波动的 规律与根源。
(一) 乘数-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理论
包括以下几种模型: ➢ 1.加速原理 ➢ 2.乘数-加速模型的基本思想 ➢ 3.乘数-加速模型
萧条阶段:
(完整版)西方经济学第12章-马工程教
第十二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总需求-总供给分析1.总需求曲线为何向右下方倾斜?答案要点:总需求会随着价格水平的提高而下降,或者随着价格水平的下降而提高。
这也就是价格水平变动所引起的财富效应(实际余额效应)。
所以,总需求曲线会向右下方倾斜。
2.财政政策对增加均衡国民收入效果较好的条件是什么?答案要点:从总供求模型来说,总供给曲线越平坦,即物价水平变动很小或几乎不变动,总需求曲线越陡直,即总需求对于价格不敏感,财政政策对增加均衡国民收入的效果就越好。
当然,经济中也必须有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重要的具体项目。
3.货币政策对增加均衡国民收入效果较好的条件是什么?答案要点:从总供求模型来说,总供给曲线越陡直,即物价水平变动很大也不会影响总供给,总需求曲线越平坦,即总需求对于价格很敏感,货币政策对增加均衡国民收入的效果就越好。
当然,经济中也必须有货币政策可以发挥作用的企业投资的重要具体项目。
4.以财政政策促进经济恢复或增长的局限性和副作用各是什么?答案要点:如果是以增加政府支出的财政政策恢复经济或促进经济增长,必须有好的项目,同时也不能因此引起利率上涨。
如果没有这些条件,就会产生局限性和副作用:因利率上涨而导致原本可由社会进行的投资被放弃,即产生“挤出效应”,或者因缺乏适当的投资支出的对象,而无法达到目的。
如果以减税的财政政策恢复经济或促进经济增长,也有局限性,即,企业找不到可以盈利的投资项目,就不会因减税而增加投资,从而无法达到预定的目的。
1/ 25.以货币政策促进经济恢复或增长的局限性和副作用各是什么?答案要点:一是受限于经济中是否存在可盈利的投资项目,二是扩张性货币政策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6.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使用的理由是什么?答案要点:可以互相弥补单独使用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时存在的局限性和缺陷,避免或降低副作用。
2/ 2。
《西方经济学》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五、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和实际国 民生产总值
• 为了能够对不同时期的国民生产总值进行有 效的比较,我们选择某一年的价格水平作为 标准,各年的国民生产总值都按照这一价格 水平来计算。这个特定的年份就是所谓的基 年(base year),这一年的价格水平就是所 谓的不变价格(constant price)。用不变价格 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叫做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real GNP),而用当年价格(current price) 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叫做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nominal GNP)。见图12-1。
21
二、国民收入核算没有很好地反 映经济发展状况
• 第一,国民生产总值不能很好地衡量精 神收入。 • 第二,国民生产总值只能比较最终数值 大小,而无法说明生产的是什么商品和 什么劳务。 • 第三,国民收入核算不能反映出生产技 术的进步。
22
三、国民收入核算没有很好地反映 福利状况
• 人均的实际消费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 福利状况的比较好的指标。
第十二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国民收入核算
国民收入核算指标 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现行国民收入核算的缺陷 及纠正 国民收入的流量循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节 国民收入核算指标
一、国民生产总值 二、国民生产净值与国民收入 三、个人收入与个人可支配收入 四、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 五、名义国民生产总值与实际国民生产 总值 六、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15
• 政府购买支出是指各级政府部门对商品 和劳务的购买支出,包括政府在军事设 施和物资方面的支出和政府雇员的薪金 支出。 • 净出口是指商品和劳务的出口价值减去 商品和劳务的进口价值的差额。
16
表12-3 A国国民生产总值,200×年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宏观经济学 第四篇-第十二章 经济周期
不宜将经济周期仅仅看作“商业周期” 。
第四篇-第十二章 经济周期
2021/8/8
3/28
第一节 经济周期的性质
二、经济周期的划分
1.基钦周期(短周期、短波) 小周期平均40个月,又称为基钦周期。 2.朱格拉周期(中周期、中波) 平均每个朱格拉周期为9-10年。 3.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周期、长波)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约50年,长波的上升与
2021/8/8
20/28
第三节 非凯恩斯主义周期模型
一、货币周期模型
(一) 卢卡斯总供给曲线
卢卡斯从货币供给和不完全信息的角度出发,对经 济的周期波动做出解释。
卢卡斯认为,若央行增加货币供给,引起物价上涨, 若之前物价平稳,则多数人认为属于局部性的,若 之前物价起伏较大,则多数人认为属于全局性的。 未发现实情之前,人们会根据当时的价格上涨来增 加他们的产出和工作量,但人们最终会作出理性预 期,发现物价上涨是由总需求增加引起的,就会调 整其预期,将产量和劳动供给恢复到自然率水平。 故货币供应的政策是无效的。
较高收入和较低收入 时,边际投资倾向接 近0,边际储蓄倾向 接近无穷大。
第四篇-第十二章 经济周期
2021/8/8
6/28
第二节 凯恩斯主义周期模型
非线性的储蓄函数和投资函数交点决定三个均衡 的国民收入值:Y<Y1或Y2<Y<Y3时,I>S,Y有提 高趋势;Y1<Y<Y2或Y>Y3时,I<S,Y有下降趋势, 故C不是稳定点。当Y2<Y<Y3时,Y会提高到Y3, 当Y1<Y<Y2时,Y会降低到Y1。
供给曲线。
Ys AS(P) , Yd AD(P)
西方经济学习题十二解答
习题十二1.简释以下概念:国内生产总值答:是指一个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某一给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国内生产净值答:指国内生产总值扣除了生产过程中的资本消耗即折旧以后的价值。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答:是用生产物品与劳务的那个时期的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答:是用以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答:指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国民生产总值答:是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是一个国民概念。
最终产品答:是指在计算期间生产的但不重复出售而是最终的使用的产品。
中间产品答: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物品用的产品。
总投资答:是一定时期的全部投资,即建立的全部厂房设备与住宅等,包括净投资与重置投资。
净投资答:是总投资中扣除了资本消耗或者说重置投资局部的投资。
重置投资答:是用来重置资本设备或用于补偿资本消耗的投资。
存货投资答:指企业持有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政府购置与政府转移支付答:政府购置是指政府在商品与劳务上的支出,它包括政府在教育、卫生、防务、警察与公共投资方面的支出与其他经常性支出。
而政府转移支付是指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与补助等方面的支出,是一种不以取得本年生产出来的商品与劳务作为补偿的支出。
净出口答:是指出口额减去进口额后的余值。
间接税答:是对商品与劳务征税,其特点是纳税人并不是负税人,税收负担转嫁的方式包括向前转嫁与向后转嫁。
国民生产净值答:是国民生产总值扣除生产过程中的资本消耗即折旧以后的价值。
国民收入答:指狭义的国民收入,是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效劳所获得的报酬的总与,即工资、利息、租金与利润的总与。
个人收入答:指个人实际得到的收入,从国民收入中减去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与社会保险税,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大体就得到个人收入。
西方经济学(第十二章)经济周期
经济周 期的中 心是: 心是: 国民收 入的波 动
2.主要阶段-繁与经济活动高于正 繁荣 常水平的一个阶段。 常水平的一个阶段。 B—顶峰。生产迅速增加,投资增加, 顶峰。 顶峰 生产迅速增加,投资增加, 信用扩张,价格水平上升,就业增加, 信用扩张,价格水平上升,就业增加, 公众对未来乐观。 公众对未来乐观。
盖拉斯基、杜夫特以后的诺德豪斯等经济学家持政治说观点。 盖拉斯基、杜夫特以后的诺德豪斯等经济学家持政治说观点。他们中 有的人认为,由于政府为阻止周期性的通货膨胀而采取了相应的紧缩措 有的人认为,由于政府为阻止周期性的通货膨胀而采取了相应的紧缩措 人为地制造了一次停滞和衰退,从而引起经济的周期波动。 施,人为地制造了一次停滞和衰退,从而引起经济的周期波动。有的人 认为, 认为,每届到期的政府为了树立良好的政府业绩以争取选民而采取了扩 张性的经济政策,以谋求连任; 张性的经济政策,以谋求连任;新一届政府上台后就要采取经济紧缩政 以消除经济扩张政策所带来的经济问题, 策,以消除经济扩张政策所带来的经济问题,由于政府的选举与产生具 有周期性,因此经济也出了相应的周期。 有周期性,因此经济也出了相应的周期。 以萨缪尔森、希克斯等为代表的经济学家, 以萨缪尔森、希克斯等为代表的经济学家,运用乘数和加速系数的交互作 来解释经济周期运动的产生。 用,来解释经济周期运动的产生。
第十二章 经济周期理论
第十二章 经济周期理论
第一节 经济周期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经济周期理论:历史回顾 第三节 现代经济周期理论
第一节 经济周期的基本知识
1.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
国民收入及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 国民收入及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每个周期都是繁荣与萧 条的交替。 条的交替。
在理解这一定义时要注意: 在理解这一定义时要注意: 第一,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民收入的波动。 第一,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民收入的波动。 第二,经济周期是经济中不可避免的波动。 第二,经济周期是经济中不可避免的波动。 第三,虽然每次经济周期并不完全相同, 第三,虽然每次经济周期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却有共同之点 即每个周期都是繁荣与萧条的交替。 即每个周期都是繁荣与萧条的交替。
西方经济学第十二章习题答案
第十二章通货膨胀和失业一、思考题1.怎样从需求、供给和结构角度分析通货膨胀?2.分析通货膨胀对经济与社会的影响。
3.简述西方学者对菲利普斯曲线的分析。
4.简述西方学者对失业种类与原因的论述。
5.简述新凯恩斯主义对工资粘性的论述。
6.试述停滞膨胀的原因与对策。
7.谈谈对西方学者关于通货膨胀和失业论述的看法,结合我国改革实践有哪些可参考与借鉴?二、计算题1.某国1999年的CPI为166.6%,2000年的CPI为172.2%,计算2000年的通货膨胀率。
2.有一国家,1992年GDP是63000亿美元,失业率是7.4%,自然失业率是6.0%,假如奥肯指数为2,求1992年潜在GDP与由于失业经济损失各是多少?参考答案:一、思考题1.答:从需求的角度看,社会总需求过度增长,大大超过总供给,由于商品供不应求而造成的一般物价水平上涨,就是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也称需求型通货膨胀。
关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有两种观点:一是以凯恩斯有效需求原理为基础的论述,强调影响社会总需求的实际因素;二是以现代货币数量论为基础的论述,强调影响社会总需求的货币因素。
从供给角度看,社会供给方面商品与劳务成本的提高,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上涨,称供给型通货膨胀、卖方通货膨胀,也称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其理论基础是生产费用论,根据构成生产成本总额的各部分在引起一般物价水平上涨过程中的作用不同,有两种情况:一是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指工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致使生产成本提高,引起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
进一步发展为“工资—物价螺旋上升式通货膨胀”;二是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指垄断商品市场的大企业为追求更多利润,利用超过生产成本提高幅度的办法,来提高商品价格,而造成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
在开放经济中,从进出口的变化,影响国内生产成本的不同,引起国内一般物价水平上涨,可分为进口性通货膨胀和出口性通货膨胀。
所谓进口性通货膨胀是指进口产品价格上升,引起使用进口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导致国内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
2019年西方经济学第十二章自学自测题答案
标记题目信息文本一、填空题题目1未回答满分1.00标记题目题干总需求指一个经济中对的需求总量,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与国外的需求。
选择一项:a. 物品与劳务b. 物品反馈提示:总需求的变动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果用Y D代表总需求,C、I、G、NX 分别代表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与国外需求,则可以把总需求公式写为:Y D=C+I+G+NX。
正确答案是:物品与劳务题目2未回答满分1.00标记题目题干无论什么原因,名义工资的粘性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工资粘性引起物价水平与短期总供给变动。
选择一项:b. 同方向反馈提示:工资粘性引起物价与短期总供给同方向变动,这一点可以从工资决定的机制、效率工资、局内人-局外人理论中得到解释。
正确答案是:同方向题目3未回答满分1.00标记题目题干粘性价格理论是指短期中价格的调整物品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
选择一项:a. 慢于b. 快于反馈提示:如果价格的变动与物品供求的变动同步,价格就是有伸缩性的。
但现实中价格的变动总是慢于物品市场供求变动。
这种价格变动的滞后性就是价格粘性。
正确答案是:慢于题目4未回答满分1.00标记题目题干在短期,价格的粘性引起物价与总供给变动。
选择一项:a. 反方向反馈提示:由于价格变动的滞后性,物价上升引起总供给增加,物价下降引起总供给减少。
正确答案是:同方向题目5未回答满分1.00标记题目题干错觉理论是指的变动会使企业在短期内对其产品的市场变动发生错误,从而作出错误决策。
选择一项:a. 物价水平b. 投资反馈提示:错觉理论解释了物价水平与总供给在短期中同方向变动的原因。
正确答案是:物价水平题目6未回答满分1.00标记题目题干一条表示总供给与物价水平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的垂线是。
选择一项:a. 长期总供给曲线b. 短期总供给曲线反馈提示:在短期内,总供给与物价水平成同方向变动,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线,这一点可以用粘性工资理论、粘性价格理论和错觉理论来解释。
第十二章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第十二章 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例题讲解:例1 名词解释:(1)拉弗曲线:是反映税收与税率时间关系的曲线,由供给学派主要代表之一的拉弗提出,他认为,在增加生产的各种刺激中,最主要的是税收,税收的多少与税率时间存在着一种函数关系,它可以用直角坐标曲线表示。
拉弗曲线存在的意义就是说明税率存在一个最佳点,高于和低于这个最佳点都会减少税收。
(2)适应性预期:是指经济主体根据他们以前的预期的误差程度来修正每一时期的预期。
人们进行适应性预期时,事先没有掌握足够的信息,没有经过严密的思考和仔细的判断,只能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预期,以适应已变化了的经济形势,合理预期概念出现前,资产阶级经济学中的预期概念就是适应性预期。
(3)理性预期:又称合理预期。
是指人们的预期符合实际将发生的事实。
它是新古典经济学的重要基础假设也是他们供给凯恩斯主义的重要武器。
理性预期是由约翰在1961年提出的,原因有三,分别是经济主体是理性的,经济主体做出决策之前,会收集到一切有关的信息,经济主体在预期时不会犯系统性错误。
(4)货币主义:又称为货币学派,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美国出现的一个学派,代表人物是弗里德曼。
货币学派认为货币在产量、就业和价格变化的扮演最主要的角色,货币供给量的变动是货币推动力的度量标准,货币当局主管货币发行量,因此经济周期都可以运用货币发行量来调节。
货币主义的基本理论是新货币数量论和自然率假说。
(5)弗里德曼难题: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是“名义收入的货币理论”,货币量的增加引起的名义收入的增加,短期内会引起产量的增加。
但在名义收入的增加中,有多少是由于实际收入增加,多少是由于价格水平的提高,弗里德曼认为,根据人们现有的知识水平,这是很难划分的,但这种划分是十分重要的。
这个难题就成为弗里德曼难题。
(6)科斯定理:指只要产权明确,假定交易成本为零的情况下,无论最初产权赋予谁,市场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的。
科斯定理是学者根据科斯的《社会成本理论》而命名的。
西方经济学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政策
i0
增加,引起利率上升到i1。
• 时但,是如国由果内于利生利率产率不总上上值升升应,,该减仍上少然升了是到私iY0 2,
人消费和投资,使得国内生产
O
总值只能增加到Y1。
E0
E1
IS1
IS0
Y0 Y1 Y2
Y
❖12
第三节 宏观货币政策
一、金融体系
1.中央银行
2.商业银行
• 中央银行是国家最高金融当局,统筹 • 商业银行是指面向公众进行金融 管理全国金融活动,实施货币政策。 服务的银行。
• 流动性过剩,就是货币当局货币发行过多、货币量增长过快,银 行机构资金来源充沛,居民储蓄增加迅速。在宏观经济上,它表现为 货币增长率超过GDP增长率;就银行系统而言,则表现为存款增速大 大快于贷款增速。
• 流动性过剩导致的结果是:大量的资金追逐房地产、基础资源和 各种金融资产,形成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而上游资源价格的上升, 必然会推动下游消费品价格的上升。如果在一些因素的刺激下,部分 流动性开始追逐消费品,就会引起物价的较快上涨。流动性过剩容易 引发经济过热、产生经济泡沫,因此,往往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经济 现象。
挤出效应,影响扩张性财政政策 的效果。此时同时实施扩张性的
货 移 量 i1,的币,这增达政样加到策在使L,M一市1L的M定场0曲位程利线置度率也。上从会货消i2发币除下生供了降政右到给
府支出增加对利息率的影响,保 证了社会上的私人投资能维持在 较高的水平上,从而使国民收入
反应,而使银行存款总额与贷款总额按某一倍数增长。
• 由 H =CU+RE,
有:
CU cu M 1 cu
RE re M 1 cu
M 1 cu H cu re
《西方经济学》讲义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十二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的支出和收入的流量循环模型,掌握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定义及其核算方法,名义GDP,实际GDP,潜在GDP,GDP的意义及缺陷,与GDP有关的其它宏观经济学概念以及各概念之间的关系,能熟练地运用支出法计算GDP。
二、教学重点:重点是GDP的定义及其核算方法,名义GDP,实际GDP,潜在GDP。
三、教学难点:几个重要的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解辅助多媒体教学五、教学安排:本章安排4个学时六、教学步骤:(一)课程导入从绪论中我们知道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首先要有定义和计量总产出或总收入的一套方法。
国民收入核算就研究这套反方法。
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下面加以论述。
(二)授课内容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其中,最终产品(final goods)是指以消费和投资为目的现期生产和出售的产品。
最终产品是和中间产品相对而言的。
GDP不包括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goods)——即用于生产其它产品的产品。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特点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各种最终产品的价值都是用货币这把尺度加以衡量的。
产品市场价值就是用这些最终产品的单位价格乘以产量获得的。
2、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不计入GDP,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3、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的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4、GDP是计算期内(通常为一年,如2000年)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5、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中。
另外,大量的地下经济活动在GDP中也没有得到反映。
西方经济学 第十二章
Economics 第十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国民收入均衡公式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的变动:乘数理论一、均衡国民与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用来说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第一节国民收入均衡公式1、均衡国民收入的含义2、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产品市场中的均衡国民收入或均衡产量是指与总需求相等时的国民收入。
与核算中的国民收入不同。
核算中的国民收入是已经生产出来的国民收入,它与总需求既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
而均衡国民收入总是与总需求相等。
总需求=国民收入(总供给)如果总需求小于国民收入(总供给),即产品供大于求,厂商就会缩减生产,国民收入将减少;如果总需求大于国民收入(总供给),产品供不应求,厂商就会扩大生产,国民收入将增加。
只有当社会总需求恰好等于国民收入(总供给)时,社会生产才既不缩小,也不扩大,国民收入才处于均衡状态。
第一节国民收入均衡公式一、均衡国民与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用来说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国民收入的三个核算恒等式:GDP≡C+I+G+(X -M),GDP≡C+S+T,C+I+G+(X-M)≡C+S+T 。
之所以不能用来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过程,是因为:1、恒等式中的各项指标都是既定不变的量无论是支出中的个人消费C、企业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X-M),还是收入中用于个人消费的收入C、私人储蓄S、政府税收T,都是已经发生了的因而是既定不变的量。
2、三个核算恒等式左右两边的总量是恒等的,不会出现不相等的情况。
第一节国民收入均衡公式1、实际支出、意愿支出与非意愿支出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2、社会总意愿支出的组成3、国民收入均衡公式4、国民收入均衡公式与核算恒等式的区别一、均衡国民与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用来说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实际支出是指已经实现了的支出;意愿支出是指当事人想要的支出或计划支出;非意愿支出是指当事人不想要的而又不得不进行的支出。
实际支出=意愿支出+非意愿支出。
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第十二章
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第十二章一、填空题1.利率效应就是物价水平通过对利率的影响而影响___投资_____。
2.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表示总供给与物价水平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的___垂线____。
3.在短期,价格的黏性引起物价与总供给___同方向____变动。
4.黏性价格理论是指短期中价格的调整___慢于____物品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
5.无论什么原因,名义工资的黏性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工资黏性引起物价与短期总供给__同方向__变动。
6.黏性工资理论是指短期中____名义工资___的调整慢于劳动供求关系的变化。
7.根据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总供给不变时,总需求增加,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___增加____,物价水平__上升_____。
8.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是要说明____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__与___物价水平___的决定的。
二、单项选择题:1.下面不构成总需求的是哪一项:(D )A.政府支出B.投资C.净出口D.税收2.总需求等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B )A.加上进口减去出口B.加上净出口C.减去净出口D.加上出口和进口3.在总需求的构成中,哪一项与物价水平无关:( C )A.消费需求B.投资需求C.政府需求D.国外的需求4.总需求曲线表明,随着物价水平的下降:( A )A.实际GDP增加B.实际GDP减少C.名义GDP增加D.名义GDP减少5.物价水平上升对总需求的影响可以表示为:( A )A.沿同一条总需求曲线向左上方移动B.沿同一条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移动C.总需求曲线向左平行移动D.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6.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D )A.物价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B.物价水平上升时,消费会减少C.物价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D.以上都是7.在影响总需求的财产效应、利率效应和汇率效应中,最重要的是:( B )A.财产效应B.利率效应C.汇率效应D.财产效应和汇率效应8.下列哪一种效应使物价水平的变动对投资产生反方向的影响:( B )A.财产效应B.利率效应C.汇率效应D.乘数效应9.根据凯恩斯的黏性工资理论,当劳动的供大于求时,名义工资:(D )A.上升B.下降C.不变D.滞后下降10.产生价格黏性的原因在于:(C )A.垄断企业控制着价格B.价格的变动与物品供求的变动同步C.调整价格需要花费成本D.价格的变动与工资的变动不同步11.当总需求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相交时,长期总供给曲线在交点的左边,这时:( B )A.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B.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C.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小于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D.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均衡12.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总需求增加会引起:(A )A.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价格水平上升B.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价格水平不变C.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价格水平上升D.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不变,价格水平下降13.根据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当总需求不变时,预期的物价水平上升会引起:( C )A.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价格水平上升B.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价格水平不变C.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价格水平上升D.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不变,价格水平下降三、判断正误题1.物价上升时,利率效应使投资增加,总需求增加。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知识点总结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宏观经济学1、什么是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分支的诞生可以迫溯到凯恩斯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在《通论》出版之前的时代,“古典主义”的思想占据着经济学界主流,经济学家对于经济问题的考察大都集中在微观领域。
在《通论》出版之后,经济学家开始注重从宏观的角度出发来分析经济问题。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微观经济学”相对而言,宏观经济学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
宏观经济学通过宏观经济数据来衡量整体经济运行的状况,在解释这些数据的过程中形成了宏观经济学的-般理论。
3、三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1)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用以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通货膨胀率:是报告期物价水平同基期物价水平的比率,用来飾量物价上升的速度。
(3)失业率:衝最失去工作的劳动力的比例。
就业者和失业者的总和祢为劳动力,失业者占劳动力的百分比就是失业率。
4、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1)二者的联系第一,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互为补充。
微观经济学是在资源总量既定的条件下,通过研究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来说明市场机制如何实现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宏观经济学则是在资源配置方式既定的条件下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
第二,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这是因为任何总体总是由个体组成的,对总体行为的分析自然也离不开个体行为的分析。
第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釆用了供求均衡分析的方法。
微观经济学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产品的均衡价格和产量,宏观经济学通过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研究社会的一般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
(2)二者的区别第一,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侧重讨论市场机制下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侧重讨论经济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
西方经济学第12章(宏观第1章)
西方经济学第12章(宏观第1章)㈠问答题1.下列项目是否计入GDP,为什么?(1)政府转移支付;(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3)购买普通股票;(4)购买一块地产。
答:(1)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障税)和社会保险及社会救济等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
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因为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到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生活来源才给予救济。
(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DP,因为在生产时已经计入过。
(3)购买普通股票不计入GDP,因为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人们购买股票和债券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
(4)购买一块地产也不计入GDP,因为购买地产只是一种所有权的转移活动,不属于经济学意义的投资活动,故不计入GDP。
2.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DP、NDP、NI、PI和DPI这5个总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答:社会保险税实质上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有关部门(一般是社会保险局)按一定比率以税收形式征收。
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GDP、NDP、NI,但影响个人收入PI。
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
然而,应当认为,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直接影响可支配收入,因为一旦收入决定以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3.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答: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影响。
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GDP,对两国GDP总和不会有影响。
举例说,甲国向乙国出口10台机器,价值10万美圆,乙国向甲国出口800套服装,价值8万美圆,从甲国看,计入GDP的有净出口2万美圆,计入乙国的GDP有净出口-2万美圆;从两国GDP总和看,计入GDP的价值为0。
西方经济学第十二章
三、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之间的关系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两者之和总 等于收入
C + S = a + bY − a + (1 − b)Y = Y
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恒等于1
APC + APS = 1
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恒等于1
MPC + MPS = 1
15
四、社会消费函数
11
二、储蓄函数
储蓄函数也叫储蓄倾向,是指储蓄与决定储 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同样假定储 蓄只受收入的影响,且储蓄函数是收入的一 元线性函数,用公式表示为:
S = Y − C = Y − a − bY = −a + (1 − b)Y
12
平均储蓄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 均储蓄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of Save,APS)就是储蓄占收入的比例,用 公式表示为: APS = S / Y = −a / Y + (1 − b) 一般说来,在收入较低时,平均储蓄倾向可 能为负值;随着收入的增加,平均储蓄倾向 递增,其数值转变为正值,但总小于1。
10
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of Consume,MPC)是指消费增量与收入增 量的比率,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收入时消费 的变动情况,用公式表示为:
MPC = ∆C / ∆Y = b
说明了收入变动量在消费变动和储蓄变动之 间分配的情况。一般地说,边际消费倾向总 是大于0而小于1。
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的计算公式
Y = C + I + G C = α + β YD
YD = Y − T + TR = Y − T0 − tY + TR = (1 − t )Y − T0 + T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实证检验不确定性。
经济现象特别复杂,度量成本很高,或数据质量存在问题。
受心理和预期的影响,比一般自然科学更为复杂。
经济过程不具备完全可重复性,难以采用可控实验研究。
(2)需要大量发表规范性意见。 规范性意见,涉及价值判断,不具有纯粹科学性。 (3)经济学家难以摆脱利益因素影响。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12章 2
教材及学习要求
教材: 西方经济学, 宏观部分/ 高鸿业主编 5版。 北京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 平时占30%: 抽查提问,一次不到扣5分。 完成作业。 检查笔记。 期末闭卷考试占70%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12章 3
GNP与GDP的联系
GNP+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封闭条件下,GNP=GDP。
如果GNP>GDP,说明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如果GNP<GDP,说明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12章 19
西方经济学 宏 观 部 分
Macro-Economics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12章 1
本人简历-鞠方
1993-1997,湘潭大学读本科,1997年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 1999-2002,湘潭大学读硕士研究生,2002年获得经济学硕 士学位; 2002-2005,南开大学读博士研究生,2005年获得经济学博 士学位; 2005, 破格晋升副教授,遴选为硕士生导师; 2005-2007,北京师范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研究; 2008年1月-12月,德国弗莱堡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2008年3月,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 2009,破格晋升教授; 2011,遴选为博士生导师。
配置资源,必然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经济学家发表规
范性意见,本身也有利益涉及其中。 经济学领域存在争议,10个经济学家有一打观点和意见。
为 著 名 经 济 学 家 厉 以 宁 教 授 叫 屈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12章 8
二、宏观经济学及其范围
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的整体经济运行及政府运用 经济政策来影响经济运行等宏观经济问题的社会科 学。
(4)经验一致性:科学理论需要接受经验的检验:与理 论假设对照,然后决定对理论取舍。 科学有可能通过实验方式提供经验证据。“可控实验”就 是提供“其它条件不变,只有关注的某个因素改变”的特 定状态或条件。 然而,天文学等也不具有实验性,而是自然过程提供的观 察现象。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12章 6
4.国内生产总值的特点
GDP是国民收入核算中最重要的核算,是基本总量。
(1)包括有形和无形产品——劳务。 (2)按照市场价格计算。不包括自产自用。 GDP的计算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 (3)仅计算本年产品价格总和。不包括以前产出。
是流量而非存量。
(4)是最终产品。不包括中间产品,以免重复计算。
区 别
GNP是个收入概念, GDP是个生产概念。
中国诺基亚公司归芬兰人所有,所以该公司在中国经营得到的利润, 虽是中国GDP一部分,但不被统计为中国GNP,而应归入芬兰GNP。 中国海尔在美国工厂的利润,应作为美国GDP一部分,但应被统计为中 国的GNP。 随着国际经济联系加强,重视地域范围的GDP相对重要性上升。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12章 18
同场合,对不同问题,分析具有内在逻辑一致性。 轻率的经济学家,他写的不同文章,潜在分析逻辑互相打 架,甚至一篇文章前后部分也会打架。
第四,不断把理论假设与经验事实相对照,以检验理论真
伪。经验观察,包括直观性事实,整理性事实,标准性事 实。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12章 7
3.经济学——作为科学的“软肋”
导 言
一、经济学的科学性 二、宏观经济学及其特点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12章 4
一、经济学的科学性
1.科学的本质特点:实证性,即解释 “是怎样的”问题。
(1)可证伪性:提出科学理论时,必须同时包含放弃这
一理论的条件。理论陈述必须在逻辑上有可能被经验证明 是不真实的。 爱因斯坦在有人宣布拥有反对狭义相对论的实验证据时, 他立刻申明,如果这些证据被证明确实存在,他将放弃相 对论。——这些证据就是证伪条件。
二、国内生产总值
1.国民生产总值 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 即国民总收入 GNI gross national income 指一国国民在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的总和。
2.国内生产总值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 指一国国境内、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的总 和。
―宏观(Macro-)” 希腊文表示“大”的含义。 “宏观经济学”一词,最早是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 1933年提出。而凯恩斯1936年发表《就业、利息 和货币通论》被称为宏观经济之父。
宏观与部门或某个地区的局部性整体不是一个概念。 经常提到部门性或地区性的所谓“宏观调控”问题。不仅
政府行政职能部门经常以宏观调控的名义进行经济干预, 地方政府把它们的管理和干预活动看作宏观调控,甚至有 的基层干部也要“搞一点宏观调控”。增加了对市场干预 的随意性,带来不必要的效率损失。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12章 12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一、国民收入帐户 二、国内生产总值 三、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 四、其他 宏观经济指标 五、总产出核算的校正 六、国民收入公式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12章 13
一、国民收入帐户——GDP
1.国民收入帐户的重要性
是国民经济运行最重要的
指标,宏观调控的基础 把一国经济比喻为一辆汽车,国民收入帐户就是汽车发动机 的机械示意图。 20世纪即将结束时,美国商业部长把国民收入帐户的发明 和运用称为“世纪性杰作”。认为:“当我们要寻找商务 部的先驱们创造的对美国影响最伟大的成就的时候,国民 经济帐户——今天称之国内生产总值或GDP——的发明则 当之无愧”。 得到美联储主席艾伦· 格林斯潘,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保 罗· 萨缪尔森,詹姆斯· 托宾等政要和专家的一致赞同。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12章 9
宏观经济分析的简化模型(货币流程)
家庭 部门
要 素 收 入
消 费 支 出
储 蓄
货 币 发 行
转 直 移 接 支 税 付
居 民 进 口 关税
要素市场
产品市场
销 售 收 入
资本市场
投 资
公 债 发 行
政府部门
进口 政 间 府 接 购 税 买
世界市场
进 出 口
资 本 往 来
(2)改革后,服务业迅速发展。 从1985年开始建立了国家和省 两级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制度。 两个缺陷:
一是仅反映五大物质生产
部门,即工业、农业、建 筑、运输邮电和商业的经 济活动,不包括服务性行 业,低估了经济活动规模。 二是不区分中间、最终产 品,存在大量重复统计, 高估了经济活动规模。
(3)统计部门对GDP历史数据进行了两次重大补充和调整,使之与新 的GDP数据适当地衔接起来。 建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SNA)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12章 16
作投资用的产品,看似中间
产品,但由于不再加工和出 售,故属于最终产品。
企业年终库存货物,可以看
作是企业自己最终卖给自己 的最终产品。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12章 21
6.中间产品 Intermediate goods
中间产品:不能最终使用或消费,还要在以后生产中进行 再加工的产品。
例如:一般来说,钢铁和棉纱就是中间产品。
统计员——经济学家——政府幕僚——政府官员——公众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12章 15
3.中国国民经济核算演变
(1)20世纪50年代建立中央计划 体系,采用物质产品平衡表系 统(MPS)。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s 建立在“生产性劳动” 基础上, 核心指标是国民收入。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12章 14
2. 国民收入帐户的产生背景
国民经济帐户——GDP的度量是20世纪最重要发明之一, 本身是历史需要的产物。
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大危机,使得了解经济运行整体 情况信息的需求比任何历史时期都更为迫切, 国民经济帐户和GDP度量体系应运而生; 随后,二战期间政府控制经济的需要上升,推动了有关统 计体系进一步发展; 在政府、专家、企业界和公众的合作和不断努力下,国民 收入帐户统计不断改进和丰富。
(2)假设与简化:必须把一切科学定律和理论看作假说
或猜想。科学上,没有绝对正确的。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12章 5
(3)内部一致性:同一理论体系内部逻辑必须一致,不
能有逻辑互相矛盾的假设和命题。需要一个统一假设系统, 能够同时解释两个现象。 一个喝酒和没喝酒的同时驾车,没喝酒的人出事,喝酒人 反而没事。不能用பைடு நூலகம்由于喝酒所以没出事”来解释。
2.经济学的科学性
第一,符合科学的可证伪原则。1999年贸易额3600亿美元,
GDP为81911亿元等事实陈述,无疑具备可证伪性。
第二,采用假设手段构造理论,用简化模型表达理论。
1/1地图就是取消地图。所以,开学研究必须大量运用简 化模型。
第三,坚持内部逻辑一致性原则。严谨的经济学家,在不
要 素 支 出
厂商 部门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12章 10
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内容
产品市场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