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科学第一单元第6课

合集下载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6课课件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6课课件

5.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 慢 ,摆长越短,摆
动越 快 。
6.摆长是指从支架固点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7.摆在摆动过程中,能量是不断转化的。
8.钟摆在摆动过程中,能量在进行着相互转
化,由势能转化成 动能,再由动能转化成 势能,
这样循环反复。
9.钟摆是由 摆锤和 摆线组成的。
10.钟摆摆动的快慢一定,这一规律是由 伽利略
(√)
6.摆在摆动过程中每往复一次,我们就说摆 动了一次。 (√) 7.几个孩子玩同一个秋千,体重大的荡的快, 体重小的荡得慢。 (× ) 8.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有规律的 (√) 9.摆锤的轻重对摆动的快慢有很大影响 (×)
选择
1.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 的 ( B ) A.不同 B.相同 C.以上答案都不对 2.摆的速度的快慢与 ( B ) 成反比 A.摆的长度 B.摆的质量 C.摆幅的大小 3.钟摆摆动的快慢是 ( A ) A.可以控制的 B.不能控制的
来。
做一个听话的摆
请小组合作制作一个一分钟摆50次(或80次)
的摆,看哪个小组合作最默契,制作出来的摆
最听话。
拓展延伸
小实验:用一条一米左右的细绳悬吊一 个沙漏,上端固定在葡萄架上(或天花板上、 树上等)。拉动沙漏,在略低于悬吊点的位 置放手,观察沙迹。你有什么发现?
练 习
一、我会填
1.摆在摆动时,摆出去,再回来,叫做 摆动一次。 2.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 的。 3.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线的长度 有关。同一个摆, 摆线越长摆动越 慢 ,摆线越短摆动越 快 。 4.摆的摆动快慢与 摆长有关,与 摆锤和 无关。 摆幅
生活中类似摆的现象
科学故事:单摆的发现 经过仔细地观察,他不禁心里嘀咕起来, “真奇怪!怎么灯每次摆动一个来回的时间都差不 多?”伽利略又去推一下灯,再仔细观察。开始, 灯的摆动幅度很大,后来逐渐变小,然而,不论 摆动幅度大小,所需时间都相同。 为了肯定这个论断,伽利略决定要测定长明 灯每次摆动所需的精确时间。但是教堂里没有钟, 伽利略的身上也没有任何可以计时的东西。他挠 着头皮想了一会儿,忽然眼前一亮:对了,可以 用脉搏跳动来计时。伽利略据此制作一架测脉搏 的仪器。

教科版六下科学第一单元小小工程师《6.测试塔台模型》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下科学第一单元小小工程师《6.测试塔台模型》教学设计

6.测试塔台模型【教材简析】《测试塔台模型》是六年级下册《小小工程师》单元的第6课。

本课是学生在经历了设计——制作——改进模型后进行测试,测试是对塔台模型设计是否合理、科学、符合要求的检验,是工程设计中又一重要环节。

本课学生需要使用第4课的评价表和设计方案,为第5课制作的模型展开测试活动,体现了本单元学习的连贯性和工程的系统性。

本课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测试”由三个有层次、有逻辑的活动组成。

第一个活动是明确测试标准,并且提供学生填写的塔台模型测试记录表,结合第4课中的评价标准对全班各组模型成品进行评价。

第二个活动是进行展示与测试。

学生依照顺序逐一进行测试,并以评价表各项指标细化说明为依据进行数字打分。

第三个活动是自我评估,各组通过分析测试结果,梳理各自塔台模型的问题,思考解决方法,为下节课开展评估改进打好基础。

第二部分“研讨”将研讨部分与测试部分整合,测试得出的数据是学生进行自评、反思、发现模型设计缺点的重要依据,也是进行问题梳理、明确改进方向、完善工程模型设计方案的依据。

【学情分析】学生对制作、测试塔台模型十分感兴趣,但是到底测试哪些内容?什么样的塔台模型评为合格?什么样的塔台模型评为优秀?学生也许还不是十分清楚。

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搜集与分析数据的能力。

本课将会出现大量的数据,学生将利用这些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分析、对比,学会用数据说话。

学生通过分析数据找到本组模型的优点与不足,明确问题及改进方向,培养数据分析与应用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1.知道测试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2.能依据测试标准,对塔台模型进行测试并记录。

3.通过对测试结果进行反思,梳理、归纳塔台建造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4.能虚心接纳同学意见,通过反思交流,调整原有设计。

【教学重难点】重点:明确塔台测试标准,依据标准对塔台进行测试和评价,从而理解测试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难点:通过分析、对比测试结果,能归因问题所在,明确改进方向。

上海科教版品社六下《第6课 从东方红到“神州”》教学设计1

上海科教版品社六下《第6课 从东方红到“神州”》教学设计1

上海科教版品社六下《第6课从东方红到“神州”》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6课从东方红到“神州”》上海科教版品社六下教材,主要介绍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从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到神舟系列飞船的研制和发射,展示了我国航天科技的不断创新和突破。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文字描述,又有图片和数据展示,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本节课针对的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于航天事业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我国航天事业的具体发展历程和背后的科技创新,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究。

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于我国的航天科技发展有着浓厚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掌握东方红一号卫星和神舟系列飞船的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于我国航天事业的自豪感,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为祖国做贡献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东方红一号卫星和神舟系列飞船的相关知识。

2.难点:航天科技背后的创新和突破,以及对于我国航天事业的理解和认识。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共同解答疑惑。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东方红一号卫星和神舟系列飞船的成功案例,引导学生了解航天科技背后的创新和突破。

4.情感引导:激发学生对于我国航天事业的自豪感,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为祖国做贡献的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第6课从东方红到“神州”》上海科教版品社六下。

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3.教学资源:相关航天事业的图片、数据、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关注东方红一号卫星和神舟系列飞船。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东方红一号卫星和神舟系列飞船的相关知识。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第一单元第六课《用显微镜观察身的生命世界(二)》(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第一单元第六课《用显微镜观察身的生命世界(二)》(教案)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2)了解到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后,观察几种植物、动物以及人体的细胞。

(2)阅读资料了解细胞对生物的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到细致观察、详细记录的重要性。

(2)发展观察研究生物细胞的作用。

(3)懂得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

【教学重点】知道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教学难点】细致观察几种生物的细胞。

【教学方法】探讨研究法【课前准备】显微镜、几种生物的细胞装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献过血吗?那你们知道人体为什么需要血液吗?今天就让我们来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的细胞,了解一下细胞的作用。

二、新课学习(一)生物细胞的观察观察几种生物细胞,包括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和人体细胞。

第一步:主要是指导学生观察植物叶的细胞。

首先来了解一下,叶子的组成,它包括叶脉、上表皮、叶肉、下表皮和气孔。

在观察时既观察了叶表皮细胞,又观察了叶肉细胞。

我们在观察叶表皮细胞时看到了气孔;观察叶肉细胞时看到了叶绿体。

气孔是植物表皮上的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开孔,是植物气体和水汽蒸腾的通道,是植物体与环境之间的门户。

保卫细胞的生理变化可以调节气孔的张开和闭合,控制气体和水汽的进出。

例如:蚕豆等双子叶植物的气孔,保卫细胞是半月形的。

玉米是单子叶植物,组成气孔的保卫细胞是哑铃状的。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里含有的绿色扁球状质体。

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场所。

主要分布在绿色叶片中的叶肉细胞和幼茎的表层细胞中。

根据实验推测,每平方毫米的蓖麻叶中叶绿体的数目多达几十万个。

继续观察苔藓类植物细胞和藻类植物细胞。

第二步:让我们一起观察动物的血液红细胞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血液中的红细胞。

红细胞也称红血球,圆球状,边缘较厚,中间略凹陷,直径6微米—9微米。

六年级下册科学活动手册答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活动手册答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学生活动手册《课堂达标》参考答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一课《放大镜》1.1~3√×√2.1.C 2.C A3.略第二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1.鳞片扁平 2、汁液草铃虫2.1.C 2.B3.观察点:新教学楼2左侧花圃名称:蜗牛观察到的现象:蜗牛生活在阴暗潮湿、疏松多腐殖质的环境中,头上有触角。

新的发现:蜗牛有许许多多放入牙齿,爬行所经过的路上留下白色胶质,有明显的痕迹。

第三课《放大镜下的晶体》1.1~3 √×√第四课《怎样放得更大》1.1.A2.B C D A E2.猜测:放大镜彼此之间的距离会发生变化,视野也会发生变化。

实验方法:(1)先自制一个简易显微镜,调整放大镜之间的距离,观察图像直至清晰为止。

观察它们之间的距离。

(2)把放大镜换成放大倍数更高的放大镜,调整它们之间的距离,观察图像直至清晰为止。

观察它们之间的距离。

(3)比较前两者之间距离、图像范围大小。

实验现象及分析:第五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1.(1)B C D A E G H (2) C B D A2.实验探究第六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1.1. ×2.√2.调查研究调查问题:红细胞能输送氧气?主要观点摘录: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很容易与氧气结合,又很容易与氧气分离,在氧气浓度高的地方(例如:肺部)结合;在氧气浓度低的地方(各种组织)就会分离。

红细胞把肺里的氧气装上,运到各种组织里,把氧气卸下。

形成的认识: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到达各种组织把氧气卸下第七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1.1~3 ××√2.1~3 C C B3.实验探究第八课《微小世界和我们》1.1~4 ××××2.1~2 B C3.实验探究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龙门中心小学许志红)第一课《我们身边的物质》1.(1)×(2)√(3)√(4)√2.实验探究选择的物质:面包实验方法1:用手按压面包,观察面包实验方法2:用镊子取一些霉菌放在面包上,过几天观察面包实验现象:实验方法1中面包被压扁;实验方法2中面包上面发霉了实验记录及分析:实验方法1中面包只是形状改变,还可变回原来的样子;实验方法2中面包上生成了新物质——霉菌。

六年级科学(教科版)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测试塔台模型

六年级科学(教科版)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测试塔台模型
思考:我们可以用哪些工具协助不同项目的测量? 用尺子测量高度 用重物测试承重 用电风扇或扇子测试抗风能力 用拍动桌子模型地震测量抗震能力
测试地震我们可以利用地震模拟仪。
测量塔高的方法:
将塔台模型放置于平稳 的桌面上,将米尺竖直 放在塔台模型旁边,测 量塔台的高度,平视读 出数值。
测量承重的方法:
六年级科学(教科版)下册
第一单元 小小工程师
第6课 测试塔台模型
聚焦
思考:想要更客观的了解我们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符合 要求,仍需要进行什么环节?
测试、检测。
明确一个要解决的问题 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 制作一个模型(画或写解决方案) 测试这个模型,评估并改进
实施建设
1.明确测试标准
测试
2.展示与弹簧/个 0.2元
看来,我们测试的方法、标准、工具都需要 统一,这样才能保证测试公平且方便对比。
3.自我评估。
各组梳理塔台模型建造中的问题。
研讨
1. 小组建造的塔台模型表现最佳的是哪些方面?我们是怎 么做到的?
我们小组建造的塔台模型表现最佳是:塔高高度大,承重能力强, 因为我们利用了大量三角形结构增强了塔台的稳定性。
使用一样的重物测试塔 台模型,将厚度相同的 书本注意均匀的叠加再 塔台顶端,有3秒稳定 后,继续叠加计数。
测量抗风的方法:
用同一电风扇测试,电风扇 的1、2、3挡分别为小、中、 大风量,在接受该风量吹拂 而没有明显倾倒和移动的说 明达到该级别抗风。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吸管/根 0.1元
材料价目表
钩码/个 滚珠/个 胶带/米
研讨
2. 小组建造的塔台模型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哪些?所出现的 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我们的塔台模型需要改进的地方有:1.塔台模型高度太高,对于 抗风有一定影响。2.制作还不够精细,角度不正对于抗震有影响。 3.吸管用量过多导致成本过高,浪费材料。4.制作过程中测量有 误差,成品有倾斜的问题。

小学科学粤教版六年级下册全册单元知识点

小学科学粤教版六年级下册全册单元知识点

小学科学粤教版六年级下册全册单元知识点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第1课杠杆1.在力的作用下,一根像螺丝刀一样能够绕着固定点转动,能撬起重物的,硬杆叫做“杠杆”。

杠杆是一种常用的简单机械。

2.杠杆的三个组成要素是:支点、动力作用点、阻力作用点。

3.当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时是省力杆杠,它的特点是省力但费距离,当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时是费劲杠杆,它的特点是费劲但省距离。

4.当支点在杠杆的中央时,既别省力也别费劲。

别省力也别费劲的杠杆有:跷跷板、订书机、天平等。

5.常见的省力杠杆有:钳子、起钉子的起子、开瓶器、核桃夹、羊角锤、手推车等。

常见的费劲杠杆有:钓鱼竿、筷子、镊子、扫把、理发剪刀、垒球棒等.6.世界上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

第2 课杠杆的平衡1.在三千多年前,我国已用杠杆做捣谷的舂和在井里汲水的桔槔。

2.经过实验,我懂杆杠尺平衡的规律(原理)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天平是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一种仪器,它是依照杠杆平衡的原理制成的。

4.“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那是利用了杠杆平衡原理的结果。

5.杠杆的平衡的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这是古希腊的阿基米德发觉的。

阿基米德曾经讲过:”如果给我一具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6.杠杆尺平衡的条件:左边的钩码数×格数=右边的钩码数×格数第3 课滑轮、轮轴与齿轮1.依照滑轮的别同连接方式可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

旗杆上的滑轮是定滑轮。

2.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轮称为“定滑轮”,它的特点是能够改变用力的方向,但别能够省力;随着重物上下挪移的滑轮叫做“动滑轮”,它的特点是能够省力,但别能够改变用力的方向。

3.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了“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既省力又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4.一些门锁的把手,把手可带动转轴旋转,起到了大XXX带动小XXX转动的作用这些XXX就称为轮轴.5.关于螺丝刀来讲,螺丝刀的柄算是轮,螺丝刀的杆算是轴。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6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教学资料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6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教学资料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资料:第6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一)背景和目标本单元继续指导学生观察生物的细胞。

细胞学说是在很多科学家对各种生物做大量的观察,获得了许多事实的基础上建立的。

要让学生建立“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这一概念,也需要观察较多的生物细胞,仅仅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是不够的。

所以本单元继续指导学生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

(四)教学建议1.关于观察器材和工具。

本课活动成功进行的关键是观察器材和工具,因此准备足够的显微镜和观察材料是很重要的。

显微镜最好是一组有一台。

条件好的学校可以每二人一台。

观察材料比较理想的是洋葱,其他的如新鲜的葱皮、蒜皮也可以。

2.关于制作及观察方法的指导。

对洋葱表皮切片的制作,以及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虽然教科书中已有图和文字的介绍,除了让学生自己阅读领会外,教师要加强指导,讲清方法、要领,还应进行演示。

在剥洋葱表皮时,洋葱内表皮最容易弄丢,而我们要观察的恰好是内表皮,因此要提醒学生小心。

在分组观察中,教师要加强巡视,对不能正确调焦以至看不清物像的组给予帮助。

学生不能看到图像的主要原因常常是标本没有放在载物台中央正对物镜,或是不耐心调焦。

制作洋葱表皮装片和使用显微镜的方法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但是观察活动的前提。

因此需要加强指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步骤,在教师指导下基本会操作。

但不必要求学生记住,也不应作为评价的内容。

3.关于洋葱表皮细胞的观察。

在观察活动中,要提醒学生对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进行观察的结果进行对比。

因此,洋葱表皮的装片可以每组制作三份,便于学生的对比观察,或者每组保留几块洋葱皮不制成装片,用来作为肉眼、放大镜观察的材料。

洋葱表皮完整的细胞构造(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液泡等),不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不要求学生掌握,也不要求他们在观察活动中都能观察到,更不需要他们能描述洋葱表皮是由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组成。

但是教师应鼓励学生仔细观察,以求有更多的发现。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单元练题第一单元(1——3课)第一课化石1、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2、被覆盖的植物在地下与空气隔绝,经过漫长的变化,形成了(化石)3、科学家根据化石标本,借助现代技术可以复原出古代生物的(外形),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到古生物的(原貌)4、化石的形成是它们自己死后变成的(×)5、古代的猛马象的牙齿比现代象的牙齿要长而弯(√)6、人们通过什么可以了解远古时期的生物答:(通过研究古代的地层和古生物的化石,了解远古时期的生物的)7、地球上的生物自古以来就是今天这个样子吗答:(不是,古代生物经过千百万年的发展进化才形成今天这个样子)8、古代的气候环境与现代有什么不同答:(古代的气候环境比今天的气候环境更温暖、更湿润,更适宜较低等的动、植物生长)9、昆虫的的化石一般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答:(一般是以琥珀的形式存在的)10、中华龙鸟与现代鸟有什么不同答:(中华龙鸟身上大羽毛较少,大多是绒羽,翅膀上还有一队前翅)11、这是一块鱼化石(见课本P3下图),推想这条鱼是怎样变成化石的。

答:(鱼死后〈或者被活埋〉)被覆盖在地下与空气隔绝,经过漫长的变化,形成了化石)12、观察比较两种恐龙化石中的牙齿(课本P4上图),推测这两种恐龙分别吃什么。

答:(前一种恐龙吃动物属肉食动物,后一种恐龙吃植物属草食动物,因为肉食动物的牙齿比较尖锐,草食动物一般牙齿扁平)13、化石有什么作用答:(从化石中可以看到现代动物、植物的样子,从而可以揣度出现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形和生活环境,可以揣度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月和经历的变化,可以看到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等等。

第二课探索动物的发展史1、我们居住的地球上生活着(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生物2、最早的马出现在距今约(5000)万年前,称为(始祖马)3、约(300)万年前,出现了完整现代类型的现代马4、古代的马与现代的马没有什么差别(×)115、从古到今马的前肢有什么变化答:(马的前肢变化有:前肢骨越来越长,脚趾由四趾逐渐变成一趾,第二、四趾只留痕迹)6、现代马比它们的祖先更适应温带草原生活吗这施展阐发在哪些方面答:(更能适应,主要表现在现代马体型高大,中趾发达。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2、放大镜把通过透镜所能观察到范围称为视野。

第一课放大镜1、什么是放大镜?特点是什么?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做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即中间凸起)、透明。

2、放大镜的构造包括:透镜、镜柄、镜框。

放大镜的原理是光的折射原理,所以能放大、聚光、成像。

3、放大镜的作用:放大镜具有放大、聚光、成像的作用,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能观察到物体更多的细节。

4、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常用在公安、科技、教学、医院、农业、精密仪器维修等方面。

5、怎样正确使用放大镜?使用放大镜的方法有两种:①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上下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②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至图像大而清楚。

6、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系,与放大镜的大小无关,放大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则越小。

球形的透明体放大倍数最大。

7、只要是中间厚、边缘薄、透明的物体都有放大的作用,如水滴、老花镜、圆柱形和球形的透明器皿装水后,也有放大的功能。

8、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早在1000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被广泛使用,极大地方便了人们对事物的观察和认识。

9、用放大镜看物体有什么不同?用放大镜看物体,物体的图像放大了,而且发现物体的图像是由色彩点组成的。

如用放大镜看书报的字、图是由小点组成的;用放大镜看电视和计算机的屏幕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的小点组成的,看不到图像只能看到平行和垂直的亮条纹。

10、最早提出应用放大镜装置的是谁?最早制造出眼镜的是谁?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的。

最早提出应用放大镜装置的是13世纪英国的格罗斯泰斯特,最早设计并制造出能增进视力的眼镜的是培根。

11、回答下列问题①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比较大?(镜片中央凸得越厉害,放大倍数越大)。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研讨问题参考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研讨问题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小小工程师》第1课《了解我们的住房》1.一套住房包括哪些基本结构和系统?答:住房的结构基本包括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阳台等。

住房的系统有供水系统,供电系统,燃气系统,供暖系统,采光系统,排污系统,网络系统,防火系统,避雷系统等。

2.在住房建造过程中,哪些工作阶段最重要?为什么?答:在住房建造过程中设计是核心。

因为其他阶段都必须围绕设计来运行,建造需要按照图纸设计来操作,评估出现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设计才能更好的完工。

第2课《认识工程》1.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工程有了哪些认识?这些认识的依据是什么?答:工程是一项复杂,整体,协调的工作,设计与施工同等重要,但核心还是设计,且每个步骤又缺一不可。

2.完成一项工程要经历哪些重要的工作阶段?答:完成一项工程需要经历的相似步骤有5点:明确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制作一个模型(画或写解决方案)测试这个模型,评估并改进实施建设。

3.工程与技术的关系是怎样的?答:工程项目包含大量的科学原理,利用大量的科学发现,不断推动技术的发展。

所以技术与工程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

4.假如让我们做一名小小的工程师,我们都要完成哪些工作呢?答:建造工程的每个阶段都很重要,都需要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工程师去做,最重要的是设计。

首先明确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并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然后制作一个模型,再测试这个模型评估并改进,最后实施建设。

第3课《建造塔台》1.通过参与设计塔台的项目,你有什么感受?答:1.在设计标书时必须熟悉每一处地方,图纸上的每一部分,每一个细节必须了解,还要考虑整个过程的变化,设计符合实际做出合理的变更。

2.更重要的是我懂得了,通过他队友之间的沟通可以更有效更快的完成任务,真的是分工出效益。

3.同时也让我感觉到了自己知识的不足,我以后要更加认真学习,让知识武装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强者,才能收获自己想要的东西。

2.设计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我们计划怎么解决?答:设计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塔台建在什么位置比较合适?(我们决定做一个活动型的,要的时候再推到所需的位置,不要的时候就放在仓库里。

六下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六下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六下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知识点整理第1课《放大镜》 1.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2. 放大镜又叫凸透镜,镜片的特点:透明、中间厚边缘薄。

3. 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凸度有关。

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但观察到的范围会越小。

5. 格罗斯泰斯特 最早提出了放大装置的应用,培根发明了眼镜。

6. 也具有放大功能的器具有:水滴、老花镜、加满水的烧杯 等。

第2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7.通过观察可知:蝇的眼是复眼;蟋蟀的“耳朵”长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

8.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第3课《放大镜下的晶体》 9.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叫做晶体。

10.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第4课《怎样放得更大》 11.荷兰生物学家 列文虎克 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 显微镜 ,发现了微生物 。

12.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了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

第5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13.英国科学家 罗伯特·胡克 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 细胞 结构。

14. 光学显微镜主要部件有:目镜、物镜、反光镜、载物台、调节旋钮 等。

15. 使用显微镜的步骤可以概括为:安放 → 对光 → 上片→ 调焦 → 观察 。

第6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17.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8. 细胞学说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第7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19.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变形虫、草履虫、鼓澡、硅藻、喇叭虫、眼虫、团藻等。

(新)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科学复习资料

(新)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科学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微小的世界第1课放大镜1.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眼睛)能获得比其他感官更丰富的信息。

2.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楚(1/10)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3.(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大大扩展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走进微小世界,去发现生命世界更多的奥秘。

4.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5.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6.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被广泛使用。

7.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宝石可(放大)的物体的影像,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8.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9.人们把放大镜叫做(凸透镜)。

10.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明镜片叫(凹透镜)。

第2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1.昆虫在自然界中种类繁多,分布很广,它们有着和其他动物不同的(身体构造)和(本领)。

2.大多数昆虫身体较小,(肉眼)不容易看清它们的身体构造,需用(放大镜)去观察。

3.昆虫头上有一对灵活的(触角)、两只奇特的(复眼)和一个口器。

4.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

5.苍蝇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的(脚)的构造有关。

6.昆虫的“嗅觉”很灵敏,这是因为它们的(触角)就是“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7.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8.草蛉和它的幼虫都是蚜虫的(天敌)。

第3课放大镜下的晶体1.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的针……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全册总结!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全册总结!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全册总结!第1单元《小小工程师》第1课了解我们的住房1.工程是为了满足我们的需要,设计和使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2.住房的基本结构包括门窗、梁、墙体、楼板、房顶等。

3.住房的基本系统包括供水系统、供暖系统、采光系统和电路系统等。

4.住房建造过程中要经历明确任务、选址、设计、建造、验收等几个重要阶段。

第2课认识工程1.港珠澳大桥能为港珠澳大湾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发展带来强劲的动力。

2.工程的限制条件包括时间、费用、可用材料、环境、抵抗自然界的破环能力等。

3.港珠澳大桥会受船舶航道和香港机场的影响,解决的办法是建造海底隧道。

4.隧道与桥梁之间需要岛屿连接,但这片海域没有可用自然岛屿,解决的办法是修建人工岛屿。

5.建岛的海床有淤泥,机械会滑出,移走淤泥又会对海洋造成毁灭性污染,解决的办法是用圆钢管围岛。

6.工程建设的一般步骤包括:明确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制作一个模型(方案)、测试模型、评估改进、实施建设。

7.工程利用了大量技术成果,建设工程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也推动了技术的发展。

技术与工程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

第3课建造塔台1.塔台竞标标书包括建塔位置、使用材料、塔的设计、成本预算、人员分工和时间分配等内容。

2.塔的设计需要考虑塔高、塔型、实用性和安全性等因素。

3.工程设计和竞标的关键是如何实现项目安全性和项目成本的和谐统一。

4.考虑楼梯、栏杆的细节有助于竞标成功。

5.项目成本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时间成本。

6.项目安全性包括稳固程度、承重能力、抗风能力、抗震能力等。

7.标书可以用文字、画图、标注等多种形式表达。

第4课设计塔台模型1.建立模型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工程师常通过模型来测试他们的设计。

2.制作塔台模型需要经过设计、制作、测试、评估和改进等过程。

3.为避免倾斜,塔台整体应该上小下大,上轻下重。

4.三角形更加稳固,在塔台模型设计中我们要多设计三角形来保证塔台模型的稳固和承重能力。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测试塔台模型》说课稿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测试塔台模型》说课稿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测试塔台模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测试塔台模型》是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塔台模型的制作和测试,掌握简单的机械原理和科学实验方法。

教材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简单的机械原理有所了解。

他们在课堂上积极活跃,善于动手操作,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科学实验的方法和步骤还不够熟悉,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指导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塔台模型的工作原理,掌握简单的机械原理;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学生通过实验,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培养科学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塔台模型的工作原理,掌握简单的机械原理;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科学实验方法,对塔台模型进行测试和分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塔台模型的工作原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出塔台模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塔台模型的工作原理: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塔台模型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思考。

3.制作塔台模型:学生根据讨论结果,动手制作塔台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测试塔台模型: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塔台模型的运行情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第6课《测试塔台模型》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第6课《测试塔台模型》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第6课《测试塔台模型》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测试塔台模型》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的第六课。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飞机飞行的基本原理以及塔台控制器的工作方式。

本课将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设计和制作一个塔台模型,并用它来控制飞机的飞行。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巩固对飞机飞行原理和塔台控制器的理解,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飞机飞行和塔台控制器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探究欲望,乐于参与实践活动。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复杂的概念和原理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塔台模型的工作原理,能设计和制作一个简单的塔台模型。

2.学会使用塔台模型控制飞机的飞行,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通过对塔台模型的制作和测试,进一步理解飞机飞行原理和塔台控制器的作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设计和制作塔台模型,理解塔台模型的工作原理。

2.教学难点:制作过程中对一些细节的处理,如如何使塔台模型更稳定、如何调整飞机的飞行路径等。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结合实物演示和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制作塔台模型的材料,如纸板、塑料管、电线等。

2.准备飞机模型和塔台控制器。

3.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和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实物展示飞机飞行和塔台控制器的工作场景,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塔台模型的制作要求和步骤,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任务。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塔台模型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完成塔台模型的制作后,进行小组内交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和心得。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神奇的力量第1课什么是能量1、声、光、热、电、磁都是自然界中存在的能量形式,一种表现形式的能量可以转换为另一种表现形式。

2、能量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运动,虽然看不到,但是却能感觉到它,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发光或者发声的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

3、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动能。

运动的速度越快,动能越大。

4、位于高处的物体、发生形变的物体都具有能量,是一种“储存”起来的能量,只有在释放后才能显现,这种能量叫势能,势能的大小跟物体的高度、形变的程度有关。

5、机械能是表示物体运动状态与高度的物理量,动能和势能都是机械能。

6、你能用今天获得的知识来解释下面的古诗吗?李白曾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描述庐山瀑布的壮观。

飞流之下的瀑布蕴藏着巨大的动能“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诗句表达了诗人苏轼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在拉弓的过程中蕴藏着势能。

第2课各种各样的能量1、热能能通过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的方式,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

电能是现代化生活所必须的一种能量,被我们大量地使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便捷。

它还能转变成热能、光能、声能、机械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

2、人们通过各种方式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

生产出来的电能,一部分被我们立即消耗了,还有一部分会被储藏到电池中,在需要的时候再拿出来使用。

3、化学能是一种隐蔽的能量,它会储存在绿色植物、食物、电池、煤、石油等物质中。

化学能它可以变成热能、光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

化学能只有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释放出来变成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

4、阳光中的光能给我们提供了生存所必需的食物和照明。

离开了光能,人类无法生存。

光其实是一系列的电磁波。

一部分电磁波能被人眼看见,这部分光称为可见光。

还有一部分电磁波人眼看不见,是不可见光。

紫外线、红外线、X射线等都是不可见光。

光所具有的能量属于电磁能5、激光所携带的能量集中在一条极细的光束中,在单位面积内产生的光斑更亮。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B
本课要点: A、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B、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
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C、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 基本的功能单位。 D、认识书本上的几种细胞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B
叶表皮气孔
苔藓类植物细胞
口腔上皮细胞 叶绿体 血红细胞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B
连线
最早提出放大装置应用 最早制造眼镜 制作显微镜发现微生物 最早发现细胞 罗伯特胡克 列文虎克 格罗斯泰斯特 培根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B
一、填空。 1、(细胞 )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 大发现之一。 2、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 细胞 )组成 的。 3、在显微镜下我观察到过(洋葱表皮 )、( )、 血液细胞 (口腔上皮 )等细胞。 4、生命体细胞具有( 呼吸 )、( 消化 )、 ( 排泄 )等功能。 5、( 罗伯特胡克 )第一个发现细胞之后,许多学 者都开始研究起细胞。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B
判 断
1、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是一模一样的。 ( ×)
2、叶表皮上的气孔也是种细胞 。
( ×)
3、血液中的红细胞好像是运输兵负责运输氧气和产生
的二氧化碳。(√ )
4、有些细胞能够帮助我们和病毒、细菌作战,保护我
们的健康。 (√ )
5、我们的外表和父母长得像也是和细胞有关的(√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