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建筑防雷及接地
建筑物防雷措施
建筑物防雷措施1.建筑物防雷的分类防雷的分类是指建筑物按其重要性、生产性质、遭受雷击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所进行的分类,划分方法如下。
(1)第一类防雷建筑物,1)凡制造、使用或储存火炸药及其制品的危险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爆轰,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2)具有0区或20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
3)具有1区或21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例如,火药制造车间、乙炔站、电石库、汽油提炼车间等。
(2)第二类防雷建筑物1)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
2)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物、大型展览和博览建筑物、大型火车站和飞机场、国宾馆,国家级档案馆、大型城市的重要给水水泵房等特别重要的建筑物。
3)国家级计算中心、国际通讯枢纽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的建筑物。
4)国家特级和甲级大型体育馆。
5)制造、使用或储存火炸药及其制品的危险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6)具有1区或21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
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7)具有2区或22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
8)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气罐。
9)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05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和其他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以及火灾危险场所。
10)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25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或一般性工业建筑物。
(3)第三类防雷建筑物1)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及省级档案馆。
2)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1次/a且小于或等于0.05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和其他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以及火灾危险场所。
3)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5次/a且小于或等于0.25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或一般性工业建筑物。
4)在平均雷暴日大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15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在平均雷暴日小于或等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20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
防雷构造措施
防雷构造措施
防雷构造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接地:接地是防雷的基础措施,主要是将雷电引入地下,从而避免雷击对建筑物或人员造成伤害。
在接地时,应选择适当的接地体,并保证其与地面有良好的接触。
同时,还需要定期检查接地体的状态,确保其完好有效。
均压:均压是指将建筑物各部分的电位连接在一起,以避免电位差对建筑物造成的损害。
在均压时,应将建筑物各部分的金属物体、钢筋等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等电位的系统。
这样可以避免雷电电流进入建筑物内部,造成危害。
屏蔽:屏蔽是利用金属网、箔、壳、管等导体把需要保护的对象包围起来,从屋里上说,就是把闪电的脉冲电磁场从空间入侵的通道阻隔起来,力求无缝隙可钻。
各种屏蔽都必须妥善接地。
防雷引下线:防雷引下线是将雷电引入地下的通道,应选择适当的材料和规格,并安装在建筑物表面或内部,与接地体连接。
在安装引下线时,应注意其与建筑物的距离和角度,避免对建筑物造成损害。
防雷器:防雷器是用来吸收雷电电流的设备,可以安装在建筑物内部的各个系统上,以保护建筑物和设备免受雷电的损害。
在选择防雷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型号和规格。
总之,防雷构造措施是为了保护建筑物和人员免受雷电的损害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在实施防雷措施时,应综合考虑建筑物的实际情
况和当地气象条件等因素,制定合适的防雷方案,并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施工和检测。
建筑工地的防雷安全措施
建筑工地的防雷安全措施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随时可能发生,并且具有破坏力。
在建筑工地上,雷电对工人和设备的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
因此,采取一系列的防雷安全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建筑工地应建立起完善的防雷预警系统。
雷暴天气来临前,预警系统将会发出警报,提醒工人及时采取安全措施。
预警系统可以使用雷达、天线、目视观测等多种方法进行监测和预测,确保建筑工地的人员和设备有足够的反应时间来躲避雷电的威胁。
其次,在建筑工地内部,应设立避雷针或接地极。
避雷针的作用是通过在建筑物顶部安装导电材料,将雷电引导到地下,减少对建筑物的破坏。
接地极是将建筑物与地下导电体相连,以确保建筑物的电势永远与地面保持一致,避免因电势差造成的损坏。
这些安全设施的建设和维护需要经验丰富的电气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进行精确的布置和监控。
另外,设备和工人的安全防护措施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雷暴天气到来时,应立即暂停所有工作,并确保所有工人迅速撤离危险区域,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工地上的大型机械设备应该有可靠的避雷装置,确保其在雷电来临时不会产生危险电流。
工人应佩戴绝缘鞋和防静电衣物,以减少触电风险。
此外,工地应提供安全庇护所或避雷亭,供工人躲避雷雨。
除了以上的措施,建筑工地还应加强对防雷安全知识的培训和宣传。
工地的管理人员应定期组织培训班、开展讲座,向工人普及防雷知识,教会他们如何正确地应对雷电威胁。
此外,应在显眼的位置设置宣传牌、横幅等,提醒工人注意雷暴天气的风险和相应的应急措施。
总的来说,建筑工地的防雷安全措施应包括预警系统、避雷针或接地极的设置,设备和工人的安全防护,以及防雷安全知识的培训和宣传。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工地的安全,减少雷电对工人和设备造成的损失。
建筑工地的防雷安全措施的落实要始终牵动着大家的心,提醒我们,在建筑工地上,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防雷与接地
2.防感应雷及高电位反击 当进出线路与各种管道很多(一类、二类建 筑〕,很难做到与避雷引下线及接地装置离开 一定距离时,采用总电位连接,即将建筑物的 柱子、圈梁、楼板基础主筋相互焊接,其余的 互相绑扎成通路,柱顶主筋与避雷带相连,所 有变压器的中心点,电子设备的接地点,进入 或引出建筑物各种管道、电缆等线路的PE线都 通过建筑物基础一点接地。
这是 下行 雷电 放电 的图 片
雷云——雷电先导 ——迎雷先导 ——主放电阶段 ——余辉放电 主放电电流很大,高达几百千 安,但持续时间极短,一般只有 50~100μs。 余辉放电阶段电流较小,约几 百安,持续时间约为0.03~ 0.15s。
+ + + + + + + + + ++ ++ + + + + + + +
• 采用人工引下线应在1.7m左右,设引下 线断接卡,以便测量接地电阻。 利用柱内钢筋作为引下线时,顶部及 室外离地0.3m处各预埋与主筋相连的钢 板,上部与避雷带相连,下部用作外形 接地极或测量接地电阻用。当利用柱内 主筋作为引下线又利用基础主筋作接地 装置,两者相互连接时,则不必设断接 卡。
• 专设引下线时,其根数不应少于2根,宜对称布 置,引下线间距不应大于18m(一类)/20m(二类〕 /25m(三类)。利用柱内主筋作为引下线时,引下 线间距不应大于18m(一类)/20m(二类〕 /25m(三类),但建筑外廓各角上的柱筋都应利用。
引下线 等电位连接处
• (3)接地装置 • 人工接地体按接地装置尺寸,垂直接地体的长度 一般为2.5m,其顶距地面0.6~0.7m,相距5m。 • 水平及垂直接地体应离建筑物外墙、出入口、人 行道不小于3m,否则,可采用深埋接地极等方式。 • 应优先利用基础内的钢筋作为接地。 (当基础采用硅酸盐水泥和周围土壤的含水量不 低于4%,基础外表面无防水层时。) 利用基础内的钢筋作为接地极,利用地圈梁组 成闭环回路,其接地装置应满足冲击接地电阻要 求。
浅谈高层建筑防雷及接地技术
要: 本文结合高层建筑 电气施 工经验 , 高层建 筑防雷及接地设计和施 工 中有 关接地 系统、 对 防雷装置及 等 电位联 结等方面 问 等 电位联结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4— 15 20 )4- 14・ 2 10 6 3 (0 6 0 0 2 o
整施 工图纸 、 导线 的使用 混乱 , 常发 生 P 经 E线与 N线混 接的
、
接 地 系统
( ) 电气设 备 与接 地装置 做 良好 的电气 连 接称 为接 一 把
情 况 。所 以 , 先一 定 要保 证 P 首 E线 与 接地 极 可靠 连接 ; 其
次 ,E线应严格 按 规范采 用 黄绿 相间 的塑料 铜芯 线 以 防混 P
民用建筑 中 , 正确 的防雷及接 地设计 和施 工是 保证人 身
安全 、 电气设备正常工作 及防止 建筑物 发生 电气火 灾 的重 要 环节 。随着 近年来 电气设计 和施 工技术 不断深 入 , 结合本 人
1施工 中应 注意 P 、 E线与 N线严格 区别 , 不能 混接 。由
于施工人 员技 术水 平不 高及责 任心 不强 , P 将 E线 和 N线混
维普资讯
( 总第 10期) 0 20 0 6年第 4期 Nhomakorabea福
建
建
筑
Vo l・1 0 0
No ・2 6 4 0o
F i n Arh t cu e & C n t ci n ui c i tr a e o sr t u o
浅 谈 高 层 建 筑 防雷 及 接 地 技 术
2 应做好 P 、 E干线 的等 电位联结 。建筑物 每层 强电竖井 内预埋接地钢 板与竖 井 内的 P E干线相 连 , 同时与 柱 内或剪 力墙 内作 为引下线 的两根 主筋 做 电气 连 通 , 为 P 作 E干线 的 等 电位连 接。电气竖井 内 P E干 线采用 镀 锌扁 钢时 , 可以刷 黄绿相 间的油漆加以标 识 , 同时也提 高观感 效果 。 3 当采用 I 灯具和灯具 距地 面高度 小于 2 4米 时 , 、 类 . 灯 具 的可接近裸露导体必须 接地 ( E , P ) 并应 有专用 接地 螺栓 , 且有标识。有的设计深度 不够 , 对装 高低 于 2 4米 的灯具 如 . 壁灯 、 诱导 灯 、 出口指 示灯 、 吊顶 灯等 未配 出 P E线 或仅在 设
防雷与接地系统安装
防雷与接地系统安装1 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工艺流程如图2.5-50所示。
2 建筑物防雷、接地施工及安全措施1) 建筑防雷:(1) 本建筑防雷等级为二类。
建筑的防雷装置满足防直击雷、侧击雷、雷电感应及雷电波的侵入。
(2) 接地装置:本工程采用联合接地方式,利用 40X4 热镀锌扁钢将桩基承台钢筋网,桩基钢筋连接起来构成接地网络。
桩基承台钢筋,桩基钢筋及热镀锌扁钢之间的连接均采用焊接.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1Ω。
(3) 楼顶采用避雷针、避雷带、屋顶建筑物金属构件等混合作为接闪器,利用结构钢柱作为引下线,每层外墙连续钢梁焊接成一体形成均压环,并与引下线钢柱可靠连接。
公寓屋顶采用-25X4热镀锌扁钢组成不大于10mX10m 或12mX8m 的网格作为接闪器,屋面上的金属设备及金属物体均需与屋面避雷装置可靠连接,利用钢筋混凝土柱内二根>Φ16结构主筋上下焊接作为引下线。
所有突出屋面的金属风机、栏杆、旗杆、金属构件、冷却塔等与避雷带做可靠电气连接,突出屋面的非金属风道、风管、烟筒均大避雷针保护范围内。
预留预埋 引下线敷设 避雷线支架安装 避雷线安装室外接地体敷设 接地电阻测试 图2.5-50 防雷接地施工工艺流程(4) 外墙的金属门窗,幕墙金属结构,外墙栏杆与均压环焊接以防侧击雷。
2) 接地及安全(1) 本工程防雷接地、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与电梯机房、消防控制室、通讯机房、计算机房等的接地共用统一接地体,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1Ω,实测不满足要求时,增设人工接地。
(2) 垂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的底端及顶端就近与接地装置连接,电梯轨道下端就近与接地装置连接,建筑外墙的全部金属栏杆、玻璃幕墙等主龙骨等均就近与接地装置连接。
(3) 所有强、弱电竖井内均垂直敷设一条40X4镀锌扁钢,其下端与基础接地网连接。
(4) 本工程采用总等电位联结,其与建筑物内保护干线、设备进线总管、金属构件联结,卫生间、淋浴间采用局部等电位联结,所有局部等电位接线盒采用BV-1*4mm2导线在地面内或墙内穿管暗敷,与卫生间内给排水管、金属浴盆、金属采暖管以及建筑物内钢筋网等可靠等电位局部连接。
建筑电气之建筑防雷及接地系统
7.7 接地要求和接地电阻
一、接地要求 1. 系统 在系统中,配电变压器中性点应直接接地。所有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应采用保护导 体()或保护接地中性导体()与配电变压器中性点相连接。 2. 系统 采用系统时,当保护导体与中性导体从某点分开后不应再合并,且中性导体不应再接地。
3. 系统 在系统中,配电变压器中性点应直接接地。电气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所连接的接地极不应 与配电变压器中性点的接地极相连接。 系统中,所有电气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宜采用保护导体与共用的接地网或保护接地母线、 总接地端子相连。
5. 屏蔽接地 (1)电路的屏蔽罩接地 (2)电缆的屏蔽层接地 (3)系统的屏蔽体接地
二、接地方式 1. 单点接地
2. 多点接地
3. 混合接地ຫໍສະໝຸດ 4. 浮地三、接地装置 1. 接地体 又称接地极,指埋入地下直接与土壤接触的金属导体和金属导体组,是接地电流流向土壤 的散流件。
2. 接地线 钢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最小规格
5. 系统 该系统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线路中有中线N线.
7.6 接地装置
一、接地种类 1. 工作接地
在系统和系统中,为了电路或设备达到运行的要求的接地(如变压器中性点接地)。该接 地成为工作接地或配电系统接地。
在电子电路中工作接地是为电路正常工作而提供的一个基准电位。该基准电位可以设为电 路系统中的某一点、某一段或某一块等。比如直流地、交流地、数字地、模拟地、信号地、 功率地、电源地等。
系统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等低压供电系统,是目前我国在低压系统中普遍采取的接地方式。
系统中的线上在正常工作时无电流,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无对地电压,保证操作人员的 人身安全;在事故发生时,线中有电流通过,使保护装置迅速动作,切断故障。一般规定线不 允许断线和进入开关。N线(工作零线)在接有单相负载时,可能有不平衡电流。
建筑防雷接地系统安装调试及验收与安全用电
建筑防雷接地系统安装调试及验收与安全用电前言建筑物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的场所,为保证它们的安全运行,必须在设计和建造阶段注重安全因素。
其中,防雷接地系统是建筑物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降低雷击对建筑物结构、设备和人员的损伤和伤亡。
本文将提供防雷接地系统安装调试及验收和安全用电的相关知识,以便实施安全的电气系统。
建筑防雷接地系统安装调试系统组成建筑防雷接地系统由接闪针、接地网和延长导体组成。
接闪针是安装在建筑物屋顶高点的尖形金属导体,可通过放电将闪电引向接地网。
接地网是埋于建筑物周围或附近的铜、镀锌钢或黄铜芯线等导体的构成,以便将荷电零位所产生的电流放入地中。
延长导体与接地网相连接,起到延迟过电压上升时间和弱化电压波动的作用。
安装调试防雷接地系统的安装需要遵循相关国家、行业标准和规范要求,并应由专业电气人员进行。
安装前,应经过设计、选材、材料加工制作、工艺实施等门道把握。
安装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将接闪针按照一定的规范安装在建筑物屋顶高点,以保证其导电性和稳定性。
2.将接地网掩埋于建筑物周围或附近,要按照规范深度掩埋。
另外,接地网与周围地面带电物质应保持一定距离,并且应用一定方式接地、并接续导体和接地体以提高接地电阻。
3.将延长导体位置与数量合理安排。
并且应包接接缝,确保接触质量,有效降低接触电阻。
4.进行安全接地的同时进行线路的绝缘试验及离线试验,确认确认系统好的接地效果。
5.安装好后,需要进行系统调试,主要包括电气性能、地耐阻和接地电阻等试验。
防雷接地系统验收建筑防雷接地系统建成验收应包括电气性能试验、地耐阻试验、接地电阻试验等。
其中,电气性能试验应按标准测试方法进行。
地耐阻试验的测量及解释应符合标准规定。
接地电阻试验应传统测试方法进行,功率频率应在50Hz左右。
验收合格后,应注明将验收合格证或报告文件,以便于日后管理和使用。
安全用电建筑物中的电气设备选型、安装、维护和检测等都需要严格遵守国家和行业标准及规范要求。
建筑工程防雷
建筑工程防雷
建筑工程的防雷措施
建筑工程的防雷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保护建筑物及其内部设备免受雷击的破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雷措施:
1. 合理设计接地系统:在建筑物的基础中设置足够大的接地系统,以确保雷电能迅速和有效地排入地下。
2. 安装防雷装置:在建筑物的高处,例如楼顶、烟囱或高耸的物体上安装避雷针,以引导雷电流入地。
3. 使用避雷网:在建筑物的顶部和周围安装金属导体网,以分散雷电的能量并缓解雷击的危害。
4. 使用耐雷设备:安装合适的耐雷设备,例如避雷器、过压保护器等,以防止雷击对建筑物内部电气设备和电子设备造成损害。
5. 合理布线:建筑物的电缆、电线等内部线路应按照规范进行布置,避免过长的水平走线和弯曲,以减少雷击损害的可能性。
6. 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检查建筑物的防雷系统是否正常运行,如有需要及时维护和修复,确保系统的良好工作状态。
7. 建立防雷警报系统:在建筑物周围建立防雷警报系统,及时向人们发出警示,以便他们及时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以上是针对建筑工程的防雷措施的一些建议,有效的防雷措施可以降低雷击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保护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防雷及接地安装技术标准
防雷及接地安装技术标准一、适用范围本章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防雷及接地安装工程。
二、编制依据《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303-200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工艺标准》三、基本规定1、接地装置的埋设深度其顶部距地面不应小于0.6M,接地极应垂直安装。
2、垂直接地极的长度不应小于2。
5M,其相互之间的间距当设计无要求时,不应小于5M。
3、接地装置与建筑物的距离不应小于1.5M。
4、接地干线的连接应采用焊接,焊接处焊缝应饱满,不得有夹渣、咬肉、虚焊、气孔等缺陷,焊接处应做防腐处理。
5、接地线在穿越墙壁、楼板和地坪处应加套管保护,采用金属套管时应对套管接地.6、接地干线沿建筑物墙壁水平敷设时,距地面应为250~300mm;接地线与建筑物的间隙为10~15mm;支持件间距在水平直线部分为0。
5~1.5m,转弯部分为0.3~0.5m,同一室内支持件间距应一致.7、在接地线跨越伸缩缝、沉降缝处时,应设置补偿器,可用接地线弯成弧状作补偿器。
8、屋面避雷带安装的支持件距离应均匀设置,在每一直线段的间距水平宜为0。
5~1.5m,垂直谊教育界1.5~2.5m,在转弯处应对称,一般为0.3~0.5m。
9、避雷带的安装高度为150mm,并设在女儿墙中心,当女儿墙宽度大于300mm时,避雷带距女儿墙外侧宜为100mm.10、明敷避雷引下线在易受机械损坏和危及人员安全处,在距地1。
7m 至地下0。
3m的一段引下线应加保护措施。
四、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a、熟悉施工图纸及相应施工图集。
b、施工前应进行技术交底.c、配备相应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材料准备a、镀锌钢材必须有产品质量证明书,且应选用热镀锌材料。
b、电焊条、油漆、镀锌螺栓等辅助材料均已配备,且均有合格证。
3、主要机具a、电焊机、电焊工具、钢锯、切割机、电锤、台钻、手枪钻、铁锹、铁镐、大锤等。
b、接地摇表。
4、作业条件a、接地装置的安装应按设计位置清理好场地;当利用基础钢筋作接地线时,基础钢筋应绑扎完毕。
建筑工地雷雨天气防雷防电措施及制度
建筑工地雷雨天气防雷防电措施及制度介绍随着建筑工地越来越多,雷雨天气对建筑工地的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为了保障工人和设施的安全,制定一套雷雨天气防雷防电的措施和制度非常重要。
措施1. 安装避雷设备:在工地周围安装避雷设备,如避雷针、避雷网等,以将雷电引导到地下或广域范围内,减少雷击地面的可能性。
2. 架设安全网:在建筑工地的高处,架设安全网来防止雷电击中建筑物或人员。
安全网应该由导电材料制成,能够迅速将电流引导到地下。
3. 建立地面接地系统:为了将雷电的电流迅速引导到地下,应在建筑工地内建立合适的地面接地系统。
这样可以避免雷电通过建筑物或其他设备造成损害。
4. 安排适当的人员分布:在雷雨天气条件下,应将工人分散在安全的建筑物内或设备下方。
这样可以减少雷电对工人的直接威胁。
5. 定期检查维护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避雷设备、安全网和地面接地系统的运行状况,确保其正常工作,减少雷雨天气对建筑工地的风险。
制度1. 建立防雷防电责任制:明确防雷防电措施的责任人,确保相关措施的执行和落实。
2. 建立防雷防电培训制度:为工地上的相关人员提供雷雨天气防雷防电的培训,增加他们的防护意识和技能。
3. 建立应急处置制度:建筑工地应制定应急处置预案,一旦发生雷击等意外情况,能够迅速采取措施并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
4. 定期检查评估制度:制定定期的雷雨天气防雷防电检查和评估制度,确保措施的有效性,并及时修正和改进。
结论建筑工地雷雨天气防雷防电措施和制度的制定对保障工人和设施的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措施和完善的制度,能够减少雷雨天气给建筑工地带来的风险,确保工地的安全运行。
以上列举的措施和制度应作为参考,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细化和完善。
施工用电接地与防雷措施
施工用电接地与防雷措施1、在施工现场专用变压器的供电的TN-S接零保护系统中。
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与保护零线相接。
专用保护零由工作接地线,配电室的第一级漏电保护器电源侧的零线引出。
施工现场的所有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外漏导电部分,应做保护接零。
包括以下五个部分:(1)电机、变压器、电器、照明器具、手持电动工具的金属外壳。
(2)电气设备传动装置的金属框架。
(3)配电屏与金属屏的金属框架。
(4)内、外配电装置的金属框架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围栏及金属门。
(5)电力线路的金属保护管、敷设的钢管(钢索)、起重机轨道、钢管外架等。
2、由于施工现场与其它用电线路共用同一供电系统,电气设各的接地、接零保护应与原系统保持一致。
不得一部分设各做保护接零,另一部分设各做保护接地。
采用TN系统做保护接零时,工作零线(N 线)必须通过总漏电保护器,保护线(PE线)必须由电源进线零线重复接地处或总漏电保护器电源侧零线处,引出形成局部的TN-S接零保护系统。
3、在TN接零保护系统中,通过总漏电保护器的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之间不得再做电气连接。
4、在TN接零保护系统中,PE零线应单独敷设。
重复接地线必须与PE线相连接,严禁与N线相连接。
5、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电力系统严禁利用大地做相线或零线。
6、PE线上严禁装设开关或熔断器,严禁通过工作电流,且严禁断线。
7、电气设备不带电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应作保护接零。
具体为:电机、变压器、电器、照明器具、手持式电动工具的金属外壳、电气设备传动装置的金属部。
8、每隔15米设置一个接地,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Ω。
9、TN系统中的保护零线除必须在配电室或总配电箱处做重复接地外,还必须在配电系统的中间处和末端处做重复接地。
10、在TN系统申,严禁将单独敷设的工作零线再做重复接地。
11、不得采用铝导体做接地体或地下接地线。
垂直接地体宜采用角钢、钢管或光面圆钢,不得采用螺纹钢。
接地可利用自然接地体,但应保证其电气连接和热稳定。
建筑防雷原理
建筑防雷原理
建筑防雷原理是指通过合理的构造和配置,保护建筑物免受雷电的破坏和危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建筑防雷原理和方法。
1. 导体保护原理:通过设置导体,将建筑物内和周围的电荷分散开来,以减轻雷电对建筑物产生的影响。
常用的导体包括避雷针、接地体等,它们能够吸引并引导雷电流入地,以保护建筑物。
2. 分流保护原理:将建筑物内外的大块状金属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低阻抗通路,将雷电流迅速引入地下,从而减少雷电对建筑物产生的破坏。
这种方法常用于屋顶、墙壁和地面等部位的保护。
3. 绝缘保护原理:采用绝缘材料将建筑物的各个部分隔离,减少雷电流的传导。
例如,在屋顶上设置绝缘层,可以避免雷电通过屋顶对建筑物造成伤害。
4. 防火保护原理:雷电击中建筑物时,会产生非常高的温度,可能引发火灾。
因此,在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考虑采用防火材料,并做好防火措施,以减少火灾的发生。
5. 电气保护原理:建筑物内的电气设备是常见的雷电引发火灾和设备损坏的源头。
为了保护这些设备,可以采用合适的电气保护系统,如安装避雷器、过电压保护器等。
综上所述,建筑防雷原理主要包括导体保护、分流保护、绝缘
保护、防火保护和电气保护等措施。
通过合理应用这些原理和方法,可以有效避免雷电对建筑物产生的破坏和危害。
建筑防雷措施
建筑防雷措施在建筑工程中,建筑防雷措施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安全措施。
由于雷电活动的频繁发生,建筑物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来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将介绍建筑防雷的基本原理、常用措施以及相关标准要求。
一、建筑防雷的基本原理雷电形成的基本过程是通过云与地面之间产生巨大电荷差而引发闪电放电,该电荷差具有极高的电压和电流。
建筑防雷的基本原理是减少或消除雷电放电对建筑物的危害,同时将雷电电流引导至地下排出,以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建筑防雷的常用措施1. 避雷针/避雷带避雷针是建筑物上突出的导电装置,通过突出物吸引或接收雷电,将雷电电流引导向地下,避免电流通过建筑物造成损害。
避雷带则是通过在建筑物周围埋设具有导电特性的材料,将雷电电流引入地下。
2. 接地系统建筑物的接地系统是将雷电电流引导至地下的关键措施。
一个良好的接地系统可以有效降低雷电冲击,并保护建筑物及其内部设备。
接地系统应包括水平接地和垂直接地,确保低阻抗接地以及良好的导电性能。
3. 金属构件的保护在建筑结构中,金属构件往往是最容易受到雷电影响的部分。
因此,在设计和施工中应针对金属构件采取防雷措施,如增加金属构件的横截面积,使其具有更好的导电性能,以便于及时分散和排除雷电电荷。
4. 对外导线系统对外导线系统也是防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用于引入和分散外来雷电,降低雷电对建筑物的影响。
导线系统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并进行合理布置和连接,以确保导线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三、建筑防雷的标准要求在建筑防雷方面,国家有一系列相关标准和规范,以保证防雷措施的合理实施和有效性。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标准要求:1. GB/T 17626.5-2017《电磁兼容性与抗扰度测试和标称传输速率的测量建筑物与设备的抗雷磁场测量与评估》该标准规定了建筑物与设备的抗雷磁场测量与评估的方法和要求,用于评估建筑物对雷电磁场的影响和抵抗能力。
2. GB/T 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该规范规定了建筑物防雷设计的基本原则、技术要求和验收标准,涵盖了避雷针、接地系统、金属构件保护等方面,以保证建筑物的防雷安全性。
建筑物防雷操作规程
建筑物防雷操作规程一、总则为保障建筑物及其人员财产的安全,防止雷击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建筑物防雷操作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各类建筑物的防雷操作工作。
二、防雷设施1. 建筑物顶部应设置合理可靠的避雷装置,包括避雷针、避雷带等。
避雷装置应严格按照相关国家标准安装。
2. 建筑物立面和墙体上应设立接闪装置,以便将雷电从建筑物引入地下。
3. 建筑物内部应设置良好的接地系统,确保雷击电流能够迅速通过接地系统流入地下。
三、防雷导则1. 大风暴前的预警在大风暴来临之前,应通过气象预报等渠道及时了解天气情况,特别是雷暴天气的预警信息。
一旦有雷暴预警,应立即做好建筑物的防雷准备工作。
2. 监测雷电活动建筑物应配备雷电监测设备,实时监控雷电活动的情况。
一旦监测到雷电活动异常,应及时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确保建筑物安全。
3. 雷击风险评估在建筑物规划和设计阶段,应进行雷击风险评估,确定建筑物所处地区的雷击频率和风险等级。
根据评估结果,合理配置防雷设施,确保建筑物的防雷能力。
4. 建筑物周边环境清理要确保建筑物周边环境的清洁,避免高耸物体和容易积水的地方。
及时清理树枝、广告牌等高耸物体,清理堆放物和积水,以防止这些物体成为雷击对象。
四、防雷操作流程1. 预防措施在雷暴天气或有雷电预警的情况下,建筑物内人员应注意以下预防措施:- 尽量避免在雷暴天气下进入高楼或者室外空旷的地方。
- 在室内时,避免接触水龙头、家电等接地物体。
- 避免使用有线电话和有线网络设备。
- 尽量不要使用金属制品,例如伞、铁制品等。
2. 应急处理如果建筑物被雷击,应采取以下应急处理措施:- 立即躲避到安全区域,远离窗户、金属物品和高耸物体。
- 切勿在雷电天气下接打有线电话或使用有线网络设备。
- 如果在室外暴露在雷电下,应迅速躲进符合安全要求的建筑物内。
五、应急演练为了增强人员的防雷意识和应对能力,建议定期组织建筑物防雷的应急演练。
演练内容包括触发雷击警报器、执行防雷预案、疏散研发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避雷带或避雷网 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 扁钢截面不应小于48m2,厚度不应小于4mm。 3.避雷线 截面不应小于35m2 的镀锌钢绞线。 4.金属屋面 除一类防雷建筑物外,金属屋面的建筑物宜利 用其屋面作为接闪
(二)引下线 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 扁钢截面不应小于48m2,厚度不应小于4mm。 (三)接地装置 1.人工接地体 垂直接地体宜采用圆钢、钢管或角钢,最常用为钢管长 2.5,直径50mm。 水平接地体宜采用扁钢、圆钢。 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0mm。 扁钢截面不应小于100m2,厚度不应小于4mm。 角钢厚度不应小于4mm。 钢管厚度不应小于3.5mm。
第二节 建筑物的直击雷保护
一 防雷设备 (一)接闪器 1.避雷针 宜采用圆钢或焊接钢 管,其直径不应小于: 1m以下 : 圆钢为 12mm,钢管为20mm。 1~2m: 圆钢为16mm, 钢管为 25mm。 器。
保护间隙 只装于室外且负荷次 要的线路上。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压敏 电阻避雷器〕 广泛用于低压设备的防 雷保护,只用于室内。
(三)具体实施 1.防直击雷 (1)接闪器: 在易遭雷击的屋角、屋脊、女儿墙、屋面四周的檐口设 25×4mm2的镀锌扁钢或φ12的镀锌圆钢避雷带,并在屋 面设置不大于10m ×10m(一类建筑物)/ 15m ×15m(二类 建筑物)/ 20m ×20m(三类级建筑物)的25×4mm2的镀锌 扁钢的网格,与避雷带相连,作为防直击雷的接闪器。 凸出屋面的物体,沿四周设避雷带;在屋面接闪器保护范 围之外的物体,包括其低层的群房都应装设避雷带;屋面 上的金属物体应与屋面避雷带相连。
(2)引下线 沿外墙明敷时按引下线的要求;沿外墙明敷时,引下线截面加大一级。 优先考虑利用柱内钢筋,当柱内钢筋直径为16mm及以上时,应利用其中两 根绑扎或焊接作为一组引下线;当柱内钢筋直径为10mm及以下时,应利用 其中四根绑扎或焊接作为一组引下线。 专设引下线时,其根数不应少于2根,宜对称布置,引下线间距不应大于 18m(一类)/20m(二类〕/25m(三类)。利用柱内主筋作为引下线时,引下线 间距不应大于18m(一类)/20m(二类〕/ /25m(三类),但建筑外廓各角上的柱 筋都应利用。 (3)接地装置 人工接地体按接地装置尺寸,垂直接地体的长度一般为2.5m,其顶距地面 0.6~0.7m,相距5m。 水平及垂直接地体应离建筑物外墙、出入口、人行道不小于3m,否则,可采用 深埋接地极等方式。 2.二类、三类建筑物,防直击雷和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 3.不属一、二、三类建筑物,应有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 4.易遭雷击的部位(与屋顶的坡度有关)装设避雷针或避雷带、避雷网。
建筑供配电与照明
第七章 建筑防雷及接地
第一节 雷电的概念 雷电是一门古老的学科。 (一)雷电的形成 雷电的发展过程:气流上升;电荷分离;放电。见214页图7-4 (二)雷电种类和危害 雷电过电压的基本形式三种: 1、直击雷过电压(直击雷) :雷电直接击中电气设备、线路或建筑物,强大的 雷电流 通过该物体泄入大地,在该物体上产生较高的电位降, 2、感应过电压(感应雷): 当雷云在架空线路(或其他物体)上方时,由于雷云先 导的作用,使架空线路上感应出与先导通道符号相反的电荷。雷云主放 电 时,先导通道中的电荷迅速中和,架空线路上的电荷被释放,形成自由 电荷 电荷流向线路两端,产生很高的过电压。
二、接闪器保护范围的确定
1. 滚球法检验保护范围 目前采用滚球法计算,是以hr为半径的一个球 体,沿需要防直击雷的部位滚动,当球体滚动的 轨迹,上触及接闪器顶端,下触及地面,而中间 没有触及被保护的建筑物在此针保护范围。 例某厂一座30m高的水塔旁边,建有一水泵房(属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尺寸如图所示。水塔上面装 有一支高2m的避雷针。试问此避雷针能否保护 这 一水泵房?
(三)雷电的活动规律 1. 雷电活动的一般规律 (1)湿热地区比气候寒冷而干燥的地区的雷击活动多 (2)雷电活动与地理纬度有关,赤道最高,由赤道分别向北、向南递减 (3)从地域来看,雷电活动是山区多于平原,陆地多于湖泊、海洋。 (4)时间,7、8月多。 2.雷电活动的选择性 地质:土壤电阻率,电阻率突然变化,水位,矿藏有关。 地形:山坡的方位、海摈有无山岳、山或峡谷、风向 地物:空旷的高耸物、排放导电废气的管道、潮湿、尖屋顶及高耸建筑物、 综合研究。 3.建筑物易受雷击的部位 (1)不同屋顶坡度不同 (2)屋角与檐角、 (3)屋顶的坡度较大 (4)屋面坡度小于27度,长度小于30m.
四 26页 (二)建筑物安装防雷装置的范围 1.一般原则:因地制宜,作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设计符合国 家先行有关标准和规范。 2.建筑物预计雷击次数的计算 年预计雷击次数 这是表征建筑物可能遭受雷击的一个频率参数,按GBJ57 《建 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修订本规定,用下列经验公式来计算: N=0.024KTd1.3 Ae 式中 N ── 建筑物的年预计雷击次数(次/年); Td1.3── 年平均雷暴日数,根据当地气象台、站资料确定; Ae── 与建筑物截收相同雷击次数的等效面积(km),按GBJ57修订本附录 所规 定的方法计算; K ── 校正系数,亦详见GBJ57修订本,此略。
(3)接地装置 人工接地体按接地装置尺寸,垂直接地体的长度一般为 2.5m,其顶距地面0.6~0.7m,相距5m。 水平及垂直接地体应离建筑物外墙、出入口、人行道不小 于3m,否则,可采用深埋接地极等方式。 应优先利用基础内的钢筋作为接地。 (当基础采用硅酸盐水泥和周围土壤的含水量不低于4 %,基础外表面无防水层时。) 利用基础内的钢筋作为接地极,利用地圈梁组成闭 环回路,其接地装置应满足冲击接地电阻要求。 冲击接地电阻应小于10Ω(一类〕/20Ω(二类)/30Ω(三 类〕。
2.自然接地体 兼作接地体用的直接与大地接触的各种金属构件、管道 和建筑物的钢筋混凝土基础等。 对于变配电所,只能利用它本身的建筑钢筋混凝土基础 作为自然接地体。 在高层建筑中,推荐利用柱子、基础内的钢筋作为引下线 和接地装置。主要优点: (1)接地电阻低。 (2)电位分布均匀,均压效果好。 (3)施工方便.可省去大量土方挖掘工程量。 (4)节约钢材。 (5)维护工程量少。
3、雷电波侵入 由于直击雷或感应雷而产生的高 电位雷电波,沿架空线路或金 属管道侵入变配电所或用户而造成危害。占 50%,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4、球雷(球状闪电) 5、雷电的危害 (1)电效应 (2)热效应 (3)机械效应 (4)雷电的闪络放电
二、雷电参数
1、年平均雷暴日数Td 由当地气象台站统计的多年雷暴日 的年平均值,称为年平 均雷暴日数。此值不超过15天的地区称为少雷区;此值 超过40天的地区称为多雷 区。也有用雷暴小时作单位的,即在1h内只要听到雷声 或看到雷闪就算一个雷暴 小时。我国大部分地区一个雷暴日约折合为3个雷暴小 时。(计算式见217页) 2、雷电流的幅值和陡度 雷电流幅值一般在第一次闪击时 出现。 雷电流的幅值和极性可用磁钢记录器测量。 典型的雷电流波形。
解: 查表7-1知滚球半径 hr=60m,而 h=30m+2m=32m, hx=8m,因此由式(7-2) 得保 护半径 r=23.13m, 现水泵房在hx=8m高度上 最远一角距离避雷针的水 平距离 为 r=18.7m<rx 可见水塔上的避雷 针完全能保护这一水泵房。
(四)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总要求:第一类和第二类中有爆炸危险的场所,应有防直击雷、防感 应雷和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及第三类防雷建筑 物,应有防直击雷和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 1.一类防雷建筑及二类防雷建筑物中有爆炸危险场所,应有防直击雷、 防雷电感应和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 (1)防直接雷 采用避雷针,避雷带或避雷网。 接闪器:避雷针、避雷带和避雷网。 接闪器引来雷电流,通过引下线和接地体安全地引导入地, 使 接闪器下面一定范围内的建筑物免遭直接雷击。 凸出屋面的物体,沿四周设避雷带;在屋面接闪器保护范围之外的物 体,包括其低层的群房都应装设避雷带;屋面上的金属物体应与屋面 避雷带相连。
三、避雷器
对避雷器的一般要求 (1)当过电压超过一定值,避雷器应发生放电,将被保护设备直接或经电阻接地,限 制过电压。 (2)当过电压作用后,应能迅速截断在工频电压作用下的电流,使系统恢复正常运 行,避免供电中断。 根据截断续流方法的不同氛围阀式、管型。 1.阀式避雷器 普通型(FS、FZ〕 主用于保护变配电所的电气设备。 磁吹型(FCD〕 主要用于保护绝缘比较薄弱的旋转电机。 2.管型避雷器(排气式避雷器〕 只用于室外,一般用于架空线上防雷保护。 3.保护间隙 只装于室外且负荷次要的线路上。 4.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压敏电阻避雷器〕 广泛用于低压设备的防雷保护,只用于室内。
(2)引下线 沿外墙明敷时按引下线的要求;沿外墙明敷时,引下线截面加大一级。 优先考虑利用柱内钢筋,当柱内钢筋直径为16mm及以上时,应利用 其中两根绑扎或焊接作为一组引下线;当柱内钢筋直径为10mm及以 下时,应利用其中四根绑扎或焊接作为一组引下线。 采用人工引下线应在1.7m左右,设引下线断接卡,以便测量接地电阻。 利用柱内钢筋作为引下线时,顶部及室外离地0.3m处各预埋与主筋 相连的钢板,上部与避雷带相连,下部用作外形接地极或测量接地电 阻用。当利用柱内主筋作为引下线又利用基础主筋作接地装置,两者 相互连接时,则不必设断接卡。 专设引下线时,其根数不应少于2根,宜对称布置,引下线间距不应 大于18m(一类)/20m(二类〕/25m(三类)。利用柱内主筋作为引下线 时,引下线间距不应大于18m(一类)/20m(二类〕/ /25m(三类),但建 筑外廓各角上的柱筋都应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