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活动课的探索

合集下载

关于语文活动课的探索

关于语文活动课的探索

关于语文活动课的探索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正改变传统的单一课堂授课形式,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语文活动课异军突起,并以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而得到学生的欢迎。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项大改革,是语文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一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状态,个中原因虽说十分复杂,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

正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也正是由于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才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下降,也导致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局限,语文教学质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

因此,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要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

二作为课程的一部分,语文活动课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相比,显示出鲜明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

活动课侧重于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因而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就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区别。

在教学内容上,强调语文的社会实用性。

语文活动课是开放的,教学内容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因而能够弥补必修课教学的不足,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性。

语文活动课自始至终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

在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自主选择,自觉参与。

活动课的过程,往往是学生自己设计安排、以自我活动为主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着重于让学生在各项具体的实践和运用中获取直接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着重于学生的感受、体会、理解。

关于初中语文活动课的探索

关于初中语文活动课的探索
语文活 动课 的 出现 ,是初 中语 文教学 的一 次大改革 ,是 语文 学科 课程实施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的有力举措 。
活 动 课 的 内容 语文活 动课 的 “ 活动 ” ,并不是 一般意义 上的教学活 动 ,而 主要 指 学生 的学 习活动 。活动课侧 重于 以学 生 的学 习活动 为 中心


组织 教 学 ,因而活 动 的 目标、 内容 和方式方 法 ,就与 传统 的必 修 课课 堂教学 有明显 的区别 。 从 语文课程 的内容及语文 活动 内容 与形式看 ,随着语文基础 教育 新理念 的提 出 ,以往 的教 改实验 取得 的语 文活动 课的教 改成 果需 要进一 步深化 。例如研究 性学 习等学 习方 式在语 文学科 学习 中的运用 。本课题 将从农村初 中 的角度 探讨语 文综合 实践活 动课 程 的内容 、形 式 、方法。 为农 村初 中的校本课程 的设计 与实施 、 语文 综 合 实践课 程 的设 计 与实 施作 出 有益 的实 践积 累 和理 论探
索。
1 、是既要注重学 生的主体地位 ,又要发挥教 师的主导作 用 。 活动课无 疑必须 以学生 的 自主 活动为 主,教 师切 忌越俎 代庖 ,喧 宾夺 主 。但 这并 不意 味 着教 师 可以 放任不 管 ,让 学生 自发 “ 活 动” 。课 前对活 动的设计 ,活动 中的组织 、引导 、点拨 ,活动 结 束 后的 总结 、点评 等等 ,都需要教 师为此付 出心血 和汗水 。关 键
体生动 的学习情 境和学 习活动 , 使 教学成 为学生语文 知识 、能力 具 体运用 的一种 实际尝试 或 “ 模拟 ” ,学生 通过 参加 活动 ,得 到 感 性认识 ,经过 反复 ,上升到理性 认识 ,这样获 取 的知识不仅 是 准确可靠 的 ,也是比较全面深刻的 , 更是切实有用 的。 从教 育学看 ,学科教学 的任务 和 目的在于促使 学生 由知识 向 能 力迁移 ,只有培 养学生 的实际运用 能力和 自 学 能力 ,学生的文 化 素质才 能得 到真 正提高 。而任何一 种能力 的形 成和发 展 ,都离 不 开主体实践 。 ,从某 种意 义上讲 ,活动 课可 以说 是可行 性强 、 操作 过程具体 的实践应 用课 ,它将有 力地 促进学 生把学 过的语 文 知识进 行消化 、吸 收并 转化 为能力 。四、必须切 实解决好 下面几

农村初中语文活动课论文

农村初中语文活动课论文

浅谈农村初中语文活动课的探索摘要近年,初中语文教学领域出现了一个新的改革热点——活动课。

在一些中学,语文教学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语文活动课异军突起,占据一席之地,并以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而得到学生的欢迎。

但是存在着一些状况需思考。

关键词语文活动课语文教学方法探索与思主动参与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是传统的语文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与素养的有效途径。

然而,在长期的农村语文教学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综合性活动课的开展并没有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我认为原因如下:一、由于应试教育的极端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课形同虚设《新课改纲要》指出:“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综合性学习能真正体现语文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目的。

由于受传统的教学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应试教育的极端急功近利思想的驱使,很多农村语文教师在面对综合性实践活动课时,干脆跳过不上。

一方面是不知在教学中如何具体操作,另一方面固执地认为只要学生会答题能得分即行。

因而在考试的时候,学生要么凭运气答题得分,要么有老师处心积虑地钻研出一整套答题方法,让学生机械盲目地记忆。

例如:由老师列举一个活动主题,告知学生如何策划活动方案和步骤,如何得出结论。

在考试的时候遇到类似的问题就“依葫芦画瓢”就算大功告成。

在农村教学中,这样做的语文老师不在少数。

归结为一点,只要学生会答题得分不管你怎么做。

但是这种现状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改变,就会大大阻碍新课改的顺利推进,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二、由于受硬件设施不完备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课更多地由老师包办代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上述思想要求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课中自己动手,获取新知。

初中语文活动课

初中语文活动课

初中语文活动课的探索摘要: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途径。

但是,由于语文课外活动常常缺乏系统的目标、内容,常常难以有序进行,许多学校仅仅把它当作课堂教学的补充,甚至作为学校教育的点缀,因而往往难以落实,难以坚持。

只有把语文活动列入语文课程,给予教学目标、内容和进程的规定,给予时间和空间的保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关键词:语文;课文活动;开展探索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3-200-01近年,我省初中语文教学领域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改革热点——活动课。

在一些中学,初中语文教学正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语文活动课正异军突起。

占据一席之地,并以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而得到学生的欢迎。

一、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个中原因,虽说十分复杂,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正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正是由于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才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导致学生语文能力的局限,导致语文教学质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

因此,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要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

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途径。

前一段我省各地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由于语文课外活动常常缺乏系统的目标、内容,常常难以有序进行,许多学校仅仅把它当作课堂教学的补充,甚至作为学校教育的点缀,因而往往难以落实,难以坚持。

只有把语文活动列入语文课程,给予教学目标、内容和进程的规定,给予时间和空间的保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二、作为课程的一部分,语文活动课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相比,显示出鲜明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

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活动·探究”单元教学初探

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活动·探究”单元教学初探

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活动·探究”单元教学初探1.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在“活动·探究”教学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是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主体。

他们通过各种活动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出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

在“活动·探究”教学中,学生需要进行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

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可以主动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追求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在“活动·探究”教学中,学生需要借助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

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跨学科的综合能力,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和运用。

1.确定教学目标。

在设计“活动·探究”单元教学时,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要能够涵盖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需求,同时又与课程标准和学科内容相适应。

可以通过“活动·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创新能力等。

2.设计课程内容和活动。

在设计“活动·探究”单元教学时,需要根据教学目标确定相应的课程内容和活动。

可以通过让学生阅读文本、观察实物、实践操作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供适合的教学资源和环境。

在“活动·探究”单元教学中,教师需要提供适合的教学资源和环境,以支持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

教学资源可以包括教材、课外读物、多媒体资料等,教学环境可以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

4.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在“活动·探究”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来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学生可以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合作解决问题,通过互动合作,互相交流和学习,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5.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在“活动·探究”单元教学结束后,应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

初中语文课活动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探究

初中语文课活动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探究
习 活 动 为 中 心 组 织 教 学 ,教 学 内 容 涉 及 了语 文 应 用 的许 多 领 域 , 与 一 定 生
它 的提 出集 中体现 了新 课标 的理 念 , 素质教 学在学科课程 中培养 的基 本途
径, 学生全面 和谐 发展 、 个性发展 和终 身发展 的客观规律 。 在教学 中 , 教 师应 精心设 置各 种语文 活动 ,有效 开展语 文活动课 教学 , 使 语文课程 生活化 。 通
传统 的语文课教学 过分强调 认知 性 目标 , 认为 知识 是课堂教 学的 中心 , 知 识 的价 值是 本位 的 , 智力 、 能力 、 情 感、 态度等价值是 次要或者 是附属 的 , 课 堂 教学 几 乎 丧 失 了教 育价 值 的功 能。 实践证 明 , 只有 把感 情 、 态 度 与价 值 观作 为优先 目标 ,过程与方法 作为 组织教 学内容 的主导 目标 ,知识 与技 能 作为支 撑上 述 目标 实施 的基 础 , 才
用结合起来 ,创设具 体生动 的学习情 境和学 习活 动 ,使教 学成为学 生语文 知识 、 能力具体 运用的一种 实际尝试 。
学生通过参 加活动 , 得到感 性认识 , 经 过实践 , 上升到 理性认识 。 这 样 获 取 的 知识不仅是 准确可靠 的 ,也是 比较全 面深刻的 , 更是切实有用 的。 语文 “ 活 动” 课, 重 在 以学 生 的 学
同时 ,培养 学生 的内在 修养和 审视鉴
赏能力。 5 . 鼓 励 学 生进 行 美 术 实践 和 创 新
抽象思维 ,进 而提高他们鉴 赏艺术作 品的审美能力 。 在 我 国素质 教育的背景 下 ,初 中
美术教育承 载着 很多教育意 义。初 中 阶段 , 正是学生形成正确 的价值观 、 人 生观与审美观 的重要阶段 ,这也为美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以九年级诗歌单元为例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以九年级诗歌单元为例

2021年4月总第76期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以九年级诗歌单元为例赵 杰摘要:“活动·探究”单元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重要内容,这种以活动为主体的单元形式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挖掘“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价值要注意三点:文本阅读是活动的基础,综合实践是活动的核心,写作是活动的落脚点。

关键词:中学语文;统编教材;“活动·探究”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设置了四个“活动·探究”单元,分别以新闻(八年级上册)、演讲(八年级下册)、诗歌(九年级上册)、戏剧(九年级下册)为主题。

每个单元均安排三个学习任务:课文学习—实践活动—写作表达。

每个单元的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学生自主学习所需要的材料,包括课文、注释、旁批、补白等;另一部分是学生自主学习所要完成的任务以及活动要求,包括“活动任务单”和任务说明。

这种单元形式改变了传统的阅读单元形式,将一直以来的课文组织形式,改变为以任务为先导,以活动为主体,将听说读写融为一体的动态系统。

这样的单元设计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具体的内容,有利于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但同时也要求教师改变以教师授课、学生听课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将学习的自主权真正还给学生。

现以九年级上册诗歌单元为例,谈谈“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实践和思考。

一、活动的基础是文本阅读“活动·探究”单元的“任务一”均为文本阅读和欣赏,如本单元的“任务一”就是自主欣赏诗歌,要求学生独立阅读教材提供的五首诗作,涵泳品味,把握诗歌意蕴,体会诗作的艺术魅力。

但是这里的文本阅读和欣赏不同于传统的课文阅读。

本单元选录的五首诗歌,既有人教版教材中原有的诗歌,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余光中的《乡愁》,也有新选入教材中的诗歌,如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穆旦的《我看》。

课文的呈现形式不同于人教版教材,其中最大的变化是在五篇课文前提供了一些阅读策略,而每一课前面没有阅读提示或预习要求,课后没有思考探究练习,只是在文中加了旁批、注释,提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初中语文教学探索与实践(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教学探索与实践(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教学探索与实践第一篇范文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感,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一、引入启发式教学策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入启发式教学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创设情境、组织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讲解古诗词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分析诗人的生活背景和创作动机,然后探讨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最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进行鉴赏和创作。

二、注重阅读教学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向他们推荐合适的阅读材料,指导他们进行有效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此外,教师还应组织阅读交流活动,让学生分享阅读心得,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三、强化写作教学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创设具有针对性和生活性的写作话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同时,教师还需注重写作过程中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质量。

四、挖掘课程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拓宽教学渠道。

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校内外图书、网络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将地方优秀文化融入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五、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综合性学习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演讲比赛、诗词朗诵、语文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语文素养。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采访、调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

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兴趣需求。

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教学、个性化辅导等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语文学习中取得进步。

初中语文活动课探索

初中语文活动课探索
语 文 课 外 活 动 的 开 展 为 这 个 问题 的解 决 提
修课课 堂教学有 明显的区别
在 教 学 内容 上 . 强调 语 文 的 社 会 实 用 性 。 它
供 了一条充满希 望的途径 。前一段我省 各地 都 传 统 的 课 堂 教 学 常 常 以 必 修 课 教 材 的教 学 为 中 开展 了丰 富多彩 的语 文课外活动 .取得 了一 定 心 , 内容 显得狭 窄 。 有时也 有点 陈 旧。 与现 实生 的成效 。但是 . 由于语文课外活动常常缺乏系统 活有一定距离 。语文活动课则是开放 的. 其教学 的 目标 、 内容 , 常常难 以有 序进行 , 许多 学校 仅 内容 往 往 涉 及 了 语 文 应 用 的各 个 领 域 .特 别 是 仅把 它当作 课堂教学 的补充 .甚至作 为学校教 触 及 最 新 和最 实用 的 领 域 .并 与 一 定 的 生 活 实
己才感到语文原来是那样有趣 、 那样有用 。 在教学方法 上 . 强调学 生的 自主实践性 它
学成为学 生语 文知识 、能力具体运 用的一种实 际尝试或 “ 模拟 ” 学生通过参加活动 。 。 得到感性
传 统 的 课 堂 授 课 常 常 过 分 突 出 教 师 的 作 用 . 认 识 . 过 反 复 实 践 , 升 到 理 性 认 识 。 样 获 以 经 上 这
趣 的下降 。 导致学 生语 文能力的局限 . 导致语 文
语 文 活 动 课 的 “ 动 ” 并 不 是 一 般 意 义 上 活 .
教学适应不 了现代社会的需要 。因此 . 语文教学 的教 学 活 动 . 主 要指 学生 的学 习 活 动 活 动课 而
要 走 出 困 境 .必 须 强 调 语 文 教 学 内 容 的 开 放 性 侧 重 于 以 学 生 的 学 习 活 动 为 中心 组 织 教 学 . 因 和语 文教 学 方 法 的多 样 性 .特 别 要 注 重 学 生 联 而活动 的 目标 、 内容和方式方法 . 就与传统的必 系 生 活 实 际 自主地 进 行 语 文 学 习实 践

初中语文活动课之浅见

初中语文活动课之浅见

因此, 在开展学科教学时, 就不能抽象地传授学科有关的知识、 法规、 原则, 而必须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活动性, 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学习 情境中去感受 、 去体会 、 去发现。初中语文活动课将语文教学与语文
自始至终都以学生的口头表达为主, 几节课下来, 学生的口才就会有 所提高。许多学生这样说, 语文活动课给自己提供了不少锻炼的机
二、 作为课程的一部分, 语文活动课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相 比, 显示出鲜明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活动课的“ 活动” , 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 而主要指 学生的学习活动。 活动课侧重于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 因而活动的目标、 内容和方式方法, 就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有明
课程实施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 有助于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 新闻发布会” “ 语言的艺术——广告” “ 错别 字普查” “ 编手抄报比赛” 等专题活动, 既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在现代生
活中应用的情况, 也加强了学生实际应用语文的能力训练, 学生学得 兴趣盎然, 又实实在在。 不少学生反映, 开展语文活动课以后, 自己才
自 觉参与。活动课的过程, 往往是学生 自己设计安排、 学生 自 我活动
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充满希望的 途径。 前一段我省各地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 取得了一 定的成效。 但是, 由于语文课外活动常常缺乏系统的目标、 内容, 常常 难以有序进行, 许多学校仅仅把它当作课堂教学的补充, 甚至作为学 校教育的点缀, 往往难以落实, 难以坚持。只有把语文活动列入语文
显的区别。
会, 现在自己对学好语文也有信心啦。 三、 语文活动课之所以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有效地提 高教学质量, 是有其心理学、 教育学的理论依据的。 也就是说, 初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是“ 经验型” 的, 而不是“ 理论型” 的, 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 需要具体、 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持。 而主要 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是学生在主动参与、 亲自经历的各种实践活动, 如 观察、 制作、 表演、 参观、 调查、 访问等丰富多彩的感性活动中得来的。

初中语文活动课教学初探

初中语文活动课教学初探
初 中语文 活动课教 学初探
河 南 省汤 阴县 韩 庄 乡 第一 初级 中学 李 敏
摘要 :活动 课出现 于 初中语 文教 学 ,是 初中 语文教 学 历程 中的一 次大 变革 。是 实施语 文学 科课程 素 质教育 ,提 高学生 语文 素 质 的有 力举 措 ,它 象征 着语 文教 学逐 渐走 向成 熟 ,标 志着 语文 教学 正在 突飞猛 进 。本 文 分析 了当 前初 中语文 活 动课教 学现 状 与存在 的 问题 ,并提 出了 提高语 文活动 课质 量的有 效措 施。 关键 词 :初 中语 文 活动课 措 施
调 控 在 初 中语 文活动 课 的试 验和 研究 中 ,我们 必 须切 实解决 好 下 面 以下 问题 。首先 是 既要 注重学 生 是活 动 的地 位 ,叉要 充分 发 挥 教 师 的主 导 作 用 。 活 动 课无 疑必 须 以学 生 的 自主 活 动 为
读 、写 四种 能力 结合 起来 ,那 种 重读 写 ,轻 听说 的观 点是 失 之 偏颇 的 ,不 利于 整体 提 高语 文 能力 。语文 教 学过程 中应 该 使 四

是教学 方法 的陈 旧和教学 内容 的封闭 。
( 一)脱离 生活 实际 由于 语 文教学 的 内容 与生 活实 际严 重 的脱节 ,缺 乏 现代生
是 把语 文 教学 和 语文 在 现实 生活 中 的实际 运用 结 合起 来 ,创 设
生 动具 体 的学 习 活动 和 学习 情境 ,使教 学 成为 学 生获 取语 文 知 识 、运用 能力 的一种 具 体实 际尝试 ,学生 通过 参 加活 动 ,得 到
初 中语 文活 动课 的 教学 中应该 针对 不 同 的学 生 采用 不 同的 教 学 方式 ,这里 加 以提 出 ,愿 意与 同行 们商 榷 ,使 自己在今 后 的初 中语 文活 动课 教学 中,争 取取 得更 好的成 绩 。

初中语文活动课

初中语文活动课

初中语文活动课的探索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各种原因,虽说十分复杂,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

正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正是由于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才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导致学生语文能力的局限,导致语文教学质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

初中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途径。

一、作为课程的一部分,语文活动课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相比,显示出鲜明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

活动课侧重于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因而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就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区别。

在教学内容上,它强调语文的社会实用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以必修课教材的教学为中心,内容显得狭窄,有时也有点陈旧,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

语文活动课则是开放的,其教学内容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因而,它能够补必修课课堂教学的不足,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语言的艺术——广告”“错别字普查”“手抄报比赛”等专题活动,既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情况,也加强了学生实际应用语文的能力训练,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又实实在在。

不少学生反映,开展语文活动课以后,自己才感到语文原来是那样有趣、那样有用。

在教学方法上,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性。

传统的课堂授课常常过分突出教师的作用,以教师的知识传授和教学思路为中心,学生常常被动接受或被动参与。

语文活动课则自始至终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

在活动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自主选择,自觉参与。

统编版初中语文“活动·探究”单元教学策略实践与探究

统编版初中语文“活动·探究”单元教学策略实践与探究

统编版初中语文“活动·探究”单元教学策略实践与探究1. 引言1.1 教学背景初中语文教学是中学阶段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任务。

而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代学生的学习需求,需要不断探索创新,寻找适合学生学习的新模式。

统编版初中语文“活动·探究”单元教学是基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而设计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活动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学生的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

而“活动·探究”教学模式正是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一种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当前的教学背景下,开展统编版初中语文“活动·探究”单元教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对该教学模式的探究和实践,可以为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意义活动·探究教学模式是一种注重学生主体性和积极参与的教学方式,旨在通过实际活动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实施活动·探究教学模式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活动·探究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活动·探究教学模式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索发现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

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活动·探究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活动和探究中,学生需要自主思考、合作探讨,提出独立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过程能够锻炼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具备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

对初中语文活动课的探索

对初中语文活动课的探索
分 复杂 ,但 教 学 内容 的 封 闭 和 教 学方 法 和 生 活色 彩 。
的 陈 旧应 是 问 题 的 主要 症 结 。正 是 由于
在 教 学 方 法 上 ,它 强 调 学 生 的 自主
语 文 教 学 内 容 与 实 际 生 活 有 一 定 的 脱 实 践 性 。传 统 的课 堂 授 课 常 常 过 分 突 出 节 , 缺 乏 现代 生活 气 息 ,才 导 致 了语 文 教 师 的 作用 , 以教 师 的知 识 传 授 和 教 学 课 堂 气 氛 的沉 闷 、学 生 学 习 兴趣 的 下 降 思路 为 中心 ,学 生 常 常 是 被动 接受 或 被
文 素质 的 有力 举措 。
容 往 往 涉 及语 文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用 的各 个 领 域 ,特 别
(一 )长 期 以来 ,语 文 教 学 一 直 处 是触 及 最 新 和 最 实 用 的 领 域 , 并 与 一 定 于 高耗 低 效 的状 态。 个 中 原 因 , 虽 说十 的 生活 实 际相 联 系 ,有 较 强 的 时代 色彩
决好 以下 几 个 问题 。

是 必 须 切 实 保 证 每 一 个 学 生 都 能
主动 参 与 活 动 。 语 文 活 动 课 要 促 使 每 一
个 学 生提 高 语 文 素 质 , 必 须 确 保 每 一 个
调 查 、 访 问 等 丰 富 多 彩 的感 性 活 动 中得 能 抽 象 地 传 授 学 科 有 关 的 知 识 、法 规 、 原 则 , 而 必 须 加 强 教 学 的直 观 性 、活 动 性 , 让 学 生 在 具 体 生 动 的 学 习情 境 中 去 感受 、去 体会 、去 发现 。 生 由知 识 向 能 力 迁 移 ,只 有 培 养 学 生 的

初中语文活动课教学初探

初中语文活动课教学初探

其 次针对 提纲 , 从 识记 、 理解 、 运用 和综 合 四个 方 面作 一 简要 说 明 。这样 , 学 中要 注意将 知识 重新组 合 、 归纳 , 使之形 成 网络系统 , 并 将这些 规律 性 的东 西 生在 听课 时 , 就能 做到心 中有 数 , 知道听 什么 , 记什 么 , 哪些 应该 了解 , 哪些 应 交 给学生 。如各知 识之 间的 内在 联 系 、 课 文知 识 与时 事 之间 的有 机 联 系 、 不 该重 点掌 握 。其 二 , 要讲 准重 点 。在 教 学 中 , 要 突 出重 点 , 抓 住关 键 , 集 中 精 同课 本之 间的 内容 的 内在联系 等 。 力 和时 间讲准 重点 , 解决 主要 矛盾 . 切 忌 眉 毛胡 子一 把抓 、 不 分主 次 、 或 喧 宾 总之 , 政治课 的教 学 内容 较为繁 重 , 需要 记忆 的知识点 多而 杂 , 学 习内 容 夺主、 主次颠 倒 这 样才 能做 到事半 功倍 , 取得较 好 的教学 效果 。其 三 , 要讲 理论 性强 , 问题 灵活 多变 , 要想在 短时 间内大 幅度提 高教学 质量 , 就 需要 一个 透 难点 。在教 学中 , 要善 于发 现难点 。 攻 克难点 , 讲 透讲懂 。采 取抽 象 问题 具 好 的教学方 法和复 习方 法。因此 , 在复 习 时要 明 确复 习方 向 , 运 用 正确 的 复 体化、 复杂 问题简 单化 、 易混 淆知识 相对 照等方 法加 以讲解 。其 四 , 要 讲明 疑 习方 法 , 这样学 生在 中考中才 有可 能取得好 的成绩 。
初 中语 文活 动课教 学初探
苗 春 红 河 北 邯 郸 市 第 十 三 中 学 05 6 0 0 0
鞠 糕
霸 麟 黧

初中语文活动课的探索与思考

初中语文活动课的探索与思考
_ 初 中 语 文 活 动 课 的 探
( 阳市 第 四初 级 中学 , 南 荥 阳 荥 河 近 年 . 中语 文 教 学 领 域 出 现 了一 个 新 的 改 革 热 点— — 初 活 动 课 。 在 一 些 中学 , 文 教 学 改 变 了传 统 的 单 一 的课 堂授 语 课 形 式 . 以 学 生 自主 参 与 活 动 为 特 征 的 语 文 活 动 课 异 军 突 起 , 占据 一 席 之 地 , 以其 生 动 活 泼 、 实 有 效 而 得 到 学 生 的 并 切 欢迎 。 400 ) 5 10
语 文 活 动 课 之 所 以能 有 效 地 提 高 学 生 的语 文 素 质 .有 效 地 提 高 教 学 质 量 , 有 其 心 理 学 、 育 学 的 理 论依 据 的 。 是 教 心 理 学 表 明 ,学 龄 儿 童 的智 力 是 由具 体 形 象 思 维 向抽 象 逻辑 思 维 发 展 的 。 在 学 龄 中期 的初 中学 生 。 象 逻辑 思维 逐 处 抽
各 种 实 践 活 动 , 观察 、 作 、 演 、 观 、 查 、 问等 丰 富 多 如 制 表 参 调 访 彩 的感 性 活 动 中获 得 的 。 因此 , 开 展学 科 教 学 时 , 不 能 抽 在 就 象 地 传 授 学 科 有 关 的知 识 、 规 、 则 , 必 须 增 强 教 学 的 直 法 原 而 观 性 、 动 性 , 学 生 在 具 体 生 动 的学 习 情 境 中感 受 、 会 、 活 让 体 发 现 。初 中语 文 活 动 课 将 语 文 教 学 与 语 文 在 现 实 生 活 中 的 实 际 运 用结 合 起 来 , 设 具 体 生 动 的 学 习 情 境 和 学 习 活 动 , 教 学 创 使 成 为 学 生语 文知 识 、 力 具 体 运 用 的 一 种 实 际 尝 试 或 “ 拟 ” 能 模 . 学 生 通 过 参 加 活动 , 到感 性 认 识 , 过 反 复 , 升 到 理 性 认 得 经 上 识 , 样获取的知识不仅是准确可靠的 , 这 而且 是 比 较 全 面 深 刻 的 , 是切实有用的。 更 从 教 育 学看 ,学 科 教 学 的 任务 和 目的在 于促 使 学 生 由 知 识 向 能 力 迁 移 , 有 培 养 学 生 的 实 际 运 用 能 力 , 生 的 文 化 素 只 学 质 才 能 得 到 真正 提 高 。 而任 何 一 种 能 力 的 形成 和发 展 。 离 不 都

语文活动课的探索

语文活动课的探索
受 , 助 于 调 动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 如 ” 闻 发 布 会 ”语 言 的 有 新 ”
俎代 庖 , 喧宾 夺 主 。但 这 并不 意 味着 教师 可 以放 任 不管 , 让
学生 自发 ” 活动 ” 课 前对 活 动 的设 计 , 动 中的组 织 、 。 活 引导 、 点拨 , 活动 结 束 后 的总 结 、 评 等 等 , 需 要 教 师 为此 付 出 点 都 心血 和汗 水 。 关键 的 问题 是教 师必 须讲 究 引导 的艺 术 , 相机 行事 , 活应 变 。 灵 二 是必 须 使 语 文 活 动 既 生 动 活 泼 , 切 实 有 效 。语 文 又 活 动课 无 疑应 该 做 到 内容 和 形 式 具 体 形 象 , 活泼 有 趣 , 让
教学 常常 以必 修课 教 材 的教 学为 中心 , 内容显 得 狭 窄 , 时 有
也有 点陈 旧 , 与现 实生 活有 一 定距 离 。 文 活动 课则 是 开放 语 的 , 教学 内容 往 往涉 及 了语 文应 用 的各 个领 域 , 其 特别 是 触 及 最新 和最 实 用 的领域 , 与 一定 的生 活 实 际相 联 系 , 较 并 有 强 的 时代 色彩 和 生活 色彩 , 因而 , 能 够补 必 修课 课 堂教 学 她 的不 足 , 面反 映社 会 生 活对 学生 语文 知 识 和能 力 的要 求 , 全 促 使 学生语 文 素 质 的全 面提 高 ,又 能 给学 生 具体 生 动 的感
语 3 教 研 之
吉 赫教胄
语 文 活动 课 的探 索
吉 林 省 扶 余 县 三 井 子 职 业 中 学 于 晓 红
语文 活 动课 的 出现 , 初 中语 文教 学 的一 次 大改 革 , 是 是 知 识 向 能 力 迁 移 , 只 有 培 养 学 生 的 实 际 运 用 能 力 和 自学 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活动课的探索
——上蔡县塔桥乡第一初级中学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一、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个中原因,虽说十分复杂,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

正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正是由于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才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导致学生语文能力的局限,导致语文教学质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

因此,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要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

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充满希望的
途径。

但由于语文课外活动常常缺乏系统的目标、内容,常常难以有序进行,许多学校仅仅把它当作课堂教学的补充,甚至作为学校教育的点缀,因而往往难以落实,难以坚持。

只有把语文活动列入语文课程,给予教学目标、内容和进程的规定,给予时间和空间的保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二、作为课程的一部分,语文活动课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相比,显示出鲜明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

活动课侧重于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
因而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就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区别。

在教学内容上,它强调语文的社会实用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以必修课教材的教学为中心,内容显得狭窄,有时也有点陈旧,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

语文活动课则是开放的,其教学内容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因而,她能够补必修课课堂教学的不足,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新闻发布会”“语言的艺术——广告”“错别字普查”“编手抄报比赛”等专题活动,既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情况,也加强了学生实际应用语文的能力训练,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又实实在在。

不少学生反映,开展语文活动课以后,自己才感到语文原来是那样有趣、那样有用。

在教学方法上,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性。

传统的课堂授课常常过分突出教师的作用,以教师的知识传授和教学思路为中心,学生常常被动接受或被动参与。

语文活动课则自始至终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

在活动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自主选择,自觉参与。

活动课的过程,往往是学生自己设计安排、学生自我活动为主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着重于让学生在各项具体的实践和运用中获取直接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着重于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体会、理解。

这样做,学生不仅得到的印象是深刻的,而且自学能力也
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

比如“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等活动课,自始至终都以学生的口头表达为主,几节课下来,学生的口才就会有所提高。

许多学生这样说,语文活动课给自己提供了不少锻炼的机会,现在自己对学好语文也有信心啦。

三、语文活动课之所以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是有其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依据的。

心理学表明,学龄儿童的智力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

处在学龄中期的初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主导地位,但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

也就是说,初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持。

而主要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是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经历的各种实践活动,如观察、制作、表演、参观、调查、访问等丰富多彩的感性活动中得来的。

因此,在开展学科教学时,就不能抽象地传授学科有关的知识、法规、原则,而必须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活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

初中语文活动课将语文教学与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活动,使教学成为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具体运用的一种实际尝试或“模拟”,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仅是准确可靠的,也是比较全面深刻的,更是切实有用的。

从教育学看,学科教学的任务和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迁移,只有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自学能力,学生的文化素质才能得到真正提高。

而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主体实践。

当代教学论研究表明,技能形成的过程是学生合理运用知识解决多种实际问题和选择活动方式的过程,是一种知识转化为行动的结果。

学生学到的知识要转化为技能,没有在一定实际活动中反复练习和运用,是不可能实现的。

语文作为交际工具,就像木匠手中的工具一样,要熟练地掌握它,就必须进行反复的训练,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把握要领,形成技能,进而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

语文活动课强调活动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的积极参与,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我设计、自我活动和自我感受、体会,从某种意义上讲,活动课可以说是可行性强、操作过程具体的实践应用课,它将有力地促进学生把学过的语文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并转化为能力。

四、当然,语文活动课要充分发挥其优势,真正取得实效,还有赖于活动过程中周密的安排和合理的调控。

在语文活动课的试验和研究中,我们就感到必须切实解决好下面几个问题。

一是既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活动课无疑必须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教师切忌越俎代庖,暄宾夺主。

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让学生自发“活动”。

课前对活动的设计,活动中的组织、引导、点拨,活动结束后的总结、点评等等,都需要教师为此付出心血和汗水。

关键的问题是教师必须讲究引导的艺术,相机行事,灵活应变。

二是必须切实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活动。

语文活动课要促使每一个学生提高语文素质,必须确保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积极参加语文活动。

决不能仅仅让一部分学生在“活动”而让大部分学生袖手旁观。

因此,设计语文活动方案时,应注意使活动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动精神。

在组织活动时,应按照分类要求,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活动的内容构成和学生的情况,适当分工,适当轮换,从而既发挥各类学生的特长,又能促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三是必须使语文活动既生动活泼,又切实有效。

语文活动课无疑应该做到内容和形式具体形象,活泼有趣,让形式喜闻乐见,学得轻松愉快,但决不能因此片面追求活动形式的趣味性、生动性,而忽略切实有效地指导形式进行扎实的语文学习,热闹有余,实效不足。

活动课必须根据教学的目的、内容的实际需要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设计具体可行、易于操作的方案,特别要考虑什么样的语文教学内容适宜采用什么样的活动形式,怎样的活动过程对学生提高语文能力有促进作用,并在活动的各个阶段引导学生扎实掌握学习内容,认真检查学习效果,使活动课既有声有色,又实实在在,每个学生既乐意参加,又都各有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