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加法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的:1、使学生巩固1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2、通过多种形式的大量练习,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口算10以内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口算能力。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头饰、萝卜、信箱、“一休”、投影仪。

教学过程:我们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今天上一节练习课。

(板书:练习)看谁能做到又对又快地口算。

(在学生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进行口算基本功训练。

一共设计了十三种形式,练习内容注意多样性、阶梯性和趣味性。

)1、练组成:口算要算得又对又快,必须记熟数的组成,齐练2—10各数的组成。

(1)对口令:练习2~5各数的组成。

(2)口答:①7的组成有哪几组②9的组成有哪几组(3)打手势:练习6和8的组成。

(4)打手势说组成:边打手势边说10的组成。

2、板演:今天,“一休”来到我们班,它要看看你们学习得怎么样,给你们出了几道题,谁来做(贴“一休”图,并板书下面各题。

) 3○4=7 6+4=□ 7+3=□8○2=6 □+□=□ 7-3=□□-□=□□-□=□3、读题计算:要求读准题、算对数。

(投影)10以内加减法题10道。

4、悄悄算:(投影)(单号组同学先算,把得数悄悄告诉同桌同学,同桌同学同意他算的结果,就点点头;不同意,就举手向老师报告,老师再带大家讨论谁对谁错。

做几道题后,换双号组同学计算。

)10以内加减法题10道。

5、订正板演,并提问:(1)第一组题3、 4、 7各叫什么 8、 2、 6各叫什么(2)第二组题为什么6+4等于10,而4+6也等于10呢10-6=4是怎么算的 10-4=6是怎么算的(3)第三组题“+”表示什么意思7+3=10表示什么意思“-”表示什么意思7-3=4表示什么意思注意:常有人把加法做成减法,把减法做成加法。

做题前要先看符号,是“+”时,要把两个数合起来;是“-”时,减几就从被减数里去掉几。

3.5 加法(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3.5 加法(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3.5 加法(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理解加法的概念,知道加法是求两个数相加的和的运算。

2. 能够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法题目。

3.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加法的概念2. 10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3. 加法的应用教学重点:1. 加法的概念2. 10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1. 加法的应用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加法计算器3. 小棒或计数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数学知识,如数数、比较大小等。

2.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数数和比较大小,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数学运算,你们猜猜是什么?二、探究加法的概念(10分钟)1. 通过课件展示加法的概念,如:2个苹果加上3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2.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里的“加上”是什么意思?它表示什么运算?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加法是求两个数相加的和的运算。

三、学习10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10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10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如:2 3=5。

2.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我们是如何得出这个结果的?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计算加法?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们可以用数数、小棒或计数器等方法来计算加法。

四、练习10以内加法的计算(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10以内的加法题目,让学生独立计算。

2.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计算过程和结果,纠正错误并解答疑问。

五、探究加法的应用(10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他2个苹果,现在小明有几个苹果?2.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我们如何用加法来解决这些问题?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们可以用加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品的总数、计算时间等。

六、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加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练习10以内的加法题目,并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3.5 加法(教案Word)2023-2024学年一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人教版)

3.5 加法(教案Word)2023-2024学年一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人教版)

3.5 加法(教案Word)2023-2024学年一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知道加法的意义;(2)使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加法;(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直观教学,让学生感受加法的意义;(2)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加法的计算方法;(3)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掌握加法的计算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加法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1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加法的意义;(2)熟练计算10以内数的加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计数器、小棒等;2. 学具准备:学生自备计数器、小棒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卡片上的数字;(2)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我们把这两张卡片上的数字合在一起,该怎样表示呢?”(3)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

2. 探究新知(1)教师出示教材第39页例1,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意;(2)教师提出问题:“怎样计算这两个数的和呢?”(3)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4)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总结并板书1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方法;(5)教师出示教材第40页例2,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意;(6)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7)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总结并板书1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方法。

3.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教材第41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2)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答案,共同订正;(3)教师出示教材第42页练习十的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4)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答案,共同订正。

4.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学生总结加法的概念、意义和计算方法;(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3.5 加法 (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3.5 加法  (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标题:3.5 加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加法的概念,理解加法的意义。

2.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

3.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加法的概念2. 1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3. 加法的应用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物品的数量。

2. 提问:如果再增加一些物品,我们该如何表示呢?二、探究(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用数一数的方法,将两组物品合并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加法的意义。

2. 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出加法的概念: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3. 教师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1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

三、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10以内数的加法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并讲解正确答案。

四、巩固(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加法进行解答。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加法的应用,如购物时计算总价、统计数量等。

五、拓展(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10以内数的加法题目,让学生进行抢答。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加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六、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加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提问:加法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加法的概念,并掌握1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

2. 学生能够运用加法解决简单问题。

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应给予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加法。

3. 在练习环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计算准确性,及时纠正错误。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加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个别辅导。

同时,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加法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法》说课稿(精选5篇)

《加法》说课稿(精选5篇)

《加法》说课稿(精选5篇)《加法》说课稿(精选5篇) 作为⼀名⽼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说课准备的⽂稿,有着⾄关重要的作⽤。

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编整理的《加法》说课稿(精选5篇),欢迎⼤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加法》说课稿1 教学内容 ⼈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年级上册)》第96~98页。

教学⽬标 1.让学⽣知道⽤“凑⼗法”来计算9加⼏⽐较简便,学会⽤“凑⼗法”来计算9加⼏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的进位加法。

2.在探索9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为10加⼏的转化思想,培养动⼿操作能⼒,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3.体验数学与⽣活的联系,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渗透转化思想,应⽤“凑⼗法”,正确计算9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凑⼗法”的思考过程。

教学关键 把9加⼏转化成10加⼏。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棒、游戏⽤品。

学具:⼩棒20根、圆⽚20个。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启思 师:今天,钱⽼师想带⼀(1)班的⼩朋友去参观运动会,在出发之前让我先来考考你们。

1.对⼝令。

复习2、4、5、8等数的组成。

2.10加⼏的加法。

10+110+210+310+410+5 10+610+7lO+810+9 师:这些都是⼏加⼏的算式? 师:⼩朋友们学得真不错,咱们出发吧! ⼆、⾃主参与,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

师:我们来到运动会场的⼀⾓,你看到了哪些运动项⽬,分别有多少⼈参加?先⼩声说给⾃⼰听,再举⼿汇报。

(指名回答) ⼩结:运动会场⾥有运动员和裁判员,赛跑组有6名运动员,跳绳组有3名运动员,踢毽组有9名运动员,跳远组有7名运动员。

2.试着说说想法。

师:服务队的⼩朋友为运动员买了⼀些盒装饮料,纸箱⾥装了⼏盒?散的有⼏盒?你知道共有⼏盒饮料吗?(指名回答,板书算式) 师:你是怎样算⼀共有⼏盒的?(指⼏名学⽣发表看法) 学⽣中有可能出现的⼏种情况: (1)1、2、3……12、13依次数。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第5课时《加法》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第5课时《加法》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第5课时《加法》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个一位数相加的方法。

–认识加法符号“+”。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两个一位数相加的方法,认识加法符号“+”。

•教学难点:理解概念“加法”及其操作方法。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教学课件、小黑板、教学实物道具等。

2.学生准备:学习用书、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讲解“加法”的概念,并简单介绍“+”符号的含义,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 学习与练习1.让学生观察教师进行两个一位数相加的实际操作,并引导学生模仿操作。

2.让学生口头解答一些简单的加法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3.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答案。

3. 拓展与应用1.让学生做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加法题目,如:班里有5个男生,加上3个女生一共有几个人?2.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加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场景。

4. 总结与作业布置•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并布置相关的练习作业。

五、板书设计•加法的基本概念:“+”符号•例题:2 + 3 = 5•实际生活中的加法应用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示范和实际操作,激发了学生对加法的兴趣,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加法的概念,并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掌握加法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

人教版一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减法的初步认识加法》教案

人教版一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减法的初步认识加法》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减法的初步认识加法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讲解,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加法,掌握简单的加法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喜爱。

二、教学重点1.了解加法的概念及简单计算方法。

2.掌握加法的运算规则。

3.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三、教学内容1.什么是加法?2.加法的运算规则。

3.加法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2.教具:数字卡片、计算板、彩色笔等。

3.教案:教师备课内容、学生课后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在全班同学的共同参与下,通过实际物品来展示加法的概念,引导学生感受加法的意义和实际运用。

2. 讲解加法概念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初步了解加法是对物品的数量合理计数方法,并介绍加法的运算规则。

3. 进行加法计算练习老师设计一系列简单的加法计算题目,让学生在计算板上进行计算,帮助他们掌握加法的运算规则。

4. 拓展加法知识通过游戏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将加法运用到更多的场景中,加深他们对加法的理解。

5. 总结与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说出今天学到的知识和感悟,并进行互相交流和反馈。

六、课堂作业布置适量的加法练习题目,巩固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了解学生对加法的初步认识情况,考虑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为下节课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加法,掌握简单的加法计算方法。

感谢大家的聆听!愿大家在数学的世界里越走越远,谢谢!。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加法9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加法9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加法9篇加法 1教学过程:一、创设一个童话情境(可以说是第一册“比一比”中的续篇)课件展示童话情境:小猪帮小兔盖好了房子。

小兔除买苹果、萝卜招待小猪外,还准备买2个漂亮的气球送给小猪。

小兔走到商店一看,漂亮的气球有3种(出示例7中的气球图,并将这3种气球编号,分别为1、2、3号)。

买哪两个好呢?小兔犹豫不决。

小朋友,你能帮小兔选购气球吗?二、教学例71.学生和小兔一起认识每种气球的价钱。

先让学生对着说,再点名说。

2.引导学生由无序选择信息到学习有序选择信息。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帮小兔选购气球。

能选几种就选几种,并写出每种选法的算式和结果。

(2)各小组展示自己的选择方案和结果。

每小组的选择方案和结果基本上是无序的。

对方案多的小组加以鼓励,让学生有成功感。

(3)引导学生将无序的选择过程引入有序。

教学生作如下思考:①先考虑所选两个气球是不一样的,这样有3种选法。

用课件动态显示其过程如下:每种选法的结果如下:5角+1元2角=()元()角5角+8角=13角=()元()角1元2角+8角=20角=()元式中留下的空白请学生填,并说换算的过程。

②再考虑所选两个气球是一样的,这样也有3种选法。

每种选法结果如下:5角+5角=10角=()元1元2角+1元2角=()元()角8角+8角=16角=()元(4)让学生讨论:怎样有规律地选择气球。

强化上述有序选择信息的过程,让学生在讨论中培养思维的有序性。

三、教学“做一做”1.先让学生认真看题,弄清楚题意:有5种商品;每种商品的价钱;求每两种商品的钱数;在表中列式计算等等。

然后独立作业在书上。

学生完成后,将结果正确、书写认真的作业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2.将题中的商品换成用小数表示的其他商品(如,书每本5.40元;钢笔每枝6元;跳棋每副8元;乒乓球每个0.60元),然后提出要求,让学生解答:只购两种商品,使结果是整元数,应购哪两种?有几种购法?加法 2在阅读《给美丽做道加法》里,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给美丽做道加法》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一年级数学上册《20以内进位加法》教学设计优秀4篇

一年级数学上册《20以内进位加法》教学设计优秀4篇

一年级数学上册《20以内进位加法》教学设计优秀4篇篇一:《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篇一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开始,它是学习了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对以后学习8加几、7加几的进位加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这部分内容安排了三个层次,一是体现学生解题方法的多样化,突出“凑十法”的计算方法;二是通过“做一做”第一、二题的练习,借助“凑十法”的思维方法,加深对“凑十法”的理解,掌握“凑十法”的计算方法;三是“做一做”的第三题,巩固“凑十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学数学的意识,在学习中互相带动学习心理水平的提高。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准备:课件,两种颜色的小棒18根、口算黑板条、小黑板学具准备:两种颜色的小棒18根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复习铺垫谈话引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校开运动会,想不想参加?(想)要想参加必须翻越两座智慧山。

你们有信心闯过去吗?(有)师:看看哪位同学能够迅速的说出正确答案,你就能迅速翻越大山,去参加运动会。

好,让我们的小火车开起来吧!(1)、口答:2 4 6 3 5/ / / / /1 () 1 () 1() 1() 1()(2)、口算:10+5 10+8 10+6 10+29+1+2 9+1+5 9+1+3同学们可真聪明,都顺利地翻越了两座大山。

运动会已经开始了,我们快去看看去吧!(出示校园运动会场景图)(设计意图:通过翻山游戏这样一个情境生成问题,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加减法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加减法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加减法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加减法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学会加法算式的读法,会进行1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

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初步学会思考问题。

3、通过与同伴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4、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初步培养应用意识。

说教学重点:学会加法算式的读法,会进行1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

说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初步培养应用意识。

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你们都看过《西游记》的故事吗?你最喜欢《西游记》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师:有那么多的同学喜欢孙悟空,孙悟空的花果山对小朋友来说一定不陌生,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花果山看看,好吗?二、提出问题1、出示《来到花果山》的情景图,让学生独立观察情境图中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学习你说我讲红点中所示内容。

(1)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

①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②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交流想法。

教师巡视指导。

③全班交流。

估计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一:一只一只地数一数就知道了。

方法二:我用小棒代替小猴,树上有3只,我就拿出3根小棒,树下有5只,我再拿出5根小棒,然后数一数一共有几根小棒就知道一共有几只小猴了。

也就是把5和3合起来(2)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

学生通过交流知道把5和3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3)认识加号。

(4)理解算法。

结合图意或利用学具摆一摆,让学生理解5+3的算法,允许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和方法进行口算,只要结果正确就可以。

三、解决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结合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教学绿点标示的问题。

把不能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在问题口袋中,待学到相关知识时再解决。

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求一共有几只小鸟,一共有多少只小猴子,象这样把两部分合起来就用加法计算。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做个加法表教案3篇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做个加法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做个加法表教案3篇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做个加法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做个加法表教案3篇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做个加法表教学设计下面是收集的北师大版最新一年级数学上册做个加法表教案3篇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做个加法表教学设计,供大家阅读。

北师大版最新一年级数学上册做个加法表教案1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并能正确口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2、初步学会根据实际情境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10以内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根据情景图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师:小朋友们,今天是小猫咪咪的.生日,家里来了许多客人可热闹了。

下面咱们也去凑凑热闹,好不好?二、复习加法:1、复习加法含义:师:请小朋友们注意看,第一位来咪咪家做客的是谁呢?那第二位呢?(教师贴出2只小狗,3只小猪的图片)师:哪个小朋友能根据刚才老师演示的情景来提出一个数学问题?生提出问题。

师:谁能帮这位同学解答?生:2+3=5(只)师:你能说说为什么要用加法吗?引导学生说出:因为是把两部分合起来,求总数,所以要用加法师评价:说的真不错。

2、复习连加:师:小猪和小狗们刚坐下,看谁又来了?(贴出一只小兔的图片)根据这幅情景图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生提问题。

师:该怎样解答?生:2+3+1=6(只)师:这次是把几部分的数合起来,求总数?引导学生得出:像这种把几部分数合起来求总数的问题,我们要用加法来解决。

(板书:加法)3、复习特殊的加法问题: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提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

老师这儿也有个问题想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吗?小狗汪汪特别懂礼貌,到咪咪家来做客时还带了一篮子苹果,(教师利用简笔画的形式展示一篮子苹果)被小动物们吃掉6个后,篮子里还剩4个,请问篮子里原来有多少个苹果?怎样解答?生:6+4=10师: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解答呢?引导学生了解把吃掉的和还剩的合起来就是篮子里原来的苹果数。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5以内数的加法教学设计(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5以内数的加法教学设计(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5以内数的加法教学设计(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5以内数的加法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体会加法的意义会读、写加法算式正确计算和是2~6的加法。

2、在具体情境中初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语言表达及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加法的意义正确计算和是2~6的加法。

教学难点能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师:孩子们拍起你们的小手,欢迎各位老师。

好,准备上课,那上课的时候我们应该怎做?铃声响···生:铃声响,进课堂。

小小脚,并并拢。

小小手,自然放。

小眼睛,看老师。

小耳朵,认真听。

勤动脑,多思考。

师:很好,我们开始上课。

情境导入师:同学们,首先请大家欣赏《西游记》的动画歌曲片段。

(欣赏完毕)同学们,你们知道动画中本领最大的是谁吗它的家乡在哪里,知道吗生:齐天大圣——孙悟空生:它的家在花果山……以此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走进花果山。

师:我们跟着他一起走进花果山看看花果山的风景。

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开动小脑筋,想一想观察的顺序,完整的表达,会的同学请举手,一个小朋友回答的时候其他同学要认真听,看谁听得最认真,眼睛最亮。

生:小鸟师:好,左边有几只,右边有几只?生:左边有四只,右边有一只。

(及时给学生奖励)师:还有哪位同学看到了不一样的信息?生:小猴师:小猴子在哪儿?生:树上,岩石上。

师:树上有几只,岩石上有几只?生:树上有3只,岩石上有2只(奖励)生:小朋友,小花,桃子师:左边有几个桃子,右边有几个桃子?生:左边有两个桃子,右边有两个桃子师:小朋友们有像孙悟空一样的火眼金睛,找到了那么多的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一共有几只猴子?(如果学生不能提出,教师引出,老师提出的问题是一共有几只猴子?)师:那根据小鸟的信息,大家又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生:一共有几只小鸟?师:非常漂亮,奖励。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加法》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加法》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加法》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一年级学生掌握加法的基本概念,了解加法的运算规则,培养他们对加法的兴趣和信心,提高他们的加法运算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加法的概念,掌握基本的加法运算规则,能够做一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计算。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独立进行一位数加法计算,能够灵活运用加法进行问题解决。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对数学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思维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加法的概念和基本运算规则2.一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计算3.加法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一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计算。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加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出示一个简单的加法算式,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加法”。

概念讲解(10分钟)1.通过教师讲解、板书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加法的概念和基本运算规则。

2.通过示范计算一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题目,让学生了解加法的具体操作方法。

练习与巩固(15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计算练习,可以使用口算题目或工具进行辅助,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应用(15分钟)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加法知识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总结与反馈(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学习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资源1.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加法》相关内容2.班级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3.学生练习册或教具六、评价方法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实际操作能力。

2.统计学生在练习和应用中的表现,分析其对加法的掌握情况。

3.通过小测验或作业检测学生对于加法的掌握程度。

七、课后作业1.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关练习题目。

2.思考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尝试使用加法解决。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3.5《加法》学案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3.5《加法》学案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3.5《加法》学案
学习目标
•掌握加法的概念
•能够完成简单的加法运算
•练习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学习内容
本节课主要学习加法的基本概念和加法运算的方法。

1. 什么是加法
加法是一种基本的运算方式,用于计算两个或多个数字的总和。

在加法运算中,加数和被加数相加得到和。

2. 加法运算
2.1 加法的符号
在加法运算中,我们使用加号(+)表示两个数字相加的意义。

例如:2 + 3 = 5。

2.2 加法的规则
•加法交换律:加数的顺序不影响最终的结果。

例如:2 + 3 = 3 + 2。

•加法结合律:多个数相加,可以任意选择两个数先相加,再将结果与第三个数相加,不影响最终结果。

例如:(2 + 3) + 4 = 2 + (3 + 4)。

3. 生活中的加法运用
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能够将加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解决
问题的能力。

学习活动
1.老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口算练习,练习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2.学生们分组完成加法练习题,检查答案。

3.学生们自己编造一些生活中的问题,用加法解决。

课后作业
1.完成课内练习册上关于加法的练习题。

2.思考并解答老师提出的生活中可以用加法解决的问题。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法是数学学习中非常基础和重要的内容,学生们要多加练习,提高加法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以上为本节课的学案内容,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加法运算的要领。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3.2《加法减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3.2《加法减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3.2《加法减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加法减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并学会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加法和减法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清晰。

他们在幼儿园阶段已经接触过简单的加减运算,但对符号的认识和运算规则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加减法的概念,并逐步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掌握10以内的加减运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建立自信心,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实际意义,并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验加减法的意义。

2.游戏教学法:运用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插图、例题、练习等,以便于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加减法。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小物品,如小球、小棍等,用于创设情境和进行游戏。

3.练习题:准备一些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如小动物交朋友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小动物们一共需要多少个朋友?让学生初步感知加法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图片,如苹果树上的苹果,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苹果树上有几个苹果?如果再摘几个苹果,苹果树上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二:掌握简单的加法和减法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二:掌握简单的加法和减法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二:掌握简单的加法和减法在一年级的数学学习中,掌握简单的加法和减法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还能够培养其逻辑思维、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授课时需要注重细节、耐心指导、善于引导学生,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易懂。

一、加法1.加法符号的意义教师需要让学生掌握加法符号(+)的意义。

例如,1 + 2 = 3,表示有1个事物加上2个事物,一共有3个事物。

加法符号主要是用来表示“加”的意思。

2.加1、加2的简单加法运算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加法例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加法运算。

例如,1 + 1 = 2,2 + 1 = 3等等。

在进行加法运算时,学生需要写出算式,仔细统计,从个位数开始慢慢相加。

3.加法进位的概念在加法运算中,还存在着加法进位的概念。

当相加的两个数位数相同时,进位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例如,7 + 5 = 12,需要进位。

教师可以通过数学小游戏或练习题来进行加法进位的训练。

二、减法1.减法符号的意义同样,教师需要让学生先掌握减法符号(-)的意义。

例如,3 - 1 = 2,表示有3个事物减去1个事物,一共还剩下2个事物。

减法符号主要是用来表示“减”的意思。

2.减1、减2的简单减法运算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减法例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减法运算。

例如,2 - 1 = 1,3 - 1 = 2等等。

在进行减法运算时,学生需要写出算式,仔细统计,从个位数开始慢慢相减。

3.减法退位的概念在减法运算中,还存在着减法退位的概念。

当相减的两个数位数相同时,退位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例如,15 - 7 = 8,需要一个个退位。

教师可以通过数学小游戏或练习题来进行减法退位的训练。

三、综合运用1.综合加减法运算在学生掌握简单的加减法运算以后,就可以进行综合运用。

例如,1 + 2 - 1 = 2,需要先进行加法运算,再进行减法运算。

教师可以逐步加大难度,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加减法运算的技能。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5以内数的加法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5以内数的加法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5以内数的加法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5以内数的加法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4页例1、试一试,第45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1.使学生经历练习具体情境写出加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假发的含义;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能根据具体情境填写加法算式。

2.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相互交流,初步掌握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

3.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学会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4.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产生学习计算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加法的含义,熟练掌握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学会解释自己的思考方法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加法的含义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些什么?学生交流,教师小结:原来有3人在浇花,又来了2人,一共有5人在浇花。

提问:一共有5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3+2=5;一个一个数出来的;3人与2人合起来是5人;3和2合成5等等。

板书:3 2说明:把3人和2人合起来,可以用加法计算。

(板书“3+2”)一共是5人。

3和2合成5,也就是3加2等于5.(板书:=5)认识加号,带领学生书空“+”,并读算式。

指名学生结合图意,说说“3+2=5”表示什么意思。

回顾整理: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知道一共有5人的?小结:算3+2时可以这样想,因为3和2合成5,所以3+2=5。

【通过3和2合成5的图式过渡到加法算式,使知识更简洁,更数学化,可以帮助学生沟通新旧知识,找到联系,使知识融会贯通。

】二、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1.依次出示“试一试”中的二副图,请学生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完整的题意:左边来了1个女孩,右边来了2个男孩,现在3人一起在玩秋千。

2.追问:把1人和2人合起来得到一共有3人,可以写成什么算式?互相说一说,教师板书算式,再让学生在课本上填写算式的得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加法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号和“=”号,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能通过操作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例题及“做一做”,完成练习三的第1~3题。

教学设计
复习旧知
1.看图说数字。

2.示图(幻灯片)。

师: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画,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了小熊在打鼓。

生2:我看到了5只小动物在跑步比赛,小兔跑在最前面。

生3:我还看到一只小鸟在喊。

师:这只小鸟说了些什么呢?
老师领读,学生读:一二三四五……
[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很快吸引了学生,打开“你看到了什么?”这一话闸,学生象小鸟归巢一样叽叽喳喳说开了,想表现的欲望非常强。

一组琅琅上口的顺口溜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旧知,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如果这一幅图制作成课件,配以动态展现,效果就更好了。

]
探究新知
1.引题。

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这时的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老师反复操作活动片,如下图:
生1:小狗和小猫赶上了小兔。

生2:现在小狗、小猫和小兔排在一起跑。

生3:原来小兔跑在最前面,现在小狗、小猫和小兔一起跑在最前面。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猫跑在一起,就是合起来的意思。

(老师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它们合起来有几只?
生:它们合起来有3只。

师:你们知道这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认识它(板书:加法)
[通过演示,学生发现“1只小兔和两只小狗、小猫跑在一起”引出“它们合起来有3只”,很自然产生“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使学生明白了加法原来就在身边。

]
2.直观演示,感知含义。

师:1只小兔和两只小狗、小猫合起来用数字表示,就是几和几加起来?
生1:1和2加起来等于3。

师:XXX同学真聪明!在数学上,1和2加起来,用“+”表示,等于3用“=”表示。

板书:1 + 2 = 3
加号等号
读作:1加2等于3。

教师领读,学生读。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两个新朋友,你准备怎么记住它们?
生1:加号像一个十字架,等吃像一双筷子。

生2:我是这样记的:原来就有一横,后来又有一竖,它们合起来就成了加号啦,上下两横一样长,是相等长的就是等号。

师:同学们的想法形象又神奇。

[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提出了那么多新颖别致的想法,有从形象上,也有从含义上的,这不仅对加法和等号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3.观察画面,体会含义。

让学生看书上汽球图。

师:谁来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生:3只红汽球,1只蓝汽球,合起来有4只汽球。

师:与同桌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并且讨论怎样列式计算? 根据回答板书:3+1=4
让学生读一遍算式。

反思:我觉得这一环节处理得不恰当,老师一步一步牵着学生走,固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学生对加法已有初步认识,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讨论、探究。

4.发散联想,理解含义。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生1:我妈妈给我买回1个本子,我爸又给我买回2个本子,我一共有3个本子,1+2=3。

生2:我们家有2个大人,1个小孩,一共有3个人,2+1=3。

生3:我们学校一年级有3个班在二楼,1个班在三楼,一年级一共有4个班,3+1=4。

生4.我们教室讲台上面有1盏灯,我们座位上面有4盏灯,一共有5盏灯。

1+4=5。

[从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学生学得主动积极,思路丰富多彩,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联的关系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
巩固提高
1.动手操作。

a.第23页“做一做”。

学生一边摆一边说,然后一学生上台在磁性黑板上演示。

b.看算式,摆小棒。

2+1 1+1 2+2
教师出示口算卡,学生用小棒摆,同桌互相检查。

(老师注重采用多种形式的训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过
程。

练习设计围绕加法认识这一重点,采取摆圆片说算式,看算式摆小棒、画填方格、独立笔答、开放题等形式,使学生的知识构建在活动中,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达到了预定目的。

)
c.用5个△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

学生独立操作,然后汇报。

1+4 3+2 4+1 ……
2.发展题(印发)。

a.看算式,先画○表示,再填得数(印发)
①1+2=□
②2+1=□
b.直接填得数
2+1=□ 3+2=□ 1+3=□
3.开放题:□+□=5
教学设计说明
“加法”是在学生认识了1~5的数、比大小、第几、几和几(组成或分解)后进行的,是计算教学的起始课。

初步认识加法,知识虽然简单,却对以后的学习计算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教学中,共设计四个环节,层层推进:
(1)直观演示,初步感知加法含义;
(2)观察画面,体会加法含义;
(3)发散联想,理解加法含义;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4)动手操作,巩固加法含义。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
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首先让学生观察小动物比赛情境,把观察到的在小组内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合起来”就是“加起来”的意思,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探究欲望。

接着,通过观察书上“汽球图”,同桌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图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含义,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例举用“加法”来表示的事例,增进对“加法”含义的理解,使学生感悟到“加法”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最后是让学生动手摆学具,先是算算式摆,然后是用5个学具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想象力和创造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