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特性:影像与镜头

合集下载

视听语言笔记

视听语言笔记

视听语言⭕️①什么是视听语言:以视听为载体来传达和接受信息,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语言。

视听元素:影像,声音,剪辑特征:(全媒体全渠道的融合性,重共享重反馈的交互性,纪实与虚拟的两极化发展,艺术创作的虚拟性)②视听语言基本属性两个基本属性(特征):一,逼真性(精确还原现实世界,重现幻听渴望。

生产技术特性决定,使人产生快感,造就质感质感即信息,使人产生快感,造就感染力)二,幻觉性(运动幻觉与立体幻觉)光波与声波接受的特殊机制:视觉暂留原理。

似动现象。

心理补偿机制。

视觉暂留(视觉后像):人眼在某个视像消失后仍可使该视像在视网膜上滞留0.1—0.4秒左右。

电影胶片每秒24格的速度匀速转动,每秒24帧。

双眼视差:两眼瞳孔相距大约65毫米,当用两只眼睛同时看一个物体的时候,左眼看物体的左边多一些,右眼看物体的右边多一些,两眼视网膜上形成两个略有差异的一事项。

心理补偿机制:人有一种将他看到,听到感知的形象复合成他已知的完整形象的倾向。

电影创作流程:前期筹备阶段(选择剧本,组建创作班子,分镜头剧本。

)实拍阶段,后期制作阶段。

视听作品:导演,摄影师,录音师,剪辑师。

影像的基本单位:镜头实际拍摄:一次开机到关机之间所摄取的一段画面剪辑之后:两个剪切点之间的一段画面形成影像的基本元素:机位、画框、构图、景别、角度、焦距摄影机运动、照明、色彩、场面调度上述各元素并非孤立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综合形成影像的叙事,表意,抒情等。

分析影像的基本方法:文本分析(分镜头分析,截图截取片段分析,机位图分析)背景资料阅读(导演的个人背景作品,创作的背景,文本的时代背景)画框:又叫景框,封闭的四边框相当于镜头的取景框。

③画类空间,画外空间构成画外空间的主要方法:1,拍摄对象出、入画。

2,人物指向画外的视线或者动作3,画外的人物或者物体投射在画内的影子4,利用镜子等有反射功能的物体或平面5,画外人物有局部出现在画内6,画面停留足够长的时间,引人联想画外空间7,摄影机的运动8,打破画面内的一些空间隔断9,画外音④构图一,概念在一定的画幅格式中,为表现某一特定的内容和视觉美感效果,将镜头前被表现的对象以及被摄取的各种造型元素(线条光线影调色调)有机的组织分布在画面中,形成一定的画面形式。

视听语言包括狭义的视听语言和广义的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包括狭义的视听语言和广义的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包括狭义的视听语言和广义的视听语言。

狭义就是指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组合;广义是还要包含了镜头里表现的内容、人物、行为、环境、对白等,又称蒙太奇思维。

在广义的意义上讲,所有的影视作品就是由视听语言编辑而成的文章,而文章构成元素是文字语言。

[3]视听语言是一种思维方式、表现方法和符号系统,它包括三个主要方面:影像、声音、剪辑,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电影(电视)是视、听结合的艺术,它首先是“视”,即“影像”,然后是“听”,即“声音”,而这些“视”、“听”(影像、声音),最后通过剪辑构成一部完整的电影。

声画合一。

即视觉元素和听觉元素的合一。

[4]1、作为电影剪辑的全部技巧和方法:造型手段、内外部运动、镜头分切与组合、声画关系2、作为电影的叙事方式、基本结构手段、镜头、场面、段落的安排和组合;3、是一种思维方式,作为电影反映生活的艺术方法之一;形象思维的方法;(九)文化为魂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品格。

对民族的创造力、凝聚力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文化的发展即标志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水平,也标志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国力和文化软实力强大程度。

胡锦涛同志指出,“谁占据了文化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文化也是数字媒体视听语言的灵魂。

受众在观赏数字媒体艺术作品时,往往是借助于视听语言在感性层面的认知,再从理性角度延伸文化的深度和厚度,它是触动受众心灵的有效载体。

数字媒体是文化与艺术、技术与传播相互交叉的信息学科,数字媒体视听语言必将成为不同文明、不同文化相互接触和交流的桥梁。

数字媒体视听语言要弘扬国家、社会、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念和文化内涵,传达受众的心理要求,获得受众的情感共鸣,激发文化与价值的认同,影响改变受众的思想及行为方式。

数字媒体充分利用视听语言艺术表现手段和先进的数字技术,抢占数字文化传播制高点,指引正确先进文化方向,增强中国文化核心竞争力,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

如何分析和解读作品中的影像和视听效果

如何分析和解读作品中的影像和视听效果

如何分析和解读作品中的影像和视听效果作品中的影像和视听效果是艺术创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元素。

通过对影像和视听效果的分析和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如何分析和解读作品中的影像和视听效果。

首先,影像是通过视觉传达信息的一种方式。

在电影、电视剧等作品中,影像是通过摄影、剪辑等手段来呈现的。

影像的构图、色彩、光影等因素都会影响观众的感受和理解。

例如,一部黑白电影可以通过高对比度的光影来营造出一种悬疑的氛围,而一部色彩鲜艳的电影则可以传达出喜悦和活力。

通过分析影像的构图、色彩和光影等因素,我们可以揭示出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其次,视听效果是通过声音和音乐来传达信息的一种方式。

在电影、电视剧等作品中,音效和配乐可以通过声音的音量、音调、音色等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感。

例如,一部恐怖片可以通过低沉的音乐和突然的音效来制造出紧张和恐怖的氛围,而一部浪漫的爱情片则可以通过柔和的音乐和温馨的音效来传达出爱的情感。

通过分析视听效果的音量、音调和音色等因素,我们可以深入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除了影像和视听效果本身,我们还可以通过与其他元素的关联来解读作品。

例如,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剧情发展、对白等都会与影像和视听效果相互作用,共同构建出作品的意义和内涵。

通过分析影像和视听效果与其他元素的关联,我们可以揭示出作品的深层含义和隐喻。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对作品背后的制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了解,来更好地分析和解读影像和视听效果。

例如,一部电影可能是根据一本小说改编而成,或者是根据导演的亲身经历创作而成。

了解作品的制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影像和视听效果所要表达的意义和目的。

最后,作品中的影像和视听效果是艺术家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手段。

通过分析和解读影像和视听效果,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不同的影像和视听效果会给观众带来不同的感受和理解,因此,我们应该尊重艺术家的创作选择,并从自己的角度去解读作品。

视听语言——镜头.

视听语言——镜头.

视听语言第一章:影像——镜头镜头是影视画面表现的基本单位,指摄影机一次开机、关机过程所拍得的一段画面。

(摄影机不间断地拍摄下来的一个片段)镜头的景别: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景别元素的运用决定风格特征:小景别突出戏剧化特征,能表现细部剧情,大景别弱化戏剧化特征。

远景:顾名思义,远景拍摄点离被摄对象较远,包括的景物范围大。

远景主要以大自然为表现对象,表现自然气势,表现地形特征,地理位置,气候变化等环境氛围。

远景能抒发情感渲染气氛。

选自《千与千寻》宫崎骏全景:全景是相对人来说的,全景以表现被摄对象的全身或一个小场景全貌为目的。

相对于远景来说,全景包含有明显的内容中心和结构中心的主体。

全景是表现被摄对象的全貌及其确定事物或人物的空间关系。

结构全景画面时,主要考虑环境与主体物之间的关联,注意主体富有特征的轮廓线条,以达到内容上的丰富和结构上的完美。

中景:中景是表现人的膝盖或腰以上的部分的镜头。

中景是能清楚地表现被摄对象的主要部分和事件的情节性和动作性强的局部。

中景画面中被摄对象的形状特征占主要成分,善于表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感情交流和相对位置关系,也用于表现幅度较大的动作和物体最有趣味,最吸引人注意的部分。

近景:近景是表现角色胸以上的镜头画面,可以让观众看清人物脸部的神情、手的动作和物体的形态、质感等特征,使观众更加溶入剧情,贴近角色的内心世界。

特写:特写是表现角色肩部以上的头像,身体某个局部或是某一个物件细节的镜头画面。

特写是电影中刻画人物、描写细节的独特表现手段,是电影艺术区别于戏剧艺术的最大的特点之一。

镜头的角度即是摄影机角度,是指摄影机拍摄主体时的倾斜度,一般分为鸟瞰、水平角度、俯角度、仰角度、倾斜。

鸟瞰:是以鸟的视角来拍摄,直接从上空垂直俯视的画面。

在实拍电影中类似于“航拍镜头”的效果,有一定的拍摄难度,而在动画片中正好可以无限制的发挥创作者的想象力。

选自《恶童》水平角度:摄影机位于与角色视角相等的高度。

最全视听语言

最全视听语言

.
5
演员调度
横向调度、正向或背向、调度斜向调度 向上或向下调度、斜向上或斜向下调度 环形调度、无定形调度
摄影调度
运动形式有推、拉、摇、跟、移、升、降 。
以镜头位置分有正拍、反拍、侧拍
以镜头角度分有平拍、仰拍、俯拍、升降 拍及旋转拍等形式。
.
6
影像
• 影视画面的基本元素 • 镜头元素:景别、焦距、运动、角度 • 造型元素:光线、线条、色彩、影调 • 实体元素:主体、陪体、环境
.
66
蒙太奇
• 广义的蒙太奇:不仅指镜头画面的组接,也 指从影视剧作开始直到作品完成整个过程中 艺术家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
.
67
蒙太奇的分类
• 功能上划分:叙事蒙太奇、表现蒙太 奇;
• 修辞效果上划分:对比蒙太奇、象征 蒙太奇;
• 表现形式上划分:连接蒙太奇、转换 蒙太奇、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 重复蒙太奇、闪回、长镜头
拍摄一个镜头时 摄影机的机位不动 只有机身做上下、左右旋转等运动
.
40
摇镜头的作用
• ①介绍环境 • ②从一个被摄主体转向另一个被摄主体 • ③表现人物的运动 • ④代表剧中人物的主观视线和内心感受
.
41
摄影机的远动方式
• 四、移镜头(移)
• 摄影机沿水平方向各方面做移动( 升降是垂直方向)
.
42
• (4)重复蒙太奇 又称“复现式蒙太奇”。它是指影片中代表一定寓意的镜头
或场面,乃至各种元素在关键时刻一再出现,造成强调、对比、呼应、渲染等
艺术效果,深化观众的印象。这种手法容易产生节奏感,利于影片的结构完整

.
69
• 2、表现蒙太奇

《影视文化与影视艺术欣赏》讲义教案3影视语言要素-镜头、声音、色彩

《影视文化与影视艺术欣赏》讲义教案3影视语言要素-镜头、声音、色彩

第三讲影视语言要素:镜头、声音、色彩第一节、影像、画面与镜头一、影像“电影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伴随着电影百年来的发展,人们对此作过形形色色的回答。

其实,最简单的说:电影就是活动影像的艺术。

如同文学的语言、音乐的声音和美术的颜料等一样,影像是构成影视艺术的原材料,影视艺术是影像的艺术,是运动的造型艺术。

视觉造型性是影视艺术最基本的特性,也是影视艺术最基本的语言系统,而构成这一艺术语言系统的最基本的语言要素便是:影像、画面和镜头。

(链接视频《巴顿将军》片头)(一)、影像内涵影像是指通过电影摄影机或电视摄像机记录在感光胶片或磁带上,最后在银幕或屏幕上还原出来的视觉形象。

影视艺术的核心便是通过摄影在胶片磁带上捕捉现实的创造性活动。

在此以前,一切工作只是准备性活动。

写作剧本是文学性活动,生产准备是行政性活动。

而一旦摄影机转动起来,那才是在摄制影片了。

从拍摄工作一开始,同创作影片有关的每一个人就都为这个影像而奔忙。

(二)、影像的两大特性与绘画、雕塑以及舞蹈、戏剧等传统艺术不同,影视艺术的造型元素不是可以触摸的实体,而是看得见却摸不着的光影。

这一特性决定了它具有两个基本特征:逼真性和幻觉性。

(1)、逼真性影视的画面影像是对现实的一种再现,它来自对客观的外在现实的记录。

尽管镜头前的客观现实往往是被有意安排的,比如说影视画面中的人物是由演员扮演的,场景也是大多是人为设定的,但胶片和磁带上的影像却都是来自于摄像机对这些客观物像的记录。

所以,在这点上,影视影像比其他艺术都更为逼真。

它拥有文学所没有的直观,绘画、雕塑所丧失的运动,音乐所缺乏的造型,并突破了戏剧的时空局限,在所有艺术中,只有影视可以把生活中可见的、像生活本身一样运动着的形态再现出来。

(2)、幻觉性影视的影像本身实质上却又是一种幻觉,我们在银幕或荧屏上看到的活生生的一切,实际上只是一些光影。

电影是以1/24秒的间歇运动来造成光影运动的幻觉的,摄制在电影胶片上的每一个画格都是静态的,银幕上运动的影像是一种幻觉,是由人的“视觉暂留”获得的运动的幻觉。

视听语言的视觉构成元素——镜头

视听语言的视觉构成元素——镜头

视听语⾔的视觉构成元素——镜头(⽂章来源:编导培训)在从事影视创作或者分析、解读影视作品时,我们意识到镜头画⾯的拍摄决定着整部影⽚的视听效果。

例如镜头的光圈、物距、焦距的变化决定着影像的景深;镜头与被摄物的远近决定着影像的景别;镜头的位置、⾓度决定着影像的视⾓;镜头选取景框的⼤⼩,决定着影像的构图等等。

总之,镜头是决定了形成影像的绝⼤多数重要元素,没有镜头的拍摄⾏为,⾃然也就没有后期的影像呈现。

镜头是视听语⾔中“视”的部分,也是最基础最为重要的⼀部分。

它是视听语⾔的基础。

本就中我们将学习影像的基本单位“镜头”以及因为镜头变化⽽产⽣的概念与范畴。

其实,严格说来,影视语⾔并不存在某⼀具体的语⾔学意义上的最⼩的切分单位,但是因为在实际的分析影⽚是以镜头为单位分析的,为了便于分析例证,⼈们习惯于以镜头为基本单位。

⼀般情况下,“镜头”具有以下三⽅⾯的含义1、物理学中的“镜头”:指摄影机上的光学透镜组。

(长焦镜头、⼴⾓镜头)2、拍摄时谈到的“镜头”:⼀次开机到⼀次关机之间所摄取的⼀段画⾯。

(特指未经剪辑基本素材)3、剪辑后的“镜头”:两个剪切点之间的⼀段画⾯。

PS:⼀般情况下,我们所指的镜头⼤多数是指剪辑后的“镜头”。

⼀、焦距与景深焦距与景深是相伴相⽣的⼀组概念,焦距决定着景深的范围,当然这是在确保其光圈与物距不变的情况下⽽定的。

焦距的概念1、长焦镜头,俗称望远镜头。

通常是指焦距⼤于像平⾯对⾓线的镜头(25mm以上)。

这样的焦距使得拍摄出来的画⾯视野范围较⼩,景深较⼩,纵深空间被压缩,常⽤于表现较远处的物体,因此长焦镜头也多被⽤于偷拍。

其次长焦镜头对于真实空间的⼈为压缩性使其经常被应⽤与⼀些主观化、戏剧化的影像风格中,形象地突出影像的主次。

例如:影⽚《毕业⽣》的开场,在主⼈公本进⼊楼下⼤厅后,导演仅仅运⽤了⼀个长焦摄影的长镜头就完成了全部的场⾯调度,观众既可以观察到周围不断出现的⾏⼈,也可以感受到本对于周围环境的厌恶,画框⼀直框定的⼈物近景在保证了其运动的稳定性之后也巧妙地传达出本渴望摆脱这个空间,实现了近距离移动跟拍不可能达到的效果。

视听语言-2-影像

视听语言-2-影像

二、景别。
1、景别:取景区域、画面范围大小的不同。镜头由于与被 摄物体的距离不同或焦距不同,所摄取的不同范围的画面。 2、景别的界定: 远景:广阔的场面。 全景:人物的全身。 中景:膝盖以上部分。 近景:胸部以上部分。 特写:颈脖以上或被摄物的具体细节。
3、景别选择在视听建构中的作用。
1)叙事。把事件讲清楚,把场面全面的展现 出来。 2)抒发情感、营造气氛。电影对观众心理的 掌控。 3)决定艺术风格。
5、抒情:营造氛围、渲染情感。
二、电影布光。
1、光的主次:一个中心光源所形成的照明系统和结构。 硬光、软光/主光、补光 / 2、光的方位:顺光、逆光、平角光、顶光、底光
3、三点布光法(好莱坞经典 布光)
色彩
三、色彩表达
1、电影色彩的构成:灯光、布景、道具、服装······ 2、电影色彩的功能:
三、角度。
1、角度:摄影机与被摄对象的水平夹角与垂直夹角的综合。 2 2、几种常用的拍摄角度: 水平:正面、侧面、背面。 垂直:平视、仰视、俯视。
3、不同角度拍摄的选择。
1)正面的拍摄角度: 2)侧面的拍摄角度: 3 3)背面的拍摄角度: 4)平视的拍摄角度: 5)仰视的拍摄角度: 6)俯视的拍摄角度:
*变焦摄影与推拉镜头的不同。 1、透视关系的不同。 2、景深空间变化的不同。
三、景深:距离摄影机镜头最近的清晰影像到最 景深:
远的清晰影像之间的距离。 1、影响景深的三个因素: 光圈、焦距、物距。
四、焦距的作用。 焦距的作用。
1、帮助叙事。 2、帮助抒情。 3、模拟人物心理。 4、建构美学风格。
三、形成影像的基本元素。
宏观划分:技术元素(摄影、照明、录音、剪辑) 美学元素
三、形成影像的基本元素。

编导艺考视听语言名词解释

编导艺考视听语言名词解释

视听语言名词解释1、机位(也叫“镜位”):指的是在任何镜头开始时,摄影机在真实空间中的位置。

如果下一个镜头必须要移动摄影机,改变摄影机的位置,或者仍然在相同的位置,却使用不同的透镜,便称之为另一个机位。

2、镜头:镜头是一种光学元件,也指摄影机开机到关机时间内所记录下来的连续影像,这是指未剪辑的影像。

3、空镜头:又称“景物镜头”,是指影片中作自然景物或场面描写而不出现人物的镜头。

作用:①可以交待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故事事件的发生时空。

②作为时空转换的手段。

③为作品增加诗情画意,表达深远的意境,使影片能够产生借物抒情,见景生情。

④抒发影片中的人物情绪、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4、景别:指的是由于摄影机与被摄主体间的距离不同或者所用摄影镜头焦距不同而造成的被摄主体在电影画面中所呈现的范围大小的区别。

分类: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作用:电影创作者可以运用变化复杂的场面调度和镜头调度,交替使用各种不同的景别,构成独特的视觉语言,来叙述故事、表达思想。

5、远景:指摄影机距离被拍摄主体之间距离极远,表现出极为广阔的景象的电影画面。

作用:运用远景景别可以全方位的展示自然景观或声势浩大的人群活动,渲染人物所处的环境氛围,常用于开机或结尾处,有很强的抒情效果,从而创造意境、抒发情感、渲染气氛。

6、全景:指摄取人物全身或者场景全貌的电影画面,作为具有比较广阔的空间的镜头。

作用:全景可以表现人物的整体动作和人物间的关系,可以展示其全身的姿态,使得观众既可以看清演员的动作,又能看清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7、中景:指表现一个成年人膝盖以上部分或场景局部的画面。

作用:①重在表现人物的形体运动和情绪交流,一般而言叙事性较强而抒情性往往受到局限②能使观众看清人物脸部表情和形体动作,有利于交代人物之间的关系。

8、近景:指表现成年人胸部以上部分或物体局部为距离概念的电影画面。

作用:①人物上半身活动占据画面的显著位置,成为主要表现对象和关注对象,可以对人物的容貌、神态、衣着、仪表等进行细致地刻画、细腻地表现。

影视视听语言1(镜头、景别)

影视视听语言1(镜头、景别)

分类:表达视角和描写方法
2.客观镜头:又称中立镜头,即模拟摄影师或观众 的眼睛,从旁观者的角度纯粹客观的描述人物活动和 情节发展的镜头。 A、被拍摄者直接面对摄像机讲话或做表演、演示, 观众的视线和讲话人的视线是相对的; B、演员、被采访对象等在表演、和他人甲流等, 被拍摄者的视线不面对镜头; C、摄像机纯粹作为第三者进行拍摄。
作用: A、主要用于表现剧中人物或观众环视周围环境。 B、根据场面调度需要介绍被拍摄对象之间的关系。 慢摇:摄影机镜头摇动速率较为缓慢时形成的一种 运动方式,有利于情感的抒发和表达。《我的父亲母亲》 甩摇:是摇镜头的一个变种,经常用做两个镜头之 间的过渡以代替镜头切换。甩摇所产生的影像往往是模 糊不清的,通常用以表现内容的突然过渡或者同一时间 不同场景所发生的并列情景,把发生于不同地点本来会 显得相距遥远的事件联合在一起。《重庆森林》
镜头的运动
固定镜头:指摄影机不改变机身位置和没有任何运 动时(也不进行变焦)拍摄画面的镜头。 A、有利于表现静态环境。在对会场、庆典、事故 等事件性新闻的编辑中,常常用远景、全景等大景别固 定画面交代时间发生的地点和环境。 B、能够比较客观地记录和反应被摄主体的运动速 度和节奏变化。 C、由于其稳定地视点和静止的框架,便于通过静 态造型引发趋于“静”的心理反应,给观众以深沉、庄 重、宁静、肃穆等感受。
分类:内容和在片中的作用
3.渲染镜头(空镜头):影片中作自然景物或场面 描写而不出现人物(主要指与剧情有关的人物)的镜头 叫做渲染镜头、空镜头或景物镜头。 A、交待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时空(《黄土地》中开始 交待时空背景为黄土高原)。 B、时空转换手段(《琅琊榜》最后一集用梁国的繁华表示三个 月已经过去)。 C、为作品增添诗情画意,表达深远意境,使影片 产生借物抒情、见景生情的效果 D、抒发影片中的人物情绪,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视听语言》课程标准

《视听语言》课程标准

《视听语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视听语言/ Audio-visual Language课程编号:适用专业:动画专业(动画设计方向)课程学时/学分:32/2审定人:开课部门: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课程性质:视听语言课程是动画艺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目的:通过课堂教学和练习,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动态影像视听语言的主要表现形式和视听语言的运用规律,在此基础上灵活地运用视听语言完成动画设计中的叙事、表现,并尝试和探索新的视听表现形式。

二、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第一章视听媒介与视听语言1.信息传播手段的发展:2.视听语言主要研究的是电影、电视、多媒体等如何有效地传达信息3.视听语言与幻觉4. 视听语言的主要内容:影像、声音、剪辑第二章镜头、景别和角度1.镜头的概念2.景别的划分和作用3.角度的几种类型第三章明暗、色彩、透镜与镜头的基本运动方式1.明暗的运用2.色彩的运用3.透镜的类别4.镜头的基本运动方式第四章场面调度1.画框2.构图和设计3.空间间隔4.人物的五种位置和四种距离模式5.开放形态和封闭形态6.场面调度分析的元素第五章运动1.运动与心理学2.移动摄影3.运动的人为变形第六章声音1.声音发展的历史2.声音的分类:语言,音响,音乐3.语言:对白、独白与旁白4.音响的种类和作用5.音乐与画面的关系及作用第七章剪辑1.剪辑的基本作用2.剪辑的发展历史3.剪辑的基本流程4.画面剪辑5.声画剪辑6.剪辑节奏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1、掌握视听语言的主要表现形式和规律。

2、掌握镜头的景别、运动、场面调度、时空表现、声音、剪辑等主要内容。

3、能够综合分析一部作品视听语言的艺术特点及其在表现影片内容、风格方面所起的作用。

4、能够综合运用视听语言表达自己的艺术构思,并尝试新的表现手段。

四、教学环节学时分配表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先修课程:造型探索,动态构成,动态肢体语言,视频工具基础,声音设计,叙事跨媒介脚本写作,手工劳动,剧场构成后续课程:原动画设计,平面动画进阶,三维动画进阶,实验影像与动画,动画创新项目,媒介与广告,装置艺术六、实验应配备的主要设备、工具、器具名称无七、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方式平时出勤占成绩10%,平时作业及课堂表现30%,结课作业60%八、参考教材及实验指导书1. 《认识电影》课程标准, (美)路易斯·贾内梯,中国电影出版社, 1997年。

视听语言:镜头

视听语言:镜头

镜头目录CONTENTS 1镜头的基本概念2景别的分类3构图4角度02CHAPTER 5镜头的摄影方法1.1镜头的基本概念•镜头的职能•镜头的组成1.什么是镜头?镜头是构成视听语言的最基本单位。

一个镜头是指摄影机从开机到关机,连续不断的一次拍摄。

由单个或多个镜头构成不同含义的影像片段,而蒙太奇便是有选择的截取一个个影像片段,并将它们按照某种逻辑关联排列起来,最终形成电影。

2.镜头的职能镜头的职能是提供信息。

3.镜头的组成由画面和音响组成的信息单位。

单个的镜头并不能表达明确的观念,镜头与镜头连接后形成的逻辑关系才是视听语言用以表达含义和讲故事的重要手段。

2.2景别•与被摄物体之间的距离•远全中近特1.影响景别的因素1)所用镜头焦距的长短2)摄影机与被摄物体之间的距离镜头越接近被摄物体,场景越窄;镜头越拉远被摄物体,场景越宽。

由此形成了不同的景别,营造出不同的氛围,给人的感受也有所不同。

景别越大环境因素越多,空间关系清晰明确,场面客观化景别越小环境因素减少,主体越突出,强调因素越多2.景别的划分⏹景别划分所指的对象应该是被摄主体⏹通常的做法是以画格中截取成年人身体部分的多少为划分的标准远景远景远景一般用来表现远离摄影机的环境全貌,展示人物及其周围广阔的空间环境,自然景色和群众活动大场面的镜头画面。

特点是视野宽广,能包容广大的空间,人物较小,背景占主要地位,画面给人以整体感,细部却不甚清晰。

全景全景用来展现场景的全貌与人物的全身动作,能有效表现人物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对比远景画面,全景更能够展示出人物的行为动作,表情相貌,也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

中景中景是叙事功能最强的一种景别。

在包含对话、动作和情绪交流的场景中,利用中景景别可以最有利最兼顾地表现人物之间、人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另外在表现多人时,中景可以清晰地表现人物位置、状态、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

近景近景着重表现人物的面部表情,传达人物的内心世界。

影视概论知识点

影视概论知识点

第一章认识电影1、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一家咖啡馆公开售票放映电影短片的日子。

《工厂大门》、《火车进站》《水浇园丁》2、我国第一部电影1905年戏曲片《定军山》3、我国第一部胶片《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早在1910年,意大利电影导演卡努杜就在发表《第七艺术宣言》中,宣称电影是继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舞蹈之后的“第七艺术”。

1915年美国导演格里菲斯在经典名作《一个国家的诞生》中自觉地使用交叉蒙太奇,被誉为“最后一分钟营救”的著名手法。

视觉滞留:即在某个物体消失以后,该物像仍然可以在视网膜上滞留0.1~0.4秒的时间,这种现象物理学上称为“视觉滞留”原理。

2、电影诞生至今完成了那几次技术形态上的重大革命?美国影片《爵士歌王》标志着电影从纯视觉的无声电影时代进化到视听结合的有声电影时代;1935年《浮华世界》完整的三色系统终于问世。

这是世界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彩色电影,标志着世界电影由黑白进入彩色时代的第二次重大改革;1994年《狮子王》标志着电脑生成图像技术进入了高速发展;1995年美国第一部数字动画片《玩具总动员》标志着完全意义上的数字电影正式诞生。

3、电影的艺术审美特性的表现有那些?首先是高度逼真性、其次是假定性、综合性也是电影艺术非常重要的审美特性。

电影的概念:从物质技术的层面出发,电影就是根据“视觉滞留”原理、运用摄影和录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和声音摄录在胶片或者数字载体上,通过放映以及还音技术在银幕上形成能表达一定内容的活动影像和声音的一种技术。

第二章视听特性电影构成公式“影像——画面——镜头——场面——段落——全片”。

影像具有再现功能、叙事功能、表意功能、审美功能、传播功能。

电影镜头的构成主要包括:镜头的画幅、镜头的景别、镜头的运动、镜头的焦距、镜头的角度、镜头的试点、镜头的长度。

镜头的画幅:标准银幕电影,画幅高宽比例为1:2.375;宽银幕电影,画幅高度比例为1:1.66或者1:2.55;常见的两种是1:1.85和1:2.35。

视听作品画面与内容的二分思路

视听作品画面与内容的二分思路

视听作品画面与内容的二分思路视听作品画面与内容的二分思路导语:在当今数字化时代,视听作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电影、电视剧、音乐视频,还是网络直播和短视频,这些视听作品通过精美的画面和吸引人的内容,给人们带来了丰富多样的娱乐和文化体验。

本文将探讨视听作品画面与内容的二分思路,并从不同角度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视听作品画面的魅力视听作品的画面,通过影像的艺术表达,能够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美感体验。

画面的构图、色彩的运用、镜头的切换等都可以直接触动人们的感官。

好的画面能够让观众沉浸其中,感受到导演对于细节的精心打磨和对情绪的准确把握。

首先,画面的构图对于视听作品的成功至关重要。

合理的构图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增强作品的艺术感和观赏性。

比如,在电影《霸王别姬》中,导演陈凯歌通过精心安排的画面构图,展现了戏剧人物之间复杂的情感关系,使观众深入到故事中,感同身受。

其次,色彩的运用也是画面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色彩可以传递情绪和氛围,影响观众的情感体验。

在电影《罗马假日》中,导演威廉·惠勒通过淡雅的色彩运用,为观众创造了一个温暖浪漫的氛围。

观众在看到影片中的画面时,不禁会被其中的美感所吸引。

最后,镜头的运用对于画面的表现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不同的镜头切换带给观众不同的视觉冲击。

导演可以通过大镜头营造宏伟壮丽的场景,通过特写镜头展现人物的情绪细腻变化,通过跟随镜头使观众陪伴在角色身边。

这些镜头的运用使整个视听作品更具有艺术魅力。

二、视听作品内容的重要性与画面相比,视听作品的内容更为重要。

无论多么精美的画面,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故事和深入的思考,作品很难产生持久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内容才是视听作品的灵魂。

首先,好的内容要有独特的创意和观点。

它能够通过独特的方式呈现出新鲜感,引发观众的思考和共鸣。

比如,在电影《盗梦空间》中,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通过讲述一个耐人寻味的梦境故事,将观众带入到一个层层叠叠的梦境世界,引发了观众对于现实与梦境、时间与空间的深思。

视听语言教学课件:视听元素——影像

视听语言教学课件:视听元素——影像
仰拍角度会使得事物比平视显得更重要、强有力和具 有权威性,常用来表现正义的、歌颂等感情状态。
而俯角度使得事物显得渺小、无力、不重要。常用来 表现贬低、压抑的感情色彩。
需要注意的是,仰角度并非所有时候都是表现正面的, 某些情况下也可以表现反义的贬义的感情色彩。《阳 光灿烂的日子领袖镜头》《菊豆》
3.主客观角度
在一个镜头里,角度的主客观性质有时是可以改变的。比如拍摄 一个人在看画展,通过他的后背拍摄,这显然是客观角度,如果 镜头随着观者的视线摇向另一幅画,人物出画,这时客观角度就 变成了主观角度。相反由一幅画拉出来,一人进画面,这时主观 角度又变成了客观角度。
在一个镜头里,不仅可以有主观到客观角度的变化,还可以由客 观到主观再到客观角度的变化。\
和客观角度相比,主观角度着重表现主体人物的视觉心理,往往 出现不寻常的视觉印象\ 苏州河
主观性镜头的运用,容易让观众从旁观者的角度变化到参与者的 角度,使观众深深卷入到人物的情感和命运中去。
《阳光灿烂的日子》
2.客观角度
客观角度不代表任何人的主观视线,是代表客观纪实的角度。 客观角度依据生活中观察习惯而进行客观表现。它的原则是在 哪里拍摄能简练地、明确表达对象就在哪里拍。客观角度是影 视作品中最常用的角度。
3 斜侧角度
画面富有空间透视感和立体感,前景、背景区别明显,被摄体主次分 明,可以突出需要着重表现的人物或事物。
交代动势和动感
被摄对象处于正面角度和侧面角度之间的一种变化状态,从而形成一种向 这两个方向运动的内在张力
3. 背面角度
电视画面所表现的视向与观众的视向一 致,使观众产生与被摄对象同一视线的 主观效果。
▪ [黄土地.景别俯拍.ra
视点(机位)
距离:

第二周微电影视听语言景别、常见镜头

第二周微电影视听语言景别、常见镜头




(三)传播主体更加专业 微电影的创作者一般都是由专业团队组成,导演、 摄像、演员等技术人员都有从事过电影或者电视剧等 相关行业的工作经验,甚至有明星加入,并且有一定 的资金支持,这有别于草根的网络视频。 当然,相较传统意义上的电影而言,其创作门槛已大 大降低。从目前来看,微电影的主要制作方多为视频 网站或者广告主,例如优酷网和中国电影集团联合出 品了《11 度青春》系列,桔子水晶酒店出品了《星座 微电影》系列。


创作和广告的联姻成为微电影的另一显著特点,电影 内容中植入广告,广告商品成为推动故事情节的关键 因素,甚至整个故事设计都是围绕某一广告商品展开, 《你能型》、《坚韧·勇敢·爱》、《回家》、《改变 世界》等微电影严格意义上就是潘婷、大众银行、三 菱汽车、英特尔公司精心制作的商业大片; 《一触即发》中不管场面何等宏大、剧情何等惊险, 但本质上依然是凯迪拉克的惊艳“表演”;所以,微 电影也是广告宣传转型的另一发展方向,成为广告宣 传新的重要载体。
镜头的角度
俯视镜头 指镜头低于水平角度,从上向下拍摄的镜头。 使被拍摄物体呈现一种被压抑感,使观众产生一种居高 临下的视觉心理,展示比较开阔的场面和空间环境。 仰视镜头 指镜头高于水平角度,从下向上拍摄的镜头。 使被拍摄物体更加高大、威严,观众会产生一种压抑感 或崇敬感,也可以创造一种悲壮和崇高的效果,有时候 也被用来模仿儿童的视角。


(四)与受众的互动性增强 微电影改变了传统电影点对面的单向传播模式,其 传播模式呈现双向性和交互性的特征。这种新型的 电影传播模式,颠覆了由固定银幕和封闭场所构成 的物理空间,受众可自由点播、转发、点评自己喜 欢的电影,而且受众对电影的操控性增大,暂停、 回放、跳跃甚至利用软件进行改编,这使受众的自 我表达得到了最大阐释。

视听语言——精选推荐

视听语言——精选推荐

视听语⾔视听语⾔期末复习导⾔索绪尔——⼆⼗世纪,语⾔学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瑞⼠的语⾔学家索绪尔认为语⾔是⼀个符号系统,符号系统中,有两个⾮常重要的概念:能指(signifier)和所(singnified)。

能指(意符):符号的表⽰成分,在狭义语⾔中能指是由有声形象构成的,它具有⼀个物质的实体。

所指(意指):符号的被表⽰成分(名词解释)视听语⾔——视听语⾔就是利⽤视听刺激的合理安排向受众传播某种信息的⼀种感性语⾔,也可以称为“电影语⾔”。

包括狭义的视听语⾔和⼴义的视听语⾔。

狭义的视听语⾔,就是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组合。

⼴义的视听语⾔,指电影或电视为了表达内容所采⽤的所有艺术⼿段,涵盖电影艺术形式的各个⽅⾯:摄影、录⾳、剧作、表演、美术、⾳乐、剪辑等等。

视听语⾔的构成——可视性系统(视觉)与可听性系统(听觉)视听语⾔的基本特性(影像的特点)——记录性、幻觉性东西⽅视听语⾔的差别1,西⽅重视听刺激 2,东⽅重情节寓意视听⼼理基础1,视觉暂留原理2,似动现象3,⼼理补偿机制(完整与闭合倾向)视觉暂留原理——视觉暂留原理指的是⼈眼在观察动态景物时,光信号使视⽹膜上形成视觉影像,外界刺激停⽌后,视⽹膜上的物体影像并不⽴即消失,⽽是暂留⼀段时间,这⼀现象就被称为“视觉暂留”。

似动现象——⼈们把客观上静⽌物体看成是运动的,或者把客观上不连续的位移看成是连续运动的现象。

它的产⽣依赖于刺激物的强度、时间间隔和空间距离。

⼼理补偿机制——即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会⾃觉不⾃觉地根据⾃⼰的⽇常⽣活经验,对影⽚画⾯之间的断裂作出⼼理补偿,从⽽最终实现对电影、电视的观赏。

⾬果·敏斯特伯格《电影:⼀次⼼理学研究》1916.视听思维1、形象化思维2、暗⽰镜头镜头的两层含义光学镜头.镜头画⾯镜头的定义:指从开机到关机所拍摄下来的⼀段连续的画⾯,或两个剪接点之间的⽚段,⼜称镜头画⾯。

镜头是构成影像的基本单位镜头的职能:提供信息表现风格画框(名词解释)画框也叫景框,原是美术创作中使⽤的⼀个名词,是指⽤⽊条或线条包围的⼀个封闭的四边框,⽤来把绘画的空间与绘画作品以外的空间分割开,并且相互区别。

影片的视听技巧

影片的视听技巧

影片的视听技巧
影片的视听技巧是指通过视觉和听觉元素来传递信息、表达主题和引起观众情感共鸣的技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视听技巧:
1. 摄影技巧:利用不同的镜头角度、焦距、镜头移动等技巧来创造视觉效果,如追逐镜头、鸟瞰镜头、特写镜头等。

2. 音效设计:利用音效来增强画面的氛围和情感表达,包括环境音效、音乐、配乐、声效等。

3. 剪辑:通过剪辑不同画面的顺序来构建剧情和节奏,利用快速剪辑增加紧张感和动作感,利用慢动作剪辑来强调细节和情感。

4. 色彩和配色:通过调整画面的色调、明暗和色彩饱和度来营造氛围和表达情感。

5. 前景和背景:利用前景和背景的对比来突出主题和焦点。

6. 图像特效:利用特殊效果来增强视觉冲击力,如炸弹爆炸、特技动作等。

7. 字幕和文字:通过字幕和文字的出现来传递重要信息或强调某些内容。

8. 演员表演:通过演员的表演技巧来传递情感和塑造角色。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影片视听技巧,在电影制作和观影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让影片更加生动、有趣和感人。

视听作品的学理分类

视听作品的学理分类

视听作品的学理分类引言视听作品是指通过视觉和听觉两种感知方式来传达信息的艺术作品,如电影、电视剧、音乐等。

视听作品的学理分类是对这些作品进行系统分类和研究的一种方法。

通过对视听作品的学理分类,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作品的特点和规律,进而提高我们欣赏和创作这些作品的能力。

主题一:视听作品的分类方法一级分类:根据艺术形式的分类1.电影2.电视剧3.音乐4.动画5.广播剧一级分类:根据艺术内容的分类1.爱情片2.悬疑片3.动作片4.喜剧片5.纪录片主题二:视听作品的视觉和听觉特点二级分类:视觉特点1.影像构图–对称构图–三分构图–黄金分割构图2.色彩运用–色彩对比–色彩搭配–色彩饱和度3.摄影手法–前景景深–运动模糊–镜头特写二级分类:听觉特点1.音乐元素–节奏–旋律–和声2.音效运用–环境音效–特殊音效–音乐配合情节主题三:视听作品的故事结构和情感传递二级分类:故事结构1.引子2.冲突3.高潮4.结局二级分类:情感传递1.喜怒哀乐2.紧张悬念3.感动人心主题四:视听作品的受众与社会影响二级分类: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1.青少年2.成人观众3.老年观众二级分类:社会影响1.价值观影响2.文化输出3.经济影响结论通过对视听作品的学理分类,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作品,也为创作提供了方向和指导。

同时,视听作品的分类也反映了不同受众群体和社会的需求和影响。

深入研究视听作品的分类和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审美这些作品,并为相关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倾斜拍
正常拍
俯视拍
仰视拍
(六)镜头的视点
• 镜头的视点,指镜头所模拟不同的观察者( 摄影师、观众和剧中角色)的视点
1. 2. 3.
客观镜头:模拟摄影师、观众的眼睛 主观镜头:模拟某一角色的眼睛 镜头直接代替某角色眼睛 镜头代表某角色直接参与表演 正、反打镜头:多用于对话时
(七)镜头的长度
1. 短镜头 —— 拍摄时间较短的一种镜头,或通过剪辑、尺数甚短的 镜头 • 时长0.5秒,胶片为12格,最具观赏效果 • 短短相接,形成急速强烈的叙事节奏 2. 长镜头 —— 拍摄时间较长的镜头;或含起幅、落幅的完整过程的 运动镜头;或包含推、拉、摇、移、跟、升降等复 杂运动形式在内的综合镜头 • 时长在30秒-10分钟 • 保持事件时空连贯性,有较强的空间真实感
(三)固定不动、借助三角架的活 动底座、以固定的轴心为中心、进行上下、左 右或者旋转式摇动的镜头运动形式。 • 特点:画面内被摄主体会发生转移,也可改变 被摄对象的景别 • 应用:表现模仿人眼环视周围的场景效果
(三)镜头的运动
镜头的运动形式
4、移 • 移动镜头,是摄影机空间范围内,沿水平面、 按一定轨迹、做各方向移动的镜头运动形式。 • 进行方式: - 横移;斜移;纵深移;不规则移动 - 主观移镜头、客观移镜头 - 运动方式多样化:变景别、方向、视点、角度 、主体、背景等 • 用途:表达被摄主体运动、展现空间环境复杂 结构关系
短、长
电影学习《勇敢的心》
• 思考问题: • 影片中你印象最深刻的场 景运用了什么景别?镜头 的焦距、角度和视点应该 怎么分析? • 从战斗场景中群众的飞奔 作战场景,导演的镜头作 了什么运动?
镜头的运动形式
6、升降 • 推镜头,是摄影机做上下空间位移的镜 头运动形式。 • 升降方式: - 垂直、弧形、斜向、不规则 • 用途:展示事件或场面的规模与气势; 表现处于上升或下降运动中的人物的主 观视点
(四)镜头的焦距
• 从镜头外摄进的平行光,通过透镜后会被聚合成一点,此 点为焦点;由焦点到透镜中心点的距离便是焦距。 • 焦距的长短,决定被摄体在焦平面上的成像大小。 • 根据焦距大小,镜头可分为: - 标准镜头:焦距40-50mm,能强调被摄体物象的逼真还原 - 短焦距镜头:焦距<40mm,可拍摄近180°的视觉范围。拍 摄横向场面,能强化场面的宏伟壮观,渲染氛围;拍摄纵 向运动,可增强运动速度感 - 长焦距镜头:焦距>50mm,可将远距的物象放大尺度。表 现横向运动时,使运动加快;拍摄纵向运动时,感知度比 较迟钝 - 变焦距镜头:可据需要调整焦距。可使被摄主体在统一镜 头内转换;模拟推、拉的效果;结合短焦距及长焦距镜头 特性,并更巧妙传达场景中的特殊关系。
第一节
影 像
二、镜头
• 镜头是看见影像的“眼睛”, 是摄影机的焦点 - “Shot”,电影的基本叙事单位 - “Lens”,摄像机或其上的镜头
第一节
影 像
电影镜头的构成
(一)镜头的画幅
• 画幅是镜头画面构成的前提,电影的一 切内容都通过它展现出来
• 画幅为横长方形,高宽比例随银幕分类 而异(常见为1:1.85和1:2.35)
(五)镜头的角度
• 镜头的角度,指摄影机与被摄对象的关系线与摄影机所处 的水平线形成的角度,即镜头的位置、水平线与被摄体间 的夹角。 • 镜头的角度是电影的重要造型形式。
• 镜头的角度可分为: - 平角度:用于表现具明显线条结构或规则图案的物体;空 间透视效果较差 - 仰角度:使被摄体显得高大、雄伟、强悍,令观众产生歌 颂、畏惧等心理效果;也可模拟人物的视觉,传递主观情 绪效果 - 俯角度:用于鸟瞰景物全貌,表现视野开阔场景;表现遭 受威胁、危险或压抑的氛围及人物渺小、悲惨等命运
第一节
一、影像
影 像
• 概念:借助于感光胶片等物质材料,利用摄影等技 术手段,最终在二维平面的银幕上生成具有三维空 间感的视觉形象 - 影像是一个动态性的概念:区别于照相的瞬间性静 态特征。它是运动、连续、流畅的。 - 影像是一个发展性的概念:纯胶片制作—数字电 影—网络电影 • 特性:逼真性、假定性、复制性、符号性、幻觉性 (观众的视觉滞留和认同心理)
• 应用: - 表现人物悲欢离合的情绪高潮段落 - 大量的人物对话
(二)镜头的景别
• 特 写
• 指表现人物肩部以上头像、脸部或物体微小局部的 景别。 • 特写,是电影创作中突出和强调细节的重要手段, 可以透视人物内心甚至深入到灵魂。 • 特写镜头中,环境因素基本被排除,关键性人物或 物体细节是关注点。通过人物在环境中的运动,全 景一般总把观众注意力导向关注人物的行为动作。 • 应用: 强调细节,刻画人物心理活动; 强调物体特点,铺垫情节、刻画性格、主题深化; 结合短促的镜头,表现紧凑的故事情节节奏
• 主要用于介绍环境、表现与环境有关的剧情内容的 景别,也就是主要表现远距离的人物及广阔范围的 空间环境的景别。 • 远景镜头中,空间环境占画面多数,人的比例一般 弱于1/2。常用于强调人与环境之间的特殊关系。 • 应用: 影片开头自然环境的展现; 故事发生的时间空间; 勾勒特定社会氛围(如磅礴浩大的群众场面) 剧情停顿和转折
• 特殊画幅的制作:个别镜头采用遮挡
(二)镜头的景别
• 景别是因摄影机和被摄对象的不同距离 或用变焦镜头拍摄而成的不同范围的画 面。简言之,就是被摄主体在画面内呈 现的范围。 • 一般来说,以被摄主体在画幅中被截取 部位的多少为标准,景别分为:远景, 全景,中景,近镜和特写
(二)镜头的景别
• 远 景
二、视听特性: 影像与镜头
第二章、视听特性
• 电影是识听结合的艺术,视、听是电影 构成的最基本元素。 • 要让观众感受鲜活立体的艺术形象,必 须完成以下两方面创作: - 视觉上,塑造生动具体的影像 - 听觉上,营造出美妙动人、表现力强的 声音形象
第一节
影 像
• “电影艺术的核心是通过电影摄影在胶 片上捕捉现实的创造性活动……一部影 片的质量归根到底决定于影像在各个方 面的质量” (李.R.波布克) • 影像是电影艺术中最基本的构成元素。 • 电影构成的过程
景别总图标示主要关系
大远景—远景—大全景—全景—中全景—中景— 中近景—近景—近特写—特写—大特写
注意:
1. 剪辑时,前后两镜头连接应采用不同景别; 2. 景别变化无论是渐变式或跳跃式,都要符合人眼的接 受方式; 3. 景别的运用要注意对位和呼应性
(三)镜头的运动
• 镜头的运动,指镜头相对于被摄主体的 位置变化。
镜头运用的基本规律
轴线
课 堂 小 结
第二章、视听特性:影像与镜头
• 电影构成的过程
• 逼真性、假定性、复制性、符号性、幻觉性 • 前提:视觉滞留和认同心理
第二章、视听特性:影像与镜头
电影镜头的构成
标、短、长、变
推、拉、摇、 移、跟、升降 远、全、中、 近、特写
平、仰、俯 主观 客观 正、反打
(二)镜头的景别
• 全 景
• 指能摄入人的全身、或展现环境全貌的景别。 • 一般包括人物主体和空间环境两方面,既展现人物 大幅度的形体动作,又表现人与物的关系。是“一 个场景的主镜头”。 • 全景镜头中,空间环境占画面比例减弱,人物占据 画面的中心位置。通过人物在环境中的运动,全景 一般总把观众注意力导向关注人物的行为动作。
(三)镜头的运动
镜头的运动形式
2、拉 • 拉镜头,是摄影机沿着光轴方向逐渐远离被摄 体的镜头运动形式。 • 进行方式: - 摄影机位置的拉运动(逐渐开阔的视野); - 摄影机不动而镜头自身的拉运动(小空间中的 人物拍摄景别处理) • 用途:强调主体转换为空间环境、宏观视野的 展示;用于影片结尾或段落收尾,叙事完成
(三)镜头的运动
镜头的运动形式
5、跟 • 跟镜头,是摄影机跟随运动的拍摄主体的镜头 运动形式。被摄主体在画面的位置基本不变, 但镜头与其之间的前后景关系可能变化。 • 特点: - 突出运动中的被摄主体的主体地位 - 交代运动中的被摄主体的运动方向、运动速度 、运动状态及与环境的关系
(三)镜头的运动
(二)镜头的景别
• 近 景
• 指表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并占据画面面积 一般半以上的景别。 • 一般包括人物主体和空间环境两方面,既展现人物 大幅度的形体动作,又表现人与物的关系。是“一 个场景的主镜头”。
• 近景镜头中,人物占据画面的绝大部分,环境只剩 下简略的轮廓,成为背景。人物的面部表情及动作 更清晰,易于引导观众介入人物的心理活动,认同 情绪情感。
• 被摄主体的运动状态是通过摄影机的运 动镜头呈现出来的。
(三)镜头的运动
镜头的运动形式
1、推 • 推镜头,是摄影机沿着光轴方向逐渐接近被摄 体的镜头运动形式。 • 进行方式: - 摄影机位置的推运动(纵深空间); - 摄影机不动而镜头自身的推运动(静态人物心 理) • 用途:简化背景、强化主体、突出重点、构成 视觉冲击;代表行进中的人、物的主观视点
• 应用: - 展现多个人物的歌舞、打斗场面;
(二)镜头的景别
• 中 景
• 指摄取人物膝盖以上部分的景别。 • 中景镜头中,环境比例进一步减弱,人物占据画面的比 例进一步增大。 • 作用:显示人物外貌特征或大半身的形体动作,揭示人 物间关系;表现环境时能产生画外空间的联想。 • 局限:不能充分表现宏大的环境视野范围,欠视觉冲击 力;不能饱满表现人物细腻动作变化和心理特征,缺情 绪感染力。 • 应用: - “过渡镜头”,远景、全景向近镜、特写的过渡; - 凸显客观立场,冷静描述人物行动或情节发展,引导观 众进行深入的理性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