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解决问题(一)》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解决问题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解决问题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c78072aff00bed5b9f31dd6.png)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解决问题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解决问题例5,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评价设计、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七个方面来谈一谈本节课。
首先是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例5,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例5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解决“一共有多少人?”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属于“用数学”的内容,教材主要内容是解决“一共有多少人?”——从不同角度分析,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同时本节课的学习也为以后问题解决奠定了基础。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针对本课的内容是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接下来是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学生年龄小,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
学生已有一定的看图分析信息的能力,知道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来解决。
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1、会用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结合具体情境图,说出不同的列式解决方法和不同列式解决方法的异同。
四、评价设计
为了检测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在教学过程的第三个环节应用拓展中,我。
第八单元 解决问题(1)(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第八单元 解决问题(1)(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614b74c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2c.png)
教案标题:第八单元解决问题(1)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加减法运算,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理解并掌握加减法运算。
2. 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加减法运算的含义。
2. 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正确运用加减法运算。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具(如图片、卡片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5个苹果,然后又拿出3个苹果放在旁边,问学生:“现在一共有多少个苹果?”2. 学生回答:“5 3=8个苹果。
”3.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种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7个气球,然后又拿出2个气球放在旁边,问学生:“现在一共有多少个气球?”2. 学生回答:“7 2=9个气球。
”3. 教师总结:“当我们知道两个数的和时,我们可以通过减法运算来求出其中一个数。
比如,我们知道9个气球,去掉2个气球,还剩下多少个气球?”4. 学生回答:“9-2=7个气球。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10个橘子,然后又拿出4个橘子放在旁边,问学生:“现在一共有多少个橘子?”2. 学生回答:“10 4=14个橘子。
”3. 教师总结:“当我们知道两个数的和时,我们可以通过减法运算来求出其中一个数。
比如,我们知道14个橘子,去掉4个橘子,还剩下多少个橘子?”4. 学生回答:“14-4=10个橘子。
”四、拓展提高(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6个铅笔,然后又拿出3个铅笔放在旁边,问学生:“现在一共有多少个铅笔?”2. 学生回答:“6 3=9个铅笔。
”3. 教师总结:“当我们知道两个数的和时,我们可以通过减法运算来求出其中一个数。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8 解决问题(一)》教案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8 解决问题(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993b94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87.png)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8 解决问题(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2.训练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运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2.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时的创造性思维。
四、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数学题目的PPT或黑板上的示意图。
2.教具:数字卡片、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教师出示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也有3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鼓励学生自由组合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第二步:学习方法1.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使用图形表示、数学运算等。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观察问题、分析问题、选择方法、解决问题、检查答案。
第三步:示范练习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一起观察、分析、选择方法并解决。
第四步:小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自主解决老师提供的问题,并相互讨论分享解题过程。
第五步: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各组解题过程,讨论不同的解决方法和答案,并总结出最佳解题方法。
第六步: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第七步:课堂展示学生代表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进行互评。
六、课后反思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总结各组学生的解题方法和答案,为下一堂课提供参考。
七、板书设计[老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板书,包括问题示意图、解决步骤等内容]八、作业推荐1.完成课堂未完成的题目。
2.准备一个数学问题,要求同学们一起解答。
以上是本次课程的教案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优秀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f03089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27.png)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解决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学习运用简单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和教材。
2.学生准备练习本和铅笔。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兴趣,如:请同学们说一说,今天早上你们做了些
什么有趣的事情?
2. 提出问题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提出一个简单的生活问题:小红有3个苹果,小明有
2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3. 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用加法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逐步明白如何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4. 实践应用
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生活问题,并分组讨论解决方法,然后展示给全班同学,
让其他同学提出意见和建议。
5. 总结反思
通过学生展示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体会,强调解决问
题的重要性。
四、教学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并解决各种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购物
时做简单的加减法运算,或者算出一天中玩耍的时间等等,让学生在实际中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会了用简单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了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希望学生能够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优秀教案的教学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8 解决问题(一)》教案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8 解决问题(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239883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02.png)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8 解决问题(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8 解决问题(一)》是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于加减法运算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具体的实物和图片来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同时,学生对于问题的解决还需要一定的引导和启发,他们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思考,来理解数学运算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加减法的意义和运算规律。
2.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采用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发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3.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物和图片,用于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加减法。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加减法的理解和运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例如,展示一幅图片,图片中有3个苹果和2个苹果,问学生一共有几个苹果。
引导学生用加减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2.呈现(10分钟)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加减法来解决。
例如,小明有5个糖,小红给了小明3个糖,小明现在一共有几个糖?引导学生用加减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加减法的运算练习,巩固学生对加减法的理解和运用。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8解决问题(一)》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8解决问题(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ee012ad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2e.png)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8 解决问题(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8 解决问题(一)》是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的一章节,主要讲述了8的减法运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章内容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8的减法运算,并能够运用8的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于减法运算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片,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8的减法运算。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8的减法运算。
2.培养学生运用8的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8的减法运算的理解和掌握。
2.运用8的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8的减法运算。
2.采用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运用8的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含图片和实例。
2.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3.教学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的实际例子,引入8的减法运算。
例如,老师可以拿出8个苹果,然后拿走3个苹果,问学生还剩下几个苹果。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教材中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8的减法运算。
同时,老师可以讲解8的减法运算的步骤和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8的减法运算的练习。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练习和讨论。
4.巩固(10分钟)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8的减法运算。
老师可以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点评。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运用8的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解决问题(一)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解决问题(一)](https://img.taocdn.com/s3/m/ccc9fd0a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77.png)
第八单元---解决问题(一)教学内容:P97例5,做一做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学生初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准备:挂图多媒体奖励品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创设情境(小精灵在森林里的奇遇!一)出示挂图,他们在做什么?为什么会看到不同的结果呢?(师生交流)教师小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结果是不同的。
那就请同学们带着善于观察的眼睛和老师一起走进今天的课程---解决问题(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一)导入:情境创设---出示挂图小精灵在森林里的奇遇二!顽皮的小精灵在森林里遇到一群跳舞的小朋友但是它好像遇到了一点困难,谁能来帮帮它呀?(文艺汇演一共有多少人?)要求一共有多少人?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写下来),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汇报:1、小老师汇报,教师板书。
(谁有不同的方法)2、小老师汇报,教师板书。
教师小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板书)(二)分析算式--提问两个不同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师生交流,师小结:观察的角度不同,获取信息就不同,从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不同。
(三)回顾步骤我们刚才是怎么解决呢?师生交流,师小结:求总量是多少,先根据事物的特点分成两部分,再把两部分数量相加。
三、巩固练习---勇士闯关(一)小精灵看到沿途的风景很美丽,跑到了湖边还看到了天鹅。
但是它需要一位勇士帮它闯关才可以看到更美的景色。
P97页“做一做”出示图。
学生观察画面,说说从画面上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学生列式计算,说说用的什么方法?教师板书有没有其他方法呢?(二)完成PPT练习。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8解决问题(一)》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8解决问题(一)》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db62e7c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91.png)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8 解决问题(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8 解决问题(一)》是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个组成部分。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加法和减法有一定的认识,但还不能熟练运用。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的经验,但还需要通过课堂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此外,学生的思维方式还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并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情境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出示图片或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教师讲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并通过例题引导学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3.课堂练习:教师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小组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互相学习,培养合作意识。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八_4《解决问题(一)》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八_4《解决问题(一)》导学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1709f46a5e9856a561260b4.png)
13+4=16-4=
9-6=2+8=
二、探究新知。(20分钟)
1.课件出示:
☆☆☆☆☆☆★★
☆☆☆★★★
一共有多少颗五角星?
(1)仔细观察,收集信息。
(2)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2.指名说算法及理由,师板书。
3.比较两个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分析产生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原因。
5.小结:解决问题时,从不同角度思考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但最后的结果应该是一致的。
2.注重学生说出算理的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完成列式解答之后,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把解题思路表达出来,所谓“言为心声”,学生只有真正理解了算理,才能准确地表达出来,理解与表达互相促进,一举两得。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5个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6分钟)
导学案设计
课题
解决问题(一)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多角度的观察分析,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事情,怎样将教学内容化难为易,使学生乐于接受,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要考虑的问题,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1.注重情境的创设。
在课的开始,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就会有不同的发现,安排了一个小活动:观察物体,然后让站在不同位置的同学把看到的形状画出来,变抽象的概念为具体的感受,使学生心领神会。
2.小组合作观察并讨论,通过观察得出每名同学画的形状都不一样,明确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会看到不同的形状。
3.明确本节课所学内容。
1.在○里填上“>”“<”或“=”。
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解决问题》教案
![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解决问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6da656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90.png)
问题
分析
问题
解决
问题
情感
态度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小学“略备”课时用表(数学)
小学“数学”学科课题备课
板书设计
课题:解决问题
7 + 8 = 15(人) 9 + 6 = 15(人)
前排人数+后排人数男生人数+女生人数
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解决问题,对题目的题型、格式要求,理解有相当大的难度。根据前一阶段的学习,
最后,回扣板书,回忆本节内容,并总结,教育学生,生活中也是如此,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四
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发现
问题
学生已有一定的看图分析信息的能力:根据一幅具体的情境图,能够较为全面地搜集信息,能根据自己搜集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而本课时中的问题已经不用学生提出,他们只要结合信息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可以了,这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课时标题
第(八)单元解决问题
教
学
目
标
四
基
基础
知识
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基本
技能
训练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新性。
基本
思想
初步感受画图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体会从不同角度寻找信息在解决问题时的异同,探寻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
基本
经验
活动
感受数学中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能从图中提取信息,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选择加法解决问题。让学生具备“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最终让孩子把已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8.5解决问题(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8.5解决问题(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https://img.taocdn.com/s3/m/ff43a459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82.png)
8.5 解决问题(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学习的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八章第五节——解决问题。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学会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怎样计算两个物品的总价,或者一个人工作了多长时间,还剩下多少时间等等。
我们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这一节中,我们会遇到一些难点和重点。
难点在于学生可能会对加减法的实际意义理解不够深刻,重点则是学生需要掌握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加减法问题。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会准备一些教具和学具,比如一些小物品,计时器等等。
我会用一个实际的情景来引入,比如一个人买了两个苹果,每个苹果的价格是3元,那么他一共花费了多少钱?这样的问题能够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然后,我会给出一些例题,比如2个苹果加上3个香蕉一共有多少个水果?这样的例题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加减法问题。
接着,我会让学生进行一些随堂练习,比如计算3个橘子减去2个橙子还剩下几个水果?这样的练习能够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鼓励他们积极回答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想法。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用清晰的图表和文字来展示加减法的实际意义和运用方法。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题目,比如计算一个人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的总和,这样的题目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相信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希望大家能够在课后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拓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重点和难点解析:学生需要掌握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加减法问题也是一个难点。
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可能会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下手。
因此,我会通过一些例题和练习题来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加减法问题,并让他们进行实际的计算。
另外,我也认为学生参与和思考是非常重要的。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4 解决问题(1)|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4 解决问题(1)|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45dde54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38.png)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4 解决问题(1)|人教版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熟练应用解决问题的策略2.能够利用已知信息解决简单的问题3.能够实际应用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重点能够利用已知信息解决简单的问题教学难点将解决问题的策略应用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教学媒体教学实物、图片、小黑板、纸板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同学们,你们在解决问题时,有没有遇到过困难呢?那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呢?首先,我们要先看一下这期杂志上的题目。
板书题目:李明家有 12 个苹果,他一次喂出 6 个,他要喂几次才能喂完这些苹果?二、学习(20分钟)1.理解解决问题的步骤:板书内容:1.理解问题2.思考方法3.测试思路4.求解问题5.检查结果请同学们跟着我一起读一读这几个步骤,这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2.简单问题求解:板书内容:1.已知:李明家有 12 个苹果,一次喂出 6 个。
要喂几次才能喂完?2.分析:1.每次可以喂出 6 个,要喂完 12 个苹果,需要 $\\frac{12}{6}=2$ 次。
3.结论:需要喂 2 次。
让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道题,然后我们来一起解答这道题。
3.生活中应用:同学们,现在让你们自己举一个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然后我们一起来应用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它。
请同学们跟着我一起完成这个活动。
三、归纳(10分钟)同学们,在这个课时中,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这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都非常重要。
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解决问题的步骤。
板书内容:1.理解问题2.思考方法3.测试思路4.求解问题5.检查结果我们需要按照这几个步骤来解决问题。
请同学们牢记这些步骤。
四、作业布置(5分钟)同学们,请你们回家后,自己找出一些数学问题,然后按照我们今天学习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来解答。
教学反思本堂课通过引导学生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能在数学问题解决中感受到自己的思考和实践能力,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一上第八章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上第八章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13c2859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5a.png)
一上第八章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上第八章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第八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2. 教学内容与过程
通过实例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讲解第八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确保学生理解。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解决方案。
学生分组讨论,进行实际操作,解决问题。
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3. 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图片、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形式,使抽象知识形象化。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交流思想,提高合作能力。
教师进行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反思
1. 成功之处
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高。
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第八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际操作,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2. 不足之处
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不够积极,需要加强引导和鼓励。
部分学生对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讲解和实例演示。
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 改进措施
对不够积极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加强对抽象概念的解释和实例演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继续探索和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入更多的实际案例和互动环节,提高教学效果。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4 解决问题(1)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4 解决问题(1)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1684da976a20029bc642d61.png)
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 学 设 计第4课时 解决问题(1)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第97页内容及第99~100页练习二十三的第1~4小题。
内容简析用20以内进位加法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景中的信息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依据不同的标准列出不同的加法算式,找到不同的办法来解决同一个数学问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验面对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去解答。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对同一个问题寻求不同的解决方法。
教法与学法1.教学本课时,教师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
2.学习本课时,学生要综合运用所学加法计算的多种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承前启后链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复习:5、4、3、2加几的进位加法。
会算形如:5+6=11、3+8=11、4+9=13的算式。
学习:用20以内进位加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例如:停车场上有9辆汽车,又开来5辆, 一共有多少辆?9+5=14(辆)延学:用加法求总和。
例如:已经挂起来8个灯笼,还剩5个,原来有多少个灯笼? 5+8=13(个)情景挂图导入法:教师出示教材第97页情景图,画面显示一群学生正在跳舞,教师导语:根据这幅情景图,我们可以提出什么加法问题?生:求一共有多少人。
师:说的真好,要想知道有多少人,我们以前采取过什么办法?学生讨论后一一回答,如:数一数、用加法算等。
师:本课这道题我们可以用“数一数”(点数)的方法计算,可是对数量多的物体,用点数就不行了,还要通过计算才行,怎么计算呢?由此导入本课课题。
(详见配套课件部分)【品析...:.在学过的知识......9.、.8.、.7.、.6.加几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凑十法”..........,.使学生注意“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一数学规律..........,.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8单元 第6课时 解决问题(1)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8单元 第6课时 解决问题(1)](https://img.taocdn.com/s3/m/ff283f0d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79.png)
第6课时解决问题(1)课时内容教材第97、99页的内容及相关习题。
课时目标1.会用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一共有多少”的问题。
2.通过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3.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能够从图中提取信息,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并选择恰当的解题方法。
难点: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理解两种方法的异同。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师:同学们,小老鼠找不到家了,我们帮帮它好不好?(课件出示)【学情预设】学生能够正确连线。
师:同学们做得很好,数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实际问题,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1)]设计意图:通过帮助小老鼠回家的连线数学题,回顾用加法解决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
二、自主探索,互动授新1.从不同角度寻找信息并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请仔细观察,你从图中找到了什么信息?(课件出示)【学情预设】预设1:前排有 7 人,后排有 8 人。
预设2:男生有 9 人,女生有 6 人。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请把你知道的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学情预设】啦啦队的前排有 7 人,后排有 8 人;男生有 9 人,女生有6 人,一共有多少人?师:该怎样列式解答?【学情预设】预设1:7+8=15(人)或 8+7=15(人)。
预设2:9+6=15(人)或 6+9=15(人)。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师:同学们,通过大家的汇报,我们知道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方法。
为什么用加法?算式中的各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学情预设】预设1: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第一排人数和第二排人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这里的 7 表示第一排人数,8 表示第二排人数。
数量关系如下:第一排人数+第二排人数=一共有多少人预设2: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这里的 9 表示男生人数,6 表示女生人数。
8.5 解决问题(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8.5 解决问题(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https://img.taocdn.com/s3/m/915cea00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c3.png)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掌握简单的数学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 掌握简单的数学计算方法。
2.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具。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 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二、探究新知(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学知识,如10以内的加减法。
2. 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分配物品等。
3. 教师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板书。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学生互评,交流解题思路。
四、拓展延伸(10分钟)1. 教师出示拓展题,学生尝试解决。
2.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学生分享解题过程和心得。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六、布置作业(5分钟)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与家长分享解题过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数学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同时,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环节中的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核心,它关系到学生能否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8单元解决问题(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8单元解决问题(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7b09d2a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fe.png)
教案:第8单元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能根据加法或减法的关系列式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认识加法和减法的意义,能根据问题情境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
2. 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如数量关系、价格计算等。
3. 掌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能根据数据列式计算。
教学重点:1. 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及应用。
2. 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1. 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本质,能灵活运用。
2. 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维转换和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素材、练习题。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加法和减法有什么用吗?它们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呢?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 教师展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如数量关系、价格计算等。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如:理解问题、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列式计算、检查答案。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讲解,纠正错误,强化重点。
四、拓展提高(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拓展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2.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解决实际问题最重要的是什么?如何才能提高解题能力?六、课后作业(布置作业5分钟)1. 教师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解决问题说课稿_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解决问题说课稿_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0f726dbaf1ffc4fff47ac7a.png)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解决问题说课稿_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解决问题例5,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评价设计、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七个方面来谈一谈本节课。
首先是教材分析解决问题例5,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例5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解决“一共有多少人?”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属于“用数学”的内容,教材主要内容是解决“一共有多少人?”——从不同角度分析,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同时本节课的学习也为以后问题解决奠定了基础。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针对本课的内容是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接下来是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学生年龄小,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
学生已有一定的看图分析信息的能力,知道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来解决。
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1、会用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能结合具体情境图,说出不同的列式解决方法和不同列式解决方法的异同。
四、评价设计为了检测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在教学过程的第三个环节应用拓展中,我设置了两个样题。
样题一:黑天鹅8只,白天鹅6只,左边7只,右边7只,天鹅一共有几只?;样题二:教室中这两组一共有几人?根据2个样题练习中学生算式解答的情况,检验目标一的完成情况。
根据2个样题练习中学生展示的不同列式解决方法及不同列式方法的异同,检验目标二的完成情况。
结合学情分析和学习目标,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能够从图中提取信息,选择加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能说出不同列式方法的异同。
接下来我具体来谈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将从情境导入,探究新知,应用拓展,归纳总结、作业布置五个环节展开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解决问题
(一)》教案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用加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并解决问题,根据本课的教学任务和特点,作如下设计:
1.关注课前复习。
为了使新知的学习顺利进行,在课前要安排复习题,为学生扫清计算方面的障碍,实现知识的自然迁移。
2.关注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每列出一个算式都要提出“算式中的数各表示什幺”“为什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并让学生说出理由,引导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从而切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复习铺垫
1.学校运动会正在进行中,这些是为参加100米赛跑的运动员准备的题卡,你们也算一算吧!
课件出示题卡:(师指名口算)
9+4=8+8=8+4=7+9=2+8=
6+7=5+9=7+3=6+8=5+7=
2.主席台两边摆了不少鲜花,算一算一共有多少盆。
课件出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