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常见的量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常见的量》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常见的量》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常见的量》这一章节,主要围绕生活中的一些常见量进行教学,包括质量、长度、面积、体积等。
这些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自己的空间观念和量感。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价值,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生活中的数量关系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深度和广度上,还需要进一步拓展。
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对长度、面积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质量、体积等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量感还有待加强,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质量、长度、面积、体积等基本概念,能进行单位换算,建立空间观念和量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量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质量、长度、面积、体积等基本概念的掌握,单位换算的应用,空间观念和量感的培养。
2.教学难点:质量、长度、面积、体积等概念在实际情境中的运用,空间观念和量感的形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操作工具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概念,提高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质量、长度、面积、体积等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讲解:讲解质量、长度、面积、体积等基本概念,并通过实物演示、操作练习,让学生加深理解。
3.实践活动:安排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价值,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常见的量|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常见的量|苏教版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常见的量|苏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复习的重要性。
本节课,我将带领学生对六年级下册的数学知识进行总复习,主要涉及常见的量这一部分内容。
一、教学内容1. 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2. 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3. 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4. 质量单位:克、千克、吨5. 人民币单位:元、角、分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常见的量及其单位,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单位之间的换算,学生容易混淆。
2. 教学重点:掌握各种量的单位,能够熟练进行单位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2. 学具:练习本、尺子、圆规、量角器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常见的量,如身高、体重、房间面积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量是如何表示的,使用了哪些单位。
2. 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回顾教材中关于长度、面积、体积、质量和人民币单位的知识,并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例题讲解:挑选一些典型的例题,如长度单位的换算、面积单位的换算等,引导学生跟随步骤进行解题,并解释解题过程中的关键点。
4. 随堂练习:为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单位换算的技巧和方法,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和经验。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人民币单位:元、角、分七、作业设计1. 请列出你熟悉的常见量的单位,并说明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举例说明如何将一个长方形的面积从平方米换算成平方分米。
3. 爸爸体重70千克,妈妈体重58千克,请问他们的体重差是多少克?答案:1. 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列出常见量的单位,并说明换算关系。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常见的量》说课稿1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常见的量》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的《常见的量》这一章节,主要围绕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以及人民币单位等常见的量进行教学。
这一章节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材通过具体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各种量的概念和换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以及人民币单位等常见的量的概念和换算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和换算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以及人民币单位等常见的量的概念和换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以及人民币单位等常见的量的概念和换算方法。
2.教学难点: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以及人民币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操作法和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生动有趣的实例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以及人民币单位等常见的量的概念和换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实例,引出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以及人民币单位等常见的量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讲解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以及人民币单位等常见的量的概念和换算方法。
3.实例演示:通过具体的实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以及人民币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4.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 常见的量说课稿
常见的量说课稿襄城县文昌小学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整理复习中数与代数常见的量。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法、及主要板书七个方面向大家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
教材分析新课标指出,复习课是学生学习某一阶段数学知识后,帮助学生梳理已学知识,促进知识系统化,并通过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深化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课。
复习“常见的量”是数与代数第三部分内容,主要有两项,一是整理,二是改写。
系统掌握各种常见的量及其常用单位可帮助学生从数量关系角度更清晰的认识和描述现实世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了长度、面积、体积(容积)、质量、时间和人民币等常见的量,对于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体积质量间的进率,人民币的进率掌握的比较好,因为这些量与生活息息相关,学生经常用到。
而对于面积中的个别进率,如1公顷等于多少平方米等既缺少实际感知,日常生活接触又比较少,而时间单位的进率是60进制,与我们接触的10进制容易产生知识冲撞,导致学生在时间单位的换算中出错率较高。
针对上述教材分析及学生特点,我制定一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系统全面地回顾与整理小学数学常用的量及其单位间的进率,能进行明书改写过程与方法:在经历自主梳理常用计量单位过程中,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提高自主复习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从数学的角度正确认识和描述现实世界,体验数学美教学重点:整理常见的量及其单位间的进率教学难点:有效突破名数的改写,特别是复名数教学法本节课是一节复习课,我将运用谈话法引导学生进入复习情景,指导学生运用列表复习策略,对于常见的量进行归纳整理。
学生运用合作交流式的学习方法,交流整理,取长补短。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欲望。
出示课件:(脑筋急转弯,近在咫尺、一望无垠、庞然大物、转瞬即逝、轻如鸿毛)并指名学生说出这几个成语分别和我们数学上学的哪些量有关?生当学生说出分别是长度、面积、体积、时间、质量。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总复习 常见的量|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总复习常见的量|北师大版一、前言六年级下册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在数学学科中,我们教师提倡在学生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考虑更快的掌握能力。
我们采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着重讲解数量关系与函数关系。
此文档为六年级下册数学中关于常见的量的总复习,并给出了一些与之相伴的问题作为学生思考的方向。
二、常见的量1. 长度长度是空间单位量的一种度量。
在学生学习初期,一般把长度这个概念和米制有关,比如“1米等于10个10分米”,“一条粉笔的长度是10厘米”等等。
但通过后面数学学习的慢慢深入,我们发现长度不仅仅由米制去计算,还有其他计量长度。
问题:•如果需要测量一条龙的长度,该用哪个度量标准?•如果你用尺子测量你的桌子,会得到哪个值:145厘米,1.45米还是0.145千米?2. 面积面积是描述平面图形的大小量,是由一个封闭的曲线围成的平面区域,它的单位是平方长度单位。
问题:•对于长方形的面积,我们知道S=长×宽,但如果长宽单位不一致应该怎样计算?•如果一座正方形花坛的边长为2米,那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将花坛变为一条边为4米的正方形,花坛的面积又是多少平方米?3. 重量重量是物体沿地球引力方向的等效力,通常采用千克,克,毫克等作为单位。
问题:•如果一只袋子里的石头重1千克,那这里面排名第一的石头有多重?•如果一张纸至少需要10克,那么哪张纸是最重的?4. 时间时间是一个连贯的、不可逆的、无限延伸的概念,是事物在时空中运动状态的表现。
通常用年、月、日、小时、分钟、秒等来计算。
问题:•如果从现在开始到距离中秋节还有50天,那今天是几月几号?•如果两只汽车在相同时间出发,在不同的距离内相互接近,那么它们到达对于同一城市的最优实行速度是多少?5. 容积容积,指的是物体占据的空间的大小,它是一个非常基本和重要的概念。
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它来计算许多不同的实物,如:杯子,球,方箱等。
问题:•如果一个圆桶的直径是30厘米,那容积是多少?假设圆桶的高度是40厘米。
常见的量说课稿
《常见的量》说课稿一、说教材常见的量是新世纪小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里面的数与代数里面的内容。
教材呈现了一个情景,编者的意图是改变复习课的枯燥形式,利用一个简洁的情景导入到复习中去。
给的习题中可以看出编者的意图:主要复习质量单位、时间单位和有关人民币的单位,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验这些量及其单位的实际意义。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第一和第二阶段的学习,对质量单位、时间单位和人民币的单位以及其他的量的单位的实际意义有一定的了解,也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还会结合常见量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个别单位的实际意义理解有一定的偏差,单位之间的换算出现差错。
借助生活中一些现实情境,鼓励学生例举生活中的实例,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
三、说目标(1)复习梳理元、角、分,年、月、日,克、千克、吨等常见的单位,进一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地进行简单的换算,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感受并认识它的具体意义。
(2)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经历变化规律的发展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激发学生积极学生的热情。
(3)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养成积极主动的思维习惯和灵活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能运用相关量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四、说教法引导法、故事导入五、说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六、说过程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欲望出示课件:(学生“小马虎”的日记:2月29日晴今天是2009年2月29日,早上从睡梦中醒来已经七点钟了,我立刻从床上爬起来,马上穿衣、洗脸、刷牙,不知不觉中已经过了20小时。
该吃饭了,我端起一杯牛奶一饮而尽,又吃了200千克面包,两个煎鸡蛋。
吃过早餐,我从抽屉里拿了5角钱冲出了家门,因为今天是爸爸生日,要买生日礼物呢!)师:谁来读一读“小马虎”的日记。
指名学生读。
常见的量说课稿Microsoft Word 文档
六年级数学整理和复习《常见的量》教学的
说课稿
一、说教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本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第十二册第87页整理和复习《常见的量》的复习,主要复习:一是长度、面积、体积单位进率及单位换算。
目标任务是巩固常见的计量单位;二是掌握所学单位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改写。
重点是准确进行单位间的改写。
难点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教学过程:
首先进行长度单位中常用单位的学习(含单位符号的认识);其次是面积单位中常用的面积单位的学习(含单位符号的认识);然后是体积单位中常用体积单位的学习(含单位符号的认识);最后是对所复习的知识加以巩固直至理解和掌握。
三、说教法:
一是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单位间进率,达到能进行单位间改写的目的;地是通过多媒体教学,出示一些简单而又麻人的题目对其改写有更进一步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说学法:
一是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及教师的讲解和多媒体的观看进行学习;二是否通过多媒体出示题目,使学生在练习中有
动脑、动手的能力。
四是要用所学知识(单位换算)理解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说预达程度和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一是思维能力处于中上等的学生能进行常用的单位改写;二是让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对其稍复杂的单位能进行改写,三是让思维能力很强的学生对其复杂的单位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进行改写。
四是让后进生知晓单位改写要根据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即可。
五是对尚未理解的单位换算待后或下节课补述。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总复习常见的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总复习常见的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总复习常见的量》主要包括面积单位、体积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人民币单位等常见的量的学习。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对小学阶段数学知识的总结和归纳,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经历了五年数学学习的基础上,对数学知识有了基本的了解和掌握。
但是,对于一些概念的理解还可能存在模糊的地方,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巩固和提高。
同时,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面积单位、体积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人民币单位等常见的量的定义和换算,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面积单位、体积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人民币单位等常见的量的定义和换算。
2.难点:对一些概念的理解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PPT、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文具等学习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如“小明家的客厅面积是20平方米,他想知道这个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他应该怎么计算?”引导学生思考面积单位的换算。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面积单位、体积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人民币单位等常见的量的定义和换算表格,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单位。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
如“一个长方体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8厘米,求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总复习-常见的量(31)-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 总复习常见的量(31)苏教版教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 总复习常见的量(31)苏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复习的是六年级数学下册的第七单元,即常见的量。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和质量单位。
我们将通过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这些单位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和质量单位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和质量单位的换算关系。
2. 教学重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练习本。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今天,我们班的小明要去超市购买一些水果,他需要知道水果的单价和数量,才能计算出总价。
请问,你们知道水果的单价和数量吗?2. 讲解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和质量单位的概念及换算关系: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质量单位:克、千克、吨。
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
3. 例题讲解:例1:小明购买了3千克苹果,每千克苹果的价格是12元。
请问,小明购买苹果一共花费了多少钱?解答:3千克× 12元/千克 = 36元例2:一个长方体的长是4分米,宽是3分米,高是2分米。
请问,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解答:4分米× 3分米× 2分米 = 24立方分米4. 随堂练习:1. 小明还购买了2千克香蕉,每千克香蕉的价格是8元。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七 总复习 常见的量|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七总复习常见的量|苏教版一、引言大家好,我是今天的主讲老师,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六年级下册数学的总复习——常见的量。
这一课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解:第一,本课的学习目标;第二,对本学期内容的回顾;第三,本课的教学设计;第四,教学实施;第五,作业推荐。
二、学习目标在整个学期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很多数学知识。
但是学科知识的重点不在于记住某些概念或计算公式,而在于其实际应用的能力。
因此,本堂课的学习目标是:1.了解各种量的概念和相互之间的转换方法;2.掌握数值运算的方法,并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本学期内容的回顾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各种量的概念与转换方法,并在实际问题解决中运用其所学知识。
我们还学习了计算长方体和立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运用。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不等式的概念和不等式的解法,包括不等式的加减、乘除法的性质,应用不等式和平均数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还学习了统计与概率,包括抽样调查和代表性样本,频率与频率分布,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以及一些常见的统计方法。
四、本课的教学设计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包括以下五个部分:1. 课前导入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快速回忆所学内容,我将准备一系列的名词卡,让学生读出对应名词卡的定义,然后进行概念串联,之后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小练习以检测学生们的掌握程度。
2. 讲授知识点接下来,我将讲授常见的量的概念和相互之间的转换方法,包括长度、面积、体积、时间、速度等等,并通过实例来演示计算方法。
3. 练习题目小组合作完成教材例题,之后老师进行讲题。
4. 拓展练习老师布置课外有关练习,并根据学生能力组织小组合作完成题目。
5. 作业讲述布置完成课外练习,并为下一节课做好预习。
五、教学实施根据教学设计,我们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小组合作、讨论等教学方法,在不同阶段使用不同形式的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及形式。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常见的量-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常见的量-苏教版一、引言数学是学习科学的重要科目之一,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掌握各种实际问题解决方法。
本文是一篇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主要介绍了常见的量的概念和一些数量的单位,以及如何进行量的转换等方面的知识。
二、常见的量量是指可以用数字表示并且可以相互比较的一类事物,常见的量包括长度、面积、容积、质量、时间、速度、温度等等。
在学习量的概念时,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一些量的属性。
例如,用尺子或者卷尺来量一些常见的物品的长度,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什么是长度,以及长度的量值应该如何表示。
三、量的单位在学习量的时候,学生还需要掌握量的单位,这些单位是用来衡量量的具体数值的。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实验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量的单位之间的差异。
例如,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个小杯子和一个大杯子,让他们用两种杯子分别量同样的水,使他们理解不同单位之间的差异。
常见的量的单位包括长度的米、分米、厘米等,质量的克、千克等,容积的升、毫升等,时间的秒、分钟、小时等,速度的米/秒等。
四、量的转换在学习量的概念和单位后,我们需要让学生掌握量的转换方法。
例如,将长度的厘米转换为米、将质量的千克转换为克等等。
为了帮助学生更加理解量的转换,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些练习题,例如:3.46千克等于多少克?48米等于多少分米?这些题目能够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巩固他们对单位换算的掌握。
五、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量的概念和单位。
例如,通过多媒体演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到一些实际问题和场景,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量的概念和单位。
在课堂上,我们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一些量的实测和计算,增强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总结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常见的量及其单位的概念,并掌握了量的转换方法。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概念和方法,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2024常见的量说课稿范文
2024常见的量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要说的课程内容是《2024常见的量》。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2024常见的量》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质量、容积等量的基本概念和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常见量的概念和单位,掌握量的换算方法;②能力目标:能够进行常见量的单位换算,并能解决相关问题;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量的测量与换算的兴趣和积极态度。
二、说教法学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常见的量,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直观呈现法,实践操作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图片、图表等直观展示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四、说教学过程1、引入新知我将使用图片展示不同对象的长度、质量、容积等常见量,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它们的数量。
然后我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准确测量和表示这些量。
2、探究新知我将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他们使用尺子、天平、容器等工具去测量各种常见量,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然后我将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进行单位换算,如何将不同单位的量进行比较和计算。
3、巩固运用我将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单位换算和相关问题的解答。
对于学习较快的学生,我将提供一些拓展题目,让他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应用。
4、总结回顾在课堂的最后,我将让学生总结和归纳所学的内容,并与他们进行互动交流。
同时,我也会对他们的答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化他们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五、板书设计为了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记忆性,我将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内容,突出重点。
板书内容如下:-常见的量长度、质量、容积-常见的单位米、千克、升-单位换算1米=100厘米1千克=1000克1升=1000毫升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和安排,我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2024常见的量》的内容,提高他们的量的测量和换算能力。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常用的统计量整理与复习》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常用的统计量整理与复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常用的统计量整理与复习》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是对小学阶段学习的统计量和整理方法进行复习和整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初中阶段的统计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中包含了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等常用的统计量,以及如何通过图表来整理和展示数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常用统计量的含义和作用,掌握整理和展示数据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统计和数据整理的知识,对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等统计量有初步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统计量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可能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复习和练习来加强。
此外,学生可能对图表的种类和制作方法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复习和整理,使学生掌握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等常用的统计量,理解它们的意义和作用。
学生能够运用这些统计量来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掌握整理和展示数据的方法,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等常用的统计量,理解它们的意义和作用。
2.教学难点:对统计量的计算方法和应用的熟练掌握,以及图表的制作和分析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解法、实践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讲解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统计量和整理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网络资源等,来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统计量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等统计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通过示例来解释它们的意义和作用。
3.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统计量来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总复习常见的量》说课稿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总复习常见的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总复习常见的量》这一章节,主要是对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常见量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使学生对长度、面积、体积、质量、温度等常见量的概念、单位和计算方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经历了五年数学学习的基础上,对常见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但在深度和广度上,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和巩固。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各有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巩固已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常见量的复习,使学生掌握长度、面积、体积、质量、温度等常见量的概念、单位和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教师引导,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度、面积、体积、质量、温度等常见量的概念、单位和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长度、面积、体积、质量、温度等常见量的转换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数学工具等辅助教学,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常见量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长度、面积、体积、质量、温度等常见量的概念、单位和计算方法。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问。
4.教师引导: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引导,讲解重点、难点知识。
5.实践操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4、常见的量》说课稿2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4、常见的量》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4、常见的量》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面积、体积等基本量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拓展。
本章主要介绍了质量、温度、时间、人民币等常见的量,旨在让学生掌握这些常见量的概念、计量单位和换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长度、面积、体积等基本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质量、温度、时间、人民币等常见量的接触较少,对这些量的认识和换算方法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活实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常见量的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质量、温度、时间、人民币等常见量的概念、计量单位和换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实例,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实际的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常见量的概念、计量单位和换算方法。
2.教学难点:温度和人民币的换算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具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质量、温度、时间、人民币等实例,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常见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1)质量:介绍质量的概念、计量单位(克、千克、吨)和换算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质量的计量和换算。
(2)温度:介绍温度的概念、计量单位(摄氏度、华氏度、开尔文)和换算方法,让学生了解温度换算的应用。
(3)时间:介绍时间的概念、计量单位(秒、分钟、小时、天)和换算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时间计算和换算。
总复习量与计量 (二)(说课稿)-六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总复习量与计量(二)(说课稿) –六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一、教材解读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本课的内容,帮助学生掌握以下几点内容:•理解总复习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能够实际运用总复习量的计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掌握几种计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2. 基本知识点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总复习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实际应用计量工具解决问题。
•利用计算器计算数值。
3.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主要在于学生如何理解和运用总复习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学生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习过的有关计量的知识,例如:有哪些计量工具?这些工具有什么作用?等等。
通过这些问题,帮助学生从之前的知识出发,进入本节课的内容。
2. 理解总复习量的概念接下来,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总复习量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实际应用。
这里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介绍总复习量的计算方法,同时向学生展示如何实际应用总复习量来解决问题,例如:小明一周的作业量为10页,其中每天的作业量都不同,请问小明本周的总复习量是多少?3. 练习总复习量的计算学生可以根据课堂讲解的总复习量的计算方法,完成一些类似的练习题,在课堂上掌握计算方法。
4. 认识计量工具接下来,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几种计量工具,例如:尺、衡量杯等,同时,向学生展示如何正确使用工具,并让学生亲自体验使用计量工具。
5. 计算器的使用最后,教师可以通过介绍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向学生展示如何使用计算器计算数值。
同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堂练习体验使用计算器的方法,提高课堂互动性和学生积极性。
三、课堂小结在本节课的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回顾全文的方式,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并再次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同学们在学习该主题时,一定要注重实际应用和多做练习,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四、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课堂讲解、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总复习量和计量工具的知识。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总复习常见的量》说课稿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总复习常见的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总复习常见的量》,这部分内容是对整数、分数、小数、几何等基本数学知识的综合复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常见的量,如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并能够进行相应的计算和转换。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大量的练习题,能够有效地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对于常见的量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在具体的计算和转换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但部分学生可能因为数学基础薄弱而对这部分内容感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和鼓励。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常见的量,如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并能够进行相应的计算和转换。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常见的量,并能够进行相应的计算和转换。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特殊的计算和转换,如面积的换算、体积的计算等,学生可能存在困惑。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常见的量的计算和转换过程。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常见的量。
2.理论知识讲解:讲解常见的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实例演示:通过具体的例子,演示常见的量的计算和转换过程。
4.练习环节: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解决练习中遇到的问题。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总复习《量与计量总复习》(说课稿)
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总复习《量与计量总复习》(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理解计量单位的意义和用途;2.了解长度、重量、容量等常用的计量单位,并能够正确使用;3.掌握换算长度、重量、容量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计量单位的意义和用途;2.常用的计量单位及其换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长度、重量、容量的换算;2.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老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一把尺子、一瓶矿泉水和一袋面粉,然后问学生:“你们知道尺子、矿泉水和面粉能用什么东西来表示吗?”等学生回答出单位后,老师再进一步引导,问出这些单位的意义和用途。
2. 讲解计量单位及其换算方法(1)长度单位教师出示一张有长度单位的表格,在表格里列出厘米、分米、米、千米等单位,逐一讲解每个单位的换算方法,并提供实例进行讲解。
(2)重量单位教师出示一张有重量单位的表格,在表格里列出千克、克、毫克等单位,逐一讲解每个单位的换算方法,并提供实例进行讲解。
(3)容量单位教师出示一张有容量单位的表格,在表格里列出升、毫升等单位,逐一讲解每个单位的换算方法,并提供实例进行讲解。
3. 基础练习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些基础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提高练习教师出示实际生活中会遇到的一些计量单位相互换算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解决,并在学生完成后,进行讲解和解答。
例如:•如何把一个长为3米5厘米的绳子换算为厘米?•一瓶水的重量是1千克250克,换算为克是多少?5. 总结复习教师在黑板上列举出长度、重量、容量的常用单位表格,让学生回忆并点名,然后出示实际的物品,让学生说出物品的单位及其换算。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是讲解计量单位及其换算方法,目的是在复习中让学生更加熟练掌握计量单位的基本概念和应用,以及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计量单位进行换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图片、表格、实例等多种形式进行讲解,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常用的统计量的整理与复习》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常用的统计量的整理与复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常用的统计量的整理与复习》这一章节,主要是对小学阶段学习的统计知识进行总结和复习。
内容包括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等统计量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这些统计量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等统计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对本章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部分学生可能对这些统计量的计算方法掌握不熟练,对于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这些统计量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等统计量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等统计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这些统计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问答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梳理:讲解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等统计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收集一组数据,计算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等统计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精神。
4.解决问题:利用所学的统计量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量》说课稿
府谷第四小学付利萍
教材分析:
新课标指出,复习课是学生学习某一阶段数学知识后,帮助学生梳理已学知识,促进知识系统化,并通过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深化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课。
复习“常见的量”是数与代数第三部分内容,主要有两项,一是整理,二是改写。
系统掌握各种常见的量及其常用单位可帮助学生从数量关系角度更清晰的认识和描述现实世界。
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了长度、面积、体积(容积)、质量、时间和人民币等常见的量,对于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体积质量间的进率,人民币的进率掌握的比较好,因为这些量与生活息息相关,学生经常用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系统全面地回顾与整理小学数学常用的量及其单位间的进率,能进行名数改写。
过程与方法:在经历自主梳理常用计量单位过程中,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提高自主复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从数学的角度正确认识和描述现实世界,体验数学美。
教学重点:整理常见的量及其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有效突破名数的改写,特别是复名数
教学方法
本节课是一节复习课,我将运用谈话法引导学生进入复习情景,指导学生运用列表复习策略,对于常见的量进行归纳整理。
学生运用合作交流式的学习方法,交流整理,取长补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欲望。
出示课件:假日记
并指名学生说出这篇日记上有我们数学上学的哪些量有关?二、整理
二、整理。
大家说了那么多计量单位,有的还重复说了,想想看会有什么感觉?我们怎么才能清楚说出各种量?(这是我会跟学生一齐把单位分类,有序系统的进行复习)你知道常用的单位有哪些?进率各是多少?
(在学生开展交流讨论的同时,我会主动走进他们的学习活动中,倾听学生的讨论,并对总结不完善的小组进行指导)
接着,我会请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结果,一个小组汇报一个量,并引导学生对常用单位进行表象的构建,我们说1平方厘米就如拇指甲片大小,估计教室面积是多少?该用什么计量单位等等。
学生汇报同时,我会结合板书呈现各个量的常用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对学生容易忽视或混淆的单位和进率进行补充和强
调。
三、练习设计。
1、选择合适的单位填在括号里。
1个苹果约重100();买一本《童话大王》大约需要8();王老师体重约65();卡车的载重量约3();买根冰棍大约需要20();绕操场走一圈约用时间3()。
师:看来单位的认识是难不了我们同学的了,那同一种量的不同单位改写有怎样呢?敢不敢挑战?课件出示第2题。
2、单位换算
1.7吨=()吨()千克;
3吨40千克=()吨;
3.5元=()元()分
1.2小时=()小时()分;
2050米=()千米()米;
()平方米=750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判断
(1)2000年和2100年是闰年。
()
(2)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一样大。
()
(3)一张课桌宽5.2厘米。
()
(4)每年都有366天。
()
(5)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占地1公顷。
()
4、解决问题
小明今天过10岁生日,也是他的第10个生日,爸爸明天也过生日,而且正好也是过第10个生日,这是为什么?请你算一算,爸爸今年多少岁?小明和爸爸的生日各是几月几日?
四、回顾思考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主要复习什么知识?它们之间有什么的联系?你们有什么新的收获?(学生自由谈自己的收获)
板书:
列表板书,简洁清晰的呈现知识,方便学生更好的掌握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