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理论视角下政府危机沟通问题研究
政府在危机事件中的危机情境沟通探析
政府在危机事件中的危机情境沟通探析当今社会危机环伺,考验政府在危机预防、危机应对及危机学习中的策略运用与沟通管理能力。
危机频发使政府陷入疲于应对的困境,缺乏完善的管理与沟通机制是我国治理危机面临的现实性难题。
因此,政府在危机管理过程中,如何借助媒体加强与公众的传播沟通,如何运用危机反应策略实现政府形象的维护成为现阶段的核心命题,亦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本研究以“11·22”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件为例,以危机传播领域中的情境式危机传播理论(SCCT)为基础架构,辅以阶段分析理论、媒体效能理论,采用内容分析法的方式,分析在此次危机事件中,政府在不同危机阶段面临怎样的危机情境,运用的危机反应策略为何,并对“危机情境——危机反应策略”之间的关联性加以验证,探求西方情境式危机传播理论在我国政府危机应对领域的本土化适用性。
与此同时,借助媒体效能理论对政府运用危机反应策略的成效加以检视,以此来衡量政府策略运用的优良与否以及公众对政府行为的感知,以期通过对此次危机事件的案例分析,能为政府在危机应对、与公众沟通、与媒体协作的过程中提供些许建议,化危为机,从而更好地提升透明、高效、有公信力的政府形象。
研究发现,在“11·22”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件中,“重建型”策略是政府最倚重的主策略,“信息”、“补偿”策略是最受管理者青睐的子策略。
在危机治理的过程中,政府行为完全符合SCCT的要求——采用以重建型策略为主,援助型策略为辅的搭配模式,并借助“提醒”、“逢迎”、“补偿”等策略缓解公众情绪,增进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然而从策略效果的检视来看,政府策略应用的效果较不理想。
此外,研究结合政府在此次危机事件中的行为举措与媒体效果评价,提出政府面对危机情境时传播与管理的策略建议:政府要树立危机意识和公众服务意识,加强危机预警、应急机制的完善;提升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尊重公民的知情权,实现传播以人为本;优化我国的政府危机管理体系与危机传播机制,实现管理制度化和法制化,提升信息传播效率与舆论疏导能力,真实、高效传播,把握舆论主动权;增强危机的网络传播管理,实现网络与现实的互动,发展、丰富政府的危机传播体系。
论我国政府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我国政府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我国政府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21世纪是一个急剧变革和迅猛开展的时代,近年来,大量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在不同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原有社会的正常秩序,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与正常生活,同时也对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提出了挑战。
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至关重要,危机管理在我国才刚刚起步,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因此我们需要找到解决的对策,从而不断提高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危机给社会造成的危害,对危机状态下的社会进行有序地管理,这无疑也成为政府公共管理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关键词政府危机管理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志码:A一、政府危机管理概述所谓政府危机管理,顾名思义就是以政府为核心的组织对没有预料到的、且对公共平安和公共利益形成重大威胁的事件的管理。
根据这些事件发生的过程、性质和机理,可将其划分为四大类:一是自然灾害,主要是指水旱、气象、地质灾害以及森林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二是事故灾难,主要是指重大交通事故、各类重大平安事故、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等;三是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共健康严重损害的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四是社会平安事件,主要是指重大刑事案件、经济平安事件、恐怖袭击事件以及规模较大的群体性突发事件。
这些危机事件都具有突发性、破坏性、紧迫性、不确定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的特点。
现阶段我国社会进入了急剧转型的关键时期。
社会转型是社会进行破旧立新、分化整合的时期,同时也是社会问题和社会危机的多发时期。
尤其是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社会结构的变动,利益格局的调整以及思想观念的变化,使得公共危机的速度、规模、频率、影响程度急剧升级和扩大。
二、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缺乏完备的法律保障体系。
在立法方面,我国缺乏一些跟政府危机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导致了我国采取的大局部紧急对抗措施一般都无法律依据。
治理理论视角下政府危机沟通问题研究
治 理理 论 视 角下 政 府 危机 沟 通 问题 研 究
杨 梅
( 中共 吉林 省委 党校 , 吉林 长春 10 1 ) 302
摘要 : 20 从 0 3年爆发“ 非典” 以来, 自然环境被破 坏、 受 经济发展 不均衡 、 公共服务不健 全等 因素影 响 , 国相 继发生 多起 我 引起 高度关注的大规模 突发公共 事件 。危机 沟通 问题贯 穿于政府危机 管理 预防、 准备、 处置、 恢复 的全过 程 , 效沟通有助 于 有
关于危 机 “ 事件 说 ” 罗 森塔 尔 和 皮 恩伯 格 的 观 , 点 比较有代 表 性 , 们认 为 危 机 是 “ 一个 社 会 系 他 对 统 的基本价 值和 行 为架 构 产 生严 重 威 胁 , 且 在 时 并 间和 不确定 性很 强的情 况下 必须做 出关 键性 决策 的 事件 ” 。国内学者 刘刚 2 0 0 4年将 危机 定义 为一种 对
在 短时 间 内做 出决 策 , 动 各种 资源 , 调 加强 沟通管 理 的一 种威 胁性情 势 或状 态 ” , 此是 危 机 “ 态说 ” 状 的 代 表 。危 机 “ 件 说 ” 危 机 “ 态 说 ” 然 强调 的 事 和 状 虽 侧 重点不 同 , 有 一点指 向是趋 同 的 , 但 即危机 管理是
政 府和 领 导 干 部 的执 政 能 力提 出 了严峻 考验 , 切 需 要 与 其 他 危 机 治 理 主 体 加 强 沟 通 从 而 提 升 危 机 管 理 能 力 。 本 文 以 治 理 迫
理 论 为 视 角提 出畅通 民 意诉 求表 达机 制 、 进 信 息 公 开建 设 、 推 完善 信 息 共 享机 制 、 高 同媒 体 打 交道 的 能 力 等 方 面进 行 危 机 提
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的问题和思考的研究综述
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的问题和思考的研究综述摘要: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因而现阶段正是它发展的春天。
但也应该看到政府危机管理体系还不完善,还存在缺陷,现行的管理体制还存在弊端。
所以应对政府管理机制的构建思考,加强防范意识,应急能力,完善制度。
关键词:政府;危机正文:一、政府危机管理概念阐述及研究现状(一)、概念阐述1、危机有关危机的定义,根据国内外学者不同理解有着不同的界定。
罗森塔尔(Rosenthal) 和皮内泊格( Pijnenburg) ( 1991 年) 认为:危机是指具有严重威胁、不确定性和有危机感的情境。
巴顿( Barton) ( 1993 年) 认为,危机是一个会引起潜在负面影响的具有不确定性的大事件, 这种事件及其后果可能对组织及其员工、产品、服务、资产和声誉造成巨大的损害。
苏伟伦( 2001年) 认为危机就是危险和机会。
有学者认为危机是当人们面对重要生活目标的阻碍时产生的一种状态。
这里的阻碍,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使用常规的解决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
危机是一段时间的解体和混乱,在此期间可能有过多次失败的解决问题的尝试;也有学者认为危机是生活目标的阻碍所导致的,人们相信用常规的选择和行为无法克制这种阻碍。
美国学者罗森豪尔特也提出,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
我国学者薛谰等认为“,危机”通常是在决策者的核心价值观念受到严重威胁或挑战、有关信息很不充分、事态发展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和需要迅捷决策等不利情境的汇聚。
通过翻阅大量文章后,在本文中,我较为认同同济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系副教授徐红对危机的界定:危机由一系列突发事件或偶然事件引发, 导致一种非常规的状态, 这种状态具有危险性, 会使人们的心理产生恐慌和不安, 会对社会关系、公共秩序等构成威胁甚至产生破坏。
具体来说, 本文所要探讨的是政府所要面对的发生在社会公共领域的危机。
论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当前我国进入了一个危机事件的高发期,面临各种危机,建立和完善一个全面整合的危机管理体系,提升政府危机管理能力,成为当前形势下我国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
本文对政府危机管理的相关概念进行了概述,继而对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笔者提出提升我国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的路径和对策。
关键词:政府危机管理现状能力对策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8-0000-011.政府危机管理概述荷兰莱登大学危机研究专家乌里尔·罗森塔尔认为,危机是一种严重威胁社会系统的基本结构或者基本价值规范的形势,在这种形势中,决策集团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在极不确定的情况下作出关键性的决策。
[1]当然,在危机界定上,不同的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
一般来说,危机大致分为两大类:一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所引起的突发性事件,例如洪涝灾害地震火灾等;二是由社会中的对抗群体统一组织而引起的社会冲突,从而导致社会混乱,这类危机是由一定的社会问题引起的,诸如战争、暴力事件、恐怖主义等都属于这一范畴。
危机管理指的是政府在有限的时间、资源、人力等约束条件下,为应付这些危机情境所进行的信息收集和分析、问题决策、计划和措施制定、化解处理、动态调整、经验总结和自我诊断的具体措施。
危机管理的目的是变危机为契机,使政府管理超越危机瓶颈进入新的发展期。
危机管理是政府为了避免或减轻因危机情境带来的损害,所从事的一种长期性的规划、不断从中学习并适应的动态管理过程。
政府危机管理是政府针对突发事件的管理,是政府通过监测、预警、预控、预防、应急处理、评估、恢复等措施,防止可能发生的危机和处理已经发生的危机,达到减少损失或将危险化为机会的目的,以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维护国家安全。
政府危机管理分为预防阶段、反应阶段、恢复阶段。
危机管理能力是衡量政府综合治理能力的重要指标。
治理——善治理论下提升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能力
治理——善治理论下提升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能力摘要: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也是危机的多发期,这就对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
本文以治理—善治理论为视角,在协同治理的模式中去探索提升政府公共危机治理能力的选择路径。
政府应以新视野、新理念、新方法来推动政府的治道变革,构建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型政府,从根本上提高政府危机管理的能力。
关键词:治理—善治;协同治理模式;公共危机管理能力;治道变革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技术的突飞猛进使世界各国在分享全球化成果的同时,几乎都面临着无法预料的各种公共危机的威胁。
从“切尔诺贝利事件”到美国的“9.11”恐怖袭击;从印度洋海啸灾难到汶川大地震;从煤矿透水瓦斯爆炸的频发到群体性事件的逐年增多,这些都表明我们正处在一个危机多发的世界中。
就我国而言,危机形态总体上呈现出:“危机事件涉及的领域多元化;组织性、暴力性、危害性加强;国际化程度加大”等等。
转型期的中国不仅面临着结构转型与体制转轨的同步启动,而且政府也面临着自身的转型,危机处理跟不上危机爆发的频次。
因此,有效、及时、和平地处理各种类型的危机迫切要求政府革新国家治理之道,摆脱政府单方面、单向度、封闭半封闭式的旧的管理模式,逐步向多元主体、多维互动、开放式的崭新的协同治理模式转变,在治理模式转变进程中提升政府危机治理能力。
一、治理——善治理论与危机协同治理模式概述联合国全球治理委员会将治理定义为“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
它有4个特征:治理是一个过程;治理过程的基础是协调;治理涉及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治理是一种持续的互动。
”这一说法十分宽泛,把集体和个人层面、政治决策的纵横模式都包罗在内。
治理还被界定为限制和激励个人和组织的规则、制度和实践框架。
所以,治理不仅仅局限于政府,也包括多元角色的互动。
对于我国而言,治理的基本内容是指以公众需要和公共利益为导向,在一个既定的范围内运用权威来引导、控制和规范公民的各种活动。
目前我国政府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以政府处理社会公
一
的长 洽久安和国家 政权生存与发 展的大问题 。
四 、目前 我 国 政 府 对 社 会 公 共 道 德 进 行 危 机 管 理 存 在 的 问 题 1 . 当前我国政 府道德危机管理体 系还很 不健 全, 存在诸多问题 。
近年来, 我国的道德 危机事件不断, 上 文提到的小月月和太湖快 艇事故都 间接说明了我国的道德缺 乏现象也严重化, 极大地考验 着政 府的危机管理 能力, 如无健全 的道 德危机管理体系将 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 。 面对各种各 样的危机 , 对于政 府而言, 构建全 过程的 危机管 理体系, 不断提升 政府和 社会 的危机管理能力, 是 公共危机管理的最大挑战。
事件应对 法》, 以及 政府职 能中部 分关于处理 危机的法律 、 规 章、应急 预 案, 但从整体上看, 我国还缺乏一部对危机共同规律进行总结, 对危机管 理 具有普遍指导性的 危机 基本法。 危机基 本法的缺失 , 使政 府的危机管 理能 力的有效发挥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
二、 政 府危机管 理的含义
权 力作用的 结果都 可能 走 向它 的反面 , 导致 权力本 身成为 社会的 致害 因 素 基于此 , 当政府在危机管理中处于 无限状态 , 就等于 赋予了政府 无限的
行政管理视角下对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思考
行政管理视角下对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思考摘要: 转型期中国各种公共危机事件的频频发生, 不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环境资源和经济社会安全造成巨大损失, 而且也对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了破坏。
本文从构建和谐社会、保持社会稳定的角度出发,在行政管理视角下,针对我国的当前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就加强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建设提出对策。
关键词:公共危机公共危机管理问题对策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项事业都取得喜人的业绩,特别是在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处理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和完善。
但在当前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道路上,加强公共危机管理是适应当今行政环境发展状况的必然选择,仍需不断增强危机意识,提高危机应对能力,建立、完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或限制公共危机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公共危机的定义公共危机是严重威胁与危害社会公共利益,并引发社会混乱和公众恐慌,需要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部门介入,运用公共权力、公共政策和公共资源紧急应对和处理的危险境况和非常事态。
[1]二、公共危机管理的必要性我国正处于社会变革期,正面临公共危机频发的威胁,而且公共危机管理不完善,所以,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日益突显。
三、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一)公共危机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表现在应对公共危机的责任不够明确,统一、协调、灵敏的应对体制尚未完成。
此外,目前我国的公共危机应对是以政府管理为主,而缺乏社会大众的广泛参与。
[2](二)公共危机管理机制不够完善首先体现在一些官员的危机意识不高、危机应对的专业知识需要加强。
公共危机管理经验不足,应对能力尚需提高。
其次,危机的检测与预警机制、应急处理与救援、信息管理与新闻发布等制度不够完善。
再者,公共危机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境外媒体的介入报道等问题也给公共危机应对提出新的挑战。
[3](三)公众的危机意识有待提高危机意识就是指预先想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且问题还一直存在,需要时刻小心。
治理——善治理论下提升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能力
治理——善治理论下提升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能力摘要: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也是危机的多发期,这就对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
本文以治理—善治理论为视角,在协同治理的模式中去探索提升政府公共危机治理能力的选择路径。
政府应以新视野、新理念、新方法来推动政府的治道变革,构建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型政府,从根本上提高政府危机管理的能力。
关键词:治理—善治;协同治理模式;公共危机管理能力;治道变革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技术的突飞猛进使世界各国在分享全球化成果的同时,几乎都面临着无法预料的各种公共危机的威胁。
从“切尔诺贝利事件”到美国的“9.11”恐怖袭击;从印度洋海啸灾难到汶川大地震;从煤矿透水瓦斯爆炸的频发到群体性事件的逐年增多,这些都表明我们正处在一个危机多发的世界中。
就我国而言,危机形态总体上呈现出:“危机事件涉及的领域多元化;组织性、暴力性、危害性加强;国际化程度加大”等等。
转型期的中国不仅面临着结构转型与体制转轨的同步启动,而且政府也面临着自身的转型,危机处理跟不上危机爆发的频次。
因此,有效、及时、和平地处理各种类型的危机迫切要求政府革新国家治理之道,摆脱政府单方面、单向度、封闭半封闭式的旧的管理模式,逐步向多元主体、多维互动、开放式的崭新的协同治理模式转变,在治理模式转变进程中提升政府危机治理能力。
一、治理——善治理论与危机协同治理模式概述联合国全球治理委员会将治理定义为“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
它有4个特征:治理是一个过程;治理过程的基础是协调;治理涉及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治理是一种持续的互动。
”这一说法十分宽泛,把集体和个人层面、政治决策的纵横模式都包罗在内。
治理还被界定为限制和激励个人和组织的规则、制度和实践框架。
所以,治理不仅仅局限于政府,也包括多元角色的互动。
对于我国而言,治理的基本内容是指以公众需要和公共利益为导向,在一个既定的范围内运用权威来引导、控制和规范公民的各种活动。
政府公共危机沟通策略探讨——归因理论与形象修复理论的视角
公 生 ( 为) 共卫 人
较 稳 、
个人 控制较 强
冲突
谣言
较小稳《
较小稳定 外部 较强 控制
个人 较强 拧制
( ) 突 引 发 的 危机 四 冲 冲 突 引发 的危 机 是 指 社 会 某 利 益 团体 与 政 府 进 行 抗 争 , 通 过 某 些 极 端 事 件 的冲 突 以使 需 求与 期 望 得 到 满足 , 对 社 并 会 生 活 带 来 负 面 影 响 的 突 发 性 事 件 , 括 恐 怖 袭击 、 会 骚 包 社
机 的 产 生 是 由 一 系 列 不 确 定 因 素 造 成 的 , 来 的 发 展 也 充 满 了不 确 定 性 。( ) 响 的社 会性 : 共 危 机 影 响 和 未 3影 公 涉及 的是 整 个 社 会 , 有 公 共 性 。 ( 危 害 性 : 共 危 机具 有 危 害 性 , 至 会 引起 整 个社 会 系统 失 去正 常秩 序 。 具 4) 公 甚 按照 2 0 0 6年 1月 颁 布 的《 家 突 发 公 共 事 件 总 体 应 急 预 案 》 行 划 分 , 发 公 共 事 件 包 括 自然 灾 害 、 国 进 突 事
供 了一 个 机 制 。 稳 定 性 是 指 一个 事件 是经 常 发 生 ( 定 ) 者 不 经 常 发 生 ( 稳 定 ) 事 件 越 稳 定 , 人 对 事 件 稳 或 不 。 个 的责 任 归 因越 强 。 外 部 控 制 是 指 一 个 事件 被 某 些 外 部 力 量 控 制 的 程 度 , 烈 的 外 部控 制 会 强 化 情境 对 事 件 的 强 归 因 。个 人控 制 反 映 了一 种 意 图 和 个 人 控 制 事 件 的 能 力 ,对 个 人 控 制 的意 识 越 强 越 会 导 致 个 人 对 事件 的 归
党政危机治理理论与举措剖析
党政危机治理理论与举措剖析步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公共危机事件持续涌现,表现多发态势,这对于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进一步完善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体制,推动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创新,更好地保护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
而混沌理论的勃兴与发展,则这个问题的解决带来了福音,它不但为我们重新认知和把握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提供了新的视阈,而且也为我们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体制规划了新的理论图景。
本文试就此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以受教于各位同仁。
一、混沌理论与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视阈拓展20世纪是一个理论创新的世纪,很多经典理论在这个世纪创生与发展。
混沌理论正是其中之一。
它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由著名气象学家爱德华·洛伦兹首次提出,成为与量子力学、相对论比肩的三大科学革命之一。
1(p41-45)时至今日,混沌理论的基本体系日益走向完善,对于混沌理论的研究与使用,也早已超越了自然科学的藩篱,其影响已波及经济学、哲学、管理学等社会科学领域。
混沌理论中的“混沌”一词,在传统意义上,它是指“混乱、紊乱、无序和没有规律性的事物和现象”。
2(p7)但是作为一个科学概念,它又有别于其传统意义的内容。
爱德华·洛伦兹认为:混沌这个术语是用来指代这样一种过程,“它们看似是随机发生的而实际上其行为却由精确的法则决定”。
H·哈肯也认为:混沌就是指“来源于确定性方程的无规律运动”。
3(p3-4)混沌的发现,大大拓宽了人们的视野,加深了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理解:使人们清楚地理解到现实世界就是确定性和随机性,必然性和偶然性、有序和无序的辩证统一,是一个典型的混沌系统。
混沌理论正是为研究这个混沌系统应运而生。
梳理混沌理论的相关内容,能够将其基本观点概括如下:(1)从长期的演化过程看,系统的运行轨迹具有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
(2)简单的系统能够产生复杂的现象,而复杂现象背后能够是有序的。
地方政府在危机管理中运用沟通策略的研究
地方政府在危机管理中运用沟通策略的研究作者:宋艳红吕书梅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第21期摘要:沟通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思想和信息的交流与传播的重要手段,在危机管理当中,沟通策略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文章首先对危机事件和危机管理进行简要的阐述,分析在危机管理中运用沟通策略的重要性,阐述沟通策略的应用原则,并就地方政府如何在危机管理中运用沟通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地方政府;危机管理;沟通策略中图分类号:D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01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使得社会危机事件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这三个特点分别是多元化、频发性、常态化。
危机事件的爆发严重影响了社会的正常秩序和人类的安全,各级政府对危机事件进行管理和处理是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和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
沟通策略是一种有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作为地方政府,如何利用沟通策略与公众沟通、与媒体沟通,对于政府进行危机事件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危机与沟通的概述1.危机和危机管理的概述。
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并没有一个标准的关于危机的定义,从危机的高度优先目标受到威胁、反应时间的限制以及危机的突发性可以总结的危机概念是对一社社会的运行系统中的基本价值以及行为准则造成严重影响的事件,同时这个事件的时间以及信息都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危险事件的突出特点就是突发性。
根据危机事件发生的原因大致可以把危机事件划分成三种,一种是由于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危机;二是由于人为的非故意所引起的社会危机;三是人为故意引发的危机事件。
根据危机事件的影响范围又可以把危机分成国际危机、国内危机以及组织危机三种。
2.沟通的概述。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思想和信息的交流与传播的重要手段,沟通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语言、文字、符号以及肢体语言等。
在危机事件的管理当中,进行的沟通策略主要是把沟通当作一种工具。
与其他类型的社会活动不同,沟通具有其相对应的特点,沟通具有社会性、沟通具有选择性、沟通具有互动性,由于沟通需要通过各种符号表现出来,因此,沟通还具有符号性[1]。
浅谈我国政府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国政府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李维兴2010春行政治理大专摘要:社会转型期,国内外突发事件频发。
政府作为公共治理的主体,必须理性对待危机并在危机治理中起主导作用。
政府危机治理能力能表达一个政府的治理水平、政府的负责任程度以及政府的公信力。
本文探究了我国政府危机治理存在的问题,并从法律制定、组织建设、信息沟通和资源整合等方面提出加强我国政府危机治理能力的计策。
关键词:危机政府危机治理不足提升危机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最早显现在企业治理中,后来它适用的对象不断扩大,现在被广泛应用于政府治理中。
关于这一术语的定义,我国学者薛澜等认为:危机通常是在决策者的核心价值观念受到严峻威逼或挑战、有关信息专门不充分,事态进展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和需要迅捷决策等不利情境的汇聚。
一、理性对待危机我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难最为严峻的国家之一。
除自然因素造成的危机以外,人为因素引发的危机也越来越多,破坏性可能更大。
我国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键时期,也是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时期,各种矛盾层出不穷,利益冲突明显增多,意识形状整合的难度加大。
假如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引发社会危机,严峻损害政府的公信力。
一些自然危机表面看来是由于不可抗拒力引起的,实际上也和人们的行动有关。
如洪水的泛滥、乱砍滥伐森林,而导致植被严峻破坏等就和人们不注意环境爱护有直截了当关系。
公共危机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峻毁坏,严峻的甚至会危及整个社会的稳固和统治者政权的稳固以及世界大范畴内的经济社会动荡;而危机是一种打乱既有体系或部分体系运作,关于体系内变量的一种急遽而突然变化的状况,事态的以后进展推移具有不可判定性,这就使得对危机进行治理显得尤为必要。
事实上,假如对危机进行充分估量、合理预防和妥善处理,则会使危机造成的缺失减至最小,亦有可能转危为安,甚至因祸得福。
二、现时期我国政府危机治理存在的问题我国差不多进入危机频发期,政府危机治理尽管差不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客观、理性、科学地凝视我国的政府危机治理,能够发觉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与世界专门多发达国家相比却相对滞后,显得有些薄弱,存在诸多不足。
政府治理视角下我国政治沟通问题研究
作者: 王金水[1];高亚州[2]
作者机构: [1]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江苏行政学院)科社教研部,江苏南京210009;[2]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江苏行政学院),江苏南京210009
出版物刊名: 党政研究
页码: 84-93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4期
主题词: 政治沟通;政府治理;治理效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摘要:信息时代的发展、新型社会问题的涌现、社会公众的参与治理意识的高涨都对政府治理提出新挑战.政治沟通作为治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兴起、决策、执行、反馈的各个方面的情况,都影响和反映着治理效能的状况.在疫情防控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凸显,但政治沟通的系统闭环特征使得在政治沟通领域仍存在沟通通道过长、信息失真和干扰、主体局限性等问题,需要在完善现有沟通渠道的基础上,加强和完善政治沟通的制度建设,提升政治沟通主体的政治素养,形成一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统一,规范有序的全方位多元化的政治沟通网络,使各种人群的政治诉求、各种各样的政治信息通过不同的沟通渠道进行传输并相互验证,从而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当前政府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政府危机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以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事故为例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结构转型、体制转轨和经济增长所积累的各种社会矛盾日益突出,不时地引发公共危机,威胁社会稳定,对政府危机管理能力要求日益提高。
鉴于此,本文首先简述政府危机管理的内涵及意义,然后对“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事故进行分析,接着指出当前政府危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当前政府危机管理的对策,希望政府不断增强危机管理意识与能力,注重与媒体协作,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政府公共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是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危机管理“7.23”甬温线事故危机预警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with the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system transi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of various social conflicts accumulation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conspicuous, a public crisis from time to time, the threat to the social stability, and the government crisis management capacity requirements of increasing in view of this, this article first briefly government crisis management connotation and significance, and then to the 7.23 lukewarm line special major railway accident is analyzed, and then points out that the current government crisis management, the main problems of the present government finally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crisis management, hope to enhance the government crisis management consciousness and ability, the attention and the media cooperation and have set u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government public relations, and promote the harmonious society, is a realistic significance of research into the subjectKeywords: crisis management; 7.23 lukewarm line accident; Crisis warning目录引言 (3)第一章政府危机管理简述 (3)1.2 政府危机管理的内涵 (3)1.2 政府危机管理的意义 (3)1.2.1 有利于民主政治建设与社会稳定 (3)1.2.2 提高政府执政能力与政府形象 (4)1.2.3 是政府履行职责的必然要求 (4)第二章“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事故分析 (4)2.1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事故介绍 (4)2.2 政府在事件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5)2.2.1 政府危机管理能力不足 (5)2.2.2 政府危机评估指标欠缺 (5)2.2.3 政府没有一个独立并常设的危机管理协调中心 (5)第三章当前政府危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6)3.1 政府危机公关意识淡薄 (6)3.1.1 政府危机公关意识淡薄 (6)3.1.2 政府对传媒关注度不高 (6)3.1.3 政府公共关系人员的媒体素养不高 (7)3.2 政府与公众的沟通渠道存在障碍 (7)3.2 缺乏完备的法律保障体系 (7)3.4 社会的危机应对机制不完善 (8)3.5 政府危机管理能力急需提高 (8)第四章当前政府危机管理的优化对策 (8)4.1 增强政府危机公关意识 (8)4.1.1 增强政府的危机公关意识 (8)4.1.2 加强政府网络公关 (9)4.2 重视与传媒联系,保持沟通渠道畅通 (9)4.3 完善政府危机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10)4.4 建立健全社会救助机制 (10)4.5 增强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 (10)4.5.1 危机预警能力 (10)4.5.2 控制危机传播的能力 (11)4.5.3 信息沟通能力 (11)4.5.4 做好善后沟通工作,提升政府形象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3)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不可预知的各种社会危机。
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中的公共沟通问题及对策探析
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中的公共沟通问题及对策探析作者:韩晓琳来源:《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7年第9期摘要:公共危机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沟通是危机管理的核心,而目前我国政府在公共沟通中还存在着信息传递不及时,信息更新缓慢,小道消息横流,舆论偏离正确方向和沟通形式呆板,沟通态度僵硬等问题,通过分析我国公共沟通存在的问题,探讨合理的解决公共危机的对策。
关键词:公共危机;危机管理;公共沟通;信息传递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4-9146.2017.09.0121 危机管理中公共沟通的重要性张成福认为,危机管理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动态的管理过程,政府针对潜在的或者当前的危机,在危机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一系列的控制行为,以期有效地预防、处理和消弭危机[1]。
而政府控制行为的实施就要通过公共沟通来实现。
艾伦·杰伊·查伦巴认为,危机沟通包括辨别内外部的沟通受众,发生危机时他们最需要获取各种信息。
危机沟通需要构建、创造和传播信息给这些内外部受众,同时对他们的回答做出反馈[2]。
公共沟通像是架于政府和公众之间的桥梁,在危机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公共沟通是安抚公众情绪和消除社会恐慌的保证。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媒体的发展,各种信息传递迅速,纷繁复杂的信息中不乏虚假信息甚至是恶性谣言,不明真相的公众可能会受到消极的小道消息的影响而产生恐慌,最后导致社会混乱。
如果政府能够及时通过网络媒体等渠道,实现有效的公共沟通,公众在获得最新和最权威的政府信息之后,就可避免恐慌情绪的产生。
2)公共沟通是提高办事效率,实现良性运转的助力。
一方面,有效的内部沟通能够畅通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防止信息滞塞,缩短信息传递时间;部门内部的信息共享,有利于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应对公共危机,为处理危机节约时间。
另一方面,公共危机的处理不只是政府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公众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也是处理危机的关键,有效的外部沟通能及时向公众传递有效信息,使公众理解和支持政府处理危机的行动,为解决公共危机,实现良性运转提供助力。
论政府管理沟通中的沟通障碍及对策
论政府管理沟通中的沟通障碍及对策目录摘要 (III)Abstract (V)1 绪论 (1)1 政府沟通的理论和基本模式 (2)1.1沟通 (2)1.2政府沟通的基本模式 (2)2 地方政府应急沟通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4)2.1单一的信息沟通渠道 (4)2.2有限的公民参与 (4)2.3脆弱的政府恢复力 (5)3 提高政府应急管理的沟通能力建设方法 (7)3.1创新沟通渠道 (7)3.2提高公众参与的组织化 (8)3.3构建城市应急网络 (9)3.4转变危机理念 (10)4 结语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3)论政府管理沟通中的沟通障碍及对策摘要应急沟通是政府应急管理建设的一个重要步骤。
如何提高政府在应急管理中的沟通能力,从而有效地处理突发事件,已成为当前政府应急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本文试通过对我国应急管理沟通中存在的现状与问题分析,进行相关的研究。
当前背景下,对于政府应急沟通能力的建设,需要强化沟通意识、加强应急信息管理以及创新沟通机制。
关键词:突发事件;管理沟通;能力建设Communication on Obstacl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in governmentAbstractEmergency communication is an important step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overnmental emergency management. How to improve the communication a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in emergency management, so as to effectively deal with emergencies, has become a priority among priorities for the government emergency management.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of China communication, related research. Under the current backgroun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government emergency communication ability, the need to strengthen the communication consciousness, strengthen the emergenc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novation communication mechanism.Keywords: emergency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capacity buildin1 绪论经历过 2003 年非典、2008 年雪灾和大地震、2009 年甲型流感等数次特别重大突发事件之后,我国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突发事件应急沟通的建设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完善等方面正不断推进。
治理理论视角下的公共危机管理
治理理论视角下的公共危机管理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应该是建立起以政府部门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新格局。
在这一格局中,政府和社会部门都有明确的权限范围,是一种多元主体的有序参与和良性互动状态。
如此,就需要努力拓展社会多种力量参与的方式和途径,积极培育社会资源,推动社会各种管理要素的充分发展,提升危机的社会管理能力。
关键词:治理理论公共危机管理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当前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面临着理论困境和实践难题。
难以摆脱单一治理模式的束缚,存在“危机管理主体单一,社会力量参与不足,资源使用效率低下,危机管理绩效不足”等诸多问题。
有学者提出,其根本原因在于理论研究和实践均未摆脱“政府中心论”的窠臼(何水,2007)。
本文拟从治理理论的视角来审视危机管理,以期为提升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水平提供有益的思维考量。
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公共危机管理新格局治理理论强调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但并不否定政府在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主导地位和重要作用,即公共危机管理的参与的有序性。
首先,公共危机的公共性、社会危害性和突发性决定了拥有整合力量的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
这里的政府职能的转变不是削弱政府的作用,而是优化政府结构和功能,精简机构,提高政府的效率和实际能力,同时合理界定其行为的边界,把不该自己包办的或者不能很好解决的事情交由社会力量承受;把本来不是自己的权力下放给各种自治组织和法人实体。
在新的社会自治体制下,政府不是权力的唯一中心,公共权力是分散化的、多元化的,但并不否认政府的权力的权威性。
其次,政府职能的转变的核心还是要加强其在应该发挥作用的领域的作用和管理,如公共物品的供给方面。
在具体的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与社会部门之间不再是行政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而是互动合作、相互依赖的伙伴关系。
政府要将重点转向规划和引导,要强化政府对社会的服务意识与服务措施,要弱化对社会的各种非正当控制,提高社会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满意度。
治理理论认为,治理所追求的目标是“善治”。
突发事件中地方政府的危机沟通策略研究
突发事件中地方政府的危机沟通策略研究近年来,随着地方政府在公共治理中遭遇突发事件情况的增多,促使学术界关注公共管理学科以及传播学理论框架下的危机沟通研究。
此前的系列研究揭示了,突发事件中危机沟通的理论应用,对于促进突发事件的解决,有着良好的预警功能、研判价值及策略指导效应。
由于突发事件中地方政府的危机沟通与常态下的政府沟通行为相比,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研究突发事件这种非常规状态下的地方政府危机沟通策略更具有理论性和现实性。
本文通过分析研判国内外地方政府危机沟通经验与教训,尤其是对2001年南丹矿难、2012年广西龙江镉污染事件、2014年南宁城铁建设事故中地方政府的危机沟通策略进行分析,试图为未来地方政府的危机沟通策略提供实践性依据。
本文立足于广西公共管理的发展现状,结合近年来地方政府所遭遇的突发事件处理经验,总结出目前危机沟通中潜藏的因素,透析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危机事件的爆发类型。
同时针对地方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危机应对,尤其是危机沟通的成败点,提出危机沟通不同阶段的策略方法,为地方政府、公共部门开展危机沟通提供了建设性的、可操作性意见。
其三,本文从危机沟通角度,为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提出预判性分析,并以危机沟通理论框架对突发事件处置提供理论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10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10,2012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Vol .28(总298期)Total No .298收稿日期:2012—07—19作者简介:杨梅(1978—),女,山东沂水人,中共吉林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政府过程与治理。
治理理论视角下政府危机沟通问题研究杨梅(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长春130012)摘要:从2003年爆发“非典”以来,受自然环境被破坏、经济发展不均衡、公共服务不健全等因素影响,我国相继发生多起引起高度关注的大规模突发公共事件。
危机沟通问题贯穿于政府危机管理预防、准备、处置、恢复的全过程,有效沟通有助于政府迅速化解风险、转危为安,无效沟通则会加剧危险态势甚至损害政府公信力。
治理理论认为危机管理的主体不单单是政府,而是指包括军队、非政府组织、企业和个人在内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治理。
突发公共事件易发、频发、高发的新情境,对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提出了严峻考验,迫切需要与其他危机治理主体加强沟通从而提升危机管理能力。
本文以治理理论为视角提出畅通民意诉求表达机制、推进信息公开建设、完善信息共享机制、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等方面进行危机沟通,对提升政府危机管理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危机;治理;治理理论;危机沟通中图分类号:D6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2)10—0006—04从2003年爆发“非典”以来,我国相继发生多起引起高度关注的大规模突发公共事件,如2008年南方冰雪灾害、“6·28”瓮安事件、“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国红十字会“郭美美”事件、“9·21”广东乌坎村事件以及近来发生的四川什邡、江苏启东事件等等。
有效沟通有助于政府迅速化解危机、转危为安,无效沟通则会加剧危机使政府陷入被动甚至损害政府公信力。
突发公共事件易发、频发、高发的新情境,对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提出了严峻考验,迫切需要提升危机沟通能力。
一、治理理论视角下危机沟通的综合性特征在日常社会生活中,危机常被理解为“事故、危害或灾难”。
关于危机的概念众说纷纭,按照将危机是一种特殊事件还是一种特殊状态来分,可以分为两类观点:危机“事件说”和危机“状态说”。
(一)危机概念的演进关于危机“事件说”,罗森塔尔和皮恩伯格的观点比较有代表性,他们认为危机是“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和不确定性很强的情况下必须做出关键性决策的事件”。
国内学者刘刚2004年将危机定义为一种对组织基本目标的实现构成威胁、要求组织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作出关键性决策和紧急回应的突发性事件。
2007年我国颁布、实施的《突发事件应对法》将突发公共事件定义为:“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由于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紧迫性、不确定性、危害性和扩散性等特征,2009年,我国学者胡百精将危机定义为“由组织外部环境变化或内部管理不善造成的可能破坏正常秩序、规范和目标,要求组织在短时间内做出决策,调动各种资源,加强沟通管理的一种威胁性情势或状态”,此是危机“状态说”的代表。
危机“事件说”和危机“状态说”虽然强调的侧重点不同,但有一点指向是趋同的,即危机管理是一项沟通管理,危机沟通在危机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
(二)治理理论视角下的危机沟通全球治理委员会1995年在《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的研究报告中对治理给出了如下界定:“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
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
它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以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
有四个基本特征:治理不是一整套规则,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包括私人部门;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
政府危机沟通是指在危机管理中政府以沟通为手段、解决危机为目的与其他危机治理主体所进行的一连串化解危机与避免危机的行为和过程。
危机沟通分为政府内部沟通和政府外部沟通。
政府内部沟通包括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和平行沟通;外部沟通包括利益相关人沟通、公众沟通、媒体沟通和国际沟通。
(三)政府危机沟通的综合性特征现代危机管理包括从预防、准备、处置到恢复重建的一系列措施和过程。
政府危机沟通的综合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危机管理主体、客体和过程的综合性特征三个方面。
危机管理主体的综合性特征即危机管理需要包括政府、军队、非政府组织、企业、个人和全社会共同参与;危机管理客体的综合性特征即危机包括自然风险、技术风险和人为风险,涵盖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全风险;危机管理过程的综合性特征即危机管理包括危机预防、准备、处置、与恢复重建等全阶段。
危机管理的综合性特征决定了在危机管理过程中政府与其他危机治理主体必须实行双向沟通。
双向沟通可以降低危机的冲击,并存在化危机为转机甚至商机的可能。
如果不进行危机沟通,则小危机则可能变成大危机,对组织造成重创,甚至使组织就此消亡。
二、中国政府危机沟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当前,突发事件易发、高发、频发,我国政府处理危机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增强,但是由于互联网、手机和微博等新兴媒体的作用日益强大以及危机决策者自身素质的限制,我国政府危机沟通还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一)危机信息孤岛危机事件中,信息传递过程中经过的层次越多,受到扭曲的可能性就越大。
受到报喜不报忧政绩思想的支配,一些地方和部门为了塑造良好的政绩形象,缺乏以人为本的执政为民、为民执政的责任意识,往往不愿意往自家脸上抹黑,即使发生了突发事件,也不惜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人为地扭曲甚至隐瞒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如石家庄三鹿奶粉事件、山西襄汾9·8尾矿库瞒报事件。
(二)危机信息壁垒及时了解灾情信息和救灾进度,成为应对重大灾害的“减压阀”。
我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各自的职责,负责相关类别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规定过于模糊和笼统。
当前,我国应急管理协调机制不健全,存在机构分散、普遍弱化、缺乏专业管理人员,而且传统的应急管理是单灾种、部门型的危机管理体系,造成部门分割、壁垒森严,沟通和协调十分困难,容易出现部门之间职能划分不清、部门职责不明晰、部门之间权责模糊、互相推诿的现象,如“几个部门可以管,但是哪个部门都管不好”,导致食品安全监管领域问题层出不穷。
(三)公众恐慌情绪由于突发事件具有一定的破坏性和关联性,容易引发当地及相关民众的连锁恐慌情绪,公众的恐慌反过来会加剧危机势态。
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引发核泄露后,由于部分公众认为碘盐可以有效抵御人体遭受核辐射影响,中美韩等国公民相继发生了抢购食盐、海带、碘片等现象。
17日各大超市食盐一度“告急”,浙江、江苏、安徽、河南等地的一些城市也出现类似的“抢购潮”。
(四)新闻媒体负面效应突发事件危机管理中,媒体具有凝聚力量和舆论监督的功能。
危机实践中,新闻报道可能会引发负面“效应”:一是夸大效应,如媒体对公共事件的过度报道引起了社会恐慌;二是麻痹效应,频繁地报道反而消弱了人们对突发事件的警觉性;三是掩盖效应,虚假报道会妨碍人们对突发事件真相的了解;四是传染效应,新闻媒体对暴力事件细节的过度报道可能会引起一些人的模仿,进而导致重复事件的重复发生,如2010年3—4月间相继发生的幼儿园砍杀案;五是扰乱效应,多家新闻媒体对突发事件当事人的反复采访报道,会加重当事人的身心负担,影响到个人工作生活,进而影响到灾后恢复重建。
(五)运用媒体的能力有待提高由于突发事件频发,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纷纷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第一时间发布有关突发事件的权威信息,及时传递给广大社会公众,抑制谣言和流言的传播。
但是,我国政府机关还没有对新闻发布会进行制度性的规定。
是否召开新闻发布会一般由政府自己选择。
突发事件危机管理中,政府可以加大新闻发布会的频率,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
2010年以来,以微博为代表的互联网时代新媒体以传播速度快、聚合范围广、裂变程度大给各级政府危机管理带来了极大挑战,如江苏溧阳卫生局长微博开房、僵尸政务微博等。
三、提升政府危机沟通能力的对策建议危机管理的综合性关键在于实现主体多元化管理,积极开展应急社会动员,整合各种力量,构建应急管理网络,形成应对突发事件的合力;实现全过程管理,以预防为主,预防、处置与恢复重建并重;实现全风险管理,改变单灾种应对模式,实现全灾害管理。
危机管理的综合性特征决定了必须提升政府与其他治理主体之间的双向沟通能力。
(一)畅通民意诉求表达机制诉求表达是各个社会阶层利益主体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方式向国家机关、社会组织表达自身利益要求的过程。
公众诉求表达机制,是允许社会成员作为诉求表达主体通过正常合法的渠道和方式,向政府及其部门表达自己对其正当权益的诉求。
良好的诉求表达离不开公民的有序参与和健全的矛盾调处化解机制。
1.培育公民的有序参与意识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共同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下,我国群众参与意识明显增强,体现在目前群众诉求表达数量多,但常伴有过激不法行为,而公民意识与素质缺乏是重要因素。
因此,加大对全社会公民的教育、宣传力度,使群众能通过正确的渠道来反映问题、表达诉求,用辩证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十分重要。
要努力培育公民的有序参与意识,使其具备尊重法律,在法律的框架内解决问题;尊重他人,在不妨碍他人自由的前提下维护自我;尊重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培养积极协调,适当妥协的行为方式等。
2.建立健全矛盾调处化解机制面对大量而复杂的社会利益矛盾,党和政府应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按照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有效整合社会,增进社会团结和睦,进一步建立健全“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利益协调,权利保障”四大机制,为群众利益主体提供充分表达权的制度性平台。
建立健全规范的社会协商和对话的长效机制,引导各个社会阶层、社会利益群体和社会成员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
应该进一步提高理性化程度,采取合法形式正确运用好自己的表达权,充分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
要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通过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和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有效应对社会风险,营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