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章第三节 《人口迁移》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三节 人口迁移学案 湘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三节 人口迁移学案 湘教版必修2

第三节人口迁移[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不同的分类方法。

2.掌握引起人口迁移的自然生态环境、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等因素。

3.运用典型实例,说明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1.人口变动的原因:人口①自然增长是人口变动的一个方面;人口②机械增长,即迁入人口的增加值,是人口变动的另一个方面。

2.人口迁移(1)概念:指人们变更③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2)分类类型概念迁移范围主要方式国际迁移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超越国界永久性移民、④外籍工人流动、国际难民定居等国内迁移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⑤行政区进入另一个⑥行政区定居的现象超越行政区边界库区移民、招生、分配等3.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由⑦农村到⑧城市的人口迁移。

思维活动1.如何判断人口移动是否是人口迁移?答案从人口迁移的定义可以看出,判断人口迁移有三个标准:必须跨越一定的行政界线、居住地变更和时间限度。

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人口移动才能称为人口迁移。

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1.人口迁移的原因:⑨推力(或排斥力)与⑩拉力(或吸引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下图。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a .影响:⑪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的地域差异,引起人口迁移。

b .表现⎩⎪⎨⎪⎧自然环境优越、⑫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人口迁入环境恶化、⑬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人口迁出(2)经济因素a .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域差异的影响一般来说,地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大,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也就越频繁。

b .经济因素改变的影响经济因素改变人口迁移的流量和⑭流向,进而影响人口的空间分布。

(3)政治因素a .经济政策和⑰人口政策:限制或⑱鼓励人口迁移,具有较强的⑲组织性。

b.战争:常引起⑳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4)社会文化因素因素影响文化教育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家庭和婚姻影响○21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22宗教信仰、种族和民族间的○23文化差异历史上也曾导致大规模人口迁徙2.近年来,我国人口迁移出现了“一江春水向东流”“孔雀东南飞”的现象,你知道这其中的原因吗?答案东部地区的条件优越,改革开放使东部地区经济更发达,从而导致中西部大量知识人才向东部及东南沿海迁移。

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三节人口迁移教案湘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三节人口迁移教案湘教版必修2

第三节人口迁徙【教课目的】(一)知识与技术1.认识人口迁徙的看法和分类。

2.研究人口迁徙的特色,举例说明人口迁徙的主要原由。

3.正确认识人口迁徙客观存在及其正、负影响。

4.经过相关人口挪动的议论,学会全面地、客观地解析某一详细的人口迁徙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经过解析人口迁徙与人口挪动两个看法的关系,明确不一样地理看法的差别与联系,进而提升学生的察看能力,解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2.过解析人口迁徙的基来源因推力拉力作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各要素对人口迁徙的影响,使学生学会正确对待各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

3.在议论过程中,指引学生团结协作,勇敢表达、沟通,发展学生学会集作、与人交往的能力。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人口迁徙的学习,使学生可以联合生活实质,解说生活中的实质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看法对待生活。

2.激发学生研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3.培育学生高度的民族骄傲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4.培育学生正确的人口观和环境观。

【教课要点难点】人口迁徙的看法、惹起人口迁徙的要素【教课过程与方法】[ 导入新课 ]播放录象:我公民工流动、伊拉克战争难民挪动引入本节课题[ 学生阅读 ]回答问题:①人口改动的原由是什么?②什么是人口迁徙?③短期旅游、农民秋收后到城市打工、去商铺买东西是不是人口迁徙提示:人口迁徙是指更改定居地时间为长久或永远,人口迁徙≠人口流动③中的现象都是人口流动。

[ 活动参加 ] 针对课本活动 1 判断能否为人口迁徙?各组议论,讲话人回答[ 展现 ]①图1-9近现代世界人口迁徙流动路线表示图②遍及世界各地的唐人街③我国今世人口迁徙[ 承转 ] ①②为国际人口迁徙[ 活动参加 ]针对课本活动,③为国内人口迁徙,引入人口迁徙的分类2 判断哪些为国际人口迁徙,哪些为国内人口迁徙?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迁徙的主要种类?各组议论,讲话人回答[ 承转 ] 人口迁徙种类多种多样,惹起人口迁徙的原由是什么?引入下一问题:惹起人口迁徙的要素:[ 学生阅读] 课文第一、二段,回答以下问题:人口迁徙的基来源因是什么?推力与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2教学教案第一章第三节人口迁移_1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2教学教案第一章第三节人口迁移_1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 第一章第三节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授课者: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三节。人口问题是人文地理学习的核心,而城市的发展、人口的发展、人类居住地的形态和人口迁移都有直接关系,所以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人文地理的重要内容。本节的课程标准是: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把握本条“标准”重在“举例”两个字上,主要看学生是否能用具体实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给出人口移的案例.
学生分析判断,并总结判断依据。
辨析人口迁移概念
总结:判断人口迁移的标准,并让学生举例说明。
学生结合人口迁移的判断标准举例说明。
案例教学极大地发挥了教师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究,还要重视让学生从案例学习讨论中获得某种经历、感悟和学习的技巧与方法。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以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仍偏重于经验型。
2、长期受传统教学、考试制度的影响,学习主动性不强
3、学生刚开始接触人文地理内容,学习方法尚未形成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要善于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学生闪光点的发现者以及向学生学习的学习者;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发展与教师的教学目标达到统一是本课设计的指导思想。
2.通过讨论,能让学生主动思考,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3.采用研究性学习法,改变单纯的接受式学习
提出问题:人口迁移的分类。
学生活动:
阅读课文,了解人口迁移都有哪些划分。

湘教版第一章第三节人口迁移(教案)

湘教版第一章第三节人口迁移(教案)

第三节人口迁移从容说课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及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教学的重点是列举实例分析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教学中,教师应尽量结合实例,即先引入人口迁移的实例,通过和学生一起分析案例,引导学生得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或先提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然后针对每一条原因,使用人口迁移的实例进行实证和说明。

通过学习,学生可能会发现,历史早期的人口迁移主要是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现代社会的人口迁移则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教学重点1.2.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教具准备投影图片,相关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了解我国当代人口迁移的特点。

2.理解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明确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移动的状况及产生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对比,明确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国际迁移与国内迁移的区别。

2.通过阅读材料,分析案例,归纳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社会调查,运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探究社会的兴趣,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形成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全球意识。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复习提问)1.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有怎样的增长?影响人口增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自然环境对人口增长有哪些限制性?3.何为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是多少?生复习回顾,回答。

推进新课师(投影材料,创设问题情境)课件展示:材料一:联合国报告:印度人口将在2030年前超过中国中国日报网站消息:根据联合国20XX年2月24日公布的《世界人口展望》报告,到2025年,印度人口将达到13.95亿,而到2050年,印度人口将达到15.93亿。

而目前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2025年人口将达到14.41亿,而到2050年,中国人口将回落到13.92亿。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章第三节 《人口迁移》教学案例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章第三节 《人口迁移》教学案例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II第一章第三节《人口迁移》教学案例浙江省温州中学林凤蕾一、案例背景:1.教材地位分析本节教材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二是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

人口迁移在本章和整个必修地理教学内容中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是人口增长的发展和深入,人口迁移和人口增长一起改变了人口分布的状况,两者的任何变化必然导致人口分布状况的变化,带来地域文化的交流。

另一方面人口迁移促进了城市化的推进和各种产业活动的进行。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人口迁移是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容量、地域文化和产业活动等内容的学习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纵观整个高中地理,主要就是围绕“人地关系”即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一主线展开的,而人类活动的直接表现之一就是人口的发展和变化,因此人口问题就是人与环境关系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是诸多社会问题的核心问题。

本节内容就是通过联系具体的人口迁移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国乃至世界的人口迁移和流动情况,从而引导学生分析、探究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帮助学生在科学的认识了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2.学生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分析能力,喜欢探究生活中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而本节内容的教学主要是以温州为例展开的,学生基本都是来自温州地区的,对于身边的人口迁移有一定的环境背景储备知识。

但是由于学生的社会阅历有限对于人口迁移的空间流向大多不熟悉,对于人口迁移原因的理解上也较为片面,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发挥其主动性,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发现问题,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过程并内化地理学习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三、板书设计:四、课后反思:1、课前教师必须充分分析课题,查阅资料,了解相关知识,以便及时应对课堂可能出现的状况。

2、整堂课主要采用了案例教学和探究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所以课前视情况组织学生收集一些相关资料。

另外在分组探究的操作上,教师一定要注意活动时间的把握,要留出充足的时间组织小组间、学生个人间的交流和评价。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三节 人口迁移教学案 湘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三节 人口迁移教学案 湘教版必修2

第三节人口迁移[生活链接]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有几句痴心的话,哥哥你记心头……”这首苍凉凄婉的山西民歌,久为人所熟知。

在那个逝去的年代里,“走西口”成为华北流民西进求生的代名词。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1.概念:是□01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02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2.分类类型概念迁移范围主要方式国际迁移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跨越国界永久性移民、□03外籍工人流动、国际难民定居等国内迁移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04行政区进入另一个□05行政区定居的现象跨越行政区边界库区移民、招生、分配等3.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由□06农村到□07城市的人口迁移。

[自我探究] 每年春节以后,有大批的人去外地打工,这是不是人口迁移?[提示] 不是。

人口迁移常伴随户籍变更、居住时间超一年等条件,去外地打工不符合这些条件。

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1.人口迁移的作用力:□01推力(或排斥力)与□02拉力(或吸引力)。

2.人口迁移的根本原因:□03不协调的人地关系。

3.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①影响:为人类生存提供了不可替代的□04物质基础。

②表现⎩⎨⎧□05自然环境和□06资源条件的地域差异,引起人口迁移□07环境恶化与□08自然灾害也会导致大规模的人口迁移(2)经济因素①影响:地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大,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也就越□09频繁。

②具体表现⎩⎨⎧⎭⎬⎫社会经济的发展□10城市化的推进大型建设项目的布局□11区域的大规模开发受制于□12交通运输业发展(3)政治因素①政策因素所导致的人口迁移,往往具有比较强的□13组织性。

②战争因素导致大量战争难民迁移。

(4)社会文化因素①□14文化教育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②□15婚姻和□16家庭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

③□17宗教信仰、不同种族之间、民族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也导致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一.教材湘教版二.章节第一章第三节三.学时个学时四.课程标准解读“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课标要求学生能够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在此之前,学生必须对人口迁移的基础知识有所了解,包括什么是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分类;进而学生需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运用所学知识,举例分析。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人口迁移的概念;人口迁移的分类;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2.难点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六.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

通过向学生展示丰富的文字、图片、动画等材料。

2.案例分析法。

通过文字和图片材料,让学生自主分析,得出结论。

七.教学过程【问题引入】引起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动的原因有哪些?.自然增长: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影响全球人口数量变化);2.机械增长(人口迁移):人口机械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对区域人口数量变化有影响,对全球人口数量变化无影响)。

【人口迁移】.概念: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三大要素:两个地区间的移动(需跨越一定的行政区划界限);居住地变更(旅游、度假、出差、暂时搬迁等不属于)和时间限度(通常为一年)。

2.分类:国际迁移(跨越国家界限)和国内迁移(跨越行政界限)3.人类迁移历史(1)国际迁移9世纪以前:旧大陆(亚、非、欧)→美洲、大洋洲等大陆(欧洲的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亚、非、拉等→西欧、北美、西亚、北非等(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2)国内人口迁移古代:迁往自然条件好的地区;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有东部迁往西北和东北,主要受计划经济和国家政策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有西部迁往东部沿海和工矿区,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

【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思考:人们为什么要进行迁移?.推力因素:农村生活困难;就业机会少;升学与升迁机会少;生活质量低;就医不便;公共设施不足;社会地位低······2.拉力因素:工作机会多;赚钱机会多;医疗服务相对理想;教育与升迁机会多;休闲机会多;居住舒服;社会地位高······【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自然生态环境因素①气候气候不仅直接影响人的身体,而且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土壤、植被和水文等,从而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并通过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而影响人口迁移。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三节中、外人口迁移学案湘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三节中、外人口迁移学案湘教版必修2

第三节中、外人口迁移【学习目标】1.知道中国不同阶段人口迁移的特点、方向和原因。

2.知道世界不同阶段人口迁移的特点、方向和原因。

3.了解一些国家人口迁移原因和方向。

【活动过程】活动一:读有关中国的人口迁移案例并结合中国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相关活动。

案例一:近期,各卫视频道都在热播一部关于我们山西人的故事《走西口》“走西口”虽仅三个字,却活化为一个文化符号,衍生出一段传奇,缔造出一部名闻天下的移民史。

“走西口”的流民来自华北各地,而以山西人为主流。

流民走过西口(河北张家口以西的长城沿线关隘),过了长城,就可以到达蒙古草原及河套一带谋求生计。

在那个逝去的年代里,“走西口”成为华北流民西进求生的代名词。

从明末清初至今三百余年间,山西走西口者从未断绝:春去秋回打工谋生的“雁行客”,埋头行走于草原各地的旅蒙商,满怀希望挟艺奔忙的铁木工匠塾师艺人…一旦条件允许,“竟将全家搬出口外”,成为内蒙的定居移民,山西商人更是北越长城,贯穿蒙古戈壁大沙漠,再至恰克图,进而深入俄境西伯利亚,又达欧洲腹地彼得堡、莫斯科,开辟出继古代丝绸之路衰落之后在清代兴起的又一条陆上国际商路。

除了走西口还听说过的:“闯关东”“雁南飞”“孔雀东南飞”“海归”“农民工”“高考移民”“下南洋”等现象,案例二:1968年大串联旷课闹革命的几千万青年,让领导人也头痛起来。

几次复课的命令下达,却无法收拢红卫兵们的心。

经济实际停滞,大学不招生,工厂不招工,“老三届”共有400万人在城市里无所事事。

年底,毛泽东一声令下,他们打起背包,“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到1978年,全国共有2000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发动,阶级斗争掀起新高潮,“贫农”戴上了最红的帽子,成为广大青少年识别敌我最可靠的标志。

到生产队干活,向农民学习,自五十年代以来就有许多知识青年陆续走向了农村,文革开始后,抱有这种觉悟的年轻人就更多了。

人口迁移教案导入

人口迁移教案导入

人口迁移教案导入篇一:《1.3 人口迁移》教案湘教版地理必修Ⅱ第一章第三节《人口迁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了解我国当代人口迁移的特点。

(2)理解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明确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正确认识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对比,明确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国际迁移与国内迁移的区别。

(2)通过阅读材料,分析案例,归纳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分析教材中案例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认识到人口迁移也是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之一,全面认识人口的发展理论,形成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全球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

2、教学难点: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三、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自主学习法、活动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走西口的视频和从古到今人口迁移的图片和材料,根据课程标准、考纲、学情引出本节课学习目标。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自学探究】学生看书自主学习,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激励性评价,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补充强调。

1、引起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的变动与哪些因素有关?人口自然增长:出生率、死亡率(影响全球人口数变化)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区域人口变化的重要因素,对全球人口数无影响由。

3、人口迁移分类:掌握按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两种类型。

)结合教材第17 页活动第 2 题,完成相关内容。

分组讨论:按人口迁移方向,国内人口迁移可分为哪几种类型?a由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b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亦即人口城市化过程)c由城市到城市的人口迁移d由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亦即逆城市化过程)(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清代,大批华北饥民为什么要“闯关东”?自改革开放后,东北地区许多人口为什么返乡回迁?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还有哪些?思考讨论:人口迁移理论——推拉理论推力:原定居地排斥人口的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政治因素)。

湘教版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第三节 人口迁移教案

湘教版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第三节 人口迁移教案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三节人口迁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探究人口迁移的特点,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正确认识人口迁移客观存在及其正、负影响。

4.通过有关人口移动的讨论,学会全面地、客观地分析某一具体的人口迁移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人口迁移与人口移动两个概念的关系,明确不同地理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2.过剖析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推力拉力作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各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使学生学会正确看待各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

3.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团结协作,大胆表达、交流,发展学生学会合作、与人交往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人口迁移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看待生活。

2.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3.培养学生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4.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难点】人口迁移的概念、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教学过程与方法】[导入新课]播放录象:我国民工流动、伊拉克战争难民移动引入本节课题[学生阅读]回答问题:①人口变动的原因是什么?②什么是人口迁移?③短期旅行、农民秋收后到城市打工、去商店买东西是否是人口迁移提示:人口迁移是指变更定居地时间为长期或永久,人口迁移≠人口流动③中的现象都是人口流动。

[活动参与]针对课本活动1判断是否为人口迁移?各组讨论,发言人回答[展示] ①图1-9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流动路线示意图②遍布世界各地的唐人街③我国当代人口迁移[承转]①②为国际人口迁移,③为国内人口迁移,引入人口迁移的分类[活动参与] 针对课本活动2判断哪些为国际人口迁移,哪些为国内人口迁移?当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各组讨论,发言人回答[承转]人口迁移类型多种多样,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是什么?引入下一问题: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学生阅读]课文第一、二段,回答问题: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是什么?推力与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三节人口迁移教案湘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三节人口迁移教案湘教版必修
第三节 人口迁移




1、能够理解记住影响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的案例。背诵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产生的影响。
2、通过材料和图形分析,提高获取解读地理信息和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3、结合生活案例,让学生感受地理的实用性,热爱地理。
教学
重点及学情
1.影响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2. 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产生的影响。
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
自我反思
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
课堂学习目标明确并侧重检测,图片与文字结合侧重理解分析,讲练结合。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检测目标手段有待改进,学情分析不到位。
三、小组讨论,回答展示,强化记忆,巩固练习。
结合图片,小组讨论人口迁移对迁出地、迁入地的影响,口头表述讨论成果。2分钟背诵提问,完成相应的练习题。
小组讨论,背诵,回答问题,写练习题。
1、讲练结合有效的巩固学习成果。
2、小组讨论,口头展示,学习方法的变化,增强了学生的注意力。
3、背诵提问,注重落实。
4、图像与文字信息联系,注重分析,强化记忆。
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主要针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讲解点拨,着重讲解推拉力理论。
设计相应的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通过学案自学完成自主探究,回答教师的问题,更正学案。完成练习题。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吃够得着的苹果。
2、讲练结合有效的巩固学习成果。
3、点拨要点,重视学生的参与。
3、高一学生人文地理比较好理解,但我校生源较差,学生理解的梯度应降低。教学 Nhomakorabea思

旧知导入—目标展示—个人自学—教师讲解—巩固练习—小组讨论—教师讲解—巩固练习—目标达成回顾—当堂检测—布置作业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章第三节人口迁移演示文稿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章第三节人口迁移演示文稿

第14页,共20页。
人口迁移的概念 和分类
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练一练: ⑴近年来,引发长江三 峡地区人口大迁移的主 要因素是? 2.经济因素 (大型工程 的布局和建设)
引起人口迁移
的因素
20世纪50年代美国老年人口迁移路线
⑵20世纪50年代,美国 许多老年人从东北部地 区向南部和西部沿海地 区迁移,其影响的主要 因素是?
现代建筑居住舒适
置业与致富机会多
社会地位高
人口迁移
城 市 化
人口过于 集中
乡村
推力因素
农村生活困难 就业机会不多
升学与升迁机会不多
生活质量低 就医不便
公共设施不足
老式房屋生活不便
社会地位低
人口密度大
失业率高 犯罪率高
建筑物密集 房地产价格高 交通拥挤
人口流失
人口总量少
郊 区
劳动力老化
农业投资少

农业生产条件差
国内人口流动 主
要由 部中和 西部地区迁往
部沿海的省区 和东城市,以及工矿 区。
第20页,共20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章第 三节人口迁移演示文稿
第1页,共20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章第 三节人口迁移课件移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第3页,共20页。
人口迁移的概念 和分类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阅读课文有关内容思考: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是同一个概念吗? 为什么? 1.人口迁移: 就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 动行为。 例如:①读书或分配工作离开家乡的大学生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气候温和、阳光充足)
第15页,共20页。
人口迁移的概念 和分类

湘教版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三节人口迁移教案

湘教版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三节人口迁移教案

湘教版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三节人口迁移教案第三节人口迁移【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艺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探求人口迁移的特点,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缘由。

3.正确看法人口迁移客观存在及其正、负影响。

4.经过有关人口移动的讨论,学会片面地、客观地剖析某一详细的人口迁移现象。

〔二〕进程与方法:1.经过火析人口迁移与人口移动两个概念的关系,明白不同天文概念的区别与联络,从而提高先生的观察才干,剖析才干和判别才干。

2.过火析人口迁移的基本缘由推力拉力作用,协助先生进一步了解各要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使先生学会正确看待各天文事物之间的联络。

3.在讨论进程中,引导先生勾搭协作,大胆表达、交流,开展先生学集协作、与人交往的才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人口迁移的学习,使先生可以结合生活实践,解释生活中的实践效果,用迷信的理念、开展的观念看待生活。

2.激起先生探求天文效果的兴味,养成求真务实的迷信态度,构成正确的世界观。

3.培育先生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肉体。

4.培育先生正确的人口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难点】人口迁移的概念、惹起人口迁移的要素【教学进程与方法】[导入新课]播放录象:我国民工活动、伊拉克战争难民移动引入本节课题[先生阅读]回答以下效果:①人口变化的缘由是什么?②什么是人口迁移?③短期游览、农民秋收后到城市打工、去商店买东西能否是人口迁移提示:人口迁移是指变卦定居地时间为临时或永世,人口迁移≠人口活动③中的现象都是人口活动。

[活动参与]针对课本活动1判别能否为人口迁移?各组讨论,发言人回答[展现] ①图1-9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活动路途表示图②普及世界各地的唐人街③我国当代人口迁移[承转]①②为国际人口迁移,③为国际人口迁移,引入人口迁移的分类[活动参与] 针对课本活动2判别哪些为国际人口迁移,哪些为国际人口迁移?以后兴旺国度和开展中国度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各组讨论,发言人回答[承转]人口迁移类型多种多样,惹起人口迁移的缘由是什么?引入下一效果:惹起人口迁移的要素:[先生阅读]课文第一、二段,回答以下效果:人口迁移的基本缘由是什么?推力与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020_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三节人口迁移教案3湘教版必修2

2020_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三节人口迁移教案3湘教版必修2

人口迁移一、设计思想:本节以创设生活情境搭建教学平台,并以问题情境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一境到底是本节的最大特色。

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探究,在探究中关注学生的体验与地理科学方法的掌握与内化;通过探究把握课标中的“举例”的落实,不断在生活中发现地理,感受地理,关注地理,树立地理就在我身边的大地理观。

二、教材分析:《人口迁移》这节课是湘教版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它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高考的重点。

人口自然增长是引起人口变动的一个方面,本节的人口迁移即人口机械增长是引起人口变动的另一个方面。

本节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第二部分讲述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第三部分介绍人口迁移的影响。

人口迁移在本章和第二章内容中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它是人口增长的发展和深入。

人口迁移是以人口增长为基础的,而人口迁移和人口增长一起塑造了人口分布的面貌,人口迁移和人口增长的任何变化,必然导致人口分布状况的变化。

另一方面,人口迁移促进了城市化的推进。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人口迁移是联系人口和城市两部分的桥梁。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人口迁移与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把握课标重在“举例”二字,不仅要求学生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而且还要求学生能举出具体的实例来说明人口迁移。

三、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分析能力,喜欢探究生活中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而本节内容的教学主要是从身边的地理事物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展开探究增加了内动力,通过身边的地理事物进行主动合作探究,并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在体验中内化地理学习的方法。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掌握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调查父母祖籍地,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出地与迁入地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当地人口迁移的基本情况,形成正确的人口迁移观点,通过关注生活实事,树立事事关心,形成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人生观。

地理湘教版高一必修2教案:备课资料_第一章_第三节_人口迁移

地理湘教版高一必修2教案:备课资料_第一章_第三节_人口迁移

备课资料一、人口迁移人口迁移即人口的机械变动,是指人口在空间移动,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迁移定居。

人口迁移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

引起人口迁移的最基本的动因在于经济因素。

为了解决一个地区人口与生活资料、劳动力与经济资源在数量分布上的不平衡,往往会出现人口迁移来加以调节,不管这种人口迁移的形式如何,是自愿迁移或强制的被迫迁移,是个别的自发迁移或有计划、有组织的成批迁移。

通过人口迁移开来发资源,发展经济,创造新的生活来源和社会财富,缓解人口与生活资料、劳动力与经济资源分布不平衡的矛盾。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人口迁移也经常受到政治因素的强烈影响,尤其是战争。

战争持续时间越长,规模越大,往往受其影响而促发一场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使人口地理分布发生剧烈的变化。

相比之下,经济因素引起的人口分布的速度就要缓慢得多。

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是形成人口地理分布新格局的主要因素。

人口迁移贯串于人类整个历史过程,当前的人口分布状况是历史上人口迁移和人口自然增长的结果。

从我国的现状看,人口分布非常不平衡,据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数据,以黑龙江的爱辉(1983年爱辉县撤销并入黑河市)至云南的腾冲作直线为界,东南半壁的人口占全国人口的94.1%,而土地面积与之相似的西北半壁人口只占5.9%。

这种情况除我国西北部地理环境多高山、高原和荒漠等原因外,还有社会和历史等多种原因影响人口迁移的流向,逐渐形成目前的人口绝大部分集中在东南半壁的不平衡状态。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迁移是怎样产生的?西方人口学家把这种现象归纳为推力和拉力或排斥力和吸引力作用的结果。

回顾人口迁移的历史,人口发展必须与自然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是人类社会共有的客观要求。

但是,由于诸多原因,人口的发展经常与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处于互不适应的状况,所以人地关系不协调是人口迁移的根本原因。

可见,作为一种复杂的人口现象,人口迁移是由许多外部因素的强迫所致,受一系列自然、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三节人口迁移教案9湘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三节人口迁移教案9湘教版必修
倾听感受
这个环节使学生们通过讨论,概括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并通过大家展示的一些实例,对各个因素有更直观的认识。
同时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养成系统归类习惯,这对农业、工业区位因素的学习有借鉴意义,培养学生思考地理问题的方法。
加深对人口迁移影响因素的理解。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画图总结)
学会判断人口迁移的类型,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后能够灵活运用,解决问题。
人口迁移的原因
【活动探究】
1、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
出示中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图,让学生分析:
(1)中国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各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方向和原因不尽相同?
(3)你认为人口发生迁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教师总结:从古今中外的人口迁移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人类历史早期人口迁移中重要的因素是什么?(自然因素)现在什么因素起重要作用?(经济因素)。但是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人口迁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了解我国当代人口迁移的特点。
2、理解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明确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运用身边的人口资料,探究人口移动的状况及产生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归类,提高对地理学习方法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社会调查,运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探究社会的兴趣,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形成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全球意识。
众多因素中,那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就叫拉力因素,那些迫使人离开乡村的因素就叫推力因素。
从“影响人口迁移图”中找出哪些因素属于影响人口迁移的“推力”?哪些因素属于影响人口迁移的“拉力”?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 人口迁移》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 人口迁移》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人口迁移》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了解我国当代人口迁移的特点。

2.理解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明确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移动的状况及产生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对比,明确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国际迁移与国内迁移的区别。

2.通过阅读材料,分析案例,归纳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社会调查,运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探究社会的兴趣,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形成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全球意识。

2学情分析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及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教学的重点是列举实例分析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教学中,教师应尽量结合实例,即先引入人口迁移的实例,通过和学生一起分析案例,引导学生得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或先提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然后针对每一条原因,使用人口迁移的实例进行实证和说明。

通过学习,学生可能会发现,历史早期的人口迁移主要是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现代社会的人口迁移则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三节人口迁移教案2湘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三节人口迁移教案2湘教版必修

人口迁移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了解我国当代人口迁移的特点2理解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明确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移动的状况及产生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对比,明确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国际迁移与国内迁移的区别。

2通过阅读资料,分析案例,归纳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社会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探究社会的兴趣,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形成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全球意识。

教学重点:1。

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

引起人口的迁移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言:2008年央视和各地方卫视热播了一部大型史诗题材的电视连续剧《闯关东》想必同学们都看过,紧接着又热播了《走西口》,《闯关东》为我们展现了在清末年间大批老百姓为了改变生存环境而奔走他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人口大迁移的场景。

《走西口》则通过晋商外出经商的艰苦过程让我们感受了山西商人的“仁义礼智信“,两剧都涉及到了人口的迁移,现如今随着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地区之间、国家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人口的迁移和流动现象越日趋明显,那么哪些因素导致了人们要闯关东,走西口,使得地区之间,国家之间的人口发生迁移以及人口迁移造成了哪些方面的影响?今天就让我们怀着对知识进行探究的心情学习一下第三节《人口迁移》。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人口迁移应如何界定?学生:长时期定居地的变更。

教师补充:往往还涉及到行政界线的跨越,请同学们思考17页由一位同学回答,教师点评。

教师:人口迁移根据空间范围的不同,怎样划分?学生:国际和国内人口迁移两种请同学们阅读图1.9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流动路线示意。

教师:迁出地主要为哪些国家和地区?分别迁入到那些地区?试分析原因?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

学生小组代表回答:略教师点评,给处鼓励的言语。

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展示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II第一章第三节
《人口迁移》教学案例
浙江省温州中学林凤蕾
一、案例背景:
1.教材地位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二是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

人口迁移在本章和整个必修地理教学内容中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是人口增长的发展和深入,人口迁移和人口增长一起改变了人口分布的状况,两者的任何变化必然导致人口分布状况的变化,带来地域文化的交流。

另一方面人口迁移促进了城市化的推进和各种产业活动的进行。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人口迁移是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容量、地域文化和产业活动等内容的学习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纵观整个高中地理,主要就是围绕“人地关系”即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一主线展开的,而人类活动的直接表现之一就是人口的发展和变化,因此人口问题就是人与环境关系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是诸多社会问题的核心问题。

本节内容就是通过联系具体的人口迁移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国乃至世界的人口迁移和流动情况,从而引导学生分析、探究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帮助学生在科学的认识了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2.学生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分析能力,喜欢探究生活中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而本节内容的教学主要是以温州为例展开的,学生基本都是来自温州地区的,对于身边的人口迁移有一定的环境背景储备知识。

但是由于学生的社会阅历有限对于人口迁移的空间流向大多不熟悉,对于人口迁移原因的理解上也较为片面,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发挥其主动性,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发现问题,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过程并内化地理学习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三、板书设计:
四、课后反思:
1、课前教师必须充分分析课题,查阅资料,了解相关知识,以便及时应对课堂可能出现的状况。

2、整堂课主要采用了案例教学和探究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所以课前视情况组织学生收集一些相关资料。

另外在分组探究的操作上,教师一定要注意活动时间的把握,要留出充足的时间组织小组间、学生个人间的交流和评价。

3、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课堂活动,及时调整原先的预案,抓住一些课堂小细节展开难点、易错点的教学,使整个课堂教学成为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

4、在“举例说明温州地区人口迁出和迁入的原因”活动中,小组学生的发言所举例子有个别是属于人口流动而并非人口迁移的,在课堂上我是在学生回答结束后就给予指正的,实践下来觉得这样操作:一、常会打断学生的发言;二、影响学生发言积极性。

但是不这么做又觉得没有及时指出学生回答的不妥之处,最后总结的时候有所遗漏让学生误以为错误的例子是人口迁移。

在这个地方的教学处理上值得老师研究和琢磨。

五、附图
图一:温州商会在全国的分布示意图
图二:来自五湖四海的新温州人
图三:温州人在世界分布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