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珠三角海洋大市向海洋强市的跨越

合集下载

增强信心 勇于进取 乘势而上 努力实现全省海洋与渔业事业新跨越(节选)

增强信心 勇于进取 乘势而上 努力实现全省海洋与渔业事业新跨越(节选)
大力发展滨海新 区 ,山东正在按 照胡锦涛总书记 的
今年 全国渔业工作会议 上要 求 ,把加快现代 渔业建
设 作 为 “ 二五 ” 渔业发 展 的主要 任 务和 主攻 方 十
1 0
同 。
作 ,对新班子近 半年 的工作给予充分 肯定 ,对海 洋
与渔业发展寄 予厚 望 。
要 充 分 认 识 到 我 省 海 洋 与 渔 业 工 作 所 面 临 的 严
划” ,福 建加快建设 “ 海峡两岸经 济区 ” ,广两积极
推动 “ 环北部湾经 济区 ”开发 ,海 南全力建设 “ 国
作 会议 上 ,把 “ 高度 重视 海 洋 开发 和海 洋 经济 发 展 ”列为八 大重点工作之 一 。农业部韩长赋 部长在
际旅游 岛 ” ,河北精 心打 造曹妃甸 丁业 园区 ,天津
要 充 分 认 识 到 海 洋 在 国 家 安 全 、政 治 、 经 济 大
益争夺 日趋激 烈。 目前 ,世界 主要海洋 国家 纷纷重
新谋划海 洋总 体战略 ,抢 占海 洋开发先机 。美 国提
出新 的国家海 洋政 策 ,欧盟先 后发布海 洋综 合政策 绿皮书 、蓝 皮书及实施指 南 ,日本确定海 洋立 国基 本 国策 ,并相 继颁布一 系列海洋法规 。我围南海海 洋权 益争 夺 十分 激 烈 ,周边 国家频 繁挑 战 我 国主
专题报告材 料 中批示 ,要 “ 深化海洋战略 研究 ,统
筹海 洋经 济 、科技 、资源 开发 与环保 等 工作 ” 。最 近 ,国家发 展改革委杜鹰副 丰任 在全 国地 区经济工
大变化 近几年来 ,各 沿海省市纷纷 出台推动海 洋 开发 的重大战略举措 ,辽宁制定 “ 海地区发展规 沿
阔 ,现 代渔 业 大有 可 为 ”这 一理 念 ,体 现 这 一要 域开发 的方式 ,不但推进 了集约节约 用海 ,而 且为 大项 目落 户创 造了有利 条件 ,极大地 促进了海 洋经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3-2035年)的通知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3-2035年)的通知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3-203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04.30•【字号】穗府办〔2024〕10号•【施行日期】2024.04.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道路交通管理正文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3-2035年)的通知穗府办〔2024〕10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3-2035年)》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实施中遇到问题,请径向市交通运输局反映。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4年4月30日附件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服务性行业,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交通运输发展,先后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对交通强国建设进行了系统谋划和全面部署。

2021年10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广东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进一步加快建设交通强省。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加快构建广州市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支撑广州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结合广州市实际编制本规划。

规划范围为广州市域,规划期为2023至2035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本规划在轨道、民航、港口、邮政等方面吸纳了国家、省及我市有关职能部门编制的交通相关最新规划成果,重点深化完善道路交通网络布局、交通设施与运输服务融合等任务,明确我市规划期内综合立体交通网总规模和主骨架布局,着力打造高能级综合门户枢纽、构建高效率城市交通网络、促进综合交通高标准协同、推进综合交通高质量发展,是指导广州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中长期规划。

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3-2035年)目录第一章规划基础第一节发展现状第二节形势要求第三节运输需求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三节发展目标第三章扩能提效,推进高水平综合立体交通布局第一节编织完善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第二节构筑高效的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第三节打造多层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第四节完善面向全球的运输网络第四章融通全球,打造高能级综合门户枢纽第一节建设世界一流的国际航空枢纽第二节打造世界一流的国际航运枢纽第三节构建多向链接的世界级铁路枢纽第四节建设韧性高效的国际邮政快递枢纽第五章引领湾区,构建高效率城市交通网络第一节构建多网融合的轨道网第二节构建外联内畅的道路网第三节强化南沙湾区交通中心功能第四节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智慧绿色升级第六章统筹融合,促进综合交通高标准协同第一节强化综合交通一体化融合发展第二节加快交通与物流融合发展第三节推进交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第七章守正创新,实现综合交通高质量发展第一节增强安全韧性水平第二节提供便捷舒适服务第三节加快绿色集约转型第四节推进经济高效发展第八章保障措施第一章规划基础第一节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全力推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交通运输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制研究-以江门市为例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制研究-以江门市为例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制研究--以江门市为例摘要:以科技创新机制、政府行为机制、资金扶持机制、人才利用机制、自然资源保护机制、社会需求机制等作为江门市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因,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机理进行全面的探究,提出了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与传统海洋经济产业发展机理相比较的独特差异。

关键词:新兴产业;海洋经济;发展机制基金项目:2014年度江门市基础与理论科学研究类计划项目随着“一带一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兴起,海洋经济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经济增长点,201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59936亿元,海洋生产总值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9.4%,,比上年增长7.7%。

[1]江门市是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的重点城市,要全面建成海洋经济强市必大力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新兴产业带动江门市经济产业的腾飞。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海洋依托,依靠高科技投入,注重生态可持续发展和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对其他区域的经济具有推动作用的产业;经过多年规划认证和发展,江门市初步形成了以临海先进制造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可再生能源电力产业、海洋生物制药和功能食品业、海洋生物育种与健康养殖业为主导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

一、江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状况(一)临海先进制造业前景广阔海洋制造业是海洋产业发展的基础,江门市的临海先进制造业未来前景广阔。

广东南车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位于江门市新会区南新区,主要经营轨道交通车辆新造、维修等业务,作为广东省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作为江门临海制造业龙头,已完成投资32亿元,首列江门造C R H 6型动车组正式下线, 3列C R H 6型动车组生产已完成,年预计产值达14亿元[2]。

除了轨道交通,临海新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新会中集集装箱等企业发展规模较大,新会中集已成功为全球客户提供了30多类特种运输设备,从传统的集装箱制造工厂到新型模块化建筑的服务商,从纯粹的制造者到价值链和供应链的整合者,在全球市场中创造更大的价值。

珠海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

珠海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

珠海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一、珠海基本概况珠海1953年建县,1979年建市,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享有全国人大赋予的地方立法权。

总面积7653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687.8平方公里。

全市常住人口145.44万人,其中户籍人口95.69万人。

下辖香洲、金湾、斗门3个行政区,设有珠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珠海保税区(附设珠澳跨境工业区)、高栏港经济区、横琴开发区、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等五个经济功能区。

珠海是我国重要的口岸城市,设有拱北、九洲、珠海港、万山、横琴、斗门、湾仔、跨境工业区等国家一类口岸8个,其中,拱北口岸是我国第一大陆路口岸,九洲口岸是内地最大的水路客运口岸。

区位优越,东邻香港,南与澳门陆路相接,有大小岛屿146个,有“百岛之市”之称。

生态环境优美,山水相间,陆岛相望,气候宜人,是全国唯一以整体城市景观入选“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的城市。

人居环境较好,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和联合国人居中心颁发的“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2007年又荣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和“中国和谐名城”称号。

二、珠海的比较优势和优良条件珠海肩负着支持港澳繁荣稳定的重任,同时拥有经济特区的先发优势,具有较好的政治基础和政策基础。

除此之外,珠海在珠三角西部城市群中还具备以下方面的比较优势和优良条件。

一是区位优势突出。

珠海的区位优势首先体现在与澳门山水相连,两者在空间上几乎就是一个城市。

珠海与大珠三角其它的中心城市同样距离很近。

珠海东与香港隔海相望,相距仅36海里,最近的牛头岛相距仅3海里;珠海距广州市约140公里,大约两个小时车程。

此外,珠海位于南方大江西江主干道的河口位置,也是西江流域通往海洋的门户。

磨刀门是西江干流的出海口,水量充沛,年径流量占珠江的28.3%,为八大口门之首。

在更大的尺度上,珠海也是中国重要的门户城市之一。

沧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沧州市县域特色产业提质升级工作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

沧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沧州市县域特色产业提质升级工作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

沧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沧州市县域特色产业提质升级工作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沧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10.26•【字号】沧政办字〔2021〕143号•【施行日期】2021.10.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企业技术进步与高新技术产业化正文沧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沧州市县域特色产业提质升级工作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渤海新区、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沧州市县域特色产业提质升级工作方案(2021-2025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沧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10月26日沧州市县域特色产业提质升级工作方案(2021—2025年)特色产业是沧州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财政增收、富民强县的重要抓手,是实现促进就业、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为深入贯彻落实《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提质升级工作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冀政办字〔2021〕98号)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县域特色产业振兴工作部署,更好发挥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加快推进县域特色产业(含各区特色产业,下同)提质升级,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立足沧州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发挥县域特色产业基础比较优势,以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主题,通过创新能力提升、上市融资能力提升、数字化转型能力提升、招商引资能力提升,实现特色产业集群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效率变革,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县域特色产业,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强市、美丽沧州提供坚实支撑。

(二)提升原则。

1.坚持创新驱动。

把创新作为推动县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以科技创新带动全面创新,着力推进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打造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推动县域特色产业实现内涵式增长。

浙江省“山海协作”推动共同富裕的逻辑脉络与经验启示

浙江省“山海协作”推动共同富裕的逻辑脉络与经验启示

浙江省“山海协作”推动共同富裕的逻辑脉络与经验启示作者:应少栩来源:《理论观察》2022年第03期摘要:浙江“山海协作”工程是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

通过山海协作的内涵要义、实施成效、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四个方面全面、系统地梳理和分析了山海协作工程的逻辑脉络和现实思考。

同时,通过对武义县、磐安县等地相关部门、企业的实地走访调查,发现山海协作在考核机制、地区交流、管理机制、合作广度深度等方面存在局限性。

在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大背景下,浙江需要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工作机制、探索协作机制、强化宣传机制、推动内容创新等方面不断完善和创新“山海协作”工程的具体内容,才能对山区26县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制度保证和平台支撑。

关键词:山海协作;共同富裕;山区26县;逻辑脉络;经验启示中图分类号:F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2)03 — 0013 — 05改革开放以来,在“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思想的指引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地区依托区位优势、工业基础等率先发展起来。

但是,东部地区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其内部城乡、区域、群体等差距的拉大。

浙江作为沿海发达省份,成为全国先富起来的地区,但省域内沿海与山区的发展差距不断扩大。

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例,1978年,浙江省内最高的杭州市为565元,最低的丽水市为226元;2000年,杭州市为22342元,丽水市为6304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差距从2.5倍扩大到3.544倍。

如何通过先富带动后富,缩小各区域、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后发地区的跨越式发展,从而推动全省域一体化协调发展,是浙江亟待破解的难题。

2002年4月,浙江省发布《关于实施山海协作工程帮助省内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意见》,决定组织省内沿海发达地区与浙西南、海岛等欠发达地区相互结对,共同实施社会经济协作活动,即“山海协作工程”。

融入珠三角 实现新跨越

融入珠三角 实现新跨越


区域经济
角 实现新跨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三
_李 维 员
韶 关 位 处 粤 北 区 域 中心 ,是 广 东对 接 内地 的 门户 ,这 决 定 了韶 关 必 须建 设 好 广
国 家 在 《 江 三 角 洲 地 区 改 革 发 展 规 划 纲 要 珠
东尤其是 珠 三角服务全国的 “ 头堡 ” 桥 。
过 实 现 产 业 互 补 、市 场 互 通 、资源 互 用 、体 制互 融 、政
明确 目 标 定 位
作 为 “ 珠 三 角 ”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生 态发 展 区 环 从 的功 能定 位 出发 ,韶 关 的发 展 目标 是 :
策互联 ,形成韶关 与珠三角 区域互动发展 的新格局 。 二是彰显 特色 ,寻求突破 。在对接珠三角工作 中注 重彰显韶关特色 ,找准 自身融人珠 三角 的位置 ,扬长避 短, 与周边城市实现错位发展 。 在打好资源牌 、 区位牌 、 成本牌 的同时 ,更加注重产业基础 、产业环境 的培育和 投资环境 的优化。以双赢为 目标 ,项 目为抓手 ,整合资
桥敲定年底动工 ……一时间 ,粤港澳大地风起云涌 ,万 马奔腾 。 纲要 》 出的促进环珠三角发展 、 《 提 推进 区域一 体化 的要求 ,更使政策 面扩大到 了全省东西北地区。为 了加快对接 珠三 角的步伐 ,环珠 三角各市 都在跃跃 欲 试 ,争取份额 。 赢 得起跑优势 , 就赢得发展先机 。 敢为天下先 ” “ 的 韶关 ,理应把握发展机遇 ,明确 目标定位 ,主动对接融
( 0 8 2 2 年 ) 以下简称 《 20 — 0 0 》( 纲要 》 )中 ,赋予珠三角
的 “ 尚方 宝剑 ”— — “ 学 发 展 ,先行 先 试 ”一 经 出鞘 , 科

粤港澳合作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计划

粤港澳合作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计划

国际化发展:大湾区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体 系,加强与国际市场的交流与合作,推动 企业走向国际化。
重点发展产业与领域
金融业:支持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城市发展金融业,提升金融业对大湾区经济发 展的支撑作用。
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
现代服务业:支持大湾区城市发展现代服务业,包括专业服务、文化创意产业等。
科技创新产业:推动大湾区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重点发展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新 兴产业。
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
创新驱动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创新驱动发展的重点领域包括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 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引进和培养,以及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和突破
土壤修复与保护:对受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同时加强土壤保护,防止污染扩散。
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生态保护地区提供经济补偿,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 发展相协调。
生态环境保护对湾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促进湾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提高经济效益
增强湾区国际竞争力,提升 国际形象
提升湾区生态环境质量,吸 引人才和企业入驻
保障措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 括建立协调机制、加强监管合作、完善 法律法规等,以确保粤港澳大湾区的合 作顺利进行。
资金支持:政府设立了专项资金,为大湾 区内的重点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促进产业 升级和科技创新。
人才支持:政府推出了一系列人才政策, 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到大湾区工作和生 活,为大湾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 的人才保障。
空气质量:部分城市存在空气污染问题 水质:部分水域存在水质污染问题 土壤质量:部分地区存在土壤污染问题 生态保护:需要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

钟世坚同志在市委六届八次全会上的总结讲话

钟世坚同志在市委六届八次全会上的总结讲话

钟世坚同志在市委六届八次全会上的总结讲话(2010年8月2日)钟世坚市委六届八次全体会议即将结束了。

这次会议是在珠海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上,在全市上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全面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横琴总体发展规划》(以下简称“两大规划”),推动珠海新一轮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我市谋划部署特区当前和未来30年的发展目标任务,增创特区新辉煌,实现特区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今天上午,甘霖同志代表市委常委会作了主题报告,全面总结了珠海经济特区建立30年来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科学谋划了特区未来30年的发展道路和宏伟蓝图,动员全市上下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坚定不移地走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朝着建设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目标奋勇前进。

报告立意高远,论述深刻,内涵丰富,思路明晰,非常切合珠海的实际,是指导我市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会上,晓东同志就《中共珠海市委、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文化强市的实施意见》(稿)(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作了起草说明。

大家围绕甘霖同志的主题报告和《实施意见》进行了热烈讨论,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希望同志们认真学习贯彻这次全会精神特别是甘霖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振奋精神,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努力推动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建设,再谱特区建设新篇章。

下面,围绕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结合今年下半年的工作安排,我讲三点意见。

一、全面领会全会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全会的精神实质这次会议是我市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开得圆满成功。

具有四个明显特点:一是意义大。

围绕做好省委汪洋书记年初向珠海出的“三道题”,市委专门召开全会总结、部署珠海经济特区前后30年的改革发展工作,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深入实施“两大规划”,坚决完成省委、省政府的重托,矢志不渝地走建设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坚定信心和决心,意义十分重大。

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构建海洋经济强市

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构建海洋经济强市
[ 作者简介] 黄延聪 , 州市统计局农村科科 长, 泉 统计师, 建 福 泉 州,60 0 3 2 0
[ 中图分类号] 17 F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7 72 (080 一 4 00 10— 7320 )8 叭2— 03
在经济全球化 、市场化 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和围头湾的围头 、 东石 、 石井等岸段 。共 可建设各 的今天, 经济的竞争 日趋激烈 。丰富的海洋资源和 种泊位 17 , 中深水泊位 8 个 , 9个 其 1 总吞 吐能力 可达 14 1 吨 。 65 万 较为发达的海洋产业 ,是泉州市发展的优势和特 旅游资源独特。 泉州市是古代“ 海上丝绸之路” 色所在 , 确立 海洋经济战略 , 合泉州实际 , 符 是增 的起点 , 又是 “ 世界宗教博物馆 ”旅游景点 以文物 , 强泉州市经济活力 的必然选择 。 古迹为主 , 兼具山水风光 。地文景观、 水域风光 、 生 泉州市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潜能 物景观 、 古迹及建筑 、 休闲健身 、 旅游购物等 门类 泉州市地处闽东南沿海 中部 ,台湾海峡西岸, 齐全 , 海 、 山、 平原 、 城镇各具特色。以山、 海为主的 自然景观 , 以古文化 、 古建筑 、 民俗风情为主的人 位 于 东经 17 5 ~19 5 , 纬 2 。 3 1。2 1。0 北 4 0 2 。5 , 台湾最近距离仅 9 海里。拥有丰 文景观构成较丰富的旅游资源体系 ,现有 国家级 5 6 与 7 4处 省级 7处 富的渔业 资源、 口资源 、 港 滨海旅游 资源、 盐业资 文 物保护 单位 1 , 文物 保护 单位 4 。旅
维普资讯
20 0 8年第 0 8期 总第 9AT LE T R RS A 堡 C O SA NE P I 兰 N N兰

《粤东西北地区振兴战略》试卷

《粤东西北地区振兴战略》试卷

2014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粤东西北地区振兴战略》试卷答案一、1、(1)、粤东地区(汕头、揭阳、汕尾、潮州)(2)、粤西地区(湛江、茂名、阳江)(3)、粤北地区(韶关、河源、梅州、清远、云浮)2、相关区域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发展上相互联系、关联互动、正向促进,区域利益同向增长,区域差异趋于缩小的过程和状态。

二、1、(1)移植模式(2)资源模式(3)结构调整模式、(4)信息化模式2、(1)坚持以人为本(2)坚持统筹区域协调发展(3)坚持充分发挥粤东西北地区主体作用(4)坚持以改革创新和扩大开放为动力,实现跨越发展3、(1)引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要素流向粤东西北县城,推动沿边县域跨省合作发展(2)抓龙头、壮基地、带农户,构建各县特殊的产业产品和名牌。

(3)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鼓励吸引在外乡贤能人回乡投资创业。

(4)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和专业镇,打造特色园区和特色品牌。

(5)套经济、鼓励中小企业绕主导产业链配套生产,打造珠三角先制造业的配套基地。

2 (6)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完善促进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与转移机制。

4、(1)中心城市建设要合理控制规模。

(2)城镇化要做到城建与产业协调发展。

(3)深化体制改革,实现“人”的城镇化。

5、(1)建设完善促进区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的体制机制。

(2)科学合理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的结构比例。

(3)形成完善的区域城乡公共服务供给体系。

(4)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区域城乡收入差距。

(5)落实现有支持欠发达地区的政策,切实保障粤东西北地区居民收入快速增长。

三、1、经济跨越式发展是一种快速度的发展,是一地在遵循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用尽可能短的时间实现产业、技术、质量、效益的新跨越、一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异。

2、经济跨越式发展不仅是一种超常规的发展,而且也是一种非均衡的发展,即它不是全面、平行地推进,而是可以在不同的领域有先有后、有所侧重。

粤东西北地区实施跨越式发展、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几点:(1)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工作报告之海绵城市研究报告

工作报告之海绵城市研究报告

海绵城市研究报告【篇一:2015年海绵城市研究报告】2015报告2015年9 年海绵城市研究目录一、我国城市旱、涝急转现象严重 (5)1、城市“看海”模式频现 (5)2、多个城市缺水严重 (5)3、传统的快排模式是“祸首” (6)二、城市雨洪管理模式:海绵城市的前世今生 (7)1、传统雨水管网模式 (7)2、最佳实践管理(bmps)模式 (7)3、低影响开发(lid)模式 (8)4、中国特色的“海绵城市” (9)三、海绵城市建设的范畴 (10)四、顶层设计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12)五、创新运作模式:社会资本助力海绵城市建设 (13)1、数万亿规模的投资需求 (13)2、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海绵城市建设 (14)(1)地方城投债融资能力被大大削弱 (14)(2)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海绵城市投资 (15)(3)何为ppp .................................................................................................... . (15)(4)ppp模式的主要盈利途径 (16)六、投资机会 (17)1、园林、生态修复产业 (17)2、管道、渗水材料产业 (18)3、市政相关产业 (18)4、实力雄厚的社会资本 (18)七、风险因素 (18)1、海绵城市最大的风险是ppp模式能否形成稳定的盈利模式 (18)2、试点城市效果能否达到预期 (19)八、目前已经有项目落地企业简介 (19)1、*st华赛 ....................................................................................................... .. (19)2、巴安水务 ....................................................................................................... . (21)海绵城市:中国特色雨洪管理模式。

广东省江门港总体规划修编思路及打造港口集团的规划发展

广东省江门港总体规划修编思路及打造港口集团的规划发展

广东省江门港总体规划修编思路及打造港口集团的规划发展◎ 徐宇贤 江门市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摘 要:江门港是江门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中的重要交通枢纽,作为江门市发展现代物流和临港产业支柱,是珠江三角洲地区连接港澳市场的重要口岸。

《江门港总体规划》起步于2008年研究,2015年经由省人民政府同意批准总规,为顺应广东省“十四五”规划中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及“十五五”新形势的发展方向,按照一带一路、一核一带一区和建设交通强省等谋划,现对江门港沿海和内河港区优化港口功能布局、港口岸线利用和港口总体布置规划,发挥沿海深水良港和内河港口资源优势。

关键词:港口、规划、航道、岸线、产业、资源1.引言江门港总体规划修编思路主要紧扣交通强国建设发展,按《广东省航道发展规划(2020-2035年)》《广东省港口布局规划(2021-2035年)》和广东省绿色港口行动计划等方面的行动计划,以“强新会、优广海、促内河”为修编目标定位,重点将广海湾的作业区进行优化布局为广东省重要港区,加快推进崖门出海航道而强化新会港区进行规模化深水港的建设,结合产业发展对广海湾港区、新会港区、江门主城港区等进行了优化和完善,对客运旅游和新能源发展的规划布置港口岸线。

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国资国企推动江门市港口资源整合盘活、布局优化、功能提升,统筹谋划国有港口资源联动开发,改变港口资源分散、各自发展、实力不强的局面,实现统筹全市港口资源、江海联运、服务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目标,结合产业基础、港口规划、发展要求、国资掌控的港口资源战略发展目标,打造面向RCEP的区域特色大宗商品集散基地。

2.江门港总规修编2.1江门港口发展现状江门大陆海岸线约长400公里 ,约占全省的1/10,广海湾和川岛等海域具备建设深水良港的条件,是珠三角大陆岸线最长、海岛数量、滩涂面积、腹地纵深最广的沿海城市。

全市已形成“内河码头数量众多、基础设施具备相当规模、沿海码头起步发展”的特征,与岸线分布相适应,受水网和产业布局的影响,全市码头呈现全域性散点分布特征。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广州旅游发展全局为实现“十一五”广州旅游业的全面发展而奋斗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广州旅游发展全局为实现“十一五”广州旅游业的全面发展而奋斗

汇收入 的78 %。总结 “ .6 十五 ”旅游 发展 ,主要有 以下几个特
点:
wi ea m f p r d n a g h u Si tr ai n ls t s Gu n — t t i o g a i gGu n z o ’ n e n t a t u , a g hh u o a z o o u e n t u s i fa tu t e c n t c i n a d a h e e h u f c s d o o r m n r sr cr o sr t n c iv d i u u o
维普资讯
U nde h rte 1 eader hi Of s P t ani i l he M c pa
“ 五” 期间 ,在广 州市 委 、市政府 的正 确领导 下 ,广 十
州旅游业坚 持以 “ 繁荣搞活三 大市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拉动促 进经济 发展”为主线 ,以提升 广州城市国际地位为重要 目标 , 以打牢旅游 产业基础为重点 ,开拓性地开展工 作,全面超额 完 成 了 “卜 五”期间的预定 目标 ,实现了旅游资源大市 向旅游 强 市 的历 史性跨越 ,全 面超 额完成了 “ 十五”期 间的预定 目标 。 2 0 午城 市旅 游 接待 总人 次达 到9 9 .3万 人 次 ,同比增 长 05 3 85 1 . %,入境旅 游者5(3 万人次 ,其中外国旅游者达 到166 17 3 1.1 ) 7. 5 万 人次 ,分 别同 比增长 1 .4 H 7 1 %;旅游 业 总收入达 到 67 % ̄ 2 .2
US¥ .9 ii nweee r e n f rin c re ce . n ra e v 22 4 bl o r an d i eg ur n is ice sd b l o

云光中同志在市委中心组学习会上的讲话

云光中同志在市委中心组学习会上的讲话

云光中同志在市委中心组学习会上的讲话(2012年5月9日)这次市委中心组学习会是在当前特殊形势下、经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会议既是一次以会代训的学习研讨会,也是一次工作部署推进会。

会议通过深入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查找存在问题及深层原因,研究推进工作的对策措施,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振奋精神,以卓有成效的工作,确保今年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会议主旨概括起来就是两句话:一是增信心,二是找方法。

昨天上午,大家实地考察了达拉特旗的项目、园区和城市建设,很受启发。

在复杂的宏观形势下,达拉特旗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项目多、动作大、进展快,既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也给大家提振了信心。

从昨天下午到今天上午,各旗区、市直有关综合部门、几大班子的领导,围绕我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和应对措施以及下一步工作打算,都作了很好的发言。

从中可以看出,大家的发言都是在实践中通过调研取得的成果,完全符合当前发展现状,符合市情,也符合科学发展观和“稳中求进”的发展总基调。

发言材料概括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特别是针对全市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金融、房地产市场、政府债务等问题,以及围绕实现全年目标任务,怎样保存量、扩增量,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讲了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思路办法,对于指导和推动当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与会各位同志要把大家的发言作为今后工作的重要参考和指导,切实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办公厅要对各位领导的发言进行整理,以调研报告的形式下发,指导和推动各项工作。

一会儿,廉市长还要讲话,请大家认真学习贯彻。

下面,综合借鉴大家的发言我讲四点。

第一,正确看待和准确把握当前经济形势。

经济发展过程中肯定要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不出现问题不可能、也不正常。

在当前大环境之下,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正在发展的地区来讲,不可能不受影响,不可能独善其身。

今年以来,受国际国内大环境影响,我市经济发展中一些深层矛盾显现,外部困难与内在矛盾相互交织,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出现不同程度回落。

强化民族海洋意识,构建海洋强国战略

强化民族海洋意识,构建海洋强国战略

强化民族海洋意识,构建海洋强国战略作者:蒙丹丹魏红蒋金龙来源:《商情》2013年第19期【摘要】通过分析找出了本民族海洋意识缺乏的根源,指明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国家利益的最高选择,并提出了构建海洋强国战略的举措。

【关键词】海洋意识,国家利益,举措一、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国家利益的最高选择开发半壁蓝色疆土,实现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的跨越,既是海洋国家利益的最高战略选择,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纵观世界各强国,无一不是以海立国,以海兴国。

海洋孕育大国和强国,强国必须掌控海洋,这是对“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海洋贸易和世界贸易,进而控制世界财富和掌控整个世界”的最好诠释。

(一)海洋强国的涵义。

“海洋强国”是指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发达、海洋科技综合水平先进、海洋产业国际竞争力突出、海洋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大、海洋事务综合调控管理规范、海洋生态环境健康、沿海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达、海洋军事实力和海洋外交事务处理能力强大的临海国家。

(二)海洋强国的总目标。

第一是实现海洋经济强国,要在国民经济整体发展基础上,使海洋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从现在的4%逐步发展到20%以上,海洋经济的发展,要充分发挥海洋运输业、造船业作为高技术主导产业和基础产业的促进作用,确保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海洋开发总体实力逐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第二是实现海洋科技强国,要大力推动科技发展,努力提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水平和技术开发能力,使科技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逐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第三是实现海洋军事强国,要建设一支拥有国产先进武器装备武装的、以海军为主体的海洋防御综合力量,在国防建设上要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寓军于民、有国防工业作后盾,有能力确保国家统一,有能力反封锁、反制约,制止帝国主义的可能侵略和一些霸权主义国家蚕食我海洋国土的行径,有效保护我国海洋国土、海洋权益和海上运输线的安全。

三、构建海洋强国战略的举措海洋强国战略的内涵是多元的,至少应包括海洋领土和主权、海洋安全、海洋军事、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法制、海洋文化等。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圳市加快海洋产业发展建设海洋强市的若干意见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圳市加快海洋产业发展建设海洋强市的若干意见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圳市加快海洋产业发展建设海洋强市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11.21•【字号】深府[2008]254号•【施行日期】2008.11.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圳市加快海洋产业发展建设海洋强市的若干意见(深府〔2008〕254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为贯彻中央十七大精神,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解放思想,树立世界眼光,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实施海洋立市战略,大力发展海洋产业,合理利用海洋资源,有效保护海洋环境,把我市建设成为海洋强市,经市政府同意,特提出如下意见:一、加快发展海洋产业,全面推进海洋立市战略(一)充分认识发展海洋产业的重要意义。

海洋是深圳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托,我市海域面积达1145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257.3公里,海域连接南海及太平洋,在开展深海、公海资源的研究和利用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发展海洋产业是顺应世界潮流,加快建设国际先进城市的重要战略举措。

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加快发展海洋产业,有利于我市发挥区位优势,突破资源"紧约束"、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有利于实现开发与保护并举,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完善我市海洋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牌和形象;有利于推进我市海洋工作创新,实现海洋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有利于构建海洋经济发展新格局,不断提高海洋经济对深圳发展的贡献率,进一步增强我市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二)发展海洋产业的总体要求。

坚持科学发展观,根据《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和《深圳市海洋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按照把海洋产业建设成我市重要支柱产业的要求,以规划为先导,以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为动力,加强海洋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拓展海洋资源利用范围和深度,实现海洋资源集约化利用,丰富海洋产业内涵,延长海洋产业链,培育发展新兴海洋产业,扩大海洋经济总量,通过存量调整和高端产业要素的引入,优化海洋产业的结构和布局,逐步实现我市海洋产业由资源依托为主向服务依托为主的转变,提高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16216322_海洋强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6216322_海洋强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当前,人类发展正面临人口、资源、环境三大危机,进军海洋、开发海洋是应对危机的时代选择。

近年来,沿海城市开发活动对近岸生态与环境系统的破坏不断加大,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部分污染物最终都进入了海洋,部分污染物极大超出了海洋的自净能力,造成海洋生态失衡,致使海洋污染情况越来越严重。

党的十八大将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对中国的海洋工作提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全国科技兴海规划( 年)》也提出了 年海洋强国建设的阶段性目标,进一步赋予海洋开发利用以及现代海洋生态文明的内涵,为海洋资源环境开发利用方式转变和深化海洋资源环境保护管理改革指明了方向。

北至辽宁、南至海南的诸多沿海城市响应国家战略号召,纷纷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市的发展战略。

对于海洋强市的概念不同学者的研究有所不同,但通常认为应达到以下几点:蓝色国土观念深入人心、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科技创新强劲、海洋生态环境优美、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管控能力强大、海洋文化底蕴厚重。

大力发展海洋事业,实施海洋强市战略,提高我国沿海城市的海洋经济发展能力,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为建设海洋强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在当前形势下,率先建成海洋强市,成为增强沿海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发展趋势。

海洋强市建设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基本单元,因此急需构建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具普适性的海洋强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是评价工作的基础和依据,指标的相关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本文根据指标筛选原则,科学选取指标因子,设计若干评价指标并开展相关数据、资料的采集、整理海洋强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内容提要〕本文以大连市为例,利用德尔菲法对海洋强市评价指标进行设计与筛选。

从海洋经济实力、海洋科技竞争力、海洋环境保护能力、海洋综合管理能力、社会经济发展支撑能力五个方面评价内容共47个指标中筛选出27个代表性指标可用于海洋强市的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现珠三角海洋大市向海洋强市的跨越【摘要】江门是珠三角海洋大市,在珠三角九市中,其海岸线长度仅次于珠海,但其海洋经济发展成就相比广州、深圳等地却有较大差距。

本文旨在分析江门市海洋经济资源的特点,剖析限制海洋经济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江门市从海洋大市向海洋强市转变。

【关键词】海洋资源海洋大市产业路径海洋电力业海洋船舶业珠三角九个城市中,佛山、肇庆不靠海,在其余7个沿海城市中,江门市海岸线长414.8公里,其海岸线长度仅次于珠海的604公里,远超过深圳(海岸线长229.96公里)、惠州(海岸线长223.6公里)、广州(海岸线长35公里)等市,为珠三角名符其实的海洋大市。

但是,珠三角的海洋经济强市却恰恰相反,是海岸线资源并不占优势的城市。

比如,珠三角海洋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广州,2010年其海洋经济产值为1250亿元,其海洋科技力量排名全国第二,但其海岸线长度却只有35公里,位居珠三角7个沿海城市中最后一位。

海洋资源与海洋经济成就的巨大反差,不得不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即海洋资源大市如何才能变成海洋经济强市?到底是什么制约了海洋资源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的转变?如何破解这一困局或悖论?本文将详细分析江门市海洋资源的特点、海洋经济发展的成就、制约海洋经济发展的因素,最后尝试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江门市从海洋大市向海洋强市的跨越。

一、广东江门海洋资源特点分析1、海域空间广阔。

江门领海基线内海域面积约2886平方千米,专属海洋经济区面积30198平方千米。

江门市海岸线长414.8公里,占全省的1/10,排在湛江(海岸线长1556公里)、珠海(海岸线长604公里)之后,海岸线远超过深圳(海岸线长229.96公里)、惠州(海岸线长223.6公里)等市。

江门的海岸线长也超过著名的滨海旅游城市厦门市(海岸线长262.6公里)。

此外,江门陆地面积也非常广阔,加上丰富的岸线资源,适合发展临海工业。

2、海岛数量多。

据相关统计,江门市共有271个海岛,在珠三角七个沿海城市中,海岛数量最多。

其中台山有海岛268个,台山海岛数量在广东省县级市中位居第一,包括广东省第二大岛屿、面积为156.7平方公里的上川岛,及全省第六大岛、面积为98平方公里的下川岛。

江门岛岸线长365.8公里,占全省岛岸线长的1/7,海岛面积为253.128平方公里。

风格各异的岛屿、沙滩适宜发展滨海旅游业。

3、港口资源丰富。

江门市港湾多,港口资源丰富,银洲湖、广海湾、上川大湾、下川山猪洲等港湾都可建设深水港。

其中台山的港湾众多,有大小港湾、海湾119个。

银洲湖是建设深水内港的优良港址。

广海湾东岸、上川岛的大海湾和乌猪洲岛具备回淤少、水域宽、风浪小、航道短、深水岸线长、港区发展空间大等建设大型深水港的条件,十分适合建设10—30万吨级的深水港(广东省海洋和港口联合课题组,2004)。

4、渔业资源丰富。

江门市渔业资源丰富,经济鱼类、甲壳类、贝类等种类多,质量好,适宜进行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可用于水产养殖的浅海和海滩涂面积广大。

其中台山市可发展水产养殖的浅海(20米等深线)面积为210083公顷,沿岸滩涂(潮间区)面积26666公顷。

5、滨海旅游资源丰富。

江门市海岸线长,海岛众多,沿海地区人文、历史、自然景观丰富。

其中,台山市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岛岸线,有各种类型的海洋景观、生态景观及人文景观。

开阔的沙滩达30多处,并且海水清澈,人为污染少。

最具代表性的上下川岛共拥有12处总长达30多公里的海滨沙滩,被称誉为“东方夏威夷”、“南方北戴河”。

6、沿海滩涂面积大。

丰富的滩涂面积适合填海和发展海洋渔业。

全市负5米以上浅海面积约为121776公顷,其中负1.5米面积达48599公顷。

新会银湖湾、台山广海湾是江门市两个滩涂面积大的重点海湾。

银湖湾区域已经国家海洋局批准,可围海造地921公顷,广海湾区域规划围海造地面积可达2337公顷(董平,2008)。

7、矿产、能源等资源丰富。

江门市海洋资源种类齐全,除了前面论述的渔业资源外,矿产、能源等资源也非常丰富。

以台山为例,台山海岸带有丰富的稀有金属资源,储藏着大量的石英砂矿、钨矿及稀有金属等资源。

另外,台山海区潮差大,波浪周期变化大,风能密度大,海洋能源如水能、潮汐能、波浪能、风能等海洋可再生能源充足。

二、广东江门海洋经济发展特色研究1、海洋船舶业形成规模。

江门海洋船舶业包括造船业和拆船业。

修造船企业和拆船企业主要集中在新会区银洲湖区域,目前有50多家船舶制造厂聚集于此,现有造船能力为80万载重吨,龙头企业有江门市南洋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江门市银星船舶有限公司,其中江门市南洋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是广东省最大的民营造船企业。

江门市拆船业在国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拆解量占全国八成以上,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拆船基地,拥有“中国船舶拆解基地”之美誉。

江门市现有大型拆船厂5家,3家为国家定点拆船厂,现年拆解能力为150万轻吨,其中新会双水拆船钢铁有限公司是我国目前拆船行业中规模最大、拆解速度最快的一家大型拆船企业。

2、海洋电力业异军突起。

广海湾区域为“中国电能源产业基地”(2007年11月被中国能源协会授予此称号),集中了火电、核电、风电等电力企业,规划总装机容量达到1963.5万千瓦,相当于一个三峡电站。

台山火电厂,是亚洲目前规划建设最大的火力发电厂,规划总装机容量900万千瓦,一期5台60万千瓦机组已经全部建成投产发电。

台山核电厂,规划总装机容量1050万千瓦,首期工程总投资625亿元,规划机组为世界最先进的EPR三代核电机组,现已经开始建设。

该核电厂为广东省“十一五”规划重点工程,并且列入了国家核电建设规划。

台山风电项目,规划13.5万千瓦,现在一期工程正在施工中。

另外,台山潮汐能、太阳能丰富,也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准备了优越的条件。

除了广海湾电能源基地外,新会双水发电厂也稳步发展,现已经形成较明显的辐射效应,带动了造纸产业的联动发展。

台山还是我国第二个、南方区域第一个直购电试点地区,又是全国目前唯一的点对多点直购电试点地区。

直购电的实施能有效地降低企业电能成本,可让企业用电户享有平均降低15%左右的低电能成本(廖玉芳、卓国雄,2009)。

3、海洋生物医药业发展潜力大。

江门生物医药产业基础好,发展快。

2010年江门市生物医药(健康)产业产值115亿元,同比增长24.4%。

生物医药产品涉及生物制药、现代中药、中草药保健食品和化妆品、医疗器械等,龙头企业有广东邦民制药厂有限公司、江门量子高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彼迪、恒健等,全市实现年产值超亿元的生物医药健康行业生产企业有8家。

生物医药企业分布于新会(无极限)、市高新区(江门生物开发中心有限公司)、开平沙塘镇表海工业园区(牵牛生化、彼迪药业、罗赛洛等),初步形成江门市生物医药产业的三个产业集群。

作为生物医药产业的一部分,江门市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4、海洋旅游业发展迅猛。

江门市辖的台山市滨海旅游业产值10亿元(2008年数据)。

作为国家4A级滨海旅游胜地的上川岛飞沙滩旅游区,是我国十大优质海水浴场之一,享有“南海第一滩”之美誉,年接待旅客量达20多万人次。

下川岛王府洲旅游区,沙滩被椰林绿树环抱,每年吸引游客达30万人次。

开平碉楼与村落世界文化遗产现与滨海旅游、温泉联合推荐,已经形成互补效应,发展迅猛,在国内地位明显提升,影响不断扩大。

5、海洋渔业产业链条形成,规模已显。

南沙渔业生产独树一帜。

目前江门市拥有南沙作业渔船24艘,是广东省规模最大、生产能力最强、效益最好的群众船队。

海水养殖业已形成六大养殖基地,并已初步形成优势水产品产业带。

台山鳗鱼养殖面积5.5万亩,年产活鳗5.3万吨,年产值达30多亿元,烤鳗年加工能力3000多吨,产品远销日韩、欧美等国。

台山成为全国、全省最大的鳗鱼养殖基地及出口基地,并且也是全省三大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之一。

全市水产养殖面积、水产品总产量、水产品总产值分别位居全省第二、第四、第三。

目前包括海洋水产业产业链条较长,从饲料生产、物流、养殖、吊水出口到深加工再出口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已经形成,呈现出较强的外部规模经济。

该产业链条包括处于上游的海水养殖业,处于中游的水产品加工业,处于下游的销售环节。

江门市现有水产品加工企业近100家,并出现了一批龙头企业,如江门市振业水产有限公司,加工罗非鱼,根据规划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罗非鱼加工企业。

处于下游的销售环节成立多家区域性合作社,具体有新会区润明海洋渔业专业合作社、新会区大鳌社洪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新会区农丰水产专业合作社、鹤山市古劳桂花鱼专业合作社、台山市广海镇鲲鹏永润海洋渔业专业合作社(张茂盛、陈素敏、谭锦波,2012)。

合作社方式将有效提高渔民和企业面对市场的抗风险能力。

三、广东江门海洋资源利用及海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1、海洋经济总量和结构仍须提升和优化。

2010年江门市海洋经济总产值为105亿元,仅占GDP的6.8%,与广东省海洋经济发达城市仍然有差距。

同年,广州市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超1250亿元(海岸线仅为35公里),湛江为854.8亿元,深圳海洋生产总值降为762.13亿元(海岸线为229.96公里),汕头为248.28亿元(海岸线为289.1公里)。

相对于海洋资源而言,海洋经济产值还较小,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远远没有充分挖掘。

江门市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近几年得到有效优化,但和省内发达城市相比,第三产业发展不充分,第一产业比重较大。

2010年,广州市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38%∶61%,深圳2009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0.7%∶42.2%∶57.1%,江门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则远远不及这两个海洋经济发达城市。

第二产业的发展也比不上湛江,2010年湛江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的比例为9.7%、74.2%和16.1%,即使是汕头,其海洋经济三次产业比例也比江门市更均衡,具体为30.8%∶32.5%∶36.7%。

在第二产业中,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等海洋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仍然不足。

在第三产业中,海洋体育规模不大,海洋文化不够发达等,这些都阻碍了江门市海洋经济的纵深发展。

2、主导产业带动力有待提高。

和陆地工业相比,海洋产业对经济的贡献还不够高。

海洋电力业和临港装备制造业作为新发展起来的产业,急需增强其对相关产业和经济的带动性和联动性,与上游产业、下游产业、支持部门与产业协同发展。

重点项目唯有与相关行业与经济联动发展,形成集聚,才能形成外部规模经济,形成更为巨大的发展势头。

滨海旅游资源未充分发挥“南海第一滩”等众多天然优良旅游资源的潜力和优势,岛屿开发利用程度不高,有263个待开发的无居民海岛,经济效益远远尚未充分发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