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理念下的初中物理复习课教学模式初探

合集下载

学习建构主义理论,改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学习建构主义理论,改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教海探索
21

■ 罗红兵
物 理 是 一 r 以 观察 、 验 为 基 础 的 学 科 , 科 书 】 实 教 中的许多物理知识 是通 过观察 、 验 、 实 总结 、 思索 得 来 的 , 务 教 育 阶 段 的物 理 课 程 要 让 学 生 学 习 初 步 义 的物 理 知 识 与 技 能 , 历基 本 的 科 学 探 究 过 程 , 到 经 受 科学态度和科学精 神的熏 陶 , 是 以提 高全 体学 生 它 的科 学 素 质 、 进 学 生 的 全 面 发 展 为 主 要 目标 的 自 促 然科学基础课程 。本文试图结合作者本人 的教学 实 践, 浅谈用建构 主义理论 指导初 中物理 教学 改革 实 践, 探索 改善初 中物理教 学 , 采用一 定 的教学 策略 , 帮助和促进学生 的意义构建 , 挥 物理 课在 素质教 发 育 中 的重 要 作 用 。

1 学 生 分 组 实验 .

教师必须 改变做 实验 不如 讲实 验 , 实验 不如 讲 背实验的传统 观念 , 放手 让学 生动手 动脑 去探 索万 物, 通过 实验及实验过程 中教师与学生 之间 , 生与 学 学生之间 的协作 、 交流 , 逐步形 成 、 调整 、 发展 和丰富 自己的认知结构 , 从而学 生完成对新知 的 自主构 建。 如初三课本中的“ 杠杆的平衡条件” “ 、串并联 电流 、 电 压的特点”“ 、欧姆 定律” 等 , 等 让学 生在 老师 的 引领 下, 以学生 分组 实验 的方式 , 过学 生间 的合作 、 通 交 流, 逐步完成对这些新 知的 自主构建。教师应尝试将 演示 实 验 扩 展 到 学 生 自己动 手 实 验 。 把 演 示 实 验 通 过改进 、 改组和改造等方法适 合于学生 的分组实验 。 如“ 比热 容 ” 一 节 , 将 课 本 上用 两 个 相 同的酒 精 灯 这 我 加热等质量的沙和水 的演示实验 , 改进成用两根相同 的电阻丝加热 等质量的煤油和水 , 生在分组实验的 学 情景 中完成对新知 “ 质量相 等的不 同物质 , 吸收相 同 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 自主构建 。 的

初中物理复习课高效和谐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物理复习课高效和谐课堂教学模式

高效和谐课堂初中物理复习课教学模式一、设计理念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校里,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

在物理教学上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即"为理解而学习"。

这就要求,物理学习中不能只记住一些概念、原理或只能应付课本上的一些习题,要求学生获得的知识是结构化的、整合的,而不是零碎的、片面的。

2)、教学的过程是引导高级思维活动来解决问题的过程,即"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

这就要求教学要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不断地对各种信息和观念进行加工和转换,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完成对知识的建构。

3)、教学的环境是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内容的、有力的协作环境。

我们主张"学生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而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支持者"。

建构主义理论启示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我们的长期存在的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的灌输式教学;建构主义理论启示我们要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时代要求我们打破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以讲授灌输为主线的教学套路,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创新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2、目标导学理论目标导学是一种主体性教育。

所谓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本质的最高体现,是人作为认识和实践主体在其活动中所具有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卢梭指出:“在一切动物之中,区别人的重要特点的与其说是悟性,不如说是人的自由主动者的资格。

”马克思也认为,“人的类特性恰恰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他强调“人始终是主体”,“主体是人”。

主体性构成了人的本质的最高层次的规定。

目标导学把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转变为运用素质教育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现主体生成,促进学生基本素质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创新的能力、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使教育真正成为发展人的主体性的教育。

建构主义理论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理论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理论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理论方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从而提
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对学生来说,理解物理学的概念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特别是对于一
些小孩,他们很多时候不记得许多公式,并且容易被各种原理和公式给混淆。

使用建构主
义理论,教师可以把握学生理解情况,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有效地将物理学相关
内容转换为学生可以理解的形式。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应用建构主义理论。

首先,教师应积极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允许他们
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

然后,教师需要创设一个鼓励参与的环境,让学生解决问题的机会,他们可以自己尝试许多方法,通过实践解决问题,有利于他们深入理解物理学相关理论。

此外,在建构主义理论中,老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展示物理学实验或视频,学生
能够轻松地理解相关理论,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发放小的实践任务,让学生从实践中学习,通过解决实践问题,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总而言之,建构主义理论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物理学,而不是
一味死记硬背,让他们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建构主义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建构主义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建构主义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学物理教学中逐渐流行起来,成为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主流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物理教学过程中,常发现学生上课听得懂、看书看得懂,但在解决问题时一做就容易错的情况。

通过自己的反思与理论学习,发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头脑中没有建构起完整、准确的物理情景。

所以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帮助学生对知识的意义的建构,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不断明确学习目标、采取各种教学方式实现学习过程最优化,以达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简介建构主义是60年代到70年代盛行的一种哲学思潮,其最早的提出者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

总之,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可以形成一套新的比较有效的认知学习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较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学习的含义”(即关于“什么是学习”)与“学习的方法”(即关于“如何进行学习”)这两个方面。

1.1关于学习的含义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建构主义理念下的初中物理综合实践课教学模式初探

建构主义理念下的初中物理综合实践课教学模式初探
( 1 )明 石 海 峡 大 桥 —— 世 界 上 目前 最 长 的 吊 桥 ( ¨
本) ;
1 模 式 界 定 综 合 实践 课 的缱 构 模 式 是 以 学 生 为知 识 构 建 的 中 心 , 教 师 作 为 学牛 建 构 知 识 的 促 进 者 , 以情景创 设、 交 流 合 作
某一主题展开 , 要 实 现 预 设 的 目标 , 教 师 该 创 设 一定 的
课 的l 玎设埘 于改 变 学 生 的 学 习 方 式 , 提 高 学 生 的素 质 具
“ 意 义. 综 俞 践 活 动 课 程 开 设 以 来 , 在 取 得 初 步 成 绩 的 卜 『 .・ 个深 层 次 的 问 题 逐 渐 显 露 出来 , 扰着 每一 +
性、 乍成性等特点 。 倡 导学 牛 通 过 自主 探 究 和 积 极 实 践 , 获 得意身体验, 发展学生 的创新 精神 和实践 能力. 其 课 程 的
拖 足 培 养学 t 『 J 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 力的重要途径. 该
4 模 式 实 施
4 . 1 情景创设 , 明确 主 题 只有 学 生 对综 合 实 践 活 动 产 生 了 强 烈 的 兴 趣 , 他们 / 1 会 积 极 投 身 到 综 合 实践 活动 中去 ; 综 合 实 践 活 动 一 般 罔绕
仅 以 5年 时 间 完 成 , 称 得 L足 同类
建筑 中花 最 短 时 间 ( 中罔 香 港 ) .
I ¨ 占 j J 景 确i 刨 波 L _ 一l 交 流 合 l — _ . 一 程 价l _ 一交 流 反 心l

通 过 4幅 极具 震 撼 的桥 梁 片 的 展 示 , 激 发 厂学 q 二 的
摘 要 :本 文结 台 多年 的 初 中 物理 综 合 实 践 课教 学 实践 经 验 , 以建 构 主 义 理 论 为 指 导 思想 , 在 推进 素 质教 育 的 大 背 景下 . 对 初 中物 理 综 合 实 践课 的教 学模 式 进 行 探 讨.

尝试利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教学

尝试利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教学

尝试利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姜桂金(邳州市运河中学江苏邳州221300)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通过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通过内外因的关系,逐步建构起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从而促进自已认知结构的发展”,其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在课堂上,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学生自己去建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特别是提倡自主学习,探索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断得到加强.由此可见建构主义理论与新课改的要求是一致的.我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尝试利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实践,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起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1创设情境,引领知识自主建构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把握,有利于自主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知识点时,为了使学生能自主建构知识,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课前准备好以下材料,一张纸,一根钓鱼胶线,一个小瓶子,教师准备一面鼓,一面锣.教师首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器材,无论你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只要你能让其发声,看你有多少种方法,并观察发声体的振动情形.教师演示: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用力敲,学生听声并观察纸屑的跳动,思考纸屑为什么会跳动?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和自己动手的实验,便能轻松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结论,同时也可以使知识产生新的迁移.如:根据利用钓鱼线演示振动的过程迁移出弦乐器的(如,二胡,小提琴,大提琴,古筝,钢琴等)发声原理是弦的振动,并且它的音调是由弦的长短,粗细,松紧来决定的知识.根据吹笔帽的发声过程迁移出管乐器(如,小号,大号,箫,笛子,竽等)的发声原理是空气柱的振动,同时理解了管乐器的音调调节是改变空气柱的长短.2合作学习,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相性学习.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主动参与,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的过程.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有内在的动力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对自己在认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适当的调整.在学习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的关系时,用电学示教板展示两个不同规格的灯泡串联时,闭合开关后发现两个灯的亮度不同,学生在这个问题的情境的刺激下,积极地思维起来,并由此产生问题意识:(1)靠近电源正极的灯泡亮些,靠近负极的灯暗些.教师适时提出如何解释?学生可能脱口而出是因为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随着灯光的发光逐渐地消耗,越来越少,故灯变暗.教师再提出如果把这两个灯泡调换,应该还是靠近正极的灯亮了,你们可以利用手中的器材试试看.学生合作完成实验,结果与预料的不同,猜想被否定.(2)又有同学提出电流可能不变,刚才的现象可能是因为灯泡不同造成的,如果象现在猜想的这样,又如何设计实验来证明呢?请小组讨论设计出实验方案,并利用你手边的器材来完成探究过程.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分工,有的负责连线,有的负责读数,有的负责记录,有的负责观察灯的亮度,最后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的结论.此时教师进一步提出,能否依据一次实验就能得出实验的结论呢?据此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案,可以多做几次总结出一个普遍的结论,避免偶然性而产生错误的结论.实验完成后教师要适时点拨:在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出猜想时,要对猜想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寻找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经过一定的经验积累并随着物理知识的丰富,学生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都有提高,并养成了爱提问题的好习惯.在问题的研究过程中,通过学生合作学习,体现了师生的互动,生生的互动,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自主的合作学习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3依据生活经验,迁移建构新知识我们生活在自然界,时时与自然界有亲密的接触,对自然界有一定的亲近感并乐于去探究它们.物理学是研究物理现象并揭示物理现象背后隐藏规律的科学,初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强,兴趣广泛,他们在生活中积累的原生的生活经验虽然不系统,但对他们学习初中物理知识大有裨益,我们在进行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一优势.我们在学习《物态变化》这节内容时,利用这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极为密切,学生生活在自然界,对自然界的现象有切身的体验,例如:对于雾,露,霜,雨,云,冰雹有直接的体验,教师再适时提出它们又是怎样形成的呢?这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完成知识的自主建构.建构主义理论启示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我们长期以来的教师教,学生听的讲授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逐步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行为,要切实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以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的学习形式,使教学行为重视学生的自主建构,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搜集分析相关的信息和资料,自我激励,自我反思,完善对知识的重组和意义建构.这样新课改目的不仅得以顺利实现,而且实现的过程也是高效的.3·2012年1月Vol.30No.02中学物理。

建构主义理念下的初中物理复习课教学模式初探

建构主义理念下的初中物理复习课教学模式初探

建构主义理念下的初中物理复习课教学模式初探丹阳市第三中学许国良第八次课程改革在我市全面推广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受到冲击,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应运而生,如何在新课改的理念指引下,上好初中物理复习课,一直困扰着在教学一线物理教师,我们在认真学习新课改支撑理论之一——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反复感悟理论之精髓,认真实践理论之精要,经一学年的反复实践探索,理论论证,我们感到建构主义理念下的初中物理复习课教学模式,不但符合新课程理念,而且操作性强,教学效果好。

一、模式界定复习课的建构模式是以学生为知识构建的中心,教师作为学生建构知识的促进者,以情景创设、问题设置等教学环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主动思考、探索,积极构建,大胆创新的教学活动,实现知识建构、基知巩固、能力提高为一体的目标达成的教学过程,其本质特征是:自主构建、应用创新。

二、模式结构三、模式依据㈠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是点滴的,零散的。

㈡根据复习是将知识再现,强化、深化、内化、外涵的过程。

㈢根据“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达到有效教学。

㈣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的主动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建构性原则。

四、模式实施㈠情景创设,知识再现教师点明课堂主题,并通过媒体展示与本章节主要知识点相关的实验或情景。

学生结合情景,通过独立思考或分组讨论方式,回顾主要知识点及相关知识并汇报交流。

交流媒体展示的画面应具有目的性和典型性,多幅情景在同一幕同时展现,以便能有效激活每一位学生的元认知。

例如:在复习《光的折射及应用》一课时,媒体展示画面共9幅三大类。

光的折射现象:画面1、日出画面2、彩虹光的折射规律:画面1、斜插在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向上弯折画面2、渔民用鱼叉捕鱼画面3、“一笔三折”现象凸透镜成像:画面1、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画面2、透过凸透镜看纸上的字变大了画面3、近视眼、远视眼成像光路图画面4、照相机、投影仪、放映机㈡交流合作、基知巩固学生根据媒体展示的某一幅画面表述自己所能回顾的主要知识点,再通过教师导引、学生补充相关知识点等教学活动,由“点”到“面”构建某一知识点的结构体系。

建构主义理论改善初中物理教学之浅见

建构主义理论改善初中物理教学之浅见

建构主义理论改善初中物理教学之浅见[摘要]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学生学习要主动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

该理论先后由皮亚杰,维果茨基、布鲁纳,奥苏伯尔等知名学者、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创建与完善。

随着国家对于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视,建构主义理论也逐步的引到教学活动中。

本文根据建构主义的相关内容,提出初中物理教学的几点做法,以期为改善初中物理教学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教学初中物理[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a)-0111-011.建构主义理论内容分析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提倡学生改变以往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建构主义理论提出新型的学习观、学生观、知识观。

(1)学习观。

建构主义提倡的学习观是一种学生主动性的观念,其具体内容:学生是主动建构知识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更不是教师滔滔不绝的在课堂上向学生讲授某一方面的知识。

学生需要通过收集、分析、综合、归纳等多个环节加工已有的经验,并通过融入新的信息、新的事物、新的问题等形成新的经验。

(2)学生观。

建构主义提倡的学生观是一种基于实践的观点。

其具体内容:学生需要通过参与某一项活动实践将经验内化,形成知识与技能。

并且,在实践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市必不可少的。

(3)知识观。

其具体内容:第一,知识是一种解释、假设,用于描述实例与实践活动,而不是现实的准确表征或最终答案。

第二,知识需要创造性地应用,不能准确的概括普遍性的法则与规律。

(3)知识不能被每一个学生确切的理解运用,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加入自己的经验背景才能够搭建起来。

2.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工作侧重点2.1初中物理教师积极掌握学生学习与生活状况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与课下需要善于发现学生情绪变化,积极掌握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状况。

关于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状况,以下几点最为重要:(1)学生学习模式。

初中物理教学中实践建构主义教学观的探讨

初中物理教学中实践建构主义教学观的探讨

初中物理教学中实践建构主义教学观的探讨作者:刘恩文来源:《中小学教学研究》2013年第12期摘要:探究式教学正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被人们所关注的一个课题。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与建构主义教学观具有内在一致性,通过初中物理教学过程,在全面阐述建构主义教学观及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探讨建构主义教学观的物理教学模式,树立一种从事基础教育教学的新理念。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观;物理教学模式一、建构主义的教学观(一)知识观建构主义者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而且,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便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景进行再创造。

此外,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可得到较为普遍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因为这些理解只能由个体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立起来,这取决于特定情景下的学习历程。

(二)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他人代替。

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学习者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他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因而不是行为主义所描述的S-R过程。

知识的意义也不是简单地由外部信息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建构而成的。

(三)师生观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

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小到身边衣食住行,大到宇宙、星体的运行,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生活,他们几乎都有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主张。

所以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要将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谢林港中学杨若冰课堂教学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和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基本途径之一.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师自身价值的提高.笔者从教师的角度,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谈谈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条件.一、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教师有效的“教”.通过教师的教,使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学习结果,强化了学习体验,这种教学方法是有效的.在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下,目前已开发出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进入教学.本文重点阐述支架式教学.即用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来形象地描述的一种教学方式:儿童被看作一座建筑,儿童的“学”是在不断地、积极地建构着自身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则是一个必要的脚手架,支持儿童不断的建构自己,不断建造新的能力.下面以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压强》的教学为例,说明支架式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搭脚手架——演示手指按墙上图钉,课本放在桌面上、人站在地面上的现象,分析得出压力的概念——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2)进入情境——让全体学生起立,要求先双脚站立20秒,然后单脚站立20秒,然后改做单脚尖站立20秒.接着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1.这三个步骤有什么因素相同,又有什么因素不同?2.决定脚的感觉的原因是什么呢?(3)独立探索——同学们分组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们的活动.最后进行交流)①先将沙子装在一个平底、敞口的玻璃容器中.将沙面摊平.②把压力小桌腿朝下放在沙子上.分别在桌面上加2个和4个砝码,观察并记录小桌腿陷入沙子里的情况.③将沙面摊平后.再将压力小桌面朝下放在沙子上,分别加2个和4个砝码,观察并记录小桌陷入沙子里的情况.完成实验表格,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这样的教学方法比单纯的教师演示实验来探究压强的物理意义来得有效的多.二、教学知识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知识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条件.那怎样的知识是有效的呢?美国的心理学教授费里德曼曾经说过:人有这样的强烈的倾向,总是假设他人与自己是相同的.在这种投影效应的影响下……人在认识他人时,常常假定他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倾向,把自己的特点归属于他人身上.正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会常以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来要求学生,认为自己讲过的知识,学生就应该理解,因此,有时会抱怨现在的学生学习很死板,不会灵活应用,甚至自己在课堂上强调过多次学生都没有理解.建构主义理论代表人物:维果斯基,他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他认为现实的发展水平只指个体独立活动能够达到的水平,而潜在的发展水平则是指个体在成人或比他成熟的个体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活动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即“最近发展区”.因此在教学中不能无视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的学习从属于他的发展水平.只有当教学的知识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知识才是有效的.如果我们所教的知识是学生已习得的知识或脱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则是无效的知识.例如人教版《大气压强》,该节有关的知识(包括实验探究)学生已在小学科学课中学习过了,那该堂课我们初中老师将怎样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并且经过本堂课学生又会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什么新的知识经验,这将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因此作为教师在平时既要注重高水平的预设,又要注重动态的生成,使学生不断地从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促进学生真正的发展.三、师生、生生交往的有效性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被看作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关键的因素.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师生间良好的交往.教学不再被看作是由教师决定而是取决于双方.要形成良好的师生间的交往,我们必须明确教师和学生分别的角色.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主动、合作的建构过程.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是背景材料的提供者,良好学习环境的创设者.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复杂的真实问题,而且这些复杂的问题有多种的答案,激励学生对问题解决的有多重观点.而斯蒂文思(1912)做了一项教师课堂提问的研究,他发现他所研究的教师们课堂上所提的66%的问题属于直接从教科书上提取的记忆型的问题.更有意思的是时隔54年以后,弗洛伊德(1966)的重复研究发现他所抽样研究的教师们所提的问题中77%的答案要求的是具体的事实.因此我们需要考虑怎样的提问是有效的?全班性的讨论值得吗?什么是最好的组织小组讨论的方法?等等.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建构者.“儿童越是积极,他的学习就越有可能成功.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如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第三节《大气压强》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两个同学进行吸一小碟螺蛳比赛.先让同学预计哪个同学会获胜,然后一个强壮的男生吸尚未去除尾部的螺蛳(所有的学生未知),一个瘦弱的女同学吸已剪去尾部的螺蛳,最后这个女同学获得了胜利.通过这个出乎意料的结果的方式来引入新课:我们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我们用教材中的例子(有的学生小学时已做过)来引入新课,恐怕比较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试谈建构主义理论指导物理教学

试谈建构主义理论指导物理教学

试谈建构主义理论指导物理教学摘要: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物理教学改革实践,探索改善初中物理教学,发挥物理课在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作用;教学要的是提高学习的质量,使学生建构真正的、有效的知识,就是要使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目的性;建构主义的学习和教学理论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设想,对于物理科的教学改革,对于物理教学中进行的创新教学,对于发挥物理学科在提高学生素质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素质教育建构主义理论探索性最近几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学的思想、教育的观念都在改变和发展,其目的就是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公民的素质,适应时代的要求。

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教师必须将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贯穿在教学过程中。

本文试图结合作者本人的教学实践,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物理教学改革实践,探索改善初中物理教学,发挥物理课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校里,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

在教学上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建构主义理论的观点。

一、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即为理解而学习这就要求,学习中不能只记住一些概念、原理或只能应付课本上的一些习题,要求学生获得的知识是结构化的、整合的,而不是零碎的、片面的。

初中物理教学之初,简单物理现象尽管简单,也要学生对知识形成多角的、丰富的理解,从而使他们在面对新问题时,能灵活利用它们解释新现象,想出好办法,形成解决各种问题的程序。

二、教学的过程是引导高级思维活动来解决问题的过程,即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这就要求教学要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不断地对各种信息和观念进行加工和转换,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完成对知识的建构。

三、教学的环境是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内容的、有力的协作环境我们主张学生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而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支持者。

所谓师生互动,指的是师生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师生相互交流与影响,不只是认知信息方面的,更主要的是情感信息的交流与互动,在作者的教学实践中深深感觉到特别是初中学生,在他们的意志力还比较薄弱的时候,师生之间的感情因素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0 2 0 )
验: 应理 解 压 力 、 受力面积 、 控 制 变量 法 、 体 现 压 力 作 用 效 果 的 方法 ; 串、 并 联 电路 的 电 流 、 电压 规 律 实 验 : 应巩 固串 、 并联 电 路 的连 接 、 电路 图 、 电 流 电 压表 的使 用 等 。 3 . 充 分 体 验探 究过 程 。 提 高 学 生分 析 和 解 决 问题 的 能 力 建构主义认为 , 学 生 的学 习 是从 他 原 有 的认 知 结构 出 发 . 通 过质 疑 、 猜测、 思考 、 观察 、 测量 、 分 析 等 一 系 列 有 意 义 的 活 动, 然后 到理 解 和 认 同 的 。在 探 究 过 程 中 。 学 生 不 仅 经 历 了探 究过程 , 获 得 了知 识 , 而 且 获 得 了研 究 问 题 的 能 力 和 方 法 。这 对 于学 生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是 非 常 重 要 的 , 即经 历 探 究 问题 的过
建 构 主 义 认 为 :已 有 的 经 验 和 知 识 构 成 了学 生 自 己原 有 的认 知 结 构 . 这是学生能获得新知识的基础。 当 他 遇 到新 的情 况时 , 会 用 这 个 认 知 结 构 与新 情 况 发 生 联 系 , 用 这 个 结 构 同化 或顺应新 的知识 , 逐 步 建 构 新 的认 知 结 构 , 这 就是 所 谓 的 “ 建 构” 。《 物理课程标准》 指出: “ 应 重视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 , 同 时应 针 对 学 生 的兴 趣 、发 展 潜 能 … … 以满 足 不 同学 生 的学 习 需求 . 促 进 学 生 自觉 地 、 富有 个 性 地 学 习 。 ” 这 就 要求 准确 把 握 学 生 原 有 的认 知 结 构 。 因此 . 在实 验 教 学 中 . 教 师 应 非 常 重 视 学 生 原 有 的物 理 认 知结 构 , 强 调物理知识之 间的衔接 , 精心设计 实验 , 展 示 各 种 物理 情 景 , 情 景 通过 一些 现 象 和 提 问 , 激 活 学 生 已经 具 备 的 知 识 和经 历 . 并把 它 与 即将 要 学 的新 知 识 联 系起 来 。 例如 : 测物 质 的 密度 实验 : 应 巩 固天 平 、 量筒的使用方法 , 密度 计 算 公 式 ,单 位 换 算 ;探 究 影 响 压力 作 用 效果 的 因 素 实 条件等 。 让 学生 利 用 身 边 材 料 呈 现 物 理 现象 , 更 容 易 引 起 学 生 知觉 的集 中 . 引发学生认知的兴趣和欲望 , 在 参 与 的 过 程 中 获 得情 感 体 验 , 在 动 手 动 脑 的 过 程 中感 受 物 理 , 觉 得 物 理 知 识 就 在生活中。 并且通过实验探究 , 将 物理 知识 运用 到社 会 和 生 活 中. 真 正 做 到 让 物 理 从 生 活 中来 , 到生活 中去 , 让 物 理 知 识 服 务于生活 , 服务于社会。 综 上 所 述 . 随着 教 学 改 革 的 发展 ,实 验 教 学 得 到 逐 步 加 强. 但是总体来说 ,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 , 实验仍是薄弱环节 , 极

建构主义渗透于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理论分析

建构主义渗透于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理论分析

课程与教学Kechengyujiaoxue建构主义渗透于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理论分析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第六初级中学赵钧明[摘要]从某种程度上讲,新 课改所提出的“教师主导,学生主 体”、实施“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活 动、扩充教学资源与教学范围等多 种改革理念都是建构主义的分支体 现。

本文将通过介绍建构主义的知 识观、学生观、师生定位这三个最主要的思想,将其与初中物理教学 整合在一起,讨论将建构主义渗透 于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理论分析。

[关键词]初中物理建构主义理论分析初中阶段的物理是物理课程的 启蒙教育,在此阶段渗透建构主义 理论思想,有利于打破常规物理课 堂以“教材、教室、教师”为中心的 “灌输”教育模式,让初中生在物理 学习初期便养成主动思考、敢于探 究、勇于质疑的好习惯,在建构中牢 牢掌握物理概念、公式、规律等理科 知识,真正进人物理世界,感受物理 知识的奥妙与魅力。

建构主义是指 让学习者在探究、自主学习、合作探 究等多种能够充分发挥自身学习主 动性与创造能力的学习活动中生成 知识意义,建构知识意义,逐渐形成 在相关问题与现实生活中应用知识 的一种教学理论观,强调的是学生 的学习主体作用,有利于让初中生 掌握建构物理模型的科学方法,形 成正直、积极的学科精神。

_、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结 论,而是人们随着自己的生产生活 需要与认知能力发展而提出的一种假设与解释,且无法直接被应用,而是应该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 进行加工创造,才能真正达到以知 识来解决问题的目的。

为此,初中 物理教师便应结合物理学科知识来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以实际问 题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知识应用与迁 移中形成良好的物理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挖掘物理学科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学习创设生活情境,以生活问题来诱发初中生的积极思考。

必须要承认的一点是,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理性思维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开发与发展,但是他们的思维习惯与思维模式依然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且善于从生动、直观、真实的画面中提取有效信息,所以教师应承认初中生的认知特点与智力结构,将抽象的物理知识转化为学生熟悉的画面与知识,而创设生活问题能够同时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符合学生认知特征的目的,有利于减轻学生的陌生感与畏难感,促使学生主动建构物理知识意义,以生活知识来更新物理知识结构,以物理知识来解释生活现象,使学生学会“学以致用”,实现知行结合。

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初中物理新课程的教学

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初中物理新课程的教学

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初中物理新课程的教学作者:李红敏来源:《文理导航》2012年第21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知识的获取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这就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要求教师应在物理新课程教学中采取全新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

因此,在教学中我尝试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指导初中物理新课程的教学。

建构主义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把“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作为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强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创设,使学习者真正进入教学的真实情境。

通过学习者的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索与分析探究,提出问题、做出猜想与假设和进行实验验证,发现规律以及对某些学习成果的评价。

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应用建构主义理论的观点:一、以教师为主导进行物理“情境”创设建构主义理论虽然非常重视个体的自我发展,但也不否认外界的引导即教师的作用。

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追求教与学的合作化,并强调创设真实的物理情景。

教学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以及媒体的选择与利用,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问题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多种情境,或有问题使人困惑、或有刺激令人兴奋、或有场景引人入胜、或有悬念引人深思。

例如,在《浮力》一节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感受从水中提起一桶装满纯净水的水桶,浸没在水中时非常轻,露出水面后变重了,离开水面后学生很难提动了。

真实的物理情景的创设令学生兴奋,促使学生积极提问、带着问题去探究,才能变成其认知结构中的知识,使学生真正进入教学的真实情境。

二、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行“协作”学习教学的环境是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内容的、有力的协作环境。

探索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反思与建构学习

探索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反思与建构学习

探索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反思与建构学习
在初中物理课堂中,教师需要不断进行反思和建构学习环境,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反思是指教师自我审视和评估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便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

建构学习则着重于让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究来构建知识,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在物理教学中,反思和建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评估,以便发现问题并作出改进。

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可能存在的盲点和不足之处,从而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而建构学习则是一种基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实践和探究。

通过建构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并将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不断改进教学策略,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建构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究来构建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反思和建构学习的相互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反思和建构学习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应该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反思,并通过建构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如何在建构主义理念下进行初中物理教学

如何在建构主义理念下进行初中物理教学

如何在建构主义理念下进行初中物理教学作者:田凤国来源:《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2016年第03期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常常发现学生上课听得懂、看书看得懂,但在解决问题时一做就轻易出错的情况。

对这些出错的问题我在复习课上再三讲解后,学生对原题是知道了答案,但是当同一个知识点的问题情境发生变化后,这些学生就又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了。

于是,我不断向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请教,帮我分析其中的原因,及时总结经验。

尤其在课改中丁煜老师详细解析的建构主义理念让我深深地认识到物理知识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绝对正确的表征,不是放之各种情境皆准的教条;学习不简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学习者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他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

建构主义在知识目标方面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在对人的培养方面强调学习者的学习潜能及其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差异性;在学习过程中它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所以在接下来的物理教学中,我尽可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不断明确学习目标,采取各种教学方式实现学习过程最优化,利用建构主义学习理念引导自己的教学方向,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建构,达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经过近三年的实践,学生的学习过程在以下三方面有了巨大的变化:一、由“激学”到“独学”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知识建构的过程。

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学习是个体知识建构过程,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不是知识经验由外向内的“输入”,而是学习者的经验体系在一定环境中自内而外的“生长”。

实际教学中,我在每一节新课的教学中都用奇异的物理现象或实验演示吸引学生。

如:不会飞的硬币(惯性)、磁悬浮塔、单极电动机……在激发学生浓厚的学生学习兴趣后,再对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

学生为了能够知道激趣导学过程中的真相,就会积极主动地在查询相关资料,或与其他同学探讨学习相关知识。

从建构主义看初中物理教学的几个问题

从建构主义看初中物理教学的几个问题

从建构主义看初中物理教学的几个问题建构主义是当代西方流行的教育理念,它已成为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主流理论,对世界范围内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掌握一定的建构主义理论,可以大大减少物理教学的盲目性,使教学行为更具指导性。

以下就是从建构主义的角度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几个常见教学行为的理论分析:一、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构主义认为,学生获得知识应当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犹如他的机体吸收营养,只有他自己能完成,别人是不可能替代的。

别的学生能帮他做习题、写作文,但他本人不会因此而获得知识;教师可以讲解、答疑和指导,但也必须通过学生有意义的自我活动,才能完成获得知识的过程。

建构主义的这个观点,确立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只有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才会真正获得知识、得到发展。

而兴趣则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初中的学生好奇心强,而好奇心是激励人们探索知识的起点,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注意运用物理中“新奇”的实验。

例如,在讲大气压存在时,可做一个“覆杯实验”,在一个玻璃杯中装满水,用一张塑料片盖住杯口,然后将杯口倒置。

问学生,塑料片会被水冲掉吗?实验结果与学生的猜想恰恰相反,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再如,讲能量的转化及守恒时,可做一个“魔筒实验”,将一个魔筒放在斜面的顶端,松手后,问学生,魔筒会向哪儿滚动?实验结果与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大相径庭,这也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重视学生原有的经验、知识基础建构主义认为,在基础教育中,认知主体在获得新知识前,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构成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这是他能获得新知识的基础。

当他遇到新的情况时,会用这个认知结构与新情况发生联系,用这个结构去认同(应顺、适应、平衡)新的知识,逐步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这是建构主义确认的主体的认知过程,也就是所谓的“建构”。

按照这种观点,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对于他学习新东西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建构主义理念下的初中物理综合实践课教学模式初探

建构主义理念下的初中物理综合实践课教学模式初探

建构主义理念下的初中物理综合实践课教学模式初探发布时间:2022-10-11T05:55:56.12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6月11期作者:马久磊[导读] 初中物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学生学习起来一定的难度。

探索初中物理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立足于构建主义理念下,可以有效地有开展物理的教学,指导学生掌握物理概念,领会物理知识,切实实现提高了当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水平,有效落实素质教育。

马久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前黄实验学校邮编:213100摘要:初中物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学生学习起来一定的难度。

探索初中物理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立足于构建主义理念下,可以有效地有开展物理的教学,指导学生掌握物理概念,领会物理知识,切实实现提高了当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水平,有效落实素质教育。

基于此,要充分运用构建主义理念,采取更多的措施推动物理综合实践教学模式不断完善,切实提高教学水平。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念;初中物理;综合实践课;教学模式;前言:时下,开展物理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课程具有多种优点,开放性强,自主性高,能够便于学生加强探索探究,提升动手能力。

因而综合实践课教学是有效的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

如何更好的推动综合实践教学取得预期效果,必须要认真建构主义理念下深化探讨,推动课程教学取得预期目标。

1 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模式的界定综合实践课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知识,并以此为中心,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一系列的方式激励学生参与到学习中,这些方式可以包括创造情景,指导学生交流合作等一系列环节,推动学生自主思考自己探索,在实践中不中创新。

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及建构知识,巩固基础,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帮助学生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2 物理综合实践课教学模式结构及依据物理综合实践课教学模式创设的依据就是在建构主义理念下,探索综合实践教学模式,加强设计,全面分析教学目标,确保情境创设能够有利于初中生的学习,这也是当今实践课程设计的重要内容。

建构主义视野下的中学物理教学策略研究

建构主义视野下的中学物理教学策略研究

建构主义视野下的中学物理教学策略研究建构主义作为认知学习理论的新发展,是目前西方日渐流行的学习理论。

近几年来我国一些学者对建构主义作了比较充分的介绍,尤为可贵的是,以建构主义教学思想为基础的教育技术实验已在全国数百所学校展开。

但绝大多数教师对建构主义还比较陌生,建构主义所蕴涵的教学思想主要是什么呢?本文根据国内外建构主义的研究资料,对建构主义从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师生角色的定位及其作用、学习环境和教学原则等六个方面作出了扼要的归纳。

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1)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

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

(2)知识并不能绝对准确无误地概括世界的法则、提供对任何活动或问题解决都实用的方法。

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知识是不可能一用就准、一用就灵的,而是需要针对具体问题的情景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

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1)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2)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

外部信息本身没有什么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

因此,学习,不是像行为主义所描述的“刺激——反应”那样。

(3)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

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了调整和改变。

3.建构主义的学生观(1)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

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构主义理念下的初中物理复习课教学模式初探
丹阳市第三中学许国良
第八次课程改革在我市全面推广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受到冲击,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应运而生,如何在新课改的理念指引下,上好初中物理复习课,一直困扰着在教学一线物理教师,我们在认真学习新课改支撑理论之一——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反复感悟理论之精髓,认真实践理论之精要,经一学年的反复实践探索,理论论证,我们感到建构主义理念下的初中物理复习课教学模式,不但符合新课程理念,而且操作性强,教学效果好。

一、模式界定
复习课的建构模式是以学生为知识构建的中心,教师作为学生建构知识的促进者,以情景创设、问题设置等教学环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主动思考、探索,积极构建,大胆创新的教学活动,实现知识建构、基知巩固、能力提高为一体的目标达成的教学过程,其本质特征是:自主构建、应用创新。

二、模式结构
三、模式依据
㈠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是点滴的,零散的。

㈡根据复习是将知识再现,强化、深化、内化、外涵的过程。

㈢根据“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达到有效教学。

㈣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的主动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建构性原则。

四、模式实施
㈠情景创设,知识再现
教师点明课堂主题,并通过媒体展示与本章节主要知识点相关的实验或情景。

学生结合情景,通过独立思考或分组讨论方式,回顾主要知识点及相关知识并汇报交流。

交流媒体展示的画面应具有目的性和典型性,多幅情景在同一幕同时展现,以便能有效激活每一位学生的元认知。

例如:在复习《光的折射及应用》一课时,媒体展示画面共9幅三大类。

光的折射现象:
画面1、日出
画面2、彩虹
光的折射规律:
画面1、斜插在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向上弯折
画面2、渔民用鱼叉捕鱼
画面3、“一笔三折”现象
凸透镜成像:
画面1、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画面2、透过凸透镜看纸上的字变大了
画面3、近视眼、远视眼成像光路图
画面4、照相机、投影仪、放映机
㈡交流合作、基知巩固
学生根据媒体展示的某一幅画面表述自己所能回顾的主要知识点,再通过教师导引、学生补充相关知识点等教学活动,由“点”到“面”构建某一知识点的结构体系。

例如:在《光的折射及应用》复习课中,同学们根据“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这一画面经历如下知识构建过程:生甲:这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向空气中折射光线偏离法线的缘故。

[教师板书]水→空气折射光线偏离法线
生乙:甲同学回答不妥,应补充条件:斜射,因为光垂直入射时,折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

[教师板书]:斜射
垂射,折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师问:折射光线偏离法线还可以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用角度变化如何表述?
生丙: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也是偏离法线的,此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教师板书]玻璃(γ>α)
此时,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自主构建了光由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和光垂直入射时的两部分知识。

(如下图)
教师再因势利导,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元认知,引导学生构建光的折射知识中其它相关部分知识,尽管学生能够记忆的、回顾的元认知是零碎的,但在教师问题的激发下,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建构,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整体把握和理解,在此基础上再及时配以学生练习,以便学生进一步对基础知识和技能巩固和把握。

㈢共同构建、总结强化
建构整个复习知识的结构系及相互间的逻辑关系,概括课堂复习重点及研究方法,点拨知识难点,此环节可由教师以问题形式提出,学生独立思考或分组讨论后师生共同建构。

例如:在《光的折射及应用》复习课中,教师可设置如下三个问题供学生思考:1、光的折射现象、规律、应用三部分知识间有何内在联系?2、本节复习课复习重点是什么?3、对于你来说,掌握本节复习知识难点在哪儿,你准备如何突破难点?对三个问题的思考,有利于学生从总体上、从知识的内在联系上把握复习内容,有利于突出重点,克服难点。

㈣知识迁移,能力提高
根据课堂重点及难点,精心设置一些开放性命题,探究性、设计性实验供学生解决,通过对复习知识及基本方法的进一步灵活运用,达到知识升华的目的。

例如:在《光的折射及应用》复习课中,教师提供如下两点请学生解决:
(1)根据如图光路填上适当的光学器材。

(2)一张印有很小字的纸、玻璃片、水、小烧杯、滴管,请用
以上器材看清纸上的小字,亲手做一做,并表演汇报。

五、模式运用范围
用于单元复习或专题复习,可以根据复习内容和学生实际适当增减不同的环节,灵活处理。

六、注意问题
㈠教师要熟练把握教材内容。

㈡教师在课堂中应根据学生思维,因势利导,灵活驾驭。

㈢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切忌包办代替。

参考文献:
《教学模式》(美)Bruce Joyce Marsha Weil Emily Caihoun著荆建华、宋富钢、花清亮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教育中的建构主义》茉斯利P.斯特弗吉利.益尔主编
高文、徐斌艳、程可拉等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