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物候

合集下载

从古诗词中看物候现象

从古诗词中看物候现象

从古诗词中看物候现象
古人观察自然环境的方式多以诗词创作表达,其中不乏对物候现象的描绘。

物候现象指的是大自然中生物的季节性变化,如花开花落、鸟儿迁徙、虫豸出没等。

以下是一些古诗词中关于物候现象的描写: 1. '花自飘零水自流'——李清照《如梦令》
这句话描绘了春天花开的景象,花瓣像雪花一样在空中飘落,水流也随着花瓣一起流动。

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这句话描绘了春天鸟儿唱歌的景象,表示春天来了。

3. '暮春之初,群芳妍媚,阴晴不定'——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这句话描绘了春季的气候,时而阴天,时而晴天,花儿们也繁盛美丽。

4. '黄鹂声里斜阳暮,绿水青山人未老'——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这句话描绘了夏季傍晚的景象,黄鹂在树枝上欢快地唱歌,夏天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

5.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乐府《秋风辞》
这句话描绘了秋天的景象,秋风吹起,白云飘荡,草木逐渐变黄,雁儿开始往南方迁徙。

6.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之涣《登鹳雀楼》
这句话描绘了冬季的景象,人们思乡想家,不得不在异地守岁。

通过古诗词中的描写,我们不难发现,古人对物候现象的观察十分细致,也将这些现象融入到了诗词中,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古代诗词中的物候

古代诗词中的物候

古代诗词中的物候一、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①离离:繁盛的样子。

②原:原野。

③荣:繁盛。

④远芳侵古道:伸向远方的一片野草,侵占了古老的道路。

远芳:牵连一片的草。

⑤晴翠接荒城:在晴天,一片绿色连接着荒城。

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两句借用《楚辞》“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典故。

王孙:贵族。

这里指的是自己的朋友。

萋萋:草盛的样子。

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解说]诗人乘船路过瓜洲,怀念金陵(南京)故居,而作此诗。

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

暖和的春风啊,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啊,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探究:1.诗的前4句指出了物候学上的两个重要规律:第一、_________________;第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王安石在诗中用“______”字象征春天的到来,到如今,在物候学上,_ ____________还是春天到来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简单些说,物候就是植物的萌发、开花、结果、凋谢和某些动物的迁徙、冬眠等活动,反映了气候和节令的变化。

从这个角度讲,我国古诗歌中包容着极其丰富的物候知识。

比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早春天气,鸭子最先感知春江水暖,嬉戏水中。

“天寒水鸟自相依,十百为群戏落晖。

过尽行人都不起,忽闻冰响一齐飞。

”(秦观《还自广陵》)晚冬时节,水鸟相依,一声冰响,群鸟惊飞。

鸭子与小鸟同是春天的使者。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水槛遣心》)诗中出现的三种物象,表明了春末夏初梅子黄熟时的节令特点。

黄巢《题菊花》说:“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菊花凋零,蝴蝶敛迹,虽不着一“秋”字,秋令的阵阵凉意却扑面而来。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阅读理解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阅读理解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阅读理解一、物候知识基础1. 物候的定义- 物候是指生物长期适应温度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长发育节律,这种现象称为物候现象,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

例如,植物的发芽、开花、结果,动物的冬眠、迁徙等。

2. 物候与气候的关系- 气候是物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气候条件,如温度、降水、光照等,会影响物候现象的出现时间。

一般来说,温暖湿润的气候可能会使植物开花结果的时间提前,而寒冷干燥的气候可能会推迟物候现象的出现。

3. 物候观测的意义- 物候观测有助于了解自然季节的变化规律,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农民可以根据物候现象来安排耕种、收获等农事活动。

同时,物候也是研究气候变化的重要依据,通过长期的物候观测数据,可以分析气候的变化趋势。

二、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实例分析-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从物候角度来看,这里的“花”和“鸟”是物候现象的体现。

在春天这个特定的季节里,花朵盛开、鸟儿啼鸣是正常的物候现象。

但诗人处于战乱的环境中,看到美好的春花和欢快的鸟儿,却因感时伤世而落泪惊心。

这反映了物候现象与诗人情感的相互交融。

花朵盛开本是春天生机盎然的标志,而诗人却从中感受到了国家命运的飘摇,这种反差体现了物候在诗歌中的独特表意作用。

-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诗中的“桃花三两枝”是春天物候的典型表现。

桃花通常在春季开放,它的盛开标志着春天的到来。

而“春江水暖鸭先知”则涉及到动物对物候的感知。

鸭子能够最先感知到江水温度的变化,这是因为鸭子是水禽,它们与江水的接触密切。

这种物候现象的描写既准确地捕捉到了初春的特点,又充满了生活情趣。

从物候学的角度,它体现了动物对环境温度变化的敏感性,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细致入微的观察。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物候的垂直差异。

“人间四月芳菲尽”说明在平原地区,到了四月,大部分花卉已经凋谢。

关于物候现象的古诗句

关于物候现象的古诗句

关于物候现象的古诗句1。

有关物候现象的诗句1。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冬)(有雪啊!)2。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早秋)(萤火虫是夏天的,残萤就是夏末,早雁自然是秋初。

)3。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初夏)(黄梅时节就是春末夏初。

)4。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夏)(荷花不是夏天开的吗?)5。

花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晚秋)(菊都残了还不是晚秋?)6。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春)(杨柳风是春风)7。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早春)(早春,草刚刚长出来,所以近却无。

)2。

关于物候现象的诗句名言词语节气,物候与谚语把地球公转的轨道(3600)分成24个弧段,每150为一个节气。

于是便有了如下的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至二暑连,秋处露春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又可以分为四类,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象征温度变化的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反映降水量的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反应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下面是一首流传于北方的节气歌:立春阳气转,雨水雁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正割地,秋分无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封了地,小雪河封严;大雪江封上,冬至不行船;小寒不太冷,大寒三九天。

由引可见节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联系之密切。

"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物候。

所谓物候是指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按一定的季节时令活动,这种活动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

它包括三个方面:各种植物的发芽,展叶,开花,叶黄和叶落等现象;候鸟,昆虫以及其他动物的飞来,初鸣,终鸣,离去,冬眠等;一些水文气象现象,如初霜,终霜,结冰,消融,初雪,终雪等。

诗词中的物候现象

诗词中的物候现象

诗词中的物候现象作者:来源:《作文周刊·八年级版》2019年第05期物候是自然界中生物或非生物受季节气候因素影响出现季节性变化的现象。

农民根据物候变化来耕种收割,文人也于游山玩水中留下了许多反映物候现象的诗词名句。

例如:1.因地而异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在诗中用“绿”字来象征春的到来,动静结合,用得绝妙。

到如今,在物候学上,花木抽青也是春天的重要指标之一。

王安石这首诗的妙处,还在于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

若写成“春风又绿河南岸”,就很不恰当了。

因为在大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带来的征象,黄沙比绿叶更有代表性,所以,李白《扶风豪士歌》便有了“洛阳三月飞胡沙”之句。

2.因时而异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说塞外只能从笛声中听到《折杨柳》等曲子。

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哪儿有杨柳可折。

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但在今日的西北地区,随处可见杨柳。

所以毛泽东《送瘟神》诗中就说“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趣味练习1.以下诗句都描写了物候现象,请推断它们反映的时节,然后按时间前后顺序进行排序。

①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②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③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④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正確的排序为:2.对于王之涣《凉州词》中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句,有人认为“黄河”应为“黄沙”,因为从物候学的角度看,“黄沙”直上“白云间”是当地实景,是事实;从地理学角度分析,“黄河远上白云间”则不可能,凉州城与黄河相去甚远;另外,“黄沙远上白云间”也描绘出一幅荒凉之景,与全诗风格相协调。

故有可能是“河”与“沙”传写错误。

根据上述分析,请你给下面这首诗挑一下错误吧。

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体现物候现象的农谚和诗词

体现物候现象的农谚和诗词

体现物候现象的农谚和诗词包含物候知识的农谚如下:1、不怕初一阴,就怕初二下。

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

十雾九晴。

2、太阳现一现,三天不见面。

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用翻。

夜星繁,大晴天。

3、河里鱼打花,天天有雨下。

久雨必有久晴,久晴必有久雨。

冷得早,暖得早。

4、久晴鹊噪雨,久雨鹊噪晴。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棉花云,雨快淋。

5、空山回声响,天气晴又朗。

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云交云,雨淋淋。

6、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东北风,雨太公。

7、雷声绕圈转,有雨不久远。

东边日出西边雨,阵雨过后又天晴。

南风头,北风尾。

8、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鸡早宿窝天必晴,鸡晚进笼天必雨。

昼雾阴,夜雾晴。

9、小暑热得透,大暑凉溲溲。

风静天热人又闷,有风有雨不用问。

瓦块云,晒死人。

10、有雨山戴帽,无雨云拦腰。

旱刮东南不下雨,涝刮东南不晴天。

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11、烟囱不冒烟,一定是阴天。

水缸出汗蛤蟆叫,不久将有大雨到。

一日南风,三日关门反映物候的经典诗句1、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黄庭坚《牧童》2、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

——地形坡向与气候3、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4、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5、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潮汐与月相6、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端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刘长卿7、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杂诗(唐王维)。

从古诗词中看物候现象

从古诗词中看物候现象
在 另 一首 《 春 呈 水部 张 十八 员 外 》 , 早 里 以准确 的语 言进 一 步 描 写早 春 的物 候 特点 :天街 小雨 润 如酥 , 色遥 看 近却 无 。” “ 草 春雨蒙 蒙 , 细雨 霏 霏 , 润 万 滋
物 , 草 探 出小 脑 袋 , 小 远看 如 茵 , 看却 稀 稀疏 疏 。仲 春 时节 ,春 色满 园 关 近 “
古人 习俗 , 年 中有 两社 : 一 春社 和 秋社 。“ 春社 ” I立 春过 后 第五 天 ) I( E 春光 正 好, 春意 正 浓 , 农人 脱 衣下 地 , 耕农 事 正 忙 。这 时 , 子 翩然 归 来 , 鹂 清 春 燕 黄 音 啼 啭 , 地芳 草 萋 萋 , 畔苔 藓 翠 绿 , 大 池 少女 野 外 斗 草 ( 种 游 戏 ) . 派勃 一 ,二
从 古 诗 词 中看 物 候
叠 刘 玉莉
打 开 语 文课 本 , 读 古人 诗 词 , 面 而来 的萋 萋 芳 草 诵 扑 蝴蝶 , 啾 虫鸣 , 种 物候 现 象 扩大 了古 诗 词 的题 材 , 啾 种 创造 境 , 展 了人 们 的精 神视 野 。 拓 “ 竹 声 中一 岁 除 , 爆 春风 送 暖人 屠 苏 。 ” 春天 来 了 , 地 回暖 , 大 气温 开 始 上升 。“ 年 都未 有芳 华 , 月初 惊见 草 芽 。白雪 却嫌 春 色 晚 , 穿庭 树作 飞 新 二 故 花 。 ( 愈《 ”韩 春雪 》 白雪虽 作 飞花 , 寒仍 旧料峭 , 草芽 已依 稀可 见 。 ) 春 但 韩愈
时 的节令 特点 。莺儿 、 儿 、 蛙 蝉儿 , 方 唱罢 我登 台 :牧 童骑 黄牛 , 你 “ 歌声 振林
樾 。意欲 捕 鸣蝉 , 忽然 闭 口立 。”袁枚 《 见 》 。 ( 所 )

古代诗词中的物候课件

古代诗词中的物候课件

秋景描述
秋高气爽
丰收景象
落叶归根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天气宜人的 季节。许多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天空 、气温和气候来表达对秋天的喜爱和 赞美。如“秋高气爽雁南飞”、“天 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等诗句,通过描 写秋天的天空、大雁和高远的气候, 展现出秋天的清新和高远。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许多诗人通过描 绘各种农作物和果实的丰收来表达对 秋天的喜悦和感恩。如“稻花香里说 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采菊东篱 下,悠然见南山”等诗句,通过描绘 稻谷、菊花、果实等元素,表现了秋 天的丰收和富饶。
寒梅傲雪
冬天也是梅花盛开的季节,许多诗人通过描写寒梅来表达 对生命的坚韧和不屈。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等诗句,通过描绘 梅花的美丽和坚强,表现了生命的顽强和不屈。
冬至阳生
虽然冬天寒冷,但冬至之后阳气渐生,许多诗人通过描写 冬至阳生来表达对生命力的感受和希望。如“冬至阳生春 又来”、“且待春风再一度”等诗句,通过描绘冬至阳生 的景象,表现了生命的希望和重生。
02 古代诗词中的物候现象
春景描述
春景描述
古代诗词中常常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来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生命的喜悦。例如,“春江 水暖鸭先知”、“春风又绿江南岸”等诗句,通过描写春天江水、绿草、春风等元素,展 现出春天的生机勃勃和温暖的气息。
花开时节
春天是花开的季节,许多诗人通过描写各种花卉的盛开,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如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等诗句, 描绘了桃花、杏花、梨花等花卉的美丽和芬芳。
春雨绵绵
春雨是春天的重要特征之一,许多诗人通过描写春雨来表达对春天的感受和情感。如“好 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等诗句,通过细腻的笔 触描绘了春雨的柔和和滋润。

有关物候现象的诗句

有关物候现象的诗句

有关物候现象的诗句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
2. 梅花香自苦寒来,犹有人间佳气在。

(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
3.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唐代诗人杜甫的《赤壁怀古》)
4.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5.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6. 暖风熏得游丝软,宛转蛛丝马迹断。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7.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
8.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
9.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代诗人李白的《赠汪伦》)
10.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 1 -。

古诗中关于物候的诗句

古诗中关于物候的诗句

古诗中关于物候的诗句池塘生春草,池柳变鸣禽。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黄栗留鸣桑葚美,紫樱桃熟清凉风。

花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可惜庭中树,移根作汉臣。

只为来时晚,开花不及春。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曰荷花别样红。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阴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吹落杨花春事了,小池新绿两添痕。

浴蚕时节寒犹在,村落人家半掩门。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山来。

野人无历曰,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机;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雅舅,苗稚厌草茂。

物候谚语1、早起浮云走,中午晒死狗2、早怕南云漫,晚怕北云翻3、早看东南,晚看西北4、云从东南涨,有雨不过晌5、日出红云升,劝君莫远行;日落红云升,来日是晴天6、日落云里走,地雨半夜后7、乌云接日高,有雨在明朝;乌云接日低,有雨在夜里8、乌龙打坝,不阴就下。

9、云在东,雨不凶;云在南,河水满10、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11、天上棉絮云,地上有雨淋12、天上堡塔云,地下雨淋淋13、云交云雨淋淋14、西北黄云现,冰雹到跟前15、屏山出云,不用问神16、晚上西北暗,有雨还有闪;晚若西北明,来日天气晴17、鱼鳞云,不雨也风颠18、西北来云无好货,不是风灾就下雹19、黑云是风头,白云是雨兆20、云结亲,雨更猛成语狂风暴雨暴风骤雨狂风大作春风拂面凉风习习狂风呼啸北风忽忽绿草如茵鸟语花香鹅毛大雪春暖花开风和日丽皓月千里秋高气爽铄石流金雪虐风饕海市蜃楼雨过天晴电闪雷鸣乌云密布全球变暖可能造成的影响全球变暖将给地球和人类带来复杂的潜在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从古诗词中看物候现象

从古诗词中看物候现象

从古诗词中看物候现象作者:刘玉莉来源:《学苑创造·C版》2011年第02期打开语文课本,诵读古人诗词,扑面而来的萋萋芳草,萧萧落木,翩翩蝴蝶,啾啾虫鸣,种种物候现象扩大了古诗词的题材,创造了丰富的诗歌意境,拓展了人们的精神视野。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春天来了,大地回暖,气温开始上升。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白雪虽作飞花,春寒仍旧料峭,但草芽已依稀可见。

韩愈在另一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里,以准确的语言进一步描写早春的物候特点:“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春雨蒙蒙,细雨霏霏,滋润万物,小草探出小脑袋,远看如茵,近看却稀稀疏疏。

仲春时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东风拂面,百花争艳,万紫千红,蝶飞蜂闹,满眼都是明丽的景象与蓬勃的生机。

春意阑珊时,“门外无人问落花,绿荫冉冉遍天涯”(曹豳《暮春》)。

柳树也由早春的“绿柳才黄半未匀”“万条垂下绿丝绦”,而飘飞生命之絮:“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

夏天如约而至,“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高骈《山亭夏日》)。

夏天果实开始结子、成熟:“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韩愈《题榴花》);“梅子流酸软牙齿,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秋天来临,“无边落木萧萧下”(杜甫《登高》),“霜草苍苍虫切切”(白居易《村夜》),但大自然并不吝啬,百草衰落的季节,菊花却独自绽放,元稹忍不住说“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黄巢则说“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题菊花》),菊花凋零,蝴蝶敛迹,虽不着一个“秋”字,秋令的阵阵凉意却迎面扑来。

唐宋诗中的物候

唐宋诗中的物候

唐宋诗中的物候作者:竺可桢来源:《文苑·经典美文》2010年第01期我国古代相传有两句诗说道:“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但从现在看来,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的语言,却有它们自己的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它们的本质。

自然科学家的任务就在于了解这种本质,使石头和花卉能说出宇宙的秘密。

而且到现在,自然科学家已经成功地做了不少工作。

以石头而论,譬如化学家以同位素的方法,使石头说出自己的年龄;地球物理学家以地震波的方法,使岩石能表白自己离地球表面的深度;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以地层学的方法,初步地摸清了地球表面,即地壳里三四十亿年以来的石头历史。

何况花卉是有生命的东西,它的语言更生动,更活泼。

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所指出的那样,杏花开了,好像它传语农民赶快耕土;桃花开了,好像它暗示农民赶快种谷子。

春末夏初布谷鸟来了,我们农民知道它讲的是什么话:“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从这一角度来看,花香鸟语统是大自然的语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这种暗示,明白这种传语,来理解大自然,改造大自然。

我国唐宋的若干大诗人,一方面关心民生疾苦,搜集了各地方大量的竹枝词、民歌;一方面又热爱大自然,善能领会鸟语花香的暗示,模拟这种民歌、竹枝词,编成诗句。

其中许多诗句,因为含有至理名言,流传下来,一直到如今,还是被人称道不止。

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诗人萃天地之清气,以月、露、风、云、花、鸟为其性情,其景与意不可分也。

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

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云、花、鸟之咏,非其性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

”换言之,月、露、风、云、花、鸟乃是大自然的一种语言,从这种语言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本质,即自然规律,而大诗人能掌握这类语言的含义,所以能编为诗歌而传之后世。

物候就是谈一年中月、露、风、云、花、鸟推移变迁的过程,对于物候的歌咏,唐宋大诗人是有杰出成就的。

唐白居易15岁时,曾经写过一首咏芳草(《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含有物候的古诗词

含有物候的古诗词

含有物候的古诗词
哎呀呀,说起含有物候的古诗词,那可真是多得像天上的星星一样
数都数不过来呀!就好比“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你瞧,这不是通过桃花开了和鸭子感知水暖,就生动形象地告诉我们春天来
了嘛。

还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哇,看到那刚刚露出水
面的小荷叶,还有那早早立在上头的蜻蜓,夏天的感觉一下子就扑面
而来了呀!这画面感,是不是超强?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哇塞,那经霜的枫叶,竟然
比二月的花还要艳丽,这不是在告诉我们秋天已经到来,枫叶红得那
般热烈嘛!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在那寒冷的冬天,墙角的几枝梅花不
畏严寒独自开放,这不就是冬天独有的景致嘛!
古诗词里的物候可真是神奇呀!它就像是大自然的使者,通过诗人
的笔,把四季的变化、万物的生长都那么细腻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好像我们也跟着诗人一起经历了春夏秋冬,感受了大自然的奇妙。

这些诗词,不单单是文字的组合,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对大
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它们让我们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更加了解和亲
近自然。

难道不是吗?我们读着这些诗词,就仿佛能闻到春天的花香、感受到夏天的热烈、看到秋天的多彩、体会到冬天的冷峻。

这就是古
诗词的魅力呀,它们能让我们穿越时空,和古人一起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我觉得呀,我们真应该好好地去品读这些含有物候的古诗词,让它们带我们走进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思考:
以上语段和本文内容上有什么 相同点? 都是讲的“大自然的语言” ——作者 竺可桢
竺可桢
竺可桢(1890—1974) 字藕舫,浙江绍兴人。中国气象学 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现代 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对中国现代 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 了贡献。在研究中国气候的形成、 特点、区划以及变迁方面,在研究 物候学和自然科学史方面著有论文 多篇,对台风、风暴也有研究,并 重视和带头参加科学普及工作。在 研究工作中注意结合生产实际,为 农业服务。著有《竺可桢文集》和 《竺可桢日记》等。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 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 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 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 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 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 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等自 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 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 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 “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 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课堂小结:
本文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了唐宋 大诗人诗中的物候现象,诗人的 优美语句让我们陶醉,作者丰富 的科学知识和深厚的文学功底更 让我们敬佩,希望大家多思考, 多积累,做一个爱学习的有心人。
拓展练习:1、说出下列诗所反映
的季节或物候特征。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关于物候的谚语和诗词

关于物候的谚语和诗词

下面给大家欣赏一下关于物候的谚语:
鱼跳水,有雨来。
龟背潮,下雨兆。
泥鳅静,天气晴。
画眉多藏粮,大雪下得长。 麻雀囤食要落雪。
狗进灶,雪就到。
云走东,雨不凶; 云走南,水满塘;
猪衔草,寒潮到。 青蛙呱呱叫,正好种早稻。
云走西,水产陂;
云走北,晒死贼。
关于物候的谚语物候谚语有关物候的谚语物候学道理的谚语含物候学道理的谚语物候学谚语物候学的谚语与物候有关的诗词关于物候的诗句关于物候的农谚
关于物候的谚语和诗词
第⑥组
问 一 问
同学们知道有哪些蕴含物候知识的谚语或诗词呢?
让我们组展示一下我们收集 的谚语和诗词吧!
Hale Waihona Puke 于物候的谚语:1、“黄荆叶子包得过一粒谷,桐子树叶子包 得过一个蛋。” 意为早稻该浸种啦。
2、“桐子树开花” 该浸一季晚稻种啦。 3、“一白早,二白好,三白栽也好不栽也 好。” 意思是按三白草叶子的变化确定栽一季晚禾 的时间。
4、“枫树发芽,净棍称爷。” 净棍-苦汉。枫树发了芽,天气逐渐暖和,可 以少穿衣服。
5、“枫树落叶,净棍落劫。” 枫树落叶了,天气逐渐变冷,要挨冻了。
6、“桂花飘香,蛇虫不安。” 天气渐渐冷起来了。
7、“毛粟开口,九月初头;毛粟纯黄,九 月重阳。” 意指毛粟黄熟,已到了农历九月重阳节。
有一首诗大家肯定不陌生: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物候知识呢?
这首诗说明了影响物候的第 三个因素:高低的差异。植物 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 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中的物候
作者:
来源:《作文周刊·八年级版》2015年第41期
物候就是谈一年中月、露、风、云、花、鸟推移变迁的过程。

农民根据物候变化来耕种收割,诗人也于游山玩水之中留下了许多反映物候现象的诗词名句。

1.物候因地而异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在诗中用“绿”字来象征春的到来,动静结合,用得绝妙。

到如今,在物候学上,花木抽青也还是春天的重要指标之一。

王安石这首诗的妙处,还在于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

若把这首诗哼成“春风又绿河南岸”,就很不恰当了。

因为在大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带来的征象,黄沙比绿叶更有代表性,所以,李白《扶风豪士歌》便有“洛阳三月飞胡沙”之句。

2.物候因时而异
凉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说塞外只能从笛声中听到《折杨柳》等曲子,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哪有杨柳可折。

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但在今日的西北地区,随处可见杨柳。

所以毛泽东《送瘟神》诗中就说“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趣味练习
1.以下诗句都描写了物候现象,请推断它们反映的季节,然后按季节推移顺序进行排序。

①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②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③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④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正确的排序为:____
2.仔细品读下面两首诗,然后说说诗中分别是什么因素造成的物候现象。

梅花
[北周]庾信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

(提示:诗人原居南方,梅花开得较早,做官后,居住北方。


竹下残雪
[唐]罗隐
墙下浓阴对此君,小山尖险玉为群。

夜来解冻风虽急,不向寒城减一分。

(提示:“墙下”与“小山”空间相错落,“浓阴”与“玉”色调上相映衬。


(1)_____
(2)_____
3.对于王之涣《凉州词》中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句,有人认为“黄河”应为“黄沙”,因为从物候学的角度看,“黄沙”直上“白云间”是当地实景,是事实;从地理学角度分析,“黄河远上白云间”则不可能,凉州城与黄河相去甚远;另外,“黄沙远上白云间”也描绘出一幅荒凉之
景,与全文风格相协调。

故有可能是“河”与“沙”传写错误。

根据上述分析,请你给下面的这首诗挑一下错误吧。

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古诗词中常常写到梅雨。

柳宗元在广西柳州写的《梅雨》说:“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农历三月)”;杜甫在四川成都写的《梅雨》说:“南京(指成都)犀浦道,四月熟黄梅”;苏轼在浙江湖州写的《舶越风》说:“三时(农历五月)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越风”。

请你用物候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