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发育后期茎秆抗倒性的数学模型_2011年研究生数学建模C题一等奖2

合集下载

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历届竞赛题目截止

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历届竞赛题目截止

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历届竞赛题目第一届2004年题目A题发现黄球并定位B题实用下料问题C题售后服务数据的运用D题研究生录取问题第二届2005年题目A题HighwayTravelingtimeEstimateandOptimalRoutingB题空中加油C题城市交通管理中的出租车规划D题仓库容量有限条件下的随机存贮管理第三届2006年题目A题AdHoc网络中的区域划分和资源分配问题B题确定高精度参数问题C题维修线性流量阀时的内筒设计问题D题学生面试问题第四届2007年题目A题建立食品卫生安全保障体系数学模型及改进模型的若干理论问题B题械臂运动路径设计问题C题探讨提高高速公路路面质量的改进方案D题邮政运输网络中的邮路规划和邮车调运第五届2008年题目A题汶川地震中唐家山堪塞湖泄洪问题B题城市道路交通信号实时控制问题C题货运列车的编组调度问题D题中央空调系统节能设计问题第六届2009年题目A题我国就业人数或城镇登记失业率的数学建模B题枪弹头痕迹自动比对方法的研究C题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与航迹预测D题110警车配置及巡逻方案第七届2010年题目A题确定肿瘤的重要基因信息B题与封堵渍口有关的重物落水后运动过程的数学建模C题神经元的形态分类和识别D题特殊工件磨削加工的数学建模第八届2011年题目A题基于光的波粒二象性一种猜想的数学仿真B题吸波材料与微波暗室问题的数学建模C题小麦发育后期茎轩抗倒性的数学模型D题房地产行业的数学建模第九届2012年题目A题基因识别问题及其算法实现B题基于卫星无源探测的空间飞行器主动段轨道估计与误差分析C题有杆抽油系统的数学建模及诊断D题基于卫星云图的风矢场(云导风)度量模型与算法探讨第十届2013年题目A题变循环发动机部件法建模及优化B题功率放大器非线性特性及预失真建模C题微蜂窝环境中无线接收信号的特性分析D题空气中PM2.5问题的研究attachmentE题中等收入定位与人口度量模型研究F题可持续的中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体系的数学模型研究第十一届2014年题目A题小鼠视觉感受区电位信号(LFP)与视觉刺激之间的关系研究B题机动目标的跟踪与反跟踪C题无线通信中的快时变信道建模D题人体营养健康角度的中国果蔬发展战略研究E题乘用车物流运输计划问题第十二届2015年题目A题水面舰艇编队防空和信息化战争评估模型B题数据的多流形结构分析C题移动通信中的无线信道“指纹”特征建模D题面向节能的单/多列车优化决策问题E题数控加工刀具运动的优化控制F题旅游路线规划问题第十三届2016年题目A题多无人机协同任务规划B题具有遗传性疾病和性状的遗传位点分析C题基于无线通信基站的室内三维定位问题D题军事行动避空侦察的时机和路线选择E题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问题研究数据来源:。

多元统计分析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

多元统计分析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

的方法 已广泛应 用 于 自然 科 学 和 社 会科 学 的 各 个
领 域. 国内 外 实 际应 用 中 卓 有 成 效 的成 果 已 经 证
明, 多元 分析 方法是 处理 多维数 据不 可缺 少的 重要 工 具 , 日益 显示 出无 比的魅力 . 并
本 文 介 绍 了 多 元 统 计 分 析 在 数 学 建 模 中 的 应 用 .同 时 考 虑 到 Malb 具 有 S ,S S 和 t a AS P S
C n e t i o e i g a d t e tte o t s n M d l n h i C ( h wh a l t d v l p e t s ak h r c e i t s n l d i g n l te e t a e e e o m n t l c a a t r si a d o g n c
J ANG i h n 。 I Ka— o g ,GU z Xi,XU o s e g 。L B —h n ILU
( . l g f Fu d me t lS u i s 1 Co l e o n a n a t d e ,S a g a e h n h iUni e st fEn i e rn ce c v r iy o g n e i g S i n e,S a g i 】“ 】 h n ha 2I f,Ch n 1 ia
un q d a a s o u tv ra e sa itc la l ss i a h m a ia o lng w e e s ow n i ue a v nt ge fm li a i t t ts ia na y i n m t e tc lm de i r h . K e r :m u tv ra e sats ia na y i y wo ds li a i t t itc la l ss;he v e a oluto a y m t lp l i n;l d n e it c o gi g r ss a? e r

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目

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目

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试题汇总2021赛题汇总2021-A:相关矩阵组的低复杂度计算和存储建模2021-B:空气质量预报二次建模2021-C:帕金森病的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建模研究2021-D:抗乳腺癌候选药物的优化建模2021-E:信号干扰下的超宽带(UWB)精确定位问题2021-F:航空公司机组优化排班问题2020赛题汇总2020-A:芯片相噪算法2020-B:汽油辛烷值建模2020-C:面向康复工程的脑信号分析和判别建模2020-D:无人机集群协同对抗2020-E:能见度估计与预测2020-F:飞行器质心平衡供油策略优化2019赛题汇总2019-A: 无线智能传播模型2019-B:天文导航中的星图识别2019-C:视觉情报信息分析2019-D:汽车行驶工况构建2019-E:全球变暖?2019-F:多约束条件下智能飞行器航迹快速规划2018赛题汇总2018-A :关于跳台跳水体型系数设置的建模分析2018-B:光传送网建模与价值评估2018-C:对恐怖袭击事件记录数据的量化分析2018-D:基于卫星高度计海面高度异常资料获取潮汐调和常数方法及应用2018-E:多无人机对组网雷达的协同干扰2018-F:机场新增卫星厅对中转旅客影响的评估方法2017赛题汇总2017-A:无人机在抢险救灾中的优化运用2017-B:面向下一代光通信的VCSEL激光器仿真模型(华为命题)2017-C:航班恢复问题2017-D:基于监控视频的前景目标提取2017-E:多波次导弹发射中的规划问题2017-F:构建地下物流系统网络2016赛题汇总2016-A:多无人机协同任务规划2016-B:具有遗传性疾病和性状的遗传位点分析2016-C:基于无线通信基站的室内三维定位问题2016-D:军事行动避空侦察的时机和路线选择2016-E: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问题研究2015赛题汇总2015-A:水面舰艇编队防空和信息化战争评估模型2015-B:数据的多流形结构分析2015-C:移动通信中的无线信道“指纹”特征建模2015-D:面向节能的单/多列车优化决策问题2015-E:数控加工刀具运动的优化控制2015-F:旅游路线规划问题2014赛题汇总2014-A:小鼠视觉感受区电位信号(LFP)与视觉刺激之间的关系研究2014-B:机动目标的跟踪与反跟踪2014-C:无线通信中的快时变信道建模2014-D:人体营养健康角度的中国果蔬发展战略研究2014-E:乘用车物流运输计划问题2013赛题汇总2013-A:变循环发动机部件法建模及优化2013-B:功率放大器非线性特性及预失真建模2013-C:微蜂窝环境中无线接收信号的特性分析2013-D:空气中PM2.5问题的研究2013-E:中等收入定位与人口度量模型研究2013-F:可持续的中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体系的数学模型研究2012赛题汇总2012-A:基因识别问题及其算法实现2012-B:基于卫星无源探测的空间飞行器主动段轨道估计与误差分析2012-C:有杆抽油系统的数学建模及诊断2012-D:基于卫星云图的风矢场(云导风)度量模型与算法探讨2011赛题汇总2011-A:基于光的波粒二象性一种猜想的数学仿真2011-B:吸波材料与微波暗室问题的数学建模2011-C:小麦发育后期茎秆抗倒性的数学模型2011-D:房地产行业的数学建模2010赛题汇总2010-A:确定肿瘤的重要基因信息2010-B:与封堵溃口有关的重物落水后运动过程的数学建模2010-C:神经元的形态分类和识别2010-D:特殊工件磨削加工的数学建模2009赛题汇总2009-A:我国就业人数或城镇登记失业率的数学建模2009-B:枪弹头痕迹自动比对方法的研究2009-C: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与航迹预测2009-D:110警车配置及巡逻方案2008赛题汇总2008-A:汶川地震中唐家山堰塞湖泄洪问题2008-B:城市道路交通信号实时控制问题2008-C:货运列车的编组调度问题2008-D:中央空调系统节能设计问题2007赛题汇总2007-A:建立食品卫生安全保障体系数学模型及改进模型的若干理论问题2007-B:机械臂运动路径设计问题2007-C:探讨提高高速公路路面质量的改进方案2007-D:邮政运输网络中的邮路规划和邮车调度2006赛题汇总2006-A:Ad Hoc网络中的区域划分和资源分配问题2006-B:确定高精度参数问题2006-C:维修线性流量阀时的内筒设计问题2006-D:学生面试问题2005赛题汇总2005-A:Highway Traveling time Estimate and Optimal Routing 2005-B:空中加油2005-C:城市交通管理中的出租车规划2005-D:仓库容量有限条件下的随机存贮管理2004赛题汇总2004A:发现黄球并定位2004B:实用下料问题2004C:售后服务数据的运用2004D:研究生录取问题。

小麦的力学模型及根倒伏研究

小麦的力学模型及根倒伏研究

小麦的力学模型及根倒伏研究小麦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广的粮食作物之一,其根系的倒伏问题严重影响着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因此,对小麦的力学模型及根倒伏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小麦力学模型的建立开始介绍,并详细探讨根倒伏的原因和影响,以及相关的研究方法和预防措施。

小麦的力学模型是研究小麦茎秆和根系力学性能的数学模型,它是研究小麦株型倒伏机理和预测小麦倒伏风险的重要工具。

根据上下部为弹性、中部为塑性的特点,常采用橡胶圆筒模型来描述小麦茎秆的弹性和塑性特性。

该模型能够定量描述小麦茎秆的力学性质,如抗拉强度、抗弯刚度等。

根倒伏是指小麦根系无法支撑住植株重量而导致全株倒伏的现象。

根倒伏主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条件、土壤状况、农艺措施等。

其中,气候条件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高温、强风等极端气候条件会使小麦根系的发育受到抑制,从而增加了根倒伏的风险。

此外,土壤疏松度不足也容易导致根系无法牢牢抓住土壤,增加了根倒伏的可能性。

研究根倒伏问题的方法主要包括室内试验和田间调查。

室内试验可以模拟不同气候条件下小麦的生长环境,通过测量和分析植株倒伏前后的根系结构和力学性能等指标,来研究根倒伏的机理和影响因素。

田间调查则是在实际生产环境中对小麦根倒伏进行观察和记录,以了解不同地区和不同种植条件下根倒伏的发生情况和规律。

为了减少根倒伏带来的损失,预防措施主要包括种植适应性强、抗倒性好的小麦品种和改善土壤状况。

选择适应性强的小麦品种是最直接的方法,通过选育具有强根系和较高抗倒性的品种,可以降低根倒伏的风险。

此外,加强土壤管理也能有效改善土壤疏松度,提高小麦根系在土壤中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小麦的力学模型及根倒伏研究对于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小麦力学模型,可以定量描述小麦茎秆的力学性质,为根倒伏机理和预测提供依据。

根倒伏问题的研究方法包括室内试验和田间调查,通过对根系结构和力学性能等指标的测量和分析,可以揭示根倒伏的机理和影响因素。

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C题二有关小麦和风级的一些知识

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C题二有关小麦和风级的一些知识

附件二有关小麦和风级的一些知识一、结构分蘖是小麦从根部发育出来的侧枝(见图1),早期生出的能抽穗结实的分蘖称为有效分蘖,晚期生出的不能抽穗或抽穗而不结实的称为无效分蘖。

有效分蘖与单位面积的穗数直接有关。

采集数据时对小麦去除叶片、叶鞘(见图2)。

如果考虑叶片叶鞘以及降雨对抗倒的影响,据田间经验在灌浆期这几个因素与小麦植株本身自重有关。

图1 成株期小麦单株照片图2 小麦茎秆结构图图3 成熟期小麦单株照片(叶片、叶鞘已脱落)二、生长周期(一)生育期:小麦从种子萌发、出苗、生根、长叶、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结实,经过一系列生长发育过程,到产生新的种子,叫小麦的一生。

从播种到成熟需要的天数叫生育期。

小麦的生育期一般在230—270天。

(二)生育时期:生产上根据小麦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为了便于栽培管理,又把小麦的一生主要划分为出苗期、分蘖期、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灌浆期、成熟期。

其中灌浆期又可分为籽粒形成期、乳熟期、腊熟期、完熟期。

(三)生长阶段:根据小麦器官形成的特点,可将几个连续的生育时期合并为某一生长阶段。

一般可分为三个生长阶段。

1.苗期阶段:从出苗到起身期。

主要进行营养生长,即以长根、长叶和分蘖为主。

2.中期阶段:从起身至开花期。

这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既有根、茎、叶的生长,又有麦穗分化发育。

3.后期阶段从开花至成熟期。

也称子粒形成阶段,以生殖生长为主。

三、描述材料力学性能的几个物理量1、弹性模量(elastic modulus):弹性模量指的是与材料有关的比例常数。

即材料在弹性变形阶段内,正应力和对应的正应变的比值。

(1)弹性变形(elastic deformation):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取消后,材料变形即可消失并能完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称为弹性。

这种可恢复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

(2)、应力(stress):受力物体截面上内力的集度。

2、应变:对一根细杆施加一个拉力F,这个拉力除以杆的截面积S,称为“线应力”,杆的伸长量dL除以原长L,称为“线应变”。

小麦发育后期茎杆抗倒伏性的数学模型

小麦发育后期茎杆抗倒伏性的数学模型

二,论文结构
问题分析及模型的建立 模型评价 给育种专家的建议 结论 致谢
三,问题分析及模型的建立
3.1 问题分析
在本文中,小麦按弹性材料处理.要 解决小麦在麦穗自重及风力共同作用下 的临界力求解模型,首先要根据相关的 材料力学求得小麦在单独麦穗自重作用 下的应力临界力的求解模型,及小麦在 单独风载作用下的应力临界力求解模型, 进而得到小麦在二者双重作用下的抗倒 伏数学模型
x)Leabharlann al1cosx 2l
(1)
其中 x 为作用力距固定端的距离,v 为扰度,表示 x 处的水平位移.
又由力学原理,可得茎杆受力弯曲变形能为:
R EI
2
l 0
d 2v1 dx2
2
dx

(2)
其中,E为茎杆的弹性模量,I为截面的惯性矩.
同理,可得小麦茎杆的外力势能: T qal , (x l) ,
根据材料力学知识,三点弯曲试验测定弹性模量
E
Pl03 48vI
,其中p为载荷
.
则材料弯曲至破坏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弯曲正应力,即抗弯强度:
F
,
G
F Pl0 , 4
G
32D
D4
(D
2r)4 .
令q为风载作用下的临界力 ,茎杆在q作用下将处于不稳定状态 ,其扰曲线近似方程表达
如下
F, G
v1
(
Q RT
3
2
6 al
l3
6
al
al2 4
32l3
q0al
.
最后,仍由宏观力学最小势能原理 Q 0 得:
Q al
6 6 l3
al 4 16l3
q0

题目:小麦发育后期茎杆抗倒性的数学模型

题目:小麦发育后期茎杆抗倒性的数学模型

2011年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C题小麦发育后期茎秆抗倒性的数学模型小麦高产、超高产的研究始终是小麦育种家关注的热点问题。

随着产量的增加,小麦的单茎穗重不断增加。

但穗重的增加同时使茎秆的负荷增大,导致容易倒伏。

倒伏不但造成小麦减产,而且影响小麦的籽粒品质。

因此要实现小麦高产优质的跨越,就必须解决或尽量减少小麦的倒伏问题。

小麦倒伏从形式上可分为“根倒”和“茎倒”,一般都发生在小麦发育后期。

“根倒”主要与小麦种植区域的土壤品种与结构特性有关,本题不做讨论。

“茎倒”是高产小麦倒伏的主要形式,尤其是发生时间较早的“茎倒”,往往造成大幅度的减产。

“茎倒”的原因是茎秆与穗的自重和风载作用的迭加超过了小麦茎秆的承受能力。

解决倒伏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针对不同的产量,寻找小麦抗倒伏能力最佳的茎秆性状(包括株高、茎长、各节间长、各节茎外径、壁厚、茎秆自重、穗长、穗重等)。

各方面的专家通过分析影响小麦倒伏的各种因素,目前已经得到了一些结果,但是对抗倒伏能力最佳的茎秆性状还没有定论。

通过物理力学类比研究小麦抗倒伏性是一个新方向,已有一些工作。

值得我们进行探讨。

困难在于缺乏相关试验参考数据,我们只能在作较多假设下先进行粗略研究,为进一步试验提供根据。

题目的附件中收集了一批各个品种小麦的茎秆性状、产量、倒伏情况的数据。

显然还不够完整,各年参数选取不一致,也有数据缺漏。

但农业数据一年只有一次,短期内无法做到完整、全面、详尽,期望以后能逐渐完善。

请你们就已有数据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 依据有些论文中判断茎秆抗倒性的抗倒伏指数公式:茎秆抗倒伏指数=茎秆鲜重×茎秆重心高度/茎秆机械强度对提供的数据,建立各品种小麦的茎秆抗倒指数公式。

对于缺乏有关参数的年份,可进行合理的假设,如通过已知数据求茎秆机械强度与茎秆粗厚的关系。

(2) 研究抗倒伏指数与茎秆外部形态特征之间的关系。

即给出抗倒伏指数与株高、穗长、各节间长、节间长度比、各节壁厚、穗重、鲜重等茎秆性状在最易引起倒伏期的相关性指标。

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历届竞赛题目

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历届竞赛题目

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历届竞赛题目第一届2004 年题目(共4 个题目)2004 年A 题发现黄球并定位2004 年B 题实用下料问题2004 年C 题售后服务数据的运用2004 年D 题研究生录取问题第二届2005 年题目(共4 个题目)2005 年A 题Highway Traveling time Estimate and Optimal Routing2005 年B 题空中加油2005 年C 题城市交通管理中的出租车规划2005 年D 题仓库容量有限条件下的随机存贮管理第三届2006 年题目(共4 个题目)2006 年A 题Ad Hoc 网络中的区域划分和资源分配问题2006 年B 题确定高精度参数问题2006 年C 题维修线性流量阀时的内筒设计问题2006 年D 题学生面试问题第四届2007 年题目(共4 个题目)2007 年A 题建立食品卫生安全保障体系数学模型及改进模型的若干理论问题2007 年B 题械臂运动路径设计问题2007 年C 题探讨提高高速公路路面质量的改进方案2007 年D 题邮政运输网络中的邮路规划和邮车调运第五届2008 年题目(共4 个题目)2008 年A 题汶川地震中唐家山堪塞湖泄洪问题2008 年B 题城市道路交通信号实时控制问题2008 年C 题货运列车的编组调度问题2008 年D 题中央空调系统节能设计问题第六届2009 年题目(共4 个题目)2009 年A 题我国就业人数或城镇登记失业率的数学建模2009 年B 题枪弹头痕迹自动比对方法的研究2009 年C 题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与航迹预测2009 年D 题110 警车配置及巡逻方案第七届2010 年题目(共4 个题目)2010 年A 题确定肿瘤的重要基因信息2010 年B 题与封堵渍口有关的重物落水后运动过程的数学建模2010 年C 题神经元的形态分类和识别2010 年D 题特殊工件磨削加工的数学建模第八届2011 年题目(共4 个题目)2011 年A 题基于光的波粒二象性一种猜想的数学仿真2011 年B 题吸波材料与微波暗室问题的数学建模2011 年C 题小麦发育后期茎轩抗倒性的数学模型2011 年D 题房地产行业的数学建模第九届2012 年题目(共4 个题目)2012年A 题基因识别问题及其算法实现2012年B 题基于卫星无源探测的空间飞行器主动段轨道估计与误差分析2012年C 题有杆抽油系统的数学建模及诊断2012年D 题基于卫星云图的风矢场(云导风)度量模型与算法探讨第十届2013 年题目(共6 个题目)2013年A题变循环发动机部件法建模及优化2013年B题功率放大器非线性特性及预失真建模2013年C题微蜂窝环境中无线接收信号的特性分析2013年D题空气中PM2.5问题的研究attachment2013年E题中等收入定位与人口度量模型研究2013年F题可持续的中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体系的数学模型研究第十一届2014 年题目(共 5 个题目)2014年A题小鼠视觉感受区电位信号(LFP)与视觉刺激之间的关系研究2014年B题机动目标的跟踪与反跟踪2014年C题无线通信中的快时变信道建模2014年D题人体营养健康角度的中国果蔬发展战略研究2014年E题乘用车物流运输计划问题第十二届2015 年题目(共 6 个题目)2015年A题水面舰艇编队防空和信息化战争评估模型2015年B题数据的多流形结构分析2015年C题移动通信中的无线信道“指纹”特征建模2015年D题面向节能的单/多列车优化决策问题2015年E题数控加工刀具运动的优化控制2015年F题旅游路线规划问题数据来源:/6/list.htm。

小麦茎杆抗倒伏的模型分析

小麦茎杆抗倒伏的模型分析
( 1 .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 新 乡 4 5 3 0 0 6 ; 2 . 河南科技学 院, 河南 新 乡 4 5 3 0 0 3 )
摘要 : 对小麦茎秆进行受力分析, 运用挠曲线近似方程的叠加, 势能驻值原理, 建立了茎秆在穗重和风载双重作
用下茎秆抗倒 伏的精确模型, 并 给出临界风力的具体表达式. 结果 表明 : 茎 秆的高度越高, 承载 的临界力越小, 但 并不是简单 的反 比例关 系 ; 抗弯刚度 与倒伏临界力成显 著的正线性相关 ; 单穗重 的增加也会降低抗倒伏临界力.
Yu Xu e。 , Zh a n g Wa nq i n 2 , Lu Bo 2 , Ru Zh e n g a n g
( 1 . Xi n x i a n g Vo c a t i o n a l a n d T e c h n i c a l Co l l e g e , Xi n x i a n g 4 5 3 0 0 6 , C h i n a ; 2 . He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S c i e n c e
2 0 1 3年 1 2月 D e c . 2 0 1 3
d o i : l O . 3 9 6 9  ̄ . i s s n . 1 0 0 8 - 7 5 1 6 . 2 0 1 3 . 0 6 . 0 0 9
小麦茎杆抗倒伏 的模型分析
于雪 , 张万琴 , 陆博 , 茹振 刚 。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Xi n x i a n g 4 5 3 0 0 3 , C h i n a )
Abs t r a c t : Ma t h e ma t i c a l mo d e l f o r w h e a t s t e m l o d g i n g r e s i s t a n c e i s c o n s i d e r e d d u r i n g i t s l a t e r g r o wt h p e r i o d .

2011数学建模竞赛C题参考答案

2011数学建模竞赛C题参考答案

2011数学建模竞赛C 题评阅要点命题思路: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制度改革及退休推迟问题是一个热点课题。

由于国情的复杂和数据的缺乏,对全国甚至一个地区的社会统筹基金进行总体规模的预测都是困难的,所以本题仅限于在现有制度下,对职工个人的基金和个人账户收支情况进行精算。

本题的数学模型并不复杂,关键是学生正确理解养老金收支计算办法和题目的要求。

1 必要的假设如下一些假设是基本的:1)假设我国在今后一个较长时间段内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稳定,工资不会出现异常动荡。

2)假设男女同工同酬。

3)假设现有缴费及发放制度在一个充分长的时间段内不发生变化。

4)假设附件 2 中反映的该企业不同年龄的职工工资与企业平均工资的比例可以用来计算一个普通职工的养老保险缴费指数。

5)假设只有个人账户中的储存额产生利息,而社会统筹基金账户中的储存额不产生利息。

6)假设附件1中的社会平均工资为缴费工资。

7)为便于计算,可以假设第i 岁参加工作、退休、死亡均是指在刚满i 周岁时,缴费年数为整数。

2问题一虽然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期,但考虑到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在二十一世纪中期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而发达国家的工资增长率多比较低,所以应当假设我国未来的工资增长率会逐步降低。

只要符合这一假设的预测方法,都可以认为是恰当的。

如Logistic 模型以及其它阻滞型增长模型均可用,用这些方法得到的工资上限大约在2010年工资水平的3-4倍左右。

但若假设工资以固定比例增长或线性增长、以及用线性或多项式拟合都是不恰当的,用灰色预测或指数预测也不恰当。

3 问题二根据附件2,用加权平均方法容易求得该企业不同年龄段的职工工资与企业平均工资的比值,结果如下:本题的本意是将此数据作为一个一般意义上的企业职工在不同年龄段时的缴费指数。

如果学生在计算养老金支出时没有利用该数据,只考虑了一些特殊情况,如缴费指数取固定值,是不合题意的。

对于60-64岁的职工的缴费指数,可以基于一些简单合理的假设进行预测。

小麦蜡熟期茎干抗倒伏的静态和动态数学模型

小麦蜡熟期茎干抗倒伏的静态和动态数学模型
全国第八届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
题 目
小麦蜡熟期茎杆抗倒伏的静态和动态数学模型

要:
以力学理论为基础,考虑麦穗自重及风力大小、方向、作用点等因素,将茎杆状态 分为静态和动态过程,分别建立了蜡熟期茎杆的静态和动态抗倒伏模型。 第一问,据 07 年较完整的数据,提出多个假设,推导出 08 年和 11 年数据中各品 种的机械强度、茎秆鲜重及重心高度计算公式,结合已给倒伏指数公式,并将 07 年和 11 年数据分别按时期对各品种的倒伏指数进行统计。 结果显示: 各品种小麦倒伏能力排 序与附件中所给的前人经验结果非常接近。 第二问,在问题一计算结果基础上,考虑茎秆外部特征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分别 建立各品种小麦、通用的茎杆外部特征对倒伏指数的逐步回归模型;针对各小麦品种, 对显著影响倒伏指数的外部特征因素,具体判断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大小;以外部特征为 自变量,建立倒伏概率(Logistic)模型,模型检验显示准确率达 99.1%,分析得到小麦 倒伏的原因是:基部第一节过于细长、茎秆的高度较高、基部第三节过细。 第三问,由于已知数据和假设的有限性,该问的理想株型结构主要考虑各节长、各 节粗、穗长、各节鲜重、穗鲜重、株高六种指标。基于前二问的计算结果(倒伏指数、 倒伏概率) ,进行 K-means 聚类分析,选择出最优小麦茎秆,最终得到相应的理想株型 结构。 第四问,考虑穗重、茎秆结构,建立茎秆静态刚度模型,计算了每种小麦的抗弯刚 度;增加考虑风力因素,建立了有风状态的静态受力模型,计算了每种小麦的临界折断 力和抗倒伏风速;增加考虑茎秆的摆动过程,建立了有风状态的动态运动模型,计算了 每种小麦的茎秆运动轨迹。 第五问,利用 07 年三种小麦的蜡熟期数据,及合理假设,计算得到问题四中模型 所需参数值;进而求解得到各小麦品种的抗弯刚度、临界折断力和抗倒伏风速;结果表 明抗倒伏能力为:矮抗 58>周麦 18>新麦 208;对运动模型进行仿真,得到在一定风速 下茎杆摆动的运动轨迹。考虑到运动模型为非线性动力模型,利用相平面分析法,发现 存在明显混沌现象,找出了可能导致混沌的相关特性参数。 第六问,总结前面五问建立的模型,将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形相对应比较,验证了所 建模型的物理意义;提出在建模及求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如样本组成的不一致,指标 的缺失,时间轴的不确定,不全面,力学测试太少,运动过程没有记录等,重点突出小

小麦茎秆抗倒性的力学分析及其数学模型

小麦茎秆抗倒性的力学分析及其数学模型

小麦茎秆抗倒性的力学分析及其数学模型摘要:本文用力学原理分析麦秆,建立了抗倒伏指数公式,计算出抗倒伏指数与各个性状的关联度指标。

将机械系统分析时用到的传递矩阵法应用到麦秆应力变化规律研究中,建立麦秆抗倒伏数学模型。

研究表明,该模型能很好反映麦秆综合风载等各因素作用下抗倒伏情况。

关键词:抗倒指数公式关联度传递矩阵应力变化规律引言小麦优质高产是热点研究方向,小麦的单茎穗重不断增加会导致茎秆的倒伏,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与品质。

故要实现高产,必须解决小麦的抗倒问题。

本文从力学角度研究小麦茎秆抗倒伏性,对小麦茎秆的抗倒伏能力综合材料力学及弹性力学分析,建立小麦抗倒伏指数公式作为小麦茎秆抗倒性的衡量指标。

所建模型能很好分析解决小麦抗倒性与麦秆性状之间的关联性问题,找出最能影响小麦倒伏的茎秆性状及力学性能指标,旨在分析出最能抗倒伏的小麦结构。

1.建立小麦茎秆抗倒伏指数公式通过建立茎秆抗倒伏指数公式,计算出各小麦品种抗倒伏指数。

此问题的关键在于求解茎秆的自重和茎秆的重心位置,对此问题分析:首先,求出在简化模型下小麦茎秆处于竖直状态时的重心位置H,然后计算出茎秆在达到临界倒伏状态时的重心位置,可以将麦穗看作是一个具有质量的点作用在茎秆顶部;其次,根据相关资料给定的茎秆临界力的表达式可以得到茎秆自身重量,由此可求解决问题。

由上分析,以一株小麦茎秆作为研究对象,假设茎秆几何结构由不同长度、不同壁厚、不同粗细的同心圆柱体组成的阶梯状复合体。

(1)通过材料力学知识可知茎秆在临界状态下受穗重和茎秆单位自重的作用,得其挠曲线近似方程。

(2)查阅大量资料,茎秆抗倒伏指数=茎秆鲜重×茎秆重心高度/茎秆机械强度,故应先计算茎秆重心高度。

假设小麦茎秆结构如图1.1所示,由此可得茎秆重心的高度H。

计算处于临界倒伏状态下由于麦穗和茎秆重力使茎杆弯曲时的茎秆重心。

由图1.2小麦茎秆倒伏临界平衡状态图所示几何关系可计算新的重心高度。

数学建模中综合评价模型(改进)

数学建模中综合评价模型(改进)
一般说来,在评价指标 x1, x2 , , xm (m 1) 中可能包
含有“极大型”指标、“极小型”指标、“中间型”指标和 “区间型”指标。
极大型指标:总是期望指标的取值越大越好; 极小型指标:总是期望指标的取值越小越好; 中间型指标:总是期望指标的取值既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为 好,即取适当的中间值为最好; 区间型指标:总是期望指标的取值最好是落在某一个确定的区 间内为最好。 - 定性指标
如何对有关问题给出定量分析呢?
按国家的评价标准,评价因素一般分为五个等级,如A, B,C,D,E。
如何将其量化?若A-,B+,C-,D+等又如何合理量化?
根据实际问题,构造模糊隶属函数的量化方法是一种可 行有效的方法。
2. 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
在实际中的评价指标 x1, x2, , xm (m 1) 之间,往往都存
三、近年建模题目中涉及的指标构 建问题举例
1、2013年数学建模B题中 碎纸片拼接中的纸片匹配指标
2、2013研究生数学建模E题中 贫富两极分化衡量指标
3、2013年数学建模A题中事故处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影 响差异
1、 2013数学建模B题中碎纸片拼接 中的纸片匹配指标
运用最小二乘法,将最新确定位置的右侧边缘灰度值 与剩下碎片的左侧边缘灰度值进行比对,将相似度最高 即(Match值最小)的待排碎片放在已知碎片的右边。 依照上述方法直到将所有碎片拼接完毕。
• 1.1 将极小型化为极大型
• 倒数法:
xj'

1 xj
• 平移变换法
xj' M j xj
• 其中
M j

max
1in
xij
• 1.2 将居中型化为极大型 • 对于居中型指标 x j

小麦抗倒伏建模

小麦抗倒伏建模

数学建模模拟训练小麦发育后期茎秆抗倒性的分析摘要小麦高产、超高产的研究始终是小麦育种家关注的热点问题。

要实现小麦高产优质的跨越,就必须解决小麦的倒伏问题。

通过统计学方法对小麦倒茎现象进行研究和探讨,建立多元回归模型,逐步回归模型,利用MATLAB软件求解最后得出茎秆抗倒伏指数。

模型:利用逐步回归法,对茎秆机械强度进行分析,选出对茎秆机械强度影响重要的几个因素,使用最小二乘法进行计算,最后得出对茎秆机械强度影响重要的因素。

再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最后得出计算茎秆机械强度的回归方程,从而由已知的茎秆抗倒伏指数计算公式求出各品种小麦茎秆抗倒伏指数。

关键词:逐步回归,多元线性回归,最小二乘法。

问题重述本文给出2007—2013年测量小麦具体数据,依据现有大多数判断茎秆抗倒性的抗倒伏指数公式:茎杆抗倒伏指数=茎秆鲜重×茎秆重心高度/茎秆机械强度对提供的数据,建立各品种小麦的茎秆抗倒指数。

但只有2007年的数据易得出茎秆抗倒伏指数。

其他年数据不全面,我们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利用现有的数据通过合理的假设和建模手段生成一套比较完整数据。

再根据公式求出茎秆抗倒伏指数。

研究抗倒伏指数与茎秆外部形态特征之间的关系。

即给出抗倒伏指数与株高、穗颈长、穗长、节间长、节间粗等茎秆性状在最易引起倒伏期的相关性指标。

从物理材料学角度分析,将茎秆按刚/弹性材料处理,研究小麦茎秆在麦穗自重和风载作用下应力的基本规律,引用或修改附件二文献中力学公式,建立小麦茎秆抗倒伏的数学模型,结合具体数据,进行模型验证和分析。

依上述模型的小麦茎秆抗倒伏指数重新讨论其抗倒伏指数,并计算各品种的抗倒伏风级。

同时将其结果与第一次中结果进行比较。

总结所建模型及分析结果,提出值得考虑的问题。

同时请你为2012年制定完整的试验方案及数据分析方法。

并给小麦育种家在育种实践中提出合理的建议。

问题的具体分析问题一主要是求解茎秆抗倒伏指数。

2011年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优秀论文选-《小麦发育后期茎秆抗倒性的数学模型》7-52页

2011年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优秀论文选-《小麦发育后期茎秆抗倒性的数学模型》7-52页

参赛密码(由组委会填写)全国第八届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学校参赛队号队员姓名参赛密码(由组委会填写)全国第八届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目小麦发育后期茎秆抗倒性的数学模型摘要:本文针对小麦发育后期茎秆抗倒性的数学模型建立的问题,先利用已有的经验公式和实验数据,从统计的角度,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基于机械强度的统计学模型。

在此基础上,再运用相关分析法,通过分析与抗倒性相关的各形态参数,改进得到了更加广泛的统计学模型。

进而运用黄金分割数列和欧氏距离的方法找到了特定情况下的理想株型。

在运用平衡理论、挠曲线近似与最小势能原理、弯矩平衡原理,从平衡理论角度与弹性理论角度建立了小麦茎秆抗倒性的力学模型,并通过现有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

针对问题 1,由已有的关于小麦的机械强度、重心高度、茎秆鲜重和抗倒指数的经验公式和通过实验测定的小麦的形态参数入手,假设机械强度与小麦的其他易测定的参数之间存在统计关系,建立了基于机械强度的统计学模型。

并从此模型出发,分别使用非线性回归和线性回归的方法,找到了与实验测定数据比较稳合的、可以表述小麦机械强度与小麦基部第二节参数关系的回归函数,并由此推广至与其他易测定参数的关系,从而分别求出了不同品种小麦的倒伏指数的公式。

针对问题 2,在已经建立的统计模型的基础上,先根据已有数据的特点,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从众多影响小麦倒伏指数的因素中挑选出贡献最大的变量,在它们和间接实验测定的倒伏指数的基础上,建立了能够直接表述倒伏指数和其他易测定的形态参数关系的最优的回归方程。

再通过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倒伏指数与其他株型结构参数以及各个株型结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发现了对倒伏指数影响较大的主要有茎秆密度和茎秆各节间长度比,并通过样本节间长度比与标准节间长度比的欧式距离的大小来衡量茎秆各节间长度比与理想株型结构的相似程度,并主要通过这两种指标以及株高、壁厚四个方面解释了 2008 年某些品种倒伏的原因。

高产小麦发育后期基部节间与倒状的关系的开题报告

高产小麦发育后期基部节间与倒状的关系的开题报告

高产小麦发育后期基部节间与倒状的关系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科技进步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生产也在不断提高。

而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发育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

在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基部节间与倒状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其对小麦的农艺性状、农业产品的质量、产量以及种植效益都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研究高产小麦发育后期基部节间与倒状的关系,对于提高小麦生产的效益和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主要研究内容
本研究拟以当地常见的高产小麦为研究对象,根据现场调查和采集样本数据,建立起高产小麦发育后期基部节间与倒状之间的关系模型,并进一步探讨影响基部节间和倒状的主要因素,如水分、养分、温度、光照等环境因素,并通过对比不同品种、不同地区的基部节间和倒状情况,分析其对应的环境因素的异同点。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田间调查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不同小麦品种的样本进行测量、统计及分析,建立基部节间与倒状的关系模型,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来探究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际生产实验,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预期结果和创新点
通过本研究的实施,将进一步明确高产小麦基部节间和倒状之间的关系,深入探究其影响因素,为小麦增产和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我们也将通过研究对小麦生长发育的规律有更深入的认识,为小麦育种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推动小麦现代化生产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穗下第三节鲜重值判别
2 1.8 1.6 1.4 1.2 1 0.8 0.6 0.4 0.2 0 1.98
鲜重值
0.72 0.53 0.36 0.45
0.58
0.71 0.47 0.35 0.49 0.37 0.48 0.4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测试组号
(2)茎秆鲜重的回归模型建立 Step1: tep1:数据预处理 假设 li 表示第 i(i=1,2,3,4)节的茎秆长度,l 表示茎秆的总长,则有:
2
一 问题的提出
小麦高产、超高产的研究始终是小麦育种家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产量的增 加,小麦的单茎穗重不断增加。但穗重的增加同时使茎秆的负荷增大,导致容易 倒伏。倒伏不但造成小麦减产,而且影响小麦的籽粒品质。因此要实现小麦高产 优质的跨越,就必须解决或尽量减少小麦的倒伏问题。 小麦倒伏从形式上可分为“根倒”和“茎倒” ,一般都发生在小麦发育后期。 “根倒”主要与小麦种植区域的土壤品种与结构特性有关,本题不做讨论。 “茎 倒”是高产小麦倒伏的主要形式,尤其是发生时间较早的“茎倒” ,往往造成大 幅度的减产。 “茎倒”的原因是茎秆与穗的自重和风载作用的迭加超过了小麦茎 秆的承受能力。 解决倒伏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针对不同的产量, 寻找小麦抗倒伏能力最佳的 茎秆性状(包括株高、茎长、各节间长、各节茎外径、壁厚、茎秆自重、穗长、 穗重等) 。各方面的专家通过分析影响小麦倒伏的各种因素,目前已经得到了一 些结果,但是对抗倒伏能力最佳的茎秆性状还没有定论。 通过物理力学类比研究小麦抗倒伏性是一个新方向,已有一些工作。值得我 们进行探讨。困难在于缺乏相关试验参考数据,我们只能在作较多假设下先进行 粗略研究,为进一步试验提供根据。 题目的附件中收集了一批各个品种小麦的茎秆性状、 产量、 倒伏情况的数据。 显然还不够完整,各年参数选取不一致,也有数据缺漏。但农业数据一年只有一 次,短期内无法做到完整、全面、详尽,期望以后能逐渐完善。请就已有数据解 决以下几个问题: (1) 依据有些论文中判断茎秆抗倒性的抗倒伏指数公式: 茎秆抗倒伏指数=茎秆鲜重×茎秆重心高度/茎秆机械强度 对提供的数据,建立各品种小麦的茎秆抗倒指数公式。对于缺乏有关参数的 年份,可进行合理的假设,如通过已知数据求茎秆机械强度与茎秆粗厚的关系。 (2) 研究抗倒伏指数与茎秆外部形态特征之间的关系。即给出抗倒伏指数 与株高、穗长、各节间长、节间长度比、各节壁厚、穗重、鲜重等茎秆性状在最 易引起倒伏期的相关性指标。 判断小麦茎秆性状的各个因素之间是否有相关性? 并对 2008 年国信 1 号与智 9998 品种的小麦都发生倒伏, 其他品种没有发生 倒伏的原因给出判断。 (3) 探讨单穗重分别是 1.19g,2.06g,2.46g,2.56g,2.75g,2.92g 时小麦 的理想株型结构下,对于可能引起较大误差的数据也可以剔除; 在 2011 年平安 6 号穗下第三节鲜重的统计数据中,如下图所示,对第一行 的数据做分析,发现其值是其余值均值的 3 倍多,若去除该行数据,剩余的数据 能更好的反映鲜重的规律。由于数据较多,去除一组误差较大的数据反而能够增 强模型构建的准确性,所以将第一行的数据剔除。
5
鲜重+穗下各节鲜重。而在 2011 年 5 月 28 日的测量数据中,周麦 22 的单茎鲜重 (=3.472g)<穗鲜重(=5.296g) ,显然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应予以剔除。 ② 数据数值有明显错误。在相同条件下测得的一系列数据中,有极个别数 据与同组数据相差极大,不符合同组数据的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在 2008 年 国信的穗下第一节长度统计数据中,第 10 组的数值与同组数值相差过大,可认 为是错误数据。
二 模型的假设
(1)假设小麦倒伏的主要形式是“茎倒” ,不考虑“根倒”形式; (2)假设茎秆机械强度与茎秆粗厚存在关联; (3)假设 2011 年数据中小麦穗下第四节拉力与茎秆机械强度等效; (4)假设小麦穗下第一至四节长度、平均粗度壁厚能够反映小麦真实情况; (5)假设弹性测定值和弹性模量值为线性关系; (6)假设小麦穗头迎风面积与穗重有一定关系; (7)假设小麦仅在蜡熟期易发生倒伏; (8)假设穗位高度等于茎秆的高度。
全国 第八届研究 生数学建模 竞赛
题 目
对小麦发育后期茎秆抗倒性问题的研究

要:
本文是一个研究小麦发育后期茎秆抗倒性的问题。 针对问题一,我们运用了数理统计与分析的相关知识,建立了各品种小麦的 抗倒伏指数模型。首先,我们对所需的数据进行了分析与处理;然后,利用 SPSS 软件和已有数据分别对影响小麦抗倒伏指数的三个因素(茎秆鲜重、重心高度和 机械强度) 进行了数据拟合分析, 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模型, 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 接着, 综合三个因素建立了一个更优化更实用的抗倒伏指数的总模型和三个具体 的子模型。在求解过程中,我们因地制宜,用三个具体的子模型依次对 07 年、 11 年和 08 年的各品种抗倒伏指数进行了求解, 如矮抗 58 的抗倒伏指数为 0.626。 针对问题二,我们首先利用了 07 年的数据对最易引起倒伏的时期进行了判 断与确定, 得出最易引起倒伏期为蜡熟期; 接着, 分别对抗倒伏指数与各节间长、 节间长度比、 各节壁厚及各因素间的关系, 建立了相关性系数模型并利用了 SPSS 软件对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判断出了小麦茎秆性状的各个因素之间所存在的相 关性, 如株高与抗倒伏指数间呈极显著正相关; 最后, 对 08 年国信 1 号与智 9998 品种的小麦发生倒伏原因进行了判断与分析,得出其穗下第四节长比较大、株高 比较大、穗下第一节壁厚比较小、穗重、鲜重比较大等因素是其小麦发生倒伏的 主要原因。 针对问题三,我们建立了以抗倒伏能力最强和经济系数最大为目标的双目 标优化模型。在求解过程中,利用了序贯式算法将双目标转化为了单目标;然后 利用了 Lingo 9.0 版软件进行了编程求解。得出了不同产量下,小麦抗倒伏能力 最佳的茎秆性状的定量标准。 针对问题四,我们结合力学知识,建立了小麦茎秆抗倒伏性能的综合评价模 型。首先,综合考虑了麦穗自重和风载的作用,确定了其评价指标;然后,对数 据指标进行了归一化处理,并运用了层次分析法(AHP)结合 MATLAB 软件确定了 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且对其一致性进行了检验;最后建立了小麦抗倒伏性能的综 合评价模型。 针对问题五,我们首先建立了风速与风载作用力间的关系;接着,建立了 风速与小麦抗倒伏性能间的关系;然后,结合压杆弯曲的临界力,建立了抗倒伏
l = ∑ li
i =1 4
对于茎秆的粗和壁厚,为了提高计算的精确性,常采用平均值代入,以 bi 和
d i 表示第 i(i=1,2,3,4)节的茎秆粗和壁厚,b 和 d 表示茎秆粗平均值和壁厚平均
值,则有:
6
b=
1 4 ∑ bi 4 i =1 ; 1 4 d = ∑ di 4 i =1
Step2: tep2:运用 SPSS 软件对其进行数据拟合分析 软件对其进行数据拟合分析 设定其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
穗下第一节长度数据统计
40.00 35.00 30.00
37.8 33.5 37.7 31.5 33.2 33.7 33.8 35.8 27.6 35.0 29.1 34.1 35.0 33.4 35.2 34.8 32.0 30.8 36.8
长度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
风速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求解,如周 18 抗倒伏风速为 15.50 m/s,为 7 级风。 针对问题六,首先,我们对前面所建的模型进行了总结与结果分析;随后, 提出了一些值得深思与考虑的问题;然后,为 2012 年的实验方案及数据分析方 法进行了制定;最后,结合我们所做的论文为小麦育种家提出了一些建议。 本文的特色在于,在问题一中,建立了一个更优化更实用的抗倒伏指数的总 模型和三个具体的子模型,计算简便,并在建立回归模型后对模型进行了检验, 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在问题二中,我们先利用了 07 年的数据对最易引起倒伏 的时期进行了判断与确定;在问题三中,我们引入了经济系数因素,建立了双目 标优化模型并利用了序贯式算法来转化为单目标;在问题四中,运用了层次分析 法 (AHP) 结合 MATLAB 软件来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且对其一致性进行了检验。 关键词:回归模型 SPSS 优化模型 Lingo 综合评价模型 层次分析法 MATLAB
4
ai′ : ai′′ :
表示与茎秆机械强度相关的权重系数 表示与茎秆重心高度相关的权重系数 表示小麦茎秆抗倒伏性能; 表示弹性模量; 为弹性测定值; 表示茎秆自重系数; 表示风载临界力; 表示惯性矩; 表示为风压; 表示风速; 表示穗头迎风面积;
Y: E:
f:
λ: F: J: W: v: S:
四、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G = a0l + a1b + a2 d + a3 w + a4
运用 SPSS 软件对此进行拟合调试与分析,由于测试数据存在不完整、不 全面及缺漏现象,这将会影响到整体的拟合优度,例如对全体数据一起拟合,其 拟合优度就只有 67.5%,单独对矮抗 58 和周麦 18 号数据拟合,其拟合优度为 92.3%,可见其选择拟合的数据有一定的影响,对此我们对其分别拟合择优。 Step3: tep3:比较分析, 比较分析,确定最佳拟合模型 由于上分析可知,拟合数据的选择对拟合优度有着一定的影响,而由附件一 的说明我们可知供试品种为矮抗 58,它为主要研究的对象,其他都为它的对照 品种,对此我们在数据选择中重点考虑矮抗 58,同时考虑各种品种,分别对其 拟合择优。 主要考虑的六种组合为:组合 1:采用矮抗 58 和平安 6 号的数据进行拟合; 组合 2:采用矮抗 58 和郑麦 9023 的数据进行拟合;组合 3:采用矮抗 58 和周麦 18 的数据进行拟合;组合 4:采用矮抗 58 和周麦 22 的数据进行拟合的数据进行 拟合;组合 5:采用矮抗 58 和豫麦 18 的数据进行拟合;组合 6:利用所有品种 的数据进行拟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