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理论大纲(64学时 电信 自动化)

合集下载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标准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标准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icrocomputer Principle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学时学分:64学时(4学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是计算机各本科专业教学中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在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逻辑功能、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等的有关基础知识和技术,建立完整、清晰的计算机整机概念。

并使学生具备对计算机系统整机和部件进行分析和设计的能力。

《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等课程是《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的先修课程。

(二)课程理念。

为适应当今科学与技术发展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材的要求,《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作为一门学科基础课,将加强专业基础理论,拓宽专业口径,注重实践性环节,提高素质教育作为教学理念。

在教学设计方面,使学生对微机原理的基本1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初步掌握先进的微处理器芯片结构,熟悉当前主流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构成;掌握微机接口应用技术开发、设计方法,了解微型计算机实现技术及微机技术新的发展趋势。

(二)具体目标1. 了解《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这门学科的性质、地位和独立价值。

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分析框架、研究方法、学科进展和未来方向。

2.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组成部件的有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了解相应的有关新技术和方法。

3.理解微处理器、存储器,以及有关的输入设备和输出接口等各个部件的组成结构和基本功能。

4.通过完成可编程芯片硬件连线与芯片的初始化编程和应用程序的设计,掌握使用可编程接口芯片进行I/O接口设计的能力。

5.掌握内存储器芯片的选用和扩充能力。

三、内容标准第一单元微型计算机概述学习目标:使学生建立微型计算机结构模型初步了解微处理器的特点和应用场合。

微机原理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Principle & Interface Technique of Microcomputer)二、课程代码:08221203三、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四、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是非计算机各相关专业的一门主要的专业基础课。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硬、软件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硬、软件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技巧。

提高学生微机开发应用的能力,让学生在二十一世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面前,有较强的适应和开拓能力。

五、学时/学分: 64学时/4学分六、先修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七、适应专业: 工科类本、专科专业八、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微型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熟悉计算机中的数和编码、微型计算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理解8086/8088微处理器,掌握存储器结构与堆栈。

重点:补码及求补方法,机器数及其真值,位、字、字节、指令和程序等概念,8086/8088微处理器的结构和8086/8088的寄存器,存储器分段和物理地址的生成,堆栈和栈操作指令。

难点:补码的概念,存储器的逻辑地址和物理地址,状态标志寄存器,堆栈及堆栈指示器SP。

第二章汇编语言与汇编程序熟悉符号指令中的表达式,符号指令的寻址方式,掌握常用指令和常用伪指令,熟悉常用系统功能调用。

重点:数据传送指令、算术运算指令和位操作指令,符号指令的寻址方式及当前段以外的寻址,伪指令和算符,常用的系统功能调用,汇编语言源程序的完整格式。

难点:直接寻址、间址、基址、变址和基址变址等五种存储器寻址方式及其约定段的使用,变量和标号的使用及其类型的变更。

第三章程序设计的基本技术掌握顺序程序设计,分支程序设计,循环程序设计,熟悉子程序设计。

重点:乘除法指令和BCD数凋整指令,跳转指令和重复控制指令,循环程序和子程序的设计。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Ⅰ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Ⅰ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I实验Experiment of MicroComputer Principle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I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课程学分:4学分课程总学时:64学时,其中讲课:52时,实验(含上机):12学时,课外0学时课程性质:必修开课学期:第5学期先修课程:电路,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单片机,数字信号处理适用专业:物联网工程教材:杨居义,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工程教程(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

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物联网工程系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本课程是在《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后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在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应较好地掌握前期课程中数字电路分析和设计方法。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一定的实验和习题。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软件和硬件相结合。

软件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指令系统,掌握微机程序程序设的基本方法,硬件的重点是讲解常用的可编程接口电路的应用方法。

在讲授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设计能力。

要求尽可能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掌握微机基本组成原理、8086微机系统的指令系统和常用的接口电路工作原理,学完本课程后可以完成简单的微机系统硬软件设计。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学习内容为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硬件组成、汇编语言指令系统、常用可编程接口电路、微机基本工作原理与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理解微机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开发方法,能根据实际要求完成微机系统的软、硬件设计,为后续课程奠定专业技术基础。

三、实验教学要求实验工程的设置及学时分配四、课程考核(1)作业:8次(2)考核方式:闭卷考试(3)总评成绩计算方式:综合成绩=平时成绩*10%+实验成绩*20%+期中考试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50%五、参考书目1、《微型计算机技术》,马群生,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理论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理论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理论教学大纲(2005年制订)课程编号:210019英文名:Principle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 of MicroComputer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前置课:数字逻辑与逻辑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后置课:学分:4学分课时:68课时(其中理论教学50课时,实验教学18课时)主讲教师:李耀、黄克勤等选定教材:李保红等,微型计算机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课程概述: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科基础课。

课程以Intel微处理器为背景,介绍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包括CPU的工作原理与时序,I/O端口的地址译码,CPU和外设之间的数据传送方式,中断控制器及中断技术应用,DMA控制器及应用,并行接口及应用、串行接口及应用,定时器计数器/计数器接口及应用、模/数和数/模转换接口及应用,键盘和LED显示接口及应用,微型计算机的总线,微计算机发展的新技术。

课程内容,涉及知识面广,实用性较强。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及时序,微型计算机与外部设备数据传送的基本方法;掌握常用接口芯片的硬件结构、编程要点及使用方法;能够读懂简单的接口电路原理图及相关的控制程序;能够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常用的接口电路,编写相应的程序段;掌握实验、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

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及未来从事微机硬件及软件开发打下基础。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课堂理论课教学与实验课教学相结合。

课堂教学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大信息量、图文声像并茂等特点来突破教学难点,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实验课教学安排在理论课每一章后同步进行,使之与理论课教学紧密配合。

实验内容上,增大综合性实验、与设计性实验的比例,以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各章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第一章微型计算机概述课时分配: 2课时教学要求:了解微型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掌握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概念,了解微型计算机发展概况及应用领域。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1、课程的性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计算机通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本课程主要讲16位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各种接口技术的基础知识和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流行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课程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应用角度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从理论和实践中掌握微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接口电路及硬件连接,建立微机工作的整体概念,同时初步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有关基本知识,具备初步的程序设计能力,并具有在此基础上进行软件设计开发的基本能力,为后继课程及今后工作中更广的计算机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计划中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核心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微型计算机概述、80x86微处理器及其系统结构、微机存储器、微机接口概述、微机中断系统、控制器接口、并行/串行通信接口、数/模、模/数转换接口、微机总线接口、人-机交互接口、微机原理与接口实验。

根据培养基层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一般过程,掌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传统方法和最新方法,为更深入地学习和今后从事计算机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条件计算机电子教室进行教学,学生每人一台高性能计算机。

1、硬件要求:高性能计算机一台;2、软件配置:Windows2000、Windows XP及相关的操作系统软件。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五、教法说明本课程要实现教、学、做相结合,采用理论和实训教学相结合,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和出发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精讲多练,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际的设计能力。

让学生针对上课使用的实例进行改进,加强学习效果。

注重理论和实际的联系。

六、考核方式及评分办法本课程考核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法, 其中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出勤、课后作业提交和考查三个部分,平时考核着重于基本概念掌握,通过平时作业和考查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微机原理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主任教研室主任大纲执笔人张翠玲牛少杰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学时:64学时实验学时:14学时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先行课程:电路、高等数学适用专业:自动化责任单位:电气信息工程系二、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各个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或者信息类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技术的专业基础课程。

汇编语言的显著特点是可以直接控制硬件并充分发挥计算机硬件的功能,对于编写高性能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微机接口技术则侧重计算机硬件的结构和I/O系统的组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习者掌握8086至Pentium微处理器的寻址方式、指令系统及其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基本思想和方法,同时通过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进一步掌握利用程序设计充分发挥计算机效率的基本思想。

通过实验实践熟悉硬件连接和程序调试技术。

使学生掌握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微机硬件系统分析,微型计算机系统与接口设计、编程以及开发应用的能力。

三、课程的内容及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第一章概述(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微机系统的概念2、了解接口的功能与组成3、掌握计算机中数的表示和编码(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补码表示法与补码运算,接口问题的论述(三)课时安排2学时(理论2学时)(四)主要内容1、微机系统的基本组成2、计算机中数的表示与编码3、微机系统中的接口问题第二章微处理器(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CPU的内部结构和原理2、了解8086存储器组织3、了解8086的外部特性和总线时序4、了解80X86系列芯片的微处理器结构及寄存器结构(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CPU中的寄存器结构,存储器的编址方式与分段原理。

引脚信号和典型时序。

(三)课时安排4学时(理论4学时)(四)主要内容1、8086的内部结构、寄存器结构2、存储器组织结构3、INTER8086的外部特征与总线操作4、80286,80386,80486微处理器第三章指令系统(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与操作数有关的寻址方式,这是正确获取操作数的方法2、掌握与转移有关的寻址方式,这是了解指令执行顺序的依据3、掌握8086的基本指令集,了解其格式,功能及执行后对标志位的影响(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与操作数有关的寻址方式,与转移有关的寻址方式,指令对标志位的影响,串操作。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大纲《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

本课程旨在介绍微机的原理和接口技术,培养学生对微机系统工作原理的理解以及掌握通过接口与外围设备进行数据交互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理解微机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2.掌握微机系统的硬件结构和功能;3.熟悉微机的总线结构和总线控制;4.理解接口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5.学会使用接口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互;6.能够进行简单的接口设计和调试。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微机系统概述-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发展历程-常用微型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分类和特点-微机系统的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2.微机的总线结构和总线控制-总线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总线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总线控制技术3.存储器和I/O设备的接口-存储器接口技术-I/O设备接口技术4.中断和DMA技术-中断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中断处理过程-DMA技术的原理和应用5.接口技术概述-接口技术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并行接口和串行接口-常见的接口标准和应用场景6.常用接口技术实例分析-RS-232接口-USB接口-SPI接口-I2C接口7.接口设计与调试-接口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接口调试和故障处理技巧8.实验与实践-学生将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并实现一个接口电路,并进行调试和测试。

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教师讲解、演示、示意图等方式,介绍课程中的基本理论知识。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项目的设计与实现,让学生亲自动手掌握接口技术的实际应用。

3.讨论与交流: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并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共同解决难题。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参考书目:1.《计算机系统结构与接口技术》六、评价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成果等。

2.期末考试:涉及课程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3.实验报告: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七、教学保障措施1.配备实验室和实验设备,提供实验场所和工具。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JS100652课程名称: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Microcomputers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 A适用专业:理工类专业先修课程: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学分:4总学时:64 实验(上机)学时:12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理工类各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理工类学生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硬件知识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入门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和存储器连接及接口的简单应用。

建立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整体概念,使学生具有微型计算机应用系统软硬件开发的初步能力。

This course is a basic course of al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students to learn and master the knowledge of computer hardware and assembly language programming for beginners. The aim of this course is to make students master the simple application of Microcomputer i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basic composition, working principle, assembly language programming and memory and interface connection. After learning this course, the students should have the ability of software and hardware development in microcomputer application system.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微型计算机是一种数字逻辑电路设备,因此,学习此课应具备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的知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又是学习计算机硬件的基础课程,因此,它对以后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0505000二、课程名称: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64学时)Microcomputer Principles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三、先修课程: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四、适用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物流工程五、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是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物流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具备用汇编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能力,同时能对基本的微机硬件接口电路进行分析与设计。

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了解整机的工作流程;2.掌握8088/8086微处理器(CPU)的基本结构;了解指令的寻址方式,熟悉8088/8086 CPU的指令系统;3.掌握宏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4.了解微机中总线的判决和握手技术及总线分类;5.了解半导体存储器的分类,掌握RAM及ROM的内部组成、工作原理及与CPU的接口技术;6.熟悉中断原理、中断方式及中断响应的过程;7.掌握微型计算机基本I/O接口技术;熟悉常用接口(包括定时/计数、并行通信、串行通信等)芯片的工作原理、工作方式及使用方法。

七、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1.概述5学时1.1微型计算机的发展、特点1.2计算机中数的表示与编码1.3微型计算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2. 8088/8086微处理器7学时2.1 8088/8086CPU的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2.2 8088/8086CPU的外部特性(包括引脚信号、工作模式等)2.3 8088/8086CPU最小模式下总线操作时序3. 8088/8086微处理器指令系统8学时3.1寻址方式3.2 8088/8086CPU指令系统4. 8088/8086宏汇编语言程序设计8学时4.1汇编语言源程序格式4.2汇编语言语句格式、伪指令语句4.3常用DOS功能调用4.4基本结构程序设计方法4.5宏汇编语言程序设计5.微机总线3学时5.1总线概述5.2 8088/8086最大模式下总线信号的形成5.3总线判决和握手技术5.4微机系统总线分类(ISA、EISA、PCI等)6.半导体存储器5学时6.1半导体存储器的分类及特点6.2随机读写存储器6.3只读存储器6.4 CPU与存储器的连接6.5虚拟存储器、高速缓存7.中断8学时7.1中断的概念和实现方法7.2 8088/8086中断系统7.3可编程中断控制器8259的结构、工作原理与编程方法8.接口技术14学时8.1接口技术基本概念、I/O传送方式、I/O端口读写技术8.2定时/计数器(8253)8.3并行接口(8255)8.4串行接口(8250或8251)8.5 DMA技术(8237)8.6 A/D与D/A转换基本原理9.实验6学时9.1 I/O地址译码、简单并行接口及8253实验9.2 8255实验、七段数码管及交通灯控制实验9.3 D/A、A/D转换实验八、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建立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整体概念;了解微处理器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和主要接口信号的功能;掌握常用的指令,会应用汇编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熟悉对微机硬件(包括存储器、总线、中断系统和各种I/O接口电路)的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微机系统软、硬件的能力。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适用层次:高起专适用教育形式: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考核形式:考试所属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先修课程:无一、课程简介本课程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全面系统的讲解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其常用接口的工作原理, 能够设计一些常用的计算机接口电路,编写相关的应用程序,具有调试、维护和初步设计的能力。

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可以作为其它专业的选修课程。

二、课程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理解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系统、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通信、中断等概念,并能使用基本概念对微型计算机整体进行描述。

2、理解8086微处理器的编程结构和工作模式,能够对8086的操作及8086的存储器组织和I/O组织进行描述及分析,并能利用8086汇编语言进行简单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3、理解微机接口的基本意义,掌握一般译码电路的地址计算方法,能分析并设计基本的接口地址译码电路。

4、了解定时器、中断管理、DMA、并行/串行传送、D/A和A/D转换等微机接口常用功能的原理,能简单分析典型接口电路的原理和功能。

三、课程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总论『知识点』学习本章前应该掌握电子计算机的兴起、微机的发展历程、微机中的数据类型和数据转换、微机的系统组成。

『基本要求』1、识记:计算机的主要类别。

2、领会:微型计算机发展历程;微型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3、简单应用:不同进制数据间的转换;用基本概念对微机整体进行描述。

『关键知识』计算机的主要类别;微机发展历程;数据类型转换;微机的系统组成。

『重点』计算机的主要类别;微机发展历程;数据类型转换;微机的系统组成。

『难点』微型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第二章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过程『知识点』冯·诺依曼计算机结构;计算机的基本运行原理、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模型机的工作过程;控制器的基本原理。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总学时:64学时总学分:学分实验学时:8 学时实验学分:学分适应专业:01电子信息工程编写人:冯明琴编写日期:2000 年7月一、实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本门课程属于一门专业基础课实验,是在学习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基础上开设的实验课程。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能够掌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有关硬件的专业技能。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介绍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有关基本概念和一些常用微机接口芯片的使用方法,其内容与工程实际紧密相联系,实用性很强,是一门在理论指导下, 偏重于实际应用的课程。

要求学生在首先学好理论的前提下,重视实验环节,具有一定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二、实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实验练习,加深对微机系统中相关知识的了解,能够掌握微机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工作过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系统设计;能够进行汇编程序的编写。

三、实验项目与内容提要四、实验报告格式及要求1、实验报告格式:攀枝花学院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实验日期:院系:电信班级:姓名: 学号:合作人:指导教师:成绩:[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仪器、设备与材料][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实验原始记录][实验数据计算结果]1、相关公式:2、数据计算:3、数据分析:4、实验结论:[实验结果分析,讨论实验指导书中提出的思考题,写出心得与体会]2、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名称、学生姓名、班号和实验日期;2、实验目的和要求;3、实验仪器、设备与材料;4、实验原理;5、实验步骤;6、实验原始记录;7、实验数据计算结果;8、实验结果分析,讨论实验指导书中提出的思考题,写出心得与体会;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1、本课程考核方式:1、本课程考核方式:课程内实验(1)课程内实验的考核以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为主,有条件的实验课程亦可进行笔试和操作考试,成绩核定以百分制计;(2)课程内实验考核不及格者,取消该门课程的考试资格。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1.学习目标及可测量结果 (1)1.1学习目标 (1)1.2可测量结果 (2)2.课程要求 (2)2.1授课方式与要求 (2)2.2考核与评价方法 (3)3.教学安排 (4)3.1理论教学安排 (4)3.2实践教学安排 (7)4.参考教材及相关资料 (8)5.课程教学网站 (8)1.学习目标及可测量结果1.1学习目标“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内容兼顾基础性和先进性,综合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

通过课程的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微控制器的工作原理、组成结构,指令系统与汇编程序设计,C51及程序设计;微控制器功能模块(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数器和串行接口)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多种微机接口技术(常用串行总线与接口、人机接口、模拟接口、数字接口)的原理与应用;了解微机系统可靠性以及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

使他们具有构建微机系统的基础知识、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技能,能够利用微控制器技术、硬件与软件相结合分析、解决本专业相关问题或其他实际问题。

通过课程的实验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课程知识,学会微控制器程序的设计和调试方法,以及定时器、中断系统、I/O接口和串行扩展以及多种接口技术的实际应用方法,使他们具有设计和开发微机系统能力的同时,提高和增强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1.2可测量结果✧了解微控制器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

✧熟悉8051微控制器的硬件结构、模块功能和应用特性;✧掌握8051微控制器的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掌握微控制器的C语言以及程序设计方法,并会运用开发环境进行程序调试;✧掌握中断概念、中断作用和中断系统功能及运用方法;✧掌握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原理、工作方式和应用方法。

✧掌握串行接口UART的工作原理、工作方式和应用方法。

✧掌握I2C、SPI、1-WIRE等串行接口技术和应用。

✧了解人机接口技术及相关内容,能够设计键盘/显示的接口电路,以及应用程序;✧了解模拟接口技术及相关内容,能够设计A/D和D/A的接口电路,以及应用程序;✧了解数字接口技术及内容,能够设计直流电机、步进电机的驱动电路,以及应用程序;了解并能够测量脉冲信号的频率和周期。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案大纲一、课程说明二、学时分配表三、教案目的与要求1.本课程总体教案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上机操作,使学生较熟练地掌握微机的基本结构、基本工作原理,初步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及微机接口技术,具有微机应用系统设计开发能力,并为其它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教案要求是通过课堂教案与演示,课后习题练习等环节,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的基础知识,包括理解计算机硬件原理,能够设计或调试基本的微机硬件接口及驱动程序等多方面的技能。

2.各章教案要求和知识考核点(一)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目的和要求:主要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构造及微型计算机工作过程。

重点: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难点:微型计算机工作过程(二)微处理器目的和要求:掌握寄存器结构、作用、引脚功能、存储器分段与物理地址形成、最小最大模式的概念和系统组建、系统总线形成;理解存储器读写时序;了解微处理器的发展。

重点:微处理器的基本结构,寄存器、堆栈,引脚及其功能;最小最大模式下系统总线形成;存储器分段与物理地址形成难点:的内部结构、典型时序分析(三)寻址方式和指令系统目的和要求:掌握有关寻址的概念;的种基本的寻址方式及有效地址的计算;掌握指令系统重点:掌握寻址方式;掌握常用指令的功能和用法难点:区别指令的正确与错误。

(四)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目的和要求:了解汇编语言特点、汇编程序功能、汇编语言结构;掌握汇编语言中的表达式、伪指令、宏定义的含义和用法;掌握功能调用基本,返回方法,了解文件管理;理解顺序程序、分支程序、循环程序、含子程序的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能编写、运行、调试简单的汇编语言程序。

教案重点:汇编的概念及其方法, 掌握汇编程序的基本格式,常用运算符的使用方法,汇编的步骤;顺序程序、分支程序、循环程序、含子程序的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教案难点:伪指令、宏定义的用法;程序设计算法与流程图。

(五)输入输出接口目的与要求:掌握输入输出的基本概念;的编址方法、特点;与外设数据传递的方式及接口技术;理解程序控制传送方式、中断传送方式;掌握特点。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A课程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A课程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A)课程教学大纲Principle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 of Micro Computer课程编号: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时数:64 学分数:4执笔人:李杏春、张维戈编写日期:2002年5月一、课程性质和目的本课程为专业基础必修课。

授课对象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本科生。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微机的基础知识、硬件组成与工作原理、汇编语言设计和微机接口技术等内容,提高学生的软、硬件的设计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2学时)内容:微机的发展状况、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

了解单片机的应用特点。

了解不同机型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情况。

第二章计算机基础知识(8学时)内容:计算机基本结构及主要组成,地址的概念,总线的工作方式,存储器扩展。

要求:掌握CPU工作原理,存储器扩展方法,总线的工作过程,掌握地址分配方法。

第三章指令系统(4学时)内容:寻址方式和指令系统要求:掌握寻址方式的概念,熟悉指令系统,能编写一般程序。

理解指令的执行过程,状态周期和时钟周期的概念。

第四章中断系统(4学时)内容:中断的作用,中断的过程以及中断的使用方法。

要求:理解中断的概念,熟悉中断的过程,掌握中断的使用方法。

第五章单片机的主要部件原理和使用方法(4学时)内容:定时器、A/D、HSI/HSO要求:掌握各主要部件的工作原理及编程方法。

第六章计算机系统设计(6学时)内容:微型计算机系统设计和外围电路的扩展。

要求:掌握计算机最小系统的设计方法及典型外围芯片的使用方法。

第七章输入/输出通道设计(4学时)内容:数字量、模拟量的输入检测及对外围设备的控制要求:掌握数字量和模拟量的测试方法,输入前置电路的处理,输出驱动电路的设计,测量及控制电路的精度和误差分析。

第八章人机界面设计(4学时)内容:键盘、显示、打印、语音接口。

要求:键盘、显示、打印、语音接口的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Principle of Communication & interf acing technology)课程编码: 07300214课程类别:限定选修课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开课学期:第七学期课程学时:总学时:72学时,其中理论54学时,实验18学时课程学分:4学分先修课程:数字逻辑电路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电子信息类及电气工程类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

主要讲授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特点、系统组成及接口技术,结合典型机型和通用可编程接口芯片,说明工作原理及其基本应用。

课程内容兼顾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具有实践性强、涉及知识面广的特点。

为学生今后分析和设计微机应用系统打好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上机操作,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选用教材:姚燕南《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1.潘名莲.微计算机原理.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2. 潘峰.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汇编语言.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3.艾德才.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二、课程教育目标:(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及电气工程类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

主要讲授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特点、系统组成及接口技术,结合典型机型和通用可编程接口芯片,说明工作原理及其基本应用。

课程内容兼顾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具有实践性强、涉及知识面广的特点。

为学生今后分析和设计微机应用系统打好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上机操作,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课程设置目的:本课程是软硬件综合课程。

通过这些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了解基本的术语,了解指令执行过程;认真理解指令系统的每一条指令,能叙述清楚每一条指令的基本功能;能进一步掌握微型计算机程序设计方法,微型计算机系统扩展和输入/输出程序的设计方法,熟悉对扩展系统的软件、硬件调试技巧,深入理解基础理论。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大纲《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主要介绍MCS-51系列单片机的工作原理和软件、硬件设计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习者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软硬件设计的基本方法。

为学习者奠定解决测控系统复杂工程问题所需的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使学习者建立应用单片机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意识和方法。

课程概述单片机技术是现代机电测控系统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机电控制的重要的工具与技术手段,是机电大类本科生专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微型计算机基础;MCS-51单片机结构原理和时序;MCS-51单片机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MCS-51内部接口单元;半导体存储器;并行I/O 接口及扩展;MCS-51对A/D和D/A的接口;MCS-51串行通信;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将结合大量单片机应用实例,提升学习者学习兴趣的同时,也锻炼学习者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学习者具备独立设计单片机测控系统以提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学习,为学习者奠定解决测控系统复杂工程问题所需的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使学习者建立应用微型计算机系统解决测控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意识和方法,着重培养学习者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授课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使学习者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概况;理解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基本组成原理、基本工作原理;掌握单片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硬件接口的设计与扩展方法,掌握应用程序的设计方法以及应用系统软硬件综合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学习者综合运用单片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课程大纲第1章微型计算机基础1.1 微型计算机概述1.1.1基本概念1.1.2计算机的构成1.2 微型计算机基础知识1.2.1数制的概念1.2.2不同数制间的转换1.2.3微型计算机的码制与编码——原码、反码与补码第1章单元测试第2章MCS51单片机结构原理2.1 MCS51单片机结构2.1.1MCS-51单片机概述2.1.2MCS-51单片机内部结构——CPU结构2.1.3MCS-51单片机内部结构——存储器结构2.1.4MCS-51单片机内部结构——内部RAM结构2.1.5MCS-51单片机引脚功能2.2 MCS-51单片机工作方式与时序2.2.1MCS-51单片机工作方式2.2.2MCS-51单片机的时序2.2.3MCS-51单片机应用系统第2章单元测试第3章指令系统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3.1 指令系统概述3.2寻址方式3.2寻址方式13.2寻址方式13.3 数据传送指令3.3.1 内部传送指令-内部8位和16位数据传送指令3.3.2 内部传送指令-堆栈操作指令和数据交换指令3.3.3 外部传送指令-外部RAM的字节传送指令和ROM的字节传送指令3.4算术与逻辑运算和移位指令3.4.1 算术运算指令13.4.2算术运算指令23.4.3 逻辑运算指令3.4.4 移位指令3.5控制转移指令和位操作指令3.5.1 控制转移指令-无条件转移指令3.5.2 控制转移指令-判零转移指令3.5.3 控制转移指令-比较转移指令、循环转移指令3.5.4 控制转移指令-调用和返回指令、空操作指令3.5.5 位操作指令13.5.6 位操作指令2第3章单元测试第4章MCS51单片机内部接口单元4.1 MCS-51单片机的内部并行I/O口4.1.1微型计算机的I O接口电路4.1.2MCS-51内部并行I O口及应用4.2 MCS-51的中断系统4.2.1中断系统概述4.2.2 MCS-51的中断系统4.2.3 MCS-51对中断请求的控制4.2.4 MCS-51的中断应用4.3 MCS-51的内部定时器/计数器4.3.1MCS-51内部定时器计数器结构与工作原理4.3.2MCS-51内部定时器计数器工作方式4.3.3MCS-51内部定时器计数器的应用第4章单元测试第5章半导体存储器及并行I/O接口扩展5.1半导体存储器扩展5.1.1-3 半导体存储器的分类、技术指标、基本结构5.1.4 只读存储器ROM5.1.5 随机存取存储器RAM5.1.6 MCS-51存储器的外部扩展之一5.1.6 MCS-51存储器的外部扩展之二5.1.6 MCS-51存储器的外部扩展之三5.2 MCS-51并行I/O接口的扩展5.2.1 并行接口芯片81555.2.2 MCS-51与8155接口的扩展5.3 LED显示器的设计5.3.1 LED显示原理5.3.2 MCS-51对LED显示的控制之一5.3.2 MCS-51对LED显示的控制之二第5章单元测试第6章A/D和D/A转换器的接口6.1 D/A转换器6.1.1-2 D/A转换器的原理和主要性能指标6.1.3 DAC08326.2 MCS-51和D/A转换器的接口6.3 A/D转换器6.3.1-2 逐次逼近式A/D转换原理和A/D转换器的性能指标6.3.3 ADC08096.4 MCS-51和A/D转换器的接口6.4.1 MCS-51与ADC0809的接口6.4.2 ADC0809查询方式应用6.4.3 ADC0809中断方式应用6.4.4 ADC0809定时采集应用第6章单元测试预备知识达到国家9年制义务教育毕业水平参考资料赵嘉蔚,张家栋,霍凯,肖燕彩.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A》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英文):The Principle & Interface Technique of Microcomputer
课程编码:B04211093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64
学分:4
考核方式:考试
适用对象:电信工程、自动化专业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电信工程、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实用性。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了解8086/8088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接口技术。

以8086/8088为基础,启发学生对80386/80586及P—Ⅱ、P—Ⅲ工作原理的理解,为实际使用计算机及掌握计算机安全打下理论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接口技术的基本概念、设计方法,常用芯片性能与使用。

(1)熟悉计算机中数制和码制
(2)了解微处理器工作原理
(3)了解总线与时序
(4)输入/输出系统
(5)掌握中断系统系统概念及8259的使用
(6)掌握串行通信与8251A、并行接口芯片8255A及DMA控制器
(7)掌握数/模、模/数转换使用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1章计算机中数制和码制(2学时)
1数制(0.5学时)
2原码、反码、补码(1学时)重点
3浮点数(0.5学时)难点
教学目标和要求:
掌握计算机中的原码、反码、补码、浮点数格式与运算。

第2章微型计算机概论(2学时)
1 计算机系统概述(0.5学时)
2 存储器(1学时)重点
3 8086中央处理机、外部设备(0.5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掌握8086CPU的编程结构、流水线技术、存储器组织结构。

第3章8086指令系统与寻址方式(8学时)
1 数据寻址方式(3学时)重点
2 指令格式(2学时)
3 8086指令系统(3学时)重点
教学目标和要求:
掌握8086CPU的指令格式及指令系统。

第4章汇编语言程序设计(4学时)
1 汇编语言语法(2学时)重点
2 汇编语言程序实现及举例(2学时)重点
教学目标和要求:
掌握8086汇编语言格式,会编写简单汇编语言。

第5章总线操作与时序(2学时)
1 8086/8088引脚信号和工作模式(1学时)重点
2 8086/8088典型时序(0.5学时)
3 总线标准(0.5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掌握8086/8088引脚信号和工作模式及典型时序。

第6章半导体存储器(2学时)
1 RAM(1学时)重点
2 ROM(1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掌握RAM、ROM基本工作原理,对现在存储器技术有所了解。

第7章输入/输出系统(4学时)
1 输入/输出接口概述(1学时)
2 CPU与输入/输出交换信息方式(3学时)重点
教学目标和要求:
掌握CPU与输入/输出接口交换信息的基本方式。

第8章中断系统(10学时)
1 8086/8088中断系统(4学时)重点
2 可编程中断控制器8259A(4学时)重点
3 PC/XT 硬件中断(2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8086中断系统、中断向量表初始化及中断控制器8259A的使用。

第9章可编程接口芯片(4学时)
1可编程定时/记数控制器8253(2学时)重点
2 8255A(2学时)重点
教学目标与要求:
会用8253、8255。

第10章串行通信与8250(6学时)
1串行通信基础(2学时)重点
2可编程串行异步通信接口芯片8250(4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重点掌握串行通信原理、8251A的结构、原理与使用。

第11章 DMA控制器(4学时)
1 8237A 控制器(2学时)重点
2 8237A的应用(2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掌握DMA控制器芯片8237A的结构、原理与使用。

第12章数/模、模/数转换(6学时)
1数/模转换 DAC0832 (3学时)重点
2模/数转换 ADC0809(3学时)重点
教学目标和要求:
掌握数/模、模/数转换器的结构、原理与使用。

四、课程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本课程是电信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理论性与实践性均较强。

课程包括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大部分,课堂教学在方法上,采用课堂讲授,课后自学,课堂讨论(提问)等教学形式。

实践教学部分主要是接口实验。

五、实践性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要点:
1、实验题目:
实验一DEBUG命令
实验二汇编语言调试
实验三微机控制步进电机调速系统
六、课程教学其它有关问题的说明与建议:
1.本课程与其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数字电子》。

2.本课程在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方面的要求:
本课程可以采用大屏幕、多媒体教学,外加动画教学,效果更好。

3.参考教材及图书资料:
1、教材:《微机原理与应用》徐晨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8
2、参考书目:
①《微型计算机系统与接口技术》仇玉章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07
②《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戴梅萼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1
大纲制定人:顾涛大纲审定人:席振元
大纲批准人:耿子林制定时间:2007年11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