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学习心得

合集下载

西南民族大学《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心得9篇

西南民族大学《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心得9篇

西南民族大学《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心得9篇2.1 清零程序:这个实验是本门课程的第一个软件实验,不需要连接电路,直接运行编写好的程序即可,程序代码也比较简单。

实验内容是将RAM区内4000H~40FFH单元的内容清零,同时熟悉8088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和调试方法。

通过本次实验,我加深了对汇编程序指令的熟悉与理解,汇编语言直接描述机器指令,比机器指令更容易记忆与理解。

熟悉了本实验的基本原理,理解了8088汇编语言程序的工作过程。

由于这是第一个实验,内容也比较简单,所以实验过程比较顺利,基本没出现错误。

2.2 拆字程序:本次实验也是软件实验,程序代码比清零程序稍微复杂一些,本程序的主要功能是把4000H单元的内容拆开,高位送4001H,低位送4002H,同时将4001H、4002H两单元的高位清零。

通过本次实验,我学会了用断点方式调试汇编程序,对于汇编程序怎么去排错、查错,怎么去看每一步的运行结果,怎么去了解每个寄存器内容的变化以确保程序的正确性有了一定的认识。

当看到实验结果与计算的结果一致时,还是有一点小小的成就感的。

但最开始编写的程序还是存在低级的语法错误,导致程序编译出错,这是在以后编写汇编程序的时候必须要想办法杜绝的。

2.3 拼字游戏:本次实验是最后一个软件实验,主要任务是编写汇编程序,实现将4000H、4001H两个单元的低位数据分别送入4002H高低四位。

经过前两次实验的练习,我在书写本次实验的汇编程序代码时没有出现语法错误,理清算法后就一次编写成功了。

实验结果也与计算的完全一致,较快地完成了实验任务。

综合做过的三次软件实验,我对汇编语言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加强了我用汇编语言编程的能力。

更加熟悉了汇编语言的一些基本的指令,并能够熟练地应用。

同时,要学会通过观察寄存器的变化推断程序的流程,这样会给程序调试和排错带来很大的方便。

3.1 基本I/O口扩展实验:本次实验是本门课程的第一个接口实验,主要目标是利用74LS244和74LS273扩展I/O口。

微机接口技术培训体会

微机接口技术培训体会

“微机接口技术”课程在线学习心得——XXX转眼,我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已经十多个春秋;而作为一名‘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的主讲教师也已经送走了十届学生。

可是,作为一名工科而非师范出身并且在这地方类二本院校的教师,对于课程内容与教法,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不少的困惑。

2012年6月,接到参加网络课程培训的通知,我十分欣喜地、满怀期待地参加了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培训班。

切身体会了早已耳闻的国防科大邹逢兴教授及其教学团队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高效的实践教学方法。

他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该课程的课程体系,传授了精品课程建设的经验,展示了先进、高效的实践教学环节……。

本次培训,我受益匪浅。

在此课程学习结束之际,对最主要的几点问题谈谈我的体会:1、不同专业对同样一门课的教学,在指导思想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上应有所不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是面向计算机以及自动化、电气、通信等电气信息类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许多非电专业也开设该课,教学以应用为目的,培养学生软、硬结合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邹教授强调,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的讲授,应该区别对待,非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讲授应该由本专业教师讲授,或者,配合计算机专业教师,合作讲授。

我认为,这比较符合学生学习的需求,因为,该专业教师可以结合本专业学术发展方向,对课程进行统筹考虑,突出各自专业的特色,满足不同侧重点的需要。

比如,对于我们电气专业的学生来说,数模模数转换部分就很重要,但是有些教材就没有涉及。

邹教授认为,课程教学应该面向应用,强调问题牵引,案例驱动。

本人以为,典型案例选择十分关键。

比如,电子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信号谱分析、通信及自动控制。

这些和计算机原理与接口的配合是紧密的。

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提供了必要的平台和环境。

机器人控制怎样和课程结合,设计典型案例,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非计算机专业怎样加强计算机原理与接口基本知识的理解深化与灵活应用,需要共同探讨,对知识架构、基本技术、基本技能有概貌性认识,系统化。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学习总结探索计算机硬件组成与接口设计的实践与创新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学习总结探索计算机硬件组成与接口设计的实践与创新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学习总结探索计算机硬件组成与接口设计的实践与创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础课程,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硬件知识与实践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学期的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学习内容以及其在计算机硬件组成与接口设计方面的价值,并通过实践与创新加深了对这门课程的理解。

首先,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学习使我对计算机硬件组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计算机硬件是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础,它包括中央处理器、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各个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我了解到了这些硬件组成的工作原理和相互之间的协作机制。

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微处理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寻址方式等,通过实验和编程实践,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这些概念的作用和具体实现方式。

其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学习使我学会了如何进行接口设计。

接口是不同硬件模块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的关键,它的设计和实现对于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和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相关知识,我了解到了接口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技术,比如并行接口、串行接口、中断控制等。

在课程实践中,我们进行了接口设计的仿真实验,通过计算机软硬件的配合,我成功地实现了数据的输入和输出,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接口设计的重要性。

此外,在学习过程中,我还进行了一些实践与创新的尝试。

以课程实验为基础,我在学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扩展和拓展。

例如,在设计接口时,我尝试了一些新的接口类型,采用了不同的数据传输方式,通过调试和优化,取得了一些令人满意的结果。

这些实践与创新的尝试不仅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也加深了我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总之,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学习给我带来了很多收获。

通过学习该课程,我深入了解了计算机硬件组成与接口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提高了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5篇)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5篇)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5篇)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1"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 作为电子信息类本科生教学的主要基础课之一,课程紧密结合电子信息类的专业特点,围绕微型计算机原理和应用主题,以Intelx86CPU为主线,系统介绍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基本组成,体系结构和工作模式,从而使学生能较清楚地了解微机的结构与工作流程,建立起系统的概念。

这次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历时两个星期,在整整两星期的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

以前在上课的时候,老师经常强调在写一个程序的时候,一定要事先把程序原理方框图化出来,但是我开始总觉得这样做没必要,很浪费时间。

但是,这次课程设计完全改变了我以前的那种错误的认识,以前我接触的那些程序都是很短、很基础的,但是在课程设计中碰到的那些需要很多代码才能完成的任务,画程序方框图是很有必要的。

因为通过程序方框图,在做设计的过程中,我们每一步要做什么,每一步要完成什么任务都有一个很清楚的思路,而且在程序测试的过程中也有利于查错。

其次,以前对于编程工具的使用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上,但是经过一段上机的实践,对于怎么去排错、查错,怎么去看每一步的运行结果,怎么去了解每个寄存器的内容以确保程序的正确性上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这毕竟第一次做的,难免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

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编程问题,最后在赵老师的辛勤指导下,终于游逆而解。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

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1不知不觉,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已经结束了。

回想起来受益匪浅,主要是加深了对计算机的一些硬件情况和运行原理的理解和汇编语言的编写,期间也听老师讲过,微机原理这门课程是比较偏硬件一点的。

正是因为这一点我还是对它比较喜欢的,因为它和我的专业方向“机电工程”有很大的联系,在机电工程领域很多场合要应用到微机,本着想就业好的心态,因此对该课程的学习还是有浓厚的兴趣的。

下面谈谈这期学习该课程的心得与体会:刚开始接触这门课程的时候,感觉到它似乎非常的容易,尤其是第一章,它讲到的都是一些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听的是津津有味的,知道原来计算机是那么来的啊!这时我有一个感想,当初发明出第一台计算机的人是多么的.伟大啊,使人在计算复杂问题上,速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的运行速度也越来越快,CPU 由原来的M级发展到了G级,是多么令人惊奇的一个进步,到了21世纪,计算机得到了充足的发展,IT行业也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行业,起初,我认为学习计算机有点吃亏了,但是听老师一说,不论是什么专业,如果你把技术学精了,一样也可以拿到很高的工资,就像这个计算机,专业技能强的话,一般比其它行业拿的工资都要高,同时也就增添了我对它学习的信心。

就像我们学的这个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如果能把它融会贯通的话,对机电工程的学习和深造都会有很大的益处,对将来的就业也会有极大的帮助。

其实我觉得,在学习微机原理这一块,最让我觉得棘手就是这个汇编语言了,在学它的过程中,觉得还是有点吃力,尤其是它的指令很多的,有时候总是把它给记混了,加上又没有实验课,所以在做练习的时候这个问题最突出了,如果是自己写程序的话,总是写不对,到计算机上也运行不了,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看参考书上的程序再模仿编写,但是自己的编程能力上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总结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总结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总结学生姓名:何志刚学号:1105011044班级: 11电子一班指导教师:丁健时间:2013 年6月10日《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总结摘要:《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作为我们通信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主要讲了计算机接口相关的基本原理、微处理器系统和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总线、计算机接口技术的介绍以及计算机接口技术在工程实际当中的应用等课程内容的介绍,概括了微机原理与计算机接口技术,微型计算机系统是以微型计算机为核心,再配以相应的外部设备、电源、辅助电路和控制微型计算机工作的软件而构成的完整的计算系统。

它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本文概括了微机原理与计算机接口技术内容,介绍了微机基本原理,并且谈了一些学习体会。

关键字:微机原理8086/8088 接口技术一、引言本书是为中国科技大学工程电子类本科生学习的“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编写的教材。

主要讲述了8086的相关知识和接口技术的应用。

在计算机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普遍认为,要开发一个系统,接口技术是重要的。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领域都广泛的使用计算机,尤其是实时与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应用在当代微机控制领域中成为了主要的技术支撑,而控制系统与微机之间如何进行数据的交换与传递,微机如何对被控制对象进行实时控制,并且要求精度高,且稳定,这就需要设计之间的接口。

因此,《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这门课程就是关于微型计算机的原理以及控制系统与微型计算机之间接口技术的问题。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作为我们通信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主要讲了计算机接口相关的基本原理、微处理器系统和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总线、计算机接口技术的介绍以及计算机接口技术在工程实际当中的应用等。

当前计算机接口技术主要要解决的问题有两类:一是以单片微机为核心的专用小系统设计,另一则是以商品机PC/XT为基础的系统扩充。

这也是我们这学期《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重点要解决的两类问题。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学习总结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学习总结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学习总结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学习总结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微机的基本构成、原理和接口技术,下面我将对我在学习这门课程中的体会和收获进行总结。

首先,微机原理部分是这门课程的基础。

通过学习微机的基本构成和原理,我对计算机硬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了解到微机主要由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和存储设备等组成。

CPU是整个计算机的核心,它负责执行所有的计算和控制任务。

内存是存储数据和程序的地方,它可以被CPU直接访问。

而输入输出设备则是与计算机进行信息交互的工具,如键盘、鼠标、显示器等。

学习了微机的基本构成和原理后,我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学习了微机的接口技术,我对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接口技术是将计算机与外部设备连接和通信的重要环节,它决定了计算机的功能和性能。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串口、并口、USB接口等常见的计算机接口。

串口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机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接口,它可以通过一条线来实现数据的收发。

并口则可以同时传输多个位的数据,它主要用于打印机和扫描仪等外部设备与计算机进行数据的传输。

而USB接口则是一种通用的计算机外部设备接口,它可以连接各种外部设备,并提供高速的数据传输速度。

通过学习这些接口技术,我对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连接和通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对于我们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在学习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过程中,我还学到了一些实际的应用技巧。

首先,我学会了如何进行计算机系统的组装与调试。

通过实际操作,我对计算机主板、CPU、内存等硬件的安装和调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其次,我学会了如何编写简单的微机系统程序。

在课程中,我们使用汇编语言编写了一些简单的微机系统程序,通过亲自编写程序,我对计算机的底层工作原理和数据处理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微机原理课程总结

微机原理课程总结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总结班级:03学号:B12020115姓名:朱松峰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总结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这门课程,这门课学起来是很难的,老师讲课很有激情,也很有层次,重点都告诉我们,每节课上课的时候都会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也会找同学回答问题。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这门课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第一节课老师反复强调需要高度熟练掌握的☆☆☆☆☆级重点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计算机主要由中央处理器(CPU),内存(memory),I/O接口和系统总线组成。

第一章讲了计算机的发展史,微型计算机的特点和分类,微型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微型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都是些概念性的内容。

第二章8086处理器,需要高度熟练掌握的☆☆☆☆☆级重点内容有8086/8088的内部结构图,8086/8088CPU引脚功能,物理地址的计算,8086最小模式系统的典型配置,8086总线周期各个T状态。

需要掌握的有标志寄存器各标志位含义。

总线接口部件(BIU)是联系微处理器内部与外部的重要通道,其主要功能是负责微处理器内部,与存储器和I/O接口之间的数据传送。

具体的讲,BIU完成一下几个主要任务(1)取指令和预取指令(2)配合EU执行的指令(3)形成物理地址。

BIU由段寄存器(代码段寄存器CS、数据段寄存器DS、堆栈段寄存器SS和附加段寄存器ES)、指令指针寄存器、地址加法器、总线控制电路和指令队列缓冲器等组成。

执行部件(EU):是执行指令并对各个硬件部分进行控制的部件,包含一个16位的算术逻辑元件,8个16位的通用寄存器,一个16位的状态标志寄存器,一个数据暂存寄存器和EU控制电路。

他的主要功能简单地说就是执行全部指令。

8086/8088的内部结构框图8086/8088CPU引脚功能:AD15~AD0(Address Data Bus):16位地址/数据总线,分时复用。

传输地址时三态输出,传输数据时三态双向输入/输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学期微机原理课程已经结束,关于微机课程的心得体会甚多。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作为一门专业课,虽然要求没有专业课那么高,但是却对自己今后的工作总会有一定的帮助。

记得老师第一节课说学微机原理是为以后的单片机打基础,这就让我下定决心学好微机原理这门课程。

初学《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时,感觉摸不着头绪。

面对着众多的术语、概念及原理性的问题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在了解课程的特点后,我发现,应该以微机的整机概念为突破口,在如何建立整体概念上下功夫。

可以通过学习一个模型机的组成和指令执行的过程,了解和熟悉计算机的结构、特点和工作过程。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有许多新名词、新专业术语。

透彻理解这些名词、术语的意思,为今后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一个新的名词从首次接触到理解和应用,需要一个反复的过程。

而在众多概念中,真正关键的并不是很多。

比如“中断”概念,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如果不懂中断技术,就不能算是搞懂了微机原理。

在学习中凡是遇到这种情况,绝对不轻易放过,要力求真正弄懂,搞懂一个重点,将使一大串概念迎刃而解。

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许多概念很相近,为了更好地掌握,将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集中在一起进行分析,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比如:微机原理中,引入了计算机由五大部分组成这一概念;从中央处理器引出微处理器的定义;在引出微型计算机定义时,强调输入/输出接口的重要性;在引出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定义时,强调计算机软件与计算机硬件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微处理器是微型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系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在微机中,最基础的语言是汇编语言。

汇编语言是一个最基础最古老的计算机语言。

语言总是越基础越重要,在重大的编程项目中应用最广泛。

就我的个人理解,汇编是对寄存的地址以及数据单元进行最直接的修改。

而在某些时候,这种方法是最有效,最可靠的。

然而,事物总有两面性。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汇编语言很复杂,对某个数据进行修改时,本来很简单的一个操作会用比较烦琐的语言来解决,而这些语言本身在执行和操作的过程中,占有大量的时间和成本。

在一些讲求效率的场合,并不可取。

汇编语言对学习其他计算机起到一个比较、对照、参考的促进作用。

学习事物总是从最简单基础的开始。

那么学习高级语言也当然应当从汇编开始。

学习汇
编语言实际上是培养了学习计算机语言的能力和素养。

个人认为,学习汇编语言对学习其他语言很有促进作用。

汇编语言在本学期微机学习中有核心地位。

本学期微机原理课程内容繁多,还学习了可编程的计数/定时的8253,可编程的外围接口芯片8255A,可编程中断控制器8259A等。

学的这些都是芯片逻辑器件,“可编程”说明其核心作用不可低估。

还有就是,在学习中要考虑到“学以致用”,不能过分强调课程的系统性和基本理论的完整性,而应该侧重于基本方法和应用实例。

从微机应用系统的应用环境和特点来看,微机系统如何与千变万化的外部设备、外部世界相连,如何与它们交换信息,是微机系统应用中的关键所在,培养一定的微机应用系统的分析能力和初步设计能力才是最终目的!
在此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老师给我们细心讲解了一个个重要的知识点,并为我们一一解答了我们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疑惑。

因此在本学期结束之际,再三感谢××老师给予我及同学们在学习上的帮助和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