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汉语语言学课程内容更新机制新探索
应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挑战——泛论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及教学的改革
2008年11月第28卷第6期天水师范学院学报J our nal of—T—i a——n shui N or m al U ni ver s i t yN ov.,2008V01.28N o.6应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挑战——泛论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及教学的改革汪聚应,王德军,郭治锋(天水师范学院文史学院,甘肃天水741001)摘要:高师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传统的课程与教学体系不利于合格语文教师的培养。
应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挑战.必须改变过去以对学科划分设置课程的做法.将长期通行的以传授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出发点的“汉语言文学”类课程改造成为能够切实提高学生作为语文教师所必需的“语文素养”的“语文”类课程。
各门课程的教学也要将以往的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记为主的方式改变为课堂上的相互交流.实现在教师主持下的师生“对话”。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中图分类号:C,65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35l(2008)06—0133一04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由义务教育向普通高中阶段全面推开。
这场目前我困教育领域最大规模的改革能否最后获得成功.关键还是取决于课程主要实施者的教师们的业务素质。
所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专门列“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一项,明确指出:“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
”遗憾的是,这场改革虽然启动已近十年.但作为基础教育师资“工作母机”的高等师范院校却并没有全方位地介入.尤其是作为培养基本措施的各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学行为,与从前殊无两样。
由于应对不积极.不仅进一步促成了基础教育新课改的步履蹒跚.而且使整个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也总是徘徊不前。
本文主要讨论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与教学问题。
由于语文是基础学科.所以我国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
关于高师现代汉语教学方法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师现代汉语教学方法改革的几点思考黎昌友(四川文理学院中文系)摘要:近些年来,现代汉语课日趋成为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课程,来自各方面的枇评意见很多。
究其根源,教学方法落后是最重要的原因。
要改革教学方法.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注重语言实践;积极补充新内容.增加信息量;结合学生实际,有梯度地编制习题;课堂举例恰当。
用语生动有趣;充分利用外语知识,进行比较学习。
这样。
就能提高学生学习现代汉语的兴趣。
增强教师的责任意。
进而提高现代汉语课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现代汉语;教学;方法现代汉语课是我国高师中文系的专业基础课。
恢复高考后.随着各类科学的发展,现代汉语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不同版本的现代汉语教材不断同世.现代汉语课在高师也普遍受到重视。
然而近年来.现代汉语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却急剧滑坡。
学生学习热情日渐淡泊,任课教师越来越感到困惑.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现代汉语的积极性。
究其原因.除了种种社会原因以外,很大程度上是现代汉语课自身的原因。
一是教材内容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第一,教材内容陈J日。
语言科学在发展,而现代汉语教材的内容却风景依旧。
目前所流行的不同版本的教材所讲的内容很多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就讲过.炒冷饭当然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第二。
教材缺乏针对性。
教学对象不同,现代汉语课教学内容的取舍就应是有区别的。
目前不同版本的现代汉语教材大体上都是以中学语法体系为主线编写的.都讲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
高师的培养对象主要是中学教师.高中教师和初中语文教师在现代汉语知识上的要求是有差别的.初中语文教师多侧重于字、词、句的分析,高中语文教师多侧重于语言运用。
这样。
培养对象不同而教材内容却大同小异.学生感到从教材中学不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二是教学方法的问题。
这是学生厌学。
进而导致教师厌教的最重要的原因。
这一问题至今仍未引起人们足够重视,不少任课教师总是习惯于从讲授概念到举例论证这样单一死板的教学模式,不太注重把世界观、方法论的教育和能力培养寓于知识传授之中.不太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
高师院校语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文 教 学 和 高 校 汉 语 教 学 存 在 太 多 的重 复 知 识 和 重 复 劳 动 , 使
许 多 劳 动 变 成 了无 效 劳动 。特 别 是 高 校 , 大学 生 学 习汉 语 文 已进 入 了创 新 阶 段 , 们 在 大 量 积 累 语 言 材 料 的 基 础 上 , 他 要 求 语 言 运 用 中较 多 地 体 现 个 性 , 们 创 造 了许 多 独 特 新 颖 的 他
变 成 僵 化 的 教 条 , 抑 了 学 生学 习 汉 语 文 的 积 极 性 。基 础 语 压
的形 势 。但 是 作 为 基 础 教 育 母 机 的 高 等 师 范 教 育 却 毫 无 动
静或 动作 不 大 , 是 一 个 很 不 正 常 的 现 象 。高 师 院 校 只有 密 这 切关 注 基 础教 育 的 改 革 和 发 展 , 为基 础 教 育 改 革 培 养 出优 秀
言课 程本 身教 学 效 果 不 佳 的 问 题 , 没 有 看 到 高 校 课 程 教 学 并
改革跟基础教育的密切联系 。
我们再也不能漠视 基础 教育 改革 , 应 照着 老计 划 、 不 按
着 老 思 维 去 教 学 , 等 基 础 教 育 职前 教 师 就 业 后 再 进 行 新 课 坐
维普资讯
u 平 j朋 L I 3朋 J u 思 U
高 师院校语 言 课程 教 学 改革初 探
曹保 平
( 四川 外语 学 院 中文 系 , 重庆 4 0 3 ) 0 0 1
[ 摘 要 ]高等 师范院校 语言类课 程教 学改革应从职前教 师教 育入 手 , 对语言类课程 的教 学 内 、 容 课程设计 、 学方 法、 教
评 价机 制 进行 全 面 的 改 革 , 以提 高教 学 效 率 , 养 具 有 较 高语 言 素 养 和 语 言 教 学 技 能 的 基 础 教 育师 资 。 培
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主干课程体系重建——兼谈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培养
为� " 整 体内 � 部各 部分 � 之间存 在 着相 � 互作 用 每一 个 部 成为 读书人进 仕的敲 门砖 世 纪末 世纪 初 随着 � � � 分 � 的性 质与 行为 依赖 于其他 部 分 � 并影 响着 其他 部 分 帝国 主义的入 侵 打破 了中国几 千年超 稳定的结 构 国 的 性质 和行 为 所 � 以整 体中 部分� 的性 质 与行 为不 同于 人迫 切地需要 学习西 方科学技 术 了解 西方文化 变革 � 在 � 孤立 状态 下部 分的 性质与 行 为 同时 系 统中 各 构 中国 此时的 语文 如 果仍然仅 为读经 的工具已 远远不 成 部分 都是 按着 � 一定 方式相 � 互 联系 形 成了 具有 一 定 能满 足社会经 济文化 发展的需 要 于是 语文的 独立设 结 构 的 整体 出 现了 他 的 组 � 成部 分 所 不具 有 的 新 的 科在 社会经济 文化发 展的强烈 呼唤中 诞生了 语文的 质 新的 功能 和新 的规 律 � 因此 整 体功 能就 不是 各 部 社会 交际功能 前所未 有地被人 们所认 识 语文 不再仅
内在 规定 性的 体现 �是中 小学 语文 教师 专业 化�培 养语 文知 识和 能力 形成 发展 的根 本保障 � 而现 行高 师" 汉语 言文学 "专 业 主干 课程 结构 与 中小 学语 文课 程 的知 识能 力培 养 目标 存在 着本 质 差异 �其 原因 在于 "高 师汉语 言 文学 "专 业对 "中 小学 语文 "课 程 功能 �内 涵及 研究 范畴 认 识的 误区 � 文章 通过 对这 些 误区 的 分析 �提 出 更改 高 师" 汉语 言 文学 " 专业 的 称谓 和 重建 该 专业 主 干课 程 体系 的 主 张� 以 满足 中小 学语 文教 师知 识和 能力 培养的 需要 � 关键 词�高 师" 汉语 言文 学"专 业主 干课 程体 系�中 小学 语文 课程 功能 �"语 文学 "学科 体系
适应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高师中文专业选修课程设置初探
照各 个 系 列 的课 程 目标 ,根 据 本 校 课程 资源 和 学 生需 求 ,有 重 点师 范大 学 、普 通 高等 师 范 院校 、地 方 …般 多科 性本 科 院 选 择 地 设 计 模块 ,灵 活 开 设选 修 课 。 同 时 ,对 必修 课 程 和选 校 等 不 同层 次干l 型 的三 所 院校 的 中文 师 范类 专 业 课程 结 构 【 类 修 课 程 的课 程 目标 、 课程 实 施 与评 价 提 … 了更 高 的要 求 。无 进行 了统计与分析,发现几个 同特点:第一 ,普遍偏重于
应 对 课 程 改革 。 时 他们 建 议 ,担 负着 中 学 语 文教 师职 前 培
养 使 命 的 高师 中文 专 业课 程 教 学 也必 须 改 革 , 能 适 应基 础 语 占类 课程 ( 甚 将 汉 语 类 课程 细 分 为音 韵 、词 汇 、语 法 、
教 育课程改革 的需要。众所周知,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 改 修 辞 等 专 题 研 究 ) 及 文 艺 学 类 课 程 等 。究 其 原 ,我 们 认
有 底 ”的根 本 原 凶 是 自身 已有 的知 识结 构 和教 育素 养不 足 以
育类课程少 。其中,对 丁选修课程 ,我们在统计中发现 ,三
所 院校 选 修 课 程 设 置成 不均 匀 分 布 , 大 多集 中 在文 学 类 课 程 (l 是 中 闻文 学 、外 国文 学 中 的作 家 作 品专 题 研 究 多 ) 、 二要 三
高师现代汉语课程“四步教学法”探析
扩 大和深 化教 材 的 内容 。讨论 形 式 可 灵 活 多 样 , 时 问安排上 也要有 伸缩 。但对 其有共 性 和难 度较 大 的
问题 , 一定要进行全体集中讨论 , 这时候尤其要注意 发 挥教师 的导 向作 用 , 突 出 表 现是 教 师 要 有 恰 当 其
的提 示 。但 要注 意提示适 度 , 不能 偏 少或过 于 频繁 。
待改革。从教学实践 出发 , 出了现代汉语 “ 提 四步教学法” 它是一种 以教 师为主导、 , 学生为主体 的多边 互动式 的课
堂 教 学 新模 式。
关键词 : 高等师范院校 ; 现代 汉语 ; 课程改革; 四步教学法” “
中 图分 类 号 :7 2 G 1 文 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8 7 1 (0 9 0 — 18 0 10 —56 20 )3 0 0 —2
答疑 总结 ——课 后实 践练 习” 四步教 学程序 。 课前 自学提疑
一
、
组 织课 堂讨论 分析 , 师生 、 生 之 间开展 多种 形 学 式 的交 流互 动 , 进行 合作探 究式 学 习 , 现代 教 育理 是
“ 自学 ” 的 是学 生 在 课 前 按 照 教 师 指 定 范 围 论 大力 提 倡 的 一 种 学 习方 式 。“ 指 四步 教 学 法 ”中的 认真 细致 地 通 览 教 材 , 依 照教 材 中 的 “自学思 考 “ 并 讨论 分析 ” 的是 在课 堂 上 组 织 学 生 逐 一 讨 论 分 指
题”“ 、 内容 要 点 ” 部 分 进 行 归 纳 、 较 和 综 合 分 析教师 所归 纳 出来 的 问 题 。通 过 讨论 , 可 以使 学 等 比 既 析, 在反 复思考 中达 到 对 知识 的初 步 理解 。在 现代 生 对讨论 的 问题 有 更加 深 刻 的 理解 , 可 以增 强 学 也 汉语学 习 的初 始 阶段 , 师 一 般 采用 提 供 自学 提纲 生 的参 与意识 和思 考 问题 的能 力 。 教 的方式 。 般 来说 , 教师 归纳讨 论题 目, 以依 据第 一 个 可
高师院校古代文学教学改革新探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的 环 境 下 , 古 代 文 学 教 学 应 紧 紧 围绕 培 养 目 标 ,一 方 面关 注 中 学 语 文 课 程 改 革 进 展 情 况 ,另 一 方 面 要 积 极 关 注 古 代 文 学 的 学 术 发 展 动 态 ,适 时 调 整 、更 新 教 学 内容 ,增 加 学 术 含 量 。
高等 师 范 院 校 汉 语 言 文 学 专 业 的 培 养 目标 是 培 养 具 有
汉 语 言文 学基 本 理 论 、基 础 知 识 和 基 本 技 能 ,能 够 在 高 等 和 中等 学 校进 行 汉 语 言 文 学 教 学 和 教 学 研 究 的 教 师 、教 学 研 究 人 员 及 其 他 教 育 工 作 者 。在 构 建 知 识 面 宽 、 基 础 厚 实 、 创 新 意识 和 实 践 能 力 强 、 综 合 素 质 较 高 的 应 用 型 和 创 新 型
的 文 学 研 究 理 论 在 古 代 文 学 研 究 领 域 的 应 用 ,古 代 文 学 课
程 的 教学 内 容 也 在 不 断 地 更 新 和 丰 富 。
段 教 学 内 容 的 衔 接 ,发 挥 古 代 文 学 的学 科 优 势 ,节 约 资 源 ,
提 高 效 率 ,完 善 学 生 的 知 识 结 构 ,是 中 国 古 代 文 学 教 学 中 亟 待 思 考 和 解 决 的 又 一 个 问题 。 二 、 古 代 文 学 教 学 改 革 的对 策
新课改下高师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刍议
败的关键。因此, 国家要求从事教师教育的高师院 面镜 子 , 射 出当前 高 师汉 语 言 文学 教 育 专 业 在课 折 程计 划和人 才培 养模式方 面存在 的一些 问题 。 校“ 应根 据基础 教育课程 改革 的 目标 与 内容 , 调整 培
养 目标 、 业 设 置 、 程 结 构 , 革 教 学 方 法 ” 擂 专 课 改 。。
括 四位 校长 、 位特 级 教 师 ) 谈会 , 是 大 四学 生 形 式与 内容 的关 系 , 三 座 二 一个 合 格 的语 文 教 师 首先 要 有
座谈会 , 三是 该 院教 研 室 主 任座 谈 会 。 中学 教 师 问
卷发 出 2 0份 , 回 12 ; 0 收 8 份 学生 问卷发 出 20份 , 0 收 回 20份 ; 院教 师 问卷发 出 8 0 该 0份 , 回 7 份 。 三 收 l
养什么 样的人 才 以及 如 何培 养 的 问题 , 已经 成 为 高 求 。
师 中文 院系教育 改革 的当务之 急 。 ( ) 一 指导 思想 上 强调 学术性 而 忽视 师 范性 , 重 在这 样 的背 景下 , 20 从 0 8年 l 开 始 , 者 所 视 通用型 中文人 才的 塑造 而弱化 学 术型 师资 力量 的 0月 笔 在的课 题 组采取 了 问卷 、 座谈 、 网上 调 查 、 别 访谈 培 养 个 等形式 , 针对 S大 学文 学 院 汉语 言 文 学 教育 专 业 课
扎实 的学养 , 个学者 , 是 但这种学 术 造诣 要转 化 为具
有育人 功能 的 “ 育型 学 术” 而 不是 纯 粹 的 书斋 学 教 ,
术 。 师范性 也不 等 同于单 纯 的教学 技 巧 , 指 向为 它 实现教 育功 能而必备 的整体艺 术 和学 养 , 就是说 , 也
“国培计划”视阈下高师汉语语言学课程设置新探索
“国培计划”视阈下高师汉语语言学课程设置新探索摘要:调查显示,目前高师汉语语言学课程的设置尚不够合理。
“国培计划”视阈下,高师汉语语言学课程应该进一步夯实学生的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调整汉语语言学课程结构,突显汉语语言学课程的教师教育特色,从而提高该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
关键词:汉语语言学课程;凸显师范性;强化实践性;教学对接性中图分类号:g423.0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5—0038—02一、调查对象与目的调查对象:一是中小学一线语文教师(简称“一线教师”),这里包括中小学普通语文教师和骨干教师(分别简称“普通教师、骨干教师”);二是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简称“专业学生”);三是高师院校中文系领导和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简称“大学教师”);四是中小学校长及教导主任(简称“中小学领导”)。
研究目的:了解以上调查对象对现行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语言学课程设置的意见和看法;通过对问卷调查数据及访谈结果的分析,提出适应中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汉语语言学课程设置的构想。
二、问卷结果与分析1 问卷数据统计普通教师中认为目前汉语语言学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的占47.3%,认为不合理的占7.9%,两项合计共占55.2%;骨干教师中认为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的占48.7%,认为课程设置不合理的占12.5%,两项合计共占61.2%;专业学生中认为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的占52.4%,认为不合理的占8.2%,两项合计共占60.6%(详见表1)。
以上这些数据说明,汉语言学课程设置的改革势在必行。
调查显示,普通教师认为现行汉语语言学课程设置对他们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帮助很大的占28.9%,认为有一定帮助的占31.6%,两项合计共占60.5%;骨干教师认为现行汉语语言学课程设置对他们从事中小学语言教学与研究帮助很大的占12.5%,认为有一定帮助的占38.7%,两项合计共占51.2%;专业学生认为对他们今后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帮助很大的占22.9%,认为有一定帮助的占30.6%,两项合计共占53.5%(详见表2)。
谈高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建设的几个问题
谈高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建设的几个问题摘要: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应围绕该课程的课程定位、课程归属、基础课程的建设、实践课程的建设及课程评价的多元化等问题加强该门课程的建设。
关键词:课程定位;基础课程;实践课程;多元评价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5—0047—0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
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
”结合高师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点,提高高师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教育的质量,培养基础教育所需要的合格人才,适应语文课程教学的改革,有必要加强高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建设。
一、课程定位的提升问题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课程目标是培养基础教育的语文师资。
在课程定位上,与汉语言文学专业中的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文艺学等课程并列,共同构成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主干课程。
在学科定位上,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所属的一级学科是教育学,二级学科是学科与教学论,三级学科是学科课程与教学论。
也就是说,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同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等课程一样,同属于三级学科;而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又同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文艺学等其他二级学科课程并列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形成了课程定位逻辑上的混乱。
其实,这种看似混乱的课程定位彰显了课程的内涵与价值,即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应该从属于二级学科,学科课程与教学论也相应提升为二级学科。
因为从实施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归类来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一级学科可以由课程与教学论担当;从完善教育学科体系来看,课程与教学论与现行的一级学科教育学呈现并列态势;从一、二级学科之间的学理关系上来看,课程与教学论提升为一级学科是完全合理的。
关于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语言类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哪一 个专业培 养人才 的 目标都有共 同的一 条 :高等 教育所
之 所 以要把 开设语言类 课程 的专 业单独提 出来讨论 ,
培养 的人 才都必须 具备准确地 理解接受 到的信 息、准确得 是 因为不 同专业 的人才培养 目标不 同,决定 了课 程设 置的
体地表达 自己思想 观点的 能力 ,而这些 能力 的 也不 同。如果没有 弄清
高等 师范院校开设语 言类课程的现状
设 语言类课程 ,如 :汉 语言文学 专业、文秘 专业 、新 闻专 业 、对外汉语 专业等 。但这些专 业人才培养 目标有很 大差
我们 这 里 所 说 的语 言类 课程 主 要 指 汉语 类 或是 同 汉 别 ,因此课程 设置也应 该围绕不 同的培养 目标来进行 。以 语密 切相 关 的课程 ,不包 括外 国语及 其相关 课程 。高等师 现 代汉语 为例 ,上述 专业均 开设 了这 门课程 ,但 汉语言文
条件 ( 教师的研 究方 向和专 长、学科 的发展渊源 和前景 如
尽 管语言类课 程在汉语 言文学等跟 语言密 切相关 的专
规划 )来 开设一定数 量的专业 选修课 ,如汉语语法 学 、应 业 占有非常重 要的地位 ,但事实却 是 ,相 比文学类课 程 , 备受冷落 ”,无论是 开设 的课 程 门数 、学时 用 汉语等 。开设选修 课的教师 大多将该 方面作 为 自己学术 语言 类课程 “ 研 究 的主 攻方 向,同时学 生也多 出于对 此 内容 的浓厚兴趣 数量 ,还是学 生学 习的兴趣和教师 教学 的热情 ,后者 都远 才 选修这 些课程 ,教与学 的双 向互动 让这些选修 课成为 了 不及 前者 。出现 这种现象 一方面是 由学科性质 决定 的,语 拓展学 生学术眼 界,培养 学生创新研 究能力 的 良好 平 台, 言类 课程 虽属人 文学科 ,但更注重理 性分析和 实证思维 , 因而 大多取得 了积极效果 。而一些 地方 院校 则因为师 资力 更加 接近 自然 科学 ,因而在文科学 生看来 ,语言类课 程远 量相对 薄弱 、生源 质量较 差,开设 的选 修课数量 不多 、学 比文学课程要 枯燥乏味 得多 ,很 难对其产 生浓厚 的学 习兴 时较少,学生选修 的积极性也不高,所 以收效甚微 。
高师中文专业语言类课程的整合与模式建构
【 关键词】 高等师范; 中文专业; 语言类课程 ; 课程整合; 教师素养 [ 中图分类号】 C , 6 3 3 . 3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4 — 6 l 2 0 ( 2 o 1 3 ) o 9 — 0 0 2 9 — 0 5
高师语言类课程是相互联 系、 彼此渗透 、 具有因 果 关 系 的课 程系 统 , 由于学科 课程 体 系 的长 期 运行 ,
第2 7 卷 第9 期 2 0 1 3 年9 月
教 育 与 教 学 研 究
Ed uc a t i on a nd Te a c hi ng Res e a r c h
V_ o1 . 27 No. 9 专 业 语 言 类 课 程 的整 合 与 模 式建 构 *
承 载 着整 个 世界 的沟通 融合 和走 向繁 荣 的使命 。语
言类课程正是以语言 的性质、 规律及具体应 用为学 习、 研究的对象 , 促进学 习者语 言素养提高 的课 程。 因此 , 我们 在 明确 语 言类 课 程 在 高 师 中文 专 业 中 的
地位 时 , 应 以宏 观 和具 体及 应 用 三个 方 面加 以 阐述 。
杨 泉 良
( 湛江 师范学院 广东湛江 5 2 4 0 4 8 )
【 摘
要】 高师 中文专业课程 主体是语 言类课程和 文学类课 程 , 语 言类课 程是 文学类课程 的基础 , 文 学类课程 的 目 标 是
发展 语 言, 所 以, 语言类课程在 高师 中文专业 具有十分 重要 的地位。然而 , 由于学科课程 体 系及 教师观念 的影响 , 语 言类课 程 在 中文 专业办学 中并没有发挥 与其地位相应 的价值 , 为 了改变这种 状 况, 根据 语 言类课 程 的特 点和规律 , 结合 师 范生从 业 需 求, 对课 程进行整合 , 构建语 言类课 程模式 , 是必要 的和有效 的。
简论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几类课程的开发
简论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几类课程的开发说到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开发,真是个既有趣又有挑战的话题!要我说,咱们得从学生需求、社会发展、还有教学本身的特点出发,来仔细捋一捋这些课程的内容和设置。
说白了,课程设计得好,不仅能让学生学到东西,还能让他们对未来的工作充满期待,甚至是一颗心都热乎乎的。
可要是设计得不对味,那可是相当让人抓狂的事儿。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了,这么多课程,究竟该如何去开发?我觉得,咱得从几个方面来琢磨。
得把基础课程做好。
什么是基础课程?嗯,像是《古代文学》、《现代文学》、《语言学概论》这些,看似老生常谈,甚至有点枯燥,但它们就像是吃饭的米饭,扎实得很,没有它们,后面的课程都没法展开。
很多同学刚开始学这些课时,总觉得没什么意思,可你要是把它们学得透了,往后你无论是写论文还是搞研究,都是事半功倍。
所以,基础课可不能轻视!就像一个人想要走得远,得先学会走路一样,不给你这些基础,怎么可能跑得起来?再说了,随着社会的进步,咱们的课程得更新换代,不然岂不是要被时代给抛下了?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大家手里拿的手机比什么都聪明,啥信息一查就能出来。
像什么《网络语言学》啊,《现代汉语应用》啊,都是与时俱进的产物。
大家玩微信、微博,刷抖音,多少网络流行语,大家都懂,但如果你不从专业的角度去分析,岂不显得有点低级?这些课程,不仅仅是学学网络用语那么简单,而是要让学生掌握如何去分析这些语言现象,去发现背后蕴含的文化和社会趋势。
你看,今天的流行词汇一变,明天你就得跟得上潮流,否则真的是“跟不上时代”的节奏。
除了这些硬核的专业课,得给学生一些能够提高综合能力的选修课,比如《文学与心理学》、《电影与文学》、《文化产业管理》等等。
现在大家都强调跨学科,单纯的文学知识早就不够用了。
比如说,《文学与心理学》这门课,你学了之后,不仅能分析人物性格,还能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甚至能在写作时根据不同人物的心理特点来塑造角色。
面向新课改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之探索
面向新课改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之探索作者:唐红星来源:《读与写·中旬刊》2019年第02期摘要: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已经启动,对新语言教师的培训需求更加突出。
新课程改革实施十多年来,负责基础教育语文文课程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该专业的课程体系与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培养的要求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距离。
揭示该专业现行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探讨其原因,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进一步改革的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5-0003-011.新课改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现状关于高校语文教育专业新课程改革与课程改革的研究虽然很多,但对于高师语文教育专业新课程改革与课程改革的研究却很少,而且大部分研究都是针对高校语文教育专业新课程改革与课程改革的。
所分析的问题仅涉及课程改革应涵盖的课程目标、结构、内容、实施和评价。
一些要素的某些方面或方面与语文学科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并不紧密相关,缺乏对其成因的深入探究,理论基础也鲜有论述。
由此可见,语文教育课程改革需要更有针对性、更深入、更系统。
1.1存在问题。
综合上面的调查和分析,目前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主要还存在以下问题:(1)课程目标的三维失衡。
目前,语文教育课程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三维失衡,主要表现在:依然比较注重学科知识目标的实现,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相较而言还重视不够;对实践能力的要求比较偏重学科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而教学技能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则相对薄弱。
(2)课程结构不尽合理。
对照新型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还不尽合理。
作为教师专业素养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现代教育理念课程还存在空缺;专业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课程也至少有两类空缺:一是方法类课程,如怎样开设选修课、如何进行研究性与综合性学习、如何开发利用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等等。
全国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研讨会简报
全国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研讨会简报全国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研讨会简报2019年10月14至17日,全国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研讨会在四川师范大学召开。
本次研讨会由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协办、四川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承办,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温儒敏教授任研讨会顾问。
研讨会开幕式上温儒敏教授与四川师范大学校长周介铭教授为“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西部基础教育研究基地——四川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揭牌。
出席本届研讨会的有北京师大、华东师大、上海师大的语文学科教学论知名专家学者,南京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全国部分高等师范院校主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全国部分高师语文教育学学科的专家学者,以及北京大学附中等部分中学校长及基础教育一线语文教师。
本研讨会主题为“全国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议题主要涉及基础教育需求的语文教师、高师文学院(中文系)课程体系改革、高师语文教育学学科课程体系改革、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等问题。
北大中文系主任、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召集人温儒敏教授做为本届研讨会顾问在研讨会一开始做了题为《对语文课程改覆式的革命,不能离开国情,也不能完全丢弃以往的经验和传统。
其次,要追求课改基本理念上的共识,不要纠缠概念,不要太多争论。
特别是一线的老师和语文工作者不必舍本逐末,把精力花费在概念辨析上。
第三是教材编写应当体现教学规律,以及青少年的思维规律。
第四新课标不是不重视知识,“双基”问题并不过时,还是要强调。
第五高中课改能不能成功,取决于如何正视高考,课改目前还得在高考的框架下进行,不能过分理想化,在高考框架下课改能走多远,就尽量走多远。
完全不考虑高考,甚至忌讳谈高考,这样的课改是脱离国情,脱离实际,不会成功的。
最后,温儒敏希望大家对课改有信心,对语文工作有信心。
现代汉语语音课教学内容的充实更新问题
现代汉语语音课教学内容的充实更新问题
许宝华
【期刊名称】《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1986(000)002
【摘要】如何才能教好大学里的现代汉语语音课?这涉及许多因素和问题。
本文拟结合胡裕树先生主编《现代汉语》教材的语音部分,着重就教学内容的充实更新问
题谈一点浅见,供从事语音课教学的老师们参考。
采用任何一种现代汉语教材,由于
教学要求、课时多少、学生基础等等方面的不同,语音部分往往会碰到内容“教不完”或“不够教”的问题。
怎样处理?简言之,“教不完”可以精简,“不够教”可以补充。
但如何进行“精简”或“补充”,就要具体分析,不是一两句话所能说清楚的。
【总页数】11页(P106-115,136)
【作者】许宝华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
【相关文献】
1.浅议“水土保持工程”教学内容的充实、更新与优化 [J], 张晓明;刘震;丁树文
2.浅论中师现代汉语语音课教学目的实施 [J], 高湘云
3.浅论中师现代汉语语音课教学目的实施 [J], 高湘云
4.幼儿园常识教学内容要不断充实更新 [J], 张淑清
5.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改革初探——以现代汉语语音课为例 [J], 马圣霞;王英;张明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和水平 。同时 , 国家 中长 期教 育改 革 和发 展规 划纲 要 《 ( 00— 0 0年 ) 明确指 出 : 2 1 22 》 树立系统培养观念 , 推进 大 中
小 学有 机 衔 接 。高 师 汉 语 言 文 学 专 业 汉 语 语 言 学 课 程 ( 下 文 简称 “ 语言学 ” “ 或 语言学 课程 ” 科 学而合 理 的设 置 , ) 课
程 内容科学而合理 的更新 , 就是 “ 系统培养 ” 生汉语语 言 学
学综合 技能 、 实现 大中小学 汉语言 教学有机 衔接 的重要 而 有效 的手段之一。基于此 , 文拟就 “ 本 国培计 划” 阈中语 视 言学课 程内容的更新机制问题进行探讨 , 以求教于方家 。
一
照本宣科 的传 统似 乎根 深 蒂 固, 好像 离 开 了教 材 , 师便 教 无所适从 。其实教师讲 课时应 有所选择 , 当把握 。既不 恰 能照本宣科 , 也不能完全 脱离教材 毫无边 际。要在熟 悉教 材的基础上 , 在把 握 系统性 、 学性 的前 提下 竟 , 何 任 学科 不外乎两 方面 内容 : 是反 映学 科 的基本 知识 、 本 一 基 理论 ; 是 反 映 该 学科 的研 究 现状 与 学术 动 态 、 术 前 一 学
目前新一轮基础教 育课 改 , 旨在建 立起一 套 以建 构主 义知识观和学 习观为 基础 的课 程 体系 。若 说传 统 旧课 程 是圈养式的 , 那新课 程 则是游 牧式 的。新课 程 的特征有 三 个 : 构 性 ; 成 性 ; 元 性 。 新 课 程 对 教 师 素 质 的 要 求 有 建 生 多 八 条 : 求 多 维 目标 ; 入 多 元 角 色 ; 与 课 程 开 发 ; 生 追 投 参 创 主体教学 ; 展课 程资 源 ; 拓 实施 质性 评 价 ; 通学 科 壁 垒 ; 打 掌 控 信 息 技 术 … 。 在 此 背 景 下 教 育 部 适 时 推 出 “ 培 计 国 划 ” 目的在于 : , 以学科 为基 础 , 问题 为 中心 , 以 以案例 为载 体, 理论与实 践相 结合 , 实提 高 骨干 教师 的教 育教 学 能 切
高 师 语 语 言 学 课 程 内容 更 新 机 制 新 探 索 汉
李振 中
( 阳师 范学 院 中文系 , 衡 湖南 衡阳 4 10 ) 20 2
摘 要 : 汉语语 言学课 程 内容更新 , 高师汉语言文学专 业课 程建设 重要一环。“ 是 国培计划” 阈中, 师汉语 言文学 视 高 专 业汉语语言学课程 内容更 新显得尤 为必要 , 但在注 重更 新的 同时不可 忽视语 言学课程 内容更 新的特质 性。汉语 语言 学 课程教 师 , 必须 既要积极强化课程 内容更新 的主体 意识 , 又要积极探 索课程 内容 更新 的方法和途径。 汉语 语言 学课 程 内容 的更新 , 既要遵循语 言学学科 自身发展 内在规律 , 又要建 立促使语言学教 师主动更新 外在评估机制 。
沿 J 为 此 , 言 学 教 师 , 方 面 要 放 得 开 , 得 深 , 有 。 语 一 讲 要
语言 学课 程 内容更 新 的必 要性
1语言 学知识的更新 速度加 快。从语 言学 界看 , . 进入 2 世 纪 以 来 , 语 语 言学 研 究 成 果 可 谓 日新 月 异 。 在 教 学 1 汉 过程 中 , 当 引进 当前语 言 学 界 比较 成 熟 的最 新 科 研 成 适
关 键 词 : 文 新课 改 ; 国 培 计 划 ” 阈 ; 语 语 言 学 课 程 ; 语 “ 视 汉 内容 更 新 ; 律 与机 制 规 中 图分 类 号 :6 2 C 5 ,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4— 84 2 1 )9— 0 5— 3 17 5 8 (0 2 0 0 6 0
第 4卷 第 9期 21 0 2年 9月
当代教 育理 论 与实践
T e r n r c ie o n e h o y a d P a t fCo t mp r r d c t n c o a E u ai y o
Vo .4 N0 9 1 .
S p.2 1 e 02
学术含量 , 仅要把 学科 前 沿 的知识传 授 给学生 , 不 还可 以 把 自己的研究成果作适 当选择 以融入教 学 内容 中 ; 另一方 面 , 要顾及 教学对 象 , 及教 材 内容 , 让学 生看 得 见 、 也 顾 要
找 得 着 , 握 基 本 知识 和基 本 理 论 。 掌 4 课 程内容 的更新 意识 较 薄弱 。由于 多种 多样 的原 . 因, 大部分语 言学教师 缺乏课 程 内容更 新 的主动意识 和创 新意识 , 习惯 于教 材有 啥讲 啥 , 不主 动跟踪 语 言学 前沿 或 者 推 介语 言 学 界 最 新 研 究 成 果 。这 种 状 况 必 须 改 变 。 比 如, 近年来 , 知语 言学 的研究 成果 颇 丰。 因此教 学过 程 认
提 出更 高的要 求。
2 语言学 的教材建设相对滞后 。当前语 言学教材建设 .
的现 实 是 : 些 使 用 面 较 广 、 响 较 大 的 基 本 教 材 已 经 面 一 影
世2 0来 年 , 间虽然作 过一些 修改增删 , 指导思 想 以及 其 但 整体框架不 可能再 作 大 的变动 , 日新 月异 的学 术相 比, 跟 大家都 明显感 到 : 系陈 旧 、 识老 化 、 息量 不 足 、 体 知 信 结构 不合理 , 尤其是 编写 的指 导思 想存 在 明显 的问题 , 即过分 强调 “ 知识 性” 而忽 略 了“ , 能力 性 ” 偏 重 于形式 、 , 描写 、 静 态 、 观 的 讲 授 , 忽 视 了 意 义 、 释 、 态 、 观 的 微 而 解 动 宏 把 握 J 。 3 语言学教师 的教材依赖度高 。长期 以来语言学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