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西部人力资源开发与职成教发展》成果公报 刘显泽 湖南省教科院职成所
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课题成果公报 沅陵县教育局
《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课题成果公报沅陵县教育局向卫国课题批准号:XJK01BJ016课题类别:湖南省“十五”规划一般性资助课题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负责人:向卫国沅陵县教育局局长主要成员:周万水马刚田安生张中龚晓兰向志家邬翔瞿东升苗笕筠张玉才2002年11月,经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被列为省级一般资助课题实施研究。
历时三年的实践和探索,本课题已经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有价值的成果。
现公报如下:一、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一)研究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努力探索一种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
有效整合教育诸元素的教育结构和运作方式,以期达到最大程度发展学生内在潜能,形成全面育人的目标环境,使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对学生的教育达到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探索出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1、“三结合”教育理论。
当前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协同作用。
①教育要求的一致性。
三方面共同的教育和要求应使学生努力方向更明确,有动力。
无论学校、家庭还是社会,对青少年提出的要求、教育,在方向上要保持一致和统一,不能各行其事;学校教育应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携起手来,使学生无论在家庭、学校,还是在社会生活中,都能感受到共同的期望和要求,目标一致。
②教育作用的互补性。
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都各自发挥着作用,不管其作用大小,对学生都会有影响。
要充分发挥好各自的作用,各有侧重,形成互补。
③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2、终身教育理论。
终身教育理论强调“终身教育及终身学习是一种统合体系,它有两个目的,一是重建现有教育制度,一是发展在此教育制度范围之外教育中潜在的一切可能性。
”还强调“教育及学习,不应完全局限于就学期间,而必须贯串于一生;要包容所有的技能和知识;要应用所有可利用的手段;进而,要给所有的人以充分发展人格的机会”。
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区域开展小学教师学科心育能力校本培训研究》课题成果公报 长沙市岳麓
《区域开展小学教师学科心育能力校本培训研究》课题成果公报长沙市岳麓区课题组《区域开展小学教师学科心育能力校本培训研究》课题成果公报长沙市岳麓区课题组课题批准号:XJK03CJ028课题类别:自筹经费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负责人:谢福胜,副教授,岳麓区教研室主要成员:谢福胜、陈艳萍、李建华、邓异芳、陈志婷、姚鑫、朱燕、潘立强、熊社昕、邓立、王京卉、吴沙、黄梦娟、张瑾、曹艳、陈安、李娟、王欢、谢凌燕、罗朝晖、王暑华、雷曼、尹芳、阮芳、彭莎、王辉、王大庆、周岚、杨铎、杨砾、王颖彬、李超、李小宁、吴红梅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立足于本区实际,着眼于提高小学教师的学科心育意识与学科心育能力,为切实提高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全面落实新课标要求,深化素质教育进行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
理论基础:第一,素质结构理论。
人的整体素质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等三个部分组成。
其中,心理素质在整体素质结构中起着核心、中介和桥梁的作用,它不断影响着生理的健康,同时是社会文化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心理基础,决定着社会文化素质发展水平的高低。
要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就必须加强心育,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发展。
第二,学科心育理论。
学科心育是学校心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心育的主阵地主渠道。
而教师具备较强的学科心育意识及能力,是提高学科心育质量的必要条件。
第三,基础教育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突出强调在学科教学中要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健康的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学生对于自然、人类和社会的责任意识。
新课程理念,是学科心育的基本要求和目标。
第四,校本培训理论。
校本培训是本课题采用的基本研究路线。
以校为本的学科心育能力培训将使学科心育理论研究与学校中的心育实践经验能更好地结合起来,是教师学科心育能力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 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毕业生就业对策研究课题成果公报 张放平 湖南省
<大学评价体系的建构及国际比较研究>成果公报刘创湖南理工学院课题批准号:XJK03AG018课题类别:省级重点资助课题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负责人:刘创业务职称:教授工作单位:湖南理工学院主要成员:刘理刘红英邓晓东司念伟“大学评价体系的建构及国际比较研究”成果公报(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1、为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的大学评价体系提供理论参考。
通过国际比较和国内现状研究,提出建立创新力为导向的新型大学评价体系构想,确立大学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基本理念,并确立创新力导向的新型大学评价体系构成的核心要素。
2、以创新力为导向的新型的科学的大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可以为政府有关部门宏观调控高等教育,相对准确地引导和支持高等教育资金投入的流向,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提供参考,提高办学的投资效益。
(2)可以更好地将竞争机制引入高等教育,激发高等学校的办学活力和科学研究活动的广泛开展,促使高校对自身的办学状况和科学研究水平进行校际比较,从中看到自己的优势,找到差距和不足,从而扬长避短,改进工作,激励各校自身的进步和发展。
(3)可以客观反映高等学校之间的差异,有助于社会各界对高校的了解和认识,在更大范围内引起社会各界人士对高等教育的关注,形成社会对高等学校办学情况及教育质量的监督氛围,有利于争取各方面的有效支持,改善办学环境和条件。
同时也为社会用人单位选择毕业生以及为优秀中学生求学择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主要内容课题研究的目标:通过对大学评价国内现状分析和国际比较研究,特别是对国外大学评价体系的核心要素进行多角度分析、比较,寻找到最能代表大学本质的东西。
课题研究力求构建创新力导向的新型大学评价体系。
新型大学评价体系把“创新”作为大学的核心理念和核心竞争力,作为大学的灵魂和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确立大学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基本理念,并确立创新力导向的新型大学评价体系构成的核心要素。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教育科研模式创新——校本研究”成果公报
到参 与教 育 科研 的广 度 。其 次 ,一 些 人 只注 重 和追 求 教 育 科 研 的 表 面 形 式 ,强 调 课 题 立 项 的级 别 和 数 量 , 不 注 重 抓 好 科 研 的 过 程 管 理 ,使 研 究 工 作 缺 乏 针 对 性 ,缺 乏 具 体 内 容 ,无 实 质 性 的研 究 成 果 。第 三 ,将
学 教 育 的基 本 特 点 和 具体 实 际 ,才 能 构 建 一 种 新 的 既 有 科 学 性 更 具 操 作 性 的教 研 模 式 。 如行 动 研 究 ,是 西
维普资讯
・哆 ‘ 每
・
● 20 0 8年 第 1 ● —— 期
方 国家产生于 2 0世 纪 3 0年 代 ,风 行 于 7 0年 代 以 来 的 一 种 教 育 研 究方 式 ,是 教 师 和 教 育管 理 人 员 密 切 结 合 本 职 工作 ,综 合 运 用各 种有 效 的研 究 方 法 ,以 直 接 推 动 教 育 工 作 的 改进 为 目的 的 教 育研 究 活 动 。 行 动 研 究 倡 导 “ 师 即研 究 者 ”、 “ 师 即反 思 的 实 践 者 ” 教 教 的 基 本 理 念 。 目前 ,行 动 研究 已 引入 到 我 国 的 中小 学 教 育科 研 之 中 .教师 将逐 渐 成 为教 育 研究 的主体 。 “ 校 为 本 的 教研 模 式 ”要 求 广 大 教 师 积 极 参 与 行 动 以 研 究 ,从学 校 实 际 及 学生 实 际 出 发 ,从 自己 的 本 职 工 作 出 发 ,反 思 自己 的 教 育 实 践 ,改 进 教 育 教 学 工 作 。
教 育 科 研 简单 化 。有 的学 校将 教 育 科 研 和 日常 教 育 工
作 等 同 起 来 ,缺 乏 对 学 校 问 题 的 思 考 、论 证 和 研 究 , 以 常 规 工 作 代 替 科 研 工 作 , 以 工 作 计 划 代 替 研 究 计
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 杨莉君课题成果公报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杨莉君课题成果公报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课题成果公报课题批准号:XJK03AZ006课题类别:重点资助学科分类:综合理论课题负责人:杨莉君,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
主要成员:郑三元、刘徐湘、覃兵、黄绍文、资丽萍、易冰、程慧君、刘奇志、康丹、罗环、胡丽珍、禹林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一)指导思想: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颁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创造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动力。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为重点,以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作为教育的最高价值目标。
但是,现实教育中存在许多影响创造的因素。
因此,有必要对创造教育障碍进行研究,找到教育中阻碍创造的因素,并尝试克服之,以丰富创造教育的理论,并在教育实践中培养受教育者的创造能力。
(二)理论基础:创造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潜能,后天的教育应该是促进其发展,而不是成为其障碍。
①从教育哲学角度看,生命哲学认为直觉对于创造是十分重要的,甚至比逻辑更重要,而教育的现实是重逻辑轻直觉,所以妨碍了创造,现代主义教育哲学观关照下的教育,重结构轻变化,重演绎轻解释,重整体轻细节,而后现代主义、现象学、解释学的教育哲学观,人文色彩较浓,有益于创造。
②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忽略创造的教育心理机制及创造型人格的研究,缺乏对创造过程的指导,也忽略学生的创造动机、创造兴趣、创造理想、创造热情、创造意识的培养,独立思考成为禁忌,因此,窒息了创造。
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 新课程改革条件下推进师生合作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新课程改革条件下推进师生合作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成果公报澧县六中任泽贵<新课程改革条件下推进师生合作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成果公报课题批准号:XJK03AJ012课题类别:省级重点资助课题课题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负责人:任泽贵中学高级教师课题单位:湖南省澧县第六中学主要成员:任泽贵汤真平柳谊赵远林贺修鹏汪学林李学工陈延春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这些纲领性的文件以其独特的视角为我们指明了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是我们在新课程条件下进行推进师生合作教学研究的指导思想。
建构主义认为:人的心灵具有自学能动性,知识是人的心灵与外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从内部建构生成的。
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是对事物和现象不断解释和理解的过程,是对既有的知识体系不断进行再创造,再加工,以获得新的意义、新的理解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实施离不开学习主体间的最佳合作。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体作用会自然而然的随着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展而变化。
这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A·班图拉认为:“人的心理机能是由人、行为和环境等诸多因素之间连续不断的交互作用所决定。
”这些相互依赖的因素所产生的相对影响,在不同场合,对不同行为,是各不相同的。
这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就是教师、学生的行为和课堂氛围诸因素之间的一种连续不断地交互作用的结果。
该理论为我们的课题研究给予了方法意义上的启迪。
二、课题的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内容(一)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即在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条件下进行,全体师生参与。
我们的基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把研究工作和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在专家指导下研究,在实践基础上升华。
湘教科规通[2007]7号
湘教科规通[2007]7号
关于公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研究优秀成果评审结果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根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优秀成果评选奖励办法》和省教育厅《关于开展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研究优秀成果评选奖励活动的通知》精神,经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优秀成果评奖评审委员会评审,共评选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优秀成果奖165项,其中一等奖49项,二等奖52项,三等奖64项。
现通过网上予以公示。
请有关单位采取张榜公示等形式,充分听取群众意见。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可以在成果公示的一个月之内提出异议。
对成果的异议应以书面形式提出,单位提出的异议须写明联系人的姓名和联系地址,并加盖公章;个人提出的异议须写明本人的真实姓名、工作单位、联系地址,并有本人的签名,否则不予受理。
成果的异议期截止到2007年8月6日。
异议受理部门为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附件: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研究优秀成果评奖结果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7年7月6日
附件: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研究优秀成果评奖结果
制表: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 2007年7月6日。
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新时期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德育的内容、途径、模式》成果公报 湖南工程
《新时期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德育的内容、途径、模式》成果公报湖南工程学院课题编号:XJK03CG012承担单位:湖南工程学院《新时期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德育的内容、途径、模式》成果公报2000年,经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批准“新时期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德育的内容、途径和模式”项目立项,课题编号XJK03CG012,湖南工程学院独立承担了该课题的研究,由学工处、人文社科系、团委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参与,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
课题组成员认真研究、根据课题组成员所从事的工作,进行科学分工。
课题组从新时期大学生思想状况、公共理论课教学情况、大学生思想征集工作队伍情况、大学生心理状况等方面调查入手,形成了比较详细、系统的调查报告三份,认真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课题组采用理论研究法、实践实验法,贯彻边调查、边研究、边实践、边改革的原则,从新时期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德育的内容、途径、模式进行研究,几年来基本完成研究设计任务,实现了预计目标,取得了比较丰富的理论成果与实践成效。
一、认真调查研究,寻找新时期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德育教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1、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和公共理论课的教学情况进行调查2004年4月我们根据课题的要求和中央的精神及省高校工委的安排,对全院大学生思想教育和公共理论课教育教学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对44个本专科专业发放调查问卷1985份,以期了解大学生德育教育现状,尤其是存在的问题,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2、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调查搞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关键,为此,我们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进行调研,发现问题,正视现状。
3、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调查心理健康教育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近年来,由于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就业形式越来越紧张,竞争越来越激烈,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使得现在大学生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许多心理问题凸显出来,主要表现在:不适应与焦虑,人际关系障碍,意志薄弱,心理失衡等,严重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这已成为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
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人的发展教育观原理及应用研究》研究成果公报 桂建生 湖南省教育科学
《人的发展教育观原理及应用研究》研究成果公报桂建生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课题批准号:XJK01BZ001课题类别:一般资助课题学科分类: 教育学(综合:基础理论+应用)课题负责人: 桂建生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当代教育论坛》杂志社副总编、研究员主要成员:胡国强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就很难带来教育实践的发展和变化。
但是,仅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还是不够的,因为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往往存在着巨大的落差,一方面教育理论在不停地变化,一方面教育实践又停滞不前。
鉴于近几年来虽然全国都在推进素质教育,但实际情况并不理想,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
为此,我们拟进行“人的发展教育观原理及其应用研究”,从人的终身发展的宏观背景来审视教育的本质和功能,探索在教育与人的发展问题的研究上取得新的突破。
既要在理论上有所突破,又要在实践层面上提出可行策略,突出实用性和操作性。
这将对加强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纠正当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偏差,对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一)主要内容本课题研究三大问题,一是教育促进人的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二是家庭教育促进个体充分化发展的应用研究;三是学校教育促进个体充分化发展的应用研究。
以人的发展作为教育的宏观背景,对人的发展所需要能力和素质构成、教育的涵义与分类、教育的本质和功能、教育的价值与目的、教育主体的价值取向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作了深刻的理论阐述,特别是对教育促进人的发展做出了颇具创意的阐释。
同时,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怎样促进人的发展的实践方面,提出了较为完整的教育策略、措施和方法。
(二)研究方法本课题从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统计学、系统论等多学科的角度开展研究,主要采用类例剖析法、归类研究法、实际调研法、因素分解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
三、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和学术价值(主要结论、创新观点、突破性进展)(一)主要结论及创新观点1.界定了人的发展教育观的内涵人的发展教育观是对人的发展与教育的关系的根本看法;是对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教育怎样促进人的发展,怎样才能使教育在促进人的发展方面产生最大效应,以及怎样使人的个性在教育的作用下充分地发展等问题的正确认识;是一种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
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 湖南师大 杨念《入世后湖南高职的特色研究》课题成果公报
湖南师大杨念《入世后湖南高职的特色研究》课题成果公报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公报课题批准号:XJK01AZH013课题类别:重点资助课题学科分类:职业技术教育学课题负责人:杨念湖南师大人事处副处长主要成员:程瑛、李华、杨虹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入世后湖南高职的特色研究”,指导思想是改革和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职教育体系,使职业技术学院超越普通高校模式,形成自身的办学、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特色。
有特色才有生命力,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内外教育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且不断发展,做高(教育质量高)、做大(办学效益大)、做强(竞争能力强)。
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共性(普遍性)与个性(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根据这一原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既有教育的共性,又有自身的个性。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包含共性,比共性丰富。
这种个性是这一层次、这一类型的教育区别于其他层次、其他类型教育的比较固定的特质,表现出许多方面与众不同的特色。
透过外显的特色,认识内隐的个性,就可以理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本质,掌握其发展的特殊规律。
遵循其特殊规律办学育人,就能办成理想的教育,实现教育的理想。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下简称高职)十个方面的特色:其一,高职的国家特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其二,高职的地方特色是主动适应当地需求;其三,高职的学院特色是注重保持双重属性;其四,高职的时代特色是大力开展创业教育;其五,高职的专业特色是体现四条基本要求;其六,高职的课程特色是实践现代学术观念;其七,高职的教学特色是始终做到产学结合;其八,高职的师资特色是增加双师型教师;其九,高职的管理特色是进行管理体制创新;其十,高职的就业特色是切实加强职业指导。
课题研究采用了四种方法:一是调查法。
除各子课题所在单位开展普遍调查外,还对湖南生物机电职院、湖南城建职院、湖南工艺美术职院进行了重点调查。
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以学分制为基础的的高职教学管理研究》课题成果公报 永州职院 伍建桥
《以学分制为基础的的高职教学管理研究》课题成果公报永州职院伍建桥《以学分制为基础的的高职教学管理研究》课题成果公报永州职业技术学院伍建桥课题批准号:XJK01BZH002 课题类别:一般资助课题学科分类:职业技术教育课题负责人:伍建桥副教授永州职业技术学院主要成员:陈仕龙、段贵平、黄立新、蒋艾青、罗敏杰、周进志、熊礼杭、胡宏宇、刘慧敏、唐祝英、刘韵琴、徐植兰、蒋德喜、罗湘明。
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本课题研究是针对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生源呈多样化的趋势和传统的学年管理模式不能很好适应高职教育形势的发展要求的情况下开展改革试点的。
其指导思想主要是: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精神。
“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要创造条件,实行弹性的学习制度,放宽招生和入学的年龄限制,允许分阶段完成学业,构建横向沟通,纵向衔接的教育体制”;教育部副部长张天保“…要改革传统的、封闭的、呆板的教学模式,实行开放的弹性的学习制度,逐步建立和实行学分制。
”的讲话;以及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意见》中“针对高职高专教育学生来源呈多样化的趋势,要研究制订适应不同生源实际状况的培养方案,或在同一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不同生源的实际需要。
”等精神是我们实行“学分制”的主要依据。
二、课题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是:高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教学的组织和管理研究;学分制管理的高职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学分制管理下的德育、操行研究;高职学分制管理的师资和教学条件研究;学分制管理的高职学生人文和素质教育研究;学分制管理的高职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课题通过建立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需要的更加灵活、更加开放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探索如何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的特点实施学分制管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21世纪人才培养与教育创新的研究”研究成果公报 湖南省教育学会 陈白
“21世纪人才培养与教育创新的研究”研究成果公报湖南省教育学会陈白玉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21世纪人才培养与教育创新的研究”研究成果公报陈白玉由湖南省教育学会会长陈白玉主持的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批准号:XJK01AZ002)——“21世纪人才培养与教育创新的研究”(主要研究成员为刘先捍、胡国强、蒋书同、田自力、李钊、戚人杰、胡乃武、莫海兵、谭小京、李云中、周耀华、彭凤萍、唐海英、肖辉)已经完成,现将成果综述如下:一、课题研究的动因及背景从总体上讲,教育创新是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立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提出来的一个命题。
具体来说,课题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动因。
第一,教育创新是时代的要求。
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而科学技术进步,越来越依赖于科技创新;知识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知识创新;国际上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体现为民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竞争。
所以江泽民同志从战略高度提出了创新问题,强调创新和创新人才培养问题,他说:“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第二,教育创新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进入新世纪,我国全面进入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
在新世纪、新阶段中,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最根本的一条是要坚持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等,而这些又离不开教育创新。
因为“教育创新,不仅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一样,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教育还要为各方面的创新工作提供知识和人才基础。
”第三,教育创新是深化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
近20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如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达到大众化水平,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提高等,这些都是教育改革创新的结果。
但是,我国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民教育新体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教育思想的转变、教育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改革等,其任务极为艰巨。
湖南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职技高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公报湖南农业大学唐玉
《职技高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公报湖南农业大学唐玉凤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职业教育起着其它教育类型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而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职教师资队伍。
《职技高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针对职技高师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存在培养目标定位欠准确、培养规格欠科学、课程设置欠合理、中高职教育重复或脱节等多方面的问题,采取了立体的、多元并进的研究思路,在探讨了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有效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了三个模式:即多维结构的综合培养模式、以创新素质为重点的能力培养模式、多元主体的德育模式;创新了与此相适应的“三个体系”,即突出特色的课程体系、动态开放的评价体系、以“质”致胜的保障体系。
这些成果已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并收到了良好效果。
主要研究成果如下:一.构建了“三个模式”:多维结构的综合培养模式、以创新素质为重点的能力培养模式、多元主体的德育模式。
(一)多维结构的综合培养模式职技高师人才培养模式由培养目标、培养方向、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及其相关因素构成(如图所示)。
过去的职技高师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单一,本课题改革了传统的培养模式,构建了新的人才培养多维结构模式,并在实践中收到了良好效果。
1.培养方向维通过研究,我们认为职技高师人才的培养方向主要指向三个方向,即①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专业课教师。
近五年来,我们为各级各类职业学校输送毕业生1500余人。
②为社会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
在最近几年我国职业教育滑坡、师资需求量较少的情况下,我院共为各企(事)业单位输送了上500名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③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学历的专业课教师。
从2000年开始,我们开始“4+X”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在本科段引导学生向学术型方向发展,应届生考上教育类研究生20多人,招收中职研究生近200人,目前有近100名中职研究生充实到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其中绝大多数到了高职学院任教。
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湖南民办高等教育规范发展研究》成果公报 张伟玦 长沙市人民政府
《湖南民办高等教育规范发展研究》成果公报张伟玦长沙市人民政府《湖南民办高等教育规范发展研究》成果公报《湖南民办高等教育规范发展研究》课题组课题批准号 XJK03GZD001课题资助类别重点资助课题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名称湖南民办高等教育规范发展研究课题负责人张伟玦工程师所在单位长沙市人民政府主要成员吴金明陆登科肖万春高德文陆福兴张卫山邵昶余自娥夏尊凤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立足于依法治校、科教兴省,促进湖南民办高等教育规范发展,加快湖南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促进湖南实现跨越式发展及在中部率先崛起奠定知识基础和人才基础。
本课题意在借鉴最新研究成果,以促进湖南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为基点,对湖南民办高等教育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争取在这个领域获得创新性成果。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其一,科教兴国是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前提。
科教兴国的支撑点和关键点在于教育,其中高等教育是重点。
我国公办高等教育因种种原因,无法满足人民对教育资源的巨大需求。
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参与高等教育建设,支持和促进民办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是科教兴国的重要途径。
其二,教育产业化与教育市场化是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高等教育的产业化是教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的趋势,调动一切可能的社会资源参与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打破国家垄断的计划经济的办学体制,形成有序竞争的新办学体系,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高等教育关键所在。
其三,公共管理学的公共物品理论是研究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
教育是一种公共物品,它的主要职能是它的公益性,这是研究民办高等教育必须坚持的理念,也是本课题研究解决民办高等教育发展难题的理论基础。
其四,现代教育管理理论是本课题研究的专门理论。
高等教育发展有其特殊性,必须符合教育发展的特殊规律,对其发展的研究必须以现代教育管理理论为依据,遵循其科学规律。
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湖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公报 聂劲松 湖南省教科院
《湖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公报聂劲松湖南省教科院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湖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公报课题主持人:聂劲松一、问题提出2000年我国如期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普九”还只处于初级阶段,城乡及各行政区域之间九年义务教育发展失衡现象严重,已经引起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近年来,国内外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一是发展水平不均衡状况;二是发展不均衡的地域分布;三是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四是义务教育发展的应然水平;五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策研究。
但对于某一具体省域内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程度和深层次原因,以及促进均衡发展的策略问题;关于各级财政转移支付总额中专门用于农村义务教育的合理比例问题;关于低收入群体和贫困家庭学生学杂费补助和助学贷款问题,以及农村税费改革以后义务教育经费渠道等问题,许多研究都有待深入。
关于湖南省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程度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策略问题的研究也几乎是空白。
当前,我国政府已经决定在“十一五”时期对农村义务教育免收杂费,对贫困地区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两免一补”,并逐步实施免费义务教育。
这就意味着中国本真意义上的义务教育制度的实施即将全面实施。
那么,政府依据什么标准“埋单”?在新的条件下,义务教育的实施会不会出现一种“全新”的状况?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衡量标准是否发生变化?等等问题,都需要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育科研工作者和广大教师深入探讨。
二、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一是研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二是全面分析湖南省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深层次原因;三是针对湖南省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出相关政策措施。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指标包括: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内涵及其评价、湖南省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状况、湖南省义务教育不平衡发展的原因,以及湖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措施研究等四个大的方面。
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 湖南师范大学 肖化移《职业教育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成果公报
湖南师范大学肖化移《职业教育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成果公报课题批准号:XJK01BZH009学科分类:职业技术教育学课题资助类别:省级一般课题课题负责人:肖化移(副教授)课题单位:湖南师范大学主要研究成员:胡小桃、陈拥贤、曹稳、张伯邑、李华、李利、程英经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职业教育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被列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省级一般课题。
经过课题组成员近四年的研究,本课题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获得了一些较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有关成果公报如下: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经多年,事业规模已经很大。
然而,对职业教育的研究却相对薄弱,已有的研究大多侧重于职业教育学科本身,注重从一个时点或一个横截面上研究职业教育,侧重于一个短期内的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和效益的提高,是一种静态的研究。
而职业教育的发展研究侧重的是职业教育这一社会实践活动,立足于职业教育长期的优化发展,注重探讨各种因素的动态组合和协调,是一种动态的研究。
本课题提出的理论根据主要体现在:1、发展学的理论。
发展学借鉴经济学理论,以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为蓝本,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科学的繁荣,解决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许多重大问题。
以发展学理论观照职业教育的发展,可以从新的角度发现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
2、教育经济学的理论。
运用这个理论,有助于认识职业教育的产品属性和产业属性,需求的特性与调节,资源的配置与政府、市场两大调节手段,发展的结构、规模和效益的选择,以及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的职业教育调适。
3、社会学和劳动学的理论。
运用这个理论,有助于认识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教育和政治发展、价值观念和职业声望、劳动力市场的划分与教育的“筛选”功能、以及职业教育与职业教育发展的关系。
4、系统论和教育生态学的理论。
运用这个理论,有助于认识职业教育如何由内部的结构、层次、资源、调控、效益和外部的经济、社会、教育等诸多因素,及其相互联系、作用和制约,共同构成职业教育发展的系统和生态,并作为系统和生态如何遵循系统学与教育生态学的客观规律。
湖南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中学内部教育督导的研究与实践成果公报耒阳一中曾科成
《中学内部教育督导的研究与实践》成果公报耒阳一中曾科成课题批准号:课题类别: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学科分类:教育经济与管理课题负责人:中学外语特级教师,湖南省耒阳市第一中学校长曾科成主要成员:李作球、熊小林、谷安保、资忠、罗洪钦、王伟荣、曹飞跃、郭成根、刘春生、曹小平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1、指导思想从现代管理学上来看,现阶段我国的中学管理依然是一种粗放的直线管理结构,其实用性差,伤害民主意识,组织效益不高,其评价工作难以制度化、专业化、科学化,已经不适应创造性非常强的教育管理的需要。
同时,现行中学教育管理和中学教育督导缺乏经常性联系,现阶段基础教育的督导机构辖于政府之下,负责对本区域的教育进行督导,还没有建立在教育系统的最基本单位-----学校上。
工作内容复杂,范围较广,难于与学校的教育动态保持同步,难于将教育督导工作具体落实到学校的每一个教育行为上,难以使学校教育行为完全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符合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
这样,督导评估就不能很好地成为政府对学校管理的“眼睛”,学校管理工作就难以得到具体实际的指导。
因此,为了教育督导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了消除现行学校管理的种种弊端,提高学校管理的组织效益,正确贯彻素质教育方针,推进学校的持续、健康的发展,教育督导工作必须保持与学校管理的同步,学校工作必须与教育督导保持经常性的联系。
因此,在学校内部建立教育督导机构,进行学校内部教育督导活动,建立学校管理“决策—执行—督导”三位一体的格局,是一种有效的办法,它将对教育督导和教育管理的结合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中学内部教育督导可以在中学内部形成内驱力,与上级督导的外驱力形成合力,变简单的“他律”形式为“他律”、“自律”相结合的形式,促使学校各个部门、教职员工严格遵守教育法纪法规,认真执行学校的教育决策,落实工作职责。
湖南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职业院校创业教育课程研究》研究成果公报曾昭薰永州市人民政府
湖南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职业院校创业教育课程研究》研究成果公报曾昭薰永州市人民政府《职业院校创业教育课程研究》研究成果公报曾昭薰永州市人民政府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职业院校创业教育课程研究》研究成果公报课题批准号:XJK01AZH019类别:重点资助学科分类:职业教育课题负责人:曾昭薰永州市人民政府课题组成员:陈岩杨冬生唐佐明李德良刘子秀(一)创业教育作为传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新趋势,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首先从欧美兴起的。
对于创业和创业教育的研究,我国目前还处于开创期。
在职业技术院校这方面的研究还刚刚开始。
特别是如何通过一门创业教育课程帮助学生提高创业素质和能力,这方面的工作还没有真正起步。
本课题研究正是从这一关系职业技术教育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切入,力图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探索,开发建构起职业技术院校创业教育课程的理论体系、运作模式、实施途径和方法,以及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把经济纳入教育视野,将创业教育作为现行教育的根本功能变革(从适应性教育转变为创造性教育)的突破口,推动教育更好地为现代经济服务。
在这个基础上,将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创造学、人才学、心理学等有关学科的内容和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借助于学校、企业、社区等多种力量、多种手段、多种渠道来帮助青少年树立创造意识,激发创业精神,掌握创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将他们培养成具有开创型个性人格和创新创业能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人。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通过界定创业教育的科学内涵、阐述创业教育的时代意义、揭示创业教育的发展态势,科学、系统地论证了职业技术院校设置创业教育课程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2、从培养创业理念、提高创业能力、引导探索创业的途径和规律等方面,研究开发了职业技术院校创业教育课程的理论体系。
3、用基础理论课程、相关专业课程、实践活动课程三种课程形式的结构配搭,探索建构了职业技术院校创业教育课程的运作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部人力资源开发与职成教发展》成果公报刘显泽湖南省教科院职成所
《西部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目标、重点和对策研究——西部人力资源开发与职成教发展》成果公报
课题批准号:XJK03AZC009
课题类别: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
学科分类:职成教育
课题负责人:刘显泽副研究员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成教育研究所
主要成员:欧阳河黄龙威陈波涌陈拥贤王江清李琼罗先华林慧
雷世平夏金星
课题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为依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理论创新、与时俱进,坚持研究先行、科学决策,坚持理论探索与改革实践相结合。
课题研究本着面向实际需要、直接为西部服务的原则,坚持理论分析与专题调研并举、综合研究与专题研究并重、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课题研究与推动工作相结合的原则。
在研究过程中注重研究资料的准、全、深、新,注重比较研究,注重多学科综合分析,注重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应用性与指导性。
该课题由湖南省教科院职成所副所长刘显泽主持,设综合组和省市区组。
综合组主要综述6省市区职成教育发展战略目标、重点和对策;比较6省市区发展战略目标、重点和对策的共性和差异;补充西部另外6省市相关资料,形成整个西部地区的发展目标、重点和对策;提出国家层面的西部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目标、重点和对策。
省市区研究组主要提供本省市区职成教发展战略目标、重点和对策研究报告;协助综合组到本省市区调研,提供有关资料;进行相关政策的试验。
课题研究采取调查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文献分析法等多种教育科学研究以及其它学科的研究方法,同时,注重西部经济社会发展、人力资源和职成教育现状的客观分析,注意吸收社会学、经济学、哲学、人类学、统计学、人才学、职业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并努力有所创新。
该课题从西部地区社会需要、职成教育发展的科学视角出发,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探讨西部开发中职成教育发展的规律,超常规发展西部职成教育,构建西部职成教育发展战略理论体系,本课题研究内容为西部职成教发展战略目标、重点和对策三个方面。
第一,西部职成教育发展战略目标与任务研究,通过对西部教育发展的经济、科技、社会和人口等基本背景的分析,科学预测西部人口和教育变化趋势,进而提出西部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总体目标、教育总体目标和职成教育发展战略目标与任务,重点放在西部职成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研究。
课题认为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的总体目标:到2010年,西部人力资源开发适度超前于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形成总量比较充足、结构比较合理、整体素质优良的人力资源,显著缩小区域差距,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有时,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西部教育发展战略总体目标:到2020年,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消除青壮年文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达到大众化的中等水平,远程教育在各级各类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实现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全面建立职业培训制度,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西部职成教育力争在2020年以前取得超常规发展,使接受职成教育人口与总人口的比例同中、东部地区的差距明显缩小,其中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接受职成教育人口的比例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职成院校整体办学水平有明显提高,并建设成一批水平较高、特色明显的重点学校和专业,专业结构与西部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相适应,基本覆盖西部一、二、三产业的技术技能职业岗位;各级各类职业培训基本能满足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镇职工再就业培训的需要;初步建立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劳动者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质量保障体系;基本建立起初等、中等、高等职成教育相互衔接,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与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相适应,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现代职成教育体系,在西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发挥主导作用,为西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为了实现西部职成教育发展战略目标,西部职成教育发展应分两个阶段来确定目标:
第一阶段是全面提升期(2004-2010年),到2010年,西部教育基本达到“教育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教育指标,其中中等职成教育在校生达到552万人,规模与普通高中教育大体相当,高等职成教育在校生达到322万人,高等职成教育占整个高等教育的比重超过50%;2004-2010年之间平均每年开展各种培训达到0.6亿人次。
第二阶段是追赶超越期(2011-2020年),到2020年,西部教育基本达到“教育较发达国家”水平的教育指标,其中中等职成教育在校生达到594万人,规模占高中阶段教育的比例超过50%,高等职成教育在校生达到409万人;2011—2020年之间平均每年开展各种培训达到0.625亿人次。
第二,西部职成教育发展战略重点研究,分别从发展层次上、办学形式上及人才培养类别上研究西部职成教育发展战略重点。
层次上近期以中等职成教育为重点,远期扩大高等职成教育的比重;形式上在办好学历教育的同时,以职业培训为重点;区域结构上以发展农村职成教育为重点;人才类别上以西部优势产业经济、特色经济、劳务经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重点。
第三,西部职成教育发展战略举措研究,主要在探讨如何实施“知识发展战略”、“职成教育超常规发展战略”和“职业能力开发战略”的基础上,研究完善中央政府的公共教育制安排和西部各级政府对职成教育应负的责任。
同时还对西部职成呢感教育的人才开发模式、农村职成教育、劳动者职业能力建设、民办职成教育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
两年来,课题组产生了一批理论成果,积累了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今后进一步研究与实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课题组的自我评价是:坚持了“教育创新”的理念,理论研究成果颇为丰硕,观点鲜明,富有创新意义;实践探索卓有成效,推动了西部职成教育发展,为西部职成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为推动全国职成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努力。
课题提出的观点较为鲜明,理论性和实践性强,对西部人力资源开发具有参考价值,对西部各省职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课题研究成果的创新之处:提出了西部人力资源开发与职成教育发展的两大战略目标和任务,四大战略重点和八大战略举措,并通过对西部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研究,形成了西部人
力资源开发战略的理论框架,具有理论上的创新性。
课题组认为:西部人力资源开发是西部大开发的第一要务;技术技能型人才是西部人力资源的主要资源;职成教育是开发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唯一途径;提升劳动者职业能力是发展职成教育的根本任务;政府统筹是发展西部职成教育的重要保障。
为此,课题组提出了八大战略举措: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知识发展战略”、“职成教育超常规发展战略”和“职业能力开发战略”,全面提升西部人力资源;完善中央政府的公共教育制度安排,实施“远程职成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贫困劳动力就业培训工程”、“对口支援工程”和“双师型教师培训工程”,加大支持西部职成教育发展的力度;西部地方各级政府主动担负起发展职成教育的历史责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职成教育;实施“本土开发”和“转移开发”相结合的新模式,实现西部人力资源的开放开发和东中西部互动开发;把农村职业教育作为西部职成教育的重中之重,加速推进不利条件下的农村人口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走向现代文明;以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建设为核心,构建技术技能型教学体系,提升受教育者的从业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吸纳民间资金发展民办职成教育,实现西部职成教育超常规发展;分类指导,注重实效,整体推进西部职成教育发展。
课题经过课题组成员近2年的努力,基本上按设计要求完成,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存在不少的疑虑,获取的资料是非常有限的,难以充分吸收与借鉴其他课题的研究成果,有一定的局限性。
课题组认为,主要有以下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1、怎样把握好西部职成教育超常规发展的“度”?
2、西部如何选择最优的职成教育办学模式?
3、西部与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应该缩小到什么样的程度?
4、西部如何实现各省区之间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