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桂枝干姜汤研究述要

合集下载

中医毕业论文 浅析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中医毕业论文 浅析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中医毕业论文浅析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柴胡桂枝干姜汤是中医学中一种重要的方剂,由柴胡、桂枝、干姜三味组成。

它在研究和临床应用中有广泛的价值和意义。

本篇论文旨在对柴胡桂枝干姜汤的证候进行浅析,探讨其临床应用和疗效。

一、柴胡桂枝干姜汤的组成及功效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主要组成为柴胡、桂枝和干姜。

柴胡为主药,有疏肝解郁的功效。

桂枝为辅药,可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干姜为调药,能温阳化湿。

整个方剂的功效是通过柴胡的疏肝作用,配合桂枝和干姜的温经、活血、化湿作用,来达到调和气机、畅通经络的目的。

它主要适用于气郁血瘀的病证,如胸痹、肋痛、胁痛等,也可用于寒湿困阻、阳气不足的病症。

二、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临床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作为一种经典的方剂,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

它可以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如肝郁气滞、气滞血瘀、寒湿困阻等。

下面我们将重点介绍其在几种常见病症中的应用。

1. 胸痹胸痹是指胸腹部疼痛、压迫感等不适症状的总称。

柴胡桂枝干姜汤可以疏肝解郁、活血化瘀,有助于改善气机不畅、气血运行不畅等胸痹相关症状。

2. 肋痛肋痛是指胸腹部肋骨周围的疼痛感。

柴胡桂枝干姜汤可以调和气机、疏肝理气,对于气郁血瘀所致的肋痛有很好的疗效。

3. 胁痛胁痛是指腹部两侧的疼痛感,常伴随恶心、呕吐等症状。

柴胡桂枝干姜汤可以舒肝理气,活血化瘀,有助于改善胁痛的不适感。

4. 寒湿困阻寒湿困阻是指体内寒湿邪气滞留,造成气血运行不畅、经络堵塞的病症。

柴胡桂枝干姜汤可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有助于调理寒湿困阻所致的症状。

5. 阳气不足阳气不足是指体内阳气不足,常表现为畏寒、胃纳不香等症状。

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干姜成分可温阳化湿,对于阳气不足的病症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三、柴胡桂枝干姜汤的疗效评价柴胡桂枝干姜汤作为一种经典的方剂,其疗效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肯定。

它的疗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调和气机:柴胡桂枝干姜汤有疏肝理气的功效,可以调和气机,改善气机不畅所致的病症。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治研究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治研究

“ 往来寒 热” 的症状是邪犯 少阳半表半里 ,致枢机不 利 ,气 机 内郁 ,阳气枢转 与升 降出入失 常 的表 现。正邪 相争 ,阴阳转 化 出现往来寒热 。“ 心烦 ”在 《 伤寒论 》六经各论均有 出现 ,但
胱所致 。若其 内聚中焦 , 轻则呕而不渴 , 如《 金匮要略 》中 “ 呕 家本渴 , 渴 者为欲解 ,今凡不渴 ,心下 有支饮故也 。 ” 《 伤寒论 》
津损 阳所致 口 ] 。如 《 伤寒论 》9 6 条有 “ 伤 寒五六 日,中风 、 往
来 寒热 ……或心下悸 ,小便不利” ,此即为太 阳汗下后邪陷水停 所 致 的小 便不利 。但是汗下 所致 的小 便不利更 多 的是 伤津损 阳 正治, 但 汗之不解 , 徒伤津液 , 服用下法 , 更伤阳气 终至阴阳两伤。
东理 工大学学 报 ( 社会科学版 ) ,2 0 1 0 ,2 5 ( 1 ) : 7 - 1 2 .
【 3 】 张 玖龙 ,李美娟 . 青 年女工心理健康 与防御 方式 、人格特征 的相关 研
究 【 J ] . 四川精神卫 生,2 0 1 0 ,2 3 ( 2 ) : 9 4 — 9 6 .
《 伤寒论 》第 1 4 7条出现 的柴胡桂枝 干姜汤方证 ,历来 争议
颇 多 ,笔者 欲从本 方证 的症 状 、用药 和病机 三方面 的解析来 认 识柴胡桂枝 干姜汤。 1 症状解 析 1 . 1 已发 汗而复下之
1 . 4 小便不利 ,渴而不 呕
少 阳病 出现小便不 利 ,原 因大致可 以分 为 :水饮 内停和伤
最后 为外来 女工提 供法律 支持 ,对其 进行普 法教 育 ,使其 借助 法律 来维 护 自身合法 权益 圈。同时 ,外来 女工 的从业 企业 ,也 应该为其提供更 多的社会 支持 , 增强其归属感 , 改善其心理状况 ,

试论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

试论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

从 刻 下症候 看 , 表现 为 : 往来 寒 热 , 现 水 阻 、 等 三焦气 化 和 水液 代 对看 , 有启 发 。两方 相 比 , 胡 、 气遏 颇 柴
杨基建 , , 男 主任医师 。陕西 中医药 学会理 事 、 医史 文献及 中医基 础理 和解 少 阳 . 、 胡 汤 又 有 半 夏 、 /柴 J 党 论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 中医内科 临床工作。 参 、 姜 、 枣 等 , 理 脾 胃 、 逆 生 大 调 降 ・ 作者单位 陕西省西安市 中医医院 ( 10 1 7o o ) 作者简介
可概括 为邪 结 少 阳三 焦 , 气化功 能不及 , 治疗机 理 可概 括 为和 解 少 阳枢机 , 其 温运 三 焦 气化 。 由此 基本 观 点 出发 , 中还 对与 此有 关的 一些 问题 进 行 了分析和 阐述 。 文 关键 词 方剂 柴胡桂枝 干姜 汤 药物 作 用
柴 胡桂 枝 干 姜 汤 见 《 伤寒 论 》 胸 胁 满 微 结 , 烦 , 时 兼 有 小 便 谢 失 常 的兼 证 。这 些 兼 证 较 为 复 心 同
和中 之 意 显 然 ; 方 则 有 桂 枝 、 此 干
2 Ta io a hn s dcn o rM 4 rdt n lC ieeMe iieJ un i
维普资讯
中 医 药 通报 ・ 景研 究 仲
姜、 牡蛎 、 蒌 根 , 通 三 焦 、 结 为病 机 核 心 ; 本 方 证 以少 阳 热 中用 之 , 过 以之 治 阳浮 之 渴 ; 栝 温 散 而 不 牡
解 少 阳枢机 , 温运 三焦气 化 。
1 症 候 分 析
的兼证 , 这 些 兼 证 较 为单 纯 , 但 故 药 , 芩 清 胆 泻 热 , 合 柴胡 和解 黄 配 仲景 仅在 方后语 中说 明 , 而未 单列 少 阳 , 蛎 散 胸 胁 水 气 之 结 聚 , 牡 栝

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桂枝干姜汤

好文章!作者从抓主证、深研病机、适应病症、对应体质、加减合方等诸多角度,透彻地分析了这张胡希恕和刘渡舟都擅长应用的柴胡桂枝干姜汤的用法,尤其他提出“六经皆入”的个人理解,扩大了它的应用范围,对我们的临床很有帮助。

柴胡桂枝干姜汤和小柴胡汤一样,千百年来被古今医家在临床应用得非常广泛,从而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像我们熟悉的当代著名经方家胡希恕先生和刘渡舟先生都是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的高手。

我近几年通过学习前辈医家经验和临床摸索,逐渐积累了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一些经验,下面从几个不同方面讲讲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应用。

1、抓主证是收效迅速的关键我们都知道本方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汗出、口渴,便溏、小便不利、心烦”这些方证,在临床上一旦出现以上方证,不管是什么病,不管是什么人,果断应用,必然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在临床上这些方证不一定会完全出现,那么在这些方证不完全出现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这个时候,抓主证非常关键。

兵法有云:“擒贼先擒王”,我们应用经方的时候,临床时会发现有些疾病和我们的方证有些出入,病人的症状和我们的经方方证不完全符合,这个时候关键是要抓它的主证。

尤其是我们刚刚走入临床的青年同道,有时面对一些疑难病症时,感觉症状纷繁复杂,无所适从,不知从何着手。

我们有经验的同道啊,有这样的感觉,我们要抓主证,擒贼先擒王,抓住主证以后,单刀直入,这个时候效果马上就会出来。

那么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主证是什么呢?我临床应用一般着眼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病人要有口干口苦。

二是看病人下腹部以及下肢有无喜暖畏寒(凉)。

腹泻呢,有的人有,有的人没有。

那么我的两个抓手就是一:口干口苦,二:下腹部的喜暖畏寒。

如果有我说的两个方证的话,我临床就会非常果断应用此方,头汗、小便不利,并非它的主证。

如果我们临床遇到头汗、小便不利当然可以应用,如果没有,只要抓住口干口苦,下腹部以及下肢喜暖畏寒就可以应用。

临床中应用经方抓主证也是刘渡舟、岳美中先生经常应用的经验,他们认为只要抓住了主证,主要矛盾解决后,次要矛盾也会慢慢解决。

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桂枝干姜汤
SN 1003-5028
CN 41-1114/R
DB CJFD
RT Journal
A1 牛锐;
T1 经方柴桂干姜汤治疗脾寒肝热型妊娠剧吐临床疗效观察
JF 现代医药卫生
JO XYWS
YR 2012
IS 19
K1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应用;;肝热;;寒湿困脾;;妊娠剧吐;;治疗结果
SN 1672-2779
CN 11-5024/R
DB CJFD
RT Journal
A1 魏亚杰;石凯峰;
T1 柴胡桂枝干姜汤临证心得
JF 河南中医 JOΒιβλιοθήκη HNZY YR 2013
IS 04
K1 《伤寒论》;;柴胡桂枝干姜汤;;张仲景
AB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病机为少阳郁热,太阴虚寒,临床以口干口苦,脉弦,头晕及胃脘发凉,恶凉食,便溏,脘腹胀满为辨证要点,凡见此证者,无论何病,皆可用之。根据寒热多少,调整药物用量,口苦甚者,增加黄芩用量;腹胀满而下利益甚和(或)胃脘部发凉,恶凉食者,增加干姜用量,甚则可加用附子。
SN 1002-2619
CN 13-1067/R
DB CJFD
RT Journal
A1 刘鹏程;林上助;王建中;郑伟伟;
T1 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胃肠型感冒的临床体会
JF 海峡药学
JO HAIX
YR 2012
IS 08
K1 柴胡桂枝干姜汤;;胃肠型感冒;;治疗;;来立信
AB 目的观察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胃肠型感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5月~10月的胃肠型感冒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采用柴胡桂枝干姜加减治疗,对照组则采用环丙沙星治疗。结果对照组中显效和有效者共20例,无效25例,总有效率44.4%;治疗组中显效和有效者共38例,无效者7例,总有效率84.4%。结论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是治疗胃肠型感冒疗效较为理想的方剂。

经方学习——柴胡桂枝干姜汤

经方学习——柴胡桂枝干姜汤

经方学习——柴胡桂枝干姜汤
古代的治疟方和调理方,有恢复身心疲劳的功效,适用于以疾病迁延不愈、胸腹动悸、口渴而食欲不振、腹泻等为特征的疾病。

【经典配方】柴胡,桂枝,干姜,天花粉,黄芩,牡蛎,炙甘草。

【经典方证】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

(147)
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

(四)
【体质要求】面色黄或白,常自诉对温度反应敏感,多有冷感,容易疲乏无力,情志郁闷,易惊悸,多失眠,多口干渴,颈部以上易出汗或盗汗,肩酸痛,腹泻或大便不成形。

腹诊:胸胁部多按之不适,腹部可触及心下悸或有振水音。

舌多湿润无苔,脉多弱。

多见于因过度疲劳、大量汗出而饮食无规律的中青年女性。

【适用疾病】感冒、疟疾、不明原因低烧不退、胸膜炎、肺结核、肺门淋巴炎、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心律失常、慢性病毒性肝炎、早期肝硬化、慢性胆囊炎、慢性胃炎、结肠炎、消化性溃疡、亚急性腹膜炎、糖尿病、甲亢、腰颈椎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红细胞增多症、慢性肾炎、慢性前列腺炎、肾结石、癫痫、癔症、更年期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征、神经衰弱、胃肠神经官能症等。

【加减法】面黄眩晕、疼痛者,合当归芍药散;口渴而浮肿者,合五苓散;腹痛、腹胀者,合四逆散。

【注意事项】日本有本方导致间质性肺炎的报道,建议服药3个月后进行X片检查。

谈谈柴胡桂枝干姜汤能治的疾病

谈谈柴胡桂枝干姜汤能治的疾病

谈谈柴胡桂枝干姜汤能治的疾病柴胡桂枝干姜汤是由柴胡、桂枝、干姜、黄芩等制成,味辛,微苦。

主要成份为黄芩苷,具有和解散寒,生津敛阴的功效。

用于小便不利,渴而不呕,心烦等症。

一、腹胀(慢性乙型肝炎)柴胡16克,桂枝1O克,干姜12克,牡蛎30克(先煎),花粉10克,黄芩4克,炙甘草1O克。

此方仅服1剂,则夜晚腹胀减半,3剂后腹胀全消,而下利亦止。

按语:在乙肝等慢性肝胆病疾患中,由于长期服用苦寒清利肝胆之药.往往造成脾气虚寒的情况。

此时用本方疏利肝胆,兼温太阴虚寒正为相宜。

本方的黄芩用量要少,干姜的剂量稍大。

尿少加茯苓,体虚加党参,此方为治疗肝炎疾患的常用之方。

二、胃脘痛(胃下垂)柴胡10克,黄芩6克,干姜6 克,桂枝6克,炙甘草6克,牡蛎12克,天花粉12克,茯苓1O克。

上方共进3剂,胃痛已减,El臭已愈,但出现腹中雷鸣。

此为肝郁渐疏,脾气已运,上方加黄芪12克,服1O剂,诸证果愈。

按语:口臭、口干、心烦、舌边尖红,肝胆有热也;神疲纳呆,大便时溏,脉细无力,脾寒也。

胆热脾寒,气机不利,津凝不滋,则胃脘疼痛,且有振水音。

治宜清利肝胆,温脾化饮,本方正与之相合,加茯苓者,以加强化饮利湿之功。

三、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柴胡、桂枝、半夏、栝蒌仁(打碎)、枳壳、花粉各9克,生牡蛎(扪卒)1 2克,黄芩、炙甘草各6克,干姜4.5克。

三剂,水煎服。

按语:本案咳嗽乃肝、脾、肺三脏同时受累,然其本在肝、脾,其标在肺。

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使肝郁得舒,脾湿得化,肺气复其清肃,咳嗽痊愈。

由上可知,柴胡桂枝干姜汤是可以用于咳嗽、胃脘痛和慢性乙型肝炎引起的腹胀这几种病症的治疗的,通常来讲,在采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对上述三种病症进行治疗的时候,药材用量的掌握,在病症的治疗上也是有一定的差异存在的。

柴胡桂枝干姜汤资料

柴胡桂枝干姜汤资料

柴胡桂枝干姜汤心得柴胡桂枝干姜汤出自《伤寒论》,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去皮,干姜二两,栝楼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二两,熬,甘草二两,炙。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第148条:“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鞕,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

可与小柴胡汤;若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一、各家解读条文(一)胡希恕解读148条胡希恕先生对第148的注解与第147条紧密相连,60年代注解“伤寒五六日”,“常为传入少阳之期”;70年代,注解为“常为传内之时”;80年代,注解为“半在里半在外”。

更重要的是,渐渐体悟出第148条不是小柴胡汤方证,而是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二)冯世伦老师观点据《伤寒论》第147、148条所述,凡见为上热下寒,又见阳微结者,即可认定。

即本方证六经辨证符合厥阴病提纲——可以断定,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属厥阴。

(三)李士懋观点1.李士懋对少阳病小柴胡汤证本质及应用的总结(1)少阳病本证,即小柴胡汤证,其性质为半阴半阳,或半虚半实证。

(2)少阳病,位居阴阳交界之处,有寒化热化两途:阳气转盛则热化,外传三阳;阳气转衰则寒化,内传三阴。

因而兼证甚多,变化繁杂。

(3)典型小柴胡汤证,为少阳病提纲三症,加小柴胡汤证四大主症,共七症。

七症具备者,固易诊断,而不典型的小柴胡汤证,能正确诊断却非易事。

(4)七症中,其诊断价值权重,依次为:脉弦,胸胁苦满,往来寒热,口苦,心烦喜呕,目眩,嘿嘿不欲饮食,咽干。

(5)诊断小柴胡汤证的依据有两点:一为脉弦,弦可见沉、拘紧、数、按之减。

《伤寒论》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分析及临床应用

《伤寒论》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分析及临床应用

《伤寒论》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分析及临床应用摘要:柴胡桂枝干姜汤作为《伤寒论》中广为流传的药方,其配伍精义突出,不同的柴胡桂枝干姜汤临床效用也有明显差异,而从中医层面出发,历代医家对于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研究,发现柴胡桂枝干姜汤辛咸宣化,苦辛通降,具有共消温润寒热的作用,对于人机体痰症消解、疏泄肝胆、促进脾胃运化有明显功效。

接下来本文将对《伤寒论》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及临床应用进行一定分析,并结合实际做好相应整理和总结。

关键词:伤寒论;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分析;临床应用引言《伤寒论》柴胡桂枝干姜汤出自东汉张仲景之手,其为小柴胡汤方的分支主方,是以治疗少阳并兼痰结病症来体现,经过漫长的时间发展,柴胡桂枝干姜汤用药配伍以及功效主治已经得到医学界广泛认可,在现代临床应用上也取得一定成效。

1.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分析1.所用药物及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所用药物即柴胡、干姜、桂枝、栝楼根、黄芩、牡蛎、炙甘草等药物所构成,根据药物协同性可将其细分为三组不同的药方,第一组为黄芩、柴胡主要是起到疏解人体肝胆郁热和清肺缓解胸热的作用,可解半表半里邪毒,对于和解少阳效果显著。

第二组为桂枝、干姜、炙甘草,按照甘辛并用的方式,可以起到温通抚阳化阴,恢复三焦之正常功能的功效。

第三组为栝楼根、牡蛎搭配共用即栝楼牡蛎散,有清热生津、化痰开结的作用[1]。

柴胡桂枝干姜汤组方具有灵活多变的特质,不同协调的组方药效适用症和增益性比较突出,实践期间根据患者病情合理设置各组药物配伍种类以及比例差异,能够在治疗病症同时起到调节患者整体机能的效果。

比如柴胡配牡蛎可以促进患者气血通畅性,化痰软坚之下推陈致新,保障痰饮内结得到有效治疗的基础上,患者机体健康度也会因此得到显著提高。

桂枝、干姜、炙甘草所制柴胡桂枝干姜汤,是补虚安中的首选药方,其温润并用,可扶养汇阴,是强化脾胃运化促进患者脾胃系统得以恢复正常状态的关键所在,且在此基础上该药方还可以加速患者体内津液运化效率,逐渐消散痰结症状。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治研究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治研究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治研究标签:柴胡桂枝干姜汤;症状;用药《伤寒论》第147条出现的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历来争议颇多,笔者欲从本方证的症状、用药和病机三方面的解析来认识柴胡桂枝干姜汤。

1 症状解析1.1 已发汗而复下之伤寒五六日,医用汗下病情不解。

从《伤寒论》59条“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

”,60条“下之后,复发汗,……以内外俱虚故也”。

可知邪在表汗之为正治,但汗之不解,徒伤津液,复用下法,更伤阳气,终至“内外俱虚”。

发汗则表虚,误下则里虚。

邪气内传,邪犯少阳,已成变证。

1.2 往来寒热、心烦“往来寒热”的症状是邪犯少阳半表半里,致枢机不利,气机内郁,阳气枢转与升降出入失常的表现。

正邪相争,阴阳转化出现往来寒热。

“心烦”在《伤寒论》六经各论均有出现,但当其与往来寒热的少阳特征性症状一起出现时则是邪陷少阳,郁而化火,上热扰心的表现。

1.3 胸胁满微结“胸胁满微结”指患者自觉胁肋下气塞满闷。

胁下为少阳所辖,邪结此处,少阳气机不畅故见胸胁满闷[1]。

“微”为稍微,邪结而不甚的意思。

“结”不仅有胸胁部位紧张的体征含义,同时也指邪气结聚病理特点。

1.4 小便不利,渴而不呕少阳病出现小便不利,原因大致可以分为:水饮内停和伤津损阳所致[2]。

如《伤寒论》96条有“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此即为太阳汗下后邪陷水停所致的小便不利。

但是汗下所致的小便不利更多的是伤津损阳所致。

如《伤寒论》60条“以内外俱虚故也”。

邪在表汗法当为正治,但汗之不解,徒伤津液,服用下法,更伤阳气终至阴阳两伤。

59条“……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

”明确指出亡津小便不利。

从本条的已发汗复下之的病理过程可知此为小便不利的病机为津液不足。

再者从“渴而不呕”分析,水气内停随其所蓄部位可以产生诸如咳、悸、呕、渴、小便不利等症。

上文中96条饮停少阳出现“心下悸、小便不利”,即为水饮上凌心神,下蓄膀胱所致。

若其内聚中焦,轻则呕而不渴,如《金匮要略》中“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凡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

讲透经方之柴胡桂枝干姜汤

讲透经方之柴胡桂枝干姜汤

讲透经方之柴胡桂枝干姜汤近代著名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率先提出:《伤寒论》体系不同于《黄帝内经》,《伤寒论》的六经来自八纲,临床中提倡先辨六经,再辨方证。

冯世纶教授继承其学术思想,认为在临床中不管何病,只有先依据症状反应辨病位为半表半里即柴胡证,同时又有四肢厥冷,疲乏无力等,即可辨为上热下寒的半表半里阴证即厥阴病,亦即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临床和当归芍药散合方较多,随症增损药物,多可获得良效。

方义诠释柴胡桂枝干姜汤组成: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去皮),干姜二两,栝蒌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二两(熬),甘草二两(炙)。

本方是小柴胡去半夏加瓜蒌汤的变剂。

黄芩苦寒,伍干姜之辛温以理微结。

瓜蒌根之润得牡蛎之收,更能止渴。

桂枝甘草治气冲并兼和外。

人参补中、大枣壅满均非微结所宜,故去之。

故此治柴胡去半夏汤证,气上冲有微结或外不和者。

本方虽由小柴胡汤变化而来,但因去了人参、生姜,加入了干姜、桂枝,使整个方剂重于祛寒逐饮,故能治心下满微结。

因小柴胡汤治疗半表半里阳证即少阳病,而本方治疗半表半里阴证即厥阴病,其主要变化在干姜。

临证经验辨六经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提出:《伤寒论》的六经与《内经》本无关系,六经来自八纲。

八纲者,所谓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均属于症状反应;表里标明病位,阴阳、寒热、虚实则标明病性。

疾病的病位有三个,即表、里、半表半里,三个病位、两个病性将症状分类为六证,即为“六经”。

太阳、少阴分别为在表的阳证、阴证;阳明、太阴为在里的阳证、阴证;少阳、厥阴为在半表半里的阳证、阴证。

辨方证关于柴胡桂枝干姜汤的方证,冯世纶:“半表半里虚寒而见四肢厥冷、口干或苦,心下微结者。

”“久久不愈的无名低热,一般的慢性病,有用本方或加味和合方的机会。

”胡希恕:“此微结既不似大陷胸汤证的结如石硬,亦不及大柴胡汤的心下急,而只是心下微有结滞感尔,本方治疗却有捷效。

凡久病津液不足,有柴胡证,疲乏无力而渴者,概属本方证。

慢性病口渴,疲乏甚,小便不利者常用本方。

29、少阳病兼表基础方:柴胡桂枝干姜汤

29、少阳病兼表基础方:柴胡桂枝干姜汤

29、少阳病兼表基础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少阳病兼表基础方: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是一种常用于治疗少阳病兼表的中药方剂。

它由柴胡、桂枝、干姜等药物组成,具有独特的配伍和组成,通过君臣佐使的药物配伍,发挥出强大的疗效。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柴胡桂枝干姜汤方剂中的君臣佐使药。

在这个方剂中,柴胡是君药,它具有疏肝解郁、行气解表的作用。

桂枝是臣药,它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的作用。

干姜是佐药,它具有温中散寒、解表发汗的作用。

君臣佐使药物在柴胡桂枝干姜汤方剂中相互配合,形成了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从而达到治疗少阳病兼表的目的。

接下来,让我们来探讨一下柴胡桂枝干姜汤方剂的功能作用以及主治病症。

由于该方剂中的君臣佐使药物的特性,它具有温里解表、疏肝解郁的功效。

它可以调和人体的气血运行,舒缓肝脾功能紊乱,从而达到平衡阴阳、调整脏腑的作用。

主治病症包括少阳病兼表、头痛发热、胸胁疼痛、呕吐泄泻等症状。

在八纲辩证方面,柴胡桂枝干姜汤方剂可用于治疗少阳病兼表的病症。

在少阳病中,人体的阳气受到了外邪的侵袭,导致了表里不和、气机不畅的情况。

通过使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方剂,可以调和人体的阳气,疏通经络,恢复气机的正常运行。

在六经辩证方面,柴胡桂枝干姜汤方剂可以用于治疗少阳病兼表的病症。

在六经理论中,少阳经属于太阳经的分支,它负责调节人体的阳气运行。

当少阳经受到外邪的侵袭时,就会导致阳气郁结不畅,从而出现头痛发热、胸胁疼痛等症状。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剂通过调和人体的阳气,恢复阳气的正常运行,从而达到治疗少阳病兼表的目的。

综上所述,柴胡桂枝干姜汤方剂中药物君臣佐使的配伍非常重要。

君臣佐使药物在该方剂中相互配合,发挥出了强大的疗效。

通过温里解表、疏肝解郁的作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方剂可以治疗少阳病兼表的病症,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调整脏腑的功能。

这一方剂在中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改善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讲透经方之柴胡桂枝干姜汤

讲透经方之柴胡桂枝干姜汤

讲透经方之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是《伤寒论》中一个独具特色的方子。

尽管如此,在很多年里,它都没有引起我的重视。

后来,看刘渡舟的《临证指要》,据刘老描述,陈慎吾生前曾论及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少阳病而又兼见“阴证机转”,但当被问及什么是“阴证机转”时,陈老“顾左右而言它”,每读及此,总会忍俊不禁。

这是怎样的一个方子啊,竟可将一代大师逼得“顾左右而言它”,实在让人好奇。

看了刘老对这个方子的阐述,知道这是一个和大柴胡汤遥相呼应的方子,少阳病机横逆脾胃时,分寒热两途,一实热,一虚寒,入里传变分寒热两端,治实热者为大柴胡汤,治虚寒者为柴胡桂枝干姜汤。

曾读该文数遍,总不得要领。

然心中以为,这是一个药味有七的方子(个人有点迷信,认为药味有七的经方威力无比),和小柴胡汤一样。

其组成中有干姜、桂枝之热,又有黄芩、牡蛎、天花粉之寒,寒热并用,又和小柴胡汤一样。

此方当同样具有逢妖斩妖,遇魔降魔之功,终不敢小觑。

有一天,内科要求我中医科会诊一个诊断为“干燥综合征”“肾小管性酸中毒”的病人。

该患者为女性,37岁,刻诊:口干欲饮,眼干,大便溏薄,素体畏寒,心烦,舌质偏红,舌苔光。

四诊后,脑子里出现了柴胡桂枝干姜汤这个方子,予柴胡桂枝干姜汤原方加石斛,四剂。

五天后,患者家属来病房,兴奋地说服用后,诸症若失,要求继续中药调理。

开始对这个方子有了一点认识。

看黄煌教授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乳腺小叶增生,深受启发。

在“经方论坛”上看到“一三生”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座疮,其论理十分精要,令人信服。

在临证实践中,不断加深对经方的理解,日复一日,直至有一天这书本上的方子真正变成自己的囊中之物,降魔除妖,所向披靡。

这是我的梦想,也我作为一名中医师的幸福所在。

How about you? '少阳病机横逆脾胃时,分寒热两途,一实热,一虚寒,治实热者为大柴胡汤,治虚寒者为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是少阳病而又兼见“阴证机转'的效方, 一直想学到, 但终不得要领. 谢谢楼主的宝贵经验.郝万山概括为“口干、肝气不疏、便溏” 刘老简单概括为四个字“胆热脾寒”,对临床非常适用。

跟师心得之柴胡桂枝干姜汤浅谈

跟师心得之柴胡桂枝干姜汤浅谈

跟师心得之柴胡桂枝干姜汤浅谈摘要:在临床上,患者往往因肝郁气滞,肝郁化火等证型就诊,常见症状有胸胁胀满、疼痛、胸闷、烦躁、口苦咽干、咽痛、目胀痛等多样症状,在跟师过程中,刘金里导师常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方化裁。

导师认为,治病之关键乃病机分析准确与否,同时,该方主要针对的是少阳阳郁胆热之证,亦是针对寒热错杂之证,下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柴胡桂枝干姜汤少阳证寒热错杂胆热脾寒《伤寒论》第147条原文“伤寒五六日,汗出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本方的具体方药组成:柴胡半斤,黄芩3两,桂枝去皮3两,天花粉4两,干姜2两,牡蛎2两先煎,炙甘草2两。

《伤寒论》中指出,少阳证为用六经辩证的一个证型,少阳证是因为人体受外邪侵袭,少阳枢机不利导致的。

主要症状表现为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不思饮食、心烦喜呕、苔薄白、脉弦等症状,系小柴胡证。

故当出现口苦、胸满等症时,便可认为病在少阳经,从其病位来看,外邪已离太阳之表,而又未入阳明之里,正是半表半里之间,故而出现了寒热往来之症,总体来讲,即邪气之盛衰,病变部位之改变,以及对病情传变方面的特点做相关论述。

1.少阳之症与表邪未解之侯并见临床常见患者外感表邪,常见症状有恶寒、恶风、发热、头身强痛、脉浮紧或浮数等,治以解表散寒祛风等,施以汗法,发汗后表证未完全解除,而又误用下法,导致引邪内传少阳经,此时,表邪未解又有太阳表证,则为太阳之证,而又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不思饮食、心烦喜呕、苔薄白、脉弦等症状,此为,太阳少阳相兼为病,就是我们常说的半表半里之证。

2.少阳之症与津液耗伤之象并存患者伤寒后,施以汗法,而后出现了小便不利且口渴而欲饮,这是内伤津液之症状,亦是内燥之症,伤津液之后而又出现小便不利的症状,一般会出现呕呃等,但目前仅仅是头汗较多,这是津液不足而导致的虚阳外上的结果。

胡希恕研究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三十年解读

胡希恕研究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三十年解读

胡希恕研究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三十年解读尝记每当有人劝说让胡希恕先生出书时,他总是说:“我还没考虑好,等考虑好再说吧!”对此,笔者长期不能理解,直至2006年看到了胡希恕先生1983年的笔记,方渐有所悟。

对于《伤寒杂病论》,胡希恕先生在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有着不同的认识。

1982年,胡希恕先生带病讲完了《伤寒杂病论》原文(现已整理出版为《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1983年,他仍在不断地修改笔记,我们从他对《伤寒论》第147条和148条的修改便可见一斑。

有关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的记载,在《伤寒论》只有第147条一条,在《金匮要略·虐病篇》亦只一条,而胡希恕先生在晚年通过考证得出:《伤寒论》第148条亦是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

今就胡希恕先生30年间对第147条和148条的不同注解,来探讨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

胡希恕先生对第147条的注解《伤寒论》第147条原文:“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阳)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60年代注解:“伤寒五六日,为病常传少阳时期,发汗外未解而复下之,病必不愈。

胸胁满微结者,谓不但有柴胡证的胸胁苦满,而且有据于胸胁的水微结;水结于上而不下行于下,故小便不利;胃中燥,故渴;以无饮,故不呕;气上冲,故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邪在少阳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胡希恕按:“微结是针对大陷胸汤证说的,即此结轻微,与大陷胸汤证结鞕如石者显异。

此由于误下阳气内陷和冲气所致,以里无实热,所结程度轻微而未成结胸证也。

”70年注解:“伤寒五六日,常为病传少阳时期,既已发汗外未解,又复下之,邪遂内陷。

胸胁满且微结,重亡津液,故小便不利;胃中干无饮,故渴而不呕;气上冲热亢,故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仍邪在(原稿有“少阳”二字,终被涂改)半表半里而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80年代注解:“伤寒五六日,为由表传半表半里之时,已发过汗,而表未解,古人有一种“先汗后下”的陋习,汗之不解便泻下,使邪热内陷,不仅见胸胁满之半表半里症状,里亦微有所结,但非如阳明病、结胸病一样结实特甚。

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免费编辑添加义项名b 添加义项?所属类别:食谱关于“胆热脾寒”的提出,刘老是从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第一任主任陈慎吾先生“少阳病有阴证机转”悟而得之。

笔者在跟随刘老攻博侍诊之时,刘老曾言,刚到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任教之时,大家对本方的机理都感费解,陈老言柴胡桂枝干姜汤“有阴证机转”,刘老问何谓“阴证机转”,陈老左顾而言他,不予明言。

柴胡、桂枝、干姜、黄芩和解散寒,生津敛阴卷曲编辑本段概述【来源】《伤寒论》。

【原方共同组成】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去皮)干姜二两瓜蒌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二两(煮)甘草二两(炙)【组成】柴胡24克桂枝9克干姜9克栝楼根12克黄芩9克牡蛎6克(熬)甘草6克(炙)【用法】以水1.2再升,二升600毫升,回去滓,再煎挑300毫升,温服150毫升,日二服。

初服微烦,复服汗出来便愈。

【功用】和解散寒,生津敛阴。

【主治】痢疾少阳证,往来五脏,寒重热轻,胸胁满微吴厝庄,小便不利,解渴而不恚,但头汗出来,烦躁;牡疟寒多冷太少,或但寒不冷。

【内涵应用】刘渡舟教授论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内涵与应用卷曲编辑本段原文刘渡舟教授(1917-2001),为我国已故著名中医学家,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首批中医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中医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临床擅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病,对经方颇有独到的见解。

柴胡桂枝干活姜汤载于《伤寒论》第147条,原文为“痢疾五六日,已生津止渴而复下之,胸胁满微吴厝庄,小便不利,解渴而不恚,但头汗出来,往来五脏,烦躁者,此为未解也。

柴胡桂枝干活姜汤主之。

”该方历代均被指出就是化疗少阳并任水饮的方剂,但临床应用领域者寥寥无几,其效果也无法令人满意。

对此,刘渡舟教授积极探索多年,方阐述其奥妙,并应用于临床实践,获得了奇妙疗效,构成精辟的经验。

现就刘渡舟教授对柴胡桂枝干活姜汤的认知与临床应用领域深入探讨如下,以飨同道。

折叠编辑本段病机l论病机主张胆热脾寒刘渡舟教授认为,《伤寒论》中少阳为半表半里,是表里传变的枢机,少阳为枢,不仅是表证传里的枢机,也是三阳病传入三阴的枢机。

百变魔“方”柴胡桂枝干姜汤,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百变魔“方”柴胡桂枝干姜汤,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百变魔“方”柴胡桂枝干姜汤,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在《伤寒论》中,柴胡桂枝干姜汤是柴胡类汤剂经方之一,各代医家对此方的病因病机认识略有不同。

冯建春老师临证经验丰富,善长多种内科杂病,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阐释冯建春老师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体会:应用时注重“胆热脾寒”的病机;善抓阴证机转时机;善抓“口苦、便溏、腹胀、手麻、肩背痛”的主证。

病机认识论病机是为胆热脾寒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主要病机是胆热脾寒证,本证也可继发于太阳病。

若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不愈,又攻下,以致邪陷少阳,气机不畅,故胸胁满微结;肝热移胆,火上炎而灼津,故心烦、口渴,热邪不得宣泄而上蒸于头面,故但头汗出;正邪相争,故往来寒热;此邪气未袭于胃,故不呕;日久胆火耗气伤阴内伤脾寒,故见腹满或大便溏泻,此证为胆热脾寒,故应清少阳之热,兼温太阴脾之寒。

柴胡桂枝干姜汤“寒热并用,肝脾同治,既清肝胆之热,又温脾胃之寒,故用于治疗此类寒热错杂的肝脾疾病,疗效显著。

善抓阴证机转病机阳证入阴才是此病的关键,阳证入阴时及时干预可以预防疾病由阳转阴,由热转寒,防止疾病转变,若由阴转阳则是疾病转复趋势,这与叶天士的“入营犹可透热转气”的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若此“枢”病,少阳枢机不利,必然导致气机升降失,此处既不可汗,又不可下,应用“和法”以恢复其枢机的作用。

通过调理少阳枢机,使阳明之邪出太阳而解;使厥阴病出少阳而愈。

肝病可传脾,柴胡桂枝干姜汤误下后损伤脾阳,致脾气虚寒而见便溏,方中使用干姜而非生姜,是取前者温脾阳之性;脾脏虚寒,便可见腹满、下利的症状,而这恰恰符合太阴病的提纲。

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不但发挥了少阳枢转机能,又可兼治太阴腹满、泄泻之证。

抓主证, 重视口苦与下利、腹胀、手麻、肩背痛以口苦与下利、腹胀、手麻、肩背痛为辨证指征,本方应用范围很广,凡属“少阳枢机不利、有太阴机转”的均可取效。

本方应用当随病机变化而加减:便溏重者重用干姜,而减轻黄芩用量(3g);口苦重者加重黄芩用量(6-9g)、减轻干姜用量(8g);脾虚甚者可加炒白术;肝胆湿热重者可加垂盆草、凤尾草、土茯苓、草河车。

柴胡桂枝干姜汤论证:“血弱气尽”与“虚不受补”

柴胡桂枝干姜汤论证:“血弱气尽”与“虚不受补”

柴胡桂枝干姜汤论证:“血弱气尽”与“虚不受补”我刚学《伤寒论》那会,当老师讲到柴胡桂枝干姜汤的时候,印象特别深,老师说柴胡桂枝干姜汤主要作用是和少阳、畅气机、助心脾、生津液、散结聚。

临床上可以适用于多种疾病,诸如慢性肝炎、糖尿病、慢性结肠炎、乳腺增生、肋软骨炎、发热性疾病、胸膜炎、胆囊炎等。

加上老师说刘渡舟老教授晚年看病,有很多次是左手一搭脉,右手一搭脉,对旁边抄方的学生说,这个病人柴胡桂枝干姜汤,那个也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想想那场面真是令人神往。

据说效果都很不错,老师讲了很多,我就只记得老师说最重要的要把握住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基本病机是肝郁脾虚和津伤。

出于对此方的神往,我尝试着用了用,只是很多时候我辨证到属于肝郁脾虚津伤的病人,本以为效果肯定很不错,结果却总是令人意外。

我反思经方如果只是简单的病机对应,难道就可以合拍了吗?肝郁脾虚津伤的病人难道都适合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吗?答案肯定不是吧!那么是什么样的病人有这个病机方才适合用这个经典神方呢?还是那句“血弱气尽”的小柴胡汤提醒了我,原来对于小柴胡汤来说已经是“血弱气尽”了。

柴胡桂枝干姜汤,本就是小柴胡汤的变方,而且本方可以说是涵盖了少阳、太阳、太阴三个层面。

柴胡代表少阳,桂枝代表太阳,干姜代表太阴。

古往今来很多学者认为,小柴胡汤中人参甘草是防止邪气进一步进入太阴的。

那么对于柴胡桂枝干姜汤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牵涉到太阴层面,很显然要比起小柴胡汤更虚一点。

这么说来柴胡桂枝干姜汤肝郁脾虚津伤,说成是脾虚肝郁津伤更合适一些,脾虚应该较重,至少比小柴胡汤更重些。

如果说虚更重,但是为什么柴胡桂枝干姜汤反而没有用人参呢?这个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困扰了我。

这个病人是一位瘦弱的老太太,主要症状是心慌气短,口苦口干,不欲饮水,时有汗出,大便不成形,偶尔成形的时候也多是“初头硬、后必溏”,胃口不佳,。

舌略红,少苔,舌面津液却不是那么少的那种,脉是弦弱的。

查了查腹部,腹部张力比较弱,右胁肋部按压有轻度的苦满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柴胡桂枝干姜汤研究述要
关键词柴胡桂枝干姜汤伤寒论中医学术发掘
柴胡桂枝干姜汤(简称柴胡桂姜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47条,也见于《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第四》的“附《外台秘要》方”。

本方目前仍较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历代医家对本方的病机及方解认识不一,争论较多。

笔者参考了相关书籍以及近10年的文献报道,试从病机、方解及现代临床应用方面做综述如下,并提出自己的认识。

1 病机释义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历代医家对本方的病机主要有以下几种认识。

1.1 少阳病兼水饮内结:伤寒汗下后,邪入少阳,枢机不利,因手足少阳经常相互影响,足少阳枢机不利,疏泄失常,手少阳三焦因之壅滞,决渎失职,而致水饮内结。

持此见解者以当代注家居多,如《伤寒论讲义》二版、四版、五版,《伤寒论选读》、《伤寒论译释》、《中国汤液方证》、唐容川《伤寒论浅注补正》、日本吉益东洞《类聚方》及汤本求真《皇汉医学》等。

1.2 少阳病兼表邪未解:伤寒治疗不当,邪气内陷,表邪未解。

清代医家尤在泾持此观点,在其《伤寒贯珠集》中云:“夫邪聚于上,热胜于内,而表复不解。

”裴永清亦支持此观点,谓此汤证有太阳表邪未解之情。

1.3 少阳病兼津伤:汗后复下,津液已损,更因邪入少阳,胆火内郁,热耗津液,致亡津而内燥。

如成无己在《注解伤寒论》中对本方之注云:小便不利而渴者,汗下后,亡津液内燥也。

汪苓友于《伤寒论辨证广注·辨少阳病脉证并治法》称:“小便不利者,此因汗下后三焦津液少也;惟津液少而非停饮,是故渴而不呕。

”亦从津液耗伤立论。

章虚谷等亦赞成此观点。

持此观点者尚有《伤寒识义》、《伤寒临床研究》、《六经辨证实用解》等。

1.4 汗下邪陷,阴阳两伤:汗下后津液耗伤,又因苦寒妄下,阳气亦损。

如冉雪峰在论述此方条文时说:“此条外则少阳而兼太阳,内则阳微而兼阴微,既为太阳少阳的里层,又为阳伤阴伤的并合。


1.5 少阳病兼气化失常:聂惠民在《伤寒论与临证》中论:伤寒五六日,已发汗则阳气外泻,复下之则阳气下陷,致邪入少阳,气机微结,津液不化而成本方证。

1.6 气郁为本,痰结为标:畅洪昇[1]认为:少阳主枢,其气游行上下,宣达内外。

一旦邪入少阳,首先表现为气机郁滞不利。

少阳气机郁滞,可横乘脾胃,导致中气不宣,又可引起津液代谢失常,生痰成饮,从而产生各种病变。

少阳枢机不利,三焦气化失司,往往易形成痰饮。

气机阻滞,痰结胁下不化,而成有形之物,故见胸胁满微结。

口渴由痰结不化,正津不布所致;津液敷布障碍,故小便不利。

1.7 胆火内郁,兼太阴虚寒:刘渡舟在《伤寒论通俗讲话》中指出:“邪陷少阳,气郁不舒,故胸胁满微结;胆火上炎而灼津,故心烦口渴;热郁不得宣泄而上蒸,故头汗出;正邪分争,故往来寒热;无关乎胃,故不呕;三焦气机阻滞,所以小便不利;内伤脾气,太阴虚寒,故见腹满或大便溏泻。

此证为胆热脾寒,故治以清少阳之热,兼温太阴之寒。


1.8 寒热错杂,上热下寒:胡希恕[2]在论此条时说:伤寒五六日,虽已发汗但不解,则常转入少阳柴胡证,医者不详查,而又误用下法,因使邪热内陷,虽胸胁满未去,但呈现微结。

汗、下、邪热皆伤津液,津液不下,故小便不利;津液虚少,热更伤津致燥,故渴而不呕;气冲于上,故但头汗出;往来寒热,为邪还在半表半里;心烦,为上有热。

这里的“微结”,是针对大陷胸汤证说的,即是说此结轻微,与大陷胸汤证结如石硬为阳明证者显异。

此证已转化为半表半里阴证,呈寒热错杂、上热下寒的柴胡桂枝干姜汤的方证。

2 药物解析
柴胡桂枝干姜汤原方:“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去皮),干姜二两,栝蒌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二两(熬),甘草二两(炙)。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对于本方的解析,历代医家认识也不统一,主要有以下几种解释:
2.1 和解少阳,温阳化饮生津:将其药物分为三组。

一是柴胡、黄芩,清解少阳邪热,以除少阳半表半里未尽之邪。

二是桂枝、干姜、瓜蒌根、牡蛎,温阳生津,以治饮结津伤,桂枝、干姜温通化饮,瓜蒌根、牡蛎生津散结。

三是炙甘草,和中调和诸药。

三组药物相合,寒温并用,攻补兼施,既有和解少阳之功,又有温阳化饮生津之效。

药证相符,则少阳得和,枢机畅达,诸证悉除。

方后云:“初服微烦,复服汗出。

”这是药后表里阳气畅通、津液布达、正复邪退的表现。

2.2 双解少阳表里:《医宗金鉴》认为:“少阳表里未解,故以柴胡、桂枝
合剂而治之,即小柴胡之变法也。

倍柴胡加桂枝,以主少阳之表,加牡蛎以软少阳之结,干姜佐桂枝,以散往来之寒,黄芩佐柴胡,以除往来之热,主少阳之里。

”由是观之,柴胡桂枝干姜汤具有双解少阳表里之功。

2.3 和解少阳,清热生津:汪苓友曰:此小柴胡汤加减方也。

兹者小便不利,心不悸而但烦,是为津液少而燥热,非水蓄也,故留黄芩不加茯苓,以清热;又云若渴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以生津止渴。

2.4 和解少阳,化气生津:聂惠民在《伤寒论与临证》中讲:柴胡桂枝干姜汤诸药相和,可使少阳得和,枢机得利,气化以行,阳生津布,诸证悉愈。

2.5 和解少阳,化痰开结:畅洪昇[1]将柴胡桂枝干姜汤分为三组:一组为柴胡、黄芩,二药能疏肝胆郁滞,清胸胁蕴热,解半表半里之邪,是枢转少阳必用的对药。

一组为桂枝、干姜、炙甘草,辛甘合用,能斡旋中州,温通扶阳。

一组为栝楼根、牡蛎,有清热生津、化痰开结之效。

综合全方共成和解少阳,化痰开结之效。

2.6 双解太少,合补阴阳:冉雪峰认为柴胡桂枝干姜汤病机为伤寒由于误下而“外则少阳而兼太阳,内则阳微而兼阴微,既为太阳少阳的里层,又为阳伤阴伤的并合。

故一面和少阳,一面和太阳,一面救阳气,一面救阴气。

此条柴桂干姜,以复其阳;芩蒌牡蛎,以复其阴。


2.7 和解少阳,温脾散寒:刘渡舟[3]教授论此方病机为胆热脾寒,认为柴胡桂枝干姜汤为小柴胡汤加减而成。

柴胡配黄芩以和解少阳之邪;桂枝、干姜、炙甘草补脾散寒,温通阳气。

全方既解少阳之邪,又能温脾散寒通阳。

2.8 清上温下,寒热平调:胡希恕[2]认为此方是小柴胡去半夏加栝楼汤的变剂,即去人参、大枣、半夏、生姜,加栝楼根、桂枝、干姜、牡蛎而成。

有清上温下,寒热平调之功。

方中柴胡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与黄芩为伍解烦热而治胸胁苦满。

栝楼根之润得牡蛎之收能滋液解渴。

黄芩苦寒,伍辛温之干姜以理微结。

桂枝、甘草治气冲并兼和外。

甘草、干姜理中气以复津液。

原有人参、大枣补中会
致壅满,因均非微结所宜而去之。

3 临床应用
3.1 心律失常:该方证是各种心脏病中常见的症状,属中医心悸、怔忡范畴。

武志平等[4]认为心之气阴两虚兼少阳枢机不利是本病的主要病机。

运用炙甘草汤合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心律失常治疗32例,显效24例,有效4例,无效4
例。

3.2 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属祖国医学哮证、喘证范畴。

徐行[5]用大柴胡汤合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4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控制28例,显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8%。

大柴胡汤合柴胡桂枝干姜汤方中柴胡、黄芩和解少阳,疏肝利胆,则有助于恢复肺之宣肃功能。

“肺与大肠相表里”,用生大黄荡涤肠腑积滞,恢复大肠传导功能,能使邪有出路,迅速恢复肺之肃降功能,而使哮喘症状缓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