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课题
安徽经济崛起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安徽经济崛起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作者:侯子建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第12期[摘要]在东部沿海开放、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背景下,中部塌陷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作为承东启西的安徽省,如何抓住中部崛起的机遇,加快经济的发展,实现安徽经济的崛起,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文章分析了安徽目前的经济现状,以及抓住机遇发展经济所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同时提出加快安徽经济崛起的对策。
[关键词]经济崛起;机遇;挑战;安徽[作者简介]侯子建,广西师范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地理、旅游地理,广西桂林,541004[中图分类号] F20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23(2006)12-0119-04一、安徽经济崛起提出的背景(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历程建国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8)重点发展内地,追求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这一阶段,以平衡发展为指导思想,区域发展战略的重点是发展内地,追求区域生产力均衡布局。
由于国家加大对内陆地区的投入,缩小了内陆同沿海的经济差距;第二阶段(1979~1990)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实行向东部沿海倾斜的区域政策,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较快;第三阶段(1991~)西部大开发阶段,由于国家实行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西部地区的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1]。
(二)中部崛起的提出改革开发以来,国家先后实施了东部沿海开放、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分区推进的发展战略,使得中部地区处于相对“政策洼地”,呈现出中部塌陷的状况。
党的十六大以后,中央提出“中部崛起”这一重大战略举措。
因为中部地区具有“承东启西、联结南北”的区位优势,同时,中部的发展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不可逾越的“结点”。
“中原定,天下安”,没有中部地区的发展,就不能真正实现地区协调和城乡协调发展,就不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也就不能建成和谐社会。
这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中部六省发展研究中心组成的《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和政策研究》联合课题组提出的论断。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安徽省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方案(试行)的通知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安徽省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方案(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4.02.05•【字号】皖发改高技〔2024〕83号•【施行日期】2024.02.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安徽省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方案(试行)的通知省有关单位,各市发展改革委:为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决策部署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有关要求,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持续壮大新质生产力,省发展改革委牵头起草了《安徽省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方案(试行)》,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24年2月5日安徽省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方案(试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未来产业是由前沿科技创新驱动,当前处于萌芽阶段或产业化初期,具备成长为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和变革作用的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
未来产业先导区是以重大需求为导向,以未来技术突破和产业化为目标,构建创新资源持续汇聚、创新成果高效转化、产业生态迭代完善、产业成果不断涌现的未来产业集聚发展平台。
为规范管理和有效服务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决策部署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有关要求,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按照需求导向、前瞻布局、创新驱动、应用牵引、跨界融合的原则,以未来技术突破和数字化改革催生新动能,构建“源头创新—技术转化—产品开发—场景应用—产业化—产业集群”的未来产业培育链条,推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深刻变革,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安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内容
安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内容
安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的内容旨在推动安徽省经济、社会、生态等多个领域的
全面发展。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的内容。
首先,安徽省提出了“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这一计划的核心是加
大科技创新力度,培育创新型企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加快建设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其次,安徽省提出了“绿色发展、生态优先”行动计划。
该计划的目标是推动绿
色低碳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建立健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建设美丽安徽。
第三,安徽省提出了“区域协调、城乡一体”行动计划。
这一计划旨在实现城乡
协调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加强城市功能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提高农村发展质量和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第四,安徽省提出了“人才强省”行动计划。
该计划旨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能力,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推进人才流动和合作,建立健全人才评价机制,打造人才高地,为安徽省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最后,安徽省提出了“全面依法、良政清廉”行动计划。
这一计划的目标是深化
司法体制改革,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动社会治理法治化,建设法治安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公正、透明、高效的公共服务。
以上是安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的内容简介,通过实施这些行动计划,安徽省将
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建设现代化、美丽、富裕的新安徽。
2022年度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
2022年度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安徽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社会科学,以促进安徽省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推动安徽省社会发展到新的水平。
为此,安徽省政府在2022年将实施“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课题,旨在激发社会科学的创新发展,促进安徽省社会新模式的诞生,开拓社会科学领域的新发展。
安徽省政府将认真落实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在投入主体、研究和发展计划、科技成果应用、社会应用等方面落实细则。
首先,安徽省政府将聘请专业知名科技团队参与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研究,以激发社会科学创新发展。
其次,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将邀请多方参与,以积极推进社会科学研究,开拓社会新发展。
在此基础上,安徽省将实施社会科学研究发展计划,综合多方面研究,并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以促进社会新模式的技术研发和提升。
同时,安徽省将积极结合社会变革,以期达到社会科学创新发展进程中的实际应用成果,实现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现实收益。
此外,安徽省还将强化社会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动,重视社会科学的社会影响力,深入挖掘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机遇和挑战予以关注。
安徽省政府将全面提升安徽省社会科学研究的水平,以促进安徽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
未来,安徽省将推进“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在安徽省的实施,在多元化的社会科学领域和社会发展趋势中取得突破。
安徽省政府将坚持实施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以促进安徽省社会及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共同推动安徽省在新的一年走向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综上所述,安徽省政府将详细落实2022年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以促进安徽社会科学的发展,提升安徽社会发展水平,实现安徽省社会经济繁荣发展。
“四化”同步促进共同富裕的机制和路径——来自中部地区的经验证据
第25卷第6期2023年 12月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 o u r n a l o f S h e n y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V o l .25,N o .6D e c .2023文章编号:2095-5464(2023)06-0020-11收稿日期:20220926基金项目: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重大课题)(2021Z D 005);安徽财经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A C Y C 2021348)㊂作者简介:任志安(1965),男,安徽合肥人,教授,博士㊂ 四化 同步促进共同富裕的机制和路径来自中部地区的经验证据任志安,沈玲玲,颜 柳(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安徽蚌埠 233030)摘 要:分析了 四化 同步推动共同富裕的理论机制㊂构建面板模型和空间S E M 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 四化 同步驱动了共同富裕水平提高,对邻近地区的共同富裕具有空间正向溢出效应;采用门槛效应模型和时序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存在基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单门槛效应;时序异质性检验得出,十九大后 四化 同步驱动程度显著增强㊂认为针对中部地区发展现状,"四化"同步推动共同富裕的路径需加快创新㊂关 键 词: 四化 同步;共同富裕;影响机制;实践路径中图分类号:F 124.7 文献标志码:A M e c h a n i s m a n d P a t h o f F o u r 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 sC o o r d i n a t e dD e v e l o p m e n t i n P r o m o t i n g C o m m o n P r o s p e r i t y :E m p i r i c a lE v i d e n c eF r o mt h eC e n t r a lR e gi o n o fC h i n a R E NZ h i a n ,S H E NL i n g l i n g ,Y A N L i u (S c h o o l o fE c o n o m i c s ,A n h u iU n i v e r s i t y o fF i n a n c e a n dE c o n o m i c s ,B e n g b u23303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h et h e o r e t i c a l m e c h a n i s m o fc o o r d i n a t e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t h e F o u r 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 s i n p r o m o t i n g c o mm o n p r o s p e r i t y w a sa n a l y z e d .T h ee m pi r i c a l t e s t o f t h e p a n e lm o d e l a n d s p a t i a l S E M m o d e l s h o w e d t h a t t h e c o o r d i n a t e d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h e F o u r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 s d r o v e t h e i m p r o v e m e n t o f c o mm o n p r o s p e r i t y a n dh a d a p o s i t i v e s p a t i a l s p i l l o v e re f f e c to nt h ec o mm o n p r o s p e r i t y o fn e i g h b o r i n g r e g i o n s .T h e t h r e s h o l de f f e c tm o d e l a n dt e m p o r a lh e t e r o g e n e i t y a n a l y s i sw e r eu s e d ,a n d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 t h e r ew a s a s i n g l e t h r e s h o l d e f f e c t b a s e d o n t h e l e v e l o f 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e t e s t o f t e m p o r a l h e t e r o g e n e i t y s h o w e d t h a t t h e d e g r e e o f c o o r d i n a t e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h e F o u r 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 s h a d b e e n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e n h a n c e da f t e rt h e19t h N a t i o n a lC o n g r e s s .I n v i e w o ft h ec u r r e n td e v e l o p m e n t s i t u a t i o no f t h ec e n t r a l r e g i o n ,i t i sn e c e s s a r y t oa c c e l e r a t et h e p a t ho f i n n o v a t i v e F o u r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 s a n d c o o r d i n a t e dd e v e l o p m e n t t o p r o m o t e c o mm o n p r o s p e r i t y.K e y w o r d s :c o o r d i n a t e d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F o u r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 s ;c o mm o n p r o s p e r i t y ;i m p a c tm e c h a n i s m ;pr a c t i c e p a t h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㊂1955年中共中央首次提出共同富裕 ,强调通过工业化与农业合作化,使农民摆脱贫困㊂改革开放以来,党要求 先富带动后富 消除两极分化,进而实现共同富裕㊂ 十四五 规划要求这一期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㊂2035年远景目标也明确提出,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㊂纵观共同富裕发展历程,其重点皆在于促进经济增长与共享经济发展结果㊂在具备充分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背景下,当前必须从上述两个重点深入探究共同富裕的实现机制㊂十八大报告针对国情,提出加快工业化㊁农业现代化㊁城镇化和信息化 四化 同步发展来推进共同富裕㊂自此,各地政府针对该战略进行重大分析与科学决策,皖北地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江苏省加紧推进 四化 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建设;云南省积极搭建相关发展平台,如 四化 互促产业平台㊁品牌平台和人力资源平台等㊂这些措施使我国在物质精神生活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并实现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㊂首先, 四化 同步处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窗口期,推动劳动力㊁资金㊁技术等资源要素充分流动并创新配置,促进地区劳动力进一步转移就业,提高全社会整体经济效率,使供给侧增长能力更强,夯实了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㊂其次, 四化 同步推动三大产业发展,为政府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公共服务支出提供帮助,有效缩小了我国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间的发展差距,有利于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共享㊂当前实践已证明 四化 同步是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必然选择㊂因此,深入探究 四化 同步推动共同富裕的影响机理与路径具有重要意义与实践价值㊂一、文献综述十八大报告提出 四化 同步战略,引起学术界对 四化 的研究热潮㊂李二超等[1]将四化 协同机理归纳总结为工业化是发展动力㊁城镇化是引领㊁信息化是灵魂㊁农业现代化是发展基础,其核心在于全面协调可持续㊂丁慧媛[2]针对沿海地区对 新四化 各要素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以明确 四化 耦合发展水平;部分学者则采用层次分析法㊁GWR ㊁热点分析法等方法对 四化 总体趋势和时空趋势展开分析[34]㊂李玉中[5]以河南省为例,深入 四化 影响因素分析,并针对薄弱环节从教育㊁科技㊁产业结构等方面统筹规划以全面提升竞争力㊂共同富裕的研究集中于科学内涵㊁演进历程㊁实现路径及水平测度等㊂罗明忠[6]认为共同富裕是起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而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㊂郁建兴等[7]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定义共同富裕为:通过补偿和矫正制度性因素导致的不平等,让全体人民有机会㊁有能力均等地参与高质量经济社会发展,并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㊂纵观共同富裕发展历程,我国在共同富裕的实现机制上聚焦于两点:其一,共同富裕与经济增长㊂国内学者指出我国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制度的完善决定着共同富裕的程度,经济环境面临巨大压力,必须把经济高质量发展放在首位[8]㊂其二,兼顾效率与公平㊂坚持以税收㊁政府转移支付和完善社会保障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实现我国财富12第6期 任志安等: 四化 同步促进共同富裕的机制和路径来自中部地区的经验证据22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5卷合理分配[9]㊂其三,必须创新发展机制,加快通过募集㊁捐赠和资助等慈善公益等实现第三次分配推进共同富裕[10]㊂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开始转向从共同富裕内涵和特征出发,以不同数量维度构建相应指标体系来量化共同富裕㊂刘培林等[11]提出二维构建方法,将总体富裕程度和发展成果共享程度两个维度纳入共同富裕指标体系,以此反映总体生产力水平和全体人民参与现代化建设水平㊂陈丽君等[12]从发展性㊁共享性㊁可持续性层面出发,使用三维构建方法构建81个指标测度共同富裕发展指数㊂同时与共同富裕有关的其他重要指标,如相对贫困线㊁基尼系数等也都被测算出来,而这些指标都为进一步研究共同富裕提供了便利㊂综合已有文献来看,尚未有文献研究 四化 整体与共同富裕二者的关系㊂但许多研究都证实 四化 各子系统对经济增长㊁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和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等多方面会产生重要影响㊂城镇化充分发挥人口㊁要素的聚集效应,使乡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岗位,增加居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㊂工业化㊁农业现代化能改善原有粗放式生产方式,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为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13]㊂同时从内生增长视角进行分析,推进信息化的过程是加速传统工㊁农产业优化升级的催化剂,信息化发展将进一步助力全球产业经济的腾飞[14]㊂城乡通开为实现城乡一体化打开通道,能有利促进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即 四化 同步着眼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重大问题[15]㊂本文主要论证了以下内容:将 四化 同步与共同富裕纳入到同一理论研究框架中,并对其展开机理分析;构建相关指标体系,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总体回归检验㊁门槛效应检验,充分考虑其边际效益与演变趋势;针对中部地区开展空间溢出效应检验,进一步探索两者空间演变格局㊂二、机制分析与研究假设1.影响机制基于发展经济学理论,社会生产力发展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城镇化㊁工业化带动发展;第二阶段是要求工业化㊁城镇化㊁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共同发力来实现高质量高效益㊂ 四化 同步作为一个互动系统,有效破除了城乡二元经济体制,解决了地区间劳动力㊁资金㊁管理等资源要素在内的供需矛盾㊁经济活动空间限制及效率与公平未能兼顾等问题,对我国共同富裕作用机制主要体现为:①就业㊁创业推动机制㊂首先,城镇化的集聚效应带来行业㊁市场规模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镇得到就业岗位,实现扩中㊁提低的社会效应[16]㊂其次,信息技术㊁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替代掉简单的劳动力需求,创造出更多更高技能水平的知识密集型岗位,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本结构得以改善㊂最后,广阔的市场前景为创业开展活动奠定基础,信息获取与资金支持可得性会极大发挥知识扩散效应㊁创业示范带动效应及企业投资溢出效应,足以让潜在创业者在良好外部环境下完成创业㊁获取收益,提高了居民整体创富能力㊂②产业结构升级机制㊂ 四化 同步优化要素的空间配置结构使生产要素不断创新组合㊂尤其是信息化,其贯穿工业㊁农业和服务业发展全过程,强硬的技术支撑带来工㊁农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提高,商品的技术结构和市场结构得到优化升级[17]㊂③区域协同创新机制㊂ 四化 同步推动本地区特定区域围绕主导产业和具有潜在优势的新兴产业㊁未来产业发展,进一步引导当地创新要素向相对密集的产业园区㊁数智平台等创新载体集聚,培育壮大了先进制造业㊁现代农业及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构筑的区域创新集群㊂这些集群通过扩散效应吸纳大量中小企业㊁广大农民参与㊁合作,极大地带动了后发地区的发展㊂尤其东西部合作推动了新成果更快捷㊁更广泛㊁更公平地惠及全国地区的人民,缩短了城乡㊁国际之间的发展差距[18]㊂④社会结构完善机制㊂一方面,弥补了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短板㊂城乡居民身份界限和制度壁垒被打破,三大产业为政府税收提供充裕资本支持,对低收入群体㊁边缘化群体等重点人群的医疗㊁住房和教育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加大,精准对接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19]㊂另一方面,推动完善社会管理体制㊂推进 四化 同步,需协调社会各环节㊁各层次㊁各要素间的利益关系,由此为城市格局规划㊁农民再就业问题㊁生态环境问题㊁社会治安管理等社会管理中的诸多问题提出有效解决方法,为共同富裕营造了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㊂结合以上机制分析,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H 1:四化 同步产生多重效应对共同富裕产生推动作用㊂2.空间溢出效应不论是产业结构效应㊁人口集聚效应,还是地区协同创新效应,都与跨区域的人口迁移㊁要素资源的转运等密切相关,它们可通过空间外溢效应向外扩散至邻近区域㊂因此 四化 同步与地区共同富裕之间极有可能存在空间上的关联,尤其伴随着交通技术㊁信息数据等渠道的日趋发达,这种空间上的关联性愈发强烈㊂一方面,相对于实施 四化 同步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地区,邻近地区会出于压力和政策激励,采取相似的措施方法来实现地区共同富裕㊂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本地 四化 同步的 示范引导作用 ,为其他地区发展提供借鉴㊂另一方面, 四化 同步战略本身带动了劳动力㊁资源的流动和共享,在维系原有社会体系的基础上更能通过信息技术渠道拓宽社会边界㊂地区之间生产联系与发展交流增加,无形中拓宽了 四化 同步的空间影响范围㊂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如下研究假设:H 2:四化 同步可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作用于邻近地区的共同富裕㊂3.门槛效应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按照 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然后带动其他地区共同富裕 的原则发展㊂在实现部分地区富裕后,我国步入共同富裕的路途中㊂但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基础㊁发展潜力存在显著差异,经济实力较强的地区可能实施 四化 同步建设的阻力较少,而经济欠发达地区阻力较大,因而推进 四化 同步过程中可能引起共同富裕驱动效应的动态演变㊂随着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在先富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发展过程中,已有经济发展基础差异不仅会显著影响本地区共同富裕的实现,还有可能反过来制约先富地区的发展[20]㊂ 四化 同步推进共同富裕的体系中必须纳入包括原有经济发展水平带来的差异性[11]120㊂因此,提出如下假设:H 3:四化 同步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基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门槛效应㊂三、实证分析与检验1.研究设计(1)模型构建㊂以共同富裕指数为被解释变量,四化同步指数为解释变量,设定计量模型l n C i t =β0+β1l n F i ,t +β2l n O i ,t +β3l n I i ,t +β4l n L i ,t +β5l n T i ,t +u i +δt +e i ,t (1)32第6期 任志安等: 四化 同步促进共同富裕的机制和路径来自中部地区的经验证据式中:i 为N 个个体,i =1,2, ,N ;t 为已知的T 个时间点,t =1,2, ,T ;C i ,t 表示共同富裕指数;F i ,t 表示四化同步指数;O i ,t ㊁I i ,t ㊁L i ,t ㊁T i ,t 分别表示对外开放程度㊁基础设施水平㊁就业市场㊁产业结构㊂β1~β5为各变量回归系数,β0为常数项,u i 表示个体固定效应,δt 为时间固定效应,e i ,t 表示随机误差项㊂(2)变量选取㊂①被解释变量㊂从共同富裕含义出发,出于省级层面数据可得性的考虑,从发展性㊁共享性㊁可持续性3个维度出发构建10个指标[7]15㊂为避免人为因素带来的偏差㊁多指标数据重叠问题,在此使用熵值法,其中由于三大维度重要性相当,因而对三大维度均赋权1/3,计算得到的共同富裕指数记为C [12]8㊂②解释变量㊂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构建 四化 4个子系统包含25个指标㊂首先采用熵值法按照各个层面权重赋值相等计算单极化发展水平指数㊂效益理论与平衡理论强调,只有系统内部各子系统同步发展时才能获得最大的综合利益时;各子系统效益的乘积表示复合效益,各子系统效益的集成加权和表示综合效益,根据式(2)㊁(3)计算指数,F ᶄ=U N G I [(I +U +N +G )/4]{}4k (2)F =C (I +U +N +G )/4(3)式中:F ᶄ为 四化 同步指数,表示 四化 耦合水平;U ㊁N ㊁G ㊁I 分别表示工业化㊁城镇化㊁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k 为调节系统,k =4㊂F 为四化 同步发展度,反映 四化 系统的发展与均衡程度[21]㊂③控制变量㊂借鉴有关文献,控制变量选取:对外开放程度,对外开放会产生就业效应㊁收入分配效应及技术溢出效应,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明显正向作用,本文选取进出口总额占G D P 的比值进行表示[22];就业市场,就业为最大的民生问题,稳住就业,居民就有了收入和消费,经济社会才能发展,选用就业人数占总人数的比值;基础设施状况,尤其对欠发达地区而言,完善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是提高人们生活水平㊁促进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与支撑条件,以中部地区六省的公路密度(k m/万人)来反映中部地区基础设施状况;产业结构,郑万吉等[23]对产业结构优化转型与城乡收入差距进行研究,一定时期内,产业结构升级与城乡收入差距成正向关系,但从长期来看产业结构会通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㊁扩大就业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采用工业增加值占G D P 比重来衡量㊂(3)数据来源㊂数据范围:2010 2020年中部六省数据㊂数据来源:‘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㊁各省‘统计年鉴“等㊂对于缺失数据,采用插值法补齐㊂变量描述性统计如表1㊂表1 变量描述性统计变 量平均值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共同富裕指数0.5220.1780.8410.154 四化 同步指数0.3130.1910.8000.016基础设施水平0.1070.0300.1750.053对外开放水平34.2777.25050.20722.340就业市场55.1988.41172.96342.374产业结构41.9356.32157.40030.200 资料来源:S t a t a 15.0计算得来㊂42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5卷2.实证分析(1)基准模型回归分析㊂由豪斯曼检验确定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如表2㊂第2 6列为固定效应下各模型的回归结果,第2列未添加控制变量,第3 6列分别是逐级添加控制变量时 四化 同步对共同富裕影响的结果㊂表2 四化 同步对共同富裕影响的基准分析变量(1)(2)(3)(4)(5)l n F 0.451***(7.93)0.258***(3.91)0.228***(3.86)0.257***(4.24) 0.144**(2.56)l n O1.775***(4.42)2.032***(5.62)2.007***(5.63)1.237***(3.63)l n I 0.671***(4.08)0.702***(4.31)0.544***(3.84)l n L 1.294*(1.69)1.629**(2.50)l n T -1.430***(-4.82)R 20.5160.6380.7200.7340.813F 6.796.6515.1212.3820.19P 00000 注:***,**,*分别表示1%,5%,10%水平上显著,()中的数为t 值㊂以下各表同㊂ 由回归结果可知,四化 同步回归系数在不同的显著性水平下均显著为正,说明 四化 同步总体处于推动共同富裕的有利范围内,与已有研究结论相符,从而验证了假设H 1㊂ 四化 同步打破了原有城乡经济活动限制,解决了地区间资源要素供需矛盾以及效率与公平未能兼顾等问题㊂ 四化 同步为城乡居民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扩大了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数字化信息化赋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有助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㊂三大产业发展为共同富裕积累了雄厚资金,政府税收增加,城乡区域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向共同富裕迈进㊂对外开放对共同富裕存在促进作用㊂在国际国内经济大循环良性互动中,中部地区更大范围㊁更广领域㊁更深入持久的双向开放,能有效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㊁两种资源来增加社会财力,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奠定强大坚实的基础㊂基础设施建设回归系数显著为正㊂一方面,可持续的基础设施投入建设,可满足居民基础性需求,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基础设施及其服务的完善有利于降低经济活动成本,提高商品与服务的生产㊁交易㊁分配效率,从而为产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支撑㊂就业市场总体上对共同富裕起正向作用,就业率提高能为国民创造更多的经济产值;同时,居民通过就业获取收入,日益增加消费需求,能进一步提高自身生活水平,缩小城乡㊁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㊂产业结构水平显著为负,表明当前我国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并没有完全满足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应积极促进相关行业的调整,进一步适应我国社会增长方式的转变需要,实现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化㊁高级化㊂(2)空间溢出效应分析㊂借鉴以往相关研究,以人均可支配收入差值的倒数为矩阵元素建立经济距离矩阵,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莫兰指数皆为负值,说明各省间共同富裕变量并非完全随机的状态,共同富裕水平在地区间呈高低交叉52第6期 任志安等: 四化 同步促进共同富裕的机制和路径来自中部地区的经验证据分布㊂表3共同富裕全局莫兰指数年份莫兰指数莫兰指数2010-0.1940.9042011-0.1901.568 2012-0.188**1.897 2013-0.187**1.784 2014-0.185**1.764 2015-0.183**1.898年份M o r a n s I Z值2016-0.182**1.872 2017-0.182**1.867 2018-0.181**1.799 2019-0.180**1.841 2020-0.178**1.981依次通过H a u s m a n检验㊁拉格朗日(L M)检验,结果表明L M-L a g和L M-E r r o r均在5%的水平下显著,且R o b u s tL M-L a g在5%的水平下显著而R o b u s tL M-E r r o r不显著,确定使用固定效应空间误差模型(S E M)㊂结合个体固定㊁时间固定和双固定模型分析,选取拟合优度最高的时间固定效应S E M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如表4㊂表4空间误差模型估计结果变量个体固定模型时间固定模型双固定模型l n F0.046(1.92)0.166***(3.02)-0.069**(-2.46)l n O0.456***(3.30)0.026(0.17)0.144(0.82)l n I0.097(1.69)0.070(0.61)0.013(0.19)l n L1.140***(3.59)1.222***(3.43)1.098***(2.99)l n T-0.537***(-2.71)-1.341***(-2.64)0.067(0.35)N666666R20.2570.6120.231模型整体拟合优度R2为0.612,空间自回归系数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正㊂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 四化 同步建设在区域间存在较大差距,在空间上形成了对共同富裕强烈的冲击,产生明显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验证了假设H2㊂ 四化 同步一方面会通过就业创业㊁产业结构㊁科技创新㊁社会管理等多重效应推动本地区实现经济㊁社会均衡发展;另一方面,会通过示范引导作用,为邻近地区提供优质㊁专业化的服务从而逐渐缩小两区域间差距,提高整体共同富裕水平㊂(3)门槛效应㊂借鉴已有文献,引入各省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自然对数值来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㊂进一步研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 四化 同步对共同富裕的影响㊂本文借助S t a t a软件,通过B o o t s t r a p(自举法)进行300次反复抽样,得到F值和P值,确定模型中存在的变量门槛值和门槛个数,结果如表5㊂表5门槛变量效果检验类型门槛值F值P值1%5%10%95%置信区间单一门槛9.449838.050.01340.57424.22618.772[9.3529,9.5169]双重门槛9.31426.940.47733.01218.68214.920[9.2804,9.3892]门槛变量为各省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自然对数值表示的经济发展水平时,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单门槛效应检验拒绝了原假设;双门槛效应检验未通过至少10%显著性水平的检验㊂这说明 四化 同步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单门槛效应,门槛值为62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5卷9.4498㊂进一步分析门槛变量的作用,具体的回归结果如表6㊂表6 门槛回归结果变量l n C 回归标准误差P 值l n O 0.978***(3.65)0.2680.001l n I 0.360*(3.16)0.1140.003l n L 0.774(1.48)0.5240.146l n T -1.097***(2.33)0.2370.000l n F <l 0.293***(5.85)0.0510.000l n F >l 0.121***(2.75)0.0440.008N66R 20.889 四化 同步与共同富裕并不呈现单一的线性关系,而是表现为一种多阶段的线性关系㊂当经济发展水平系数小于9.4498时,四化 同步水平每增长1个百分点,将有效促进共同富裕水平提升0.293个百分点;经济发展水平系数大于9.4498时,四化 同步系数降至0.121, 四化 同步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有效促进共同富裕水平提升0.121个百分点㊂说明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 四化 同步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共同富裕推动作用更加显著,存在益贫效应㊂其可能的原因在于,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期,各地都在谋求发展出路, 四化 同步战略则给这些地区释放出积极信号,客观上要求不断提高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加速渗透产业间的融合,驱使三大产业结构朝合理化㊁高级化迈进;在此过程伴随着就业数量和质量的提升,人力资本结构会加速完善,在社会管理和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明显的提升,在以初次分配为重点的前期阶段, 四化 同步对共同富裕的推进作用极强㊂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共同富裕推进的着重点由原来的 做大蛋糕 转移到 做大蛋糕 与 分好蛋糕 的保证效率与公平相统一上,发展更多关注经济质量,但兼顾经济数量与经济质量的均衡并不是一朝一夕轻易做到的㊂发展难度系数增加, 四化 同步推动共同富裕的速度会放缓㊂上述结论验证了假设H 3㊂(4)时序异质性分析㊂党在十九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㊂此后,政府出台多项支持政策,我国建设共同富裕的紧迫性加强㊂基于此,本文以2017年为分界线,将数据年份分为2010 2016年及2017 2020年两个阶段进行对比分析㊂回归结果如表7㊂表7 时序异质性检验结果变量2010 2016年2017 2020年l n F 0.103**(2.15)0.380***(3.30)l n O 3.256***(6.83)-0.373(-1.58)l n I 0.493***(3.46)0.300**(2.60)l n L 5.583***(4.71)0.108(0.40)l n T -0.492(-1.73)-1.099**(-2.69)N 6666R 20.8620.830 由表7可知,四化 同步回归系数均显著为正,但各阶段系数大小不同㊂第一阶段(2010 2016年), 四化 同步回归系数较小㊂原因在于:一方面,中部地区相对于其他地区而言,经济基础㊁资源要素等处于劣势地位,发展速度缓慢;另一方面,二元经济结构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矛盾下,中部地区推行 四化 同步中,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互动机制不72第6期 任志安等: 四化 同步促进共同富裕的机制和路径来自中部地区的经验证据82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5卷够健全, 四化 未真正实现协调发展,难以合力推动共同富裕㊂第二阶段(2017 2020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推进并加快实现新 四化 同步,由此各省市政府积极建立新 四化 同步进程与中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互动关系,为推动共同富裕进一步指明方向㊂中部各省抢抓国家战略机遇,加紧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作出经验总结与战略决策㊂在良好的社会背景下, 四化 同步发展内涵和综合收益有效提升,对共同富裕的驱动作用也明显加强㊂3.稳健性分析(1)稳健性检验㊂从检验基准结果出发,本文开展稳健性检验,具体包括:①替换被解释变量测量方法㊂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重新测算共同富裕指数并重新估计㊂②缩尾处理㊂在1%和99%分位上对变量进行缩尾处理,用缩尾后的样本数据重新估计㊂③缩短时间长度至2012 2018年进行回归㊂2012年正式提出 四化 同步,2019年年底爆发新冠疫情的这一突发事件使得 四化 同步的驱动效果可能受到影响,本文在此选择将数据时间范围缩短为2012 2018年进行回归㊂表8报告了三种方法的检验结果㊂ 四化 同步回归系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均为正,验证了 四化 同步会推动共同富裕的结论㊂控制变量方面,其相关系数正负㊁大小都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从而证实前文的研究结论是相对稳健的㊂表8稳健型检验结果变量主成分分析缩尾处理缩短时间长度l n F0.918***(4.17)0.179***(3.14)0.149***(3.01)l n O6.438***(4.82)0.790**(2.39)2.544***(6.20)l n I2.318***(1.61)0.455***(3.68)0.594***(4.19)l n L1.681(0.66)0.889(1.43)3.730***(3.60)l n T-6.506***(-5.60)-1.505***(-5.81)-0.924***(-3.53)N666254R20.8910.8420.861(2)内生性处理㊂ 四化 同步与共同富裕在线性回归上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㊂因此,本文选取 四化 同步的滞后一期作为工具变量进行2S L S回归,W u-H a u s m a n值对应P值均小于0.05,表明该模型的解释变量与扰动项相关㊂进一步进行弱工具变量检验,验证 四化 同步滞后一期是否为有效的工具变量㊂内生性检验结果显示,该模型拟合优度均大于0.7,F统计量对应的p值为0.0000㊂结构方程中对内生解释变量的显著性进行名义显著性水平为5%的w a l d检验,最小特征值统计量为37.098,大于对应临界值16.38,接受 真实显著性水平 不超过10%,拒绝 弱工具变量 的假设,因而工具变量选取 四化 同步的滞后一期是合适的,具有较好的解释力和较高的相关系数㊂在两阶段回归结果中, 四化 同步对共同富裕的回归系数1%的水平下显著为正,说明 四化 同步对共同富裕起正向推动作用㊂ 四化 同步滞后一期的回归系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为0.641,即表明 四化 同步滞后一期指数每变动1个百分点,会带动共同富裕水平指数变动约0.641个百分点㊂本文采用工具变量法得到的。
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
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已经成为安徽省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是实现繁荣发展和推动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研究是现代安徽省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安徽省社会科学理论、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创新、拓展及实践应用的重要途径。
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首先,根据安徽省的实际情况,预测和分析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趋势和路径,重点研究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模式和规律;其次,以安徽省的实际为基础,重点研究社会科学创新发展及其对安徽省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理论和应用的影响;再次,研究安徽省各类社会科学研究理论及其在安徽省的应用;最后,安徽省应加强社会科学研究与安徽省其他部门的协调配合,探索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新途径。
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要贯彻国家社会科学发展政策,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探索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可行性路径和方向。
具体来看,要建立完善的社会科学研究体系,提高社会科学创新发展水平和质量,加强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要加强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政策支持,推进安徽省各类社会科学研究的改革与实践,加强社会科学研究的宏观调控,促进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可持续发展。
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发展是安徽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安徽省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
因此,安徽省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大对社会科学研究的投入,深入推进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研究工作,深入挖掘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潜力,实现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研究是安徽省实现繁荣发展的重要支柱,对安徽省社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求安徽省采取有力的措施,加大对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的投入,挖掘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潜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2024年重点项目清单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2024年重点项目清单
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4.02.08
•【字号】皖政秘〔2024〕28号
•【施行日期】2024.02.0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法制工作
正文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2024年重点项目清单的通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安徽省2024年重点项目清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各地、各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将实施重点项目作为落实重大战略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加快布局新赛道、培育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要深入开展有效投资专项行动,以先进制造业投资为重点,聚焦基础设施、民生等领域,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提振民间投资信心。
要进一步优化完善投资“赛马”、省市县三级联动等工作机制,聚焦群众所需、人才所想、企业所急、基层所盼,在审批服务、要素保障、问题协调等方面发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促进全省经济持续稳定向好,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提供坚实支撑。
安徽省人民政府2024年2月8日。
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管理办法
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管理办法湖北省社科联委员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科学研究发展十三五规划》,结合安徽省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的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为了推动安徽省社会科学的创新发展,有效引导和管理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的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科学研究发展十三五规划》及安徽省社会科学研究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会科学研究课题指以安徽省社会科学研究发展规划为依据,由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含社会科学研究联盟)发起申报,经安徽省社科联委员会审核通过后实施的重大社会科学研究课题。
第三条会科学研究课题管理,须按照“公开招标、公开评审、科学决策、严格管理、公开透明”的有关要求。
第四条有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包括社会科学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联盟,不论国有、集体、民办或者志愿者,均有权申报社会科学研究课题。
第五条会科学研究课题的申报,应符合以下条件:(一)符合安徽省社会科学研究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要求;(二)与当前安徽省社会科学研究热点领域的有关课题相关;(三)有利于促进安徽省社会科学技术创新发展水平的提高。
第六条会科学研究机构应在规定的申报截止日期前将课题研究申报书、研究经费预算以及申报机构其他相关社会科学研究文件,报送安徽省社科联委员会。
第七条徽省社科联委员会组织专家小组对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申报书进行公开评审。
第八条会科学研究课题经安徽省社科联委员会审核,按照社会科学研究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要求,经审议,确定年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计划,通知有关课题申报单位实施。
第九条会科学研究机构应在领取科研经费后,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进行科研活动的实施、管理及经费使用,并在项目结题时,按期提交课题报告及财务报表。
第十条徽省社科联委员会负责安徽省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管理工作,负责研究课题的立项、经费分配、研究过程管理及结果分析等工作。
第十一条徽省社科联委员会依据实际情况,可以对本办法进行修改,修改后的办法由安徽省社科联委员会予以公布。
—安徽省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安徽省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安徽省是中国东部省份之一,位于中国大陆的中部偏东地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省份。
近年来,安徽省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本文将对安徽省的经济形势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情况。
首先,安徽省的经济总体上保持了稳定增长。
根据统计数据,2024年,安徽省的地区生产总值超过了3.5万亿元,增速超过了7%。
这与国家经济增长水平基本相当,显示了安徽省经济的韧性和活力。
其次,安徽省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近年来,安徽省积极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加大了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力度。
特别是在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推动了安徽省经济的转型升级。
再次,安徽省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安徽省的城市化率在不断提升,城市规模和城市人口逐年增加。
城市化进程带动了城市消费的增长,促进了商业、服务业和住房市场的繁荣。
展望未来,安徽省的经济发展前景仍然较为乐观。
一方面,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将为安徽省提供有力的支撑。
另一方面,安徽省在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领域的领先地位将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此外,安徽省还有许多潜力待发掘,如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等,这些产业的发展将进一步促进安徽省经济的增长。
然而,安徽省的经济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人口老龄化问题可能影响劳动力供应和市场需求。
其次,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问题也需要得到解决。
此外,产业结构调整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阻力。
为应对这些挑战,安徽省可以继续加大对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推动绿色发展。
此外,还应加强教育和人才培养,提高劳动力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
综上所述,安徽省近年来经济持续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业经济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未来,安徽省的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只有积极应对挑战,抓住机遇,才能实现安徽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安徽省情试题及答案
安徽省情试题及答案知识竞赛题库(安徽省省情)、单项选择题(共 50道题)5 i7 i- f6 _* R5 X2 N1、十二五”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是(b )A 、发展B 、科学发展C 、加速崛起D 、全面转型-U9 y! S5 g h$ s0 e* R2、十二五”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 主线是(d ) 2 k! J# z" H5 ]; aA 、转型发展R 开放发展G 创新发展4 H: _' E7 w ) L qD 、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 7 A o6 f0 E4 x ) Q" E: A5 N S3、十二五”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 目标(a ) / C; }1 e, x# hA 、经济繁荣、人民富足、生态良好/ o ; di w" @2 eB 、走在中部崛起前列 $ D9 [/ E ) p# I : mC 、转型发展、开放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 9 w8 f k1 V8 L" C4 16 T1 U" fD 、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4、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把经济增长转到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 a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 支撑的发展轨道上来。
5 I5 c ( h; r* i5 c, k H A 、战略性新兴产业B 、加快新型城镇化.p.。
7 Q- P* J' z* y% MC 、经济增长D 、中心城市和县域经济;C4 v8 V2 ]6 \6 ?.。
3 K5、加快推进自主创新,促进增长动力从 物质资源消耗 为主向创新驱动转变;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推动发展重心从偏重经济增长向 d 转变。
-o' N ) V- R"人]4。
A 、生态文明建设B 、环境友好"v/ U7 ]! L% i# n- wC 、全面协调D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6、加快建设六大基础工程,努力实现未来五年地区生产总值b 目标。
安徽省干部教育在线测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抓好投资项目加速安徽崛起1 奇瑞汽车是安徽省立足投资谋划的项目,在哪个城市?()(分值:2/得分:2)芜湖铜陵池州马鞍山2 安徽省依托本省资源谋划的煤化盐化一体化项目其依托的资源不包括()。
(分值:2/得分:0)铜陵的铜滁州的盐巢湖的石灰石淮北的煤3 科大讯飞语音产业基地项目位于哪个城市?()(分值:2/得分:2)安庆合肥蚌埠芜湖4 金融危机后,为扩大内需,截至2010年,中央先后安排了()次新增投资项目?(分值:2/得分:2)12435 项目单位在向政府主管部门报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时,需附送的部门文件可以不包括()。
(分值:2/得分:2)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城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6 下列不属于拉动GDP增长“三驾马车”的是()。
(分值:2/得分:2)出口进口投资消费7 第一批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共计()。
(分值:2/得分:2)1000亿元1500亿元500亿元2000亿元8 乘坐动车组火车从合肥到上海需要()个小时?(分值:2/得分:0)1.52.52.01.09 “861”实施以来累计项目总投资已突破()。
(分值:2/得分:2)10000亿元15000亿元5000亿元20000亿元10 安徽省成为全国第几个“万亿大省”()。
(分值:2/得分:0)1810142211 项目谋划的情况有多种,《安徽省铁路“十一五”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在()情况下编制的?(分值:2/得分:0) 无规划无项目有规划有项目无规划有项目有规划无项目12 宁波申洲集团投资兴建的申洲针织有限公司位于安徽省望江县,2009年一期工程投产,解决了()人的就业问题?(分值:2/得分:2)300040001000200013 安徽省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大关是在()。
(分值:2/得分:0)2008年2010年2009年2007年14 2004年投资体制改革关于企业投资的最大变化是()。
(分值:2/得分:2)由审批制变为备案制由核准制变为审批制由审批制变为核准制由备案制变为核准制15 下列不属于相关文件没有规定但国家领导人多次提到的新兴产业领域是()。
管理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转型的强大动力——安徽省社科界第六届学术年会“转型安徽中的管理创新”专场研
理论 建 设
Th ry eS ar eo R e ch
NO , .1 20I 2
( 总第 1 7 ) 3期
G n r lN . 3 e ea o 17
管理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转型的强大动力
— —
微省社科界第六届学术年会‘ 鬟理 徽中的管理创新’ 溯讨会观点综述
一
、
社会管理创新需要理论指导
社会赋权上 , 化政治体制改革 , 深 完善社会 主义 民主 , 加 强公 民社会 和 民间组织建 设 ,为公 民的社 会参 与 “ 增 能 ” 宣城市委党校伍万云运用 社会学 、 。 管理学 的基本 理
论, 分析指 出现行社会 管理存 在突 出问题 主要有 : 管理
新对农村特殊群体 的管理与服务 。 安徽建筑工业 学院黄 家豪认为 , 社会管理 主要是 对人 的管理 与服务 , 做好农
村 特殊人 口的管理与服务尤其重要 。 提升农村社会管理 能力 的一个 相对有 效便捷 的途径莫 过 于将 农村 老人组 织起来 , 立 自主治理 的组织——老人 协会 。对社会福 建 利 的强烈需 求 , 村庄 共 同体 的存续 , 第三种 力量 ( : 注 从 农 村走出去 , 在党政机关 、 企事业 单位 工作 , 但仍然关 心 家乡发展 ,并想方设法为家 乡争取村外 资源的那些人 ) 以及农 村精英 的呼唤等 因素是老 年协会 建立 的动 因 , 老 年 协会 通过对下一代教育 , 调解邻里 纠纷 , 值勤巡逻 , 协 助 开展计划生育等社会 活动 , 助推农村社会管理。
公, 缓和 与化解 社会矛 盾与 冲突 , 进社会 凝 聚与社会 增 共识 ; 在社会 阶层结构 与 阶层 关系 上 , 除可能存 在 的 消 社会排斥和 阶层壁垒 , 构建“ 橄榄 型” 社会结构 。此外 , 在
中国式现代化的安徽实践
中国式现代化的安徽实践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各个地区都在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现代化道路。
其中,安徽省以其独特的特色和优势,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从经济、教育和生态环境等方面,介绍安徽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实践经验。
一、经济发展方面安徽省以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为核心,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质量的提升。
首先,安徽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
例如,合肥市的芯片产业园区吸引了大量的高科技企业入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其次,安徽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等。
比如,在滁州市,光伏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光伏产业基地之一。
此外,安徽还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例如,安徽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通过引进新技术和新品种,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二、教育发展方面安徽省注重教育的现代化建设,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一方面,安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例如,合肥市的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致力于培养机电领域的专业人才,为当地的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另一方面,安徽注重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
例如,在农村地区修建了一批现代化的学校,改善了农村教育条件,提高了农村学生的受教育机会。
三、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安徽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一方面,安徽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例如,在合肥市建设了一批生态湿地公园,提供了一个生态旅游和休闲的场所。
另一方面,安徽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例如,安徽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和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安徽省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经济发展方面,安徽以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为核心,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质量的提升。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省发展改革委重大事项督导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皖发改评督规〔2020〕3号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省发展改革委重大事项督导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正文:----------------------------------------------------------------------------------------------------------------------------------------------------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省发展改革委重大事项督导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机关各处室、委管(属)各单位:现将《省发展改革委重大事项督导评估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0年6月3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重大事项督导第三章重大事项评估第四章工作要求第五章附则省发展改革委重大事项督导评估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完善重大事项督导评估机制,加强对重大事项的跟踪问效,促进重大事项落地见效,提高重大事项推进水平,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重大事项,指省发展改革委在职责权限内作出的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决策,以及涉及全委的重要政务决定。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省发展改革委起草并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印发的重大战略规划、重大政策、重大工程。
(二)以省发展改革委名义或省发展改革委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印发的,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重大战略规划、重大政策、重大工程。
(三)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牵头推进实施的重要工作事项。
(四)由省发展改革委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下达的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
(五)报请省政府批准或省发展改革委审批、核准的重大项目。
(六)省级财政预算资金安排项目,含省发展改革委统筹基建资金项目、省发展改革委专项资金项目和省发展改革委本级财务资金安排项目。
(七)涉及全委的重要政务工作和重大活动。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委机关各处室、委属各单位。
第二章重大事项督导第四条重大事项督导,指依据职责分工对重大事项实施全过程的监督、指导活动,督促重大事项的落实执行,对偏离既定目标的情况及时进行纠正,确保重大事项顺利实施。
安徽省2024年度公需课二答案
安徽省2024年度公需课二满分答案
一、选择题
全面小康,覆盖的()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
A.人口 B.领域 C.区域 D.方位
答案:C区域
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坚持 ()、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
A. 政府统筹 B.政府主导 C.中央统筹 D.中央领导
答案:C中央统筹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求更好地贯彻()的发展思想。
A.创新是第一动力 B.以人民为中心 C.高质量发展 D.新发展理念
答案:B以人民为中心
建设()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A.现代化经济体系
B.美丽中国
C.和谐社会
D.法治社会
答案:A现代化经济体系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A 共同富裕
B 社会和谐
C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 人民幸福
答案: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判断题
我国协商民主根植于中国传统价值理念。
( √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鲜明特征,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 √ )
我们的开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排他的,而是开放的、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独奏,而是世界各国的合唱。
( √ )
中共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 √ )
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 √ )。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征集2024年全省农业农村重大科技项目的通知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征集2024年全省农业农村重大科技项目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日期】2024.05.31•【字号】皖农科函〔2024〕425号•【施行日期】2024.05.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科技正文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征集2024年全省农业农村重大科技项目的通知各市农业农村局,各有关单位,厅属相关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打造“千亿斤江淮粮仓”、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等农业农村重点工作任务,锚定建设高质高效的农业强省目标,整合农业农村领域科技创新资源,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现就征集2024年全省农业农村重大科技项目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项目要求1.项目优先着眼品种选育、高效种养、耕地质量提升、农机装备研制、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数字农业等重点领域。
2.项目要体现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落实产业科技思想,突出企科联合、场景驱动、市场检验等要求,绩效要突出推广应用面积、市场占有率、国产化替代率等重大经济社会效益。
3.项目一般由企业牵头承担,开展跨学科、跨部门、跨区域联合攻关,围绕产业链难点卡点布局任务,设立3-5个子课题。
4.项目总投资1000-3000万元,财政资金占比不超过40%,剩余资金由项目承担单位自筹。
二、推荐材料1.项目负责人填报安徽省农业农村重大科技项目推荐汇总表(附件1),在推荐多个项目时择优排序。
2.每个推荐项目分别撰写农业农村重大科技项目推荐书(附件2)。
推荐书由项目概况和组织实施方案两部分构成,控制在3000字以内。
三、推荐名额本次项目征集采取限额推荐方式。
每市推荐不超过5项,其中淮北、亳州、阜阳、宿州、蚌埠、六安、淮南、滁州等皖北8市围绕绿色食品产业每市增加2项,省农科院、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科技学院各8项,其他省级以上(含省级)涉农科研院校每家不超过3项,厅属相关单位每家不超过3项。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消费驱动安徽经济增长的路径
收稿日期:2020-05-08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安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双重跃迁路径研究”(SK2019A0829);2020年安徽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重点课题成果(QS202002)作者简介:何春联(1978),女,安徽潜山人,副教授,国家二级理财规划师,研究方向:消费经济,家庭理财。
一、引言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是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根据安徽省统计局网站数据(以下数据如无特别说明,均来于此),2020年一季度安徽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5%,降幅比全国低0.3个百分点。
一季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1.1%,降幅比全国低5个百分点;出口下降8.1%,降幅比全国低3.3个百分点,进口增长0.6%;代表消费的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9%,降幅比全国低7.1个百分点(见表1)。
一季度,全省限额以上(1)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长33.5%。
新冠肺炎疫情对安徽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同时也催生了新型消费和消费升级,尤其与互联网相关的新型消费形态的大幅增长,将有力推动未来安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表12020年一季度全国与安徽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安徽省统计局网站数据整理。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2020年4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强调指出,我国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效进一步巩固,但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积极安徽行政学院学报No.4,20202020年第4期●经济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消费驱动安徽经济增长的路径何春联(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安徽经济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022)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对安徽经济发展短期内带来了一定的“危”,但也孕育了不少“机”。
文章分析了疫情对安徽经济总量、产业和消费带来的冲击,鉴于疫情催生了新消费新业态,认为消费驱动是安徽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源。
安徽经济社会发展重大课题研究管理办法
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课题研究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研究力量的作用,就事关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进行重点研究,为省委、省政府提供高质量决策咨询服务,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针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现实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实践意义的研究报告。
第三条安徽经济社会发展重大课题的组织管理由省政府政策研究室负责实施。
第二章申请与立项第四条课题立项采取公开招标、委托研究和合作研究方式进行。
公开招标课题通过“中国安徽”政府网等发布。
第五条课题不接受个人申请,申请人应通过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进行申请。
申请人所在单位和主管部门要对申请人的资格、完成课题的能力进行审查,并出具明确意见。
申请人一次只能申请一项课题。
第六条课题确定实行专家评审制。
专家评审组由省直部门负责人、省决策咨询委专家委员及相关专家7-9人组成,采取集中评议和无记名投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做到公平公正。
省政府政策研究室人员仅作工作指导,不参加投票。
第七条课题评审程序:省政府政策研究室对应标者进行申请材料和资格审查;专家评审组集中评议,形成评审意见;省政府政策研究室主任办公会根据专家评审组意见与课题研究实际需要,综合确定中标课题;中标者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与省政府政策研究室签定课题立项协议。
第八条专家评审组实行专家本人回避制度;有效应标者不足3个的课题,视为流标,不予评审。
第三章过程管理第九条课题申请人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课题研究工作管理,确保课题研究任务按时按质完成。
省政府政策研究室对课题研究的进度、质量进行跟踪管理,实行课题中期评审制度。
中国式现代化的安徽实践
中国式现代化的安徽实践近年来,中国在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省份,安徽也在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并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
本文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安徽实践”展开探讨,探究安徽在经济、科技、教育和社会建设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和亮点。
一、经济发展方面安徽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门户,经济发展一直是其重点关注的领域。
近年来,安徽积极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注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特别是在高技术产业方面,安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中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之一,吸引了众多知名企业的投资和落户。
同时,安徽还积极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
二、科技创新方面在科技创新方面,安徽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强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安徽高校以及科研院所在科研创新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和实力,为安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安徽的科技创新主要集中在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和技术突破。
同时,安徽还积极开展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不断提升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和水平。
三、教育发展方面教育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安徽高度重视教育发展,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
安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一方面,安徽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改革力度,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学方法创新。
另一方面,安徽还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安徽的高校在师资力量、科研实力和办学条件方面具备较高的竞争力,吸引了众多学子的关注和选择。
四、社会建设方面安徽注重社会建设,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安徽积极推进社会事业的发展,加大对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领域的投入。
特别是在医疗卫生方面,安徽加大了对医疗资源的配置,提高了医疗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xx经济社会发展重大课题
研究重点说明
一、提升安徽人工智能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研究
研究目的与要求: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
安徽发展人工智能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先发优势,正处在加快形成具有行业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和产业发展生态圈的关键时期。
本课题旨在分析安徽人工智能产业在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产业集聚等方面阶段性特征,找准核心技术和产业发展的突破重点与方向,围绕形成“卡不住、拆不散、搬不走”的核心竞争优势,研究提出加快提升安徽人工智能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加快打造优势产业集群的目标定位、实施路径和重点举措。
本课题重点研究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人工智能技术及产业发展趋势,产业发展及产业生态竞争的关键环节;
2.安徽人工智能在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及产业集群发展等方面的成效、优势和不足;
—1—
3.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发展国内外可供借鉴的重要经验;
4.研究我省人工智能产业核心技术和产业发展的突破重点和目标任务,围绕打造“卡不住、拆不散、搬不走”的核心竞争优势,提出提升安徽人工智能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的实施路径和重点举措;
5.相关制度保障和政策建议。
二、加快补齐安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短板研究
研究目的与要求: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事关全面小康建设和全民健康水平。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考验着地方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也暴露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短板。
本课题旨在分析我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深入查找我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薄弱领域和突出短板,借鉴国内外有益经验,提出加快提升我省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目标任务、实施路径和政策框架。
本课题重点研究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内涵、目标体系和政策框架;
—2—
2.对标国家规划和沪苏浙等省份,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面分析我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的短板;
3.国内外可供借鉴的典型经验;
4.提出我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能力、补齐短板的目标任务、思路举措、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三、xx外贸主体培育研究
研究目的与要求:
培育壮大外贸主体队伍,是做好稳外贸工作、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基本支撑。
近年来,我省外贸主体培育取得积极进展,但与周边一些省市相比,无论是在数量、规模还是质量上还存在明显的差距。
本课题旨在通过分析我省外贸主体发展现状,找准在产业生态、政策支持、平台支撑、品牌打造、环境营造等方面的短板,立足国家开放发展战略布局和我省制造业发展优势,提出加快培育壮大我省外贸主体的发展目标、实现路径、关键举措和政策框架。
本课题重点研究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当前对外贸易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变化特点;2.近年来我省外贸主体培育的进展情况,在全国外贸发展格局的位置及与周边一些省份的差距;
—3—
3.外贸主体培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外省市可供借鉴的经验;
4.我省外贸主体发展的优势和潜力,加快培育壮大我省外贸主体的发展目标、实现路径、关键举措和政策框架。
四、推进合肥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研究
研究目的与要求:
合肥是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是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承载城市,将承载陆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三种国家物流枢纽类型于一身,对于安徽更好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具有战略意义。
但与南京、郑州、武汉等中心城市相比,合肥的物流集聚和辐射能力、市场主体发展、物流平台能级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短板。
本课题旨在深入分析合肥物流体系建设现状,研究提出推进合肥市打造国家物流枢纽的工作思路、载体抓手和具体举措。
本课题重点研究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区域物流中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要求;
2.国内外主要物流枢纽的建设、运行等方面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3.合肥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面临的问题和瓶—4—
颈;
4.合肥在国家物流枢纽体系布局中的位置,以及合肥承担使命、把握机遇的基本思路;
5.合肥打造国家物流枢纽的总体思路、实施路径及政策建议。
五、安徽高质量推进长三角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建设研究
研究目的与要求: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安徽推进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建设迎来了更加广阔的作为空间。
如何更好对接沪苏浙,抢抓机遇推进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建设,是当前安徽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本课题旨在通过对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建设典型模式的分析,找准安徽主动打造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建设的薄弱环节和瓶颈制约,研究提出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背景下,推进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建设、毗邻地区深度合作的工作思路、实施路径和适应性举措。
本课题重点研究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建设的模式分析及相关启示;2.安徽推进长三角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建设的基础条件、进展情况和主要成效;
—5—
3.加快长三角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建设的突出短板和机制障碍;
4.推进长三角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建设、毗邻地区深度合作的总体思路、主要路径、突破重点和体制机制;
5.相关对策建议。
六、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前沿科技研发“沿途下蛋”机制研究
研究目的与要求:
2020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环境等领域,统筹推进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促进更多前沿科技研发“沿途下蛋”。
本课题旨在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大科技设施优势,瞄准“科创+产业”发展,围绕推动科学中心和产业中心融合发展,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政策链深度融合,提出促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技成果“沿途下蛋”的支撑平台、转化路径、政策支持等建议。
本课题重点研究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促进重大原始创新成果“沿途下蛋”的一般规律和保障条件;
—6—
2.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技研发转化落地的基本情况及制约“沿途下蛋”的主要障碍;
3.分析国内外可资借鉴的重要经验;
4.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推进前沿科技研发落地转化的重点领域、可行方向与实施路径,推动原创科技研发成果更好向应用技术、产品研发及产业化落地转化的针对性举措;
5.相关制度保障和政策建议。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