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土木工程学会组织申报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届优秀论文奖
国内土木工程EI及核心期刊
国内土木工程EI及核心期刊《岩土工程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土木工程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建筑结构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岩土力学》(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重庆大学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煤炭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中国矿业大学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中南大学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东南大学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同济大学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矿业研究与开发》(全国中文核心)《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EI,全国中文核心)《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EI,全国中文核心)《工业建筑》(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混凝土》(全国中文核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水利学报》(EI,全国中文核心)《人民长江》(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长江科学院院报》(全国中文核心)《矿业安全与环保》(全国中文核心)《中外公路》《现代隧道技术》《科技导报》(《科技导报》曾获全国科技期刊(综合类)一等奖、国家期刊奖、全国百强期刊奖。
现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期刊”,并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剑桥科学文摘》(CSA)、《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lrich),英国SA/INSPEC、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数据库(CABI),波兰《哥白尼索引》(IC)收录,入选“国家期刊方阵”、全国“百刊工程”和“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等。
)《工程爆破》(全国中文核心)《有色金属》(全国中文核心)《现代矿业》(中国核心期刊,国家级普通期刊)《建筑工业》(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国内岩土类、地质类核心期刊导引A.国内岩土工程期刊1.岩土工程学报/95758X/本刊于1979年创刊,是中国水利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中国振动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性科技期刊。
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评选办法(2016年修订)
---------------------- 时需Sr彳---------- ----- --- --- 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评选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国家科技创新战略,提高工程建设水平,促进先进科技成果应用于工程实践,创造优秀的土木建筑工程,特设立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第二条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简称詹天佑大奖)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和北京詹天佑土木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于1999年联合设立,是“詹天佑土木工程科学技术奖” 的主要奖项,是住房城乡建设部认定的全国建设系统工程奖励项目之一。
(注:“詹天佑土木工程科学技术奖”于2001年3月经国家科技部首批核准登记,包括詹天佑大奖、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优秀论文奖、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优秀毕业生奖。
)第三条本奖项是我国土木工程领域工程建设项目科技创新的最高荣誉奖,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和北京詹天佑土木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联合颁发,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中国铁路总公司(原铁道部)等建设主管部门的支持与指导下进行。
第四条本奖项的奖励对象是:在科技创新(尤其是自主创新)和科技应用方面成绩显著的优秀土木工程建设项目。
本奖项应充分体现“创新性”、“先进性”和“权威性”。
---------------------- 时需Sr彳---------- ----- ---- --- 第五条本奖项每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获奖工程一般不超过30项,必要时可设立“特别奖”。
第二章评选工程范围及申报条件第六条本奖项评选范围包括下列各类工程:一、建筑工程(含高层建筑、大跨度公共建筑、工业建筑、住宅小区工程等);二、桥梁工程(含公路、铁路及城市桥梁);三、铁路工程;四、隧道及地下工程、岩土工程;五、公路及场道工程;六、水利、水电工程;七、水运、港工及海洋工程;八、城市公共交通工程(含轨道交通工程);九、市政工程(含给排水、燃气热力工程);十、特种工程(含军工工程)。
第七条申报条件申报本奖项的单位必须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团体会员。
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申报要求
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申报要求詹天佑奖按照预申报、准备申报材料、网上填报、报送书面材料的程序进行,具体报送材料要求如下。
一、“参选工程”书面申报材料要求1、“参选工程推荐申报书”、“创新集体申报书”:A4纸印制,装订成册,各15份(原件各3份,并注明);2、“参选工程申报附件材料”:A4纸印制,装订成册,一式3份,具体内容如下:(1)工程项目计划及建设批件(指主要立项批件,一般设计、施工及用地许可证等可不附);(2)工程竣工验收文件,应包含参加验收的单位和人员的签字盖章;(3)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对工程质量等级校验证书;(4)工程使用单位对使用期间的评价材料;(5)获得国家或省部级奖励、地方优质工程奖励证明文件;(6)工程简要示意图(一两张即可,不要照搬设计图纸);铁路、公路、隧道等工程应附简要路线示意图。
3、工程照片:(1)拍摄要求:①能反映工程全貌的全景照片(至少5张),要求使用800万像素以上的专业数码相机拍摄;②能体现工程科技创新和新技术应用成果的局部、施工及科研试验阶段有代表性的工程照片(至少20张),要求使用500万像素以上的数码相机拍摄。
(2)冲印要求:冲印10英寸(25.4厘米*20.3厘米)彩色工程照片一套,将每张工程照片的编号及简要中、英文说明用黑色记号笔标注在照片背面,统一装入牛皮纸袋信封。
4、工程录像:编辑制作介绍参选工程概况、工程特点难点、科技创新及新技术应用等方面情况的录像片,应配有声音讲解,统一制作成DVD格式。
5、优盘:(1)在优盘根目录上建立“申报书”、“附件材料”、“工程照片”、“工程录像”四个文件夹;(2)将“参选工程推荐申报书”、“创新集体申报书”电子版(Word 格式)存储在“申报书”文件夹内;(3)将“参选工程申报附件材料”扫描成电子版(JPG格式)存储在“附件材料”文件夹内;(4)将“工程照片”电子版(JPG格式)以照片编号(阿拉伯数字)命名,存储在“工程照片”文件夹内,同时用Word编写工程照片的中英文说明一同存储在“工程照片”文件夹内;(5)将“工程录像”电子版(DVD格式)存储在“工程录像”文件夹内。
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北京詹天佑土木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2010年工作总结暨2011年工作要点2010年,北京詹天佑土木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简称詹天佑基金会)在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以及基金会各位理事、监事的指导和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围绕基金会宗旨积极组织开展各项工作,在表彰奖励、资助活动、资金募集、组织建设等方面均取得新的进展。
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着重做好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评选表彰活动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简称詹天佑奖)是在建设、铁道、交通、水利系统组织开展的以表彰奖励科技创新与新技术应用为宗旨的奖项,自设立以来得到科技部、民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铁道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科协等单位的热情支持和积极参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和积极推动下,已经成为土木工程领域的重要奖项。
2010年,在各相关单位的指导和支持下,组织完成了第十届詹天佑奖评选和第九届詹天佑奖宣传表彰工作。
(一)组织完成第十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评选工作第十届詹天佑奖评选严格按照《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评选条例》规定,依序完成了推荐申报、资格审核、专业预审、评审大会评审、公示以及詹天佑奖指导委员会审定等程序。
1、精心组织,广泛宣传,扩大詹天佑奖影响和覆盖面,鼓励各相关单位积极组织开展遴选推荐工作。
为进一步扩大詹天佑奖的影响和覆盖面,基金会积极组织,广泛宣传,鼓励更多的单位积极参与詹天佑奖评选表彰活动。
①于2010年年初即组织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网站、简报等媒体刊登了第十届詹天佑奖推荐申报通知;②向詹天佑奖三个推荐渠道:建设、铁道、交通、水利等主管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土木建筑(土木工程)学会,学会专业分会专门致函,请支持开展遴选推荐工作;③元旦、春节期间,在向学会团体会员单位寄送贺卡的同时附带上推荐申报通知;④将中建、中铁、中交等几家大型国企单位纳入推荐单位之一。
4月28日,在北京组织举办了第十届詹天佑奖申报辅导班,就詹天佑奖推荐申报程序以及申报材料填写注意事项进行了讲解和答疑,准备申报第十届詹天佑奖的相关单位人员近100人参会。
2023 年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标准研编计划
2023 年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标准研编计划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2023年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标准研编计划的关键之年,标志着中国土木工程领域标准体系的全面升级和完善。
在这一年,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将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战略,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制定一系列土木工程领域的标准,以支持中国土木工程行业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提升。
一、背景分析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建筑市场和工程建设大国,土木工程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木工程行业对于高品质、高效率、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日益凸显。
因此,加强土木工程领域标准制定和应用,对于推动土木工程行业的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编计划目标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标准研编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制定一批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土木工程行业标准,推动我国土木工程行业的科技进步和提质增效。
具体目标包括:1. 完善土木工程领域标准体系,建立涵盖土木工程各领域的标准体系框架;2. 提高行业标准的科学性、完整性和适用性,保障土木工程施工、设计、监理等各个环节的质量;3. 加强标准的宣贯推广,提升行业从业人员和相关企业的标准意识和遵从标准的意识;4. 推动我国土木工程行业与国际接轨,提高中国土木工程标准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研编计划内容根据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的工作经验和实际需求,2023年的标准研编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土木工程设计标准的修订和制定:包括土木工程设计规范、设计图集、设计计算规范等方面的标准;2. 土木工程建设施工标准的制定和更新:包括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验收、施工规范等领域的标准;3. 土木工程监理标准的编制和完善:包括土木工程监理规范、监理标准化管理要求等方面的标准;4. 土木工程材料与设备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包括土木工程建材、设备选用标准、检验测试标准等内容。
BIM本科毕业论文选题(1)-5d6d
选题1:基于BIM 的施工进度与资源均衡优化研究[18]林佳瑞,张建平,钟耀锋. 基于4D-BIM 的施工进度-资源均衡模型自动构建与应用[J].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4,06:44-49. [25]林佳瑞,张建平,钟耀锋. 基于4D-BIM 与过程模拟的施工进度—资源均衡[A].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计算机应用分会、应用分会、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计算机应用专业委员会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计算机应用专业委员会.第十七届全国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大会论文集[C].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计算机应用分会、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计算机应用专业委员会:,2014:6. 基于BIM 的进度管理框架构件与流程设计的进度管理框架构件与流程设计[22]林佳瑞,张建平,钟耀锋. 基于4D-BIM 的施工进度-资源均衡模型自动构建与应用[J].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4,06:44-49. [71]何清华,韩翔宇. 基于BIM 的进度管理系统框架构建和流程设计[J]. 项目管理技术,2011,09:96-99. [16]赵盟. 基于BIM 的进度看板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22]张校伟. 基于综合项交付的进度管理优化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51]何晨琛,王晓鸣,吴晶霞,赵国超. 基于BIM 的建设项目进度控制研究[J]. 建筑经济,2015,02:33-35. [2]赵彬,王友群,牛博生. 基于BIM 的4D 虚拟建造技术在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中的应用[J]. 建筑经济,2011,09:93-95. [26]牛博生. BIM 技术在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2 [29]张康照. 基于BIM 实时模型的施工进度监测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12. [33]张连营,于飞. 基于BIM 的建筑工程项目进度-成本协同管理系统框架构建[J]. 项目管理技术,2014,12:43-46. [19]甘露. BIM 技术在施工项目进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 [25]胡长明,熊焕军,龙辉元,王雪艳. 基于BIM 的建筑施工项目进度-成本联合控制研究[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4:474-478. [6]伊朝接. 基于新兴信息技术的智慧施工进度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12]王爱娟. 基于BIM 的建设项目进度风险分析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15]任桂娜. 基于BIM 的工程项目进度计划自动生成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16]廖龙辉. 基于BIM 的施工进度—成本上下文信息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17]车谦. 基于BIM 的施工项目进度风险预警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25]袁振民,王要武. 基于BIM 和网络计划技术的建设施工程施工工进度—成本研究[J]. 管工程管理理学报,2015,04:95-100. [5]刘欣. 基于BIM 的大型建设项目进度计划与控制体系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3. [3]王心宇. 施工进度仿真及工程量统计分析与实施[D].山东大学,2014. [19]纪凡荣,曲娣,尚方剑. BIM 情景下的可视化工程进度管理研究[J]. 建筑经济,2014,10:40-43. 选题2:基于BIM 的建筑设备与安全运维管理研究[47]陈兴海,丁烈云. 基于物联网和BIM 的建筑安全运维管理应用研究——以城市生命线工程为例[J]. 建筑经济,2014,11:34-37. [50]陈兴海,丁烈云. 基于物联网和BIM 的城市生命线运维管理研究[J]. 中国工程科学,2014,10:89-93. [25]赖华辉,邓雪原,陈鸿,楼葭菲. 基于BIM的城市轨道交通运维模型交付标准[J]. 都市快轨交通,2015,03:78-83. [13]张睿奕. 基于BIM的建筑设备运行维护可视化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4. [26]张冰. 基于BIM的地铁车站机电设备运维管理[J]. 科学中国人,2015,11:58-59. [6]王代兵,佟曾. BIM 在商业地产项目运维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住宅科技,2014,03:58-60. [7]齐宝库,李长福. 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问题研究[J]. 施工技术,2014,15:25-29. [11]佟曾,王代兵. BIM在商业地产项目运维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住宅设施,2014,07:98-99. [55]王廷魁,赵一洁,张睿奕,李阳. 基于BIM与RFID的建筑设备运行维护管理系统研究[J]. 建筑经济,2013,11:113-116. [56]王廷魁,孙秋兰,郑小晴. 基于BIM的建筑物维修管理系统研究[J]. 建筑经济,2014,01:107-110. [46]满延磊,谢步瀛,张其林,胡笳. 基于OGRE和BIM的建筑物运行维护可视化系统平台研发[J].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3,01:1-5. [24]马智亮,杨之恬. 基于BIM技术的智能化住宅部品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系统功能需求分析[J].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5,01:1-7. [25]田佩龙,李哲,胡振中,邹东. BIM与建筑机电设备监测信息集成的研究[J].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5,01:8-13. [47]胡振中,陈祥祥,王亮,余芳强,王兴坡. 基于BIM的机电设备智能管理系统[A].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计算机应用分会、中国图学学会土木工程图学分会、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计算机应用专业委员会.计算机技术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第十六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计算机应用分会、中国图学学会土木工程图学分会、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计算机应用专业委员会:,2012:8. [58]尹奎,王兴坡,刘献伟,胡振中. 基于BIM的机电设备设施管理系统研究[J]. 施工技术,2013,10:86-88. [61]胡振中,陈祥祥,王亮,余芳强,王兴坡. 基于BIM的机电设备智能管理系统[J].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3,01:17-21. [20]孙秋兰. 基于BIM的建筑设备维修决策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2014. [50]杨子玉. BIM在物业设备资料管理中的应用[J]. 建筑,2013,18:84-85 BIM与建筑机电设备监测信息集成的研究[J].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25]田佩龙,李哲,胡振中,邹东. . BIM术,2015,01:8-13. [61]王廷魁,张睿奕. 基于BIM的建筑设备可视化管理研究[J]. 工程管理学报,2014,03:32-36. [14]王咸锋,王朔. BIM集成无线射频技术在医院建筑及设备管理中的应用[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8:4143-4146+4157. [4]何波,张家立,陈强,邓焯彬. 基于BIM的机电设备应急管理系统总体设计[J].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4,02:10-14+44. [5]陈强,邓焯彬,何波,张家立. 基于BIM的机电设备应急管理系统关键技术和软件实现方法[J].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4,02:15-19. BIM与建筑机电设备监测信息集成的研究[J].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25]田佩龙,李哲,胡振中,邹东. . BIM术,2015,01:8-13. [47]胡振中,陈祥祥,王亮,余芳强,王兴坡. 基于BIM 的机电设备智能管理系统[A].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计算机应用分会、中国图学学会土木工程图学分会、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计算机应用专业委员会计算机技术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第十六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计算机应用分会、中国图学学会土木工程图学分会、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计算机应用专业委员会:,2012:8. [58]尹奎,王兴坡,刘献伟,胡振中. 基于BIM 的机电设备设施管理系统研究[J]. 施工技术,2013,10:86-88. [61]胡振中,陈祥祥,王亮,余芳强,王兴坡. 基于BIM 的机电设备智能管理系统[J].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3,01:17-21. [63]王珩玮,胡振中,林佳瑞,张建平. 面向Web 的BIM 三维浏览与信息管理[J].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3,03:1-7. [20]孙秋兰. 基于BIM 的建筑设备维修决策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2014. 选题3:基于BIM 的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设备智能管理系统研究[5]马智亮,杨之恬. 基于BIM 技术的智能化住宅部品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系统功能需求分析[J].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5,01:1-7. [61]胡振中,陈祥祥,王亮,余芳强,王兴坡. 基于BIM 的机电设备智能管理系统[J].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3,01:17-21. [62]林佳瑞,张建平,何田丰,贾卫东,吴峥. 基于BIM 的住宅项目策划系统研究与开发[J].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3,01:22-26. [13]马智亮,杨之恬. 基于BIM 技术的智能化住宅部品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系统需求分析[A].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计算机应用分会、学会计算机应用分会、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计算机应用专业委员会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计算机应用专业委员会.第十七届全国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大会论文集[C].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计算机应用分会、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计算机应用专业委员会:,2014:6. [5]郭红领,刘文平,张伟胜. 集成BIM 和PT 的工人不安全行为预警系统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4,04:104-109. [6]郭红领,于言滔,刘文平,张伟胜. BIM 和RFID 在施工安全管理中的集成应用研究[J]. 工程管理学报,2014,04:87-92. [76]张建平,梁雄,刘强,王修昌,王阳利. 基于BIM 的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及其应用[J].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2,04:1-6. [91]陆宁. 基于BIM 技术的施工企业信息资源利用系统研究[D].清华大学,2010. [66]田帅,徐蓉,王旭峰. BIM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建材科技,2014,04:98-99+115. [43]伍建军,周丹丹,饶伟,胡俊杰,吴侃. 基于BIM技术的造价软件对比分析[J].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3,04:29-33. [17]. “基于BIM的造价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项目验收会顺利召开[J].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3,03:80. [8]李静,方后春,罗春贺. 基于BIM的全过程造价管理研究[J]. 建筑经济,2012,09:96-100. [25]方后春. 基于BIM的全过程造价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 [6]林庆. BIM技术在工程造价咨询业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9]艾新,张德海,韩进宇. 基于BIM的全过程造价管理应用探索[J]. 建筑与预算,2014,05:14-18. [33]屠庆波,王霄燕,曾大林,纪凡荣,刘宏志. 基于BIM的变电站工程图形算量系统研究[J]. 工程管理学报,2015,02:111-115. [35]王廷魁,胡攀辉,杨喆文. 基于BIM与AR的施工质量控制研究[J]. 项目管理技术,2015,05:19-23. [4]徐尚奎,谭月仁,蒋凡,史建中. BIM技术在铁路客站质量安全控制方面的应用[J]. 铁路技术创新,2014,05:28-30. [9]洪伟. 基于“数据自动对比”的工程质量管理模式[J]. 工程质量,2015,06:94-96. [7]梁波.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能耗分析在设计初期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4. [25]首灵丽.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能耗模拟分析与传统建筑能耗分析对比研究[D].重庆大学,2013. [68]曾旭东,赵昂. 绿色建筑设计中的CAD技术——建筑设计中BIM技术与能耗分析相结合的应用研究[A]. 建设部、科学技术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英国贸易投资总署(UKTI)、加拿大劳动和住房部、新加坡国家发展部建设局(BCA)、印度建筑业发展委员会(CIDC)第二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论文集[C].建设部、科学技术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英国贸易投资总署(UKTI)、加拿大劳动和住房部、新加坡国家发展部建设局(BCA)、印度建筑业发展委员会(CIDC):,2006:7. [72]秦媛媛. 数字技术辅助建筑气候适应性设计方法初探[D].重庆大学,2011. [18]张锋. 零能耗建筑的节能技术与可持续性评价[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11]袁雁,李鹤,陈雨行. 面向建筑生命周期能耗评估的建筑信息模型研究框架[A].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国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中国生态城市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生态城市研究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论文集————S01S01绿色建筑设计理论、技术和实践[C].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中国生态城市研究专业委员会:,2015:6. [97]王韶宁. 方案阶段的高速建筑日照算法[A]. 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模拟·编码·协同————20122012年全国建筑院系建筑数字技术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2012:4. [28]王会一,姜立,熊志坚,赵艳辉. 基于BIM 技术的三维日照计算软件[A].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计算机应用分会、中国工程图学学会土木工程图学分会、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计算机应用专业委员会.BIM 与工程建设信息化——第三届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创新论坛论文集[C].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计算机应用分会、中国工程图学学会土木工程图学分会、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计算机应用专业委员会:,2011:12. [20]韩旭亮. 基于BIM 协同设计建筑热工性能优化设计过程的经济性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4. 。
国内土木工程EI及核心期刊
国内土木工程EI及核心期刊《岩土工程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土木工程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建筑结构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岩土力学》(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重庆大学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煤炭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中国矿业大学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中南大学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东南大学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同济大学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矿业研究与开发》(全国中文核心)《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EI,全国中文核心)《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EI,全国中文核心)《工业建筑》(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混凝土》(全国中文核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水利学报》(EI,全国中文核心)《人民长江》(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长江科学院院报》(全国中文核心)《矿业安全与环保》(全国中文核心)《中外公路》《现代隧道技术》《科技导报》(《科技导报》曾获全国科技期刊(综合类)一等奖、国家期刊奖、全国百强期刊奖.现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期刊”,并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剑桥科学文摘》(CSA)、《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lrich),英国SA/INSPEC、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数据库(CABI),波兰《哥白尼索引》(IC)收录,入选“国家期刊方阵"、全国“百刊工程”和“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等。
)《工程爆破》(全国中文核心)《有色金属》(全国中文核心)《现代矿业》(中国核心期刊,国家级普通期刊)《建筑工业》(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国内岩土类、地质类核心期刊导引A.国内岩土工程期刊1.岩土工程学报/95758X/本刊于1979年创刊,是中国水利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中国振动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性科技期刊。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装配式桥梁技术标准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装配式桥梁技术标准本标准旨在规范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的装配式桥梁技术要求,包括设计、制造、施工、验收和维护等方面。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装配式桥梁的设计、施工和验收,并作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评估的依据。
1. 装配式桥梁的设计1.1 装配式桥梁应按照国家有关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确保结构安全、合理和经济。
1.2 装配式桥梁的设计应考虑使用功能、地质条件、环境因素等影响,并选择合适的结构类型和材料。
1.3 装配式桥梁的设计应注重构件的标准化和互换性,方便施工和维修。
2. 装配式桥梁的制造2.1 装配式桥梁的制造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材料和设备,确保制造质量。
2.2 装配式桥梁的构件制造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尺寸、形状、强度等参数符合标准。
2.3 装配式桥梁的制造过程中应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减少浪费和污染。
3. 装配式桥梁的施工3.1 装配式桥梁的施工应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流程、安全措施、质量控制等。
3.2 装配式桥梁的施工应注重构件的安装和连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3 装配式桥梁的施工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4. 装配式桥梁的验收4.1 装配式桥梁的验收应按照国家有关规范和标准进行,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2 装配式桥梁的验收应注重构件的质量、安装位置、连接质量等方面的检查。
4.3 装配式桥梁的验收应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并出具相应的验收报告。
5. 装配式桥梁的维护5.1 装配式桥梁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5.2 装配式桥梁的检查和维护应按照国家有关规范和标准进行,确保维护的质量和效果。
5.3 对于存在安全隐患或损坏的构件,应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防止事故发生。
6. 装配式桥梁的监测和维护记录6.1 装配式桥梁应建立完善的监测和维护记录制度,确保结构的健康状况和安全性。
6.2 监测应包括桥梁的变形、位移、裂缝、振动等方面的监测,以及结构应力、应变等参数的监测。
土木工程学报投稿要求
投稿须知1. 《土木工程学报》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载土木工程各专业领域的发展综述,重大土木工程实录,建筑结构、桥梁结构、隧道及地下结构、岩土力学、基础工程、交通工程和建设管理等专业及其相关领域的论文报告,包括科研、设计、施工方面的研究成果与工程实践总结,同时也刊登建筑材料、道路、港口、水利、市政、计算机应用、力学、防灾减灾等专业中与上述学科交叉或有密切联系的论文报告。
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科研的中高级技术人员和土木工程类大专院校师生。
2. 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2.1 所有来稿均要求网上投稿,在学报主页点击“作者在线投稿”,注册后登录即可开始投稿。
来稿要求主题明确、结构严谨、数据可靠、文字简炼。
本刊审稿周期6个月,请勿一稿多投。
本刊采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对所有来稿进行检测。
2.2 署名者应为稿件执笔人或稿件内容的主要责任者,本刊拒绝不当署名行为。
文后请附所有作者姓名、出生年、学历、学位、工作单位、职务或职称、主要从事技术工作领域、重要学术成就。
通信作者的详细联系地址、电话号码和电子邮箱等信息请务必填写完整,以便编辑部与作者联系。
2.3 正文前应列有300~400字的中文摘要、150~200个单词左右的英文摘要及作者单位英译名,并列有中、英文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英文关键词下列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E-mail。
摘要写作应符合本刊标准,撰写前请阅读《摘要写作要求》。
由于文摘的写作质量关系到Ei收录和检索,请作者务必重视。
2.4 首页脚注附基金项目及编号、第一作者姓名、学历、职称。
2.5 来稿包括图、表,一般不超过7000字(约3.5页印刷页)。
稿中所附图及表格应放在正文中,文稿中所有图题、图注、表题均为中、英文对照。
表格用三线表。
来稿要求为word文档,且文件大小应控制在1M以内,特殊情况可放宽到3M(例如图比较多的情况下)。
采用jpg格式的图片可以有效节约文件大小。
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评选办法(年修订)
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评选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国家科技创新战略,提高工程建设水平,促进先进科技成果应用于工程实践,创造优秀得土木建筑工程,特设立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第二条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简称詹天佑大奖)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与北京詹天佑土木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于1999年联合设立,就是“詹天佑土木工程科学技术奖”得主要奖项,就是住房城乡建设部认定得全国建设系统工程奖励项目之一。
(注:“詹天佑土木工程科学技术奖”于2001年3月经国家科技部首批核准登记,包括詹天佑大奖、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优秀论文奖、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优秀毕业生奖。
) 第三条本奖项就是我国土木工程领域工程建设项目科技创新得最高荣誉奖,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与北京詹天佑土木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联合颁发,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中国铁路总公司(原铁道部)等建设主管部门得支持与指导下进行。
第四条本奖项得奖励对象就是:在科技创新(尤其就是自主创新)与科技应用方面成绩显著得优秀土木工程建设项目。
本奖项应充分体现“创新性”、“先进性”与“权威性”。
第五条本奖项每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获奖工程一般不超过30项,必要时可设立“特别奖”。
第二章评选工程范围及申报条件第六条本奖项评选范围包括下列各类工程:一、建筑工程(含高层建筑、大跨度公共建筑、工业建筑、住宅小区工程等);二、桥梁工程(含公路、铁路及城市桥梁);三、铁路工程;四、隧道及地下工程、岩土工程;五、公路及场道工程;六、水利、水电工程;七、水运、港工及海洋工程;八、城市公共交通工程(含轨道交通工程);九、市政工程(含给排水、燃气热力工程);十、特种工程(含军工工程)。
第七条申报条件申报本奖项得单位必须就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团体会员。
申报本奖项得工程需具备下列条件:一、必须在勘察、设计、施工以及工程管理等方面有所创新与突破(尤其就是自主创新),整体水平达到国内同类工程领先水平。
二、必须突出体现应用先进得科学技术成果,有较高得科技含量,具有一定得规模与代表性。
2007-2011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大事记
岩土春秋—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土力學及岩土工程分会大事记(1957-2011)2011年12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主要活动大事记1953年 由茅以升创议,在北京成立了本分会的前身——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北京分会土工组,开展土力学及基础工程方面的学术交流活动。
1953-1956年 为适应全国开始大规模基本建设的需要,土工组在1953-1956年期间共举办了62次土力学系统讲座和学术讨论会,并分别出版了《土工彙刊》1、2、3集。
(另有详述)1957年 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北京分会土工组的基础上,成立了全国性的中国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学术委员会。
主任委员:茅以升 副主任委员:倪弄畔秘书:卢肇钧、黄强。
当时,经茅以升与国际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协会创始人Terzaghi教授联系,我会决定参加国际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协会(简称国际土协ISSMGE,创立于1936年)。
这是我国当时第一个参加国际学术团体的学会。
同年,茅以升和陈宗基代表学会参加了在伦敦召开的第四届国际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简称“国际土协大会”)。
1961年 黄文熙参加了在巴黎召开的第五届国际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并发表了“Instigation on Stability of Saturated Sand Foundation and Slopes against Liquefaction”学术论文,论文刊载入会议论文集。
1962年 12月3-9日,第一届全国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在天津召开,茅以升主持了会议,代表共70人出席,天津市土壤地基学会会员60余人也参加了会议的各项学术活动,收到论文194篇,会议分四组进行讨论交流。
会议着重讨论了土力学如何支援农业问题。
此外还讨论了土力学专业发展规划、土的物理力学化学性质、土的变形和强度理论、路基的稳定及地基基础设计等有关问题,会后出版了论文选集。
1964年 8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一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选集》由中国工业出版社出版。
国内土木工程EI及核心期刊
国内土木工程EI及核心期刊《岩土工程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土木工程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建筑结构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岩土力学》(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重庆大学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煤炭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中国矿业大学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中南大学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东南大学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同济大学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矿业研究与开发》(全国中文核心)《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EI,全国中文核心)《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EI,全国中文核心)《工业建筑》(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混凝土》(全国中文核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水利学报》(EI,全国中文核心)《人民长江》(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长江科学院院报》(全国中文核心)《矿业安全与环保》(全国中文核心)《中外公路》《现代隧道技术》《科技导报》(《科技导报》曾获全国科技期刊(综合类)一等奖、国家期刊奖、全国百强期刊奖。
现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期刊”,并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剑桥科学文摘》(CSA)、《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lrich),英国SA/INSPEC、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数据库(CABI),波兰《哥白尼索引》(IC)收录,入选“国家期刊方阵”、全国“百刊工程”和“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等。
)《工程爆破》(全国中文核心)《有色金属》(全国中文核心)《现代矿业》(中国核心期刊,国家级普通期刊)《建筑工业》(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国内岩土类、地质类核心期刊导引A.国内岩土工程期刊1.岩土工程学报/95758X/本刊于1979年创刊,是中国水利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中国振动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性科技期刊。
国内土木工程EI及核心期刊
国土木工程EI及核心期刊《岩土工程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土木工程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建筑结构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岩土力学》(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大学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煤炭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中国矿业大学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中南大学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东南大学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同济大学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矿业研究与开发》(全国中文核心)《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EI,全国中文核心)《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EI,全国中文核心)《工业建筑》(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混凝土》(全国中文核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水利学报》(EI,全国中文核心)《人民长江》(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长江科学院院报》(全国中文核心)《矿业安全与环保》(全国中文核心)《中外公路》《现代隧道技术》《科技导报》(《科技导报》曾获全国科技期刊(综合类)一等奖、国家期刊奖、全国百强期刊奖。
现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期刊”,并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剑桥科学文摘》(CSA)、《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lrich),英国SA/INSPEC、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数据库(CABI),波兰《哥白尼索引》(IC)收录,入选“国家期刊方阵”、全国“百刊工程”和“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等。
)《工程爆破》(全国中文核心)《有色金属》(全国中文核心)《现代矿业》(中国核心期刊,国家级普通期刊)《建筑工业》(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国岩土类、地质类核心期刊导引A.国岩土工程期刊1.岩土工程学报/95758X/本刊于1979年创刊,是中国水利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中国振动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性科技期刊。
现将土木工程学科学术团队介绍如下
现将土木工程学科学术团队介绍如下,供根据自己喜欢的专业方向选择老师:1、张永兴学术团队(1)负责人:张永兴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土木工程学科带头人。
现任重庆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
目前承担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7项,已经完成科研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与其他专家合著公开出版学术专著7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2)主要研究方向山区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整治等成套关键技术锚杆―围岩结构系统智能检测技术高层建筑复杂地基稳定性分析研究山地城市浅埋隧道与地面结构相互作用(3)团队主要成员阴可教授(博士后)、靳晓光副教授、周小平副教授(博士后)、许明副教授(博士)、王桂林副教授(博士)、文海家副教授(博士)、吴曙光讲师(博士生)、张波讲师(博士生)、徐晓核讲师2、李正良学术团队(1)负责人:李正良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带头人,现任中国力学学会理事、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振动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工程力学学报编委、重庆市土木建筑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主持和主研包括“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在内的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1994年获“四川省十佳青年教师”称号,1996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1997年获“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主要研究方向高层建筑上部结构及地基基础分析和设计的新方法、新理论结构灾变行为与损伤诊断理论及方法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评估及维修决策方法大跨度桥梁结构的抗震与抗风(3)团队主要成员邓安福教授(博导)、陈朝晖副教授(博士)、干腾君副教授(博士)、李正英讲师、熊辉讲师(博士生)、黄超讲师3、李英民学术团队(1)负责人:李英民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学科带头人,现任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高层抗震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建筑物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委员会委员、重庆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委员、《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编委、《世界地震工程》编委、《工程抗震》编委。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文件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文件土秘字〔2012〕第3号关于颁发第十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的决定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是经科技部批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认定,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铁道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科学技术部等有关部门的共同支持与指导下,以推动科技创新为宗旨的科技奖项。
该奖项设立于1999年,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与詹天佑土木工程科技发展基金会颁发,是涵盖建筑、桥梁、铁道、隧道、轨道交通、公路、水利、港口、市政等土木工程各领域的重要奖项。
第十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包括2010年度、2011年度)经过推荐申报、资格审核、专业预评、评选委员会评审、詹天佑奖指导委员会核定以及公示等程序,共遴选出55项精品工程获得表彰。
特此决定对获奖工程及主要承建单位授予詹天佑铜像、荣誉奖牌和获奖证书,以资褒奖。
这些获奖工程在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科研、管理等技术方面具有突出的创新性和较高的科技含量,积极贯彻执行“四节一环保”等可持续发展方针,在同类工程建设中具有领先水平,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希望获奖单位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与节能环保意识,为提高我国工程建设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土木工程科技强国做出更大贡献。
附:第十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获奖名单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北京詹天佑土木工程科技发展基金会二〇一二年二月报送: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建设、铁道、交通、水利各部委及相关司局,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詹天佑奖指导委员会,詹天佑基金会理事、监事抄送: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专业分会及各地方学会发送:第十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获奖工程主要参建单位第十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2010年度)获奖名单第十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2011年度)获奖名单。
国内土木工程EI及核心期刊
国内土木工程EI及核心期刊《岩土工程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土木工程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建筑结构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岩土力学》(EI,CSCD 核心,全国中文核心)《重庆大学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煤炭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中国矿业大学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中南大学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东南大学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同济大学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矿业研究与开发》(全国中文核心)《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EI,全国中文核心)《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EI,全国中文核心)《工业建筑》(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混凝土》(全国中文核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水利学报》(EI,全国中文核心)《人民长江》(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长江科学院院报》(全国中文核心)《矿业安全与环保》(全国中文核心)《中外公路》《现代隧道技术》《科技导报》(《科技导报》曾获全国科技期刊(综合类)一等奖、国家期刊奖、全国百强期刊奖.现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期刊”,并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剑桥科学文摘》(CSA)、《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lrich),英国SA/INSPEC、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数据库(CABI),波兰《哥白尼索引》(IC)收录,入选“国家期刊方阵"、全国“百刊工程"和“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等。
)《工程爆破》(全国中文核心)《有色金属》(全国中文核心)《现代矿业》 (中国核心期刊,国家级普通期刊)《建筑工业》 (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国内岩土类、地质类核心期刊导引A.国内岩土工程期刊1.岩土工程学报/95758X/本刊于1979年创刊,是中国水利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中国振动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性科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