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药物的应用对骨盆骨折的发生及愈后影响的回顾性研究
骨折抗凝指南最新
骨折抗凝指南最新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科问题,其处理涉及到骨折的固定和愈合。
腹部外科手术后抗凝药物的应用
・198・堕叠!£整!!型!至蔓垫鲞签!塑坠墅望!,壁.皇!g.!【!{!!!y!!:型!盟垦!腹部外科手术后抗凝药物的应用吴庆华韩延民腹部手术涉及普通外科、妇产科、泌尿外科、骨科等。
据统计,未进行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预防的住院病人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可高达15%~40蛹。
其中,普外科手术病人的发生率为15%~30%,致死性肺栓塞的发生率为0.2%~o.9%。
因此,腹部外科手术后应当重视VTE的预防和治疗。
大量的{晦床随机对照试验已证实,抗凝药可以有效的降低腹部外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
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和荟萃分析中采用低剂量肝素和低分子肝索至少可以使普外科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减少60%。
1项超过7()个实验包括16000例病人的荟萃分析显示,肝素可以预防大约一半的肺栓塞和2/3的深静脉血栓。
因此,应用抗凝药物已成为外科大手米后血栓预防的主要方法。
sIG=N、ACcP等国外指南均推荐对于较大的外科手术常规应用抗凝药。
临床上预防血栓应用的主要抗凝药有低分子肝素、低剂量肝素、华法令。
低剂量肝素是最早应用的术后抗凝药。
该药的特点是价格低廉,效果良好,但引起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机率较低分子肝素高。
国外通常使用的剂量为5000U,1天2次或3次。
低分子肝素的特点是有更好的生物学药效率,半衰期长,抗凝效果更具有可预测性,使用方便。
华法令因为药物起效慢,所以,在术后预防性应用中相对少一些。
与未预防或安慰剂作对照,低剂量肝素能使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从22%下降到9%(OR0.3,NTTl7),有症状的肺栓塞从2.()%下降到I.3%(OR0.5,NTTl43),致死性肺栓塞从0.8%下降到0.3%(OR0。
4,NTTl82),整体死亡率从4.2%下降到3.2%(OR0.8,NTT97)。
大部分采用皮下注射低剂量肝素,手术前1~2h给药5000U。
随后,给药5㈨()U,1天2次或3次,直至病人能下地活动或出院。
抗凝与出血:临床决策的平衡与选择
抗凝与出血:临床决策的平衡与选择彭斌;崔丽英【摘要】抗凝药物治疗和预防血栓性疾病的有效性早已得到证实,但抗凝治疗在显著降低血栓事件发生风险的同时,可能导致出血并发症,严重者可致命.临床实践中存在医师和患者过分顾虑抗凝治疗出血风险的现象,抗凝药物的使用率远低于预期,故评估抗凝治疗的获益与风险,制定合理的抗凝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临床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用的评估量表,综合评估抗凝治疗,确定合适抗凝药物及剂量,加强抗凝治疗管理,在抗凝与出血之间找到平衡,作出合理选择.【期刊名称】《协和医学杂志》【年(卷),期】2018(009)002【总页数】6页(P97-102)【关键词】血栓形成;抗凝;出血【作者】彭斌;崔丽英【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神经科学中心,北京1007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4;R452抗凝药物治疗和预防血栓性疾病的有效性早已得到证实。
然而,抗凝治疗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显著降低血栓事件发生的风险,另一方面则可能导致出血并发症,严重者可致命。
临床实践中存在医师和患者过分顾虑抗凝治疗出血风险的现象,使抗凝药物的使用率远低于预期,在我国尤其明显[1]。
对出血风险的过分顾虑是影响抗凝药物使用推广的最重要因素,对抗凝治疗进行综合评估,权衡获益与风险,加强抗凝治疗管理,可在抗凝与出血之间找到平衡,作出合理选择。
1 抗凝治疗的评估1.1 评估适应证在权衡治疗风险时,确定合适的治疗人群是基本出发点,这既能使需要抗凝治疗的患者接受有效治疗,又能避免无需抗凝治疗患者承担不必要的治疗风险。
确定适宜治疗人群要求临床医师掌握严格的抗凝治疗适应证。
开展血栓风险分级,评估相应血栓风险是临床确定抗凝适应证的重要方法。
尽管患者存在个体差异,但在疾病的治疗原则上仍具有共性,这为确定基于人群的治疗适应证提供了可能。
骨盆骨折手术护理常规
骨盆骨折手术护理常规一、术前护理1、评估和观察要点(1)病情评估:评估患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骨盆骨折类型,有无脏器损伤等合并伤、多发伤,损伤程度、各脏器功能状态。
(2)安全评估:评估患者年龄、精神状况及自理能力。
(3)疾病认知:了解患者及家属对疾病和手术的认知程度,评估患者及家属的配合程度。
(4)心理状况:了解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治疗及预后有无信心。
是否有不良情绪反应。
家庭经济承受能力2、护理要点(1)术前检查:♦常规检查:血、尿常规,生化全项,APTT+PT,HBsAg,HIV,HCV,梅毒抗体,心电图,胸部X光片。
♦专科检查:影像学检查:骨盆X线、骨盆CT骨科专科检查:骨盆分离试验、挤压试验等♦注意事项: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术前检查的目的、方法,积极协助其完成各项检查;告知患者静脉抽血前需要禁食水6小时以上;留取尿标本时,应取晨起、空腹、首次、中段尿液。
(2)术前准备:1)呼吸道:保暖,预防感冒,避免因受凉引起呼吸道疾病,必要时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2)胃肠道:清醒病人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鱼、瘦肉、鸡蛋、蔬菜、水果等)为宜。
数千一日给予灌肠。
全麻手术需禁食、水6-8小时,防止全身麻醉所导致的吸入性肺炎、窒息等。
3)过敏试验及交叉配血:询问患者过敏史,遵医嘱做抗生素皮肤过敏试验,记录结果。
皮敏试验阳性者,应在病历、床头卡和患者一览表名牌上注明,并及时通知医生。
行交叉配血,做好术中备血。
4)皮肤准备:术前一日由责任护士根据医嘱为患者备皮,范围为肋缘至膝关节,前后过正中线,剃阴毛。
5)个人卫生:术前给予口腔护理、剪指(趾)甲,保持全身清洁,男性患者剃净胡须。
6)睡眠:创造良好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必要时,遵医嘱于术前晚给予口服镇静剂。
7)术晨准备:嘱患者取下假牙、眼镜、角膜接触镜,将首饰及贵重物品交予家属妥善保存,入手术室前应排空二便。
手术前遵医嘱给予术前针,并将病历、术中用药等用物带入手术室;检查患者腕带的信息是否清楚、准确、齐全,以便术中进行患者身份识别。
那屈肝素钙与磺达肝癸钠在预防脊柱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那屈肝素钙与磺达肝癸钠在预防脊柱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1. 引言1.1 研究背景脊柱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创伤性损伤,术后患者往往面临着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肺栓塞。
因此,寻找有效的方法预防脊柱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显得尤为重要。
那屈肝素钙是一种抗凝血药物,可以有效地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磺达肝癸钠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同样具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近年来,关于那屈肝素钙和磺达肝癸钠在预防脊柱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在联合应用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那屈肝素钙与磺达肝癸钠在预防脊柱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及其联合应用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更加有效的预防措施。
同时,通过分析影响因素,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预防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那屈肝素钙与磺达肝癸钠在预防脊柱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情况,评估两种药物单独或联合应用对患者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更加有效的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策略。
具体目的包括:比较那屈肝素钙和磺达肝癸钠单独应用的效果;分析那屈肝素钙与磺达肝癸钠联合应用的优势;探讨影响预防效果的因素,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总结那屈肝素钙与磺达肝癸钠在预防脊柱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意义,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研究的目的,旨在为提高脊柱骨折患者手术后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2. 正文2.1 脊柱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脊柱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较高,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脊柱骨折手术后,患者需要卧床休息,活动受限,血液循环减慢,血管内的血液容易形成血栓。
而且脊柱骨折术后患者疼痛明显,长时间卧床不动容易造成血液淤滞,加重了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抗凝指南
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通信作者:邱贵兴 E-mail: ****************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发生率较高,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医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
对骨科大手术患者施以有效的预防方法,不仅可以降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减轻患者痛苦,大量的医药经济学研究证实还可降低医疗费用[1]。
为提高与骨科相关的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水平、规范预防方法,特制订“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本指南中的“骨科大手术”特指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replacement,TKR)和髋部周围骨折手术(hip fractures surgery,HFS)[2]。
本指南仅为学术性指导意见,具体实施时必须依据患者的医疗情况而定。
一、概述1. 静脉血栓栓塞症: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3]。
包括两种类型: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即静脉血栓栓塞症在不同部位和不同阶段的两种临床表现形式。
2. 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静脉,以下肢深静脉为多,常见于骨科大手术后。
下肢近端(腘静脉或其近侧部位)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肺栓塞血栓栓子的主要来源,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可降低发生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
3.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导致的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疾病[4,5],是骨科围手术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4. 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流行病学:国外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如表1所示[2]。
骨盆髋臼骨折患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研究进展(完整版)
骨盆髋臼骨折患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研究进展(完整版)骨盆髋臼骨折(pelvic and acetabular fractures, PAFs)通常在高能量创伤后引起,特别是从治疗的角度来看,骨盆骨折被认为是复杂的损伤。
根据骨折的X线片和水平CT扫描,将髋臼骨折分为简单和复杂各5种类型,简单包括后壁、后柱、前壁、前柱和横行骨折,复杂依次为后柱+后壁、横行+后壁、前侧+后半横行、“T”形和完全双柱骨折;最常见的三种骨折类型是前柱骨折(20.8%),双柱骨折(17.1%)和前方+后半横形骨折(16.9%)。
手术治疗率最高的骨折类型包括后柱+后壁联合骨折(90.2%)、横行+后壁骨折(85.9%)和相关双柱骨折(85.2%)。
手术治疗率最低的骨折类型包括前壁骨折(10.2%)、前柱骨折(42.2%)和横行骨折(50.5%)。
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c, VTE)是骨科创伤后一种公认的、可能致命的并发症,接受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发生VTE的风险很高。
临床上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统称为VTE;而肺栓塞通常是由下肢深静脉形成导致的严重并发症,是骨折术后致死的重要原因。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各种创伤及骨折术后发生率极高,是最可怕的并发症之一。
PAFs是一种高能量复杂损伤,由于骨盆髋臼特殊的解剖结构和创伤机制,大大增加了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的概率。
在WANG等的一项研究发现:110例临床PAFs患者中,经过手术等相关治疗后,尽管予以一定抗血栓治疗干预,仍有3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另外还出现3例严重的肺栓塞事件。
这无疑增加了PAFs治疗的难度,由此可见PAFs患者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极高,这可能与患者的年龄、手术治疗、术后护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临床上需加大重视此类创伤患者VTE并发症的发生。
PCI患者围术期抗凝药物应用及出血事件的调查分析
PCI患者围术期抗凝药物应用及出血事件的调查分析PCI(腹主动脉介入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血管疾病的介入手术。
在进行PCI手术的围术期,抗凝药物被广泛应用,以预防血栓形成和进一步的血管闭塞。
然而,长期以来,患者在使用抗凝药物过程中出现出血事件的报道也逐渐增多。
本文旨在通过调查分析PCI患者围术期抗凝药物应用及出血事件的情况,以期能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为了了解PCI患者围术期抗凝药物的应用情况以及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我们选取了近两年在某医院接受PCI手术并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收集其相关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测数据,对其进行统计和分析。
首先,我们调查了PCI患者围术期抗凝药物的具体应用情况。
统计结果显示,大部分患者在手术前已经使用抗凝药物,其中包括肝素、华法林、阿司匹林等。
在手术当天,患者继续应用抗凝药物的比例有所下降,而选择使用其他抗凝药物的比例有所增加。
这一结果表明,在手术前继续使用抗凝药物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临床医生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血栓风险和出血风险,权衡利弊。
接下来,我们关注了PCI患者围术期抗凝药物使用过程中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
结果显示,近半数患者在手术过程或围术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出血事件。
其中,轻度出血的比例最高,严重出血的比例相对较低。
进一步分析发现,使用华法林的患者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抗凝药物。
这可能与华法林的药理特点和治疗监控要求有关。
此外,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因素对出血事件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
针对以上调查分析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首先,临床医生在决定PCI患者是否继续使用抗凝药物时,应充分评估患者的血栓风险和出血风险,并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选择。
其次,对于使用华法林的患者,需要特别关注其出血事件的风险,临床医生应加强监测和调整剂量。
此外,患者本身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因素也需要纳入考虑,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综上所述,通过对PCI患者围术期抗凝药物应用及出血事件的调查分析,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益的信息和建议,以便临床医生在决策治疗策略时能够更加科学和合理。
长期口服华法林患者行骨科大手术围术期抗凝治疗策略
海峡药学2691年第33卷第(期化水平低的患者吸入用药的依从性得到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提高。
影响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因素多种多样,可能主要包括吸入设备、药物、患者的文化程度和心理及医护人员等因素教育等。
临床药师采用各种通讯工具对出院后的患者进行随访及接受相关用药咨询,有针对性地对不同个体进行教育指导,对其用药过程实施监护,可以达到更有针对性地有效提高DPI使用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的目的,增强其防护意识,弥补不足,从而保障DPI治疗的效果,更好地控制患者病情,降低复发率。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比较临床药师监护前后患者的吸入步骤评分表和吸入剂用药依从性调查问卷表发现,临床药师对患者实施全程药学监护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应在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4史东明,徐浩锋,杨华俊,等.干粉吸入剂药学干预流程的建立及疗效评价分析中国医院统计,254,(02):437W46.〔2〕杨婷婷,沈晓莉,金菊,等.三步宣教法对患者干粉吸入剂使用正确率的影响〔〕.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264,1(64):219-2244〕罗云.临床药师干预对慢阻肺患者吸入剂使用技术和自我管理的影响研究〔J〕.当代医学,224,24(2):42-125.〔〕冯于洛,王雅葳,褚燕琦,等.临床药师床旁教育实践及患者依从性评价〔〕.药学实践杂志,264,36(06):554956,566.4〕S.MaPmouUi,K.ElseUf,5.Cheua,e)al.Fluibisatioa ChascWSs/cs cf Lactose Powdeu is Simply Turbulent Channei Flows〔J〕.Experimeutal Thesnal anS Fluib Science,262,Accepted:201-42.〔〕马凌悦,阙呈立,田硕涵,等•临床药师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吸入剂使用技术和自我管理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9512,32(2):469W571.〔7〕严莉琳•强化教育对支气管哮喘患者使用干粉吸入剂的效果研究4〕中国卫生标准管理9620(2):46W58.长期口服华法林患者行骨科大手术围术期抗凝治疗策略商晶晶、*,龚金红、,徐航2(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苏常州24023;.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药学部,江苏南京910065)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长期口服华法林患者行骨科大手术围术期抗凝治疗实践中的药学服务内容及作用。
那屈肝素钙与磺达肝癸钠在预防脊柱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那屈肝素钙与磺达肝癸钠在预防脊柱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脊柱骨折是一种严重的骨折类型,常常需要手术治疗。
术后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休息和恢复,这增加了他们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会导致肺栓塞等严重后果。
预防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非常重要。
那屈肝素钙和磺达肝癸钠是两种常见的用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药物,它们在脊柱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备受关注。
那屈肝素钙是一种抗凝血药物,可以通过抑制凝血酶的活性来预防血栓形成。
它经常用于术后患者的预防性抗凝治疗,特别是在需要长期卧床休息的患者中。
磺达肝癸钠是一种新型抗凝血药物,与传统的那屈肝素钙相比,它具有更快的起效时间和更可控的凝血酶抑制作用。
磺达肝癸钠在术后抗凝治疗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1. 适应症:那屈肝素钙和磺达肝癸钠均适用于预防脊柱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对于需要长期卧床休息或有其他危险因素的患者,尤其适合使用这两种药物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
2. 给药剂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血栓形成风险,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肾功能等因素来确定药物的给药剂量。
一般来说,剂量较小的那屈肝素钙需要进行皮下注射,而磺达肝癸钠则可以口服给药,便于患者的使用和管理。
3. 定期监测:在使用那屈肝素钙和磺达肝癸钠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期间,患者的凝血指标需要得到定期监测。
这有助于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及时调整药物剂量,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4. 长期随访: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潜在的并发症,在术后患者中可能存在较高的风险。
那屈肝素钙和磺达肝癸钠的预防性抗凝治疗需要进行长期随访,及时发现并处理一切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在使用那屈肝素钙和磺达肝癸钠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时,还需要充分考虑患者其他潜在的并发症和疾病情况。
老年患者、肾功能不全、出血倾向等情况都需要谨慎使用这两种药物。
在临床上,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巴曲酶联合维生素K治疗长期口服抗凝血药物并骨盆骨折出血的止血研究
巴曲酶联合维生素K治疗长期口服抗凝血药物并骨盆骨折出血的止血研究祝茂盛;石敦义;王鹏;余锋;孔林凯【摘要】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长期服用抗凝药物(OAC)并骨盆骨折患者,随机抽取40例患者给予停用口服抗凝药+巴曲酶+维生素K治疗,为试验组;其余40例仅给予停用口服抗凝药为对照组。
在给予两组积极输血补液抗休克基础上,进而进行比较两组间相关实验参数的变化。
结果试验组7d后的凝血功能指标以及血小板计数均优于对照组;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微循环的乳酸、休克指数较低、以及血红蛋白较高,输血频次及血浆量较少,OAC合并骨盆骨折后抢救成功率较高。
组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OAC伴骨盆骨折患者通过科学合理止血治疗,凝血功能及各实验参数指标变化显著,临床疗效确切,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医疗费用,值得推广。
【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年(卷),期】2016(027)011【总页数】2页(P2011-2012)【关键词】口服抗凝药物;骨盆骨折;止血【作者】祝茂盛;石敦义;王鹏;余锋;孔林凯【作者单位】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重庆 401220;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重庆 401220;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重庆 401220;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重庆401220;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重庆 4012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54随着地震、泥石流、矿难及交通意外事故等一系列的天灾人祸的高频率发生,严重骨盆骨折病例数亦逐年上升[1,2],临床医师对骨盆骨折止血的治疗技术亦日渐成熟,然而,正是伴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及医疗养老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人口呈老龄化上升趋势,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也逐年上升,这些老龄病人往往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在同时合并发生骨盆骨折患者来说,如何克服抗凝血导致大失血及止血用药过多导致心脑血管栓塞的意外事件,对于临床医师来说,是个棘手的新问题,为此,笔者所在医院为长期口服抗凝血药物患者骨盆骨折后如何止血进行研究治疗,并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低分子肝素对预防骨盆骨折手术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最佳用药时间的临床研究
低分子肝素对预防骨盆骨折手术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最佳用药时间的临床研究郑豪芬;杨腾衡;陈其福;邓宇;郑豪侠;王家冠【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optimal time of LMWH in preventing thromboembolism of pelvic fractures surgery in gerontal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53 gerontal patients with pelvic fractures surger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6 h group (6 hours after surgery) and 12 h group (12 hours after surgery) according to the time of postoperative use of LMWH. Postoperative blood loss,diameter difference of thigh and calf at 1,2,7 d after operation, the levels of fibrinogen and D-dimer,blood coagulation function were recorded at 1,3 d after operation. Results The blood loss of 12 h group was less than that of 6 h group (P<0. 01),the thigh diameter difference in 12 h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at of 6 h group at 1,2,7 d after operation (P<0. 05). The fibrinogen level in 12 h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6 h group at 3 d after operation (P<0. 01).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dimer levels,APTT levels,PT levels and TT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P >0. 05 ) .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pelvic fractures surgery using LMWH 6 h after surgery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postoperative limb swelling and the in-cidence of deep vein thrombosis.%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 LMWH)对预防骨盆骨折手术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最佳用药时间。
骨盆骨折康复疗效观察论文
分类
根据骨折部位和损伤程度,骨盆骨折可分为多种类型,如骨 盆边缘撕脱性骨折、骨盆稳定性骨折、骨盆不稳定性骨折等 。
骨盆骨折的病因与病理
病因
骨盆骨折的主要病因包括高能量外伤、骨质疏松、骨骼疾病等。其中,高能 量外伤如车祸、高空坠落等事故是导致骨盆骨折的主要原因之一。
病理
骨盆骨折可导致骨盆环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受到破坏,影响患者的活动能力、 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骨盆骨折还可能伴随其他器官和系统的损伤,增加治 疗难度和并发症风险。
数据采集
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骨折 类型等)、康复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关节 活动度、生活质量等指标。
数据分析与结果呈现
数据分析
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比较两组患 者在康复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关节活动度 、生活质量等指标的变化。
结果呈现
通过表格和图表形式呈现数据分析结果,包 括均值、标准差、t值、P值等指标。
05
骨盆骨折康复疗效观察结 果分析
功能恢复情况分析
关节活动度
通过测量患者关节屈曲、伸展、内旋、外旋 等角度,评估骨盆骨折后关节功能的恢复情 况。
肌肉力量
通过等速肌力测试等方法,评估患者在骨盆骨折康 复过程中肌肉力量的恢复情况。
平衡能力
通过单脚站立测试、平衡板测试等方法,评 估患者在骨盆骨折康复过程中平衡能力的恢 复情况。
展望未来,骨盆骨折的康复治疗将 更加注重患者的个体差异和全面管 理,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 治疗服务。
07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01
参考文献1
骨盆骨折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该研究综述了近年来骨盆骨折康复治
疗的方法和效果,为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抗凝指南
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通信作者:邱贵兴E-mail: qguixing@ 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 )发生率较高,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医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
对骨科大手术患者施以有效的预防方法,不仅可以降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减轻患者痛苦,大量的医药经济学研究证实还可降低医疗费用[1] 。
为提高与骨科相关的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水平、规范预防方法,特制订“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本指南中的“骨科大手术” 特指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replacement,TKR )和髋部周围骨折手术(hip fractures surgery,HFS)[2] 。
本指南仅为学术性指导意见,具体实施时必须依据患者的医疗情况而定。
一、概述1. 静脉血栓栓塞症: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3] 。
包括两种类型: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 )和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TE ),即静脉血栓栓塞症在不同部位和不同阶段的两种临床表现形式。
2. 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静脉,以下肢深静脉为多,常见于骨科大手术后。
下肢近端(腘静脉或其近侧部位)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肺栓塞血栓栓子的主要来源,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可降低发生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
3.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导致的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疾病[4,5] ,是骨科围手术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4. 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流行病学:国外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如表1 所示[2] 。
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抗凝药物使用评价和分析
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抗凝药物使用评价和分析
陈泉金;魏小娟;徐冬闽
【期刊名称】《海峡药学》
【年(卷),期】2024(36)5
【摘要】目的对在我院关节外科接受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患者围手术期抗凝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为骨科合理使用抗凝药物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通过检索我院合理用药监测系统,随机抽取2022年1~12月在我院关节一科和关节二科接受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患者各300例,依据药品说明书及相关指南文献等对其临床应用合理性进行评价。
结果院内抗凝药物的使用关节一科有33例不合理(其中阿司匹林超说明书用药21例),关节二科有40例不合理(其中阿司匹林超说明书用药38例);出院带药抗凝药物的使用关节一科有30例不合理(其中阿司匹林超说明书用药24例),关节二科有262例不合理(其中阿司匹林超说明书用药254例)。
结论我院关节外科在抗凝药物合理使用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骨科抗凝药物管理需要持续改进。
【总页数】4页(P89-92)
【作者】陈泉金;魏小娟;徐冬闽
【作者单位】福州市第二医院药学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69.4
【相关文献】
1.关节置换院前持续抗栓患者围手术期抗凝策略分析
2.人工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分析
3.综合干预措施对骨科围手术期预防抗凝药物合理使用的效果评价
4.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药物抗凝空窗期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的安全性及成本效果分析
5.骨科围手术期抗凝药物及氨基己酸合理使用评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那屈肝素钙与磺达肝癸钠在预防脊柱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那屈肝素钙与磺达肝癸钠在预防脊柱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引言脊柱骨折是一种严重的骨折类型,常常需要手术治疗。
术后的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术后并发症中常见且危险的一种。
为了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常常需要使用抗凝血药物。
那屈肝素钙和磺达肝癸钠是两种常用的抗凝药物,它们在预防脊柱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安全性等方面探讨这两种药物在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情况。
一、药理作用1. 那屈肝素钙的药理作用那屈肝素钙属于低分子肝素类药物,它通过抑制凝血酶活动,阻断血栓形成的过程。
那屈肝素钙可以选择性地抑制凝血酶的活性,防止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从而阻碍血栓的形成。
那屈肝素钙还可以通过增加抗凝血酶III的活性,延长血液凝固时间,进而达到抗凝的效果。
2. 磺达肝癸钠的药理作用磺达肝癸钠是一种抗凝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凝血酶活性,抑制凝血因子Xa的生成,从而阻止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抑制血栓形成的过程。
磺达肝癸钠可以有效地抑制凝血过程,减少血栓的形成。
二、临床应用1. 那屈肝素钙在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那屈肝素钙在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被广泛应用。
通过给予患者适当剂量的那屈肝素钙,可以有效地防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一般情况下,那屈肝素钙的用药剂量会根据患者的体重和肾功能进行调整,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三、安全性1. 那屈肝素钙的安全性那屈肝素钙的安全性较好,一般情况下,给药剂量控制在适当范围内,很少会出现出血、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
由于那屈肝素钙是一种抗凝药物,存在一定出血风险,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指标,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针对性护理对下肢骨折手术后低分子肝素钙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针对性护理对下肢骨折手术后低分子肝素钙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下肢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创伤,通常需要手术治疗。
下肢骨折手术后患者常容易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特别是在床位休养期间。
为了预防DVT的发生,低分子肝素钙已被广泛应用于骨折手术后的护理中。
本文将讨论针对性护理对下肢骨折手术后低分子肝素钙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我们需要了解下肢骨折手术后DVT的发病机制。
下肢骨折手术后,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休养,导致下肢血液循环减少,血液淤积、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增加,这些因素都将增加DVT的发生风险。
预防DVT成为术后护理中的重要环节。
低分子肝素钙是一种抗凝血药物,具有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且在术后护理中应用方便。
针对性护理在下肢骨折手术后低分子肝素钙预防DVT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性护理包括全面评估患者的DVT发生风险、合理制定预防措施和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降低DVT的发生率,确保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
在针对性护理中,全面评估患者的DVT发生风险至关重要。
这包括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手术部位、手术方式、骨折类型、合并症等信息。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科学合理地制定预防措施。
对于高危患者可以采取更加严密的预防措施,以确保他们不会出现DVT的并发症。
而对于低危患者,则可以简化预防措施,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以防止低分子肝素钙出现不良反应。
合理制定预防措施是针对性护理中的重要环节。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制定个性化的DVT预防方案。
在使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DVT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用药情况、药物剂量和疗程,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使用。
还需要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弹力袜、进行足踝运动等物理预防措施,增加下肢肌肉收缩,促进血液循环,减少DVT的风险。
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也是针对性护理的重要内容。
在使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DVT 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等指标的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低分子肝素钙可能引起的出血等不良反应。
那屈肝素钙与磺达肝癸钠在预防脊柱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那屈肝素钙与磺达肝癸钠在预防脊柱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脊柱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通常由于高能量事故或者老年人自身骨质疏松等原因引起,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和困扰。
手术治疗是治疗脊柱骨折的主要方式之一,术后患者往往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这增加了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那屈肝素钙与磺达肝癸钠是常用的抗凝药物,在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结合临床实践,探讨这两种药物在预防脊柱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从事临床工作的医务人员都明白,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很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脊柱骨折患者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深静脉血栓形成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和恢复时间,更严重的是可能导致肺栓塞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对于脊柱骨折患者术后的抗凝预防十分重要。
那屈肝素钙是一种低分子量肝素,具有良好的抗凝效果。
它通过增加抗凝血酶和抗蛋白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血栓和纤维蛋白的形成。
磺达肝癸钠是一种抗凝药物,能够抑制凝血酶活性,减少血栓形成。
这两种药物在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被广泛应用,对于脊柱骨折患者术后的抗凝预防具有一定的优势。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患者,60岁的老年男性患者因交通事故引起腰椎骨折,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术前我们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血凝状况以及术后的抗凝预防方案。
在手术结束后,我们通常会选择使用那屈肝素钙或者磺达肝癸钠进行抗凝预防。
这两种药物的使用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剂量和疗程。
在给予抗凝药物的我们也会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出血情况。
因为那屈肝素钙和磺达肝癸钠是抗凝药物,过量使用或者不合理使用会增加出血的风险。
因此在使用这两种药物的我们也会密切观察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那屈肝素钙与磺达肝癸钠在预防脊柱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这两种药物的抗凝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抑制血栓的形成。
这两种药物的使用方便,患者可以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进行给药,不需要定期监测凝血功能指标。
抗凝_抗血小板及溶栓药物的合理应用
华法林的起始量 5 ~ 20 mg / d,维持量 2.5 ~ 7.5 mg / d。 抗凝作用时间一般发生在给药后 24 h 内,但 抗凝作用的峰值可能延长至 72 ~ 96 h,所以华法林 不能单独应用于急性抗栓治疗。 WHO 推荐用国际 正 常 化 率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作 为 口服抗凝剂的监测指标。国人的 INR 以 2.0 ~ 2.5 为 佳。 还可测定凝血酶原片段 1 + 2(F1+2),F1+2 是因子
抗凝、溶栓及抗血小板药物是主要针对高危患 者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栓塞的一类药物,在临床 上使用广泛。 近年来随着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技术 的迅速发展,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但是,如果使用不 合理、不规范,这类药物也可带来严重后果,如脏器 出血等,应引起重视。 本文力求从这类药物的药理 作用机制、适应证、剂量、安全性监测、不良反应、药 物相互作用等诸方面加以阐述。
是以抗Ⅹa 的活性来表示, 表 1 列举了国内市场常 用 的 低 分 子 肝 素 规 格 及 用 法 [2]。
肝 素 主 要 用 途 : (1) 预 防 性 应 用 :① 预 防 大 手 术
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 ②用于心血管系统手 术如体外循环、心导管检查、动脉修补术、冠状动脉 旁路移植等。 ③用于断肢再植、人工肾、血透、腹膜 透析等。 (2)用于治疗:①急性动、静脉血栓形成,② 肺 栓 塞 ;③弥 散 性 血 管 内 凝 血 (DIC);④ 急 性 心 肌 梗 死(AMI),脑血栓形成[3]等。 患者有出血性疾病或有 出血倾向者禁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凝药物的应用对骨盆骨折的发生及愈后影响的回顾性研究【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受伤前应用抗血小板因子药物(APA)的骨盆骨折患者的回顾性分析,阐明APA对骨折后出血,输血的需求和骨折愈后的影响。
方法:选取本院三年以来的骨盆骨折患者,分为APA组和非APA组。
骨折分级采用骨盆骨折严重程度评分(PFSS)法。
其他临床数据包括:患者数量,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合并伤,骨折前的基础疾病,骨折前的药物治疗情况,发病/死亡率,血红蛋白的变化,血液制品的使用,影像资料,手术方案和营养状况。
然后对早期/后期输血情况,手术方案和死亡率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共选取45岁以上的骨盆骨折患者109人,其中37人骨折前应用APA(29人应用阿司匹林,8人用氯吡格雷,5人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并且有8人同时应用1种以上APA)。
APA组患者年龄大于非APA组(70岁:63岁。
P﹤0.01)。
两组患者性别,PFSS和ISS无明显差异。
入院24小时内APA组患者较非APA组并发症多,血红蛋白水平低,并且需要输注更多的浓缩红细胞(P﹤0.05)。
血小板水平,24小时后浓缩红细胞输注情况,术中出血/输血,住院天数,愈后和死亡率方面两组未见显著差异。
对骨折早期浓缩红细胞需求有影响的因素包括高ISS/PFSS评分,骨折前应用阿司匹林,入院时低血红蛋白水平(P﹤0.03)。
对骨折后期浓缩红细胞需求有影响的因素包括并发症和PFSS评分(P﹤0.05)。
结论:受伤前应用APA并非是骨盆骨折手术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单独影响因素。
尽管受伤前应用APA对骨折早期出血影响不明显,但有可能增加入院24小时内输注浓缩红细胞的需求。
而且本研究发现在应用不同APA患者中,只有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与骨折早期浓缩红细胞需求相关。
而骨折后期输血需求则与并发症,高PFSS评分和骨盆手术不同有关。
关键词:抗凝治疗损伤严重程度骨盆骨折严重程度评分手术愈后The impact of antiplatelet therapy on pelvic fracture outcomes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study reviews clinical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pelvic fractures (Pfx) who were using pre-injury APA. Specifically, we focused on the influence of APA on postinjury bleeding, transfusions, and outcomes after Pfx. Methods:Patients with Pfx admitted during a 37-month period beginning January 2006 were divided into APA and non-APA groups. Pelvic injuries were graded using pelvic fracture severity score (PFSS)–a combination of Young–Burgess (pelvic ring),Letournel–Judet (acetabular), and Denis (sacral fracture) classifications. Other clinical data included demographics, co-morbid conditions, medications, injury severity score (ISS), associated injuries, morbidity/mortality, hemoglobin trends, blood product use, imaging studies, procedures, 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Multivariate analyses for predictors of early/late transfusions, pelvic surgery, and mortality were performed. Results:A total of 109 patients >45 years with Pfx were identified, with 37 using preinjury APA (29 on aspirin [ASA], 8 on clopidogrel, 5 on high-dose/scheduled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agents [NSAID], and 8 using >1 APAs). Patients in the APA groups were older than patients in the non-APA group (70 vs. 63 years, P < 0.01). The two groups were similar in gender distribution, PFSS and ISS. Patients in the APA group had more comorbidities, lower hemoglobin levels at 24 h, and received more packed red blood cell (PRBC) transfusions during the first 24 h of hospitalization (all, P< 0.05).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in platelet or late (>24 h) PRBC transfusions, blood loss/transfusions during pelvic surgery, lengths of stay, post-ED/discharge disposition, or mortality. In multivariate analysis, predictors of early PRBC transfusion included higher ISS/PFSS, pre-injury ASA use, and lower admission hemoglobin (all, P < 0.03). Predictors of late PRBC transfusion included the number of complications, gender, PFSS, and any APA use (all, P< 0.05). Conclusions:Results of this study support the contention that preinjury use of APA does not independently affect morbidity or mortality in trauma patients with Pfx. Despite no clin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early postinjury blood loss, pre-injury use of APA wa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likelihood of receiving PRBC transfusion within 24 h of admission. Furthermore, multivariate analyses demonstrated that among different APA, only preinjury ASA (vs. clopidogrel or NSAID) was associated with early PRBC transfusions. Late transfusion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any APA, complications, higher PFSS, and need for pelvic surgery.Keywords: Antiplatelet therapy, injury severity, pelvic fractures, pelvic severity score, trauma outcomes抗凝剂(APA)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在有多重疾病和年龄﹥45岁的高危人群中,APA 的使用尤其应该引起重视。
有数据表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大剂量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和其他抗凝剂在中老年患者的临床应用有升高的趋势,如动脉粥样硬化,介入治疗和慢性骨性关节炎患者等【1】。
但APA对此年龄段患者手术情况的影响我们却知之甚少【2】。
在普外科和创伤骨科对不同APA应用,失血量和对输血的需求之间关系的临床研究和描述几乎还未见到,并且术者对手术病人是否应用APA也争议颇大【3,9】。
本研究的目的是描述APA对骨盆骨折患者的伤后出血,输血和骨折愈后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选取对本院过去三年年龄≥45岁的骨盆骨折患者。
骨折前使用APA的确定标准:a、规律使用阿司匹林至少80mg/天;b、规律使用氯吡格雷至少75mg/天;c、在医生建议下规律使用治疗量非甾体类抗炎药。
按骨折前是否接受APA的规律治疗分为骨折前应用APA组和未应用APA组(非APA组)。
其他相关影响因素:a、患者数量;b、损伤严重度评分(ISS);c、格拉斯高昏迷评分(GCS);d、合并伤;e、骨折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f、骨折前的药物治疗情况;g、浓缩红细胞以及其他血液制品的输注情况(包括新鲜血小板,新鲜冷冻血浆和冷沉淀);h、住院以及ICU天数;i、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为了标准化骨盆骨折的严重程度,我们采用骨盆骨折严重程度评分法(PFSS)进行分级。
血红蛋白分别在入院时、入院后24小时和入院后7天记录,标记为未校正的初始血红蛋白值(校正后的血红蛋白值为每输注1U浓缩红细胞,未校正血红蛋白值加1)。
2.统计方法:应用χ2检验,ANOV A方差分析和多重回归进行统计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