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化学化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化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化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摘要:随着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背景下,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创新型人才日益成为增强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
当前,我国正朝着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正在从“规模化”向“高质量”转变。
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社会实现新发展、新突破、新跨越,都亟需大量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等指导性文件纷纷将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加强高素质、强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升至战略高度。
为此,国内各个高校纷纷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
关键词:应用化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实践引言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飞速发展,高等教育已经迈入普及化发展的新阶段,时代对高等教育改革提出新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高校要“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把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到了突出的位置。
全国高校在人才培养体系及模型构建、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体系、拔尖人才培养等方面相继开展了研究和探索工作。
地方普通本科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主力军,如何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技能人才,服务于国家与地方经济发展已成为其亟需攻克的重大课题。
1有机化学思政教育意义应用化学专业主要研究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及相关工程技术知识,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在化学及相关学科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育教学等工作的人才。
有机化学是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的核心基础课程,主要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制备及应用,与多种学科交叉融合,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支撑作用。
有机化学是应用化学的核心和灵魂,在百年诺贝尔化学奖中,有机化学研究成果占比达60%以上,在推动人类文明和科技进步等方面发挥着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
从应用化学专业特点出发,深入挖掘有机化学课程体系思政元素,探索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融合创新,对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勇于创新的科学素养、甘于奉献的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模式与实践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模式与实践在当今社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对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因此,深入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模式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强调以实践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一理念与传统的学术型人才培养理念有所不同,学术型人才培养更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而应用型人才培养则将重点放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以实践为导向的理念要求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实际工作场景和社会需求,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例如,通过引入实际案例、项目式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与技能。
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工作要求。
此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还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教育者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1、产学研合作模式产学研合作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模式。
学校与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工作。
学校可以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企业则可以为学校提供实践基地和项目资源,支持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科研机构则可以为学校提供前沿的科技信息和研究成果,促进学校的教学内容更新和科研水平提升。
通过产学研合作,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
同时,学校和企业也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和创新。
2、项目驱动教学模式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是指以实际项目为载体,将教学内容融入到项目中,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与技能。
“临港化工”背景下化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1 8
律和应用技术的工程技术学科 , 是工学门类 中的一级学科圆 。该学科 以过程工业为背景和研究对象 , 学科 内容体现基础与应用并重 , 包括基础理论 、 基本方法和基本实验技术( 技能 )产品研制 、 , 工艺开发 、 过程设
计、 系统模拟与优化和操作控制等。包括化学工程、 化学工艺 、 生物化工 、 应用化学和工业催化 5 个二级学 科。 化学工程研究 以化学工业为代表 的过程工业中有关 的化学过程和物理过程 的一般原理和共性规律 , 解 决过程及装置的开发 、 设计、 操作及优化 的理论和方法问题 。化学工艺研究化学品的合成机理、 生产原理 、 产品开发 、 工艺实施和过程及装置的设计和优化。 涉及的工业领域主要是 以石油、 、 煤 天然气和其它矿物质 为原料 , 采用化学加工过程生产 , 包括石油化工、 煤化工、 基本有机化工、 无机化工 、 化工冶金和高分子化工 产品等工业部门。而这些产品的生产企业大都是我国的大型骨干企业 ,在国民经济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 位。 化学工艺长期与化学及化学工程有关分支学科紧密 的相互融合 、 交叉和渗透 , 通过理论分析、 实验研究 和工业应用 , 不断的进行新工艺 、 新过程 、 新技术、 新产品和新设备的研究 、 开发 、 放大、 设计和优化 , 使化学 工艺学科持续 的深化 、 创新并 向前发展。
Ab ta t h e eo me to o ile o o e n sta o a olg ’ p cat et g a d d v l sr c :T ed v lp n fsca c n my d ma d h tlc lc l e ss e il st n n e e— e y i
石化工业的发展可带动机械 、 交通运输 、 电子、 建材、 轻纺 、 农业等产业的发展, 已成为我国工业化进程
第七届广东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二等奖获奖项目名单
以培养地方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陈国杰、谢嘉宁、李斌、张潞英、周有平
93
融合专业、创新思维与人文教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刘玉华、古广灵、黄伟雄、范彦斌、徐银燕
94
构建化学化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肇庆学院
郝向英、郭海福、李湘、梁巧荣、钱初洪、吴贤格、覃亮、吴利欢、李志伟、李妍
安然、苏宏元、崔淑慧
20
人才培养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华南理工大学
韩金龙、刘洊波、张凤春、杨俊、崔岭
21
构建科技创新活动平台,提高土木工程学生科技创新与工程实践能力
华南理工大学
王湛、季静、陈庆军、杨医博、郭文瑛
22
面向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光电特色专业的建设与实践
华南理工大学
文尚胜、姚日晖、吴为敬、王丹、彭俊彪
广州大学
苏育志、陈爽、梁红、董文、赵建华
76
地方院校艺术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广州大学
徐俊忠、汪晓曙、马达、王丹、吴开俊
77
地方高校分析类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及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广州大学
曹广福、叶瑞芬、袁文俊、王晓峰、赵红星
78
基于CDIO理念的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广州大学
张春良、王一军、江帆、萧仲敏、庞志
广东工业大学
于兆勤、郭钟宁、吴福根、丁政、邓海祥
54
产学研结合卓越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广东工业大学
程良伦、王春茹、周晓辉、何小敏、刘洪涛
55
结合地方城乡建设的建筑学专业实践创新人才培养
化工类研究生培养模式和机制的改革与实践情况介绍
化工类研究生培养模式和机制的改革与实践情况介绍为了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重点解决研究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提升等问题,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在“学科建设是龙头、人才培养是根本、队伍强化是关键、体系创新是保障”的工作思路指导下,以培养国际一流的“大化工”工程科学家、工程师和管理经营人才为目标,围绕着“以生为本”的培养理念,经过多年的教育改革与实践,建立并完善了化工类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与管理机制,形成了“三维七点”网络化培养体系,实现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成功培养了一批高层次的复合型工程人才,为全面实现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化工学科奠定了基础。
“三维”即:(1)、严把入口,择优纳贤;(2)、监控过程,陪伴成长;(3)、控制出口,保障质量。
“七点”即:(1)、招生制度改革优化。
(2)、教学督导过程控制。
(3)、培养方案持续改革。
(4)、实践基地升级改造。
(5)、心理安全全程监控。
(6)、学业职业规划教育。
(7)、培养质量节点控制。
具体展开介绍如下:(1)、招生制度改革优化长期以来,我国研究生的招生选拔过于偏重知识考核,淡化了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潜质的考察。
无论硕士、博士,主要是通过严格的统一考试初选,然后进行复试后录取。
统一入学考试主要是针对基础理论和知识的考查,难以考察考生知识运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而在研究生复试阶段,难以避免某些主观因素的影响,使得部分“应试型”考生进入研究生阶段,最终导致研究生面对复杂的实际问题时,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出现了培养质量下滑的趋势。
因此,我校针对研究生入学选拔考试方式与内容进行改革,增加了考生解决复杂化工问题能力方面的内容;在复试环节对考核内容加强引导,加强了对考生的专业知识面、工程实践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有效考核;复试与初试考核成绩占比为1:1,严格控制复试比为120%-150%,增大淘汰率;在复试管理方面严格采用“双盲”面试模式,强化了面试过程的公正性,创造了更加公平、客观的选拔环境,为选拔出更优秀的研究生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在学生入校的导师选择上,我们采取学生导师双向选择模式,尊重学生的研究兴趣,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化工行业人才培养与发展
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 会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开展技能培训课程,提高学生实际 操作能力
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提高 实践能力
产学研合作:企 业、高校、科研 机构三方合作, 共同培养人才
合作模式:企业 提供实践机会, 高校提供理论教 学,科研机构提 供技术支持
合作内容:人才 培养、技术研发、 成果转化等方面
不足之处:人才培养体系 不完善,缺乏系统性和针
对性
不足之处:人才培养与实 际需求脱节,缺乏实践性
不足之处:人才培养缺乏 创新性,缺乏对新技术的
关注和应用
案例背景:某化工企业 人才培养与发展现状
改进建议:建立完善的 人才培养体系,加强针
对性和系统性
改进建议:加强人才培 养与实际需求的结合,
提高实践性
Part Three
培养高素质人才: 提高行业整体技术 水平和创新能力
加强行业交流:促 进行业间的合作与 交流,提高行业整 体竞争力
推动行业进步:通 过人才培养,推动 行业技术进步和产 业升级
提高行业地位:提 升行业整体水平, 提高行业在社会中 的地位和影响力
培养高素质人 才:提高化工 行业技术水平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智能化: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将广 泛应用于化工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人才需求:未来化工行业将需要更 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 型人才
校企合作:加强与高校、企业的合作,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紧密结 合
实践教学: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国际化:引进国际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方法,提高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 平
石油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调研分析报告
石油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调研分析报告一、调研背景分析1.石化行业发展现状石油化工行业是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的支柱产业,生产过程包括油气勘探、油气田开发、钻井工程、采油工程、油气集输、原油储运、石油炼制、化工生产、油品销售等,生产社会需要的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化工原料、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化肥等3000多种石油、化工产品。
石油化工行业生产线长、涉及面广,仅中国石化集团就有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等输油、输气管道近6000km,加油站2.4万个,石油化工企业的油田、采油厂、炼油厂、化工厂、油库、加油站、输油(气)管线遍及全国城市、乡镇、车站、码头、千家万户。
因而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014年全国石化行业主营业务收入3.5万亿元,利润118.7亿元。
2015年化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12.74万亿元,利润总额6265.2亿元。
其中,石化行业实现主营收入3.9万亿元,利润总额1615.6亿元。
《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2015年我国原油加工量约为5.2亿吨,预计2020年将达到6.2亿吨左右,烯烃、芳烃等基础原料和化工新材料保障能力将达到82%。
山东作为地方炼化企业大省,截止2015年山东地炼一次炼油产能为14820万吨/年,占全国地方炼化企业产能的60%以上。
2015年,山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321.8亿元,石化行业主营收入占全省化工行业的23.4%,其主营收入居全国同行业第1位。
2016年全省11家企业获得原油进口允许量4143万吨,占全国地炼企业获批总量的75.9%。
随着2016年国际油价总体回升,山东省石化行业经济运行呈现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2.石化行业人才现状随着产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对石化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
目前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从业人员1687万人,占全国工业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的12%。
化工技术人才培养
THANKS
感谢观看
案例二
总结词
该企业在化工技术人才培训和开发方面有着独特的经验,值得借鉴和学习。
详细描述
该企业重视化工技术人才的培训和开发,通过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为员工提供全面的技能 培训和职业发展规划。此外,该企业还与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技术攻关 ,提高员工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案例三
总结词
部分学生对化工专业缺乏兴趣,同时缺乏 对个人职业规划的思考,影响其学习积极 性和就业竞争力。
对策建议
加强实践环节教学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 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更好地适 应企业的需求。
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兴趣与职业 规划
通过开展职业规划教育、设立奖学金等方 式,引导学生对化工专业产生兴趣,并制 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
化工工艺
介绍典型化工产品的生产 工艺流程、工艺条件及控 制方法。
实践课程设置
实验课程
学生需完成一系列实验,包括 验证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以
巩固理论知识。
课程设计
学生需完成与专业相关的课程设计 ,如化工设备设计、化工流程设计 等。
实习
学生需到企业或研究机构进行实习 ,以了解实际生产过程和设备运行 情况。
理论与实践脱节
人才流失与缺乏优秀师资
学生兴趣与职业规划缺失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传统 化工行业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对化 工技术人才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
在教育过程中,往往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 问题,导致毕业生难以适应企业的实际生 产环境和岗位要求。
由于地域、待遇等因素,一些优秀的教师 资源难以满足化工技术人才培养的需求。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石
油
库
与加油源自站 O LD P TA D G SS A IN I E O N A T O 第 l 卷 第 5 T 6 期 望筮
2 7z0 一0  ̄ 0 1
油气 储 运 工 程 专 业 应 用 型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的研 究 与 实践
・
8 ・
维普资讯
・
竺柏康 徐玉朋 张仁坤 石一民・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等工作 的高级 工程技术 型或高级技术 管理型人
才 。 ”
取 得 了一定 的成 果 。
2 0 级油气储运工程开设 了 7门专业课 , 05 2
施工技术与管理 、 油品质量检验、 油气储运工程 自 动化等课程作为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必修课。在这
油品储运现场工程技术岗位或技术应用型 岗位 ,
容进行了优化和改进 :
注重其在实际工程 中的能力培养。具体地说 , 油
气储运工程专业 的应用型人才应能够在油气储运 现场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 。据我们对以往毕业生 的调查 , 他们中约有 5 %在 中石化销售企业从事 0
() 1精选专业必修课程 , 突出针 对性 、 时代性 和特色性。按照教育部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教学计 划要求 , 结合 学校 自身办学特点, 经反复研究 , 我 们确定了油库设计与管理、 油气储运安全技术与 管理、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 燃气输配、 储运工程
专业是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 实施学校“ 立 足舟山, 服务浙江, 面向全 国” 办学战略而设立的。
近年来 , 随着 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 我国对石 油、 天然气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国内石油库与加
油气储运工程新专业不仅继承了学院原石油 储运专业的传统 , 还汲取了中国石油大学 、 解放军 后勤工程学院等 国内高校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丰富 的办学经验 , 根据学校地理环境和办学条件 , 油气 储运工程专业培养 目标的定位应该是为石化企业
在教学改革中高职化工专业的实践与探索
科 学安排实训教学项 目。使学 生在进行 水 、 循环水系统等。 生产区可以进行一些 织管理 知识和技术经济指标 等方 面的知 培养 职业综合素质 。 正常的专业学 习的同时 ,完成 职业 培训 化工 中间体 的生产 .包 括常压设备生产 识 . 目标. 达到职业技能鉴定的规范要求
1加大实验课程改革力度。 .
近年来 .各 高职院校都在积极进行 在 生产控制 方面从间歇手动操作 到 DC 挑选符合要求 的优 秀人才 ;而学 生在实 S 选择就业单位 : 实验课程 的改革 . 经过不 断的探索 . 高职 集散控 制系统 .从普通 的化工参数 测量 训过程 中可 以了解 企业 . 化工实验课 的教学 内容更 具实用性 与创 手段 到 自动化程度很高 的仪表 等。齐全 对高职院校来说 .也有利于人 才培养和
三、 从职业 岗位 能力培养 出发 。 探索 实践教学新模式
区和高压设备生 产区、演示 教学区和生
在“+ ” 2 1 教学模式实施 中 。 将顶 岗实
产操作 区、一般化工原料 生产区和耐强 训与学生就业 相结 合是高职高专毕业实 酸碱生产区 、一般蒸馏 区和高效 规整填 践教学模式 的发展趋势 。企业在接受学 料 精馏 区、 一般精馏 区和共沸精馏 区等 。 生顶 岗实训 的过 程 中考 察学生 的表 现 .
经过 以上各环 节的实践 训练 .学生
具 备 了一定 的的分 析检验 、化学 化工计 算 、化工 岗位操作 以及化工 生产控制和 管理等技能 , 要实现学生的无缝上 岗 , 但
科教融汇视域下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创新工匠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科教融汇视域下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创新工匠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作者:李珩徐朝华胡飞燕夏德慧李梦台来源:《广东教育(职教版)》2024年第01期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科教融汇意味着“科学技术+职业教育”的发展新模式,这一创新性的表述是对职业教育更高的要求和期待。
随着我国化工产业链的转型升级,企业迫切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
而高职化工人才培养存在与产业链需求脱节,创新教育融合度不高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缺乏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环境,传统课程体系与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对人才需求不匹配;教学团队创新能力不足,难以推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产业链、创新链和人才链无法形成有机融合;化工专业学生普遍缺乏吃苦耐劳、勤奋刻苦的精神。
因此,在科教融汇视域下如何通过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刻苦耐劳的劳模品质,更好地对接产业链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求,将专业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深度融合,是高职院校化工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也是回答好“强国建设,教育何为”的时代课题。
一、“创新驱动,三链融通”理念内涵近年来,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以创新为驱动,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为宗旨,以产业链为对接,从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工匠技术技能人才为出发点,围绕人才链和创新链,结合化工新材料产业不断发展的技术需求,构建了一个基于“创新驱动,三链融通”的协同育人理念。
通过课程体系的重构改革,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工匠精神引入职业教育领域,实施协同教学、协同创新、共同培养创新工匠人才,丰富了职业教育理念。
以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涂料方向为例,示意图如图1。
二、创新工匠人才培养实践——以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开展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专业建设、创新平台建设等系列教学改革,随后开展实践检验,经过近五年的实践,逐步形成了基于“创新驱动,三链融通”的高职化工专业创新工匠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实践路径如图2。
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工实验技能大赛 、 数学建模竞赛 、 多媒体制作竞赛等各类竞赛 , 通过多种专业证书培训教育及各类专项培
训, 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及技术开发能力 ; 学生社 团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 、 文化活动 , 以此强化其社交能 力和协作精神. 通过以上各种形式 , 可以达到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的目的【 2 】 .
3 4
肇庆 学 院学报
第3 4 卷
创 新 活动 , 培 养其 科学 素 养 , 提 高学 生学 习和研 究 的积极 性 ; 通 过让 学 生参 与教 师 的科 研项 目, 使 其 了解科
研构思 、 设计与实施的基本过程 , 从而使学生初步具备运用知识开展科研的能力 ; 学 院鼓励学生参加化学化
体系的建立提供 了可资借鉴的模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构建应用型人 才培养 体 系
制定合理 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环节 】 . 化学化工学院在修订培养方案时
体现 了多层次、 个性化的特征 , 构建 了以提高基础理论知识为 目标的理论课程体系 , 以提高基本技能与专业
技能为 目标的实践课程体系 , 以提高综合能力 和拓展专业外延为 目标的素质拓展体系 , 以此构成人才培养 的主体框架. 新修订的培养方案体现了学校 的办学优势和特色 , 体现了培养具有实践能力 的应用型高级专
门人才的培养 目标 , 体现了“ 以生为本 , 以质立校 , 学术并举 , 崇术为上” 的办学理念.
1 . 1 优 化课 程体 系 。 加强 综 合能 力训 练
在新修订 的培养方案中 , 各专业课程体系采用模块化结构 , 构建 了由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模块、 通识教育
课模块 、 专业教育课程模块和个性发展模块组成 的课程体系. 专业教育课程模块又分为应用 型、 复合型、 学 术 型模块. 该课程体系将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进行有机融合 , 实现 了应用型 、 复合型 、 学术型人才 的分
化工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素质教育的新型教育观念 , 大胆地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 , 确 定人才培养 目标[ 1 ] 为: 面向2 l 世纪科技进步和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 设 需要 , 培 养具 有 良好 的道德 修 养 , 具备 较强 的工程 实 践能力、 工程设 计能力、 创新综合能力 、 外语交流能力和社 会适应能力 , 能在石油天然气加工、 石油化工、 煤化工、 能源 、 轻工 、 环保等领域从事工程设计、 科技开发 、 生产运行 、 维护 与管理工作 , 具有市场意识 、 国际竞争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复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化学化工学院以陕西省地方经济 的发展为立足点 , 依 托石油、 天然气及煤等能源化工行业的发展背景, 始终把培 养具有奉献精神 、 创新意识 、 实践能力、 国际视野和综合竞
一
、
争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 门人才作为培养 目标。化学工程与 工艺专业在原有改革取得成绩的基础上 , 努力构建复合型 、 应用型 、 创新 型人才培养模式 , 树立创新教育 、 个性教育和
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 , 加大了 石油天然气化工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矛盾。 因此,积极探索和改革化工专业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 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输送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 创
新型 、 复合 型 的大学 毕业 生 , 已经成 为专 业建设 亟待解 决 的 重要 问题 , 这也是 我们一 直思考 和探索 的 问题 。
念和人才培养定位, 按照学校和学院的统一部署 , 主动适应 国家经济社会 发展战略转变的需要 。 通过聘请同类高校 、 科 研院所和炼化企业专家 , 组织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研讨会 , 对 人 才培 养方 案进 行论 证 ,对人 才培 养方 案进 行 了一 系列 重 要 的改革 和 修 订 , 确定了“ 资 源共 建 、 全 程参 与 、 构建 机 制 、 深度融合” 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化工专业校企合作的 人才培养模式以工程师能力 、 素质培养为主线 , 依托学校 、 企业两个支撑 , 通过学校培养 、 企 业培养 、 自身培养三个维 度, 立足石油天然气化工行业 , 依托技术资质培训认 证、 大 学生创新创业、 大学生 自主学习、 综合素质培养 四个平 台 , 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 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 , 形成高质 量应用型工程师培养体系, 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 创新能力强,并基本具备石油天然气化工工艺工程师综合 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 总结经验 , 不断改进研究生教学工作 , 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 量做 出应 有 的贡献 。
化工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过程探索——以吉首大学为例
[摘要]化工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吉首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为例,简要介绍化工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探索,初见成效。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化工类专业;校企合作;平台建设[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0)06-0070-02化工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过程探索①———以吉首大学为例李飞,王磊,戴圣亲,蒋博扬,唐蕾艺(吉首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湖南吉首416000)化工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随着科技和社会的日益发展,现代化工已经逐步成为规模化、系统化、自动化和技术化等程度非常高的行业之一,对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要求也逐渐提高[1]。
因此,现代化工需要大量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然而,长期以来,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强一直是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薄弱环节,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不能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的典型问题之一[2]。
为切实扭转这种局面,近年来,教育部已经出台一系列自上而下改革的重要文件,以引导、推动全国各类高校及时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修改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新机制,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夯实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3-5]。
与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旨在培养学术型人才的目的不同的是,地方本科院校的目的一般在于培养应用型人才[6-8]。
吉首大学地处湖南西部,其化学化工学院的化学工程类专业涵盖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制药工程等,承担着为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培养“卓越化学工程师”的重任。
为主动适应“武陵山片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化学工程类专业人才的需求,近年来,我校陆续申办了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制药工程、环境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一批化学工程类专业,并先后利用申报“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实验室专项资金项目”,国家、湖南省“实验(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等契机,大力改善实验室条件,适时开展实验教学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实验教学模式、实验方法手段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有力保障了专业人才培养。
石油化工行业人才需求及其培养途径的研究
石油化工行业人才需求及其培养途径的研究本文通过对石油化工行业发展及人才需求市场调研的分析,阐述了石油化工行业生产的特点,当今石化产业发展的现代化发展的现状,指出了这一行业的人才需求定位,现阶段职业院校为满足社会需求而实施的人才培养途径与方法,从人才培养目标模式、教材、教学方法、实训基地、校企合作等方面提出具体做法,为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及实用价值。
关键词:石油化工行业特点发展现状人才需求高技能创新型人才途径方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提出,我国21世纪新人力资源的开发体系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的全方位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
在职业培训教育的目标中明确提出了以能力为核心、实现能力人的培养。
特别是高技能的创新人才的培养。
职业核心能力的定义是:自我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数字应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8个模块。
尤其强调为适应国际社会的飞速发展,要特别观注和强调职业院校学生的技能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职业教育的规划布局必须适应产业的发展趋势。
当今世界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趋势是“集约化、大型化、园区化、临港化”,而职业教育的相关专业布局却呈现“小型化、分散化”状态。
调研中发现,差不多1/3的职业院校承载着60~80%的专业规模,相当数量的专业点属于“低水平”重复建设,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严重,也带来了管理上的难度和质量的严重参差不齐。
教育部为加快推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成立并重组了53个行指委。
2013年成立的全国石油和化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石化行指委),作为石化行业指导的有力抓手,在职业教育领域的作用逐渐凸显。
行指委建议,应当压缩、撤减“小、散、差”的职教专业点,资金和政策向石化专业配套倾斜。
一、石油化工行业人才需求状况(一)石油化工行业特点石化产业的特点是生产规模大,资金、技术、人才密集,对安全生产要求高,生产连续性强,自动化程度高,对节能、环保及物流要求也比较高,因此对技能型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近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大典”中,石化类职业岗位和职业资格标准有了很大变化。
应用型化学化工类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探索
应用型化学化工类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探索尹艳镇;焦淑菲;张海燕;黄宝章;黄学仁;李宝石;唐兆民【摘要】Combined the demand of talent in chemistry and chemical industries for the North Bay area and the current training model of talentin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in Qinzhou University , the required expertise of local enterprise and the current knowledge system were optimized.The optimum was carried out with the aim to train local applied chemical talent.Herein, a series of research were finished in the field of the design of theory course, the revision of experimental curriculum, the design of practice curriculum, etc.The targeted reform was carried out.These suggestions would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application -oriented teaching and learning activities.%结合北部湾地区化学化工类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和钦州学院现在的化学化工类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服务地方的应用型化学化工类人才为目标,将企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和目前的知识体系进行了优化整合。
高校课题申报:新工科背景下以项目教学为中心的石油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新工科背景下以项目教学为中心的石油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新工科项目教学石油工程专业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问题的提出新工科是基于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国际竞争新形势、立德树人新要求而提出的我国工程教育改革方向。
相对于传统的工科人才,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要的是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
项目式教学通过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来调动并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的格局。
项目式教学过程是面向项目的,以项目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参与到实际的项目训练中,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专业知识,重视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参与。
2018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要求推进“新工科”建设。
并明确提出,重视人工智能与其他专业等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形成“人工智能+X”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
本项目将探究新工科背景下我省独立高校石油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面临的机遇、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以项目教学为中心的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尝试构建新工科背景下以项目教学为中心的石油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因此,特提出本项目主题:新工科背景下以项目教学为中心的石油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实践。
2、课题界定新工科背景下以项目教学为中心的石油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实践的研究旨在通过研究我省独立高校石油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结合“新工科”与项目教学理念,探讨石油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保障应用型人才的高效培养,以期对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提供实践参考。
现对相关关键词进行界定。
(1)新工科:2017年2月18日,教育部在复旦大学召开了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达成了“‘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随后,文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经教育部发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s a c n ● r c ie o^ o sr c i g t an d o i n 1 a u a a Re e r h a d p a tc tc n tu tn r i i g mo 1 to la d n t r lg s ● ● ● ●n ● e ● 1 1
二 !
CN1 1— 2 3 / O 4 T
实验技Fra bibliotek术与
管
理
第 2 9卷
第 2期
21 0 2年 2月
Ex e i nt lTe hn l g n p rme a c o o y a d Ma a e e t n g m n
V0 . 9 NO 2 Fe . 2 1 12 . b O2
西 南石 油大 学是 以石油 天然气 为 特色 和优势 , 、 理 工 、 、 、 等学 科 协 调 发展 的综 合 性 大 学 。化学 化 文 法 管 工 学科 是学 校 的主 干学 科 , 学 化 工类 课 程 是 学校 培 化 养石油 与 天然气 人 才 的基 础 和 核心 课 程 , 学 化 工类 化 实验教 学 是培养 高 素质 工 程 应 用 型人 才 的重 要 环节 。 西南 石油 大学化 学 化工 实 验 教学 示 范 中心 ( 以下 简称 为 中心 ) 承担 了全校 1 个 专业 的不 同层 次 的化学化 工 7 实验 教学 , 开设 实 验课程 3 1门 , 实验 项 目 2 4个 , 年 6 每
接 纳 学 生 3 5 0人 左 右 , 人 时 数 达 3 0 年 8万 。 自 2 0 04
Ab ta t The Ex rm e a hig src : pe i ntTe c n Ce e fChe ity a nt r o m s r nd Che ia gi e ig a ut m c lEn ne rn t So hwe tPe r e s tolum U ni e st s a v r iy wa ppr ve u iia i n a h a ina x rm e a e c i g d m o ta i e t ri 00 o d q al c to s t e n to le pe i nt lt a h n e ns r ton c n e n 2 9. W ih f t t e f s veop e he Ce e t ou he e e r h a e or f e e i e t l e c ng m o h a tde l m ntoft ntr。 hr gh t r s a c nd r f m o xp rm n a ta hi de, xp r— e ei m e e c i g c nt n sa pe i e e c n e ho a de lpr c ie r s l h s e n a hiv d i tani ntt a h n o e t nd ex rm ntt a hig m t d, n i a a tc e u t a b e c e e n r i ng m o on t u ton ofo la t a a he ia n ne rng a le ae s wih ino to c ns i us e s dec s r c i i nd na ur 1g s c m c le gi e i pp id t lnt t n va in o co n s . Ke r : e pe i e a e c ng c nt r e pe i e a e c ng; r f m ;qu lt y wo ds x rm nt lt a hi e e ; x rm nt lta hi e or a iy
在 建设 过程 中 , 过 实验 教 学 模 式 、 验 教 学 内容 、 验 教 学 方 法 和 手 段 等 的研 究 、 革 、 通 实 实 改 实
践 , 构 建 油气 化 学 化 工应 用 型 人 才创 新 意 识 培养 模 式 方 面 , 在 取得 了一 定 成绩 和 较 好 的效 果 。 关 键 词 :实 验 教 学 中 心 ; 验 教 学 ;改革 ; 量 实 质
( pe i e a hi n e fChe ity an Ex rm ntTe c ng Ce t r o m s r d Che ia m c lEng ne rng, S t w e t i ei ou h s Pe r l u to e m Uni r iy,Che ve st ngd 05 u 61 00,Ch n i a)
c e cl n ier ga pidtlnswi n v t nc n c u n s h mia gn ei p l ae t t i o ai o si s es e n e hn o o
Ch n F e u,Ya i ig,Qi g Da o g n Sm n n yn
油气 化 学 化 工应 用 型 人 才培 养 模 式 的探 索 与 实践
陈 馥 ,严 思 明 ,卿 大 咏
( 南石 油 大 学 化 学化 工 实验 教 学 中心 ,四 川 成 都 西 600) 1 50
摘
要 : 南 石 油 大学 化 学 化工 实 验 教 学 中心 于 2 0 年 批 准 为 国 家 级 实 验 教 学 示 范 中心 , 西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