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2019学年九年级下册物理全一册精品学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全册教案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全册教案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全册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根据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编写,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九年级物理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积极主动地探究物理现象和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第一章力和运动1.1 力的概念和作用1.2 运动和静止1.3 牛顿运动定律2. 第二章机械能2.1 动能和势能2.2 机械能守恒定律2.3 能量转化和守恒3. 第三章声音和光3.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3.2 光的现象和性质3.3 眼睛和视觉4. 第四章温度和热量4.1 温度的概念和测量4.2 热量和热传递4.3 保温、隔热和热机5. 第五章电与磁5.1 电荷和静电现象5.2 电流和电路5.3 磁场和电磁感应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2. 运用实验、演示、讨论等方法,增强学生对物理现象和规律的理解。

3. 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4. 创设情境,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定期进行课堂测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探究、讨论等环节的表现。

3. 鼓励学生参加物理竞赛和科技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和考试成绩,全面评价学生的物理素养。

六、第四章温度和热量(续)4.4 热量的测量4.4.1 热量计的概念和原理4.4.2 热量计的使用和维护4.5 热力学定律4.5.1 热力学第一定律4.5.2 热力学第二定律七、第五章电与磁(续)5.4 磁场的性质和测量5.4.1 磁场的概念和表示5.4.2 磁感应强度的测量5.5 电磁感应5.5.1 电磁感应现象5.5.2 发电机和变压器八、第六章现代通信技术6.1 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6.1.1 信号的传输和接收6.1.2 调制和解调6.2 无线通信技术6.2.1 无线电波的传播6.2.2 微波通信和卫星通信九、第七章能源与环保7.1 能源的分类和利用7.1.1 化石能源7.1.2 renewable energy 7.2 能源的可持续发展7.2.1 能源需求的预测与规划7.2.2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7.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7.3.1 环境污染的成因和危害7.3.2 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政策十、第八章物理学实验8.1 实验基本技能8.1.1 实验器材的使用和维护8.1.2 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8.2 经典物理实验8.2.1 重力实验8.2.2 摩擦力实验8.3 现代物理实验8.3.1 光的折射实验8.3.2 电磁感应实验8.4.1 实验报告的结构和要求8.4.2 实验报告的示例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力的概念和作用补充说明: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其大小用牛顿(N)表示。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全册教案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全册教案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全册教案第一章:力和运动1.1 牛顿第一定律学习目标: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内容:讲解惯性的概念,分析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让学生理解惯性的概念。

1.2 牛顿第二定律学习目标: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述和应用。

教学内容:讲解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学习如何计算物体的加速度。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和问题解决,让学生应用牛顿第二定律。

1.3 力的合成和分解学习目标: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讲解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原理,学习如何计算合成和分解后的力。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和问题解决,让学生应用力的合成和分解。

第二章:能量和功2.1 能量的定义和种类学习目标:了解能量的定义和不同种类的能量。

教学内容:讲解能量的概念,介绍机械能、热能、电能等不同种类的能量。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和讨论,让学生理解能量的概念和不同种类的能量。

2.2 功的计算学习目标:掌握功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教学内容:讲解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学习如何计算力对物体的功。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和问题解决,让学生应用功的计算方法。

2.3 能量守恒定律学习目标: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讲解能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分析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的情况。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和问题解决,让学生应用能量守恒定律。

第三章:压力和浮力3.1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学习目标:了解压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讲解压力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学习如何计算物体受到的压力。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和问题解决,让学生应用压力的计算方法。

3.2 浮力的概念和计算学习目标:掌握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讲解浮力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学习如何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和问题解决,让学生应用浮力的计算方法。

3.3 气压和气压计学习目标:了解气压的概念和气压计的原理。

教学内容:讲解气压的定义和气压计的工作原理。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全册教案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全册教案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全册教案第一章:力和运动1.1 牛顿第一定律学习目标: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理解惯性的概念。

教学内容:介绍牛顿第一定律,解释惯性的概念,举例说明。

教学活动:观察物体运动的实验,讨论实验结果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关系。

1.2 牛顿第二定律学习目标:学习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了解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解释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ma,讨论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活动:进行力的实验,测量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1.3 摩擦力学习目标: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学习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解释摩擦力的概念,介绍摩擦力的计算方法,举例说明。

教学活动:进行摩擦力实验,测量物体的摩擦力,练习摩擦力的计算。

第二章:能量和功2.1 能量的概念学习目标:了解能量的概念,理解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教学内容:介绍能量的概念,解释能量的转化和守恒,举例说明。

教学活动:进行能量转化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讨论能量守恒的原理。

2.2 功的概念学习目标:学习功的计算方法,理解功与力和位移的关系。

教学内容:解释功的概念,介绍功的计算方法,举例说明。

教学活动:进行功的实验,测量力、位移和功的关系,练习功的计算。

2.3 机械能学习目标:了解机械能的概念,学习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

教学内容:介绍机械能的概念,解释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举例说明。

教学活动:进行机械能转化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讨论机械能守恒的原理。

第三章:声现象3.1 声音的产生学习目标: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学习声音的传播和接收。

教学内容:解释声音的产生原理,介绍声音的传播和接收,举例说明。

教学活动:观察声源的振动,讨论声音的传播和接收过程。

3.2 声音的特性学习目标:学习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教学内容:介绍声音的特性,解释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举例说明。

教学活动:进行声音实验,观察和记录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变化。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优秀5篇)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优秀5篇)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优秀5篇)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篇一1,引入新课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观察动画或图片,条件一般的学校可以观察课本上的1-1和1-2,使学生得到结论感觉不总是可靠的,需要进行实际测量,从而引出测量在物理中的重要地位。

说明在一些方面测量的决定作用,要注意联系实际:发射一颗人造卫星,卫星的运动是否正常,就需要不断的各种各样的测量,并且这种测量要求的精度很高。

2,新授课:测量和长度的单位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测量要有标准,所以长度有单位,可以引申各个物理量都有单位。

介绍长度的单位。

教学中要使学生建立长度单位大小的观念,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用动画(自然世界的尺度)、图形、图像来帮助学生想象一些长度的数值。

在学生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在自己的身体上找出大约是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部位,看看谁的更准确。

学生练习单位的换算和判断数值的单位,以便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3,新授课: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测量长度的一般工具是刻度尺,观察刻度尺,说出自己的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最小刻度。

再观察一些图形,说明这些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最小刻度。

学生可以观察图形和图像素材,或者观察课本上的1-5、1-6、1-7图,组织学生讨论,并总结出使用刻度尺的正确方法:刻度尺的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的应测部位,零刻度线磨损时,可以从其他刻线量起;观察测量结果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同时,学生应当讨论不按照正确方法使用时出现的问题。

记录结果时,要注明单位,并应当在读出准确值后,再估计一位,教师利用板图,读出木块的长度:准确值是2cm,再估计一位数值,约是0.2cm,所以木块的长度是:2.2cm.在此基础上,加上毫米线,此时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mm,再读出木块的长度,对比这两次的数值,可以看出测量相同的物体,用不同的精确度的刻度尺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

可以再出示一些问题,巩固学生的正确读数。

2019届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学案:20.3 材料的开发与利用

2019届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学案:20.3 材料的开发与利用

第三节材料的开发和利用
一、自主学习
1、材料与社会
2、材料的导电性
(1)根据材料的导电性能可将材料分为、和三大类。

(2)半导体二极管具有性;半导体三极管可以用来电信号。

3、开发新材料
(1)发生现象的材料叫作超导材料。

(2)纳米材料统指合成材料的基本单元大小限制在范围内的材料。

二、合作探究
1.提出问题:你知道人类利用材料的发展史吗?
2.你知道材料按照其导电性能分为哪几类吗?
3.对于半导体的应用你知道哪些?
4.超导材料及纳米材料的性质是什么?
三、知能应用
1.北方的寒冬,自来水往往因管内水结冰膨胀而破裂。

在自来水管外捆扎发泡塑料,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这是因为发泡塑料的()
A.硬度小
B.隔热性好
C.密度小
D.导电性好
2.下列有关半导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半导体的电阻为零
B.半导体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
C.半导体就是超导体
D.任何情况下半导体都是不导电的
3.(2018•乐山中考)假如科学家研制出常温下超导体,则它适合用作()
A.输电导线B.保险丝C.变阻器D.电热丝
4.纳米是的单位.纳米材料是由纳米颗粒经过特殊工艺制造而成的,室溫下外形相同的纳米铜比普通铜可多拉长50倍而不断裂,这一事例表明纳米铜具有较好的延展性.LED灯是一种新型的高效节能光源,其核心元件是发光二极管,它是用材料制成的.
参考答案:
一、自主学习

二、合作探究

三、知能应用
1、B
2、B
3、A
4、长度半导体。

2019年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13.3内燃机

2019年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13.3内燃机

教案:13.3 内燃机一、教学内容1. 内燃机的定义和工作原理。

2. 内燃机的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和排气冲程。

3. 内燃机的分类:汽油机和柴油机。

4. 内燃机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内燃机的原理、构造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燃机的原理、构造和分类。

难点:内燃机四个冲程的判断和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内燃机模型、挂图。

学具:笔记本、笔、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汽车、柴油机等内燃机应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内燃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讲解内燃机的定义、工作原理、四个冲程及分类。

3. 例题讲解:分析内燃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和效率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本练习题,巩固内燃机相关知识。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生活中遇到的内燃机应用实例,讨论内燃机的优缺点。

7.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作业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内燃机:1. 定义:燃料在气缸内燃烧,推动活塞做功的发动机。

2. 工作原理:燃料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运动。

3. 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4. 分类:汽油机、柴油机。

七、作业设计1. 描述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和四个冲程。

2. 比较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

3. 举例说明内燃机在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内燃机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但在内燃机四个冲程的理解上仍存在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此部分的讲解和练习。

2. 拓展延伸:研究内燃机的环保问题,探讨如何减少内燃机排放的污染物,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教案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内燃机的四个冲程以及它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和判断。

打包下载(共44份)最新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全套)名师全份教案汇总(含所有课时教案)

打包下载(共44份)最新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全套)名师全份教案汇总(含所有课时教案)

(共44套)2019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全册)名师教案汇总(含所有课时教案)12.1 温度与温度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温度的概念,能说出生活和自然环境中常见得温度值。

能用温度术语描述生活中的“热”现象。

(2)了解体温计的工作原理,熟悉使用温度计的过程,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并学会摄氏温度的读法和写法。

(3)知道温度的常用单位和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过程与方法2、过程与方法:养成使用仪器和探究其物理原理的好习惯,体验学会使用一种新仪器的愉悦心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重点温度计的使用四、教学难点温度计的使用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过渡】春天冰融化,夏天水长流,秋天云高远,冬天雪封河。

以四幅美丽的图片引入本章的物态变化内容。

四季交替变化的同时,也伴随着气温的变化,而物质状态之间的变化也都与温度有关。

我们这一章的探究就从大家所熟悉的温度开始。

(以学生熟知的自然现象引入新课,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这一理念。

)(二)讲授新课1.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只能通过物体随温度变化的某些特性来间接测量,而用来量度物体温度数值的标尺叫温标.它规定了温度的读数起点(零点)和测量温度的基本单位.目前国际上用得较多的温标有华氏温标(°F)、摄氏温标(°C)、热力学温标(K)和国际实用温标.从分子运动论观点看,温度是物体分子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含有统计意义.对于个别分子来说,温度是没有意义的.2.温度计(1)【想想做做】我们把一左手插入放热水(热水越热越好,以不烫手为宜)的烧杯里,右手插入放冷水(冷水足够冷,可加冰块)的烧杯里,然后同时抽出手,插入温水烧杯里。

这时,我们觉得在左手感到温水冷、右手感到温水热。

沪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第一章:光的反射和折射
- 课时1:光的反射
- 研究了什么是光的反射以及反射定律的基本内容
- 掌握了光的反射定律的表述及计算方法
- 课时2:光的折射
- 研究了什么是光的折射以及折射定律的基本内容
- 掌握了光的折射定律的表述及计算方法
- 课时3:全反射
- 研究了什么是全反射以及其产生条件的基本内容
- 掌握了判断全反射和计算全反射临界角的方法
第二章:光的色散和波长
- 课时1:光的色散
- 研究了什么是光的色散以及导致色散的原因
- 了解了棱镜分光的实验原理和方法
- 课时2:波长和频率
- 介绍了波长和频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 掌握了光波在真空和介质中传播的关系
第三章:光的成像与光学仪器
- 课时1:透镜成像
- 研究了什么是透镜,了解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及成像规律
- 掌握了像的性质及像的位置的确定方法
- 课时2:眼睛的调节和缺陷
- 介绍了眼睛的构造、调节和常见缺陷
- 增强学生对眼睛的保护意识
- 课时3:显微镜和望远镜
- 介绍了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构造和原理
- 了解了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特点及使用方法
结语
本文档是沪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的完整版,一共包括三个章节。

每个章节包含多次课时,学生们可以逐步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色散和波长、光的成像和光学仪器等知识点,为今后深入学习物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共6套)沪教版物理九年级下册(全册)精品教案汇总

(共6套)沪教版物理九年级下册(全册)精品教案汇总
活动Ⅱ学生实验1
通过做学习活动卡上的小实验电动机、小灯泡、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电键、导线等。
3、自制模拟演示PPT幻灯片。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的内容包括电功、电功率两部分内容。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通过机械能与内能等之间相互转化的类比,学生体验到:当小灯泡发光时,电能转化为光能、内能;当小电动机转动时,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的“电能”引入新课,提出能量之间的转化必然伴随着做功的观点,引出“电功”的概念。进而猜测电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学生实验、交流、归纳得出结论,形成电功的概念。通过类比速度、机械功率,比较不同的用电器电流做功的快慢,形成电功率的概念;通过阅读“电功率的阶梯”,学生对电功率的单位产生具体的认识。通过小灯泡亮度变化的演示实验,学生理解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提高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通过与“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实验的类比设计实验方案并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认识比较、分析等思维方法;在与“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实验的对比,提高学生对两个实验的理解和辨析能力。最后,学生通过对家用电能表观察与交流讨论,知道家用电能表的作用、读数方法、记数单位、功率容量值、分时电能表的记费规则,会进行简单的电费计算,增强节约用电的意识。
(2)通过与机械功率、速度比较形成电功率概念的过程,认识“类比”的科学方法。
(3)通过“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认识科学测量的重要性。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人类获取电能的历史进程,了解物理学上的发明和发现是怎样使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成为可能的,感悟物理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
(2)观察各种家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额定电流),以及在不同电压或电流时的工作状态,懂得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019学年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2019学年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2019学年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12.1 温度与温度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温度的概念,能说出生活和自然环境中常见得温度值。

能用温度术语描述生活中的“热”现象。

(2)了解体温计的工作原理,熟悉使用温度计的过程,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并学会摄氏温度的读法和写法。

(3)知道温度的常用单位和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过程与方法2、过程与方法:养成使用仪器和探究其物理原理的好习惯,体验学会使用一种新仪器的愉悦心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重点温度计的使用四、教学难点温度计的使用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过渡】春天冰融化,夏天水长流,秋天云高远,冬天雪封河。

以四幅美丽的图片引入本章的物态变化内容。

四季交替变化的同时,也伴随着气温的变化,而物质状态之间的变化也都与温度有关。

我们这一章的探究就从大家所熟悉的温度开始。

(以学生熟知的自然现象引入新课,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这一理念。

)(二)讲授新课1.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只能通过物体随温度变化的某些特性来间接测量,而用来量度物体温度数值的标尺叫温标.它规定了温度的读数起点(零点)和测量温度的基本单位.目前国际上用得较多的温标有华氏温标(°F)、摄氏温标(°C)、热力学温标(K)和国际实用温标.从分子运动论观点看,温度是物体分子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含有统计意义.对于个别分子来说,温度是没有意义的.2.温度计(1)【想想做做】水(冷水足够冷,可加冰块)的烧杯里,然后同时抽出手,插入温水烧杯里。

这时,我们觉得在左手感到温水冷、右手感到温水热。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3篇】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3篇】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3篇】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篇一学问目标1、知道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其他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好米、微米、纳米。

各个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2、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3、能正确读出测量结果,知道测量数值由精确值和估量值组成。

4、知道什么是误差,什么是错误并区分误差和错误。

力量目标1、培育观看力量:对图形和图像观看,了解通过视觉推断的长度与实际测量不同;通过观看刻度尺,熟悉刻度尺的量程、最小刻度、零刻线。

2、培育思维力量:通过单位换算,学会换算的一般方法。

德育目标养成仔细、细致的好习惯,例如用屡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

教材分析教材首先是通过让学生观看图和估测1分钟的时间,熟悉到人的感觉并非牢靠的,从而引出了用测量工具进展实际测量的重要性。

列举了学生熟识的测量工具,并指出长度测量是最根本的测量,刻度尺是最常用的测量工具,教材利用图片帮忙学生分析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教材要求教学中注意观看的环节。

对于“长度的单位”供应了两个日常生活中的情景,使学生联系生活形成一般长度的概念。

在关于“误差”的内容中,教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了误差为什么产生,和错误的区分以及减小的方法。

教法建议关于测量局部,由于学生缺乏定量讨论自然现象的阅历,对测量的重要性熟悉缺乏,所以应当引导学生观看教材中的两个例子,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用其他的例子使学生熟悉到利用感觉器官做推断的局限性,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总结出“感觉并不总是牢靠的,需要进展测量”的结论。

教师可以在此根底上,进一步联系实际,说明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应用大量的测量、准确的测量等。

关于长度的单位,应当着眼形成长度的详细观念,所以在教学中展现图片、图像和一些关于长度的视频资料,教学方法应当留意让学生动起来,自己实践。

关于正确使用刻度尺,先观看刻度尺的零点、量程、最小刻度,并告知其他的测量工具也有类似的问题,从而形成学生“不同事物的共同规律”的观念。

2019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名师教案:20

2019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名师教案:20

20.3材料的开发和利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知道材料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2)知道导体、绝缘体、半导体导电性能的差异,知道半导体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3)知道超导材料是一种电阻为零的材料,知道超导材料具有超导磁悬浮的特性。

(4)了解纳米材料的有关知识。

2. 过程与方法:了解新材料的特性及应用前景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新材料研究的新成果,增强民族自豪感.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重点了解新材料的特性及应用前景四、教学难点知道超导材料是一种电阻为零的材料,知道超导材料具有超导磁悬浮的特性,了解纳米材料的有关知识.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书本、课桌、黑板、等等,我们周围大大小小的物品都是由材料制成的,尽管社会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物品,但是为了制造物美价廉、性能更好的物品,人们正不断研究性能更好、更容易制造的新材料。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材料的开发和利用。

(二)讲授新课一.材料与社会同学们看书了解材料的历史。

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代表总结回答——材料的发展简史教师总结:人类社会的发展与人们对材料的认识、开发和利用密切相关,人类发展过程中先后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钢铁材料时代。

二.材料的导电性自学P206——P207。

1.材料的——导体、半导体、绝缘体根据材料的导电性能,材料可分为导体、半导体及绝缘体三大类。

容易导电的材料是导体;不容易导电的材料是绝缘体。

半导体可以制成二极管、三极管等半导体元件和集成电路;半导体二极管有单向导电性,半导体三极管可以用来放大电信号让我们来欣赏两组半导体的图片2.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历程及应用领域半导体材料是半导体工业的基础,是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的“粮食”。

半导体材料应用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

三.开发新材料1.超导材料1)超导材料是一种电阻为零的材料。

让学生看课本P160页第一、二段后回答:什么现象叫超导现象?什么材料叫超导材料?强调:①只有当温度在某一低温(称转变温度或临界温度)以下才具有超导性。

【9页精品】沪科版九年级下学期物理教案

【9页精品】沪科版九年级下学期物理教案

第十六章、从指南针到磁悬浮列车第一节、磁是什么教学目标:1、知道磁体有吸铁性和指向性,知道磁极间有相互的作用。

2、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和磁场具有方向性。

3、知道磁感线,初步认识地磁场。

教学重点:1、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学习过程知道磁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了解磁现象的存在。

2、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认识磁体的吸铁性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以及磁场的存在和方向,知道磁感线并能绘制磁感线。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什么叫力?物体之间有力的作用必须要接触吗?·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是什么?·物体带电后具有什么性质?二、引入新课:吸铁石只能吸铁吗?为什么能用磁铁做指南针?三、新授:1.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铁的这种性质叫磁性。

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

·磁体、条形磁体、蹄形磁铁、磁针。

天然磁体永磁体人造磁体2.磁极的吸引力最强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磁极在磁体的两端磁性最强,中间最弱)3、磁体的指向性两个磁极中一个指南,叫南极,用“S”表示;两个磁极中一个指北,叫北极,用“N”表示;4、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结论: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5、磁化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

钢具有保持磁性的性质,因此钢是制造永磁体的好材料铁不具有保持磁性的性质。

6、两个磁铁它们相互靠近并未接触,它们之间是怎样发生力的作用的呢?演示:①用手指接触小磁针,使其转动;②用粉笔接触小磁针,使其转动;③用嘴吹小磁针,使其转动。

是什么是小磁针转动起来的?(学生:力的作用是小磁针转动起来。

)④用磁铁与小磁针相互靠近;⑤用粉笔、木棒与小磁针靠近。

导语:磁体与非磁体周围不一样,表现在:磁体与磁体之间虽不接触但有力的作用;而非磁体与磁体之间不接触就没有力的作用。

引入磁场的概念1.磁场:磁体周围空间存在磁场2.磁场的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磁体与磁体之间的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来发生的。

2019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全册学案(加精)

2019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全册学案(加精)

九年级物理下册全册学案目录如下:第十七章从指南针到磁浮列车第十八章电能从哪里来第十九章走进信息时代第二十章能源、材料和社会特别说明:本套教案为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学案第十七章从指南针到磁浮列车第一节磁是什么一、自主学习1、磁的基本知识(1)磁极:是磁体上______的部分,任何磁体都有_____个磁极,它们分别叫作____、_______。

不存在只有单名磁极的磁体。

(2)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

(3)磁化:把铁磁性物质(铁、钴、镍)与磁铁的磁极接触或靠近时__________的过程叫作磁化。

(4)静止的指南针为什么总是指向南北方向呢,原来地球是一个天然的大_____。

2、磁的应用:(试举两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磁场(1)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磁体的周围确实存在着一种物质:物理学中把这种物质命名为:“_________”。

(2)磁场的基本性质: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4、磁感应线(1)磁感应线:为了形象直观地描述磁场,物理这中引入了磁感应线,即用______来描述磁场的某些特征和性质,简称_______,在磁体的外部总是从磁体的______发出,最后回到_________。

磁感线分布越密的地方,其磁场就越______。

(2)磁场的方向:在磁体的外部磁感线上的箭头方向是由____极指向____极,磁感线上任何一点的_____,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二、合作探究1、如果不应用任何仪器,怎样知道一根旧钢条被磁化了没有?2、画出右图中磁体周围A、B两点的磁场方向。

3、你认为磁感线有哪些特点和规律?4、为什么指南针静止时总是指向南北方向?5、你知道各种各样的人造磁体是怎么制成的吗?三、重难点知识突破1、放在磁体附近的小磁针,会发生偏转,则说明磁体周围存在着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这种物质叫作_____。

沪科版2019年九年级物理全册全一册教案

沪科版2019年九年级物理全册全一册教案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本章是在学习了机械能的基础上,把对能量的研究拓展到内能.从分子热运动理论出发,引出内能的概念;通过实验说明利用内能可以做功,以改变内能的两种不同方法,反映了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相互转化;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引出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基本属性,并进一步学习关于比热容的热量计算;通过内能与机械能的转化引出内燃机,介绍汽油机和柴油机,从燃料引出热值、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突出了化学能、内能和机械能的相互转化和应用.在本章的教学中始终贯穿着能量的转化与应用这一主线,通过逐步学习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可以使学生逐步认识到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有利于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本章共分4节:1.第1节“物体的内能”,讲述了内能的概念,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热量以及热量、内能、温度的关系.2.第2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这节是从日常生活常识出发,讨论物体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及质量与升高温度的度数之间的关系.通过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的理解,并通过热量的计算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比热容.3.第3节“内燃机”,本节通过四冲程内燃机工作原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内燃机的主要结构;大致了解内燃机工作时,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情况,了解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区别;了解内燃机在现代生活,特别是交通方面的应用.4.第4节“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有三个,一是燃料的热值;二是热机效率;三是环境保护.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理解热值、热机效率,会用热值的计算公式Q放=mq进行计算,知道热值是燃料的一种性质,知道提高热机效率途径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教学目标】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①知道内能、热量的概念,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②了解比热容的概念,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③知道四冲程内燃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知道汽油机、柴油机的结构、工作过程及应用中的不同;④知道燃料燃烧过程中能的转化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知道燃料的热值及其单位,能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热机效率,能进行关于热值、热机效率的计算,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①通过实验探究找到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②通过探究,认识到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不同;③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可以利用内能来做功;利用挂图或模型讲解四冲程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④从生活中体会不同燃料燃烧释放热能的本领不同,建立燃料热值的概念,能根据燃料的热值计算一定质量的燃料完全燃烧所释放的热量;对热机效率有初步认识,能大致说出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①通过内能、热量,、热机、热值的学习,知道化学能、内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②通过对热机效率的学习,激发学生开发新技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意识.【教学重点】1.内能和热量的概念,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的有关计算.2.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及能量的转化过程,燃料的热值,汽油机与柴油机的区别.【教学难点】1.做功与热传递,利用比热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2.热机效率,热机中的能量转化及损失.【课时建议】本章共有4节,建议7课时.第一节物体的内能……………………………………………………2课时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2课时第1课时初步认识比热容第2课时热量的计算第三节内燃机…………………………………………………………1.5课时第四节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1.5课时第一节物体的内能【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并有间隔,知道分子热运动.2.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是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3.能正确理解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4.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知道热传递的三种方式.5.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6.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生活事例.7.知道温度、内能和热量的区别和联系.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温度和内能之间的关系.2.学会用类比的方法研究问题.3.通过观察、实验、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4.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和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2.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3.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和内能变化的关系.4.通过分析、对比,学会用类比的方法研究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勇攀科学高峰的理想和志向.【教学重点】1.内能概念的建立.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内能与温度的关系.2.热量的概念,做功和热传递的比较.【教具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压缩空气引火仪、铁架台、酒精灯、带软木塞的试管、水、硝化棉等.学生:铁丝、铁锤、砂纸、火柴、保温水瓶(盛有热水)等.【教学课时】2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用多媒体播放嫦娥二号奔月动画视频,让学生观察、思考与交流.利用学生的感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迅速进入课题思考,同时也让学生为祖国成就而自豪.待学生看完后,教师提问:嫦娥二号发射、进入月球轨道三次制动,依靠什么能量做动力呢?学生思考、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靠的是燃料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火箭做功,把卫星送上月球.燃气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能量呢?这种能量有什么特点?它与前面学习的电能、机械能有何不同呢?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后,你就会明白.好,下面我们开始探究学习.板书课题:物体的内能【预习指导】阅读课本P34-37文字内容和插图,把基本概念、规律、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以及做功、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用红色笔做上记号,并完成对应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然后,各小组内部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组长做好记录,准备展示.【交流展示】1.各小组代表举手发言,报告“课前预习”答案,教师评价订正.2.学生质疑,教师指导释疑.【拓展探究】内能的概念1.内能的概念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复习动能和势能的相关知识,指出运动的物体因运动而具有动能,高处的物体因被举高且受重力而具有重力势能,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因有弹力而具有弹性势能,然后,学生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回答下列问题.师我们知道宏观物体运动时具有动能,那么微观物体分子具有什么能呢?生: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那么分子也具有动能.师分子是否有分子势能?为什么?我们可以类比什么来理解?生:分子具有分子势能,是因为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并且有间隔.我们可以类比重力势能来理解(物体受重力作用,在重力方向上有被举的高度)【师生互动归纳总结】物体内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以及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师内能的单位是什么?物体的内能能否为零?生:内能的单位是焦耳,符号为“J”.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物体的速度为零,相对高度为零,弹性形变为零时,机械能可能为零.但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速度不为零,所以,一切分子都有分子动能;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并且有间隔,故一切分子也有分子势能.【师生互动归纳总结】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但并不是所有物体都具有机械能,如在水平面上静止的石头便没有机械能.例题1(多媒体展示)下列有关物体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0℃的物体没有内能B.内能是物体内部一部分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能C.内能是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D.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解析: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分子运动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刻任何温度下都具有内能,故选D.答案:D【课堂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内能的影响因素学生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回答下列问题:师什么是分子热运动?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怎样的关系?生:物理学中把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师课本图13-1、图13-2说明内能跟什么因素有关?生1:与温度有关,物质温度发生变化时,分子运动速度快慢也会有变化,所以物体内能也会发生变化.生2:与质量有关,对同一物质而言,质量越大,物体内部分子数目越多,所以分子动能和势能越大,内能越大.生3:与状态有关,当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分子间的距离也会发生变化,则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强弱也会发生变化,所以分子间的势能发生变化,内能也变化.【师生互动归纳总结】(1)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温度越低,内能越少.(2)内能还与物体的体积(或质量、状态)有关,同种物质,温度相同时,体积(质量)越大,内能越大.师请同学们思考内能与机械能有什么区别?生1:机械能是宏观物体具有的,看得见,能直观感受到.而内能是微观分子具有的,看不见,只能借助它表现出来的现象感知.生2:分子总是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因此,内能应该每时每刻,不论何种状态都具有;但物体的机械能不是每时每刻都有.【师生互动归纳总结】内能与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内能是与分子运动相对应的能量,是物体内部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之和,是与物体内部分子数、温度、分子间距离有关的能量.机械能是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相对应的能量,是物体动能与势能之和,是由物质质量、整个运动状态和相对位置决定的能量.例题2(多媒体展示)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质量越大,内能越小B.物体举得越高,内能越大C.物体运动得越快,举得越高,内能越大D.对于同一种物体,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解析:在分析物体内能时,应注意物体的内能与三个因素有关,即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与物体的运动速度和举起的高度无关,物体的速度和举起的高度影响的是机械能,而机械能与内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对于同一种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同种物质,温度相同,状态不变时,质量越大,内能越大,故选D.答案:D【课堂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一、教师演示课本图13-3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归纳实验结论.生:现象:迅速压下活塞,硝化棉燃烧.结论: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二、学生分组实验:按课本图13-4实验,指出实验现象和结论.生:铁丝弯折处烫手,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三、教师按下列装置进行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归纳结论.生:现象:软木塞被冲出后,试管口出现白雾.结论:水蒸气膨胀时对软木塞做功,水蒸气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白气”(小水滴).【师生互动归纳总结】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少.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能的相互转化.例题3(多媒体展示)下列所描述的场景中,不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冬天人们搓手取暖B.小孩从滑梯上滑下时臀部感受到热C.加剧的温室效应使得多年的积雪融化了D.古代的人钻木取火解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两种,即做功和热传递.加剧的温室效应是气候变暖,多年的积雪由于吸热而融化,这是热传递使雪内能增加的结果,而其他三项都是摩擦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故正确选项为C.答案:C【课堂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回答下列问题:师课本图13-5、13-6、13-7共同说明了什么?生: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图中铁锅、房间空气、棉被吸热,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师热传递有哪几种方式?图13-5、13-6、13-7各属于什么方式?生:热传递有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课本图13-5、图13-6、图13-7的热传递方式分别是传导、对流、辐射.师热传递的三种方式有什么区别?试举例说明.生:热传导时,物体内各部分的物质不发生移动,如夏天路边沙烫脚,沙子和脚发生热传导.但它们的物质没有发生移动;对流时,物体内各部分物质之间会流动,对流主要发生在气体或液体中,如烧开水,沸腾前,壶下部的水温度高,密度小,上升,周围密度大的冷水流过来填补,水这样循环流动,使整壶水变热,同样的道理,暖气装置一般安装在窗户下方,便于使整个房间的空气循环流动来传热;热辐射不需要介质,如晒太阳,烧火取暖都靠热辐射传热的.师发生热传递的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它们的内能和温度会有怎样的变化?生:高温物体(或高温部分),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低温物体(或低温部分)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师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什么?终止的条件是什么?生:发生的条件是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存在温度差,终止的条件是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温度相同.【师生互动归纳总结】1.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当两个物体温度相同时,热传递停止.2.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是做功和热传递,一个物体的内能改变了,可能是发生了热传递,也可能是做了功.例题4(多媒体展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冬天向手哈气取暖是做功改变物体内能B.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了,一定是发生了热传递C.热传递传递的是温度D.烈日下自行车爆胎是热辐射使车胎的内能增加了解析:冬天哈气取暖是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A错误;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了,可能是对它做了功,也可能是发生了热传递,B错误;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而不是温度,C错误;烈日下自行车与太阳之间是通过热传递方式中热辐射使车胎内能增加的,故D正确.答案:D【课堂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热量小组内部讨论交流,解答下列问题,教师点拨:师什么是热量?其物理量符号、单位及符号是什么?生: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间内能传递的多少称为热量,用字母“Q”表示,单位是焦耳,符号为“J”.师热传递的实质是什么?生: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的过程,高温物体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热量来解释开水温度降低,冷水、冰块温度升高过程中内能的变化.生:开水温度降低,放出热量,内能减少;而冷水、冰块周围的气体、冰箱中的气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师生互动归纳总结】热量、温度、内能的关系:(1)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状态量).(2)内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状态量),我们可以说某种物体具有多少焦耳内能.(3)热量是描述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多少的物理量(过程量),没有内能的转移就不能谈热量.我们不能说某个物体具有或含有多少热量,更不能比较两个物体热量的大小,只有发生了热传递时,有了内能的转移,才能讨论热量问题.(4)热量的多少与物体内能多少、物体温度的高低没有关系.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它的内能将发生改变,但它的温度不一定改变,如:晶体熔化、凝固.例题5(多媒体展示)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B.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一定降低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D.物体内能增加时,温度一定升高解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是做功和热传递,它们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对物体做了功,也可能是吸收了热量,所以A选项错误;当晶体在熔化和凝固时,分别吸收和放出热量,而温度保持不变,所以B、D选项错误;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的动能增加,所以内能一定增加,因此C选项正确.答案:C【课堂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38作业1234.2.请同学们完成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课后作业答案】1.同种物质,内能与质量、温度、状态有关,饮料放进冰箱一段时间后,质量不变,温度降低,内能减小.2.D3.B4.钻木取火和用火柴点都是克服摩擦对物体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物质燃点使物质燃烧而取火的.1.本节课教师首先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联想分子具有动能和势能,在初步给出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基础上,建立内能的概念,由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导出一切物体具有内能.2.教师在利用分析比较法讲述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时,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进行,首先说明内能与物体整体的运动无关,而机械能与物体整体的机械运动有关.例如,抛到空中的球,离开地面,具有重力势能,它在空中飞行,具有动能,球的重力势能和动能构成球的机械能.球内部的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而且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因此球在具有机械能的同时还具有内能.3.探究实验的设计及小组交流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造能力及合作精神,本节课力图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及小组讨论来完成本节重要教学内容,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加深他们对物理这门学科的感情,师生共同走进这一神奇的物理殿堂.4.构建宽容和谐的教学氛围.在理解改变内能的方法时,教师要求学生联系自己平时取暖的做法,体会改变内能的方法.这种事例贴近学生生活,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重要的是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师生互动参与教学.5.在帮助学生理解热量的概念时,可以把热量、温度、内能作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样使学生达到较深入的理解热量概念的目的.第四节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知道燃料热值的物理意义及其单位;2.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3.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热机效率.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燃料燃烧过程的分析,归纳出燃料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2.通过对热机中的能量转化及损失的分析,了解提高热机效率的具体措施;3.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提高热机效率的具体措施,帮助学生提高节能意识;初步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2.通过燃料燃烧放出有害物质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的观点,养成辩证看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燃料的热值,热机效率的计算.【教学难点】热机中的能量转化及损失,提高热机效率的具体措施.【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5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所学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提问:汽油机以汽油为燃料,柴油机以柴油为燃料,现代火箭以液态氢为燃料,你还见到过哪些燃料?燃料在燃烧的过程中是什么能向什么能转化?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指出:燃烧时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目前人类获得内能的主要途径是燃料燃烧,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第四节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预习指导】阅读课本P50-53文字内容和插图,把基本概念、规律、规定,以及提高热机效率、加强环境保护等,用红色笔做上记号,并完成对应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然后,各小组内部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组长做好记录,准备展示.【交流展示】1.各小组代表举手发言,报告“课前预习”答案,教师评价订正.2.学生质疑,教师指导释疑.【拓展探究】燃料的热值学生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回答下列问题,教师点拨订正.师热值的物理意义是什么?热值的定义、物理量符号、定义式及单位怎样?生:热值是表示不同燃料燃烧释放热量的能力不同的特性的物理量.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所用该燃料的质量之比,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物理量符号为q,定义式q=Q/m,单位是“J/kg”.师气体燃料的热值又是如何定义的?定义式及单位怎样?生:气体燃料的热值是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所有该燃料的体积之比,定义式为q=Q/V,单位是“J/m3”.师分析课本P51常见燃料的热值,你有哪些结论?生:(1)每种燃料都有自己的热值,不同燃料的热值一般不同.(2)无烟煤与木炭、焦炭与酒精、汽油与煤油的热值相同.(3)氢气的热值最大,火箭用液态氢作燃料.(4)热值是燃料的一种属性,与燃料种类有关,与燃料质量、体积、燃烧情况、放热多少无关.【师生互动归纳总结】热值反映了所有能燃烧的物质的一种性质,反映了不同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本领的大小,也就是说,它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是否完全燃烧均没有关系.师计算燃料燃烧放出热量公式如何?请先做例题.生:Q=mq或Q=qV(气体燃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章能源、材料与社会第一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一、自主学习1、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有、、等。

2、能量的转移与转化(1)地球上的能量主要来源于。

(2)在自然界中,能量不但可以从一个物体到其他物体,而且可以从一种形式为其他形式。

3、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失,也不会,它只会一种形式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到其他物体,而能的总量。

4、能量转移与转化的方向性能量转移与转化具有性。

二、合作探究1.提出问题:你知道能量有哪些吗?2.你知道是如何转移和转化的?3.说说你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4.能量转移与转化具有方向性吗?三、知能应用1.某物体对外做功,消耗了100J的机械能,这些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是()A.50JB.100JC.0JD.无法确定2.有轨电车在平直的轨道上行驶时,它消耗的能主要转化为()A.机械能B.光能C.化学能D.内能3.下列现象中,只有能的转移的是()A.磨刀时,刀具发热B.热水的温度逐渐降低C.发电机发电D.电风扇扇风4.电能可以使电灯发光,同时产生内能散失在空气中,但这些内能却无法自动转化为电能。

该现象说明能量的转化具有。

参考答案:一、自主学习略二、合作探究略三、知能应用1、B2、A3、B4、方向性第二节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一、自主学习1、能源与社会(1)可再生能源是可以提供或可以的能源。

(2)不可再生能源是一旦消耗就很难的能源。

2、能源与环境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引起效应。

3、开发新能源(1)太阳能(2)核能:核能的开发和利用和两种形式。

(3)地热能(4)潮汐能(5)风能二、合作探究1.提出问题:你知道什么是可再生能源,什么是不可再生能源吗?2.你知道人类消耗的能源带来了哪些环境危害吗?3.说说你对新能源的理解?4.你知道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区别和相关应用吗?三、知能应用1.下列常见的能源,属于可再生的是( )A.风能B.石油C.煤炭D.天然气2.3.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它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目前核电站都是通过聚变反应来利用核能B.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可以控制的C.原子核分裂或聚合时释放出核能4.开发新能源是世界各国重点关注的战略问题.我国现有的核电站是利用________(填“裂变”或“聚变”)释放核能的,核能属于________(填“可”或“不可”)再生。

5.目前,我们使用的主要能源有:石油、天然气、煤、核能、太阳能等,它们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核能的产生有核聚变和两种方式.6.核电站利用发电,它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选填“可以”或“不可以”)控制的.参考答案:一、自主学习略二、合作探究略三、知能应用1、A2、A3、A4、裂变不可5、太阳能核裂变6、核能可以第三节材料的开发和利用一、自主学习1、材料与社会2、材料的导电性(1)根据材料的导电性能可将材料分为、和三大类。

(2)半导体二极管具有性;半导体三极管可以用来电信号。

3、开发新材料(1)发生现象的材料叫作超导材料。

(2)纳米材料统指合成材料的基本单元大小限制在范围内的材料。

二、合作探究1.提出问题:你知道人类利用材料的发展史吗?2.你知道材料按照其导电性能分为哪几类吗?3.对于半导体的应用你知道哪些?4.超导材料及纳米材料的性质是什么?三、知能应用1.北方的寒冬,自来水往往因管内水结冰膨胀而破裂。

在自来水管外捆扎发泡塑料,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这是因为发泡塑料的()A.硬度小B.隔热性好C.密度小D.导电性好2.下列有关半导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半导体的电阻为零B.半导体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C.半导体就是超导体D.任何情况下半导体都是不导电的3.(2015•乐山中考)假如科学家研制出常温下超导体,则它适合用作()A.输电导线B.保险丝C.变阻器D.电热丝4.纳米是的单位.纳米材料是由纳米颗粒经过特殊工艺制造而成的,室溫下外形相同的纳米铜比普通铜可多拉长50倍而不断裂,这一事例表明纳米铜具有较好的延展性.LED 灯是一种新型的高效节能光源,其核心元件是发光二极管,它是用材料制成的.参考答案:一、自主学习略二、合作探究略三、知能应用1、B2、B3、A4、长度半导体第十九章走进信息时代第一节感受信息一、自主学习1、早期信息的传播方式及特点:(1)传播方式:在交通和通信很不发达的时代,人们常使用____、____、____等方式来传递信息。

(2)特点:传播速度_____、距离_____、信息量_____。

2、现代信息的传播主要采用哪些方式?3、记录信息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等。

4、电报与电话:(1)19世纪30年代,莫尔斯发明了_____,为人类打开了电信世界的大门。

莫尔斯电码用_____和_____脉冲(点和划)代表字母,使信息以莫尔斯电码的形式沿电缆传送出去。

(2)1876年贝尔发明了_____,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电话机通常由_____、____和_____组成。

电话机的原理是:振动→变化的电流→振动。

二、合作探究探究:电话的发明者是谁?它有哪几部分组成的?各部分有什么作用?电话的基本原理是什么?1、电话机话筒里的金属盒、碳粒和膜片构造在一起,它的作用相当于()A.开关 B.电源 C.变阻器 D.电磁铁2、电话由、和三部分组成。

电话的话筒的作用是,听筒的作用是。

三、重难点知识突破1、下列信息传递方式的载体是:两人面对面交谈时是利用_______________传递声音;两地间通过电话交谈时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传递声音;家中电视机能收到国内电视节目是利用______________传递节目内容。

2、下列关于信息的传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光和电磁波中,只有电磁波能够传递信息B.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广播和电视都是利用导线中的电流传递信息的C.摄像机拍得的物体图像,直接通过发射天线发射传播信息D.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都可以用来传递信息3. 动圈式话筒.当你对着话筒说话时,声音使与膜片相连的线圈振动.线圈在磁场中的这种振动,能产生随着声音变化而变化的,这是现象.四、知能应用1.人类互相传递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请你举出两例: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话的最基本组成部分为_____和______。

电话的基本原理就是把_________变为_______再变为___________。

3.我国古代利用烽火传递边疆警报,古希腊人用火炬的位置表示字母符号,这些都是通过传递______信号达到传递信息的目的。

利用击鼓鸣金可以报送时刻或传达命令,这是传递的_____信号。

4.信息有多种载体,请你举出三种常见的信息载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电话机话筒里发生的主要能量转化是:()A、电能转化为机械能B、热能转化为电能C、机械能转化为电能D、电能转化为势能6、电话机听筒里发生的主要能量转化是:()A、电能转化为机械能B、热能转化为电能C、机械能转化为电能D、电能转化为势能参考答案:一、自主学习略二、合作探究略三、重难点知识突破1、声音电信号电磁波2、D3、电流电磁感应四、知能应用1、烽火台用手机发短信2、话筒听筒振动随振动强弱变化的电流振动3、光声音4、古代的竹简,现代的图书、报纸等纸质印刷品和光盘等电子出版物,电视、广播、电报、电话、因特网等通讯方式,都是信息传播的载体。

5、C6、A第二节让信息“飞”起来一、自主学习1、电磁波分类:按波长由大到小(频率由小到大)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应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磁波的特征:(1)波长(λ):___________________的距离。

单位:__________。

(2)频率(ν):表示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常用的单位还有千赫(kHz),兆赫(MHz)。

1 kHz=______Hz;1MHz=________Hz。

(3)波速(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m/s。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_______________。

(4)波长、频率、波速之间的关系:c=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1、你认为电磁波与前面我们学习过的超声波、次声波有何区别?2、试推导波速、波长与频率的公式关系。

3、电磁波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三、知能应用1.下列不属于电磁波的是:()A、太阳光B、家庭电路中使用的交流电C、声波D、无线电波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声、光和电磁波都能够传递信息B、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广播和电视都是利用导线中的电流传递信息的C、微波炉是利用电磁波来加热食品的D、根据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公式c=λƒ, 可以推断频率越高的电磁波,波长越短。

3.下列器物与电磁波的应用有关的是( )A、无线电收音机B、磁悬浮列车C、电磁超重机D、交流发电机4.继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染后的第四大污染是()A、白色垃圾污染B、电磁污染C、光污染D、交通污染5. 以下关于电磁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无线通信是用电磁波进行传播 B.医院B超发出的超声波是电磁波C.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是电磁波 D.透视使用的X射线是电磁波。

6. 下列有关家用电器性能及使用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 A.空调机和电风扇都可以降低室内温度B.微波炉产生的微波和声波是本质上相同的波C.电视机和收音机都能接收电磁波D.电冰箱的门打开后,室内温度会不断降低。

7.下列关于电磁波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磁波在真空中不能传播B.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C.红外线属于电磁波D.电热水壶是利用电磁波来工作的参考答案:一、自主学习略二、合作探究略三、知能应用1、BC2、B3、A4、B5、B6、C7、C第三节踏上信息高速公路一、自主学习1、信息高速公路是指可以交流各种信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通往网络,电话、电视、广播、数据文件都可以在光纤构成的“信息高速公路”上传播,并且___________。

2、光纤(1)定义:光导纤维简称光纤,是传输光的介质。

(2)原理:光纤很细,有内外两层,由于内外层的_______本领不一样,光在光纤中通过时,发生全反射,就不会跑到外层了。

光纤通信是声信号→电信号→光信号→电信号→声信号。

(3)特点:光在光导纤维中损耗_______,可长距离传输,光纤通信的通信容量____,不怕雷击,不受电磁干扰,通信质量高,保密性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