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施工工艺标准

合集下载

412深井井点降水施工工艺标准

412深井井点降水施工工艺标准

深井井点降水施工工艺标准(QB-CNCEC JO10412-2004)1 适用范围在土体渗透系数为10~250m/d,基坑深度超过15m,用其他井点不易解决的深层降水情况下采用本施工工艺标准。

降水深度可达50m以内。

2 施工准备2.1 主要机具设备2.1.1 井管:由滤水管、吸水管和沉砂管三部分组成,可用钢管、塑料管或混凝土管制成,管径一般为300~357mm,内径宜大于潜水泵外径50mm。

(1) 滤水管:长一般为3~9m。

通常在钢管上分三段抽条(或开孔),在轴条(或开孔)后的管壁上焊φ6mm垫筋,要求顺直,与管壁点焊固定,在垫筋外螺旋形缠绕12号铁丝,间距1mm,与垫筋用锡焊焊牢,或外包10孔/cm2和41孔/cm2镀锌铁丝网两层或尼龙网。

上下管之间用对焊连接。

当土质较好,深度在15m内,亦可采用外径380~600mm、壁厚50~60mm,长1.2~1.5m的无砂混凝土管作滤水管,或在外再包棕树皮二层作滤网。

(2)(2)吸水管:采用与滤水管同直径钢管制成。

(3) 沉砂管:一般采用与滤水管同直径钢管,下端用钢板封底。

2.1.2 水泵:用QY-25型或QB40~25型潜水电泵或QJ50~52型浸油式潜水电泵。

2.1.3排水管:用φ325~500mm钢管或混凝土管,并设3‰的坡度,与附近下水道连通。

2.1.4成孔设备:用CZ型冲击钻机、回转钻机、潜水钻机及配套卷扬机等。

- - 227中国化学工程总公司施工工艺标准 QB-CNCEC J010412-2004- -228 2.2 作业条件2.2.1 具有施工所需资料,主要资料包括:施工场地平面图、水文地质勘察资料、基坑的设计资料等。

2.2.2 确定基坑放坡系数、井点布置、数量、观测井位置、泵房位置等。

2.2.3 井点设备、动力、水源及必要的材料准备完毕。

2.2.4 排水沟开挖(或接排水管),附近建筑物的标高观测及防止附近建筑物沉降措施的实施。

2.2.5 夜间施工作业时,施工场地应安装照明设施,在基坑(槽)上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安全标志。

降水工程施工工艺

降水工程施工工艺

降水工程施工工艺1降水工程优化设计:根据本工程围护结构特征和拟建场地的地质水文地质特征,本基坑工程的安全极大程度上依赖于基坑降水的成功与否,这使得降水设计的可靠性更加重要。

1.1工程重点难点分析:⑴本基坑开挖深度大,最大达17.56m,需要降低地下水位的幅度较大。

⑵各层承压水水头较高,且水量较大,基坑开挖过程中需考虑针对目的承压含水层进行减压处理。

⑶拟建工程周边分布有众多建筑物,周边环境目前不详估计会有地下管线,对沉降要求较高。

1.2降水应对措施:⑴对于坑内浅层潜水,采用管井降水措施,对坑内浅层土体进行疏干降水。

⑵基坑内需进行承压水降水的目的含水层,采用减压降水管井进行按需减压降水,达到保证基坑安全及施工顺利进行的目的:①对坑内开挖深度以内的微承压水进行“按需疏干”降水,即根据开挖进度,始终保证承压水位位于开挖面以下1.00m;②对坑内开挖深度以下的微承压水进行“按需减压”降水,即始终保持承压水位位于安全埋深以下。

⑶在基坑内、外布置水位观测井,根据地下水位监测结果指导降水运行。

⑷开挖过程中,确保减压降水井的不间断工作。

根据减压井抽水量及观测井的地下水水位,确定开启的减压井数量、抽水速率,合理控制地下水水位,将降水对环境的影响控制到最低程度。

⑸为确保降水井的不间断工作,要求施工现场应配置备用发电机组,必须有的双电源的保证措施。

1.3降水设计对策:⑴采用浅层降水管井,对坑内潜水含水层进行疏干降水,以达到有效降低被开挖土体含水量的目的。

⑵针对基坑内需进行承压水降水的目的含水层,采用深层降水管井进行减压降水,达到保证基坑安全及施工顺利进行的目的:⑶对坑内开挖深度以下的承压水进行“按需减压”降水,即始终保持承压水位位于安全埋深以下。

⑷在基坑内外布置水位观测井,根据地下水位监测结果指导降水运行;⑸本工程首先开启浅层降水管井,当开挖面超过临界深度时,逐步开启深层降水管井,按需降低下部微承压含水层。

⑹为确保降水的可靠性、环境的可行性,建议针对微承压含水层及其下部含水层进行相应的抽水试验,以观测下部隔水层的隔水效果,两含水层的水力联系,同时计算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进行降水的优化设计。

轻型井点降水施工工艺设计标准

轻型井点降水施工工艺设计标准

轻型井点降水施工技术标准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渗透系数为0.1~20m/d的砂质土、粉土、含薄层粉砂的淤泥(粉质)质粘土中的基坑降水施工,适用于降低水位深度至3 ~ 12m(单层降低水位3 ~ 6m,多层降低水位6 ~ 12m)。

轻型井点降水系统在基坑周边埋设井点管,并深入含水层。

井点管的上端通过连接弯头与集水总管连接,集水总管与真空泵和离心泵连接。

当抽水设备启动时,地下水在真空泵的抽吸下通过过滤管进入井点管和集水总管。

空气排出后,由离心泵的排水管排出,使地下水位降至基坑底部以下。

其优点是设备简单,使用灵活,拆装方便,沉淀效果好。

图1.1轻型井点降水示意图2主要应用标准和规范2 . 0 . 1 jgj∕t111-98建筑和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2.0.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20123施工准备3.1技术准备3.1.1熟悉施工图纸、平面布置图、工程勘察资料、地质条件等。

,并重点关注地下水位和土壤渗透系数;根据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基坑形式、开挖支护设计、降水深度、降水范围、降水时间、工程环境(施工季节、河流水位、周边地表水等。

),进行井点降水设计。

3.1.2根据基础的平面形状、技术要求和降水的地质条件,通过轻型井点的设计,预测计算降水水位和水量,提出降水工程的辅助措施和补救措施。

3.1.3工程环境问题应进行专项设计,分析附近建筑物、构筑物是否沉降,必要时应做沉降观测记录;编制降水施工的组织程序、施工安排和安全生产要求。

3.1.4施工开始前,编制降水工程的工程量清单、工期计划表,组织人员、设备和材料等。

并综合考虑安全文明施工和环境条件,合理布置泥浆池或坑,采取污水排放和污染防治措施。

3.1.5绘制井点布置图、降水设施结构图、降水水位预测曲线平面和剖面图,与降水日观测水位进行对比,并布置排水设施的数量和位置。

3.2机器和设备3.2.1根据降排水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制定施工工艺,选择合适的施工机具。

轻型井点降水施工工艺标准

轻型井点降水施工工艺标准

轻型井点降水施工工艺标准一、施工前准备。

在进行轻型井点降水施工前,首先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勘察和测量,确定井点位置和井筒尺寸,以及周围环境的情况。

同时,需要对施工所需的设备和材料进行清点和准备,确保施工所需的一切条件都已具备。

二、井点降水施工工艺。

1. 井点设置。

根据勘察和测量结果,确定井点位置,并进行标志和围栏设置,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同时,对井筒进行清理和修整,保证井筒的通畅。

2. 井点设备安装。

将井点降水所需的设备进行安装和调试,包括水泵、管道、阀门等设备的安装和连接,确保设备运转正常。

3. 降水施工。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降水的方案和方法,进行降水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井点的降水效果,及时调整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降水施工的顺利进行。

4. 安全监控。

在井点降水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安全监控,确保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同时,需要对降水效果进行实时监测,及时调整施工方案,确保降水效果达到预期要求。

5. 施工结束。

当井点降水施工完成后,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和整理,将施工所用的设备和材料进行清点和归库,确保施工现场的整洁和安全。

三、施工注意事项。

1. 施工现场的安全是首要考虑的问题,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2. 在进行井点降水施工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方案设计,确保降水效果达到预期要求。

3. 施工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4.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施工现场的环境变化,及时调整施工方案,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四、施工质量验收。

井点降水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施工质量的验收,确保施工达到相关标准和要求。

同时,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和整理,恢复施工前的状态。

五、施工后维护。

完成井点降水施工后,需要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同时,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的清理和维护,保持施工现场的整洁和安全。

无砂大孔混凝土管井降水施工工艺标准

无砂大孔混凝土管井降水施工工艺标准

无砂大孔混凝土管井降水施工工艺标准依据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1、范围本工艺适用于无砂大孔混凝土管井降水分项工程。

2、施工准备2.1材料机械准备滤水井管、冲击式成孔钻机、潜水泵、吸水管、空压机、排水管、水泵控制自动系统、8-5mm豆石、木底座或混凝土底座、沥青、麻布等。

2.2施工准备2.2.1首先要了解地质勘探资料,掌握地下土质和水位变化情况,特别是地下流砂情况,流砂层厚度,以便确定钻孔工艺和准备必要材料。

2.2.2根据总的平面布置和所开挖地下工程的面积,确定正式管井和观测管井的数量、位置、排水管位置、流向、沉淀池位置以及与污水管道联接地点。

2.2.3对设置井点位置进行平整、放线,用白灰标明其位置。

3、操作工艺3.1工艺特点沿高层建筑基础或在地下水位以下的构筑物基坑的四周,采用泥浆护壁冲击式钻机成孔,然后每隔一定距离,埋设一个无砂大孔混凝土管井,形成环状布置,以单孔管井用潜水泵抽水至连续总管内,然后排至沉淀池内,再排送至下水道。

3.2管井构造管井的滤管为无砂大孔混凝土,采用粒径为8-5mm的豆石加水泥按6:1左右比例预制而成,强度大于2Mpa,每节长1m左右。

最下部一节为有孔滤管,其空隙率为20-25%。

管接头处用两层麻布浇沥青包裹,外夹竹片用10号铅丝扎牢,以免接缝处挤入泥砂淤塞管井,其内径为ΦΦ500、Φ600 。

3.3工艺流程施工准备——放线——冲击式成孔钻机就位——成孔——泥浆护壁——下管——下滤水层——上部用厚土填实——洗井——下潜水泵——抽水——排水总管——沉淀池——污水管井3.4工艺原理3.4.1管井采用冲击式成孔机冲击成孔,孔的直径约1m左右,泥浆护壁。

待冲孔到设计深度后,用吸管将其中泥浆吸净,下底座,然后下管,外填塞滤水小豆石,上部用厚土填实,立即用压缩空气将泥浆吹出洗井,然后抽水。

降水施工工艺标准

降水施工工艺标准

3.6.1总则3.6.1.1降水作用与适用条件在地下水位较高的透水土层中进行基坑开挖施工时,由于基坑内外的水位差较大,较易产生流砂、管涌等渗透破坏现象,有时还会影响到边坡或坑壁的稳定。

因此,除了配合围护结构设置止水帷幕外,往往还需要在开挖之前,采用人工降水方法,将基坑内或基坑内外的水位降低至开挖面以下。

1.降水作用(1)防止地下水因渗流而产生流砂、管涌等渗透破坏作用。

(2)消除或减少作用在边坡或坑壁围护结构上的静水压力与渗透力,提高边坡或坑壁围护结构的稳定性。

(3)避免水下作业,使基坑施工能在水位以上进行,为施工提供方便,也有利于提高施工质量。

2.适用条件(1)地下水位较高的砂石类或粉土类土层。

对于弱透水性的黏性土层,可采取电渗井点、深井井点或降排结合的措施降低地下水位。

(2)周围环境容许地面有一定的沉降。

(3)止水帷幕密闭,坑内降水时坑外水位下降不大。

(4)采取有效措施,足以使邻近地面沉降控制在容许值以内。

(5)具有地区性的成熟经验,证明降水对周围环境不产生大的影响。

3.6.1.2编制参考标准及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3.6.2术语1.降水:又称人工降水,即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将基坑内或基坑内外的水位降低至开挖面以下。

2.止水帷幕:用于阻止或减少基坑侧壁及基坑底地下水流入基坑而采用的连续止水体。

3.轻型井点降水:系在基坑外围或一侧、两侧埋设井点管深入含水层内,井点管的上端通过连接弯管与集水总管再与真空泵和离心泵相连,启动抽水设备,地下水便在真空泵吸力的作用下,经滤水管进入井点管和集水总管,排出空气后,由离心水泵的排水管排出,使地下水位降低到基坑底以下。

降水井施工工艺

降水井施工工艺

降水井施工工艺一、施工准备1.1 主要机具:潜水泵、测量仪器、钢卷尺、水管、电缆、测绳、钻井机、配电箱、密度计等。

1.2 作业条件:1.2.1 地下降水前,根据施工方案要求,将施工区域内的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

1.2.2 现场泥浆池置换湖口清水池已经布好并施工完成。

1.2.3 施工现场泥浆车就位,泥浆不得随意乱排,必须排至现场指定位置。

二、操作工艺2.1 工艺流程测量放线-泥浆护筒设置一打井机械就位一调整钻机垂直度一钻井一井深测定一下无砂管(含井底托)T无砂管节间加固(捆绑不少于4片竹片)一填滤料一洗井一验收一交接降水井2.2 测放井位:降水队伍必须根据我项目部提供的井点进行施工,否则,我项目部视为无效降水井。

具体降水井布置位置详见《附图一》。

2.3 埋设护筒:埋设护筒时,护筒埋深不小于1om,直径以大于降水井孔直径IOOmm为宜,筒外应用粘性土封严,护筒上部高出地面0.10m-0.30m,并在护筒上设置出浆口。

2.4 打井机械就位及钻机垂直度控制:打井机械就位后,先调整钻机垂直度后方可进行钻井作业,钻机两面垂直度控制在5mm以内(用不小于15m 长线坠测定)。

否则,降水井在基坑挖完成后井点偏位超过IOOmm,我项目部视为无效降水井,因此,在钻机钻至1/2时间须重新调整钻机垂直度,以确保降水井位置准确性。

2.5 清孔换浆:钻孔钻进至设计标高后,测量孔深,满足要求后,将钻杆提至离孔底0∙50m,进行清孔换浆,将孔内的泥浆密度逐步调至1.10,孔底沉淤小于30Cm,泥浆内不含泥块为止。

然后将钻杆提出。

2.6 安装井管无砂水泥管进场后应检查其缝隙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并对井管长度进行测量,不合格井管不得使用。

安装井管时在第一节无砂水泥管(沉淀管)底部,应安装与井管配套底板,对其底部进行封堵。

安装井管管时为保证滤水管居中,在滤水管上下两端各设一套直径小于孑1≡5cm的扶正器(找正器),扶正器采用梯形铁环,上下部扶正器铁环应1/2错开,不在同一直线上。

111降水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111降水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7.2.2 钻探深度达到设计孔深后,应加大泵量、冲洗钻孔、稀释泥浆,返清水3min~5min。
7.2.3 当一级井点降水不满足降水深度要求时,可采用多级井点降水法。
7.2.4 在抽水过程中,应使真空度保持在60kPa以上。
7.3 集水明排施工质量控制
7.3.1 排水沟底面应比挖土底面低0.3 m~0.4m,集水井底面应比沟底面低0.5m以上。
放线、定井位→铺设总管→冲孔→安装井点管→填砂砾滤料、上部填粘土密封 →用弯联管将井点管与总管接通→安装抽水设备与总管连通→安装集水箱和排水管→试抽→抽水 →水位观测
6.2.2 放线、定井位
按设计要求布设井位并测量地面标高,放线定位完毕请甲方、监理验线。
潜水泵用钢丝绳吊放至设计高度。然后铺设电缆和电闸箱,安装并接通电源,做到单井单控电源。
6.1.12 铺设排水管网及沉淀池
排水管网采用钢管、硬塑料管做为排水主管路,排水管直径应满足基坑总出水量的要求,必要时可采用多向排水。在排水管线转角连接处、每边中部、排水管网进入市政管线接口处设置沉淀池,沉淀池采用砌砖池,须做防水处理。排水管网向水流方向的倾斜以1‰为宜。
6.1.2 放线、定井位
按设计要求放线、布设井位,测量地面标高,放线定位完毕请甲方、监理验线。
6.1.3 挖泥浆坑
泥浆池位置的选定宜根据现场条件确定。可多井一池,其大小根据井深、井数、排浆量综合确定。泥浆池的选定与开挖应注意地下管网,必要时采用砖砌泥浆池。
6.1.4 挖探坑
为查明、避开地下障碍物,可在井位处挖探坑。
6.2.10 抽水
先开动真空泵排气,再开动离心泵抽水,井点降水系统运行后,要求连续工作,应准备双电源,保持正常抽水,不得随意停泵。

深井井点降水施工工艺标准

深井井点降水施工工艺标准

深井井点降水施工工艺标准深井井点降水是一种常用的地下水调控技术,用于解决水文地质工程中的排水问题。

深井井点降水施工工艺标准是指在进行深井井点降水工程时所需遵循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要求。

下面将详细介绍深井井点降水施工工艺标准。

一、项目前期准备1. 深入了解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地层情况、含水层分布、岩性特征等,为施工方案设计提供依据。

2. 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井点位置选取、井深设计、井点数量确定、井点间距确定等。

3. 确定施工所需的设备和材料,并进行采购准备。

二、施工方案设计1. 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和调控要求,确定井点位置。

通常应选择含水层较薄且比较均匀的地段。

2. 根据工程需要和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确定井深。

通常井深应达到含水层底部,以确保有效降低地下水位。

3. 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和井点数量要求,确定井点间距。

通常井点间距应根据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施工效果。

三、施工准备工作1. 准备井材和井点设备,包括井筒、滤管、滤管套管、井点、水泵等。

2. 检查井材和井点设备的质量,确保符合施工要求。

3. 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井点施工现场的布置,包括井点位置标志、井点深度标志等。

四、井点施工1. 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井点的钻探作业。

钻探过程中要注意保持井孔的垂直度和井孔的稳定性。

2. 安装井材和井点设备。

安装井材时要注意井孔的完整性和井孔与井材的贴合程度。

3. 进行井点开孔作业。

开孔作业要注意保持井孔的垂直度和井孔的平整度。

4. 安装滤管套管和滤管。

滤管套管和滤管的安装要注意保持井孔的垂直度和滤管与井孔的贴合程度。

5. 安装水泵和井点设备。

水泵和井点设备的安装要注意固定牢固和连接可靠。

五、施工质量控制1. 进行井孔的检查和测量。

井孔的检查和测量要注意井孔的垂直度、井孔的直径和井孔的平整度。

2. 进行设备的检查和测试。

设备的检查和测试要注意设备的运行状态和设备的性能指标。

3. 进行施工工艺的检查和测试。

施工工艺的检查和测试要注意施工工艺的正确性和施工工艺的有效性。

深井井点降水施工工艺标准

深井井点降水施工工艺标准

SGBZ-0112深井井点降水施工工艺标准依据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1、范围本工艺适用于深井井点降水分项工程。

2、施工准备2.1材料:无砂混凝土管(滤管)、滤网、3-8mm砂砾混合料、潜水钻机、泥浆车、泥浆泵、清水泵、潜水泵等。

2.2作业条件:(1)现场三通一平已完成。

(2)地质勘测资料齐全,根据地下水位埋深、土层分布和基坑放坡系数,确定井点位置、数量和降水深度。

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井点测量定位——挖井口——安护筒钻机就位一钻孔——回填井底砂垫层——吊放井管——回填井管与孔壁间的砾石过滤层——洗井——井管内下设水泵、安装抽水控制电路——试抽水降水井正常工作——降水完毕拔井管——封井3.2操作要点3.2.1、定位:根据设计的井位及现场实际情况,准确定出各井位置,并做好标记。

3.2.2、采用冲击钻成孔。

孔径一般为600~800mm,用泥浆护壁,孔口设置护筒,以防孔口塌方,并在一侧设排泥沟、泥浆坑。

3.2.3、成孔后立即清孔,并安装井管。

井管下入后,井管的滤管部分应放置在含水层的适当范围内,并在井管与孔壁间填充砾石滤料。

3.2.4、安装水泵前,用压缩空气洗井法清洗滤井,冲除尘渣,直到井管内排出的水由浑变清,达到正常出水量为止。

3.2.5、水泵安装后,对水泵本身和控制系统作一次全面细致的检查,合格后进行试抽水,满足要求后转入正常工作。

3.2.6、观测井中地下水位变化,作好详细记录。

管井剖面图4、质量标准4.1、基坑周围井点应对称、同时抽水,使水位差控制在要求限度内。

4.2、井管安放应力求垂直并位于井孔中间,井管顶部应比自然地面高O.5m。

4.3、井管与土壁之间填充的滤料应一次完成,从井底填到井口下1.Om左右,上部采用不含砂石的粘土封口。

4.4、每台水泵应配置一个控制开关,主电源线路要沿深井排水管路设置。

深井点降水施工工艺标准

深井点降水施工工艺标准

深井点降水施工工艺标准前言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中,深井点降水施工工艺已经成为常规的工程处理方式。

深井点降水施工是指,通过钻孔,在地下水位上方安装降水井管并进行排水处理的方法,从而降低地下水位。

本文主要介绍深井点降水施工工艺的标准流程及要求。

国家标准深井点降水施工工艺的标准流程和要求在国家标准《建筑工程降水处理技术规范》(GB50201)中有明确规定。

根据该标准,深井点降水施工应包括以下内容:•降水井管的安装•井管周围土壤排水的施工•降水系统的调试和监测施工前准备在进行深井点降水施工前,需进行以下准备工作:环境调查进行环境调查是深井点降水施工的必要步骤,需要调查的内容包括:•施工地质情况•开挖深度和土质的状况•周边建筑情况•现场供电和施工条件等环境调查是为了确定施工方案,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方案制定根据环境调查结果,制定相应的深井点降水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应包括井管深度、井管数量、井管直径、井管位置和排水管系统布置等内容。

材料选用选择符合标准要求的降水井管和降水管。

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抗压性和耐久性等特点。

施工流程钻孔钻孔是深井点降水施工的第一步。

在井管安装的预定位置进行钻孔,通常使用锤式钻或旋转式钻进行。

钻孔深度需超过井管位置的最高地下水位。

安装井管井管应从钻孔口下沉下去,同时要进行堆积土的清理。

井管下缘应低于最低地下水位,同时要对井管周围进行土壤填充和压实。

井管的直径应大于等于降水管的直径。

管道连接将降水管和井管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降水系统。

管道连接应采用贴合式连接或橡皮垫密封式连接。

设备安装根据施工方案要求,安装必要的设备,如泵站、电动机、控制系统等。

调试和监测按照设计方案对降水系统进行调试和监测,确定系统的运行状况和参数是否符合要求。

调试和监测时间至少要持续一个月,保证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施工要求除了以上的施工流程,深井点降水施工还需遵守以下要求:安全深井点降水施工涉及到开挖和钻孔等工艺,施工现场应遵守安全生产要求,设立标识、警示等。

管井井点降水施工工艺标准

管井井点降水施工工艺标准

工程名称
内未吸净的泥浆地下水不断向井内流动而清洗出来 2. 需要疏干的含水层均应设置滤管滤网和砂滤料规格应根据含水土层 土质颗粒分析选定
3.
按照实际水文地质资料计算降水范围总涌水量管井单位降水能力抽 水时所需过滤部分总长度井点根数间距及单井出水量复核井点过滤 部分长度井点出水量及特定点降深要求
第8章 质量记录 1. 所选机械设备性能合格证 2. 井点平面布置图 3. 井点设计计算书 4. 井点降水记录表
4.
由于井点降水对引起周围地层的不均匀沉降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 响在降水前认真做好对周围环境的调研工作并合理使用井点降水
第7章 注意事项 1. 在井点管四周灌砂滤料后应立即洗井一般在抽筒清理孔内泥浆后用 活塞洗井或用泥浆冲清与拉活塞相结合洗井借以破坏深井孔壁泥皮 并把附近土层内遗留下来的泥浆吸出然后立即单井试抽使附近土层
工程名称
第5章 成品保护 1. 在基坑开挖时把井点管插上标志防止开挖至井管点破坏降水 2. 降水时应有专人值班定期或不定期巡察防止停电或其他外界因 素破坏降水 第6章 安全与环境 1. 降水时对于周围在抽水影响半径范围内需要保护的建筑物及地下管 线等建立好标高观测系统并准备好防止沉降的措施 2. 井点的拔除应在基础及已施工部分的自重大于浮力的情况下进行且 底板凝土必须要有一定的强度防止因水浮力引起地下结构浮动或破 坏底板 3. 抽水过程中注意施工用电抽水泵必须实行三相五线制和一机一闸保 护特别在雨季注意用电巡察
工程名称
3. 采用泥浆护壁钻孔法成井先挖井口安装护筒钻机就位开始钻孔 钻孔前在井一侧设排泥沟泥浆坑钻孔直径比滤水管井外径大200mm 以上 管井下沉前应进行清洗滤井冲除沉渣可采用灌入稀泥浆用吸水泵抽出置 换或用空压机洗井法将沉渣清出井外并保持滤网畅通然后将滤水管当中 插入用圆木堵住管口管井与土壁之间用3 15mm 粒径砾石填充作为过滤层 地面下0.5m 范围内用粘土填充夯实 4. 管井使用时应经试抽水在抽水过程中应对电动机传动轴电流电 压等进行检查并对井内水位下降和流量进行观测和记录 5. 管井使用完毕后可使用起重设备将管井管口套紧徐徐拨出滤水管拔 出后可洗净再用所留孔洞用用沙砾填实上部 500mm 用粘土填充夯实 第4章 质量标准 1. 同本章深井点降水施工工艺标准监测 2. 应随时检查观测孔中的水位 3. 应试运转如发现 井管失效应采取措施是其恢复正常如无可能恢复则 应报废另行

降水井施工工艺

降水井施工工艺

降水井施工工艺:㈠施放井位:1、人员及设备安排:为确保井位施放工作完成,安排1名测量工程师及2名测量工与布井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此项工作。

采用满足本工程需要的设备进行施放井位。

2、井位布置的一般形式:根据本降水设计方案,本工程降水管井的布置形式为“封闭式”,降水井距结构外皮≥2.0m。

3、结构线施放及确认:根据城市平面控制网,利用现有电子地图采集井位的平面坐标,从附近原导线点的资料以及其他标段的数据,先由施工人员放出结构中线或边线,待复测无误后,开始人工布放初步井位。

4、井位布放及确认:井位初步布放后,对井位进行物探,如发现有地下管线异常,必须错开地下障碍物,即对井位作出相应调整,但一般不得侵犯地铁结构。

要求对改移的井位再经地面物探核查,确认无地下管线后,用油漆作出显著标志,必要时采用钢钎打入地面下300mm,并灌入石灰粉。

上钻前须再由人工挖探坑确认,由布井人员量测井位并加以确认。

㈡水泥管降水井施工1、施工工艺流程:2、施工工艺方法:⑴钻井:按布设的井位坐标测放井位,采用钢筋做显著标志,对井位处的地面标高进行测量,确定井深。

钻井设备选用GPS-15钻机,成孔采用正循环自然泥浆造浆,泥浆护壁回转钻进成孔,钻头选用带保径圈的三翼钻头,钻头直径按设计及规范要求。

根据施工经验,使用这些钻头施工稳定性好,能确保成孔质量,能有效控制成孔中的缩径现象,确保工程质量。

采用反循环潜水钻机成井,井径及孔深不小于设计要求,井孔圆正垂直。

⑵换浆:井管下入前注入清水置换,砂石泵抽出沉渣并测定井深。

用水泵或捞砂管抽出沉渣,使井内泥浆密度保持在1.15-1.25g/0mm3。

⑶吊放井管:井管采用水泥砾石滤水管,分节下放,滤水管外包两层300g/m2无纺布。

井管高出地面不小于300mm,并加盖临时保护。

⑷填滤料:井管下入后立即填入滤料。

滤料沿井孔四周连续、均匀填入,将泥浆挤出井孔。

填滤料时,随填随测滤料填入高度,当填入量与理论计算量不一致时,及时查找原因。

2-1轻型井点降水

2-1轻型井点降水

2—1轻型井点降水施工工艺标准(SEJ/BZ-0201-2002)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及民用建筑、市政建筑的基坑轻型井点降水工程。

2施工准备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材料:直径φ38—55mm井点钢管,直径φ50—70mm冲井钢管,直径φ100—127mm集水钢管,直径φ38—55mm塑料夹丝连接管,8—10孔/cm2,和30—50孔/cm2的滤网,规格及质量必须符合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并具有出厂合格证。

2.1.2主要机具:高压冲孔水泵、真空泵或水射泵、潜水泵、5 t 起重设备或2t的倒链。

2.2作业条件:2.2.1掌握正确的地质资料,制定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内含井点降水计算书),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2.2.2弄清临近建筑物或构筑物基础的技术资料,充分考虑由于井点降水引起土体产生不均匀沉降而影响临近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结构安全,尽量减少土层沉降量,可采用降水和回灌相结合的方法。

2.2.3施工现场应具备二路电源供电或一路电源供电加备用发电机组。

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井管和滤管主装连接→冲井成孔﹑埋管﹑灌沙﹑密封→安装总集水管→井管和总集水管连接→安装抽水设备→检查、试运转→工作→工作结束,拆除3.2直径φ38—55mm钢滤管,管壁钻12—18mm孔,呈梅形分布,滤管外侧用8#铅丝呈螺旋型固定,外包双层滤网,内细滤网用30—50孔/cm2黄铜丝布或尼龙丝布,外粗滤网用8—10孔cm2铁丝或铜丝布,双层滤网外再固一层12#铅丝的保护网。

滤管和井管用螺纹、管箍连接,见滤管构造图1。

3.3水冲法进行井点冲孔。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井点平面位置,用起重设备吊起冲井管,将冲井管插入井点位置,开动高压水泵将土冲松,冲井直径一般为300mm,冲井压力见表1。

井孔成型后,立即拔出冲管,插入井点管,并在井管壁外,迅速填灌粗砂滤层,填至井管上口距地面1—1.5m处再用粘土封堵。

见图2。

表1各种土层冲孔所需水流压力表①埋没井点冲孔水流压力,最可靠的数字是通过试冲,表列值可供施工预估配备高压泵及必要时的空气压缩机性能之用.②根据国产轻型井点的最小间距80cm(井点管中心至中心),要求冲孔位置不宜过近,以防两孔冲通(一般冲孔直径在30cm左右).轻型井点间距宜采用0.8—1.6m.②借助于冲管沉没井点过程中,当冲孔达额定深度(为井点管长加滤管长.再加约50cm)后,尽快减低水压,拔起冲管的同时.向孔内沉入井点管,并快速填入砂滤层填抖。

管井井点降水施工工艺标准模板

管井井点降水施工工艺标准模板

管井井点降水施工工艺标准第1章适用范围本工艺适用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含水层颗了较粗的粗砂卵石地层渗透系数较大且降水深度较深一般为820m的潜水或承压水地区第2章施工机具钻机滤水井管吸水管水泵等第3章工艺流程1.绞线定位一钻孔法成井一安装滤水井管一接通吸水管一启动高压水泵抽地下水一降水完毕后拨井管一封井2.管井井点部署基坑总漏水确定后再演算单根井点极限漏水量然后确定井点的数量1)坑槽外部署采用基坑外降水时依据基坑的平面形状或沟槽的宽度沿基坑外围四周呈环形或沿基坑或沟槽两侧成单侧呈直线形部署管井埋设深度和间距依据需降水的范围和深度以及土层的渗透系数而定埋设深度可为5-IOm间距为5~IOm2)坑槽内部署当基坑开挖面积较大或者出于防止降低地下水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的目的而采用坑内降水时可依据所需降水的深度单侧漏水量及抽水影响半径R等确定管井井点间距再以此间在坑内呈棋盘状点状部署管井间距D一般1015m同时应不小于21/2R以保证基坑内全范围地下水位降低3.采用泥浆护壁钻孔法成井先挖井口安装护筒钻机就位开头钻孔钻孔前在井一侧设排泥沟泥浆坑钻孔直径比滤水管井外径大20Omm以上管井下沉前应进行清洗灌井冲除沉渣可采用灌入稀泥浆用吸水泵抽出置换或用空压机洗井法将沉渣清出井外并坚持滤网畅通然后将滤水管当中插入用圆木堵住管口管井与土壁之间用315mm粒径砾石填充作为过滤层地面下0.5m范围内用粘土填充夯实4.管井使用时应经试抽水在抽水进程中应对电动机传动轴电流电压等进行检讨并对井内水位下降和流量进行观察和记载5.管井使用完毕后可使用起重设施将管井管口套紧徐徐拨出滤水管拔出后可洗净再用所留孔洞用用沙砾填实上部50Omnl用粘土填充夯实第4章质量标准1.同本章深井点降水施工工艺标准监测2.应随时检讨观察孔中的水位3.应试运转如发现井管失效应采用措施是其恢复正常如无可能恢复则应报废另行设置新的井管第5章成品保护1.在基坑开挖时把井点管插上标志防止开挖至井管点破坏降水2.降水时应有专人值班定期或不定期巡察防止停电或其余外界因素破坏降水第6章安全与环境1.降水时对于周围在抽水影响半径范围内需要保护的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等树立好标高观察系统并准备好防止沉降的措施2.井点的拔除应在基础及已施工部分的自重大于浮力的情况下进行且底板凝土必须要有肯定的强度防止因水浮力引起地下结构浮动或破坏底板3.抽水进程中注意施工用电抽水泵必须实行三相五线制和一机一闸保护特殊在雨季注意用电巡察4.由于井点降水对引起周围地层的不均匀沉降对周围环境发生不利影响在降水前认真做好对周围环境的调研工作并合理使用井点降水第7章注意事项1.在井点管四周灌砂滤料后应立刻洗井一般在抽简清理孔内泥浆后用活塞洗井或用泥浆冲清与拉活塞相结合洗井借以破坏深井孔壁泥皮并把附近土层内遗留下来的泥浆吸出然后立刻单井试抽使附近土层内未吸净的泥浆地下水不断向井内流动而清洗出来2.需要疏干的含水层均应设置滤管滤网和砂滤料规格应依据含水土层土质颗粒分析选定3.按照实际水文地质资料计算降水范围总涌水量管井单位降水能力抽水时所需过滤部分总长度井点根数间距及单井出水量复核井点过滤部分长度井点出水量及特定点降深要求第8章质量记载1.所选机械设施性能合格证2.井点平面部署图3.井点设计计算书4.井点降水记载表5.井点降水监测记载施工现场安全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前,必须要进行施工安全、消防知识的教育和考核工作,对考核不合格的职工,禁止进入施工现场参加施工。

降水施工工艺标准

降水施工工艺标准

降水施工工艺标准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保障建筑物的防水性能和安全性,制定的标准化施工方案。

降水施工工艺标准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工艺要求1.材料准备:为了确保施工质量,必须选择符合要求的材料。

例如,选用胶粘剂和密封材料时,要考虑其粘接强度和耐候性。

2.墙面处理:在施工前,需要对墙面进行处理,去除浮灰、油污和松散的表面材料,以保证施工材料的粘接牢固。

3.基层处理:对于基层条件较差的建筑物,需要进行加强处理。

可以采用刷涂防水剂、加贴防水卷材等方式,增强基层的抗水性能。

4.施工工艺: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操作。

首先,需要按照设计要求布置排水管道,并保证管道畅通。

其次,在墙面和地面交界处设置防水带,以防止水分侵入建筑内部。

5.质量检验:在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质量检验。

检验内容主要包括:防水层的附着力、防水层的密封性、接缝处理质量等。

二、施工流程1.准备工作:施工前需做好准备工作,包括检查工具材料是否齐全、保护施工现场、清理工作区域等。

2.墙面处理:对墙面进行处理,清除浮灰、油污和松散的表面材料。

3.基层处理:对基层进行处理,修补破损部位,加强基层的抗水性能。

4.防水材料施工: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防水材料进行施工,可采用卷材防水、涂料防水等方式。

5.防水层施工:将防水材料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施工,注意材料的均匀涂覆和密封处理。

6.接缝处理:对防水层的接缝部位进行处理,确保防水层的连续性和密封性。

7.细部处理:对墙面和地面的细节部位进行处理,如墙角、管道穿墙口等。

8.防水层的保护:施工完成后,应注意对防水层进行保护,避免机械损伤或化学腐蚀。

三、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环境:施工应确保环境温度适宜,并避免雨水侵入施工现场。

2.施工平整度:施工前要检查基层平整度,确保防水层的质量。

3.施工技术: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提高施工技术,避免漏涂、错位等问题。

4.材料质量:选择优质的材料,确保施工效果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降水施工标准

降水施工标准

降水工程验收标准1、适用范围1.1、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承建的高层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的的降水和排水施工。

1。

2 本标准为通用标准,基础施工降水施工除满足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有关规范、规程、条例等和设计要求.2、一般规定2.1、所有基础施工的降水方案的施工必须按照设计文件进行,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必须经设计同意后实施。

2.3、降水设计方案必须和基坑支护方案相对应,配套实施,当降水方案作重大调整后,基坑的支护方案必须作相应的调整.2。

3、建筑基础施工的降排水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审批后方可实施。

2.4、降水施工必须进行基坑、临边建筑、构筑物、道路、管网的观测,并制定对应的预案。

2。

5、降水系统施工完后,应试运转及试抽,全面检查管路接头、出水状况和机械运转情况。

一般开始出水混浊,经一定时间后出水应逐渐变清,对长期出水混浊的井点应予以停闭或更换。

如发现井管失效,应采取措施使其恢复正常,如无可能恢复则应报废,另行设置新的井管。

2。

6、降水系统运转过程中应随时检查观测孔中的水位。

3、降水方式的选择降水工程的方式选择,可根据降水深度、含水层岩性和渗透性按下表选择,作为与设计沟通和方案确定的参考降水技术方法的适用表4、井点降水4.1、真空井点布置应根据基坑平面与大小、地质和水文情况、工程性质、降水深度等而定。

当基坑(槽)宽度小于6m,且降水深度不超过6m时,可采用单排井点,布置在地下水上游一侧;当基坑(槽)宽度大于6m,或土质不良,渗透系统数较大时,宜采用双排点,布置在基坑(槽)的两侧;当基坑面积较大时,宜采用环形井点;挖土运输设备出入道可不封闭,间距可达4m,一般留在地下水下游方向。

4.2、真空井点管距坑壁不应小于1.0~1.5。

井点间距一般为0。

8~1。

6m。

集水总管标高宜尽量接近地下水位线并沿抽水水流方向有0。

25%~0.5%的上仰坡度,水泵轴心与总管齐平。

井点管的入土深度应根据降水深度及储水层所有位置决定,但必须将滤水管埋入含水层内,并且比挖基坑(沟、槽)底深0。

轻型井点降水

轻型井点降水

轻型井点降水轻型井点降水依据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及民用建筑轻型井点降水项目。

2、施工准备2.1、施工机具60kpa。

检查真空度表。

喷射井点>93kpa。

检查真空度表。

4.7、电渗井点阴阳极距离轻型井点80-100mm。

尺量检查。

喷射井点120-150mm。

尺量检查。

检查后形成施工记录,检查施工记录。

5、成品保护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土方挖掘运输车道不设置井点,这并不影响整体降水效果。

6.2、在正式开工前,由电工及时办理用电手续,保证在抽水期间不停电。

因为抽水应连续进行,特别是开始抽水阶段,时停时抽,井点管的滤网易于阻塞,出水混浊。

同时由于中途长时间停止抽水,造成地下水位上升,会引起土方边坡塌方等事故。

6.3、轻型井点降水应经常进行检查,其出水规律应“先大后小,先混后清”。

若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检查。

6.4、在抽水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和调节离心泵的出水阀门以控制流水量,当地下水位降到所要求的水位后,减少出水阀门的出水量,尽量使抽吸与排水保持均匀,达到细水长流。

6.5、真空度是轻型井点降水能否顺利进行降水的主要技术指数,现场设专人经常观测,若抽水过程中发现真空度不足,应立即检查整个抽水系统有无漏气环节,并应及时排除。

6.6、在抽水过程中,特别是开始抽水时,应检查有无井点管淤塞的死井,可通过管内水流声、管子表面是否潮湿等方法进行检查。

如“死井”数量超过10%,则严重影响降水效果,应及时采取措施,采用高压水反复冲洗处理。

6.7、在打井点之前应勘测现场,采用洛阳铲凿孔,若发现场内表层有旧基础、隐性墓地应及早处理。

6.8、如粘土层较厚,沉管速度会较慢,如超过常规沉管时间时,可采取增大水泵压力,大约在1.O~1.4MPa,但不要超过1.5MPa。

6.9、主干管应按本交底做好流水坡度,流向水泵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地基与基础工程2 基坑工程2.3 降水施工工艺标准2.3.1总则2.3.1.1降水作用与适用条件在地下水位较高的透水土层进行基坑开挖施工时,由于基坑内外的水位较大,较容易产生流沙、管涌等渗透破坏现象,有时还会影响到边坡或坑壁的稳定。

因此,除了配合围护结构设置止水帷幕外,往往还需要在开挖之前,采用人工降水方法,将基坑内或基坑外的水位降低至开挖面以下。

1. 降水作用(1)防止地下水因渗流而产生流砂、管涌等渗透破坏作用。

(2)消除或减少作用在边坡或坑壁围护结构上的静水压力于渗透力,提高边坡坑壁围护结构的稳定性。

(3)避免水下作业,使基坑施工能在水位以上进行,为施工提供方便,也有利于提高施工质量。

2. 适用条件(1)地下水较高的砂石类或粉土类土层。

对于弱透水性的黏性土层,可采取电渗井点、深井井点或降排结合的措施降低地下水位。

(2)周围环境容许地面有一定的沉降。

(3)止水帷幕密闭,坑内降水时坑外水位下降不大。

(4)采取有效措施,足以使临近地面沉降控制在容许值以内。

(5)具有地区性的成熟经验,证明降水对周围环境不产生大的影响。

2.3.1.2 编制参考标准及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50202-2002);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5.上海市标准《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99)6.上海市标准《基坑工程设计规程》(DBJ08-61-97)2.3.2 术语2.3.2.1降水:又称人工降水,即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将基坑内或基坑外的水位降底至开挖面以下。

2.3.2.2止水帷幕:用于阻止或减少基坑侧壁及基坑底地下水流入基坑而采用的连续止水体。

2.3.2.3轻型井点降水:系在基坑外围或一侧、两侧埋设井点管深入含水层内,井点管的上端通过连接弯管于集水总管再于真空泵和离心泵相连,启动抽水设备,地下水便再真空泵吸力的作用下,经滤水管进入井点管和集水总管,排出空气后,由离心水泵的排水管排出,使地下水位降低到基坑底以下。

2.3.2.4喷射井点降水:喷射井点降水是在井点管内部装设特制的喷射器,用高压水泵或空气压缩机通过井点管中的内管向喷射器输入高压水(喷水井点)或压缩空气(喷气井点),形成水气射流,将地下水经井点外管于内管之间的间隙抽出排走。

2.3.2.5管井井点降水:深井井点降水系沿基坑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个井管,每个管井单独用一台水泵不断抽水降低地下水位。

2.3.2.6深井井点降水:深井井点降水是在深基坑的周围埋设深于基底的井管,使地下水通过设置在井管内潜水电泵将地下水抽出,使地下水位低于坑底。

2.3.2.7电渗井点降水:是在渗透系数很小的饱和粘性土或淤泥、淤泥质土层中,利用粘性土中的电渗现象和电泳特性,结合轻型井点或喷射井点作为阴极,用钢管或钢筋作阳极,埋设在井点管环圈内侧,当通电后使粘性土空隙中的水流动加快,起到一定的疏干作用,从而使软土地基排水效率提高的一种降水方法。

2.3.3 基本规定2.3.3.1 降水施工前应有降水设计,当在基坑外降水时,应有降水范围估算,对重要建筑物或公共设施在降水过程中应检测。

2.3.3.2 施工完后,应试运转,如发现井管失效,应采取措施使其恢复正常,如无可能恢复则应报废,另行设置新的井管。

2.3.3.3 降水系统运转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孔中的水位。

2.3.4 施工准备2.3.4.1 技术准备1.降水方案编制在降水工程前,应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基坑周围环境、地下管线分布、工程地质勘查报告和基坑壁、边坡支护设计等进行降水方案设计,并经审核和批准。

2.技术交底降水施工作业前,应进行技术、质量和安全交底,交底要有记录,并有交底人和接受交底人签字。

2.3.4.2 材料准备主要包括井点管、砂滤层(黄砂和砾石)、滤网、黏土(用于井点管上口密封)和绝缘沥青(用于电渗井点)等。

2.3.4.3 主要机具1.轻型井点降水系统主要设备:由井点管、连接管、集水总管及抽水设备等组成。

2.喷射井点降水系统主要设备:由喷射井点、高压水(气)泵和管路系统等组成。

3.管井井点降水系统主要设备:由滤水井管、吸水管和水泵等组成。

4.电渗井点降水系统主要设备:由作阴极用的井点管、作阳用的钢筋或钢管和直流发电机或直流电焊机等组成。

5.深井井点降水系统主要设备:由井管、水泵等组成。

6.井点成孔设备:主要包括起重设备、冲管和冲击或钻机等。

2.3.4.4 作业条件1.建筑物的控制轴线、灰线尺寸和标高控制点已经复测。

2.井点位置的地下障碍物已清楚。

3.基坑周围受影响的建筑物和结构物的位移检测已准备就绪。

4.防止基坑周围受影响的建筑物和建筑物的措施已准备就绪。

5.水源电源已准备。

6.排出的地下水应沉淀处理后方可排放到市政地下管道或河道。

7.所采用的设备已维修和保养,确保正常使用。

2.3.5 材料和质量要求2.3.5.1 砂滤层用于井点降水的黄砂和小砾石砂滤层,应洁净,其黄砂含泥量应小于2%,小砾石含泥量应小于1%,其填砂粒应符合5d50≤D50≤d50要求,同时应尽量采用粒径,其不均匀系数应符合C u=D60/D10≤5要求。

式中d50——为天然土体颗粒50%的直径;D50——为填砂颗粒50%的直径;D60——为颗粒小于土体总重60%的直径;D10——为颗粒小于土体总重10%的直径。

对于用于管井井点的砂滤层,其填砂粒径以含水层土颗粒d50~d60(系筛分后留置在筛上的重量为50%~60%时筛孔直径)的8~10倍为最佳2.3.5.2 滤网1.常用滤网类型有方织网/斜织网和平网、其类型选择按下表2.3.5.2所示。

表2.3.5.2 常用滤网类型2.在细砂重适宜于采用织网,中砂中宜用斜织网,粗砂、砾石中则用方格网。

3.各种滤网均应采用耐水锈材料制成,如铜网、青铜网和尼龙丝布等。

2.3.5.3 粘土用于井点管上口密封的粘土应呈可塑状,且粘性要好。

2.3.5.4 绝缘沥青用于电渗井点阳极上的绝缘沥青应呈液体状,也可用固体沥青将其熬成液体。

2.3.5.5各种原材料进场应有产品合格证,对于砂滤层还应进行材料复试,合格后方可采用。

2.3.6 施工工艺2.3.6.1 工艺流程1.轻型井点、喷射井点施工准备→井点管布置→井点管埋设→井点管系统运行→井点管拆除2.管井井点施工准备→井点管布置→井点管埋设→水泵设置→井点管系统运行→井点管拆除3.深井井点施工准备→做井口、安护筒→钻机就位、钻孔→回填土井底砂垫层→吊放井管→回填土管壁间砂滤层→安装抽水控制电器→试抽→正常降水运行→拆除4.电渗井点施工准备→阴极井点埋设施工准备→阳极埋设施工准备→接通电路→阳极通电→正常降水运行→拆除2.3.6.2 施工操作要求1.轻型井点降水(1)井点布置轻型井点降水系统的布置,应根据基坑的平面形状于大小、土质、地下水位高低与流向、降水深度要求而定。

1) 平面布置当基坑或沟槽宽度小于6m时,降水深度小于5m时,可用单排井点,井点管布置在地下水流上游一侧;当基坑或基槽的宽度大于6m,或土质不良、渗透系数较大时,则宜采用双排线状井点,布置在基坑或基槽的两侧;当基坑或基槽的面积较大时,宜采用环状井点布置。

2) 高程布置当地下降水深度小于6m时,采用一级轻型井点布置;当降水深度大于6m、一级轻型井点不能满足降水深度时,可采用明沟排水和井点降水相结合的方法,将总管安装在原有地下水位线以下,以增加降水深度,当采用明沟排水和一级井点相结合的方法不能满足要求时,则应采用二级轻型井点降水方法,即先挖去一级井点排干的土方,然后再在坑内布置第二排井点。

(2) 井点管埋设1) 井点管埋设程序总管排放→井点管埋设→弯连管连接→抽水设备安装2) 井点管埋设井点管埋设一般采用水冲法,包括冲孔和埋管两个过程。

冲孔时,先用起重设备将直径50~70mm的冲管吊起,并插在井点位置上,然后开动高压水泵,将土冲松,冲孔时,冲管应垂直插入土中,并做上下左右摆动,以加剧土体松动,边冲边沉,冲孔直径应不小于300mm,以保证井管四周有一定数量的砂虑层,冲孔直径深度应比虑管底深500mm左右,以防冲管拔出时,部分土颗粒沉于坑底而触及虑管底部。

各层土冲孔所需水流压力详见表2.3.6.2。

井孔冲成后,立即拔出冲管,插入井点管,并在井点管和孔壁间迅速填罐砂虑层,以防孔壁坍塌,砂虑层的填罐质量是保证轻型井点顺利工作的关键,一般应采用洁净的粗砂,填罐要均匀,当填罐到虑管顶1~1.5m,以保证水流畅通,井点填砂后,井点管上口须用粘土封口,以防漏气。

表2.3.6.2 各层土冲孔所需水流压力泵及必要时的空气压缩机性能之用。

2.根据国产轻型井点的最小间距800mm,要求冲孔距离不宜过近,以防两孔冲通,轻型井点间距宜采用800~1600mm。

(3) 井点管系统运行井点管系统运行,应保证连续抽水,并准备双电源,正常出水规律为“先大后小,先浑后清”。

如不上水,或水一直较浑,或出现清后又浑等情况,应立即检查纠正,真空度应不低于55.3~66.7kPa,如真空度不够,通常是因为管路漏气,应及时修好,井点管淤塞,可通过听管内水流声,手扶管壁感到振动,手扶管子较热等简便方法进行检查,如井点管淤塞太多,严重影响降水效果时,应逐个用高压水反复冲洗井点管或拔除重新埋设。

(4) 井点管拆除地下建、构筑物竣工并进行回填土后,方可拆除井点体统,井点管拆除一般多借助于倒链、起重机等,所留孔洞用土或砂填塞,对地基有防渗要求时,地面以下2m应用粘土填实。

(5) 质量控制要点1)集水总管、滤管和泵的位置及标高应正确。

2)井点系统各部件均应安装严密,防止漏气。

3)隔膜泵底应平整稳固,出水的接管应平接,不得上弯,皮碗应安装准确,对称,使工作时受力平衡。

4)降水过程中,应定时观测水流量、真空度、和水位观测井内的水位。

2.喷射井点降水(1) 喷射井点布置与埋设1)喷射井点布置与埋设方法与轻型井点基本相同。

2)井管间距一般为2~3m,冲孔直径为400~600mm,深度应比滤管底深1m以上,为防止喷射器损坏,成孔宜采用套管法,加气及压缩空气排泥,当套管内含泥量经测定小于5%时,方可下井管,井点孔口地面以下500~1000mm深度范围内应采用黏土封口。

3)下井管时水泵应先运转,每下好一根井管,立即与总管接通(不接回水管),并即使进行单根试轴排泥,并测定其真空度(地面测定不应小于93.3kPa),待井管出水变清后停止。

4)全部井管下沉完毕,再接通回水总管,经试轴使工作水循环进行后再正式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