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皮筋滞后

合集下载

橡皮筋伸长量不均匀的原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橡皮筋伸长量不均匀的原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橡皮筋伸长量不均匀的原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橡皮筋作为一种常见的弹性材料,通常用于各种场合的捆绑或搭接。

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发现橡皮筋的伸长量并不总是均匀的。

有些部分可能会比其他部分伸长得更多,这种现象往往会引起我们的好奇和疑惑。

本文将探讨橡皮筋伸长量不均匀的原因,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现象的成因,并可能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一些启示。

json"1.2 文章结构": {"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探讨橡皮筋伸长量不均匀的原因。

在引言部分中,将对橡皮筋伸长不均匀现象进行概述,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在正文部分中,将详细讨论橡皮筋伸长不均匀的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和第三个原因。

最后,在结论部分中,对本文的内容进行总结,探讨该现象的影响与应用,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1.3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橡皮筋伸长量不均匀的原因。

通过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和逻辑推理,我们希望能够揭示橡皮筋在拉伸过程中出现不均匀伸长的内在机理,深入探讨可能存在的各种因素和影响。

通过对不同原因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橡皮筋的性质和特点,为橡皮筋的设计与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建议,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和创新。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发。

2.正文2.1 橡皮筋伸长量不均匀的第一个原因橡皮筋伸长量不均匀的第一个原因可能是橡皮筋的质量问题。

橡皮筋在制作过程中,如果原材料不均匀或者生产工艺不够精细,就会导致橡皮筋的质量不均匀。

这样的情况下,橡皮筋的弹性就会有所差异,导致伸长量不均匀。

另外,橡皮筋在存放和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比如温度、湿度等因素。

如果橡皮筋长时间暴露在高温或潮湿的环境中,就会影响其弹性和伸长性能,导致不均匀的伸长量。

因此,保持橡皮筋的质量和存放环境是确保橡皮筋伸长量均匀的重要因素。

橡胶滞后偏大的原因

橡胶滞后偏大的原因

橡胶滞后偏大的原因
橡胶滞后偏大是指橡胶制品在受力作用下的滞后效应相对较大。

滞后现象是指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后,其形变或变形的速度相对较慢,不能及时跟随外力的变化。

橡胶作为一种弹性材料,也存在滞后效应。

橡胶滞后偏大的原因可以从材料结构、分子链运动以及施加力的作用方式等方面进行解释。

橡胶的滞后偏大与其特殊的结构有关。

橡胶是由大量弹性分子链构成的聚合物,这些分子链之间通过交联点连接在一起。

橡胶的分子链可以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拉伸和扭曲,从而产生弹性变形。

然而,由于橡胶分子链之间的交联结构,分子链在外力作用下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导致橡胶的变形速度相对较慢,滞后效应相对较大。

橡胶滞后偏大还与分子链的运动方式有关。

橡胶分子链在外力作用下会发生两种运动:拉伸和扭曲。

拉伸运动是指分子链在外力作用下沿着拉伸方向延伸,而扭曲运动是指分子链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扭曲变形。

而橡胶的滞后效应主要是由扭曲运动引起的。

由于扭曲运动的特性,橡胶分子链的变形速度相对较慢,导致橡胶的滞后效应偏大。

施加力的作用方式也会影响橡胶滞后偏大。

橡胶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常常是通过快速施加力或者快速释放力来引起橡胶的变形。

而这种快速施加力或释放力的方式会导致橡胶分子链的变形速度相对较慢,
进而产生滞后效应偏大的现象。

橡胶滞后偏大是由于橡胶的特殊结构、分子链运动方式以及施加力的作用方式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充分考虑橡胶的滞后效应,以避免对橡胶制品的使用产生不良影响。

同时,通过对橡胶材料的研究和改进,可以进一步减小橡胶的滞后效应,提高其应用性能。

皮筋打结方法

皮筋打结方法

皮筋打结方法
皮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小物件,用于扎头发、整理文件等多种场合。

然而,很多人在使用皮筋的时候都会遇到一个共同的困扰,那就是皮筋打结。

皮筋打结不仅让人感到烦恼,还会损坏皮筋本身,影响再次使用。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简单易行的皮筋打结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一困扰。

第一种方法是使用橡皮筋。

当我们发现皮筋打结时,可以先尝试使用橡皮筋将
打结的地方固定住,然后慢慢地将两端分开。

这样可以减少皮筋受力,更容易解开打结。

第二种方法是使用润滑剂。

有时候,皮筋打结是因为摩擦力太大导致的。

这时,我们可以在打结处滴上一些润滑剂,如橄榄油或者润滑油,然后轻轻地拉扯皮筋,打结就会变得更容易解开。

第三种方法是使用热水。

将打结的皮筋放入热水中浸泡一段时间,然后取出来
用力拉扯,通常可以很容易地解开打结。

热水可以软化皮筋,减少其韧性,从而更容易解开打结。

第四种方法是使用牙签。

当皮筋打结在一起时,我们可以使用细小的牙签或者
针来逐渐分开打结的部分。

这需要一些耐心和细心,但通常效果是非常好的。

第五种方法是使用风筝线。

有些人喜欢使用风筝线来代替传统的皮筋,因为风
筝线不容易打结。

如果你经常遇到皮筋打结的问题,不妨试试风筝线,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综上所述,解开皮筋打结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掌握一些小技巧,就可以轻松
解决这一问题。

希望以上方法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使用皮筋,让生活更加便利。

祝大家使用愉快!。

物理教学目录-2013

物理教学目录-2013

2013年第01期∙新年献词∙有关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的若干问题赵凯华;∙朗威教学应用论文征集通知∙空间信息计算技术的发展与探索方金云;于振利;∙声学概要田时秀;∙我心目中的好物理老师巨鹏;∙从法拉第圆盘探讨两种电磁感应表达式的使用王文涛;∙物理教学中的边程设计叶晟波;徐志长;∙物理课堂探究实验的开展和思考彭学青;∙用实验探究眼睛成倒立实像问题张凯;华兴恒;∙利用平抛装置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实验张春花;∙培育物理研修团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高中物理区域教研工作的实践与吴磊峰;∙声波干涉实验的改进马中江;∙聚焦物理课堂师生共同成长——“曲线运动”教学回顾与反思沈超;∙重视学生错误分析加强习题教学针对性张建斌;∙培养和提高学优生学习动机的思考与实践张晓飞;∙浅谈物理学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李宁;∙巧铺垫重实验抓住本质是关键——谈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中的三点体会董子贵;∙在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熊韬;∙浙江省2012年高中物理教师教学能力测试分析梁旭;∙聚焦真实主题下放话语权力——记海盐县青年物理教师的一次主题教研活韩耀强;∙对一道用单摆周期求矿井深度的高考题的剖析李刚;∙从单临界问题到双临界问题蔡亮;∙对一道运动学问题多解性的反思何勇;包晓芳;∙立足四年高考谈坐标图象命题刘权;∙2012高考物理解题的特殊思维方法孟拥军;∙从高考阅卷析失分原因及复习对策袁芳;∙用探究法分析2012年江苏物理高考第9题孙福如;∙运用“变化率”剖得“凹”形图象——兼谈对2012年高考江苏物理卷第4蒋海涛;∙隐藏最深的运动胡章华;∙IBDP课程中的物理实验教学带给我们的启发与思考赵晓春;曹阳;2013年第02期∙地震物理ABC吴忠良;∙深圳市华侨城中学∙量子物理导引(上)钱振华;∙例谈物理教学中STSE议题的设计原则胡扬洋;陈清梅;∙利用学案实现高效课堂教学谢敏;∙物理“绪言教学”的思考与建议万军;∙DIS——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可靠保障王肇铭;马利国;∙向心力探究仪方红霞;∙“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实验”另一种创新设计崔卫国;∙运用信息技术优化高中物理实验的探索陆军;∙读书,改变物理课堂常生龙;∙让“阅读”成为初中生有效解决物理问题的“良方”——指导初中生阅读物理申健;∙例说高中物理学生实验中“意义学习”的合理构建——读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孔云;∙激发学生复习热情的方法叶世文;∙综合性物理试题的评价与研究张艳香;王振学;∙对p=ρgh的再思考高成员;∙浅谈物理习题的“对与错”、“新与旧”及解答的“繁与简”陈林桥;∙谈平抛运动问题的解题思想和方法李俊成;∙教材上一个习题有点“玄”刘颢;∙例析电磁感应综合应用的四大核心考点张超;∙2012年“华约自主招生”物理试题解析梁会琴;∙江苏高考物理实验题的新课程特点与答题情况分析黄红波;∙2012年高考计算题“最值求解”赏析岑怀强;∙高考中常用的“小球”和“杆”模型陈向群;∙称量地球的人——卡文迪许的万有引力实验武际可;∙2012数字化实验高层论坛成功举行2013年第03期∙以能动教育促进师生主动发展——长春市第七十二中学∙物理也猜想——说说普朗克假设的那些事王正行∙等离子体朱兴尧∙量子物理导引(下)钱振华∙从伽利略实验方法创立谈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徐玲郭怀中∙“互感和自感”教学设计方巨丰∙对“太阳与行星间引力”几个疑难点的探究孙铁斌∙物理教学中的构造转化法姚小琴∙规范、直观、有效——物理实验技能大赛操作的三个关注点钱永昌∙关于电源剩余电量的问题李忠相栾丽∙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与实践王群法∙2012年全国高考新课标理综江西卷物理试题评析黄晓标∙摩擦力教学设计江文华∙回顾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夏万根∙弹簧振子与匀速圆周运动同步演示装置胡纪明∙自制库仑定律和法拉第定律的定量实验装置余龙钟庐文∙读书,使我“宁静以致远”吕菊英∙基于“自创性实验”的阿基米德原理教学的研究孙萧王爱生∙人对自己做功了吗——对一道自动扶梯例题探究黄建云∙巧解中考物理压轴题的方法余志权∙略论物理教学中的生命教育姜峰徐林∙不要歪打正着,理清物理规律的本质鲁信∙十二种画圆在物理解题中的妙用周平原∙电场边界理想化带来的困惑及思考谷喜苹∙圆柱在抽动纸张上运动规律的探究李权赵敏汪宴胡斌龚新宇∙2013年高考“时事”物理命题预测任才生∙澳大利亚HSC考试对物理学史的考查及启示许桂清张军朋∙美国大学的先修课程(AP课程)黄燕萍∙从迷你磁体到巨型磁体娄雪物理教学2013年第04期∙上海市复兴实验中学∙单个微观粒子有可能操控和测量吗?——从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说起王义遒∙试论物理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和实现陈刚∙把画物理草图的钥匙交给学生欧亚南∙找到思维惯性的“刹车”——由一类热学问题,谈如何规避思维惯性陈理纳∙谈“1153共建模式”在“加速度”教学中的应用蔡树男陈汉光陈婷∙应用力传感器进行——物体加速上浮失重的实验探究周上游∙新课程高考实验题探究能力的考查——以江苏省物理高考实验试题为例耿建∙用电磁继电器演示门电路孙炳盛∙展示分享交流提高——江苏教学新时空“物理名师课堂”策划叶兵∙基于“平板电脑”技术的课堂教学管理——以“洛伦兹力”教学为例徐锐∙活动·体验·智慧——“运动的相对性”的活动情境设计申洁∙有效活动——学生实现发展和提升智慧之路徐祥宝∙提升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沈志辉∙生动,物理课堂的美妙交响乐秦旺明∙近年来中考实验探究题的走向与对策郭金李子明∙“光的色彩”综合演示仪崔伟∙对电能表电流参数的考查——应尊重生活实际刘飞∙高三物理复习“双研会”的策划与启示王安民文波∙对改编经典物理习题的思考白云朋∙弹簧类问题的解题方略——以力判距侯建敏∙一道电场题的问题设计范会敏∙高考有效复习——物理模型的整合徐丽若∙试析“物理专题认知结构的优化”构建——以点电荷电场的高考专题为例陆永华∙关于拉格朗日点的一道高考题秦德胜∙高考实验题·根在课本里钟鸣∙原子分子物理学科的进展高翔张卫华李家明∙体育运动中抛体问题的思辨刘益民∙来信照登黄红波物理教学2013年第05期∙上海市进才中学∙磁性纳米结构的制备、表征、特性及应用成昭华∙上帝粒子的发现杨金民∙完善物理教学目标的结构梁旭∙用“问题导学法”提高讲评课的有效性卞志荣∙谈谈物理教学中的板书郭海涛∙是电动势还是外电压——对一道课本习题的释疑于正荣金飞∙高中物理数字化实验与传统实验的比较研究竺春阳沈敬伟∙验证电容器的电容实验的设计与开发翁军飞∙自制仪器演示“运动电荷在磁场中的受力”居津∙如何用实验获得的U-I图象求小灯泡实际功率王红林张波∙让学生为实验做主——谈“研究洛伦兹力”的演示实验教学何凌燕∙让研课成为教师的自学汪海∙力王建辉∙力的分解夏伟宁∙杠杆邓晓琼∙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那长明∙电磁感应中的电路问题牛桂英张凤云∙光的反射王璧成∙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教育张定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思考与实践——从身高测量谈起熊韬朱玉兰∙探究树荫下的光斑周小奋张华∙创新思维始于身边的实验情景陶本友∙剖析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的“异常”现象唐友兵路永宁∙巧妙解决电荷转移的问题赵清海∙追求智慧的物理教学王乃东∙应用均值不等式巧解极值题汪飞∙动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比值问题林芳马如宝∙“设而不求”在解物理题中的应用周玉来∙模拟试题与2012年江苏高考物理试题之间的变式分析王鹤新胡生青∙2012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奥林匹克物理竞赛(热力学部分)黄晶何冬妹∙历年高考关于非匀强电场的图象问题仓定权∙原子揭秘之路薛荣坚∙加速器与对撞机李士∙以史为线构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马明华2013年第06期∙从固体物理到凝聚态物理陈兆甲∙光活性层的厚度对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辛宇圣李凌亮张福俊∙促进中学物理教学的知识可视化蔡铁权梅尹∙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的教学课例陈爱萍∙从“摩擦力教学”谈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严士线∙α粒子为什么能穿过金原子杭庆祥∙基于朗威DISLab数字化实验系统的——实验教学优化模式浅析赵永乐渠雷雷∙“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课堂教学创新实验设计王乐福张艳婷∙“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方案的改进陈显盈周毓淑∙新课程背景下教研创新的实践探索——“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陶昌宏教研创陶昌宏∙从物理教育科研的角度谈教研创新郭玉英∙实践“物理教学基本特征”,促进学生学科能力培养乔小光∙思维活动——物理课堂教学的核心满娜∙以实验探究教学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刘亦工∙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徐亚萍∙中考物理试题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考查要点窦兴明∙动态电路问题的探究于晶∙“光的色散”演示实验的改进邹伟忠∙以学重教促进学生成长胡展明∙用“微元法”巧解链条的运动问题郑金∙用“等效电源”处理电学问题董涛∙“光滑斜面模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赵斌∙“新题旧问”与“陈题新做”杨亚芳∙涡旋场中“圆环等效电路”的拓展应用江爱国∙含容电路中要慎用“孤岛效应”刘益民∙一道“自主招生”试题的解法周小奋∙恒星的演化和赫罗图涂泓∙见闻、感想和深思——2012年赴美“教育交流”心得吴晓明∙上海市新港中学2013年第07期∙超导量子比特与量子计算刘伟洋于海峰薛光明赵士平∙霍耳效应及量子霍耳效应简介本刊编辑∙浅析热学中常用的一些物理学经典思想方法范小辉∙用“四基目标”指导物理教学朱国庆∙与绳有关的物理模型徐君生∙理化结合释疑电源电动势与内电压陶希才∙利用DIS实验系统研究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实验设计李强∙课外探究实验的意义及实施方略吴国勇∙橡皮筋滞后特性的实验研究陈娜娜支启军∙如何选择电学实验器材司友甫白汉龙∙推进物理精品课程建设,促进物理教师专业发展朱小青何晋中∙初中物理精品课程模块“压强和浮力”的开发建设李培如∙高中物理精品课程模块“机械能与能源”的开发建设刘书强∙高中物理精品课程开发的实践与反思黄德斌∙归纳法在初中科学(物理)探究教学中的应用谢杰妹∙“欧姆定律电阻”第一课时的教学建议徐正凤∙品《课标》变化创高效课堂李光宇陈平∙“问题引领”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茅云飞∙品味“问题与练习”潘华君刘如民∙变力作用的定量分析白云朋∙定性与半定量问题的分析策略许冬保∙潜艇动力系统总功率的另两种计算方法——2013年浙江省高考理综(物理袁张瑾∙新题新意教学常新刘伟∙高考新题剖析及面对新课程的教学分析和思考黄晶∙放射性同位素电池周小奋2013年第08期∙从无模到有模,再到表面无模而心中有模——青岛市初中物理学科对教学模式∙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的“资源三号”立体测绘卫星戴昌达∙模型、建模与物理教学蔡铁权梅尹∙霍尔效应及其相关效应与高中物理教学于世新∙谈力的作用点的位置王忠明∙“速度概念”教学中的过程设计徐将二∙电子商务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研究莫滨∙一次电磁屏蔽实验“失败”的原因分析——教师对实验失败的原因分析不能想张兴安∙让实验引领物理让物理走进生活——以优化“静电现象的应用”的教学策赵攀∙电路实验基础与实验创新设计王君翔∙建构包含激情元素的多样化探究模式——青岛市“用中国古代科学家方法进行王■∙破解高考物理试题难题之“难”张君可∙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薛原∙曲始趣入胜,曲终韵无穷——谈初中物理教学导入和结尾艺术李钧∙“牛顿第一定律”教学反思——对物理课堂“合作学习”的思考和启示刘明珍∙电路故障问题的实验教学——一节物理复习课的赏析和思考李梅∙中考物理缺陷试题分析赵兴华∙“重力势能”的教学设计郑青岳∙感应电量的“四解”与“四用”鲁信∙对称网、格等效电阻的证明及应用刘成于∙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求实——2013年全国高考新课标理综(一赵坚李志坚∙2013年高考物理“选择题”赏析骆文洲傅可钦∙基于探究理念下的——2013年高考物理“实验试题”研究杨国平∙观浙江高考物理试题走向,反思高中物理教学——以2013浙江高考理综物朱国庆∙中微子的发现历程李海∙自行车与手推车是如何解放人力的毛小平∙醒世耕耘三十载参透人间万物魂纪念山东临沭实验中学〈原临沭一中2013年第09期∙中国有可能也会爆发一次重大核事故吗何祚庥∙怎样用平均值来代替变化的物理量进行求解马桂君∙类比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钟小平∙超重与失重的学案设计与课堂教学理念王鹤新∙“单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分析缪建忠∙课堂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张明声∙正负离子导电电流两倍的探讨伍秀峰∙活用教材,创新实验设计施坚周汉东∙通电自感实验中遇到的一个疑难问题杨光喜∙习题教学中进行实验探究的尝试孙李军∙谈区域性物理课程建设“三化”策略王安民∙重回“经典”,关注被冷落的教材——赏析教材精彩片断,开启教学源头活水谭娟娟∙谈初中物理实验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途径黄悦∙浅析如何将中考试题转化为教学资源陈超∙寻差异平争论探品位课堂之路李光宇∙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十项功能胡柳蔚∙图线法解决杆秤的变化问题王秋霞∙追及相遇问题张红菊∙焦耳定律演示实验的创新设计孙玥∙试论物理课堂的情境创设韩耀强吴建惠∙电磁感应现象中复杂的单导体杆问题黄尚鹏∙双球绳模型下摆的一题多变训练黄正玉∙2013年北京市高中新课程高考物理试卷评析陶昌宏∙从2013年试题审视实验题解决方案史再∙对优化高考选择题信度与效度的思考夏向荣∙“上天入地”测量重力加速度朱国强∙对2011年华约自主招生物理第14题的再探讨汪飞2013年第10期∙昆明市第三中学物理教研组∙量子世界的调控于渌∙试论物理学科认知领域的学习分类——学习心理学的视角陈刚∙从变化率到微分——物理量分析中的一种重要思想许冬保∙培养质疑能力提高复习效果徐卫春∙利用图象加深对“光速不变性”和“相对性原理”的理解魏明逊∙天体运动复习中应把握的几个要点于正华∙浅议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新病症张惠作∙加强实验探究构建高效课堂王正标∙中学物理概念教学中的学法指导青春∙对“备课在普通高中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的几点思考罗清红∙基于“问究析用”模式的初中物理深度教学杨光荣∙由一个案例浅谈教学中对“关注学生真实问题”的感受卢山∙浅谈探究性实验教学中的猜想——以人教版八年级“摩擦力”为例王媛媛∙利用校本教研开发物理课程资源付爱王菲∙物理因思而“美”——浅谈学生撰写“物理反思”小文章杭仲兵∙“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的新开发黄辉∙“真空不能传声”实验的改进毛宁安∙走进“认知物理教学”时代——浙江省高中物理教学研究与教学改进介绍梁旭∙一个美妙的磁聚焦现象张立根∙当平抛运动“约会”了曲面朱加沐∙渐开线运动规律初探郑金∙2013年高考江苏物理卷评析及对高三复习的建议姚小琴叶兵∙2013年全国高考上海物理卷剖析吴俊牟亚萍∙由一道高考题引发的疑问李忠相栾丽∙追寻历史足迹培养科学素养——“行星的运动”教学设计陈锋∙以体育运动项目为背景的平抛运动卞志荣2013年第11期∙传承·引领·创新——记北京市第四中学物理教研组∙希格斯粒子从理论到实验徐在新∙有效教学需要目标引领——“目标引领·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探索汤家合∙论安培力的功率与回路电功率关系黄书鹏∙物理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卞志荣∙数理沟通互动共赢——以圆锥曲线的物理应用为例朱木清王早娥∙高中物理演示实验创新的几点思考张飞翔∙高中物理实验的创新性设计欧剑雄∙“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实验研究杨斌∙视觉暂留的奇特现象蒋丽艳∙“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教学思路与创新钟晓青∙中学阶段如何处理电桥电路陈玉奇∙用创新实验提升物理教学魅力——河南省初中物理实验创新展示活动纪实窦兴明∙重视原理落实过程发展能力——由一道中考实验试题答题情况所引发刘岩华∙液体压强演示仪的创新设计李倬张建∙用物理实验为物理学习插上翅膀金武军∙初中物理魅力教学的实践与反思陈进文∙习题教学如何体现重在过程陈德军∙科学实验的若干创新技法朱红∙妙用钕磁铁制作三种趣味电动机袁漫璇∙基于对学生错误进行认知诊断的教学梁旭∙三个相近模型的运动分析刘德学∙相对运动中参考系的选择方法郑金∙第29届全国中学物理竞赛决赛电磁学试题的解析与思考陈红君曹雷费金有∙父子俩诺奖电子传佳话——记J·J·汤姆孙和G·P·汤姆孙曾湖贤∙AP物理C及其考试黄燕萍沈珊雄钱振华∙认识生活中的电磁辐射解永平2013年第12期∙西藏大学物理系∙神秘的新材料——拓扑绝缘体简介张艳阳李树深∙用电场的观点分析传感器电路高尚∙高中物理有效教学中“结构化预习”的实践与研究徐慧王峰周远宏徐明∙高三物理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杨俊∙利用基础实验“变式”,拔高物理竞赛的实验思维层次方阳∙对高中物理演示实验设计的探讨杨云雄∙探究“变力功与速度变化关系”的好方法何英伟∙三种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的误差分析和教学探讨卢炜杰吴先球王笑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策略沈孝兵∙解析初中物理教师的“想当然”马道兵∙实验为基追根溯源——“水中小鱼成像的观察和解释”的再研究陈彬∙复习课的功能与目标梁旭∙用足用活教科书做好“教学案例”设计——以“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宋协俊∙对物理命题中若干典型“隐性错误”的剖析张绍兵∙热学中的估算方法与实例分析张大洪∙拓展动能定理,解决三类内力做功问题翁军飞∙有关天体椭圆运动时间问题的求解郑金∙2013年物理高考中的图象面积问题成树明∙高考备考要关心竞赛题钟鸣王军∙由一道“北约”物理题的三种解法看自主招生备考胡扬洋石尧∙恒定电场及涡旋电场在物理竞赛中的“应用”周佳∙以“核能发展史”为例,在物理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赵兴华∙先修物理课程学什么?——美国AP物理介绍之二钱振华徐在新∙磁聚焦现象的分析及应用卞志荣周智良∙2013年《物理教学》总目录∙欢迎订阅《物理教学》杂志。

橡胶滞后偏大的原因

橡胶滞后偏大的原因

橡胶滞后偏大的原因橡胶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橡胶的滞后性是一个常见的问题,这意味着橡胶在受力后会有一定的延展性,无法立即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这种滞后现象往往会对橡胶制品的性能和使用寿命产生负面影响。

那么,为什么橡胶会出现滞后偏大的现象呢?橡胶的滞后现象与其分子结构有关。

橡胶分子是由长链聚合物组成的,这些长链聚合物在受力时会发生拉伸和变形。

然而,由于橡胶分子链之间的交联较少,这种变形会导致分子链之间的相互滑移,从而导致橡胶材料的滞后现象。

此外,橡胶分子中的交联点也会对滞后性产生影响。

交联点的数量和分布情况会影响橡胶的弹性恢复能力,从而影响滞后性的大小。

橡胶的滞后现象还与温度有关。

在较高的温度下,橡胶分子链之间的相互滑移速度会增加,从而导致滞后现象更加明显。

这是因为高温会增加分子的热运动能量,使分子链更容易发生滑移。

此外,橡胶材料在高温下也容易发生老化和劣化,进一步加剧了滞后现象。

橡胶的滞后性还与应力应变速率有关。

当橡胶受到较快的应力应变作用时,分子链之间的相互滑移速度会增加,导致滞后现象偏大。

这是因为较快的应力应变会使橡胶分子链之间的相互作用变得较弱,从而增加滞后性的程度。

橡胶的成分和添加剂也会影响其滞后性。

不同种类的橡胶具有不同的滞后特性。

例如,天然橡胶具有较大的滞后性,而合成橡胶具有较小的滞后性。

此外,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量也会对滞后性产生影响。

一些添加剂可以改善橡胶的滞后特性,而另一些添加剂可能会加剧滞后现象。

橡胶滞后偏大的原因主要与其分子结构、温度、应力应变速率以及成分和添加剂有关。

了解这些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橡胶的性能和使用特性,从而选择合适的橡胶材料和处理方法,以减少滞后性对橡胶制品性能和使用寿命的影响。

橡皮筋变紧的方法

橡皮筋变紧的方法

橡皮筋变紧的方法
橡皮筋变紧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使用热水:将橡皮筋放入热水中浸泡一段时间,然后取出晾干。

热水可以使橡皮筋回复原有的弹性。

2. 使用热风吹干器:用热风吹干器对橡皮筋进行加热,使其变松软并回复弹性。

3. 使用蒸汽:将橡皮筋放入蒸汽中蒸一段时间,然后取出晾干。

蒸汽可以使橡皮筋变松软并恢复弹性。

4. 加入柠檬汁:将橡皮筋放入柠檬汁中浸泡一段时间,然后取出晾干。

柠檬汁中的酸性成分可以使橡皮筋变紧。

注意事项:在使用以上方法时,应注意橡皮筋的材质和温度,避免过度加热或浸泡时间过长,以免对橡皮筋造成损坏。

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力》单元测试拔高卷

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力》单元测试拔高卷

第三章相互作用-力单元测试06(拔高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共32分)1.(本题4分)三段轻绳OA OB OC OA、、,绳悬挂在天花板上的A点,OB绳下面悬挂一个小球。

第一次,保持结点O位置不变,如图1所示,某同学拉着轻绳OC从水平位置缓慢转动到竖直位置;第二次,保持轻绳OC垂直于OA,缓慢移动轻绳,使轻绳OA从竖直位置缓慢转动到如图2所示的位置,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一次轻绳OA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第二次轻绳OA的拉力逐渐减小B.第一次轻绳OA的拉力逐渐减小,第二次轻绳OA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C.第一次轻绳OC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第二次轻绳OC的拉力逐渐减小D.第一次轻绳OC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第二次轻绳OC的拉力逐渐增大2.(本题4分)如图所示,表面光滑的圆锥固定在水平面上,底面半径为R,顶角为60°。

有一个质量为m的弹性圆环,弹性圆环的弹力与形变量之间满足胡克定律,且始终在弹性限度内。

弹性圆环处于自然状态时半径为14R,现将弹性圆环套在圆锥上,稳定时弹性圆环处于水平状态,且到底面的距离为圆锥高线的14,重力加速度为g。

则弹性圆环的劲度系数为()A B C D3.(本题4分)如图所示滑块A和B叠放在传送带上,A被细线连于墙上。

如果传送带逆时针转动,滑块A和B都相对地面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受到的静摩擦力水平向左B.A受到的静摩擦力水平向左C.无论传送带的转速是多少,B都不受摩擦力D.传送带的转速变成原来的两倍,A受到的摩擦力也变成原来的两倍4.(本题4分)如图所示,半圆柱体A放置在粗糙水平地面上,其左端和竖直墙壁之间放着一个光滑圆球B,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则把A向右缓慢移动少许距离后(B未落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球B对墙的压力减小B.球B对半圆柱体A的压力减小C.地面对半圆柱体A的摩擦力不变D.地面对半圆柱体A的支持力不变5.(本题4分)两光滑平板MO、NO构成一具有固定夹角075θ︒=的V形槽,一圆柱形物体置于槽内,用θ表示NO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如图所示为截面图。

用DIS进行橡皮筋滞后现象的实验研究

用DIS进行橡皮筋滞后现象的实验研究
实验 过 程


1 . 71
2 2 O.
2 9 . 1
3 2 .4
1 0 O 2 .0
1 50. 0 O
1 90 .5 0
2 6 .4 00
1取 一物理 支 架 , . 在
支 架上安 装 一水 平 杆 , 下悬 挂 橡 皮 筋 , 橡皮 筋 在 下挂 位移 传感 器 , 再在 传感 器下 端挂 钩 码 。
5为使读数准确, . 观察计算机上位移的波形 变化 , 等橡 皮筋伸长量稳定后 ( 一般为 1 2 — 分
钟 ) 再 读 取 每 次 的 伸 长 量 L , 在 数 据 采 集 时 , 可
1 4
1 5
1. 54
1 .3 2
2 4 .3
1 4 .9
14 .0 10 0
1 0. 0 26 O
表 1橡 皮筋 的滞后 现 象 的数 据采 集 图
7 在编 程窗 口按 “ . 其他 处 理”审“
”饵 .
维普资讯
第2 4卷 总第 2 1期 7
r r , ,






Vo . 4 No 2 1 12 . 7 ( 7 2 0 . 9 S) .06 5.
在 最 近 几 年 的 物 理 高 考 和 各 地 模 拟 试 题
定值 电阻 R 3— 9 0 9 Q;
* 通讯作者t 云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刘艳春
1 6 1 7
1 8
1 . 24 1 . O4
8 .9
19 .3 1 4 .6
O .99
19.0 2 0 O 1 8 .0 3 0 O
1 O. 41 OO

3.1重力与弹力 同步练习—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3.1重力与弹力 同步练习—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3.1重力与弹力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所以方向指向地心B.把同一重物从广州移到北京,重力大小不变C.“重心”的提出,体现的是等效的思想D.有规则形状的物体的重心一定与它的几何中心重合2.一个物体所受的重力在下列情形下要发生变化的有()A.把它在地面上浸入水中B.把它竖直上抛,在它向上运动的过程中C.把它从赤道拿到南极D.把它置于向上加速运动的电梯内3.如图所示,质量分布均匀的等腰直角三角板的重心最接近图中()A.a位置B.b位置C.c位置D.d位置4.关于弹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发生形变的物体才能有弹力,且一定有弹力B.物体的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C.弹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D.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大小有关,体积越大的物体产生的弹力也越大5.如图所示,轻质弹簧的两端在受到相同的拉力F=5N 的作用下,弹簧伸长了0.2m,在弹性限度内。

弹力和劲度系数分别为()A.0N ,25N/m B.5N ,25N/mC.5N ,50N/m D.10N ,50N/m6.如图所示,在竖直悬挂的原长为15cm的轻质弹簧下端挂一个小球,弹簧伸长了3cm,如果再在该弹簧下端挂三个这样的小球(弹簧始终发生弹性形变),弹簧的长度为()A.9cmB.12cmC.24cnD.27cm7.如图表示小车所受外力F的图示,则对小车的运动,作用效果相同的是()A.F1和F2B.F1和F4C.F1和F3、F4D.都不相同8.如图所示,两辆车正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运动,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和所学知识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物体各部分都受重力作用,但可以认为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集中于一点B.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C.物体重心的位置与物体形状和质量分布无关D.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重心一定在物体上9.图甲是一端支在水平地面上,另一端被细绳悬挂着的木棒,图乙是光滑碗内放置的一根木棒。

矫正橡皮筋专业术语-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矫正橡皮筋专业术语-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矫正橡皮筋专业术语-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橡皮筋作为一种矫正牙齿的器械,在口腔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是一种用于矫正牙齿以及调整咬合问题的弹性物品,通常由橡胶或者橡胶合成材料制成。

矫正橡皮筋可以通过施加适当的力量,改变牙齿间的位置和咬合关系,从而达到矫正牙齿的效果。

随着牙科技术的不断进步,矫正橡皮筋的使用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

它不仅可以帮助调整牙齿的排列方式,还可以纠正咬合不正常的问题,如开咬、十字咬等。

与传统的矫正器相比,矫正橡皮筋更加灵活、方便,并且对患者的牙齿和牙龈造成的压力相对较小。

本文将着重介绍矫正橡皮筋专业术语,通过详细解释这些术语的含义和用法,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的知识。

在正文内容中,我们将逐一介绍一些常用的矫正橡皮筋术语,如橡皮筋的种类、强度分类、使用方法等。

此外,文章还将探讨矫正橡皮筋的重要性以及其在牙科领域的前景展望。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能够了解矫正橡皮筋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准确理解各种术语的含义,并了解其在矫正治疗中的作用和应用场景。

同时,读者还将对矫正橡皮筋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与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和沟通。

接下来,我们将开始正文部分,详细介绍各个术语的定义和用法,以及矫正橡皮筋的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运用矫正橡皮筋。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叙述并介绍矫正橡皮筋的专业术语:2. 正文:本节将详细介绍与矫正橡皮筋相关的三个重要术语,包括术语一、术语二和术语三。

每个术语将被逐一阐述其定义、用途以及在橡皮筋矫正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3. 结论:3.1 总结:本节将对前文中涉及的术语进行总结和概括,强调其在矫正橡皮筋中的重要性。

3.2 矫正橡皮筋的重要性:本节将探讨矫正橡皮筋在牙齿矫正中的重要作用,并介绍其对改善牙齿健康和美观的贡献。

橡皮筋的滞后现象实验研究

橡皮筋的滞后现象实验研究

橡皮筋的滞后现象实验研究
人们很少停下来去思考橡皮筋的有趣特性,但它实际上能够提供很多有趣的物理知识。

橡皮筋的滞后现象是一个有趣的特性,它定义了橡皮筋的物理反应如何延迟,从而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现象对橡皮筋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橡皮筋的滞后现象,并介绍将其以实验的形式进行研究的过程。

首先,我们要了解滞后现象。

滞后现象是指,当橡皮筋被拉伸时,它会延迟弹回来的施力反应。

也就是说,当橡皮筋被拉伸时,它的长度会先增加,但一段时间后,突然变短,而不会立即弹回原状。

这种现象也被称为“阻尼”,是由于橡皮筋内部结构及其物理性质所致。

其次,要更好地理解滞后现象,我们需要进行实验研究。

为此,首先需要准备一块橡皮筋,一个平板并设置一台摄像机。

之后,将橡皮筋放在平板上,使其完全横向拉伸。

然后,将摄像机聚焦于橡皮筋,记录橡皮筋在拉伸过程中的变化。

最后,将视频的视角倍率放大来观察橡皮筋的反应,观察橡皮筋的长度在拉伸过程中是否有滞后现象存在。

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当橡皮筋被人为拉伸时,其长度会有明显的滞后现象,即先增长后变短。

这表明,橡皮筋的滞后现象是一种真实现象,与其内部结构有关。

归纳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发现了橡皮筋的滞后现象,验证了物理现象在橡皮筋上的影响,同时也发现了相关知识,对橡皮筋的运动形式有了更多的了解。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橡
皮筋滞后现象,同时也使人们对物理现象的影响有了更深的理解,为今后的物理知识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从电学实验原理出发选择器材

从电学实验原理出发选择器材
的滞 后现 象 。
到 滞后 现象 , 生通 过 实验 知道 了科 学不 是 突发 学 奇 想就创 造 出来 了 , 是需 要 实 验 的 验 证 , 学 而 使 生 经历 了一 个完 整 的探 究 过程 , 培养 了学 生 的发
散 思维 。
参 考 文献 :
实验的装置在参 考文献[ 3工作的基 础上 1 做 的改 变是 : 将伸 长量 b 的人 工 测 量 改 为 用 位
图 4橡皮 筋的 滞后现象 2
可 对 圆盘进 行 配 重 或 制作 专 门 的悬 挂 物 装 载 位 移 传感 器发 射端 。
该 实验 拓展 了学 生 实验 的条 件 , 从劲 度 系数
本实 验表 明 , 皮筋 在 外力 作 用力下 的形 变 橡 并 不是 简单地 满足 虎克 定 律 , 而是存 在更 为复 杂
到一 切选 择都是 水 到渠 成 的事 情 。 首先 画 出书 本 上 测 量 电 源 电 动 势 和 内 电阻
的实 验原 理如 图 1所示 。

( ) 从 上 述器 材 中选 择必 要 的器材 , 计 1请 设
个 测 量 电压 表 内阻 的实验 电路 。 画出 电路 原 理 图 , 中元 件 要用 题 目中相 应 的字母 标 注 , 图 并
14 .
1 . 2
l 0 - O8 . O6 - O4 . O2 .
橡 皮筋 的材 料发 生 变化 。
8பைடு நூலகம்
o4 Dg 。
存在 的问题 是 两 个 位 移 传 感 器 在 实 验 中难
以正对 , 实验 存 在 一 定 的 人 为 因 素 引起 的误 差 ,
图3 橡皮筋的滞后现象 1 实验 分析
( 目编 辑 栏

橡皮筋的滞后现象实验研究

橡皮筋的滞后现象实验研究

橡皮筋的滞后现象实验研究
橡皮筋滞后现象是指, 拉伸回缩橡皮筋后, 其回缩形式不是立即性的, 而是有滞留延迟效应的.实验研究是利用单片机或光学系统对此现象进行强度模拟, 比较取样前后的微小变化, 从而得出滞后现象的发生和发展情况.在实验中, 要分析不同温度、不同强度的橡皮筋滞后的情况, 同时观察橡皮筋的膨胀缩小量等.更进一步, 可以根据拉伸情况下, 用图形坐标把不同时刻的位移量做曲线图, 分析拉伸变形和恢复情况.另外, 还可以分析不同温度和湿度、不同种类橡皮筋的滞后现象.此外, 利用多模式滞后分析软件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该现象.本实验可以对滞后现象提供可靠的研究发现, 为橡皮筋工程的设计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橡皮筋的滞后现象实验研究

橡皮筋的滞后现象实验研究

橡皮筋的滞后现象实验研究近几年来,研究有关橡皮筋滞后现象的研究越来越多。

橡皮筋滞后现象一直以来都引起科学家及研究者的兴趣,他们着重研究其中的机制。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和分析,把握橡皮筋滞后现象的基本机制。

文献综述早期研究者发现,当橡皮筋受到外力拉伸时,收缩现象晚于伸长现象,这种现象称为“滞后现象”。

研究人员从不同角度对橡皮筋滞后现象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滞后现象不仅受到橡皮筋物理性质(拉伸形变性、热膨胀性)和化学性质(材料成分、添加剂)的影响,还受到外界的影响(温度、湿度、拉伸速度等)。

根据我国最新的研究成果,橡皮筋滞后现象的机制有:1)动力学机制;2)热力学机制及3)化学机制。

实验结果与分析为了研究橡皮筋滞后现象的机制,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首先,我们测量了橡皮筋在不同温度下的滞后现象,发现在较高温度下,滞后现象更明显。

然后,我们验证了橡皮筋收缩时间随拉伸速度变化的规律,发现随着拉伸速度的增加,收缩时间减少。

同时,我们从物理学角度分析了橡皮筋滞后现象的机制,发现橡皮筋滞后现象伴随橡皮筋热膨胀以及因橡皮筋热膨胀而产生的应力释放和能量损失。

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可以得出结论:橡皮筋滞后现象受到橡皮筋物理性质(拉伸形变性、热膨胀性)和化学性质(材料成分、添加剂)以及外界条件(温度、湿度、拉伸速度等)的共同影响。

在物理学上,橡皮筋滞后现象的机制主要是由于橡皮筋的热膨胀以及由热膨胀而引起的应力释放和能量损失所致。

结论本研究从实验和物理学角度来探讨了橡皮筋滞后现象。

结果表明:橡皮筋滞后现象受到橡皮筋物理性质(拉伸形变性、热膨胀性)和化学性质(材料成分、添加剂)以及外界条件(温度、湿度、拉伸速度等)的共同影响。

在物理学上,橡皮筋滞后现象的机制主要是由于橡皮筋的热膨胀以及由热膨胀而引起的应力释放和能量损失所致。

本研究的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橡皮筋滞后现象提供了理论指导,可为科学家们提供参考,从而更好地利用橡皮筋滞后现象技术来改善材料性能。

大班优质课越拉越长的橡皮筋

大班优质课越拉越长的橡皮筋

大班优质课越拉越长的橡皮筋摘要:一、引言:大班优质课的背景和意义二、现象:橡皮筋拉长过程中的问题表现三、原因:导致橡皮筋拉长现象的原因分析四、解决方案:针对现象和原因提出的解决策略五、实践与应用:实施方案的具体操作与效果六、总结与反思:活动过程中的经验与启示正文:在大班优质课上,越拉越长的橡皮筋成为了一个引人关注的现象。

这种现象背后反映出教育工作者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困惑和挑战。

本文将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剖析,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期为类似问题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引言大班优质课是我国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教育活动出现了橡皮筋越拉越长的现象,导致教育活动效果不尽如人意。

为了更好地提高大班优质课的质量,有必要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分析。

二、现象在大班优质课上,橡皮筋越拉越长的现象表现为:教育活动时间过长,内容繁琐,幼儿兴趣减弱;教师过度引导,导致幼儿依赖性增强;教学过程中忽视幼儿个体差异,难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还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三、原因导致橡皮筋拉长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课程设计不合理:教育活动内容过于繁琐,缺乏逻辑性和针对性,导致活动时间过长。

2.教学方法单一:教师过度依赖讲解、示范等传统教学方法,缺乏互动性和创新性,使幼儿兴趣减弱。

3.教师过度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关注幼儿的表现,导致幼儿对教师的依赖性增强。

4.忽视个体差异:教学过程中,教师未能充分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导致部分幼儿无法积极参与教育活动。

四、解决方案针对以上原因,本文提出以下解决方案:1.优化课程设计:明确教育活动的目标,简化内容,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创新教学方法: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如游戏、讨论、实地考察等,增加幼儿的参与度和兴趣。

3.适度引导:教师应把握好引导力度,给予幼儿自主探究的空间,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弹力橡皮筋教案反思

弹力橡皮筋教案反思

弹力橡皮筋教案反思
弹力橡皮筋教案反思
作为一名教师,教学总结是必要的。

我特别对自己执教的弹力橡
皮筋教案做了一番反思,希望能从中吸取教训,不断完善教学。

首先,我需要吸取的教训是,教学前一定要准备充分。

在几次执
教过程中,我发现当我没有充分准备时,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

例如,我曾经在一次课堂上没有准备好充足的橡皮筋,使得部分学生无法体
验弹力橡皮筋的乐趣,这对课程的教学效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其次,我需要注意到教学中每一个学生的需求。

尽管学生在学术
能力上存在差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在玩弹力橡皮筋游戏方面就
有着同等的兴趣和能力。

当我开始教授一些较为复杂的弹力橡皮筋技
巧时,我开始注意到学生有不同的需求。

一些学生想尽快掌握技巧,
而其他学生则更愿意侧重于游戏的乐趣。

因此,在下一次课堂中我会
更加细心地观察学生的反应,并根据每个学生的需求制定更合适的教
学计划。

最后,我还要提高自己对于学生的热情和耐心。

教师的角色不仅
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细致的指导和个性化的帮助,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有时候,当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感到不
满意时,就会丧失自己的耐心和热情,这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极大的
危害。

我为此道歉,也会在下次课堂中教学前调整自己的态度。

以上是我在弹力橡皮筋教案反思中吸取到的教训,希望自己能够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

游泳皮筋最简单训练方法

游泳皮筋最简单训练方法

游泳皮筋最简单训练方法前几天又试了个新方法做游泳皮筋训练,这次总算成功了不少呢。

我跟你说啊,我在游泳皮筋训练这事儿上,真的是折腾了好久,一开始完全是瞎摸索。

我试过直接在水里拉皮筋,感觉就像是跟一个调皮的小怪兽在搏斗。

你想啊,水本身就有阻力,皮筋还有自己的弹力,这俩阻力加一块儿可不好对付了。

那时候我就发现,我的动作很不规范。

比如说拉皮筋的时候,手臂乱晃,就像没头的苍蝇似的,这样不仅使不上劲,还让我在水里失去平衡,喝了好几口水呢,可狼狈了。

后来我就慢慢总结经验。

我觉得第一步呢,一定要在陆地上先把动作做标准了。

就好比你学走路,得先在平地上走稳了,才能去坑坑洼洼的地方走。

在陆地上,我拿着皮筋,想象自己在水里的样子,慢慢地拉开皮筋,感受手臂和肩膀还有背部肌肉的发力。

你可别小看这一步,这就像盖房子打地基一样重要。

我还发现,拉皮筋的时候速度也要注意。

不是说越快越好,太快了就像开车开飙车似的容易失控。

我之前就失败在这儿了,总是想用力快速地拉皮筋,觉得这样就能增强力量,结果就是动作变形,而且还感觉特别累,没两下就不行了。

其实啊,匀速地去拉皮筋才是正道。

就像我们跑步,慢慢跑反而能跑得远。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呼吸。

你想啊,在游泳的时候呼吸没弄好,不就容易呛水嘛,拉皮筋训练也一样。

我干过这么蠢的事,用力拉皮筋的时候憋着一口气,结果没拉几下就觉得喘不上气来。

正确的做法是有节奏地呼吸,拉皮筋的时候吸气,皮筋放松的时候呼气,就像波浪一样,一上一下有规律。

不过我也有不确定的地方,就是皮筋的拉力到底选择多大比较合适。

我现在用的这个皮筋,拉起来感觉还可以,但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最适合我的。

我就想着,可能要是能找到更有经验的教练或者游得好的朋友问问就好了。

反正啊,通过这么多次摸索,我现在的游泳皮筋训练总算有点样子了。

大班优质课越拉越长的橡皮筋

大班优质课越拉越长的橡皮筋

大班优质课越拉越长的橡皮筋
(最新版)
目录
1.橡皮筋的引出
2.优质课的定义和意义
3.橡皮筋和大班优质课的类比
4.橡皮筋对优质课的影响
5.结论:橡皮筋对优质课的重要性
正文
在大班教育中,优质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

优质课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然而,有些大班优质课却出现了一个问题:橡皮筋现象。

橡皮筋现象是指,优质课的课程时间越来越长,内容越来越繁杂,就像一条越拉越长的橡皮筋。

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教师在设计课程时,过于注重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和全面性,而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

优质课的定义并不仅仅是课程内容的丰富,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如果课程时间过长,内容过于繁杂,反而会让学生感到疲惫和厌烦,降低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橡皮筋对优质课的影响。

橡皮筋对优质课的影响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得当,可以增强优质课的教学效果,但如果过度使用,反而会削弱优质课的魅力。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需要合理控制课程的时间和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才能真正做到优质课的目标。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橡皮筋不再成为优质课的负担,而是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助力。

总的来说,橡皮筋对优质课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用橡皮筋制简易测力计的探究活动

用橡皮筋制简易测力计的探究活动

用橡皮筋制简易测力计的探究活动摘要:用橡皮筋制作的测力计,其测量结果和真实值出入很大,给同学们在物理仪器的制作和使用过程中带来了困惑。

通过探究活动,找出原因,对胡克定律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树立科学态度和提高科学研究的兴趣。

关键词:科学探究;橡皮筋;测力计;胡克定律在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测力计使用很广泛。

为了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培养动手、动脑的习惯,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在初中物理教科书中提出,让学生自制简易橡皮筋测力计。

橡皮筋是很易取的材料,制作过程也不是很难,完全可以在现有的条件下制作完成,可是在制作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却并不简单,有必要认真探究一下。

一、提出问题及猜想初中物理课本上关于力的章节中介绍了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外力成正比,据这样的描述,橡皮筋也具有类似的性质,由此推出:能否用生活中常见的橡皮筋来制作测力计呢?甲:不能,因为实验室里没有用橡皮筋制成的测力计。

乙:可以,弹簧的伸长和所受的外力成正比,橡皮筋也有这样的特性。

丙:橡皮筋的伸长和所受的拉力可能不是成正比的关系。

二、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据前面的讨论,这次探究活动不仅仅是制作一个简单的测力计,而同时要考虑以下的几个问题:分析橡皮筋的特性;做成的测力计如何刻上刻度,它的刻度是不是均匀的等。

同学们选出本实验所需的器材:木板、橡皮筋、直尺、钩码和辅助分析的工具计算机。

橡皮筋在自然状态下,是没有完全伸直的,所以在进行实验时,应当给橡皮筋挂一初始重物,以达到伸直的目的,但是不要把橡皮筋拉长了,因此在配重时应根据不同的橡皮筋选取相应的重物。

所需要测量的数据项有:外力F,橡皮筋伸长量L,本实验做三组对比实验,制作出如下表头样式:次数、外力(F/N×0.0098)、橡皮筋1(L/cm)、橡皮筋2(L/cm)、橡皮筋3(L/cm)。

三、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在这个环节中能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与运用,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应放手让学生去操作、观察、体验、思考。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名称:橡皮筋的滞后现象研究
【实验目的】
(1)探究橡皮筋的滞后现象。

(2)了解滞后现象发生的原理。

【实验仪器】
橡皮筋,砝码若干,铁架台或焦利氏秤,米尺等。

【实验原理】
橡皮筋的滞后特性。

对于著名的胡克定律,我们都很熟悉,其物理机理实际上就是表明弹簧受到的拉力与伸长量成线性关系,而橡皮筋或劣质弹簧在受到外力拉伸时,拉力与伸长量不是线性关系,下面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橡皮筋存在滞后特性。

【实验内容】
取三根保存良好无破损的相同橡皮筋,无缠绕无扭曲地悬挂于铁架台的钩子上。

依次增加砝码数量,并依次记录橡皮筋的长度Xi。

增加8次砝码之后,再依次减少砝码的数量,记录橡皮筋长度Xi’。

将获得的数据绘制成图像。

【数据处理】
橡皮筋原长:6.20cm
【实验总结】
下方曲线为增加拉力对应的伸长量变化,上方曲线为减少拉力对应的伸长量.表明橡皮筋存在着明显的滞后特性,相同的拉力对应着2个伸长量.图中的2条曲线所包围的面积代表了在加减砝码这一周期中损失的能量,一般称为内耗ΔW,它在橡皮筋拉伸过程中,内部结构的相互摩擦错动而转化为热能散失在空气中.很多材料都存在着滞后与微观不可逆性,橡皮筋内在拉伸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可恢复的变化.
从图1中还可看出,随着砝码的增加,单位伸长量在变化,当砝码加大到一定程度后,单位伸长量越来越小,伸长量趋于极限值,从能量角度来分析,代表的物理意义是橡皮筋伸长到一定长度时,伸长变化量逐渐变小,导致摩擦散热减小,单位内耗也随之减小.
若讲橡皮筋换为弹簧,ΔX 会更小,所以一般日常使用中难以察觉,但原理上考虑ΔX 依然存在。

关于用橡皮筋代替弹簧做测力计,可通过计算不同质量砝码悬挂在橡皮筋上时所计算出的k 值来判断。

k1=
m 001.049.0N =490N/m, k2=m
037.092.3N
=106N/m. k1≠k2.
则可以知道橡皮筋的k 值随着所受的力的大小的改变而改变。

所以不能用橡皮筋代替弹簧做测力计。

为了消除滞后现象导致的误差,《拉伸法测金属丝的杨氏弹性模量》的试验中,也同样记录了伸长时的长度和收缩时的长度,并取平均值。

试验中测量所用米尺可以固定住,方便读数,也可以增加读数的准确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