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三)_针灸学—第九讲_2011年版

合集下载

针灸讲义——精选推荐

针灸讲义——精选推荐
在治疗方面,《灵枢。九针十二原》说:“五脏有疾也,取之十二原”。针刺原穴能使三焦原气通 达,从而发挥其维护正气,抗御病邪的作用,说明原穴有调整其脏腑经络虚实各证的功能。
五腧穴是常用要穴,为古今医家所重视。临床上如井穴可用于治疗神志昏迷;荥穴可用于治疗热 病;输穴可用于治疗关节痛;经穴可用 于治疗喘咳;合穴可用于治 疗六腑病证等。另外,《灵 枢。顺 气一日分为四时》提出:“病在藏者取 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 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 于音者 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 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还有根据季节因时而刺的 记载, 如《难经。七十四难》指出:“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俞,秋刺经,冬刺合”。五腧穴又配属五行, 即“阴井木,阳井金;阴荥火,阳荥水 ;阴俞土,阳俞木;阴经金 ,阳经火;阴合水,阳合土 ”。同 时,又按阴阳相合,刚柔相济的关系,将阴井乙木与阳井庚金配合起来,成为子午流注针法按时取穴 及合日互用开穴规律的理论基础。也可按五脏五输与五行的关系而应用。即“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 子”如肝经属木,肝实证泻行间,行间为荥火 ,是实则泻其子虚证补曲泉,曲泉为合水 ,是虚则补其 母。这是本经子母补泻法。又如肝实证还可泻心经荥穴少府,肝虚证补肾经合穴阴谷,这是异经子母 补泻法。其余各经,以此类推。
【原穴】 十二经脉在脘、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重要经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称
为“原穴”,又名“十二原”。 原气导源于肾间动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通过三焦运 行于脏腑,是十二经的根 本。原
穴是脏腑原气所留止之处,因此脏腑发生病变时,就会相应地反映到原穴上来,正如《灵枢 。九针十 二原》说:“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十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
(内部参考资料)
针灸讲义目录

11中乙针灸学

11中乙针灸学

针灸学针灸学: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刺灸技术、治疗方法,探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阐明针灸作用机理的一门学科。

针灸疗法的特点:简(操作简便,使用工具简单)、便(应用方便)、廉(经济安全)、效(疗效显著)、广(适应证广)最初的“针具”——砭石元代的滑伯仁著《十四经发挥》首次把任督二脉和十二经脉并称为“十四经”。

《灵枢》的问世,是我国针灸发展史上的第一座丰碑。

魏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收录349个腧穴,是我国针灸发展史上的第二座丰碑。

北宋·王惟一考订354个腧穴,著《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杨继洲《针灸大成》,确立了359个经穴,是我国针灸发展史上的第三座丰碑。

清·李学川《针灸逢源》,完整地列出361个经穴。

第一章经络总论经络:人体内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脉。

经络学说:阐述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理论体系。

经络系统的组成:经脉:十二经脉: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奇经八脉:任、督、冲、带、阳维、阴维、阳跷、阴跷脉十二经脉的附属部分: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十五络脉、孙络、浮络十二经脉的名称由手足、阴阳、脏腑三部分组成。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十二经脉左右对称的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

按正立姿势,两臂自然下垂、拇指向前的体位,将上下肢的内外侧分成前、中、后三条区线。

手足阳经为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手足阴经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8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8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

躯干部:前面4条经脉,7条线;后面2条经脉,5条线。

(4725)十二经脉中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属于自己的本脏(腑),络于相表里的腑(脏),表里属络关系为十二经脉特有。

头手三阳足三阳手胸足手三阴足三阴腹十二经脉循行走向规律: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针灸临床总论

针灸临床总论

针灸学临床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王玲玲2012.9针灸治疗方案的优化提要针灸的治疗作用针灸效应特点影响针灸效应的因素提高疗效的途径刺痛?灼痛?针灸医学针灸具有防治疾病的作用,已为古今医疗实践所证实。

针灸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可用于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皮肤各科疾病的治疗。

针灸之所以有广泛的适应症和明显的疗效,是由于针灸对人体具有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整阴阳等作用。

调整内环境,重建生理稳态是针灸的基本作用。

传统理论阐发针灸作用针灸临床、科研的事实自稳调节机制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需要内环境理化因素相对恒定,而代谢活动本身又经常造成内环境理化性质偏离容许的波动范围。

在神经体液调节下,正常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才得以保持相对恒定。

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稳态或自稳态(homeostasis)。

稳态是一种复杂的、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动态平衡:一方面是代谢过程使这种相对恒定遭到破坏,另一方面是通过调节使平衡恢复。

整个机体的生命活动正是在稳态不断受到破坏而又得到恢复的过程中维持和进行的。

针灸利用自稳调节机制产生疗效系统自组织理论认为,人体复杂的开放巨系统是一个自组织系统,能够在内外环境因素的干扰下,无需外界特定指令而通过其系统内部多个组织、器官、系统的自行创生、自行组织、自行演化,自主地从无序走向有序,形成稳态系统。

针灸正是对人体这种自组织能力的利用与发挥。

虽然现代医学对人体显性的调整功能有大量的研究,但对人体潜在功能的揭示,以及与针灸作用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针灸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整阴阳的能力来自机体本身,是人类长期进化的结果。

天地之大德曰生150亿年前宇宙大爆炸,50亿年前出现了地球。

出现地球后的前15亿年没有生命-一个物理的、化学的世界。

35亿年前出现了单细胞生物,有自己的功能和个性,共同完成整个生命的任务。

又花了25亿年,到距离现在10亿年前出现了多细胞生物。

物质、能量、信息网络进化五自一包任何物质不能代替生命的“五自一包”。

2011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3)

2011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3)

手太阴肺经穴中府在胸外侧部,云门下1寸,平第一肋间隙处,距前正中线6寸。

咳嗽,气喘,肺胀满,胸痛,肩背痛。

手太阴肺经穴尺泽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咳嗽,气喘,咳血,潮热,胸部胀满,咽喉肿痛,小儿惊风,吐泻,肘臂挛痛。

手太阴肺经穴孔最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肘臂挛病,痔疾。

手太阴肺经穴列缺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齿痛。

手太阴肺经穴太渊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咳嗽,气喘,咳血,胸痛,咽喉肿痛,腕臂痛,无脉症。

手太阴肺经穴鱼际在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咳嗽,咳血,咽喉肿痛,失音,发热。

手太阴肺经穴少商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咽喉肿痛,咳嗽,鼻衄,发热,昏迷,癫狂。

手阳明大肠经穴商阳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耳聋,齿痛,咽喉肿痛,颌肿,青盲,手指麻木,热病,昏迷。

手阳明大肠经穴合谷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牙关紧闭,口眼歪斜,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

手阳明大肠经穴阳溪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头痛,目赤肿痛,耳聋,耳鸣,齿痛,咽喉肿痛,手腕痛。

手阳明大肠经穴偏历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处。

目赤,耳鸣,鼻衄,喉痛,手臂酸痛,水肿。

手阳明大肠经穴手三里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

齿痛颊肿,上肢不遂,腹痛,腹泻。

手阳明大肠经穴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瘰疬,瘾疹,热病上肢不遂,手臂肿痛,腹痛吐泻,高血压,癫狂。

手阳明大肠经穴肘髎在臂外侧,屈肘,曲池上方l寸,当肱骨边缘处。

中医临床(三)_针灸学点题(4)_2011年版.

中医临床(三)_针灸学点题(4)_2011年版.

1、现存最早、较完善的针灸学专著是-A:《黄帝内经》B:《阴阳十一脉灸经》C:《针灸甲乙经》D:《针灸资生经》E:《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答案:C2、足三阴经从开始部位至内踝上8寸段的分布是A: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B: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C:少阴在前,太阴在中,厥阴在后D: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E: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答案:D3、根据骨度分寸法,肘横纹至腋前横纹为A.B.C.D.E. A:9寸B:14寸C:12寸D:13寸E:8寸答案:A4、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阴经的交接部位在A:胸部B:腹部C:胸腹部D:四肢内侧E:指(趾)内侧端答案:C5、在五输穴中,荥穴主要治疗A:心下满B:身热C:体重节痛D:喘咳寒热E:逆气而泄答案:B6、五输穴中以所溜为A:井B:荥C:输D:经E:合答案:B7、膀胱经的郄穴是A:中都B:外丘C:梁丘D:地机E:金门答案:E8、在八脉交会中,与后溪相通的奇经是A:任脉B:督脉C:阳维脉D:阳蹯脉E:冲脉答案:A9、沿腹中线旁开5分,胸中线旁开2寸到达锁骨下缘的经脉是A:足阳明胃经B:手太阴肺经C:足少阴肾经D:足太阴脾经E:足厥阴肝经答案:C10、斜刺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的角度为A:15°左右B:25°左右C:30°左右D:45°左右E:60°左右答案:D11、对提插补泻中泻法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先深后浅B:重插轻提C:提插幅度大,频率快D:操作时间长E:以上提用力为主答案:B12、有关晕针的处理方法,叙述不正确的是A: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B:患者平卧,头部抬高C:宽衣解带,注意保暖D:予以饮温开水或糖水E:可刺人中、素髎、内关、足三里等穴答案:B13、属于直接灸的是A:瘢痕灸B:蒜泥灸C:隔姜灸D:实按灸E:温灸器灸答案:A14、瘢痕灸多用于治疗A:肺痨瘰疬B:虚寒病证C:风寒痹痛D:阳痿早泄E:疮疡久溃不敛答案:A15、具有镇静、止痛,缓解肌肉痉挛作用的电针波型是A:疏波B:密波C:疏密波D:断续波E:锯齿波答案:B16、下列哪项不属于表里经配穴A:咳嗽取列缺、合谷B:失眠取神门、后溪C:腰痛取昆仑、肾俞D:胃痛取公孙、足三里E:痛经取天枢、三阴交答案:C17、下列各组中,属于原络配穴的是A:大陵、内关B:内关、外关C:太渊、合谷D:神门、支正E:太自、冲阳答案:C18、手太阴肺经的输土穴是A:少商B:鱼际C:太渊D:列缺E:孔最答案:C19、与目内眦和目外眦均发生联系的经脉是A:小肠经B:胆经C:膀胱经D:三焦经E:胃经答案:A20、下列腧穴中,治疗急性胃痛应首选A:粱门B:粱丘C:内庭D:上巨虚E:下巨虚答案:B21、治疗中风闭证,除选太冲、劳宫外还应为:A:支沟B:水沟C:下关D:中冲E:丰隆答案:B22、治疗昏迷,癫痫,高热,咽喉肿痛,应首选A:四缝B:十宣C:八邪D:合谷E:曲池答案:B23、腕骨穴是小肠经的A:输穴B:荥穴C:经穴D:合穴E:原穴答案:E24、听宫穴归属A:膀胱经B:胃经C:小肠经D:大肠经E:胆经答案:C25、属于膀胱经的穴组是A:天柱、攒竹、睛明、光明B:昆仑、京骨、丘墟、至阴C:承扶、肺俞、心俞、大肠俞D:承扶、委中、大杼、风市E:睛明、肾俞、承山、光明答案:C26、治疗心、胸、胃之疾的八脉交会穴穴组是A:公孙—内关B:内关—外关C:列缺—内关D:照海—公孙E:申脉—内关答案:A27、有通便作用的穴位是A:飞扬B:承山C:支沟D:阳谷E:小海答案:C28、治疗目赤肿痛的穴组是A:太阳、合谷、太冲、风池B:太阳、足三里、三阴交、睛明C:合谷、足三里、手三里、睛明D:太冲、太溪、后溪、阳溪E:以上都不是答案:A29、在下列井穴中,具有催乳功用的穴位是A:中冲B:关冲C:少冲D:少泽E:隐白答案:D30、足少阳胆经的起始穴位是A:耳和髂B:角孙C: 足临泣D: 足窍阴E:瞳子髂答案:E31、肺实证,采用“补母泻子法”,应泻A:尺泽B:太渊C:列缺D:孔最E:经渠答案:A32、治疗因痰饮引起的呕吐,除取主穴外,还应加:A:脾俞、章门B:下脘、足三里C:上脘、行间D:梁门、内庭E:膻中、丰隆答案:E33、斜刺的角度应为A:15°左右B:25°左右C:35°左右D:45°左右E:60°左右答案:D34、哪一穴位不能用于催乳A:膻中B:少泽C:少商D:耳穴内分泌E:乳根答案:C35、患者外感风热,咽喉赤肿疼痛,吞咽困难,咽干,咳嗽,治疗应首选A:列缺B:内庭C:太溪D:少商E:廉泉答案:D36、女,52岁。

概述中医临床(三)-针灸学—第五讲、第六讲-2011年版.doc

概述中医临床(三)-针灸学—第五讲、第六讲-2011年版.doc

1、从耳后,入耳中……至目外眦之下的经脉是:()A:足太阳膀胱经B:足阳明胃经C:足少阳胆经D:手少阳三焦经E:手太阳小肠经答案:D解析:2、悬钟穴位于:()A:外踝后缘中点上3寸,腓骨后缘B:外踝前缘中点上3寸,腓骨后缘C:外踝下缘中点上3寸,腓骨后缘D:外踝高点上3寸,腓骨后缘E:外踝上缘中点上3寸,腓骨后缘答案:D解析:3、属手厥阴心包经的腧穴是:()A:尺泽B:曲泽C:曲池D:少海E:支沟答案:B解析:4、日月主治()A:黄疸、胁痛B:水肿、小便不利C:赤白带下D:疝气E:坐骨神经痛答案:A解析:5、环跳主治()A:黄疸、胁痛B:水肿、小便不利C:赤白带下D:疝气E:坐骨神经痛答案:E解析:6、水沟位于()A:人中沟的中点B: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的交点C:人中沟的上2/3与下1/3的交点D:人中沟的中1/3与下1/3的交点E:以上都不是答案:B解析:7、四缝穴的位置在:()A:手1-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B:手1~4指掌侧,指骨关节横纹中点处C:手2-5指掌侧,近端指骨关节横纹中点处D:手l-4指掌侧,近端指骨关节横纹中点处E:手2~5指掌侧,掌指关节横纹中点处答案:C解析:8、治疗昏迷,癫痫,高热,咽喉肿痛,应首选:()A:四缝B:十宣C:八邪D:合谷E:曲池答案:B9、善于治疗中风、癫狂痫、癔病等内风为患神志病证的腧穴是()A:风府B:上星C:至室D:命门E:哑门答案:A解析:10、善于治疗遗精、阳痿、小便频数等肾阳不足病证的腧穴是()A:风府B:上星C:至室D:命门E:哑门答案:D。

中医学——针灸学基础

中医学——针灸学基础

中医学——针灸学基础pptxx年xx月xx日contents •针灸学简介•针灸学基础知识•针灸学基本技能•针灸学临床应用•针灸学发展前景与展望•其他相关知识和信息目录01针灸学简介起源起源于古代中国的砭石疗法。

发展历经数千年发展,逐渐完善并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多种治疗方法。

针灸学的起源和发展基本原理以经络学说和脏腑理论为基础,通过刺激穴位和调整经络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方法包括毫针、艾灸、拔罐、刮痧等多种方法。

针灸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针灸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针灸对各种疼痛,如颈肩腰腿痛、关节痛、神经痛等有很好的疗效。

疼痛治疗内科治疗美容美体康复治疗对多种内科疾病,如感冒、咳嗽、胃炎、腹泻等也有很好的疗效。

针灸可调节内分泌,改善肌肤问题,如痤疮、黄褐斑等,也可用于减肥和塑形。

对手术后康复和脊髓损伤等康复治疗有很好的效果。

02针灸学基础知识经络系统经络系统概述经络系统是针灸学的基础,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别等,它们相互连接,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

经络系统的功能经络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沟通表里、联络脏腑、运行气血、调节阴阳平衡,对于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经络系统的应用经络系统在针灸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对经络的刺激可以调和气血、平衡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常用穴位在针灸学中,常用的穴位有数百个,如合谷、曲池、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等,每个穴位都有其独特的作用。

穴位系统概述穴位是经络上的重要节点,是针灸学治疗疾病的主要刺激点。

每个穴位都有其特定的名称、定位和主治功能。

穴位定位方法穴位定位是针灸学的基础技能,常用的定位方法有骨度分寸法、手指同身寸法、自然标志法等。

穴位系统刺灸技术概述刺灸技术是针灸学中重要的治疗手段,包括针刺和艾灸两种方法。

针刺是用针刺入皮肤来刺激穴位,而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柱对穴位进行热刺激。

针刺技术针刺技术包括进针、行针、留针、出针等步骤,根据不同的疾病和穴位选用不同的针具和刺激方法。

针灸临床治疗学

针灸临床治疗学
主穴: 素髎 百会 内关 水沟 配穴: ①闭证:加十宣、太冲、合谷。
②脱证:加关元、气海、神阙
第二十三页,共119页
中风
内关:调理心神。 水沟:可醒脑开窍 十宣:开窍启闭 太冲、合谷:平肝熄风 关元 神阙 益气固本,回阳固脱 气海
第二十四页,共119页
中风
操作:内关、水沟操作同前。
十宣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太冲、合谷用泻法,强刺激;
第三十九页,共119页
其他治疗
4.穴位贴敷法 选太阳、阳白、颧醪、地仓、颊车 ,将马钱子锉成粉末约1—2分,撒于胶布上,然 后贴于穴位处,5—7日换药1次。或用蓖麻仁捣 烂加少许麝香,取绿豆粒大一团,贴敷穴位上, 每隔3~5日更换1次。或用白附子研细末,加少许 冰片作面饼,贴敷穴位,每日1次。
第四十页,共119页
上颌部痛者,加颧髎、迎香;
第三十六页,共119页
治疗
1.基本治疗
配穴:
风寒证加风池;
风热证加曲池;
恢复期加足三里;
人中沟歪斜者,加水沟; 沟鼻唇浅者,加迎香。
第三十七页,共119页
治疗
操作 面部腧穴均行平补平泻法,恢复期可加灸法 。在急性期,面部穴位手法不宜过重,针刺 不宜过深,取穴不宜过多,肢体远端的腧穴 行泻法且手法宜重; 在恢复期,肢体远端的足三里施行补法,合 谷、昆仑行平补平泻法。余穴均用泻法。
足太阳经病证:眼部痛---第1枝痛点:眶上孔(攒竹)
手、足阳明和手太阳经病证:上颌、下颌部痛 ---第2枝痛点:眶下孔(四白) ---第3枝痛点:颏孔(承浆)
风寒证:兼见面部有感受风寒史,遇寒则甚,得热则轻,鼻流清 涕,苔白,脉浮
风热证:痛处有灼热感,流涎,日赤流泪,苔薄黄,脉数
气血瘀滞:有外伤史,或病变日久,情志变化可诱发,舌暗或有

《针灸学》考点精华总结

《针灸学》考点精华总结

2015 年研究生入学考试《针灸学》考点精要经络总论—表 1 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系经络名称联系的脏腑联系的器官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还循胃口喉咙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入下齿中,夹口、鼻足阳明胃经属胃,络脾起于鼻,入上齿,还口夹唇,循喉咙足太阴脾经属脾,络胃,流注心中夹咽,连舌本,散舌下手少阴心经属心,络小肠,上肺夹咽,连目系手太阳小肠经属小肠,络心,抵胃循咽,至目内外眦,悦耳中,抵鼻足太阳膀胱经属膀胱,络肾起于目内眦,至耳上角,入脑络足少阴肾经属肾,络膀胱,上贯肝,入肺中,络心循喉咙,夹舌本手厥阴心包经属心包,络三焦手少阳三焦经属三焦,络心包系耳后,出耳上角,悦耳中,至目锐眦足少阳胆经属胆,络肝起于目锐眦,下耳后,悦耳中,出耳前足厥阴肝经属肝,络胆,夹胃,注肺过阴器,连目系,环唇内经络总论—表 2 奇经八脉循行分布和功能脉名循行分布大要功能任脉腹、胸、颏下正中总任六阴经,调治全身阴经经气,故称“阴脉之海”督脉腰、背、头面正中总督六阳经,调治全身阳经经气,故称“阳脉之海”带脉起于胁下,环腰一周,状如束带拘束纵行躯干的诸条经脉冲脉与足少阴经相并上行,环绕口唇,且与任、督、足阳明等有联系涵蓄十二经气血,故称“十二经之海”或“血海”阴维脉小腿内侧,并足太阴、厥阴上行,至咽喉合于任脉调治六阴经经气阳维脉足跗外侧,并足少阳经上行,至项后调治六阳经经气会合于督脉足跟内侧,伴足少阴等经上行,至目内阴跷脉眦与阳跷脉会合调治肢体运动,司眼睑开合足跟外侧,伴足太阳等经上行,至目内阳跷脉眦与阴跷脉会合腧穴总论—表 1十四经穴分经主治规律经脉种类经名本经主治特点二经相同主治三经相同主治手太阴经肺、喉病手三阴经手厥阴经心、胃病胸部病神志病手少阴经芥蒂手阳明经前头、鼻、口、齿病手三阳经手少阳经侧头、胁肋病咽喉病,热病目病、耳病手太阳经后边、肩胛病,神志病足阳明经前头、口齿、咽喉病,胃肠病足三阳经足少阳经侧头、耳病、胁肋病眼病、神志病、热病足太阳经后边、背腰病(背俞并治脏腑病)足太阴经脾胃病足三阴经足厥阴经肝病前阴病,妇科病足少阴经肾病、肺病、咽喉病任脉回阳,固脱,有强壮作用任督二脉神志病、脏腑病、妇科病督脉中风、昏迷、热病、头面病腧穴总论—表 2 常用骨度分寸表部位起止点折寸量法说明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12 直寸用于确定头部经穴的纵向距离眉间(印堂)至前发际正中 3 直寸头第 7 颈椎棘突下(大椎)至后发际正中 3 直寸用于确定前或后发际及其头部经穴的面眉间(印堂)至后发际正中第7 颈椎棘突纵向距离18 直寸部下(大椎)前额两发角(头维)之间9 横寸用于确定头前部经穴的横向距离此后两乳突(完骨)之间9 横寸用于确定头后部经穴的横向距离胸胸骨上窝(天突)至胸剑联合中点(歧骨)9 直寸用于确定胸部任脉经穴的纵向距离腹8胁胸剑联合中点(歧骨)至脐中直寸用于确定上腹部经穴的纵向距离肋部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曲骨) 5 直寸用于确定下腹部经穴的纵向距离部位起止点折寸量法说明两乳头之间8 横寸用于确定胸腹部经穴的横向距离腋窝极点至第 11 肋游离端(章门)12 直寸用于确定胁肋部经穴的纵向距离背肩胛骨内缘(近脊柱侧点)至后正中线 3 横寸用于确定背腰部经穴的横向距离腰部肩峰缘至后正中线8 横寸用于确定肩背部经穴的横向距离上腋前、后纹头至肘横纹(平肘尖)9 直寸用于确定上臂部经穴的纵向距离肢部肘横纹(平肘尖)至腕掌(背)侧横纹12 直寸用于确定前臂部经穴的纵向距离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髁上缘18 直寸用于确定下肢内侧足三阴经穴的纵向距离下胫骨内侧髁下方至内踝尖13 直寸肢19 用于确定下肢外后侧足三阳经穴的纵部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直寸向距离(臀沟至腘横纹相当于14 寸)腘横纹至外踝尖16 直寸用于确定下肢外后侧足三阳经穴的纵向距离腧穴名zhōng f ǔ中府chǐzé尺泽kǒngzuì孔最li èquē列缺t àiyuān 太渊yúj ì鱼际shǎoshāng 少商经络腧穴各论—表 1手太阴肺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特定穴定位主治刺灸方法前正中线旁开 6 寸,平①咳嗽、气喘、胸满痛等肺部病证;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肺之募穴寸,不能向内深刺,省得第 1 肋缝隙处②肩背痛伤及肺脏,引起气胸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①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等肺直刺 0.8-1.2 寸,或点刺合穴系实热性病证;②肘臂挛痛;③急性桡侧凹陷处出血吐泻、中暑、小儿惊风等急症郄穴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①咯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直刺 0.5-1 寸上,腕横纹上 7 寸处系病证;②肘臂挛痛络穴;八脉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①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交会穴(通②头痛、齿痛、项强、口眼倾斜等头向上斜刺 0.5-0.8 寸上1.5寸于任脉)项部疾患输穴;原穴;掌后腕横纹桡侧端,桡①咳嗽、气喘等肺系疾患;②无脉症;避开桡动脉,直刺 0.3-0.5 八会穴脉会动脉的桡侧凹陷中③腕臂痛寸荥穴第 1 掌骨中点桡侧,赤①咳嗽、咯血、咽干、咽喉肿痛、失直刺 0.5-0.8 寸。

针灸学ppt演示课件

针灸学ppt演示课件
• 经穴:分布于十四经脉上的穴位,总计361个,
双穴309个,单穴52个 • 奇穴:不归属于任何一条经脉,而有特殊的主
治功效的穴位 • 阿是穴:又称压痛点,天应穴,没有固定的名
称与部位
腧穴的治疗作用特点
远治作用
手三阴经
手太阴:肺、喉 手厥阴:心胃 手少阴:心
三经相同主治:胸部病
腧穴的治疗作用特点
经脉名称 井(木) 荥(火) 输(土)经(金) 合(水)
手太阴肺经 少商 鱼际
太渊
经渠
尺泽
手厥阴心包经 中冲 劳宫
大陵
间使
曲泽
手少阴心经 少冲 少府
神门
灵道
少海
足太阴脾经 隐白 大都
太白
商丘
阴陵泉
足少阴肾经 涌泉 然谷
太溪
复溜
阴谷
足厥阴肝经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曲泉
五输与五行的配属:阴井木,阳井金
经脉名称 井(金) 荥(水) 输(木)经(火) 合(土)
五腧穴
井:所出为井---分布于十指末端 荥:所溜为荥---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旁边 输:所注为输---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 经:所行为经---位于腕踝关节以上 合:所入为合---位于肘膝关节附近
合 经 输 荥 井
手三阴三阳五腧穴
足三阳三阴 井.荥.输.经.合
五输与五行的配属:阴井木,阳井金。
特殊作用
威灵,精灵--腰痛 四缝--疳积 外劳宫--落枕 任脉:回阳、固脱、强壮 督脉:中风、昏迷、热病、头面病
腧穴的主治规律
腧穴(十四经穴为主)的主治有一定的规律性, 主要有分经主治(四肢部经穴)和分部主治(头身 部经穴)两大规律。
(一)分部主治规律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