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农户人居环境建设的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以红安县个案为例
农村欠发达地区调查报告_调查工作总结
农村欠发达地区调查报告_调查工作总结一、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农村欠发达地区的基本情况,掌握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教育医疗水平以及居民生活状况等,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农村发展和对策建议。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农村欠发达地区的居民进行个别访谈,同时还结合实地考察的方式,全面了解该地区的情况。
问卷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农民的收入来源、家庭支出、基础设施情况、教育医疗水平等,共计发放问卷100份。
三、调查结果1. 经济发展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村民大多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但受制于技术水平低下和天候因素,农业收入较为不稳定。
除农业外,部分村民通过外出打工的方式增加收入来源。
2.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查显示,该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道路交通条件较差,甚至有些山区村庄无法通车。
自来水、电力供应也存在问题,部分村庄仍未通自来水和电力,居民生活水平较为艰苦。
3. 教育医疗水平情况:调查显示,该地区的教育和医疗水平相对较低。
教育资源匮乏,学校条件差,教学质量不高。
医疗资源不足,医疗卫生条件差,医疗服务水平较低,远离医院的村民就医困难。
4. 居民生活状况:调查显示,该地区的居民生活水平较低,家庭收入主要依靠农业和外出打工,生活条件较为艰苦。
部分村民居住条件较差,缺乏饮水、饮食、卫生等基本条件。
脱贫工作中的困难家庭和特困家庭较为突出。
四、调查分析根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农村欠发达地区存在以下问题:1. 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农业收入不稳定、技术水平落后等问题制约了农村的经济发展,需要加强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道路交通、自来水和电力供应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应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3. 教育医疗水平低下:教育资源匮乏、学校和医疗机构条件差,限制了村民的教育和医疗水平的提高,需要加大对教育和医疗的投入和支持。
欠发达地区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思考
欠发达地区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思考[摘要]加强农村支付体系建设、改善农村支付环境,实质上是将非现金支付资源向农村有效配置、使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支付体系现代化发展成果,對促进城乡金融资源均等化、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探索欠发达地区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工作的有效途径,人民银行德州市中心支行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对制约建设工作顺利开展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支付体系;农村;建设;思考一、德州市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工作现状德州市辖11个县(市、区),共有行政村2958个,截至2012年4月末,全市农村地区共有241个银行机构网点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支付系统覆盖率40.64%。
全市农村地区发卡量达324.10万张。
德州市县域及以下地区已布放金融基础设施9080台(其中ATM291台、POS8351台、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438台),行政村金融基础设施覆盖率达79.48%。
(一)政府政策支持,有序推进在人民银行德州市中心支行的积极推动下,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成立了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在优化农村支付服务环境中的职责,形成了彼此协调、相互促进的工作局面;出台了《关于推进德州市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意见》,明确在农村金融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商户安装POS等方面的财税优惠政策;推动德州市商务局、财政局、省农联社德州办事处及移动通信公司德州分公司联合出台《德州市“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明确每台设备以租赁费形式给予金融机构2000元财政补贴。
同时,辖区各县级人民政府也相继制定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助推全市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深入开展。
(二)人民银行积极引导,统筹安排一是强化领导巧运作。
2009年以来,人民银行德州市中心支行引导县支行和金融机构按照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制定相应的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活动方案;出台了《德州市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工作考核办法》;中心支行行长与各县支行“一把手”签订了《德州中支2012年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双百目标责任书》,进一步调动了各支行和金融机构推进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薄弱,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更为艰巨。
近期,笔者就此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调研中,大家普遍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深远,任务艰巨,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统筹兼顾,稳步推进。
作为欠发达地区,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近年来,农民收入虽然逐年增多,但城乡居民收入扩大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依然是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为突出的矛盾。
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2、农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
由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多年来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不足,导致农村基础设施脆弱,加之农村税费改革,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渠道变窄,这一矛盾进一步恶化。
农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的矛盾不解决,发展生产、致富农民只能是一名空话。
3、农民的素质偏低。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但由于历史原因,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大多数农民受教育的年限比较短,文化程度比较低,特别是一些有文化、有技能的农村青壮劳力都在外务工,留守人员多为年龄较大或年龄较小的老人或儿童,难以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担。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已成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
4、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
随着农村的不断发展,各项改革也在不断深化。
但是城乡二元结构仍未彻底打破,土地、资金等影响农村发展的因素未能得到有效、合理地配臵,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农村综合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的任务仍然相当艰巨。
5、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现状不容乐观。
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贫困地区农户大病成员医疗支出影响因素分析——以湖北省红安县为例
A b s t r a c t : F o c u s i n g o n f a r m h o u s e h o l d s s u f f e r i n g f r o m m a j o r i l l n e s s i n p o o r a r e a C h i n a , T h i s p a p e r a d o p t s T P M m e t h o d t o
次序 的上升而下 降。此外 , 健康状况 ( 包括是 否慢 性病 、 自评 健康状况 、 是 否劳动力 ) 、 户人 口规 模对大 病医疗 支 出 也有显著影响 , 但新 农合 、 大病救 助等医疗 保障项 目却并不显著 。 关键词 : 贫困; 农户 ; 大病 ; 医疗支 出 中图分类号 : C 9 1 3 . 7; R 9 1 7 文献标识码 : A
《 毫 科 学) 2 0 1 4 年2 月 . 第2 8 g - . 第2 期( 总 第1 7 0影响 因素分析
— —
以湖北 省 红 安县 为 例
李晓敏 , 黄江泉 , 乔 勇
( 1 . 中南林 业科技 大学 经济 学 院 , 长沙 4 1 0 0 0 4; 2 .创新 型 企业风 险 管理 与控 制技 术湖 南省 工程 实验 室 , 长沙 4 1 0 0 0 4 ; 3 .湖北 民族 学 院 经 济与 管理 学院 , 湖北 恩施 4 4 5 0 0 0 )
农户生活垃圾治理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农户生活垃圾治理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农户生活垃圾治理是指农村居民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处理和利用的行为。
农村居民的生活垃圾治理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对于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分析农户生活垃圾治理支付意愿的因素。
农户支付意愿是决定其是否愿意为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支付一定费用的主要因素。
首先是经济因素,农户的经济收入水平直接影响着其支付意愿,相对较低收入的农户可能存在支付困难。
其次是治理效果因素,如果农户对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效果持怀疑态度,可能会影响其支付意愿。
再次是公共参与因素,农户对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参与程度也会影响其支付意愿,如果能够参与决策和实施过程,往往会增加农户的支付意愿。
分析影响农户生活垃圾治理支付意愿的因素。
政策因素是影响农户支付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可以引导和促进农户的支付意愿。
政策的明确性、灵活性和执行力都会影响农户的支付意愿。
社会支持因素是另一个重要因素,农户是否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也会影响其支付意愿。
家庭内部因素如家庭结构、家庭观念等也会对农户的支付意愿产生影响。
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农户的生活垃圾治理支付意愿。
加强农户的参与感和获得感,鼓励他们参与生活垃圾治理决策和实施过程,增加他们的支付意愿。
加大政策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农户对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增加其支付意愿。
加强政府的扶持和引导作用,通过政策措施降低农户的经济负担,增加其支付意愿。
加强与农户的沟通和反馈,及时解决农户在生活垃圾治理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增强其对治理工作的信任和支持。
农户生活垃圾治理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需要考虑经济因素、治理效果因素、公共参与因素、政策因素、社会支持因素和家庭内部因素等多个方面。
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可以通过加强农户参与感、加大政策宣传和教育力度、提供经济扶持和加强与农户的沟通等方式来促进农户的支付意愿,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开展。
贫困地区农户贫困的状况、原因与对策分析——以湖北省红安县为例
研究经济贫困 , 首先要确定经济贫 困标准 。经 济贫 困的主
() 1贫困家庭 开支入不敷出 。 从综合情况看 ,04 20 年贫困户 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75 , 6 元 比全县平均水平低 2. 从分户情 1‰ 4
要表现一是收入水平低; 二是消费水平低。 在中国, 有两个经济 况看 , 近一半(6 %) 4. 的贫困户, 3 人均家庭生活消费支出超过收 贫困线 , 一是绝对贫困线 , 低于该标准 的就 是所 谓“ 赤贫人 口” ; 入水平 , 不少贫困户要 靠吃 老本或借贷来维持最起码 的 日 生 常 二是相对“ 贫困线”指高于绝对贫困线、 , 但收入依然较低的人 口, 称为“ 低收入人 口” 96 。18 年我 国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扶贫
贫困线(0 与非食品贫困线(0 相加得到贫困标准。 6%) 4%) 计算农 村贫困标准是以农民人均纯收 人为基础的。 95 18 年我国农村贫 困标准是农民人均纯收入 26元 , 0 此后根据物价指数变动逐年 调整 ,到 2 0 年这一标准为 65元 ,0 4年为 6 4 ,0 8 00 2 20 6 元 20 年
为 7 6元。 8
二、 样本 地 区 的经 济 贫 困现 状
【 关键词 】农户 经济贫困 现状
原 因 政策建 也是一个崭新的概念 。随 着人 类社会的发展 , 贫困的内涵也在不断发展 。2 世纪 8 年代末 , 0 o 印度经 济学 家阿玛蒂亚 ・ 森将贫 困的概念进行 了全面刷新 , 学 术界将贫困主要分为四个 范式 : 经济贫困 、 权利与能力的贫困 、 脆弱性和社会排斥( 沈小波 、 林擎国 ,05 o由于 中国还是一个 20 发展 中国家 , 济 、 会 、 经 社 文化 等诸多方面还处 于较落后 状态 , 所以发展经济 、 增加农民收人 、 高农 户的消费水平 、 经济 提 摆脱 贫困 目前仍然是中国发展的优先任务。本文将从经济贫困的视 角来考察和分析湖北省农村 贫困地区农户的贫困状况和原因 ,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欠发达地区农村支付环境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截至 2 1 年末 , 00 乌兰察布市共有县级银行业 机构网点 24 , 2 个 县以下网点 l4 1 个。 全市有 2 9 8 个银行业机构网点已接人大小额支付系统 ,占网 点总数 的 8 %。 9个县级银行业机构接入了支票 5 3 影像交换 系统 , 占网点总数 的 1%, 1 包括参 加当 地人民银行票据交换 的政策性银行 、国有商业银 行和农村信用社县级机构 网点。县 以下银行业机 构全部未接人支票影像交换系统 ,也未加入 同城
( ) 一 完善农村金 融组 织体 系。 一是 积极 引导 和 扶 持农 村金融机 构增设 网点 , 对农村 地 区设 立 营业 网点 的金融机 构给予 政策 和管理 上 的优 惠和扶持 ,
以下农村牧区基本成为金融服务的“ 盲区” 。 ( ) 二 现代化支付工具使用。目前城里人 只有 少部分人能接受和使用新型支付工具 ,甚至一些
卡也实现了跨行支付 , 但这些非现金工具的使用都 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 尽管人民银行对农民工银行 卡异地跨行收费给予了一定的优惠, 但按取款金额 的 0 %、 . 每笔最低 1 、 8 元 最高 2 元的收费标准 , 0 对 本 来 收人偏 低 的农 村牧 区居 民来 说 ,还 是相 对较 高。而对于 目 前积极倡导的 P S O 机小额提现 , 即使 按 照最 低 扣率 0 %计算 , 现 10 . 5 提 00元 , 至少 要产 生5 元钱的手续费, 尽管金额不大 , 但对于贫 困落 后 地 区的农 牧 民来说 , 也是一 笔 “ 昂贵 ” 的支 出。 二、 改善农 村 牧 区支付 服 务环境 的建议
水平低与结算渠道不畅等问题 日显 突出, 成为制约农村牧 区经济发展的瓶颈。本文 以鸟 兰察布 市为例 , 对欠发达地 区农村牧 区支付环境建设 中面临的 问题 进行 了调 查分析 , 并提 出一些 实际的建议措施 , 以期 推进农村牧 区支付环境健康 、 快速发展 。 关键词 : 农村牧 区 支付环境 f题 金 融知识 * q
边缘化地区经济的发展研究——以黄冈市红安县为例
势 结合 外 部 力 量 的 支 持 来 促 进 经 济 的 发 展 就 变得 十 分 关 键 , 以黄 冈红 安 为例 , 对 红 安 县 边 缘 化 的 现 状 , 针 分析 其 边缘
化 的原 因 , 而提 出边 缘 化 地 区经 济 发展 的对 策措 施 。 进
[ 关键 词 ] 缘 化 地 区 ; 济 发展 ; 究 边 经 研
农 村 经 管
农 经 与 技2 0 第2卷 5 ( 第2 期 村 济 科 0 年 l 第O期 总 4 ) 1 5
边缘化地区经济的发晨研究
以黄 冈 市红 安 县 为例
赵 阳 。 雅 纯 罗
( 樊 学院 经济与政 法 学院 , 北 襄 樊 襄 湖
【 摘
4 12 ) 4 0 1
’
要] 区域 经 济 的 边 缘 化 凸显 了一 个 地 区在 经 济 发 展 中的 自身不 足 和 区域 的 不 协 调 , 逆 境 中运 用 自身 的优 在
1 红 安县边 缘化 的现状及 后 果
湖 北 黄 冈市 红 安 县 位 于 湖 北 东 北 部 , 别 山南 麓 , 一 个 大 是 历 史 悠 久 的 小 县 城 , 于交 通 、 化 等 原 因 , 长 时 间 的发 展 过 由 文 在 程 中逐 渐 落 后 于 周 边 大 的 县 市 , 大 别 山 南 麓 的 一 些 革 命 老 区 与 县 一 起 展 现 了经 济 发 展 的 不 足 , 而 有 逐 步 被 边 缘 化 的 危 险 。 20 0 9年 红 安 被 评 为 全 国 百 个 贫 困 县 之 一 ,0 8年 在 湖 北 各 县 20 市 G P排名 中红 安 4 . D 8 9亿 元 ,排 名 3 8 6位 ,农 民纯 收入 3 9 06 元, 名4 排 5位 。从 与 全 省 县 市 的 比较 来 看 , 名靠 后 , 排 仅仅 领 先 与 西 南 部 的一 些 县 市 , 周 边 的县 市 比较 ( 表 ) 与 如 。 从 与周 边 县市 的 比较 中 可 以看 出 。 安 的 经 济 状 况 比较 落 红 后, 自身 的发 展 也 充 满 了 困难 , 主 要 的 表 现 就 是 工 业 的 落 后 , 最 除 红 安 卷 烟 厂 ( 出 了县 统 计 )形 成 规 模 的 就是 娃 哈 哈 的 三 家 退 , 公 司 和 龙 乡 印 刷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上好 佳 食 品 工 业 有 限公 司 、 红
浅析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浅析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存在的误区及对策摘要分析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误区,并针对当前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试图为进一步推进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误区;对策经济欠发达地区,是指受历史、区位、资源、观念等条件的限制和不平衡发展战略的影响,相对发达地区而言,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上有着较大差距,但经济和社会发展又具有较大潜力,资源较为丰富,生态环境尚未遭到严重破坏,随着改革的深化、社会的发展、制度的创新,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有可能实现高速发展的区域。
就我国而言,经济欠发达地区与农业大省(区)之间具有很强的一致性。
自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以来,经济欠发达地区面临着又一次极好的发展机遇,但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环境、大背景下,经济欠发达地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也是最艰巨的。
因此,认真分析该类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正视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误区,并探索相应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要误区1.1干部群众思想观念陈旧,思想认识严重错位经济欠发达地区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同过去比,有不同程度的解放,但同发达地区相比,仍较保守落后。
消极等待、悲观失望,是该类地区部分干部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普遍心态,许多人还没有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圈子里跳出来,缺乏驾驭市场经济的意识和能力。
就新农村建设而言,在不同层次上普遍存在三种模糊认识:一是一些领导干部思想模式简单化,喜欢“一个模式”、“齐步走”;二是部分基层干部有的漠不关心,有的存在浮澡心理;三是一些地方的基层干部和部分群众尚有较为严重的“等、靠、要”思想。
经国家农业部调查发现,基层干部虽然对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很清楚,但是说起如何结合实际推进工作,不少人却表示要等上面布置;部分群众也没有把自己摆进去,表示“上面要干啥就干啥”。
红安革命老区农民近年收入情况调查及分析
红安革命老区农民近年收入情况调查及分析作者:秦闻笛来源:《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17期[摘要] 曾经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艰难历程中建立了不朽功勋的革命老区,在新中国建设过程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农民收入状况面临着特殊的情形。
本文以湖北省红安县为调查对象,显示了老区农民今年收入状况和社会发展某些方面的情形,并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 老区农民收入调查一、调查背景及目的方法革命老区在中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艰难历程中,用鲜血和生命为中国人民建立了不朽功勋。
在新中国建设过程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老区人民经济状况面临着特殊的情形。
一方面,他们融入全国的经济发展大潮,经济建设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另一方面,因为老区绝大多数处在边远山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所以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或者发展很不平衡。
老区的发展一直为党和国家所关注,为全国人民所关心。
2006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尤其提出要把加快贫困老区发展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重点。
农民收入问题是老区经济状况的基本问题。
本着了解革命老区农民收入情况并进一步了解他们的经济生活状况的愿望,笔者奔赴有将军县之称的红安革命老区进行农民收入专项调查,并提出一些建议。
本次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
先以红安县各村落名称为抽样框,随机抽取村落三个,分别为:七里镇对天河村、八里镇毛张坞村和城关镇河坎村。
以家庭为单位、以调查问卷为主要途径对这三个村庄的农民家庭进行调查访问。
考虑到一部分农民不识字的因素,笔者主要以访问的方式填答问卷,对文化条件允许的家庭,同时也结合了自填问卷的方法。
调查问卷的构成分为两部分:基本信息和家庭经济状况。
主要了解不同地域、不同职业农民的收入情形、主要收入来源、主要支出和遇到的经济困难,以及对老区经济前景的各种看法等情况。
除了对当地农民进行直接调查访问取得一手资料以外,笔者还对红安县统计局翟局长进行了访谈,向他主要了解全县农民收入情况和农民生活状况,由此取得二手数据。
农户生活垃圾治理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农户生活垃圾治理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农户生活垃圾治理是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关键环节。
本文通过相关调查和分析,对农户生活垃圾治理的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一、支付意愿分析农户生活垃圾治理的支付意愿指的是农户愿意为垃圾治理支付费用的意愿程度。
通过调查发现,农户的支付意愿与以下因素相关。
1.经济收入水平:农户的支付意愿与其经济收入水平密切相关。
经济收入较高的农户更愿意为垃圾治理支付费用,而经济收入较低的农户则可能因其支付能力有限而对支付意愿较低。
2.环境意识程度:农户对环境问题的认识程度也会影响其支付意愿。
环境意识较高的农户更愿意为垃圾治理支付费用,认为这是维护环境卫生的重要举措,而环境意识较低的农户对垃圾治理可能不够重视,支付意愿较低。
3.治理效果认知:农户对垃圾治理效果的认知也会影响其支付意愿。
如果农户认为垃圾治理可以有效改善环境卫生状况,提高生活质量,他们更愿意为此支付费用。
4.公共服务意识:农户的公共服务意识也会影响其支付意愿。
如果农户认为垃圾治理是一项公共服务,愿意为其支付费用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他们的支付意愿较高。
二、影响因素分析农户生活垃圾治理的支付意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是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
2.教育水平:教育水平是影响农户环境意识程度和公共服务意识的重要因素。
受过较高教育的农户更容易认识到垃圾治理的重要性,愿意为其支付费用。
3.家庭结构:家庭结构对农户支付意愿也有一定影响。
如果家庭成员多,生活垃圾产生量也相应增加,农户对垃圾治理的需求和意愿也会更高。
4.垃圾治理成本:垃圾治理的成本也会影响农户的支付意愿。
如果垃圾治理的成本过高,超出了农户的支付能力,他们的支付意愿可能会降低。
农户生活垃圾治理的支付意愿与经济收入水平、环境意识程度、治理效果认知和公共服务意识等因素密切相关。
农户的支付意愿受到个人经济条件、教育水平、家庭结构和垃圾治理成本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农户生活垃圾治理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农户生活垃圾治理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问题已逐渐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本文
通过问卷调查和回归分析的方式,探讨了农户生活垃圾治理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近八成的农户表示愿意支付生活垃圾治理费用,其中大多数人愿意支
付1-10元不等的费用。
同时,调查还发现,较高的教育程度、较大的家庭收入水平、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以及宣传宣传等因素,都将对农户支付意愿产生积极的影响。
为进一步得出结果,我们采用了OLS回归模型对以上影响因素进行了客观的量化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那些接受良好教育和具有更高收入水平的农户更容易表现出愿意支付治理
费用的态度。
同时,他们也更为注重环境保护,并且认为生活垃圾治理是社会责任的一部分。
此外,我们发现政府的宣传与服务对农户的支付意愿也产生了明显的正向影响。
通过本研究,我们得出结论:在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和提高生活水平的大环境下,农村
居民更愿意积极参与生活垃圾治理工作。
政府也应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农
民的治理意识,共同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
临安农户农业保险支付意愿与影响因素分析
临安农户农业保险支付意愿与影响因素分析
临安农户农业保险是指临安地区的农户购买的农业保险,旨在减轻农户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农作物损失。
了解农户的农业保险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对农业保险市场的发展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临安地区农户的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对农户的农业保险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本文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农户的农业保险支付意愿数据。
问卷中将包括农户的基本信息、农业保险的认知程度、农业保险支付意愿等内容。
农户将根据自身的认知和实际情况,选择是否愿意购买农业保险以及支付多少保费。
本文将通过对农户农业保险支付意愿数据的回归分析,研究影响农户农业保险支付意愿的因素。
可能的影响因素包括农户的收入水平、教育程度、农业保险的认知程度、农户的风险偏好等。
通过对农户的回归分析,可以识别出影响农户农业保险支付意愿最为重要的因素。
欠发达地区农村生态环境的现存问题及多重治理路径
山西农经/ 2021年8期DOI :10.16675/14-1065/f.2021.08.057欠发达地区农村生态环境的现存问题及多重治理路径□陈铭硕,姚娟摘要:目前我国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消除贫困,促进欠发达农村地区小康社会建设。
欠发达农村地区生态环境问题较多,影响其治理与发展。
探讨了当前欠发达农村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特点与现存问题,揭示了问题产生的成因,提出了欠发达地区农村生态环境的多重治理路径。
关键词:欠发达农村地区;生态环境;多重治理路径文章编号:1004-7026(2021)08-0124-02中国图书分类号:F299.27文献标志码:A (新疆农业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52)在新农村发展建设进程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之一。
在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应做好欠发达地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加速补齐生态环境与公共服务的短板。
在这个过程中,追求农业现代化、建设魅力乡村、完成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是具体目标。
整体来看,针对欠发达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十分必要。
1欠发达地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特征在提出多重治理对策前,需要重点分析欠发达地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特征。
欠发达地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特征多样,整体上呈现颓势。
首先,农村经济发展步伐正在加快。
即便是在欠发达地区,在新农村建设的引领下,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呈现大跨步向前发展的趋势。
新农村建设进入了“黄金发展期”,农民收入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农村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巨变。
在调整种植产业、养殖业产业结构的过程中,农村构建完善的农业区域产业布局,发展各项主导产业,催生出集中连片的生态畜牧产业,保证农村生态环境持续平稳发展。
在该过程中,农村逐渐形成生态宜居环境,这对欠发达地区农村生态环境大格局建设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其次,农村旅游产业项目正在呈现蓬勃发展趋势。
富有特色的“农家乐”项目融入了乡村创意文化与历史自然文化,有效提升了农产品整体附加值,在促进乡村休闲旅游兴盛和生态农业现代化持续发展方面具有带动作用。
转型期欠发达地区乡村人居环境演变特征及微观机制_以湖北省红安县二程镇为例
56
HUMAN GEOGRAPHY Vol, 刘沛林, 窦银娣: 转型期欠发达地区乡村人居环境演变特征及微观机制—— —以湖北省红安县二程镇为例
1 引言
乡村人居环境是乡村区域内农户生产生活所需物质和非 物质的有机结合体,是一个动态的复杂巨系统,其功能转换 和演变具有内在规律[1]。乡村人居环境的内涵可分解为人文 环境、地域空间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三个部分,三者间遵循 一定的逻辑关联,共同构成乡村人居环境的内容。 20 世纪 50 年代,希腊城市规划学家道萨迪斯 (C. A. Doxiadis) 提出了 “人类聚居学”的研究构想,其系统研究 人类居住环境的思想在世界各地流传 [2]。二战后,随着欧洲 乡村的凋敝与复兴,与乡村人居环境转型的地理学研究开始 兴起 。 其中,人文地理学各分支学科是研究的 “主力军 ” 。 在 “人本主义”和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大背景下,人文地 理学越来越关注人和社会的问题[3,4]。乡村区域贫困、乡村土 地利用、乡村住房以及城乡差距等问题成为关注热点 。20
提 要: 优化乡村人居环境, 改善农户生活质量,
统筹城乡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 本文以欠发达地区为地理单元 , 以红安县二程镇 8 个 村 村人居环境的演化实质上是农户空间行为作用的外在 表现。 不同类型的农户空间行为对乡村人居环境的作 用方式不同, 影响效果也不同, 但其综合效应对乡村 人居环境的系统功能影响较大 。
100 户问卷和访谈调查为基础资料 , 探讨了转型期 特 定
区域乡村人居环境演变特征和微观机制。 从历史的维 度来看, 乡村人居环境演变特征主要体现在: 乡村聚 落的空心化和边缘化、 乡村生态环境的剧烈恶化以及 乡村社会文化的更新等方面。 从微观的视野来看, 乡
欠发达地区农户土地整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
欠发达地区农户土地整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聂鑫;肖婷;缪文慧;沈茜茜;汪晗【期刊名称】《国土资源科技管理》【年(卷),期】2014(031)006【摘要】为提高欠发达地区农户在农村土地整治中的满意度、完善其土地整治制度、提升其土地整治的综合效益,以广西为例,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大规模实地调查获取数据,运用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影响欠发达地区农户对于土地整治满意度的因素.结果表明:土地整治满意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被调查农户的性别和职务、农户家庭农业年收入变化、被调查地点的地理环境和土地整治后耕地流转情况.因此,政府应扩大欠发达地区土地整治的范围,并加大资金投入.同时要通过提高农户的参与度、发挥村干部的带头作用、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和耕地流转机制来提高农户的满意度.【总页数】6页(P18-23)【作者】聂鑫;肖婷;缪文慧;沈茜茜;汪晗【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广西南宁 530004;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紫荆时代(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000;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01.24【相关文献】1.欠发达地区农户对专业合作社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陕甘宁383户农户的调查 [J], 杨夏林2.欠发达地区农户土地流转行为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宁夏回族自治区6村102户农户调查数据为例 [J], 马艳艳;王素萍;马楠3.欠发达地区小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为意向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山西省603个农户的实证研究 [J], 王博;王振;刘慧婕4.欠发达地区农户农业科技投入的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苏省灌南县农户的实证研究 [J], 张兵;周彬5.农户对乡村振兴的认知、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基于宁夏农户的实证分析 [J], 刘七军;胡垚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农户生活垃圾治理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农户生活垃圾治理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生活垃圾治理成为了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
目前,很多地方农户的垃圾治理采取的是倒在随意地方或者焚烧的方式,严重影响了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质量。
因此,探究农户对生活垃圾治理的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对于有效推动农业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支付意愿分析根据对农户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农户对生活垃圾治理存在支付意愿。
其中,有69.6%的农户认为应该为生活垃圾治理付费,但只有52.5%的农户表示愿意主动付费。
而到底有多少农户能够真正付费,还需要进一步的市场调研。
对于付费的价格,64.3%的农户希望每个人每月付费在10元以下,约有21.7%的农户希望付费在10元到20元之间,有13.9%的农户则认为能够接受付费在20元以上的价格。
二、影响因素分析1.收入水平调查显示,收入水平是影响农户支付意愿的重要因素。
收入水平越高的农户支付意愿越强烈。
与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进行比较,发现在收入高于3000元/月的农户中,有近70%的人表示愿意为生活垃圾治理付费,而在收入低于2000元/月的农户中,只有不到50%的人表示愿意付费。
2.教育程度另外,教育程度也是影响支付意愿的重要因素。
相对于低教育程度的农户,高教育程度的农户更加关注生活垃圾治理所带来的环境效益。
近80%的高教育程度农户认为应该为生活垃圾治理付费,而低教育程度农户中只有不到50%的人表示愿意付费。
3.治理效果除此之外,治理效果也是影响支付意愿的一个因素。
如果农户认为生活垃圾治理的效果好,那么他们就更有可能付费。
调查发现,在治理效果被认为好的农户中,有70%的人表示愿意支付费用,而在效果差的农户中,有65%的人表示不愿意付费。
综合以上分析,发现影响农户支付意愿的因素有多种,其中既有经济因素,又有文化、环境因素。
在实际的工作中,政府应该根据不同农户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激发农户的支付意愿,从而有效推进生活垃圾治理工作。
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建设新农村自信心不足问题的建议的调研报告
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建设新农村自信心不足问题的建议的调研报告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建设新农村自信心不足问题的建议的调研报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宏伟,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广泛,但由于各地农村现状千差万别,情况错综复杂,新农村建设任务艰苦,任重道远。
当前,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一部分农民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自信心不足现象,应引起足够重视。
一、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自信心不足的主要表现现实的粮食价格与预期相差较大,靠种植业致富没想头。
经济欠发达地区多属农业区,绝大多数农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收入来源多以出售农产品为主。
近年来,虽然我国对农业发展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支持,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农业势必要参与国际竞争,这意味着农产品价格上升空间受到限制,而补贴有限,小规模农业生产条件下,靠卖粮致富的可能性很小。
选择致富项目没有好路子,增加收入没盼头。
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二三产业发展明显落后于发达地区,而农民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缺少从事其他职业的技术、技能和经验,无论从观念、素质,还是外部条件,都难以找到合适的致富项目,“搞养殖愁思路,搞加工愁门路,搞三产没思路”,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普遍存在的难题。
外出打工不长远,务工增收没劲头。
由于观念和一些体制原因,多数农民不愿外出打工。
一方面,“背景离乡、抛家舍业、故土难离”的传统思维还相当程度存在;另一方面,农民对外出后的医疗、就业、就学、住房等基本保障不托底、不投心。
多数农民不愿意冒风险,害怕“一着走错,满盘皆输”,一旦挣不着钱,连“翻本”的机会都没有,不如维持现状。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个体的`经济现状,使他们对于自身的发展充满迷惘。
“腰包不鼓,难筹大事”。
所以作为主体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自然会产生自信心不足现象。
二、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自信心不足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自信心不足究其根源,是经济发展滞后。
制约其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一是自然条件差。
“红安事件”引发的思考【精品范文】
“红安事件”引发的思考“红安事件”引发的思考近期,发生在湖北省红安县的“九旬老人社保年审,家人抬着爬上三楼”的事件,引发舆论持续关注,国务院领导相继做出重要批示,全国人社系统在第一时间开展了全面的警示教育、问题排查和纠偏整改。
“红安事件”虽是个案,但已成为庸政懒政的典型案例,给社会保险事业和经办机构的形象都带来了负面影响,教训可谓深刻。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从这起事件看来,作风问题说小不小,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脑中”,没有做到设身处地为人民群众着想。
一、政治敏感性不强,舆情监控、研判、处置能力欠缺。
现代社会已经全面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网络舆论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加上网民情绪化的意见,就会成为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
因此,建立舆情监控、研判机制,增强重大、热点、突发事件网络预警、处置能力,是维护正常秩序,树立行业形象的必要手段。
纵观整个“红安事件”,初始并不严重,但由于窗口工作人员庸政懒政导致群众利益受损,敏感性不强未及时妥善处理问题以致矛盾升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遂发生了此次网络舆情事件。
事件发生后,当地缺乏舆情监控和研判机制,对舆情事件反应迟缓,待事件“催化”、“发酵”后又应对不力,终将现实“小问题”演变为网络“大事件”,反过来又形成舆论压力,增加了处理事件的复杂性、多变性,充分暴露出当地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的不足。
有鉴于此,我们应充分认识到信息网络带来的挑战,建立健全网络舆情收集研判和应对处置工作机制,努力提高应对突发网络舆情和件的处置能力,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为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执行力建设不力,日常监督、内部监管不到位。
每当有问题暴露出来,我们往往归咎于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这固然是原因之一,但究其根本,有好的制度不执行、不遵守,比没有规章制度更可怕。
从此次事件的细节可以看出,触发问题的并不是制度缺失,而恰恰是遵守和执行制度的精神,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信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即本文并没有选择两个投标值, 而是首先询问 法, 被调查者是否愿意支付, 如果愿意支付则进一步询 问最大 WTP 值( 该问题采用开放式的询问方式 ) , 如果不愿意则说明理由。 问卷设计尽量结合当地 实际情况, 简单易懂、 容易识别。 如农村人居环境 是由自然生态环境、 基础设施、 房屋建筑和社会服 务等要素组成, 满意度问题的设计据此分别用农村 饮水水质、 自来水普及率、 住房建筑密度和农村医 疗保障等五个指标来表示。 获取支付意愿的调查方法有三种: 入户调查、 电话调 查 和 邮 件 调 查。 一 般 都 认 为 入 户 调 查 是 CVM 最好的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用入户调查的 形式, 实际发放问卷 100 份, 回收有效问卷 100 份。 本次调查活动于 2008 年 3 月和 6 月在国家级 。 为了保证样本的有效性, 贫困县红安县完成。 调 查活动选在经济发展水平处于红安县中游的二程 镇进行, 共选取了 9 个村, 每村 10 ~ 20 户村民作为 调查对象涵盖了村中不同收入水平的农 调查对象, 户, 保证了问卷抽查的层次性和全面性 。 为了保证 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尽可能运用现有的社会关系网 络, 选择熟人作为调查对象。
二、 分析框架、 研究假设和方法选择
( 一) 分析框架 尽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全面启动 , 但农 村人居环境恶化的压力依然存在, 解决这一问题的 关键取决于对农村人居环境物品属性的认知以及 在此基础上的行动方案。 物品属性可分为公共物 品和私人物品, 如何定义一个物品是公共物品还是 私人物品呢? 保罗 · 萨缪尔森等人提出了公认的 rivalry in Consumption) 和 两个标准: 非竞争性( Nonexcludability ) 。 非竞争性强调每个 非排他性 ( Non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 都不会导致其他人对该产品 1999 ) , 消费的减少( 萨缪尔森, 也就是增加一个消 费者对供给者带来的边际成本是零 ; 非排他性是对 某种特定的商品的使用进行收费也许是不可能的 换言之, 将无贡献者排除在外也 或者耗费极大的, 1997 ) 。 公共物品又 许是不可能的 ( 斯蒂格利茨, 可以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 纯公共物品具 有完全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点 , 准公共物品则 , 具有限制性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是介于纯公共 物品和纯私人物品之间的。 根据萨缪尔森等人的 定义, 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符合纯公共物品的特性, 即完全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一旦农村人居环 境得到保障, 每个农村人口得到的是平等影响, 并 且增减一个人消费都不会影响其他人的消费。 另 外, 农村人居环境很难在技术上把区域内不付费农 民排除在外而使之无法受益, 这样做的成本非常昂 贵。而且, 把区域内不付费农民排除在外无论从效 率上还是从伦理上都不应该。因此, 农村人居环境 建设是无法排他的。 但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是一个 系统工程, 它不仅包括农村环境污染治理、 自然生 态环境保护等这类纯公共物品, 更多的包含诸如基 础设施建设、 社区公共服务、 区域空间规划等准公 对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性质的正确认 共物品。因此, 知是农户行为逻辑的基本起点, 是保障农村可持续 发展的关键。 基于上述分析, 本文提出欠发达地区农户人居 环境建设支付意愿的分析框架, 即农户对农村人居 环境建设的支付意愿受到人居建设对象性质的影 响, 而对人居建设对象性质判断取决于农户的认知 程度和现实感知, 并最终影响农户作出符合其个体 最优的支付决策。 ( 二) 研究假设 对于农户行为是否具有理性一直是经济学界 争论的问题之一, 其代表性观点之一是舒尔茨的理 性小农学说。他认为农户能够为实现最大利益而 做出合理决策, 即当他们面临几个可供选择的方案 时会选择能够带来效用最大化的方案 , 农户做出理 性决策取决于农户自身的内在因素及其所处的外 ” 、 “现实感知 ” 本文将“个体特征 部环境。基于此, “认知程度 ” 和 作为影响农户决策的主要变量, 并 提出如下假设: ( 1 ) 在农户个体特征方面 ( 包括个 人属性如年龄、 受教育程度等和家庭特征如收入水 平、 收入结构等 ) 。 假设农户的年龄与支付意愿呈 负向关系, 即农户年龄越大, 风险规避意识越强烈, 支付意愿越小。 假设农户受教育程度与支付意愿 — 75 —
一、 问题的提出
农村人居环境是农户赖以生存、 生活的基本条 是农村区域内农户生产生活所需物质和非物质 件, 的有机结合。近年来农村人居环境有了很大改善 。 但与城市和发达地区相比, 我国农村人居环境建设 状况仍然不容乐观。 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已经引发 了一系列人居问题: 农村聚落景观破坏严重, 人居 空间发展无序, 公共服务建设滞后, 传统文化逐步 衰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农村人居环境 问题、 缩小城乡差距、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有效途 径, 但关于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利益主体协调机制 和政策路径选择问题等仍需深入研究 。 Farokh Afshar ( 1998 ) 指出人居 ( Habitat ) 是由 相互交织的聚落及其周围乡村环境所组成的一个 网络, 应该 关 注 有 关 小 型 人 居 ( 小 城 市、 集 镇、 村 庄) 和农村地域的研究, 然而, 国际学术界至今还 未重视农村人居环境研究。 与农村人居环境建设 和研究相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 1 ) 国际 组织对人居环境问题研究的导向作用。1978 年成 “人居环境中心” ( UN - habitat) 自 1986 立的联合国 年以来每年 10 月份发布世界人居日主题, 对国际 人居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2004 年世界 “乡村—城市关联观 ” ( Ruralur人居日提出了新的 ban Linkage Approach ) , 强调了城乡关联发展的重 要性, 认为城市和农村的发展是相互联系的, 除了 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外, 应努力为农村地区增加适当 的基础设施、 公共服务和就业机会等。 ( 2 ) 国外农 村人居环境研究与城市化进程紧密相连。 据此相 关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逻辑主线 : 一是反思城市 化对农村的影响。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 面对乡村 的变化, 一些学者开始反思城市化战略得失, 从城 乡关联和城乡统筹等多维角度研究了城市化对农 村人居环境的影响。 农村贫困、 农村交通基础设 施、 农村住房及城乡差距等问题成为关注的热点 ( Cloke, 1983 ) 。 二是振兴农村的路径选择。 许多 学者提到通过农村工业化带动乡村发展 , 农村工业 化吸纳了大量的乡村剩余劳动力, 缩小了城乡差
城市规划和城市生态学的学者开始从理论和实践 2007 ; 赵 上探索人居环境建设的有效途径( 雷振东, 2007 等 ) 。 总体来看, 万民, 有关人居环境的研究 国内整体的学科架构还未形 基本局限于城市领域, 成, 对于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学术准备不足 。 尤其 — —农户的感知和意 是缺乏对农村人居行为主体— 愿研究。农户对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认知程度和 支付意愿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否顺 利进行。本文从农户的视角探讨农户对农村人居 环境建设的感知和支付意愿并揭示其影响因素 , 探 索适合欠发达地区农户人居环境建设的政策建议 。
别, 但传统的农村空间秩序开始分化, 个性化和多 样化的生活居住空间需求增加。 同时政府和农村 又面临着乡村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两难选择 ( Jonathan, 1990 ) 。三是探索农村转型的政策研究。20 世纪后半叶, 西方世界乡村普遍面临着后城市化时 代的乡村转型。此时基于“人本主义 ” 的农村管治 1997 ) , 逐步受到关注( Sullivan, 农村文化转型也已 1999 ; Wiley, 1998 ) 。 形成一种学术思潮( Little, 国内将人居环境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研究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1993 年吴良镛院士首先提出建 “人居环境科学 ” , 立 并最早规范了人居环境研究 2001 ) 。 同时, 的框架( 吴良镛, 一部分从事建筑、
* 项目来源: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编号: 10YJCZH067 ) ,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编号: 10JJ6063 ) ,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编号: 2010YBB031 ) , 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资助, 衡阳师范学院启动项目( 编号: 09B07 )
— 74 —
李伯华等:欠发达地区农户人居环境建设的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 月刊) 《农业经济问题》
2011 年第 4 期
欠发达地区农户人居环境建设的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 — —以红安县个案为例 □李伯华 窦银娣 刘沛林
*
*
内容提要: 本文利用条件价值评估法, 以欠发达地区红安县 9 个村 120 个农户的调查数据为 依据, 对农户人居环境建设的支付意愿进行实证研究 , 并通过 Logit 回归模型对农户支付意愿的 59% 的农户表示愿 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 农户对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支付意愿较低 , , 79. 2 ; 意支付 平均支付额度为 元 影响农户支付意愿的因素主要有农户收入结构 、 农户受教育程 度、 农户人居环境意识、 农户人居环境现状评价等; 根据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特征分析可见 , 提高 农户非农收入是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内在动力 , 完善政府职能是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关键 。 关键词: 农户; 人居环境建设; 支付意愿; 影响因素; Logit 模型
( 月刊) 《农业经济问题》
高, 对人居环境的认 知度越高, 支付意愿越强。 ( 2 ) 在农户现实感知方 面( 主要是指农户对现实人居环境的综合评价 ) , 假设农户对人居环境现状评价越高 , 支付意愿越 低, 二者呈负相关。 ( 3 ) 在农户人居环境认知情况 方面( 主要包括对人居环境建设主体的认知、 对人 居环境影响的认知等 ) 。 假设当农户认为人居建 设主体为政府则降低支付意愿, 认为建设主体是自 身则提高支付意愿。 假设农户对人居环境恶化的 影响认识越深刻, 支付意愿越强烈, 二者呈正相关。 ( 三) 方法选择 在进行支付意愿调查的基础上, 学术界主要采 用条件价值评估法来测度人居环境价值。 条件价 值评估法 ( Contingent Valuation Model, 简称 CVM ) 是在假定的市场环境下消费者对某一环境物品或 服务改善的支付意愿( Willing to Pay,WTP) 或者因 环境物品 破 坏 而 接 受 赔 偿 的 意 愿 ( Willing to Accept,WTA) 。CVM 调查支付意愿最关键的是设计 好问卷中的核心估值问题。 结合国内外文献和调 查区域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实际情况 , 本问卷核心 估值问题的设计采用改进的开放式双阶二分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