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单选
马克思单项选择题
5 .在19 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B .英国宪章运动6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7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B .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8 .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B .亚当·斯密9 .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C .劳动价值论10 .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 .合理内核11.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讽刺家”的是(B .傅立叶12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D.俄国13 .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4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5.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C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6 .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A .科学性17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与时俱进18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A .实现共产主义19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C 理论联系实际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 .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C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3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4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C .物质性5 .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D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 . “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7 .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B .实践8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C .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9 .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撅;战马撅,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马克思单选
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这句话强调了A.人们对每一件事物都要细心观察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D.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B)2.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C.能否付诸实践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D)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A.反映论B.先验论C.可知论D.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反映论(D)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B.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D.实践观点(D)5.唯心主义认识论都是A.反映论B.先验论C.可知论D.不可知论(B)6.唯心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是A.唯心论都是不可知论B.主观唯心论是不可知论,客观唯心论是可知论C.客观唯心论是不可知论,主观唯心论是可知论D.有些唯心论者是可知论,有些唯心论者是不可知论(D)7.对不可知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A.科学知识B.丰富的经验C.实践D.人类认识能力(C)8.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A.起主导作用B.起决定作用C.起重要作用D.不起作用(C)9.认识主体是指A.事物的主要构成部分B.认识对象的主要方面C.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D.人的主观精神世界(C)10.客体指A.一切客观事物B.自然界C.主体实践和认识活动的对象D.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C)11.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是因为感性认识A.是不可靠的B.是理性认识的基础C.是对事物外部现象的反映D.是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的(C)12.认识的起点是感觉,这是A.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B.唯心主义才承认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可以承认的观点(D)13.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D)14.判断对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A.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而又真实B.感性认识是否已经上升到理性认识C.对该事物的认识是否已经过多次反复D.对该事物的理性认识是否已运用于实践,并取得预期效果(D)15.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A.熟知即真知B.熟知不等于真知C.熟知起源于真知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B)16.真理是A.绝大多数人普遍同意的意见B.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C.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D.对人们有用的一切理论(C)17.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是指A.实践标准是不可靠的B.实践不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惟一标准C.实践有历史局限性,它对真理的检验是一个过程D.科学理论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C)18.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往往产生不同的认识,这说明A.认识的内容不是来自客观世界B.认识是主观自生的C.客观事物不能被意识正确反映D.认识受认识主体状态的影响和制约(D)19.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A.真理和错误没有原则界限B.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认识都是真理C.不同人有不同的真理标准D.真理有待于扩展和深化(D)20.假象是A.人们认识中发生的错觉B.从正面反映本质的现象C.反面歪曲表现本质的现象D.不表现本质的现象(C)21.认识对实践具有A.决定作用B.检验作用C.指导作用D.中介作用(C)22.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A、决定了社会发展趋势B、决定着社会变革力度C、社会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先导D、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最终源泉(C)23.重视理论创新,必须反对A、经验主义B、先验论C、绝对主义D、教条主义(D)24.关于改造客观世界的说法,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包括改造自然界和改造人类社会B.改造客观世界是认识客观世界的目的C.改造客观世界必须遵循客观世界的规律D.改造客观世界的核心是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D)25.下列属于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有①修身养性②经济体制改革③脱贫致富④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D)26.在主观世界中,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统一的,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世界观B.人生观C.阶级立场D.价值观(A)27.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是A.在实践中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自然地改造了主观世界B.改造主观世界主要是靠自己自觉地学习,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教育C.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要有意识地、主动地改造主观世界,努力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D.只有改造好客观世界,才能更好地改造主观世界(C)1、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A. 劳动者的素质B. 科学技术C. 生产管理D. 生产工具2、区分生产关系基本类型的标志是( )A. 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或方面的相互联系B. 产品的分配方式C.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3、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A. 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B. 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C. 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D. 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4、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 这个“总和”是指( )A. 社会中现有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B. 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和环节的总和C. 一定的生产力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D. 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的总和5、上层建筑是推动还是阻碍社会的发展取决于( ) 、D 2、D 3 、C 4、B 5、A6、C7、CA. 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B. 它是否同自己的经济基础相适合C. 它本身的各个部分是否协调D. 它是否与经济基础存在着矛盾6、我国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A. 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观点B. 共产主义的道德和理想C.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D.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7、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A. 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 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 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8.“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 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这句话揭示了( )A. 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 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 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9.社会分裂为阶级的根本原因是():A. 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使用暴力的结果;B.产品分配的结果;C.在生产中出现了指挥者和执行者的结果;D. 出现了剩余产品和私有制的结果。
马克思题库(单选)
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党的出现C.十月革命的胜利D.剩余价值论的发现2、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 C 】A、马克思和亚当.斯密B、马克思和大卫.李嘉图C、马克思和恩格斯D、马克思和费尔巴哈4、马克思主义是【 A 】A.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B.人类全部优秀文化成果的总汇C.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总和D.关于未来社会具体设想的学说5、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6、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A、彻底的科学性B、坚定的革命性C、自觉的实践性D、与时俱进7、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8、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A、实现共产主义社会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9、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B】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捣毁机器、烧毁工厂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10、被马克思称为黑格尔哲学体系“合理内核”的是【A】A、辩证法思想B、唯心主义C、唯物史观D、唯物主义11.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的是【 A 】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人类学1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A 】A.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C.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政党执政D.致力于消灭私有制和剥削现象13.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 B 】A.唯物主义思想B.辩证法思想C.可知论思想D.认识论思想14.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完整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C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B.《共产党宣言》C.《德意志意识形态》D.《资本论》15.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 A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B.唯物论和辩证法C.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D.劳动价值论和科学社会主义16.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A 】A.实践性B.科学性C.革命性D.阶级性17.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D.科学社会主义18.马克思“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 A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B.《共产党宣言》C.《德意志意识形态》D.《资本论》19.马克思恩格斯的【 D 】,是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单选
马哲单选A1/ “金钱确定人的价值”这是对资本主义(B)的深刻写照。
B、价值观2. 1836年,在(B)开始了“人民宪章”运动,标志着英国工人阶级已经作为一支强大的生力军走上了独立政治运动的舞台。
B、英国3. 1844年,(C)西里西亚的工人发动了起义,提出了消灭私有制的口号。
C、德国4. 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推行“新政”,加强(D)对经济生活的干预。
D、政府5. 1953年,在中国共产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开始有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特别是通过采取(B)方式成功地实现了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改造。
B、赎买6. 19世纪初期欧洲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不包括(C)。
C.马克思B7. 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是(A)。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8.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主体是(D)。
D. 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现实的、具体的人9. 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是(C)。
C、《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10.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的著作是(D)D、《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11. 包含在资本家工厂里半成品中的资本价值处于资本循环的(B)。
B. 生产阶段C12. 产业资本循环中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的阶段是(B)。
B、购买阶段13. 产业资本的循环包括(C)。
C. 购买、生产和销售阶段14. 产业资本循环的决定性阶段是(B)。
B. 生产阶段15. 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和因果规律性(必然性)的哲学,是(A)。
A 唯物主义决定论16/ 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坚持了检验标准的客观性,也就是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C).C、唯物论17. 从奋斗目标的长短来划分,理想可分为(B)。
B长期的远大理想和近期的具体理想18. 从历史上看,社会革命的基本形式是(C)。
C.暴力革命19. 从那种落后的传统观念和僵化的教条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指的是(A)。
马克思单选题
1.社会历史规律与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共同点是BA.它们都是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B.它们都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C.它们的实现都是需要人参与的客观过程D.它们都是人类思维发展的客观过程2.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规律是DA.联系和发展的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质量互变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质和事物的存在是 C A.相互对立的 B.相互包含的 C.直接同一的 D.相互转化的3.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BA.源泉、动力B.状态和形式C.基本方向和道路D客观性和条件性4.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必须分清主流和支流,看到取得的成绩是主流,只有这样才能不迷失方向,坚定信心。
这在哲学上坚持了C A.普遍联系的观点 B.运动发展的观点 C.“重点论”的观点 D.“两点论”的观点5.“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手”这句话体现了BA.形而上学片面的、孤立的观点B.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诡辩论的观点6.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是C A.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B.唯物与唯心的关系C.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D.可知与不可知的关系7.事物的质变是指D A.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B.事物在场所方面的变更C.事物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D.事物性质的变化8.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至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这一评说所蕴含的哲理是AA要善于把握事物的度B要善于把握事物的质C要善于把握事物的量D要善于把握事物的二重性9.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这是BA.辩证法B.相对主义诡辩论C.形而上学D.主观唯心主义10.掌握“适度”原则的哲学依据是 A A.质和量的统一 B.肯定和否定的相互渗透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联结D.内容和形式的相互转化11.矛盾的斗争性是一个广泛的哲学范畴,它的含义是DA.对立面双方相互依存的性质B.对立面双方相互贯通的性质C.对立面双方相互转化的性质D.对立面双方相互离异、相互排斥的性质12.“防微杜渐”体现的哲学道理是B A.对立统一规律的原理 B.质量互变规律的原理C.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原理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原理13.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DA.事物的积极方面B.事物的消极方面C.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D.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14.相对静止是B A.不做任何运动的事物B.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C.绝对不变的事物D.绝对运动的状态15.作为辩证的否定的“扬弃”是CA.既保留又继承B.彻底抛弃C.既克服又保留D.矛盾的调和事物螺旋式发展的基本趋势是A A.上升性 B.重复性C.回复性D.循环性练习题16“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的观点属于(A )A 主观唯心主义B 唯物主义C 客观唯心主义D 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171. 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桔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马克思答案
1【单选题】(2分)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
1835年,17岁的马克思在他的高中毕业作文中就很好地表达为人类而工作的志向,他高中毕业论文的题目是()A.《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B.《神圣家族》C.《哲学的贫困》D.《论犹太人问题》正确答案是:A2【单选题】(2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A.青年黑格尔派B.社会民主党C.共产主义者同盟D.国际工人协会正确答案是:C3【单选题】(2分)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的标志是,1848年2月发表的()A.《德意志意识形态》B.《共产党宣言》C.《资本论》D.《反杜林论》正确答案是:B4【单选题】(2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A.存在B.精神C.实物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正确答案是:C5【单选题】(2分)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实践性B.运动性C.客观性D.物质性正确答案是:D6【单选题】(2分)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是()A.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正确答案是:B7【单选题】(2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对立统一规律B.否定之否定规律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正确答案是:A8【单选题】(2分)没有上,就无所谓下;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
这说明()A.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B.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C.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D.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正确答案是:C9【单选题】(2分)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正确答案是:A10【单选题】(2分)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正确答案是:D11【单选题】(2分)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A.观察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C.矛盾分析法D.归纳演绎方法正确答案是:C12【单选题】(2分)“调查研究是从实际出发的中心一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单项选择题
导论1.马克思主义是( A )A.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B.人类全部优秀文化成果和总汇C.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总和D.关于未来社会具体设想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4.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C)A.革命性与稳定性的统一B.批判性与变动性的统一C.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D.逻辑性与历史性的统一5.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统一的基础是(D)A.逻辑性B.理论性C.战斗性D.实践性6.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B )A.自我批判B.与时俱进C.不迷信权威D.批判与继承的统一7、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 )A.以实践性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8、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C )A.阶级性B.革命性C.实践性D.科学性9、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 C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10、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是(B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科学社会主义C.马克思主义伦理学D.空想社会主义1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的是( B )A.德国古典哲学B.法国启蒙思想C.英国古典经济学D.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1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C.坚持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D.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13.“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 同样, 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14.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首要的观点是( B )A. 矛盾的观点B. 实践的观点C. 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D. 事物永恒发展的观点15.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是( D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B.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C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2.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 )A.运动B.物质可以认识C.物质能为感官感知D.客观实在性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A )A.前者是辩证法, 后者诡辨论B.前者是形而上学, 后者是辩证法C.是相同的, 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D.二者都是辩证法, 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4、“没有革命的理论, 就没有革命的行动”。
(完整word版)马克思单选多选题
一、单选题:1、当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位列榜首的是(C)A休谟B爱因斯坦C马克思D康德2、马克思主义是(A)A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B人民大众思想的科学体系C革命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D革命政党思想的科学体系3、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C)A马克思创立的学说B马克思恩格斯时代的学说C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D正在实践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4、广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D)A 马克思恩格斯时代的学说B马克思恩格斯时代创立的学说C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D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由其继承者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5、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A)A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B从狭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C特指的马克思主义D泛指的马克思主义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B)A科学技术的发展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日益激化D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是(C)A科学技术的发展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日益激化D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发展8、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在思想和文化方面主要批判地继承、吸收了那些学说的理合思想(C)A英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德国的空想社会主义B德国古典哲学、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 法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9、德国古典哲学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A)A黑格尔和费尔巴哈B康德和黑格尔C康德和费尔巴哈D谢林和费希特10、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B)A威廉·配第和亚当·斯密B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C大卫·李嘉图和西斯蒙第D亚当·斯密和凯恩斯11、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是(A)A法国的昂利·圣西门、沙尔·傅立叶和英国的罗伯特·欧文B英国的昂利·圣西门、沙尔·傅立叶和法国的罗伯特·欧文C德国的罗伯特·欧文、昂利·圣西门和英国的沙尔·傅立叶D德国的昂利·圣西门、沙尔·傅立叶和英国的罗伯特·欧文12、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能实现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是因为他们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文化优秀成果,创立了(A)A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B科学唯物主义和资本论C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 D 科学社会主义和资本论13、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文化优秀成果,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从而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B)A伟大发展B伟大革命C伟大发现D伟大发明14、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B)A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15、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D)A最重要的理论品质B最崇高的社会理想C最鲜明的政治立场D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6、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C)A致力于实现以共产党人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B致力于实现以共产党人为主体的最广大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C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D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所有现实的人们的根本利益17、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的(C)A最重要的理论品质B最崇高的社会理想C最鲜明的政治立场D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8、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马克思选择题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单选(P37)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时世纪40年代.。
单选(P40)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辩证法,(单选)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其代表人物是黑格尔、费尔巴哈。
单选(P40)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有意识地叙述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的哲学家是黑格尔。
单选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是费尔巴哈单选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前的哲学存在两个分离,即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分离,以及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分离。
单选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斯密和李嘉图。
单选作为马克思恩格斯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单选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单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的著作除了《共产党宣言》,还有《哲学的贫困》。
单选(P45)列宁在《论欧洲联邦口号》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两篇论文中,提出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丘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的思想单选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单选马克思主义体系中,通向实际生活的中介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单选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单选马克思主义各个组成成部分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单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和革命性统一于它的实践性.单选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单选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又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的是实践的观点单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单选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单选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
其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社会理想。
单选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
单选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单选(P56)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必须反对的两种倾向是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马克思单选题
1.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指DA.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D.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及其继承者对它的发展2. 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中说的“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是指CA.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B. 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C.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D.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3. 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BA. 自觉的实践性B. 彻底的科学性C. 坚定的革命性D. 鲜明的阶级性4.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AA. 理论联系实际B. 研读经典著作C. 熟记基本原理D. 深入实际调查5. 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DA. 人类活动之间的联系问题B. 人与周围世界的联系问题C. 关于人的现实本质问题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6. 在哲学意义上,物质的唯一特性是CA. 客观真理性B. 意识派生性C. 客观实在性D. 意识能动性7.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BA. 客观性B. 物质性C. 实践性D. 运动性8. 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AA. 物质生产劳动的活动B. 处理社会关系的活动C. 进行科学实验的活动D. 人类自身繁衍的活动9. 发展的实质是DA.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了矛盾的性质B. 既克服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C. 根本矛盾规定着事物的性质D.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0. 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是CA. 否定之否定规律B. 律质量互变规律C. 对立统一规D. 普遍联系规律11.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它的含义是指BA. 事物中的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B. 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C. 全部的抛弃维系旧事物生存的因素D. 纯粹的否定维系旧事物发展的因素12. 中国战国时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马克思单选题及答案
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1CA.吃喝穿住B.人的自觉意识活动C.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D.社会关系的形成2. 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
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
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
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
这说明:2D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3.“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
‘民以食为天’”。
这说明:3DA.人的生理需求是社会历史的基础B.人的本质决定于人的自然属性C.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的物质欲望D.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行,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等活动4.制约人们行为及其动机的根本条件是:4AA.生产方式B.传统意识C.政治制度D.阶级关系5.下列哪一原理可以解释“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这一社会现象:5B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B.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C.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D.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6.社会意识主要是对:6A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B.阶级斗争的反映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D.社会发展规律的反映7.群体意识是:7DA.集体主义的产物B.个体意识的总汇C.群体共同意识的产物D.群体实践的产物8.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8AA.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一样有其规律性B.社会发展史与自然界的发展史完全相同C.社会的发展进程不受人们主观意志的影响D.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9.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9CA.生产关系的发展史B.社会意识的发展史C.生产劳动的发展史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10.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在于:10DA.它不完全受具体的社会存在和社会实践的制约B.它有相对独立性C.意识形态诸形式之间的相互协调D.它符合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11.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11CA.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B.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D.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体12.不同的地理环境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12BA.决定作用B.加速或延缓作用C.无足轻重的作用D.决定国家民族命运的作用13.社会意识的本质特点在于:AA.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相对独立性B.它是全社会人的共同意识C.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D.它是独立于社会存在之外的精神实体14.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A.政治法律思想B.道德规范C.文学艺术D.哲学思想15.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地表现是:C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B.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16.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反作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AA.它实际掌握群众的广度和深度B.反映统治阶级利益的程度C.反映被统治阶级利益的程度D.它是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17.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DA.自然界B.人口因素C.地理环境D.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的总和18.测度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A.劳动工具的状况B.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C.劳动者的主体素质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19.现阶段,先进生产力集中体现为:BA.劳动对象B.科学技术C.劳动者D.管理方式20.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客观物质性标志是:DA.劳动者的技术水平B.劳动者C.科学技术和管理方式D.生产工具21.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本质上是:CA.人与自然的关系B.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C.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D.人们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22.划分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的根本标准是:AA.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科学技术水平D.国家政权的性质23.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它:BA.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还是公有制B.是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C.是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D.是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24.生产关系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CA.产品的分配关系B.产品的交换关系C.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25.生产资料包括:C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B.生产工具和劳动者C.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D.劳动产品26.生产关系所体现的是:DA.人与自然界的关系B.人与人的政治关系C.人与人的思想关系D.人与人的经济关系27.下列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DA.道德B.哲学C.艺术D.语言学28.道德是:DA.经济基础最集中、最直接的反映B.最抽象的意识形式C.上层建筑的核心D.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29.社会形态是指:C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技术形态和生产形态的统一C.同一定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D.经济形态和文化形态的统一30.上层建筑反作用的直接根源存在于:AA.生产力中B.生产方式中C.社会形态中D.经济基础中31.经济基础相对于上层建筑来说是易变的,这种情况存在于:DA.封建社会B.资本主义社会C.社会主义社会D.一切社会形态32.上层建筑的根本性质取决于:AA.经济基础B.政治制度C.国家政权D.意识形态33.组成上层建筑的两部分是:DA.政治法律制度与军队警察等B.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C.政权和政治法律制度D.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34.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在于:DA.自然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社会规律是主观的,没有普遍性B.自然规律有重复性,社会规律没有重复性C.自然规律无阶级性,社会规律有阶级性D.自然规律通过盲目的、自发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活动实现的35.经济基础是指:AA.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B.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C.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产和分配关系的总和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36.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取决于:DA.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B.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C.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D.被服务的经济基础是否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1C 2D 3D 4A 5B 6A 7D 8A 9C 10D 11C 12B 13A 14A 15C 16A 17D 18A 19B 20D 21C 22A 23B 24C 25C 26D 27D 28D 29C 30A 31D 32A 33D 34D 35A 36D1.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CA.人民群众B.阶级斗争C.社会基本矛盾D.科技革命2.社会基本矛盾是:D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C.生产和消费的矛盾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3.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最终原因是:A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发展C.经济基础的发展D.上层建筑的发展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社会基本矛盾的关系是:DA.前者和后者相互决定,相互制约B.前者和后者并行不悖C.以后者为基础,推动前者矛盾的解决5.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DA.政治权力B.社会生产力C.天才的创造力D.阶级斗争6.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DA.根本动力B.惟一动力C.最终动力D.直接动力7.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是:CA.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均B.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暴力掠夺C.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D.剩余产品的出现8.划分阶级的依据是:AA.人们在特定经济结构中的特定地位B.人们在一定历史阶段的特定政治态度C.人们在特定经济关系中所形成的思想观点D.人们之间的政治法律关系9.划分阶级的标准是:AA.经济标准B.政治标准C.思想标准D.社会标准10.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BA.思想、文化、技术领域的重大变革B.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C.统治阶级内部政权的更替D.反动阶级对革命政权的篡夺11.对无产阶级革命来说,主观条件成熟的主要标志是:DA.无产阶级具有革命的决心、勇气和毅力B.无产阶级觉悟程度的提高C.无产阶级组织纪律性的提高D.有一个敢于和善于领导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1C 2D 3A 4D 5D 6D 7C 8A 9A 10B 11D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CA.吃喝穿住B.人的自觉意识活动C.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D.社会关系的形成2.马克思主义回答人的本质问题的立足点是:AA.人的社会关系B.人的自然属性C.人类的共同利益D.人的自身需要3.所谓抽象人性论意指:AA.否认人的社会性,关于人的本质的唯心主义观点B.一种对人类共同人性的科学抽象的理论C.一种否认人之共性的错误理论D.一种资产阶级哲学独创的理论4.在抗击“非典”中,许多患者被治愈后又捐出自己的血清,用于治疗其他患者,这说明:DA.人的价值只体现在特定的场合和行为中B.人的价值必须以满足个人需要为前提C.人的价值表现为人的能力的大小D.人的价值是在满足自身和他人的需要中实现的5.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在于:AA.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B.个人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C.个人的自由选择和自由发展D.个人主体性的增强和摆脱社会的约束6.“英雄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这个观点的实质是:BA.历史唯物主义B.历史唯心主义C.历史主义D.自然主义7.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AA.宿命论观点B.机械论观点C.历史循环论观点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8.人民群众的生活与文艺创作的关系是:AA.人民群众的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泉B.人民群众的生活等于文艺作品C.人民群众的生活都是文艺创作的典型D.人民群众的生活寓于文艺作品之中9.资产阶级人性论的主要特点是:BA.重视人的自由B.脱离人的社会关系来考察C.肯定人的价值D.主张发展人的个性10.主体选择是指作为历史主体的人,从自身的需要和知识结构、经验、技能出发,根据历史的客观条件和发展趋势确定自己行为的方式和方向的行动。
马克思选择题(50题)
马克思选择题(50题)马克思选择题(50题)1、(单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A. 18世纪90年代B. 19世纪40年代C. 19世纪70年代D. 19世纪90年代2、(多选)马克思是时代的产物。
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有()A. 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B. 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激化C.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D. 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3、(单选)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性,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A. 社会条件 B. 客观条件 C. 经济基础 D. 阶级基础4、(多选)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其科学体系的内容包括()A. 马克思主义哲学 B. 政治经济学 C. 空想社会主义 D. 科学社会主义5、(单选)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A. 唯物论B. 辩证法 C. 历史观 D. 自然观6、(单选)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是()A. 费希特 B. 洛克 C. 费尔巴哈 D. 谢林7、(多选)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的有() A.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 B. 德国古典哲学C. 英国古典经济学D. 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8、(多选)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有() A. 康德 B. 谢林 C. 黑格尔 D. 费尔巴哈9、(多选)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指19世纪上半叶以()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A. 傅立叶B. 圣西门C. 欧文D.洛克10、(多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19世纪自然科学的进步密切相关。
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起了巨大影响的自然科学成果有()A. 地理学的重大发现B. 细胞学说C.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D.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11、(多选)下列哪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有() A.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12、(多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著作有()A. 地理学的重大发现B. 细胞学说C.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D.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13、(单选)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A. 马克思和亚当・斯密B. 马克思和大卫・李嘉图C. 马克思和恩格斯D. 马克思和费尔巴哈14、(多选)全国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的有()A. 自然科学的具体知识 B. 马克思主义哲学C.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D. 科学社会主义学说14、(单选)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A. 革命性与稳定性的统一B. 批判性与变动性的统一C. 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D. 逻辑性与历史性的统一15、(单选)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A.逻辑性B.理论性C.战斗性D.实践性16、(单选)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不仅表现为它彻底的批判精神,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A.时代性 B.阶级性 C.超阶级性 D.科学性17、(多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的基本观点是()A.实践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C.矛盾的观点 D.辩证的否定观18、(多选)作为科学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突出地表现为()A. 它彻底的批判精神 B. 它的思想的深刻性C. 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D. 它来源于实践,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19、(多选)马克思主义作为以发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起科学性表现在()A. 它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能动的改造世界B. 它的思想的深刻性C. 它以实践的观点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归宿点D. 它及时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20、(单选)马克思的理论品质是()A.自我批评B.与时俱进C.不迷信权威D.批判与继承的统一21、(单选)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是()A.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B.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C.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D. 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22、(单选)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A. 倡导社会主义的民主精神B. 高扬社会主义的平等思想C. 倡导诚实守信的伦理道德D.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3、(单选)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等。
马克思主义原理 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D )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C、科学实验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2、实践的主体是( C )A、绝对精神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人D、人的意识3、实践的客体是( D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客观物质世界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D、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4、实践的中介是(A)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5、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C )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 C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7、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 B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8、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D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C、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的性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的性格。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9、“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的这一名句强调的是(A)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1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C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11、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C )A、感觉B、知觉C、表象D、分析12、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 C )A、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B、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的C、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D、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13、“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 D )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相对主义的观点14、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C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15、“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A)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16、“真理是思想形式,事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D )A、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B、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C、客观真理论D、形而上学真理论17、“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 C )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18、“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 A )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性认识的错误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19、“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单选题
一、单选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最最要的理论品质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共产主义社会)。
5.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是(在于它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
6.恩格斯认为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7.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8.物质的存在方式是(运动)。
9.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是(时间和空间)。
10.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都是半截子唯物主义,是因为它们一到社会历史领域,就陷入了(唯心主义)。
11.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2.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存在方式是(实践)。
13.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14.(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15.发展的实质是(新物质的产生和旧物质的灭亡)。
16.(独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17.(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18.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对(矛盾普遍性)的简明表述。
19.(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20.(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21.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22.()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23.()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24.()揭示了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
25.辩证地分析事物的(),可以增强人们活动的自觉性、预测性和调控性。
26.在思维中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要素以便分别加以研究,这种思维方法是27.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辩证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C 1、人类解放就是( )。
A.实现绝对自由B.摆脱规律的支配C.摆脱盲目必然性和社会关系的奴役D.不受任何束缚D 2、人民群众的主体()。
A.是体力劳动者B.是进步的知识分子C.是各个时代的进步阶级D.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A 3、技术社会形态是( )。
A.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划分B.以生产关系性质划分C.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的程度划分D.以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划分A 4、使人们对微观宇宙的认识达到前所未有水平的是( )。
A.夸克禁闭理论B.达尔文进化论C.相对论D.细胞学说D 5、现代化生产中科学、技术、生产三者的关系是( )。
A.科学、技术、生产三者浑然一体B.基本上体现为“生产--技术--科学”的过程C.“科学--技术--生产”的过程不占主导地位D.“科学--技术--生产”的过程占主导地位C 6、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 )。
A.生产关系B.宪法C.国家D.政党A 7、从总体上和根本上说,人的解放程度总要受到()。
A.生产发展的制约B.生产关系的制约C.社会进步的制约D.上层建筑的制约B 8、人类所特有的区别于动物的特点是()。
A.客观实在性B.主观能动性C.规律客观性D.运动绝对性C 9、社会革命的最深刻根源在于( )。
A.人口太多而造成贫穷落后B.国际阶级斗争形势的影响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D.人民群众的觉悟及其积极性B 10、暴力革命是( )。
A.社会革命的唯一形式B.社会革命的基本形式C.社会革命的辅助形式D.社会革命的特殊形式A 11、适合生物生存的范围叫()。
A.生物圈B.大气层C.生态系统D.地理环境A 12、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 13、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是( )。
A.一般的政治斗争B.思想斗争C.经济斗争D.夺取政权的斗争B 14、或然率是指( . )。
A.可能性在质上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B.可能性在量上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C.必然性的一种科学说明和判定D.偶然性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A 15、客观真理或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
A.真理的内容和检验标准是客观的B.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内容是主观的C.真理是人的感觉的复合D.真理是指客观事物本身D 16、社会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阶级关系B.夫妻关系C.政治关系D.经济关系C 17、马克思主义从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规定实践的科学含义()。
A.把实践归结为纯主观的、纯精神的活动B.把实践看成个人的生活实践或犹太人的利己主义活动C.认为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D.把实践看成人为应付C环境所采取的生物性的活动C 18、劳动对象是指()。
A.生产资料B.各种产品C.引入生产过程中进行加工改造的物质对象D.各种生产工具D 19、在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意义的飞跃是指( )。
A.从外在形象到内在本质的飞跃B.从个性认识到共性认识的飞跃C.从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的飞跃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B 20、解放思想体现着( )。
A.唯心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B.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C.唯心主义与认识论的统一D.唯物主义与可知论的统一C 21、人本主义思潮发端于( )。
A.贝克菜和休漠B.谢林和费希特C.叔本华和尼采D.黑格尔和孔德B 22、严格科学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 )。
A.思想、文化、技术领域的重大变革B.革命阶级反对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的斗争C.统治阶级内部政权的更替D.反动阶级对革命政权的篡夺B 23、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 )。
A.生产关系的发展B.生产力的发展C.上层建筑的发展D.经济基础的发展C 24、生产力的含义是指()。
A.人的体力的支出B.人的脑力的支出C.所有制、分配关束以及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人类改造自然、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B 25、马克思主义哲学按其本性来说是()。
A.运动的、发展的B.批判的、革命的C.科学的、真理的D.实践的、客观的D 26、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将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这表明劳动()。
A.已成为可有可元的事情B.已成为纯粹的娱乐和消遣C.已不是每个社会成员应尽的义务D.已成为一种高度自觉、自由、自主的活动A 27、否定之否定规律( )。
A在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时才能完整地表现出来 B.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任何一点上都可以表现出来C.在事物经过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后表现出来D.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经过肯定和否定两个阶段表现出来D 28、社会革命( )。
A.在生产力发达的国家才会发生并取得胜利B.在生产力落后的国家才会发生并取得胜利C.在人民群众觉悟高的国家才会发生并取得胜利D.在具备了革命的客观形势和主观条件的国家才会发生D 29、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是()A.根本和条件的关系B.主要和次要的关系C.本原和派生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A 30、辩证的否定是( )。
A.事物的自我否定B.绝对的否定C.外力强加给事物的否定D.对事物主观的任意的否定A 31、“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渐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这体现了( )。
A.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原理B.质变形式非爆发式的原理C.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原理D.质、量、度三者关系的原理.A 32、“公说公有理气"婆说婆有理”,这种说法的实质是( )。
A.主张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相对的B.否认真理都是发展的C.主张真理都是绝对的D.主张真理都是具体的D 33、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人口因素是指().A.世界所有人们的总和B.某一阶段的人们的总和C.某一国家有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D.从事物质生产和自身生产的人们的总和D 34、人的本质在于()。
A.人能够改造世界B.自私自利C.人有思想和理性D.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D 35、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
A.辩证形式B.趋势和道路C.不同状态D.源泉和动力A 3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是说()。
A.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B.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C.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D.量变在事物发展中是不起作用的D 37、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是因为( ).A.真理与谬误本身没有严格的界限B.真理与谬误的区别是主观错误造成的C.谬误中包含着真理的因素D.真理与谬误具有同一性A 38、直接决定上层建筑的是( )。
A.经济基础B.阶级斗争状况C.生产力D.科学技术A 39、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通过()。
A.对生产力状况的影响而实现的B.对人的体质的影响而实现的C.对人的心理的影响而实现的D.对民族气质的影响而实现的B 40、“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手”这句话体现了( )。
A.形而上学片面的、孤立的观点B.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诡辩论的观点B 4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在于(B )A.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B.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C.感性认识是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是间接经验D.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A 42、阶级划分的主要标志是(A )。
A.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B.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C.取得归自己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才式和多寡不同D.社会分工不同D 43、事物的内容是(D )。
A.各种现象联系的总和B.事物诸要素的结构方式C.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非D.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B 44、气候的变化在类人猿向人类进化中是(B )。
A.内在根据B.外部条件C.有决定意义的因素D.毫无意义的问题C 45、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C )。
A.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B.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C.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D.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的过程C 46、在一对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是(C ).A.矛盾的同一性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主要方面D.矛盾的特殊性C 47、人和人类(C )。
A.只有纯自然生物属性B.只有纯社会属性C.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D.具有肉体组织和生活需求的属性A 48、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A )。
A.为人民服务B.集体主义思想C.共产主义精神D.无私奉献D 49、世界统一于( D )。
A.存在B.精神C.感觉D.物质D 50、判断一种哲学是否是"真正的哲学"取决于它(D )。
A.是否坚持唯物论B.是否坚持唯心论C.是否坚持辩证法D.是否反映了时代精神的精华C 51、意识能动性的实现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这个途径就是(C )。
A.必须意识本身正确B.必须具备必要的物质条件C.必须通过物质实践活动D.必须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D 52、人们历史活动的结果(D )。
A.同所有人预期的目的完全一致B.与少数英雄人物的愿望完全一致C.同大多数人的愿望完全一致D.与任何人的意志都不会完全一致A 5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需要通过(A )。
A.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B.社会意识自身的作用C.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生作用D.社会意识对政治制度发生作用D 54、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因为( D )。
A.它是构成生产力最重要的独立要素B.它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要素C.它能把生产力诸要素组合起来构成现实生产力D.它能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C 55、认识的本质是(C )。
A.主体对客体的加工B.主体对客体的改造C.主体对客体均反映D.主体对客体的作用D 56、国体和政体之间是( D )。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C.共性与个性的关系D.内容与形式的关系A 57、决定社会制度性质的决定性因素是该社会的(A )。
A.生产方式B.政治制度C.上层建筑D.精神文明的状况B 58、马克思主义哲学是(B )。
A.劳动人民的世界观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C.为全社会服务的世界观D.新兴阶级的世界观C 59、马列主义毛泽东东思想的精髓是(C )。
A.对立统一B.革命性和批判性C.实事求是D.理论联系实际C 60、庸俗唯物主义认为( C )。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B.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C.意识是大脑的“分泌物”或“特殊物质”D.一切事物都有意识A 61、哲学上的交往概念的含义是指(A )。
A.人所特有的相互往来关系的一种存在方式B.人与人之间的心理接触或直接沟通C.特意完成的交往行为D.信息交流D 6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