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讨

合集下载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及路径研究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及路径研究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及路径研究【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及路径研究。

在我们分析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研究背景。

在我们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比较了国内外高校的不同教育模式,并探讨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

我们提出了高校师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并进行了案例分析。

在我们给出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优化建议,探讨了未来研究方向,并进行了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高校提供更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和路径,促进师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路径、现状分析、国内外比较、能力培养策略、案例分析、优化建议、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而高校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基地,应该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教学体系之中。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变化和市场竞争。

创新创业教育也能促进学校与产业界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社会创新的实践,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通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也可以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以进一步完善教育体系,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

1.2 研究背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受到了广泛关注。

随着经济发展的飞速增长和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作为培养创新人才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正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如教育模式单一、培养方案滞后、学生创业能力不足等,亟需深入研究和探讨。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问题与对策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问题与对策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问题与对策一、本文概述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才,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就业创业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如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实践平台缺乏等。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参考。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价,本文旨在构建一个全面、系统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框架,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逐步推进,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已初步形成。

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这一体系仍存在诸多问题,限制了其功能的充分发挥。

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许多高校虽然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但往往以理论讲授为主,缺乏实践操作环节,导致学生难以真正掌握创新创业技能。

课程内容更新速度较慢,无法及时反映最新的创新创业趋势和实践成果。

师资力量不足。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缺乏具有丰富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导致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同时,高校对创新创业教师的培训和激励机制也不完善,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再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有限。

尽管高校已经建立了多个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但仍然存在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

这些平台往往缺乏与行业的紧密联系,无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

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主要侧重于课程成绩和创业项目数量等显性指标,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创业精神等隐性指标的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偏离了其初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

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在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实践平台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均存在明显问题。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与实践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与实践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与实践第一章:引言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和经济转型,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应该积极探索和实践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本文将从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国内外成功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以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

第二章: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1.注重思维方式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学生需要通过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价值的能力来应对未来的社会变化。

2.实践导向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通过实践项目、创业实训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实际操作,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3.团队合作创新创业的过程中离不开团队合作,学生需要在团队中学会沟通、协作和领导,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第三章:国外成功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1.硅谷模式硅谷模式是指以硅谷为代表的地区,以创新创业为特色,形成了独特的创业生态系统。

它通过产学合作、孵化器、天使投资等方式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2.剑桥模式剑桥模式是指剑桥大学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

剑桥大学鼓励学生提出创新创业项目,提供专业的指导和资源支持,帮助学生将创意转化为商业机会。

3.斯坦福模式斯坦福模式是指斯坦福大学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

斯坦福大学通过开设创业课程、举办创业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同时也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第四章: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1.创新创业课程设置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开设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专门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

同时,创新创业课程应加强实践环节,让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创新创业项目。

2.创新创业实践项目高校可以组织创新创业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应用所学知识。

这些项目可以是学生自主提出的创新创业项目,也可以是与企业合作的实践项目。

3.创新创业孵化平台高校可以设立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支持和资源。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多元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多元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

128囱魁科技2021年•第2期"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多元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沈桓宇①李愿①罗伟①董亮①朱兆亮②①南充职业技术学院②宜宾学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旨在培养高校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做准备。

本文在充分考虑“互联网+”时代特点的基础上,根据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求,对大学生多元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特征进行了探讨研究。

通过深入剖析分析影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发展的因素,探索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效率的有效措施,采用多元化方式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创新,使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创新创业观念,增强创新意识,以实际行动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国家稣培养大量创新型心。

随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改革,虽然大学生在全面发展、创业就业等方面取得了不错成绩,但还是存在资料不足、缺乏关注、管理混乱、模式单一、脱离实际等问题。

因此,研究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提出新的教育模式显得非常有意义2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高等教育发展非常迅速,创新创业思想在高等学校已经开始进行全面推广,积极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成为高校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有效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院校学生解决就业困难的重要手段,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常常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的体现,也对大学生的个人能力发展产生很大影响%所以,要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就必须解决好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相关问题。

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创新创业与互联网紧密结合,产生了“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險,帮助大学生提高个人躺能力,累计创新创业经验,为以自主创业创造更多的条件。

但是,在这种变革时代的背景下所面临的挑战也不少,怎样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怎样培育综合型素质心、怎样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怎样给各大高校大学生提供更多创新创业的机会,具有轄意义吧图1"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3构建大学生多元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通过对接受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们的问卷调査,发现大学生们普遍认为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理论学习内容较多,缺少创新创业实际恥,实践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单一等问题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模式探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模式探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模式探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变革,高等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高校的教育使命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和素质。

在这个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使命。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一环,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而创新创业教育,则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

单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或创新创业教育往往存在局限性,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形成协同育人模式,成为当前高校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

本文旨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模式进行探讨,以期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模式是当下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研究该模式的意义在于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协同育人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可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

通过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模式,可以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深入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的意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模式,通过对两者的重要性、意义和内涵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构建一种协同育人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协同育人模式的实践路径,分析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最终目的是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互补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与实践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与实践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与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当今社会中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适应创新创业时代的需求,不少高校开始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和实践方法,以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大学生。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与实践进行探讨。

一、教学模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理论知识只是基础,更需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项目实施。

因此,借助实践教学模式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实践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实施,如项目实训、实地考察、实践实习等。

这些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创新创业的过程,了解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培养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同时,实践教学也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除了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还可以借助创新互动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游戏模拟等形式,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合作,促进思想碰撞和观念更新。

创新互动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二、教学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实践是教学模式的具体呈现,也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创新创业比赛、开展创业项目等方式,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创新创业比赛是学生教学实践的重要形式之一。

通过参与比赛,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创新成果,与其他团队进行交流与碰撞。

这种比赛形式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动力,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实践实践、检验创新能力的平台。

创业项目是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另一种重要形式。

学生可以通过选题、调研、实施等环节,进行真实的创业模拟。

这种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在实际环境中解决问题和决策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创业素质。

同时,创新创业教育还需要借助外部资源和平台。

高等教育中的创新创业教育

高等教育中的创新创业教育

高等教育中的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指在高等教育中,通过课程设置、实践活动、政策支持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教育模式。

随着社会对创新型人才需求的增加,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高等教育中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实施策略。

首先,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注重学生的学术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学生能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学会如何解决实际问题,提升综合素质,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高等教育培养的创新型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创办企业,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此外,高校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基地,还可以通过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然而,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是教育理念的转变问题。

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创新创业教育则强调实践和应用。

高校需要更新教育理念,重视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同时,高校还需要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包括资金支持、政策支持和导师指导等。

其次是师资力量的培养问题。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既具备丰富的学术知识,又具备实际的创新创业经验。

高校应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鼓励教师参与实践活动,提升综合素质。

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引进企业家、投资人等社会资源,丰富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

此外,高校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时,还需要注重课程设置和实践活动的设计。

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应涵盖创新思维、创业管理、市场营销等多个方面,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同时,高校应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如创新实验室、创业孵化器、创新创业大赛等,提供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总的来说,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与实践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与实践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与实践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市场的加速变化,创新和创业已成为影响着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此背景下,高等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变革,大学教育开始强调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

本文将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和实践方面探讨该主题。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主要分为五种:课堂教学模式、科技孵化器模式、上市公司育成模式、校企合作模式、跨学科综合实习项目模式。

1.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最常见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之一。

通过在课堂上设置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思维。

这种模式主要以理论授课为主,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融合,教给学生如何从产品构思到实际操作、如何启动创业,并进行创新创业所需的经验和资源的获取。

因为课程设置较为灵活,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进行个性化教学,所以受到了高校学生的普遍欢迎。

2.科技孵化器模式科技孵化器模式是将学校的科技孵化器和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培育结合在一起。

这种模式主要是通过各个创新创业项目进行推动,把学生有创业意愿或有创新能力的项目进行汇总,为学生提供实现理念的基础条件和支持。

科技孵化器可以提供硬件、技术支持、资源分享等方面的帮助和支持,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和完备的创业服务。

3.上市公司育成模式上市公司育成模式主要是让一些上市公司来支持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为学生提供资金、技术和资源方面的支持。

上市公司会对学生提出的创业项目进行审核和评估,根据项目的可行性和发展潜力进行优选,为其提供投资、技术、人才等全方位支撑。

这种模式更加注重创建高水平的企业,是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上市公司的资源和资金优势进行整合的一种方式。

4.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业在一定范围内共同开展创新创业项目。

学生可以取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还能获取企业资源和知识、人才等方面的支持,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优质的创新创业教育体验。

校企合作模式中对学生的挑战也更大,需要学生在企业的组织中积极地发掘和掌握业务内在规律,充分拓展自身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模式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模式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创新创业已经成为大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

因此,学校不断创新教育模式,培养具有创造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人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模式。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模式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无论是创新还是创业,都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

因此,学校应该加强相关课程的设置,引导学生学习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创新创业的过程。

在机器人设计、3D打印等实验室课程中,学生可以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此外,大学可以邀请创业家、成功企业家到学校进行讲座,为学生提供创业的实践经验和有效的指导。

二、多元化的实践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模式要建立在多元化的实践平台上。

实践平台包括不同类型的竞赛、创业孵化器、实践基地等。

多元化的实践平台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相应的平台。

同时,不同的实践平台还可以提供不同的资源和支持,帮助学生在创新创业中获得更多机会和资源。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创新创业的竞赛,如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业项目比赛等,在竞赛中学生可以通过与其他同学的比拼和专家的评审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

此外,学生可以参加外部的创新创业项目,结交更多的投资人和合作伙伴,拓展人脉资源。

三、注重个性发展和价值观引导在创新创业的教育模式中,学校也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价值观引导。

创新创业是一项需要坚定信念和自信的活动,因此学校应该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为学生提供全面的个性发展和价值观引导。

在创新创业培训过程中,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判断和决策能力、沟通和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同时,学校也需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创新创业价值观,对未来创新创业做出明智的选择。

四、开放共享的创新生态要建立良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模式,需要一个开放共享的创新生态。

学校应该加强和产业界、社会组织的合作,把学校的科研成果转化成创新创业项目,并为学生提供实习、兼职、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在当今的社会中,创新和创业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能力和素质。

为了培养更多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人才,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实践。

本文将探讨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各个方面,包括教育理念、培养目标、教育方法和评估方式等。

第一,教育理念部分。

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以实践为基础。

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这种教育模式更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创造价值。

第二,培养目标部分。

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创新思维包括开放性思维、跨学科思维和系统性思维等,而创业能力包括市场分析、资源整合、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等。

通过培养这些能力,学生能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应对挑战和机遇。

第三,教育方法部分。

在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教育方法非常关键。

一方面,学校需要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和专业选修,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创新实践活动、开展创新创业竞赛和提供创业孵化平台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实践和创新活动。

第四,教育资源部分。

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首先,学校需要有合适的教师队伍来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

这些教师应具备创业经验和专业知识,并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

其次,学校需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金和场地,以支持他们的创新创业项目。

最后,学校还可以与企业、政府和社会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机会和资源。

第五,评估方式部分。

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估方式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成果。

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考试、作业和项目报告等方式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分析能力进行评估。

另一方面,学校还可以通过学生的创新项目和创业经历来评估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水平。

通过综合评估,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潜力。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经验的一种教育模式。

基于此模式,高校将以下几个方面纳入考虑:
一、课程设置方面:
1.开设创新创业相关专业课程,涵盖创业理论、市场调研、商业模式设计、创新技术应用等。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素养。

2.合作开展跨学科课程,融合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引入创业导师或企业家,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和创业经验分享。

二、实践环节设计方面:
1.开展创业实习和创新项目,提供实践机会。

为学生提供创新科研项目和实际创业项目的机会,使他们在真实场景中锻炼实践能力。

2.组织创业竞赛和创新展示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现自己创新能力的平台。

3.建立创业实训基地或创新孵化器,提供创业资源和创新支持。

三、创新文化和资源支持方面:
1.培养创新创业文化,鼓励学生发展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2.开设创新创业学术论坛和讲座,提供学术交流平台,推动学术研究和创新创业实践的结合。

3.搭建创新创业资源平台,提供专业咨询、创业培训、资金支持等。

以上是一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基本设计,通过该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他们在创新创业领域的实践经验,并且为他们提供各种支持和资源,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中。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和方法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和方法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和方法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的需求和社会变革的加速,创新和创业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作为培养未来社会精英的摇篮,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和方法,并为高校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1.1 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对于未来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可以学习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提高就业竞争力在现代社会,求职市场竞争激烈,拥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更受企业的青睐。

通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可以在大学阶段就积累实践经验,提升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增加就业竞争力。

同时,创业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决策能力,这些都是求职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素养。

1.3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的创新人才能够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通过创新创业,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创新成果应用于社会实践,为社会带来新的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创新创业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帮助他们在社会中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变化,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方法2.1 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高校可以通过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来促进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创新创业课程可以涵盖创业理论、市场营销、商业计划书撰写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和实践探索。

2.2 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高校可以积极与企业进行合作,建立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实践平台。

创业实践基地可以提供创业辅导、资源支持和创业指导等服务,帮助学生了解创业过程,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2.3 创新创业大赛的开展创新创业大赛是一种有效的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式。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原则
导向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定量与 定性相结合
方法
问卷调查、访谈、观察、案例分析、 参与式评估等
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的指标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课程的数量、质量、实践性、 与专业的融合程度等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实践基地的建设、实践活动的 数量和质量、学生参与度等
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特点
创新创业教育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前瞻性
注重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和引领,培养学生具备前瞻性 思维。
实践性
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鼓励学生通过实践锻炼创新创业 能力。
综合性
涉及多学科知识融合,培养学生具备跨学科、跨领域的综 合素质。
个性化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指导和服务。
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与原则
研究问题
本研究将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研究:(1)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与模式是什 么?(2)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哪些问题与挑战?(3) 如何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 育的改革与发展?
CHAPTER
02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论
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内涵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 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它强调通过知识传授、 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使学生具备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中应对挑战、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
鼓励校内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同时聘 请校外专家和企业高管担任兼职教师。
教师培训与激励机制
产学研合作
定期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 育教学能力;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 极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加强高校与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产 学研深度融合,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双创”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双创”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双创”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创新和创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作为培养创新人才和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高校承担着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任。

在当前“双创”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更是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就“双创”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探讨和分析。

“双创”是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是以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核心的国家战略。

在这一背景下,高校不仅需要有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来支撑国家的创新发展,也需要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来推进高校的创新发展和科技成果的转化。

“双创”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促进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

在高校中培养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不仅可以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人才,也可以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科技创新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

这将有力地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转型升级,有助于提高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创新影响力。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有效手段。

当今世界,产学研深度融合是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高校作为科研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可以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有助于提高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社会经济效益。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的迫切需要。

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和科技的飞速发展,未来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的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需要更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来推动新兴产业的崛起和发展。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必须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培养更多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为国家的未来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当前“双创”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一些明显的特点和趋势。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正迅速走向“双轨制”。

传统上,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通过课程设置和资源支持的方式来进行。

而在当前,“双创”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正迅速走向“双轨制”,即将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通过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组织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激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创新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创新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创新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逐渐成为各高校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

作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关键环节,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创业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两方面探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创新之处。

一、课程设置的创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应紧密结合时代需求和市场需求,充分考虑学生专业背景和发展潜力。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

首先,要建立起系统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框架。

该框架可以分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三个层次。

基础课程包括创业基础知识、创新思维培养等内容;专业课程则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和兴趣爱好设置不同的课程,如市场营销、商业模式设计等;实践课程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如创业实践、创新项目开发等。

其次,要注重跨学科的融合。

创新创业往往需要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应该加强不同专业间的交流与合作。

可以通过跨专业选修课程、跨学院的创新创业竞赛等方式实现学科间的融合。

再次,要关注国内外的前沿动态。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国际创新创业的经验和理念对于大学生的教育十分宝贵。

可以通过邀请国内外创业导师、举办国际创新创业论坛等方式引进国际化的教育资源,使学生接触到最新的发展趋势和先进的教育理念。

最后,要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创新创业教育应该与社会发展同步,及时更新课程设置,引入新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同时,还应与企业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开展课程设计和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机会。

二、教学模式的创新除了课程设置的创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还需要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以下是一些值得尝试的教学创新模式。

首先,要注重实践教学。

实践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要素,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才能真正掌握创新创业的技能和经验。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高校开始积极探索和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本文将介绍几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并分析其优缺点。

一、创新创业实践项目模式创新创业实践项目模式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

通过开展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学生可以学习到实际的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并在实践中深化对创新创业过程的认识。

该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然而,由于项目资源有限,可能导致部分学生无法参与到项目中,限制了该模式的普及性和可持续性。

二、创新创业导师制度模式创新创业导师制度模式是指大学为学生配备专业的创新创业导师,通过一对一的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创新创业的机会和问题,并提供相关的指导和资源支持。

该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和潜力。

然而,由于导师资源有限,可能导致部分学生无法得到充分的指导和支持,限制了该模式的普及性和可行性。

三、创新创业竞赛活动模式创新创业竞赛活动模式是指通过组织各类创新创业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

通过竞赛的形式,学生可以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并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和合作。

该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

然而,由于竞赛结果的主观因素较多,可能导致一些优秀的创新创业项目无法得到充分的认可和支持,限制了该模式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四、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模式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模式是指通过开设创新创业相关课程,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

通过学习创新创业课程,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进行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

该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提供全面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然而,由于教师资源和教材资源的有限性,可能导致创新创业课程质量参差不齐,限制了该模式的效果和实效性。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机制体系与效果分析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机制体系与效果分析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机制体系与效果分析现代社会需要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因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就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机制体系与效果展开分析。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机制体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机制体系主要包括三部分,即政策体系、创新创业平台和导师体系。

1. 政策体系针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体系主要集中于两大方面:一是鼓励大学生参与创业,提供政策支持和经济资金保障,另外一个则是鼓励高校设立创新创业课程和实践基地。

这种政策体系的建立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而且有利于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内的普及。

2. 创新创业平台高校创新创业平台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平台包括技术孵化器、创新创业园、创新创业比赛等。

利用这些平台,学生们能够得到创业资源和创意咨询。

同时,在这些平台上工作的一些专业人才能够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

这种“以学生为主、导师为辅”的创新创业模式,能够打造出会自主思考、自主行动的人才。

3. 导师体系导师体系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石。

导师是一些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这些导师能够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包括创业规划、市场调研、商业模式等。

这种“师徒传承”的模式更能让学生深入了解创业领域,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分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目的是为了在学生毕业后更好地为社会、为国家做贡献。

接下来,我们从三个方面来分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

1. 促进产业发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能够为社会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在学生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不断探索、创新,这种激情激发了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更加通过创新来推进行业进步。

2. 培养创业人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创业人才的必经之路。

学习创新创业,能够帮助学生走出求学的校园,了解商业世界和行业变化,提高领导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各方面素质。

同时,还能够打造出会自主思考、自主行动等优秀人才,这些人才在今后的社会发展中将会更具优势。

高校就业创业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高校就业创业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高校就业创业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加速,在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的现实下,就业创业成为许多大学毕业生的最大问题之一。

因此,高校就业创业教育的优化非常重要。

本文探讨了高校就业创业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旨在为高校和学生提供有用的参考。

1.高校就业创业教育现状首先,需要了解高校就业创业教育的现状。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教育还停留在职业指导阶段,比如简历写作、模拟面试、招聘会、就业政策等方面。

学生缺乏一些必要的技能,比如人际交往、商业谈判技巧等。

这些技能在就业市场中非常重要。

而大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缺少灵活性。

许多教育课程着眼于商业计划的撰写、资金筹集等具体问题,而忽略了市场情报、市场扩张、销售和营销等关键知识。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电商、创投等互联网领域的创新也需要更多的创业人才。

2.创新就业创业教育如何创新高校的就业创业教育呢?首先,大学需要配备一支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招生团队。

拥有成功创业经验和商业战略构思的导师能够为学生提供宝贵的经验。

他们可以分享个人的经验、给予建议、分析商业环境和市场潜力,在学生提出问题时给予指导。

此外,高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将企业家和专业人才聚集在一起,形成一支更为具有创意、创新的导师团队。

其次,高校可以开设更加灵活的课程,比如创业实践课程,提供从调查到实践的全方位培训。

高校课程应注意开设一些必要的类似人际交往、商业谈判技巧、人力资源等其他技能与知识领域。

这些课程帮助学生适应竞争环境,增强就业创业能力。

另外,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应该得到充分关注。

过去的教育教育课程大多着眼于知识传授和形式化规则,而忽略了学生的创意与积极性。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该激励学生进行自我思考、自我评价、自我发现和创新思考,让学生受到自由选择和表达的启发。

3.高校就业创业模式的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和科技进步,高校就业创业教育的模式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教育信息技术、高阶数字教育平台的推广以及自主招生制度的普及,都为高校就业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厘清与重新构建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厘清与重新构建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厘清与重新构建【摘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面临着挑战,本文通过分析现状和问题,提出了重新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针对现有模式存在的问题,文中提出了新的培养模式,并通过实践案例加以论证。

总结分析了现行模式的不足之处,并展望了未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通过此次研究,可以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实质性的改进建议,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培养,为未来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问题、重新构建、教育实践案例、总结、展望未来。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国家教育政策的重点之一,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发展。

随着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角色和作用也日益凸显。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创新的大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构建适应时代要求、能够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高校教育模式和培养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形势和社会需求,需要进行重新思考和重构。

新时代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不断创新和调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了更好地探讨和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厘清现有的培养模式和存在的问题,同时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实践案例,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可行的路径和建议。

1.2 问题提出在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现有的教育模式普遍存在理论脱节、实践薄弱的情况,导致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创业经验。

大多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仍停留在表面层面,缺乏针对性和前瞻性,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和发展趋势。

高校与企业、政府等外部资源的融合程度不高,缺乏跨界合作和资源共享,导致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面临着资源匮乏、信息闭塞等问题。

创新创业教学模式

创新创业教学模式

创新创业教学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创新创业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热门话题。

为了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许多高校开始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创新创业教学模式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脱颖而出。

在这个模式下,学生将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他们将通过实践和实践项目来学习和应用知识,培养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创新创业教学模式的核心是项目驱动学习。

学生将组成小组,选择一个创新创业项目,并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进行实施。

这些项目可以是学生自己的创意,也可以是与企业或社会实践相关的项目。

通过实践项目,学生可以学习到创新的过程、市场调研、商业计划书的编写、团队合作等实用技能。

创新创业教学模式还强调跨学科的融合。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如工程学、市场营销、金融等。

因此,学校需要建立跨学科的团队,由不同专业的教师共同指导学生。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创业教学模式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创新创业的核心能力,它包括开放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学生在项目实施中,需要不断地思考和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创新的点子。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创新创业教学模式还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学生在项目实施中,需要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

同时,学校也需要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如实习、创业实践基地等。

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创业的真实情况,提高实践能力。

创新创业教学模式的评估方式也与传统的考试评估不同。

学生的评估将主要基于项目的成果和过程。

学生需要提交项目报告、商业计划书、产品原型等,并进行答辩和展示。

这种评估方式更加贴近实际,能够全面评估学生的能力和表现。

创新创业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通过项目驱动学习、跨学科融合、培养创新思维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讨作者:范彩彩来源:《管理观察》2018年第03期摘要:在互联网创业热潮下,创新创业教育容易出现方向上的误区。

要做到培育出具备创业精神和创新思维的优秀人才,带动地方产业创新发展与经济发展,产学官联合互动,丰富创新创业资源,完善创新创业政策,构建信息共享机制平台是必要的举措。

关键词:创新创业大学生互联网教育模式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使互联网创新发展模式异军突起。

高校如何在这种背景下,培养出具有更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大学生,完成高水平人才培养工作的历史使命,成了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1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刘红玉在《国家创新战略演变研究》一文中将我国创新战略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探索阶段(1949-1977年)、科技发展战略向创新战略演变阶段(1978-2005年)、生态化的自主创新战略确立(2006年—至今)[1]。

对应于我国创新战略发展的过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际上也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缺失阶段(1949-1977年)高校毕业生尚处于上山下乡的时代命运下。

第二,技术创新逐步发展阶段(1978-2005年)人才逐步得到重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就业率普遍高。

第三,创业教育逐步发展阶段(2006-2012年),2001年后,大学生就业压力逐步增加。

2010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但创新创业教育并未强制纳入高校正式课程。

部分高校过于重视创业知识传授和创业技能训练,出现采取急功近利措施的现象[2]。

第四,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齐头并进的发展阶段(2012—至今),2012年,国家确定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教育部下发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始进入调整阶段,更多的专家学者提出了更深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自主创业不仅要求学生能结合专业特长,根据市场前景和社会需求做出自己的创新成果,而且要直接面向市场,面向社会,把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使大学生由知识的拥有者变为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做出贡献的创业者[3]。

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业精神[4]。

实施创业教育不仅仅是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的权宜之计,更重要的是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以及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意识与能力[2]。

2 互联网创新发展模式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随着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广泛应用和中国网民数量的大幅度增加,互联网创新不断涌现,利用互联网进行创新发展的案例比比皆是。

互联网创新发展从大的方面来讲可以用“互联网思维”一词概括,从小的角度来讲,可以说是“互联网+”。

互联网思维的本质其实是利用互联网的力量,将商业回归本质。

而“互联网+”的实质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在各个产业内部及产业间的运用,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配套技术的嵌入,在行业间产生反馈、互动与协调,最终出现大量化学反应式的融合与创新。

受互联网创新浪潮的影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也开始对互联网创新创业大力推崇。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容易产生以下几种误区。

2.1片面追求平台式创业,意图简单复制现有成功模式在现有的互联网创新成功案例中,美团、饿了么、滴滴打车等平台经过资本市场的融资市场估值不断翻倍,资本投资收益率节节攀升。

资本市场在面对互联网创新创业的浪潮中跃跃欲试,唯恐失去投资的大好机会,而创业者也试图将现有成功模式简单复制到其他行业,创立新的行业平台,进而得到资本市场的垂青。

一边是不断刷新市场估值的创新平台不断涌现,一边是资本市场的风起云涌和创业者的跃跃欲试,市场泡沫形成。

高校大学生在平台式创新中具备技术与人才优势,但对平台双方的资源极度缺乏,没有买卖双方资源的注入,注定了平台是无根之水。

2.2跨界创新却未进行深度行业调研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推崇互联网创业,鼓励进行跨界创新。

这种创新必须基于对传统产业的深度了解。

这些深度了解在目前的高校资源环境中还难以完全实现。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师资力量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由经济管理学院的教师,很难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虽然有少数校外聘请的“实战派”教师,但难以实施高效的教学。

二是辅导员,他们也缺乏创业经历与体验,难以把握创业的精髓[2]。

2.3片面追求商业模式创新,缺乏高精尖技术创新驱动型人才国外不少高校都在生态、智慧、创意等领域推出创新创业孵化器[5]。

美国青年创业者主要在互联网、生物制药、新能源、媒体等领域。

我国青年创业扎堆在互联网、零售等方面,由此可见差别[6]。

国外创业者更多注重在技术创新,而我们的青年创业者更注重的是商业模式创新。

商业模式的创新固然能够对目前的传统产业革新找到方向,但并不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

高校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应当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理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养出具备技术创新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市场判断能力的综合型创新人才。

只有以此为目标,才能够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进程。

2.4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运动化创业无易事,提倡万民创业并不代表人人适合创业。

每个青年所具备的素质能力不同,不能够片面鼓励大家都参与到创新创业中来。

目前高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因囿于绩效考量,重在参与创新创业培训的人数,同时不断建设各种大学生创业园、孵化器,办各种创业培训班。

这些平台的建设固然有必要,但也存在了挂空牌子的现象,跟进服务也不到位。

创业最重要的主体仍然是人,要认清大学生创业面临的无资源、无经验的现状,不能仅仅是鼓励他们创办了企业,送出了校门就完成任务。

有些创业青年受到成功案例的鼓舞,打无准备之仗,结果必然不尽人意。

另外,互联网式的创新创业,成功也多为小部分精英分子,这些精英分子也是在经过多年的行业深入和多方资源整合后才能够做成功的,虽然商业模式的创新在成功之后看来比较简单,但也是创业者们经过多少年的行业打拼换来的经验,并非一种模式的变更就能成就的。

3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建议3.1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团队建设,合理规划创新型创业人才的培养方式创新创业教育的团队建设作为教育力量的关键因素,应进行整合式建设。

校方以经济理论专家老师、技术带头人、辅导员老师为主,主要负责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理论学习、技术研发、跟踪服务三个方面;创新发展产业中聘请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行业协会专家作为创新发展产业指导老师,带领创业者深入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及难题;政府部门引入部门产业发展负责人、就业服务部门工作人员、工商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为创业者提供各方面产业政策、就业服务政策、工商管理服务等细节服务。

3.2高校与政府合作,完善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及服务创业者创新项目经过专家评估或系统筛选,可以进行市场化运作后,必须依赖于创业平台。

创业园、孵化器、创客空间作为创业平台都必不可少。

高校可在学校内部设置创业区,对校内产生的优质创业项目给予支持,让创业团队有基本的办公与试验场地,尤其是技术创新项目,对场地有需求,试验周期长。

政府部门设置创客空间、创业园、孵化器分别针对技术创新产品展示与技术交流、项目团队初期办公场地落实、成长期创业团队扶持场地。

三种空间形态分别对应不同阶段的创业团队需求。

另外,园区内设置专门的创业服务人员,负责创业政策的宣传和落实。

3.3构建信息共享机制,增强创新创业服务政策支持在全球互联网经济高速发展和大数据的运用下,创新环境面临着比以前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

创业者所面临的信息更加繁杂,资源更加分散,主体更多。

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服务主体多个主体独立运作的信息资源配置模式已经难以应对新形势下的创新发展要求。

信息共享机制平台的建设不但是为了资源的协同配置,更是多部门、多角色的协同创新工作系统。

该平台的建设应基于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的搜集运用,将多部门多角色的信息资源与服务内容进行跨系统的整合,必须涵盖三个维度八种角色(建议1中所提)各自所能提供的全部信息资源和服务内容;其次,必须能够实现信息资源提供者和需求方的直接沟通与交流,保障双方信息数据的及时传递;最后,创新创业主体在技术研发、产业调研、生产过程中产生新的动态信息需求,应能得到相关资源提供者的及时准确答复与帮助。

信息共享机制平台促进了信息流的畅通,能够保障创新创业主体在从一个简单的创意开始,提供理论支持,将创业资金成本、场地成本、行业资源、政策服务,项目申报等环节具体化、数据化,更有利于创业主体预知项目进展过程中可以得到的支持和可能出现的难题,及时做应对措施,这对他们快速准确做好整体市场可行性报告,降低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有着巨大的帮助。

4 结束语对于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来讲,对创新创业的认知应以培育出具有创业精神、创新思维的优秀人才为目标。

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不但要与地方政府合作,制定各种创业创新扶持政策为创新主体保驾护航,深入当地主导产业行业进行创新创业。

同时高校还要与企业、政府共同组建具备强大的教育团队,才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更适合的创业型人才,为创新型国家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1]刘红玉,彭福扬.国家创新战略演变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 ,26(19):191- 195 .[2]罗三桂.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现状及提升策略[J].中国高等教育,2013 (12):7- 10 .[3] 李敏义.谈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2 (3):58- 59[4] 韩力争.创业教育的本质和落实关键[J].中国高等教育,2013 (2):48- 50[5]周祖翼.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13(8):42- 43 .[6]魏江.浙大管院魏江批判当下“高校创业教育运动化”,[EB/OL].http://. cn/micro- reading/2016- 09/19/ content_26832631.htm,2016- 09- 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