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生态环境现状
民勤县沙漠化土地治理调查
![民勤县沙漠化土地治理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95f02bc26f1aff00bed51efe.png)
民勤县沙漠化土地治理调查电信0902班王晟玮一、实践背景:甘肃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
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沙化面积和荒漠草原枯死面积逐年扩大,北部沿沙漠地区灌草植被逐年退化,沙漠以每年8~10m的速度向绿洲推进,绿洲已由过去的阻沙天堑变成沙源,水干风起,沙逼人退。
这里已成为全国最干旱、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的四大发源地之一。
面对着逐渐加重的沙漠化危机,政府也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防治。
政府的防沙治沙实际上只是对沙漠化土地进行治理。
初期目标是从总体上扼制住沙漠化的继续扩展,长期目标是根据需要和可能,对沙漠化土地逐步加以治理和开发利用。
二、实践目的:在采访与调研过程中,以民勤为实践基础点,了解西部沙漠化状况,沙漠化引起的环境与生态问题以及当地政府和人民采取的应对措施。
三、实践内容:一、民勤县现状沙产业示范生态园区建设进展顺利。
按照“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沙产业发展原则,在勤锋滩建成以新品种引繁、沙生苗木繁育栽培、畜禽养殖、高效节水农业为主的沙产业试验示范园区2600亩,建成高标准日光温室4座,无公害鲜食葡萄200亩、红枣460亩、特色果品50亩、中宁枸杞示范区50亩,绿色植物引种繁育380亩,梭梭接种肉苁蓉试验示范区150亩,沙漠植物多样保护园建设100亩;建设完成高效生态节水农业示范园700亩;整修道路7.3公里,绿化8公里。
园区的试验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初步发挥,逐渐成为全县沙产业发展的窗口和样板。
沙漠化防治成效显著。
民勤县人工造林保存面积180万亩,封育天然沙生植被290万亩,封育成林面积76万亩,在绿洲边缘风沙线上建成长达342公里的防护林带,有效治理风沙口191个,森林覆盖率由70年代的4.3%提高到现在的10.68%。
绿洲外围及沿线防风固沙绿色屏障逐步形成,绿洲内部农田林网配套完善,乔灌草、带片网相结合的立体防护体系初具规模。
可持续发展观视角下的民勤县生态移民问题的开题报告
![可持续发展观视角下的民勤县生态移民问题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60fbb0c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67.png)
可持续发展观视角下的民勤县生态移民问题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生态环境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生态移民问题逐渐成为了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而今天,越来越多的生态移民进入到城市,但也存在着一部分移民难以适应城市的生活,又无法回归原来的家园。
而民勤县作为一个资源匮乏的县,近年来却面临着大量的生态移民涌入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如何帮助生态移民适应新的环境并稳定生活都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全面了解民勤县生态移民的情况,并分析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生态移民的迁移对个体、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并探讨如何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解决民勤县生态移民的问题,促进生态环境与人类和谐共生。
三、研究内容1.民勤县生态移民的情况及原因:通过搜集资料和实地调查,了解民勤县生态移民的数量、流动情况、原因等等。
2.生态移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生态环境受损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探讨生态移民如何影响生态环境,以及通过何种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3.生态移民对个体、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分析生态移民对个体、家庭以及社会的影响,例如对于新环境的适应情况、生存条件、心理健康等等。
4.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根据生态移民问题所存在的实际情况,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以及保护移民的措施。
四、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报纸、期刊、政策文件等资料,获取更全面、准确的信息。
2.实地调查法:采用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民勤县当地生态移民的真实情况,以便更加准确和详细地了解生态移民的情况。
3.数理统计法:通过对数据的归纳、分类、描述、统计以及对相关数据的相关性等方面的分析,来全面了解生态移民对生态环境、对个体、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五、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完整地呈现出民勤县生态移民的状况,形成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可持续性解决方案,并进一步推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障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
民勤生态变化
![民勤生态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4ddcbb8f763231126edb119c.png)
甘肃民勤生态好转沙漠水库生机勃勃(图)民勤红崖山水库南缘飞翔的野鸭生机勃勃的红崖山水库湿地芦苇丛水草丰美的红崖山水库鸭鸣湖湿地市民在红崖山水库景区游览在国务院批复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五年后,甘肃省武威市认真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统筹推进石羊河流域后期治理,民勤盆地地下水位趋于动态平衡,湖区等区域地下水位大面积回升,重点治理成果不断巩固,生态恶化趋势已经得到有效遏制,区域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
本站通讯员姜爱平摄于5月19日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3年5月21日作者: 姜爱平责任编辑:郑秀云沙尘暴策源地之一甘肃民勤环境好转2014年01月03日08:27来源:中国新闻网中新社兰州1月3日电(记者冯志军)作为中国四大沙尘暴策源地之一的甘肃民勤县,2013年云淡风轻,仅出现一次短时沙尘暴。
民勤县气象局副局长胡兴才近日告诉中新社记者,去年民勤只出现了一次持续几分钟的沙尘暴天气,且未造成灾害。
与过去30年年均沙尘暴日数达27天左右相比,这座中国西北部风沙线上“桥头堡”的沙尘暴次数明显减少,连续4年来偏少或未出现。
“生态治理、植被恢复较好,地下水位上升,人工影响天气致降水增多。
”胡兴才在分析沙尘暴次数明显减少的原因时表示,除了官方一系列生态治理政策和当地民众环保意识日益提高外,亦与周边“大环境”的优化有关。
地处石羊河流域尾闾的民勤县,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
近几十年来,由于石羊河上游用水激增,进入民勤的地表水锐减,加之当地超采地下水灌溉,荒漠不断向绿洲逼近。
长期以来,这里因“常年遮天蔽日的黄沙和人去村空的荒芜”而被外界所关注。
在当地一些农民记忆里,几年前的民勤每年沙尘暴次数很多,几乎是“家常便饭”,有时“黑风”来临时四五米以内基本看不见人,“有时沙尘暴一来就是半个月,就像一堵‘黑墙’堵在心上”。
“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中央高层曾多次对民勤生态方面作出指示。
2007年以来,中国官方斥巨资加大了对内陆河石羊河流域的生态综合治理。
民勤绿洲生态现状分析
![民勤绿洲生态现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262eca5f524ccbff121847b.png)
民勤绿洲生态现状分析民勤位于河西走廊东部,东径103°02′~104°02′,北纬38°05′~39°06′,南邻武威市凉州区,东、北、西三面与阿拉善左旗、右旗、金昌市接壤。
境内东北被腾格里沙漠包围,西北由巴丹吉林沙漠环绕。
全县总面积为1.6万平方公里,其中农田面积为1.5万公顷。
地形大致呈西南--东北走向,拔海高度1200~1400m,自西南向东北递减。
是一个盛产瓜果、粮食和棉花的灌溉农业县。
早在西汉以前,民勤绿洲面貌尚处于自然状态,石羊河水除滋养南部绿洲外,大部分进入民勤绿洲。
汉代以后,石羊河上游人口渐增,土地相继开发,上游用水增加,进入下游民勤的水量日益减少,大部分河流相继干涸,湖泊逐渐消失。
自清代以来,风沙成灾,干旱连年,田亩赖以浇灌者唯洪水河,而洪水河亦不时有断流现象。
民国以后,水资源较清代更少,植被衰竭,风沙肆虐,水土流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恢复生产,兴修水利,防沙治沙,使这片土地再现生机与活力。
1966年开始初具规模开发地下水,旧社会干旱连年、民不聊生的旧民勤变成了旱涝保收,人民丰衣足食的沙漠绿洲。
然而由于气候的变化,人口的剧增,石羊河上中游对水的调控能力的逐步提高,石羊河流入民勤的水量日益减少,到80年代末开始几乎完全靠提取地下水灌溉。
由于超量提取地下水,而使地下水位连年下降,地面植被大量枯死,水质日益变差,自然生态环境趋于恶化,湖区部分村社不得不整体搬迁。
受到了国内外各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国家高层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一系列生态治理项目和措施开始陆续实施,特别是自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启动以来,生态治理的效果十分明显。
一、自然降水趋于增多干旱少雨是民勤最主要的气候特征,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3.0mm。
分析显示,自1954年以来民勤年降水量稳定,但分布极不均匀,降水最少的年份年总降水量只有38.6毫米,降水最多的年份年总降水量202.0毫米。
民勤县水资源危机研究
![民勤县水资源危机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281d936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fa.png)
民勤县水资源危机研究民勤县水资源危机研究近年来,水资源危机问题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作为一个干旱缺水的地区,甘肃省民勤县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水资源危机。
为了深入了解和解决该县的水资源问题,本文将就该县水资源的现状、原因和应对措施展开研究。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民勤县的水资源现状。
民勤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属于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较少。
加之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该县的水资源问题日益严重。
据调查数据显示,该县年均降水量为400毫米,大部分集中在夏季,年均蒸发量为1700毫米,水资源严重缺乏。
而且,由于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与浪费,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
目前,该县的饮用水已经成为该县水资源最紧张的环节之一,农田灌溉用水也面临着不足的局面。
那么,造成民勤县水资源危机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气候因素是该县水资源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气候变暖导致蒸发量增加,同时影响了降水量和水资源的分布。
此外,过度的森林砍伐和土地开发破坏了水源地生态系统,进一步削弱了水资源的储量和保障能力。
另外,农业用水占据了该县水资源的大部分,尤其是非节水灌溉方式的广泛使用,导致了农田用水效率的低下和农业水资源的浪费。
同时,在城市化进程中,快速发展的工业和人口也对该县的水资源造成了巨大压力。
为了解决水资源危机,民勤县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首先,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县政府加强了对水资源利用的监管,推行了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节约用水的机制。
此外,农业方面也加大了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了农田用水利用效率。
在改善饮用水问题上,该县建设了水厂和水质监测站,确保饮用水的安全性和供应稳定。
然而,要彻底解决民勤县水资源危机仍然具有一定的困难。
首先,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民勤县的水资源基础较为薄弱。
其次,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仍然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措施。
此外,由于水资源问题的复杂性,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真正解决。
综上所述,民勤县的水资源危机正面临日益严重的局面。
民勤概述
![民勤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0e115763b84ae45c3b358c16.png)
民勤概述一、县情简介民勤,春秋时属秦和西戎,地处河西走廊,也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三国时被马超、韩遂占据,亦称关西。
民勤东邻腾格里大沙漠,北接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西连祁连山,是黄土高原上的一片美丽的绿洲。
民勤冬寒夏热,多风沙、少降雨,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民勤地处石羊河流域最下游,西、北、东三面被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包围,由于石羊河上游祁连山水源涵养能力降低和中游用水激增,每年进入民勤的地表水由上世纪50年代的5.9亿立方米减少到现在的1.0亿立方米。
目前,民勤的荒漠化面积已占土地面积的94%,荒漠边缘以每年3至4米的速度向绿洲推进。
民勤以农为主,兼畜牧。
特产有黄河蜜瓜、白兰瓜、郁金香、黑瓜籽、茴香等。
其中黑瓜籽远销到日本、俄罗斯、加拿大及欧洲国家,享誉全世界。
传统名吃有青椒炒肉、土豆丝、拉面、凉皮、沙米凉粉儿。
民勤的人民勤劳质朴、热情好客。
解放后,民勤人翻身做了主人,奋发图强,建设家乡。
改革开放几十年以来,民勤人引黄淤溉、治理沙漠、开发南湖,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受到党中央的高度评价。
二、民勤概况自然环境:民勤县位于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南邻武威市,西接金昌市,西、北、东三面被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包围,总土地面积1590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5.57万亩。
境内沙漠戈壁和盐碱滩点91%,农田绿洲占9%。
平均海拔1367米。
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集中连片,不仅便于机械作业,而且有发展农、林、牧业的巨大潜力。
民勤光热条件好,气候温和。
年均降雨量只有69.9毫米,年均气温9.2℃,全年无霜期210天。
行政区划:辖18个乡镇,244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5.87万户,乡镇总人口24.70万人,乡镇从业人员11.43万人。
六通情况:有241个村通电,234个村通邮,234个村通电话,241个村通公路,148个村通自来水。
文教卫生:有各类学校294所,教师3330人,在校学生68651人。
民勤绿洲荒漠化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民勤绿洲荒漠化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89572aef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94.png)
民勤绿洲荒漠化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马尚有,白生才,张龙儒(民勤勤锋林业实验站,甘肃民勤 733300)摘要:民勤绿洲生态脆弱,生物能量低,沙化、荒漠化面积较大,是全省乃至全国风沙、荒漠化危害最严重县份之一,探究生态劣变因素,分析目前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民勤客观实际提出民勤荒漠化防治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民勤;荒漠化成因;防治对策1 自然概况民勤县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除西南一角与金昌、凉州区绿洲相接外,其余均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所包围,是一个典型半封闭内陆荒漠区。
地理位置在东径103°02′~104°02′,北纬38°05′~39°06′之间,全县辖18个乡镇,244个行政村,总人口30万,其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2%,总土地面积1.6万km2,其中沙漠、戈壁、剥蚀山地和盐碱滩地面积1.45万km2,占总面积的90.9%,绿洲面积0.15万km2,仅占总面积的9.1%。
民勤属温带大陆性极干旱气候区,具有明显的蒙新沙漠气候特征,风大沙多,干旱缺水。
气候特点是常年干燥,雨量少而集中,蒸发强烈、寒冬长、夏热短、昼夜温差悬殊、日照充足、风大沙多;据统计,平均年风沙日数139天,8级以上大风29天,最大风力11级。
沙暴日37天,年均气温7.8℃,无霜期162天,年均降水1l0 mm,而蒸发量则高达2 644 mm,为降水量的24倍,干燥度大于4。
光热资源充足,而水资源严重不足,境内无地表径流产生,当地地表水资源均为客水,唯一的地表水资源是发源于祁连山区汇流入县境内的内陆河——石羊河,是民勤绿洲赖以存在的基础和命脉。
民勤三面环沙,沙源深广,是甘肃省乃至全国荒漠化面积大、危害最严重的县份之一,绿洲内沙丘星罗棋布,风沙线长达408 km,是一块“无边沙海一叶舟之地”。
全县各类荒漠和沙化土地面积152.53万hm2,占全县总面积的94.51%,在地理和环境梯度上,处于全国荒漠化监控和防治的前沿地带。
民勤县青土湖生态变化调查分析
![民勤县青土湖生态变化调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2178295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69.png)
民勤县青土湖生态变化调查分析民勤县位于中国甘肃省天水市,境内有著名的青土湖。
青土湖是民勤县的湿地保护区,也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青土湖地势低洼,湖水面积广阔,湖中生态资源丰富。
近年来,青土湖的生态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需要进行调查和分析。
我们需要调查青土湖的水质。
水质是湖泊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着湖泊中的水生生态系统。
我们可以通过采集湖水样品,对其中的水质指标进行检测,如pH值、溶解氧含量、总氮和总磷的浓度等。
如果发现水质指标偏离了正常范围,就需要进一步分析其原因。
我们还需要观察湖岸带的生态系统变化。
湖岸带是湖泊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带,也是湿地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可以对湖岸带植被进行调查,例如记录湖岸带植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等。
还可以观察湖岸带的动物种类和数量,并且记录下一些重要的物种。
通过比较不同时间段的数据,可以了解湖岸带生态系统的变化情况。
我们还需要调查湖周围的土地利用情况。
湖泊附近的土地利用方式直接影响着湖泊的水质和生态环境。
我们可以通过遥感影像和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
可以观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湖泊的影响程度,并且找出问题所在。
我们还需要调查湖泊的周边人口和经济活动情况。
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可能会导致湖泊水质问题加剧。
我们可以调查湖泊周边居民的生活污水排放情况,了解当地农田的农药和化肥使用情况,分析这些因素对湖泊生态环境的影响。
民勤县青土湖生态变化调查分析需要从水质、湖岸带生态系统、土地利用和人口经济活动等方面进行综合调查。
通过调查和分析,我们可以找出导致湖泊生态环境变化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措施,保护青土湖的生态环境。
民勤县盐碱地现状及治理情况报告
![民勤县盐碱地现状及治理情况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04a0309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b1.png)
民勤县盐碱地现状及治理情况报告民勤县盐碱地现状及治理情况报告一、民勤县基本情况民勤县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东、西、北三面为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东北与内蒙古接壤,南邻武威市,西南与金昌市毗邻。
地理坐标为东径103°03′—104°02′,北纬38°05′—39°06′。
民勤县地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区。
气候干燥,降雨稀少,蒸发强烈,年降雨量110毫米,而蒸发量高达2644毫米,干燥度大于5度,年均日照3028小时,年均气温7.7℃,昼夜温差15.2℃;8级以上大风年均达27.8天,沙尘暴年均37.3天,是我国最干旱、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近二十多年来,随地表淡水来水量骤减,地下水反复提灌浓缩和利用高矿化度地下水灌溉,促使次生土壤盐渍化的逐步增大。
全县耕地盐渍化面积,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的18.7万亩上升到八十年代的30万亩,至目前全县盐碱耕地达到79万亩,在全县18个乡镇均有分布,盐碱化程度略有差异。
由于盐碱地面积的扩大,导致农业产量下降,生态林草退化,使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化,引发一系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问题。
二、民勤县土地资源基本情况据2010年国土资源局资料,全县土地总面积2386.05万亩。
其中耕地177.5万亩,占7.40%;园地2.88万亩,占0.10%;林地112.18万亩,占4.7%;草地495.78万亩,占20.8%;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8.30万亩,占0.8%;交通运输用地11.94万亩,占0.50%;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8.36万亩,占0.8%;其他用地1549.06万亩,占64.9%。
三、民勤县盐碱地资源情况据调查,我县耕地面积177.5万亩,盐碱地总面积176.07万亩,其中非盐碱耕地98.411万亩,盐碱耕地79.089万亩。
盐碱荒地96.98万亩。
盐碱荒地中无利用价值的盐碱荒地54.21万亩,从目前看全县没有从末开垦利用而有利用价值的盐碱荒地,开垦但已撂荒3年以上的盐碱荒地42.85万亩。
民勤县青土湖生态变化调查分析
![民勤县青土湖生态变化调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dc76008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ba.png)
民勤县青土湖生态变化调查分析民勤县青土湖是甘肃省平凉市的一个重要湿地生态区域,也是当地的名胜之一。
近年来,青土湖的生态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引起了相关部门和专家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青土湖的生态变化情况,本文进行了一次调查分析,旨在探讨青土湖生态环境的现状,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便更好地保护和改善青土湖的生态环境。
一、调查方法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青土湖生态环境的调查。
我们成立了由环境专家、生态学研究者和地方政府代表组成的调查小组,确定了调查的范围和内容。
我们对青土湖周边的自然环境进行了实地考察,包括水质、湖面植被、湖岸生态系统等方面。
我们还对青土湖附近的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青土湖生态环境变化的认知和感受。
我们收集了相关的历史数据和文献资料,对青土湖近年来的生态环境变化进行了系统分析。
二、调查结果1. 水质变化通过采样分析,我们发现青土湖的水质在近几年有所下降。
水中的悬浮物含量增加,水体浑浊度明显增大,水质变得较差。
水中氨氮、磷酸盐等污染物质的含量也有所上升。
这些变化不仅影响了青土湖水质的清洁度,也对湖中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 湖面植被减少调查发现,青土湖的湖面植被在近年来有所减少。
原本茂密的芦苇和浮萍逐渐减少,甚至有些地方变成了裸露的湖底。
这种植被减少会导致湖水的蒸发增加,湖水的保温能力减弱,同时也会减少水中氧的含量,对湖水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危害。
3. 湖岸生态系统退化青土湖的湖岸生态系统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退化。
湖岸附近曾经茂密的植被逐渐退缩,而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人为建设活动,导致湖岸自然生态被破坏。
部分湖岸还出现了一些垃圾和污染物,对湖岸生态系统的健康造成了威胁。
4. 居民对生态环境认知不足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青土湖附近的居民对青土湖的生态环境变化并不了解,也没有足够的意识和行动去保护湖的生态环境。
一些居民甚至直接将垃圾倾倒在湖边,对湖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三、分析与建议1. 水质问题青土湖水质的下降主要与周边的工业和农业活动有关,这些活动产生的废水和农药残留都会直接或间接地进入湖中,污染水质。
民勤盆地的生态尴尬
![民勤盆地的生态尴尬](https://img.taocdn.com/s3/m/7bb47941cf84b9d528ea7ab2.png)
家分析 ,现在沙尘暴 的沙尘并非 完全来 自腾格里 和巴丹 吉林 沙漠 ,而大多是来
料观测 分 析 ,民勤生 态环 境 的恶 化 演
18Wet h aD vl m n 7 06S m07 s C i ee p et / 0 u 6 n o 2
维普资讯 http://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一
_—. - _
——
卜
J - L
尬
变,已不仅是 祸殃 当地 ,而且对甘肃 中
东部 、河 套 平 原 乃 至 整个 华 北地 区 的 环
5 5日的 特 大 沙 尘 暴 ,持 续 了5 多 小 月 个
时 ,当时黄色沙墙 以排 山倒海之势 横扫 河 西大地 ,最大风速达到2 米 /秒 ,树 5 折屋倒 ,通讯中断 ,大批人畜伤亡 ,数 万亩瓜 田被毁 ……事后统计 ,河西走廊 以至甘肃各地 在那 次风暴中死亡人数达 8 人 ,伤者 24 ,失踪 3 人 ,兰新 铁 5 6人 1
民勤盆地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 中段
北 部 , 南 北 长 10 里 ,宽 约 4 公 里 左 4公 0 右 :它 以一 个 巨大 的 盆地 绿 洲插 入 阿 拉 善 高 原 沙 漠 腹 地 ,数 千 年来 , 民 勤绿 洲
一
民勤受高空西风急流动量下传影响
比较 前 沿 , 又恰 位居 西北 风 下 向 ,三 面 环 沙 ,春 天 地 面裸 露 ,没 有 覆 盖 物 ,因
里 ,民勤 盆地 又是 沙 祸 之 首 。
境质量产生着重大影 响。最 近笔 者通 过 实地调查和采访 巾科 院寒 区旱 区环境 工
程 研 究 所 专 家 及 民间 的 治 沙 人 得 知 ,民 勤 盆 地 的 生 态 恶 化 问 题 主 要 表 现 在 以下
民勤县降水量和蒸发量-李忠
![民勤县降水量和蒸发量-李忠](https://img.taocdn.com/s3/m/88f15700852458fb770b5671.png)
民勤降水量和蒸发量————民勤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探析民勤xxxx上课地点:3号多媒体教室时间:2014.9.18参加人员:高一地理兴趣小组成员一.民勤县的基本情况甘肃省民勤县,位于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最下游,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灌区,是由石羊河下游的地面水和潜水长期发育形成的我国荒漠区典型的沙漠绿洲,隶属甘肃省武威市,其东、西、北三面连接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
数千年来,民勤绿洲一直成为阻止两大沙漠汇合的一个重要绿色屏障,在西北地理变化和稳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近20年间,由于石羊河上游的垦区拦蓄引水,气候趋于干旱,绿洲已由过去的阻沙天堑变为沙源,水干风起,沙逼人退。
时至今日,这里已成为全国最干旱、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荒漠化面积占总面积的94.51%,同时它也是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暴四大发源地之一也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干旱、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民勤是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水源流失,荒漠化趋重,沙尘暴肆虐……2003年以色列专家经过科学的考究,明确指出:民勤若不采取科学有效措施,17年(20年)后将从地球上消失,民勤将变成“第二个罗布泊”!并且温家宝总理已经几次批示绝对不能让民勤将变成“第二个罗布泊”!历史上的民勤,河道密如蛛网,海子星罗棋布,土地肥沃,幅员辽阔,是个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
既是耕渔的塞上江南,又是牧猎的苑囿!石羊河古称"谷水",史前时代,石羊河流域曾存在大面积的终闾湖泊--猪野泽,又称休屠泽,唐朝以后称百亭海,即现在已经干涸的民勤青土湖。
解放后民勤建成了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红崖山水库,为民勤以及上游的武威、金昌的经济建设及防洪防涝做出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上游用水量的不断增加,红崖山水库积极的一面难以显现。
二.民勤县水资源现状民勤县年平均降水量在1996-2006十年时间中,2000年超过200mm;2006年降水量为150mm—200mm;其他年份降水量都小于150mm。
民勤县水资源与生态环境治理对策
![民勤县水资源与生态环境治理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d6f8d9dc3186bceb19e8bb4d.png)
O09 /。湖 区处在 流域 的最 下 游 ,矿化 度 平均 高 达 耕 ,9 万亩草场退化 ,8 . gL 6 35 5 万亩林 地沙化 。全县灌区内现
提 出 了对 策。
关键 词 : 民勤县 ; 资源 ; 态环 境 ; 水 生 保护 ; 治理 ; 对策
民勤位于河 西走廊 北端 、 石羊河 流域下 游 , 北被 东 型的荒漠绿洲之一 , 国土面 积 1 0万平 方公里 , 中绿 . 6 其 洲面积约 1 4 k 。 0 m 。年均降雨量 为 1O m左右 , 4 m l 年均蒸 发量 264 4 mm, 为降雨 量的 2 4倍 ; 年均气 温 7 0℃, . 8 日 照时间长 , 昼夜温差大 , 光源资源丰富 , 是本 区的基本气 候特征 。 无霜期平均为 10 。自开 垦以来就是一个完全 3d 依赖 于灌溉 的农业区 ,十地九 沙 、 “ 非灌不殖” 。
植被退化 和死亡是 民勤盆地 面临的又一重 大灾 害。 5 ~ 0年代 以前 , 06 民勤盆地大部分地 区地下水埋 深在 1 ~ 3 m之 间 , 区北部小于 1 植被生长环境 良好 。盆地丘 湖 m,
间低地 ,河湖两畔均 为芦 苇等湿生系列 的草甸植 物 ,0 7
年代严 重退化 , 首先是湿 生植物 退化 , 现在几 乎全部 被 旱生植被代替 ,大面积 的天然林和 5 0年代末种植 的沙 枣林衰败 、 死现象严 重。 枯 近些年全县有 1. 35 0万亩的沙 枣林枯梢衰败 ,5万亩 白茨 、红柳 等天然植 被处于死亡 3
1 地 下水 资 源 _ 2
2 绿 洲 沙 漠化 加 剧 _ 3
沙漠化是 民勤盆地环境 恶化 的主要 因素之一。民勤
盆地伸入腾格里 沙漠 和巴丹吉林沙漠之 间, 地处 干旱气
甘肃省民勤县生态林建设问题研究
![甘肃省民勤县生态林建设问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665f6b8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a3.png)
甘肃省民勤县生态林建设问题研究甘肃省民勤县生态林建设问题研究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绿色发展理念,生态林建设成为了重要举措之一。
作为甘肃省的一个县级行政单位,民勤县面临着生态林建设的重要任务和挑战。
本文将对甘肃省民勤县生态林建设问题展开深入研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民勤县生态林建设现状民勤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地理条件复杂多样,自然资源丰富。
但由于长期以来的过度砍伐和不合理开发利用,该县的森林覆盖率较低,生态环境状况较为脆弱。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民勤县积极推进生态林建设。
在生态林建设方面,民勤县先后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项目、封山育林、河湖护林等行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目前,县内林地面积已逐年增加,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改善,一些特有动植物的生存状况也有所提升。
然而,民勤县生态林建设仍面临着一些问题。
二、问题分析1. 技术力量薄弱民勤县科研机构和专业技术人才相对匮乏,生态林建设中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不足。
这导致了生态林建设方案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不足。
2. 资金投入不足民勤县作为一个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生态林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由于财力有限,民勤县在生态林建设中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导致项目进展缓慢,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3. 教育宣传不够由于环保意识和科学知识的欠缺,民勤县一些农民对于生态林建设的概念和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足够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因此,在推进生态林建设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宣传工作,提高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质。
三、对策建议1. 加强科研力量建设民勤县应加强科研机构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建设,引进相关专业人才,提高研究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
同时,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共享资源,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2. 增加资金投入民勤县应通过政府引导资金、金融机构贷款等多种方式,增加生态林建设的资金投入。
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的资金支持,加大对生态林建设的扶持力度。
民勤摘星小镇问题
![民勤摘星小镇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76c28558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0c.png)
民勤摘星小镇问题
摘要:
1.民勤摘星小镇的概述
2.民勤摘星小镇存在的问题
3.解决问题的建议
正文:
【民勤摘星小镇的概述】
民勤摘星小镇位于我国甘肃省民勤县,这个小镇因为独特的星空资源和观星活动而闻名。
每年都会有大量的观星爱好者前来这里欣赏星空,这也使得民勤摘星小镇的旅游业逐渐兴旺。
然而,随着小镇的知名度不断提高,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民勤摘星小镇存在的问题】
1.旅游资源开发不足:虽然民勤摘星小镇有着得天独厚的星空资源,但是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上还存在很大的不足。
目前,小镇的旅游项目相对单一,无法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
2.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由于小镇的旅游业发展较快,导致旅游基础设施跟不上发展的步伐。
例如,小镇的住宿、餐饮、交通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给游客带来了不便。
3.生态环境问题:随着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小镇的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一定的压力。
垃圾处理、污水排放等问题需要得到妥善解决。
【解决问题的建议】
1.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可以开发更多与星空相关的旅游项目,例如星空摄影、星空讲座等,以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
2.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强小镇的住宿、餐饮、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
3.保护生态环境:采取有效措施,如垃圾分类、污水治理等,以减轻游客数量增加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总之,民勤摘星小镇作为一个观星胜地,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民勤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问题探析
![民勤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问题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e3ccfde55ef7ba0d4a733b6c.png)
( ) 立 效 益 立 行 观 念 。作 为 政 策 一 树
“ 决不能让 民勤成为第二个 罗布 境 内的青 土湖 、 东平湖 、 昌宁湖 、 野 猪
性银行 , 农发行要坚持政策性 , 但政策性 泊 ” 是树立和落实科学 发展 观 、 建和 泽 、 构 柳林湖 及野马湖曾有过碧波荡漾 、
展 目标 , 长产业链条 , 抟 逐步将其培养 成
为资产负债低 、 财务管理 日趋稳健 、 资信
状况良好 的优质客户直至黄金客户。 ( ) 调企业与 部门 问的关系 , i 协 帮 助企 业 良性发展。 加强对行业的调研 、 分 析, 在符合 国家产业政策的行业 中 , 选择
民勤生态环境 综合治理问题探 究
F ZA ・IO H Y Nl A H ND C A A j A U
性差等。农 发行应扬利 除弊 , 择优扶持。
采 取 “ 企 一 策 ” 办 法 , 助 和 指 导企 一 的 帮
业加强经营管理 , 完善财务制度 , 校正发
8 0多 天 , “ 洲 第 一 沙 漠 水 库 ” 称 有 亚 之
甘 肃省民勤绿洲是 中国北 方抗御 的民勤红崖 山水库彻底 干涸 。红崖山
悉 中小企业的市场人员, 广泛接触 、 多层 沙 漠化的前沿阵地 ,是保护 欧亚大陆 水库位于河西走廊 三大河 流之一 的石
面 了解 中小企业主 ,达到充分掌握 中小 桥 畅 通 无 阻 的生 态 要 塞 。对 加 强 民勤 羊河末端 ,是 民勤绿洲赖 以生存的生 企业 客户情况 的 目的,促进企业经营 良 沙漠 的生态治理 ,我 国政 府一直给予 命之 库。红崖 山水库的干涸让完全靠
性 的有机统一。农发行要 彻底转变过去 恶果 , 只有坚 持以科学 发展观为指导 ,
民勤盆地的生态状况及其保护对策
![民勤盆地的生态状况及其保护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737c7ae1ba0d4a7302763aac.png)
环境恶化对该区植被的影响
a) 民勤植被以约7.9% /年以 上的速度衰败; b) 绿洲边缘植物种群由于
缺水而退化。
c) 林地与荒草地面积逐年 减少,沙地面积逐年增加。
石羊河流域及其变化
• 石羊河是河西走廊 内流水系的第三大 河,发源于祁连山 脉东段冷龙岭北侧 的大雪山。
• 下游是民勤绿洲, 终端湖原有白亭海 及青土湖等, 1957年青土湖完 全干涸沙化。
1951—2005年,石羊河全流域,降水总体减少, 气温普遍升高,湿度普遍降低,风速逐渐降低, 中、下游干旱程度有所缓解。 下游民勤:
a) 降水:增加趋势缓慢;1.3mm/10a; b) 气温:增高显著,以1987年为拐点出现明显增加; 0.32℃/10a; c) 湿度:减少程度较低;0.3%/10a; d) 风速:逐渐降低,以1984年为拐点出现明显下降,2000— 2005年下降剧烈,且为最低阶段;(0.08m/s)/10a
调水暗 渠
参考文献:
1.王忠文.民勤荒漠植物群组生态生存特征研究.甘肃科技,2010(3),26(5). 2.杨自辉, 方峨天, 刘虎俊等.民勤绿洲边缘地下水位变化对植物种群生态位的影响. 生态学报,2007(11),27(11). 3.宋冬梅,肖笃宁,张志城等.甘肃民勤绿洲的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应用生 态学报,2003 (4),14(4). 4.魏怀东,李亚,丁峰等.石羊河流域1951-2005年气候变化特征.草业科学, 2014(4):590-598 5.丁宏伟,王贵玲,黄晓辉.红崖山水库径流量减少及民勤绿洲水资源危机分析.中 国沙漠,2003(1),23(1). 6.郭良才,王伏村,吴芳蓉等. 河西走廊3大内陆河近51年出山径流分布特征 . 干 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9(5):209-215. 7.王理德,徐丰,韩福贵等.民勤绿洲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与可持续发展.农学学报 2015,5(4):52-57
民勤基本概况
![民勤基本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ac889b0db52acfc789ebc959.png)
民勤基本概况:民勤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的石羊河下游<隶属于甘肃省武威地区\其东北部被腾格里沙漠包围,西北有巴丹吉林沙漠环绕<沿石羊河形成狭长而平坦的绿洲带,是我国典型的荒漠绿洲之一<绿洲面积约2560km2民勤气候:民勤地处温带干旱荒漠气候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0mm左右,多年平均气温7.8摄氏度。
年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光源资源丰富,无霜期平均162天,多年平均蒸发量为降雨量的24倍,为全国最干旱地区之一。
十地九沙非灌不殖是民勤的基本特点。
因此,民勤绿洲也称民勤灌区。
水资源基本概况90年代以来<石羊河上游来水平均约为1.50亿立方米,石羊河的径流由三部分组成:一为基本径流,二为冬春余水,三为洪水。
前两项是组成石羊河径流的主要成分,约占总径流的80%.非农业用水主要包括居民生活用水、牲畜饮用水和工业用水。
由于民勤绿洲的人口较少,工业不发达,所以非农业用水量不是很大。
2000—2003年人口数量基本稳定在2.7×10^5人左右,不过非农业人口增长速度比较快,居民生活用水量增长较快,但总量在总用水量中所占比重很小。
牲畜饮用水量和居民生活用水量的情况类似,数量也很小农业用水2000—2003年,民勤绿洲农业生产水资源消耗量平均为3.833 0×10^8 m3,其中,泉山坝区2.566 6×10^8 m3,湖区1.266 3×10^8 m3,分别占农业用水总量的67%和33%。
单位面积耗水量分别为:泉山坝区7 035 m3/hm2,湖区6 450 m3/hm2生态用水民勤绿洲的生态用水量约0.844 1×10^8 m3,其中,天然补给量为0.166 0×10^8 m3,灌溉补给量为0.678 1×10^8m3,生态缺水量0.262 6×10^8 m3(表11)。
但需要说明的是,这个缺水量是指维持现有绿洲支持生态系统规模所缺少的水量。
民勤压沙实施方案
![民勤压沙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78b3d7b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b4.png)
民勤压沙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民勤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是一个典型的沙漠化地区。
长期以来,由于自然环境的恶劣和人为活动的破坏,沙漠化问题严重,给当地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应对沙漠化问题,民勤县制定了压沙实施方案,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二、方案内容。
1. 植树造林。
在沙漠化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是治理沙漠化的重要手段。
民勤县将大力推进植树造林工作,选取适宜的树种进行种植,形成防风固沙的绿色屏障,有效减缓沙漠化的发展速度。
2. 科学耕作。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广科学耕作技术,减少土地的退化和沙化现象。
采取轮作、间作等措施,增加土地的生产力,提高土地的抗风蚀能力,减少土地的沙化程度。
3. 治理荒漠化。
对于已经形成的荒漠地区,民勤县将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治理,包括固沙植被、建设防风林带、开展人工植被修复等方式,逐步恢复荒漠地区的生态环境。
4.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广大群众对于沙漠化问题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到沙漠化治理工作中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治理格局。
5. 强化监测评估。
建立健全沙漠化监测评估体系,及时掌握沙漠化的动态变化情况,对治理工作进行科学评估,及时调整工作方向和措施,确保治理工作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三、实施效果。
经过多年的努力,民勤县的沙漠化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沙漠化地区的植被逐渐恢复,土地的肥沃度得到提升,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沙漠化对当地的影响逐渐减弱,为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总结。
民勤县的压沙实施方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在今后的工作中,民勤县将继续坚持科学规划、精准施策,不断完善治理工作,努力实现沙漠化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为民勤县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民勤县青土湖生态变化调查分析
![民勤县青土湖生态变化调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ff1f7a7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15.png)
民勤县青土湖生态变化调查分析
民勤县青土湖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是该地区重要的淡水养殖基地和旅游景点。
然而,
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变化,青土湖的生态遭受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就对青土
湖的生态变化进行调查分析。
一、水质污染
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和农业、工业的迅速发展,青土湖周边的污水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导致湖水水质恶化。
通过测定青土湖水体的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等指标,发现水质已
经严重超标。
二、水位降低
青土湖的水位变化是多因素交织的结果。
由于气候干旱,降雨不足,水源减少等原因,青土湖的水位不断下降。
同时,因为湿地和草地的开垦、河流的改道和引水工程等原因导
致的水资源流失,也加剧了青土湖的干旱。
三、草地退化
青土湖周边的草地是青藏高原特有的胡枝子草原,是维系湖泊生态平衡的重要保障。
然而,由于过度放牧、人为破坏、气候变化等原因,导致草地退化,造成土壤侵蚀和水土
流失等生态问题。
四、水体富营养化
随着环境恶化和生物数量增加,青土湖的水体容易产生大量有机物和磷、氮等营养物质,从而导致了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的发生,造成火藻、蓝藻和水花生等水生植物大量繁殖,严重影响了湖泊的生态系统。
五、鱼类减少
青土湖是重要的淡水养殖区,但是由于人类的过度捕捞、水体富营养化等原因导致的
鱼类大量减少,捕捞业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综上所述,青土湖的生态遭受了严重的影响,需要通过加强管理和治理,提升青土湖
的生态环境质量,重建湖泊的生态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勤生态环境现状摘要:民勤处于全国荒漠化监控和防治的前沿地带,阻隔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合拢,是中国西北部风沙线上的一座“桥头堡。
”民勤绿洲的存亡关系河西走廊的安危,如果民勤绿洲不保,必将危及河西,河西不保,必将危及中国”关键词:沙漠化、水位下降、退耕还林、移民。
1.前言在祖国的西北部甘肃省,有这么一个县,它因沙漠出名,它因贫困著称,这就是我的家乡——民勤。
它像一把楔子天然横亘在两大沙漠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之间,目前这两大沙漠正在以年均以10—20米的速度迁移,从东、西、北三面以流沙的形式进行迁移;一年365天有139天是风沙天气,全县荒漠化面积更是高达土地总面积的94.51%,而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已然在其南部会合。
在这种严峻的沙漠化形势下,雪上加霜的是,地下水位每年仍以0.5米至1米的速度下降,13.5万亩为了治沙而种下、以耐寒著称的沙枣林因此而枯梢衰败,35万亩白茨、红柳等天然植死亡或半死亡,历来被视为农田保护屏障的柴湾植被萎缩,名存实亡……水干风起,沙逼人退。
民勤还究竟适不适合人类生存?眼见河西走廊将被拦腰斩断,眼见兰州乃至中原地区的天然生态平岛从阻沙天堑变为沙源,温家宝总理十多次指示要求,“绝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然而,解决民勤的生态问题和30万人民的生存问题,难道仅仅是中央财政拨款就能解决的?民勤人民是去是留,是就地开展工业生产,还是生态移民一走了之?哪条路线最符合民勤人民的利益,哪条道路最有利于民勤的生态保护?2. 解决之道:农业向工业转化?《尚书·禹贡》里记载,民勤曾有一个大泽,叫潴野泽,其时情状为“碧波万顷,水天一色”。
在这片曾经水草肥美、今却成盐碱和沙荒的土地上,种植粮食是当地主要的经济生活。
甚至就在90年代中期,民勤县每年还要向外面出售商品粮。
对此,甘肃省科协副主席魏万进曾经算过一笔帐:“民勤县一年要出售商品粮7.3万吨,耗水102亿立方米。
就水与粮食的转换讲,从民勤调出7.3万吨商品粮,就相当于从缺水的民勤调出102亿立方米的水。
此外,每年从黄河向民勤调水6000万立方米,国家要补贴7200万元。
而用这些钱,几乎可以把7.3万吨粮从河南粮食市场买来并运回甘肃。
”魏万进对此得出的结论是,民勤应减少粮食种植面积和农田用水,把节省下来的水资源用于恢复林木植被,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
”民勤确实这样做了:2002年以来,民勤已退出农田耕地10.53万亩,农田耕地比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减少了一半,约为30万亩。
以民勤目前30.9万人口算来,“平均每人一亩,只作百姓自己的口粮”。
高耗水的粮食作物少种了,民勤代之以发展棉花、茴香、药材、饲草等低耗水的经济作物。
民勤人还对石羊河水渠进行防渗筑封、关闭760余台农田灌溉机井,在绿洲外建荒漠草场区、绿洲边沿建退耕还林区、绿洲内部建高效种养区,实施分块治理,还发展被科学家称为大有可为、前景广阔的沙产业试验基地……2002年起,民勤甚至还起步建设一个名为“红沙岗煤矿”的矿区,只是目前还“基本不成规模”。
民勤县县长谢治国在一份《民勤县荒漠化治理情况汇报》中说到:“(民勤)经济增长方式明显转变。
以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为基础,稳步压缩农业人口、扩大非农业人口,压缩高耗水产业、扩大节水高效型产业,压缩种植业规模、扩大生态经济和草畜产业规模,由原料型农业向以产业化为导向、农林牧协调发展的现代农业转变,由农业主导型经济向工业主导型经济转变。
”不止如此,“2006年,全县二、三产业对财政的贡献率上升到79%,饲草面积扩大到21.3万亩,养羊总量达到140万只,棉花面积进入全国百强县,城镇化水平上升到22%。
”民勤人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然而,“尽管我们在荒漠化防治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全县生态环境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现实并未改变。
”在6月15日召开的荒漠化研讨会上,谢县长如是说。
3.“守”,还是“撤”的问题民勤拥有土地面积1.6万平方公里,其中只有6%的绿洲可供人类生存。
30.9万民勤人就生活其中。
民勤的绿洲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40人,是联合国制定同类地区人口密度的48.6倍!庞大人口的生存需要、上游石羊河缺水甚至断流的现实,使得民勤百姓将井越挖越深,有时甚至挖到地下300米深,都见不着水星。
民勤的地下水位以每年0.5米-1米的速度锐降……在民勤的不少村寨,如今只剩下空无一人的院落。
每年数以千计的人举家外迁,沦为生态难民。
2006年,这一数字增长到2.65万人。
在全县人民被沙赶走、全都沦为生态难民的可怕后果发生之前,民勤政府同样着手主动“生态移民”。
“近年来,民勤采取政府引导、投亲靠友、劳务输转、教育移民等措施,积极鼓励群众向境外迁移,谋求生存。
5年来,实现生态移民2.4万多人。
”每年,通过高考,有3000多名勤奋的青年学子走出沙漠包围的艰苦环境;通过当地政府有计划的培训,有6200多青壮年劳动力(截至2005年9月)被有组织地输往京沪等大中城市;而更多的人,则通过投亲靠友,搬居甘肃省内其它地方或者临近的内蒙古……位于民勤青土湖南部的中渠乡煌辉村4社,原有24户人家,如今只剩下2户人家,撂荒土地2000多亩。
留守村民凄苦地说:“我家现在种地靠抽取300米以下的地下水,种粮卖的钱还不够交电费。
我也很想搬走,可是没有地方去。
”在东湖镇下润村,《大地》杂志的记者遇到几位正从井中抽水的农民,其中一位姓王的老人说,“河里没水只能打井,可这井水浇多了地里全是盐碱。
”当记者问他这水能否饮用时,老人叹了口气无奈地说:“牲口都不吃,人能吃吗?”……民勤的计划是:依托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力争在2010年以前,完成(青土)湖区移民2.9万人。
此外,民勤还对计划生育进行了严格的控制,“采取最严厉的计划生育控制措施”,将“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到3.54‰以内”。
然而,对于已然严重超载的民勤土地来说,这些人口的减少仍然“进展过于缓慢”。
科学家测算,民勤绿洲能维持的日子不过20年时间。
而更多贫苦的民勤百姓,在没有政府资助的情况下,只能深困黄沙夹攻之中,拔脚不得……4.沙化治住,要靠富?有句话说:“沙区人民不富,沙化很难治住。
”资金投入成为民勤治沙中一个不能回避的焦点话题。
在6月15日召开的“甘肃省石羊河流域·民勤荒漠化防治研讨会”上,民勤当地政府数次呼吁国家和社会的帮助。
事实上,据民勤县抗旱防汛办副主任魏多玉介绍,2005年5月,民勤即已上报一份名为《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的文件。
在这项仍在审批的规划中,民勤当地迫切地希望得到两项帮助:一是资金,民勤当地政府希望在未来15年(2006~2020年)得到总计34亿元的资金;二是水资源,他们同时希望处于石羊河最下游的民勤,每年分水量能从现在的不到7%,增加到25~30%。
据了解,近5年来,国家和甘肃省共投给民勤2.5亿元的资金,用于当地水利建设、防沙治沙等项目。
被誉为“中国环保之父”、中国首任国家环保局局长、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会长曲格平在15日的研讨会上说,在很多地方,GDP虽然不再作为唯一考核政绩的标准,但当地仍然将其作为发展的一个主要焦点或者是唯一焦点。
事实上,干旱地区没有水,一切都无从谈起,要以水来定发展规划,在生态能够允许存在的基础上发展。
对于如何治理民勤的问题,大多数专家们达成共识:应该从不只从民勤、而从整个石羊河流域来综合治理;同时应该从农、林、牧、工、沙、移民等多个方面系统规划。
然而,规划的方向是缓量移民、以工代农,兼顾治理;还是学习成功发展了“沙漠农业”成为“世界厨房”的以色列,沙中求生;又或者是大幅“撤退”当地百姓,派出科技精英,全面治理沙化?对于风沙日益卷进、人民日渐流离、残喘于两大沙漠“嘴边”的的民勤来说,这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对于生态移民,各方基本上有这样一个共识:民勤老百姓为了生活和生存,必然要在地下300米更深处发掘地下水,从而造成地下水位降低,这样地表那些能够起到防沙作用的的树木势必因为汲取不到地下水而枯竭死亡,沙漠则将更加无所遮挡地侵入这片最后的绿洲。
因而,减小庞大的人口规模,对民勤来说刻不容缓。
而另一种观点认为,位于地中海东岸的以色列人均水占有量比民勤更少,而以色列人能够“死守阵地”,成功地发展了著名的“沙漠农业”,甚至可以大量出口农产品,被称为“世界的厨房”。
民勤也可以借鉴这条节水高效的道路,治理沙化还大有潜力。
对于这种观点,有专家表示,即使要走以色列道路,民勤现有的人口也太多了,何况以色列全民文化和科学素养较高,实现以高科技支撑的现代农业和现代化工业人力源绰绰有余。
而民勤大部分人口则为以土地为生的农民,基础教育尚很落后。
不止如此,更多质疑的声音出现:发展经济作物与工业化,以代替原先大规模种植高耗水的粮食作物的作法,用以维持当地相当数目老百姓的就业和生活,以及增长当地的GDP数字,是否同样会对土地和地下水造成难以承受的负担?更为严重的是,开发煤矿,势必斩断地下水脉,造成民勤地下水位的进一步降低,不仅如此,开矿造成的环境污染更是不容忽视,并且在尚未有严格的监控管理体系的情况下,一旦发生矿难,对本已极度贫困的当地农民家庭来说,更是难以设想的毁灭性打击。
而另一个不得不提的问题就是,同样因为庞大城市人口存在,是否必然使得一部分公共资金用以协调周转当地百姓的医疗卫生教育等,而不能完全有效地用于水利建设和沙化治理?问题多多,解决方案寥寥。
民勤是去是留?移怎么移?生态移民究竟应该移多少?除了目前已有的措施,有没有更积极的措施帮忙那一部分仍以农业为生、无外地亲友、年纪长的农民?民勤的生态移民要移向哪儿?如何才能让逃离风沙困顿的人民在新的家园重新安家置业并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孩子有学上,生病有人医,安家乐业,和中国内地千千万万农民一样,也能有一个可预见的较为光明的未来?参考资料:[1]、民勤网[2]、«环境科学导论»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附:民勤县1980---2000年有关气象资料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