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减9》教学反思
十几减9教学反思(15篇)
十几减9教学反思(15篇)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十几减9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十几减9教学反思1今天新授内容“十几减9”。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复习旧知→情境引入→算法探究→巩固应用。
因为是开学第一节新课,结合本课内容,我出了一部分口算题,为新课铺垫准备。
上学期在练习口算题环节,我采用的是抢答形式,通过一学期的试验,本学期我给每个学生准备了一本小本子,每天的口算题都要求独立完成。
这样能做到给每个学生都有一次练习的机会。
本节课我将重点放在算法探究,充分给予孩子们动脑的机会。
通过这节课的讲授,我发现孩子们对旧知的接受能力还是强于新知的。
统计下来,用“算减想加”方法的孩子们明显多于用其他方法的孩子。
这让我对新知教学有了新的关注和突破方向。
在新授部分,尽可能通过以前所学的方法和内容引入新知。
上学期对课后的反馈没有太多关注,这学期我计划新增“课后反馈”这一工作,重点对象为后进生。
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对后进生进行一对一的作业辅导。
作业辅导主要以课本练习为主。
尽可能做到“今日所学,今日吸收”。
希望用这样的方式可以让他们紧紧跟上大部队的步伐。
对孩子奖惩方面的工作,结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我偏重于奖。
本学期仍采用小组竞赛的方法,每周评出优秀小组和数学小能手。
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喜爱。
十几减9教学反思2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比较容易枯燥,本课的内容主要是结合小猴卖桃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提出十几减9的问题,并通过操作、思考和交流,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学生若理解和掌握了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学习后面的十几减8、7等内容就比较轻松了。
因此,这部分内容既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也是能否掌握好本单元知识的关键。
在课的开始我通过一些小练习来复习了上学期的知识。
如: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多少?1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等。
《十几减9》教学反思
《十几减9》教学反思《十几减9》教学反思1今天带着孩子们探索了一个新的领域——十几减9。
在课堂上,通过摆小棒的方法,孩子们很快理解了破十法、连减。
孩子们能够知道:可以先从一捆里面取走九个,再把这一捆剩下的和另外的合起来,这样我们就能够知道15-9等于几了;同样的,我们也可以先取走零散的几个,之后再从一捆里面取走,也能够知道还剩下多少根小棒。
我真的没有想到孩子们竟然可以操作的这么巧妙,许多孩子都能够用自己的方法取走小棒,这一点我是非常惊喜的,为孩子们的机智点赞。
但是让孩子们去表述自己想法的时候,他们说话不是特别流利,许多孩子能够操作出来,把自己摆小棒的过程完完整整的演示一遍,但是当让他们张嘴去描述自己是如何操作的时候,中间会有一些间断,不是特别流畅,这也就说明在数学课堂上,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需要加强。
这一节课我让孩子们动手操作的时间比较多,但是让他们张开嘴巴去描述的时间比较少,可能这就导致这一节课下来能够完整地表述出来自己想法的孩子没有几个,以后一定要注意要给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时间。
这一节课,我们还用了圈一圈的办法。
上学期我们已经强调过,表示去掉可以用虚线圈起来,或者用斜线画掉。
于是乎,这一节课我就有点想当然,想着孩子们还记得,就简单地说了一句“我们可以用虚线圈起来那些要去掉的”,着重展示了怎么圈,重点放在了破十的过程上,但是忘记强调要用虚线了。
后来我发现有一些孩子圈的时候用的是实线,是我考虑不够周全,没有突出强调,等到明天课堂上要再跟孩子们说说着点。
整堂课下来,其实是比较流畅的思路也很清晰,孩子们的表现也非常活跃,希望我们的孩子每天都能够成长一点点,进步一点点。
《十几减9》教学反思2最近教授本节课,另外听了2节其他老师执教的本节课,采用的的教学流程都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出问题,列出算式15-9=然后合作探究,可以摆小棒,可以写,然后汇报交流,学生想到的方法1、数小棒2、破十法3、平十法、4、想加算减。
十几减9教学反思通用版精选8篇
十几减9教学反思通用版精选8篇我们常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教案不是说课本的重点重要,其他知识不重要。
在写教案时教师要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从哪些方面才能让教案更具指导意义呢?栏目小编花时间专门编辑了十几减9教学反思通用版,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十几减9教学反思通用版(篇1)本节课是“十几减9”,是在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计算。
学生理解了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算法,就可以把它迁移到后面其他退位减的计算里,促进自己的学习。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常见的“买桃”一事,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凭着日常生活中对买桃的一些生活经验,带着问题,从不同角度去探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好方法,逐步产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兴趣。
在例题教学时,我让学生主动探究,用小圆片代替桃子摆一摆,说一说,怎样计算13—9,在学生在实践、思考、讨论的基础的上,同时提出了多角度思考的要求,学生在交流汇报中,逐步明确,计算“十几减9”可以有不同的算法,只要学会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去分析和思考。
结果课堂上出现了争抢介绍自己方法的局面。
方法1:一个一个地减。
方法2:先从10里面去掉9,再把剩下的1和3合起来是4。
方法3:先去掉3,再从10里面去掉6,得4。
方法4:想加算减。
(因为9+4=13,所以13—9=4)方法5:先去掉3,再从10里面去掉3,再去掉3,得4。
但在这热闹的后面,却有一些我们老师看不见的问题,课堂热闹了,学生活跃了,但当我们真正做题时,差生出现了,课堂上的方法太多,有些学生无从下手了。
这么多方法我用哪一种呢?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自然是多样的。
因此,作为教师尊重学生的想法,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十几减9》教学反思15篇
《十几减9》教学反思15篇《十几减9》教学反思15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十几减9》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十几减9》教学反思1本课内容是在教学了20以内进位加法,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让学生结合小猴卖桃的情境,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列出算式,引导他们利用已有的知识自主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让他们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鼓励他们对不同算法进行比较,选择最优的算法,并且能够正确计算。
同时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培养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
教材一共提供了三种不同的算法,在教学时并不强迫学生把这几种算法全部掌握,而是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在交流过程中,适当强调破十法和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探索算法时显得比较兴奋,想法较多样化,对他们合理的想法都进行了肯定,但是激励性语言和鼓励性语言比较单调,只用了“好”、“很好”等词,平时要多注意这些语句的积累,表扬时不再显得这么苍白。
另外,由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学习之后还没有练习巩固就学习了这部分的内容,所以有的小朋友对算理的把握还不是很好,单独计算的时候容易出现差错,有的小朋友还只能掰手指头计算。
在算理讲述后还要让小朋友多花时间理清算理思路,而不是急着进行下面的步骤。
《十几减9》教学反思2“十几减9 ”是小学一年级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学习“十几减9 ”的计算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种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基于这一理念,我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十几减9 ”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
十几减9教学反思15篇
十几减9教学反思15篇十几减9教学反思1“十几减9”是小学一年级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种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基于这一理念,我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
而我作为教师则重在关注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
课后,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不但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整堂课还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
也体现了算法多样化,学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
不但让学生独立尝试、探索,交流,充分肯定学生的合理算法,而且还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教学民主,使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得到了较实在的体现。
但从学生的课堂作业反映出来的情况看,学生算题的错误率比较高,课后我对班上的学生进行了访谈和教学效果检测,结果出乎意料:多半学生只知道自己的方法,对其他同学的算法不怎么明白,有的学生由于受老师的夸奖,选择了自己的算法进行计算,而未把别人的好方法接受。
另有一小半的学生掌握了两种或三种算法。
最让我受不了的是个别学生仍然在借助扳手指计算。
这些问题令我担忧,看来这堂课是形式上的热闹,而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很理想,也就是说交流在形式上是发生了,而学生的理解并未有实质性的思维碰撞。
我反问自己:“让学生充分交流的目的是什么?交流中教师该做些什么?”看来,我应该好好静下心来,客观地反思一下自己对新课标的理解了。
学生想出的方法很多,要不要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另外,有些学生的发言在重复别人已说过的内容,还自认为想到了新的算法,说出来却是已交流过的,是学生不注意倾听吗?……我愣住了,我注意了教学形式的表面,而忽略了实在的东西,甚至未加考虑,也就是说学生的交流没有实效。
我又重新翻开了《数学课程标准》,一段话跃入我的眼帘:“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各种算法,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
《十几减9》教学反思
《十几减9》教学反思《十几减9》教学反思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十几减9》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十几减9》教学反思1在教学十几减9这一内容时,教材是这样安排的:先由小丑卖气球引出问题15—9=?接着教材中出现了两种算法:一是用破十的方法,先从10里减去9,再与剩下的合并;二是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等于15,15减9就等于几。
教学十几减9时,学生根据情境列出15—9=6这一算式后,我问大家是怎么想的。
学生们有的说是根据9+6=15来想的。
有的学生说15—9,先用10—9=1,1+5=6。
但是这样说的学生只是个别孩子,很多孩子不敢说。
课堂气氛很沉闷。
首先,自己对教材挖掘的不够深。
对于这两种方法中的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认识的不够。
课堂上我只是一味地去追问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而忽视了对其中这两种方法的强化。
导致了只有少数孩子甚至连一种方法都说不清楚。
因为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教材,所以不知道要重点强调哪种方法。
但是看了不少教师对这节课的教学反思,我发现“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还是要重点强化的。
其次,我给学生补充了另外一种方法,减9去10尾加1,这个方法学生很感兴趣。
但是课堂上给孩子探究的时间不够,教师没有给予一定的指导。
在出示15—9后,我要求同桌互相摆一摆学具,看看如何计算15—9。
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很多孩子知道得数,但是不知道怎么摆小棒。
而我也没有给孩子一些指导,只是要求孩子同桌互相说说。
看了部分孩子说不出来,也就急着请其他孩子说说自己的算法,这样就导致一些基础差得孩子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
其实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孩子在自主探究,但是学生遇到困难时并没有给予帮助,这样的自主学习的效果甚微。
最后,课堂上未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请学生发言时,出现了学生和我一问一答的形式,只是这个孩子在和我交流,我倒是听懂了他的算法,而其他学生似乎对他的发言不感兴趣。
十几减9教学反思(通用16篇)
十几减9教学反思十几减9教学反思(通用16篇)十几减9教学反思篇1“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对于后边“十几减几”退位减法的教学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能为“十几减几”退位减法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基于这一理念,我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
课堂上学生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如:在计算“13—9”时,学生的计算方法:(1)“想加算减”法,因为4+9=13,所以13—9=4。
(2)“破十法”:13可以分成10和3,10—9=1,1+3=4。
(3)“连减法”,因为上个学期学过十几减几等于10的算式,所以把9分成3和6,13—3=10,10—6=4。
(4)也可以用13—10=3,由于减数多减了1,所以差要再加1,3+1=4,所以13—9=4。
当然有部分学生是通过数数数出来的。
在比较各自方法的优劣上,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和“破十法”的简便方法,实现计算方法的最优化。
在学生掌握了计算方法后,我让学生把所有“十几减9”的算式都整理排列出来,然后让他们发现探讨这些算式有什么规律,学生除了发现减数都是9,被减数一个比一个多1,差一个比一个多1,还发现了“差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1”这一规律,最后我让学生根据这一规律进行了计算练习,学生的计算速度得到了提高。
当然部分学生容易把“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和“几加9”的进位加法规律混淆,因此应多加练习,加深巩固,让学生加深理解,以达到熟练、正确地进行计算。
十几减9教学反思篇2十几减九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它是学习十几减几的基础,因此学好它非常重要,但计算课比较枯燥,学生不感兴趣,特别是一年级小朋友。
基于这一思考,在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将计算教学融入到具体情境中,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十几减9教学反思
十几减9教学反思十几减9教学反思篇1这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课时,学好本课对于后面十几减几的学习意义重大。
本节课教材提供了北方庙会中“卖气球”、“卖风车”、“套圈”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作用。
教学时,我们可以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观察主题图,为了提高学生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类和根据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学生观察之后,我把学生获得的信息有序地写在黑板上(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以后能学会对信息进行类),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信息提出问题。
如,(1)有15个气球,卖了9个。
(2)我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
由于这些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学生积极性很高,而且大多数学生能提出与题意相符合的问题,并能正确列式。
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由于学生有了“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因此,在我提出:你准备怎么计算15-9时,有的说:我想9+6=15,所以15-9=6,大多数学生认可这种方法。
我紧接着问:你还有别的算法吗?还有一个学生说:先算10-9=1,再算1+5=6,一小部分学生也认同了这种算法。
最后,经过对十几减9的算式找规律这一活动后,大部分学生转而认同了破十法计算,认为这样比较快,我认为这从思维上来说也算是一个提升的过程。
不过,我觉得很遗憾的是其它的算法在这个班的学生中没有再出现,而在我上一届学生中则还有许多种,新课程提倡的“算法多样化”在这个班的学生中似乎一直得不到体现。
今天的课堂练习我要求学生在计算十几减9时,要说出:你是怎么算的,我采用的是开火车的形式,一半的学生能过关。
今天的家庭作业,也要求把计算方法说个家长听,不知孩子们说得如何。
十几减9教学反思篇2今天带着孩子们探索了一个新的领域——十几减9。
在课堂上,通过摆小棒的方法,孩子们很快理解了破十法、连减。
孩子们能够知道:可以先从一捆里面取走九个,再把这一捆剩下的和另外的合起来,这样我们就能够知道15-9等于几了;同样的,我们也可以先取走零散的几个,之后再从一捆里面取走,也能够知道还剩下多少根小棒。
《十几减九》课后教学反思(通用10篇)
《十几减九》课后教学反思(通用10篇)《十几减九》课后教学反思(通用10篇)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十几减九》课后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十几减九》课后教学反思篇11、每个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都是不同的,所以使用的方法一定是多样性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十几减九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
2、教师通过让学生从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在列式计算。
创设相应的情境:一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是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顺利地引入新课。
3、要让学生理解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必须要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亲自去体验、去发现。
在探究十几减九的算式的规律时,教师可以运用小组合作的方法。
学生热烈地讨论、质疑、交流,真正投入到了学习中,在合作中领悟、发现规律。
在学习中,学生的积极情感得到了发展,合作交流能力得到了培养,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
《十几减九》课后教学反思篇21、在具体情境中自主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经历十几减9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
2、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学生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能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3、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方法,能正确列式计算。
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学过10以内的减法,会正确地口算十以内的减法以及求加法中的未知数和9的分与合。
学生经过20以内进位加法的学习,不但掌握了这些加法的计算方法,而且积累了通过实物操作探索算法的经验,这就为主动学习退位减法创造了条件。
教材把十几减9的教学设计成四个层次。
例题和练习第一题,主要是通过操作进行计算,重点让学生掌握3种方法;练习第2、3两题主要引导学生利用“想家算减”的方法去解答。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900字6篇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900字6篇本文为推荐专题“十几减九教学反思”相关内容。
以教人者教已,在劳力上劳心。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是需要提前准备好教案的,教案设计的类型取决于课的类型和结构。
如何在设计教案中能够让知识充分的展示呢?在这里,你不妨读读十几减九教学反思,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十几减九教学反思(篇1)我在教学十几减9这节课时,一开始,通过复习20以内的加法口算,后面的想加算减做了铺垫。
一开始,同学们通过观察主题图,能够很快找出数学信息并列出算式15-9,当我问到15-9等于多少时,大部分学生立刻说出是等于6.当我再问:你是怎么算15-9时,学生似乎不知道从何下手去思考。
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我让学生用学具来摆一摆,想一想,再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算法,相互启发,激活思维。
实现算法多样化也就水到渠成了。
这节课还有一种“破十减”需要学生掌握,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我在上课之前想了很多种方法,最后选择创设情景的方法,我希望通过摆圆片,让学生领悟到“破十减”法的过程。
给学生一些引导,让回答的学生一点一点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最后再向大家介绍了此方法的名称。
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它是学习十几减几的基础,因此学好它非常重要,但计算课比较枯燥,学生不感兴趣,特别是一年级小朋友。
基于这一思考,在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将计算教学融入到具体情境中,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篇2)《十几减9》这一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1. 在具体情境中自主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经历十几减9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
2.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学生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能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3.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方法,能正确列式计算。
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学过10以内的减法,会正确地口算十以内的减法以及求加法中的未知数和9的分与合。
十几减9教学心得体会范文模板5篇
十几减9教学心得体会范文模板5篇下面是收集的十几减9教学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十几减9教学心得体会1十几减9教学反思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它是学习十几减几的基础,因此学好它非常重要,但计算课比较枯燥,学生不感兴趣,特别是一年级小朋友。
基于这一思考,在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将计算教学融入到具体情境中,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通过教学,现将这节课的感触反思如下:一、将计算教学融入到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整堂课以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卖气球、套圈、猜字谜等)为主线展开教学,而这些情境又是学生所熟悉的,他们能在已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根据信息轻松地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学得积极主动,真正体现了“我要学”这一教学新理念。
同时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计算教学,学生能从中感悟到学习计算教学的必要性,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能较好地理解和把握新知。
在学习新知处,我组织学生自主探索15-9=?,然后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亲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对新知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这样组织教学,不仅能更好地落实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尊重差异,体现算法多样化,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学生在探究15-9=?时,由于学生间的差异,结果出现了多种计算方法:①将剩下的气球个数数出来,算出15-9=6;②想加算减:9+6=15,15-9=6;③破十法:10-9=1,1+5=6,15-9=6;④连续减:15-5-4=6,15-9=6;⑤简便计算:15-10+1=6,15-9=6。
我尊重差异,将每一种方法都展示出来,并一一予以肯定,让不同的学生都体验到探索成功的愉悦,实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十几减9教学反思(精选15篇)
十几减9教学反思十几减9教学反思(精选1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十几减9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十几减9教学反思1新课标重视让学生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并引导学生逐步优化算法。
在教学十几减9这一内容时,教材中出现了四种算法:一是用数数的方法,一个一个地减;二是用破十的方法,先从10里减去9,再与剩下的合并;三是用平十的方法,先减3,再减6;四是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等于13,13减9就等于几。
在教学这一内容的前几天,我们一年级进行了口算达标测试比赛,在试卷中出现了十几减9的题目,而这一内容之前还没学过。
有部分学生在家中已接触过这类题目,所以能正确计算。
而有些学生是瞎写一个答案,更有几个学生觉得无从下手,干脆空在那里。
针对这一情况,在讲解时,我提醒大家今后计算此类题目时,可以想加法来算……于是乎,教学十几减9时,学生根据情境列出13-9=4这一算式后,我问大家是怎么想的。
学生们都说是根据9+4=13来想的。
在我的启发下,只有一个学生根据情境,指出可以先从10个里去掉9个,再把剩下的1个和盒子外面的3个合起来是4个……算法的多样化已无从谈起……在探讨13-9的计算方法时,我对学生的知识基础估计不足,以致于没有出现预期的算法多样化,只出现了几种算法。
我没有进行很好的引导,一味地追问还有没有别的方法。
以致于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不愿说。
其实,从课后了解的情况来看,并不是都不会。
有的学生确实不会,有的学生不敢说,有的学生是不能正确地表述。
只要正确的引导就能激活学生思维。
实现算法多样化也就水到渠成了。
当学生的探究活动出现困惑时,我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探索,而是急着给学生提供帮助,以得到正确的答案为目的。
但是如果无视学生遇到的困难,一味地让学生自主探究,浪费宝贵的时间不说,也不利于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积极情感地培养。
一年级十几减9的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
一年级十几减9的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一年级十几减9的教学反思1“十几减9”是人教课标版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
同时学好这节课的内容又为后面学习“十几减8、7、6、5、4、3、2打好基础。
所以这节课的学习在本单元中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教材的编排也非常注重创设贴近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元宵节游园会,让学生从这些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再列式计算。
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课的开始我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刚刚过完的元宵节里都去了哪里玩,玩了什么?学生的学习欲望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以往的生活经验全部出现在眼前。
接着就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爱恩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得多。
”所以在这个环节,我让学生提问题,然后提炼出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所以在探索15-9=几时,我充分地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让他们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到算法多样化和优化算法的过程。
课本上在教学十几减9这一内容时,教材上出现了三种算法:一是用数数的方法,一个一个地减;二是用破十的方法,先从10里减去9,再与剩下的合并;三是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等于15, 15减9就等于几。
虽然在这一环节的教学时为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提供较大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学生也都能说出了这三种计算方法。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破十法”的算理,我还给学生留出了动手摆小棒的时间,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去感知,去理解。
但是在最后就明确了两种计算方法:“破十”的方法和用“想加算减”的方法。
这样让学生亲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对新知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13篇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13篇《十几减九》教学反思13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十几减九》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1我在教学十几减9这节课时,一开始,通过复习20以内的加法口算,后面的想加算减做了铺垫。
一开始,同学们通过观察主题图,能够很快找出数学信息并列出算式15-9,当我问到15-9等于多少时,大部分学生立刻说出是等于6。
当我再问:你是怎么算15-9时,学生似乎不知道从何下手去思考。
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我让学生用学具来摆一摆,想一想,再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算法,相互启发,激活思维。
实现算法多样化也就水到渠成了。
这节课还有一种“破十减”需要学生掌握,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我在上课之前想了很多种方法,最后选择创设情景的方法,我希望通过摆圆片,让学生领悟到“破十减”法的过程。
给学生一些引导,让回答的学生一点一点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最后再向大家介绍了此方法的名称。
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它是学习十几减几的基础,因此学好它非常重要,但计算课比较枯燥,学生不感兴趣,特别是一年级小朋友。
基于这一思考,在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将计算教学融入到具体情境中,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是极为重要的,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设计这个有趣而熟悉的游园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新知的学习,并贯穿全课,使乏味的运算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喜欢的活动联成一体。
通过解决“还有几个气球?”“还有几个没套中?”等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不只写在纸上的算式,而是蕴藏在生活中的一个个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在低年级教学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十几减9教学反思
十几减9教学反思十几减9教学反思1今天带着孩子们探索了一个新的领域――十几减9。
在课堂上,通过摆小棒的方法,孩子们很快理解了破十法、连减。
孩子们能够知道:可以先从一捆里面取走九个,再把这一捆剩下的和另外的合起来,这样我们就能够知道15-9等于几了;同样的,我们也可以先取走零散的几个,之后再从一捆里面取走,也能够知道还剩下多少根小棒。
我真的没有想到孩子们竟然可以操作的这么巧妙,许多孩子都能够用自己的方法取走小棒,这一点我是非常惊喜的,为孩子们的机智点赞。
但是让孩子们去表述自己想法的时候,他们说话不是特别流利,许多孩子能够操作出来,把自己摆小棒的过程完完整整的演示一遍,但是当让他们张嘴去描述自己是如何操作的时候,中间会有一些间断,不是特别流畅,这也就说明在数学课堂上,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需要加强。
这一节课我让孩子们动手操作的时间比较多,但是让他们张开嘴巴去描述的时间比较少,可能这就导致这一节课下来能够完整地表述出来自己想法的孩子没有几个,以后一定要注意要给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时间。
这一节课,我们还用了圈一圈的办法。
上学期我们已经强调过,表示去掉可以用虚线圈起来,或者用斜线画掉。
于是乎,这一节课我就有点想当然,想着孩子们还记得,就简单地说了一句“我们可以用虚线圈起来那些要去掉的”,着重展示了怎么圈,重点放在了破十的过程上,但是忘记强调要用虚线了。
后来我发现有一些孩子圈的时候用的是实线,是我考虑不够周全,没有突出强调,等到明天课堂上要再跟孩子们说说着点。
整堂课下来,其实是比较流畅的思路也很清晰,孩子们的表现也非常活跃,希望我们的孩子每天都能够成长一点点,进步一点点。
十几减9教学反思2今天新授内容“十几减9”。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复习旧知→情境引入→算法探究→巩固应用。
因为是开学第一节新课,结合本课内容,我出了一部分口算题,为新课铺垫准备。
上学期在练习口算题环节,我采用的是抢答形式,通过一学期的试验,本学期我给每个学生准备了一本小本子,每天的口算题都要求独立完成。
《十几减9》教学反思
《十几减9》教学反思《十几减9》教学反思1今天带着孩子们探索了一个新的领域——十几减9。
最近教授本节课,另外听了2节其他老师执教的本节课,采用的的教学流程都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出问题,列出算式15-9= 然后合作探究,可以摆小棒,可以写,然后汇报交流,学生想到的方法1、数小棒2、破十法3、平十法、4、想加算减。
第5总倒着数有的班级能想到,6、连减法。
有的想不到,课后针对本节课有几个问题又仔细琢磨了一下:1、本节课知识的生长点在哪里?几位教师都在问题抛出后就合作探究了,学生无从下手,本节课知识的生长点应是15-3=不退位减法,本节课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它的生长点应该是20以内的不退位的减法,如15-3=直接从个位拿走3个,现在拿走9个,个位上不够了,怎么办?然后在让学生去探究,而且探究时小棒的准备,应该是1捆加5根,而不是直接15根。
有了复习,有了学具准备,学生先想到的应该是连减,那有5个,不够怎么办,把10位拆开,把1捆变成是根,再拿走4根,这是连减,其实我认为这也是破十。
然后在引导,有无简单方法,学生可能想到,拆开1捆,直接从里面拿走9.2、破十法真的破十了吗?有老师对破十理解不到位,究竟是把15拆成10和5,破出一个十来叫破十,还是把10位1捆破城10根交破十,显然是后者,这将在第3条说明。
3、本节课的后续知识是什么?本节课直接后续知识是十几减8、7、6等,但我认为本节后对下面几节课的学习,仅仅是计算方法的铺垫,是计算方法的迁移,方法拿过去用即可,不存在知识本身一个深层次的铺垫,这部分真正的后续知识应该是竖式计算,退位减,个位不够减怎么办?从十位节1当十,从这一点看破十肯定就是破1捆当10根。
由此看出,本部分破十如果处理不到位,后续的竖式计算还会出现障碍。
4、方法那么多,既然都解决同一算式,那肯定有共性的东西,共性的东西是什么?共性的东西应该是减法的意义,就是从15里拿走9,由此看出1捆加5根的学具准备很重要,1根1根拿走,倒着数,那拿走5根再拿走4根,连减,直接从10里拿走9,破十,先拿走10,再还回1根,平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几减9》的教学反思
诸城市实验小学王泽贞
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他们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因此,在我的课堂中,氛围融洽、民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厚。
《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的第一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学习“十几减9 ”的计算方法。
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为学生学习退位减法铺路,又为四则计算奠定基础。
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设计的情境有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节课教材共安排了两道例题,主题图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元旦游园会的场景图,通过气球图提问“还有多少个”引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例1展示的是“做减想加”、“破十法”的计算过程和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基于这一理念,我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十几减9 ”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
而我作为教师则重在关注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
1、对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再思考。
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精神,培养学生探究新知思维程序和方法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本节课,要让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必须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亲自去体会,去发现。
但是,本节课学生的实际操作效果并不理想,课堂中学生把注意力观注在”动”中,忘记了”思”,反而不利学生思维的开拓。
那课堂中如何给学生的操作思维以导向,怎样来组织学生的操作才最有效都
是我今后应该值得思索的。
2、对算法多样化的思考
算法多样化既是教学改革的趋势,也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
算法多样化化,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节课以及后面的几节课,提倡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思考,而实际教学中学生更多的喜欢采用“破十法“。
什么是更好的方法还是让学生在应用中比较、在比较中感悟,符合学生思维的方法为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