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的推进策略
用好“快乐读书吧”,推进整本书阅
|统编本教材主编温儒敏先生曾经说过:“统编本教材专治不读书。
”纵观教材体系,编者设计了多维度的课外阅读助推系统,“快乐读书吧”则以主题化的方式,明确推荐书目的类型,介绍推荐书目,渗透相关阅读方法。
因此,教师要充分把握“快乐读书吧”所承载的教学价值,精准解读所推荐的内容与蕴藏的导读目标,彰显学生在导读过程中的主体性,在学生深入阅读的同时,丰富学生的阅读思维含量,让学生习得基本的阅读方法,从而获取整本书阅读的有效策略。
一、关注“全”字,触类旁通中唤醒阅读动力教材编者在“快乐读书吧”栏目中所提供的信息量较大,这是统编本教材一直倡导的大量阅读,强化课堂内外融合的重要体现。
教师不仅仅要依托这些重要的资源,明确推荐整本书的用意,同时还要紧扣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个性特点、不同的能力层次,灵活而机动地选择层级化的阅读书目,关注学生阅读的整体过程,唤醒学生内在的阅读动力和持久力。
首先,推荐书目要力求“全”。
事先为学生储备大量契合他们认知能力的主题化书目,有助于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灵活且游刃有余地选择、确定自己阅读的类型,同时也为更多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个性化阅读的书目。
以二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为例,编者推荐的主题是童话故事,在教材推荐的童话书目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推荐多维的个性化阅读书目,比如《有魔力的怪草莓》《大林和小林》《没头脑和不高兴》等。
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推荐书目所起的辐射、引领作用,抓住其中最为典型的书目,比如陈伯吹的《一只想飞的猫》设置统整性问题:课文中的主人公有着哪些与众不同的经历?引导学生充分观察插图,在图文结合中运用推测揣摩的方法展开导读,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投身于整本书的阅读,对整本书形成初步的整体印象。
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尝试利用一本带动多本,将其他个性化的书目推荐给学生,相机构建层级化的课外阅读体系。
其次,关注过程要力求“全”。
“快乐读书吧”的教学,所要关注的范畴绝不应该仅仅限定在一节课的教学中,而需要将整本书阅读的全过程纳入教师关注的体系。
推进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和策略
推进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和策略2022年颁布的新课程标准对整本书阅读提出了教学建议,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改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优化课程设计,选择阅读书目新课标教学建议提到“合理安排好课内与课外、个人与集体的阅读活动,宜集中使用每学期整本书阅读课时,结合教师的指导和学生自主阅读,确保学生在课堂上有时间阅读整本书”。
学校应对其课程设计进行优化,学生拥有充足的阅读学习时间,是优化课程设计的前提,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深入理解阅读内容。
此外,教师也应根据小学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在充分掌握学生学情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阅读时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可以先选择一些生动形象的绘本供学生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还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加入游戏,丰富阅读体验,增强学习能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
高年级学生身心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思维发展水平明显提高,选择有深度的经典书籍,更能够激发其兴趣。
需要指出的是,不能将整本书阅读简单归为课外阅读,根据课标精神,要在课内由教师引导,教授方法,提出任务,课外由学生自主阅读,运用阅读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阅读活动。
创设学习情境,营造阅读氛围新课标教学建议提出,要营造自由阅读、欢乐分享的氛围,善于发现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成功经验,及时组织同伴间、学生间的交流与分享。
与单篇文章阅读不同的是,整本书阅读教学信息量更多,需要教师创设学习情境,在情境中加深理解。
问题情境,亚里士多德曾说:“思考始于惊奇的问题。
”教师在有效设置问题情境的基础上,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锻炼思维能力,使其对文本深入理解,在阅读的过程中解决难题。
体验情境,只对整本书中的文字进行阅读,对小学生来说无疑是枯燥乏味的。
情境体验式教学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为学生提供共情的桥梁和契机。
在他们阅读的时候,营造舒适的、生动的、有趣的、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氛围。
多媒体情境,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表现性,将多媒体与阅读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知识理解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浅谈整本书阅读的推进策略
浅谈整本书阅读的推进策略整本书阅读可以说是阅读教学改革的深水区,主要表现在:一是真正带来课外阅读量的增加,二是能够真正反映学生的自主阅读情况,三是学生阅读素养的真正形成。
那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做些什么才能使学生顺利达成阅读目标呢?笔者以为最重要的就在于读。
一、先读,为学生找到阅读的兴趣点统编教材“快乐读书吧”为学生推荐了整本书阅读的书目。
教师应该自己先阅读这些书目,然后再要求学生选择合适的著作去阅读。
毕竟自己班级学生的阅读水平与编者估计的学情是不是吻合,只有教师知道;书中哪些内容是学生喜欢读的,教师只有自己认真阅读后才能确定。
在这一点上,叶圣陶先生为教师树立了榜样。
为向学生推荐《爱的教育》一书,他专门写了一篇长达上万字的文章《〈爱的教育〉指导大概》。
文章认为《爱的教育》一书是以“感”和“情”表现爱的精神,这是对全书内涵精准、深刻的概括;文章还通过摘录书中的多个案例,具体分析作者在表达艺术上的特点。
假如叶圣陶先生写作之前自己没有认真研读《爱的教育》一书,只是人云亦云地泛泛而谈,这篇文章就不会被人民教育出版社再版《爱的教育》时收录,足见文章中的观点达到了别人难以超越的地步,能够影响每一个打开这本书的读者,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这本书。
由此可见,在向学生推荐整本书阅读之前,教师先于学生认真研读的重要性。
教师先于学生阅读整本书,认真寻找学生阅读的兴趣点,这决定了学生阅读时产生的“内在趋向性和内在选择性”,是影响学生能不能把整本书读起来、读下去的关键所在。
当整本书中学生阅读的兴趣点,被教师抓住并精心设计成观点、主张、看法,在向学生推荐该书时教师才能举重若轻,点石成金,吊起学生的阅读胃口,使学生对整本书阅读产生期待。
二、伴读,助学生突破瓶颈在学生进入整本书阅读之后,有些教师认为自己此前已经读过了,这一阶段主要是督促学生阅读,于是传统的查阅摘录笔记、现代化的打卡等多样手法都派上了用场。
由于整本书阅读是一个持续时间比较长的过程,上述方法在短时间内对学生阅读有督促效果,但时间一长学生就会找到其中的破绽,督促就处于失效状态。
初中起始年级整本书阅读策略
初中起始年级整本书阅读策略要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书籍。
初中起始年级的学生一般处于思维逐渐开阔、兴趣逐渐多元化的阶段,因此在选择整本书阅读材料时,需要注意书籍的内容和风格是否适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启发性、故事性强的作品或者描写世界各地风土人情的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取知识,拓展眼界。
要注重导读和引导。
对于初中起始年级的学生来说,很多时候他们缺乏对整本书的整体把握能力,因此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时,需要老师或家长进行适当的导读和引导。
在学生开始阅读新的整本书时,可以向他们介绍书籍的背景、作者的生平、书中重要人物与情节等,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在学生阅读过程中,也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引导他们思考书中的问题、品味书中的文字,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书中的内容。
要注重情感体验和思辨能力培养。
整本书阅读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和思辨能力。
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情感和思想,老师和家长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体验和情感交流。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思维层面来思考书中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要注重阅读体验的分享和交流。
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有各种不同的感受和体验,老师和家长可以鼓励学生在阅读后进行分享和交流。
可以让学生进行读后感、心得体会的分享,也可以邀请学生进行书中角色扮演或者情境再现,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书中情节和人物。
可以设置一些读书心得交流的时间和场所,让学生相互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书籍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分享和交流能力。
初中起始年级整本书阅读策略应当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特点,通过选择适合学生的书籍、进行适当的导读和引导、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辨能力,以及促进阅读体验的分享和交流,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整本书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丰富阅读体验,培养阅读兴趣。
希望通过这些建议,能够为初中起始年级的学生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让他们在整本书阅读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体验。
初中起始年级整本书阅读策略
初中起始年级整本书阅读策略初中起始年级是学生进入阅读量开始增大的阶段,这个时期对于阅读策略的培养非常重要。
通过正确的阅读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培养阅读兴趣,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下面就对初中起始年级整本书阅读策略进行一些探讨。
一、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在初中起始年级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从中感到阅读的乐趣。
在选择书籍时,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兴趣来选择。
初中阶段,学生可以选择一些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语言生动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小王子》等。
除了文学作品,也可以选择一些历史、科学、地理等方面的读物,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书籍,比如喜欢足球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与足球相关的书籍,喜欢科幻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科幻小说等。
通过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的积极性。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初中起始年级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中,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需要有定期的阅读时间,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来阅读,可以是在晚上课外的时间、周末或者假期的时间等。
学生需要有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避免在喧闹的地方或者有干扰的地方进行阅读,可以选择安静舒适的地方,让自己沉浸在书籍的世界中。
学生还需要有自己的阅读计划,比如每天或者每周读几本书,或者按照某个时间节点完成一本书的阅读等。
通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让他们更加专注于阅读,从而提高阅读的品质。
三、掌握阅读技巧在初中起始年级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中,学生还需要掌握一些阅读技巧,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学生应该注重词汇和句子的理解,遇到生词应该及时查字典,掌握词义和用法,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学生需要注意文章的结构,了解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结构体系等,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的要点。
学生还需要培养批注的习惯,可以在书中做一些标记、写下自己的思考和感想等,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文章的内容。
2022语文新课标解读与实践:“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策略
2022语文新课标解读与实践:“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策略整本书阅读是一个大家熟悉的说法,但是作为学习任务群里的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似乎又是陌生的。
之所以陌生,是因为学习任务群而非整本书阅读。
将整本书阅读放到学习任务群的环境中,又有着什么样的变化与实践措施的更新呢?一、学习任务群让整本书阅读由“无序”逐步走向“有序”整本书阅读不是有了学习任务群之后才成为热点,在之前的教学现场,它早已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1941年,叶圣陶先生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整本书”:“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
”他同时也说,“对本国文字的阅读与写作教养,即养成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非课外多看书籍不可”。
“课外多看书籍”或许就是这样的话语——“课外”,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整本书阅读”与“课外阅读”是画等号的。
也正因为如此,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其中最大的影响就是整本书阅读的无序。
说其无序,我想大概无非是这样一些原因:1.因为是“课外”,相对于课堂教学的严谨、规范,呈现的是一种自由、随意状态,需要孩子的自律、自我规划。
对于“课外”的东西,作为老师,可以监控的手段似乎也是较为有限的,在某些程度上,也仅仅只是“布置”与“期望”。
呈现的样态属于没有规范的粗放形态。
2.因为阅读的内容(整本书的内容)与教材课文内容相比,缺乏统一的标准,所以造成较为“无序”的情况。
换句话来说,就是某一本书,我们看到在二年级的课堂上出现,但是在四年级的课堂上也出现。
这样的情况,甚至不是在不同的区域,而是在同一个学校的课堂上同时出现。
大家都觉得这很正常,每一位使用的老师都有充分的理由。
可是,一本书究其实质来说,它可能只适合某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阅读。
即便有使用上的区别,仅仅应该是个例,而不是一个普遍使用的现象。
但在整本书阅读中这似乎是见怪不怪的事情。
3.因为谈论整本书的出发点多样化,造成各种观点“都有理但却相互冲突”。
2024年中学学校整本书阅读工作实施方案
阅读点亮心灯书香浸润人生——中学学校整本书阅读工作实施方案为推进读书节活动的开展,提高阅读的实效性,引导学生读一本书,亲近一本书,了解一个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阅读速度和写作水平,培养他们的文学基本素质和文学修养。
学校教科室决定在全校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中的整本书阅读,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整本书阅读,是落实立德树人、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是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重要途径。
从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现状分析整本书阅读还处于初级阶段:学生可阅读的书目匮乏,阅读的时间严重不足,还普遍缺少阅读的兴趣,有些学生即便能进行阅读,也多以“有趣”为选书方法,走马观花式地看点热闹;为了应对考试,学生们多把名著变成题集,搞“背题式”的假阅读。
这不仅架空了整本书阅读,更无法实现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的课程目标。
1.学生方面。
由于沉重的升学压力,再加上题海战术,使得整本书阅读开展较困难。
2.教师方面。
语文教师承担着传播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任务,但由于大部分教师课业负担太重或其他原因,很难对学生的整本书阅读给予有效的指导。
3.家长方面。
很多学生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一看到孩子看课外书籍,不问青红皂白就强行阻止。
4.社会环境方面。
花里胡哨的网络文学、庸俗低级的地摊文学、粗制滥造的影视文学影响并左右着我们的学生。
三、推进步骤为了规避现状中存在的问题,避免活动开展顺利,切实抓好阅读整本书工作,具体以下四步开展。
4月1日-10日,各备课组学期阅读书目推荐;4月11日-5月底,开展读书方法指导,师生阅读,撰写心得、书评等;在期中考试后一周,开展阅读周活动,分年级进行阅读专题研讨活动。
小学生整本书阅读实施方案及总结
小学生整本书阅读实施方案及总结在整本书的阅读过程中,推进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这个阶段,老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推进学生的阅读进度和理解深度,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书中的内容和主题。
1.阅读笔记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记录下自己的阅读笔记,包括人物关系、情节发展、重要事件等等。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还可以帮助学生回顾和总结自己的阅读成果。
2.小组讨论在推进课上,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受,相互交流和启发。
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3.阅读检测在推进课的末尾,老师可以进行阅读检测,检查学生对书中内容的掌握情况。
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还可以让老师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指导。
第三阶段:主题交流课在整本书阅读结束后,可以进行主题交流课,让学生们分享自己对书中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书中的主题,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1.主题讲解在主题交流课上,老师可以先讲解书中的主题,并引导学生探讨主题的含义和意义。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书中的主题,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和探索。
2.学生分享在主题交流课上,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对书中主题的理解和感悟,相互交流和启发。
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的提高,还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书中的主题。
第四阶段:阅读延伸课在整本书阅读结束后,可以进行同类阅读的阅读延伸课,让学生进一步扩展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技巧,还可以让学生更广泛地接触到不同类型的书籍,丰富阅读经验。
1.同类书推荐在阅读延伸课上,老师可以推荐一些同类书籍,让学生进一步扩展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技巧,还可以让学生更广泛地接触到不同类型的书籍,丰富阅读经验。
2.阅读心得分享在阅读延伸课上,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对同类书籍的阅读心得和感受,相互交流和启发。
整本书阅读的推进策略 23
构
认识。
“闪回”是常用的创作手法,画面、场景、人
捕 捉
物在整部作品中的重复出现能够形成勾连,强化读
闪
者的印象。捕捉到这些内容,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
回
的创作意图,实现与作者的深度对话。
对
在阅读中自觉地将具有一定关联的人物、情节、
照 阅
场景对比参照,区分细微差别,探究差别产生的本质
读
原因。
经典作品常常被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跨界阅读指阅
整本书阅读的推进策略
发挥榜样的作用内关注习的养成容提 纲
促进策略的建构
立足问题的解决
壹 发挥榜样的作用
1 持续
2 稳定
3 有选择
4 有兴味
以真正的阅读者的形象培养真正的阅读者
关注习惯的养
贰
成
行为习惯
阅读 习惯
思维习惯
边
自觉停下来思考读过的内容,尝试概括情节,用自己的
阅 读
表达方式陈述读过的内容。
品评人物,加深对原著的理解。
意大利学者卡尔维诺将经典定义为“那些你经
经
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
典
重
读……’的书”。“重读都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
读
书”,“它们带着以前的解释的特殊气氛走向我们,
背后拖着它们经过文化或多种文化时留下的足迹”。
完成 阅读活动
建构 阅读策略
优化 认知图式
●我喜欢这个人物,因为……
的
●我想问问作者,为什么……
情 感
●我希望情节往…… 发展,因为……
变
化
叁
促进策略的建 构
整
内容重构
本
书
阅
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
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整本书阅读即让学生读整本的书。
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如果一个学生的阅读只停留在语文课本的阅读上,显然是不足的,是存有很大缺憾的。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整本书的阅读变得越来越刻不容缓。
让学生读整本书,实际上就是让学生更全面地感知世界、感知存在,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让阅读塑造学生的个性,让阅读化育学生的气质,让阅读改变学生的人生。
整本书阅读,必将引领学生走进阅读的殿堂,为学生点亮心灯,助其快乐成长。
那么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指导呢?整本书阅读教学可分为三种课型:导读课、阅读推进课和成果交流课。
一、导读课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基础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
因此,教师在班内开展整本书阅读的前提是选对书,教师所推荐的书籍本身一定要适合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书选好后,在导读课上,我们要做的,一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对本次阅读充满期待,二是指导学生制订读书计划,让激情在计划的约束下得以持续,三是教给学生一些适合这本书的读书方法,消除学生的阅读障碍。
二、阅读推进课推进课要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展开,我们虽然把它叫做“阅读推进课”,其实它可以是一节课,也可以是短短的几分钟,还可以是几节课,甚至更多时间。
无论时间长短,只要以推进学生的阅读为目的的课,就可以叫做阅读推进课。
阅读推进课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每天布置一章的阅读作业,让学生带着阅读小问题自读,第二天利用午自习等闲散时间进行推进课,交流阅读情况。
也可以在每节语文课上课之前,利用三两分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知识问答,在争先恐后的抢答中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理清阅读中没搞懂的问题。
还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搜集整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把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摆到桌面上,大家共同协商解决。
初中起始年级整本书阅读策略
初中起始年级整本书阅读策略初中是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阶段,而初中起始年级整本书阅读是学生扩展视野、提高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整本书阅读策略对于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整本书阅读的策略要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
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逐渐提高,他们对于问题的理解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因此阅读整本书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信息和知识,从而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在制定整本书阅读策略时,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选择适合年龄和能力水平的书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整本书阅读策略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在阅读中感受文字的力量、培养阅读情感,是初中学生整本书阅读过程中的重要体验。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目,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要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如朗读、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整本书阅读策略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整本书的阅读不仅仅是为了理解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运用各种阅读策略,如预测、推理、归纳、推断等,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如速读、精读、批判性阅读等,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和阅读水平。
整本书阅读策略要注重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整本书的阅读不仅仅是语文教学的内容,还可以融入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如英语、历史、地理等。
在整本书的阅读中,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文化,培养学科交叉的综合能力。
教师要结合学科教学的特点,设计多种形式的整本书阅读活动,促进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整本书阅读是初中学生认知和情感发展的重要途径,制定科学有效的整本书阅读策略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提升阅读能力、与学科教学融合等方面的策略,可以有效促进初中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能力的提升,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的四重策略我这样教学《骆驼祥子》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的四重策略我这样教学《骆驼祥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的四重策略,并以《骆驼祥子》为例,详细阐述如何在具体教学中应用这些策略。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是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情感。
本文将首先介绍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的重要性,然后阐述四重策略的具体内容,最后以《骆驼祥子》为例,展示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运用这些策略,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了解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的核心理念和方法,以及如何在具体教学中灵活运用这些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策略一:导读引领,激发兴趣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导读的作用不可忽视。
导读不仅是引导学生进入新书的桥梁,更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手段。
我在教学《骆驼祥子》时,特别注重导读的设计和实施。
我精心挑选了一段引人入胜的引言,这段引言既概括了《骆驼祥子》的主题和情节,又巧妙地设置了悬念,让学生在阅读前就对书中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这样的引言,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学生通往书中世界的大门。
我利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展示了与《骆驼祥子》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如老北京的风土人情、骆驼队伍的壮观景象等,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到书中的世界,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我还组织了一次关于《骆驼祥子》的主题讨论会,邀请学生和我一同探讨书中的主题、人物和情节。
在讨论中,我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和讨论,使他们在交流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我在导读阶段还为学生布置了一些与《骆驼祥子》相关的阅读任务,如阅读书评、了解作者生平等,这些任务不仅有助于学生对书的内容有更全面的了解,同时也能帮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通过这一系列的导读策略,我成功地激发了学生对《骆驼祥子》的阅读兴趣,为他们的整本书阅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继续运用各种策略,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体验阅读的魅力。
小学生整本书的阅读策略
小学生整本书的阅读策略一、导言阅读是每个人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对于小学生来说,整本书的阅读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整本书的阅读,小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然而,如何有效地进行整本书的阅读,是许多小学生和家长们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整本书的阅读策略。
二、阅读前的准备1、选择合适的书籍对于小学生来说,选择适合他们年龄段的书籍非常重要。
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性别、性格等因素来选择,也可以参考教育部门推荐的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
同时,要注意选择质量好、内容健康、语言规范的书籍。
2、制定阅读计划在开始阅读之前,建议制定一个合理的阅读计划。
可以根据书籍的难易程度、孩子的阅读能力以及每天可用的阅读时间来制定计划。
同时,要确保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避免孩子在阅读过程中感到压力过大。
三、阅读中的技巧1、粗略阅读和精细阅读相结合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采用粗略阅读和精细阅读相结合的方式。
粗略阅读可以帮助孩子了解书籍的大致内容,确定哪些部分需要精细阅读。
精细阅读则需要深入理解书籍的内容,注重细节和深层含义。
2、做好笔记和总结在阅读过程中,建议做好笔记和总结。
可以记录下重要的内容、自己的想法和感悟等。
同时,在阅读结束后,可以总结出书籍的主要内容、主题、人物形象等,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四、阅读后的反思和延伸1、反思和评价在阅读结束后,建议进行反思和评价。
可以思考书籍的主题、作者的观点以及自己的看法等。
同时,可以对书籍的优缺点进行评价,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书籍的价值和意义。
2、延伸阅读在阅读结束后,可以引导孩子进行延伸阅读。
可以选择与书籍相关的其他书籍进行阅读,也可以寻找与书籍主题相关的资料进行了解。
延伸阅读可以帮助孩子更深入地了解书籍的内容和主题。
五、结论小学生整本书的阅读策略是帮助他们更好地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
在阅读前要做好准备,选择合适的书籍和制定合理的计划;在阅读中要采用粗略阅读和精细阅读相结合的方式,做好笔记和总结;在阅读后要进行反思和评价,并进行延伸阅读。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推进策略与实施成效探究
新教育 上旬刊4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
然而,目前小学生的阅读情况令人担忧,通过观察、谈话以及阅读背景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当下小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状况,发现存在阅读兴趣低、阅读量极少、阅读习惯差、阅读方法欠缺、表达能力弱等问题,主要原因如下:一是阅读时间受到挤压,尤其是小学高年级因学业压力大,阅读时间往往得不到保证;二是阅读环境不佳,学校、班级以及家庭中藏书量少,不能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且对阅读未引起一定的重视;三是课外阅读的指导敷衍、流于形式,在日常教学中未开设真正有的放矢的阅读指导课,学生对阅读基本策略及方法知之甚少,导致阅读的效果大打折扣。
由此可见,追求有效的整本书阅读十分迫切的,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方法、学会阅读、爱上阅读。
整本书阅读应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经典书籍,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一定的阅读方法,在某一个时间段,围绕整部经典作品展开阅读,与作者、文本、大人和同伴之间进行对话。
整本书阅读既指向语文阅读的增“量”,也指向语文阅读的升“质”,其所带来的两个方面的功效,都是单篇、短篇作品的阅读所不能实现的。
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方式推动整本书阅读,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独立的阅读者,实现从学习阅读到通过阅读学习的转变。
那么,如何有效地推进整本书阅读呢?制定整本书阅读策略是关键。
整本书阅读策略是指推进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方式和方法。
通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以及相关活动,快速激发阅读者阅读积极性,在阅读的过程中养成阅读习惯,在大量阅读中习得阅读方法,在阅读活动中发展终身阅读。
因此,可以尝试通过以下三种策略有效开展整本书阅读,实现阅读能力的综合提升。
一、结合多种阅读记录,促进阅读习惯的养成1.图书漂流卡第一阶段,建立班级图书角。
笔者组织本班学生把已经阅读过的并且喜欢的书籍放在图书角,为图书漂流做好准备。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的推进策略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的推进策略山东省青岛第三十九中黄国通【内容摘要】学术类整本书阅读是新课程标准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高中生刚开始涉及学术类著作时,最适合观看的学术类著作莫过于《乡土中国》,可以通过“梳理”“构建”“对话”这三个步骤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逐章进行阅读。
“梳理”让学生初步认识文本;“构建”让学生通过个性化的方式重构文本;“对话”通过不同的观点碰撞,对知识进行建构、解构、再建构。
【关键词】乡土中国阅读研讨教学方案高中1.前言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学术类整本书阅读将列入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之一。
整本书阅读对比单篇或单元的教学而言更具有挑战性,且整本书阅读本身就具有独特的教学价值。
本文主要以学术类著作《乡土中国》为例,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阐释概念的特点。
将全文分成六个部分:1~3章为第一部分,4~5章为第二部分,6~7章为第三部分,8~ 9章为第四部分,10~11章为第五部分,12~14章为第五部分,每个部分设定一个主题,使用“梳理”“构建”“对话”三个关键词对这几个部分进行教学实践,并对其进行思考。
2.对文章进行梳理首先,需要先对文章内容进行梳理,将文章的思路理清,才能顺畅地进行阅读,这种方法也是课程标准的要求。
《乡土中国》是由14篇文章构成的“论文集”,具有很强的学术性,但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具有严密体系的学术专著,读这本书首先要读懂每一篇文章,对每一篇文章的阅读,都是通过浏览、略读、精读到研读的方式,只有经过反复的阅读,才可能真正理解每一篇文章的丰富意蕴。
但由于高中生在梳理能力这一方面的训练较少,导致高中生的文章梳理能力较弱,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该先对学生进行文章梳理这一方面的训练,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随后再引导学生对《乡土中国》整本书进行梳理。
《乡土中国》运用独特的方言和语言技巧塑造了个性鲜明的农民形象,描绘出生动的乡村生活场景,同时揭露了土地政策在实行中给农民带来的困扰以及对乡村伦理的破坏,表现了作家深切关怀情感的同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整本书阅读的实施困境及其突破策略
整本书阅读的实施困境及其突破策略一、概述整本书阅读,作为一种深度、系统的阅读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以及拓宽知识视野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整本书阅读的实施却面临着诸多困境。
本文旨在探讨整本书阅读的实施困境,并提出相应的突破策略,以期为提高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效果提供有益的参考。
整本书阅读的实施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生阅读兴趣和动力的不足,由于学生面临着繁重的学业压力,往往难以抽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整本书阅读,部分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导致整本书阅读难以得到有效推进。
二是教师指导的缺失或不足,部分教师在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过程中缺乏系统的指导方法和策略,难以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和理解。
三是阅读材料的选择不当,一些学校或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导致阅读材料与学生实际需求脱节。
针对以上困境,本文提出了相应的突破策略。
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力,如开展阅读活动、设置阅读奖励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整本书阅读。
加强教师的阅读指导能力培训,提升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专业素养和指导水平。
优化阅读材料的选择和推荐,确保阅读材料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需求,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和兴趣。
整本书阅读的实施困境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决。
通过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师指导能力以及优化阅读材料选择等策略,我们可以有效突破整本书阅读的实施困境,推动整本书阅读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和深入发展。
1. 整本书阅读的定义与价值整本书阅读,是指读者针对某一完整的著作进行从头到尾、系统连贯的阅读过程。
这种阅读方式强调对书籍整体内容的把握和理解,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有助于读者形成完整的思维框架和知识体系。
整本书阅读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它有助于培养读者的深度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通过对整本书的深入阅读,读者能够更全面地理解作者的观点、思想和表达方式,进而形成自己的见解和判断。
小学中段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
小学中段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一、把脉中段学生思维特征,为整本书阅读指导定向随着识字量的增多,生理和心理的逐渐成熟,小学中段学生对于文字的理解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他们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喜欢探索新鲜事物。
在语言方面,他们非常喜欢模仿大人的表达方式,却又不失儿童的天真。
这一阶段的孩子已不满足于直观的图像和文字的表层含意,他们的阅读品位已经有所提高,他们喜欢阅读能开阔视野的书籍,带领他们去深入探寻熟悉或陌生的世界。
那些故事性强的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因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有趣的情节,特别符合这一阶段学生的阅读兴趣。
那些描写同龄人生活的儿童文学也深受他们的喜爱。
在这一类书籍中,他们很容易与书中人物产生共鸣,丰富自己的阅历与情感。
其次,一些富有科学知识的书籍,也非常受中段学生的欢迎。
学生阅读这一类书籍不但能提高阅读水平,还能够通过书本发现一个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在思想上获得新的体验。
小学中段往往是学生阅读水平的分水岭,容易出现学生语文学习“两极化”现象。
心理学家林崇德老师把这个阶段称为学生的“转折期”。
具体表现为“小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过渡,是思维发展过程中的‘飞跃'或'质变在这个过渡中,存在着一个转折期,这个转折期也就是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年龄'……一般认为,这个关键年龄出现在三四年级。
”强调这个“关键年龄”,就要求小学教育工作者适应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转折期,施以适当的教育。
从以上对中段学生的阅读认知、年龄特征和思维特征来分析,这个阶段的整本书阅读指导课应区别于低段学生阅读指导的偏向儿童化,也不同于高段学生阅读指导的理趣化。
对中段学生来说,整本书阅读指导可以是读中的推进课、读后的交流课,还可以是同类书籍中读完一本书的交流向另一本书推进的“桥梁”课(统编教材中每册中的“快乐读书吧”都会推荐不止一本同类别的中外书籍,教师在重点指导学生阅读一本书籍后,再让学生用同类方法阅读另一本书籍,这样的课型我们称之为“桥梁”课)。
整本书阅读推进课教学模式建构
整本书阅读推进课教学模式建构在整本书阅读中,推进课能够起到前后勾连、方法引导、促进阅读的作用。
为此,教师要积极探索建构整本书阅读推进课的教学模式,保证整本书阅读能够有序推进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经验分享式经验分享是建立在学生阅读整本书有所收获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整本书的特点选取情节、人物、主题、写法等角度作为分享的主题,让学生围绕主题开展多元对话,采用讨论、朗读、交流读书笔记等形式,继续推进整本书阅读活动。
如《草房子》经验分享推进课,教师可以选择与杜小康有关的关键事件作为主题组织学生分享阅读体验。
一是借助重要事件,梳理故事内容。
学生可以抓住小說的第五章和第八章中描写杜小康的故事,梳理杜小康在每个阶段经历的重要事件,呈现这个人物的成长经历:故事的开端表现的是杜小康的家境很优越,故事的发展是深秋时节杜小康被迫失学了,故事的高潮是开春的时候杜小康在芦苇荡放鸭,故事的结局是杜小康重回油麻地在校门口摆摊。
二是在聚焦关键性事件,感悟人物的成长。
在推进课上,学生通过比较可以确定对杜小康成长影响最深的事件为关键事件,无疑失学和放鸭对杜小康的影响最深刻,学生找出作品中相应的描写,体会失学使杜小康曾经因家境优越建立起来的虚荣心受到严重打击,并且十分渴望继续读书;在芦苇荡放鸭时,杜小康与暴风雨搏斗,不仅体现了自己勇敢坚强的品质,而且战胜了孤独的情绪,让自己在苦难中慢慢走向成熟。
在这种关键事件的表达中,人物面临突然的灾难,都需要勇敢面对。
经历这种灵与肉的双重考验,人物才能成长。
三是在思辨性的讨论中交流阅读启示。
学生只要敢于分享、言之成理,对整本书阅读来说都是值得肯定的。
二、问题解决式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由于阅读内容丰富,加上以学生课外自主阅读为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只是这些问题如何有效地加以解决,就成了整本书阅读推进课绕不开的问题。
如在《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中,学生产生的问题很多,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组织学生解决问题,推进整本书阅读的进程。
巧用阅读单,推进整本书阅读——以统编四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为例
巧用阅读单,推进整本书阅读——以统编四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为例摘要:“快乐读书吧”是部编版教材在实施素质化教育方面做出的积极尝试,该栏目以古今中外经典作品为载体,旨在让学生感受阅读乐趣,产生阅读兴趣。
文章阐述了推行整本书阅读的意义,提出了小学四年级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策略。
关键词:阅读单;整本书阅读;统编四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以神话为主题,推荐阅读《中国神话传说》与《世界经典神话与传说故事》。
引导学生联系第四单元神话的学习,自主阅读中国神话和世界经典神话,进一步感受神话永久的魅力是本册“快乐读书吧”的学习要点。
笔者以《世界经典神话与传说故事》为例,谈谈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进一步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一、推行整本书阅读的意义(一)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的构建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文化的理解和传承这四大方面,依靠传统的单篇阅读教学方法显然只能片面地满足语文知识性学习,不能真正发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以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代表的新型语文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适应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
学生在阅读了整本书之后,对人物的评价、对故事情节的感受、对书中所传递的价值观更能有深刻的体会。
在这个阅读过程中,学生的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各方面得到发展与提升,这是学生在自我构建语言系统与建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
(二)顺应新课标的要求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推行整本书阅读教学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这是因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作了明确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3-4年级)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5-6年级)不少于100万字。
也就是说,学生需要在整个小学阶段完成上百万字的阅读任务。
此外,语文课程标准极为关注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希望学生能够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真正做到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捕
“闪回”是常用的创作手法,画面、场景、人物在整部作
捉
品中的重复出现能够形成勾连,强化读者的印象。捕捉到这
闪Hale Waihona Puke 些内容,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实现与作者的深
回
度对话。
对 照
在阅读中自觉地将具有一定关联的人物、情节、场景对
阅
比参照,区分细微差别,探究差别产生的本质原因。
读
经典作品常常被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跨界阅读指阅读过程中,
肆
立足问题的解决
设计原则
突出统整
指向文本 基于目标
设计思路
预读:生成动机 通读:过程完整 研读:深度理解
整本书阅读 课堂教学的关注点
探索门径 阅读盲点 精神成长
我们要教给学生的,不是伟大的作品,而是 对阅读的热爱。
—— [美] 斯金纳
感谢信任,恳请指正。
己
●我喜欢这个人物,因为……
的 情
●我想问问作者,为什么……
感
●我希望情节往…… 发展,因为……
变
化
叁
促进策略的建构
整
内容重构
本
书
阅
经典重读
捕捉闪回
读
的
策
略
跨界阅读
对照阅读
内
通读全书,提取相关信息,按照新的形式重新组合并
容
呈现,以期更为全面地分析人物形象、梳理情节结构、关
重 构
注环境特点,建构客观完整的认识。
跨
突破学科边界、突破纸质媒介进行的综合阅读。有些书的阅读需要打
界
开学科的界限,综合利用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的知识获得更深刻
阅
的理解;有些书需要打开不同艺术形式的边界,借助戏剧、电影、评
读
书、连环画等表现形式发现其与文学表达的差异。跨界阅读有助于体
会不同艺术形式在表现人物、设置情节方面的特点,立体化地品评人
整本书阅读的推进策略
发挥榜样的作用
内
关注习惯的养成
容
提
纲
促进策略的建构
立足问题的解决
壹
发挥榜样的作用
1 持续
2 稳定
3 有选择
4 有兴味
以真正的阅读者的形象培养真正的阅读者
贰
关注习惯的养成
行为习惯
阅读 习惯
思维习惯
边
自觉停下来思考读过的内容,尝试概括情节,用自己的表达方式
阅
读
陈述读过的内容。
边 回
●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关注到……
顾
●换句话说,这个情节(或人物)……
在
阅
能够在阅读过程中努力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判断。
读
过
●这一系列事件有意义吗?
程
●这个人物的行为可信吗?
中
主
●作者的风格有什么特别的效果?
动 评
●我同意作者(或人物)提出的观点吗?
价
关
注
能够在阅读过程中,关注自己的感受与感悟。
自
物,加深对原著的理解。
意大利学者卡尔维诺将经典定义为“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
经 典
‘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重读都好像初读
重
那样带来发现的书”,“它们带着以前的解释的特殊气氛走向
读
我们,背后拖着它们经过文化或多种文化时留下的足迹”。
完成 阅读活动
建构 阅读策略
优化 认知图式
自觉使用——自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