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探究【摘要】提问是课堂交流的主要形式,但在农村高中教学实际中存在很多提问误区,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在新课程改革要求下,我们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并且采用不同方式的提问,真正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作用,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化学。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提问;策略
新课程改革要求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因此我们教师要重视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但是实际教学中,教师把课本的知识传授当成唯一任务,提问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弊端,目前教师提问现状存在以下几种误区。
一、提问过少或过多
有些教师为了赶进度,减少课堂提问,更甚者一堂课下来,提问不超过三次,都以自己讲述为主,这种行为严重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意愿,剥夺了学生的主动性,不能使学生更好地展现自我。也有部分教师误认为新课程教学中,要形成师生互动、要充分调动学生,就要多问,因此他们采取了一问到底的策略,在课堂上过多地提问、分析,使学生周旋在一系列的提问中,“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或“屏幕问”,学生失去自主思考、体验的时间,这也将阻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难度把握不当
一般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把握不了问题的难度,提出的问题有可能过浅或过深,问题过浅学生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就会觉得所提问题缺少思维价值,没有什么意思,这样不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降低了教学效率。过深的问题则超越学生认知水平,这种提问的效果是不言自明的,一方面打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达不到教师教学目标。
三、问题形式过于单一
很多时候,教师在课堂中提问的形式过于单一,提问形式都是“教师问,学生答”,提问的内容就是检查学生的知识和对课本的理解。这种提问不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创造力、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不利于学生全面的发展。那么如何克服这些弊端,让我们农村高中化学课堂的提问更有效?
(1)设计问题的数量,贵在精。问题设计是课堂提问的基础,是课堂提问顺利进行的关键,问题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问题太少,发挥不了学生的主动性,但是问题太多,往往使学生频于答题,也极可能出现学生活动或思维与自己预先设想的不同的情况,学生无法及时回答出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这样一来就不能及时完成一堂课的授课,而为了赶教学进度硬把学生拉到自己备好的教案里。在问答过程中,牢牢抓住是否与自己设计好的教学程序相吻合的答案,却忽视了最精彩、最能激活学生思维的部分,甚
至有时候就干脆师代生答,这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负面作用,既达不到自己预想的目的,也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2)设计好问题梯度,由浅入深。要做到这点,教师就必须要深入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教材的知识体系,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紧扣有关教学内容,设计一个由浅入深、阶梯性的问题系列,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循循善诱、适时点拨,使学生的思维由表象到本质纵向发展。
例如在原电池的教学中,首先根据实验演示1铜、锌分别放入硫酸溶液中,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可提出第一个问题:“铜、锌分别放入硫酸溶液中的反应现象说明了什么?”学生就可根据金属活泼性来解释实验现象,然后再根据实验2将铜、锌用导线连接放入硫酸溶液中,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可提出第二个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铜变的‘活泼’了?”学生可根据2个实验中的不同点找出问题的所在——导线连接,最后根据实验3将铜、锌用导线并连接电流表再放入硫酸溶液中,通过实验现象验证学生的推测,并提出第三个问题:“为什么铜锌在连接导线后会产生电流”这第三个问题的提出就直逼原电池的主题,从而引导学生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这样通过从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入手,通过教师的层层设问,引导学生拾级而上。
在设计难度的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同的问题所引起的学生的思维参与程度是不同的,因此在培养学生能力上的作用
也不同。根据学生思考问题时的思维参与程度,我们把问题分为两种水平:高水平和低水平,低水平的问题侧重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再认和简单应用,例如:“什么是强弱电解质”、“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等,高水平的问题则需要学生对知识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例如“为什么生活中不用浓氨水作为氮肥”、“如何鉴别cl-、br-、i-”等等,低水平的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高水平的问题有利于摆脱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设计问题形式,花而不乱。不同的课堂提问形式,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学习兴趣,课堂提问的形式通常有集体提问、个别提问、小组讨论。
集体提问就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集体回答。这种提问对于振奋学生精神,活跃课堂气氛,有一定的激活作用,但应避免那种“是不是”“对不对”“懂不懂”的提问方式,这类问题容易造成学生凭感觉、乱猜想式的回答,会学生会感到单调乏味,也不利于学生的思考,提问要言简意赅,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一听就明确教师问的是什么,自己要回答什么。例如,在学习浓硫酸的性质时,如果直接问硫酸有什么性质,学生就不清楚自己要回答什么方面,所以要问清楚,因此我们可以提问以下几个问题:“浓硫酸能使胆矾晶体有蓝色变成白色粉末说明具有什么性质?”、“浓硫酸使纸张变黑色说明具有什么性质?”“浓硫酸使铜溶解说明具有什么性
质?”这样学生很清楚分别提问的是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和酸性。
个别式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使用最普遍、最广泛的一种提问形式,教师面对全体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全体学生思考,然后提问个别学生。但在这里不能只提问好学生,不提问差生,专提问一小部分学生,冷落了大多数学生,或对差生进行惩罚性提问,给学生难堪,因此也可以根据问题的难度分别提问不同的学生,例如在讲述氯水的性质时,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提问:“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具有漂白作用的是氯气还是氯水?”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就可以提出第二个问题:“具有漂白作用的是氯水中的那个成分”。另外个别提问还可以对那些上课心不在焉,注意力分散的学生以暗示和提醒,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也不影响课堂次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广和实践,课堂小组讨论受到广大教师的普遍重视,小组讨论一般要有讨论的话题和焦点,是由小组人员集中讨论、并有一位同学做好记录,最后由小组代表回答,其他成员补充,教师在c组织课堂小组讨论之前,应深入钻研教材内容,理出哪些地方适合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否激励其有感而发。例如在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也可以提出问题小组讨论:“电解过程中两极分别产生什么气体,用什么方法检验”,在氯水的性质中,我们就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氯水中有那些分子或离子?”在化学课堂中我们提问可以综合采用各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