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概论
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及简答题整理
一、名词解释政治:由社会经济基础产生和制约的,以国家权力为核心的,全部社会政治关系、政治组织、政治活动的总和。
政治形态:社会形态的组成部分,是依赖于社会形态,有相对独立性的有机体,是政治在一定经济条件下的表现与形式和阶段。
政治力量:是政治形态活动的主体,其主体可以是政党、民族、社团、阶级、政治人物。
政治组织:是政治活动的主体进行政治活动的组织设施。
政治意识:是政治活动的理论原则和经验,包含各种法律理论、政治态度、思想观念政治行动:是政治活动的过程,包含统治、管理、决策、选举参与等。
政党:一定阶级和阶层中的活跃分子,为了共同的政治利益,特别是为夺取和维持政权,影响政权的行使而建立起来的成为某一阶级或阶层的政治力量的组织。
政党制度: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进行政治活动的方式、程度、状态,又称为政党政治。
政治团体:又可以称为利益集团、压力集团、院外活动集团,指的是现代政治生活中不同于政党和国家机关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治决策形成过程的利益群体。
政治文化:人们对于政治生活的政治价值取向模式,与物质的政治系统是互动平衡的关系。
个体的政治意识:个体对自身在政治共同体当中的地位,身份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个人的政治利益的认识群体的政治意识:在社会政治共同体中,由个体组织而成的正规或非正规的政治集团,关于集团内在的政治关系和外在政治关系的反映。
社会的政治意识:作为一个整体的社会政治形态的意识。
政治管理:政治权利主体按照其某些既定的秩序和目标对政治生活进行自觉的,有计划地控制和引导的活动过程。
政治参与:公民自上而下参与,旨在影响国家的政治统治,政治管理等政治过程的活动,这种活动集中表现为对政府工作人员的产生以及政府决策过程的影响。
二、简答题1.美国两党制与英国两党制的区别。
(1)美国两党制主要表现在总统竞选上,总统竞选的获胜者为执政党,失败者为反对党。
(2)英国两党的活动围绕议会选举展开,由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织内阁,其成员也都是议会议员。
政治学概论笔记+孙关宏+胡雨春+任军锋
A. 政治与政治学1. 政治的内涵:狭义:当代政治主要是国家的活动及其形式和关系。
【时间上,只涉及国家;空间上,国家的政治现象及其活动】广义:当代政治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公共权力的活动、形式及其关系。
【时间上,全部人类历史;空间上,与社会公共权力相关联的各种权力现象和社会政治关系、行为与活动】GL p13D. 政治权力9. 权力、政治权力及其性质政治权力:权力现象和权力行为在政治领域的体现。
狭义地说是指公共权力,即行为者(个人、群体或组织)在公共事务方面控制社会资源,从事社会活动,实现预期目标,影响相关行为者的能力。
15J p125政治权力的性质:◆公共性:强制性:广泛性,深入性;弥散性;强制性12. 社会阶级与政治权力的关系:阶级:【列宁的】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他们在历史上一定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的关系(这些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因而领导自己索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他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LJ p76 16. 合法性与政治合法性:合法性:正当性,正统性,公证性,合理性。
合法性的层次:共同体层次:国家政权力图唤起公民对民族情感、传统文化和共同加之符号的认同;典则层次:国家政权必须努力证明普遍适用于政治共同体的法律规范,是符合共同体的政体价值观的,从而使公民对典则产生认同;当局层次:国家政权试图让公民相信,当局统治有利于共同体的维持和发展,当局统治符合普遍的法律规范。
GL pp60政治合法性:政府基于被民众认可的原则的基础上实施统治的正统性或正当性,ie. 政府实施统治在多大程度上被公民视为合理的和符合道义的。
政治合法性的意义:关系到政治秩序和政治统治持久性;意味着政权或制度(regime)的合理性。
15J pp144-14518. 政治权力的合法化:~对政治权力合法性资源的运作。
第四章《政治学概论》之政治民主
亚洲民主模式
注重集体主义和家族观念,强调 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实行一党 制或多党合作制。
拉丁美洲民主模式
受欧洲文化和美国影响,强调社 会公正和民众参与,实行代议制
和多党制。
国际组织对全球治理影响
联合国
作为全球最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通过制定国际 法和推动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深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保障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平等权益,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深化选举制度改革Biblioteka 提高公民参与意识完善选举制度
优化选举程序,确保选举的公正、公平和公开。加强选举监督,防 止和打击选举中的舞弊行为。
提高公民参与意识
加强公民教育,提高公民的民主意识和参与能力。鼓励公民积极参 与政治生活,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诉求。
02
它们对政府行为进行监督,揭露腐败现象,促进政府透明度和
公信力提升。
社会稳定器
03
在冲突和矛盾出现时,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能够发挥调解作用,
缓解社会紧张局势。
培育和发展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策略
政策扶持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为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提供资金、场地等支持,降低其运营成本。
培育公民意识
通过教育、宣传等途径提高公民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意识和能力,为社会团体和民间组 织发展奠定群众基础。
完善宪法框架下政治制度设计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要进一步优化人大代表结构, 提高基层人大代表比例,增强人大代表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加强参政党的建设,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发挥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中的重要作用。
政治学概论——精选推荐
第一章绪论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国际政治:是国家、国际组织及其他政治行为主体,在参与国际社会活动过程中发生的政治关系的总和。
政治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领域,是研究政治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和当代西方政治学者对政治的解释:▲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将政治看做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把政治解释为围绕着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
马克思主义对政治的解释:▲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所揭示的政治现象的范围:▲时间范围▲界定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的标准国家是政治学研究的核心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活动的核心是国家政权问题。
国家政权是所有阶级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是政治上层建筑的主体。
因此,政治学应抓住政治中最本质、最主要的最根本的问题,即国家政权问题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这就要求在研究中根据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和阶级状况来揭示国家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研究各种国家形态更替和政权组织形式变化的规律;研究国家活动和职能及其得以实现的方式和手段;研究国家制定政策,处理阶级关系、民族关系和其它各种政治关系和问题的方式、方法。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和政治行为及其发展规律、都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学与其相关科学交叉而产生的边缘学科:政治学与其相关学科交叉就出现新政治阶级学、政治心理学、政治社会学、政治人类学、政治文化学等边缘学科。
政治学与哲学的关系:自从人类创造出哲学以来,它就与政治产生了密切的联系。
政治学概论
政治学概论课程主要内容: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第二章政治权力第三章国家第四章政党第五章利益集团第六章政治管理第七章政治参与第八章政治文化第九章政治民主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一、政治的含义(一)对政治概念的不同理解1.具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观点(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
——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2)神权政治观即认为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
——董仲舒,托马斯.阿奎那,黑格尔。
(3)政治就是对权力的追求和运用,或者说政治就是“权术”、“统治术”、“权谋”。
——韩非子,马基雅弗利(4)认为政治就是一种管理活动。
孙中山—“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便是政治。
”马克斯·韦伯。
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1)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2)政治是以一定阶级利益和阶级关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关系的集中体现(3)在阶级社会里,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政治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二)政治的含义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政治就是在特定经济基础上,人们为维护和实现自身利益,围绕社会公共权力所从事的一切活动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特定社会关系。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二、什么是政治学(一)政治学的研究对象1.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政治学就是以政治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作为其研究对象,通过对政治现象的描述和把握,深入研究政治关系的本质联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目前我国政治学研究几个领域一是政治学基础理论(包括政治思想史)二是中国政治三是比较政治学四是行政管理五是公共政策六是国际政治(二)政治学与其相关科学的关系三、政治学的历史发展(P12—P24)(一)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二)中国政治学的历史发展(三)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特点:科学性,阶级性,革命性,实践性四、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以及学习、研究政治学的意义(一)政治学的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哲学方法论,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研究政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政治学概论
第一节 国家的起源
• 一、原始氏族公社制度 • 1、氏族制度的起源和发展 • 2、氏族制度的特点 • (1)氏族内部禁止通婚。 • (2)氏族制度的组织机构---议事会,是一切
成年男女平等表达意见的民主集会。 • (3)氏族成员有互相帮助、互相保护的义务。
• 3、原始民主制的特征
• (1)原始民主制是原始社会氏族内部的共同事务 的管理体制,而不是一种国家形式。
• 二、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意义
• 1、学习政治学有助于增强公民意识,提高政 治文化水平。
• 2、学习政治学有助于借鉴和吸收外国政治的 合理因素,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 3、学习政治学有助于提高广大干部的管理才 能,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管理的民主化。
第二章 国家与阶级
列宁曾经说过:“国家问题是一 个最复杂最难弄清楚的问题,也 是一个被资产阶级的学者、作家 和哲学家弄得最混乱的问题。”
• (3)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任何阶级 都要实现自己的目的,都必须掌握对国 家或社会的最高统治权。
• (4)政治的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的论述,我们 可以对政治概念作如下界定:政治是阶 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 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 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2)原始民主制是氏族全体成员享有的民主制 度。而不是国家产生后的阶级民主。
(3)原始民主制中的权力是处于社会之中的 “自然发生的共同体的权力”,而不是像国家 权力那样成为独立的、站在社会之上的支配主 体。
• 二、国家的产生及其与氏族组织的区别 • 1、国家的产生 • (1)国家是个历史现象,它不是从来就
界大战。 • (3)第三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政治学概论
政治学概论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一、名词解释政治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特别是研究政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多选题1、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从狭义的角度,政治学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即政治学要研究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等;从广义的角度,政治学要以公共权力为研究对象,研究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行为的内容和规律。
2、政治学的研究范围:政治学基础理论(包括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比较政治、公共政策、行政管理、国际政治。
3、中世界神学政治论的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
4、17世纪至18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繁荣阶段,代表人物:荷兰的格劳秀斯和斯宾诺莎,英国的霍布斯和洛克,法国的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美国的杰弗逊、潘恩和汉密尔顿。
5、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发展和变革阶段,代表人物:孔斯坦、边沁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家,孔德、斯宾塞为代表的实证主义政治思想家,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6、政治学的具体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法、制度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结构-功能研究法。
7、政治现象产生的原因:社会分工的发展、阶级社会的出现第二章政治主体一、名词解释1、政治主体:是指能够独立参与政治事务,享有政治权利,承担政治义务的政治实体。
2、领袖:领袖是阶级斗争和社会分工的产物,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在不同阶级的长期的政治实践中涌现出来,具有卓越政治见识和杰出政治才能,对历史发展有重要影响、在本阶级中拥有最高权威的政治人物。
3、政党: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和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4、两党制:是指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中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或赢得总统选举胜利,而轮流执掌政权的一种政党制度。
5、国家: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
6、国家机构:国家机构是阶级统治、政治统治的政治运筹机制性政治组织机构。
政治学概论
《政治学》概论第一张绪论政治学的研究目的:试图揭示人类政治生活的基本规律,从而建立起一门关于人类政治生活规律的可学。
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一、政治的实质和含义:第一、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第二、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第三、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根本问题。
第四、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政治是统治阶级如何利用政权扩大自己,如何争取同盟者,如何打击敌人的一种艺术。
政治概念界定: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综合。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国家政权是政治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应当区分两个层次。
首先,从狭义的角度上讲,政治学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即政治学要以研究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等;其次,就广义的角度而言,政治学要以公共权力为研究对象,研究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行为的内容和规律。
三、政治学的研究范围政治学研究对象的界定,规定了政治学的研究内涵。
依据对象这一内涵,可以推导出政治学研究的外延,即政治学的研究范围。
1、政治学基础理论(包括政治思想史),它是政治学的基础与核心。
2、中国政治。
3、比较政治。
4、公共政策。
5、行政管理。
6、国际政治。
政治学原理主要围绕政治学的基本对象——国家政权——而形成理论体系,并非试图涵盖政治学研究的全部范围,因此,它的作用在于为政治学相关领域和具体问题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
四、政治学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1、政治学与哲学的关系。
任何阶级或学派的政治学理论都要以某种哲学观点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
几乎每一种新的和具有影响力的哲学流派出现之后,都会引起政治学基本理论或政治学研究方法论的某些变化,并导致新的政治学流派的出现,以及现有政治学流派的分化或滞亡。
2、政治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政治学概论
政治学原理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一、政治的含义总体来说,可以把所有对政治的解释分为两大类:剥削阶级思想家的政治观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
(一)剥削阶级思想家的政治观古今中外剥削阶级思想家对政治的看法或诠释可以说五花八门,择其主要,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社会道德。
这是古代东西方国家较为普遍的观点。
亚氏言“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你会解释这句话吗?会,就知道亚氏的政治就是道德或伦理。
(2)把政治说成是一种法律现象,政治实际上就是一个制定法律、遵守法律、执行法律的过程。
持有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奥地利法学家凱尔森。
(3)认为政治就是对权力的追求和运用,或者说政治就是“权术”、“统治术”、“权谋”。
持有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马基雅弗利。
(4)认为政治就是一种管理活动。
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是孙中山。
他说:“管理众人之事就是政治”。
(5)认为政治就是制定和执行政策的活动。
这是当代西方国家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观点。
上述定义,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政治的内涵,展示了政治的某个侧面或某一特征,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了国家、权力、管理等政治核心问题,因而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它们又都没有全面深刻揭示政治的丰富内涵和外延,因此必须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政治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在许多不同场合下都曾对政治进行过深刻的论述,其主要观点是:(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这是从政治与经济的关系的角度来界定政治。
(2)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在阶级社会里,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和阶级矛盾。
这是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揭示政治的实质。
(3)在阶级社会里,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列宁观点不过,他们都没有对“政治”一词下过完整的定义。
(三)当代国内学者的“政治”定义如何给“政治”这一政治学的核心概念下一个比较全面而准确的定义?由于政治这一概念所涉及的问题十分宽泛,要给它下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义确实具有一定的难度。
政治学概论(适用2024版)完整版讲义
思考题二
比较不同国家的选举制度,分 析其优缺点。
思考题三
全球化对民族国家主权带来了 哪些挑战?
思考题四
如何评估跨国公司在全球治理 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推荐阅读
01
《政治学导论》(杨光 斌著,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
02
《比较政治学:理论与 方法》(张小劲、景跃 进著,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
01
社会舆论定义
社会公众对某一事件或问题的共同意见和看法,反映社会整体价值观和
利益诉求。
02
社会舆论形成
受到媒体、社交网络、公众人物等多种因素影响,形成多元化的舆论场
。
03
社会舆论对政治过程影响
监督政府行为、推动政策改革、塑造政治形象等,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力
量。同时,也可能存在被操纵和利用的风险,需要保持警惕和批判性思
未来政治发展趋势预测
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国际政治格局将呈现多极化趋 势,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程度将进一步加强。
民主化进程持续推进
随着全球范围内民主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未来将有更多的国家实现政 治制度的民主化转型。
新兴技术将继续改变政治生态
未来新兴技术将继续对政治生态产生深远影响,包括区块链技术、虚 拟现实技术等将对政治参与、选举制度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通常由选举产生的议员或代表组 成,代表不同阶层和利益群体。
立法程序
包括议案的提出、审议、表决和 公布等环节,确保法律的民主性
和科学性。
议事规则
规定议员发言、表决等行为的规 则,保障立法活动的秩序和效率
。
行政机关职责及执行过程
行政机关职责
(完整word版)00312政治学概论
(完整word版)00312政治学概论00312政治学概论第一章绪论■剥削阶级关于政治的解释(单选):①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将其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的学者有:孔子、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康德、黑格尔。
②视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其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的学者有:凯尔逊.③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及施展谋略玩弄权术的活动的学者:马基雅维里(他的著作《君主论》)、俾斯麦、拉斯韦尔、马克斯·韦伯。
④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的学者有:孙中山、麦肯齐。
⑤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的学者有:戴维·伊斯顿(他的《政治体系》提出了“权威性价值分配说“)。
■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解释(简答):①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有经济关系决定的.②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③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根本问题。
④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综上所述,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各社会关系的总和。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多选):①狭义: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即研究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等;②广义:以公共权力为研究对象,研究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行为的内容和规律。
■政治学的研究范围(多选):政治学基础理论(含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比较政治/公共政策/行政管理/国际政治。
■政治学与哲学的关系(单选):①传统政治观的逻辑起点认为人性是完善的或者是可以趋于完善的。
②而现代西方政治哲学的逻辑基点认为人性将永远是不完善、有弱点的.■政治学与法学的关系的学者及其著作(多选):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洛克《政府论》、卢梭《社会契约论》和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中国古代政治学:①(多选)先秦时代对我国政治生活影响最深远的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政治思想,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政治思想,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政治思想。
政治学概论
(1)政治革命是以革命阶级为主体的政治活动,是革命的阶级推翻落后、反动阶级的统治的运动;(2)政治革命的首要任务是夺取政权,通过夺取政权来推动政治发展,是政治革命的最重要标志;(3)政治革命是以政治体系全面的、根本的变革为内容,与旧有的一切政治关系、政治结构和政治观念进行决裂,建立一种全新的政治体系和政治体制;(4)政治革命往往以暴力为表现形式,通过革命的暴力推翻反动的阶级统治,建立新型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秩序。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的内容(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什么是政治?如何理解政治的的含义?答; 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运用政治权利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的利益要求,协调各种社会利益关系的活动。
对于政治的这一定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1是它强调政治是一种社会关系,并且指明这种社会利益要求和社会关系,在本质上经济基础形成的利益关系. 2是它强调一切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利来维护实现和协调的并因此才具有政治性,这就区别了政治现象非政治想象. 3是它从经济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关系这一社会联系的本质出发,提示政治的含义,这就在人们的基础需求的意义上保证了政治意义的深刻性.政治权利具有那些特性?答:1权威性.政治权利的行使,要得到全体公民的认可,得到法律的授权.因此,政治权利带有一定的权威性.由于政治权利是一种公共权利,反映的是公共意志,受到民意法律组织暴力的支持.所以,其权利行为具有权威性。
2支配性。
政治权利是一种支配力量,掌握了政治权利,也就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也就意味着在社会价值和利益分配中处于优势地位。
3强制性。
政治权利也是一种要求政治服从的强制力量。
4扩张性。
政治权利具有自我扩张和膨胀的能力。
它的应用边际直到遇到阻力和反弹而不能前进为止。
政治学概论
1.国家三要素说:把国家看成是由国家主权、领土‘居民为特征的组织。
这是从国家的表面现象,从政治地理意义上解释国家。
它的要害是抹煞国家的阶级实质,掩盖国家的本质和阶级使命,因而是不科学的。
2.国家主权:是统治阶级专政的全权在政治、法律上的表现。
剥削阶级国际权力的根本特征是同人民大众的对立和分离。
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一定组织形式行使国家权力,体现国家权力同人民大众根本利益的一致性。
3.地主占有制:是我国封建社会占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
与西方领主制相反,地主制经济允许土地买卖。
在这种制度下,地主获得土地的主要手段是购买。
他们把自己占有的大量土地分别出租给佃农种,并通过收缴地租的方式榨取农民的剩余劳动。
4.福利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整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以调节和缓和阶级矛盾,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统治的一种方式。
5.新型专政: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对少数剥削者的专政,是居民中绝大多数对少数人的统治。
6.原始积累:就是强使劳动者同生产资料分离,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霸占村社土地,实行殖民制度,国债制度,保护关税制度等等。
7.国家形式: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本阶级的统治而组织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是组织、管理和控制国家机器的制度和体制的总和。
8.国家机构:是组成国家机器的一切,国家机关的总和,包括全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
在现实上,它是实现国家权力,执行国家职能,进行日常活动的组织体系。
9.大国沙文主义:是指大国在对待小国的关系问题上表现出来的一种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反动资产阶级民族主义。
大国沙文主义者抱着大国的民族优越感,把本民族,本国家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唯我独尊,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对小国,弱国不是平等对待,尊重对方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而是粗暴地干涉他国内政,侵犯他国人民的利益,损害他国的利益和主权,甚至侵略、颠覆、控制、干涉和欺侮他国。
政治学概论
第二,由于商业活动、土地的买卖与变化,人们为谋生而流动,使原来的氏族与部落的居民杂居起来。
3、国家的起源
第一,国家是一个历史现象,它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第二,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第三,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是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以内。
9、国家三要素
往往从国家主权、领土、居民三个方面来界定国家,故称为“国家三要素”说。这是从国家的表面现象,从政治地理意义上解释国家。它的要害是抹煞国家的阶级实质,掩盖国家的本质和阶级使命,因而是不科学的。
10、国家职能
国家职能是国家本质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是国家活动的总方向、基本使命、基本目的,是指全部国家机器的基本职责和整体功能。
第二章 国家与阶级
1、氏族
氏族,是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结婚的人们的集团。它是原始公社制度的社会经济单位,也是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
原始社会的主要特点是:第一,以血缘亲属关系为纽带联系社会成员是氏族制度的本质。
第二,氏族是实行原始民主制的全体氏族成员的共同的管理组织。氏族制度的组织结构是议事会。
第二,革命的发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历史的必然现象。而改良则是在被统治阶级的压力下,迫使统治阶级实行某些让步的政策。
第三,由于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必须用暴力手段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它是一种激烈的社会变动。而改良则是渐进的,是一种和平的,局部的改造的过程。
一切剥削者类型的国家,都是通过社会变革更替的。
(4)结构功能研究法。政治结构功能分析方法,主要是试图通过剖析政治结构和政治功能来揭示政治系统运转的规律性。
8、行为主义
自考-政治学概论(00312王惠岩 周光辉)1
2021/10/10
3
✓ (二)非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解释
✓ 1.道德观点,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儒家思想;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康德和黑格尔)。
✓ 2.法律现象,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凯尔逊)。
✓ 3.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马基雅维利 的《君主论》第一次将政治与伦理分开;法家思想)。
2021/10/10
13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和发展
✓ 《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奠定了马 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主要内容是:
✓ 1.提出了国家是阶级组织的观点。(国家不是超阶级的) ✓ 2.人类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的核心是政权
问题。(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是政治关系的基本内容,强 制性和主权性是区分国家与其他组织的主要标志) ✓ 3.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这既是马克思主义政治 学的核心和主要观点,也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阶 级性)
2021/10/10
24
✓ 2.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给社会带来 三个主要结果:第一,奴隶制的巩固与发展;第二,个体 家庭开始成为社会的经济单位,耕地成为私有财产;第三, 部落联盟的出现(军事民主制)。
✓ 3.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商业从手工业分离出来(有决定意 义的生要分工)。给社会带来的两个结果:第一,由于商 品交换的发展,出现金属货币;第二,由于商业活动、土 地的买卖与变化,人们为谋生而流动,原来氏族与部落居 民杂居起来,这就使得以前的氏族组织无法有效管理。
✓ 第一,时间问题: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 一定阶段的产物。
✓ 第二,原因问题:国家的产生是社会内部发展的结果,是 生产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形成、阶级矛盾不可 调和的产物。
政治学概论
未知驱动探索,专注成就专业
政治学概论
政治学概论是研究政治学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的课程或学科。
它涵盖了政治学的各个方面,包括国家政治、国际关系、政府运作、政治哲学、政治思想等。
政治学概论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政治学提供基础。
政治学概论通常会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进行介绍,探讨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讨论不同政治制度、政治思想和政治行为等方面的内容。
这门课程也会教授一些关键的政治学概念,例如权力、国家、民主、政府等,以及相关概念的定义和解释。
学生通过学习政治学概论可以获得对政治学领域的综合了解和较全面的知识,提高对政治现象和政治问题的分析能力。
这也为学生后续深入研究政治学或从事政治相关工作打下了基础。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天,汉语中的“国家”至少有三种含义: 一是领土意义上的国家(Country); 二是民族意义上的国家(Nation); 三是政权意义上的国家(State)。
第一节 国家的起源
●原始氏族公社制度 ●国家的产生及其与氏族的区别 ●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
一、原始氏族公社制度
●原始社会的婚姻形式的变化
2)氏族是实行原始民主制的全体氏族成员的 管理组织。组织机构――议事会。
3)在氏族组织内部,所有成员之间的关系是 平等的,都有互相帮助和保护的义务。
二、国家的产生及其与氏族的区别
氏族制度的解体——国家的产生 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根源:私有制和阶级的形成 私有制和阶级的形成是社会三次大分工的结果
第一章 绪论
五.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和发展
《共产党宣言》(简答题) 1、历史地位:
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它奠定了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是对马 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原理的系统禅述。 2、《共产党宣言》主要内容: 1)它提出了国家是阶级组织的观点。 2)它明确指出了有文字记载以来,人类的
社会三次大分工 —第一次社会大会工
第一次社会大会工:畜牧业与农业的分工 产生三个结果:[识记] 1、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不同部落都开始有了
剩余产品。 2、由于生产的增长,剩余产品的日益增多,
私有制出现了。社会分裂为两个阶级:主 人和奴隶、剥削者和被剥削者 3、父权制代替母权制和家长制家庭出现
社会三次大分工 —第一次社会大会工
秩序的范围以内
第二节 国家的本质和职能
第二节 国家的本质和职能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 国家权力 国家的基本职能
引论
国家的本质问题,是国家学说的核心问题 对国家本质问题的不同理解,也是区分马
克思主义政治学与非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 分水岭的出发点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
●氏族的定义和特点
第一节国家的起源 一、原始氏族公社制度
个体劳动——集体劳动
第一节国家的起源 一、原始氏族公社制度
1、原始社会的婚姻形式:血缘家庭—普那路亚 群婚:人们最古老、最原始的家庭形式。即整个 一群男子和整个一群女子互为所有的婚姻形式 第一阶段:血缘家庭:禁止父母与子女通婚 第二阶段:普那路亚(同伴)家庭:兄弟姐妹之 间禁止结婚。姐妹们的共同夫夫不是兄弟,兄弟 的共同妻子也不是姐妹。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起源论
列宁: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的产物和表现。在阶级矛盾客观 上不能调和的地方、时候和条件 下,便产生国家。反过来说,国 家的存在证明阶级矛盾不可调 和。”——《国家与革命》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起源论
1、国家是个历史现象,它不是从来就有的, 是社会发展到这一阶段的产物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是把冲突控制在
三、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
1.神权论——君权神授论
托 马 斯 阿 奎 那
·
2.契约论
如何评价契约论
1、用“主权在民”的观点,否定“君权神授”的宗 教观点,是对神权论的有力打击,用资产阶级 自由、平等的思想,反对封建社会的等级特权, 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从这个意义上讲,具有 进步意义。它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 统治,夺取政权,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第一章绪论 二、真题再现
1.第一次系统提出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马克 思主义著作是( )
A.《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B.《国家与革命》 C.《论列宁主义基础》 D.《共产党宣言》 答案:D
第一章绪论 二、真题再现
1.政治的最初含义是( )
A.城邦
B.帝国
C.共和国 D.君主国
列宁: “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
2、从根本上说,契约论是没有历史事实根据 的非科学理论。一是对国家产生以前的社会描 述,是一种主观主义的设想;二是把法与国家 割裂开来;三是把国家看成永恒的“理性王国”
3.暴力论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起源论
恩格斯: “由于国家是从控制阶级对立的
需要中产生的,由于它同时又是在 这些阶级冲突中产生的,所以,它 照例是最强大的、在经济上占统治 地位的阶级的国家,这个阶级借助 于国家而在政治上也成为占统治地 位的阶级,因而获得了镇压和剥削 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
第一章绪论 二、真题再现
4.把政治解释为“管理众人之事”的代表人物 是
( C ) A.马基亚里 B.戴维·伊斯顿 C.孙中山 D.毛泽东
第二章 国家与阶级
第二章 国家与阶级
●国家的起源 ●国家的本质与职能 ●国家的消亡
一、国家的起源
“国”字的古文为:
可以解释为“一”(土地)、“口” (人口)、“戈”(武力)、“王” (王者)。
3)近代的法学政治观:马基雅维里被马克思 称为新时代第一个政治思想家,代表作《君 主论》
第一章 绪论 四.政治学的历史发展过程
4)实证主义政治学
代表人物:孔德、斯宾塞。企图用自然科学 的方法来论证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阶级合作” 和“社会团结”的必然性
5)二战后的行为主义政治学:强调对个人行 为的研究,运用科学研究方法,强调社会 科学的统一。
第一章:绪论 一 政治的涵义
5)法律论: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 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代表人物 奥地利凯尔逊。
6)政策论:将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 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价值 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代表人物有美国政 治学家戴维·伊斯顿。
第一章:绪论 一.政治的涵义
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讲政治) 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根源) 2)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3)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是一门科学,一种艺术
(ABCD) A孔子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康德 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
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的学者是 (A) A凯尔逊 B洛克 C布丹 D卢梭
第一章绪论 课后巩固
3、“政者 正也 子帅以正 孰敢不正”是把政 治
(A) A归结为伦理道德 B看作法律现象 C看作争夺权力的工具 D看作管理公共事务
成为私有财产 3、部落联盟的出现
产生直接交换的商品生产
社会三次大分工 —第三次社会大会工
商人阶级的出现:有决定意义的分工 结果: 1、出现了金属货币 2、由于商业活动,土地买卖与变化,人们为
谋生而流动,使原来的氏族与部落的居民杂 居起来。
社会内部矛盾激化——氏族解体——国家产生
国家产生的三种形式
第一章:绪论 一 政治的涵义
3、政治的定义
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 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 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 和。
第一章:绪论 二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1、广义:公共权力。
2、侠义:国家。
第一章:绪论 三 政治学的研究范围
1、政治学基础理论(包括政治思想史) 2、中国政治 3、比较政治 4、公共政策 5、行政管理 6、国际政治。
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的核心
第一章 绪论
五.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和发展
2、《共产党宣言》主要内容:
3)它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这不仅 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核心和主要观点, 同时也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阶级 性。
4)它强调指出,无产阶级在政治上不是用 共和制来代替君主制,不是简单地要求国 家形式的改变,而是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 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识记]
2、氏族的定义和特点
氏族:具有血缘亲属关系 ,同族内部 禁止通婚的人们的集团。原始公社的 社会经济单位,是原始社会血缘亲属 集团,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有共同名 称、宗教信仰和墓地。[识记]
氏族的发展:母系氏族——父系氏族
2、氏族的特点
1)氏族内部禁止通婚是氏族制度的根本规则。 以血缘亲属关系为纽带联系社会成员,是氏族 制度的本质。
家长制家庭[识记]:是以一个男子为首 的大家庭公社,包括一家之长及其晚辈, 也包括一些奴隶。
特点: 1、把非自由人包括在家庭内 2、父权(父亲的财产由其子女继承,女性的
财产不能让外氏族继承,只许她们在内部 通婚。)
社会三次大分工 —第二次社会大会工
手工业和农业分离。 三个结果: 1、奴隶制的巩固和发展 2、个体家庭开始成为社会的经济单位,耕地
第一章 绪论 四.政治学的历史发展过程
1.中国古代几种重要的政治思想 1) 儒家政治思想: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轲,主要著作是《论
语》和《孟子》,主要政治观点是“礼”和“仁政”。 2)法家政治思想:代表人物是韩非子和李斯,主要著作是
《韩非子》,主要观点是把法(法律)术(统治术)势 (统治权力)融为一体。)主张“霸道”和“以法治国” 3)道家政治思想:代表人物是老聃和庄周,主要著作是《道 德经》,主要观点是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以“无为而治” 为统治手段(缓和社会矛盾)。
第一章 绪论 四.政治学的历史发展过程
2.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5个阶段)
1)古希腊罗马的伦理政治观:强调道德、伦 理和价值判断,代表人物有柏拉图和亚里 斯多德。柏拉图《理想国》是第一部系统的 国家学说,亚里斯多德《政治学》是西方政 治学的开山之作。
2)中世纪神学政治观,以圣-奥古斯丁和托 马斯-阿奎那为代表。
5)它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学说。
第一章 绪论 六.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1、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根本研究方法: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理论联系实际;阶级分 析;经济分析。 2、政治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历史研究法;制度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结 构——功能研究法。
第一章绪论
课后巩固
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 归结为伦理道德的学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