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考纲经济知识整理

合集下载

2012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笔记 经济发展

2012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笔记 经济发展

职业培训教育网(

2012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笔记 经济发展
本文主要介绍2012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第七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中经济发展的归纳笔记,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您更好的全面了解2012年经济师考试的相关重点!!
三、经济发展(2011新增)
(一)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
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

包括:
1.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
2.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
3.广大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国民收入分配状况的逐步改善——我国居民之间收入和财产的分配的不平等程度趋于下降,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经济发展的核心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的提高。

因此以人为本就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内容。

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经济发展方式
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内容主要是要促进“三个转变”:
1.促进经济增长由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2.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3.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资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三)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和内容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办法是统筹兼顾。

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社会经济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开放和对外开放。

2012年初级经济师测试经济基础笔记:经济体制

2012年初级经济师测试经济基础笔记:经济体制

2012年初级经济师测试经济基础笔记:经济体制第五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基础本章考情:本章考试分值1-7分。

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商品经济、价值规律。

国家以间接管理为主。

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模式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一)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四个。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商品市场:基本条件。

包括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

要素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

(三)社会主义市场规则与秩序市场规则的内容:1. 市场进入规则:关于市场主体及其经市场的规范和准则;2.市场交易规则;3.市场竞争规则。

市场秩序包括市场进入秩序、市场竞争秩序和市场交易秩序。

其内容是市场规则的实现。

(四)市场中介组织对市场中介组织管理:立法管理、行政管理、行业管理和自律管理。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1.各类企业的特征2.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度为特征,以公司制为主。

3.财产关系:包括财产的所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关系。

4.法人财产权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特征。

其意义是什么。

五、我国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以实行土地的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为主要标志。

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没有改变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性质,只是改变了经营方式。

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是我国农村经济制度的基础。

第六章社会主义经济的增长与发展本章考情:本章的考试分值2-6分。

一、社会主义再生产(一)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实质包括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

(二)社会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

应当把扩大再生产的立足点转移到内涵扩大再生产上来。

二、社会主义的产业结构(一)产业结构的内涵及其划分1.概念2.分类:(1)两大部类(2)三大产业:各自包含的内容。

(3)按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分类。

(二)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三)产业结构的优化途径三、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一)1.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二者之间的关系(公式)2.初次分配:在与物质生产有直接联系的成员中进行分配。

2012届经济生活高考复习提纲.

2012届经济生活高考复习提纲.

必修1:《经济生活》复习提纲1、货币(1货币的本质考点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①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得属性。

②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得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③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考点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①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就产生了。

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考点3货币的基本职能①价值尺度: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③除以上两种基本职能外,货币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

考点4纸币及其发行量①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②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③流通中所需要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商品数量x商品的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④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考点5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对金钱,要取之有道,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2 信用工具和外汇考点6信用工具①信用卡、支票等时经济往来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

②使用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其中,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③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

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

考点7外汇和汇率①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②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兑换更少的人民币,说明外汇汇率跌落,外币贬值,人民币汇率升高,人民币升值。

2012年会考《经济生活》主干知识归纳整理

2012年会考《经济生活》主干知识归纳整理

2012年会考《经济生活》主干知识归纳整理一、价格问题(CPI指数上涨)(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1、导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的原因(为什么)答:①价值决定价格,商品成本不断上升;②供求影响价格,商品供不应求;③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导致的商品炒作、流通不畅;④其他原因如国际因素、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流通中货币量过多等也会导致物价上涨。

2、我国关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的原因(为什么要稳定物价?)答:①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带来影响。

价格较快上涨导致人们实际生活水平下降。

②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加强宏观调控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③稳定物价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故政府要有效实施宏观调控。

④物价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稳定物价有利于促进消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拉动经济增长。

⑤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我国采取措施调控物价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体现了以人为本。

3、我国稳定物价的措施(怎样做)答:①根本途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②供求影响价格。

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生产,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另一方面要抑制不合理的需求,缓解价格上升的压力。

③价值决定价格。

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

④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秩序,稳定物价。

⑤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物价稳定。

(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到理性消费、合理消费、绿色消费。

)二、消费问题(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1、影响消费的因素(1)根本原因: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2)居民收入。

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②居民消费水平还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与收入差距大小有密切关系。

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降低。

(3)物价水平。

(4)商品和服务的质量。

(5)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

(6)消费结构。

恩格尔系数过大,会限制消费水平的提高。

2012高考经济生活知识归纳

2012高考经济生活知识归纳

2012高考经济生活知识归纳货币和信用•货币:通货,通货单位。

是一种支付媒介,政府法定的支付手段,可以衡量商品、服务和其他流通物品的价格。

货币分为实物货币和纸币货币。

实物货币是由物品本身的货币价值支撑的,例如贵金属、稀有物质等;纸币货币则是由中央银行或其他授权机构发行并由固定数量的金融储备支撑的。

•货币的功能:价值尺度、支付手段、价值储存工具、流通手段•货币供应量:包括M1、M2、M3三种货币供应量。

M1包括流通中的货币—现金和活期存款;M2则包括M1和定期存款、单位存款和居民储蓄存款;M3则包括M2和金融机构理财资产。

•信用:互相信任和借贷行为的结合产物,用于实现个人或组织的融资和资产/负债管理。

信用的产生可以减少市场交易中的现金流通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也可以为市场融资创造条件。

税种•消费税:消费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项重要税种,是以消费品作为征税对象的税收。

•个人所得税:是以个人所得为纳税对象的税种。

•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是一种国家针对企业执行的税收政策,是企业利润的一定比例的税金。

•营业税:是指对生产、流通、加工和修理等企业的营业额(部分行业规定以应税收入代替)进行的一种比例税。

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指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正在不断加强。

这种联系以贸易和投资为主,同时也包括金融、劳动力流动等方面的联系。

•全球化带来的优劣:全球化带来了许多优点,如增强了国际合作、促进了贸易、提高了生产效率等等。

但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应对经济危机、逐利的资本、劳动力流动过程等等。

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是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举措。

它旨在改革过程中逐步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改善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力。

•改革内容:包括财税体制改革、价格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城市化改革、产权制度改革等方面。

宏观经济调控•宏观经济调控:是指政府通过放缩货币供应量、调整财政政策、引导社会投资和消费等多种手段,对国民经济总量、结构和分配等方面进行控制和调节,使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2012年高考经济常识必背知识点

2012年高考经济常识必背知识点

经济常识必背知识点注意:该背的必须背,不背你准吃亏!1.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有用)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体力脑力的消耗,可理解为平均成本)价值量的决定: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无关。

2.企业生产商品的目的:通过交换实现商品价值,获取利润。

手段:提高改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增加产量,扩大销售,降低成本。

3.货币的职能有哪些?基本职能:①价值尺度: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标示价格)②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买卖商品)其它职能:③贮藏手段(必须是金银);④支付手段;⑤世界货币。

4.通货膨胀: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量X商品价格水平) / 货币流通次数(速度)。

抑制通胀,稳定物价是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一般采用经济手段,通过制定实施货币政策(提高存贷款利率)和财税政策。

5.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分别是什么?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6.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有哪些?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影响上下波动。

商品价值是其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决定价格。

气候、地域、节日习俗等各种因素都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影响价格。

7.价格波动的影响是什么?对生活的影响——影响市场需求。

①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的需要量的影响是不同的。

②价格变化对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影响也不同。

(变化规律:以汽油、汽车为例记忆)价格变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①为获取利润自发调节生产规模;②为降低成本刺激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③价格竞争是企业间竞争的基本方式之一,可以促使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2012经济基础知识点

2012经济基础知识点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jūnhéng)价格1、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对某种产品或服务,消费者愿意购买(gòumǎi)而且能够买的数量。

2、需求(xūqiú)的影响因素:①消费者偏好(piān hǎo)(缓慢变化)②消费者个人收入(社会人均收入,正向(zhènɡ xiànɡ)变化)③产品的价格(反向变化,最重要因素)④替代品的价格(正向变化)⑤互补品的价格(反向变化)⑥预期(正)⑦其他因素。

3、需求规律:需求与价格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的关系,就叫需求规律,将这种关系用曲线D表示出来,这条曲线称为需求曲线。

横轴Q表示需求,纵轴P表示价格。

4、市场供给:是指某一段时间内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市场供给是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5、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①产品的价格(正)②生产成本(反)③生产技术(正)④预期⑤相关产品的价格⑥其他因素。

6、供给规律:市场上的商品的供给量以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

将这种描述供给量和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S被称为供给曲线。

以横轴Q表示供给量,纵轴P表示价格。

7、市场价格是在需求和供给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8、均衡价格:是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达到的价格水平。

需求曲线SS和供给曲线DD交叉点E叫均衡点,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其数量为Q0;此刻市场价格P0通常称为均衡价格。

9、最高限价:就是由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价以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下进行。

目的:保护消费者利益,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

这样会导致刺激了消费,限制生产导致市场短缺。

只宜在短期、局部地区实行。

10、保护价格:也叫支持价格或最低限价。

目的是保护生产者利益,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

属于市场干预行为。

会刺激生产,限制消费,导致市场过剩11、需求价格弹性:需求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的相对变动/价格的相对变动,Ed= △Q/Q÷△P/P,。

2012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背诵版)

2012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背诵版)

2012年《经济基础知识》(中级)背诵版第一部分经济学第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资源配臵方式和经济体制1、熟悉资源配臵的含义和资源配臵的基本方式;含义: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任何一个社会都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把有限的资源合理的配臵到社会需要的各个领域中去,以实现资源的最优利用。

基本方式:市场的方式和计划的方式2、掌握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含义及其区别;(1)计划经济的含义:就是以计划作为资源配臵的主要方式的一种经济体制。

(2)市场经济的含义:就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臵的主要方式的一种经济体制。

(3)区别: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资料和各种资源都为国家所有或主要为国家所有,企业只是政府的附属物。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配臵是通过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实现的,政府对企业不直接进行干预。

3、熟悉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比较。

(1)计划经济运行的基本条件:①信息条件、②激励条件、③偏好条件(2)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条件:①规范的市场主体;②完善的市场体系;③规范的市场运行规则;④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3)市场经济的特征:相互独立的企业拥有完全的经营决策权力,个人也拥有比较充分的消费和就业选择的权利。

(4)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性和构成要素:①市场机制是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促进资源配臵的基本机制;②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③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主要是通过经济政策来调节经济运行;④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是在一整套法律体系的约束下进行的。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1、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相结合2、熟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①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塑造出充满活力的微观经济主体;②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臵;③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④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⑤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2012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笔记 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

2012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笔记 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

2012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笔记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本文主要介绍2012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第七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中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的归纳笔记,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您更好的全面了解2012年经济师考试的相关重点!!二、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一)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的类型1.经济周期的含义又称商业循环,是指总体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而出现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

经济周期指的是总体经济活动,而不是个别部门或个别经济总量指标。

2.经济周期的类型分类标准分类结果按照周期波动的时间长短长周期(50~60年,康德拉耶夫周期)、中周期(8年左右,朱格拉周期)和短周期(3~5年,基钦周期)按照经济总量绝对下降或相对下降的不同情况古典型周期:经济运行处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为负增长增长型周期:如果处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率为正值,即经济总量只是相对减少而非绝对减少【例题·单选题】当一国经济处于低谷时,经济总量表现为相对下降,经济增长率为正值,以此为特征的经济周期通常被称为( )。

A.增长型周期B.古典型周期C.大循环D.长波循环『正确答案』A(二)经济周期的阶段划分和阶段特征(熟悉)可以把经济周期首先划分为两个阶段,即扩张阶段和紧缩或衰退阶段,如果衰退特别严重,则可称为萧条。

扩张阶段又可以再细分为复苏阶段和繁荣阶段。

紧缩阶段的最低点叫做谷底,扩张阶段的最高点叫做峰顶。

谷底和峰顶也叫转折点或拐点。

在经济的复苏和繁荣阶段,经济上可能出现的一般特征是,伴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持续提高,投资持续增长,产量不断扩大,市场需求旺盛,就业机会增多,企业利润、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也常常伴随着通货膨胀。

在经济的衰退或萧条时期,伴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持续下滑,投资活动萎缩,生产发展缓慢,甚至出现停滞或下降,产品滞销,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提高,企业利润水平下降,亏损、破产企业的数量增多,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

2012年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要点汇总

2012年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要点汇总

2012年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要点汇总2012中级经济基础知识要点汇总第一部分经济学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 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2. 影响需求变动的基本因素: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产品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预期、其他因素3. 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4. 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产品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预期、相关产品的价格、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5.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6. 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7. 需求价格弹性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通常可以把需求价格弹性分为三种:1)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大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大于1时,叫做需8.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2)当需求变量百分数等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等于1时,叫做需求单一弹性;3)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小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小于1时,叫做需求缺乏弹性; 9.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商品的重要性、商品用途的多少、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10. 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资金有机构成不同影响供给弹性的大小、供给弹性还受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给弹性的影响也很大 11. 消费者收入变动与需求的变动呈同方向变化。

价格与需求之间的这种呈反向变化的关系,就叫需求规律。

12. 供给与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化关系。

价格与供给之间的这种呈同向变化的关系,就叫供给规律。

13.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品价格降低,供给将减少。

供给曲线是一条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14. 市场需求不变,供给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市场供给不变,需求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2012年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笔记-第一章

2012年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笔记-第一章

2012年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笔记:市场需求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第一部分经济学一、市场需求(一)需求的含义(掌握)需求是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需求的构成要素有两个:一是购买欲望;二是支付能力。

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例题·单选题】需求是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 )。

A.愿意购买的数量B.能够购买的数量C.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D.实际购买的数量『正确答案』C(二)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掌握)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例1·单选题】消费者收入一般是指社会的人均收入,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

A.呈同方向变化B.呈反方向变化C.不相关D.完全等价『正确答案』A【例2·多选题】(2010年)影响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有( )。

A.消费者偏好B.互补品价格C.消费者的收入D.预期E.生产成本『正确答案』ABCD【例3·单选题】影响需求的因素很多,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 )。

A.商品品种B.国家政策C.商品本身的价格D.消费者偏好『正确答案』C【例4·多选题】关于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产品本身价格和需求的变动呈反方向变化B.价格是影响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C.如果预期价格将下跌,许多消费者将提前购买D.互补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随之降低E.消费者的偏好支配着他在使用价值相同或接近的替代品之间的消费选择『正确答案』ABDE【例5·单选题】(2009年)某月内,甲商品的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同时上升,引起的甲商品的需求变动量分别为50单位和80单位,则在这类商品价格变动的共同作用下,该月甲商品的需求量变动情况是( )。

A.增加30单位B.减少30单位C.增加130单位D.减少130单位『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某商品的需求量与其替代品价格变化同方向,与其互补品价格变化相反。

2012高考文综政治——经济生活部分复习资料

2012高考文综政治——经济生活部分复习资料

《经济生活》讲义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生产——交换——分配——消费1、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条件:A必须是劳动产品B必须用于交换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关系: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不是商品2、货币的产生、本质及基本职能1)产生:货币与商品不是孪生兄弟2)本质:一般等价物3)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其他职能:贮藏手段(一般是金、银)、支付手段(地租、利息、税款、工资)、世界货币(国际间结算)注意: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而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4)货币的本质(金属货币):——一般等价物5)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W—G—W` )练习:“W——G——W”这个公式说明(B)①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②买和卖两种行为在同一空间和时间进行③货币具有流通手段的职能④货币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 、①④ D 、①②③3、金属货币与纸币1)金属货币:金银条块、铸币2)纸币—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不是商品,本身没有价值)3)纸币发行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或速度4)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通货膨胀——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是导致此现象原因之一。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通货紧缩——表现为社会需求不足、物价水平下跌,常伴随经济衰退出现的现象。

(扩张性的财政与货币政策)练习:、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1) 待售商品的数量(2)商品的价格水平(3)货币的流通速度(4)居民货币持有量A、(1) (2) (3)B、(2) (3) (4)C、(1) (3) (4)D、(1) (2) (4)国家与纸币的关系: A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任意发行?“有权”确定纸币面额、多少、数量。

2012年高考《经济生活》常用知识点最后整理

2012年高考《经济生活》常用知识点最后整理

2012年高考《经济生活》常用知识点最后整理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价值。

2、通货膨胀第二课多变的价格3、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扩展开)4、供求影响价格5、价格变动对人们的生活有何影响(扩展开)6、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扩展开)第三课多彩的消费7、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扩展开)8、影响消费的因素:居民收入、物价水平9、树立正确消费观(扩展开)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10、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1、大力发展生产力1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3、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14、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扩展开)15、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六课投资的选择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16、财政的作用(扩展开)第九课征税和纳税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7、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18、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诚信缺失会直接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交易萎缩、经济衰退。

19、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2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扩展开)21、市场调节与国家的宏观调控(扩展开)22、规范市场秩序(扩展开)23、市场交易规则: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24、坚持科学发展观(扩展开)25、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展开)26、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扩展开)27、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

28、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之路29、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30、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3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32、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3、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竞争力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34、经济全球化(扩展开)35、对外开放(扩展开)36、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2010年高考《政治生活》常用知识点最后整理一、民主政治1、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012经济生活考纲解读1

2012经济生活考纲解读1

《经济生活》考纲解读之一-------黑龙江杜尔伯特一中一、货币(一)货币的本质1.商品(1).什么是商品?①含义②从外延把握:商品、劳动产品和物品的关系说明:商品包含于劳动产品,劳动产品又包含于物品。

因此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商③、从内涵把握: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注A:判断一个物品是不是商品,首先看它是不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肯定不是商品;然后再看是否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也不是商品。

注B:商品身份并非固定不变,在一定条件下,商品和非商品可以转化。

下列物品是商品吗?商场待售的电视机()买回后家用的电视机()被废弃后的电视机()被拾获后卖到废品收购站的电视机(2).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①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含义②如何理解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统一对立的关系?统一:两个属性相互依存①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物质承担者;②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对立:任何人都无法同时拥有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①对生产者而言,要想得到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使用价值②对消费者而言,要想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要付出价值(3)、从属性把握: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了解)商品只有具备了使用价值(有用),才有人购买。

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是商品,大自然界的物品和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也可能有使用价值注②:为什么只有商品才有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但并非劳动产品就有价值,价值只有在商品交换中才有意义,所以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即商品才有价值。

(4)“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原理的现实意义①它要求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改进技术,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物美价廉、适销对路的产品,以实现其价值(即要树立质量观和效益观念),注重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科技附加值,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作为消费者个人,在购买商品时,要“货比三家”,选择“物美价廉”的商品(即找到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最佳结合点)。

2012年中级经济师_经济基础知识_学习讲义03

2012年中级经济师_经济基础知识_学习讲义03

1 第三章 生产和成本理论一、生产者的组织形式和企业理论(一)生产者及其组织形式掌握生产者的组织形式:生产者即企业或厂商,企业的主要形式包括个人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

掌握生产者的基本假设:在生产者行为的分析中,一般假设生产者或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二)企业形成的理论掌握科斯的企业理论:企业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而产生的,企业的本质或者显著特征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企业产生以后,社会上就形成了两种交易,即企业外部的市场交易和企业内部的交易。

两种交易方式都要支付交易费用或成本。

当企业交易方式的交易费用小于市场交易方式的交易费用时,企业就产生了。

交易成本的节约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即企业是市场交易费用节约的产物。

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在于信息的不完全性。

【例题·单选题】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

A.交易成本的节约B.外部性C.市场失灵D.企业内部可以构造权力制衡机制[答疑编号2883030101]『正确答案』A二、生产函数和生产曲线(一)生产及相关概念生产要素一般被划分为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四种类型。

从较长时期来看,企业的各项投入都是可以改变的;但在短期内,企业的投入分为不变投入和可变投入。

(二)生产函数掌握生产函数的含义: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生产函数是最大产量与投入要素之间的函数关系。

(三)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及其曲线考试内容:掌握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的各种曲线的基本形状和特征1.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 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也称短期生产函数,其基本形式:该函数表示资本量固定不变,这时总产量的变化只取决于劳动量L 的变化。

2.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总产量(TP ):生产出来的用实物单位衡量的产出总量。

平均产量(AP ):总产量除以总投入的单位数,或者说是每单位投入生产的产出。

2012年经济师测试经济基础记忆要点-十章

2012年经济师测试经济基础记忆要点-十章

2012年经济师测试经济基础记忆要点:十章第十章公共财政1、财政:是一种以国家(政府)为主体,通过政府的收支活动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履行政府职能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理财活动或经济活动。

2、公共财政:是指国家(政府)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活动或经济行为。

公共财政是既具有财政的一般特征、又具有现代市场经济特征的财政形态。

生产建设性财政是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财政形态。

以下内容需要回复才能看到3、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第一,公共财政是弥补市场失灵的财政;第二,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作为公共财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三,公共财政必须为市场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第四,公共财政具有非市场营利性的性质;第五,公共财政是法治化的财政。

4、公共财政的职能:在社会主议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5、资源配置职能:财政资源配置范围应该是市场失灵而社会又需要的公共物品和服务的领域;通过财政收支,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弥补市场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状态。

6、公共财政配置资源范围:大小取决于政府职能范围来确定。

主要是市场配置无效而又为社会公共需要的公共物品和服务。

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配置的范围包括:(1)满足政府执行职能的需要;(2)市场不能有效提供而社会又需要的准公共物品和服务支出;(3)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引导支出。

7、公共财政配置资源手段:(1)根据政府职能的动态变化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公共财政收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合理比例,从总量上实现高效的社会资源配置;(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3)为公共工程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4)通过政府直接投资、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方式,引导和调节社会投资方向,提高社会整体投资效率;(5)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提高财政自身管理和运营效率。

8、收入分配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手段:(1)根据市场和政府的职责分工,明确市场和财政对社会收入分配的范围和界限;(2)加强税收调节;如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资源税;(3)发挥财政转移支付作用;(4)发挥公共支出的作用。

2012年高考经济常识57个考点与分析

2012年高考经济常识57个考点与分析

2012年高考经济常识57个考点与分析一、商品和商品经济(一)商品:①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②商品的基本属性;③商品的价值量。

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作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必须是劳动产品;必须用于交换。

2.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

从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来看,先有商品和商品交换,到原始社会末期才产生商品生产和商品经济。

3.商品的使用价值(1)含义: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2)关系: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与物的关系。

(3)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多样性。

一种商品可以有多种使用价值,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商品使用价值的多样性、多重性越发明显。

但在特定条件下,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特定的。

4.商品的价值(1)含义: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关系:商品交换表面看是物与物的交换,其实质是人们之间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因此,价值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生产关系。

5.二者的关系:任何商品都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是对立统一、不可分割的关系。

(1)二者是统一体: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不是商品,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没有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

可见,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共处于商品中,二者缺一不可。

人们购买商品时都希望“物美价廉”,这是商品本身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的反映,消费者力图找到二者的最佳结合点,正说明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2)二者是对立体:首先二者是相互区别、相互排斥的;其次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为此必须让出使用价值;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为此必须付出价值,因此,不管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不可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6.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

商品的价值量即商品价值的大小或多少,价值量通常是指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它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常识基础知识1、《我们的经济生活》【知识点1】经济生活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考试要求】A经济生活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

1) 生产是经济活动的起点、基础 2) 交换是经济活动的流通过程 3) 分配是经济活动的中间环节 4)消费是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这个网络之中,人与人之间发生了各种各样的经济关系,形成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

【知识点2】经济建设是我国现阶段的中心任务【考试要求】B1、什么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而决不能偏离这个中心。

2、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建设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我国一切建设事业,都必须有雄厚的物质基础。

无论是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是对外开放,让我们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都离不开雄厚的物质基础。

构筑坚实的物质基础,主要靠经济建设,如果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我们的建设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

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

3、怎样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要立足我国经济不发达的现实条件,顺应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潮流,不断开拓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新途径,迅速提高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2)要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3)要快速发展生产力,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4)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知识点3】: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考试要求】:B含义:必须坚定不移地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1)以人为本,就是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2)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3)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4)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

(5)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知识点1】: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考试要求】:A1、任何国家和任何历史发展阶段,社会生产始终是社会财富增长的源泉。

2、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1)含义生产力:人类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能力。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生产关系: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即在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所发生的联系。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关系:互相联系,密不可分劳动者(最基本、决定作用的要素)生产力劳动工具生产对象决定反作用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生产关系各社会集团在生产中地位及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形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原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3)举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生产力: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满足人民需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生产关系: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调整以适合社会保障制度生产力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的改革、现代企业制度(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不是基本要素。

【知识点2】: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考试要求】:A社会生产过程必须有许多要素的参与,任何一种要素的缺失和不足,都会影响社会生产的进行。

1、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者的劳动是社会生产赖以进行的最基本、最活跃的要素。

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财富创造的数量和质量。

2、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1)它包括土地、水源、森林、矿藏等在内的自然资源。

(2)特点:是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自然要素,具有不可再生性。

任何一个行业和部门,其生产必须借助于土地才能进行。

社会生产的一切物质实体,都可以追朔到土地。

3、资本(1)包括货币形态、实物形态和商品形态(2)特点: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

4、经营管理(1)在现代社会生产中,对其他要素起组织、联结、整合作用的要素就是经营管理。

(2)作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还会影响社会生产的总体水平和质量。

5、科学技术(1)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第一,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二,节约资源和原材料的消耗,使有限的自然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并使产品的质量更高,性能更优。

第三,促进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平衡、协调,实现清洁生产,使经济增长可持续进行。

【知识点3】: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国民经济的信息化【考试要求】:B1、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含义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要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2、新型工业化的特征(1)科技含量高(2)经济效益好(3)资源消耗低和环境污染少(4)人力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发挥3、信息化的含义所谓信息化,就是在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科学技术等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现代化的过程。

4、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关系密不可分:首先,工业化为信息化提供物质基础。

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信息产业的发展,都以工业化的成果为基础;其次,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信息化为我国高起点加速工业化提供了可能。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我国完成工业化任务,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新机遇。

总之,只有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才能真正加快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

信息化与工业化之间的联动和相互促进,是中国最终完成工业化、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知识点4】:经济增长统计指标:GDP【考试要求】:A1、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总值。

一个国家的GDP,被称为国内生产总值;一个地区的GDP被称为地区生产总值。

2、统计范围:国土法/三大产业/有形产品,无形劳动3、统计方法:增加值法/最终产品/不变价格4、缺陷和不足:无法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无法反映生活质量等5、绿色GDP:含义:绿色GDP是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资源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即在现行的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费用,其结算结果,称之为“绿色GDP”。

意义:建立以绿色GDP为核心指标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国民经济核算新体系,不仅有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利于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效率,从而增进社会福利。

同时,采用绿色GDP这一总量指标,也有助于更准确地测算一国或地区经济的生产能力。

【知识点5】:社会生产目的的最终实现【考试要求】:B1、经济增长的根本意义:就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保证社会成员享有充分的福利和得到全面的发展。

2、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3、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1)要使每一经济主体的行为纳入社会生产目的的轨道。

依靠一套内部因素(道德自律能力和守法习惯)和外部条件(健全的法律和完备的制度)共同组成的行为规范体系。

(2)要让政府部门的管理与决策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3)要通过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的协调发展,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成果。

(4)要通过社会积累来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保证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知识点6】: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离不开社会积累【考试要求】:A1、为什么需要社会积累?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离开了积累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积累就是把新创造的财富中的一部分转化为社会未来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准备和物质准备的过程。

有了积累,才会有条件去扩大生产规模,让更多的人有工作和有收入;才会有条件去建立更多的学校、医院、公园等公共设施;也才会有力量去应对重大的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

可见,社会积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

2、社会积累基金主要来源第一,政府的财政渠道。

第二,企业的利润留成。

第三,居民的一部分消费基金的转化。

3、社会积累基金主要用途1)用于扩大再生产;2)用于国家行政、科教文卫、国防等部门的基本建设;3)用于应付意外事变、自然灾害的物质储备(财政支出)附:经济发展方式生产要素投入(科技进步)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型集约型)要求结构:投资、消费、出口产业结构:三大产业,共同运用经济增长(第三产业)3、《适度消费与合理消费》【知识点1】:可以用以消费的收入 【考试要求】:A1、可支配收入(1)含义:在总收入中,扣除需要缴纳的税收和社会保障金余下的收入是可支配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分为消费和储蓄两个部分。

(2)公式:个人总收入—(税收+社会保障金)=个人可支配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储蓄2、决定家庭消费和储蓄比例的因素:(1)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和家庭拥有财产的数量。

(2)消费者的年龄和对未来收入的预期。

预期未来收入提高时,在当期增加消费,减少储蓄;在预期未来收入减少时,则在当期减少消费,增加储蓄。

(3)除此之外,社会消费风尚,利率和物价水平等诸多因素,也会对人们决定消费和储蓄的比例发生影响。

【知识点2】:适度消费与生活质量 【考试要求】:【B 】1、适度消费及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1)适度消费的含义: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指与国情及实际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消费;对个人和家庭来说,是指与收入水平及社会风尚相适应的消费。

(2)适度消费,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①促进济发展和增加就业。

消费具有动力功能,对经济发展具有拉动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需求量的增长,必然会推动生产量的增长;而生产的增长,自然会增加就业,减轻社会的就业压力。

因此,适度消费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增加就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②促进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

适度消费体现了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改善人民生活的生产目的。

适度消费推动社会生产和社会财富的创造,又必将促进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