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巨野概况

合集下载

有关巨野历史研究报告

有关巨野历史研究报告

有关巨野历史研究报告
巨野历史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
巨野是中国山东省的一个县级市,地处胶济铁路、胶济高速公路、德胶公路的交汇处,是山东省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

巨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为了深入了解巨野的历史背景,本报告将对巨野的历史进行详细研究。

二、研究目的
1.了解巨野地区的历史变迁和发展。

2.探讨巨野的文化遗产和特色。

3.分析巨野历史对现代巨野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查阅历史书籍、文献和其他相关资料,对巨野的历史进行梳理和总结。

2.实地考察:到巨野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文化景观和历史遗迹。

四、研究内容
1.巨野的历史概况:包括巨野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等。

2.巨野的历史沿革:从远古时期开始,梳理巨野的历史变迁和发展,探讨世代更迭和政权更替的原因。

3.巨野的文化遗产:介绍巨野的文化传统、传说故事、艺术表现形式等,分析其独特之处。

4.巨野历史对现代的影响:探讨巨野历史对现代巨野的影响,如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

五、研究成果
本研究将在报告中详细介绍巨野的历史沿革、文化遗产和对现代的影响,为进一步了解巨野的历史和文化提供参考。

六、研究意义
通过对巨野历史的研究,可以加深对巨野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巨野的文化传承和保护,为巨野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思考。

七、参考文献
1. 张志华.《巨野历史文化研究》. 渤海大学, 2005.
2. 王乐民.《山东巨野文化研究》. 千古功业出版社, 2010.
3. 李明.《巨野历史研究论文集》.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18.。

巨野县龙固镇

巨野县龙固镇

巨野县龙固镇龙固镇位于鲁西南平原的中心地带,地处巨野县西大门,327国道和菏日铁路从境内穿过,北依日东高速公路,西距菏泽海关和京九大动脉30公里,东距济宁机场30公里,预计2009年建成通航的洙水河直达京杭大运河,并将在龙固设有大型码头。

327国道的进一步拓宽,县乡公路纵横交错,使得本地交通更为便利。

辖区地势平坦,环境优美,设施逐步趋于完善。

龙固镇目前商贾云集、货畅其流,是山东省中心镇、菏泽市重点镇、大京九经济贸易网络重点镇、巨野煤田的煤矿重镇。

龙固镇总面积83.8平方公里,8.2万亩耕地,下辖58个行政村,6万人口。

龙固镇历史悠久。

西汉曾置乘式县。

唐置乘丘县。

元末明初,引黄河决口,巨野境内一片汪洋,唯龙固大街高耸如“巨龙”状,时人取吉祥之意命名龙固。

境内土地肥沃,资源丰富。

改革开放以来,龙固镇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初步形成农业产业特色化、城镇建设规范化、民营经济规模化的格局。

龙固镇镇党委、镇政府立足区位、资源优势,坚持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和招商引资并举战略,全镇初步形成了农业产业重特色、城镇建设大开发、民营经济大发展、招商引资大开放的格局。

目前,农业形成了粮、棉、畜牧、瓜菜、林果四大主导产业,花生和棉花产量稳增。

工业构筑成包括食品、面粉、油脂、化工、电力金具、建筑建材、电讯器材等十几个行业体系。

能源以总投资30.6亿元,年产量达1000万吨,于2007年正式出煤的龙固矿井为主,将使龙固成为以煤炭资源为主导,拓展煤电、煤化、机械加工等重工业加工基地。

政府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8000万元的小城镇商贸园区已经拥有10个专业市场,花生市场年成交量达10万吨。

工业园区规划面积1.5 k㎡,各项设施配套完善,服务功能齐全。

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镇政府制定实施了《龙固镇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为投资客商开辟了广阔的创业天地。

优越的地理环境、低廉的地产价格、丰富的物产资源、完善的服务设施、优惠的投资政策、朴实的民风民俗,构筑了龙固镇理想的投资环境。

巨野乡土历史概况

巨野乡土历史概况
巨野,民间艺术十分繁荣,是全国著名的“戏曲之乡”、“农民绘画之乡” 和“武术之乡”。流行在巨野的剧种较多,主要有山东梆子、豫剧、枣梆、大 平调、四平调、柳子戏、两夹弦等,民间的“大姚班”、“田家班”等均系当地 古老戏班,至今已有 300 年的历史。
巨野县书画研习传统可追溯到秦汉时期,历代流派纷呈。卜子夏,王禹偁、 晁补之、晁公武、刘藻等历代名家无不诗文书画兼工。巨野当家画种工笔牡丹, 以雅俗共赏、工整典雅、雍容大方、色彩绚丽等特点享誉海内外,为北京荣宝 斋、广州友谊商店、西安古楼书画市场等全国 90 家知名书画市场和画店的当 家品种,他们悬挂或出售的工笔牡丹画 80%出自巨野,被誉为“中国工笔牡丹 画之乡”。
历史变迁
巨野,古系沼泽之地,因古有大野泽而得名。早在原始社会,就有氏族部 落聚居。伏羲氏族曾在大野泽“农耕渔猎”。西汉前,就已有“桑麻之业”。巨 野县设置于西汉初,至今有两千余年历史。夏商时期,巨野地属徐州北境;西 周至春秋为鲁国西境,是鲁哀公西狩获麟之地;战国时属宋,后改属齐国;秦 属砀郡;汉至三国时期属山阳郡;晋至南北朝为高平郡;隋朝时期,巨野分属 郓州、曹州和金乡县;唐至五代属河南道郓州;宋归属济州;元明时属济宁府、 兖州府;清雍正十三年改属曹州府;民国十七年为山东省直属县;1953 年归 属菏泽专区;1958 年改属济宁专区;1959 年改归菏泽专区,2001 年菏泽专区 改为菏泽市,巨野县属菏泽市管辖。
东岳天齐庙
东岳天齐庙,位于陶庙镇陶庙村,因历代护庙人及重修者 中多为陶姓,故又俗称陶家庙。东岳天齐庙为道教祭祀泰 山神的庙宇。古代皇帝多祭祀泰山,传说泰山神掌管人间 生死,“东岳泰山君领群神五千九百人,主治死生,百鬼 之主帅也。血食庙祀所宗者也。”(《云笈七签·五岳真形 图序》)。唐玄宗封泰山神为“天齐王”,元世祖时又尊泰 山神为“东岳天齐大生仁皇帝”。简称“东岳天齐大帝”或“东岳大帝”。

巨野

巨野

巨野巨野,因古有大野泽而得名,是春秋“西狩获麟”之地,秦末彭越起兵之所,近代著名的“巨野教案”亦发生于此。

西汉建县,唐武德四年置麟州,故巨野又称麟州。

巨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秦末汉初大将彭越、三国曹魏大将李典、北宋文学家王禹偁、苏门学士晁补之,清末武状元田在田都诞生在这块土地上。

境内现存古昌邑城遗址、《皇览》所载的蚩尤墓、春秋时期的麒麟台、战国时期的齐鲁会盟台、有鬼斧神工之誉的金山秦王避暑洞、芳龄千载的永丰塔、世称“文绝、书绝、碑绝”的屏盗碑及明代建造的大成殿等众多名胜古迹。

巨野,近圣人之居,沐玄歌之化,是一片丰厚的文化沃土,留下了众多的珍贵文物。

1977年发掘的红土山西汉昌邑王刘髆墓出土玉璧、青圭、玉具剑,代表了我国制玉的最高水平。

巨野石佛寺北齐造像刊经碑,碑文出现了4个简体字,是迄今已知的年代最早的简化字,从而把我国出现简化字的历史推溯至南北朝时期。

巨野,民间艺术十分繁荣,是全国著名的“戏曲之乡”、“农民绘画之乡”和“武术之乡”。

流行在巨野的剧种较多,主要有山东梆子、河南豫剧、枣梆、大平调、四平调、柳子戏、两夹弦等,民间的“大姚班”、“田家班”等均系当地古老戏班,至今已有300年的历史。

巨野的书画艺术可追溯至秦汉时期,现有国家级美协会员1人,省级会员20多人,市级会员900多人,专业从事绘画艺术人才1500多人,形成了“家家溢墨香,户户绘新村”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巨野武术文化源源流长,自宋代始就已成为广泛的群众性活动,多数村庄都有一两处习武场,习武强身已成为广大群众农闲时的娱乐选择巨野,位于山东省的西南部,总面积1308平方公里。

全县现辖16个镇、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人口92万人,耕地面积114.9万亩,是国家命名的“中国农民绘画之乡”、“武术之乡”和“戏曲之乡”。

巨野,因古有大野泽而得名,是春秋“西狩获麟”之地,秦末彭越起兵之所,近代著名的“巨野教案”亦发生于此。

西汉建县,唐武德四年置麟州。

巨野西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巨野西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巨野西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巨野西城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巨野县,是巨野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巨野西城的发展也在积极推进,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将对巨野西城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巨野西城的现状1. 经济腾飞:巨野西城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它已成为巨野县最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和企业的关注。

西城经济开发区成立以来,已经引入了大量的产业项目,包括制造业、物流业和服务业等。

同时,巨野西城也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升级,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2. 基础设施完善:为了支持巨野西城的经济发展,政府大力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巨野西城已经建立了完善的道路、供水、供电和通信等基础设施系统,为企业和居民提供了便利条件。

此外,西城还建有多个公园和休闲场所,为居民提供了优美的环境和丰富的社会活动。

3. 人才吸引力提升:巨野西城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和人才招聘活动,吸引了大量的高学历人才和技术工人加入到西城的建设和发展中。

同时,政府还提供了各种人才政策,例如住房补贴、创业资金支持,吸引了更多的人才前来西城发展。

二、巨野西城未来的发展趋势1. 发展新兴产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各种新兴产业的崛起,巨野西城将进一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例如,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和新能源等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市场需求。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巨野西城将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和引进高新技术企业,促进经济的转型升级。

2. 加强城市建设:未来,巨野西城将继续加强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的功能和形象。

这包括改善城市交通,增设公共停车场,完善公共交通网络等。

同时,巨野西城还将加大对城市环境的治理,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打造宜居城市的形象,吸引更多的人才和企业。

3. 推动农业现代化:巨野西城将注重农业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通过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

巨野的历史文化

巨野的历史文化

巨野的历史文化一,"巨野县"词源简析"巨野县"一词属于汉语政区地名,其标准读音为"JùyěXiàn".它所指代的县级行政区域(地理实体),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地处北纬35°05′~35°30′,东经150°47′~116°13′.东邻嘉祥县,西接定陶县,南连成武县,金乡县,北靠郓城县.面积1308平方公里.人口94.22万.县人民政府驻巨野镇,在省会济南西南方向170公里处.为菏泽市辖县.巨野县历史悠久,以大野泽而得名.《夏书•禹贡》载:"大野既潴者,东原底平".《周礼•职方》载:"兖州,其泽薮曰大野".《尔雅•释地》中所称的"十大汉薮"和《汉书•严助传》中的"八大泽薮"都把其列为华夏各泽之首.《左传》载:鲁哀公十四年春"西狩大野"《史记•彭越列传》载:"彭越常渔巨野泽中".均系此地.《巨野县志》(清康熙四十七年刻本)引《汉书》云:"巨野皆取大意".巨野县名的"巨野"二字,是以"大野泽"的"大野"二字命名而来.历史上,朝代的更迭,政区沿革置废,作为郡,县的地名最不稳定,而巨野县的县名,却能历经两千多年,甚少变更.原因就是,巨野县名是以自然地理实体的"大野泽"命名而来,名称确切,不易更动.王莽登基后,曾五易地名,将巨野县改为巨野郡,也未能改变巨野的名称.金和北齐虽曾一度撤销巨野县,但时隔不久,又恢复了县治和原名.正如《巨野县志》所载:"自秦汉以迄金元,或为郡,或为县,或为国,或为州治,或为府治,或为路治,名称各异,而'钜'之为钜,则历代相沿,未有易者".元末明初,由于黄河多次大决,州,府东迁,巨野只存县名,仍沿袭不变.建国后,虽然将原繁体字"钜",用简化汉字"巨"取代,但其音,义并无任何变化.二,巨野县政区沿革简况巨野县因古有"大野泽"而得名,已有两千一百多年的历史.夏商时期,禹平水土,定天下为九州,巨野地属徐州北境.两周时期为鲁国西境.《左传》中"西狩大野"获麟地点即今巨野县麒麟镇.公元前475年,巨野县属宋国,至前286年,改属齐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于公元前220年置昌邑县(巨野昌邑集一带),属砀郡.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春,立彭越为梁王,定都"陶",巨野属其治.高祖十一年(前196年),杀彭越,立刘恢为梁王,迁都睢阳(商丘),同时分梁地,昌邑属山阳国.公元前140年置巨野县.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年)改山阳国为山阳郡,巨野为属县.天汉四年(前97年)又改郡为昌邑国,巨野随属.汉宣帝本始元年(前73年),撤昌邑国,复为山阳郡,巨野县仍属之.莽新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撤山阳郡改巨野郡,随以巨野县城为治所.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元年(公元25年),撤巨野郡,复为山阳郡.建武三年改山阳郡为山阳国.明帝永平初又复山阳郡,历经三国至晋初改高平国,南朝宋改高平郡,至北魏孝明帝神龟元年(518年),分高平郡置任城郡,巨野县均在其治.北齐撤销巨野县.隋文帝开皇三年(596年),恢复巨野县.唐武德四年(621年),巨野县城置麟州,武德五年撤销麟州.置戴州(治所金乡),巨野随属.唐贞观十七年(643年),撤戴州巨野复属郓州.至五代时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四代,巨野县仍属郓州.后周太祖郭威广顺二年(925年),移济州于巨野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巨野县属济州济阳郡(州,郡,并通),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属京东路.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属京东西路.金时政区与宋同,亦为路,府,州,县四级.改称山东西路.金完颜亮天德二年(1150年),黄河大决,淹没巨野,撤销县治,迁济州于任城.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恢复巨野县,迁往任城的济州,还治巨野.至元八年升州为济宁府.至元十五年(1278年),移府治于任城,移州治于巨野,是年末仍以府治于巨野,复以州治归任城.至元十六年(1279年),升府为济宁路,辖兖,济,单三州.至正八年(1348年),黄河大决,淹没巨野城,迁济宁路于济州(任城),迁县治于城北邢家务.明洪武元年(1368年),属济宁府.洪武十八年(1385年),府改州,属济宁州.清雍正二年(1724年)属济宁直隶州.雍正八年(1730年),改属曹州直隶州.雍正末年(1735年),改为曹州府,巨野县随属.民国元年(1912年),属山东省济宁道.民国十七年废道制属山东省.1949年8月,巨野县属平原省湖西专区.1953年初撤平原省七月撤湖西专区,改属菏泽专区,1958年10月改属济宁专区.1959年6月巨野县复归菏泽专区所辖.2000年,菏泽地区改为菏泽市,巨野县属菏泽市辖.三,巨野县地名词语特征乡村命名规律及特点:巨野县历史悠久,且处大野泽地,黄患频繁,特殊的地理区位,决定了古老乡村留存很少的特点.据统计,全县1069个自然村,除14个村无考据外,秦汉至唐建村的仅10个;宋元时建村的47个,占4%;明代建村786个,清代197个,两代占总数的92%;其余有民国建村的3个,建国后立村的12个.巨野县的村庄大体可分为屯户,佃户,营户,有司户,侨置五种类型.屯户村,多是明朝时卫所官兵开荒屯田建立的,其名称以姓氏或人名称××官屯.佃户村,耕种孔府受封田亩的村,名称如佃户屯,小屯等.营户村,为清康熙年间郑芝龙(郑成功之父)部分降清官兵由福建来此跑马占地建立的村庄.有称营的,如六营,也有称屯的如独山屯等.有司户,这类村庄多为明代迁民所建,可占近80%.侨置村,此类村为清代巨野人在苏北沛县昭阳湖西岸垦田建立的,其村名与巨野原居同名,如大屯,龙固集等.村庄命名及含意特征.地名是人类社会现象,自然现象发展变化的可靠见证,既反映了它产生的时代,地理位置,环境的特征,又可看出村名与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宗教,人物,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密切联系.本县村庄命名特点大致为以下方面.以人名命名,如栾官屯(栾一德屯),邬官屯(邬乾三),原含人名后避讳简称姓氏;以集市命名如沙土集,李集等;以宗族姓氏命名,如张庄,王庄,李庄,赵庄等;联姓命名,如何王庄,江孙庄等;以对称命名,如大李庄,小李庄;以方位命名,如东祝庄,西祝庄;以对应里程命名,如三里庙,四里村,十里铺等;以吉祥嘉言命名,如太平集,大义集,德化集等;以楼阁命名,如孔楼,李楼等;以庙,寺命名,如,比干庙,三贤庙等;以桥命名,如田桥,李桥等;以店,坊命名,如葛店,姚店,王平坊;以胡同命名,如王胡同,张胡同;以河,海,潭,坑命名,如,顺河,马河,毕海,刘海,姜潭,苏坑等;以水陆交通枢纽命名,如西欢口,张路口;以山命名,如独山集,金山店子;以地质地形命名,如沙窝,许沙窝,燕洼,冯固堆等;以林木果菜命名,如柳林,白果树,侯花园,张菜园等;以产品命名,如吴窑,铁炉棚,染坊冯,烟王庄,张油坊等;以古迹命名,如前昌邑,后昌邑,城角刘,获麟集等.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村庄地名可谓含意深远广阔,丰富多彩,生动形象,令人赞叹.地名实体文化内涵巨野县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化发达,多有圣迹,谓鲁文化发展的圣地.随着历史的发展,也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一,深厚的历史文化(一)历史渊源巨野早在茹毛饮血的原始氏族社会,就有人类在此渔猎农耕,繁衍生息.古代巨野地处大野泽,为济水所入,是鲁国西境的一大泽薮.向有"大野多港湾,七十二堌堆"的传说.据[疏]说文云:"薮,厚也,有草木鱼鳖,所以厚养人也".几千年来,地处黄河下游和济水中游的大野泽,滋润着乡土,哺育着人民,使之率先进入较发达地区,铸造了光辉灿烂的"鲁文化".据《汉书》《兖州府志》《巨野县志》载:夏商时期,今巨野东南部的昌邑一带,为甲父国辖地(甲父国,炎帝后裔封此);西周属鲁国和茅国(周公旦长子及四子封此).春秋建邑,故址犹存.西周和春秋时期,地处鲁国西境的巨野,是西周和鲁国士大夫的封邑,境内有昌邑,乘丘,菙葭等地名.属九州之域的"兖州"一词始于春秋时期,为地理区划的称谓.《辞源》载:"兖,端也,信也".《隋书•地理志》载:"兖之为信,端也"."其地传唐叔之教,周孔遗风,今此数郡,其人尚多好儒学,性质直朴,义有古之风烈矣".其地为"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展之地","有桑麻之业,山林泽薮之饶,特别重农耕之传统",而"君子务治,农民务力,动不违时,财不过用"是兖地人民的准则.重传统,尚伦理,讲道德,说人义及宽厚仆实,勤劳勇敢,则是兖地人民的脊梁.中原祖先,在史前及有文字记载的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发展中,形成了"鲁文化""麟文化""儒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丰厚的文化积淀,独特的地理区位,也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地名词语文化.(二)文物古迹1,古遗址历史悠久的巨野,古遗址遍布全县.有"西侯楼,张楼,左堌堆,胡堌堆,冯堌堆,咸丘蒙"等古遗址十九处.其中"大汶口"文化遗址两处;"龙山文化"遗址三处;"商周"及"春秋战国文化遗址十四处.出现于距今约4500年前后的'蚩尤墓'",至今圣迹犹存.(1)西侯楼古遗址位于大谢集镇西侯楼村西.该遗址距今约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层堆积自新石器中晚期至汉代,是我县目前发现年代久远,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遗址.经对大量发掘遗物认定,属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有鬹柄,鬲足,盆,鼎,花边罐,方格纹罐等.一些器物从形制,纹饰上看,亦具有"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特征;还有属"龙山文化范畴"的遗物.其中夹砂灰陶花边罐的发现,在本地区属首例.商,周文化层堆积有明显的连续性,以灰陶居多,胎体逐渐增厚,纹饰以绳纹为主,方格纹已不见.其器物有鬲,罐,平口瓮,壶,鼎等.(2)落凤台相传大禹治水,见大野泽低洼广袤,便将此泽作蓄洪之湖,所"大野既潴"即此.为了人们洪来避难,禹令民于城北侧筑一高大土台,并植梧桐及奇花异草.后禹帝偕帝后涂山氏和文武大臣遍巡九州时再至,见大野泽碧波荡漾,锦鳞畅游,彩莲清香,水鸟嬉戏其间.岸边田间有农夫击壤而歌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与吾何有哉"牧童横笛于牛背,樵夫,桑女纵歌互答,其乐融融.此地虽无四时不谢之花,亦有人来鸟不惊之奇景.再观当年治水所筑高台,已是梧桐合抱,郁郁葱葱,繁花似锦,芳草青青.忽有一仙女弄箫临台作歌,又一仙女凌波踏歌,飘然登台,击乐而和之,悦耳动听.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此时天空忽现异彩,有大鸟飞临,声若金鼓,身似飞鸿,口象鸡,下巴如燕,高数尺,杨颈振翅,色彩斑斓,百鸟相随.知者曰:"凤凰".因大禹筑台,复偕帝后,亲赏美景,神舞,仙歌,巧见祥瑞之鸟,凤临此台,故得名,"落凤台".著名诗人宋沧(巨野人),多次登台凭吊,曾作《落凤遗台诗》云:"凤去禹台几夕阳,每来登眺倍凄凉.周人社屋无离黍,鲁叟者坛荒惟白杨.二水三山怀李白,九苞五彩忆轩皇.旋沽斗酒临江饮,一曲哀歌类楚狂".如今在凤台遗址,新建栖凤园一处.(3)麒麟台古称获麟古,亦名获麟台,麒麟冢,在巨野城东七公里处.是春秋"西狩获麟"之麟葬处.大野获麟,诸多史书记载了这一事实.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史《春秋》和《左传》,《史记•孔子世家》有同样的记载:"鲁哀公十四年(前481)春,西狩大野,叔孙氏车子鉏商获兽""折前左足,载以归.叔孙氏以为不祥,弃之廓外使人告孔子曰:有鹿而角者何也孔子往观之曰麟也"且悲伤的说"胡为乎来哉!反袂拭面,涕沾衿".叔孙氏闻之,然后取之子贡问曰:"夫子何泣耳"子曰:"麟之至为明王也,出非其时而见害,吾是以伤之".后使弟子取而葬之,即为葬麟处,是当地世代相传,至今仍存的"麒麟台".据众多史志记述,名人诗作及杂陈于百家之书的"麟"这种珍贵动物,出于此地,山东巨野实为"麒麟"的故乡.《公羊传》载:"麟者,仁兽也,有王则至,无王则不至".故孔子见麟被认为不祥而致其死后,甚伤心.《史记•孔子世家》篇写道:"莫智我夫","我道穷矣"!《东周列国志》记述,七十一岁的孔子于葬麟后感情难以控制,扶琴悲歌:"明王作兮麟凤游,今非其时兮欲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春秋》这部上至鲁隐公下到鲁哀公242年的编年史,由孔子删修,到"西狩获麟"而绝笔,由此身体每况愈下.孔子认为自己辛苦一生,周游列国修《春秋》,教弟子,是为了上遵周公遗制,下明将来之法,拨乱世,反诸正.目睹现实,道不能兴,法不能明,自然悲愤伤感.(4)麟文化麒麟是一种仁厚吉祥的动物.是因为"麟一角而载肉,设武备而不为害";"游必择土,祥而处世,不履生虫,不践生草,王者有出".麟凤龟龙谓之四灵.《国风•周南》中有《麟之趾》一诗曰:"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对麟大加赞赏.在世代人们的心目中,将麒麟作为吉祥,嘉瑞,美好的象征.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希望与其相联系.《东周列国志》有孔母梦麟而生孔子一说,显然说明"圣人"生来就与众不同.世间千古流传的"麒麟送子"概源于此.由于麒麟为四灵之一,一些史书故事如《麟经》,《麒麟书》,《金壁故事》,宋程俱的《麟台故事》,清李玉的《麒麟阁》等均以麒麟为内容.自获麟距今2480余年,形成源远流长的麟文化.一是帝王用麟命年号.如汉刘聪,后梁吕光都用"麟嘉";唐高宗用"麟德"年号.二是机构名,地名.如唐天授中改秘书省为"麟台";武德四年在巨野置麟州.现有村名获麟集,镇名麒麟镇,店铺名麒麟酒家,麟州宾馆等.三是喻人的高贵,杰出,常用麟凤,麟角,麟趾等.人名用麟字者亦甚多.四是喻珍贵事物.如称《春秋》为麟经,称稀贵之物为"凤毛麟角".五是文人,骚客常以麟感作杼怀.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古凤•大雅九不作》中写道:"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途径巨野,曾写五言诗:"终始春秋笔,经名旧记麟.荒台曾建鲁,野草未烧秦.郁郁山川秀,葱葱景色新.韦编续继否书带已成茵".唐代的著名学者韦表微曾作"麟台碑铭",明代王樨登,孙宜等诗人,均为此留下脍灸人口的诗句.或抒怀,或讴歌,或慨叹,发思古之幽情,咏不朽之佳句.除此,麒麟像,麒麟画,麒麟石雕等广泛流行于民间.形成源远流长的麟文化.故,作为麟的发祥地的巨野县,也随悠久的麟文化而名传华夏.(5)齐鲁会盟台位于巨野县城西郊,大李庄村北.据《山东通志》和《兖州府志》载,为春秋齐鲁会盟处.原台"崇数仞,广可蔽二亩".历二千六百余年的历史,经黄河多次决口淤积和雨水冲刷,现面积约为八百余平方米,形如覆斗状.周王朝建立后,采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措施,分封王室贵胄.鲁国为周公旦长子伯禽的封地.当时以头等王国就封,到了春秋时期国力渐衰.大野处鲁国西境,常受宋国侵扰,为加强防御,鲁主动与齐结盟.据《春秋》载,鲁庄公三十年(前664年),在大野泽以西,济水之南筑台,齐鲁两国会盟于此,从而使两国关系巩固,军事防御能力得到加强,国势地位大大提高."齐鲁会盟台",是齐鲁友好的象征,也是齐鲁文化融会贯通的标志.对于研究春秋时期齐鲁两国的社会,政治,文化,邦交有着重要的意义.(6)昌邑故城位于巨野县城南27公里处,属大谢集镇的昌邑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西汉时的山阳国,山阳郡,昌邑国.晋初改高平国,南朝宋改高平郡,至隋唐时期昌邑为县.历经七百余年,虽经十次以上或为国,或郡的更改,但均为郡,国的都城.经文物工作者调查勘测,古城平面略呈方形,面积约三平方公里.城墙分段板筑,土质为掺石灰的粘黑土.城址上有前昌邑,后昌邑,侯花园,城角刘四个带有古遗址名称意义的村庄.发现大量汉代遗物和少量的战国遗物.有瓦,小鼻罐,壶,铜镞,铁柱,弩机,陶井圈等.还有石磨,石槽,房基址,酿造窑址.另有唐,宋,金,元时期的铁釜,碗,盘等.昌邑自古即兵家必争之地.秦二世二年的"楚汉之争",汉景帝三年的周亚夫平"七国之乱"都发生在这里.昌邑又是走蛟卧虎之地,孕育出许多旷世枭雄.梁王彭越在此揭竿;东汉末,曹操封费亭侯于此.自西汉至魏晋许多文臣武将,如彭越,郦商,仲长统,许广汉,王式,龚遂,鲁峻,王吉,张敞,张俭,刘表,伊籍,李典,王灿,王叔和,陈骞都曾事功于此.据查证古城内外文物古迹极为丰富.除在禹梁山发掘的汉昌邑王刘髆之墓外,还有汉御史大夫卜式墓,梁王彭越墓,侯庄汉墓,汉荆州刺史李刚墓等.昌邑是东汉名儒杨震辞金之所,曾建杨震庙"四知堂"和纪念塔,也因年久,随古城颓废倒塌.西汉时城内已有冶铁业,是九州四十九处从事铁器生产的官办工业之一.据《汉书》载,斯时当地从事冶铁的工役达二百八十多人.经发掘证实,此地为西汉昌邑王刘贺的兵工厂.是当地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鼎盛都城,故为战略重镇.昌邑古城自隋唐为县,宋降为镇,渐次衰落.再至元明黄河多次大决,厚厚地泥沙将其埋入黄土,仅留一城廓断垣残壁隐约可见.据《巨野县志》载,清明时节,每当霪雨隐约可见城阙之形,这就是巨野"昌城烟雨".后人作忆秦娥"昌邑怀古"曰:烟雨歇,漠漠故城雄关堞.雄关堞,残阳晚照,汉家陵阙.楚汉交兵流碧血,郦商冲锋泣壮烈,彭王略地,千古英杰.(7)金山与金山大洞金山,据《冰经注》载:"因凿石得金",而名金山.位于县城东南22公里处.面积约1.5平方公里,海拔高程133.2米.东,南,北皆有山脉相连.古之金山,林木茂密,登道纡回,殿宇嵯峨,左圣水,右神泉,山水涓涓.美丽的自然风光,深厚的人文历史景观,使金山成为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名胜古迹甚多,有西汉时开凿的金山大洞,金元两代的佛寺;明代的神农祠,碧霞元君宫;清代的文昌阁,三圣殿,依山,傍崖,各抱地势;另有牛王庙,戏楼点缀其间.每年三月初八,金山庙会,热闹非凡.阳春三月,商贾云集,游人如织,香烟雾霭,缭绕于苍松翠柏丛中,欢歌笑语,回荡在山谷沟壑之间,这便是巨野胜景之一的"金山春晓".岁月沧桑,金山的古建筑虽多遭破坏,但经上世纪末复修,恢复了大部原有建筑,增建了中华道观,麒麟园等景点.还建有游泳池,宾馆,饭庄,复为鲁西南著名的旅游观光胜地.(8)秦王洞亦称金山大洞.金山南麓,有一人工开凿的大洞,世传为秦始皇东巡泰山时所建驻跸行宫,秦始皇避署宫.又传隋末唐初,秦王李世民带兵征战,在此歇马,故又称秦王洞.经考证,实为昌邑王刘贺营而未用的废冢.据《汉书•武王子传》载:贺王昌邑十三年,后征为帝,因行淫乱,废为海昏侯,就国豫章(今南昌).汉代,帝王即位次年,即营造山陵.昌邑贺王,事多僭越,自治寿域,及入立被废,客死他乡,不得归葬,营而未用,遂成废冢.此洞有明道,侧室,甬道,耳室,主室等九部分组成.总长89.8米,最宽28米,石壁最高处15米,如劈如削.洞室结构布局严紧,开凿工整,鬼斧神工,令人惊叹.洞内冬暖夏凉,四季宜人,涓涓清泉,自石罅中渗出,悬沥不息."云开山上地,雨滴洞中天.经窄藤萝没,崖高日月悬……"正是金山洞的写照.许多文人,名士,留下了脍灸人口的诗句和精僻的考证.明道的两壁现存唐宋以来的刻石44帧,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成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2,古建筑(1)永丰塔又称梵塔,大佛寺塔.位于巨野县城东南隅,麟州大酒店西侧.古"巨野八景"之一.《巨野县志》载:"永丰塔,传为唐人所建,未合尖而止,宋人续之".经考证,此塔建造年代,当为北宋嘉佑年间.距今约千年的历史,是巨野古老文明的象征.该塔为平面等边八角四门楼阁式砖塔.据《巨野县志》载,明初洪水泛滥,巨野沦没,塔没二级.地面现存五级,通高30.3米,底周长40米,上周长36米.每级为砖叠挑檐,叠涩桃出,华拱两挑组成,上承托檐,交叉盘错,更显繁缛玲珑.底层设塔心室,室壁镶嵌六块宋代佛教石像.室内石阶可至二层南门;再沿塔沿绕转西门;继而沿塔心石阶逐层盘旋而上,可达塔顶.扶栏四望,全城景色尽收眼底.塔下碧波粼粼,水色天光,交相辉映,朝晖夕霞,古塔倒影,蔚为壮观,这便是著名胜景"梵塔朝晖".塔是佛教建筑物,是供奉"舍利"之所.梵文称为"浮屠"音译作"塔婆","佛固"等,即"方坟","灵庙"之意,所以又称为梵塔.(2)文庙又叫孔庙,位于巨野县城东南隅,永丰塔北约百米处.宋金时期巨野文庙建于城北,屡经河患,废立不一.明洪武九年(1376年),县丞吕让移建今址.历代多次增修扩建,至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县令章弘鼎新正殿,续成诸祠,规制乃备,占地三十余亩.前后五进院落及东西跨院,共建有殿,堂,楼,阁,斋,庑,亭,坊近百间.自南而北以太和元气坊,棂星门,泮地,戟门,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等形成文庙中轴线;两侧建有进德斋,修业斋,东庑,名宦祠,乡贤祠,忠义祠,东,西华门等;东跨院为文昌祠,是儒学所在地;西跨院为启圣祠,后改为训导宅.乾隆十八年(1753年),知县朱容极在此建麟州书院.以后经道光,光绪及民国年间多次补建修茸,书院更具规模,声明远播,向有"巨野文风盛,书院一千徒"的赞誉.大成殿内祀有孔子,四配(颜回,曾参,子思,孟轲),十二哲(闵损,冉雍,端木赐,仲由,卜商,有若,冉耕,宰予,冉求,言偃,颛孙师,朱熹)的塑像.两庑列"七十二贤"牌位.整片建筑布局得当,错落有致,间以苍松翠柏,形成一处气势宏伟,郁罩葱茏的古建筑群.1947年大部分建筑被毁,仅存大成殿,殿内塑像亦遭劫难.大成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殿基为砖,石混砌,台基高1.4米,东西长22.3米,南北宽14.25米.大殿通高13.7米,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重檐九脊歇山式建筑.翼角飞翘,绿瓦朱甍,斗拱盘错,雕梁画栋.殿四周有24根大型石柱支擎.前檐下八根石柱及后檐端柱,为高浮雕二龙戏珠,上缀浮云,下着波涛,造形生动,雕琢精工.其他石柱为浅浮雕缠枝花卉,构图繁缛,枝艺精湛.后廊中间两根石柱上分别刻有"大清康熙四十一年七月二十一日","宣议郎知巨野县事宛平章弘重建"铭文.殿内有朱红明柱八根,下垫鼓形石础,上擎殿架,梁叠檩穿,勾心斗角,显示出高超的建筑艺术.此大成殿仿曲阜孔庙大成殿营建,是鲁西南现存最完整且具较高艺术价值的古建筑.1982年,山东省文物局拨专款对濒临倒塌的大成殿进行了修缮.大成殿内恢复了孔子及四配塑像,制作了神龛,御匾,香案等附属设施.目前文庙正逐步恢复原有建筑,成为人们祭仰先哲和展示巨野历史文化,文明的窗口. (3)东岳天齐庙位于巨野县陶庙镇陶庙村.因历代系陶姓经管,护修,故俗称陶庙,为道教祭祀山神的庙寺.古代皇帝多祀泰山,传说泰山神掌管人之生死,唐玄宗封泰山神为"天齐王";元世祖时尊泰山神为"东岳天齐大生仁皇帝",或"东岳大帝".每年夏历三月二十八为祭祀日.该庙主要建筑有天齐殿,三皇殿,文王殿,关帝殿,三教堂,玉皇阁,九女阁,真武庙,土地庙,华佗庙以及山门,戏楼等,占地面积十余亩.旧时庙内古木参天,碑石林立,香火旺盛,游人如织.现仅存天齐殿,三皇殿,文王殿.余庙均面阔三间,青砖灰瓦,古朴肃穆,犹显庄重典雅之风.天齐殿内东西两壁分别嵌有明隆庆清光绪年间的重修刻石.三皇殿内壁画尚存,尤为难得.庙内有古槐一株,传为唐代所栽,树围五米余,然岁年荏苒,朽枯中空仅存外皮,却虹枝繁叶,充满生机,令人叹为观止.(4)荆树堂乃田氏家祠,位于章缝镇东西大街中部.约建于明隆庆至万历年间,原占地五亩许,为典型的北方外跨式四合院建筑.现后院附属建筑已倾,主体四合院尚保存完整.临街面阔九间仍为原来风貌,青砖砌壁,布瓦覆顶.其中大门三间,阔10.35米,进深7.15米,七架列式梁柱结构硬山建筑.高台作基,青石筑成,屋顶采用大式瓦作,雕脊跑兽,飞檐翘角.廊枋上阳琢文字,左"木本"右"水源"中刻"派衍青齐".门上方高悬"荆树堂"匾额,赫然醒目.院内正殿三间,面阔11.13米,进深6.5米,亦七架列式硬山建筑,青砌撕缝,画栋雕梁,立吻增辉,更显庄重.两侧各设配房五间,配房与正堂间各设月亮门,可通跨院和后院.院中拜厦由十六根木柱承擎,重梁起架,青互覆顶,前接卷棚,直至正堂.左右延及两庑,覆盖整个天井,夏日不暴,冬雪不侵.整个建筑群结构严谨布局巧妙,细微处显考究,古朴中透灵秀,雅静深致,庄重肃穆.荆树堂原称荆树山房,系田氏七世祖田峤,田峨兄弟二人的书斋.田峤,字云岳,号宗甫,举进士弟,长于文章;其弟田峨,字斗岳,号瞻甫,明万历戊子科举人,工诗善书.二人皆为曹州名士,与当时的董其昌,米万钟,邢侗等文化名人交谊甚密.著有《荆树山房集》传世,影响深远,享有江南一董(其昌),江北二田的美誉.其子,孙亦多有成就者,为显赫一时的名门大户.丰裕的经济基础,良好的人文条件,田氏"首建家祠,制祭器,聚众而时享".遂辟书斋,增修扩建,更名"荆树堂".荆树山房,荆树堂盖源于"田氏分财,忽瘁庭前之荆树"的历史故事.古有田真,田庆,田广兄弟三人同居,妇欲分异,共议将堂前粗大繁茂的紫荆树亦破而为三.一日晨,忽见荆树叶垂憔悴,众皆惊诧.田真谓弟曰"木本同株,若分析则憔悴,况人兄弟可离,是人不如树也"兄弟三人,深为感动,紫荆树旁伤恸涕泣,决意不再别居.自此,举家和睦,荆树复荣.其家祠取"荆树堂"名,意在使后世不忘先祖史实,向心合力,礼让弓亲,"荆树堂上兄宜弟,绿服庭中子悦亲."3,古墓葬(1)蚩尤墓又称蚩尤肩髀冢,位于巨野县城东北郊.在氏族社会晚期,氏族部落之间,为了争夺财富或者自卫频繁发生战争.大约在4500年前,居于黄河上游的黄帝部落。

巨山_精品文档

巨山_精品文档

巨山巨山位于中国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境内,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

作为山东的重要旅游景点,巨山以其壮丽的山势、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历史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巨山的地理环境、自然景观以及人文历史,并展示为什么巨山是一个值得游览的目的地。

巨山地处山东高原的南缘,位于巨野黄河坝附近,区域总面积约为1200平方公里。

这片区域主要由巨山山脉组成,海拔约为800米至1000米。

巨山北临黄河,南界邳州山,东临济南,西至梁山。

这个地理位置使得巨山拥有独特的自然环境,比如多种类型的植被、水源丰富以及独特的地质地貌。

巨山的自然景观非常丰富多样。

在巨山的山脉中,有着许多壮丽的峡谷和溪流,如金河峡谷、红河峡谷和小岳峡谷。

这些峡谷中的河流水质清澈,常年奔流不息。

游客可以在这里观赏到壮丽的峡谷奇观,并欣赏到山水间的美景。

此外,巨山还有许多瀑布和湖泊,如月亮湖、五云瀑布等。

这些水域与周围的山脉相映成趣,使得整个景区更加宜人。

除了山水之美,巨山还拥有丰富的植被资源。

这里的植被类型多样,包括常绿针叶林、落叶阔叶林以及高山草甸等。

巨山的植物物种丰富,其中一些珍稀植物受到国家级保护,如黄花金盏花和巨野野莓。

这些植物的存在增添了巨山的生态价值,吸引了许多自然爱好者。

除了自然景观,巨山还有许多人文历史遗迹值得一提。

这个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3000年前的商朝时期,巨山就是当时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

这里还有一些古代建筑和寺庙,如卞庄古庙和皇帝灵谷庙,它们是巨山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在巨山还有一些传统的村庄,如青石村和碧水村,这些村庄保留了许多古老民俗和传统文化。

游客可以在这些村庄中体验到农耕文化、手工艺品制作、传统美食等。

这些村庄提供了一个了解巨山当地人文风情的绝佳机会。

总之,巨山以其壮丽的山势、秀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历史而闻名于世。

这个地区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植被资源,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的好去处。

此外,巨山还有传统村庄和古代建筑,使游客有机会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

巨野县旅游景点

巨野县旅游景点

巨野县旅游景点
巨野县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是一个历史悠久、自然风景优美的地方。

以下是巨野县的一些特色旅游景点:
1. 小笠石窟:位于巨野县西南部,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佛教石窟之一。

石窟内保存有大量精美的佛教艺术品和壁画,很受游客欢迎。

2. 巨野古城:是巨野县历史最悠久的地区,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和古街道。

这里是了解巨野历史文化的好地方。

3. 范村:位于巨野县北部,是中国著名的“大学村”。

范村中有许多古老的书院、古建筑和文化遗址,保存完整,吸引了许多学者和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

4. 利津县石门泰山:巨野县与利津县交界处有一座石拱桥,是通往泰山观日出的重要观赏点。

每年登山季节,游客云集于此,观赏美丽的日出景象。

5. 巨野河畔:巨野县境内有一条巨野河,两岸风景优美,沿河而建的农家乐和观光绿道提供了休闲度假和户外运动的好去处。

以上是巨野县的一些旅游景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山东巨野概况

山东巨野概况

一、巨野概况区域概况:巨野,位于山东省西南部,辖15个镇2个办事处和一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人口100万人,总面积13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4.9万亩。

是国家命名的“中国农民绘画之乡”、“全国武术之乡”、“戏曲之乡”,全国闻名的“麒麟之乡”。

;2007年被评为“山东省投资环境十佳县市” ;2008年被评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57位。

连年被评为“山东平安建设示范县”。

地理位置:巨野县位于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处,地处山东省菏泽市东部。

地理坐标为:东经115度47分至116度13分,北纬35度05分至35度30分。

东临嘉祥县,南与金乡、成武和定陶县接壤,西与牡丹区毗邻,北靠郓城县境。

历史文化:巨野,因古有大野泽而得名。

是春秋“西狩获麟”之地,秦末彭越起兵之所。

西汉建县,唐武德四年置麟州。

悠悠岁月为巨野这块古老的土地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留下了众多的人文景观。

境内有古昌邑城遗址,《皇览》所载的蚩尤墓、春秋时期的麒麟台、战国时期的齐鲁会盟台、鬼斧神工之誉的秦王避暑洞、芳龄千载的永丰塔、世称三绝的屏盗碑及明代建造的大成殿等30余处名胜古迹和历史文化景观,显现出厚重的历史积淀。

气候条件:巨野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

无霜期年平均213天,年降水量700毫米,年平均气温18摄氏度,适宜多种动植物生长,是培育优质绿色产品的理想区域。

水文土质:巨野县北毗黄河,水资源丰富。

境内既有充足的地表水、地下水,又可常年引流黄河水。

全县水资源总量3.77亿m 3,可利用地表水1.3亿m 3,可利用地下水2.47亿m 3,全县人均水资源储量413.1m 3。

巨野县地质属黄河冲积平原,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沃野千顷,平均海拔39m ,土质以变形较小、强度较大的黄灰色粘性土为主,质地紧实,地耐力在10T/㎡以上。

正在建设施工的大野水库年底竣工并形成供水能力。

大野水库占地6580亩,容量2345万立方米,日供水能力10万吨。

我的家乡作文山东菏泽巨野

我的家乡作文山东菏泽巨野

我的家乡作文山东菏泽巨野Growing up in my hometown of Ju Ye, Shandong, I have always been surrounded by the beautiful landscapes, rich culture, and warm-hearted people. 在我生长的山东菏泽巨野故乡,我一直被美丽的风景、丰富的文化和热情的人们所环绕着。

One of the most striking aspects of Ju Ye is its stunning natural beauty. The area is known for its picturesque mountains, lush forests, and tranquil rivers, providing a sense of serenity and peace. 菏泽巨野最引人注目的一点就是它令人惊叹的自然美景。

这个地方以它如画般的山峦、郁郁葱葱的森林和宁静的河流而闻名,给人一种宁静和平的感觉。

Moreover, the local culture in Ju Ye is deeply rooted in tradition, with vibrant folk customs, traditional crafts, and age-old rituals that have been passed down through generations. 此外,巨野的当地文化深深扎根于传统,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传统手工艺品以及历经岁月的古老仪式。

The people of Ju Ye are known for their warmth and hospitality, always ready to welcome visitors with open arms and share theunique charm of their hometown. Their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 and solidarity has created a close-knit society where everyone looks out for one another. 巨野人民以其热情好客而闻名,他们总是乐于张开双臂欢迎游客,并分享他们家乡的独特魅力。

巨野县其他

巨野县其他

巨野县其他巨野县,别名钜野,地处鲁西南大平原腹地,位于菏泽东部,隶属山东省菏泽市。

巨野县行政区域总面积1308平方公里,全县辖15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10个城市社区居委会、624个村委会(截止2021年),户籍人口为110.22万人(截止2021年)。

巨野县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巨野,周,属鲁国西境。

秦属砀郡。

约公元前144年,置巨野县,属山阳国。

1949年,建立平原省,巨野属湖西专区。

2000年6月,菏泽地区改为菏泽市,巨野县随属菏泽市所辖至今。

区划概况截至2021年,巨野县下辖15个镇、2个街道。

区划详情15个镇:大义镇、章缝镇、龙堌镇、柳林镇、大谢集镇、麒麟镇、独山镇、核桃园镇、田庄镇、田桥镇、太平镇、万丰镇、董官屯镇、营里镇、陶庙镇。

2个街道:永丰街道、凤凰街道。

3自然环境气候特征巨野气候宜人,生态环境优越。

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属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季,四季分明。

绿化水平高,有林地面积38.6万亩,农田林网面积78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32%,绿荫遍野,城青水秀,是全国首批平原绿化达标先进县、“中国绿色名县”、山东省环保模范县,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之一。

位置境域巨野位于山东省的西南部,地处东经115°47’-116°13',北纬35°05'-35°30'。

巨野是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环境优越,百里沃野,物产繁多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石灰岩等。

已探明的巨野煤田总储量55.7亿吨,是中国华东地区正在开发的最大一块整装煤田。

4自然资源水资源巨野县北邻黄河,水资源丰富。

境内即有充足的地表水又可常年引流黄河水。

巨野县水资源总量3.76亿立方米,可利用地表水1.3亿立方米,可利用地下水2.47亿立方米,巨野县人均水资源储量413.1立方米。

巨野县地质属黄河冲积平原,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沃野千倾,平均海拔39米,土质以变形较小,强度较大的黄灰色粘土为主,质地紧实。

巨野历史沿革

巨野历史沿革

巨野历史沿革更改字体大小:[ 大中小]巨野县因古有大野泽而得名。

始建于公元前140年,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

夏商时期,中国分兖、青、冀、徐、豫、荆、扬、雍、梁九州。

巨野地属徐州北境。

两周时期,巨野为鲁国西境,《左传》所载鲁哀公“西狩于大野”,获麟的地点就在今天巨野县麒麟镇。

公元前475年巨野属宋国,至公元前286年,改属齐国。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公元前220年置昌邑县(今昌邑集一带),属砀郡(治今安徽砀山)。

汉承秦制。

西汉初期,巨野境内置昌邑县。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春,立彭越为梁王,都定陶,巨野在其域内。

高祖十一年(前196年),杀彭越,以刘恢为梁王,迁都睢阳(在今河南商丘)。

同时,又分梁地昌邑(今巨野昌邑集)归山阳国。

公元前140年置巨野县。

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至三国魏太和五年(231年),先后五次建济阳国,巨野县属其管辖。

山阳郡始置于汉帝元五年(前136年),废除于晋初,共存400年,治所在今巨野昌邑集。

汉时的山阳郡,西南至今民权,西北至今鄄城,东北至今兖州、曲阜,南至今单县,统辖23县。

今菏泽市的曹县、单县、成武、巨野、郓城、鄄城在其境内。

公元265年(晋武帝泰始元年),改山阳郡为高平国,治所在昌邑、巨野、昌邑为属县,乘氏县仍属济阳郡。

鉴于东汉末年的历史教训,为了防止外重内轻,限制地方势力的膨胀,魏晋南北朝时不断分州析郡,州的数目逐渐增多。

巨野先后为多方割据势力统辖。

南朝刘宋改高平国为高平郡。

公元518年(北魏孝明帝神龟元年),分高平郡,置任城郡。

在此期间,巨野先属南朝高平郡,后属北魏任城郡。

公元420年撤销昌邑县,并入金乡县。

北齐撤销巨野县。

自隋至宋的统治者们,为了将地方上的权力集中到中央,都曾经采用过许多方法来完善地方行政体制。

隋及唐初,地方实行郡县或州县两级制,因而州与郡之间由原来的领属关系变成了并列关系。

正因为如此,州、郡名称往往是交替使用,变化频繁。

巨野县人口、市场级别划分

巨野县人口、市场级别划分

市场营销上的市场等级划分的基本是按城市人口、区域面积、市场容量、GDP、流通环节等几个要素来划分的。

一级市场:人口在千万以上的城市和部分市场容量特大的城市。

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香港等超大型城市二级市场:全国大部分的省会城市和部分与省会城市规模相当的大型城市,人口一般都在一两百万以上三级市场:各个省内的地级城市,规模几十万人四级市场:全国大部分的县级城市和大的乡镇巨野简介:巨野县位于山东省菏泽市东部。

总面积1300多平方千米,人口90多万。

行政划分: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15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经济技术开发区、大义镇、章缝镇、龙固镇、大谢集镇、麒麟镇、独山镇、核桃园镇、柳林镇、田庄镇、田桥镇、太平镇、万丰镇、董官屯镇、营里镇、陶庙镇。

永丰办事处、凤凰办事处。

学校:巨野一中,巨野实验中学,巨野中学,大一中学,巨野二中。

医院:县医院,中医院巨野县城热闹街路:青年路,人民路,前进路,新华路。

景点:金山公园,永丰塔,文庙等特色美食:谢集罐子汤,冯家烧鸡,夏思源清真糕点,牛肉渗巨野县位于山东省菏泽市东部,邻接济宁市,是菏泽地区的东大门,地处东经115度47分至116度13分,北纬35度5分至35度30分。

总面积1303平方千米。

总人口93万人(2003年)。

县人民政府驻巨野镇。

古系渊泽之地,因古有大野泽而得名。

主要河流有万福河、洙水河、洙赵新河和郓巨河。

巨野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年均气温13.5市摄氏度,年均日照2529小时,年均降水时741.9毫米,无霜期270天。

境内田野平阔,土壤肥沃,属黄河冲积平原,东南部有少部分山丘,面积14.5平方公里。

野,因古有大野泽而得名,是春秋“西狩获麟”之地,秦末彭越起兵之所,东临孔子故里曲阜,西陲牡丹之乡菏泽。

近代著名的“巨野教案”亦发生于此。

西汉建县,唐武德四年置麟州,故巨野又称麟州。

巨野位于山东省的西南部,地处东经115°47’-116°13',北纬35°05'-35°30'。

巨野旅游景点大全

巨野旅游景点大全

巨野旅游景点大全
巨野县位于中国山东省菏泽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以下是一些巨野旅游景点的介绍:
1. 巨野黄河水文观测站:位于巨野县境内的黄河水文观测站是中国最早建立的水文观测站之一,参观者可以了解黄河的水文数据和相关知识。

2. 老子山:相传老子曾在此地著书立说,因而得名。

这里景色秀丽,有许多陡峭的山岩和悬崖,被誉为“崇山峻岭,绝壁深峭”。

3. 龙山风景区:位于巨野县龙山镇,拥有山林、峡谷、瀑布、溪流等多样的自然景观,还可参观游览传统村落和一些历史文化遗迹。

4. 石人峡:是巨野县的一个峡谷景点,有壮观的瀑布和奇特的岩石群落,是一处天然的景观胜地。

5. 大禹文化乐园:以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伟大治水家大禹为主题,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巨野本土文化。

6. 清昭陵:位于巨野县南侧,是清朝时期的一处皇家陵墓,陵园内保存完好,是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景点。

7. 全福寺:是巨野县著名的佛教寺庙,建于唐朝,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8. 天沐温泉度假村:位于巨野县西北部,是一个集温泉、养生、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度假村,提供高品质的温泉和服务。

以上仅是巨野旅游景点的一部分,当地还有许多其他的自然风景和历史文化遗迹值得游览。

巨野供水历史发展情况汇报

巨野供水历史发展情况汇报

巨野供水历史发展情况汇报巨野县位于山东省菏泽市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城。

供水是一个地区发展和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设施,而巨野县的供水历史发展也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巨野县就建立了第一个供水系统,当时主要依靠自然水源和地下水进行供水。

由于设施简陋,供水管网不完善,供水质量也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给居民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巨野县的供水设施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和提升。

在20世纪90年代,巨野县相继进行了供水管网的改造和扩建工程,引进了先进的供水设备和技术,大大提高了供水的覆盖范围和供水质量。

进入21世纪后,巨野县的供水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巨野县相继启动了一系列供水设施升级改造项目,包括新建水厂、扩建供水管网、提升供水设备等。

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供水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还大大改善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目前,巨野县的供水设施已经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城乡居民都可以享受到清洁、稳定的供水服务。

同时,供水质量也得到了有效保障,居民生活用水的安全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未来,巨野县将继续加大对供水设施的投入和改造力度,不断提高供水设施的智能化程度和自动化控制水平,以更好地满足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同时,巨野县也将加强供水设施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确保供水设施长期稳定运行,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供水服务。

总的来说,巨野县的供水历史发展经历了从简陋到完善的漫长过程,如今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巨野县供水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提升,为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善,也为巨野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巨野县的供水设施能够继续发展壮大,为当地居民带来更加优质的供水服务。

巨野村庄历史简志(十)董官屯

巨野村庄历史简志(十)董官屯

巨野村庄历史简志(十)董官屯摘要:一、巨野村庄历史简志概述二、董官屯地理位置及历史背景三、董官屯村庄发展历程四、董官屯文化特色及风俗习惯五、董官屯典型人物及事迹六、董官屯现状及未来发展正文:巨野村庄历史简志(十)董官屯:本篇将带领读者走进巨野县董官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村落。

全文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概述了董官屯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发展历程、文化特色、典型人物及现状与未来发展。

位于巨野县境内的董官屯,北邻山东省会济南,南靠济宁,地理位置优越。

自古以来,这里便是商贸繁荣、人文荟萃之地。

据史书记载,董官屯的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

董官屯的发展历程可谓波澜壮阔。

自建村以来,村民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逐渐发展壮大。

村庄以农业为主,兼有商业、手工业等多种产业。

尤其在明清两代,董官屯商业繁荣,一度成为附近地区的经济中心。

董官屯的文化特色鲜明,风俗习惯独具魅力。

村民们热爱戏曲,特别是京剧、豫剧等传统表演艺术。

此外,董官屯的民间工艺品也颇具特色,如剪纸、年画等,深受人们喜爱。

在董官屯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多典型人物。

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明末清初的忠臣孝子董仲舒。

他忠诚于国家,矢志不渝,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作出了巨大贡献。

时至今日,董官屯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村庄在保持传统农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现代产业,村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展望未来,董官屯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为实现全面小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总结来说,董官屯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村落。

通过本篇简志,我们对董官屯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

齐鲁地名探究——大野泽而得名——巨野

齐鲁地名探究——大野泽而得名——巨野

齐鲁地名探究——大野泽而得名——巨野【开篇语】自幼长在孔孟之乡,虽不才亦多受传统文化之影响,一向喜欢探究历史,追溯既往。

一直以来,对地名颇感兴趣,充满好奇——为何金乡并无金矿,济南、济宁、济阳得名的济水消失去了哪里,而鱼台、嘉祥又藏着什么样的故事……凡此种种,都让我浮想联翩,于是我决定去探究这些地名的由来,以及这名字背后隐藏的历史,还有,关于这里我能想起的人和事……巨野地图【地名由来】巨野县,是山东省菏泽市下辖县。

地处鲁西南大平原腹地,位于菏泽东部,因古有大野泽而得名。

大野泽,亦名巨野泽、钜野泽、广野泽,上古九泽之一,故址在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北。

《书·禹贡》:“大野既潴。

”《周礼·职方》兖州:“其泽薮曰大野。

”《左传·哀公十四年》“西狩于大野”,即此。

大野泽大野泽为古济水所汇,济水中流在此通过。

该泽西通雷泽;西南纳济水连通菏泽;东北出济水,再东北经济南流入海;东南出黄水入菏水、通泗水、入淮、入海。

因交通之便,水产丰富,自古是先民生存争夺之地。

《山海经》中记载炎帝女儿精卫衔石填东海的故事,就是指的大野泽,反映了远古时候大野泽的存在。

《禹贡》:“大野既都,东原底平”就是大禹治水涉及大野泽的记录。

《尔雅》云:大野泽、钜野泽乃一泽二名。

汉以前文献称大野,《史记》始有巨野泽之称。

《说文》:巨,广大也,大野、巨野同义,故二名并称;唐、宋以后,多称巨野。

该泽是炎帝部族的发祥地之一。

炎帝蚩尤带领八十一氏族生活在大野泽周围。

黄帝战蚩尤,蚩尤被杀,身葬两处:一葬大野泽南岸、今巨野城东北九里,一葬大野泽东岸、今嘉祥县梁宝寺乡阚城遗址。

西周时属成、鲁两国共管。

鲁哀公西狩大野,获麟,麟死,麟冢在巨野城东十二里。

大野泽是“西狩获麟”之地。

据《春秋》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春,西狩获麟。

”《左传》详解为:“十四年春,西狩于大野。

叔孙氏之车子鉏商获麟,以为不祥,以赐虞人。

仲尼观之,曰:‘麟也!’然后取之。

巨野县人才工程实施方案

巨野县人才工程实施方案

巨野县人才工程实施方案一、总体概况巨野县地处山东省西南部,地处“冀鲁豫皖”四省交界处,自古是京津商贾南行的通道之地,地处天津、济南、南京、郑州四市之交,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成立于1997年的巨野县,位于山东省菏泽市东南部,总面积1196.5平方公里,辖7镇1乡,总人口约73.23万。

在现代化的社会背景下,巨野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培育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策划实施各类技术创新工程、着力构筑人才培养、使用、管理、服务与保障四大支撑体系,为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目标设定1. 人才培养目标(1) 中小学阶段:加强全面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加大青少年综合素质培养力度,培养一批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和创新创造能力的年轻人。

(2) 高等教育阶段: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在全国和全球各个领域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地位。

2. 人才引进目标(1) 引进高层次人才:吸引一批在海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科研和创新型工作的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来巨野县工作和创新创业。

(2) 引进紧缺人才:加大引进紧缺急需的高端智力资源,填补产业发展的空白,着力构建专业化、国际化、一流化的高端人才队伍。

(3) 引进青年人才:吸引优秀博士、海归留学生和国外优秀人才回国创业,创新各类政策,吸引更多青年才俊来巨野县创新创业。

3. 人才激励目标(1) 建立激励机制:建立符合巨野县实际的人才激励政策和制度,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建设体制机制和技术手段,不断完善人才政策和激励机制。

(2) 提高人才待遇:提高高层次人才的工资和住房补贴标准,提供人性化、优质化的生活保障和配套服务,切实提高人才的满意度和归属感。

三、举措实施1. 人才培养(1) 中小学阶段:完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团队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全面素质。

(2) 高等教育阶段: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手段,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实践操作和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培养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巨野概况
区域概况:
巨野,位于山东省西南部,现辖15个镇、2个办事处和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口101万,总面积1308平方公里,耕地114.9万亩,是国家命名的“中国麒麟之乡”、“中国农民绘画之乡”、“武术之乡”、“杂技之乡”、“戏曲之乡”,享有中国“煤化基地”、“棉花之都”美誉。

巨野先后荣获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全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县、全国最具城市品牌建设发展潜力城市、山东省低碳经济十佳县市区、山东省投资环境十佳县市、山东平安建设示范县等称号,并第四次入选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

地理位置:巨野县位于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处,地处山东省菏泽市东部。

地理坐标为:东经115度47分至116度13分,北纬35度05分至35度30分。

东临嘉祥县,南与金乡、成武和定陶县接壤,西与牡丹区毗邻,北靠郓城县境。

历史文化:巨野历史悠久,因古有大野泽而得名,是春秋鲁哀公“西狩获麟”之地,秦末彭越起兵之所。

西汉建县,唐武德四年置麟州。

在这块土地上诞生过曹魏大将李典、北宋文学家王禹偁、苏门学士晁补之、清末武状元田在田等一批仁人志士。

境内有蚩尤墓、麒麟台、齐鲁会盟台、屏盗碑、永丰塔、巨野教案遗址等36处名胜古迹和历—巨野
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 山东省投资环境十佳县市
史遗存。

气候条件:巨野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

无霜期年平均213天,年降水量700毫米,年平均气温18摄氏度,适宜多种动植物生长,是培育优质绿色产品的理想区域。

水文土质:巨野县北毗黄河,水资源丰富。

境内既有充足的地表水、地下水,又可常年引流黄河水。

全县水资源总量3.77亿m3,可利用地表水1.3亿m3,可利用地下水2.47亿m3,全县人均水资源储量413.1m3。

巨野县地质属黄河冲积平原,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沃野千顷,平均海拔39m,土质以变形较小、强度较大的黄灰色粘性土为主,质地紧实,地耐力在10T/㎡以上。

正在建设施工的大野水库年底竣工并形成供水能力。

大野水库占地6580亩,容量2345万立方米,日供水能力10万吨。

工业体系:巨野工业具有一定的基础,初步形成了煤化工、纺织、面粉、畜产品、医药、酿造、化工、建材、服装加工等10大行业80多个生产门类的工业体系。

产品达1000多种,其中部优、省优产品23种。

依托当地丰富的资源优势,煤化工、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已初具规模。

巨野着力培植煤电化工、纺织服装、新型建材、食品加工、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六大特色产业。

二、区位优势
巨野县东距津沪铁路65公里,西距京九铁路60公里,新石铁路穿境而过,县城内设有二级火车站,是欧亚大陆桥的组成部分。

已破土动工全长51.6公里的洙水河航道距县城3公里,将成为直通京
杭大运河的“黄金水道“。

日东、济广高速在巨野交汇,京福、德商高速纵穿两翼,东距县城20公里的济宁机场通航北京、福州、广州、上海等大城市。

距济南机场、郑州机场全部高速公路相连,仅有2个小时的路程。

离巨野50公里集海关、商检、集装箱站及出口专列于一体的菏泽直通陆路口岸已全面配套运营,直通青岛港口。

至日照港铁路距离380公里,至青岛港铁路距离540公里。

三、资源优势
煤炭
巨野煤田探明总地质储量为55.7亿吨,是华东地区最后一块且储量最大的优质整装煤田。

主采煤层为气煤,1/3焦煤、肥煤、属低灰、特低硫、高挥发分、高发热量、高粘结性、优质富油煤,可作炼焦煤和良好的动力煤及气、液化煤。

年设计生产能力600万吨的龙固矿井现已投产,年设计生产能力180万吨的万福矿井即将正式开
钻。

棉花
年均种植面积100万亩左右,常年产皮棉160万担,巨野是“总理基金麦棉两熟高产开发实验基地”、“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

“国花牌”原棉系“全国十大棉花名牌”之一,2003年被中国质量协会评为“名牌棉花展示第一名”。

大蒜
全县常年种植面积30万亩,总产量37.5万吨。

巨野是全国大蒜重点出口基地。

畜牧
巨野系国家级“鲁西黄牛”、“青山羊”、“小尾寒羊”、“长毛兔”繁育基地县。

年大牲畜出栏量13万头,羊出栏量200万只,猪40万头。

林果
现有林地面积1.3万顷,农田林网5.4万公顷,全县木材储存量200万立方米,另有果树面积15万亩,年产优质果6.5万吨。

劳动力
巨野县劳动力资源丰富,富余劳动力达20余万人,常年在外务工者13万人以上。

四、环境优势
巨野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市功能显著增强,城市形象日渐提升,平台和载体效能凸现。

供电
目前拥有500KV、220KV变电站各一座(容量291MVA),110KV 变电站六座,完全能够满足各类用电量及可靠性需求。

电价0.69元/千瓦时。

供水
全县水资源总量3.7亿立方,在建省级重点项目大野水库库容量2345万立方,日供水能力10万吨。

通信
通信设施完善,电话交换机总量22万线,通信网实现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大容量、多功能、全方位;移动通讯实现无缝覆盖,电脑宽带联网全球。

用地
全县人均耕地1.7亩,是山东省人均耕地的1.2倍,全国的1.3倍,还有数万亩村头荒和存量土地。

园区概况
在规划建设省级工业园的基础上,根据巨野发展需要,巨野县又规划建设了巨野煤化工区、码头产业园、建材玻璃产业园、木材秸杆产业园。

各园区道路、供电、通讯、供排水等基础建设同步配套,已具备承载大项目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