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

合集下载

4月2018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历史卷(全解全析)

4月2018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历史卷(全解全析)

文科综合历史第1页(共5页)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12018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文科综合历史·全解全析242526272829303132333435BDCACDBDBCDC24.B 【解析】材料反映了礼在社会教化、维护社会等级秩序等方面的作用,旨在强调“礼”是人人都要遵守的,B 项正确。

A 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并未说明礼是如何形成的,C 项不正确;“政治强制”在材料中未体现,故排除D 项。

26.C 【解析】重农抑商始于商鞅变法,且商鞅变法承认土地私有,A 项不正确;由材料“家传其业不得仕”可知,唐朝禁止商人入仕,B 项不正确;材料“贾人有市籍者,及其家属,皆无得籍名田,以便农”“家传其业不得仕”“鬻卤盐三斤者仍坐死”“私有茶一两笞四十,四十两徒二年”,均体现了对商人的限制,故C 项正确。

D 项在材料中未体现。

27.A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明代湖广按察司佥事尚褫关于农民以其所有换其所无的赋役征银制度的论述,材料“顷来凡遇征输,动辄折收银两。

然乡里小民,何由得银”体现赋役征银制度加重了百姓负担,故A 项正确。

B 项材料未体现。

C 项是对材料的误读。

D 项与材料无关。

28.C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根据材料信息“地租收人仍然是经济剥削中最稳当的方式”“投资土地的收益一般是10%左右,有的甚至超过30%”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许多资金用于投资土地而没有投入到工业中,使近代工业发展缺乏资本,故C 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地租收入和土地投资,并未反映财政收入的来源和主要组成,排除A 项;B 项材料未体现;材料未体现农村生产发展中的雇佣和被雇佣关系,排除D 项。

学科&网29.D 【解析】由材料“进化有渐”“循序而行”可知,康有为反对革命“突变”,排除A 项;康有为托古改制,主张变革,后来的新文化运动使封建思想正统地位受到猛烈冲击,排除B 项;迈出近代化历程第一步的是洋务运动,排除C 项;材料中康有为认识到进化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历史进化是有阶段性的,进化的过程有一定的原因,并遵循一定的秩序。

【高三】福建省三校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含答案)

【高三】福建省三校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含答案)

福建省三校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礼记·玉藻》记载,周代服饰的颜色以“青、赤、黄、白、黑”为正色而象征尊贵。

但春秋时期齐桓公“好服紫”,以致齐国的百姓争相效仿,最终一国尽服紫。

这一变化说明A.服饰适应国家统一需要B.纺织工艺水平进步大C.宗法分封制走向崩溃D.服饰色彩的地域性明显2.安史之乱后藩镇林立,进奏院逐渐形成。

藩镇通过进奏院了解唐朝中央的动向,或顺势而为,或表明自理的利益诉求;同时唐朝中央通过进奏院了解藩镇动态,因势利导,维护中央威信。

由此推断朝廷设立进奏院的目的是A.加强君主专制B.缓和中央与地方间的对立C.削弱中央集权D.提高当时地方的行政效率3.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在上宋哲宗的折子中认为:“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日有争论,纷纭不决,故使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

”这表明A.三省制削弱了中央集权B.三省具有了最终的议定权C.三省制削弱了君主专制D.三省制出现了运行的低效4.“雍正四年初有军机处时,仅为西北两军设,皇帝命其便利隐秘,但其权仍小……至雍正八年时专管军务,而十年成立军机处时已要求知会各省。

”军机处职能的变化表明A.取得与内阁相当的地位B.皇权专制逐步被弱化C.避免了大臣的专权乱政D.逐步成为了中枢机构5.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兼并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然而到了宋代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

这一称谓的变化说明A.土地兼并得到认可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小农经济逐步瓦解D.农民的经济地位的降低6.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下诏州郡“度田”,触及了豪强地主的利益,引起了叛乱,东汉政府只能与之妥协。

自此西汉中期以来的土地私有制发展成为不可阻挡的社会趋势。

此事造成东汉时期A.田庄经济逐步形成B.地方割据势力产生C.小农经济极度衰退D.流民问题不断出现7.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宋代形成了一种难以抵挡的“全民经商”的态势,经商团体的构成除了职业商人外,还包括军人、官员、皇室成员以及享受国家优惠的宗教人士。

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附答案)

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附答案)

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学科试卷注意事项:1.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2.考生将答案写在答题卷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题,计48分)1.据记载,周武王灭商后进行分封时称诸侯为“友邦君”,到周公再行分封时,出现“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

此变化说明西周()A.对地方的控制力加强B.宗法制进一步完善C.中央集权得到了强化D.等级制度开始形成2.“中书令、侍中‘佐天子而统大政”佐天子而执大政’,‘中书令之职,掌军国之政令”凡军国之务,(侍中)与中书令参而总焉,坐而论之,举而行之’”。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唐代三省长官决策采取集体形式议事B.尚书省的长官从未参加决策过程C.唐代的集体决策完全排斥了君主意见D.门下侍中与中书令共同参与决策3.伯利克里在雅典公共庆节演剧的时候,给每个公民发放二个欧布尔的津贴,这等于一人一天的生活费。

材料得出的结论是()A.废除民主权力的财产限制B.为竞选公民大会主席拉选票C.促进城邦文化艺术的发展D.缩小公民内部的贫富差距4.据右图所示,1905年和1921年后革命次数出现相似状况的直接原因是()A.革命政党的推动B.社会经济的发展C.民主思想的传播D.维新力量的衰落5.历史学家徐中约认为,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不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中国人应对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力图使之从一个落后的儒家普世帝国转变为一个在国际大家庭中拥有正当席位的近代民族国家。

这种见解()A.抹杀了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反侵略求独立的反抗史B.避免了仅仅使用“外因”来解释中国近代史的变迁C.夸大了近代中国人民主动融人世界潮流的奋斗精神D.批评了部分历史学家不顾事实崇洋媚外的治史态度6.1927年8月,中共八七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告全党党员书》,该书强调指出:“工人阶级的革命党,要纠正自己的错误,只有公开的批评这些错误,而且要使全党党员都参加这种批评。

【高三】辽宁沈阳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答案)

【高三】辽宁沈阳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答案)

辽宁省沈阳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

其中第Ⅱ卷第27、28、29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有人发现秦国与其它诸侯国实行分封制不同,“每占领一地都设立由国君直接任命长官的县……或者由国君委派庶长对该地区进行军事统治”这反映了秦国()A.宗族势力的弱小 B.庶民政治的建设C.官僚体制的探索 D.等级秩序的破除2.“知州”官名源自宋代,全称“权知某军州事”。

“权知”意为暂时主管,“军”指该地厢军,“州”指民政。

宋代“知州”的设立表明()A.宰相的军政大权被分割 B.中央对地方控制力有限C.地方行政单位发生变化 D.皇帝对地方的控制加强3.明永乐年间,内阁只是一个特命入值的朝臣辅佐皇帝办理机务的处所,六部等部院的政事都直接呈送皇帝。

但到宣德年间,明宣宗让阁臣兼任六部尚书并“票拟”皇帝谕旨,经由皇帝“批红”后再经内阁下达部院。

材料表明宣德年间()A.内阁成为法定的行政机构 B.君主权力受到内阁的制约C.六部权力较明初大为下降 D. 六部不再直接听命于皇帝4.乾隆帝对《四库全书》的编校全程跟踪。

凡典籍中谈到夷夏之防或有反清思想、有违封建伦常的,或挖或改或弃或毁,全被排除在外。

其目的是()A.“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B.“修书以遏邪说”,强化纲常伦理C.抱残守缺,反对儒学创新 D.经世致用,顺应西学传播5.《中国历史通论》记载:“战国亩产量79.41斤,西汉初年93.68斤,汉武帝时期117.11斤,1938年115斤,1949年130斤。

”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国农业发展具有()A.脆弱性B.落后性C.封闭性D.先进性6.西汉御史指出盐铁官营的目的,“大夫各运筹策,建国用,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损有余,补不足,以齐黎民,是以兵革东西征伐,赋敛不征而用足。

山东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大联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大联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大联考历史试题2017.1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上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先秦社会思潮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周礼文化与儒家思想决定社会习俗B.先秦王权专制的倾向在不断加强C.神权政治式微,世俗政治不断加强 D.先秦重礼轻法中央集权逐步形成2.董仲舒强调人君必须拥有“禁制”的权力,保持“能制”之势;并且君主要引导人们有所好恶,“然后可得而劝”,“然后可得而畏”,这样就“可得而制”。

由此可知,董仲舒A.汲取法家思想的精华 B.告诫统治者必须实施仁政C.宣扬了“君权神授”观念 D.强调建立君主专制的必要性3.汉代桓宽在《盐铁论·水旱》中记载,手工商业者“各务为善器,器不善者不集。

农事急,挽运衍之阡陌之间。

民相与市买,得以财货五谷新弊易货。

或时贳民,不弃作业”。

材料反映出当时A.经济结构单一B.城乡一体以农村经济为主导C.以家庭为单位的综合经营D.未形成相对独立的手工业、商业体系4.公元317年,司马睿(晋元帝)在名门望族琅琊王氏兄弟辅助下,优待江南士族,平定叛乱,建立东晋政权。

当时,政治由王导主持,军事由王敦控制,元帝对王敦甚至有“请避贤路”的表示。

东晋政治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谓。

该历史现象A.说明晋元帝注重分权制衡以稳定政权B.反映出门阀政治对皇权具有制约作用C.沿袭前代“君弱臣强”的畸形政治统治结构D.是东晋君主专制统治强化的必然产物5.殿试在唐代已有先例,但没有成为定制。

宋太祖开宝六年于讲武殿对新及第进士进行复试,“自兹殿试遂为常式”。

宋初殿试成为定制A.打击了士族门阀势力B.实现了科举考试的公平竞争C.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D.有效防止了科场的徇私舞弊6.元朝行省内部实行郡官圆署和种族交参制。

行省官员所掌行政、财赋、军事、刑名等庶政,采用圆署会议和专官提调相结合的方式处理。

[推荐学习]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试题

[推荐学习]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试题

长铁一中2018届高三第二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1.“上古三代时期,商朝人将统御天下的权力看作是天帝的眷顾,并且这种眷顾是持久存在的。

而当周人取代了商人成为华夏共主之后,周人首次提出了天命的迁徙,统治者有可能因为失德而被天命所抛弃,取而代之者则会成为新的宠儿。

”材料表明,上古三代时期( ) A.政治制度带有神权与王权结合的特点 B.权力的传承必须凭借个人德行C.最高执政集团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血缘关系成为王朝更迭的依据2. 据《西周的政体:中国早期的官僚制度和国家》,周初所封诸侯多集中于王畿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边远地区,而在统治中心渭河流域则几乎没有封侯情况。

其主要目的是A.监督商族残余势力 B.防范诸侯坐大割据 C.利于文化远播天下 D.扩展王朝四周疆域3.《管子·大匡》载:“赋禄以粟,案田而税,二岁而税一,上年什取三,中年什取二,下年什取一,岁饥不税。

”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 B.赋与税都是以田为征收对象C.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D.改革赋税制度发展农工商业4.西汉御史指出国家盐铁官营的目的是“大夫各运筹策,建国用,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损有余,补不足。

以齐黎民,是以兵革东西征代,赋敛不征而用足。

”据此分析,下列关于盐铁官营的表述,正确的是( )A.政府可获取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利益 B.基本解除了百姓赋税负担C.以垄断经营排斥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目的就是要解决军费问题5.唐太宗说,“尚书省,天下纲维,百司所禀,若一事有失,天下必受其弊者。

”材料反映了唐代尚书省A.组织整齐严密,是各机构的典范B.在中枢行政机构中位高权重C.掌侍进奏表章、草拟诏旨制敕D.经常根据皇帝的意旨草拟圣旨6.宋神宗熙宁时,长安商税每年八万余贯,北方其他州商税超过八万贯的只有高密、历城、东平、沧州等处。

广西部分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和答案

广西部分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和答案

24.商朝时期,因人居住于王都之内,但仍然是聚族而居,按血缘形成一定地族邑。

因此,商都地居民点多散布于宫殿、宗庙区四周,呈大分散、小聚集地形态。

这说明当时A.城市布局体现皇权至上原则B.宗法思想直接影响社会生活C.都城地各功能区已严格区分D.家族经济水平决定政治地位25.下表是《汉书》中有关政府赐牛地文献记载(部分)。

据此可以认定地历史事实是,汉代记述出处“联初即位。

其救天下,踢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汉书·文帝纪》“(始元元年)秋七月,救天下,赐民百户牛酒”《汉书·昭帝纪》“太后所至属县,辄施思患,赐民钱帛、牛酒。

岁以为常”《汉书·元后传》A.政府注重推广牛耕技术B.政府鼓励百姓养牛C.牛成为重要地食物品种D.牛具有重要地价值26.宋代某理学家说:“治道亦有从本而言,亦有从事而言。

从本而言,惟从格君心之非,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

”由此可知.该理学家A.强调培养个人社会责任感B.主张强化封建等级秩序C.认为君主德行是治国根本D.吸收了道家地治国思想27.在古代地官民交易过程中,经常出现“亏损下民”甚至“强行夺买”地现象。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规定:“宫禁中市物,视时估(根据市场实价估定地官方价格)率加十钱。

”该规定说明明朝初年A.政府采购具有强制性B.政府注意规范市场运作C.官营手工业日益衰落D.政府掌控了市场地价格28.按照中国传统地经营思想经营中地银钱账目被视为商业机密,不被他人所窥识,但上海轮船招商局在经营中不仅将账目造册刊印,任凭有股权之人随时到局查阅,而且还在每年结账后于《申报》等媒体上公布账略。

上海轮船招商局经营思想地变化主要是因为A.受到西方经营模式地影响B.人们对洋务企业缺乏信任C.鼓励民族资本发展地需要D.媒体传播信息地速度加快29.20世纪初,梁启超指出:“吾中国言民族主义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者。

小民族主义者何?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

六市2018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联考(二模)试题(含解析)

六市2018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联考(二模)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六市2018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联考(二模)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1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有学者认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经济全球化进入一个新阶段,标志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真正到来。

据此可知A. 经济全球化开始于两极格局瓦解B. 两极格局终结实现了世界经济一体化C. 两极格局存在制约全球经济发展D. 两极格局瓦解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答案】D【解析】冷战时期受到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全球化实质上属于半全球化,苏联解体之后,意识形态的限制被打破,才开始真正的经济全球化,所以说两极格局瓦解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发展,故D项正确;经济全球化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故A项错误;世界经济一体化在两极格局瓦解之前已经实现,故B项错误;材料并没有说明两极格局对于全球化的制约作用,故D 项错误。

2. 商朝所分封的附属国君长,与商王很少有血缘姻亲关系。

而周公所分封的诸侯中,周王称同姓的为伯父、叔父,称异性的为伯舅、叔舅。

这表明西周分封制A. 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控制B. 具有浓厚的宗法色彩C. 强化了君主的专制权力D. 推动家天下局面形成【答案】B【解析】分封制一般分封的是周王的同性家族,同性和异性的称呼体现出血缘关系的远近,实质上是宗法观念的体现,故B项正确;分封制度下中央很难实现对地方控制,故A项错误;君主专制是秦朝时期出现,故C项错误;家天下局面形成是夏朝启的时代,故D项错误。

点睛:商周的政治制度是中国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阶段。

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2018学年度秋季学期第2次月考高三年级历史(考试用时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把它涂在考试答题卡上,每小题2分,25题,共50分)1.《汉书》云:“汉家承秦之制,并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

”这表明在西汉()A.分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B.宗法制度趋于瓦解C.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D.官僚制度未能建立2.古代中国曾存在这样一个机构“……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阙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该机构是()A.中朝B.参知政事C.内阁D.军机处3.《唐律疏议》规定商人有行滥短狭者(指假冒伪劣商品)而卖者,杖六十,得利赃重者按盗窃论处;宋代《太平广记》中多有卖油条者在油中掺杂鱼膏以图厚利,终被暴雷击死,商人背信弃义而家遭火灾等记载。

这些记载说明唐宋时期()A.严格推行重农抑商B.获取重利遭到严惩C.注重规范商业行为D.商人笃信因果之说4.“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形成上述观念的根源()A.重农抑商政策B.资本主义萌芽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D.君主专制制度5.董仲舒称:“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不明于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这表明他主张()A.君主专制B.天人感应C.“大一统”D.君权神授6.清初的学者颜元指出:“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

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即为上品矣。

”由此可见颜元()A. 抨击理学的空疏无用B. 赞扬儒家的忠君思想C. 反对理学的统治地位D. 赋予了儒学新的内涵7.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至明清之时已有民主启蒙色彩。

下列最能体现民主启蒙色彩的是()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制天命而用之”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8.有一初唐书法家,尤擅正书。

他最初效法王羲之,后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开颜柳先河,被后世书法家奉为圭臬。

2018届高考二模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8届高考二模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8届高考二模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2.5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历史是公平的,当世界跨入文明时代的门槛的时候,它给了东西方两个伟大民族以同等的机会,让它们各自创造了一种国家制度,并分别成为后世的楷模,邦国和城邦,它们一个是帝制的渊薮,一个是民主制的源头,但都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种“邦国”指的是()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2、《三国志》载:“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其中的表白体现出()A.中国古代官员具有勤政廉洁的传统 B.三国时期的监察制度具体完善C.“修身齐家”的儒学观念深入人心 D.西汉确立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影响深远3、发过历史学家德尔玛指出:现代欧洲文明源丁占希腊和罗马的文明,因为欧洲人从希腊那里“继承了关于任何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

而从罗马那里“继承了一种政治的和法律的思想,一种范畴”。

”对“动力线”和“一种范畴”的理解最全面的是()A人文主义思想和民主政治形式,国家尊重个人权利B.人民主权原则和轮番而治方式,个人尊重国家利益C.公民人会机制和陪审法庭监督,个人和团体的权利D.个人主义理想和民主社会观念,国家的权利和利益4、在制定1787年宪法时麦迪逊说:“这就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

”为此,美国推行()A.公民自由取代政治自由 B.中央与地方分权与制衡C.精英政治取代大众政治D.立法部门内部分权与制衡5、白之浩将英国政治制度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尊严的部分”,一是“效率的部分”。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二调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二调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从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纸上将该项涂黑)1. 西周时,周天子作为封国主权持有者以“册封”的形式“委任”诸侯作为地方封国统治的代理人,并非拥有独立主权的诸侯接受周王授权而进行代理统治。

对此解释正确的是A. 西周是主权统一的国家B. 西周没有出现最高统治权威C. 诸侯在封国内独立实行统治D. 分封体制以宗法血缘为基础【答案】A【解析】周天子作为封国主权持有者以“册封”的形式“委任”诸侯作为地方封国统治的代理人,表明二者之间形成君臣关系,西周已成为主权统一的国家。

故答案为A项。

周王代表最高统治权威,排除B项;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拥有较大的自主性,并非“独立实行统治”,排除C项;D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

点睛:西周通过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2. 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家为道德极峰。

这说明先秦士子A. 提倡政治参与意识B. 注重个人道德修养C. 主张规范伦理道德D. 讲究胸怀宽容博大【答案】B【解析】无论是儒家、墨家还是法家,都要求人具有良好的品德,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材料没有体现这一点;C选项错误,三纲五常是儒家思想的内容,故排除;D选项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

3. 汉代统治者提出“以孝治天下”的治国方针,自汉文帝设置《孝经》博士后,儒家著作《孝经》成为读书人的必修经典。

这反映了汉代A. 提倡愚孝思想B. 强化宗法伦理C. 确立儒学正统D. 重视文化教育【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汉文帝设置《孝经》博士”“儒家著作《孝经》成为读书人的必修经典”,说明统治者试图通过强化宗法伦理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故答案为B项。

A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逐步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排除C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最新 太原市2018高三第二次测评试卷历史 精品

最新 太原市2018高三第二次测评试卷历史 精品

太原市2018~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历史第二次测评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一、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计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屈辱史,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贯穿于整个近代史的始终。

回答1—6题。

1.下列城市被开辟为通商口岸的先后顺序是()A.天津、上海、汉口、重庆B.上海、汉口、天津、重庆C.汉口、天津、上海、重庆D.重庆、天津、上海、汉口2.被迫“对外开放”对近代中国的影响不.包括()A.西方进步思想文化传入中国B.传统的自然经济彻底解体C.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推动了中国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3.最能反映西方列强在19世纪40—60年代侵略特点的是()A.割占中国的领土B.强迫中国开埠通商C.勒索巨额战争赔款D.迫使中国签订“城下之盟”4.近代史上,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破坏始于()A.《南京条约》B.《五口通商章程》C.《黄埔条约》D.《望厦条约》5.允许外国人到内地传教的条约是()A.《马关条约》B.《改订条约》C.《天津条约》D.《北京条约》6.《辛丑条约》内容中最能体现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是()A.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B.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C.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D.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中国近代史上,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寻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回答7—11题。

7.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资政新篇》最突出的特.点.是()A.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B.真正触及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D.符合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8.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理论,写出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对此分析不正确...的是()A.利用孔子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B.儒家思想在中国具有深厚的基础,影响深刻C.资产阶级维新派软弱,不敢鲜明地打出自己的旗帜D.康有为实际上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不能真正提出资产阶级的政治纲领9.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两大思潮在实践中遭到挫折的根本原因是()A.封建残余势力强大B.人民群众尚未觉醒C.复古主义思潮盛行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10.史学界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指()A.反对尊孔复古B.继续反对封建主义C.主张民主共和D.向西方学习11.1924年孙口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是()A.民族资产阶级政党B.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C.官僚资产阶级政党D.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的政党中国近代史上的三大思潮——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

长沙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

长沙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

长铁一中2018届高三第二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1. “上古三代时期,商朝人将统御天下的权力看作是天帝的眷顾,并且这种眷顾是持久存在的。

而当周人取代了商人成为华夏共主之后,周人首次提出了天命的迁徙,统治者有可能因为失德而被天命所抛弃,取而代之者则会成为新的宠儿。

”材料表明,上古三代时期A. 政治制度带有神权与王权结合的特点B. 权力的传承必须凭借个人德行C. 最高执政集团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 血缘关系成为王朝更迭的依据【答案】A【解析】“天帝的眷顾”“天命的迁徙”“被天命所抛弃”均说明了政权与宗教迷信结合的特点,故A项正确;权力的继承是依靠天命,不是个人德行,故B项错误;先秦时期,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血缘与继承关系,故D项错误。

2. 据《西周的政体:中国早期的官僚制度和国家》,周初所封诸侯多集中于王畿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边远地区,而在统治中心渭河流域则几乎没有封侯情况。

其主要目的是A. 监督商族残余势力B. 防范诸侯坐大割据C. 利于文化远播天下D. 扩展王朝四周疆域【答案】A【解析】材料提及“周初所封诸候多集中于王畿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边远地区”,这些地区曾是商朝旧部所在地,可见此时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监督商族残余势力,A项与题意相符,正确。

分封制下诸侯拥有一定的独立性,不能防范诸侯坐大,B项表述有误,排除。

材料强调的区域是加强对商族旧部的管理,不是为了文化传播,C项排除。

从材料反映的区域来看,集中于东部地区,不在四周,D项与材料不符,排除。

点睛:崛起于西部的周举兵伐商,占领朝歌(今河南淇县),商王朝灭亡,成王在周公的辅佐下粉碎了商朝旧贵族的叛乱,亲周的商朝旧贵族微子被指令继承商的祖宗祭祀体系,封于宋地(今河南商丘一带),材料中“所封诸侯多集中于王畿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边远地区”就是为了加强东部的统治。

内蒙古乌兰察布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

内蒙古乌兰察布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调考高三年级历史试题(分值 100分时间 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商代“诸妇”之封,至少有六十四人之多,“或命之祭祀,或命之征伐”。

由此可见A.商代妇女地位的崇高 B.封“诸妇”以保护商王朝的统治C.商代是个尚武的朝代 D.利用母系血缘关系维系商朝统治2.孔子反对盲从,提倡“当仁不让与师”;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二者思想的一致性表现在A.提倡民本 B.呼唤仁爱C.强调理性 D.倡导美德3.《新唐书百官志》载:“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唐高宗永淳年间,“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年间中书令张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且于其后分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

政事堂的变迁反映出A.唐朝三省权力牵制体制削弱 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逐渐完善C.唐朝中枢机构权力依次轮换 D.我国封建社会皇权运行困局4.宋太宗淳化四年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税);当算之物,令有司件拆揭榜,颁行天下。

”至道二年又诏,“民间所织缣帛,非出于鬻于市者,勿得收算。

”宋太宗意在A.鼓励商品贸易发展 B.规范市场经营秩序C.扶持家庭手工生产 D.推行便民惠民政策5.雍正十三年规定:“京城一切无帖(龙帖,即营业执照) 铺户,如有私分地界,不令旁人附近开张;及将地界议价若干,方许承顶;至发卖酒斤等项货物,车户设立名牌,独自霸揽,不令他人揽运,违禁把持者,枷号(拘留)两个月,杖一百。

”这表明当时政府A.限制商业活动 B.加强商业监管C.抑制商业兼并 D.鼓励商人竞争6.民国书画名家王修在《版本述》中说:“镂板刻书,意在流传,然经书史籍,初无版行。

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试题

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试题

山东省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试题第I卷(共48分)(本部分包括40小题,每小题1.2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夏商的史官在职责上是史巫合一,既掌管天文术数,为统治者提供宗教式预言。

又保管典籍、记录时事;周代史巫开始分离,史官被定位在“掌官书以赞治"的官僚位置上,以上史官角色意识的变化A。

反映出周代王权与神权实现脱离B。

影响了后世对历史记录的认识C.取决于中央官僚机构职能的调整D.体现了周代政治理性化的趋势2、史载,周幽王宠幸褒姒,废申后及太子宜臼,立褒姒为后,立其子伯服为太子.宜臼逃奔申国,申后父亲申侯联合曾国和犬戎杀死幽王,并拥立原太子宜臼为王,即周平王.材料表明()A。

周幽王违背宗法原则不得人心B。

申侯代表统治阶级内部正义进步力量C.申侯通过与诸侯联盟展开称霸争斗D。

申侯僭越以分封为特征的等级制度3、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了官僚政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4、中国古代锁孔设计特别讲究,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钥匙孔的锁:如用“一”字锁者为普通百姓,用“士"字锁者为文人士大夫,再复杂些的“上、古、山"字锁为商人常用,最复杂的是皇室和高官所使用的“古、正、尚、王"字锁.这说明A.礼乐制度已经深入百姓日常生活B.尊卑贵贱的封建等级制度森严C。

商品设计着跟于不同阶层的需求 D.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世界领先5、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这表明当时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度高三年第二次阶段考历史科试卷本试卷考试内容为:古代史和近代史。

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英语科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4.保持答题纸纸面清洁,不破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自行保存,答题纸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西周王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各诸侯国国君继承也遵此制,这种现象一种延续到东周。

但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之前共九代国君,兄终弟及者三人,以孙立者二人,不明嫡庶者一人,以长子继位者仅二人,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在秦国并未成为定制。

这种现象A.导致社会矛盾尖锐B.是由于秦国经济文化发达C.有利于社会的变革D.破坏了贵族的世袭的特权2.宋代读书人只有参加解试合格,才有机会参加省试,而考试的名额是基本固定的,并根据各地区情况进行分配。

下表是宋代部分地区解试合格者占赴试者的比例。

这反映出宋代A .科举考试对士人的吸引力日增B .名额分配确保了社会公平公正C .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D .教育发展严重滞后于人口增长3.元史专家箫启庆认为,元朝视儒士与僧侣一样,为了救济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甚至沦为奴隶的儒士,元朝特别设立了“儒户”,让部分读书人取得优先赋役的地位;另一方面,也有储备人才的用意。

比较而言,成为儒户的读书人,其地位应在贵族、官吏之下,与僧侣相同,但较一般民众为高。

这种说法A .不符合元朝读书人的真实生活状况B .体现了不同学者对史料的不同解读C .揭示了元朝文化落后的政策原因D .为认识元朝社会提供了新的视角4.右图中的斜线部分是中国古代某王朝的直接统治区域。

该王朝是A .西周B .秦朝C .西汉D .唐朝5.以下是15世纪至19世纪前半期中国白银购买力变化表表格数据主要反映了A .农耕技术的提高导致粮食价格下降B .政治局势的变化影响经济发展C .“海禁”政策对经济造成不利影响D .中国经济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6.春秋吋期,孔子重新诠释了周礼,他并未将礼制规范强加于人,而是引导人们以血缘亲情为基点,推己及人,以此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将礼从外在的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转化成了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

据此可知,孔子A.淡化了礼制中的等级观念B.试图推动宗法制度的复兴C.努力使礼制与时代相适应 D.对墨家思想的吸收与转化7.《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

尧命四子,敬授民时。

舜命后稷,食为政首。

……殷周之盛。

《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

”这段话主要强调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 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8.印章是在方寸之间进行创作和表现的艺术品。

根据印面形式划分,文字凹陷下去的印章称为阴文印,文字凸起的称为阳文印。

图3中的阴文印钤盖出的印拓应是9.一般希腊城邦都禁止不婚。

斯巴达还进一步惩罚晚婚。

结婚不是公民私人事务,它是公民为城邦生育下一代公民的责任。

个人的财产永远受城邦的支配,公民的教育、生活方式,甚至服饰、饮酒、娱乐等,都受城邦的控制。

一切都按城邦的需要来安排,为了城邦,个人要作出无条件的牺牲。

由此可见,在古希腊A.公民的个人权利受到高度重视B.城邦意识对社会全方位的渗透C.每个人都有着平等的社会地位D.规范公民行为以维护社会稳定10.梭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抽签选举绝大多数国家官职,就是先由各大行政单位(当时称部落)投票预选出各官职的候选人,然后再进行二级选举,在候选人之间差额抽签产生各级公职人员。

以执政官为例,当选人数与候选人数比例为1:3。

这一选举法A.维护了贵族统治地位 B.完善了权力运行机制C.未采用财产资格限制 D.有利于民主政治发展11.文艺复兴时期,彼特拉克说:“真正的贵族并非天生,而是自为的。

”这句话的实质意义是A.鼓励个人的奋斗B .反对封建的等级特权C.否定上帝的存在D .打破天主教精神枷锁12.马克思曾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他把人从外在宗教解放出来,但又把宗教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

他把肉体从锁链中解放出来,但又给人的心灵套上了锁链。

”马克思口中的“他”是A.彼特拉克B.但丁C.马丁·路德D.伏尔泰13.启蒙运动领袖伏尔泰崇尚自然神论,他认为上帝的存在可以约束人的行为,使人们在自由行动的同时又能确保社会的持续。

材料表明伏尔泰A.偏离了人文主义方向B.借助宗教反对封建君主专制C.认可宗教的教化功能D.主张用宗教来约束人的自由14.“一般的法律是人类的理性,各国的法律是人类理性在特殊场合的适用”。

持以上观点的启蒙思想家是A.伏尔泰 B.狄德罗 C.卢梭 D.孟德斯鸠15.有学者统计,16—18世纪从美洲流入西欧的白银总量达10万吨,但同时有3.2万吨被分流到亚洲,1.1万吨被分流到了东欧和西亚,美洲白银在西欧的实际存量只有5.7万吨。

材料中的“分流”现象A.缓解了欧洲货币过剩问题B.加速了欧洲物价的上涨C.导致了欧洲对外贸易衰落D.不利于欧洲经济的稳定16.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童工盛行,一些父母“很少从保护子女与子女福利的角度要求控制劳动时间,却十分担心议会将限制劳动时间,剥夺他们子女的劳动利益。

”该现象从侧面反映了工业革命时的英国A.劳动力严重短缺B .社会保障制度建立C.价值体系的紊乱D .倾向于立法保护童工17.19世纪英美文坛出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春天,诞生了一批描写女性的文学作品,如《苔丝》、《红字》、《名利场》、《简·爱》等,在这些作品中体现出女性要经济独立、接受良好的教育以及同男性建立平等的婚姻关系等思想。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革命的发展B .自由主义思想的兴起C.启蒙运动的兴起D .女权主义意识的兴起18.18世纪初期,在汉诺威过惯了小朝廷生活的德意志君主乔治一世父子,依据《王位继承法》先后继任了英国国王,他们对英国事务不感兴趣,大臣们有事不再找国王,而是自己先商定对策,然后再提交国王认可。

这说明当时的英国A.已经建立了责任内阁制政府B.限制王权获得了重大进展C.出现君主立宪制发展的良机D.尊重外国王公入主的传统19.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分参、众两院,参议院由各州议会分别选派两名参议员组成,众议院议员按人口比例由各州选民普选产生,每两年选举一次。

这些规定体现了A.参议院代表少数人利益 B.各州根据人口分享联邦权力C.联邦制与共和制的原则 D.众议院主导联邦的立法权力20.1727年春,伏尔泰参加了牛顿的葬礼,随后访问了牛顿的外甥女凯瑟琳并聆听了苹果坠地的故事。

该故事通过伏尔泰的著作迅速传遍世界,成为家喻户晓的科学佳话。

这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科学团体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发展 B.跨国文化交流促进了科学思想的传播C.18世纪早期英国启蒙运动已接近尾声 D.18世纪早期法国思想自由度逊于英国21.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构成这段文字的是A.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B.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C.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D.历史解释和历史结论22.《南京条约》第九款规定,中国政府必须准许“全然免罪”战争期间充当汉奸的中国人,已被监禁起来的卖国贼,也必须全部“加恩释放”。

此条款表明英国A.与清朝关系友好 B .对中国内政事务的干涉C.侵犯了中国领土D .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23.鸦片战争以后,通过一系列条约,列强攫取的各种特权构成了对中国实施“准统治权”的制度。

在这一条约制度中,有一项居于中心地位成为其他条约特权的基础。

这一特权是A.租界特权B.关税自主权C.领事裁判权D.最惠国待遇24.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列强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以镇压义和团为名,八国联军联手武装侵略中国。

这两次战争的不同点是A.列强勾结发动侵华战争B.疯狂掠夺中国人民财产C.条约设定侮辱国民人权D.加深中国社会半殖民化25.对于被迫签订的条约,咸丰皇帝认为“自古要盟不信,本属权宜”,表示不必严格守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恭亲王奕诉提出办理中外交涉,要“以守约为主,以践言为先”。

这种变化说明清政府A.外交政策失去了自主权B.放弃了保卫国家主权的立场C.逐步接受近代国际规则 D.灵活利用国际规则维护权益26.武昌起义爆发后,一个突出的现象是众多的原立宪派人士纷纷加入各地的起义之中,极大促进了南北各省的独立。

此现象主要说明了A.封建统治基础走向全面崩溃B.立宪派与革命派有共同政治诉求C.“反满革命”已成为时代主流D.立宪派人士试图排挤革命党人27.下表为不同时期国民党官方史学对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认定A.国民党突出同盟会在武昌起义中的作用 B.官方史著客观地反映了武昌起义的历史C.历史真相因为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D.同盟会是国内革命阶级的反满联合战线28.苏联驻华顾问团的翻译曾这样形容广州的情形:“眼前浮现出无数集会和游行的场面……那是火热的革命时代,群众乐于参加革命运动……广州是能够进行这类活动而不必担心遭到镇压的唯一地方。

”材料描述的广州处于A.国民革命时期B.五四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29.20世纪40年代四川、云南、湖南等省地租额迅速上升,其中四川一个县27户佃农的平均上缴租率1941年为53%,1943年为73%,1944年为79%。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日军对沦陷区大肆搜刮掠夺 B.人口和军事、政治重心西迁C.中国共产党调整了土地政策 D.国民党对中共进行经济封锁30.洋务派鉴于“既不能禁华商之勿搭洋船,又何必禁华商之自购轮船”,所以允许商办运输业,但又怕完全商办“久恐争利滋弊”,于是把商办置于官府监督之下。

由此可知,近代“官督商办”企业的产生A.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B.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C.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特点D.辅助了军事工业的发展31.1940年,欧洲英吉利海峡曾有过一场惊心动魄的军亊转移——“敦刻尔克大撤退”。

在中国抗战初期,也上演了一场争分夺秒的生死大撤退,堪称“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

这场“生死大撤退”的影响是A. 改变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布局B. 为抗战胜利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障C. 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局面D. 使民族工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32.从1948年底至1949年初,中共计划安排南方民主人士到哈尔滨居住一段时间,待大军渡江后再南下至北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